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16/02/24晨語簡記

向下 
2 posters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6/02/24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2016/02/24晨語簡記   2016/02/24晨語簡記 Empty周三 2月 24, 2016 7:00 pm

20160224薰法香如是我聞思(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滿慈常受稱歎四十餘年
不獨今日始以辯才說法
雄辭麗句能令迷者得悟
生信深植堅持法要無礙
 
  昨天已經說過了,滿慈子受釋迦牟尼佛讚歎,四十多年了,佛陀說法也是四十多年了,我們就知道滿慈子在僧團中,他是多麼的資深,他是從鹿野苑的時代,從少年智慧就已超越一切,家庭雖然很富有,生活無憂無慮,卻感受人間無常疾苦,這種生、老、病、死,人間很多的現象都很無常。想徹底了,了解人生如夢幻,生活只是短暫,這一定有它的道理,人在這世間中,「生老病死」一定有它很深的道理,世間這種無常一定有它的因緣存在。所以他發願,想要修行,也聽到了覺者覺悟了,大覺悟的覺者在鹿野苑,他就開始去聽法,聽佛法,佛陀的開示句句句入心,每一句法都入他內心的深處,道理,原來天地之間循迴(循環輪迴),這是多麼地奧妙啊!人間生死輪迴更是有道理。
 
  在這循環輪迴,大自然的循環、人間的輪迴,他很深地體悟,佛陀為什麼一定要這麼辛苦,自覺悟、了解,豈不是逍遙自在呢?何必這麼辛苦再入人群中?在教化眾生,是這麼的辛苦。因為這樣,彌多羅尼子,他更懇切發心,了解釋迦牟尼佛他的心懷、他的目標,來人間無非就是為了眾生「開示」(佛之知見),希望眾生人人「悟入」(佛之知見)。談何容易啊!道理知道了、知道了,改習氣哪有這麼簡單呢?你若不修行,自己生命苦短,一落惡道,千劫難在。要怕,「我怕啊!我懂得怕,但是要我改,我會改,我慢慢改。」這不就是世間人所有的通病?世間這麼多人間無明,製造了很多煩惱,這樣明明知道是人的人事問題,是人與事的問題,但是大家都認為,「不是我的問題,是別人的問題」。沒錯,這是人事問題,既然知道,確認是人事問題,但是不承認自己也是造成問題的人之一,這就是眾生的通病。
 
  度眾生,教化眾生,要如何教呢?要如何淨化?實在是很辛苦。彌多羅尼子他願意,願意用心吸收佛法,願意四處投入人群中,再辛苦也甘願,哪怕就是弘法有損及自己的生命,他也願意殉教犧牲。這是富樓那彌多羅尼子,了解佛的心意,佛陀了解富樓那彌多羅尼子的心願,所以四十多人了,佛陀常常就是讚歎滿慈。滿慈就是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常常就是受佛所稱歎,四十多年,這位弟子是佛陀的知音,佛陀了解富樓那彌多羅尼子的心願,富樓那彌多羅尼子更加了解佛陀的本懷,這師徒之間這一分的同心同知音,所以會常常讚歎他,天下知音少啊!很難得,所以,彌多羅尼子他能有這樣的辯才,有這樣的條件,又能有這樣的體會。
 
  「不獨今日始以辯才說法」。不只是從現在,今生此世才有的,常常說,我們要相信是累積來的。累積多久呢?生生世世,到底是幾生幾世呢?塵點劫前以來,大通知勝佛時十六王子之數,與十六王子有緣,聞法的眾生,同時聽法了之後起歡喜心,一直就是這樣累生累世,隨著佛的累生世這樣生活,入人群度眾生,累生世,這就是緣,這不是從現在才開始,是長久長久的時間所累積下來。「雄辭麗句能令迷者得悟」。這不是普通人,眾生如此的剛強,就如富樓那彌多羅尼子要去一個很遠、很偏僻,眾生很剛強,很險惡的地方,要去弘法,先來向佛陀辭別,跟佛陀表白他的心意,這次要去的地方較特殊,所以向佛陀辭別,佛陀聽到要到那麼遠,「那地方的眾生那麼剛強,難調難伏,你要用什麼方法?很危險啊!」這故事,大家知道了,「被人罵沒關係,被打能夠忍,若是傷我生命,我要感恩,此生因緣結束才可再來生。這種置生死於度外,就是度眾生為重要,自己的生死生命置之度外,在外面,要度眾生才是真正重要的事。
 
  佛陀叮嚀、交代:「凡事要小心。」去了,他就有他的方法,他用寸寸的愛去鋪路,對病苦的人,他扮演的角色就如一位醫生、護士,去接近病人,知道病人的苦在哪裡;需要湯藥,就要趕緊看要如何去張羅,什麼樣的藥草,什麼樣的方法能解除病人的病苦,若是面對孤老無依,就如晚輩對長輩一樣,那分的孝與順,若是對著...等等,對所有的人,他所扮演的對機,就是用柔軟,但是有真實幫助人的力量,給人家的感覺就是在迷途中也能覺悟的程度。就算是不同的宗教,邪知、邪見,也能將他的法,不得不接受下來,沒理由拒絕,能轉邪為正,因為這樣,他在這樣的鄉村,將很多剛強、在迷茫中,或者是在邪見中的人,他這樣度了五百多人,浩浩蕩蕩的隊伍回來到佛的面前,能夠出家修行。
 
  這是富樓那彌多羅尼子他的才華,他這樣累積是欠來的心願,這是過去生深心所願,也是我們昨天所說過的。富樓那彌多羅尼子他對佛陀這一分法的貼切理解,願意在人群中,再辛苦他就是不怕。回來到僧團,他就是隱大在小乘群眾中,與大家同事同修。這就是能伸,在群眾中能伸展得很長,展現的很廣、很大,無處不在,能施展出他高高在上的智識才華,回到僧團他就能夠縮小,隱大回小,在僧團中同修、同事,這是一位很了不起的一位佛陀弟子,富樓那彌多羅尼子,他的「雄辭麗句能令迷者得悟」。「生信深植堅持法要無礙」。這就是因他這樣累生世就是這樣來,現在他的法也深入人心,人人都願意接受,不只是願意接受,還能深信堅持修行,因為這樣,所以他能度這麼多人來歸投佛法,在僧團中修學佛法,這就是對富樓沒有疑心,就是深信不疑。要說法讓人無疑就是要很用功,內要修,外要行,人群中要用最誠信的心來待人,所以就如我們常說「內修誠正信實,外行慈悲喜捨」,這我們修行不能缺少。前面的文說,
 
經文:「爾時、佛告諸比丘:汝等見是富樓那彌多羅尼子,不?我常稱其於說法人中最為第一,亦常歎其種種功德:」
 
  這是我們昨天說過了,富樓那彌多羅尼子確實值得佛陀稱歎,對這位弟子的持別稱歎,而且浮現出四十多年來都是這樣的稱歎,這是很不簡單。尤其是他在說法人中是最為第一,而且已經累積了種種的功德。功德,就是你要有付出、有成就,才叫做功德。從你內心的誠意付出,完成起來的志業,這才叫做功德。真真正正用心付出,我們不論做什麼事都要很用心,一項工具,也要我們用心去將它完成。大小事,要用心動手,它才能完成。我們若不用心,不能成就任何一種事物,所以我們必定要時時用心付出,這才是學佛的真功夫。下面這段文這樣說,
 
經文:「精勤護持助宣我法,能於四眾示教利喜,具足解釋佛之正法,而大饒益同梵行者,自捨如來無能盡其言論之辯」
 
經文簡釋:
「精勤護持助宣我法」;佛常稱歎富樓那精勤不懈,善能護持助化宣揚佛之正法。
 
  這要很用心來體會,佛陀前面已經讚歎他是說法人中最為第一,又是讚歎他種種的功德,現在又是再讚歎他很「精勤護持」。精而不雜,就是專心;勤是不退,是一心一意,就是來護持佛陀的教法,來「助宣我法」。他就是精勤護持助宣佛陀的法,難怪佛陀這麼的器重富樓那彌多羅尼子。所以「佛常稱歎富樓精勤不懈,善能護持助化宣揚佛的正法」。這我們都能瞭解了,富樓那彌多羅尼子這分的精勤護持,佛陀當然對他就是這麼地器重。
 
*「助宣我法」:跡在鹿苑,亦顯小受彈斥,轉小向大教,今經得悟,四十年無一時而不護持助宣我深心本願,本具權實功德,跡於五時,助佛調熟實行眾生,豈非精勤護持助宣我法。
 
  「助宣我法」的意思就是說,「跡在鹿苑,亦顯小受彈斥」。因為從鹿野苑的時代,這要表示他的資深。佛陀從鹿野苑初轉法輪,五比丘得度,接下來那就是富樓那彌多羅尼子也是同那個時期裡,所以說「跡在鹿苑」,那個開始。「亦顯小受彈斥」,這四十多年來,很多人,佛的教團中就是這麼多人,慢慢地僧團的人增加了,僧團中也有很多殘枝敗葉,就是很不肯精進,很懈怠的人。佛陀常常對僧團在彈斥,若是說大家的懈怠,大家應該要如何認真精進,但是懈怠者懈怠,精進者精進。看看佛陀,常隨佛學,在佛的身邊,常常說千二百五十人,但是真正叫得出名字來的才有十大弟子。想想看,真的是能體會佛心,殷勤精進,實在是很不容易。
 
  所以佛陀時時在教訓弟子,有的時候也是用鞭策的方法,這些修小乘法的人,獨善其身的人,懈怠不肯精進的人,各種各樣都有,所以在這樣的僧團中,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同樣在這裡面顯小就是向大教,受了鞭策,所以他還是在僧團中,但是他顯小,顯這個小乘的修行,卻是對佛陀的教育很明顯有承擔、進步、向大,與一般的僧眾就不同了。他,佛陀的鞭策他有接受,接受,真正入人群去助宣佛陀的教化,所以「轉小向大教」。所以「今經得悟」。尤其是在現在的《法華經》,已經完全開悟,顯出了完全開悟的那個形態。因為現在就是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從座位起,讚歎佛,讚歎佛陀種種的功德,很多不是這些弟子有辦法能夠比喻,能夠講述出佛陀多大的功德,但是佛陀了解這麼多弟子的心意。這是富樓那彌多羅尼子這樣向佛這麼說。所以在這經典裡,富樓那彌多羅尼子表達出他已經體會了、了解了。
 
  所以「四十年無一時而不護持助宣我法」。這「助宣我法」,那就是富樓那彌多羅尼子不是這時才對法了解而已,其實四十年來,沒有一個時間沒有接受佛法,沒有一個時間沒有將佛法輾轉傳到眾生群中去,這上求下化,把握時間,外面說法到一段落,就趕緊回來要再來聽法,很用心聽法。我們現在做事也是一樣啊!平時雖然都是你在講話,但是大家會合起來,彼此在報告,「我來自何方,我做什麼樣的事,哪一個地方的生態是怎樣。」我們也要用心來聽,不是人家來報告,聽的人,我們照樣說我們的話。不是這樣,他若是出去,說話給大家聽,就是專心說話給人聽;回來到僧團中,佛在講話,他就專心聽話,這就是專、勤。這種精勤,才有辦法傳這個法,外面的事我們也了解,佛的教法我們也了解,才能到外面宣揚教化。這就是佛陀讚歎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因他很重視法。因為他重視法,所以他才有法可說,所以說「四十年無一時而不護持助宣我法」。他要去宣導教法,他也要用心,要聽法,才有辦法去護持助宣。這是很重要,請大家要很用心體會。
 
  「深心本願」,他是用他的深心本願。深心是多麼重要啊!塵點劫以來,那個根,種子,種下去了,就是不斷在伸根,他開始的那個願心不退,所以「本具權實功德」。他從塵點劫前開始聽《法華經》,覆講的《法華經》,這就已經很清楚了,了解了。大通智勝佛用種種權教來教育,到最後是實教來教法,十六沙彌同樣這樣接受,同樣將佛所教法的精神原原本本再做一番的解釋,聽的人接受了,很了解。「權」就是度眾生,深入眾生心的方法;「實」,實就是身體力行,去累積功德。「權」與「實」的方法都了解了。
 
  所以,顯跡,生生世世顯跡人間。今生此世,釋迦牟尼佛成佛了,他開始入僧團中,跟著「五時」,就是阿含、方等、般若、法華,回歸到華嚴世界,這叫「五時」(第一是華嚴時,第二是阿含時,第三是方等時,第四是般若時,第五是法華涅槃時。),來「助佛調熟實行眾生」,就是來幫助佛好好來調教,使眾生趕緊成熟起來,因緣能成熟,能入真實法去實行度眾生,發這個心。「豈非精勤護持助宣我法」。這不就是嗎?這就是讚歎富樓那彌多羅尼子,他是從鹿野苑開始,具備了權實的法,已經聽進去了,懂得分析這是方便教法、這是真實教法。佛陀從開始就已經權實並施了。有智慧的人,他就懂得如何是方便法,我了解這是讓我過度的,其實,內含的真實法是要如何來修行。
 
  本來從「阿含時」就已經含著「實」法,「實」法中還是不能離開「權」法。《法華經》說這麼久了,同樣還是在這權、實之中並施,同樣用人間法,世間法,如何才能出世間?用出世間法,處在人間,教育眾生,所以權、實就是不斷這樣循環兼施,眾生有現在才開始的,也有很資深了解的,所以,法必定權、實要兼施,大家若能成熟,就知道這是權,這是實。實教,就是要入人群。富樓那彌多羅尼子他已經開始就這麼做了,這不就是精勤護持嗎?不就是開始在「五時」中,他就已經實行了他助宣佛的正法?佛陀這麼向我們解釋,讓我們大家了解精勤護持,助宣佛的正法。這在四眾中,就是示教利喜,他在那個地方以身作則,顯小乘的身分,走出僧團,入人群去度眾生,這就是大乘的實法,這就是他的精勤。
 
經文簡釋:
「能於四眾示教利喜」;能於天人、四眾之中,開示教導,利益令喜。取宣法化,四眾蒙益。
 
  所以「能於四眾示教利喜」。「能於天人、四眾之中」,在天人之間,天人,天與人,龍與鬼,在這四眾中。若是在佛的弟子中,也有四眾,出家與在家男女二眾。還有加上沙彌、沙彌尼等等,總共有七眾(註一),現在所說的「四眾」是天人,天與人之間,也有龍、鬼,這就是四眾。開示教導,在這四眾中,或者是在僧團的四眾。比丘,還有沙彌,比丘尼,還有沙彌尼,這也是「四眾」。還有出家二眾,在家二眾,這也是四眾,天與人、龍、神,這也是四眾。所以,總而言之,在天人之中,他就是這樣示教,教導,「開示教導,利益令喜」,令眾生都能歡喜接受,所有的眾生都能歡喜接受。
 
經文簡釋:
「具足解釋佛之正法」;盡能具足解釋佛法。有諸己而施諸人。
 
  所以「取宣法化,四眾蒙益」,能夠人人接受、了解,彌多尼子所在宣導佛陀的教育,這是讓大家都能受益。所以,「具足解釋佛之正法」,人人都能了解,不只是了解,還能解釋佛的正法。這種輾轉相教,在四眾中,各類的四眾能輾轉相教。「盡能具足解釋佛法」,「有諸己而施諸人」。我懂,我知道,知道很多,我也是要布施給更多人,希望人人都能了解佛的教法。
 
經文簡釋:
「而大饒益同梵行者」;大能饒益,即能同聞佛法,同修清淨者,云同梵行者。
 
  所以「而大饒益同梵行者」。大饒益同梵行,那就是「大能饒益」,大,就是普遍,很普遍能夠饒益「同聞佛法,同修淨行者」,就是同樣在修行的人。僧團中,他也是同樣在付出,不只是出去外面才說法,其實,僧團中他也常常勸導「懈怠者要勤精進,不守規矩要好好護自己的戒法」。常常都是這樣,同修者、同行者,他也同樣這樣在勸導授教。
 
經文簡釋:
「自捨如來無能盡其言論之辯」;自從除了大覺如來,餘無有人能窮其辯。
此釋如來述說稱歎富樓那之今德。並總歎種種功德,讚許為說法第一。
 
  「自捨如來無能盡其言論之辯」。自己「自從除了大覺如來,餘無有人能窮其辯」。這種付出,就是願意這樣的付出,除了如來之外,沒有其他的人能與富樓那彌多尼子同樣,他的辯才無礙,除了如來,沒有其他的人能與富樓那彌多羅尼子相比較,可見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在佛教中是多重要。所以這就是解釋如來述說稱歎富樓那現在的德,並且總歎,包括所有,富樓那所修的功德是很多很多,因為這樣他稱許,真正的讚歎,也印證富樓那彌多羅尼子是說法人中第一。
 
*尤其特別稱歎為護持佛法,宏教利他,能釋正法,饒益同行,辯同如來之五種。
如來五種說法:
一言說,以言音而說法。
二隨宜,隨順眾生之機根而說法。
三方便,以善巧方便而導之。
四法門,說妙法,開解脫之門,而使入於清淨之地。
五大悲,起大悲心一念一剎那不捨眾生而說法。
 
  尤其是特別稱歎他「護持佛法,宏教利他」,能夠解釋很多的正法,「饒益同行」,這真的是「辯同如來」。他的辯才像如來,很多種,第一是「言說,以言音而說法」。第二種是「隨宜,隨順眾生之根機而說法」。他能看什麼樣的人,因人、因地去說法。第三是方便,以善巧方便來引導眾生,第四就是「法門,能說妙法,開解脫之門」,他能為眾生開一個解脫門,使人能入清淨之地,要如何引入眾生入修行的地方。剛才說過,在最惡的地方,最野蠻的地方,他都有辦法去度五百多人入僧團來修行,這就是他的才能。第五是「大悲,起大悲心一念一剎那不捨眾生而說法」。
 
想想看,這就是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在時間觀念就是這樣這麼用心付出,一念一剎那,哪怕很短時,他的心念都沒有離開,佛的教法度化眾生。所以我們看到富樓那這樣的行動,聽到他深心的願力,我們是不是要發心,要多用心,殷勤精進呢?大家還是要時時多用心啊!
 
花蓮薰法香團隊感恩合十
**************************************************************
 
【註一】〔七眾〕即指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優婆塞、優婆夷等佛弟子。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6/02/24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6/02/24晨語簡記   2016/02/24晨語簡記 Empty周三 2月 24, 2016 10:45 pm

2016/02/24薰法香心得
 
滿慈常受稱歎四十餘年
不獨今日始以辯才說法
雄辭麗句能令迷者得悟
生信深植堅持法要無礙
 
接續昨天對富樓那尊者的讚歎,有其原因的。
一、貴為富家公子,生活無憂無慮,卻感受人間無常疾苦,發願修行。
二、聽聞佛法句句入心,體解天地之間循環輪迴有其道理。
三、了解釋迦牟尼佛的心懷、目標,明白眾生的通病,願意投入人群中,即使殉教犧牲也願意。與佛陀師徒之間同心同知音。
四、「不獨今日始以辯才說法」。累生累世,塵點劫前以來,隨著佛人群度眾生。
五、為度眾生,置生死於度外的大無畏精神。
六、他的方法,寸寸的愛鋪路,聞聲救苦,解人病苦、急難,應機對機,度了五百多人,到佛的面前,能夠出家修行。
七、能伸--在群眾中能伸展得很長,展現的很廣、很大,無處不在,能施展出他高高在上的智識才華。能屈--回到僧團他就能夠縮小,隱大回小,在僧團中同修、同事。
八、說法讓人無疑,就是要很用功,內要修,外要行,人群中要用最誠信的心來待人,所以就如我們常說「內修誠正信實,外行慈悲喜捨」,這我們修行不能缺少。
功德--就是你要內心的誠意用心付出、能成就志業。
 
今天的開示,再繼續讚歎尊者
精勤護持,助宣我法--精勤不懈,善能護持助化宣揚佛的正法。他若是出去,說話給大家聽,就是專心說話給人聽;回來到僧團中,佛在講話,他就專心聽話,這就是專、勤。這種精勤,才有辦法傳這個法,外面的事我們也了解,佛的教法我們也了解,才能到外面宣揚教化。
這段開示,讓我深思,身處現今社會,我們要了解社會、全球的脈動,真正的修行不是不聞世事,而是讓自己的正能量不斷增加,方能發揮大良能,去帶動、去影響更多的人同修同行,共知、共識、共行啊!
 
尊者「從鹿野苑開始,具備了權實的法,已經聽進去了,懂得分析這是方便教法、這是真實教法。」「法必定權、實要兼施,大家若能成熟,就知道這是權,這是實。」我們是否能聽懂並善用權、實之法呢?常聽「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真的是這樣嗎?聽到很多慈濟人娶媳婦宴客採用素食,宴客這應該是「權」,應習俗,但辦素食宴成就大家一餐素食,如能再趁機宣導,素食健康又很好吃,這算是「權實兼施」嗎?什麼是權,什麼是實,如何權實循環兼施,該好好深思。
 
輾轉相教,想到隨喜轉教,只有不斷去隨喜轉教,等同於不斷自我練習、複習,法就漸漸入心,而不容易忘,這不正是利他自利嗎?


「平時雖然都是你在講話,但是大家會合起來,彼此在報告,我們也要用心來聽,不是人家來報告,聽的人,我們照樣說我們的話。不是這樣,這就是佛陀讚歎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因他很重視法。因為他重視法,所以他才有法可說,所以說四十年無一時而不護持助宣我法。他要去宣導教法,他也要用心,要聽法,才有辦法去護持助宣。這是很重要,請大家要很用心體會。」
別人在報告,我也要用心聽,這也是一種尊重,當用心聽講的時候,就算只記住一句話,好好去善用,那也是妙法啊!不用心,句句妙法,也聽不進去,不入心啊!
 
辯同如來之五種說法:
一言說,以言音而說法。
二隨宜,隨順眾生之機根而說法。
三方便,以善巧方便而導之。
四法門,說妙法,開解脫之門,而使入於清淨之地。
五大悲,起大悲心一念一剎那不捨眾生而說法。
 
個人的想法,法喜要多分享,不說法怎能傳出去。
學習「隨順」,眾生歡喜,佛就歡喜,要柔軟適意地說,自然所說的話,對方就歡喜聽。
「善巧方便」,心存善意,以巧妙變通的方法,讓人得法益,這不正是彈性而不僵化。
「法門」要深入體解妙法真實義,法入心法入行,而且要廣開心門,不論是自己或他人,唯有心門打開,清淨之法水才能入心,唯有廣開,才能有機會接引更多的人啊。

最後起大悲心,我以前在學校時常想,如果能換個角度去同理孩子,他可能沒有人告訴他、教他,所以才會犯錯,唯有起一念不忍心、心疼他,好好去愛他,釋出善意,假以時日,孩子會感受到的。因為大悲所以不捨不棄,正如佛陀、上人不捨不棄我們,一樣的道理。

突然這句經文浮起「大慈悲為室,柔和忍辱衣,諸法空為座,處此而說法。」

以此與大家分享之。
 


靜思弟子陳映月(慮津) 恭敬頂禮
回頂端 向下
Jack
Admin
Admin



文章總數 : 6985
年齡 : 65
來自 : 台北
威望 : 1724
注冊日期 : 2008-12-22

2016/02/24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6/02/24晨語簡記   2016/02/24晨語簡記 Empty周四 2月 25, 2016 11:10 am

薰法香心得札記(二○一六年二月二十四日星期三)

 

所以他發願,想要修行,也聽到了覺者覺悟了,大覺悟的覺者在鹿野苑,他就開始去聽法,聽佛法,佛陀的開示句句句入心,每一句法都入他內心的深處,道理,原來天地之間循迴(循環輪迴),這是多麼地奧妙啊!人間生死輪迴更是有道理。

(我們要做到聽佛法,佛陀的開示句句句入心,每一句法都入他內心的深處,能做到這樣的境界是多麼棒的事情)

 

功德,就是你要有付出、有成就,才叫做功德。從你內心的誠意付出,完成起來的志業,這才叫做功德。

(內心誠意,付出有成,叫作功德)

 

「精勤護持助宣我法,能於四眾示教利喜,具足解釋佛之正法,而大饒益同梵行者,自捨如來無能盡其言論之辯」

 

尤其特別稱歎為護持佛法,宏教利他,能釋正法,饒益同行,辯同如來之五種。
如來五種說法:
一言說,以言音而說法。
二隨宜,隨順眾生之機根而說法。
三方便,以善巧方便而導之。
四法門,說妙法,開解脫之門,而使入於清淨之地。
五大悲,起大悲心一念一剎那不捨眾生而說法。
這五種說法的方式或策略,發心想要成為說法傳法者一定要用心修練,練到潛意識般熟練為止。看情形來用,可以單一的用,綜合的用,用到切換自如,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為止。

 

 

滿慈常受稱歎四十餘年
不獨今日始以辯才說法
雄辭麗句能令迷者得悟
生信深植堅持法要無礙
 
 
昨天已經說過了,滿慈子受釋迦牟尼佛讚歎,四十多年了,佛陀說法也是四十多年了,我們就知道滿慈子在僧團中,他是多麼的資深,他是從鹿野苑的時代,從少年智慧就已超越一切,家庭雖然很富有,生活無憂無慮,卻感受人間無常疾苦,這種生、老、病、死,人間很多的現象都很無常。想徹底了,了解人生如夢幻,生活只是短暫,這一定有它的道理,人在這世間中,「生老病死」一定有它很深的道理,世間這種無常一定有它的因緣存在。所以他發願,想要修行,也聽到了覺者覺悟了,大覺悟的覺者在鹿野苑,他就開始去聽法,聽佛法,佛陀的開示句句句入心,每一句法都入他內心的深處,道理,原來天地之間循迴(循環輪迴),這是多麼地奧妙啊!人間生死輪迴更是有道理。
 
 
在這循環輪迴,大自然的循環、人間的輪迴,他很深地體悟,佛陀為什麼一定要這麼辛苦,自覺悟、了解,豈不是逍遙自在呢?何必這麼辛苦再入人群中?在教化眾生,是這麼的辛苦。因為這樣,彌多羅尼子,他更懇切發心,了解釋迦牟尼佛他的心懷、他的目標,來人間無非就是為了眾生「開示」(佛之知見),希望眾生人人「悟入」(佛之知見)。談何容易啊!道理知道了、知道了,改習氣哪有這麼簡單呢?你若不修行,自己生命苦短,一落惡道,千劫難在。要怕,「我怕啊!我懂得怕,但是要我改,我會改,我慢慢改。」這不就是世間人所有的通病?世間這麼多人間無明,製造了很多煩惱,這樣明明知道是人的人事問題,是人與事的問題,但是大家都認為,「不是我的問題,是別人的問題」。沒錯,這是人事問題,既然知道,確認是人事問題,但是不承認自己也是造成問題的人之一,這就是眾生的通病。
 
 
度眾生,教化眾生,要如何教呢?要如何淨化?實在是很辛苦。彌多羅尼子他願意,願意用心吸收佛法,願意四處投入人群中,再辛苦也甘願,哪怕就是弘法有損及自己的生命,他也願意殉教犧牲。這是富樓那彌多羅尼子,了解佛的心意,佛陀了解富樓那彌多羅尼子的心願,所以四十多人了,佛陀常常就是讚歎滿慈。滿慈就是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常常就是受佛所稱歎,四十多年,這位弟子是佛陀的知音,佛陀了解富樓那彌多羅尼子的心願,富樓那彌多羅尼子更加了解佛陀的本懷,這師徒之間這一分的同心同知音,所以會常常讚歎他,天下知音少啊!很難得,所以,彌多羅尼子他能有這樣的辯才,有這樣的條件,又能有這樣的體會。
 
 
「不獨今日始以辯才說法」。不只是從現在,今生此世才有的,常常說,我們要相信是累積來的。累積多久呢?生生世世,到底是幾生幾世呢?塵點劫前以來,大通知勝佛時十六王子之數,與十六王子有緣,聞法的眾生,同時聽法了之後起歡喜心,一直就是這樣累生累世,隨著佛的累生世這樣生活,入人群度眾生,累生世,這就是緣,這不是從現在才開始,是長久長久的時間所累積下來。「雄辭麗句能令迷者得悟」。這不是普通人,眾生如此的剛強,就如富樓那彌多羅尼子要去一個很遠、很偏僻,眾生很剛強,很險惡的地方,要去弘法,先來向佛陀辭別,跟佛陀表白他的心意,這次要去的地方較特殊,所以向佛陀辭別,佛陀聽到要到那麼遠,「那地方的眾生那麼剛強,難調難伏,你要用什麼方法?很危險啊!」這故事,大家知道了,「被人罵沒關係,被打能夠忍,若是傷我生命,我要感恩,此生因緣結束才可再來生。這種置生死於度外,就是度眾生為重要,自己的生死生命置之度外,在外面,要度眾生才是真正重要的事。
 
 
佛陀叮嚀、交代:「凡事要小心。」去了,他就有他的方法,他用寸寸的愛去鋪路,對病苦的人,他扮演的角色就如一位醫生、護士,去接近病人,知道病人的苦在哪裡;需要湯藥,就要趕緊看要如何去張羅,什麼樣的藥草,什麼樣的方法能解除病人的病苦,若是面對孤老無依,就如晚輩對長輩一樣,那分的孝與順,若是對著...等等,對所有的人,他所扮演的對機,就是用柔軟,但是有真實幫助人的力量,給人家的感覺就是在迷途中也能覺悟的程度。就算是不同的宗教,邪知、邪見,也能將他的法,不得不接受下來,沒理由拒絕,能轉邪為正,因為這樣,他在這樣的鄉村,將很多剛強、在迷茫中,或者是在邪見中的人,他這樣度了五百多人,浩浩蕩蕩的隊伍回來到佛的面前,能夠出家修行。
 
 
這是富樓那彌多羅尼子他的才華,他這樣累積是欠來的心願,這是過去生深心所願,也是我們昨天所說過的。富樓那彌多羅尼子他對佛陀這一分法的貼切理解,願意在人群中,再辛苦他就是不怕。回來到僧團,他就是隱大在小乘群眾中,與大家同事同修。這就是能伸,在群眾中能伸展得很長,展現的很廣、很大,無處不在,能施展出他高高在上的智識才華,回到僧團他就能夠縮小,隱大回小,在僧團中同修、同事,這是一位很了不起的一位佛陀弟子,富樓那彌多羅尼子,他的「雄辭麗句能令迷者得悟」。「生信深植堅持法要無礙」。這就是因他這樣累生世就是這樣來,現在他的法也深入人心,人人都願意接受,不只是願意接受,還能深信堅持修行,因為這樣,所以他能度這麼多人來歸投佛法,在僧團中修學佛法,這就是對富樓沒有疑心,就是深信不疑。要說法讓人無疑就是要很用功,內要修,外要行,人群中要用最誠信的心來待人,所以就如我們常說「內修誠正信實,外行慈悲喜捨」,這我們修行不能缺少。前面的文說,
 
經文:「爾時、佛告諸比丘:汝等見是富樓那彌多羅尼子,不?我常稱其於說法人中最為第一,亦常歎其種種功德:
 
 
這是我們昨天說過了,富樓那彌多羅尼子確實值得佛陀稱歎,對這位弟子的持別稱歎,而且浮現出四十多年來都是這樣的稱歎,這是很不簡單。尤其是他在說法人中是最為第一,而且已經累積了種種的功德。功德,就是你要有付出、有成就,才叫做功德。從你內心的誠意付出,完成起來的志業,這才叫做功德。真真正正用心付出,我們不論做什麼事都要很用心,一項工具,也要我們用心去將它完成。大小事,要用心動手,它才能完成。我們若不用心,不能成就任何一種事物,所以我們必定要時時用心付出,這才是學佛的真功夫。下面這段文這樣說,
 
經文:「精勤護持助宣我法,能於四眾示教利喜,具足解釋佛之正法,而大饒益同梵行者,自捨如來無能盡其言論之辯
 
經文簡釋:
「精勤護持助宣我法」;佛常稱歎富樓那精勤不懈,善能護持助化宣揚佛之正法。
 
 
這要很用心來體會,佛陀前面已經讚歎他是說法人中最為第一,又是讚歎他種種的功德,現在又是再讚歎他很「精勤護持」。精而不雜,就是專心;勤是不退,是一心一意,就是來護持佛陀的教法,來「助宣我法」。他就是精勤護持助宣佛陀的法,難怪佛陀這麼的器重富樓那彌多羅尼子。所以「佛常稱歎富樓精勤不懈,善能護持助化宣揚佛的正法」。這我們都能瞭解了,富樓那彌多羅尼子這分的精勤護持,佛陀當然對他就是這麼地器重。
 
「助宣我法」:跡在鹿苑,亦顯小受彈斥,轉小向大教,今經得悟,四十年無一時而不護持助宣我深心本願,本具權實功德,跡於五時,助佛調熟實行眾生,豈非精勤護持助宣我法。
 
 
「助宣我法」的意思就是說,「跡在鹿苑,亦顯小受彈斥」。因為從鹿野苑的時代,這要表示他的資深。佛陀從鹿野苑初轉法輪,五比丘得度,接下來那就是富樓那彌多羅尼子也是同那個時期裡,所以說「跡在鹿苑」,那個開始。「亦顯小受彈斥」,這四十多年來,很多人,佛的教團中就是這麼多人,慢慢地僧團的人增加了,僧團中也有很多殘枝敗葉,就是很不肯精進,很懈怠的人。佛陀常常對僧團在彈斥,若是說大家的懈怠,大家應該要如何認真精進,但是懈怠者懈怠,精進者精進。看看佛陀,常隨佛學,在佛的身邊,常常說千二百五十人,但是真正叫得出名字來的才有十大弟子。想想看,真的是能體會佛心,殷勤精進,實在是很不容易。
 
 
所以佛陀時時在教訓弟子,有的時候也是用鞭策的方法,這些修小乘法的人,獨善其身的人,懈怠不肯精進的人,各種各樣都有,所以在這樣的僧團中,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同樣在這裡面顯小就是向大教,受了鞭策,所以他還是在僧團中,但是他顯小,顯這個小乘的修行,卻是對佛陀的教育很明顯有承擔、進步、向大,與一般的僧眾就不同了。他,佛陀的鞭策他有接受,接受,真正入人群去助宣佛陀的教化,所以「轉小向大教」。所以「今經得悟」。尤其是在現在的《法華經》,已經完全開悟,顯出了完全開悟的那個形態。因為現在就是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從座位起,讚歎佛,讚歎佛陀種種的功德,很多不是這些弟子有辦法能夠比喻,能夠講述出佛陀多大的功德,但是佛陀了解這麼多弟子的心意。這是富樓那彌多羅尼子這樣向佛這麼說。所以在這經典裡,富樓那彌多羅尼子表達出他已經體會了、了解了。
 
 
所以「四十年無一時而不護持助宣我法」。這「助宣我法」,那就是富樓那彌多羅尼子不是這時才對法了解而已,其實四十年來,沒有一個時間沒有接受佛法,沒有一個時間沒有將佛法輾轉傳到眾生群中去,這上求下化,把握時間,外面說法到一段落,就趕緊回來要再來聽法,很用心聽法。我們現在做事也是一樣啊!平時雖然都是你在講話,但是大家會合起來,彼此在報告,「我來自何方,我做什麼樣的事,哪一個地方的生態是怎樣。」我們也要用心來聽,不是人家來報告,聽的人,我們照樣說我們的話。不是這樣,他若是出去,說話給大家聽,就是專心說話給人聽;回來到僧團中,佛在講話,他就專心聽話,這就是專、勤。這種精勤,才有辦法傳這個法,外面的事我們也了解,佛的教法我們也了解,才能到外面宣揚教化。這就是佛陀讚歎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因他很重視法。因為他重視法,所以他才有法可說,所以說「四十年無一時而不護持助宣我法」。他要去宣導教法,他也要用心,要聽法,才有辦法去護持助宣。這是很重要,請大家要很用心體會。
 
 
「深心本願」,他是用他的深心本願。深心是多麼重要啊!塵點劫以來,那個根,種子,種下去了,就是不斷在伸根,他開始的那個願心不退,所以「本具權實功德」。他從塵點劫前開始聽《法華經》,覆講的《法華經》,這就已經很清楚了,了解了。大通智勝佛用種種權教來教育,到最後是實教來教法,十六沙彌同樣這樣接受,同樣將佛所教法的精神原原本本再做一番的解釋,聽的人接受了,很了解。「權」就是度眾生,深入眾生心的方法;「實」,實就是身體力行,去累積功德。「權」與「實」的方法都了解了。
 
 
所以,顯跡,生生世世顯跡人間。今生此世,釋迦牟尼佛成佛了,他開始入僧團中,跟著「五時」,就是阿含、方等、般若、法華,回歸到華嚴世界,這叫「五時」(第一是華嚴時,第二是阿含時,第三是方等時,第四是般若時,第五是法華涅槃時。),來「助佛調熟實行眾生」,就是來幫助佛好好來調教,使眾生趕緊成熟起來,因緣能成熟,能入真實法去實行度眾生,發這個心。「豈非精勤護持助宣我法」。這不就是嗎?這就是讚歎富樓那彌多羅尼子,他是從鹿野苑開始,具備了權實的法,已經聽進去了,懂得分析這是方便教法、這是真實教法。佛陀從開始就已經權實並施了。有智慧的人,他就懂得如何是方便法,我了解這是讓我過度的,其實,內含的真實法是要如何來修行。
 
 
本來從「阿含時」就已經含著「實」法,「實」法中還是不能離開「權」法。《法華經》說這麼久了,同樣還是在這權、實之中並施,同樣用人間法,世間法,如何才能出世間?用出世間法,處在人間,教育眾生,所以權、實就是不斷這樣循環兼施,眾生有現在才開始的,也有很資深了解的,所以,法必定權、實要兼施,大家若能成熟,就知道這是權,這是實。實教,就是要入人群。富樓那彌多羅尼子他已經開始就這麼做了,這不就是精勤護持嗎?不就是開始在「五時」中,他就已經實行了他助宣佛的正法?佛陀這麼向我們解釋,讓我們大家了解精勤護持,助宣佛的正法。這在四眾中,就是示教利喜,他在那個地方以身作則,顯小乘的身分,走出僧團,入人群去度眾生,這就是大乘的實法,這就是他的精勤。
 
經文簡釋:
「能於四眾示教利喜」;能於天人、四眾之中,開示教導,利益令喜。取宣法化,四眾蒙益。
 
 
所以「能於四眾示教利喜」。「能於天人、四眾之中」,在天人之間,天人,天與人,龍與鬼,在這四眾中。若是在佛的弟子中,也有四眾,出家與在家男女二眾。還有加上沙彌、沙彌尼等等,總共有七眾(註一),現在所說的「四眾」是天人,天與人之間,也有龍、鬼,這就是四眾。開示教導,在這四眾中,或者是在僧團的四眾。比丘,還有沙彌,比丘尼,還有沙彌尼,這也是「四眾」。還有出家二眾,在家二眾,這也是四眾,天與人、龍、神,這也是四眾。所以,總而言之,在天人之中,他就是這樣示教,教導,「開示教導,利益令喜」,令眾生都能歡喜接受,所有的眾生都能歡喜接受。
 
經文簡釋:
「具足解釋佛之正法」;盡能具足解釋佛法。有諸己而施諸人。
 
 
所以「取宣法化,四眾蒙益」,能夠人人接受、了解,彌多尼子所在宣導佛陀的教育,這是讓大家都能受益。所以,「具足解釋佛之正法」,人人都能了解,不只是了解,還能解釋佛的正法。這種輾轉相教,在四眾中,各類的四眾能輾轉相教。「盡能具足解釋佛法」,「有諸己而施諸人」。我懂,我知道,知道很多,我也是要布施給更多人,希望人人都能了解佛的教法。
 
經文簡釋:
「而大饒益同梵行者」;大能饒益,即能同聞佛法,同修清淨者,云同梵行者。
 
 
所以「而大饒益同梵行者」。大饒益同梵行,那就是「大能饒益」,大,就是普遍,很普遍能夠饒益「同聞佛法,同修淨行者」,就是同樣在修行的人。僧團中,他也是同樣在付出,不只是出去外面才說法,其實,僧團中他也常常勸導「懈怠者要勤精進,不守規矩要好好護自己的戒法」。常常都是這樣,同修者、同行者,他也同樣這樣在勸導授教。
 
經文簡釋:
「自捨如來無能盡其言論之辯」;自從除了大覺如來,餘無有人能窮其辯。
此釋如來述說稱歎富樓那之今德。並總歎種種功德,讚許為說法第一。

 
 
「自捨如來無能盡其言論之辯」。自己「自從除了大覺如來,餘無有人能窮其辯」。這種付出,就是願意這樣的付出,除了如來之外,沒有其他的人能與富樓那彌多尼子同樣,他的辯才無礙,除了如來,沒有其他的人能與富樓那彌多羅尼子相比較,可見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在佛教中是多重要。所以這就是解釋如來述說稱歎富樓那現在的德,並且總歎,包括所有,富樓那所修的功德是很多很多,因為這樣他稱許,真正的讚歎,也印證富樓那彌多羅尼子是說法人中第一。
 
尤其特別稱歎為護持佛法,宏教利他,能釋正法,饒益同行,辯同如來之五種。
如來五種說法:

一言說,以言音而說法。
二隨宜,隨順眾生之機根而說法。
三方便,以善巧方便而導之。
四法門,說妙法,開解脫之門,而使入於清淨之地。
五大悲,起大悲心一念一剎那不捨眾生而說法。
 
  尤其是特別稱歎他「護持佛法,宏教利他」,能夠解釋很多的正法,「饒益同行」,這真的是「辯同如來」。他的辯才像如來,很多種,第一是「言說,以言音而說法」。第二種是「隨宜,隨順眾生之根機而說法」。他能看什麼樣的人,因人、因地去說法。第三是方便,以善巧方便來引導眾生,第四就是「法門,能說妙法,開解脫之門」,他能為眾生開一個解脫門,使人能入清淨之地,要如何引入眾生入修行的地方。剛才說過,在最惡的地方,最野蠻的地方,他都有辦法去度五百多人入僧團來修行,這就是他的才能。第五是「大悲,起大悲心一念一剎那不捨眾生而說法」。

 
想想看,這就是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在時間觀念就是這樣這麼用心付出,一念一剎那,哪怕很短時,他的心念都沒有離開,佛的教法度化眾生。所以我們看到富樓那這樣的行動,聽到他深心的願力,我們是不是要發心,要多用心,殷勤精進呢?大家還是要時時多用心啊!
 
花蓮薰法香團隊感恩合十
**************************************************************
 
【註一】〔七眾〕即指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優婆塞、優婆夷等佛弟子。

 

 

高明智(惟智)感恩合十
回頂端 向下
http://www.wretch.cc/blog/jack18233
 
2016/02/24晨語簡記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晨鐘起薰法香--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