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16/03/22晨語簡記

向下 
2 posters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6/03/22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2016/03/22晨語簡記   2016/03/22晨語簡記 Empty周二 3月 22, 2016 4:52 pm

20160322薰法香如是我聞思(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五道四生一切種性命,
卵生胎生濕生及化生,
皆因淫欲而成生命,
心心繫縛故為大罪,
淫婪均是從女作婬。
 
  五道四生一切的生命從哪裡來?五道四生一切種的生命,有幾種的生態?佛陀這樣向我們說,有卵生,這我們都看得到,從蛋孵出來的生命,雞、鳥等等都是有卵殼包著,孵出來的生命。胎生,就是這樣生下來就是生命。濕生,那就是在潮濕的地方孕育出來的生命。還有化生,無中化有這種的生命。這都是有因緣,都有因有緣會合起來,構成了生命。這個因緣無不都是在淫欲中而成的生命。這淫欲就是來自「心心繫縛」,這個心念,前念、後念,念念不忘這種煩惱、無明、淫欲這樣纏繞著我們的心,所以一般人就是這樣淫欲繫縛,「故為大罪」,就是這樣纏縛著,變成了生命是這樣不斷繁殖,不斷在五道裡面出生各種的生命,無不都是淫婪,均是從男女之間所造作出來這種的因緣會合,這也是因緣之一。
 
*《四十二章經》:愛慾之人,猶如執炬逆風而行,必有燒手之患。立身處世當端正心念,守道清白,遠離愛慾垢染,行道方能有成。
 
  人總是迷啊!迷在一念間,在《四十二章經》也有這樣一段文教誡我們,就是說:「愛慾之人,猶如執炬逆風而行,必有燒手之患。」「立身處世當端正心念,守道清白,遠離愛慾垢染,行道方能有成」。這段文雖短,卻給我們很大的警誡,就是警誡我們說,愛欲的人有這種心念,念念不忘,在這個欲望,這樣的人,沈溺在貪、瞋、癡、淫欲等等,這樣的人就好像拿著一火炬,持這火炬逆風行,風吹過來,火一定會燒到手,這一般人應該也都能知道,佛陀就是用這樣簡單的比喻來教育我們,這是平常的道理,我們應該知道。警愓我們,要立身處世,既來人間了,來到了人間必定要好好做人,這也是因緣。
 
  既得人身、聞佛法,了解道理,借這個人身,能夠求學道法,很難得,所以我們要好好守道清白,我們應該要端正我們的心念,守道要很清白,而且遠離愛欲,這種男女之愛的欲,這是一種染垢,自古以來,多少人因為男女之間的欲念,惹起了身敗名裂,這樣的故事很多,這就是一念心。我們要修行,我們要了解罪惡的來源,就是一念心,所以我們必定要端正這心念,端正、守道要清白,遠離愛欲垢染,這樣我們修行才能夠很順利,這樣清淨身心,道業才能完成。這是佛陀這樣教誡我們,何況自古以來,佛陀在二千多年前,時時都是用世間的生態來教育我們,用我們日常生活的常識這樣來比喻。是不是我們人人都能從這道理與人事中的造作,去體會到佛所教育的道理呢?很難啊!即使是離佛世很近的兩千多年前,應該要說就是佛陀滅度百年後,有一個國王,這個國王他也有信仰,不過他所信仰的是一種祭天求福的信仰,他每一個月要殺掉幾百頭羊、豬、牛等等來祭天。
 
  祭天這期間就是女色作樂,這表示國王他的地位是天賜的,享有了這麼多的欲、物、女性,都很充足。這是這個國王他對天的感恩,就是展現出物質、酒色、女人很多在他的身邊,用這種來做祭祀娛樂的場面。所以廚師每天都要殺很多的生命。後來,原來的這個廚師已經年老了,工作做不了了,開始就去找,找一位年輕的人來做廚師。這位年輕的人他信奉佛法,守戒清淨,他有一個心念,他願意將來向道出家,不過現在父母年老了,需要奉養父母,所以他必定要賺錢養家。國王需要這樣的人手,他來應徵,卻要他去負責廚房,他為難啊!國王這種不正確的信仰,而且日日殺生,在那個地方作樂,美女、酒氣,他感覺這不是他所能勝任,所以他無法去承擔這廚房的事。管理廚房的人知道這件事,就對他很嚴厲。「當初請你進來,你接受了這個工作,為什麼進到皇宮裡面,這工作你就遲遲不去進行?」
 
  他就向這位管理廚房的人說:「我是一個修清淨行的清修士,要我在這個地方殺生,我做不下去。」這位管理官就去向國王稟告,說這位年輕人不願意接受這個工作。國王很生氣,就將他叫到面前來說:「你既來到這個地方,就是要獻生命為我服務,為什麼你不願意做?不願意做,要將你治死罪哦!」這位廚師就說:「我無法殺生,我守戒奉道,我若是犯戒,未來墮落地獄千生萬劫,就無法恢復到人身再修行,那時我再來人間,可能也是迷茫掉了。我寧可接受國王的處罰,一死。我為了守戒,國王處罰我一死,我生在天堂,為了守戒可以生天堂,可以享很多的福,所以我寧可接受國王的處罰一死,也不願意殺害生靈,將來墮地獄,千生萬劫的苦啊!」
 
  國王聽這話之後,他就說:「好,給你七天,讓你考慮看看,若是你再這樣執著,我用百隻的象踏過你的身體,你若不死,我跟你信仰佛法。」就這樣,這位年輕廚師,清修者,這七天的時間都是這樣虔誠,準備七天後必定受國王的處罰,要接受百隻大象踏過他的身體,但他還是心很定、很靜。我們知道,他從小就一直愛惜生命、愛惜動物,常常看到象群,他也和象群玩在一起,很疼惜象群。但是七天後竟然有百隻象會踏過我的身體,他想想,即使是這樣,也是過去生的因緣果報,就這樣虔誠想著。七天過後,他保持著這念心。果然百隻大象已經準備在那個地方,年輕的清修者也已經押到廣場。讓他趴在那個地方,象就要將他踏過去了。在這當中,他趴著的時候,大象群這樣一直靠過來,他抬起頭來,看這些大象,他向牠們做一個手勢,就如在向大象打招呼一樣。他平時與大象生活在一起,有時在大象的身上,有時躺在地上,這是他過去從小到長大,一直和象群、和所有的動物都這樣一起長大。所以那時看到一群象群,雖然他是趴在地上,抬起頭來,舉起兩隻手,就像在向牠們招呼。
 
  大象來到面前,就這樣停下來,好像在認人一樣。在那當中,象群共同鼻向天空,發出象鳴的聲音,象發出聲音,就這樣也趴下去,好像和這位清修士共同趴在地上,又好像向他頂禮一樣。國王看到,不可思議啊!為何有這樣的景象呢?國王看了之後自己很感動,也很懺悔,趕緊起座,站起來向大家說:「來,請這位清修士過來。」就這樣,清修士來到他的面前。國王就問他:「你到底用什麼方法來降伏百頭的大象啊?」他說:「沒有啊!我沒有什麼方法,只是我從小就持佛戒,我的父母這樣教我,愛天地萬物。我的父母信仰佛法,叫我要愛一切的生命。我有心,我想要修行,只是現在父母年老了,無法達成這個心願,所以還不能出家。請國王能寬諒我。」國王在這當中就說:「我很感動,你有心修行,還無法達成這個心願,我現在了解你守戒的功德,守戒清淨,身心清淨,能見證。所以我你去完成出家的心願,你的父母就由國家來承養,就是來供養他們,讓他們兩位老人生活沒有掛慮,你可以出家去了。」
 
  這位清修士達成了心願,真的出家去了,認真修行。幾年後回到這個國家裡,國王看到年輕人修行道業完成,國家需要佛法來淨化,就這樣奉他為國師,就這樣佛法在這個國家興盛起來。這是佛滅度後百年後。我們就可以知道「守戒奉道,其道甚大」。戒,包括了男女之欲,心必定要清淨。我們五道四生一切的生命,無不都是由不得自己,若一念心起,延生了無窮盡的生命。無窮盡的生命在這個五道裡,從人道、畜生道、地獄道、餓鬼道,或者是天道,這樣不斷延生下來,全都是因為心的無明,所以不斷延生。
 
  造福的人生天,就是化生,就如梵天,他守天戒,守上上戒、修上上善,所以他清淨,他可以生在梵天,守清淨戒,壽命是無法計算的長久,所享受的物質,這在〈化城喻品〉我們就一再說過了。若是其他的天界,雖然有男女,但是要看他是什麼樣的天界。有男女,但是他們有守的就是不邪淫戒,也有就是捨此投彼,就是無而生有,就是化生天上,多數化生天上的很多。所以說起來,化生,這四生當中,天道也有化生的生態,這樣生在天道裡。所以,四生、五道,這全都是一種生命的形態,我們要很用心去體會,去了解。生活,生命的來源全都是因為有這個欲,因男女之欲而來人間,這都是在人間造很多業力。現在再看過去的文,
 
經文:「皆度大神通,威德力具足,充滿其國土,聲聞亦無數,三明八解脫,得四無礙智,以是等為僧。」
 
  法明如來的過去,彌多羅尼子就是這樣累積來的功德,他的國土就是有這麼多的大神通的修行者,而且威德力具足。這些修行人互相度化,彼此之間修「溫而厲,威而不猛」,那種的威德,這我們昨天說過了。所以這都很具足的德行,看起來讓人很尊重,但是讓人不怕。有的人說:「那個人很有威嚴,我很怕。」他威嚴,但是令人很敬重,這叫做德,威德,是造福。所教育眾生必受化,這些眾生對他的尊重,所以彼此修行、互相敬重、互相付出、互相感恩,這是在那個修行的範圍裡,有這樣這麼的具足這種的氣氛,「充滿其國土」。那個國家沒有什麼苦難人,所以這是彼此互相尊重、互相敬愛,彼此法的分享,「聲聞亦無數,三明八解脫、得四無礙智」。這前面都解釋過。
 
  這些人還是一樣現僧,就是現出家相來修行,還是很清淨的心。修行就是要持一切清淨戒,表示真正要回歸到如來本性,你必定要受持清淨戒。不只是五戒而已,不只是十善而已,必定要所持的完全清淨的戒律,沒有男女的欲念,這都要包含在內,這就是現僧的形態,叫做修行。下面這段文這樣說,
 
經文:「其國諸眾生,淫欲皆已斷,純一變化生,具相莊嚴身,法喜禪悅食,更無餘食想,無有諸女人,亦無諸惡道。」
 
經文簡釋:
「其國諸眾生,淫欲皆已斷,純一變化生」;國無惡道,及以男女色慾念想,斷婬欲相。不處於胞胎而忽然生,純一變化生。
 
  這段文就已經說出來了,既然大家就已經那麼有修行了。前面不是這麼說嗎?大家已經威德具足了,整個國內修行者「三明八解脫,得四無礙智」,通通都有了,為何還要僧團呢?因為需要的就是要大家都很清淨,所以說「其國諸眾生,淫欲皆已斷」。對,就是要斷去了一切的欲念,包括男女之欲,這都要斷掉。人人都是「純一變化生」。五道四生,要用什麼方法來延續我們的生命呢?那就是變化,有天界,就是化生。不必有父母,自然你的修行因緣具足了,完全沒有欲,很自然他就是化生。純一,四生當中唯有就是化生,那個國土是最乾淨時,沒有男女之欲,「純一變化生」。
 
  變化生就是「具相莊嚴身」,非常具足,形相很莊嚴的身體。而且「法喜禪悅食」,常常都很歡喜。「更無餘食想」,就沒有其他,就是法喜禪悅,很歡喜,沒有其他雜念煩惱無明塵沙的惑,完全都沒有了。所以「無有諸女人」。女人很亂人心,實在,所以古人說女人業很重,在佛法中,也說起很多,業從哪裡來?男女之欲。男女,為何不說男人呢?因為男人大丈夫相,男人若轉個念,他很有力量能救度眾生來去自如,女人就有很多拉拉雜雜,光是一早起來,為了一個身體慢慢地打扮、慢慢地抹粉,這就是女人的業,女人的心態總是複雜多了。
 
  所以我們身為女人要很懺悔過去,為何成為女人?為何由不得自己呢?但是身為男人也不必太過驕傲,因為造業重的也是男人,這種天災人禍所造作的,其實男人的雄心勃勃,所要做的事情,大善、大惡都做得到。這就是人類,男女之間各有缺點。不過回過頭來說,「其國諸眾生,淫欲皆已斷,純一變化生」。「國無惡道」,法明如來他的國土裡都是很清淨,這些淫欲都斷除了,「國無惡道」,那個國家沒有惡道,已經男女色欲的的念想,男女之間沒有色欲,那就是沒有卿卿我我這樣牽纏不斷的,沒有這些念頭,他都是清淨。所以「斷婬欲想」,人人全都斷除淫欲相,所以就沒有男女想,所以斷除了,淫欲相斷,就沒有男女的(淫欲)相的出現。
 
  「不處於胞胎而忽然生」。就不會受到這個胞胎這樣,在母親的肚子裡要幾個月才能完成,在胎獄中苦不堪,出生痛難忍,這就是人生,一輩子就是這樣,男女之欲,家庭很多的苦,就是這樣不斷不斷地延續下去。所以法明如來那個國土,「純一變化生」。純粹就是一項變化生,所以這樣大家化生,這是未來的國土。但是我們若是在經典看,釋迦佛說,法明如來將來在此土,我們此土就是現在這個地球,但是等到那個時候的世界又不同了,劫時,那就是「成、住、壞、空」,其實我們也是天人之一呢,我們也是在宇宙間的星球其中一個,所以我們也是跟著地球在虛空中轉,只是我們現在地球已經形成了人類,造就了很多煩惱無明業力,所以變成了不斷「成、住、壞、空」。現在是壞的時刻,四大不調等等,人心不古,不斷就是天災人禍,這是這個世界。
 
  到了未來還很長久,無法算計劫成之時。劫,時間再造來,這個時候,就已經這個國土會很清淨,就是很多人累積著修行,「久修長劫梵行」。所以佛法我們要一直傳,大家要趕緊用心修行,要漸進,有不好的習氣要趕緊斷,因為我們現在得人身聞佛法,不好的習氣要趕緊去除,培養好的心、好的念、好的思惟,我們心要靜下來靜思惟,時時處在如禪定的境界裡,心沒有起心動念,沒有煩惱,我們要用長時間來修行,無餘修、長時修、無間修、尊重修,要不斷累積。
 
經文簡釋:
「具相莊嚴身」;久修長劫梵行,累積功德獲得,身紫金色,三十二相。具有萬種之德,以自莊嚴。
 
  所以「久修長劫梵行,累積功德獲得,身紫金色」。身很莊嚴,紫金色,那就是佛陀出生在印度,印度人的體態,身體的顏色,若是好好保持乾淨,身體也會光亮。師父常常跟大家說,「黑珍珠」黑得會發亮。對啊,身體我們若保持清淨心,「身紫金色」,就是表示清淨,「三十二相」。又再「具有萬種之德」,我們現在要趕緊累積累積,累積德行,我們要如何在人群中付出,完成了一項的任務,對眾生有利益,拔除眾生的苦難,這就是完成了一德。這種的德,那就要不斷不斷累積,「以自莊嚴」。每天我們都讚歎,一群菩薩在遙遠地方,為了苦難人付出,他們現在就是在造福累德,就是積德的時候,這就是在修行,就要不斷修過來。
 
經文簡釋:
「法喜禪悅食,更無餘食想」;法喜開慧,禪悅安心,即以定慧而為法食。更無餘外分食想。
 
  「法喜禪悅食,更無餘食想」。法喜,那就是歡喜,聽法都是起歡喜心。這個國土,我們幾天來都一直說,人與人之間相處所說的話無不是法,無不都是彼此讚歎,無不都是彼此勉勵,沒有是非、沒有煩惱,完全都是讚歎,完全都是說法,彼此就是這樣,所以生活中法喜禪悅。「更無餘食想」,就不會去想要吃什麼,什麼是合我的口味等等。這個口欲吞食了多少的生靈呢?口欲亂了自己多少的心思?有人光是為了哪一個國家有什麼特產,只是為了要吃那一道菜,佳餚,他們搭飛機去吃那些東西,浪費,再遠的地方他都要去,去損傷生命、吞食生命。你們想,這是不是造業呢?所以說來,一天到晚只想要如何吃,吃很好這樣而已。
 
  其實,若到了人修行清淨,是以法為食,我聽法聽得很歡喜,沒吃沒關係,我聽比較重要,我聽得很歡喜。所以「更無餘食想」,法就是滋養我的慧命,這種「法喜開慧,禪悅安心,即以定慧而為法食」。戒定慧就是我們的法食,每天都是很歡喜,增長慧命。「更無餘外分段食想」,就沒有其他什麼時候要吃什麼,就沒有這樣的問題。
 
*修出世行人,由得定力,自資長養慧命,道品圓明,心常喜樂,是為禪悅食。
 
  所以「修出世行人,由得定力」。我們就是要修出世,人間娑婆世界苦不堪,所以我們要如何來改變這個世界?到了未來,我們能如法明如來這樣,創造出來的世界很清淨,人與人之間完全就是以法為生,都是法,這就是慧命。所以「由得定力,自資長養慧命」。自己一直給我們很多的資糧,取很多法做為我們的資糧,來增長我們的慧命,這就是法吸收很多。就如那位清修士,他寧可一死,「我就能生天堂,我不願意為了求得今生的一條命,殺很多眾生,來生墮地獄,那就是要受無量劫的苦。」這就是有智慧,他有這種的法,增長他的慧命。所以「自資長養慧命」,自己所造,自己去體會,讓我們的慧命完成。「道品圓明」,所以「心常喜樂,是為禪悅食」,心常常歡喜,這叫做禪悅食。
 
經文簡釋:「無有諸女人,亦無諸惡道」
*「無有諸女人」:皆變化生。
*「亦無諸惡道」:尚無惡名,何況有實。
 
  「無有諸女人,亦無諸惡道」。這個地方自然沒有女人,就已經斷除男女欲愛之想,若這樣,有女人和沒女人都一樣。所以,「亦無諸惡道」,這所以都是變化生,沒有惡名,所以就沒有那個名,哪有實呢?所以我們學佛真的要用心,在五道四生,一切生命中,這四種的生態──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等等,以目前無不都是陰陽交合,因緣會合由不得自己,造成了很多人間的苦難。所以我們修行就是要修的心很清淨,不受煩惱將我們纏縛住,自然我們就會慢慢向著清淨菩提大直道的方向去,這就要看我們修行是不是心有專呢?若要心專,戒定慧,就要我們多用心啊!
 
花蓮薰法香筆記團隊感恩合十
************************************************************
【註一】《眾經撰雜譬喻卷二‧三十四》
 
  佛般涅槃後百歲,有國王事天神,大祠祀用牛羊豬豚犬雞各百頭,皆付廚士殺牛羊。廚士中有一優婆塞言:「我持佛戒不得殺生。」廚監大恚,即白王言(編按:《大正藏》為「即白佛言」,《龍藏》為「即白王言」,依上人所述,摘選《龍藏》出處):「欲治之。」王問曰:「汝故欲違我教耶?當殺汝!」廚士答曰:「我是佛弟子受持五戒,寧自殺身不違佛教而便殺生。若隨王教犯殺者死入地獄,巨億萬歲罪竟乃出,常當短命。持戒不缺就王誅者,死轉上天,天上得福所願自然,今假令當死,轉此生身當受天上,罪福之報相去殊遠。我以是故死死不犯耳!」王言:「與七日期,當以象蹈殺汝,若不死者語乃有實。」七日之後,士盡是優婆塞身,作佛身相如佛形,以驗五百象往蹈之。優婆塞如佛法,則舉手五指化為五嶽山,一山間有一師子出,象見師子惶怖悉皆伏地,如佛在時。王爾乃信知有佛,便罷祠祀。從此人受佛戒,臣吏人民亦皆從受戒,遂為國師。賢者持戒度人如此。


月亮 在 周一 7月 24, 2017 10:59 am 作了第 1 次修改
回頂端 向下
Jack
Admin
Admin



文章總數 : 6985
年齡 : 65
來自 : 台北
威望 : 1724
注冊日期 : 2008-12-22

2016/03/22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6/03/22晨語簡記   2016/03/22晨語簡記 Empty周三 3月 23, 2016 11:27 am

薰法香心得札記(二○一六年三月二十二日星期二)

 

昨天的經文有:「皆度大神通,威德力具足。」,所以上人開示威德三昧。

 

今天的經文有:「其國諸眾生,淫欲皆已斷,純一變化生,具相莊嚴身,法喜禪悅食,更無餘食想,無有諸女人,亦無諸惡道。」所以上人開示淫欲的問題,營白點出為什麼要「淫欲皆已斷」。道理簡單,戒律清楚,就端看自己做的到與做不到。

 

我們要修行,我們要了解罪惡的來源,就是一念心,所以我們必定要端正這心念,端正、守道要清白,遠離愛欲垢染,這樣我們修行才能夠很順利,這樣清淨身心,道業才能完成。

 

其實,若到了人修行清淨,是以法為食,我聽法聽得很歡喜,沒吃沒關係,我聽比較重要,我聽得很歡喜。所以「更無餘食想」,法就是滋養我的慧命,這種「法喜開慧,禪悅安心,即以定慧而為法食」。戒定慧就是我們的法食,每天都是很歡喜,增長慧命。「更無餘外分段食想」,就沒有其他什麼時候要吃什麼,就沒有這樣的問題。

我有聽過一個朋友分享,因為持愣嚴經得法喜禪悅,約兩到三天不用吃東西。我自己是沒有這種經驗,只有感受到法喜禪悅時,不會累也不會惡,持續的經驗沒有超過一天。但我是相信,如果整體環境與人員選對了,就如法明如來的國土,全部都是大菩薩,就可以達到這樣的境界。看來我們要多用心,讓旁邊有很多人做自己的善知識。

 

學習上人說故事的技巧與智慧

上人會挑選相關的經典故事,例如這次的故事出自《眾經撰雜譬喻卷二‧三十四》,用的是古文。上人會講的生動、清楚、明白。例如,文中的優婆塞,上人直接講成清修士。還有很多小地方,上人會說的更符合人性,但保留法的精神,與大家共勉。這是以後說故事時,要做到的。

 

 

 

五道四生一切種性命,
卵生胎生濕生及化生,
皆因淫欲而成生命,
心心繫縛故為大罪,
淫婪均是從女作婬。
 
 
五道四生一切的生命從哪裡來?五道四生一切種的生命,有幾種的生態?佛陀這樣向我們說,有卵生,這我們都看得到,從蛋孵出來的生命,雞、鳥等等都是有卵殼包著,孵出來的生命。胎生,就是這樣生下來就是生命。濕生,那就是在潮濕的地方孕育出來的生命。還有化生,無中化有這種的生命。這都是有因緣,都有因有緣會合起來,構成了生命。這個因緣無不都是在淫欲中而成的生命。這淫欲就是來自「心心繫縛」,這個心念,前念、後念,念念不忘這種煩惱、無明、淫欲這樣纏繞著我們的心,所以一般人就是這樣淫欲繫縛,「故為大罪」,就是這樣纏縛著,變成了生命是這樣不斷繁殖,不斷在五道裡面出生各種的生命,無不都是淫婪,均是從男女之間所造作出來這種的因緣會合,這也是因緣之一。
 
*《四十二章經》:愛慾之人,猶如執炬逆風而行,必有燒手之患。立身處世當端正心念,守道清白,遠離愛慾垢染,行道方能有成。
 
 
人總是迷啊!迷在一念間,在《四十二章經》也有這樣一段文教誡我們,就是說:「愛慾之人,猶如執炬逆風而行,必有燒手之患。」「立身處世當端正心念,守道清白,遠離愛慾垢染,行道方能有成」。這段文雖短,卻給我們很大的警誡,就是警誡我們說,愛欲的人有這種心念,念念不忘,在這個欲望,這樣的人,沈溺在貪、瞋、癡、淫欲等等,這樣的人就好像拿著一火炬,持這火炬逆風行,風吹過來,火一定會燒到手,這一般人應該也都能知道,佛陀就是用這樣簡單的比喻來教育我們,這是平常的道理,我們應該知道。警愓我們,要立身處世,既來人間了,來到了人間必定要好好做人,這也是因緣。
 
 
既得人身、聞佛法,了解道理,借這個人身,能夠求學道法,很難得,所以我們要好好守道清白,我們應該要端正我們的心念,守道要很清白,而且遠離愛欲,這種男女之愛的欲,這是一種染垢,自古以來,多少人因為男女之間的欲念,惹起了身敗名裂,這樣的故事很多,這就是一念心。我們要修行,我們要了解罪惡的來源,就是一念心,所以我們必定要端正這心念,端正、守道要清白,遠離愛欲垢染,這樣我們修行才能夠很順利,這樣清淨身心,道業才能完成。這是佛陀這樣教誡我們,何況自古以來,佛陀在二千多年前,時時都是用世間的生態來教育我們,用我們日常生活的常識這樣來比喻。是不是我們人人都能從這道理與人事中的造作,去體會到佛所教育的道理呢?很難啊!即使是離佛世很近的兩千多年前,應該要說就是佛陀滅度百年後,有一個國王,這個國王他也有信仰,不過他所信仰的是一種祭天求福的信仰,他每一個月要殺掉幾百頭羊、豬、牛等等來祭天。
 
 
祭天這期間就是女色作樂,這表示國王他的地位是天賜的,享有了這麼多的欲、物、女性,都很充足。這是這個國王他對天的感恩,就是展現出物質、酒色、女人很多在他的身邊,用這種來做祭祀娛樂的場面。所以廚師每天都要殺很多的生命。後來,原來的這個廚師已經年老了,工作做不了了,開始就去找,找一位年輕的人來做廚師。這位年輕的人他信奉佛法,守戒清淨,他有一個心念,他願意將來向道出家,不過現在父母年老了,需要奉養父母,所以他必定要賺錢養家。國王需要這樣的人手,他來應徵,卻要他去負責廚房,他為難啊!國王這種不正確的信仰,而且日日殺生,在那個地方作樂,美女、酒氣,他感覺這不是他所能勝任,所以他無法去承擔這廚房的事。管理廚房的人知道這件事,就對他很嚴厲。「當初請你進來,你接受了這個工作,為什麼進到皇宮裡面,這工作你就遲遲不去進行?」
 
 
他就向這位管理廚房的人說:「我是一個修清淨行的清修士,要我在這個地方殺生,我做不下去。」這位管理官就去向國王稟告,說這位年輕人不願意接受這個工作。國王很生氣,就將他叫到面前來說:「你既來到這個地方,就是要獻生命為我服務,為什麼你不願意做?不願意做,要將你治死罪哦!」這位廚師就說:「我無法殺生,我守戒奉道,我若是犯戒,未來墮落地獄千生萬劫,就無法恢復到人身再修行,那時我再來人間,可能也是迷茫掉了。我寧可接受國王的處罰,一死。我為了守戒,國王處罰我一死,我生在天堂,為了守戒可以生天堂,可以享很多的福,所以我寧可接受國王的處罰一死,也不願意殺害生靈,將來墮地獄,千生萬劫的苦啊!」
 
 
國王聽這話之後,他就說:「好,給你七天,讓你考慮看看,若是你再這樣執著,我用百隻的象踏過你的身體,你若不死,我跟你信仰佛法。」就這樣,這位年輕廚師,清修者,這七天的時間都是這樣虔誠,準備七天後必定受國王的處罰,要接受百隻大象踏過他的身體,但他還是心很定、很靜。我們知道,他從小就一直愛惜生命、愛惜動物,常常看到象群,他也和象群玩在一起,很疼惜象群。但是七天後竟然有百隻象會踏過我的身體,他想想,即使是這樣,也是過去生的因緣果報,就這樣虔誠想著。七天過後,他保持著這念心。果然百隻大象已經準備在那個地方,年輕的清修者也已經押到廣場。讓他趴在那個地方,象就要將他踏過去了。在這當中,他趴著的時候,大象群這樣一直靠過來,他抬起頭來,看這些大象,他向牠們做一個手勢,就如在向大象打招呼一樣。他平時與大象生活在一起,有時在大象的身上,有時躺在地上,這是他過去從小到長大,一直和象群、和所有的動物都這樣一起長大。所以那時看到一群象群,雖然他是趴在地上,抬起頭來,舉起兩隻手,就像在向牠們招呼。
 
 
大象來到面前,就這樣停下來,好像在認人一樣。在那當中,象群共同鼻向天空,發出象鳴的聲音,象發出聲音,就這樣也趴下去,好像和這位清修士共同趴在地上,又好像向他頂禮一樣。國王看到,不可思議啊!為何有這樣的景象呢?國王看了之後自己很感動,也很懺悔,趕緊起座,站起來向大家說:「來,請這位清修士過來。」就這樣,清修士來到他的面前。國王就問他:「你到底用什麼方法來降伏百頭的大象啊?」他說:「沒有啊!我沒有什麼方法,只是我從小就持佛戒,我的父母這樣教我,愛天地萬物。我的父母信仰佛法,叫我要愛一切的生命。我有心,我想要修行,只是現在父母年老了,無法達成這個心願,所以還不能出家。請國王能寬諒我。」國王在這當中就說:「我很感動,你有心修行,還無法達成這個心願,我現在了解你守戒的功德,守戒清淨,身心清淨,能見證。所以我你去完成出家的心願,你的父母就由國家來承養,就是來供養他們,讓他們兩位老人生活沒有掛慮,你可以出家去了。
 
 
這位清修士達成了心願,真的出家去了,認真修行。幾年後回到這個國家裡,國王看到年輕人修行道業完成,國家需要佛法來淨化,就這樣奉他為國師,就這樣佛法在這個國家興盛起來。這是佛滅度後百年後。我們就可以知道「守戒奉道,其道甚大」。戒,包括了男女之欲,心必定要清淨。我們五道四生一切的生命,無不都是由不得自己,若一念心起,延生了無窮盡的生命。無窮盡的生命在這個五道裡,從人道、畜生道、地獄道、餓鬼道,或者是天道,這樣不斷延生下來,全都是因為心的無明,所以不斷延生。
 
 
造福的人生天,就是化生,就如梵天,他守天戒,守上上戒、修上上善,所以他清淨,他可以生在梵天,守清淨戒,壽命是無法計算的長久,所享受的物質,這在〈化城喻品〉我們就一再說過了。若是其他的天界,雖然有男女,但是要看他是什麼樣的天界。有男女,但是他們有守的就是不邪淫戒,也有就是捨此投彼,就是無而生有,就是化生天上,多數化生天上的很多。所以說起來,化生,這四生當中,天道也有化生的生態,這樣生在天道裡。所以,四生、五道,這全都是一種生命的形態,我們要很用心去體會,去了解。生活,生命的來源全都是因為有這個欲,因男女之欲而來人間,這都是在人間造很多業力。現在再看過去的文,
 
經文:「皆度大神通,威德力具足,充滿其國土,聲聞亦無數,三明八解脫,得四無礙智,以是等為僧。」
 
 
法明如來的過去,彌多羅尼子就是這樣累積來的功德,他的國土就是有這麼多的大神通的修行者,而且威德力具足。這些修行人互相度化,彼此之間修「溫而厲,威而不猛」,那種的威德,這我們昨天說過了。所以這都很具足的德行,看起來讓人很尊重,但是讓人不怕。有的人說:「那個人很有威嚴,我很怕。」他威嚴,但是令人很敬重,這叫做德,威德,是造福。所教育眾生必受化,這些眾生對他的尊重,所以彼此修行、互相敬重、互相付出、互相感恩,這是在那個修行的範圍裡,有這樣這麼的具足這種的氣氛,「充滿其國土」。那個國家沒有什麼苦難人,所以這是彼此互相尊重、互相敬愛,彼此法的分享,「聲聞亦無數,三明八解脫、得四無礙智」。這前面都解釋過。
 
 
這些人還是一樣現僧,就是現出家相來修行,還是很清淨的心。修行就是要持一切清淨戒,表示真正要回歸到如來本性,你必定要受持清淨戒。不只是五戒而已,不只是十善而已,必定要所持的完全清淨的戒律,沒有男女的欲念,這都要包含在內,這就是現僧的形態,叫做修行。下面這段文這樣說,
 
經文:「其國諸眾生,淫欲皆已斷,純一變化生,具相莊嚴身,法喜禪悅食,更無餘食想,無有諸女人,亦無諸惡道。」
 
經文簡釋:
「其國諸眾生,淫欲皆已斷,純一變化生」;國無惡道,及以男女色慾念想,斷婬欲相。不處於胞胎而忽然生,純一變化生。
 
 
這段文就已經說出來了,既然大家就已經那麼有修行了。前面不是這麼說嗎?大家已經威德具足了,整個國內修行者「三明八解脫,得四無礙智」,通通都有了,為何還要僧團呢?因為需要的就是要大家都很清淨,所以說「其國諸眾生,淫欲皆已斷」。對,就是要斷去了一切的欲念,包括男女之欲,這都要斷掉。人人都是「純一變化生」。五道四生,要用什麼方法來延續我們的生命呢?那就是變化,有天界,就是化生。不必有父母,自然你的修行因緣具足了,完全沒有欲,很自然他就是化生。純一,四生當中唯有就是化生,那個國土是最乾淨時,沒有男女之欲,「純一變化生」。
 
 
化生就是「具相莊嚴身」,非常具足,形相很莊嚴的身體。而且「法喜禪悅食」,常常都很歡喜。「更無餘食想」,就沒有其他,就是法喜禪悅,很歡喜,沒有其他雜念煩惱無明塵沙的惑,完全都沒有了。所以「無有諸女人」。女人很亂人心,實在,所以古人說女人業很重,在佛法中,也說起很多,業從哪裡來?男女之欲。男女,為何不說男人呢?因為男人大丈夫相,男人若轉個念,他很有力量能救度眾生來去自如,女人就有很多拉拉雜雜,光是一早起來,為了一個身體慢慢地打扮、慢慢地抹粉,這就是女人的業,女人的心態總是複雜多了。
 
 
所以我們身為女人要很懺悔過去,為何成為女人?為何由不得自己呢?但是身為男人也不必太過驕傲,因為造業重的也是男人,這種天災人禍所造作的,其實男人的雄心勃勃,所要做的事情,大善、大惡都做得到。這就是人類,男女之間各有缺點。不過回過頭來說,「其國諸眾生,淫欲皆已斷,純一變化生」。「國無惡道」,法明如來他的國土裡都是很清淨,這些淫欲都斷除了,「國無惡道」,那個國家沒有惡道,已經男女色欲的的念想,男女之間沒有色欲,那就是沒有卿卿我我這樣牽纏不斷的,沒有這些念頭,他都是清淨。所以「斷婬欲想」,人人全都斷除淫欲相,所以就沒有男女想,所以斷除了,淫欲相斷,就沒有男女的(淫欲)相的出現。
 
 
「不處於胞胎而忽然生」。就不會受到這個胞胎這樣,在母親的肚子裡要幾個月才能完成,在胎獄中苦不堪,出生痛難忍,這就是人生,一輩子就是這樣,男女之欲,家庭很多的苦,就是這樣不斷不斷地延續下去。所以法明如來那個國土,「純一變化生」。純粹就是一項變化生,所以這樣大家化生,這是未來的國土。但是我們若是在經典看,釋迦佛說,法明如來將來在此土,我們此土就是現在這個地球,但是等到那個時候的世界又不同了,劫時,那就是「成、住、壞、空」,其實我們也是天人之一呢,我們也是在宇宙間的星球其中一個,所以我們也是跟著地球在虛空中轉,只是我們現在地球已經形成了人類,造就了很多煩惱無明業力,所以變成了不斷「成、住、壞、空」。現在是壞的時刻,四大不調等等,人心不古,不斷就是天災人禍,這是這個世界。
 
 
到了未來還很長久,無法算計劫成之時。劫,時間再造來,這個時候,就已經這個國土會很清淨,就是很多人累積著修行,「久修長劫梵行」。所以佛法我們要一直傳,大家要趕緊用心修行,要漸進,有不好的習氣要趕緊斷,因為我們現在得人身聞佛法,不好的習氣要趕緊去除,培養好的心、好的念、好的思惟,我們心要靜下來靜思惟,時時處在如禪定的境界裡,心沒有起心動念,沒有煩惱,我們要用長時間來修行,無餘修、長時修、無間修、尊重修,要不斷累積。
 
經文簡釋:
「具相莊嚴身」;久修長劫梵行,累積功德獲得,身紫金色,三十二相。具有萬種之德,以自莊嚴。
 
 
所以「久修長劫梵行,累積功德獲得,身紫金色」。身很莊嚴,紫金色,那就是佛陀出生在印度,印度人的體態,身體的顏色,若是好好保持乾淨,身體也會光亮。師父常常跟大家說,「黑珍珠」黑得會發亮。對啊,身體我們若保持清淨心,「身紫金色」,就是表示清淨,「三十二相」。又再「具有萬種之德」,我們現在要趕緊累積累積,累積德行,我們要如何在人群中付出,完成了一項的任務,對眾生有利益,拔除眾生的苦難,這就是完成了一德。這種的德,那就要不斷不斷累積,「以自莊嚴」。每天我們都讚歎,一群菩薩在遙遠地方,為了苦難人付出,他們現在就是在造福累德,就是積德的時候,這就是在修行,就要不斷修過來。
 
經文簡釋:
「法喜禪悅食,更無餘食想」;法喜開慧,禪悅安心,即以定慧而為法食。更無餘外分食想。
 
 
「法喜禪悅食,更無餘食想」。法喜,那就是歡喜,聽法都是起歡喜心。這個國土,我們幾天來都一直說,人與人之間相處所說的話無不是法,無不都是彼此讚歎,無不都是彼此勉勵,沒有是非、沒有煩惱,完全都是讚歎,完全都是說法,彼此就是這樣,所以生活中法喜禪悅。「更無餘食想」,就不會去想要吃什麼,什麼是合我的口味等等。這個口欲吞食了多少的生靈呢?口欲亂了自己多少的心思?有人光是為了哪一個國家有什麼特產,只是為了要吃那一道菜,佳餚,他們搭飛機去吃那些東西,浪費,再遠的地方他都要去,去損傷生命、吞食生命。你們想,這是不是造業呢?所以說來,一天到晚只想要如何吃,吃很好這樣而已。
 
 
其實,若到了人修行清淨,是以法為食,我聽法聽得很歡喜,沒吃沒關係,我聽比較重要,我聽得很歡喜。所以「更無餘食想」,法就是滋養我的慧命,這種「法喜開慧,禪悅安心,即以定慧而為法食」戒定慧就是我們的法食,每天都是很歡喜,增長慧命。「更無餘外分段食想」,就沒有其他什麼時候要吃什麼,就沒有這樣的問題。
 
修出世行人,由得定力,自資長養慧命,道品圓明,心常喜樂,是為禪悅食。
 
 
所以「修出世行人,由得定力」。我們就是要修出世,人間娑婆世界苦不堪,所以我們要如何來改變這個世界?到了未來,我們能如法明如來這樣,創造出來的世界很清淨,人與人之間完全就是以法為生,都是法,這就是慧命。所以「由得定力,自資長養慧命」。自己一直給我們很多的資糧,取很多法做為我們的資糧,來增長我們的慧命,這就是法吸收很多。就如那位清修士,他寧可一死,「我就能生天堂,我不願意為了求得今生的一條命,殺很多眾生,來生墮地獄,那就是要受無量劫的苦。」這就是有智慧,他有這種的法,增長他的慧命。所以「自資長養慧命」,自己所造,自己去體會,讓我們的慧命完成。「道品圓明」,所以「心常喜樂,是為禪悅食」,心常常歡喜,這叫做禪悅食。
 
經文簡釋:「無有諸女人,亦無諸惡道」
*「無有諸女人」:皆變化生。
*「亦無諸惡道」:尚無惡名,何況有實。
 
  「無有諸女人,亦無諸惡道」。這個地方自然沒有女人,就已經斷除男女欲愛之想,若這樣,有女人和沒女人都一樣。所以,「亦無諸惡道」,這所以都是變化生,沒有惡名,所以就沒有那個名,哪有實呢?所以我們學佛真的要用心,在五道四生,一切生命中,這四種的生態──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等等,以目前無不都是陰陽交合,因緣會合由不得自己,造成了很多人間的苦難。所以我們修行就是要修的心很清淨,不受煩惱將我們纏縛住,自然我們就會慢慢向著清淨菩提大直道的方向去,這就要看我們修行是不是心有專呢?若要心專,戒定慧,就要我們多用心啊!

 
花蓮薰法香筆記團隊感恩合十
************************************************************
【註一】《眾經撰雜譬喻卷二‧三十四》
 
 
佛般涅槃後百歲,有國王事天神,大祠祀用牛羊豬豚犬雞各百頭,皆付廚士殺牛羊。廚士中有一優婆塞言:「我持佛戒不得殺生。」廚監大恚,即白王言(編按:《大正藏》為「即白佛言」,《龍藏》為「即白王言」,依上人所述,摘選《龍藏》出處):「欲治之。」王問曰:「汝故欲違我教耶?當殺汝!」廚士答曰:「我是佛弟子受持五戒,寧自殺身不違佛教而便殺生。若隨王教犯殺者死入地獄,巨億萬歲罪竟乃出,常當短命。持戒不缺就王誅者,死轉上天,天上得福所願自然,今假令當死,轉此生身當受天上,罪福之報相去殊遠。我以是故死死不犯耳!」王言:「與七日期,當以象蹈殺汝,若不死者語乃有實。」七日之後,士盡是優婆塞身,作佛身相如佛形,以驗五百象往蹈之。優婆塞如佛法,則舉手五指化為五嶽山,一山間有一師子出,象見師子惶怖悉皆伏地,如佛在時。王爾乃信知有佛,便罷祠祀。從此人受佛戒,臣吏人民亦皆從受戒,遂為國師。賢者持戒度人如此。

 

 

高明智(惟智)感恩合十
回頂端 向下
http://www.wretch.cc/blog/jack18233
 
2016/03/22晨語簡記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晨鐘起薰法香--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