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15/12/27晨語簡記

向下 
3 posters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5/12/27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2015/12/27晨語簡記   2015/12/27晨語簡記 Empty周日 12月 27, 2015 2:38 pm

20151227薰法香如是我聞思(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人間險難惡道分寸步艱
一念偏向迷失三途無期
尋歸途覓無路身心疲極
導師識途引領至安穩處
 
  堪嘆人生啊!就是沒有定性,人間來來回回,不知何從,不知去向。我們人苦,苦在完全不由自己,不由自己是來自於我們的心沒有定心。說這麼長,大家都了解人人本具真如本性,人人都有,塵點劫以前就已經聽聞大乘法,只是悟性,我們覺悟的智慧較差,所以在那裡聽,與十六沙彌也結了很深的緣,從這樣開始,各個與沙彌同時在不同的佛土修行,生生世世。但是,修行也是在聽法,法能入心,心就定了;法無法入心,性就浮,浮就起起落落,心定不下來。有時發心向前前進,有時停滯,空過一生,有時退失道心,人生煩惱在險道中,在三途中來來回回。所以人間這條路是五趣雜居,你決心修行,那就是成佛,你失一念心,那就在三途苦難中,這就是在這個五趣雜居的地方,這是一個關鍵。
 
  所以我們看到眾生很多的苦難,體會到人間很多的無常,我們也能將佛法在現代的時代見證,現代見證佛法。佛陀所講的,一念頃,一念的時間就能遍二十萬億佛國去供佛。這時候做得到嗎?做得到,資訊發達,只要你動一念心。現在很多東西說在「雲端」裡,只要你的手一點,「雲端」就遍灑,不論多少國家,不論多少人,想要的東西,想知道的事情,只要一點,多少人瞬間就能得到消息。歡喜的事情,好的法,要跟大家分享,法的供養,在瞬間遍滿了二十萬億佛國。所說的二十萬億佛國,是說人人的心靈世界,現在只要我們一念心一動,你的心就已經能普及多麼多、多麼遠。今天是彌陀聖誕,《阿彌陀經》裡不就是這樣說嗎?「飯食頃」就能供養十萬億佛國,這就是在一念間。現在這個世界不就是在這句,經典裡面這句,那就是在現在的世界。
 
  但是一念頃也能墮地獄,因為一念惡生,自己一心的一念惡可以造地獄。同樣上「雲端」又遍布下來,無明網網住了一切人,讓人人入無明網,不知道理,無法體會妙法,所以就在那裡,在無明網裡受苦受難,我們的心在那裡起伏,千萬般的煩惱都在那裡,無明網裡。這就是「人間險難惡道分寸步艱」,真的是很艱難,想要如何解脫我的心,想要如何解脫我人生無明的環境,能夠面向著佛教法的道路,這好像很困難。就如我們人走入險途,曠絕無人,腳踩不到土地,而且周圍八達很多的險獸(毒獸),讓我們寸步難行,想要跑、想要走都沒辦法,這是人間的險難,是惡道,分寸步艱,真的是很艱難的事情。
 
  所以,「一念偏向迷失三途無期」。這就是一念偏向,一念偏向就迷失三途無期,很久啊!我們人間造了業,受了批判,判決之後,若是無期徒刑,永遠都要在監獄,不自由中,永遠都在裡要,由不得自己。三途,地獄、餓鬼、畜生道,地獄中,無盡期,畜生中,累世難解脫,餓鬼中,無涯,何時解脫呢?這就是「一念偏向迷失三途無期」,就很長久,想要再走回來就已經由不得自己了,走投無路了,這很可怕,就只是在一念心的偏向。所以要尋歸途,覓無路,身心疲極。我們凡夫不就是這樣嗎?知道了,知道人間苦難偏多,知道無常,知道六道輪迴,因緣可怕,知道了,所以,我想要修行,我要找這條路。我找到了,但是方向正確了嗎?正確了。能夠經得起、耐得住嗎?這就要看各人。所以尋歸途,我們雖然找到路了,但是覓無路,知道方向應該怎麼走,卻是這條路要走過去,心還是還未很肯定。歸途我們要找,但是,路我們還未肯定,所以身心疲倦。
 
  還記得嗎?導師帶著一群人將要經過險路,最緊要時,「大家要很謹慎,要很用心,要到寶處去,必定要走過這條路。」導師仔細地為我們引導,要我們謹慎,好好地一步一步跟緊,但是有的人走啊、跟啊,跟久了就疲倦了,身心疲倦。我們找不到路,有人帶,卻是我們的心疲倦了,就想要再回來,往回走,走回頭路,這就是我們凡夫。有啊,「尋歸途覓無路」,即使找到路、有人帶,身心也是疲極,很疲倦,很累了。
 
  所以,「導師識途引領至安穩處」。就是導師殷殷善誘,用心叮嚀我們、交代我們,帶我們,讓我們步步向前,我們若能跟著導師所交代的、所叮嚀的,腳步步步踏穩,踏穩、跟緊,自然就能到安穩處,經過險路能到安穩的地方。人生應該就要這樣,我們既然自己不知道,既然找不到路,有人要來為我們引路,我們應該要用心跟好。修行不也是如此,到底如何來人間?我們不知道,在人間,我們所體會到人間苦難偏多,我們了解了,有這樣修行的道路,我們發心了,應該要耐得住。看看現代,無常的事情真的時時發生,很多啊!有的是因為風啊、雨啊,地震等等的災難,但是也有無風、無雨,也無地震,忽然間山就這樣倒了,崩塌了。這是在大陸深圳,因現在正在建設,難免土就要有地方堆,要挖地,堆土,就堆成像一座山般,經過了幾十年,變成一個景觀。這個景觀周圍,工廠愈設愈多,高樓大廈也都蓋起來了,怎會知道,沒有一點點的預兆,忽然間就這樣,山整個陷下去了,壓了多少的工廠?幾十間工廠,多少房子、多少人的生命埋在那裡面。
 
  今天已經第七天了,受災難的,救不到的、還是在失蹤人口裡的,知道在裡面的人,救不出來,知道應該回天乏術了,不過還在挖。但是,聽到的,周圍臭味都已傳出來了,政府很謹慎,趕緊封鎖,要如何來處理?熱心救援的人,都要將他們撤退了,因為屍臭都出來了,為了安全,所以一般的救難人員,就是自願者,要他們撤退,以保護安全。接下來要如何處理呢?重重難關啊!有的家屬,一家到底有多少人損失了呢?這種的心靈悲痛,我們可以了解。有的人住在他鄉外省,為了生活來到這裡討生活,來工作,忽然之間,命是保住了,但所有的一切都已經埋在裡面,到底一個人生命活著,卻已一無所有,這世間變故,苦難偏多,無常瞬息,你們想,這是不是很不安穩的世間呢?
 
  佛陀就這樣跟我們說,大乾坤,天地之間無不都是成、住、壞、空,這個道理已經對我們說了,非大智慧者,熟能講出天地間這樣的大道理?說不定二千多年前那個時代,人想不到,但是二千多年後,現在我們看到了,就如在深圳這件事,慈濟人在深圳,這麼多天的時間投入,五六天了,供應熱食、供應毛毯、供應福慧床、供應……。總而言之,在那個地方關心救災救難的人,我們投入在那裡做後援。昨天跟他們視訊時,聽到他們這幾天付出的過程,雖與他們離這麼遠的路,能如在面前般,聽他們描述那個環境,救人的人,接受到關懷的人,那一分的感動,人間互動,那個訊息我們聽到了。未來那個地方,我們可以怎麼幫助呢?受苦受難的人,我們是不是能接近他們呢?醫院受傷的,我們接近了,他們感動啊,看到慈濟人這樣地疼惜他、抱著他,緊緊地抱著,一二分鐘都捨不得放。這種生下來,在天地之間,就如一家人,雖然不認識,來到他鄉外里,在那裡生活,卻遭遇到這個困難,看到這群不認識的人比親人還更親、還更愛他們,所以他們很激動,這樣抱著,緊緊地就是捨不得放,就這樣表達出:「你比我的親人還更親,還更愛我。」
 
  是啊!這是佛陀教育我們,菩薩不忍眾生受苦難,這種有形有相的苦難固然是苦,其實,苦的是無形無相會更苦,有形有相是一段時間的苦難,一生一世,這樣的苦難,但是無形煩惱的苦難,這就是引來了無窮盡,生生世世的苦。因為我們一直一念偏向迷失三途無期,這是一念心,永遠都是在人間險道,險難惡道之中,永遠就如夢中的夢中人。人生如夢,卻是我們在睡覺,又同樣在做夢,人生我們都由不得自己,睡覺時所做的惡夢更是令人驚駭,想想看,這種分寸步艱。所以一念偏向迷失,就是同樣在這樣,一偏失下去,三途就無期了。像這樣有形的,還有人間菩薩關心,但這種無形的一迷失,即使佛在面前,無緣也救不得;菩薩在身邊,即使要帶也帶不出去。這就是心靈的險道,這很苦。所以「尋歸途覓無路」,尋尋覓覓,好不容易找到了,但是在這當中又半路懈退,那就是更苦了。所以我們應該要好好用心,《法華經》是這麼詳細地告訴我們,一字法門如海墨一般,是寫無窮盡,這我們要時時用心。前面的文很明顯就這樣說,釋迦佛這樣說,
 
經文:「我在十六數,曾亦為汝說,是故以方便,引汝趣佛慧,以是本因緣,今說法華經,令汝入佛道,慎勿懷驚懼。」
 
  佛陀這麼慈悲這樣為我們開示,說過去無量劫前的因緣,敘述我們大家要用心,要接受,已經有一位導師這樣帶我們,步步踏實,引導我們的趣向就是要到佛慧。這是因緣,過去的因緣,現在同樣為我們講《法華經》,二千多年前,釋迦牟尼佛已經開講《法華經》了,無非就是要引大家入佛道,體會佛慧。再次叮嚀我們,「慎勿懷驚懼」,不要怕,《法華經》是教菩薩法,人人行菩薩道,入人群去。想想看,這就是佛的慈悲。接下來再說,
 
經文:「譬如險惡道,迥絕多毒獸,又復無水草,人所怖畏處。無數千萬眾,欲過此險道,其路甚曠遠,經五百由旬。」
 
  這條路多麼險難啊!而且到處都是毒獸。我們在人間路上若不謹慎,不論是周圍,都有很多的毒獸,所以我們要好好謹慎。尤其是路很長,沒水、沒草、沒糧食,這是一段很險要的道路,人人都很怕。很多人都要走過這條路,這條路實在是很廣,也很長、很遠,有多遠呢?要經過五百由旬。這五道,五趣。五趣雜居地,就會誘引我們做好事,生天堂,守五戒,在人間,心念一起動,不規則,那就是落在三惡道中。所以,善道才五分之二,險道有五分之三,大家要很用心。尤其是在人道就是很危險,一念心善,造福,一念心惡,造惡,看,人間事事由不得自己,是要行菩薩道,造善生天堂,或者是造惡落入三途,這就要看我們自己的一念間。所以,
 
經文:「時有一導師,強識有智慧,明了心決定,在險濟眾難。眾人皆疲倦,而白導師言:我等今頓乏,於此欲退還。」
 
經文簡釋:
*「時有一導師,強識有智慧」;時世一大導師,強識博學,有大智慧,喻佛。
 
*「明了心決定,在險濟眾難」;於諸事理明了心決定,無有狐疑。喻佛垂應,在險惡道拔眾人生死苦難。
 
  這段文就是說,在那個時代,在大家想要修行那時候,要走過這條長路,很險難的道路,那時候就是有一位大導師,強識博學,有大智慧,這就是譬喻佛。「明了心決定,在險濟眾難」。在那個危險的地方,他就是要來救濟眾生,能平安經過這條險難的道路,這是這位導師「明了心決定」,所以於諸事理就是都明了,心決定了,無有懷疑。這就是我們要有深生信心,我們才能隨導師向前走。譬喻佛他應世來人間,隨應在人間,「在險惡道拔眾人生死苦難」,這是佛來人間一大事。我們在這短暫人間壽命,佛陀來這個地方,無非就是希望我們在今生此世能聽到佛法,種一個善的種子,用心來教育我們,從最基礎的人間苦難解釋因緣等等,一直到讓我們了解一切皆虛妄,然後告訴我們一條真實的道路,能夠到佛的境界,那就是《妙法蓮華經》。這是佛陀來人間的過程、目標。
 
經文簡釋:
「眾人皆疲倦,而白導師言」;學佛路遙難耐易生懈退。眾人心生疲倦,俱發聲言,白於導師。
 
  所以,「學佛路遙難耐易生懈退」。在這條學佛的道路,實在是很遠很長,要經過生生世世,要很久很久很長的時間,所以「易生懈退」,很容易就會生起了懈怠退轉的心。「眾人心生疲倦」,大家在走,尋尋覓覓的道路,我們也已經走到半路了,自然這個懈怠心起,大家就喊出聲音了,「怎麼這麼遠?何時才會到?我很累了,我無法再向前去了。」這就是凡夫,所以「俱發聲言,白於導師」。喊出來了,「我累了,我無法再向前走了。」
 
經文簡釋:
「我等今頓乏,於此欲退還」;我等今者困頓疲乏,於此中途,欲得退轉。
 
  「我等今頓乏,於此欲退還」。「我想要再回去了,現在走到這裡這麼困難,要再走下去的路,我累了。」所以在這中路就要這樣退轉了,很可惜吧!下面這段文再說,
 
經文:「導師作是念,此輩甚可愍,如何欲退還,而失大珍寶,尋時思方便,當設神通力,化作大城郭,莊嚴諸舍宅。」
 
經文簡釋:
「導師作是念,此輩甚可愍」;悲其放棄前進而失寶。導師爾時而作是念,此輩劣機,甚可憐愍。
 
  導師,引導的人,聽到這麼多人已經生起要退轉的心,大家都已經懈怠疲倦了,就這樣停下來,要退轉了,也已經發出聲音了。所以導師悲憫,這些人怎麼要放棄呢?再向前走就能安穩了,再向前走就能得到寶所了,無上之寶都在那再向前走的前頭,為什麼要放棄呢?所以導師在那當中,他就開始作是念了:這些人根機很劣,很下劣的根機,實在是很可憐。佛陀的慈悲,覺者來看我們凡夫眾生,真的是很可憐,我們是被憐憫的眾生,我們真的是很可憐的,心起起落落,不定心啊!所以塵點劫以來,我們還是在這樣的階段,所以我們自己要常常自我反省,要趕緊提起志向來,提起意志力,向正確的道路,隨著這條道路向前前進。
 
經文簡釋:
「如何欲退還,而失大珍寶」;如何中路而欲退歸,失於如來大價珍寶。
 
  所以,導師覺得:這些人為什麼中路就要退還呢?「如何欲退還,而失大珍寶」,為什麼要這樣呢?再向前走就能到如來的地方去了,為什麼這麼珍重的寶物,就是回歸我們的真如本性,我們再用功一下,自然就回歸到安全的地方,如來大價珍寶,我們就將要找到了,為什麼要這樣放棄?
 
經文簡釋:
「尋時思方便,當設神通力」;即時思惟善巧方便,當為施設神通之力,化作一城。
 
  所以,「尋時思方便,當設神通力」。導師不捨,不捨這些人這樣半途就退失,不捨我們眾生已經好不容易發心,知道我們人人本具佛性,但是,只是我們的心性難定,外面的境界真的陷阱很多,所以讓我們的心會起浮沉,浮起來又沉下去,這實在是很可惜。所以「尋時思方便,當設神通力」。所以要趕緊思惟,思考要如何再來勉勵,要如何再讓他提起精神來,向前踏步精進,這要用善巧方便。我們常常讓佛設方便法,生生世世都是這樣這樣,每一次都重新再來,真的是苦不堪。佛陀的慈悲,還是生生世世,塵點劫就是這樣,一生過一生,一次過一次,不斷地帶到半路就是疲倦,就想要退還,就要再重新設計,所以「即時思惟善巧方便,當為施設神通之力」。就要再說很多,重新再來。這個神通之力,他就要化城,「化作一城」。就在「較遠的地方,你看得到嗎?你看,朦朦朧朧的前面,那麼遙遠的地方,已經有一個地方,我們看得到了,雖然還遠,不過我們看得到了。來,再向前走。」所以用化城來譬喻。
 
經文簡釋:
「化作大城郭」;非本實有,方便施為,故云化作。禪定為城,以戒為郭。
 
  所以「化作大城郭」,就是「非本實有」,非本來就有的,這只是用方便來施作,跟你說,說因緣果報,跟你說,說方等,跟你說般若。這些事都是過程,告訴你過去的過去,那都過去了,過去也不是永恆,很多事情,希望我們務實於現在。這個法,現在將要開展,要說的時候,大家還是要停下來。所以「非本實有」,不是原來就有,「方便施為」,那個化城,跟我們說的前面那個地方,就是告訴我們不是真實的,但是他就跟大家說:「你看,可以休息的地方就快要到了。」其實還沒到,還很遠,以我們的階段要到成佛,實在是還很遠,但是,佛就要設一個方便,我們要再向前。其實,佛,真如本性是在我們的本地,是我們迷失了,在外面繞不回來,所以繞不回來就要用方法,讓我們繞回來,所以「故云化作」。「禪定為城,以戒為郭」。城就是莊嚴,在城內,郭就是城外,就是有一個圍牆,將一座城圍起來,保護我們,保護我們不受外面的侵犯。所以過去的國家,入了城門,城裡有皇宮,有很重要的建築,都在城裡,有城內,有城外,所以叫做城郭。城是城內,郭就是城外。
 
經文簡釋:
「莊嚴諸舍宅」;戒定慧力,莊嚴道品,名為舍宅。
*「諸舍宅」:諸空觀境。
 
  所以說,「莊嚴諸舍宅」,在那個城內有很多莊嚴的舍宅。莊嚴的舍宅就是譬喻戒、定、慧,我們修行要用戒,守戒、修定、修慧這個力量,鼓勵我們再不遠就到了,用戒、定、慧定我們的心,我們要再提起定心、慧力向前前進,這就是城內很莊嚴,有皇宮等等,很繁華的都市都在城內,很莊嚴,所以「名為舍宅」。城內所有的一切,全都叫做舍宅。「諸空觀境」。讓大家好好來思考,這些舍宅或者是皇宮,這個城也是人造的,人造起城來。所以說,過去秦始皇造萬里長城,也就是為了要抵禦外面的國家,不要侵入我的國內,所以他造萬里長城。哪怕是萬里長城,也是人為,用很多人的力量造起了萬里長城。聽說阿姆斯壯到月球去,說還是可以看到地球上萬里長城的景像,好像地球上這座萬里長城是一個很壯觀的建築。
 
  這麼壯觀的建築,是渺小的人類,有很大的心才完成。一個人有很大的心,為了保護國家,所以他就召集了很多很多人,來造作這麼壯觀的萬里長城。這個城內有很多(舍宅),有皇宮,有豪華的住宅,這都是人為,所以這些莊嚴的東西,其實還是在人間成、住、壞、空啊!因這些本來都是沒有的,最實有的是我們的心,是我們的真如本性,所以用世間有形的東西來誘引我們,讓我們有個方便的趣向,方便法,方便道,一個方便的趣向,這是佛陀的慈悲。世間一切法,無不都在成、住、壞、空之中,人類世間,秦始皇今何在呢?造長城的人今何在呢?已經是來來回回,說不定秦始皇淪落在三途中,說不定在人間,成為由不得自己被使喚的奴僕也說不定,輪迴都由不得自己啊!最重要的是我們的心。佛陀用心,用盡心思,要讓我們的身心解脫,要讓我們真正找到我們自己的真如本性,這就要戒、定、慧,定心才能生出慧力,所以我們要時時多用心啊!


花蓮薰法香團隊感恩合十
回頂端 向下
淑雲
版主
版主



文章總數 : 333
年齡 : 59
來自 : 高雄
威望 : 174
注冊日期 : 2009-04-14

2015/12/27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5/12/27晨語簡記   2015/12/27晨語簡記 Empty周一 12月 28, 2015 10:20 pm

法入心才能生定心, 將法收攝進來,心清淨,無煩惱,真如遍虛空法界。一念間至二十萬億佛國供佛,非常的不可思議!心靈境界可至此,須下功夫,法入心了!如同導電一樣,再引以他人同具能量,拜網路之賜,可以影響的人將會更多,結緣的對象也獲更廣。
上人言及好的法要多分享,法供養,可淨化人心,尤其現在網路陷阱很多,讓人心浮動,若能正法法網遍佈,令無明網不生,才能匡正人心。
現今網路方便,但真真假假令人分不清,不可否認其功用甚大,但真理是不變的,一切唯心造,心正念正,就會有智慧做判斷;傳不實言論,或不明的附和他人,所生業力是很大,不可不慎。

佛陀用盡心思要讓我們種下善種,找到真如本性,目標知道但往往敵不過現實生活種種考驗,陷入懈退之心,進退中更辛苦!

今天是我們社區歲末祝福,因為有重要任務承擔,在掙扎中是要薰法香,還是要讓自己有充足一點的睡眠,後來我決定要4點起床做準備,前往參加薰法香然後緊接歲末祝福,捨不得一天不前往晨鐘薰法,當願力戰勝了過多的憂慮,就沒有甚麼阻礙的理由。

佛陀用心讓我們身心解脫,上人用心讓我們聞法清淨,一切都為了要撥開我們的無明網,一層層的撥開,重要是要相信這條道路是要行的,也必須一定要走的,那就沒有任何理由可以懈退了!此道就是菩薩道就是一條修行的道路。

根伸的深廣,此生,來生就不易被風一吹就吹倒,先努力讓根深植,不被周遭環境所影響,向上茂盛自然可期。共勉之~
    郭淑雲〈慈僎〉虔誠合十
回頂端 向下
Jack
Admin
Admin



文章總數 : 6985
年齡 : 65
來自 : 台北
威望 : 1724
注冊日期 : 2008-12-22

2015/12/27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5/12/27晨語簡記   2015/12/27晨語簡記 Empty周二 12月 29, 2015 8:35 pm

薰法香心得札記(二○一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星期日)

 

歡喜的事情,好的法,要跟大家分享,法的供養,在瞬間遍滿了二十萬億佛國。所說的二十萬億佛國,是說人人的心靈世界,現在只要我們一念心一動,你的心就已經能普及多麼多、多麼遠。今天是彌陀聖誕,《阿彌陀經》裡不就是這樣說嗎?「飯食頃」就能供養十萬億佛國,這就是在一念間。現在這個世界不就是在這句,經典裡面這句,那就是在現在的世界。

聽到這段開示,感到很特別,很法喜。因為,上人說「現在這個世界不就是在這句,經典裡面這句,那就是在現在的世界。」「歡喜的事情,好的法,要跟大家分享,法的供養,在瞬間遍滿了二十萬億佛國。」所以,我們要多聞法,有好的法,透過現代科技,就可以跟二十萬億佛國的人分享。上人說「所說的二十萬億佛國,是說人人的心靈世界。」要當一個說法者,傳法者要知道這件事,明白這個道理。

 

是啊!這是佛陀教育我們,菩薩不忍眾生受苦難,這種有形有相的苦難固然是苦,其實,苦的是無形無相會更苦,有形有相是一段時間的苦難,一生一世,這樣的苦難,但是無形煩惱的苦難,這就是引來了無窮盡,生生世世的苦。

像這樣有形的,還有人間菩薩關心,但這種無形的一迷失,即使佛在面前,無緣也救不得。

上面這段就是「一念偏向迷失三途無期」,因為在不僅是在六道輪迴,還因為偏差已經墮落三惡道,幾乎會永無出期,上人以無期徒刑譬喻。所以,我們當戒之、慎之。

 

 

 

人間險難惡道分寸步艱
一念偏向迷失三途無期
尋歸途覓無路身心疲極
導師識途引領至安穩處
 
  堪嘆人生啊!就是沒有定性,人間來來回回,不知何從,不知去向
我們人苦,苦在完全不由自己,不由自己是來自於我們的心沒有定心。說這麼長,大家都了解人人本具真如本性,人人都有,塵點劫以前就已經聽聞大乘法,只是悟性,我們覺悟的智慧較差,所以在那裡聽,與十六沙彌也結了很深的緣,從這樣開始,各個與沙彌同時在不同的佛土修行,生生世世。但是,修行也是在聽法,法能入心,心就定了;法無法入心,性就浮,浮就起起落落,心定不下來。有時發心向前前進,有時停滯,空過一生,有時退失道心,人生煩惱在險道中,在三途中來來回回。所以人間這條路是五趣雜居,你決心修行,那就是成佛,你失一念心,那就在三途苦難中,這就是在這個五趣雜居的地方,這是一個關鍵。
 
 
所以我們看到眾生很多的苦難,體會到人間很多的無常,我們也能將佛法在現代的時代見證,現代見證佛法。佛陀所講的,一念頃,一念的時間就能遍二十萬億佛國去供佛。這時候做得到嗎?做得到,資訊發達,只要你動一念心。現在很多東西說在「雲端」裡,只要你的手一點,「雲端」就遍灑,不論多少國家,不論多少人,想要的東西,想知道的事情,只要一點,多少人瞬間就能得到消息。歡喜的事情,好的法,要跟大家分享,法的供養,在瞬間遍滿了二十萬億佛國。所說的二十萬億佛國,是說人人的心靈世界,現在只要我們一念心一動,你的心就已經能普及多麼多、多麼遠。今天是彌陀聖誕,《阿彌陀經》裡不就是這樣說嗎?「飯食頃」就能供養十萬億佛國,這就是在一念間。現在這個世界不就是在這句,經典裡面這句,那就是在現在的世界。
 
 
但是一念頃也能墮地獄,因為一念惡生,自己一心的一念惡可以造地獄。同樣上「雲端」又遍布下來,無明網網住了一切人,讓人人入無明網,不知道理,無法體會妙法,所以就在那裡,在無明網裡受苦受難,我們的心在那裡起伏,千萬般的煩惱都在那裡,無明網裡。這就是「人間險難惡道分寸步艱」,真的是很艱難,想要如何解脫我的心,想要如何解脫我人生無明的環境,能夠面向著佛教法的道路,這好像很困難。就如我們人走入險途,曠絕無人,腳踩不到土地,而且周圍八達很多的險獸(毒獸),讓我們寸步難行,想要跑、想要走都沒辦法,這是人間的險難,是惡道,分寸步艱,真的是很艱難的事情。
 
 
所以,「一念偏向迷失三途無期」。這就是一念偏向,一念偏向就迷失三途無期,很久啊!我們人間造了業,受了批判,判決之後,若是無期徒刑,永遠都要在監獄,不自由中,永遠都在裡要,由不得自己。三途,地獄、餓鬼、畜生道,地獄中,無盡期,畜生中,累世難解脫,餓鬼中,無涯,何時解脫呢?這就是「一念偏向迷失三途無期」,就很長久,想要再走回來就已經由不得自己了,走投無路了,這很可怕,就只是在一念心的偏向。所以要尋歸途,覓無路,身心疲極。我們凡夫不就是這樣嗎?知道了,知道人間苦難偏多,知道無常,知道六道輪迴,因緣可怕,知道了,所以,我想要修行,我要找這條路。我找到了,但是方向正確了嗎?正確了。能夠經得起、耐得住嗎?這就要看各人。所以尋歸途,我們雖然找到路了,但是覓無路,知道方向應該怎麼走,卻是這條路要走過去,心還是還未很肯定。歸途我們要找,但是,路我們還未肯定,所以身心疲倦。
 
 
還記得嗎?導師帶著一群人將要經過險路,最緊要時,「大家要很謹慎,要很用心,要到寶處去,必定要走過這條路。」導師仔細地為我們引導,要我們謹慎,好好地一步一步跟緊,但是有的人走啊、跟啊,跟久了就疲倦了,身心疲倦。我們找不到路,有人帶,卻是我們的心疲倦了,就想要再回來,往回走,走回頭路,這就是我們凡夫。有啊,「尋歸途覓無路」,即使找到路、有人帶,身心也是疲極,很疲倦,很累了。
 
 
所以,「導師識途引領至安穩處」。就是導師殷殷善誘,用心叮嚀我們、交代我們,帶我們,讓我們步步向前,我們若能跟著導師所交代的、所叮嚀的,腳步步步踏穩,踏穩、跟緊,自然就能到安穩處,經過險路能到安穩的地方。人生應該就要這樣,我們既然自己不知道,既然找不到路,有人要來為我們引路,我們應該要用心跟好。修行不也是如此,到底如何來人間?我們不知道,在人間,我們所體會到人間苦難偏多,我們了解了,有這樣修行的道路,我們發心了,應該要耐得住。看看現代,無常的事情真的時時發生,很多啊!有的是因為風啊、雨啊,地震等等的災難,但是也有無風、無雨,也無地震,忽然間山就這樣倒了,崩塌了。這是在大陸深圳,因現在正在建設,難免土就要有地方堆,要挖地,堆土,就堆成像一座山般,經過了幾十年,變成一個景觀。這個景觀周圍,工廠愈設愈多,高樓大廈也都蓋起來了,怎會知道,沒有一點點的預兆,忽然間就這樣,山整個陷下去了,壓了多少的工廠?幾十間工廠,多少房子、多少人的生命埋在那裡面。
 
 
今天已經第七天了,受災難的,救不到的、還是在失蹤人口裡的,知道在裡面的人,救不出來,知道應該回天乏術了,不過還在挖。但是,聽到的,周圍臭味都已傳出來了,政府很謹慎,趕緊封鎖,要如何來處理?熱心救援的人,都要將他們撤退了,因為屍臭都出來了,為了安全,所以一般的救難人員,就是自願者,要他們撤退,以保護安全。接下來要如何處理呢?重重難關啊!有的家屬,一家到底有多少人損失了呢?這種的心靈悲痛,我們可以了解。有的人住在他鄉外省,為了生活來到這裡討生活,來工作,忽然之間,命是保住了,但所有的一切都已經埋在裡面,到底一個人生命活著,卻已一無所有,這世間變故,苦難偏多,無常瞬息,你們想,這是不是很不安穩的世間呢?
 
 
佛陀就這樣跟我們說,大乾坤,天地之間無不都是成、住、壞、空,這個道理已經對我們說了,非大智慧者,熟能講出天地間這樣的大道理?說不定二千多年前那個時代,人想不到,但是二千多年後,現在我們看到了,就如在深圳這件事,慈濟人在深圳,這麼多天的時間投入,五六天了,供應熱食、供應毛毯、供應福慧床、供應……。總而言之,在那個地方關心救災救難的人,我們投入在那裡做後援。昨天跟他們視訊時,聽到他們這幾天付出的過程,雖與他們離這麼遠的路,能如在面前般,聽他們描述那個環境,救人的人,接受到關懷的人,那一分的感動,人間互動,那個訊息我們聽到了。未來那個地方,我們可以怎麼幫助呢?受苦受難的人,我們是不是能接近他們呢?醫院受傷的,我們接近了,他們感動啊,看到慈濟人這樣地疼惜他、抱著他,緊緊地抱著,一二分鐘都捨不得放。這種生下來,在天地之間,就如一家人,雖然不認識,來到他鄉外里,在那裡生活,卻遭遇到這個困難,看到這群不認識的人比親人還更親、還更愛他們,所以他們很激動,這樣抱著,緊緊地就是捨不得放,就這樣表達出:「你比我的親人還更親,還更愛我。」
 
 
是啊!這是佛陀教育我們,菩薩不忍眾生受苦難,這種有形有相的苦難固然是苦,其實,苦的是無形無相會更苦,有形有相是一段時間的苦難,一生一世,這樣的苦難,但是無形煩惱的苦難,這就是引來了無窮盡,生生世世的苦。因為我們一直一念偏向迷失三途無期,這是一念心,永遠都是在人間險道,險難惡道之中,永遠就如夢中的夢中人。人生如夢,卻是我們在睡覺,又同樣在做夢,人生我們都由不得自己,睡覺時所做的惡夢更是令人驚駭,想想看,這種分寸步艱。所以一念偏向迷失,就是同樣在這樣,一偏失下去,三途就無期了。像這樣有形的,還有人間菩薩關心,但這種無形的一迷失,即使佛在面前,無緣也救不得;菩薩在身邊,即使要帶也帶不出去。這就是心靈的險道,這很苦。所以「尋歸途覓無路」,尋尋覓覓,好不容易找到了,但是在這當中又半路懈退,那就是更苦了。所以我們應該要好好用心,《法華經》是這麼詳細地告訴我們,一字法門如海墨一般,是寫無窮盡,這我們要時時用心。前面的文很明顯就這樣說,釋迦佛這樣說,
 
經文:「我在十六數,曾亦為汝說,是故以方便,引汝趣佛慧,以是本因緣,今說法華經,令汝入佛道,慎勿懷驚懼。」
 
 
佛陀這麼慈悲這樣為我們開示,說過去無量劫前的因緣,敘述我們大家要用心,要接受,已經有一位導師這樣帶我們,步步踏實,引導我們的趣向就是要到佛慧。這是因緣,過去的因緣,現在同樣為我們講《法華經》,二千多年前,釋迦牟尼佛已經開講《法華經》了,無非就是要引大家入佛道,體會佛慧。再次叮嚀我們,「慎勿懷驚懼」,不要怕,《法華經》是教菩薩法,人人行菩薩道,入人群去。想想看,這就是佛的慈悲。接下來再說,
 
經文:「譬如險惡道,迥絕多毒獸,又復無水草,人所怖畏處。無數千萬眾,欲過此險道,其路甚曠遠,經五百由旬。」
 
 
這條路多麼險難啊!而且到處都是毒獸。我們在人間路上若不謹慎,不論是周圍,都有很多的毒獸,所以我們要好好謹慎。尤其是路很長,沒水、沒草、沒糧食,這是一段很險要的道路,人人都很怕。很多人都要走過這條路,這條路實在是很廣,也很長、很遠,有多遠呢?要經過五百由旬。這五道,五趣。五趣雜居地,就會誘引我們做好事,生天堂,守五戒,在人間,心念一起動,不規則,那就是落在三惡道中。所以,善道才五分之二,險道有五分之三,大家要很用心。尤其是在人道就是很危險,一念心善,造福,一念心惡,造惡,看,人間事事由不得自己,是要行菩薩道,造善生天堂,或者是造惡落入三途,這就要看我們自己的一念間。所以,
 
經文:「時有一導師,強識有智慧,明了心決定,在險濟眾難。眾人皆疲倦,而白導師言:我等今頓乏,於此欲退還。」
 
經文簡釋:
「時有一導師,強識有智慧」;時世一大導師,強識博學,有大智慧,喻佛。
 
「明了心決定,在險濟眾難」;於諸事理明了心決定,無有狐疑。喻佛垂應,在險惡道拔眾人生死苦難
 
 
這段文就是說,在那個時代,在大家想要修行那時候,要走過這條長路,很險難的道路,那時候就是有一位大導師,強識博學,有大智慧,這就是譬喻佛。「明了心決定,在險濟眾難」。在那個危險的地方,他就是要來救濟眾生,能平安經過這條險難的道路,這是這位導師「明了心決定」,所以於諸事理就是都明了,心決定了,無有懷疑。這就是我們要有深生信心,我們才能隨導師向前走。譬喻佛他應世來人間,隨應在人間,「在險惡道拔眾人生死苦難」,這是佛來人間一大事。我們在這短暫人間壽命,佛陀來這個地方,無非就是希望我們在今生此世能聽到佛法,種一個善的種子,用心來教育我們,從最基礎的人間苦難解釋因緣等等,一直到讓我們了解一切皆虛妄,然後告訴我們一條真實的道路,能夠到佛的境界,那就是《妙法蓮華經》。這是佛陀來人間的過程、目標。
 
經文簡釋:
「眾人皆疲倦,而白導師言」;學佛路遙難耐易生懈退。眾人心生疲倦,俱發聲言,白於導師。
 
 
所以,「學佛路遙難耐易生懈退」。在這條學佛的道路,實在是很遠很長,要經過生生世世,要很久很久很長的時間,所以「易生懈退」,很容易就會生起了懈怠退轉的心。「眾人心生疲倦」,大家在走,尋尋覓覓的道路,我們也已經走到半路了,自然這個懈怠心起,大家就喊出聲音了,「怎麼這麼遠?何時才會到?我很累了,我無法再向前去了。」這就是凡夫,所以「俱發聲言,白於導師」。喊出來了,「我累了,我無法再向前走了。」
 
經文簡釋:
「我等今頓乏,於此欲退還」;我等今者困頓疲乏,於此中途,欲得退轉。
 
 
「我等今頓乏,於此欲退還」。「我想要再回去了,現在走到這裡這麼困難,要再走下去的路,我累了。」所以在這中路就要這樣退轉了,很可惜吧!下面這段文再說,
 
經文:「導師作是念,此輩甚可愍,如何欲退還,而失大珍寶,尋時思方便,當設神通力,化作大城郭,莊嚴諸舍宅。
 
經文簡釋:
「導師作是念,此輩甚可愍」;悲其放棄前進而失寶。導師爾時而作是念,此輩劣機,甚可憐愍。
 
 
導師,引導的人,聽到這麼多人已經生起要退轉的心,大家都已經懈怠疲倦了,就這樣停下來,要退轉了,也已經發出聲音了。所以導師悲憫,這些人怎麼要放棄呢?再向前走就能安穩了,再向前走就能得到寶所了,無上之寶都在那再向前走的前頭,為什麼要放棄呢?所以導師在那當中,他就開始作是念了:這些人根機很劣,很下劣的根機,實在是很可憐。佛陀的慈悲,覺者來看我們凡夫眾生,真的是很可憐,我們是被憐憫的眾生,我們真的是很可憐的,心起起落落,不定心啊!所以塵點劫以來,我們還是在這樣的階段,所以我們自己要常常自我反省,要趕緊提起志向來,提起意志力,向正確的道路,隨著這條道路向前前進。
 
經文簡釋:
「如何欲退還,而失大珍寶」;如何中路而欲退歸,失於如來大價珍寶
 
 
所以,導師覺得:這些人為什麼中路就要退還呢?「如何欲退還,而失大珍寶」,為什麼要這樣呢?再向前走就能到如來的地方去了,為什麼這麼珍重的寶物,就是回歸我們的真如本性,我們再用功一下,自然就回歸到安全的地方,如來大價珍寶,我們就將要找到了,為什麼要這樣放棄?
 
經文簡釋:
「尋時思方便,當設神通力」;即時思惟善巧方便,當為施設神通之力,化作一城。
 
 
所以,「尋時思方便,當設神通力」。導師不捨,不捨這些人這樣半途就退失,不捨我們眾生已經好不容易發心,知道我們人人本具佛性,但是,只是我們的心性難定,外面的境界真的陷阱很多,所以讓我們的心會起浮沉,浮起來又沉下去,這實在是很可惜。所以「尋時思方便,當設神通力」。所以要趕緊思惟,思考要如何再來勉勵,要如何再讓他提起精神來,向前踏步精進,這要用善巧方便。我們常常讓佛設方便法,生生世世都是這樣這樣,每一次都重新再來,真的是苦不堪。佛陀的慈悲,還是生生世世,塵點劫就是這樣,一生過一生,一次過一次,不斷地帶到半路就是疲倦,就想要退還,就要再重新設計,所以「即時思惟善巧方便,當為施設神通之力」。就要再說很多,重新再來。這個神通之力,他就要化城,「化作一城」。就在「較遠的地方,你看得到嗎?你看,朦朦朧朧的前面,那麼遙遠的地方,已經有一個地方,我們看得到了,雖然還遠,不過我們看得到了。來,再向前走。」所以用化城來譬喻。
 
經文簡釋:
「化作大城郭」;非本實有,方便施為,故云化作。禪定為城,以戒為郭。
 
 
所以「化作大城郭」,就是「非本實有」,非本來就有的,這只是用方便來施作,跟你說,說因緣果報,跟你說,說方等,跟你說般若。這些事都是過程,告訴你過去的過去,那都過去了,過去也不是永恆,很多事情,希望我們務實於現在。這個法,現在將要開展,要說的時候,大家還是要停下來。所以「非本實有」,不是原來就有,「方便施為」,那個化城,跟我們說的前面那個地方,就是告訴我們不是真實的,但是他就跟大家說:「你看,可以休息的地方就快要到了。」其實還沒到,還很遠,以我們的階段要到成佛,實在是還很遠,但是,佛就要設一個方便,我們要再向前。其實,佛,真如本性是在我們的本地,是我們迷失了,在外面繞不回來,所以繞不回來就要用方法,讓我們繞回來,所以「故云化作」。「禪定為城,以戒為郭」。城就是莊嚴,在城內,郭就是城外,就是有一個圍牆,將一座城圍起來,保護我們,保護我們不受外面的侵犯。所以過去的國家,入了城門,城裡有皇宮,有很重要的建築,都在城裡,有城內,有城外,所以叫做城郭。城是城內,郭就是城外
 
經文簡釋:
「莊嚴諸舍宅」;戒定慧力,莊嚴道品,名為舍宅。
*「諸舍宅」:諸空觀境。

 
 
所以說,「莊嚴諸舍宅」,在那個城內有很多莊嚴的舍宅。莊嚴的舍宅就是譬喻戒、定、慧,我們修行要用戒,守戒、修定、修慧這個力量,鼓勵我們再不遠就到了,用戒、定、慧定我們的心,我們要再提起定心、慧力向前前進,這就是城內很莊嚴,有皇宮等等,很繁華的都市都在城內,很莊嚴,所以「名為舍宅」。城內所有的一切,全都叫做舍宅。「諸空觀境」。讓大家好好來思考,這些舍宅或者是皇宮,這個城也是人造的,人造起城來。所以說,過去秦始皇造萬里長城,也就是為了要抵禦外面的國家,不要侵入我的國內,所以他造萬里長城。哪怕是萬里長城,也是人為,用很多人的力量造起了萬里長城。聽說阿姆斯壯到月球去,說還是可以看到地球上萬里長城的景像,好像地球上這座萬里長城是一個很壯觀的建築。
 
 
這麼壯觀的建築,是渺小的人類,有很大的心才完成。一個人有很大的心,為了保護國家,所以他就召集了很多很多人,來造作這麼壯觀的萬里長城。這個城內有很多(舍宅),有皇宮,有豪華的住宅,這都是人為,所以這些莊嚴的東西,其實還是在人間成、住、壞、空啊!因這些本來都是沒有的,最實有的是我們的心,是我們的真如本性,所以用世間有形的東西來誘引我們,讓我們有個方便的趣向,方便法,方便道,一個方便的趣向,這是佛陀的慈悲。世間一切法,無不都在成、住、壞、空之中,人類世間,秦始皇今何在呢?造長城的人今何在呢?已經是來來回回,說不定秦始皇淪落在三途中,說不定在人間,成為由不得自己被使喚的奴僕也說不定,輪迴都由不得自己啊!最重要的是我們的心。佛陀用心,用盡心思,要讓我們的身心解脫,要讓我們真正找到我們自己的真如本性,這就要戒、定、慧,定心才能生出慧力,所以我們要時時多用心啊!


花蓮薰法香團隊感恩合十
回頂端 向下
http://www.wretch.cc/blog/jack18233
 
2015/12/27晨語簡記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晨鐘起薰法香--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