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16/02/18晨語簡記

向下 
2 posters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6/02/18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2016/02/18晨語簡記   2016/02/18晨語簡記 Empty周四 2月 18, 2016 4:05 pm

20160218薰法香如是我聞思(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聞佛覺性慧海,體解大道諦理,
方便隨宜說法,機應教法修持,
心淨體解大道,法喜暢開心懷。
 
承聞化城塵劫宿世之事,如來三達無礙,觀彼久遠猶若今日,即大自在神通力。
 
  各位,聽聽,了解嗎?「聞佛覺性慧海,體解大道諦理」。我們每天早課三皈依,「體解大道,發無上心」,「深入經藏,智慧如海」,還要「統理大眾,一切無礙」,同樣的道理,我們既已學佛了,就是要聽法,既皈依了,就是要學佛,反黑歸白,過去人生的懵懂,現在呢?反了過去無明、懈怠、放蕩的人生,回歸回來,我們向清白的方向,不受污染,勇猛精進,體悟佛法,從聞法入我們的心,覺悟我們的本性,自然累積,智慧如海。
 
  佛陀的覺性遍虛空法界,我們的真如本性清淨,還是同樣遍虛空法界,只是我們遍虛空法界是帶著無明。擔心啊,擔心在天涯海角,我所關心的人;擔心啊!擔心我的事業、我的財產,在任何一個地方,一想到,我們的覺性就跑到那裡去了,去體解那個地方,但是這種覺性是帶著污染,無常人間將它變成了常,所以只是牽掛,牽掛著你所愛、所欲、所思念的事、物、人、情、愛,就只是這樣而已。
 
  其實佛陀的覺性慧海是清淨無染,他塵點劫前不斷追隨著有緣人,就是為了要救度,為了要人人的真如本性覺醒過來,無污染,清淨與佛同等,這是佛陀的慈悲,這是體解大道的諦理,慧海諦理,這種智慧如海的真如妙法,需要我們從聞,從聞而來覺,來了解,要深入才能體悟大道,道就要行,我們要真的身體力行,要不然光是聽,了解了,沒有身體力行,這樣不叫做精進。所以精進,我們要真正克服困難。
 
  就如每天早上雖然很冷,被窩很溫暖,大家在精進,我們要入群,要來精進有困難嗎?掀開棉被,翻身起來,一點都不困難,要精進,哪有什麼困難呢?入群同修、同精進,心是不是喜悅呢?我一早起來,我這麼精進,從早上起來,過一天,我心輕安,我心自在。但若是那個動作不想要做,大家已經開始集合在講堂裡,我們就想著眼睛再閉一下,閉一下就又睡過去了。今天一天的心,絕對是沈重的,因為心有愧疚,若是連這樣都不覺愧疚,那這樣的人生何必修行呢?
 
  所以,修行就是要皈依之後,我們要聞佛法,啟開我們的覺性,我們才能深入慧海;覺性開,智慧如海。要體解大道,我們必定要走進這條路,路不走,不會到達,所以一定要走。前腳向前再走,這種步步向前,這就是大道,大道在我們的腳下,你若是不踏出去,你這條路看起來還是在很遠,你還是沒有動。所以佛陀來人間,很辛苦啊!「方便隨宜說法」。眾生懈怠,眾生根劣,眾生愚癡迷茫,僅管佛陀很用心,期待人人與佛同等佛性啟悟,卻沒辦法去體會,不得不方便隨宜說法。所以要應機,「機應教法修持」,根機應著教法,或者是教法應他的根機。機應教法,就是佛要設一個方便,讓他看見,他高興,他歡喜進來,願意接受,這是佛的用心,教化眾生很辛苦。
 
  甚至觀眾生機,才隨眾生機來設教,這前後,就是有的先為他設這樣的教法,引你看到,歡喜而入。有的是佛陀看到眾生,這個法他無法接受,再另外設法,再來引導他。道場在這裡,你自己歡喜來,你自己就要很殷勤精進來修行。進入道場不肯精進,懈怠,他就要再另外用一番鞭策來教育。同樣是佛法,對機了,要看他如何接受到法,接受法是對佛有利益嗎?不是!是佛要利益眾生,不捨眾生沈迷人間,不捨眾生不斷在造業,這種沈迷造業,累生累世,世間苦難偏多,為什麼現在不肯覺悟呢?佛就要用種種方便,希望人人「心淨體解大道」,要將無明去除,要決心,身體力行走入這條路,自然我們若有走進來,我們真正有精進,在道場中隨眾修行,我們每天「心無罣礙,無罣礙故」,就沒有沈重煩惱。所以「心淨體解大道」,我們還能在這裡坐,還能聽法,還能心安理得,想想看,修行隨眾,這也是一種很好的方法,否則為什麼名稱要稱為修行者呢?
 
  我們若能這樣,法喜充滿啊!「法喜暢開心懷」,暢開了,很歡喜。這種的心境,這是我們每天修行所得最妙的方法。修行若是有煩惱,身心沈重,這就是病,煩惱病。前天所說過,不能自拔,那就苦不堪了。煩惱病,沒有別人能替你解,要自己了解之後,接受佛法,自己自拔煩惱,否則這個病是生生世世,由不得自己,不只是來人道受苦,還有地獄、餓鬼、畜生道。所以我們自己要警愓自己。我們要好好聽法之後,還要回顧過去所聽的,舍利弗<譬喻品>得授記了,迦葉尊者等四大弟子們也已經在<授記品>,佛為他們授記了。接下來的<化城喻品>就是告訴我們,修行本來就是要用很長久的耐心,所以我們聽<化城喻品>之後,更要了解覺悟修行的道路是漫長,我們更要覺悟世間道路險境很多。
 
  所以我們要知道,導師用心良苦。所以我們「承聞化城塵劫宿世之事」,佷長久長久以前,塵點劫,那宿世因緣之事。「如來三達無礙」。釋迦牟尼佛要向我們說<化城喻品>,這是表示佛陀,釋迦牟尼佛,如來的心境,他能夠回顧到那麼長久的時間,這就是三達無礙通達,通達過去在現在,現在還要再通達到未來,這就是大覺者覺悟之後的心,遍虛空法界,時間、空間、人間事物一切無礙,這叫「如來三達無礙」。所以「觀彼久遠猶若今日,即大自在神通力」。他這樣來想過去那麼長的時間,開始說大通智勝佛,就如在今天一樣,時間雖然這麼長,他還是同樣能夠如數家珍,就如在說今天的事情,那時候的大自在神通力,就是佛,如來他的神通。三達無礙,大自在,每天的心情都是這麼自在,沒有煩惱,沒有污染,所以他的心能這樣通達。
 
*「三達」:
天眼,能明了未來生死因果,
宿命,能明了過去生死因果,
漏盡,能明了現在煩惱根源而盡斷。
 
*又不但明瞭而已,且力行通達無礙,故云三達。上三事在羅漢只叫做三明,在佛卻叫做三達。
 
  什麼叫做「三達」?也曾跟大家說過「三明六通」,在這「六通」之中又有「三明」。「六通」裡有天眼通、宿命通、漏盡通,這個「通」(天眼通、宿命通、漏盡通),在羅漢稱「三明」,在佛稱「三達」,所以,天眼通,也就是,「天眼」能明了未來生死因果,這叫做天眼。「宿命」,能明了過去生死因果。再者,「漏盡」是能明了現在煩惱根源而盡斷,能夠知道現在的煩惱都是虛幻,我應該要盡斷,今生此世要斷掉煩惱,這叫做「漏盡」,所有的煩惱都盡了,煩惱盡才有辦法宿命明,才有辦法天眼明。所以這三明就是在羅漢。再者,不但三明在佛,佛也是大羅漢之一。他也是出家,他覺悟了,現的是羅漢的身形,但是他覺悟了,覺悟之後,不只是通與明,又明了,不但明了而已,且力行通達無礙。不只是了解,他是身體力行而來的。從塵點劫以前,十六沙彌數之中,聽法之後,塵點劫就是這樣身體力行,累生世不間斷,來人間中度眾生,這就叫做「力行通達無礙」,身體力行來來回回,這叫做三達。
 
  所以上面所說的三明與三通,這全都是在說佛。佛他已經不只是天眼通,不只是是宿命通,不只是漏盡通,不只是通,又明,不只是通又明,還已經到達了。各位,修行不是只有聽法,我們一定要身體力行,了解之後,我們就要精進,我們若沒有精進,永遠就是停滯在凡夫無明中,苦不堪啊!怎會不知道苦呢?若是我,每天、每天都在接觸人事物,不論是遠的、是近的,每天我就是慨嘆人生為何會這麼的苦?每天我都覺得不捨啊!苦的人已經受苦,但這麼遙遠,我們無法去度化;近的人呢?怎會還那麼不通達呢?為什麼不能明了呢?也是很不捨啊!若看到大家在精進,我就很歡喜,好像是得到什麼最寶貴的供養,這是每天的心情。
 
  各位,發菩薩心,必定要身體力行菩薩道,佛陀要為弟子授記,就要看弟子是否根機已經願意接受大乘法,是否願意發心身體力行,願意了,開始發心了,他才開始要授記。看看舍利弗他了解了,佛陀看他了解,發心了,在〈譬喻品〉中,他為舍利弗一人授記。看看我們在〈信解品〉,四位弟子來到佛前,懺悔他們過去懈怠,虛度時光,才知道原來他也是佛子,佛陀的教育,寶藏原來在自己身上。佛陀知道他們已經體解了,知道他們發心了,才為他們授記,這是在〈授記品〉中。我們現在是〈五百弟子受記品〉,所以我才用這麼多的時間,一定要向大家鞭策、勉勵,不要再懈怠,自我墮落下去,這樣,心的煩惱會很多。我們若有聽法,有身體力行,自然我們在道場修行中不愧疚,心自然敞開心懷,希望大家要聽進去,多了解。來,回到經文上,趕緊把握時間再來用心聽。
 
「爾時,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從佛聞是智慧方便隨宜說法,又聞授諸大弟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這是昨天我們已經解釋過了,富樓那彌多羅尼子,他是最了解佛心意的人,他常常在外面弘法。舍利弗被授記,他不在座,因為他在外面弘法,四大弟子接受授記,他也是在外面弘法,所以時間錯過了。但是他知道,知道這些人已經得佛授記了,他現在開始回來。因為佛說《法華經》有七年的長時間,所以在這一場,他已經參加在聞法法會中,這時候富樓那彌多羅尼子開始了解,他們被授記,誰都已經受記了,他很歡喜。現在這段經文接下來再說,
 
經文:「復聞宿世因緣之事,復聞諸佛有大自在神通之力,得未曾有,心淨踴躍。即從座起,到於佛前」
 
經文簡釋:
「復聞宿世因緣之事」;即化城品舉昔大通智勝佛十六沙彌覆講妙法因緣。
 
宿世因緣:遠指日月燈明佛,近指大通智勝如來十六菩薩沙彌等長劫修行之事。
 
  知道舍利弗受記了,知道迦葉尊者、迦旃延等受記了,他已經知道了。「復聞宿世因緣之事」。宿世因緣之事就是在〈化城喻品〉已經聽到,在〈化城喻品〉時,知道大通智勝佛的時代,十六沙彌在覆講《法華經》的因緣。〈化城喻品〉他已經在座聽法了,知道他們受記,受記的人得記,又知道在〈化城喻品〉十六沙彌的這些因緣,這樣覆講《法華經》,在大通智勝佛將經講完了,十六沙彌就向他的結緣眾覆講《法華經》,這是宿世因緣。時間是這麼長久,是塵點劫前的因緣累積。
 
  再說,塵點劫不只是在大通智勝佛,比大通智勝佛更早的,還有日月燈明佛。「大通智勝如來十六菩薩沙彌等長劫修行之事」。所以日月燈明佛時,在我們〈序品〉就開始了,日月燈明佛,二萬佛同名,同樣是日月燈明佛,這麼長久的時間,有八王子,這是在日月燈明佛的時代,又在大通智勝佛的時代有十六王子,在這麼長的時間,無不都是宿世因緣。這是彌多羅尼子,他在〈序品〉應該也有聽到日月燈明佛的宿世因緣,又在〈化城喻品〉他也聽到了,所以這全都是他復聞宿世因緣。
 
經文簡釋:
「復聞諸佛有大自在神通之力」;又聞諸佛有大智慧、隨緣自在,為佛乘故方便設三,神力無礙、一切通達。
 
  所以「復聞諸佛有大自在神通之力」,又聽到諸佛有大神通力。這種神通、智慧,隨緣自在,在這麼長久的時間一直在精進,期間都沒有懈怠過,才有辦法累積了大自在神通力,才有辦法有這種因緣。有大因緣,這麼長久這樣一直以來,累積這麼多的因緣,隨緣自在,隨任何一個緣,他都很自在,在五道四生中,不論他的緣在哪裡,要去度眾生,他都是自在,這就是諸佛所以能夠成佛的因緣。「為佛乘故,方便設三」。因為佛乘很大,要叫一個人發心如初就不容易了,何況芸芸眾生呢?所以不得不設三乘法,有小乘、中乘、大乘;聲聞乘、辟支佛乘及菩薩乘,這三乘法。所以這就是佛的神通,大自在神通的力量,是大智慧,隨緣到任何一個地方,都不受污染,這是「神力無礙,一切通達」。這就是諸佛他的道,諸佛所修行的深的因緣。
 
*「大自在神通力」:指日月燈明佛等放光照境及大通智勝如來光照十方梵天等事。
 
  「大自在神通力」,就是指日月燈明佛與大通智勝佛他們的因緣。日月燈明佛他放光照境,彌勒菩薩來請問文殊菩薩,文殊菩薩來解說日月燈明佛的時代那個境界,這就是大自在神通力,度眾生,放光。以及大通智勝佛如來,光照十方梵天等。大家應該都還記得,這就是在大通智勝佛時,〈化城喻品〉,我們用很長的時間,說了很多十方的梵天王因為光來接引,來到道場,請佛轉法輪,這全都是大因緣。
 
經文簡釋:「得未曾有,心淨踴躍」
三種勝事:
一聞諸佛智慧方便,
二聞聲聞得受道記,
三聞諸佛大自在力。
 
  所以「得未曾有」,讓所有的眾生所看到、聽到的法,都是未曾有,都很歡喜。「得未曾有」,有三種勝事:第一,就是「聞諸佛智慧方便」;第二是「聞聲聞得受道記」;第三就是「聞諸佛大自在力」,所以叫做「得未曾有」。在日月燈明佛的時候,也是讚歎得未曾有,在大通智勝佛時,也很多人讚歎得未曾有。「得未曾有」就是聽到諸佛的智慧方便,讚歎,原來諸佛的智慧方便,度眾生的力量是這樣,很令人讚歎,未曾有。第二「聞聲聞得受道記」,聲聞聞佛法之後,體解大道,也已經深入經藏,智慧如海,也發願要度眾生,所以得受佛記。第三「聞諸佛大自在力」,能夠這樣來廣度眾生,塵點劫都是這樣,沒有退轉的心,用長時間,隨眾生緣,不論多麼惡濁的世間,都不受污染,能夠保持著清淨無染的智慧,遍虛空法界,這樣覆護眾生,這也是未曾有。唯佛有辦法,所以這是佛陀的大自在。
 
*由昔未聞開權顯實,而今得聞,故云未曾有,如上授記因緣自在等,皆未曾有。
 
  再者,「由昔未聞開權顯實,而今得聞,故云未曾有。」佛陀設三乘教,就是應眾生機,這樣殷殷善誘,來到《法華經》,佛佛道同,到最後就是講《法華經》。講《法華經》的時代,絕對要開權顯實,說過去這些都是方便法,現在開始要告訴大家成佛之道路,教我們怎麼走。現在大家才開始聽到,所以鞭策過去聲聞者不要只是守在小乘,獨善其身,鼓勵人人要發大心,行菩薩道,所以這是開權顯實,這樣也叫做「未曾有」。「如上授記因緣自在等皆未曾有」。前面授舍利弗的記,或者是授四大聲聞弟子的記,這都是因緣自在,他也是要用很長久的時間殷殷善誘,他們才願意發心,所以這也要很有耐心。他們已經發心了,得受記了,這也是叫做「未曾有」。
 
*「心淨踴躍」:心地清淨所以喜躍,除保證涅槃之愛斷破無明別惑,故云心淨。
 
  尤其是「心淨踊躍」,心很歡喜、踴躍。大家聽聞佛法之後,很歡喜踴躍,就是心地清淨。我們人人心地都要清淨,自然就會歡喜。清淨,我們都在精進了,我們不斷地在精進,問心無愧疚。我們既然要修行,我們在僧團中要很精進,不能懈怠,問心無愧疚,自然我們很認真精進,所以能喜躍,很歡喜、很踴躍。「除保證涅槃之愛」。這樣了解了,涅槃,我們所得到,我們所要修的,那個心很清淨,但是我們還有自私,自己獨善其身,私愛、自利,這種我們要全都去除了。「斷破無明別惑」,所以這個惑,已經斷破了無明,也已經將這個惑推開了,已經沒有無明與我們糾結著。「斷破無明別惑」,已經不會再與我們糾纏了,「故云心淨」,就沒有再招攬這些無明來了。
 
*聞佛知見,是故踴躍,此屬內心解悟歡喜。
 
  所以「開佛知見,是故踊躍」。我們現在,佛的知見已經了解了,已經開示悟入了。佛陀來為我們開示,我們已經悟入了,所以踴躍。這就是「內心解悟歡喜」,我們的內心很歡喜。
 
經文簡釋:
「即從座起,到於佛前」;從座起,即有所請先且避席到於佛前。
 
  「即從座起,到於佛前」。富樓那彌多羅尼子他已經了解這些法了,他很歡喜,這麼歡喜,所以他就從座起。了解了法,前面已經得授記的人,他自己從〈化城喻品〉,從〈序品〉的日月燈明佛,從〈化城喻品〉的大通智勝佛,很多不可思議的因緣,諸佛大自在的心,大神通自在智慧力,都已經了解了,他自己很歡喜,從座起,就有所請。他也來到佛的面前,從座位中起來,來到佛的面前,就是先離開他的席位,來到佛的面前。
 
  來佛的面前是要做什麼呢?當然是有所求。求什麼呢?各位,我們心裡應該了解,這是〈五百弟子受記品〉,也應該知道為什麼從富樓那彌多羅尼子來做開頭。所以我們大家聞法,聽法要用心聽、真心聽,要殷勤精進聽,聽法入心,會歡喜,日日精進、踴躍精進,問心無愧,這樣能夠心常常輕安自在,這樣才能得踴躍,這種內心解悟的歡喜,所以請大家要時時多用心。


花蓮薰法香團隊感恩合十
回頂端 向下
Jack
Admin
Admin



文章總數 : 6985
年齡 : 65
來自 : 台北
威望 : 1724
注冊日期 : 2008-12-22

2016/02/18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6/02/18晨語簡記   2016/02/18晨語簡記 Empty周五 2月 19, 2016 11:14 am

薰法香心得札記(二○一六年二月十八日星期四)

 

每天精進,每天法喜,這是修行的態度,再加上每天付出,修行的道路這樣走就對了。

今天選擇下列六點作為心得學習,有自己未曾知道的或沒有注意到的,或是要提醒自己的,這些點點滴滴都要法入心,作為度人的資糧。

 

佛陀的覺性遍虛空法界,我們的真如本性清淨,還是同樣遍虛空法界,只是我們遍虛空法界是帶著無明。

(那我們要選擇那一種,當然要選佛的清淨覺性)

 

煩惱病,沒有別人能替你解,要自己了解之後,接受佛法,自己自拔煩惱,否則這個病是生生世世,由不得自己,不只是來人道受苦,還有地獄、餓鬼、畜生道。所以我們自己要警愓自己。

(煩惱病,沒有別人能替你解,我們自己要警愓自己。如果看到法親有煩惱,想辦法度他。先度自己,自己度好。先與他結好緣,再度。)

 

佛陀,釋迦牟尼佛,如來的心境,他能夠回顧到那麼長久的時間,這就是三達無礙通達,通達過去在現在,現在還要再通達到未來,這就是大覺者覺悟之後的心,遍虛空法界,時間、空間、人間事物一切無礙,這叫「如來三達無礙」。所以「觀彼久遠猶若今日,即大自在神通力」。

(漸漸理解與感受到遍虛空法界,時間、空間、人間事物一切無礙,這叫「如來三達無礙」,這是我們修行的目標。)

 

我們現在是〈五百弟子受記品〉,所以我才用這麼多的時間,一定要向大家鞭策、勉勵,不要再懈怠,自我墮落下去,這樣,心的煩惱會很多。我們若有聽法,有身體力行,自然我們在道場修行中不愧疚,心自然敞開心懷,希望大家要聽進去,多了解。

(感受到上人如佛陀般教誨弟子,上人總是依教奉行,以身作則)

 

「得未曾有」,有三種勝事:第一,就是「聞諸佛智慧方便」;第二是「聞聲聞得受道記」;第三就是「聞諸佛大自在力」,所以叫做「得未曾有」。

(原來,得未曾有不只是一個心情的形容詞,在法華會上,這三件殊勝的事情,仔細思量,真的是未曾有,我們能夠得之,乃殊勝之因緣,當珍惜與把握。)

 

「心淨踴躍」:心地清淨所以喜躍,除保證涅槃之愛,斷破無明別惑,故云心淨。

(清淨心加上積極主動正向的心,所以心淨踴躍多麼重要。要達到心淨踴躍,要做到:除保證涅槃之愛,斷破無明別惑。第一句一般人比較會誤解,特此再補充說明一遍,除是動詞,除掉的意思。保證涅槃,是二乘人追求的,所以要捨棄,要除掉。之愛就是只愛保證涅槃這個想法,這是小愛、私愛,當然要除去。除去後,走大乘,入人群,大愛之道,才能得智慧與清淨,證得佛果。)

 

 

 

聞佛覺性慧海,體解大道諦理,
方便隨宜說法,機應教法修持,
心淨體解大道,法喜暢開心懷。

 
承聞化城塵劫宿世之事,如來三達無礙,觀彼久遠猶若今日,即大自在神通力。
 
 
各位,聽聽,了解嗎?「聞佛覺性慧海,體解大道諦理」。我們每天早課三皈依,「體解大道,發無上心」,「深入經藏,智慧如海」,還要「統理大眾,一切無礙」,同樣的道理,我們既已學佛了,就是要聽法,既皈依了,就是要學佛,反黑歸白,過去人生的懵懂,現在呢?反了過去無明、懈怠、放蕩的人生,回歸回來,我們向清白的方向,不受污染,勇猛精進,體悟佛法,從聞法入我們的心,覺悟我們的本性,自然累積,智慧如海。
 
 
佛陀的覺性遍虛空法界,我們的真如本性清淨,還是同樣遍虛空法界,只是我們遍虛空法界是帶著無明。擔心啊,擔心在天涯海角,我所關心的人;擔心啊!擔心我的事業、我的財產,在任何一個地方,一想到,我們的覺性就跑到那裡去了,去體解那個地方,但是這種覺性是帶著污染,無常人間將它變成了常,所以只是牽掛,牽掛著你所愛、所欲、所思念的事、物、人、情、愛,就只是這樣而已。
 
 
其實佛陀的覺性慧海是清淨無染,他塵點劫前不斷追隨著有緣人,就是為了要救度,為了要人人的真如本性覺醒過來,無污染,清淨與佛同等,這是佛陀的慈悲,這是體解大道的諦理,慧海諦理,這種智慧如海的真如妙法,需要我們從聞,從聞而來覺,來了解,要深入才能體悟大道,道就要行,我們要真的身體力行,要不然光是聽,了解了,沒有身體力行,這樣不叫做精進。所以精進,我們要真正克服困難。
 
 
就如每天早上雖然很冷,被窩很溫暖,大家在精進,我們要入群,要來精進有困難嗎?掀開棉被,翻身起來,一點都不困難,要精進,哪有什麼困難呢?入群同修、同精進,心是不是喜悅呢?我一早起來,我這麼精進,從早上起來,過一天,我心輕安,我心自在。但若是那個動作不想要做,大家已經開始集合在講堂裡,我們就想著眼睛再閉一下,閉一下就又睡過去了。今天一天的心,絕對是沈重的,因為心有愧疚,若是連這樣都不覺愧疚,那這樣的人生何必修行呢?
 
 
所以,修行就是要皈依之後,我們要聞佛法,啟開我們的覺性,我們才能深入慧海覺性開,智慧如海。要體解大道,我們必定要走進這條路,路不走,不會到達,所以一定要走。前腳向前再走,這種步步向前,這就是大道,大道在我們的腳下,你若是不踏出去,你這條路看起來還是在很遠,你還是沒有動。所以佛陀來人間,很辛苦啊!「方便隨宜說法」。眾生懈怠,眾生根劣,眾生愚癡迷茫,僅管佛陀很用心,期待人人與佛同等佛性啟悟,卻沒辦法去體會,不得不方便隨宜說法。所以要應機,「機應教法修持」,根機應著教法,或者是教法應他的根機。機應教法,就是佛要設一個方便,讓他看見,他高興,他歡喜進來,願意接受,這是佛的用心,教化眾生很辛苦。
 
 
甚至觀眾生機,才隨眾生機來設教,這前後,就是有的先為他設這樣的教法,引你看到,歡喜而入。有的是佛陀看到眾生,這個法他無法接受,再另外設法,再來引導他。道場在這裡,你自己歡喜來,你自己就要很殷勤精進來修行。進入道場不肯精進,懈怠,他就要再另外用一番鞭策來教育。同樣是佛法,對機了,要看他如何接受到法,接受法是對佛有利益嗎?不是!是佛要利益眾生,不捨眾生沈迷人間,不捨眾生不斷在造業,這種沈迷造業,累生累世,世間苦難偏多,為什麼現在不肯覺悟呢?佛就要用種種方便,希望人人「心淨體解大道」,要將無明去除,要決心,身體力行走入這條路,自然我們若有走進來,我們真正有精進,在道場中隨眾修行,我們每天「心無罣礙,無罣礙故」,就沒有沈重煩惱。所以「心淨體解大道」,我們還能在這裡坐,還能聽法,還能心安理得,想想看,修行隨眾,這也是一種很好的方法,否則為什麼名稱要稱為修行者呢?
 
 
我們若能這樣,法喜充滿啊!「法喜暢開心懷」,暢開了,很歡喜。這種的心境,這是我們每天修行所得最妙的方法。修行若是有煩惱,身心沈重,這就是病,煩惱病。前天所說過,不能自拔,那就苦不堪了。煩惱病,沒有別人能替你解,要自己了解之後,接受佛法,自己自拔煩惱,否則這個病是生生世世,由不得自己,不只是來人道受苦,還有地獄、餓鬼、畜生道。所以我們自己要警愓自己。我們要好好聽法之後,還要回顧過去所聽的,舍利弗<譬喻品>得授記了,迦葉尊者等四大弟子們也已經在<授記品>,佛為他們授記了。接下來的<化城喻品>就是告訴我們,修行本來就是要用很長久的耐心,所以我們聽<化城喻品>之後,更要了解覺悟修行的道路是漫長,我們更要覺悟世間道路險境很多。
 
 
所以我們要知道,導師用心良苦。所以我們「承聞化城塵劫宿世之事」,佷長久長久以前,塵點劫,那宿世因緣之事。「如來三達無礙」。釋迦牟尼佛要向我們說<化城喻品>,這是表示佛陀,釋迦牟尼佛,如來的心境,他能夠回顧到那麼長久的時間,這就是三達無礙通達,通達過去在現在,現在還要再通達到未來,這就是大覺者覺悟之後的心,遍虛空法界,時間、空間、人間事物一切無礙,這叫「如來三達無礙」。所以「觀彼久遠猶若今日,即大自在神通力」。他這樣來想過去那麼長的時間,開始說大通智勝佛,就如在今天一樣,時間雖然這麼長,他還是同樣能夠如數家珍,就如在說今天的事情,那時候的大自在神通力,就是佛,如來他的神通。三達無礙,大自在,每天的心情都是這麼自在,沒有煩惱,沒有污染,所以他的心能這樣通達。
 
「三達」:
天眼,能明了未來生死因果,
宿命,能明了過去生死因果,
漏盡,能明了現在煩惱根源而盡斷。

 
又不但明瞭而已,且力行通達無礙,故云三達。上三事在羅漢只叫做三明,在佛卻叫做三達。
 
 
什麼叫做「三達」?也曾跟大家說過「三明六通」,在這「六通」之中又有「三明」。「六通」裡有天眼通、宿命通、漏盡通,這個「通」(天眼通、宿命通、漏盡通),在羅漢稱「三明」,在佛稱「三達」,所以,天眼通,也就是,「天眼」能明了未來生死因果,這叫做天眼。「宿命」,能明了過去生死因果。再者,「漏盡」是能明了現在煩惱根源而盡斷,能夠知道現在的煩惱都是虛幻,我應該要盡斷,今生此世要斷掉煩惱,這叫做「漏盡」,所有的煩惱都盡了,煩惱盡才有辦法宿命明,才有辦法天眼明。所以這三明就是在羅漢。再者,不但三明在佛,佛也是大羅漢之一。他也是出家,他覺悟了,現的是羅漢的身形,但是他覺悟了,覺悟之後,不只是通與明,又明了,不但明了而已,且力行通達無礙。不只是了解,他是身體力行而來的。從塵點劫以前,十六沙彌數之中,聽法之後,塵點劫就是這樣身體力行,累生世不間斷,來人間中度眾生,這就叫做「力行通達無礙」,身體力行來來回回,這叫做三達。
 
 
所以上面所說的三明與三通,這全都是在說佛。佛他已經不只是天眼通,不只是是宿命通,不只是漏盡通,不只是通,又明,不只是通又明,還已經到達了。各位,修行不是只有聽法,我們一定要身體力行,了解之後,我們就要精進,我們若沒有精進,永遠就是停滯在凡夫無明中,苦不堪啊!怎會不知道苦呢?若是我,每天、每天都在接觸人事物,不論是遠的、是近的,每天我就是慨嘆人生為何會這麼的苦?每天我都覺得不捨啊!苦的人已經受苦,但這麼遙遠,我們無法去度化;近的人呢?怎會還那麼不通達呢?為什麼不能明了呢?也是很不捨啊!若看到大家在精進,我就很歡喜,好像是得到什麼最寶貴的供養,這是每天的心情。
 
 
各位,發菩薩心,必定要身體力行菩薩道,佛陀要為弟子授記,就要看弟子是否根機已經願意接受大乘法,是否願意發心身體力行,願意了,開始發心了,他才開始要授記。看看舍利弗他了解了,佛陀看他了解,發心了,在〈譬喻品〉中,他為舍利弗一人授記。看看我們在〈信解品〉,四位弟子來到佛前,懺悔他們過去懈怠,虛度時光,才知道原來他也是佛子,佛陀的教育,寶藏原來在自己身上。佛陀知道他們已經體解了,知道他們發心了,才為他們授記,這是在〈授記品〉中。我們現在是〈五百弟子受記品〉,所以我才用這麼多的時間,一定要向大家鞭策、勉勵,不要再懈怠,自我墮落下去,這樣,心的煩惱會很多。我們若有聽法,有身體力行,自然我們在道場修行中不愧疚,心自然敞開心懷,希望大家要聽進去,多了解。來,回到經文上,趕緊把握時間再來用心聽。
 
「爾時,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從佛聞是智慧方便隨宜說法,又聞授諸大弟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這是昨天我們已經解釋過了,富樓那彌多羅尼子,他是最了解佛心意的人,他常常在外面弘法。舍利弗被授記,他不在座,因為他在外面弘法,四大弟子接受授記,他也是在外面弘法,所以時間錯過了。但是他知道,知道這些人已經得佛授記了,他現在開始回來。因為佛說《法華經》有七年的長時間,所以在這一場,他已經參加在聞法法會中,這時候富樓那彌多羅尼子開始了解,他們被授記,誰都已經受記了,他很歡喜。現在這段經文接下來再說,
 
經文:「復聞宿世因緣之事,復聞諸佛有大自在神通之力,得未曾有,心淨踴躍。即從座起,到於佛前」
 
經文簡釋:
「復聞宿世因緣之事」;即化城品舉昔大通智勝佛十六沙彌覆講妙法因緣。
 
宿世因緣:遠指日月燈明佛,近指大通智勝如來十六菩薩沙彌等長劫修行之事。
 
 
知道舍利弗受記了,知道迦葉尊者、迦旃延等受記了,他已經知道了。「復聞宿世因緣之事」。宿世因緣之事就是在〈化城喻品〉已經聽到,在〈化城喻品〉時,知道大通智勝佛的時代,十六沙彌在覆講《法華經》的因緣。〈化城喻品〉他已經在座聽法了,知道他們受記,受記的人得記,又知道在〈化城喻品〉十六沙彌的這些因緣,這樣覆講《法華經》,在大通智勝佛將經講完了,十六沙彌就向他的結緣眾覆講《法華經》,這是宿世因緣。時間是這麼長久,是塵點劫前的因緣累積。
 
 
再說,塵點劫不只是在大通智勝佛,比大通智勝佛更早的,還有日月燈明佛。「大通智勝如來十六菩薩沙彌等長劫修行之事」。所以日月燈明佛時,在我們〈序品〉就開始了,日月燈明佛,二萬佛同名,同樣是日月燈明佛,這麼長久的時間,有八王子,這是在日月燈明佛的時代,又在大通智勝佛的時代有十六王子,在這麼長的時間,無不都是宿世因緣。這是彌多羅尼子,他在〈序品〉應該也有聽到日月燈明佛的宿世因緣,又在〈化城喻品〉他也聽到了,所以這全都是他復聞宿世因緣。
 
經文簡釋:
「復聞諸佛有大自在神通之力」;又聞諸佛有大智慧、隨緣自在,為佛乘故方便設三,神力無礙、一切通達。
 
 
所以「復聞諸佛有大自在神通之力」,又聽到諸佛有大神通力。這種神通、智慧,隨緣自在,在這麼長久的時間一直在精進,期間都沒有懈怠過,才有辦法累積了大自在神通力,才有辦法有這種因緣。有大因緣,這麼長久這樣一直以來,累積這麼多的因緣,隨緣自在,隨任何一個緣,他都很自在,在五道四生中,不論他的緣在哪裡,要去度眾生,他都是自在,這就是諸佛所以能夠成佛的因緣。「為佛乘故,方便設三」。因為佛乘很大,要叫一個人發心如初就不容易了,何況芸芸眾生呢?所以不得不設三乘法,有小乘、中乘、大乘;聲聞乘、辟支佛乘及菩薩乘,這三乘法。所以這就是佛的神通,大自在神通的力量,是大智慧,隨緣到任何一個地方,都不受污染,這是「神力無礙,一切通達」。這就是諸佛他的道,諸佛所修行的深的因緣。
 
「大自在神通力」:指日月燈明佛等放光照境及大通智勝如來光照十方梵天等事。
 
 
「大自在神通力」,就是指日月燈明佛與大通智勝佛他們的因緣。日月燈明佛他放光照境,彌勒菩薩來請問文殊菩薩,文殊菩薩來解說日月燈明佛的時代那個境界,這就是大自在神通力,度眾生,放光。以及大通智勝佛如來,光照十方梵天等。大家應該都還記得,這就是在大通智勝佛時,〈化城喻品〉,我們用很長的時間,說了很多十方的梵天王因為光來接引,來到道場,請佛轉法輪,這全都是大因緣。
 
經文簡釋:「得未曾有,心淨踴躍」
三種勝事:
一聞諸佛智慧方便,
二聞聲聞得受道記,
三聞諸佛大自在力。
 
  所以「得未曾有」,讓所有的眾生所看到、聽到的法,都是未曾有,都很歡喜。「得未曾有」,有三種勝事:第一,就是「聞諸佛智慧方便」;第二是「聞聲聞得受道記」;第三就是「聞諸佛大自在力」,所以叫做「得未曾有」。在日月燈明佛的時候,也是讚歎得未曾有,在大通智勝佛時,也很多人讚歎得未曾有。「得未曾有」就是聽到諸佛的智慧方便,讚歎,原來諸佛的智慧方便,度眾生的力量是這樣,很令人讚歎,未曾有。第二「聞聲聞得受道記」,聲聞聞佛法之後,體解大道,也已經深入經藏,智慧如海,也發願要度眾生,所以得受佛記。第三「聞諸佛大自在力」,能夠這樣來廣度眾生,塵點劫都是這樣,沒有退轉的心,用長時間,隨眾生緣,不論多麼惡濁的世間,都不受污染,能夠保持著清淨無染的智慧,遍虛空法界,這樣覆護眾生,這也是未曾有。唯佛有辦法,所以這是佛陀的大自在。

 
由昔未聞開權顯實,而今得聞,故云未曾有,如上授記因緣自在等,皆未曾有。
 
 
再者,「由昔未聞開權顯實,而今得聞,故云未曾有。」佛陀設三乘教,就是應眾生機,這樣殷殷善誘,來到《法華經》,佛佛道同,到最後就是講《法華經》。講《法華經》的時代,絕對要開權顯實,說過去這些都是方便法,現在開始要告訴大家成佛之道路,教我們怎麼走。現在大家才開始聽到,所以鞭策過去聲聞者不要只是守在小乘,獨善其身,鼓勵人人要發大心,行菩薩道,所以這是開權顯實,這樣也叫做「未曾有」。「如上授記因緣自在等皆未曾有」。前面授舍利弗的記,或者是授四大聲聞弟子的記,這都是因緣自在,他也是要用很長久的時間殷殷善誘,他們才願意發心,所以這也要很有耐心。他們已經發心了,得受記了,這也是叫做「未曾有」。
 
「心淨踴躍」:心地清淨所以喜躍,除保證涅槃之愛斷破無明別惑,故云心淨。
 
 
尤其是「心淨踊躍」,心很歡喜、踴躍。大家聽聞佛法之後,很歡喜踴躍,就是心地清淨。我們人人心地都要清淨,自然就會歡喜。清淨,我們都在精進了,我們不斷地在精進,問心無愧疚。我們既然要修行,我們在僧團中要很精進,不能懈怠,問心無愧疚,自然我們很認真精進,所以能喜躍,很歡喜、很踴躍。「除保證涅槃之愛」。這樣了解了,涅槃,我們所得到,我們所要修的,那個心很清淨,但是我們還有自私,自己獨善其身,私愛、自利,這種我們要全都去除了。「斷破無明別惑」,所以這個惑,已經斷破了無明,也已經將這個惑推開了,已經沒有無明與我們糾結著。「斷破無明別惑」,已經不會再與我們糾纏了,「故云心淨」,就沒有再招攬這些無明來了。
 
聞佛知見,是故踴躍,此屬內心解悟歡喜。
 
 
所以「開佛知見,是故踊躍」。我們現在,佛的知見已經了解了,已經開示悟入了。佛陀來為我們開示,我們已經悟入了,所以踴躍。這就是「內心解悟歡喜」,我們的內心很歡喜。
 
經文簡釋:
「即從座起,到於佛前」;從座起,即有所請先且避席到於佛前。
 
 
「即從座起,到於佛前」。富樓那彌多羅尼子他已經了解這些法了,他很歡喜,這麼歡喜,所以他就從座起。了解了法,前面已經得授記的人,他自己從〈化城喻品〉,從〈序品〉的日月燈明佛,從〈化城喻品〉的大通智勝佛,很多不可思議的因緣,諸佛大自在的心,大神通自在智慧力,都已經了解了,他自己很歡喜,從座起,就有所請。他也來到佛的面前,從座位中起來,來到佛的面前,就是先離開他的席位,來到佛的面前。
 
 
來佛的面前是要做什麼呢?當然是有所求。求什麼呢?各位,我們心裡應該了解,這是〈五百弟子受記品〉,也應該知道為什麼從富樓那彌多羅尼子來做開頭。所以我們大家聞法,聽法要用心聽、真心聽,要殷勤精進聽,聽法入心,會歡喜,日日精進、踴躍精進,問心無愧,這樣能夠心常常輕安自在,這樣才能得踴躍,這種內心解悟的歡喜,所以請大家要時時多用心。


花蓮薰法香團隊感恩合十

 

高明智(惟智)感恩合十
回頂端 向下
http://www.wretch.cc/blog/jack18233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6/02/18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6/02/18晨語簡記   2016/02/18晨語簡記 Empty周六 2月 20, 2016 11:24 am

2016/02/18薰法香個人體悟與整理
三皈依,「體解大道,發無上心」,「深入經藏,智慧如海」,還要「統理大眾,一切無礙」,既皈依,就是要學佛,反黑歸白。「黑」,就是懵懂、無明、懈怠、放蕩的人生;「白」,正是清白的方向,不受污染。所以,我們要勇猛精進,體悟佛法,聞法入心,覺悟本性,長時間累積,成就智慧如海。
真如本性本具,但我們的法性帶著無明,覺性帶著污染。佛陀的慈悲,要人人的真如本性覺醒過來,無污染,清淨與佛同等。所以我們要聞→覺(體解)→悟→行→深入慧海,這樣才叫做精進。
 
「方便隨宜說法」,「機應教法修持」,重點是設一個方便,讓他看見,他高興,他歡喜進來,願意接受,身為教育者應思考,因應不同的根機,設計種種教法,讓人看得到,聽得懂,歡喜學,能入心。主角是同學,是為了利益同學,這是要學佛的用心,學佛的智慧教化眾生。
對自己而言,我們在道場中隨眾修行,這正是團隊的影響力,每天「心無罣礙,無罣礙故」,把握每個當下,放下沈重煩惱,隨著眾多的善知識,共知、共識、共行,大家互相提醒,互相影響,共同修行,共同成長,想到這裡,真正法喜充滿啊!所以,每天把煩惱變為包袱,就會心沉重,這就是煩惱病。懈怠是病,背著煩惱不肯放下是病,要自我警愓!
 
「三達」:
天眼,能明了未來生死因果。
宿命,能明了過去生死因果。
漏盡,能明了現在煩惱根源而盡斷。
在羅漢稱「三明」,佛陀不只是通又明,還要「力行」才能通達無礙。所以,每天都要精進,否則就永遠停滯在凡夫無明中,苦不堪!
 
上人慈示「發菩薩心,必定要身體力行菩薩道」,我們一定要向自我鞭策、勉勵,不要再懈怠、墮落,讓煩惱纏住自心。
富樓那彌多羅尼子的智慧,最了解佛心意,即使舍利弗等被佛授記時,在外面弘法不在場,他聽到〈化城喻品〉,大通智勝佛的時代,十六沙彌覆講《法華經》的因緣,又聽到在〈序品〉中,比大通智勝佛更早的,還有日月燈明佛時代,有八王子,這等等的宿世因緣。又聽到諸佛有大神通力。這種神通、智慧,隨緣自在,是長久的時間精進,不懈怠,才有辦法累積了大自在神通力,才有辦法有成佛的因緣。
「大自在神通力」:指日月燈明佛等放光照境,彌勒菩薩來請問文殊菩薩,文殊菩薩來解說。
以及大通智勝如來光照十方梵天,十方的梵天王因此來到道場,請佛轉法輪等。
 
「得未曾有」
三種勝事:
一、聞諸佛智慧方便--諸佛的智慧方便,度眾生的力量,很令人讚歎得未曾有。
二、聞聲聞得受道記--聲聞聞佛法後,體解大道,深入經藏,智慧如海,也發願要度眾生,得受佛記。
三、聞諸佛大自在力--能廣度眾生,塵點劫沒有退轉的心,長時間隨眾生緣,不論多麼惡濁的世間,都不受污染,保持清淨無染的智慧,遍虛空法界,覆護眾生,這也是未曾有,這是佛陀的大自在。
「由昔未聞開權顯實,而今得聞,故云未曾有。」
開權顯實--佛陀設三乘教,應眾生機,殷殷善誘,到《法華經》,開權顯實,鞭策聲聞者,不要只守在小乘,獨善其身,鼓勵人人要發大心,行菩薩道。
「如上授記因緣自在等皆未曾有」
佛陀授舍利弗的記,或授四大聲聞弟子的記,這都是因緣自在,也是要用很長久的時間殷殷善誘,他們才願意發心。這也是叫做「未曾有」。
 
「心淨踴躍」:
心地清淨--聽聞佛法之後,心地清淨,自然就會歡喜。
精進不懈怠--精進不懈,問心無愧疚,自然很歡喜、很踴躍。
除保證涅槃之愛--過去自私,自己獨善其身,私愛、自利,全都去除了。
斷破無明別惑--這個惑,已經斷破了無明,已經將惑推開了,沒有無明與惑糾結、糾纏,故云心淨,沒有再招攬這些無明來了。
悟入佛知見--已經開示悟入了,所以踴躍,內心解悟歡喜。
上人再次叮嚀,「我們大家聞法,聽法要用心聽、真心聽,要殷勤精進聽,聽法入心,會歡喜,日日精進、踴躍精進,問心無愧,這樣能夠心常常輕安自在,這樣才能得踴躍,這種內心解悟的歡喜,所以請大家要時時多用心。」
以此與大家分享之。
 

靜思弟子陳映月(慮津) 恭敬頂禮
回頂端 向下
 
2016/02/18晨語簡記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晨鐘起薰法香--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