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27薰法香如是我聞思(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修菩薩行者於諸有情,
或以布施,或以愛語,
或所作為利他之行,
或與隨類同事安樂,
為饒益於諸有情行。
了解修菩薩行的人,我們完全就是為諸有情,這就是菩薩行者。菩薩稱為「覺有情」,自己覺悟,也要人人都能覺悟;自己去掉無明,希望人人也能突破無明,這就是佛陀來人間的一大事,希望人人成為覺有情人,這是佛陀的目標。要人人能了解皆可成佛。但是不覺悟,不突破無明,怎麼能成佛呢?用種種方法無不都是要眾生覺悟,施有情界,不只是自己覺悟,還要布施所有的眾生,這是佛陀人間教育的目標。應該要怎麼做呢?「或於布施,或於愛語」。當菩薩沒有什麼很大的困難,我們光是在平常的時間很願意去幫助人,布施,就是不計較付出,我們若能時時願意付出。付出不一定是我要有很多錢,我要用錢、用物資一直給人家,這樣才叫布施。不是,看眾生所需要的什麼,眾生有的不是需要錢,有的是需要你伸出兩隻手去扶一下,這也是布施。
有人的心有煩惱、無明,想不開的,需要你陪伴他講話。將他想不開的,我們替他想;也勸他,這條路走不通,我們能走另一條,這方法無效,你再換一個方法來完成。」這就是方法的布施;所以或以體力、物資,凡是他有需要,我們做得到,我們去付出,這是布施。開導他,引一條正確方向的路走,安撫他的心,這也叫布施,這樣的布施哪有什麼困難呢?
還有,「或所作為利他之行」,我們人與人之間互相相處,我們能助人,能夠利益人,這難道有什麼困難嗎?小的,對家庭的人,對父母孝順是應該的行為;對兄弟姊妹,兄弟之愛,這也是應該的。家庭和睦,這樣的作為讓父母歡喜,讓兄弟姊妹和樂,相互尊重,做人的道理很簡單,哪有什麼困難?若是能夠離開家庭以外,對親朋好友一視同仁;老者,我們要敬重如父母,年紀相仿的,如兄弟姊妹一樣,將家庭的愛推廣到社會,這有什麼困難嗎?沒什麼困難。天地一家親,能夠幫助人,所做的都能利益人,讓人的心不用擔心,讓社會能夠安和樂利,這也是人的一念心。人對人互相利他之行,這也叫做菩薩。
「或與隨類同事安樂」,或者是和我們一起做事,有緣才能在共同一個地方做事。「隨類」,菩薩行,不一定是我們的家庭,不一定只是在人類,有其他種類的眾生,我們都能發揮我們的愛心去保護牠,愛護牠,這種隨類之愛。既然眾生你都愛了,疼惜牠了,你怎麼還忍心去傷害他呢?幾天前看到一則新聞,有人愛吃活活、新鮮的東西,就像有人將蝦子剝殼,活生生的將牠剝殼,塞進嘴裡,再慢慢地咀嚼一下,一塊一塊地再咀嚼一下,他很快樂,感覺生物在嘴中還會動,他含著,一塊一塊的咬。有位朋友就跟他說,「我們來體驗一下,體驗這新鮮的東西(動物),我們這樣吃牠,這樣咬牠,到底他的感覺是如何?」就用自己的身體做實驗,拿一支小的槌子,幾支槌子往自己的身上這樣刺下去,,幾支同時插下去,插在人的身上。「試試看。」「噢!受不了,痛啊!」「怎樣痛?」再重一點,「痛啊!,下手再重一點,「不行啊,受不了了。」
這位有智慧的朋友就說:「是啊,很痛,若你是這隻蝦子,就如含在我的嘴裡,活生生被你剝皮、脫殼,活活在你嘴裡,這樣一塊一塊的咬牠,與這樣的痛一樣,甚至比你痛還要更痛。」「了解了。」真的,吞食眾生物,我們不知道眾生受凌遲、受殺害,那時的心態是如何?那時的感覺是如何?用這樣試試看。這樣我們就能知道要用同理心,人與人之間,隨類,要有同理心,這樣的動作我不舒服,這樣的動作我痛苦,這樣的行為在我的身上是這樣,這方法加在別人身上也同樣是這樣,我們要能體會人間,要懂得我們的作為到底是什麼?是利己害人的行為呢?或者是利己利人呢?這是我們要學的地方。
雖然說「所作為利他之行」,聽來好像很簡單,其實,我們的習氣,平時我們是什麼動作?我們生活的習慣又是什麼?吃的習慣又是什麼?我們就能一層一層去體會。「或與隨類同事安樂」,我們與所有生靈,要隨種種的生靈,或者是與我們同樣是人類,不論是在家庭,不論是在社會,或者是社會上與我們同做,共同做事的人,面對著人事等等,我們就要有考慮,讓大家都平安,都快樂。現在要讓人人都平安,就要用虔誠的心。虔誠,天地四大調和,人人在大地生活才能平安。要能四大調和,生靈都平安,當然現在大家都知道,要地球降溫的方法,有三個方法:一項就是工業排碳量要降低。現在要這樣做可能困難重重,不然就是要環保,人人做環保。你想要追求利益,工業排碳無法降低,唯有大家共同有一共識,不只是有共知,還要有共識,有共識還要共行。大家已經共同知道,要如何做地球才能平安,四大要調和,人人才能安樂,唯有大家共知、共識、共行,同事,共同來做環保,要有環保意識、環保行為。
除了有環保意識、環保行為,還有要再徹底做到的,那就是茹素,素食。若能素食,就能再減少很多污染排放的東西,也能在人口增加時,糧食就不用擔心。大家都茹素,大自然的生物,大自然的植物,五穀雜糧供應人類是絕對豐富、足夠,只要四大調和,只要牲口減少,自然人類所要食用的東西,就不會欠缺。所以要能天地調和,人人平安和樂,唯有教育大家環保意識能共知、共識、共行,環保之中還包括了茹素,這樣自然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五穀豐登,我們的生活自然就能很安樂、平安。所以,「或與隨類同事安樂」,這就是菩薩行。「為饒益於諸有情行」,這就是,做得到這樣,那就叫「饒益有情戒」。所有有情的範圍,有情的世界,我們都能令其得到饒益,人人茹素,眾生安穩,自然生死,不會說,人專門來養牠,再大量的殺害,牠能與人們一樣,隨著牠的業力,在畜生類裡,隨著牠業力的生滅,不是刻意去大量繁殖,不是這樣,自然就能很順的循環,這叫做饒益諸有情行。我們的行為,也能叫做「饒益有情戒」。
這就是我們說的「四攝法」,修菩薩行實在是不困難,就是這樣簡單。菩薩行,布施、愛語、利行、同事,這在我們日常生活都做得到,人與人之間能互相幫助的事情也很多,我們若能好好用心,就沒有什麼困難。就如在我們的團體中,每天於國內外,人人都是同樣,光說最近的,在我們臺灣北部有一位陳先生,本來有一個很安樂的家庭,一場的無常,發生車禍,這場的車禍很大,但是命是救回來了,卻傷到了腦部,腦部裡又傷到視神經,所以視力嚴重受損,漸漸地看不見了,這是在二00八年的時候,幾年前,他變成了一位完全看不到的人。就因這樣的事情發生,五十多歲時,他太太就跟他離婚,因為他看不到了,已經無法做什麼事情,家庭的生活,他也無法養家,太太就跟他離婚,也將孩子帶走了。讓他自己一人單獨生活,遇到這樣的環境,一直將自己也要放棄了,所以將自己關在裡面。後來他的朋友發現到,這樣不行,一個很活潑,有作為的人,只因一場無常的車禍,就變成這樣沮喪,這麼的消極,整天都待在家裡,這樣不行,就將這個案提報給慈濟。
慈濟接到這個案是在二0一一年,經過二、三年的時間,我們當初接到這個案,趕緊去關心他。一開始關心時,真的是,心門很難打開,二、三年了,自己的機能失調了,妻子離開了,二、三年的時間,那種心情能可以想像。所以開始要接近他,要輔導他,不是很簡單,我們就常去送東西,一直親近到也知道這一群人,能聽到聲音,句句是愛語,句句都是勉勵他的話,所以他歡喜接受了。就這樣列入了我們長期關懷照顧戶。我們的慈誠菩薩就開始用心去接近他,就這樣由專人來陪伴,進出,上班、下班,去陪伴。我們的呂居士真的是菩薩,一直去陪伴他,之後就鼓勵他,應該要去學一技之長,就請了一位正好剛受證,同樣也是失去視力,就是視障。但他已經見習,也已經培訓了,也同樣與我們的慈誠師兄,這樣在同做、同行。所以就請這位視障菩薩,與他互動,鼓勵他,並跟他說,過去他也曾經走過這樣的路,走進慈濟後,他所做的都與大家一樣,與慈誠一樣,同樣在輪值、活動,同樣能付出,同樣在幫助人。
一直說給他聽之後,有信心了,建立了信心,就介紹他前往宜蘭一個專門訓練盲人的地方,叫做「慕光盲人重建中心」,就是針對視障的人,訓練他們各種技能。開始訓練他點字,如何去摸這些點字,如何學點字,學會了,接下來,他要用什麼來謀生呢?他選擇的是按摩。開始去學按摩,並且已經在去年取得丙級按摩師證照,在今年的三月就能成為正職,因有正式執照,他能正式去就業,能去當按摩師。他現在很歡喜,天天快樂,自己去市場買菜,賣菜的人就幫他將菜切好,讓他拿回家不用怎麼切,回去就能煮。自己生活能夠料理,不用每天光是吃清稀配醬瓜,現在他自己能煮出豐盛的素食菜餚了,過得與正常人一樣。他發願,發願,他走出來後,他願意用他這個職業,用他的功能來幫助人,這就是愛語、布施、利行,同類或者是隨類去幫助他,就是同事度。
看,這就是菩薩,人間菩薩能要幫助人,能用群眾力量,能夠一個對一個,二個對一個,三個對一個,這樣幫助他走過黑暗的路,面向著光明。雖然眼目失明了,他的心門打開了,心一片光明,這也是啊!總而言之,菩薩在人間不是一定要做什麼很了不起的大事情,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微小的事情,你能去幫助人,能夠事事替人設想,這都叫做「覺有情」。大,大到天下事,我們雖然只有微小的力量,也能結合起來救天地,能夠四大調和,生靈安樂,這就是人與人之間合力起來,沒有做不到的事情。佛陀所以要來人間度化眾生,開示眾生,啟開眾生的心門,就是這樣。前面的文,
經文:「又於諸佛所說空法明了通達;得四無礙智;常能審諦清淨說法,無有疑惑;具足菩薩神通之力;隨其壽命常修梵行。」
這是佛陀講述富樓那,還在讚歎富樓那,我們昨天說過了。富樓那不只是在釋迦牟尼佛的道場來助宣佛陀所說的教法,教化眾生,不只是這樣,還在諸佛,很多佛所講的法,「所說空法明了通達」。不只是了解釋迦佛的法,助宣佛化,在其他很多佛的道場,佛所說的法,同樣他也是通達無礙。這就是富樓那所得到的智慧,不是現在修行而已,是過去過去,九十億佛所這樣累積過來,或者是塵點劫以前這樣所累積過來的,所以他有辦法「常能審諦清淨說法」,了解佛所講的法,輕重清楚,「無有疑惑」。「具足菩薩神通之力;隨其壽命常修梵行」。生生世世隨其壽命,就是同樣這樣在修行,所修的是清淨行。接下來的文再說,
經文:「彼佛世人咸皆謂之實是聲聞,而富樓那以斯方便,饒益無量百千眾生。」
經文簡釋:
「彼佛世人咸皆謂之實是聲聞」;富樓那本是菩薩,隱實揚權,示聲聞相,彼諸佛所,世間之人,見跡迷本,咸謂滿慈實是聲聞。非但今時人皆不識,自昔經世之久,知識者多猶以聲聞類之,實不可以貌取人。
彼佛,就是其他佛的世界,過去九十億佛所這樣的經過,累生累世,人人都說富樓那是聲聞,因為他累生累世都是現聲聞行在所有的佛道場,助宣佛化,所以人人都以為富樓那是聲聞。其實富樓那本是菩薩,已經內含菩薩了,內心已經是菩薩了,「隱實揚權」,是他已經對大乘菩薩法無不通徹了解,但他就是隱住他是大乘行者,他隱實揚權,就是要與大家同住同修行,所以揚權。佛陀講說小教,他也同樣表示接受小教法,如何破除煩惱。他煩惱本已破除,但是佛陀這樣教,大家要這樣學,他也是這樣學,其實,法他全都都聽過了,不過就是顯相與大家平等,所以「隱實揚權,示聲聞相」,顯示聲聞的形象。
所以「彼諸佛所,世間之人,見跡迷本」。過去佛就是這樣,那些世間的人,過去佛的世間人,和現在釋迦牟尼佛的世間的人同樣,眾生就是迷才需要佛陀來人間,過去的世間眾生是這樣,現在釋迦牟尼佛這個世間的眾生也是這樣,有眼無珠,不識泰山。同樣的,看人都是看他的形象,沒有去了解這個人的內含本領,只是看他的外相,這「世間之人,見跡迷本」,只是看他的形象,不知道他本來就是菩薩,這是富樓那。
「咸謂滿慈實是聲聞」。大家都說滿慈子,就是富樓那,是一位聲聞,怎麼能承擔佛陀的教法,到處弘法度眾生?大家覺得他只是一個聲聞而已,哪有可能能這樣。所以「非但今時人皆不識,自昔經世之久」。不只是這一世,大家不認識富樓那他內心含藏著菩薩的本領,看他只是聲聞而已,其實「自昔經世之久」,過去的過去,經過幾世人,這麼長久的時間,九十億佛所也經過了,「知識者多猶以聲聞類之」,認識他的人都將他列入與聲聞的人都一樣。「實不可以貌取人」。佛陀就是要告訴我們,不可從他的外型來斷定這個人的才能是如何,其實,光是看人,我們就要了解,每一個人,都有他的內含、他的優點、他的本領存在,不是你看他是這樣,就將他當作是小乘聲聞人,其實他已經是內祕菩薩行了。
經文簡釋:
「而富樓那以斯方便,饒益無量百千眾生」;內秘菩薩,外現是聲聞,巧權方便,饒益潤利無量群眾機緣。
「而富樓那以斯方便」,就是以這樣的方便,為了要饒益無量眾生,因為這樣,所以他隱著他菩薩的本領,隱在他的內心,外面現出了聲聞相,就是為了方便親近大家,和大家同類,要不然他已經內祕菩薩行,已經隱藏著菩薩的本領,「外現是聲聞,巧權方便」,他有權巧方便,這就是跟佛一樣。佛陀本來就是要用實法來教導眾生,眾生根機不堪受用,所以佛陀不得不用方便法來教育我們,所以「外現是聲聞,巧權方便」,是權巧方便,這樣只不過是與大家較好相處,要度眾生也較方便,所以他就現聲聞相,這樣來「饒益潤利無量群眾機緣」。這就是富樓那彌多羅尼子他的慈悲,所以稱為滿慈子,他的慈悲,他的智慧,慈悲、智慧具足,就是在菩薩道上行,已經是等覺菩薩,接近佛的境界了,但是他還要助道場,同樣還是現聲聞相接近眾生,來助佛宣化,是多麼了不起的一位修行者呢!
*利物之道,非方便不能,滿慈用斯方便,以修佛事,饒益眾生。
他是「利物之道,非方便不能」,所以我們要如何來利益眾生?就要用方便法,要隨眾生的根機,隨眾生的類型。前面我們說過了,隨類同事,就是隨眾生的眾生類,眾生的習氣,眾生所好樂,他就要隨順這樣去接近他,才有辦法去幫助他,所以「利物之道,非方便不能」,就是要用方便法,隨他的根機才有法度眾生,有法度眾生,這就是方便法。滿慈,就是富樓那彌多羅尼子,他「用斯方便,以修佛事,饒益眾生」。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就是用這種方便法來修佛事,滿慈子很貼近佛陀的心,佛陀是這樣教育,他也是同樣應佛陀的教育來示現他聲聞的身形,與大家共住、共修、共行,所以「用斯方便,以修佛事」,佛怎麼教育,這人事世相,他就照這樣來走,照這樣來接受,但是他用他的方法來利益眾生。
各位菩薩,學佛,其實,我們若能體會佛心,接受佛的教育,隨佛陀的方法面對著眾生,其實,成菩薩並不困難啊!我們剛才所說過的,菩薩行者,那就是諸有情人,就是覺有情人,要布施,他能行「四攝法」,四攝法這麼簡單,布施、利行、愛語、同事,饒益有情,這是這麼簡單,聽起來,我們人人都做得到。但要從我們自身開始,我們的家庭、我們的社會、我們所接觸得到的人人,我們小小的力量,鼓勵人人一起做,人人一起做就是大力量,大力量就能淨化人間,自然這個污染重重的氣,就能夠淨化。淨化空氣,淨化人心,這不就是只要人人發心,要利益眾生,眾生自然安樂而平安,這難道有困難嗎?只要我們人人時時多用心啊!
花蓮薰法香筆記團隊感恩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