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15/12/20晨語簡記

向下 
3 posters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5/12/20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2015/12/20晨語簡記   2015/12/20晨語簡記 Empty周日 12月 20, 2015 9:40 pm

20151220薰法香如是我聞思(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佛德圓具甚深無量智慧
無上正等覺尊受眾人請
宣說苦諦集滅十二緣法
釋從一念過患聞思持教
 
  「佛德圓具甚深無量智慧」,這是我們眾生無法體會,佛德圓具甚深無量的智慧。我們知道了,知道了,但是如何能體會到呢?「斯人飲水,冷暖自知」,知道是要我們自己去體會,老實說,體會不到啊!說不定有人,他階段性能體會到,因為佛法甚深微妙。《無量義經》,佛陀向大莊嚴菩薩不也是同樣說「甚深甚深,真實甚深」,是啊,佛法是這麼深,我們凡夫如何能體會得到這麼深的法?何況佛陀的智慧,佛陀的德,要我們去體會,真的也有困難。不過,我們相信嗎?應該要相信,我是很相信,每個人是不是相信呢?我就不知道了。我的相信,只是自嘆不如,相信佛陀的德行圓具,我絕對是相信的。佛陀覺悟的境界,那種虛空法界,寂靜清澄,我相信,但是我也自嘆不如。
 
  當然我們要深信佛的德行,若是相信佛德,才能相信佛法。佛陀的德行你相信,佛陀所說的教法,怎麼能不相信呢?所以要信佛、信法。不只是信佛、信法,還要信僧。出家也是學佛者,學佛者,就要相信佛,有真相信,誠意的相信,才願意棄俗入佛門來。所以表示你很相信,你相信,就認真學佛。佛陀的智慧、佛陀的德行,他是我們的典範,就是我們所學習的方向。雖然僧是信佛、學佛者,還在學佛的過程中,我們還是凡夫,雖然是凡夫,卻也要依照佛陀教法的典範學習,自然我們也是要為天下眾生做典範。
 
  天下眾生要如何能認識佛法呢?要經過修行人,他們要相信修行者;修行者就要很用功,成為一個學佛者。學佛就是要成佛,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人人現在坐在我的面前,都要自我有信心,信心「佛德圓具甚深無量智慧」,所以這樣我們才開始要學佛。要學佛,我們目標是要成佛,這自己要很清楚,我們若不知是不是能成佛,就永遠永遠還是在凡夫。佛陀告訴我們,一定會成佛,我們也要相信,只是佛陀很誠實教誡我們,時間要很長久,無量無數塵點劫,恆河沙無量數的塵點劫,這是很誠懇。佛陀是真語者、實語者、不妄語者,他誠懇地這樣跟我們說,這要看我們自己,我們若還是在煩惱中迷,哪怕是塵點劫的時間,塵點的國土全都一一抹為塵,塵抹為墨,墨再來點,每一點又是一世界,世界的塵再拿來成墨,磨墨再點,這實在是無法表達的時間。這是要告訴我們,我們的煩惱重重疊疊、重重疊疊,不斷不斷增加,因為這樣,我們就要修行很久。
 
  這是佛陀向我們的教誡,也是很誠懇告訴我們,你學佛要這麼久的時間,因為你的無明煩惱重重疊疊,不應該有的煩惱而煩惱,所以我們一直無法與佛德圓具,體會他德圓具甚深無量的智慧,到底那個境界是如何?因為這樣,我們還無法體會。但是我們一定要相信,我們大家,我在你面前,因為我相信「佛陀德圓具甚深無量智慧」,因為我相信,所以我在你們的面前。你們也應該要相信,佛陀的德圓具甚深無量智慧,這樣你們才會來坐在我面前,才會在一大早這麼冷的天氣,不論是哪個道場,都這麼早來聽經,大家應該也是要相信。
 
  「信為道元功德母」,有了信,深信才能去除惑、無明,才能清淨我們的心地。所以我們要相信,無上正等覺尊,那就是世尊,他已經所得到的是無上正等正覺,稱為世尊。所以已經成佛,受眾人請,那就是描述了在大通智勝佛,經過了十劫坐道場,終於成佛了。成佛之後,很多人,有天、人,有梵王等等,從四方八達,上、下而來。有人間的人,有天上的人,有天龍八部全都集會在那個道場上,這就是表示佛覺悟之後所超越的境界,這一分的境界是超越人間。不只超越人間,超越天堂;不只超越欲界天堂,也超越了無色界梵天的境界。所以這些天、人,他們雖然對佛法有信、有解,卻同樣還在六凡之中,凡夫之中。儘管梵天王煩惱斷除了,持上上戒、修上上善,但是還有微細煩惱,還有塵沙微細還未斷,所以他也要來請佛說大法,轉大法輪。佛,已經超越三界了,人天共尊敬,是因為他已經超越,得到無上,無上就是至高,無法再比佛的境界更高,稱為無上。連梵天都比不上,所以叫做無上覺悟。
 
  佛宣說苦諦、集諦、滅諦、道諦,講說四聖諦法。因為眾生根機就是這樣,來人間一大事,是希望人人能接近佛法,從佛法中起信心,從信心中來學法,知道苦是怎麼來,集來的原因很多,千千萬萬,無量數所聚集的原因,所以造成了無量無數,無法譬喻,才說恆河沙數的煩惱,才說塵點劫的時間,這麼長久的時間所累積這麼多的煩惱,就是這樣不斷累積。我們要如何來滅除煩惱呢?也要累積很多法。我們要法,法,什麼叫做法?煩惱即菩提,沒有煩惱,就沒有菩提。就是因為煩惱,為什麼我想不通,為什麼我的心不開解?這非常微細,自己都不知道要如何開心。現在的人都說「開心」,真的開心了嗎?這個開心,是很深很廣的道理,我們現在的人用在平常,「好開心啊!很開心。」有時候聽沙彌(蔡昇倫師兄的別稱)出去,回來就說:「我做了這件事,我好開心啊!我看到,我開心!」不知道說了幾次,一直開心,我一直聽「開心、開心」,是真正的開心嗎?東西的裡面看得到的,這才只是初步理解了,理解這個東西這樣來完成,這只是初步理解,不是真的開了心門,不是。所以,說話都只是一個形容詞,不是決定詞,這種的形容,就是要用種種的方法來形容,來譬喻,來講說。
 
  有人聽「對啊!就是因為這樣,我了解了,我會改變。」慈濟人之中有多少人,因為了解而改變,這樣是不是都透徹了解了呢?同樣還有煩惱。要用多長的時間?佛陀常常告訴我們,人生苦短,時間不多,我們要積極。所以我們要滅除煩惱,煩惱有塵沙無限量數,我們要趕緊建立信心,要趕緊今天的煩惱來,今天去除,趕緊將煩惱去除,不要再讓煩惱入我們的心來,這才能減除煩惱,要不然每天積啊積啊,煩惱積得很多,愈積就愈重。這就是人間,為什麼現在的人都說憂鬱症?這煩惱變成了心病。心病無法開,要這樣過一輩子嗎?來生來世,我們願相信來生來世嗎?不要談到來生來世,今生此世,我們的生命應該要為人群如何付出,這個世間多我們一個人,這個人的生命應該要為人間付出,這就是常常在說生命的價值。
 
  所以從前也是這樣說,「天下事,匹夫有責」,大家都有責任為天下人承擔天下事。所以我們應該要好好聽,佛法到底是如何,不是只有求,求我平安。佛法要解釋它的名詞是很多,我們應該要一門深入,好好用心,「法華」就是大乘法,你應該要先人後己,到底天下眾生有什麼樣的煩惱無明,我們要趕緊體會這個煩惱無明的對策,如何來去除,讓大家了解了就改,讓大家來改。最近一直說:「不要為了一個口欲,是不是大家來推動,是不是大家來解釋,從個己,一個人的口欲能解釋到天下之間,天下間的大氣象就是從一個人開始。」蝴蝶效應,現在的人也說,看到蝴蝶就知道天下事,這小小的蝴蝶如何知天下事呢?我們應該就知道,小小的人類的習氣累積起來,就會造作大的業。所以「苦、集」,我們現在的責任就要「滅」,要如何滅除這麼多的無明、煩惱。
 
  一個人就會讓大家,或者是天下人不得安寧,這我們要很用心思考。其實說自己,那就是除了苦,真正自己的苦,這個道理我們清楚,如何來,一念無明動,不由自己就是成為十二因緣,和苦集滅道構成了我們這個身體,我們和這個世間,和這個社會等等,這樣變成了全部。苦集滅道不離開任何一個人間,沒有離開任何一個人所造作的業力,沒有離開人人的業力就會影響天地間。這看起來好像很小的事情,卻是很大的事情。所以「宣說苦諦集滅十二緣法」。不要常常想:師父怎麼說的都常是這些。常常說這些我們都不了解了,還要再說到哪裡去呢?所以我們要好好了解,要真正能釋疑。世間很多可懷疑的事情,疑心去除,我們的信心就起了,也完全都了解了。釋就是解釋,完全了解,了解從一念過患。看起來也是這麼簡單,但是影響是這麼大,這都是在一念,一念的過失,一念的過患。所以我們信佛、學佛,應該要聞思受持教法。
 
  我們既然相信,終生付託在佛法中,就要把握今生此世的生命,多了解一點,對眾生我們要多付出,結眾生緣,造福業,我們應該要好好多聞思持教。要聽、要好好思考,所教的教法,好好信受奉行。只是這麼簡單的「苦、集、滅、道」、「十二因緣」,我們都還不了解。其實我們要相信佛所說法,因為我們相信佛德,儘管還無法體會到,不過必定要深生信解,深心信解不能沒有,所以要很用心。前面的經文,
 
經文:「諸梵見此相,尋來至佛所,散華以供養,并奉上宮殿,請佛轉法輪,以偈而讃歎,佛知時未至,受請默然坐。」
 
  「以偈而讚歎」。就是說,前面的長行文已經這樣敘述過了,我們現在是再重述,以偈,偈文來重述,這是表示很重要的文,也是很重要,這個讚歎,讚歎「佛德圓具甚深無量智慧」。我們前面已經看到那段文,就是在讚歎佛,現在的偈文同樣就是讚歎。他來到道場,散花供養,就是用最最虔誠的心來表達,用讚歎,用物質與用聲音來讚歎、來供養。但是佛陀知道,大通智勝佛知道人還未到齊,時機還未到,大乘法是要普遍,人人要從頭開始來了解,所以時還未至。
 
經文:「三方及四維,上下亦復爾,散華奉宮殿,請佛轉法輪,世尊甚難值,願以本慈悲,廣開甘露門,轉無上法輪。」
 
  「三方及四維,上下亦復爾」。這樣一直等,等到前行文一一敘說,東方、東南方、西方、西北方等等,梵天王從每一方已經前前後後都來了,同樣奉宮殿,同樣請佛轉法輪,讚歎佛出現世間很難得。所以「願以本慈悲」,請佛,讚歎佛,本來本心地的慈悲,佛從開始發心一直到現在、未來,這是佛的本心地。從他的內心真如本性開始,一直就是這麼明朗,與天地合而為一,這種的本慈悲,心地本慈悲。「廣開甘露門」,為眾生,為救度眾生,請佛廣開甘露門,那就是佛法,就是我們眾生的慧命。甘露就是不死之藥,昨天說過了,維持我們的慧命能很健康,慧命能成長,轉無上法輪。下面這段文再說,
 
經文:「無量慧世尊,受彼眾人請,為宣種種法,四諦十二緣,無明至老死,皆從生緣有。如是眾過患,汝等應當知。」
 
經文簡釋:
「無量慧世尊,受彼眾人請」;十方梵天虔誠敬請,無量智慧萬德世尊,受彼眾人請,猶默然許之。
 
  世尊開始,就是大通智勝佛,是無量的智慧,已經開始要接受,接受人人來請法,接受人人請轉法輪,開始就宣說了。佛佛道同,釋迦牟尼佛也一樣,成佛之後天人來請法,所說的法很深,聽不懂。佛開始要如何說給世間人聽得懂?只好就要從「四諦」、「十二因緣」法,從無明至老死,這樣「皆從生緣有」。從一念無明開始,如何來人間,不斷不斷這樣循環,在人間造作很多無明煩惱,就是這樣說起。「如是眾過患,汝等應當知」。這些事,大家要知道,想要再求進一步的大法,這些若是都不知,大乘法要如何弘揚呢?對我們的生死大事若不知,要如何去布達佛陀所覺悟的境界?所以必定要對人間生死、無明、煩惱,我們都要透徹了解,我們才有辦法真真正正走過菩薩道,到佛的境地去。所以,十方梵天王用最虔誠的心敬請,從內心這樣的敬恭來請佛。佛是無量智慧、萬德具足的世尊,「受彼眾人請」,就是天、人、龍天八部,在場來共請佛轉法輪。
 
經文簡釋:
「為宣種種法,四諦十二緣」;佛出世一大事,唯為轉法輪應機宣說教法。聲聞四諦,緣覺十二緣。
 
  第一次還是默然,第二次、第三次,一直到十方到齊了,所以「為宣種種法,四諦十二緣」。佛出現世間是為一大事,這一大事,只為一項,「唯為轉法輪,應機宣說教法」。本來轉法輪就是佛來人間唯一的目標,這個唯一的目標,為什麼還要這麼多的天人一再來恭請呢?就是要讓人人了解佛法甚深難得,要說的法,你若沒有恭敬心,法,你根本聽不進去,法,聽進去也不理解,所以人人要起恭敬心。你問了,我才來回答,我要回答你的,是你很需要的,我才來回答你,這樣你才會真正接受,才真正了解,才真正能改過,要不然,法,非常簡單普遍就說出去,可能這個法會被人拿去運作惡意,惡意運作。所以在〈方便品〉,佛陀不斷止、止、止,也是這樣三止,佛陀也是受請默然坐,我們的釋迦佛也是這樣,過去的大通智勝佛也是這樣,所以佛本來出現人間就是只為了一大事,就是為了要轉法輪,不過要應根機而說法。應根機,那就是要向聲聞、緣覺講說四諦、十二緣法。
 
經文簡釋:
「無明至老死,皆從生緣有」;人一生始自無明,終至老死皆從三毒五濁緣生,而有諸苦。
 
*無明至老死皆從生緣有,所謂生緣即為十二種之因緣。
 
  所以「無明至老死,皆從生緣有」。人的一生從開始,從你出娘胎開始,哇哇大哭啊,開始就哭了,這個時候開始。我也不知道怎麼來的,我也不知道怎麼被人生?為什麼會在這個家庭?為什麼會遇到這樣的時代?為什麼一生的過程?這是從開始,生下來開始,「人一生始自無明」,很多都不知道,人一生始自無明。又是在我們的人間周圍,人群的世界,互相的相對,有緣與無緣,有緣的,有時候糾纏不清。很多很多的感情,都是很糾纏不清的感情,不論是親情、友情、愛情、迷情,很多很多的,所以這都是在無明,在這一生當中,我們每天都是這樣,面對著這樣,有緣、無緣,愛與不愛,和這樣的人在糾纏不清,做事也是這樣。所以「終至老死」,一輩子就是這樣,從生下來開始,一直一直都是在無明中,最後就是老、病、死,就是這樣過。
 
  「皆從三毒五濁緣生,而有諸苦」。我們為什麼這麼無明呢?是三毒。什麼叫做三毒?我們的內心貪、瞋、癡,這是三毒,再加上了懷疑,加上了驕慢,這樣就是五毒了。這些就會在人的無明中一直不斷產生,有了這五項,就一直不斷產生起來,製造在人與人之間。三毒、五毒是在人的內心,這種已經形成的習氣,不改,在我們的內心就一直不斷產生複製,向外就是五濁緣生。見解,見解就是我們的內心無明,對外面產生的見解,有了見解就生無明,無明見解就在眾生,人與人之間,眾生的濁氣。因為人與人之間製造了很多禍端,所以危及人間生命,這種人與動物之間。看看現在,為了人的口欲,為了吃,養很多動物,為了一個禽流感或者是口蹄疫發生了,人就殺很多的動物。還有人與人之間起衝突,造成了人禍。看,這就是命濁。接下來就是劫濁,就是在這個時間內,這五種濁氣,無不都是從人人的內心,三毒、五毒這種煩惱,從我們一生下來,一直到現在。
 
  現在我們是不是還在無明中呢?現在的無明,之後又是要造成什麼呢?今天我覺得我也還是無明未了,我這個無明未完,今天我還要再造了什麼業呢?會無意間說了一句不對的話嗎?又造成人的煩惱,又造成自己的困擾,我自己會嗎?我自己也還不知,這叫做無明。一輩子從生下來到今天,今天還有未來,到底我是不是還在無明中呢?這就是常常要跟大家說提高警覺、戒慎虔誠,人與人之間互相用虔誠、信任的心來相對,這是很重要。聽經、學佛,就是要好好地修學佛法入我們的心來。
 
  所以,「無明至老死,皆從生緣有」。無明到老死,就是從我們生下來,緣,再一直緣下去,過去生的緣,緣來了今生,今生的緣要再一直緣下去,到未來生,所以「所謂生緣即為十二種之因緣」。眾生的來生就是這十二因緣,開頭就是無明,無明作為開頭,一直到老死,這輩子結束,老死結束了,但是還有嗎?還有緣,緣牽到後世,這就是緣生。所以我們要好好用心,永遠斷不盡的緣,真是苦不堪。
 
經文簡釋:
「如是眾過患,汝等應當知」;如是四諦及十二緣眾多過患汝等應知。
 
  「如是眾過患,汝等應當知」。這四諦及十二緣是眾多可患,大家應該要知道,四諦,大家要了解苦是怎麼來的?集來的,這個集是集什麼呢?就是愛恨情仇等等,煩惱、無明,就是這樣一直累積,我們大家應該知道。所以就是這樣,才會有無明牽引因緣,這樣不斷繞,六道輪迴,四生這樣繞,由不得自己。這過患,真的是,我們的過失,人生自己自作自受,罪業,患就是錯誤的罪業,我們應該要知道。接下來要趕快再了解,
 
經文:「宣暢是法時,六百萬億姟,得盡諸苦際,皆成阿羅漢。第二說法時,千萬恆沙眾。」
 
經文簡釋:
「宣暢是法時六百萬億姟」長久聞法得道,宣暢如是法門之時。
 
  「宣暢是法時,六百萬億姟」。這是很長很長的時間,佛開始說法就要用很長的時間,這是大通智勝佛,用很長的時間,記得嗎?很長的時間。開始一直說法,經過了很多人,讓他們都能聽到,因為時間長,求法的人愈來愈多,所以聽到法的人也很多。長久聞法得道,很長的時間來聽法,總是一一來了解。這就是「宣暢如是法門之時」,暢就是暢通。佛的心已經,眾生能夠了解的人,他也能接受,就是光是那個道場度十六王子,你想,這種知音,這樣能了解佛的心意,這種宣暢,宣說能暢通,人人能接受這個法,如是法門,開這個法門時。
 
*「姟」,如風俗通說:十千曰萬,十千萬曰億,十千億曰兆,十千兆曰京,十千京曰姟。
 
數詞單位:個、十、百、千、萬、億、兆、京、垓、秭、穰、溝、澗、正、載、極。
 
  「姟」到底是什麼呢?到底是多少呢?老實說,表示很多很多,無法算計、這個垓就是,十千曰萬,十千萬曰億,十千億曰兆,十千兆曰京,十千京曰垓。這樣還有嗎?還有啊,後面還有很多啊!比如說秭,十千垓曰秭,再十千秭曰穰,十千穰曰溝,十千溝曰澗,十千澗曰正,曰載,曰極。這都是不斷不斷一直上去,所以最後佛陀都說恆河沙數,無量無數計恆河沙數。這個「垓」字就已經很多了,經過京而垓,表示很多的數字,這是天文數字,無法計算。總而言之,就是佛陀的智慧,用恆河沙數,幾百萬億的恆河沙數,六百萬億恆河沙數,看,這有多少呢?所以這麼多人就已經「得盡諸苦際,皆成阿羅漢」。已經有這麼多人,已經得到阿羅漢果了,就是斷煩惱,因為他講法的時間長。
 
  你們若再回歸,看〈化城喻品〉的開頭長行文,就知道說多久的法,所以度很多眾生。釋迦牟尼佛才八十歲,說法才四五十年而已,所以與這數字比起來太少,差很多數字,比例起來實在是很少。而我們現在,到底能再聽多久的法呢?實在也不知。總而言之,法我們用心進來,「一生無量,無量從一生」,就是在那一念間,好好轉個念,我們的心門開,真開心,真的是將心門開了,我們的真如本性,煩惱掃除了,真如本性現前,這樣我們就真正能體會天地萬物一切的理。
 
經文簡釋:
「得盡諸苦際,皆成阿羅漢」;得盡世間生死苦際,如是眾多,皆成阿羅漢。
 
  所以,「得盡諸苦際,皆成阿羅漢」。得盡世間的苦難,就是眾多眾多,很多人若能這樣,全都了解這個苦,「四諦」、「十二因緣」法的苦,源頭若都了解,自然就懂得如何持,持我們的生命,如何面對人間。這就是我們自己不知,所以才會一直纏於人間,人、事、物間這樣糾纏不清。若能了解,就「得盡世間生老苦際」,一切生老病死苦、十二因緣法全都了解了,這樣人人就都能成阿羅漢,阿羅漢就是煩惱都去除了。
 
經文簡釋:
「第二說法時,千萬恆沙眾」;當第二會說法之時,有如是眾。
 
  所以「第二說法時」,那是第一階段,佛陀所講說苦集滅道,也是第一階段,還有第二階段。「第二說法時,千萬恆沙眾」。所以用千萬恆沙眾就表示很多,這就是說法時間很長、很久。所以有這麼多人能接受,所以我們學佛應該要很用心,用心在法上,說它很深,其實也很簡單,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說法如何難修,其實也很簡單,一念心一轉,心一開,若心門不開,這念心就不轉;一念心轉,心門一開,什麼法不會入我們的心呢?我們就是因為我們的心門關住,法無法入我們的心來。
 
  看看貧窮子在門外,他應該在大門外直接看門內,看到長者的豪華的室內。他不是在大門外面,他是在門邊,門縫這樣看,只是窺看,在那個地方這樣瞄,就起了害怕的心,趕緊要跑。但是坐在室內的長者,看到那個孩子的身影明明就是(自己的兒子),趕緊要人帶他回來。但是好意成惡意,所以他驚嚇昏倒,只好潑水讓他清醒,讓他冷靜下來,讓他靜下來,然後再用方法。看,我們眾生不就是這樣,自我掙扎,自己就能直接登堂入室,為什麼還要這樣自我掙扎呢?眾生真的是苦不堪。所以我們既然已在法中,要好好霑法水來滋潤我們的慧命,這是甘露,能滋養我們的慧命,請大家時時要好好多用心。


花蓮薰法香團隊感恩合十
回頂端 向下
淑雲
版主
版主



文章總數 : 333
年齡 : 59
來自 : 高雄
威望 : 174
注冊日期 : 2009-04-14

2015/12/20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5/12/20晨語簡記   2015/12/20晨語簡記 Empty周一 12月 21, 2015 12:31 pm

個人的領悟
一切只是觀念而已,心開~運通,開心、心開,文字一樣,次序不同,實質上卻有很大的差異,一切唯心造,只因眾生心未能入佛心,受塵所染,自性佛已經漸離漸遠,猶如烏雲蔽日只待因緣具足,烏雲撥開方能得以照破山河,一清二楚明明朗朗。

今天帶了精進慈誠探索活動,師兄們,很難得看到的開心,那份赤子之心再起,只要給一些方法,給一點的能量,就能很有熱忱及power。很少這樣帶一群男眾師兄,但今天很感動,赤子心本具,只因未開啟心門,所以我們就積極扮演那位點亮熱忱的人,師兄們句句願力十足的隊呼,互相感染影響,時間空間聚足,有緣人共聚一處,此時不僅開心,相信有幾位師兄心也開了!看到有些師兄較多任務導向,但其實都能有更多的機會提升自己,就如上人所說:「只因心門關著」,自我框住自己,往往只在門旁等待,缺乏信心。

有師兄開玩笑說:動頭腦比做環保出任務辛苦,有師兄覺得自己記憶力不好裹足不前,也有任勞任怨,此時互為善知識,上人要大家能聞思修,福慧雙修,若一直思考自己的不足,很難往前跨一步,「煩惱」,須靠自己入法將煩惱當成逆增上,成菩提的智慧,亦需要善知識給予力量與支持,也應證上人今日晨語,開心只是一種初步的理解,但心開才是深入內心深植的體會。

個人的行入
今天的活動,自己也很開心,是否有開起自己的心呢?也是要多努力,自認須擔起使命的靜思弟子,更應將法入心來才能影響更多的人,不僅自己入法開心,也讓他人受法心開,若能達到開心接法水,滋潤自己的慧命,讓自己心開,又有能力讓他人心門打開,相信這是最圓滿的甘露慧。
郭淑雲〈慈僎〉虔誠合十 2015/12/20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5/12/20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5/12/20晨語簡記   2015/12/20晨語簡記 Empty周一 12月 21, 2015 3:43 pm

2015/12/20薰法香心得
學佛就是要成佛,即使要歷經無數無量億劫,我們要相信,因為相信,所以發心立願,身體力行,說來似乎很容,實則困難。
 
上人慈示,「斯人飲水,冷暖自知,知道是要我們自己去體會,老實說,體會不到啊!說不定有人,他階段性能體會到…,佛法是這麼深,我們凡夫如何能體會得到這麼深的法?何況佛陀的智慧,佛陀的德,要我們去體會,真的也有困難……。還在學佛的過程中,我們還是凡夫,雖然是凡夫,卻也要依照佛陀教法的典範學習,自然我們也是要為天下眾生做典範。」
 
我覺得說到底,也就是信、願、行,恆持、長時間,無間歇地精進再精進,時時提起恭敬、感恩心,求佛法若渴。
 
上人又開示:「開心」,是真正的開心嗎?東西的裡面看得到的,這才只是初步理解了,理解這個東西這樣來完成,這只是初步理解,不是真的開了心門?
 
個人認為,這正如上面所說的階段性體會,那個境界現前了,我們只在表面用了某句靜思語,真的完全體會到了其中的深意了嗎?如真體會,我想,那個習性或是錯誤不會再犯,會馬上斷除。所以我們對佛法要深心信解、信受奉行,一點一滴累積累積,深入再深入。
 
知道與做到真的有段距離,今天去香積,在挑、洗菜過程中,想要讓心中佛號不斷,一次再一次的提起自己念佛的念頭,但一下子就又不見了,很讚歎可以在行住坐卧中,念念佛號之人。光是簡單的「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都沒有辦法一念接一念了,更何況那廣又深的佛法。這也是表示求法要勇猛地下功夫,做就對了。
以此與大家分享之。
 

靜思弟子陳映月(慮津) 恭敬頂禮
回頂端 向下
Jack
Admin
Admin



文章總數 : 6985
年齡 : 65
來自 : 台北
威望 : 1724
注冊日期 : 2008-12-22

2015/12/20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5/12/20晨語簡記   2015/12/20晨語簡記 Empty周二 12月 22, 2015 10:40 pm

薰法香心得札記(二○一五年十二月二十日星期日)

 

相信三寶,不只信,還要深信、堅信,這以前上人開示過。我也是堅定地相信,沒有疑問。我佩服上人的是講出對於佛陀「我相信,但是我也自嘆不如。」,我同樣也要講,對於上人,「我相信,但是我也自嘆不如。」

不過,我們相信嗎?應該要相信,我是很相信,每個人是不是相信呢?我就不知道了。我的相信,只是自嘆不如,相信佛陀的德行圓具,我絕對是相信的。佛陀覺悟的境界,那種虛空法界,寂靜清澄,我相信,但是我也自嘆不如。

 

最近有在思考,如何去除無明,有想到源頭是信,剛好上人開示如下,感恩。信為道元功德母」,有了信,深信才能去除惑、無明,才能清淨我們的心地。

 

上人說,這個開心,是很深很廣的道理。那我們就要多用心,開心就是覺,開心就是改變,改變行為,改變習氣,所以開心很深是這樣的,要如何覺,如何改變自己,甚至是如何改變(度化)別人。

現在的人都說「開心」,真的開心了嗎?這個開心,是很深很廣的道理,我們現在的人用在平常,「好開心啊!很開心。」有時候聽沙彌(蔡昇倫師兄的別稱)出去,回來就說:「我做了這件事,我好開心啊!我看到,我開心!」不知道說了幾次,一直開心,我一直聽「開心、開心」,是真正的開心嗎?

 

蝴蝶效應又叫作混沌理論,這理論最有名的一段話是:加洲的一場風爆,可能是北京的蝴蝶振動了一下翅膀。如果可以這樣,的確也會這樣。這背後有一個無形的強大的系統在運作,我們要明白。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不要小看自己小小的個人行為,善業或惡業都或累積與擴散。

蝴蝶效應,現在的人也說,看到蝴蝶就知道天下事,這小小的蝴蝶如何知天下事呢?我們應該就知道,小小的人類的習氣累積起來,就會造作大的業。

 

四修有恭敬修是從自修的角度來看,反之,從說法的角度來看,也要讓想學的人起恭敬心。這是佛法,也是很好的教育理論。

本來轉法輪就是佛來人間唯一的目標,這個唯一的目標,為什麼還要這麼多的天人一再來恭請呢?就是要讓人人了解佛法甚深難得,要說的法,你若沒有恭敬心,法,你根本聽不進去,法,聽進去也不理解,所以人人要起恭敬心。

 

 

 

佛德圓具甚深無量智慧
無上正等覺尊受眾人請
宣說苦諦集滅十二緣法
釋從一念過患聞思持教
 
 
「佛德圓具甚深無量智慧」,這是我們眾生無法體會,佛德圓具甚深無量的智慧。我們知道了,知道了,但是如何能體會到呢?「斯人飲水,冷暖自知」,知道是要我們自己去體會,老實說,體會不到啊!說不定有人,他階段性能體會到,因為佛法甚深微妙。《無量義經》,佛陀向大莊嚴菩薩不也是同樣說「甚深甚深,真實甚深」,是啊,佛法是這麼深,我們凡夫如何能體會得到這麼深的法?何況佛陀的智慧,佛陀的德,要我們去體會,真的也有困難。不過,我們相信嗎?應該要相信,我是很相信,每個人是不是相信呢?我就不知道了。我的相信,只是自嘆不如,相信佛陀的德行圓具,我絕對是相信的。佛陀覺悟的境界,那種虛空法界,寂靜清澄,我相信,但是我也自嘆不如。
 
 
當然我們要深信佛的德行,若是相信佛德,才能相信佛法。佛陀的德行你相信,佛陀所說的教法,怎麼能不相信呢?所以要信佛、信法。不只是信佛、信法,還要信僧。出家也是學佛者,學佛者,就要相信佛,有真相信,誠意的相信,才願意棄俗入佛門來。所以表示你很相信,你相信,就認真學佛。佛陀的智慧、佛陀的德行,他是我們的典範,就是我們所學習的方向。雖然僧是信佛、學佛者,還在學佛的過程中,我們還是凡夫,雖然是凡夫,卻也要依照佛陀教法的典範學習,自然我們也是要為天下眾生做典範。
 
 
天下眾生要如何能認識佛法呢?要經過修行人,他們要相信修行者;修行者就要很用功,成為一個學佛者。學佛就是要成佛,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人人現在坐在我的面前,都要自我有信心,信心「佛德圓具甚深無量智慧」,所以這樣我們才開始要學佛。要學佛,我們目標是要成佛,這自己要很清楚,我們若不知是不是能成佛,就永遠永遠還是在凡夫。佛陀告訴我們,一定會成佛,我們也要相信,只是佛陀很誠實教誡我們,時間要很長久,無量無數塵點劫,恆河沙無量數的塵點劫,這是很誠懇。佛陀是真語者、實語者、不妄語者,他誠懇地這樣跟我們說,這要看我們自己,我們若還是在煩惱中迷,哪怕是塵點劫的時間,塵點的國土全都一一抹為塵,塵抹為墨,墨再來點,每一點又是一世界,世界的塵再拿來成墨,磨墨再點,這實在是無法表達的時間。這是要告訴我們,我們的煩惱重重疊疊、重重疊疊,不斷不斷增加,因為這樣,我們就要修行很久。
 
 
這是佛陀向我們的教誡,也是很誠懇告訴我們,你學佛要這麼久的時間,因為你的無明煩惱重重疊疊,不應該有的煩惱而煩惱,所以我們一直無法與佛德圓具,體會他德圓具甚深無量的智慧,到底那個境界是如何?因為這樣,我們還無法體會。但是我們一定要相信,我們大家,我在你面前,因為我相信「佛陀德圓具甚深無量智慧」,因為我相信,所以我在你們的面前。你們也應該要相信,佛陀的德圓具甚深無量智慧,這樣你們才會來坐在我面前,才會在一大早這麼冷的天氣,不論是哪個道場,都這麼早來聽經,大家應該也是要相信。
 
 
「信為道元功德母」,有了信,深信才能去除惑、無明,才能清淨我們的心地。所以我們要相信,無上正等覺尊,那就是世尊,他已經所得到的是無上正等正覺,稱為世尊。所以已經成佛,受眾人請,那就是描述了在大通智勝佛,經過了十劫坐道場,終於成佛了。成佛之後,很多人,有天、人,有梵王等等,從四方八達,上、下而來。有人間的人,有天上的人,有天龍八部全都集會在那個道場上,這就是表示佛覺悟之後所超越的境界,這一分的境界是超越人間。不只超越人間,超越天堂;不只超越欲界天堂,也超越了無色界梵天的境界。所以這些天、人,他們雖然對佛法有信、有解,卻同樣還在六凡之中,凡夫之中。儘管梵天王煩惱斷除了,持上上戒、修上上善,但是還有微細煩惱,還有塵沙微細還未斷,所以他也要來請佛說大法,轉大法輪。佛,已經超越三界了,人天共尊敬,是因為他已經超越,得到無上,無上就是至高,無法再比佛的境界更高,稱為無上。連梵天都比不上,所以叫做無上覺悟。
 
 
佛宣說苦諦、集諦、滅諦、道諦,講說四聖諦法。因為眾生根機就是這樣,來人間一大事,是希望人人能接近佛法,從佛法中起信心,從信心中來學法,知道苦是怎麼來,集來的原因很多,千千萬萬,無量數所聚集的原因,所以造成了無量無數,無法譬喻,才說恆河沙數的煩惱,才說塵點劫的時間,這麼長久的時間所累積這麼多的煩惱,就是這樣不斷累積。我們要如何來滅除煩惱呢?也要累積很多法。我們要法,法,什麼叫做法?煩惱即菩提,沒有煩惱,就沒有菩提。就是因為煩惱,為什麼我想不通,為什麼我的心不開解?這非常微細,自己都不知道要如何開心。現在的人都說「開心」,真的開心了嗎?這個開心,是很深很廣的道理,我們現在的人用在平常,「好開心啊!很開心。」有時候聽沙彌(蔡昇倫師兄的別稱)出去,回來就說:「我做了這件事,我好開心啊!我看到,我開心!」不知道說了幾次,一直開心,我一直聽「開心、開心」,是真正的開心嗎?東西的裡面看得到的,這才只是初步理解了,理解這個東西這樣來完成,這只是初步理解,不是真的開了心門,不是。所以,說話都只是一個形容詞,不是決定詞,這種的形容,就是要用種種的方法來形容,來譬喻,來講說。
 
 
有人聽「對啊!就是因為這樣,我了解了,我會改變。」慈濟人之中有多少人,因為了解而改變,這樣是不是都透徹了解了呢?同樣還有煩惱。要用多長的時間?佛陀常常告訴我們,人生苦短,時間不多,我們要積極。所以我們要滅除煩惱,煩惱有塵沙無限量數,我們要趕緊建立信心,要趕緊今天的煩惱來,今天去除,趕緊將煩惱去除,不要再讓煩惱入我們的心來,這才能減除煩惱,要不然每天積啊積啊,煩惱積得很多,愈積就愈重。這就是人間,為什麼現在的人都說憂鬱症?這煩惱變成了心病。心病無法開,要這樣過一輩子嗎?來生來世,我們願相信來生來世嗎?不要談到來生來世,今生此世,我們的生命應該要為人群如何付出,這個世間多我們一個人,這個人的生命應該要為人間付出,這就是常常在說生命的價值。
 
 
所以從前也是這樣說,「天下事,匹夫有責」,大家都有責任為天下人承擔天下事。所以我們應該要好好聽,佛法到底是如何,不是只有求,求我平安。佛法要解釋它的名詞是很多,我們應該要一門深入,好好用心,「法華」就是大乘法,你應該要先人後己,到底天下眾生有什麼樣的煩惱無明,我們要趕緊體會這個煩惱無明的對策,如何來去除,讓大家了解了就改,讓大家來改。最近一直說:「不要為了一個口欲,是不是大家來推動,是不是大家來解釋,從個己,一個人的口欲能解釋到天下之間,天下間的大氣象就是從一個人開始。」蝴蝶效應,現在的人也說,看到蝴蝶就知道天下事,這小小的蝴蝶如何知天下事呢?我們應該就知道,小小的人類的習氣累積起來,就會造作大的業。所以「苦、集」,我們現在的責任就要「滅」,要如何滅除這麼多的無明、煩惱。
 
 
一個人就會讓大家,或者是天下人不得安寧,這我們要很用心思考。其實說自己,那就是除了苦,真正自己的苦,這個道理我們清楚,如何來,一念無明動,不由自己就是成為十二因緣,和苦集滅道構成了我們這個身體,我們和這個世間,和這個社會等等,這樣變成了全部。苦集滅道不離開任何一個人間,沒有離開任何一個人所造作的業力,沒有離開人人的業力就會影響天地間。這看起來好像很小的事情,卻是很大的事情。所以「宣說苦諦集滅十二緣法」。不要常常想:師父怎麼說的都常是這些。常常說這些我們都不了解了,還要再說到哪裡去呢?所以我們要好好了解,要真正能釋疑。世間很多可懷疑的事情,疑心去除,我們的信心就起了,也完全都了解了。釋就是解釋,完全了解,了解從一念過患。看起來也是這麼簡單,但是影響是這麼大,這都是在一念,一念的過失,一念的過患。所以我們信佛、學佛,應該要聞思受持教法。
 
 
我們既然相信,終生付託在佛法中,就要把握今生此世的生命,多了解一點,對眾生我們要多付出,結眾生緣,造福業,我們應該要好好多聞思持教。要聽、要好好思考,所教的教法,好好信受奉行。只是這麼簡單的「苦、集、滅、道」、「十二因緣」,我們都還不了解。其實我們要相信佛所說法,因為我們相信佛德,儘管還無法體會到,不過必定要深生信解,深心信解不能沒有,所以要很用心。前面的經文,
 
經文:「諸梵見此相,尋來至佛所,散華以供養,并奉上宮殿,請佛轉法輪,以偈而讃歎,佛知時未至,受請默然坐。」
 
 
「以偈而讚歎」。就是說,前面的長行文已經這樣敘述過了,我們現在是再重述,以偈,偈文來重述,這是表示很重要的文,也是很重要,這個讚歎,讚歎「佛德圓具甚深無量智慧」。我們前面已經看到那段文,就是在讚歎佛,現在的偈文同樣就是讚歎。他來到道場,散花供養,就是用最最虔誠的心來表達,用讚歎,用物質與用聲音來讚歎、來供養。但是佛陀知道,大通智勝佛知道人還未到齊,時機還未到,大乘法是要普遍,人人要從頭開始來了解,所以時還未至。
 
經文:「三方及四維,上下亦復爾,散華奉宮殿,請佛轉法輪,世尊甚難值,願以本慈悲,廣開甘露門,轉無上法輪。」
 
 
「三方及四維,上下亦復爾」。這樣一直等,等到前行文一一敘說,東方、東南方、西方、西北方等等,梵天王從每一方已經前前後後都來了,同樣奉宮殿,同樣請佛轉法輪,讚歎佛出現世間很難得。所以「願以本慈悲」,請佛,讚歎佛,本來本心地的慈悲,佛從開始發心一直到現在、未來,這是佛的本心地。從他的內心真如本性開始,一直就是這麼明朗,與天地合而為一,這種的本慈悲,心地本慈悲。「廣開甘露門」,為眾生,為救度眾生,請佛廣開甘露門,那就是佛法,就是我們眾生的慧命。甘露就是不死之藥,昨天說過了,維持我們的慧命能很健康,慧命能成長,轉無上法輪。下面這段文再說,
 
經文:「無量慧世尊,受彼眾人請,為宣種種法,四諦十二緣,無明至老死,皆從生緣有。如是眾過患,汝等應當知。」
 
經文簡釋:
「無量慧世尊,受彼眾人請」;十方梵天虔誠敬請,無量智慧萬德世尊,受彼眾人請,猶默然許之。
 
 
世尊開始,就是大通智勝佛,是無量的智慧,已經開始要接受,接受人人來請法,接受人人請轉法輪,開始就宣說了。佛佛道同,釋迦牟尼佛也一樣,成佛之後天人來請法,所說的法很深,聽不懂。佛開始要如何說給世間人聽得懂?只好就要從「四諦」、「十二因緣」法,從無明至老死,這樣「皆從生緣有」。從一念無明開始,如何來人間,不斷不斷這樣循環,在人間造作很多無明煩惱,就是這樣說起。「如是眾過患,汝等應當知」。這些事,大家要知道,想要再求進一步的大法,這些若是都不知,大乘法要如何弘揚呢?對我們的生死大事若不知,要如何去布達佛陀所覺悟的境界?所以必定要對人間生死、無明、煩惱,我們都要透徹了解,我們才有辦法真真正正走過菩薩道,到佛的境地去。所以,十方梵天王用最虔誠的心敬請,從內心這樣的敬恭來請佛。佛是無量智慧、萬德具足的世尊,「受彼眾人請」,就是天、人、龍天八部,在場來共請佛轉法輪。
 
經文簡釋:
「為宣種種法,四諦十二緣」;佛出世一大事,唯為轉法輪應機宣說教法。聲聞四諦,緣覺十二緣。
 
 
第一次還是默然,第二次、第三次,一直到十方到齊了,所以「為宣種種法,四諦十二緣」。佛出現世間是為一大事,這一大事,只為一項,「唯為轉法輪,應機宣說教法」。本來轉法輪就是佛來人間唯一的目標,這個唯一的目標,為什麼還要這麼多的天人一再來恭請呢?就是要讓人人了解佛法甚深難得,要說的法,你若沒有恭敬心,法,你根本聽不進去,法,聽進去也不理解,所以人人要起恭敬心。你問了,我才來回答,我要回答你的,是你很需要的,我才來回答你,這樣你才會真正接受,才真正了解,才真正能改過,要不然,法,非常簡單普遍就說出去,可能這個法會被人拿去運作惡意,惡意運作。所以在〈方便品〉,佛陀不斷止、止、止,也是這樣三止,佛陀也是受請默然坐,我們的釋迦佛也是這樣,過去的大通智勝佛也是這樣,所以佛本來出現人間就是只為了一大事,就是為了要轉法輪,不過要應根機而說法。應根機,那就是要向聲聞、緣覺講說四諦、十二緣法。
 
經文簡釋:
「無明至老死,皆從生緣有」;人一生始自無明,終至老死皆從三毒五濁緣生,而有諸苦。
 
無明至老死皆從生緣有,所謂生緣即為十二種之因緣。
 
  所以「無明至老死,皆從生緣有」。人的一生從開始,從你出娘胎開始,哇哇大哭啊,開始就哭了,這個時候開始。我也不知道怎麼來的,我也不知道怎麼被人生?為什麼會在這個家庭?為什麼會遇到這樣的時代?為什麼一生的過程?這是從開始,生下來開始,「人一生始自無明」,很多都不知道,人一生始自無明。又是在我們的人間周圍,人群的世界,互相的相對,有緣與無緣,有緣的,有時候糾纏不清。很多很多的感情,都是很糾纏不清的感情,不論是親情、友情、愛情、迷情,很多很多的,所以這都是在無明,在這一生當中,我們每天都是這樣,面對著這樣,有緣、無緣,愛與不愛,和這樣的人在糾纏不清,做事也是這樣。所以「終至老死」,一輩子就是這樣,從生下來開始,一直一直都是在無明中,最後就是老、病、死,就是這樣過。

 
 
「皆從三毒五濁緣生,而有諸苦」。我們為什麼這麼無明呢?是三毒。什麼叫做三毒?我們的內心貪、瞋、癡,這是三毒,再加上了懷疑,加上了驕慢,這樣就是五毒了。這些就會在人的無明中一直不斷產生,有了這五項,就一直不斷產生起來,製造在人與人之間。三毒、五毒是在人的內心,這種已經形成的習氣,不改,在我們的內心就一直不斷產生複製,向外就是五濁緣生。見解,見解就是我們的內心無明,對外面產生的見解,有了見解就生無明,無明見解就在眾生,人與人之間,眾生的濁氣。因為人與人之間製造了很多禍端,所以危及人間生命,這種人與動物之間。看看現在,為了人的口欲,為了吃,養很多動物,為了一個禽流感或者是口蹄疫發生了,人就殺很多的動物。還有人與人之間起衝突,造成了人禍。看,這就是命濁。接下來就是劫濁,就是在這個時間內,這五種濁氣,無不都是從人人的內心,三毒、五毒這種煩惱,從我們一生下來,一直到現在。
 
 
現在我們是不是還在無明中呢?現在的無明,之後又是要造成什麼呢?今天我覺得我也還是無明未了,我這個無明未完,今天我還要再造了什麼業呢?會無意間說了一句不對的話嗎?又造成人的煩惱,又造成自己的困擾,我自己會嗎?我自己也還不知,這叫做無明。一輩子從生下來到今天,今天還有未來,到底我是不是還在無明中呢?這就是常常要跟大家說提高警覺、戒慎虔誠,人與人之間互相用虔誠、信任的心來相對,這是很重要。聽經、學佛,就是要好好地修學佛法入我們的心來。
 
 
所以,「無明至老死,皆從生緣有」。無明到老死,就是從我們生下來,緣,再一直緣下去,過去生的緣,緣來了今生,今生的緣要再一直緣下去,到未來生,所以「所謂生緣即為十二種之因緣」。眾生的來生就是這十二因緣,開頭就是無明,無明作為開頭,一直到老死,這輩子結束,老死結束了,但是還有嗎?還有緣,緣牽到後世,這就是緣生。所以我們要好好用心,永遠斷不盡的緣,真是苦不堪。
 
經文簡釋:
「如是眾過患,汝等應當知」;如是四諦及十二緣眾多過患汝等應知。
 
 
「如是眾過患,汝等應當知」。這四諦及十二緣是眾多可患,大家應該要知道,四諦,大家要了解苦是怎麼來的?集來的,這個集是集什麼呢?就是愛恨情仇等等,煩惱、無明,就是這樣一直累積,我們大家應該知道。所以就是這樣,才會有無明牽引因緣,這樣不斷繞,六道輪迴,四生這樣繞,由不得自己。這過患,真的是,我們的過失,人生自己自作自受,罪業,患就是錯誤的罪業,我們應該要知道。接下來要趕快再了解,
 
經文:「宣暢是法時,六百萬億姟,得盡諸苦際,皆成阿羅漢。第二說法時,千萬恆沙眾。」
 
經文簡釋:
「宣暢是法時六百萬億姟」長久聞法得道,宣暢如是法門之時。
 
 
「宣暢是法時,六百萬億姟」。這是很長很長的時間,佛開始說法就要用很長的時間,這是大通智勝佛,用很長的時間,記得嗎?很長的時間。開始一直說法,經過了很多人,讓他們都能聽到,因為時間長,求法的人愈來愈多,所以聽到法的人也很多。長久聞法得道,很長的時間來聽法,總是一一來了解。這就是「宣暢如是法門之時」,暢就是暢通。佛的心已經,眾生能夠了解的人,他也能接受,就是光是那個道場度十六王子,你想,這種知音,這樣能了解佛的心意,這種宣暢,宣說能暢通,人人能接受這個法,如是法門,開這個法門時。
 
「姟」,如風俗通說:十千曰萬,十千萬曰億,十千億曰兆,十千兆曰京,十千京曰姟。
 
數詞單位:個、十、百、千、萬、億、兆、京、垓、秭、穰、溝、澗、正、載、極。
 
 
「姟」到底是什麼呢?到底是多少呢?老實說,表示很多很多,無法算計、這個垓就是,十千曰萬,十千萬曰億,十千億曰兆,十千兆曰京,十千京曰垓。這樣還有嗎?還有啊,後面還有很多啊!比如說秭,十千垓曰秭,再十千秭曰穰,十千穰曰溝,十千溝曰澗,十千澗曰正,曰載,曰極。這都是不斷不斷一直上去,所以最後佛陀都說恆河沙數,無量無數計恆河沙數。這個「垓」字就已經很多了,經過京而垓,表示很多的數字,這是天文數字,無法計算。總而言之,就是佛陀的智慧,用恆河沙數,幾百萬億的恆河沙數,六百萬億恆河沙數,看,這有多少呢?所以這麼多人就已經「得盡諸苦際,皆成阿羅漢」。已經有這麼多人,已經得到阿羅漢果了,就是斷煩惱,因為他講法的時間長。
 
 
你們若再回歸,看〈化城喻品〉的開頭長行文,就知道說多久的法,所以度很多眾生。釋迦牟尼佛才八十歲,說法才四五十年而已,所以與這數字比起來太少,差很多數字,比例起來實在是很少。而我們現在,到底能再聽多久的法呢?實在也不知。總而言之,法我們用心進來,「一生無量,無量從一生」,就是在那一念間,好好轉個念,我們的心門開,真開心,真的是將心門開了,我們的真如本性,煩惱掃除了,真如本性現前,這樣我們就真正能體會天地萬物一切的理。
 
經文簡釋:
「得盡諸苦際,皆成阿羅漢」;得盡世間生死苦際,如是眾多,皆成阿羅漢。
 
 
所以,「得盡諸苦際,皆成阿羅漢」。得盡世間的苦難,就是眾多眾多,很多人若能這樣,全都了解這個苦,「四諦」、「十二因緣」法的苦,源頭若都了解,自然就懂得如何持,持我們的生命,如何面對人間。這就是我們自己不知,所以才會一直纏於人間,人、事、物間這樣糾纏不清。若能了解,就「得盡世間生老苦際」,一切生老病死苦、十二因緣法全都了解了,這樣人人就都能成阿羅漢,阿羅漢就是煩惱都去除了。
 
經文簡釋:
「第二說法時,千萬恆沙眾」;當第二會說法之時,有如是眾。
 
 
所以「第二說法時」,那是第一階段,佛陀所講說苦集滅道,也是第一階段,還有第二階段。「第二說法時,千萬恆沙眾」。所以用千萬恆沙眾就表示很多,這就是說法時間很長、很久。所以有這麼多人能接受,所以我們學佛應該要很用心,用心在法上,說它很深,其實也很簡單,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說法如何難修,其實也很簡單,一念心一轉,心一開,若心門不開,這念心就不轉;一念心轉,心門一開,什麼法不會入我們的心呢?我們就是因為我們的心門關住,法無法入我們的心來。
 
 
看看貧窮子在門外,他應該在大門外直接看門內,看到長者的豪華的室內。他不是在大門外面,他是在門邊,門縫這樣看,只是窺看,在那個地方這樣瞄,就起了害怕的心,趕緊要跑。但是坐在室內的長者,看到那個孩子的身影明明就是(自己的兒子),趕緊要人帶他回來。但是好意成惡意,所以他驚嚇昏倒,只好潑水讓他清醒,讓他冷靜下來,讓他靜下來,然後再用方法。看,我們眾生不就是這樣,自我掙扎,自己就能直接登堂入室,為什麼還要這樣自我掙扎呢?眾生真的是苦不堪。所以我們既然已在法中,要好好霑法水來滋潤我們的慧命,這是甘露,能滋養我們的慧命,請大家時時要好好多用心。


花蓮薰法香團隊感恩合十

 

 

 

高明智感恩合十
回頂端 向下
http://www.wretch.cc/blog/jack18233
 
2015/12/20晨語簡記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晨鐘起薰法香--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