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16/05/05晨語簡記

向下 
2 posters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6/05/05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2016/05/05晨語簡記   2016/05/05晨語簡記 Empty周四 五月 05, 2016 4:20 pm

20160505薰法香如是我聞思(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同時發心而同持修有異,
彼阿難樂多聞我常精進;
多聞者得空王佛之法語,
所以長於討論短於自修。

  這段是在經文的註解中,有這樣的一段文。釋迦佛他與阿難在過去過去生中,無央數劫以前,同時發心,也同時受持佛法,但是所在受持,各人修行,各人的方法不同。「彼阿難」,就是那時的阿難是「樂多聞」,我在那時候修行時,就是常精進。所以「多聞者」那就是阿難,就「得空王佛之法語」。空王佛所講的法,那時候,那位修行者全部都這樣聽進去。所以那時這位修行者都是用功在討論長短的法(意指擅長於討論,缺少自修),只是在法上用功夫,聽法、論法,就是這樣,重在文字與討論而已,這樣而已。這是自修較少,「短於自修」,真的自己自修,用功較少。是啊,人的時間就是這樣,時間都只是用在讀書、看書,懂得事情很多,會討論的,論調佷高,但身體力行,做不到,自修較少,就是自己的用功偏頗了,這是當時,無量無量數劫以前,這兩位修行者同在一尊佛的道場修行,各人所修的行不同,那時的阿難就是偏於多聞,另外一位是現在的釋迦牟尼佛,他就是注重在精進。

  是啊,精進那就是六度萬行之中,行六度法,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身體力行,這是另外一位修行者,這就是佛陀他在敘述,修行,你要如何修,如何下功夫,如何得,在各人不同的修行心態與真正身體力行。還有另一段有關阿難與釋迦佛同世的故事。這段故事,是在佛陀時代,有一群比丘覺的阿難到底是什麼因緣,怎會記憶這麼的好,佛陀所說的法入阿難的心,句句都沒漏失掉;阿難到底是何因緣,能得這麼多人的尊重?他能這麼圓滿地向佛問法、求法,也能夠這麼圓滿向同修者,將佛陀所說的法一點都不吝惜,就是這樣與大家分享,或者是外面的居士若是沒有因緣,阿難也能將佛所說的法向外面居士布達,阿難對阿難,就是這麼的感恩、尊重、愛,阿難到底是什麼因緣?

  佛陀向大家說,大家好好聽。當然每一個人的修行,都有他真修實行的果報,阿難也一樣。阿難在無數劫無數劫以前,很久很久以前,有一老比丘,在他的身邊有一位小徒弟,小沙彌跟著他修行。師父愛這位小沙彌,但是很嚴格規定功課,每天都要誦持,這些功課要誦持完,但是每天還是一樣要出去托缽。這位小沙彌很喜愛讀書,師父給他的功課,他很歡喜,但是出去外面托缽,因緣有時一到人家的家庭,就有人能夠給他很滿足一缽的飯,他就這樣很歡喜的回來,時間還早,就能將這些功課做到完,讀誦到完,很歡喜啊!

  但是有時到外面托缽,卻是一家、二家、三五六家,有時候因緣真的很難,托缽以後,時間已經過頭了,很晚才能回去。較晚回去,同樣有那麼多的功課,讀不完,師父就會很嚴格的責首他,他就很煩惱,很懊惱,惹師父生氣,自己的功課又做不完,很煩惱啊!每天有歡喜的時候,將功課做完了,師父歡喜,看到師父歡喜,自己也很歡喜,但功課做不完,師父生氣了,自己也很懊腦。只是為了托缽,一個家就有因緣來滿足這個缽,應量器,這樣就很早能早來,否則就要延長時間。有一天,延長了時間,因為這村莊的人住的地方距離較遠,第一家,沒辦法足夠,因為家庭貧困,無法布施給這小沙彌;第二家還要走很遠,還是小量,一點點而已;走第三家還是空。已經看到,雖然無法走到第七家,時間就已過去了,但是,缽裡面才一點點的東西,在那個地方要回去,心煩惱,要怎麼辦?過了時間,回到寺院,師父肯定會很生氣,我今天的功課同樣又做不完,我自己也很懊惱,就站在路邊哭。在那地方,剛好有一長者出城,將要入城時,看到這小沙彌在路邊哭,他就靠近來問他:「你是怎麼了,怎會在這裡哭?」

  他就將他的理由,很煩惱回到寺院師父會生氣,自己的功課做不完。將這事情一五一十的講給長者聽。長者聽了之後,心生歡喜,看到這位沙彌這麼用功、這麼可愛,師父對他的疼惜,督導他一定要親身入佛法,長者也很敬佩,所以就跟這小沙彌說:「來,你不用擔心,我的家在入城後不遠處,你能每天來我的家庭,我會為你準備好,讓你一進來,進城來,在我的家庭托缽,你就不用花很多時間,缽裡就有很足量的食物,讓你很滿足帶回去。」沙彌歡喜了,從這樣開始,每一天每一天準時出門,準時回去了,每天很用功,感恩師父的調教,感恩施主的布施,才更要把握時間好好用功認真。佛陀,故事說到這裡,就向大家說:「諸比丘,你們知道嗎?那位老師父就是定光佛,而那位長者,就是阿難,那位沙彌呢?那就是我!阿難過去生中也一直不斷地在供養,供給讓我的道業完成。定光佛在那時候,身為老比丘,這樣的調教。」這個時代應該是很長遠以前了,定光佛,現在說起來也是古佛了,在古佛,在以前的老比丘,你們想,時代多久遠啊?在那時代有一小沙彌這麼地的精進用功,那就是釋迦牟尼佛。

  那個時候,長者看到那樣的修行者很歡喜,就一直不斷提供,供應,來護持他,讓他能有充份的時間滿足他讀書,滿足他用功,滿足他對師父那分的恭敬、感恩。所以,這位老長就是阿難,生生世世不論在過程修行中,不論他是現何種身形,什麼樣的依、正報,就是同世,同樣都在護持我。

  現在阿難也是一樣在護持我,護持我的生活,護持我的法,阿難向來都很喜聽聽法,喜愛護持佛法,這一向以來就是這樣。是啊,這叫做修行,種如是因,得如是果。長遠劫長遠劫以前,佛法能夠這樣不斷流傳下來,延續下來,就是要有這樣的修行者,有這樣的發心,不斷不斷入在人群中,生在人群中,有人這樣修行,有人這樣護持。佛法,總是有人這樣在傳承。這就是佛陀向大眾說起了過去因緣。因緣原來是這樣啊!所以我們要學佛,我們要很用心,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報。修行,我們要知道,要用很長久的時間,在不同的環境,不同的依報、正報,能夠得到佛法,這我們要很珍惜啊!

  就如這一次,我們的五十周年,三十幾個國家有慈濟人回來,其中一個從很陌生的國家,那就是委內瑞拉。這國家雖然我們常常聽,但是不知道,不知道在委內瑞拉也有這樣的一顆種子在那個地方,這是不可思議。記得那是在去年,去年有一時候,我在關渡,很多人來,其中有委員陪著一位需要翻譯的華人(吳冉云師姊),要有人翻譯,她說什麼話呢?這位華人,她講廣東話,她是華裔,但是她講廣東話。講廣東話我就聽不懂,所以就要有人來翻譯。原來她在委內瑞拉已經在做慈濟了,她做慈濟,我怎麼不知道呢?這個因緣是從二0一四年。她的妹妹在德州,因為得癌症,她去探望她,在那個地方,吳冉云師姊的小兒子,在那裡讀書,都在參加德州的活動,就因這樣聽到慈濟。就是從她妹妹的因緣,小兒子的因緣聽到慈濟,起了歡喜的心,參加在德州的活動,她就投入了。從這樣開始,她發心立願,回去委內瑞拉,開始她也要做慈濟。果然,她回去,教貧濟富,開始就去看貧困的人到底是長什麼樣子?知道委內瑞拉貧困的人很多,她就進到貧民窟,一一去看,每一個都很可憐。

  其中有聾啞的家庭,更苦啊!孩子要讀書,父母聾啞,家庭貧困,從這樣開始,她就幫助,在那最貧困的人,這是第一個。從這樣開始,有教會知道她也是在做好事,教會的牧師就會介紹貧民,她也同樣會去看,同樣提供幫助。因個案愈看愈多,她期待能有更多人來參加,就將竹筒歲月,在德州所聽到的、所看到的,她就去回收牛奶罐,空罐,將它作成像竹筒一樣,竹錢筒,邀大家每天存小小的錢,能做大大的好事,她所看到的貧困,就慢慢邀人去看,很困難的人,我們能去幫助。就這樣開始,從二0一五年開始,一直到二0一六年的四月間,她舉行了三次大型發放,除了哪裡有困難,將東西送到他家去,幫助貧困的人以外,她又在去年、今年,一年當中舉行三次的大型發放,就是將竹筒,存錢筒的善款會合起來,做的人,就是對家庭的家族,她的先生很支持,再者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又有媳婦,連她的外甥,她的姊妹在那裡,這個外甥也一樣全部,親戚全都都召集來,讓大家知道做好事那一分的快樂,整個家庭和她的親人,及以朋友,都請過來做好事。

  除了做好事以外,她在去年回到臺灣時,還回精舍做志工,然後在臺北,去內湖看環保站。她就是要學,學如何能將臺灣這精神,將法脈宗門帶回委內瑞拉,要在那裡發揚光大。因為委內瑞拉太貧困了,尤其是這幾年來缺水,石油也降價。那個國家什麼都沒有,主要是石油出口,所有的食物也都要靠外國進口,它什麼都沒有,只有石油而已。石油降價了,就什麼都沒有,通貨膨脹很嚴重,貧困的人就更貧了,苦啊!若還生了病,有癌症、有愛滋病,就只能等死,這是很自然的,就是等死。現在通貨膨脹起來,有錢也買不到東西。她說,擺滿桌的錢,這樣才能買一百包玉米粉,還要排隊,搶不到物資,物資很貴。她自己本身開超市,所以她能對困難的人一一布施,每個月給那些貧困的人一包玉米粉、給他二公斤的白米,這是她向來這樣在做。

  這次回來,當然故事很多,從二0一四年發現到慈濟,如何發心,回去如何做,與當地的人如何互動,這故事多。但是那天大家在分享的時候,在感恩堂,她有出來分享,之後又來到我面前,她就說:「我要來感恩師父。」我說:「妳這樣說得讓我很感動。」她說:「我應該要回報,我要感恩師父。」當然她說的是廣東話,我又聽不懂,好像是祖淞是嗎?來幫我翻譯。她就說出她的感恩,在短暫的,我說:「為什麼你要感恩我?」她說:「有一次她開車,二個警察持槍抵著她的太陽穴。」「妳說錯了吧,怎會是警察呢?」「是,警察。」「警察為何會搶人?」她說:「他們要搶我的車。」是要搶車嗎?(上人向祖淞確認)是,要搶那輛車。那時候槍抵著她的太陽穴,在這當中,好像她伸出手,就是伸手出去,她有一串,好像去年我給她的念珠,是嗎?應該是,在點頭了(上人向祖淞確認)。是,就是手戴著念珠,她的手伸出去時,念珠發光了,警察嚇到是嗎?就跑掉了。因為在很短的時間,我也沒辦法很整體聽她說這故事,只是跟我說一點點,因為我還要繼續聽別人的分享。但這真是很不可思議。

  聽到她這樣說,我就又想到南非也是一位這樣,也是被人搶時,手伸出去,看到念珠怎麼會發光?所以歹徒跑掉了。那是歹徒啊,但是委內瑞拉是警察。她說當地治安就是這麼差,實在是很不可思議。希望祖淞有跟她互動廣東話,拜託她將她的故事描述的完整一點。不過我實在是很感動,她這樣默默地付出,從二0一四年(二0一五年一直到現在,她也曾經回來,去年有回來過,今年又再回來,我好像對她很陌生,因為她和我的語言不通,她也沒有來我的面前,所以到今年我聽到、我看到了。這就是她的依報,本來是在廣東,怎麼跑去那裡,已經住三十幾年了,已經在那裡做生意,適應那裡的生活。但是那個地方這麼貧困,尤其是天災連連,現在已經沒有水了,石油又跌價,所以現在的新聞報導,那個國家已經亂了,總統要大家一星期只上班兩天,且再將時間提早半小時(日光節約時間),叫大家早半小時起來,晚上早半小時睡,就能省電,因為電是用水發電而來。

  所以大家覺得,叫公家機構一星期上班兩天,生產力又減少。像這樣,孩子讀書,星期五停課,就是都休息下來,這對整個國體有很大的影響,大家對總統不滿,所以示威,天氣很熱,大家很火大,就破壞整個店面。看到新聞畫面,生意人的店面很多都被破壞了,玻璃被打破,東西被搶,也不知道吳冉云她開店的地方是不是平安呢?這是昨晚看到的新聞。總而言之,世間已經是這樣了,現在正是需要法,佛法來淨化人間之時。阿難護持佛法,傳佛法藏,希望我們淨化人間,非法水來洗滌滋潤眾生的心垢不可,所以我們應該要很用心。來看前面的文,

經文:「爾時,會中新發意菩薩八千人,咸作是念:我等尚不聞諸大菩薩得如是記,有何因緣,而諸聲聞得如是決!」

  若能這樣,大菩薩,就沒有聽到佛這樣在授記大菩薩,現在這些聲聞人,學與無學人怎麼將要得佛授記了?大家心有疑,話沒說出來,大家的心就是期待佛陀能說因緣。所以「爾時….」,這是前面是偈文,現在開始,

經文:「爾時,世尊知諸菩薩心之所念而告之曰:諸善男子!我與阿難等於空王佛所」

經文簡釋:
「爾時,世尊知諸菩薩心之所念而告之曰」;世尊知是初心菩薩生於疑念,告諸初心。知眾念,故發跡以釋其疑。

  我們剛才所說的是定光佛,但是又有另外一世,叫做空王佛,也是一樣二人同時修行。所以世尊已經知道大家就是有心念,有這個心念,所以「世尊知是初心菩薩生於疑念」,初發心的菩薩,所以稱為善男子,已經發大乘心,初發心的菩薩稱為善男子。所以告諸初發心的眾生來發跡,就是大家有疑心,佛陀開始要來向他們解釋疑念。

經文簡釋:
「諸善男子!我與阿難等於空王佛所」;佛與阿難及諸羅漢,過去久長古世尊所。

  所以「諸善男子!我與阿難等於空王佛所」,我與阿難,有一世就是在空王佛的時代,我與阿難同修行。「佛與阿難及諸羅漢」,還有很多羅漢,不只是和阿難而已,就是現在這些弟子,已經得阿羅漢的人,除了阿難,還有這麼多人,同樣是在空王佛所。很長的時間,那是很古很古以前的世尊,定光佛就應該是很古的佛,何況空王佛還是過去長久以前的佛,在那個時代,那就是空王佛。

*「空王」:謂第一義諦本來空寂,於諸空法能得自在。

  「空王」,其實,解釋這個意義,那就是「諦」,第一義諦,就是至高無上的真理,第一義諦。「諦」就是真理,就是「第一義諦本來空寂」。諸法無形無體,至高無上的道理無形無體,所以「第一義諦本來空寂,於諸空法能得自在」。所有的道理全都很清楚,就是在這樣的道理中,早早,很久很久以前,就已經通達了,心得自在,就是山海慧自在通王如來。

*此言佛之今世,與阿難在世俗親誼上雖為弟兄,而在過去世,佛與阿難本於空王佛所同發大心。

  對啊,山海慧自在通王如來,就是如山如海這麼高這麼深,所有的道理都那麼透徹,這就是講佛的今世與阿難在世俗是親,阿難是釋迦牟尼佛的堂弟,所以在世間的俗諦,用世俗的道理來說,阿難是佛陀的堂弟。這是世俗親誼上雖為兄弟,但是過去世,佛與阿難就是在空王佛所同時發心,同時發大心。不只是發心而已,發大心,二人同時發大心,有了這個同時發大心、立大願。在定光佛的時代,一個是長者,一個是很精進入經藏,小沙彌在他師父的座下很精進,那就是現在的釋迦佛。一個還在世俗(指阿難的前世),但是也很用心在支持修行者,讓他的生活不欠缺,這是在定光佛的時代。

  在空王佛時代,二人都在道場中,二人也都出家,二人都同時發大心。但是,從這裡就應該知道,定光佛比空王佛更早,因為一位出家是小沙彌,一個還是在世俗的大長者,可見從定光佛那時候種下這個因,一直累生世到空王佛時,因緣全都成熟,二人都出家,成熟,二個人同時發大心。這就是說,他的因緣。修行的時代,每一個時代發心都不同,我們若是不斷累積精進的因,自然就是不斷法、因,因的種子,第一義諦愈是深,根愈深,法愈明,這是第一義諦。釋迦佛,已經成佛了,阿難對佛法也已經生生世世一直薰習,到現在已經是貼近佛,而且佛所說的法,就是流入阿難心,已經阿難的心智,完全就是含藏著真理。

  第一義諦完全含藏在阿難心,表示阿難與佛陀過去在空王佛時,二人在共同的時間,發大心,同修行,後此修行的方向愈來愈接近,愈來愈精進,發心。現在此世就是這麼近,近在王宮為至親的堂兄弟,近在一個道場,佛是傳法,阿難受法,法藏在阿難心。甚至佛陀也開始說,這些阿羅漢,大家都是那個時代,空王佛的時代,全都是同修者。想想看,佛已經成佛了,阿難已經靠近在佛的身邊,為護法藏者,但是還有很多學與無學,都還是在小乘行裡。這時候,佛陀通通授記,通通授記,就是與釋迦佛過去有緣的同修行者,因釋迦佛已經成佛,過去的同修行者,現在就要為他們一一授記。時間,大家有信心,未來長久的時間要好好受持。所以在〈化城喻品〉十六王子的時代,也是在那個時代同修行者。

  所以修行在同一個道場,同修行從那個時候這樣一直過來,從大通智勝佛,現在再提起空王佛的時代。可見修行是累生累世,前前後後,這顆種子沒有漏失,但是我們的因緣,有的人道心堅定,所以生生世世入人群,煩惱即菩提。人群中即是道場,繼續在修行,有的就是芸芸眾生,無明煩惱不斷複製,日子就是這樣過。所以說來,精進是多麼重要啊!常常想到,大家常常在聽經,但是心無法真正體解佛法,要如何能了解第一義諦呢?第一義諦,這種道理無形無體,我們都執著在有形有相在造作煩惱,苦不堪啊!希望大家對法要用心,用心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受聲、色、人我是非,動搖了我們的信心,動搖了我們修行的方向,所以時時要多用心啊!

花蓮薰法香筆記團隊感恩合十
****************************************************************

【附註一】俱舍論云:空王佛,乃釋迦三僧祇所逢之佛。同發大心,即是同學。發心則同,踐修有異,彼樂多聞,我常精進。多聞者,得空王之語言,長於討論,短於自修,所以猶滯因門。精進者,得空王之心智,兼於萬行,全於眾德,所以登於果位。摘自《法華經大成》

【附註二】《賢愚經》卷第十(四五)〈阿難總持品〉第三十八(丹本為四十三)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諸比丘,咸皆生疑:「賢者阿難,本造何行,獲此總持,聞佛所說,一言不失?」俱往佛所,而白佛言:「賢者阿難,本興何福,而得如是無量總持?唯願世尊!當見開示。」

 佛告諸比丘:「諦聽著心!斯之總持,皆由福德。乃往過去阿僧祇劫,爾時有一比丘,畜一沙彌,恒以嚴敕,教令誦經,日日課程,其經足者,便以歡喜,若其不足,苦切責之。於是沙彌,常懷懊惱,誦經雖得,復無食具,若行乞食,疾得食時,誦經便足,乞食若遲,誦則不充,若經不足,當被切責,心懷愁悶,啼哭而行。時有長者,見其啼哭,前呼問言:『何以懊惱?』沙彌答曰:『長者當知!我師嚴難,敕我誦經,日日課限,若其足者,即以歡喜,若其不充,苦切見責。我行乞食,若疾得者,誦經即足,若乞遲得,誦便不充,若不得經,便被切責。以是事故,我用愁耳。』於時長者,即語沙彌:『從今以往,常詣我家,當供飲食,令汝不憂,食已專心勤加誦經。』於時沙彌,聞是語已,即得專心勤加誦學,課限不減,日日常度,師徒於是,俱同歡喜。」

 佛告比丘:「爾時師者,定光佛是。時沙彌者,今我身是。時大長者,供養食者,今阿難是。乃由過去造是行故,今得總持,無有忘失。」爾時諸比丘,聞是說已,歡喜信受,頂戴奉行。
回頂端 向下
Jack
Admin
Admin



文章總數 : 6985
年齡 : 65
來自 : 台北
威望 : 1724
注冊日期 : 2008-12-22

2016/05/05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6/05/05晨語簡記   2016/05/05晨語簡記 Empty周四 五月 05, 2016 5:18 pm

薰法香心得札記(二○一六年五月五日星期四)

 

總而言之,世間已經是這樣了,現在正是需要法,佛法來淨化人間之時。阿難護持佛法,傳佛法藏,希望我們淨化人間,非法水來洗滌滋潤眾生的心垢不可,所以我們應該要很用心。

世間需要法水淨化,我們得到法水要先自我洗滌與自我淨化,再來洗滌滋潤眾生的心垢。這一切的過程都要很用心。

 

「空王」,其實,解釋這個意義,那就是「諦」,第一義諦,就是至高無上的真理,第一義諦。「諦」就是真理,就是「第一義諦本來空寂」。諸法無形無體,至高無上的道理無形無體,所以「第一義諦本來空寂,於諸空法能得自在」。

所有的道理全都很清楚,就是在這樣的道理中,早早,很久很久以前,就已經通達了,心得自在,就是山海慧自在通王如來。
 
第一義諦,上人之前開示過,今天一開始看到手札的時候,一時間不能很準確的反應出何謂「第一義諦」,有點慚愧,須要懺悔。上人透過第一義諦,又將空王佛與山海慧自在通王如來連結起來,就明白了,感恩。



所以修行在同一個道場,同修行從那個時候這樣一直過來,從大通智勝佛,現在再提起空王佛的時代。可見修行是累生累世,前前後後,這顆種子沒有漏失,但是我們的因緣,有的人道心堅定,所以生生世世入人群,煩惱即菩提。人群中即是道場,繼續在修行,有的就是芸芸眾生,無明煩惱不斷複製,日子就是這樣過。所以說來,精進是多麼重要啊!常常想到,大家常常在聽經,但是心無法真正體解佛法,要如何能了解第一義諦呢?第一義諦,這種道理無形無體,我們都執著在有形有相在造作煩惱,苦不堪啊!希望大家對法要用心,用心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受聲、色、人我是非,動搖了我們的信心,動搖了我們修行的方向,所以時時要多用心啊!

上人的結語從因緣觀,從以往開示,再次強調:「生生世世入人群,煩惱即菩提。人群中即是道場,繼續在修行。」就是要精進,如此才能得第一義諦。

最後,提醒大家「希望大家對法要用心,用心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受聲、色、人我是非,動搖了我們的信心,動搖了我們修行的方向,所以時時要多用心啊!」

 

 

 

同時發心而同持修有異,
彼阿難樂多聞我常精進;
多聞者得空王佛之法語,
所以長於討論短於自修。

  這段是在經文的註解中,有這樣的一段文。釋迦佛他與阿難在過去過去生中,無央數劫以前,同時發心,也同時受持佛法,但是所在受持,各人修行,各人的方法不同。「彼阿難」,就是那時的阿難是「樂多聞」,我在那時候修行時,就是常精進。所以「多聞者」那就是阿難,就「得空王佛之法語」。空王佛所講的法,那時候,那位修行者全部都這樣聽進去。所以那時這位修行者都是用功在討論長短的法(意指擅長於討論,缺少自修),只是在法上用功夫,聽法、論法,就是這樣,重在文字與討論而已,這樣而已。這是自修較少,「短於自修」,真的自己自修,用功較少。是啊,人的時間就是這樣,時間都只是用在讀書、看書,懂得事情很多,會討論的,論調佷高,但身體力行,做不到,自修較少,就是自己的用功偏頗了,這是當時,無量無量數劫以前,這兩位修行者同在一尊佛的道場修行,各人所修的行不同,那時的阿難就是偏於多聞,另外一位是現在的釋迦牟尼佛,他就是注重在精進。

  是啊,精進那就是六度萬行之中,行六度法,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身體力行,這是另外一位修行者,這就是佛陀他在敘述,修行,你要如何修,如何下功夫,如何得,在各人不同的修行心態與真正身體力行。還有另一段有關阿難與釋迦佛同世的故事。這段故事,是在佛陀時代,有一群比丘覺的阿難到底是什麼因緣,怎會記憶這麼的好,佛陀所說的法入阿難的心,句句都沒漏失掉;阿難到底是何因緣,能得這麼多人的尊重?他能這麼圓滿地向佛問法、求法,也能夠這麼圓滿向同修者,將佛陀所說的法一點都不吝惜,就是這樣與大家分享,或者是外面的居士若是沒有因緣,阿難也能將佛所說的法向外面居士布達,阿難對阿難,就是這麼的感恩、尊重、愛,阿難到底是什麼因緣?

  佛陀向大家說,大家好好聽。當然每一個人的修行,都有他真修實行的果報,阿難也一樣。阿難在無數劫無數劫以前,很久很久以前,有一老比丘,在他的身邊有一位小徒弟,小沙彌跟著他修行。師父愛這位小沙彌,但是很嚴格規定功課,每天都要誦持,這些功課要誦持完,但是每天還是一樣要出去托缽。這位小沙彌很喜愛讀書,師父給他的功課,他很歡喜,但是出去外面托缽,因緣有時一到人家的家庭,就有人能夠給他很滿足一缽的飯,他就這樣很歡喜的回來,時間還早,就能將這些功課做到完,讀誦到完,很歡喜啊!

  但是有時到外面托缽,卻是一家、二家、三五六家,有時候因緣真的很難,托缽以後,時間已經過頭了,很晚才能回去。較晚回去,同樣有那麼多的功課,讀不完,師父就會很嚴格的責首他,他就很煩惱,很懊惱,惹師父生氣,自己的功課又做不完,很煩惱啊!每天有歡喜的時候,將功課做完了,師父歡喜,看到師父歡喜,自己也很歡喜,但功課做不完,師父生氣了,自己也很懊惱。只是為了托缽,一個家就有因緣來滿足這個缽,應量器,這樣就很早能早來,否則就要延長時間。有一天,延長了時間,因為這村莊的人住的地方距離較遠,第一家,沒辦法足夠,因為家庭貧困,無法布施給這小沙彌;第二家還要走很遠,還是小量,一點點而已;走第三家還是空。已經看到,雖然無法走到第七家,時間就已過去了,但是,缽裡面才一點點的東西,在那個地方要回去,心煩惱,要怎麼辦?過了時間,回到寺院,師父肯定會很生氣,我今天的功課同樣又做不完,我自己也很懊惱,就站在路邊哭。在那地方,剛好有一長者出城,將要入城時,看到這小沙彌在路邊哭,他就靠近來問他:「你是怎麼了,怎會在這裡哭?」

  他就將他的理由,很煩惱回到寺院師父會生氣,自己的功課做不完。將這事情一五一十的講給長者聽。長者聽了之後,心生歡喜,看到這位沙彌這麼用功、這麼可愛,師父對他的疼惜,督導他一定要親身入佛法,長者也很敬佩,所以就跟這小沙彌說:「來,你不用擔心,我的家在入城後不遠處,你能每天來我的家庭,我會為你準備好,讓你一進來,進城來,在我的家庭托缽,你就不用花很多時間,缽裡就有很足量的食物,讓你很滿足帶回去。」沙彌歡喜了,從這樣開始,每一天每一天準時出門,準時回去了,每天很用功,感恩師父的調教,感恩施主的布施,才更要把握時間好好用功認真。佛陀,故事說到這裡,就向大家說:「諸比丘,你們知道嗎?那位老師父就是定光佛,而那位長者,就是阿難,那位沙彌呢?那就是我!阿難過去生中也一直不斷地在供養,供給讓我的道業完成。定光佛在那時候,身為老比丘,這樣的調教。」這個時代應該是很長遠以前了,定光佛,現在說起來也是古佛了,在古佛,在以前的老比丘,你們想,時代多久遠啊?在那時代有一小沙彌這麼地的精進用功,那就是釋迦牟尼佛。

  那個時候,長者看到那樣的修行者很歡喜,就一直不斷提供,供應,來護持他,讓他能有充份的時間滿足他讀書,滿足他用功,滿足他對師父那分的恭敬、感恩。所以,這位老長就是阿難,生生世世不論在過程修行中,不論他是現何種身形,什麼樣的依、正報,就是同世,同樣都在護持我。

  現在阿難也是一樣在護持我,護持我的生活,護持我的法,阿難向來都很喜聽聽法,喜愛護持佛法,這一向以來就是這樣。是啊,這叫做修行,種如是因,得如是果。長遠劫長遠劫以前,佛法能夠這樣不斷流傳下來,延續下來,就是要有這樣的修行者,有這樣的發心,不斷不斷入在人群中,生在人群中,有人這樣修行,有人這樣護持。佛法,總是有人這樣在傳承。這就是佛陀向大眾說起了過去因緣。因緣原來是這樣啊!所以我們要學佛,我們要很用心,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報。修行,我們要知道,要用很長久的時間,在不同的環境,不同的依報、正報,能夠得到佛法,這我們要很珍惜啊!

  就如這一次,我們的五十周年,三十幾個國家有慈濟人回來,其中一個從很陌生的國家,那就是委內瑞拉。這國家雖然我們常常聽,但是不知道,不知道在委內瑞拉也有這樣的一顆種子在那個地方,這是不可思議。記得那是在去年,去年有一時候,我在關渡,很多人來,其中有委員陪著一位需要翻譯的華人(吳冉云師姊),要有人翻譯,她說什麼話呢?這位華人,她講廣東話,她是華裔,但是她講廣東話。講廣東話我就聽不懂,所以就要有人來翻譯。原來她在委內瑞拉已經在做慈濟了,她做慈濟,我怎麼不知道呢?這個因緣是從二0一四年。她的妹妹在德州,因為得癌症,她去探望她,在那個地方,吳冉云師姊的小兒子,在那裡讀書,都在參加德州的活動,就因這樣聽到慈濟。就是從她妹妹的因緣,小兒子的因緣聽到慈濟,起了歡喜的心,參加在德州的活動,她就投入了。從這樣開始,她發心立願,回去委內瑞拉,開始她也要做慈濟。果然,她回去,教貧濟富,開始就去看貧困的人到底是長什麼樣子?知道委內瑞拉貧困的人很多,她就進到貧民窟,一一去看,每一個都很可憐。

  其中有聾啞的家庭,更苦啊!孩子要讀書,父母聾啞,家庭貧困,從這樣開始,她就幫助,在那最貧困的人,這是第一個。從這樣開始,有教會知道她也是在做好事,教會的牧師就會介紹貧民,她也同樣會去看,同樣提供幫助。因個案愈看愈多,她期待能有更多人來參加,就將竹筒歲月,在德州所聽到的、所看到的,她就去回收牛奶罐,空罐,將它作成像竹筒一樣,竹錢筒,邀大家每天存小小的錢,能做大大的好事,她所看到的貧困,就慢慢邀人去看,很困難的人,我們能去幫助。就這樣開始,從二0一五年開始,一直到二0一六年的四月間,她舉行了三次大型發放,除了哪裡有困難,將東西送到他家去,幫助貧困的人以外,她又在去年、今年,一年當中舉行三次的大型發放,就是將竹筒,存錢筒的善款會合起來,做的人,就是對家庭的家族,她的先生很支持,再者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又有媳婦,連她的外甥,她的姊妹在那裡,這個外甥也一樣全部,親戚全都都召集來,讓大家知道做好事那一分的快樂,整個家庭和她的親人,及以朋友,都請過來做好事。

  除了做好事以外,她在去年回到臺灣時,還回精舍做志工,然後在臺北,去內湖看環保站。她就是要學,學如何能將臺灣這精神,將法脈宗門帶回委內瑞拉,要在那裡發揚光大。因為委內瑞拉太貧困了,尤其是這幾年來缺水,石油也降價。那個國家什麼都沒有,主要是石油出口,所有的食物也都要靠外國進口,它什麼都沒有,只有石油而已。石油降價了,就什麼都沒有,通貨膨脹很嚴重,貧困的人就更貧了,苦啊!若還生了病,有癌症、有愛滋病,就只能等死,這是很自然的,就是等死。現在通貨膨脹起來,有錢也買不到東西。她說,擺滿桌的錢,這樣才能買一百包玉米粉,還要排隊,搶不到物資,物資很貴。她自己本身開超市,所以她能對困難的人一一布施,每個月給那些貧困的人一包玉米粉、給他二公斤的白米,這是她向來這樣在做。

  這次回來,當然故事很多,從二0一四年發現到慈濟,如何發心,回去如何做,與當地的人如何互動,這故事多。但是那天大家在分享的時候,在感恩堂,她有出來分享,之後又來到我面前,她就說:「我要來感恩師父。」我說:「妳這樣說得讓我很感動。」她說:「我應該要回報,我要感恩師父。」當然她說的是廣東話,我又聽不懂,好像是祖淞是嗎?來幫我翻譯。她就說出她的感恩,在短暫的,我說:「為什麼你要感恩我?」她說:「有一次她開車,二個警察持槍抵著她的太陽穴。」「妳說錯了吧,怎會是警察呢?」「是,警察。」「警察為何會搶人?」她說:「他們要搶我的車。」是要搶車嗎?(上人向祖淞確認)是,要搶那輛車。那時候槍抵著她的太陽穴,在這當中,好像她伸出手,就是伸手出去,她有一串,好像去年我給她的念珠,是嗎?應該是,在點頭了(上人向祖淞確認)。是,就是手戴著念珠,她的手伸出去時,念珠發光了,警察嚇到是嗎?就跑掉了。因為在很短的時間,我也沒辦法很整體聽她說這故事,只是跟我說一點點,因為我還要繼續聽別人的分享。但這真是很不可思議。

  聽到她這樣說,我就又想到南非也是一位這樣,也是被人搶時,手伸出去,看到念珠怎麼會發光?所以歹徒跑掉了。那是歹徒啊,但是委內瑞拉是警察。她說當地治安就是這麼差,實在是很不可思議。希望祖淞有跟她互動廣東話,拜託她將她的故事描述的完整一點。不過我實在是很感動,她這樣默默地付出,從二0一四年(二0一五年一直到現在,她也曾經回來,去年有回來過,今年又再回來,我好像對她很陌生,因為她和我的語言不通,她也沒有來我的面前,所以到今年我聽到、我看到了。這就是她的依報,本來是在廣東,怎麼跑去那裡,已經住三十幾年了,已經在那裡做生意,適應那裡的生活。但是那個地方這麼貧困,尤其是天災連連,現在已經沒有水了,石油又跌價,所以現在的新聞報導,那個國家已經亂了,總統要大家一星期只上班兩天,且再將時間提早半小時(日光節約時間),叫大家早半小時起來,晚上早半小時睡,就能省電,因為電是用水發電而來。

  所以大家覺得,叫公家機構一星期上班兩天,生產力又減少。像這樣,孩子讀書,星期五停課,就是都休息下來,這對整個國體有很大的影響,大家對總統不滿,所以示威,天氣很熱,大家很火大,就破壞整個店面。看到新聞畫面,生意人的店面很多都被破壞了,玻璃被打破,東西被搶,也不知道吳冉云她開店的地方是不是平安呢?這是昨晚看到的新聞。總而言之,世間已經是這樣了,現在正是需要法,佛法來淨化人間之時。阿難護持佛法,傳佛法藏,希望我們淨化人間,非法水來洗滌滋潤眾生的心垢不可,所以我們應該要很用心。來看前面的文,

經文:「爾時,會中新發意菩薩八千人,咸作是念:我等尚不聞諸大菩薩得如是記,有何因緣,而諸聲聞得如是決!

  若能這樣,大菩薩,就沒有聽到佛這樣在授記大菩薩,現在這些聲聞人,學與無學人怎麼將要得佛授記了?大家心有疑,話沒說出來,大家的心就是期待佛陀能說因緣。所以「爾時….」,這是前面是偈文,現在開始,

經文:「爾時,世尊知諸菩薩心之所念而告之曰:諸善男子!我與阿難等於空王佛所

經文簡釋:
「爾時,世尊知諸菩薩心之所念而告之曰」;世尊知是初心菩薩生於疑念,告諸初心。知眾念,故發跡以釋其疑。

  我們剛才所說的是定光佛,但是又有另外一世,叫做空王佛,也是一樣二人同時修行。所以世尊已經知道大家就是有心念,有這個心念,所以「世尊知是初心菩薩生於疑念」,初發心的菩薩,所以稱為善男子,已經發大乘心,初發心的菩薩稱為善男子。所以告諸初發心的眾生來發跡,就是大家有疑心,佛陀開始要來向他們解釋疑念。

經文簡釋:
「諸善男子!我與阿難等於空王佛所」;佛與阿難及諸羅漢,過去久長古世尊所。

  所以「諸善男子!我與阿難等於空王佛所」,我與阿難,有一世就是在空王佛的時代,我與阿難同修行。「佛與阿難及諸羅漢」,還有很多羅漢,不只是和阿難而已,就是現在這些弟子,已經得阿羅漢的人,除了阿難,還有這麼多人,同樣是在空王佛所。很長的時間,那是很古很古以前的世尊,定光佛就應該是很古的佛,何況空王佛還是過去長久以前的佛,在那個時代,那就是空王佛。

「空王」:謂第一義諦本來空寂,於諸空法能得自在。

  「空王」,其實,解釋這個意義,那就是「諦」,第一義諦,就是至高無上的真理,第一義諦。「諦」就是真理,就是「第一義諦本來空寂」。諸法無形無體,至高無上的道理無形無體,所以「第一義諦本來空寂,於諸空法能得自在」。所有的道理全都很清楚,就是在這樣的道理中,早早,很久很久以前,就已經通達了,心得自在,就是山海慧自在通王如來。

此言佛之今世,與阿難在世俗親誼上雖為弟兄,而在過去世,佛與阿難本於空王佛所同發大心。

  對啊,山海慧自在通王如來,就是如山如海這麼高這麼深,所有的道理都那麼透徹,這就是講佛的今世與阿難在世俗是親,阿難是釋迦牟尼佛的堂弟,所以在世間的俗諦,用世俗的道理來說,阿難是佛陀的堂弟。這是世俗親誼上雖為兄弟,但是過去世,佛與阿難就是在空王佛所同時發心,同時發大心。不只是發心而已,發大心,二人同時發大心,有了這個同時發大心、立大願。在定光佛的時代,一個是長者,一個是很精進入經藏,小沙彌在他師父的座下很精進,那就是現在的釋迦佛。一個還在世俗(指阿難的前世),但是也很用心在支持修行者,讓他的生活不欠缺,這是在定光佛的時代。

  在空王佛時代,二人都在道場中,二人也都出家,二人都同時發大心。但是,從這裡就應該知道,定光佛比空王佛更早,因為一位出家是小沙彌,一個還是在世俗的大長者,可見從定光佛那時候種下這個因,一直累生世到空王佛時,因緣全都成熟,二人都出家,成熟,二個人同時發大心。這就是說,他的因緣。修行的時代,每一個時代發心都不同,我們若是不斷累積精進的因,自然就是不斷法、因,因的種子,第一義諦愈是深,根愈深,法愈明,這是第一義諦。釋迦佛,已經成佛了,阿難對佛法也已經生生世世一直薰習,到現在已經是貼近佛,而且佛所說的法,就是流入阿難心,已經阿難的心智,完全就是含藏著真理。

  第一義諦完全含藏在阿難心,表示阿難與佛陀過去在空王佛時,二人在共同的時間,發大心,同修行,後此修行的方向愈來愈接近,愈來愈精進,發心。現在此世就是這麼近,近在王宮為至親的堂兄弟,近在一個道場,佛是傳法,阿難受法,法藏在阿難心。甚至佛陀也開始說,這些阿羅漢,大家都是那個時代,空王佛的時代,全都是同修者。想想看,佛已經成佛了,阿難已經靠近在佛的身邊,為護法藏者,但是還有很多學與無學,都還是在小乘行裡。這時候,佛陀通通授記,通通授記,就是與釋迦佛過去有緣的同修行者,因釋迦佛已經成佛,過去的同修行者,現在就要為他們一一授記。時間,大家有信心,未來長久的時間要好好受持。所以在〈化城喻品〉十六王子的時代,也是在那個時代同修行者。

  所以修行在同一個道場,同修行從那個時候這樣一直過來,從大通智勝佛,現在再提起空王佛的時代。可見修行是累生累世,前前後後,這顆種子沒有漏失,但是我們的因緣,有的人道心堅定,所以生生世世入人群,煩惱即菩提。人群中即是道場,繼續在修行,有的就是芸芸眾生,無明煩惱不斷複製,日子就是這樣過。所以說來,精進是多麼重要啊!常常想到,大家常常在聽經,但是心無法真正體解佛法,要如何能了解第一義諦呢?第一義諦,這種道理無形無體,我們都執著在有形有相在造作煩惱,苦不堪啊!希望大家對法要用心,用心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受聲、色、人我是非,動搖了我們的信心,動搖了我們修行的方向,所以時時要多用心啊!

花蓮薰法香筆記團隊感恩合十
****************************************************************

【附註一】俱舍論云:空王佛,乃釋迦三僧祇所逢之佛。同發大心,即是同學。發心則同,踐修有異,彼樂多聞,我常精進。多聞者,得空王之語言,長於討論,短於自修,所以猶滯因門。精進者,得空王之心智,兼於萬行,全於眾德,所以登於果位。摘自《法華經大成》

【附註二】《賢愚經》卷第十(四五)〈阿難總持品〉第三十八(丹本為四十三)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諸比丘,咸皆生疑:「賢者阿難,本造何行,獲此總持,聞佛所說,一言不失?」俱往佛所,而白佛言:「賢者阿難,本興何福,而得如是無量總持?唯願世尊!當見開示。」

 佛告諸比丘:「諦聽著心!斯之總持,皆由福德。乃往過去阿僧祇劫,爾時有一比丘,畜一沙彌,恒以嚴敕,教令誦經,日日課程,其經足者,便以歡喜,若其不足,苦切責之。於是沙彌,常懷懊惱,誦經雖得,復無食具,若行乞食,疾得食時,誦經便足,乞食若遲,誦則不充,若經不足,當被切責,心懷愁悶,啼哭而行。時有長者,見其啼哭,前呼問言:『何以懊惱?』沙彌答曰:『長者當知!我師嚴難,敕我誦經,日日課限,若其足者,即以歡喜,若其不充,苦切見責。我行乞食,若疾得者,誦經即足,若乞遲得,誦便不充,若不得經,便被切責。以是事故,我用愁耳。』於時長者,即語沙彌:『從今以往,常詣我家,當供飲食,令汝不憂,食已專心勤加誦經。』於時沙彌,聞是語已,即得專心勤加誦學,課限不減,日日常度,師徒於是,俱同歡喜。」

 佛告比丘:「爾時師者,定光佛是。時沙彌者,今我身是。時大長者,供養食者,今阿難是。乃由過去造是行故,今得總持,無有忘失。」爾時諸比丘,聞是說已,歡喜信受,頂戴奉行。

 

【附註三】收到分享訊息,補充於此。

 

諸位菩薩,今早薰法香,上人開示一則委內瑞拉的“念珠救命故事”,以下全文是本會清修士祖淞菩薩傳來的完整事件敘述

(祖淞菩薩請當事人吳冉云師姊把事件寫出來)

 

委內瑞拉吳冉云師姊返回台灣前遇到的被警察搶車的完整故事:

 

師姊與她兒子回家路上轉彎,有一部警察走到她的車前面攔住, 要他們下車並用槍對住她和兒子的頭,要他們給他銷匙,要搶他們的車,師姊举手說:等一等。手上的上人佛珠發光,警察嚇了一跳,兒子開車走到旁邊,那麽巧合是一家教堂,剛巧有很多人出來,所以警察槍不到車就走了。

 

這家教堂是師姊第一次發放牧師借用的場地,兒子立即打電話給社區平常有幫忙保護的警察長,是什麼回事,警察說不是他們的警察,是新的交通警察,他們做了幾次這種案子,人都被開槍打死,師姊很幸運都平安,有驁無險。

 

師姊和兒子平安是上人的佛珠救了他們,回家跟先生,家人和志工分享,大家都說是上人的佛珠救了他們,所以志工和家人每天都向上人法像恭敬頂禮,師姊感恩有這個因緣遇到教堂救了一命, 就用感恩心,送 140 公斤糧食給教堂送給教會的殘障兒童,先生更相信做了慈濟能一切平安顺利。

 

 

 

高明智(惟智)感恩合十
回頂端 向下
http://www.wretch.cc/blog/jack18233
 
2016/05/05晨語簡記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晨鐘起薰法香--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