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15/12/24晨語簡記

向下 
3 posters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5/12/24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2015/12/24晨語簡記   2015/12/24晨語簡記 Empty周四 12月 24, 2015 7:26 pm

20151224薰法香如是我聞思(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佛滅度依何住依何法修,
依循諸因緣住常與師具,
塵劫十六沙彌各昇法座,
隨所聞法結緣生世隨佛。
 
這麼長的時間,應該看就知道了。我們前面說過了,大通智勝佛,這麼長久的時間修行,長久的時間說法,自然就有很多聽法的人,聽法、受法、傳法,就是需要時間。時間能夠成就一切,所以我們前面的文,「一一沙彌等,所度諸眾生,有六百萬億恆河沙等眾」,那就是十六沙彌在那個會場隨佛聞法,時間也很長。法,一一入心,請佛轉大法輪,佛應請說一真實法,那就是《妙法蓮華經》,講完了,入靜室,時間很長久。十六沙彌自發心願,再為同修者、同聞法者重複說《法華經》。與他有緣的,就隨著這沙彌各個去聽,有十六位沙彌。與十六沙彌各個有緣,就這樣去聽,就是再覆講《法華經》。這就如我們現在說,帶開分組讀書會,聽經之後的心得,再聽、再讀一次,再大家覆講一下,覆講、覆聽,這就是聞法、說法、傳法,這是在大通智勝佛在世時。
 
  大通智勝佛總也有滅度的時間,所以,佛滅度,依何住?依何法修?大通智勝佛滅度之後,大家要依何而住呢?我們的釋迦牟尼佛要入滅之前,阿難也問佛要依何住?依何法修?同樣的,在大通智勝佛時,同樣也是要依戒住,依法住(阿難問佛,佛陀回:依戒為師,依四念處為住),這都是佛佛道同。法,就是這樣不斷流通,所以「依循種種因緣住」。種種因緣,那就是時間很長了,未來世,社會人間,佛法還是要隨著社會時間、因緣,同樣隨著這樣,佛法永遠是在人間,佛法不離世間法,再長的時間,佛法都同樣在人間,隨著人間社會變遷因緣而住,這是一定的。但是,生生世世這個緣,有人、事、物。人,隨著人的因緣,隨著社會人間、時間、空間,這個事相因緣。與師就是有緣。十六王子所帶領的這些人,不論時間有多長,不論空間有多廣,總是一直隨著師,就是十六沙彌所教化這些人,一直常隨,隨著師。教的是師,受的是徒,師徒之間累生累世,時間、空間,在人與人之間,因緣事物都有這樣的因緣,「常與師俱生」。
 
  所以,「塵劫十六沙彌各昇法座」。這是因為塵點劫以前,十六沙彌,在大通智勝佛入靜室時,大家昇法座那時候的因緣。師徒就是這樣結來了因緣,生生世世,各人有各人的因緣。根機深的,法就攝受,同樣的,助興佛法,因緣再會合;根機淺的,那就是流浪六道輪迴,又有因緣,又能接受到這個緣來聽法,慢慢地成熟,成熟他的機緣。所以常常說,修行是靠自己,自己真的要受法,要堅固,深心的信,接受法的教育,若能這樣,這個根機很成熟,生生世世都與師俱,就是與十六沙彌再化度的緣,有六百萬億恆河沙,這麼多的有緣人,應該能再接近、再接近,生生世世愈是接近,法,愈是微細入心。根機愈大,一聞即解。這就是修行,我們要如何修。
 
  「隨所聞法結緣生世隨佛」。這樣,很了解了。所以,因緣各不相同。看到我們現代,也有很不可思議的事,有位孩子年紀很小,就有很好的因緣,他的根機很深,而且在這個時代社會種種,他能有這個因緣接觸到,讓人覺得很不可思議,這麼小的孩子,對世故人情是那麼的透徹。這就是說英國,最近英國有一篇很轟動的新聞報導,那是在英國的一位五歲小孩,這個五歲的孩子,竟然會說,因看到敘利亞難民的孩子,讓他啟發了慈悲心。聖誕節快要到了,英國很多小孩都有他的心願,期待能得到什麼樣的禮物,最期待的是聖誕老公公能送他心所想要的東西。但是這個五歲的孩子,叫做尼曼(芬雷.尼曼 Finlay Niemand),他竟然寫了一封信,給聖誕老公公,說聖誕節想要得到的東西。他說出他的心願,他希望能得一部滑板車,希望這部滑板車能夠轉送給一無所有的敘利亞小朋友,且還希望聖誕老公公能夠將所有的聖誕禮物,轉送給那些敘利亞的孩子,這就是他最大的願望。
 
  母親看到了,覺得不太相信,一個五歲的兒子怎麼能有這樣的心願呢?怎麼會寫這樣的信呢?問她的兒子:「這封信真的是你寫的嗎?」要他將信的內容說一次給她聽,因為母親在媒體看到她兒子的這封信,要她兒子再唸一次。兒子就將這個要送給敘利亞孩子滑板車的心願,再說一次。他覺得敘利亞那些難民小朋友真的很可憐,他決定不只是這一部他期待要的滑板車要送給敘利亞難民兒童,還要將他自己所有的禮物,所有的玩具,也能都送給這些孩子。他說:「這些孩子很可憐。」
 
  記者就來採訪這個孩子的家庭,問他的父母:「這真的是這個孩子自己自發的心願嗎?」母親就說:「我自己也很驚訝,為什麼這個孩子會寫這樣的信?這封信是真的是兒子的手筆寫出來的信,真的是兒子從他內心思想所表達出來的。」怎麼問他,答案都一樣,就是對敘利亞難民的孩子,這樣流浪、居無定處,受到這麼多的苦難,心不忍。記者就問父母:「如果是這樣,這個孩子,你到底是怎麼教的,他怎麼會知道敘利亞的難民,這個國家的大議題,已成天下國家的大議題,但這個孩子怎麼會知道?」母親就這樣說:「這個孩子還有一個姊姊,兩個都會跟著大人看新聞,新聞若在報導,他都會停在敘利亞難民孩子的問題上,一直問,追問這些小朋友為什麼會這樣?一直追問,他的注意力就在這些難民小朋友身上。」
 
  記者問這個孩子,這個孩子就說:「我們學校的老師也這樣說,說敘利亞很多難民流離失所,很可憐,雖然不知道什麼叫做難民,卻知道孩子很可憐。」所以他希望,能夠將他所擁有的東西跟這些可憐的孩子分享。那些孩子能跟他一樣,有一個很安定的地方,有一個很安定的家庭,及跟擁有他的玩具,這是他的心願。所以,受這孩子的影響,給父母很大的啟發,所以,父母不但按照孩子要求,送這部滑板車,又再將孩子的心願,所有的玩具都捐出去。甚至父母也捐錢,透過行動援助的機構去幫助敘利亞人難民。
 
  這個報導,一開始出來,就這樣一直不斷的傳,震撼人心,大家都在傳,五歲的孩子能有這麼大的愛心,也能了解國際這麼大的議題,難民的問題。五歲的孩子,懂得珍惜,懂得愛,懂得為那些人同情,為什麼大人這麼的冷漠呢?大家應該要共同發揮愛心,來關懷難民的大議題,要如何將點點的愛心匯集起來幫助他們。呼籲國家,天下間、國際間,人人發動愛心來收容,讓他們能如英國的孩子般,大家很幸福,有生活在這樣安定的國家。只是一個五歲的孩子,就能啟動這麼多人的愛心。想想看,人心總要有人來啟發,五歲的孩子,這麼單純,童子心,平時都覺得:五歲的孩子這麼幼稚,童言童語,這是一時的同情心,沒有將他當作什麼。卻是在英國,這個孩子的見解,大家將他當作一個很大的教育,而且是震撼教育,讓大家能啟發這念愛心。
 
  這就是因緣啊!想想看,五歲的孩子對這種國家的大問題,他這樣輕輕地撥動一下,就有這麼多人來做響應,就能夠利益很多人。而且,這件善事,說不定對難民是最大的一股力量,也說不定。所以,因緣,因緣來自於久遠劫,這種隨所聞法結緣生生世世,說不定這個孩子是什麼樣的因緣,在塵點劫以前聽聞佛法,累生累世都在行菩薩道,生生世世都是在啟發人心。類似這樣的孩子,我們現在也發現到很多。就如昨天說過的,也有一大群孩子,我們台南慈濟中小學的孩子,老師用心,啟發幼小的孩子,讓大家能夠知足,讓大家見苦能夠知福,讓大家知道自己所擁有的很多。若是欠缺的人、殘缺的人,要如何生活?用種種方法來教育。
 
  昨天湊巧是台南慈濟小學的畢業生回來花蓮尋根,回來精舍。有四位代表,送全校各班的畢業紀念冊,又有他們的心得,要跟師公說悄悄話。他們的信,都在他們的紀念冊中,這樣一班一班,一個一個小朋友,也有他們的相片,有他們的文章,他們表達感恩,感恩有這樣的學校,感恩有這樣的老師,感恩有這樣的懿德爸爸媽媽,感恩大家對他們的照顧。是很懂事的。甚至在去年,一位五年級的學生,我去的時候,是他們六年級的畢業典禮,我去參加。二位那時當任司儀的,昨天也在四位代表當中,一同回來。每個孩子的形象,女孩子綁著辮子,穿得整整齊齊,看起來令人歡喜,討人喜歡。一個男生,他就唸出他的心得,他代表他的班級送心得。
 
  我就說:「來,你唸你的心得。」他唸得真的很感動人,字寫得很漂亮。我就問:「你的字練得這麼漂亮。」他說他是左手寫字,我說:「如果你現在是一年級,正好今天師公晨語在說的,低年級的學生,老師要他們用左手寫字,那就難不倒你哦!」他就說:「用右手,我也會寫。」我說:「如果這樣,你一個人的兩隻手就能夠同時寫兩篇文章。」他就說:「我右手寫的字比較醜。」這就是孩子,他們就是童子心,就是那麼的清淨。有心的教育,真的是令人覺得人人本具佛性,人人都有這片清淨無染的真如本性,這是年紀小的孩子,他們用他們的愛付出。
 
  昨天晨語談到,從低年級,一直到六年級,我就問他們:「你們是六年級,是不是有在那裡摺衣服?有在那個地方打包?」他們說:「有啊!」打包得很整齊,已經送去結關,並開始裝船了。我們就知道,佛法與世間法一樣,世間法要如何啟動人的愛心,發揮生命的良能,就是要從幼教、小學開始。所教的,這樣一連貫,目標就是利益眾生。佛法不就是這樣嗎?從小根小機、中根中機、大根大機,這樣隨次序教育過來。我們若能夠用功,當然,人生的成就就會很大。不只是自己成就,還能夠成就無量數的人。
 
  所以,「麈劫十六沙彌各昇法座,隨所聞法結緣生世隨佛」。與十六沙彌結過緣,聽他的法,生生世世我們都這樣跟著走。但是要看我們的根機是深、是淺?深的,跟得比較緊;淺的,會流浪得比較遠。再接觸到時,對法,會較用心或者是還是同樣是結緣的隨喜?這要看大家,各人的因緣。依何住?依何法修?就要看我們大家的因緣。所以,希望人人要把握善的因緣。我們生在現代這個社會,現在就要把握於現代社會,人間苦難偏多,大乾坤的不調和,小乾坤的人心作亂,正是我們要修行最需要的時刻,所以我們要用心把握。前面的文,
 
經文:「彼佛說經已,靜室入禪定,一心一處坐,八萬四千劫。是諸沙彌等,知佛禪未出,為無量億眾,說佛無上慧。」
 
  這我們已經都了解了,大通智勝佛說經之後,入靜室,十六沙彌開始承擔這個責任,助佛來教化眾生,把握時間。
 
經文:「各各坐法座,說是大乘經,於佛宴寂後,宣揚助法化一一沙彌等,所度諸眾生,有六百萬億,恒河沙等眾。」
 
  可見十六沙彌,這樣的結緣眾是各各隨著十六沙彌的因緣,在無窮盡的空間、人間,各各隨緣在教化眾生。接下來,這段文說,
 
經文:「彼佛滅度後,是諸聞法者,在在諸佛土,常與師俱生,是十六沙彌,具足行佛道,今現在十方,各得成正覺。」
 
經文簡釋:
「彼佛滅度後,是諸聞法者」;是諸聞法者佛在世時,宣揚妙道一實乘法。
彼大通佛滅度之後,是諸沙彌及諸聞法之者。
 
  已經因緣這麼久了,還是這樣隨著十六沙彌的同時,現在就是師徒的緣這樣生生世世。彼佛在世時,那就是「宣揚妙道,一實乘法」。大通智勝佛的時代,他在世時,就這樣宣說一實乘法,這是諸佛的心懷。大通智勝佛滅度之後呢?「是諸沙彌及諸聞法之者」。這些聽法的人,與十六沙彌,就是「在在諸佛土,常與師俱生」。就是各人所跟著的這十六沙彌。
 
經文簡釋:
「在在諸佛土,常與師俱生」;以因緣宿願力,在在諸佛土,常與法師共住一處。
從古塵劫至今,此中間,更相值遇,常從隨其本師教化。
 
  「在在諸佛土,常與師俱生」,就是「以因緣宿願力」,從塵點劫前,十六沙彌那時候的因緣,宿願,就是那麼長久,過去的因緣,這個力量就是世世相隨。在諸佛的國土,還是「常與法師共住一處」。所說的諸佛,是在那麼長久的時間,跟著十六沙彌,同樣在修行,十六沙彌在哪一尊佛的座下修行,他們也隨著十六沙彌在哪一尊佛的時代,這樣在修行。十六沙彌,不只是在大通智勝佛在世時修行而已,是塵點劫以來,不斷修行,不斷遇佛,同佛世,和哪一尊佛出世,他也有因緣能夠在每一尊佛出世時修行。這些人同樣就跟著他,都在這些佛的修行道場裡面。所以說,「常與法師共住一處」。
 
  這就是因緣,長久的因緣,「從古塵劫至今」。古,那就是很長的時間,塵點劫前那個時代,十六王子那個時代,一直到現在,「此中間」還是「更相值遇」。雖然各人有各人的因緣,各人有各人不同的父母、所生的地方。但是有了這個因緣,「更相值遇」,不論你生到哪一個國家,有這個因緣,還是同樣會回來。就如前天,美國慈濟人回來,他們是從巴黎帶回來消息,氣候變遷會議。我們要如何將這個氣候變遷減緩,地球的溫度降低下來。一百九十多個國家共知,還未達到共識,可惜沒有共行,帶回來這樣的訊息。這些人,不論他是在美國,在美國,他又遇到其他國家的,也是慈濟人,也認識慈濟,同樣在那麼遠的巴黎,在法國,也有很多慈濟人共同在那個地方會面,在那個地方共知、共識、共行。慈濟人,共同一個方向,要如何能讓大家了解,用方法來淨化人心,減低欲念,這樣來幫助地球降溫。
 
  看,這都是不同的國家,能這樣互相「更相值遇」。同一法,在慈濟宗門裡面,這個法,有共識,有共行,不只是共知。所以這是「常從隨其本師教化」,我們大家共同接受本師釋迦牟尼佛的教法,相信你與我,我們與釋迦牟尼佛,來來回回這個因緣很殊勝。佛法,我們聽來很歡喜,其他的人說不定不歡喜,不只不歡喜,還是會排斥。這是在所難免,不是沒有,還是有。總而言之,這都是因緣。我們的釋迦牟尼佛,是三界導師,四生慈父,我們與釋迦牟尼佛,常常從隨其生,從本師來教化我們,來引導我們。所以,我們對佛法,我們能接受,我們能共知、共識、共行,為天下眾生去付出,這就是因緣。
 
經文簡釋:
「是十六沙彌,具足行佛道」;是諸沙彌,具足修行諸佛之道,直至今緣具成佛。
 
  所以,「是十六沙彌,具足行佛道」。是這些沙彌已經修行了,修行諸佛之道。不只是在大通智勝佛的時代,跟隨十六沙彌,同樣跟隨十六沙彌,也是在諸佛的道場聽法、受法。因為佛佛道同,所以在修行,修行諸佛的道法。這些十六沙彌是這樣,追隨十六沙彌的人也是這樣。所以一直到現在。「直至今緣具成佛」,釋迦牟尼佛在人間,我們這時代二千多年前,在這個地球上的二千多年前。二千多年前,在人間感覺很長,在忉利天才二十多天前而已。所以,時間就是這樣,我們在地球,覺得時間長,其實在佛的世界,時間是很短的。又有十六王子,現在在十方世界,各個不同的太陽系,都有開始成佛了。這就是諸佛成佛各有因緣,諸佛在人間化度眾生,就是這樣的因緣,與他有緣的,他就有辦法教化。
 
經文簡釋:
「今現在十方,各得成正覺」;於今現在十方世界,各各得成無上正覺。
 
  所以,一直到「今現在十方,各得成正覺」。「於今現在十方世界」在這個十方世界,不同的太陽系裡。「各各得成無上正覺」。於今現在十方,就是已經全都在各各地方同時成佛了。這就是在表示這段偈文,就是說師(頌結師之今古),就是沙彌的過去,過去在大通智勝佛的時代,一直到現在,那念心和行,知、識、行,就是這樣不斷的生生世世這樣修行,真正深心信解,深信。信根很長,根機很深。所以,生生世世都能領導隨結緣的人修行,有緣人。所以,
 
經文:「爾時聞法者,各在諸佛所,其有住聲聞,漸教以佛道。」
 
經文簡釋:
「爾時聞法者,各在諸佛所」;會弟子之今古。爾覆講時,聞妙法者,各在其師成佛之處。
 
  這就是說,「爾時聞法」,就是在沙彌座下聽法的人,各個在諸佛所。現在這些沙彌在十方世界成佛,這些聞法的人也隨著沙彌現在成佛在十方,他們同樣也是在那個地方,這就是因緣,常常這樣相隨著。「爾覆講時」,就是覆講的那時候。「聞妙法者,各在其師成佛之處」,就是這樣,大家了解了。所以,「其有住聲聞,漸教以佛道」。就是這樣,慢慢地,一直生生世世隨師受教,隨師教育。老師,生在哪一世,接受那個世間的佛的教授,同樣的,回過頭來,也是以身作則,同樣,同修者也能夠再次受教。就如十六沙彌,大通智勝佛入靜室坐,他把握時間再向大家再說法,重複的教育。所以,根機大的人對根機淺的人,再覆教,再讓他更了解。
 
經文簡釋:
「其有住聲聞,漸教以佛道」;其有力弱,在聲聞者,漸漸開誘,教以佛道。
 
弟子們過去聞說法華,本結大緣;但亦有弟子中聞法退大為小,今在諸佛所,住於聲聞地。
 
  所以,「其有住聲聞,漸教以佛道」。釋迦佛的座下,也是這樣有聲聞、有緣覺,釋迦佛也要很用心。「其有力弱」,根力很弱,現在聽了,現在接受,但是,境界再來時,這念心就退失了;或者是小根機,聽了,就是為自己,雖然有道心堅定,但是為自己。也有的聽了,開始是精進,之後就退轉了,這是根力弱的人。或者是聽了,就是自己利益自己,為自己解脫而修行。但是佛絕對都不放棄,退失道心的,也要將他拉回來。小根小器的,他也要再鼓勵他發大心、立大願,這樣漸漸開導誘引,教以佛道。讓他漸漸這樣能夠與佛入佛道的境界。要到佛道,當然要行菩薩道。
 
  弟子過去聽聞《法華經》,但是這已經就結了大因緣。塵點劫前,大通智勝佛講說《法華經》,大家也都聽過了。十六沙彌再覆講的,也是《法華經》,他們也都聽過了,這根本就是結緣,就是大緣,所結的是大緣,都是在《法華經》,成佛之道。但是,在弟子中聞法,退大為小。進進退退,有時候精進,有時候就是退。這就是這麼長久,還在凡夫地;這麼長久,還是在小乘法,這根本,過去本來本具大乘法,但是就是這樣進進退退。我們眾生本具真如本性,就是這樣欲念,一念起,無明生,就這樣生生世世覆蓋。
 
  「今在諸佛所,住於聲聞地」。現在還在十方諸佛的座下,還是在聲聞地。釋迦佛現在也是有這麼多聽法人在聲聞中,在緣覺中。就如我們大家在聽法,從開始,了解了,聽法聽得很歡喜,我們都知道,我們都了解。每次若聽到大家說:「我們有在薰法香,我們很歡喜。」「歡喜什麼?做得到嗎?」「師父,給我們時間,我們會慢慢來。」慢慢來,若是萬一境界現前,會退大還小嗎?這就不知道了。心,是不是,是不是會這樣起起落落呢?請問聽經的人是不是也有這樣起起落落呢?常常說人間的生命是苦短的,我們要好好把握人間,不論如何,修行佛法,到底什麼時候才能成佛?不知!但是,我們現在了解了,趕緊走入菩薩道。菩薩道,這個名稱,就是告訴我們要利益人群。我們的生命,現在能夠利益人群,就是生命提升的價值。這分價值,能夠利益人。
 
  就如那位五歲的孩子,他的觀念知道在國際間有這麼多苦難的小朋友,哪怕是小小的一分力量,他心愛的東西,想要得到的東西,他能捨棄他心想要得到的,一年才能有一次的要求,向聖誕老公公要求他最心愛的願。但是他將他最心愛的東西,願意送給最可憐、一無所有的孩子,他願意付出。不只是現在最心愛的,過去很愛的玩具,他也願意通通都捐出去。五歲孩子,是幼稚園學童,竟然也會寫信,感動了全國的人,媒體一報導出去,就可以感動這麼多人。五歲而已,他的生命真的是震動人心。這生命有價值嗎?很有價值。這就是人生很亮麗,亮麗的生命,真的是發光的生命。所以說,佛光從哪裡來?能夠影響到這麼多梵天王,能夠震動、照耀,他們能隨著這道光來追求法。小的,說五歲;大的,說到大通智勝佛,說到釋迦牟尼佛。與眾生,與弟子的關係。想一想,我們不是做不到,大小道理會合起來都是一樣的。所以我們要時時多用心。


花蓮薰法香團隊感恩合十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5/12/24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5/12/24晨語簡記   2015/12/24晨語簡記 Empty周四 12月 24, 2015 11:32 pm

2015/12/24薰法香心得
上人慈示:十六王子所帶領的這些人,不論時間有多長,不論空間有多廣,總是一直隨著師,就是十六沙彌所教化這些人,一直常隨,隨著師。教的是師,受的是徒,師徒之間累生累世,時間、空間,在人與人之間,因緣事物都有這樣的因緣,「常與師俱生」。
我心想這是何等殊勝的因緣,能一直相隨。再聽:
各人有各人的因緣。根機深的,法就攝受,同樣的,助興佛法,因緣再會合;根機淺的,那就是流浪六道輪迴,又有因緣,又能接受到這個緣來聽法,慢慢地成熟,成熟他的機緣。

感到很慶幸,不管是否已曾流浪到遠方,至少這一世有回家來。這樣就可以了嗎?還得要:
修行是靠自己,自己真的要受法,要堅固,深心的信,接受法的教育,若能這樣,這個根機很成熟,生生世世都與師俱,就是與十六沙彌再化度的緣,有六百萬億恆河沙,這麼多的有緣人,應該能再接近、再接近,生生世世愈是接近,法,愈是微細入心。根機愈大,一聞即解。
感恩啊!能有 上人指點迷津,也感恩身旁有那麼多的善知識,在這修行路上,可能境界來時,稍有煩惱,但至少不退道心,就是那念堅固的信念,也有很多的好因緣,讓我能行走在菩薩道上。
如今我們要引佛陀的心光映照我們的心光,讓自己的也成為發光的生命,能再接引更多人成為發光的生命,祈願人人都是菩薩,處處都有菩薩,能人心淨化,社會祥和,天下無災難。
以此與大家分享之。
 

靜思弟子陳映月(慮津) 恭敬頂禮
回頂端 向下
Jack
Admin
Admin



文章總數 : 6985
年齡 : 65
來自 : 台北
威望 : 1724
注冊日期 : 2008-12-22

2015/12/24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5/12/24晨語簡記   2015/12/24晨語簡記 Empty周五 12月 25, 2015 5:17 pm

薰法香心得札記(二○一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星期四)

 

與師就是有緣。十六王子所帶領的這些人,不論時間有多長,不論空間有多廣,總是一直隨著師,就是十六沙彌所教化這些人,一直常隨,隨著師。教的是師,受的是徒,師徒之間累生累世,時間、空間,在人與人之間,因緣事物都有這樣的因緣,「常與師俱生」。

我發現有一些人與自己很有緣,也發現自己與上人很有緣,這就是所謂的「常與師俱生」。

 

也有很多慈濟人共同在那個地方會面,在那個地方共知、共識、共行。慈濟人,共同一個方向,要如何能讓大家了解,用方法來淨化人心,減低欲念,這樣來幫助地球降溫。

上人開示,講了很次共知,不共識。後來聽久了,就明白上人要傳達的意思。「共知、共識、共行」是三個層次。共知是我們都知道了,共識是我們都法入心了,共行是我們都法入行,一起開始做了。平時我們只會區分我們有沒有共識,有共識與沒有共識,我覺得分成「共知、共識、共行」很清楚,可以知道問題在那裡。

 

這就是在表示這段偈文,就是說師(頌結師之今古),就是沙彌的過去,過去在大通智勝佛的時代,一直到現在,那念心和行,知、識、行,就是這樣不斷的生生世世這樣修行,真正深心信解,深信。信根很長,根機很深。所以,生生世世都能領導隨結緣的人修行,有緣人。

正深心信解很重要,生生世世才能領導隨結緣的人修行。

 

 

但是佛絕對都不放棄,退失道心的,也要將他拉回來。小根小器的,他也要再鼓勵他發大心、立大願,這樣漸漸開導誘引,教以佛道。讓他漸漸這樣能夠與佛入佛道的境界。要到佛道,當然要行菩薩道。

上週到馬來西亞授課,會議管理,分享時,有一位互愛組長(委員)發願要把退失道心的組員會員愛回來,還要再招多少的菩薩等等,很真誠,當下被他的這份心感動,就送她兩本書(其他分享的人都是送一本)。她的心當下就契入佛心,感覺與上人上面這段開示很像。

 

五歲而已,他的生命真的是震動人心。這生命有價值嗎?很有價值。這就是人生很亮麗,亮麗的生命,真的是發光的生命。所以說,佛光從哪裡來?能夠影響到這麼多梵天王,能夠震動、照耀,他們能隨著這道光來追求法。小的,說五歲;大的,說到大通智勝佛,說到釋迦牟尼佛。與眾生,與弟子的關係。想一想,我們不是做不到,大小道理會合起來都是一樣的。

 

上人在今天開示有問到,佛光從哪裡來?他今天故意沒有直說,他用五歲小孩的故事已經說了。上人在序品寫過一段手札,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我在讀書會導讀時發現,很感動。答案就是自己的心光,再次提出分享。

「菩薩悟得透徹,即知萬八千土,皆是本地風光,從此心光流出。」

 

 

 

佛滅度依何住依何法修,
依循諸因緣住常與師具,
塵劫十六沙彌各昇法座,
隨所聞法結緣生世隨佛。
 
這麼長的時間,應該看就知道了。我們前面說過了,大通智勝佛,這麼長久的時間修行,長久的時間說法,自然就有很多聽法的人,聽法、受法、傳法,就是需要時間。時間能夠成就一切,所以我們前面的文,「一一沙彌等,所度諸眾生,有六百萬億恆河沙等眾」,那就是十六沙彌在那個會場隨佛聞法,時間也很長。法,一一入心,請佛轉大法輪,佛應請說一真實法,那就是《妙法蓮華經》,講完了,入靜室,時間很長久。十六沙彌自發心願,再為同修者、同聞法者重複說《法華經》。與他有緣的,就隨著這沙彌各個去聽,有十六位沙彌。與十六沙彌各個有緣,就這樣去聽,就是再覆講《法華經》。這就如我們現在說,帶開分組讀書會,聽經之後的心得,再聽、再讀一次,再大家覆講一下,覆講、覆聽,這就是聞法、說法、傳法,這是在大通智勝佛在世時。
 
 
大通智勝佛總也有滅度的時間,所以,佛滅度,依何住?依何法修?大通智勝佛滅度之後,大家要依何而住呢?我們的釋迦牟尼佛要入滅之前,阿難也問佛要依何住?依何法修?同樣的,在大通智勝佛時,同樣也是要依戒住,依法住(阿難問佛,佛陀回:依戒為師,依四念處為住),這都是佛佛道同。法,就是這樣不斷流通,所以「依循種種因緣住」。種種因緣,那就是時間很長了,未來世,社會人間,佛法還是要隨著社會時間、因緣,同樣隨著這樣,佛法永遠是在人間,佛法不離世間法,再長的時間,佛法都同樣在人間,隨著人間社會變遷因緣而住,這是一定的。但是,生生世世這個緣,有人、事、物。人,隨著人的因緣,隨著社會人間、時間、空間,這個事相因緣。與師就是有緣。十六王子所帶領的這些人,不論時間有多長,不論空間有多廣,總是一直隨著師,就是十六沙彌所教化這些人,一直常隨,隨著師。教的是師,受的是徒,師徒之間累生累世,時間、空間,在人與人之間,因緣事物都有這樣的因緣,「常與師俱生」。
 
 
所以,「塵劫十六沙彌各昇法座」。這是因為塵點劫以前,十六沙彌,在大通智勝佛入靜室時,大家昇法座那時候的因緣。師徒就是這樣結來了因緣,生生世世,各人有各人的因緣。根機深的,法就攝受,同樣的,助興佛法,因緣再會合;根機淺的,那就是流浪六道輪迴,又有因緣,又能接受到這個緣來聽法,慢慢地成熟,成熟他的機緣。所以常常說,修行是靠自己,自己真的要受法,要堅固,深心的信,接受法的教育,若能這樣,這個根機很成熟,生生世世都與師俱,就是與十六沙彌再化度的緣,有六百萬億恆河沙,這麼多的有緣人,應該能再接近、再接近,生生世世愈是接近,法,愈是微細入心。根機愈大,一聞即解。這就是修行,我們要如何修。
 
 
隨所聞法結緣生世隨佛」。這樣,很了解了。所以,因緣各不相同。看到我們現代,也有很不可思議的事,有位孩子年紀很小,就有很好的因緣,他的根機很深,而且在這個時代社會種種,他能有這個因緣接觸到,讓人覺得很不可思議,這麼小的孩子,對世故人情是那麼的透徹。這就是說英國,最近英國有一篇很轟動的新聞報導,那是在英國的一位五歲小孩,這個五歲的孩子,竟然會說,因看到敘利亞難民的孩子,讓他啟發了慈悲心。聖誕節快要到了,英國很多小孩都有他的心願,期待能得到什麼樣的禮物,最期待的是聖誕老公公能送他心所想要的東西。但是這個五歲的孩子,叫做尼曼(芬雷.尼曼 Finlay Niemand),他竟然寫了一封信,給聖誕老公公,說聖誕節想要得到的東西。他說出他的心願,他希望能得一部滑板車,希望這部滑板車能夠轉送給一無所有的敘利亞小朋友,且還希望聖誕老公公能夠將所有的聖誕禮物,轉送給那些敘利亞的孩子,這就是他最大的願望。
 
 
母親看到了,覺得不太相信,一個五歲的兒子怎麼能有這樣的心願呢?怎麼會寫這樣的信呢?問她的兒子:「這封信真的是你寫的嗎?」要他將信的內容說一次給她聽,因為母親在媒體看到她兒子的這封信,要她兒子再唸一次。兒子就將這個要送給敘利亞孩子滑板車的心願,再說一次。他覺得敘利亞那些難民小朋友真的很可憐,他決定不只是這一部他期待要的滑板車要送給敘利亞難民兒童,還要將他自己所有的禮物,所有的玩具,也能都送給這些孩子。他說:「這些孩子很可憐。」
 
 
記者就來採訪這個孩子的家庭,問他的父母:「這真的是這個孩子自己自發的心願嗎?」母親就說:「我自己也很驚訝,為什麼這個孩子會寫這樣的信?這封信是真的是兒子的手筆寫出來的信,真的是兒子從他內心思想所表達出來的。」怎麼問他,答案都一樣,就是對敘利亞難民的孩子,這樣流浪、居無定處,受到這麼多的苦難,心不忍。記者就問父母:「如果是這樣,這個孩子,你到底是怎麼教的,他怎麼會知道敘利亞的難民,這個國家的大議題,已成天下國家的大議題,但這個孩子怎麼會知道?」母親就這樣說:「這個孩子還有一個姊姊,兩個都會跟著大人看新聞,新聞若在報導,他都會停在敘利亞難民孩子的問題上,一直問,追問這些小朋友為什麼會這樣?一直追問,他的注意力就在這些難民小朋友身上。」
 
 
記者問這個孩子,這個孩子就說:「我們學校的老師也這樣說,說敘利亞很多難民流離失所,很可憐,雖然不知道什麼叫做難民,卻知道孩子很可憐。」所以他希望,能夠將他所擁有的東西跟這些可憐的孩子分享。那些孩子能跟他一樣,有一個很安定的地方,有一個很安定的家庭,及跟擁有他的玩具,這是他的心願。所以,受這孩子的影響,給父母很大的啟發,所以,父母不但按照孩子要求,送這部滑板車,又再將孩子的心願,所有的玩具都捐出去。甚至父母也捐錢,透過行動援助的機構去幫助敘利亞人難民。
 
 
這個報導,一開始出來,就這樣一直不斷的傳,震撼人心,大家都在傳,五歲的孩子能有這麼大的愛心,也能了解國際這麼大的議題,難民的問題。五歲的孩子,懂得珍惜,懂得愛,懂得為那些人同情,為什麼大人這麼的冷漠呢?大家應該要共同發揮愛心,來關懷難民的大議題,要如何將點點的愛心匯集起來幫助他們。呼籲國家,天下間、國際間,人人發動愛心來收容,讓他們能如英國的孩子般,大家很幸福,有生活在這樣安定的國家。只是一個五歲的孩子,就能啟動這麼多人的愛心。想想看,人心總要有人來啟發,五歲的孩子,這麼單純,童子心,平時都覺得:五歲的孩子這麼幼稚,童言童語,這是一時的同情心,沒有將他當作什麼。卻是在英國,這個孩子的見解,大家將他當作一個很大的教育,而且是震撼教育,讓大家能啟發這念愛心。
 
 
這就是因緣啊!想想看,五歲的孩子對這種國家的大問題,他這樣輕輕地撥動一下,就有這麼多人來做響應,就能夠利益很多人。而且,這件善事,說不定對難民是最大的一股力量,也說不定。所以,因緣,因緣來自於久遠劫,這種隨所聞法結緣生生世世,說不定這個孩子是什麼樣的因緣,在塵點劫以前聽聞佛法,累生累世都在行菩薩道,生生世世都是在啟發人心。類似這樣的孩子,我們現在也發現到很多。就如昨天說過的,也有一大群孩子,我們台南慈濟中小學的孩子,老師用心,啟發幼小的孩子,讓大家能夠知足,讓大家見苦能夠知福,讓大家知道自己所擁有的很多。若是欠缺的人、殘缺的人,要如何生活?用種種方法來教育。
 
 
昨天湊巧是台南慈濟小學的畢業生回來花蓮尋根,回來精舍。有四位代表,送全校各班的畢業紀念冊,又有他們的心得,要跟師公說悄悄話。他們的信,都在他們的紀念冊中,這樣一班一班,一個一個小朋友,也有他們的相片,有他們的文章,他們表達感恩,感恩有這樣的學校,感恩有這樣的老師,感恩有這樣的懿德爸爸媽媽,感恩大家對他們的照顧。是很懂事的。甚至在去年,一位五年級的學生,我去的時候,是他們六年級的畢業典禮,我去參加。二位那時當任司儀的,昨天也在四位代表當中,一同回來。每個孩子的形象,女孩子綁著辮子,穿得整整齊齊,看起來令人歡喜,討人喜歡。一個男生,他就唸出他的心得,他代表他的班級送心得。
 
 
我就說:「來,你唸你的心得。」他唸得真的很感動人,字寫得很漂亮。我就問:「你的字練得這麼漂亮。」他說他是左手寫字,我說:「如果你現在是一年級,正好今天師公晨語在說的,低年級的學生,老師要他們用左手寫字,那就難不倒你哦!」他就說:「用右手,我也會寫。」我說:「如果這樣,你一個人的兩隻手就能夠同時寫兩篇文章。」他就說:「我右手寫的字比較醜。」這就是孩子,他們就是童子心,就是那麼的清淨。有心的教育,真的是令人覺得人人本具佛性,人人都有這片清淨無染的真如本性,這是年紀小的孩子,他們用他們的愛付出。
 
 
昨天晨語談到,從低年級,一直到六年級,我就問他們:「你們是六年級,是不是有在那裡摺衣服?有在那個地方打包?」他們說:「有啊!」打包得很整齊,已經送去結關,並開始裝船了。我們就知道,佛法與世間法一樣,世間法要如何啟動人的愛心,發揮生命的良能,就是要從幼教、小學開始。所教的,這樣一連貫,目標就是利益眾生。佛法不就是這樣嗎?從小根小機、中根中機、大根大機,這樣隨次序教育過來。我們若能夠用功,當然,人生的成就就會很大。不只是自己成就,還能夠成就無量數的人。
 
 
所以,「麈劫十六沙彌各昇法座,隨所聞法結緣生世隨佛」。與十六沙彌結過緣,聽他的法,生生世世我們都這樣跟著走。但是要看我們的根機是深、是淺?深的,跟得比較緊;淺的,會流浪得比較遠。再接觸到時,對法,會較用心或者是還是同樣是結緣的隨喜?這要看大家,各人的因緣。依何住?依何法修?就要看我們大家的因緣。所以,希望人人要把握善的因緣。我們生在現代這個社會,現在就要把握於現代社會,人間苦難偏多,大乾坤的不調和,小乾坤的人心作亂,正是我們要修行最需要的時刻,所以我們要用心把握。前面的文,
 
經文:「彼佛說經已,靜室入禪定,一心一處坐,八萬四千劫。是諸沙彌等,知佛禪未出,為無量億眾,說佛無上慧。」
 
 
這我們已經都了解了,大通智勝佛說經之後,入靜室,十六沙彌開始承擔這個責任,助佛來教化眾生,把握時間。
 
經文:「各各坐法座,說是大乘經,於佛宴寂後,宣揚助法化一一沙彌等,所度諸眾生,有六百萬億,恒河沙等眾。」
 
 
可見十六沙彌,這樣的結緣眾是各各隨著十六沙彌的因緣,在無窮盡的空間、人間,各各隨緣在教化眾生。接下來,這段文說,
 
經文:「彼佛滅度後,是諸聞法者,在在諸佛土,常與師俱生,是十六沙彌,具足行佛道,今現在十方,各得成正覺。」
 
經文簡釋:
「彼佛滅度後,是諸聞法者」;是諸聞法者佛在世時,宣揚妙道一實乘法。
彼大通佛滅度之後,是諸沙彌及諸聞法之者。

 
 
已經因緣這麼久了,還是這樣隨著十六沙彌的同時,現在就是師徒的緣這樣生生世世。彼佛在世時,那就是「宣揚妙道,一實乘法」。大通智勝佛的時代,他在世時,就這樣宣說一實乘法,這是諸佛的心懷。大通智勝佛滅度之後呢?「是諸沙彌及諸聞法之者」。這些聽法的人,與十六沙彌,就是「在在諸佛土,常與師俱生」。就是各人所跟著的這十六沙彌。
 
經文簡釋:
「在在諸佛土,常與師俱生」;以因緣宿願力,在在諸佛土,常與法師共住一處。
從古塵劫至今,此中間,更相值遇,常從隨其本師教化。

 
 
「在在諸佛土,常與師俱生」,就是「以因緣宿願力」,從塵點劫前,十六沙彌那時候的因緣,宿願,就是那麼長久,過去的因緣,這個力量就是世世相隨。在諸佛的國土,還是「常與法師共住一處」。所說的諸佛,是在那麼長久的時間,跟著十六沙彌,同樣在修行,十六沙彌在哪一尊佛的座下修行,他們也隨著十六沙彌在哪一尊佛的時代,這樣在修行。十六沙彌,不只是在大通智勝佛在世時修行而已,是塵點劫以來,不斷修行,不斷遇佛,同佛世,和哪一尊佛出世,他也有因緣能夠在每一尊佛出世時修行。這些人同樣就跟著他,都在這些佛的修行道場裡面。所以說,「常與法師共住一處」。
 
 
這就是因緣,長久的因緣,「從古塵劫至今」。古,那就是很長的時間,塵點劫前那個時代,十六王子那個時代,一直到現在,「此中間」還是「更相值遇」。雖然各人有各人的因緣,各人有各人不同的父母、所生的地方。但是有了這個因緣,「更相值遇」,不論你生到哪一個國家,有這個因緣,還是同樣會回來。就如前天,美國慈濟人回來,他們是從巴黎帶回來消息,氣候變遷會議。我們要如何將這個氣候變遷減緩,地球的溫度降低下來。一百九十多個國家共知,還未達到共識,可惜沒有共行,帶回來這樣的訊息。這些人,不論他是在美國,在美國,他又遇到其他國家的,也是慈濟人,也認識慈濟,同樣在那麼遠的巴黎,在法國,也有很多慈濟人共同在那個地方會面,在那個地方共知、共識、共行。慈濟人,共同一個方向,要如何能讓大家了解,用方法來淨化人心,減低欲念,這樣來幫助地球降溫。
 
 
看,這都是不同的國家,能這樣互相「更相值遇」。同一法,在慈濟宗門裡面,這個法,有共識,有共行,不只是共知。所以這是「常從隨其本師教化」,我們大家共同接受本師釋迦牟尼佛的教法,相信你與我,我們與釋迦牟尼佛,來來回回這個因緣很殊勝。佛法,我們聽來很歡喜,其他的人說不定不歡喜,不只不歡喜,還是會排斥。這是在所難免,不是沒有,還是有。總而言之,這都是因緣。我們的釋迦牟尼佛,是三界導師,四生慈父,我們與釋迦牟尼佛,常常從隨其生,從本師來教化我們,來引導我們。所以,我們對佛法,我們能接受,我們能共知、共識、共行,為天下眾生去付出,這就是因緣。
 
經文簡釋:
「是十六沙彌,具足行佛道」;是諸沙彌,具足修行諸佛之道,直至今緣具成佛。
 
 
所以,「是十六沙彌,具足行佛道」。是這些沙彌已經修行了,修行諸佛之道。不只是在大通智勝佛的時代,跟隨十六沙彌,同樣跟隨十六沙彌,也是在諸佛的道場聽法、受法。因為佛佛道同,所以在修行,修行諸佛的道法。這些十六沙彌是這樣,追隨十六沙彌的人也是這樣。所以一直到現在。「直至今緣具成佛」,釋迦牟尼佛在人間,我們這時代二千多年前,在這個地球上的二千多年前。二千多年前,在人間感覺很長,在忉利天才二十多天前而已。所以,時間就是這樣,我們在地球,覺得時間長,其實在佛的世界,時間是很短的。又有十六王子,現在在十方世界,各個不同的太陽系,都有開始成佛了。這就是諸佛成佛各有因緣,諸佛在人間化度眾生,就是這樣的因緣,與他有緣的,他就有辦法教化。
 
經文簡釋:
「今現在十方,各得成正覺」;於今現在十方世界,各各得成無上正覺。
 
 
所以,一直到「今現在十方,各得成正覺」。「於今現在十方世界」在這個十方世界,不同的太陽系裡。「各各得成無上正覺」。於今現在十方,就是已經全都在各各地方同時成佛了。這就是在表示這段偈文,就是說師(頌結師之今古),就是沙彌的過去,過去在大通智勝佛的時代,一直到現在,那念心和行,知、識、行,就是這樣不斷的生生世世這樣修行,真正深心信解,深信。信根很長,根機很深。所以,生生世世都能領導隨結緣的人修行,有緣人。所以,
 
經文:「爾時聞法者,各在諸佛所,其有住聲聞,漸教以佛道。」
 
經文簡釋:
「爾時聞法者,各在諸佛所」;會弟子之今古。爾覆講時,聞妙法者,各在其師成佛之處。
 
 
這就是說,「爾時聞法」,就是在沙彌座下聽法的人,各個在諸佛所。現在這些沙彌在十方世界成佛,這些聞法的人也隨著沙彌現在成佛在十方,他們同樣也是在那個地方,這就是因緣,常常這樣相隨著。「爾覆講時」,就是覆講的那時候。「聞妙法者,各在其師成佛之處」,就是這樣,大家了解了。所以,「其有住聲聞,漸教以佛道」。就是這樣,慢慢地,一直生生世世隨師受教,隨師教育。老師,生在哪一世,接受那個世間的佛的教授,同樣的,回過頭來,也是以身作則,同樣,同修者也能夠再次受教。就如十六沙彌,大通智勝佛入靜室坐,他把握時間再向大家再說法,重複的教育。所以,根機大的人對根機淺的人,再覆教,再讓他更了解。
 
經文簡釋:
「其有住聲聞,漸教以佛道」;其有力弱,在聲聞者,漸漸開誘,教以佛道。
 
弟子們過去聞說法華,本結大緣;但亦有弟子中聞法退大為小,今在諸佛所,住於聲聞地。
 
 
所以,「其有住聲聞,漸教以佛道」。釋迦佛的座下,也是這樣有聲聞、有緣覺,釋迦佛也要很用心。「其有力弱」,根力很弱,現在聽了,現在接受,但是,境界再來時,這念心就退失了;或者是小根機,聽了,就是為自己,雖然有道心堅定,但是為自己。也有的聽了,開始是精進,之後就退轉了,這是根力弱的人。或者是聽了,就是自己利益自己,為自己解脫而修行。但是佛絕對都不放棄,退失道心的,也要將他拉回來。小根小器的,他也要再鼓勵他發大心、立大願,這樣漸漸開導誘引,教以佛道。讓他漸漸這樣能夠與佛入佛道的境界。要到佛道,當然要行菩薩道。
 
 
弟子過去聽聞《法華經》,但是這已經就結了大因緣。塵點劫前,大通智勝佛講說《法華經》,大家也都聽過了。十六沙彌再覆講的,也是《法華經》,他們也都聽過了,這根本就是結緣,就是大緣,所結的是大緣,都是在《法華經》,成佛之道。但是,在弟子中聞法,退大為小。進進退退,有時候精進,有時候就是退。這就是這麼長久,還在凡夫地;這麼長久,還是在小乘法,這根本,過去本來本具大乘法,但是就是這樣進進退退。我們眾生本具真如本性,就是這樣欲念,一念起,無明生,就這樣生生世世覆蓋。
 
 
「今在諸佛所,住於聲聞地」。現在還在十方諸佛的座下,還是在聲聞地。釋迦佛現在也是有這麼多聽法人在聲聞中,在緣覺中。就如我們大家在聽法,從開始,了解了,聽法聽得很歡喜,我們都知道,我們都了解。每次若聽到大家說:「我們有在薰法香,我們很歡喜。」「歡喜什麼?做得到嗎?」「師父,給我們時間,我們會慢慢來。」慢慢來,若是萬一境界現前,會退大還小嗎?這就不知道了。心,是不是,是不是會這樣起起落落呢?請問聽經的人是不是也有這樣起起落落呢?常常說人間的生命是苦短的,我們要好好把握人間,不論如何,修行佛法,到底什麼時候才能成佛?不知!但是,我們現在了解了,趕緊走入菩薩道。菩薩道,這個名稱,就是告訴我們要利益人群。我們的生命,現在能夠利益人群,就是生命提升的價值。這分價值,能夠利益人。
 
 
就如那位五歲的孩子,他的觀念知道在國際間有這麼多苦難的小朋友,哪怕是小小的一分力量,他心愛的東西,想要得到的東西,他能捨棄他心想要得到的,一年才能有一次的要求,向聖誕老公公要求他最心愛的願。但是他將他最心愛的東西,願意送給最可憐、一無所有的孩子,他願意付出。不只是現在最心愛的,過去很愛的玩具,他也願意通通都捐出去。五歲孩子,是幼稚園學童,竟然也會寫信,感動了全國的人,媒體一報導出去,就可以感動這麼多人。五歲而已,他的生命真的是震動人心。這生命有價值嗎?很有價值。這就是人生很亮麗,亮麗的生命,真的是發光的生命。所以說,佛光從哪裡來?能夠影響到這麼多梵天王,能夠震動、照耀,他們能隨著這道光來追求法。小的,說五歲;大的,說到大通智勝佛,說到釋迦牟尼佛。與眾生,與弟子的關係。想一想,我們不是做不到,大小道理會合起來都是一樣的。所以我們要時時多用心。


花蓮薰法香團隊感恩合十

 

 

 

高明智感恩合十
回頂端 向下
http://www.wretch.cc/blog/jack18233
淑雲
版主
版主



文章總數 : 333
年齡 : 59
來自 : 高雄
威望 : 174
注冊日期 : 2009-04-14

2015/12/24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5/12/24晨語簡記   2015/12/24晨語簡記 Empty周日 12月 27, 2015 8:00 pm

佛法說因緣,授受之間,師徒能映心,今生所結是累積過去生受師所攝,否則不會上人一句話、一招手、一個動作,就會讓弟子身心奉行,師德感召十方,受攝無數,此乃如佛光,以生命燃燒而成就全球有緣人的慧命,但若我們自己不思精進此緣又能延續多久?或者缺乏願力亦難緊緊跟隨,雖有同知同識若難同行,還是流於表相的言論,無法心映心,。

善緣共聚亦或惡緣共聚,若明白果報可畏,就會對因緣培養更用心。

上人言及,大乾坤不調,小乾坤人心做亂,此時更是修行最需要的時刻。慈濟宗門要我們走入人群,於人群中見種種世間相,體會種種世間的苦,長養自己的慈悲心,這是修行者應把握的因緣,在見苦中生起悲心,見到人間菩薩付出中感動,這不就是自己心的震動,震動也是一種恆持善念的緣,慈悲心亦是恆持善念的因,因緣匯聚,一生無量,所生起將是一份願力的延續
知、識、行,非只一生一世可以培養,十六沙彌亦是累劫修持,把握可以為人身聞佛法的機會,信根要深植,才能度過一世世中的考驗, ,發願學習十六沙彌, 廣結有緣眾,弘揚正法於人間。

「譬如王子雖稚小,能理國事號群僚」五歲孩子的智慧如此超群,是因為他有一份悲心,一念慈悲啟發無數人的善心,這是累劫所修,相信他也是過去生有廣結好緣才能影響那麼多人願意學習讚歎,福德因緣皆自造,此時此刻讓自己的生命開啟亮點,自己有光有緣人才能尋光而來。
弟子郭淑雲〈慈僎〉恭敬頂禮 2015/12/27
回頂端 向下
 
2015/12/24晨語簡記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晨鐘起薰法香--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