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15/12/16晨語簡記

向下 
2 posters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5/12/16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2015/12/16晨語簡記   2015/12/16晨語簡記 Empty周三 12月 16, 2015 8:25 pm

20151216薰法香如是我聞思(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寶處在近著眼可望不遠,
皆是權立接引並作化城,
言化城在望者不但二乘,
兼新發意向菩薩道行者。
 
  用心啊,大家聽經要好好多用心啊!修行的方向,我們的目標就是要向我們所追求的地方,要求的是真實法,是我們的目的地。因為時間長遠,塵點劫以來,我們迷,迷在五道四生,不斷在煩惱無明複製牽引,讓我們這樣迷茫,無法算計的時日,真的很久了,好不容易,我們今生此世已經確認得了人身,我們已得人身,又已聞佛法,很不簡單,所以我們接近了佛法,要好好地把握。佛法曠無邊際,很廣,很開闊,無邊際,觸目皆是佛法,我們若是用心,一念心,無不是所有的境界都是在為我們說法,有形無形、有生無生,無不都是法的真理,只要你一念心正,正法就會浮現在我們眼前。所以「寶處在近著眼可望不遠」。這是真正一念真心起,佛法無不在我們前後左右,眼前、周圍無不都是正法。若我們一念心迷了,周圍境界無不都是煩惱,朦朧中的無明境界,所以我們要很用心。
 
  佛陀就是因為眾生的心念,明明人人本具佛性,但就是我們自己自我背覺合塵,違背了這念覺悟的本性,我們去和塵境會合,這叫做背覺合塵,佛陀不得不為眾生設教,設權教方便來接引我們。所以「皆是權立接引並作化城」。四十二年前循循善誘,就是權教來接引,這一段一段就像化城一樣,給我們一段一段的過程。所以「言化城在望者不但二乘,兼新發意向菩薩道行者」。現在的<化城喻品>,就是要引導我們轉迷向覺的道路,我們過去是背覺合塵,佛陀經過了四十多年,將那念合塵的心,要為我們轉過來,旋轉過來讓我們向真覺道走。不只是二乘,還有新發意的菩薩,啟發新發意菩薩心要堅定,方向要正確,這是佛陀的用意。開始時,我們人人本具佛性,開始時周圍四通八達無不都是法,心正、法正,就是一念,這一分的偏差,自然我們背覺,將我們原來本具覺性,我們違背了,給我們這麼長久的時間一直複製無明在人間,苦不堪,製造了很多危及天地之間,大乾坤無都是因為小乾坤開始。地球現在也是因為眾生的共業,因為眾生,我們已經背覺合塵了,煩惱造作,所以已經影響到大空間,四大也已經不調和了,這都來自人心不調。
 
  這一次在法國巴黎氣象變遷的峰會,這個會是一個很高層的會議,一百九十多國家元首、大臣代表都到那地方去開會,為的議題就是天地之間氣候變遷、災難偏多,大家共同在那地方開大會,但是雖然這麼大,天地大事情,其實分析到來就是從每一人的行為開始。彭博士回來了,足足在法國二星期的時間,將近快半個月,在法國進進出出,也經歷了很緊張的過程,也有很溫馨的事情,但是在這高峰會中聽與看,很多都是要讓人知道這將近二百個國家已經提出警覺了,有一共同的認知。昨天他就很歡喜說:「在國際間,全球已普遍對氣象變遷,所有的國家都認知了,知道空氣污染(全球暖化),就是二氣化碳造成。」當然這二氧化碳是如何而來?事情就很多,國家大事、民生生活的大事,就在這地方討論,大家都知道,這叫做共知,全都知道。但是要如何減少碳排放?污濁要如何減除?要如何來節省能源?每一個家所展現出來的都是科技,要如何再發展科技,要如何…,還是經濟開發為重。
 
  明明是要來想如何解決,能夠減碳,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明明是要討論如何緩和溫度,地球的溫度要如何能夠降低?但是為了經濟,為了工業等等,所以這共識無法達成。唯一知道的就是儘量能將上升溫度控制在攝氏二度之內,儘量都說是儘量,儘量能夠允許在一度半左右。地球現在的均溫已經上升快接近一度了,意思就是說還允許它再升高到一度半與二度之內,說清楚來,不但不減,還允許大家努力控制一度半之內,這樣不就是,若不再升高,就是現在的情形,若是再上升一度半,現在已接近一度了,讓它升高到一度半或者到二度,那地球溫度就會比現在還要更高。
 
  這樣的共識要如何產生?只好變成了一個口號,「人人的生活要節能減碳」。這節能減碳,幾年來就已經有這口號,現在就是停滯在這口號中。但是,我們在這裡面,也有聽到有很多的國家,有心的人、有改變過的人,也有人很肯定做環保。我們在那地方說,慈濟環保已經經過了二十五年了,我們環保到底如何做,在那地方,大家來看影片,錄影下來,真實人間為了保護地球,這麼多,這麼大群的環保菩薩,在照顧地球,資源這樣這樣的在回收,這樣這樣的在分類,分類之後,再製的東西展現在會場中。大家很讚歎,很肯定,但是,是不是每一個國家的國民全都能像台灣這麼多的環保菩薩,願意這樣身體力行嗎?而且是在很辛苦的堅持中,來完成這樣的事。這在社會的比例畢竟不多。但是若能在所有的國家,將近二百個國家有共同的認知,光說讚歎,這只不過是認知,是不是每一個國家都一樣來推動,「清淨在源頭」,達到節能,同時減少抽石油、煉油的污染,若減少了抽油、煉油的污染,那就會減少很多了。
 
  能知道如何保護地球,不要再開發,但是不容易,還有很多國家還在發展中,很尖端科技還在發展的,怎可能中途停下來呢?這是無奈啊!但是,在那地方,還是有人、有的國家不只是提倡素食,提倡減排二氧化碳。其中有一位聯合國的官員(聯合國氣候變遷執行祕書費格芮斯),他就說氣候變遷要執行,這位執行秘書長,他就說,節能減碳很重要,人人最起碼要從這樣開始做起。她說她已素食二年了,她儘量就是減少長途旅途的排碳,就是減少搭長途飛機,或者是自己開自用車,她說她一直就是搭公共汽車,這是她二年多來的生活。同時,她的女兒又建議她,連洗澡都洗戰鬥澡,還有,要她交通儘量用走路的,否則就是搭公共汽車。這是他的女兒給她的建議,她說她都照做,真真正正開始要節能減碳,就是要從自己開始。
 
  尤其是她發現素食,若能人人素食,從小處的點來看,人人堅持,大地、空氣就會很清新,她說她很堅持,已經二年了。她不是因宗教而素食,她是為天地之間,為了大地的氣象,人人若願意這樣做,那就是好消息。雖然人人做不到,但是自己要做到,我們人人若自己都做到了,不就是人人都做得到了嗎?昨天聽到這訊息,還是覺得很讚歎,她就是用這樣走路、騎單車,不然就是搭公共汽車,這是她這樣跟大家分享。而且,還有菲律賓的環保部長也很有興趣來找慈濟,他說要來向慈濟取經,慈濟在菲律賓的環保他很瞭解,所以他專程來到慈濟的展示點來看。福慧床,這東西在菲律賓,讓人很感恩,而且這是災難之後,人人最需要的東西,他也在那地方躺下來感受看看。反正就在那地方,昨天聽了很多在會場裡的故事。
 
  雖然這次會議,動用這麼多的元首、大臣代表,成效不是太高,因為每個國家都需要發展經濟,國家的利益要再發展,所以最後的結果就是控制在二度C之內,儘量,一直一直不斷呼籲,但因各不相同的利益考量,就一直在拉距,一直到,溫度只能升高到一度半至二度的共識。雖然是這樣,大家還是要趕緊用心,看能不能比一度半還低,看看能不能比現在快要接近一度還要再低?這要看人人的努力,整個國家要發展,他們爭取經濟、爭取利益在所難免,但是,地球上是我們大家同住,人人有子孫,我們學佛者,大家應該共同認知、共識,我們還有來生來世,來生來世同樣還是在地球上。這地球上的生物有八百七十多萬種,我們只不過是八百七十多萬物種之一的人種,所以我們應該要好好把握,照顧這片土地,再來生,有幸得人身,我們還是有一健康的地球讓我們居住,我們有一個健康的心理,佛法還是存在我們內心,是實法,不是虛妄的煩惱無明法,我們要好好用心。
 
  凡事都是出自於人所造作,看看現在天地之間,動員了將近二百多個國家元首與大臣代表共聚一堂,就是為地球及氣候,還是總歸一句佛陀所說的,眾生所造作的業,既然是眾生所造作的業,現在要回歸回來,還是眾生自己要回歸我們清淨本性,要如何節能減碳,從我們日常生活中,從素食,從環保,這是匹夫都做得到。看我們台灣多麼多的老菩薩與慈濟人,不肯放棄環保的觀念,儘管很多關關卡卡的困難,他們還是要做,這是為了疼惜大地,為了盡我們一分,眾生一分匹夫之力,為天下來承擔一分責任,這樣而已。但是我們學佛者,為度眾生,也是為救自己,度人救己,這我們也要建立這好的觀念,先人後己,要不然就說是為了我們自己,今生守持,來生還是能有一個健康的地球,我們對佛法的道理還是很清楚,繼續我們要走的方向,菩提大直道,行在菩薩道上。所以說,「言化城在望者不但是二乘」,指一個目標讓我們走,不是只為二乘,也是現在要啟發新發意菩薩的方向,所以佛陀的慈悲為眾生,我們現代的人間要更加用心去體會。前面的文這樣說,
 
經文:「當觀察籌量所得涅槃非真實也,但是如來方便之力,於一佛乘分別說三。」
 
  我們要好好細思,我們這樣修行,是不是已經到達了呢?是還沒有。佛陀要告訴我們,我們只是去除見思的無明而已,還有塵沙惑。看到最近,不論是大陸或者是其他的國家,看起來天空灰茫茫,那是為什麼呢?那就是因為塵沙,叫做塵霾,就是這樣很細的沙,隨著風飄浮在空中,所以我們會看到模糊的東西,看不到前面多遠的境界。同這個一樣。所以我們所看得到的是很近的範圍,看不到很遠的路是因為塵沙,像這樣模糊起來的無明一樣,還未完全盡除。
 
  所以如來他要給我們一條路走,我們也在這條路上走,沒錯,但是我們還沒看到盡頭的道路很清楚,我們還沒有清楚看到。這是如來這樣為我們循循善誘,時時提醒我們,「走好,你一不小心,腳若是踩到窟窿,你就會跌倒。」世間多險道,需要有導師不斷時時提醒,接引我們。「但是如來方便之力」,走好,「於一佛乘分別說三」,要告訴我們,走好、走好,再過去沒多遠,寶城在近了。你看,朦朧中的盡頭,好像有地方可以讓我們休息。這就是佛陀這樣引導我們。經文接下來再說,
 
經文:「如彼導師,為止息故,化作大城,既知息已,而告之言,寶處在近,此城非實,我化作耳」
 
經文簡釋:
「如彼導師」;世多諸險道,導師能指導引人入於正道方向,亦即諸佛菩薩之通稱:導師。
 
  這位導師要來牽引我們,要帶我們,這條路是坎坷,崎嶇不平,完全在無明中要向前前進,如何去除無明,路要好好地走。因為世間多諸險道,我們前面的文說過了,世間是多諸險道啊!明明我們已經發心立願了,但是煩惱無明現前時,我們的心很快就受影響,將我們引往錯誤的方向走過去,像這樣就很危險了。所以導師就指導我們,引我們入於正道方向。儘管無明很多,險道處處,佛陀所說的經、法,不就是一直在提醒我們嗎?「一念無明三生細,境界為緣長六粗」,都是在微細的無明一動搖起來,我們的煩惱就會不斷不斷產生,埋沒了我們的正念,就懵懂了我們的方向,這是我們要很謹慎,要自我警惕。要引我們人人入於正道方向,佛陀很辛苦,不斷不斷要將很微細的法常常提醒我們,我們要警覺、要注意。所以也就是諸佛菩薩來人間,這樣引導我們,這叫做導師。所以,導師在帶這些人,願意走入這條菩提大直道,經過一段一段的路程,實在很辛苦。
 
經文簡釋:「為止息故,化作大城,既知息已,而告之言」
*「止息」:常修行忍—不生瞋恚。作典範德譽遠聞,令人歸仰,是故能令正法不滅。
 
  「為止息故化作大城」。大家修行久了,久了也會疲,會變成了自己的信心一直一直喪失掉了,因為路走遠了,人太累了,所以那念向前前進的心志就一直薄弱下去了。所以說「我等今頓乏,於此欲退還」,這是在前面講過的文。所以導師不得不及時靈機一動,化作一大城,前面的文,我們應該還要再記得。所以「既知息已而告之言」。讓大家來看、知道,稍微休息一下,讓大家再次知道。這種要如何休息,要如何止息呢?止息,就是要讓他更了解,「常修行忍」。忍行很需要,這個忍行,止息就是要修忍行。忍行如何修呢?就是要慧心安法。我們要啟動我們的智慧,不只是用常識在人群中。現在的社會愈來愈複雜了,名詞愈來愈多,事情要怎麼做呢?規定愈來愈多。就像我跟宗教處這樣說,其實慈濟的質都沒有變,現在大家都是聽規則,很多很多的規則,大家聽不清楚,會覺得很擔心,而且這很難做,做不到。
 
  這次我行腳,聽到他們這樣說,我說:「說起來很簡單,跟過去都一樣,什麼合和互協,『合心』本來就是『協力』,只是明文用字,為了未來千秋百世,所以將我們在做的內容書寫成為文字。」這樣向他們全部解釋一次,原來是沒變,真實就是從開頭五十年前,師父跟大家說:「來,大家有這念心,這本簿子交代你,你就是用這分真誠的心,看到人就說慈濟,知道我們要做的事情,那個意義讓大家了解,大家發出這念愛,我們用誠正信實,點滴無漏,回歸合起來,我們能為天下人做天下事。」其實跟過去都一樣,只是這當中製造很多的名詞,大家聽起來害怕,所以會覺得複雜,不敢接受,就不想要再向前走。這我們要很用心注意,正好〈化城喻品〉就是適應現在所發生很多的問題。
 
  所以我們止息,就是要「常修行忍」,「常修行忍」,那就是慧心安法的名詞,叫做「忍」。我們智慧的心安住於法,什麼樣的事情來到我們的面前,我們用智慧去解。像剛剛說,大家只有共知,沒有共識,沒共識就不同行,動用那麼多人,尤其是所有的元首、代表都來了,卻只有一個…大家都知道,所以共知,但是不共識。大家就在那裡一直討論,「我們的國家一直受到災難,應該就要按照這個方法來壓低排碳量。」但是,想要再提升經濟效率的,他就說:「要再開發。」像這樣,無法有共識,無法共識就無法共行,無法共同一個行動,你們想,要如何能救人呢?
 
  合心、和氣,大家合起心來,和和氣氣,認同共同一個方向,彼此互愛,天下事,大地球是天下人共有,大家應該保護,大家應該協力來進行。但是經濟,忍不住經濟誘惑,所以無法安住在法。同樣的道理,欲心、無明,無法安住在自然生活中,要不然人人都素食,什麼事情都解決,人人若素食,不就少了很多排放的污染嗎?水源也會清淨,大地也會清淨,所種的東西不都是很健康,供應給人類的健康,這不就是這樣嗎?所以,有共知無共識,不能共行,現在大家所共同的,就是造作煩惱無明,共業啊!這實在是令人很擔心。
 
  所以「不生瞋恚」。若可以「常修行忍」,那就「不生瞋恚」。因為我們慧心安法,這個忍行,慧心安法在忍行中,自然不生瞋恚、欲念,這就是修行,保護大地的共識,我們應該要有這樣共同的意識。人人好好修行,「作典範,德譽遠聞」。很多人都說:「我曾聽過過慈濟。」環保有這樣的成果,大家很羨慕,但大家也是做得到,卻只有一項,無法安住在慧心忍法,就是沒辦法安住在那裡,所以地球就不斷再被破壞,空氣還是不斷被污染。所以我們大家若能做這種人生的典範,就如那位聯合國的氣候變遷執行祕書,為了減緩氣候變遷,她自己身體力行,已經素食兩年了,自己用走路的,或者是騎騎腳踏車等等,她真的也令人很感動。人人若能這樣做,這不就是天地之間都平安嗎?所以「作典範,德譽遠聞」,彼此之間,「令人歸仰」。從昨天聽到這位,我就覺得不簡單,大家若能這樣將她當成典範,不是很好嗎?就是這樣,這就是「能令正法不滅」,若能這樣。
 
經文簡釋:「寶處在近」
*「寶處」:即真如自性稱之為寶,眾生皆自懷寶藏而自不知,何處有城,何處是寶所?
 
  「寶處在近」。「即真如自性稱之為寶」,這就是寶處。我們的寶處在哪裡呢?很近,沒多遠,在我們的周圍,在我們自己的內心,這是真如自性,稱之為寶。寶處在近,不只是近,又是在我們的內心。「眾生皆自懷寶藏而自不知」。眾生人人都是各有懷寶藏,在我們的心裡人人本有,只是我們人人不知,不知何處有城?到底我們的真如放在哪裡呢?哪一個地方有這樣的寶城呢?「何處是寶所」。我們自己不知,要不然就是在我們的周圍,我們就是不知,很可惜。
 
經文簡釋:「此城非實,我化作耳」
*「此城非實」:矇矓霧中,寶處所在覓不可得;生世短暫,壽命原非久長,寶所何實?故以寶處在近此城非實,我化作耳。如有人欲至寶所,而於途中退還,有聰慧導師,權化作城,暫止息。
 
  「此城非實,矇矓霧中,寶處所在,覓不可得」。聽,好像聽懂,又好像聽不懂。說:「寶處在那裡!」就如我們聽經,好像聽得懂,又好像聽不懂,說我們有真如本性,我們就不知道真如本性長什麼樣子,也不知道藏在哪裡。所以「此城非實」,對我們凡夫來說,還是在朦朧霧中,所以覓不可得。這也就是我們凡夫,我們欠缺這分慧心安法,我們就是缺少這分安在行忍中,我們就是缺這分,所以我們還是受到外面境界不斷誘引我們,境界要我們歡喜,境界要我們生氣,境界要我們糊塗,我們都跟著這個境界這樣走,真的是時日空過啊!我們要知道,「生世短暫,壽命原非久長」,真的是,我們這輩子求不求得到呢?我們到現在還是一知半解,到現在還是無明覆蔽,隨著外面的境界,讓我們心神不定,我們的生命是這麼短暫,寶所,何時我們才找得到呢?
 
  所以「故以寶處在近,此城非實,我化作耳」。佛陀這樣跟我們說,要讓我們向這個方向走,我們自己到底是不是找得到呢?「如有人欲至寶所,而於中途退還」。像這樣,我們就是這樣誘引誘引,誘引來到這當中,忽然間無明環境現前,他就開始中途退還,覺得很長、很累了,很多都是在懵懵懂懂,朦朦朧朧的霧中,好像什麼都不實在,這種感覺,這就是我們凡夫。明明就是真的是這樣,你再向前走就對了,但是到這當中,人我是非、無明覆蓋,在這當中,自己的心就再起霧,起塵霾,惑,愈來愈厚,看不到前途。我們的人間苦短,壽命時間是不長,我們若還在那個地方停滯,停住在那個地方,停滯在那裡,要怎麼辦呢?
 
  所以「有聰慧導師,權化作城,暫止息」。需要,在這當中看大家已經這樣迷失了,自己想要再退還,只好讓他稍微休息一下,自己的心再靜一下,想想看,看看大家怎樣動作,有實或無實,看看人間苦難一件一件一直起,眾生還是這樣在迷茫,自己靜下來,看眾生在迷,是不是能再從識轉為智,轉識為智,看清楚眼前,再向前走。佛陀還是不斷在等待,用這個法適應你,用這個法勸你,讓你休息。
 
*以譬二乘之人,初聞大教,中間忘失,還大向小,流轉生死。故世尊權設方便,令其先斷見、思煩惱,而暫證真空涅槃。
*以為止息;然後到於究竟寶所,而是以化城為喻。
 
  「以譬二乘之人,初聞大教,中間忘失」。開始佛陀其實是用大教,但是大家聽不懂,聽不懂就退大向小,流轉生死,就又這樣流轉。所以佛陀若是一開始就用大教,大家就都會流失掉了。所以「故世尊權設方便,令其先斷見、思煩惱,而暫證真空涅槃以為止息」。就是這樣,慢慢地讓他來了解,慢慢讓他體會,見思惑煩惱除,這個見解,心靜下來,好好再想想看,再開始。所以這樣叫做止息,讓他冷靜下來,過去的法好好再想一下,現在的景象是這樣,再清楚一點。
 
  所以「然後到於究竟寶所」,心靜下來,開始向前,往寶所向前走,「而是以化城為喻」。這個「化城」是,凡夫,佛陀用名詞來引導,其實真實的寶城是在我們自己的內心周圍,只是我們對這個法還未很清楚。所以「寶處在近著眼可望不遠」,其實是在我們的周圍,只是佛陀為了眾生根機迷失這麼久了,為了要接引,所以他就要用很多名詞來權立方便接引。各位,我們要用心,用心,我們才真正能體會到其中的空中妙理,請要多用心。


花蓮薰法香團隊感恩合十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5/12/16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5/12/16晨語簡記   2015/12/16晨語簡記 Empty周四 12月 17, 2015 5:32 am

2015/12/16薰法香心得
寶處在近,在靈山,在我們心頭,只是我們一直在人我是非、無明覆蓋,受種種境界,沒有守好那寶藏,令之蒙塵,以至於迷失了方向。
上人慈示:「佛法曠無邊際,很廣,很開闊,無邊際,觸目皆是佛法,我們若是用心,一念心,無不是所有的境界都是在為我們說法,有形無形、有生無生,無不都是法的真理,只要你一念心正,正法就會浮現在我們眼前。」
所以,人人都是藏經,書軒小志工小佩祺,她將 上人告訴她的「要吞忍」,聽入心並力行,這次在關渡,告訴 上人她做到了,正是「三歲孩兒雖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是否如 上人所說「聽,好像聽懂,又好像聽不懂。」要「常修行忍」「慧心安法」,就要像佩祺一樣,做就對了。真的要很用心。
以此與大家分享之。
 

靜思弟子陳映月(慮津) 恭敬頂禮
回頂端 向下
Jack
Admin
Admin



文章總數 : 6985
年齡 : 65
來自 : 台北
威望 : 1724
注冊日期 : 2008-12-22

2015/12/16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5/12/16晨語簡記   2015/12/16晨語簡記 Empty周五 12月 18, 2015 9:58 pm

薰法香心得札記(二○一五年十二月十六日星期三)

 

上人今天花了一些時間開示這一次在法國巴黎氣象變遷的峰會,這是現代人必須人人關心的議題,背後有很多的法。

 

上人說一百九十多個國家元首、大臣代表都到那地方去開會,議題就是天地之間氣候變遷、災難偏多。雖然是這麼大的議題,天地大事情,其實分析到來就是從每一人的行為開始。彭啟明博士昨天他就很歡喜說:「在國際間,全球已普遍對氣象變遷,所有的國家都認知了,知道空氣污染(全球暖化),就是二氣化碳造成。」當然這二氧化碳是如何而來?事情就很多,國家大事、民生生活的大事,就在這地方討論,大家都知道,這叫做共知,全都知道。但是要如何減少碳排放?污濁要如何減除?要如何來節省能源?每一個家所展現出來的都是科技,要如何再發展科技,要如何…,還是經濟開發為重。

 

明明是要來想如何解決,能夠減碳,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明明是要討論如何緩和溫度,地球的溫度要如何能夠降低?但是為了經濟,為了工業等等,所以這共識無法達成。唯一知道的就是儘量能將上升溫度控制在攝氏二度之內,儘量都說是儘量,儘量能夠允許在一度半左右。地球現在的均溫已經上升快接近一度了,意思就是說還允許它再升高到一度半與二度之內,說清楚來,不但不減,還允許大家努力控制一度半之內,這樣不就是,若不再升高,就是現在的情形。若是再上升一度半,現在已接近一度了,讓它升高到一度半或者到二度,那地球溫度就會比現在還要更高。

 

上人提到聯合國氣候變遷執行祕書費格芮斯是一個典範,她從自身做起,茹素、搭乘大眾運輸工具等等。這是很重要的,一定要從自己做起。我茹素已經24年了,昨天開車去薰法香,今天立刻改成走路去薰法香。該做的要做,該勸的要勸。不要多用,要少用。不要多欲,要少欲。對於執行標準要嚴,一起努力吧!

 

上人把問題看的很清楚,也講的很清楚。只是眾生因為習氣,因為私慾,因為種種的原因,做出了不智的決定。如果要改變,真的是要大家:「還是總歸一句佛陀所說的,眾生所造作的業,既然是眾生所造作的業,現在要回歸回來,還是眾生自己要回歸我們清淨本性,要如何節能減碳,從我們日常生活中,從素食,從環保,這是匹夫都做得到。」

 

所以「不生瞋恚」。若可以「常修行忍」,那就「不生瞋恚」。因為我們慧心安法,這個忍行,慧心安法在忍行中,自然不生瞋恚、欲念,這就是修行,保護大地的共識,我們應該要有這樣共同的意識。

因為忍與不瞋,修的還不夠,所以就提省自己,要多用心。

 

 

 

寶處在近著眼可望不遠,
皆是權立接引並作化城,
言化城在望者不但二乘,
兼新發意向菩薩道行者。
 
  用心啊,大家聽經要好好多用心啊!
修行的方向,我們的目標就是要向我們所追求的地方,要求的是真實法,是我們的目的地。因為時間長遠,塵點劫以來,我們迷,迷在五道四生,不斷在煩惱無明複製牽引,讓我們這樣迷茫,無法算計的時日,真的很久了,好不容易,我們今生此世已經確認得了人身,我們已得人身,又已聞佛法,很不簡單,所以我們接近了佛法,要好好地把握。佛法曠無邊際,很廣,很開闊,無邊際,觸目皆是佛法,我們若是用心,一念心,無不是所有的境界都是在為我們說法,有形無形、有生無生,無不都是法的真理,只要你一念心正,正法就會浮現在我們眼前。所以「寶處在近著眼可望不遠」。這是真正一念真心起,佛法無不在我們前後左右,眼前、周圍無不都是正法。若我們一念心迷了,周圍境界無不都是煩惱,朦朧中的無明境界,所以我們要很用心。
 
 
佛陀就是因為眾生的心念,明明人人本具佛性,但就是我們自己自我背覺合塵,違背了這念覺悟的本性,我們去和塵境會合,這叫做背覺合塵,佛陀不得不為眾生設教,設權教方便來接引我們。所以「皆是權立接引並作化城」。四十二年前循循善誘,就是權教來接引,這一段一段就像化城一樣,給我們一段一段的過程。所以「言化城在望者不但二乘,兼新發意向菩薩道行者」。現在的<化城喻品>,就是要引導我們轉迷向覺的道路,我們過去是背覺合塵,佛陀經過了四十多年,將那念合塵的心,要為我們轉過來,旋轉過來讓我們向真覺道走。不只是二乘,還有新發意的菩薩,啟發新發意菩薩心要堅定,方向要正確,這是佛陀的用意。開始時,我們人人本具佛性,開始時周圍四通八達無不都是法,心正、法正,就是一念,這一分的偏差,自然我們背覺,將我們原來本具覺性,我們違背了,給我們這麼長久的時間一直複製無明在人間,苦不堪,製造了很多危及天地之間,大乾坤無都是因為小乾坤開始。地球現在也是因為眾生的共業,因為眾生,我們已經背覺合塵了,煩惱造作,所以已經影響到大空間,四大也已經不調和了,這都來自人心不調。
 
 
這一次在法國巴黎氣象變遷的峰會,這個會是一個很高層的會議,一百九十多國家元首、大臣代表都到那地方去開會,為的議題就是天地之間氣候變遷、災難偏多,大家共同在那地方開大會,但是雖然這麼大,天地大事情,其實分析到來就是從每一人的行為開始。彭博士回來了,足足在法國二星期的時間,將近快半個月,在法國進進出出,也經歷了很緊張的過程,也有很溫馨的事情,但是在這高峰會中聽與看,很多都是要讓人知道這將近二百個國家已經提出警覺了,有一共同的認知。昨天他就很歡喜說:「在國際間,全球已普遍對氣象變遷,所有的國家都認知了,知道空氣污染(全球暖化),就是二氣化碳造成。」當然這二氧化碳是如何而來?事情就很多,國家大事、民生生活的大事,就在這地方討論,大家都知道,這叫做共知,全都知道。但是要如何減少碳排放?污濁要如何減除?要如何來節省能源?每一個家所展現出來的都是科技,要如何再發展科技,要如何,還是經濟開發為重。
 
 
明明是要來想如何解決,能夠減碳,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明明是要討論如何緩和溫度,地球的溫度要如何能夠降低?但是為了經濟,為了工業等等,所以這共識無法達成。唯一知道的就是儘量能將上升溫度控制在攝氏二度之內,儘量都說是儘量,儘量能夠允許在一度半左右。地球現在的均溫已經上升快接近一度了,意思就是說還允許它再升高到一度半與二度之內,說清楚來,不但不減,還允許大家努力控制一度半之內,這樣不就是,若不再升高,就是現在的情形,若是再上升一度半,現在已接近一度了,讓它升高到一度半或者到二度,那地球溫度就會比現在還要更高。
 
 
這樣的共識要如何產生?只好變成了一個口號,「人人的生活要節能減碳」。這節能減碳,幾年來就已經有這口號,現在就是停滯在這口號中。但是,我們在這裡面,也有聽到有很多的國家,有心的人、有改變過的人,也有人很肯定做環保。我們在那地方說,慈濟環保已經經過了二十五年了,我們環保到底如何做,在那地方,大家來看影片,錄影下來,真實人間為了保護地球,這麼多,這麼大群的環保菩薩,在照顧地球,資源這樣這樣的在回收,這樣這樣的在分類,分類之後,再製的東西展現在會場中。大家很讚歎,很肯定,但是,是不是每一個國家的國民全都能像台灣這麼多的環保菩薩,願意這樣身體力行嗎?而且是在很辛苦的堅持中,來完成這樣的事。這在社會的比例畢竟不多。但是若能在所有的國家,將近二百個國家有共同的認知,光說讚歎,這只不過是認知,是不是每一個國家都一樣來推動,「清淨在源頭」,達到節能,同時減少抽石油、煉油的污染,若減少了抽油、煉油的污染,那就會減少很多了。
 
 
能知道如何保護地球,不要再開發,但是不容易,還有很多國家還在發展中,很尖端科技還在發展的,怎可能中途停下來呢?這是無奈啊!但是,在那地方,還是有人、有的國家不只是提倡素食,提倡減排二氧化碳。其中有一位聯合國的官員(聯合國氣候變遷執行祕書費格芮斯),他就說氣候變遷要執行,這位執行秘書長,他就說,節能減碳很重要,人人最起碼要從這樣開始做起。她說她已素食二年了,她儘量就是減少長途旅途的排碳,就是減少搭長途飛機,或者是自己開自用車,她說她一直就是搭公共汽車,這是她二年多來的生活。同時,她的女兒又建議她,連洗澡都洗戰鬥澡,還有,要她交通儘量用走路的,否則就是搭公共汽車。這是他的女兒給她的建議,她說她都照做,真真正正開始要節能減碳,就是要從自己開始。
 
 
尤其是她發現素食,若能人人素食,從小處的點來看,人人堅持,大地、空氣就會很清新,她說她很堅持,已經二年了。她不是因宗教而素食,她是為天地之間,為了大地的氣象,人人若願意這樣做,那就是好消息。雖然人人做不到,但是自己要做到,我們人人若自己都做到了,不就是人人都做得到了嗎?昨天聽到這訊息,還是覺得很讚歎,她就是用這樣走路、騎單車,不然就是搭公共汽車,這是她這樣跟大家分享。而且,還有菲律賓的環保部長也很有興趣來找慈濟,他說要來向慈濟取經,慈濟在菲律賓的環保他很瞭解,所以他專程來到慈濟的展示點來看。福慧床,這東西在菲律賓,讓人很感恩,而且這是災難之後,人人最需要的東西,他也在那地方躺下來感受看看。反正就在那地方,昨天聽了很多在會場裡的故事。
 
 
雖然這次會議,動用這麼多的元首、大臣代表,成效不是太高,因為每個國家都需要發展經濟,國家的利益要再發展,所以最後的結果就是控制在二度C之內,儘量,一直一直不斷呼籲,但因各不相同的利益考量,就一直在拉距,一直到,溫度只能升高到一度半至二度的共識。雖然是這樣,大家還是要趕緊用心,看能不能比一度半還低,看看能不能比現在快要接近一度還要再低?這要看人人的努力,整個國家要發展,他們爭取經濟、爭取利益在所難免,但是,地球上是我們大家同住,人人有子孫,我們學佛者,大家應該共同認知、共識,我們還有來生來世,來生來世同樣還是在地球上。這地球上的生物有八百七十多萬種,我們只不過是八百七十多萬物種之一的人種,所以我們應該要好好把握,照顧這片土地,再來生,有幸得人身,我們還是有一健康的地球讓我們居住,我們有一個健康的心理,佛法還是存在我們內心,是實法,不是虛妄的煩惱無明法,我們要好好用心。
 
 
凡事都是出自於人所造作,看看現在天地之間,動員了將近二百多個國家元首與大臣代表共聚一堂,就是為地球及氣候,還是總歸一句佛陀所說的,眾生所造作的業,既然是眾生所造作的業,現在要回歸回來,還是眾生自己要回歸我們清淨本性,要如何節能減碳,從我們日常生活中,從素食,從環保,這是匹夫都做得到。看我們台灣多麼多的老菩薩與慈濟人,不肯放棄環保的觀念,儘管很多關關卡卡的困難,他們還是要做,這是為了疼惜大地,為了盡我們一分,眾生一分匹夫之力,為天下來承擔一分責任,這樣而已。但是我們學佛者,為度眾生,也是為救自己,度人救己,這我們也要建立這好的觀念,先人後己,要不然就說是為了我們自己,今生守持,來生還是能有一個健康的地球,我們對佛法的道理還是很清楚,繼續我們要走的方向,菩提大直道,行在菩薩道上。所以說,「言化城在望者不但是二乘」,指一個目標讓我們走,不是只為二乘,也是現在要啟發新發意菩薩的方向,所以佛陀的慈悲為眾生,我們現代的人間要更加用心去體會。前面的文這樣說,
 
經文:「當觀察籌量所得涅槃非真實也,但是如來方便之力,於一佛乘分別說三。
 
 
我們要好好細思,我們這樣修行,是不是已經到達了呢?是還沒有。佛陀要告訴我們,我們只是去除見思的無明而已,還有塵沙惑。看到最近,不論是大陸或者是其他的國家,看起來天空灰茫茫,那是為什麼呢?那就是因為塵沙,叫做塵霾,就是這樣很細的沙,隨著風飄浮在空中,所以我們會看到模糊的東西,看不到前面多遠的境界。同這個一樣。所以我們所看得到的是很近的範圍,看不到很遠的路是因為塵沙,像這樣模糊起來的無明一樣,還未完全盡除。
 
 
所以如來他要給我們一條路走,我們也在這條路上走,沒錯,但是我們還沒看到盡頭的道路很清楚,我們還沒有清楚看到。這是如來這樣為我們循循善誘,時時提醒我們,「走好,你一不小心,腳若是踩到窟窿,你就會跌倒。」世間多險道,需要有導師不斷時時提醒,接引我們。「但是如來方便之力」,走好,「於一佛乘分別說三」,要告訴我們,走好、走好,再過去沒多遠,寶城在近了。你看,朦朧中的盡頭,好像有地方可以讓我們休息。這就是佛陀這樣引導我們。經文接下來再說,
 
經文:「如彼導師,為止息故,化作大城,既知息已,而告之言,寶處在近,此城非實,我化作耳
 
經文簡釋:
「如彼導師」;世多諸險道,導師能指導引人入於正道方向,亦即諸佛菩薩之通稱:導師。
 
 
這位導師要來牽引我們,要帶我們,這條路是坎坷,崎嶇不平,完全在無明中要向前前進,如何去除無明,路要好好地走。因為世間多諸險道,我們前面的文說過了,世間是多諸險道啊!明明我們已經發心立願了,但是煩惱無明現前時,我們的心很快就受影響,將我們引往錯誤的方向走過去,像這樣就很危險了。所以導師就指導我們,引我們入於正道方向。儘管無明很多,險道處處,佛陀所說的經、法,不就是一直在提醒我們嗎?「一念無明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都是在微細的無明一動搖起來,我們的煩惱就會不斷不斷產生,埋沒了我們的正念,就懵懂了我們的方向,這是我們要很謹慎,要自我警惕。要引我們人人入於正道方向,佛陀很辛苦,不斷不斷要將很微細的法常常提醒我們,我們要警覺、要注意。所以也就是諸佛菩薩來人間,這樣引導我們,這叫做導師。所以,導師在帶這些人,願意走入這條菩提大直道,經過一段一段的路程,實在很辛苦。
 
經文簡釋:「為止息故,化作大城,既知息已,而告之言
「止息」:常修行忍—不生瞋恚。作典範德譽遠聞,令人歸仰,是故能令正法不滅。
 
 
「為止息故化作大城」。大家修行久了,久了也會疲,會變成了自己的信心一直一直喪失掉了,因為路走遠了,人太累了,所以那念向前前進的心志就一直薄弱下去了。所以說「我等今頓乏,於此欲退還」,這是在前面講過的文。所以導師不得不及時靈機一動,化作一大城,前面的文,我們應該還要再記得。所以「既知息已而告之言」。讓大家來看、知道,稍微休息一下,讓大家再次知道。這種要如何休息,要如何止息呢?止息,就是要讓他更了解,「常修行忍」。忍行很需要,這個忍行,止息就是要修忍行。忍行如何修呢?就是要慧心安法。我們要啟動我們的智慧,不只是用常識在人群中。現在的社會愈來愈複雜了,名詞愈來愈多,事情要怎麼做呢?規定愈來愈多。就像我跟宗教處這樣說,其實慈濟的質都沒有變,現在大家都是聽規則,很多很多的規則,大家聽不清楚,會覺得很擔心,而且這很難做,做不到。
 
 
這次我行腳,聽到他們這樣說,我說:「說起來很簡單,跟過去都一樣,什麼合和互協,『合心』本來就是『協力』,只是明文用字,為了未來千秋百世,所以將我們在做的內容書寫成為文字。」這樣向他們全部解釋一次,原來是沒變,真實就是從開頭五十年前,師父跟大家說:「來,大家有這念心,這本簿子交代你,你就是用這分真誠的心,看到人就說慈濟,知道我們要做的事情,那個意義讓大家了解,大家發出這念愛,我們用誠正信實,點滴無漏,回歸合起來,我們能為天下人做天下事。」其實跟過去都一樣,只是這當中製造很多的名詞,大家聽起來害怕,所以會覺得複雜,不敢接受,就不想要再向前走。這我們要很用心注意,正好〈化城喻品〉就是適應現在所發生很多的問題。
 
 
所以我們止息,就是要「常修行忍」,「常修行忍」,那就是慧心安法的名詞,叫做「忍」。我們智慧的心安住於法,什麼樣的事情來到我們的面前,我們用智慧去解。像剛剛說,大家只有共知,沒有共識,沒共識就不同行,動用那麼多人,尤其是所有的元首、代表都來了,卻只有一個大家都知道,所以共知,但是不共識。大家就在那裡一直討論,「我們的國家一直受到災難,應該就要按照這個方法來壓低排碳量。」但是,想要再提升經濟效率的,他就說:「要再開發。」像這樣,無法有共識,無法共識就無法共行,無法共同一個行動,你們想,要如何能救人呢?
 
 
合心、和氣,大家合起心來,和和氣氣,認同共同一個方向,彼此互愛,天下事,大地球是天下人共有,大家應該保護,大家應該協力來進行。但是經濟,忍不住經濟誘惑,所以無法安住在法。同樣的道理,欲心、無明,無法安住在自然生活中,要不然人人都素食,什麼事情都解決,人人若素食,不就少了很多排放的污染嗎?水源也會清淨,大地也會清淨,所種的東西不都是很健康,供應給人類的健康,這不就是這樣嗎?所以,有共知無共識,不能共行,現在大家所共同的,就是造作煩惱無明,共業啊!這實在是令人很擔心。
 
 
所以「不生瞋恚」。若可以「常修行忍」,那就「不生瞋恚」。因為我們慧心安法,這個忍行,慧心安法在忍行中,自然不生瞋恚、欲念,這就是修行,保護大地的共識,我們應該要有這樣共同的意識。人人好好修行,「作典範,德譽遠聞」。很多人都說:「我曾聽過過慈濟。」環保有這樣的成果,大家很羨慕,但大家也是做得到,卻只有一項,無法安住在慧心忍法,就是沒辦法安住在那裡,所以地球就不斷再被破壞,空氣還是不斷被污染。所以我們大家若能做這種人生的典範,就如那位聯合國的氣候變遷執行祕書,為了減緩氣候變遷,她自己身體力行,已經素食兩年了,自己用走路的,或者是騎騎腳踏車等等,她真的也令人很感動。人人若能這樣做,這不就是天地之間都平安嗎?所以「作典範,德譽遠聞」,彼此之間,「令人歸仰」。從昨天聽到這位,我就覺得不簡單,大家若能這樣將她當成典範,不是很好嗎?就是這樣,這就是「能令正法不滅」,若能這樣。
 
經文簡釋:「寶處在近」
「寶處」:即真如自性稱之為寶,眾生皆自懷寶藏而自不知,何處有城,何處是寶所?
 
 
「寶處在近」。「即真如自性稱之為寶」,這就是寶處。我們的寶處在哪裡呢?很近,沒多遠,在我們的周圍,在我們自己的內心,這是真如自性,稱之為寶。寶處在近,不只是近,又是在我們的內心。「眾生皆自懷寶藏而自不知」。眾生人人都是各有懷寶藏,在我們的心裡人人本有,只是我們人人不知,不知何處有城?到底我們的真如放在哪裡呢?哪一個地方有這樣的寶城呢?「何處是寶所」。我們自己不知,要不然就是在我們的周圍,我們就是不知,很可惜。
 
經文簡釋:「此城非實,我化作耳
「此城非實」:矇矓霧中,寶處所在覓不可得;生世短暫,壽命原非久長,寶所何實?故以寶處在近此城非實,我化作耳。如有人欲至寶所,而於途中退還,有聰慧導師,權化作城,暫止息。
 
  「此城非實,矇矓霧中,寶處所在,覓不可得」。聽,好像聽懂,又好像聽不懂。說:「寶處在那裡!」就如我們聽經,好像聽得懂,又好像聽不懂,說我們有真如本性,我們就不知道真如本性長什麼樣子,也不知道藏在哪裡。所以「此城非實」,對我們凡夫來說,還是在朦朧霧中,所以覓不可得。這也就是我們凡夫,我們欠缺這分慧心安法,我們就是缺少這分安在行忍中,我們就是缺這分,所以我們還是受到外面境界不斷誘引我們,境界要我們歡喜,境界要我們生氣,境界要我們糊塗,我們都跟著這個境界這樣走,真的是時日空過啊!我們要知道,「生世短暫,壽命原非久長」,真的是,我們這輩子求不求得到呢?我們到現在還是一知半解,到現在還是無明覆蔽,隨著外面的境界,讓我們心神不定,我們的生命是這麼短暫,寶所,何時我們才找得到呢?

 
 
所以「故以寶處在近,此城非實,我化作耳」。佛陀這樣跟我們說,要讓我們向這個方向走,我們自己到底是不是找得到呢?「如有人欲至寶所,而於中途退還」。像這樣,我們就是這樣誘引誘引,誘引來到這當中,忽然間無明環境現前,他就開始中途退還,覺得很長、很累了,很多都是在懵懵懂懂,朦朦朧朧的霧中,好像什麼都不實在,這種感覺,這就是我們凡夫。明明就是真的是這樣,你再向前走就對了,但是到這當中,人我是非、無明覆蓋,在這當中,自己的心就再起霧,起塵霾,惑,愈來愈厚,看不到前途。我們的人間苦短,壽命時間是不長,我們若還在那個地方停滯,停住在那個地方,停滯在那裡,要怎麼辦呢?
 
 
所以「有聰慧導師,權化作城,暫止息」。需要,在這當中看大家已經這樣迷失了,自己想要再退還,只好讓他稍微休息一下,自己的心再靜一下,想想看,看看大家怎樣動作,有實或無實,看看人間苦難一件一件一直起,眾生還是這樣在迷茫,自己靜下來,看眾生在迷,是不是能再從識轉為智,轉識為智,看清楚眼前,再向前走。佛陀還是不斷在等待,用這個法適應你,用這個法勸你,讓你休息。
 
*以譬二乘之人,初聞大教,中間忘失,還大向小,流轉生死。故世尊權設方便,令其先斷見、思煩惱,而暫證真空涅槃。
*以為止息;然後到於究竟寶所,而是以化城為喻。
 
  「以譬二乘之人,初聞大教,中間忘失」。開始佛陀其實是用大教,但是大家聽不懂,聽不懂就退大向小,流轉生死,就又這樣流轉。所以佛陀若是一開始就用大教,大家就都會流失掉了。所以「故世尊權設方便,令其先斷見、思煩惱,而暫證真空涅槃以為止息」。就是這樣,慢慢地讓他來了解,慢慢讓他體會,見思惑煩惱除,這個見解,心靜下來,好好再想想看,再開始。所以這樣叫做止息,讓他冷靜下來,過去的法好好再想一下,現在的景象是這樣,再清楚一點。

 
 
所以「然後到於究竟寶所」,心靜下來,開始向前,往寶所向前走,「而是以化城為喻」。這個「化城」是,凡夫,佛陀用名詞來引導,其實真實的寶城是在我們自己的內心周圍,只是我們對這個法還未很清楚。所以「寶處在近著眼可望不遠」,其實是在我們的周圍,只是佛陀為了眾生根機迷失這麼久了,為了要接引,所以他就要用很多名詞來權立方便接引。各位,我們要用心,用心,我們才真正能體會到其中的空中妙理,請要多用心。


花蓮薰法香團隊感恩合十

 

高明智感恩合十
回頂端 向下
http://www.wretch.cc/blog/jack18233
 
2015/12/16晨語簡記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晨鐘起薰法香--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