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16/05/11晨語簡記

向下 
2 posters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6/05/11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2016/05/11晨語簡記   2016/05/11晨語簡記 Empty周三 五月 11, 2016 3:12 pm

20160511薰法香如是我聞思(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如來藏中藏寰宇之覺道,
佛法藏中即真如之理體,
能令眾生入佛究竟彼岸,
如來藏無始塵點佛法藏。
 
  是啊!如來藏,我們最近一直期待人人對如來藏,如來法性,我們都要很清楚,阿難是護持法藏,法藏就是如來藏。如來藏藏在哪裡呢?「藏寰宇之覺道」,天地宇宙間所有一切萬物真理,無不含藏在如來法藏中,我們若能夠了解,這條路就好走了。所以,「佛法藏中即真如之理體」,佛法藏、如來藏其實就是真如之理體,真如的道理,真如諦理。體在那裡啊?含蓋在虛空法界,要說你有體,你所看一切無不都是如來諦理之合成,所以真如,那就是法。所以「能令眾生入佛究竟彼岸」。我們如果能體悟,透徹瞭解,這麼多的名詞,合起來不離開道理,道理的名稱能用這麼多的名詞來解釋,這是佛法的道理,深奧無邊際。所以我們若能瞭解,就能入佛究竟彼岸。所有的法,所有的名稱,無不都是使令眾生能體會,能悟,能解,這「能令眾生入佛究竟彼岸」。這些法、這些名稱等等實在是很多,無法算計,因為眾生需求多,所以眾生煩惱多,有為法就無量數,無為法那就是遍空法界,形成有為法,就是人類所需求。
 
  將這些法講開、分析清楚,我們若能夠體會了解,我們就能瞭解佛性如來藏,了解佛法藏原來所包含是這麼多的道理,我們若能了解,自然「入佛究竟彼岸」。凡夫的此岸就能夠脫離,能到達佛、聖人的境域去,捨凡入聖,我們就到彼岸了。不過,這與我們凡夫還有一段很長的距離,距離在哪裡呢?那就是一條大河,這條大河如海寬闊。一句話說,「愛河千尺浪,苦海萬重波,若免輪迴苦,(虔誠念佛陀)」我們要回歸本性,念佛陀。佛心己心,我們若能將佛陀的心念入我們自己的心。天下人間,眾生苦難偏多,哪一個眾生,佛陀願意將他放棄呢?只是分別在有緣的,他就能自己趕緊接近,如果緣比較疏遠,煩惱比較重,佛陀就要用較長的時間,就是要用較多的心,為他化度、教化,若是因緣都還沒成熟,那就「無法度」。
 
  但是佛陀沒有無法度的眾生,今生無緣,來生度,就是不捨眾生,這就是佛陀所以來人間,佛陀所以講出了過去過去無量億劫有佛出世,授記未來要過無量無量億劫,諸佛出世,還要在諸佛法中歷練才能成佛。這時間將過去拉那麼長,將未來延續得無邊際,這就是佛陀的智慧,要讓我們知道,覺悟本性是這麼的大,這種要能夠體會佛法就是要入如來藏中,如來藏就是遍虛空法界,在寰宇之覺道。長,過去過去很長;過往很長的時間,塵點劫的時間,無量數的時間,這是「寰宇之覺道」。我們現在能夠再聽佛法,我們就要去體會過去,要相信過去,過去佛陀已經說過了這麼多位過去持佛法藏,過去發心入人群中說法,過去為人間付出,這全都是乘法而再來人間。佛是真語者,不妄語者,是真實語者,道理,條條道理我們都行得通的,只是我們欠缺耐心,只是我們凡夫重無明,否則哪一項道理我們行不通呢?口說好話,柔言軟語,對人講話不能輕柔些嗎?對人難道不能從佛法聽來,做聞法者,將法入心,再做說法者,用在人間?
 
  口說好話,心記憶者佛的法藏在我們心中,不只是佛法記藏在我們心,我們還要身體力行,走入人群去,為芸芸眾生來著想。人哪有什麼人我是非呢?不用對立,要想天下眾生芸芸,就要想任何一個人都有優點,都願意為人群付出,為人群付出的人也同樣在修行中,難免同樣還有缺點,因為從凡夫求法、身體力行,這樣還是在凡夫地,初發心的菩薩,發大乘心,願意付出,我們要讚歎他,但他還是在凡夫地啊!看看阿難、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同樣隱大現小,他們原來已經修行那麼久了,累生世,同樣累生世都在人間,佛陀不捨眾生,也是生生世世在人間,這就等於「內秘菩薩行,外現是聲聞」,還是同樣不斷地在求法,還是不斷在聞法、說法、傳法,在人間,你看不出是哪一個人,因為在因緣還沒有圓滿以前,同樣還要在人群中去結眾生緣,去造福人間,同樣,是跟我們人群中同樣的人類。
 
  二千多年前,佛陀也是人類啊!阿難、富樓那也都在人群、人類中,同樣都是父母生的,只是觀念思想不同。在富貴人家看透了人間的苦難,發心修行,名稱覺悟了。本來就是覺悟,才會觀念跟人家不同。在富貴人間徹悟了人間的無常、苦、空,現相去求追求真理,也是現相成道,這樣來度眾生,這是在人間的過程。示現人類,覺悟度眾生,我們也同樣是人類啊!我們也應該要覺悟,也應該體會人間無常,也應該要發心,為了度眾生,為了眾生苦難偏多,我們開闊我們的心胸,包容一切,為天下眾生事大,自己的觀念看法事小,何必要在人與人之間去選擇:這個人是不好的人,這個人,將他去除,不要在這團體裡面。
 
  不對啊!佛陀不是這麼說。大家要包容他,多關懷他,多教導他,若影響得來,恭喜啊!若影響不來就默擯,隨他去。這就是說盡了佛陀在世時,親自教育,弟子群中還是同樣無明很重,同樣不守規戒的人也有啊,在僧團裡,才得要阿難在佛陀將入滅時,阿那律陀向阿難說:「你怎麼光在裡哭呢?時間已經來不及了,趕緊去請教佛陀一些大事情。」「我到底要請教佛陀什麼啊?」「你要請教佛陀法將來法要如何傳。要請教佛陀,佛在時大家以佛為師,佛陀不在時,什麼是我們所依靠的?以什麼為師?僧團現在,在佛陀還在世時就有不守規戒的六群比丘,佛陀都無法降伏他們,將來是誰能來統治他們,能來降伏他們呢?這三項大事情要趕緊問啊!」
 
  所以,佛陀一一回答。「以戒為師」,大家要自己自愛,我們既然修行,在僧團中,我們了解法之後,要防非止惡,自己不要讓外面的煩惱侵入我們的心來,保護好自己這念心念,所以「以戒為師」。不守規戒的人,你們就是慈悲包容他,教育他,若是「無法度」,那就是等待因緣了,隨他去吧!這就是佛陀的教育。所以「如是我聞」,佛法就是這樣傳,這樣交代阿難。可見佛陀雖然是八十年的人生,將近五十年的說法,希望佛法人人接受進來,能夠了解這條覺道,其實是在我們腳底下,在我們的當下,在我們的心中,我們轉一個念頭,轉迷為悟,這沒有什麼樣的困難啊!佛法就是教導我們如何將心展開,包容天下眾生。關懷天下眾生苦,付出無所求。這種來來回回在人間,這就是佛陀讓我們能很敬重,慈憫眾生如慈父,教導眾生如導師,「四生慈父,三界導師」,不論你的心是受欲所將你綁住,能接受佛法,看開欲念,撥開煩惱,讓我們從這個欲界的煩惱超越過去。
 
  色界,就是我們的思想,煩惱、無明,雖然你無欲,但是你與人與人之間還有恩恩怨怨,人的臉色,人的聲音,人的….等等,讓我們的思想就是起煩惱,這就是在聲色境界中還是同樣有煩惱。雖然沒有心欲,出家,我們已經都無欲了,但是我們的習氣、煩惱還在,佛法讓你好好用,用很多名詞,如來藏藏在寰宇之覺道中,我們舉步動作無不都是可以走的路,條條道路無不都是覺路,按照佛陀的教法去走,哪有走不到的道路呢?所以我們應該要體會。無色界,希望我們能夠超越,無色界雖然無形無色,我也已經不要與人有這因緣,攀緣。但是這樣不行哦!佛陀就說要入人群去,不是說我去除煩惱了,我也沒有心欲了,我也不與人有是非,我就是怕,怕再跟人有是非,我要跟人的緣分斷絕了。這樣不行,佛陀跟我們說,我們的功夫、功德若不夠,什麼樣的因緣再浮現出來,同樣你還是會起心動念。還是要入人群,「煩惱即菩提」,到人群中歷練,練出了你很成熟,不論什麼樣的境界來,都不搖動我們,沒有欲念、沒有煩惱,也沒有要斷除與眾生的緣,我們要以眾生緣會合在一起,不捨眾生,生生世世救度眾生,這才是真正佛陀來人間的目的。
 
  所以,希望佛法藏中就是我們的真如諦理,希望我們人人的內心深處就是念念眾生苦,這就是佛心,佛心不捨眾生心,這就是真如,而且很多的法,「能令眾生入佛究竟彼岸」,我們轉凡夫心,念念無不都是覺,覺悟,覺悟世間苦難偏多,覺悟世間眾生芸芸,就是造了很多業力,苦不盡啊!佛陀覺,就是覺在這個地方,天下眾生萬物事理,這就是佛的覺悟。所以,「如來藏無始塵點佛法藏」。塵點劫,塵點劫、化城,很長久長久的時間,一切如幻如化,時間還要再長,我們就是這樣過來的,過程的險路很長,要如何開出一條康莊的大道,讓人人能走入菩提覺道,不要再迷在險道之中。這就是佛陀的心願,希望人人發大心、立大願。所以,對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入人群中一直在說法,佛陀是那麼的讚歎,讚歎他體會佛的心意。阿難無始以來能藏佛法藏、護持法藏,佛陀讚歎阿難,塵點劫,無始劫一直到未來成佛,壽命也是無量數劫。可見佛法是無始無終,藏在阿難的心中。
 
  阿難,只是一個譬喻,我們人人若發心如阿難,我們的法無始無終,無形無色、無處不在,這無不都是佛覺悟的地方。所以「如來藏無始塵點佛法藏」。大通智勝佛、十六王子所說的《法華經》一直延續下來,大通智勝佛塵點劫前,無法去算計,「若算師,若算師弟子」,都無法去算計,表示天地宇宙無始無終的道理,我們應該要將它收納進來,在我們的如來藏、真如覺性、智慧海中。這不是不可能,絕對有可能,所以我們要用心,聽法不要漏掉了,要收入心版來。眾生就是可憐憫,任何一位眾生都是可憐憫,只是很執著的人還是很令人憐憫,很剛強的人我們也要憐憫他。因為眾生還是煩惱無明很重,受人厭、受人怨、受人恨,你想,這樣的人是不是可憐憫的人呢?人人都希望做一個讓人愛、讓人尊重的人,讓人願意追隨的人,什麼人不願意這樣呢?什麼人願意被討厭呢?什麼人願意被恨呢?什麼人願意被人放棄呢?像這樣的人,是不是我們要憐憫呢?這種憐憫心就是佛心。所以佛心憐憫眾生,不放棄眾生,所以我們要用心體會佛的教法。來,我們來看前面的文,
 
經文:「阿難面於佛前,自聞授記及國土莊嚴,所願具足,心大歡喜,得未曾有。即時憶念過去無量千萬億諸佛法藏,通達無礙,如今所聞;亦識本願。爾時阿難而說偈言:」
 
  阿難已經在佛的面前,當面得到佛為他授記了,佛陀為他授記的,超出了阿難所祈求的願,不只是能成佛,又是壽無量;不只是壽無量,又是國土名常立勝旛,就是正法很長久,像法也很長久。像這樣,阿難很歡喜,國土莊嚴,最歡喜的就是所受教的人,人人都是菩薩,都是發大心、立大願,他的國土,他的眾生,他所教化。所以這是阿難最歡喜。
 
  所以「即時憶念過去無量千萬億諸佛法藏」。過去佛陀已經開示了,阿難與釋迦佛過去在空王佛所是同修、同學,阿難更加歡喜,這麼長久以前就是這樣。憶念,從那個時間開始,阿難忽然間憶念,回憶過去、過去,原來已經在無量千萬億佛法藏中,跟隨過這麼多的佛,聽過這麼多佛所說的法,都是點滴入心。「通達無礙」,這樣一回憶,佛佛道同,千萬億佛,每一尊佛的法、道都是一樣,無礙啊!
 
  「如今所聞」,過去所聽的,和現在所聽的都是一樣。「亦識本願」,不只是回憶起過去諸佛所說的法,和現在釋迦佛所講的法都是一樣,不只是這樣回憶到,又回憶到自己,自己的本願,過去就是這樣,發這樣的願,要護持法藏,法聽入心,未來的長久就是護持法藏。這阿難已經回憶了,一切透徹了解了。所以「爾時阿難而說偈言」,現在阿難就用偈重複再講,表達他的心意。
 
經文:「世尊甚稀有,令我念過去,無量諸佛法,如今日所聞。我今無復疑,安住於佛道,方便為侍者,護持諸佛法。」
 
*世間之寶希有難遇,薄福眾生,百千萬世,不能值遇,故名希有。
 
  阿難再將前面說的話再重複一次。「世尊甚希有」。世間的寶就是稱為最稀有,稀有的東西就是很難遇。我們要一個寶,什麼是寶?世間人最重視的是寶,但是,不是人人想要就有,就是要很富有、很富有的人,很富有的人,他也還要有這樣的因緣,才能得到稀世之寶,所以真的是稀有難遇。薄福的人,「薄福眾生,百千萬世,不能值遇,故名希有」。我們生生世世,到底是貧窮還是富有,我們不知道,但是眾生多數若沒有修福,無福無慧,肯定在六道四生中,真的要得到很有福實在是不簡單。所以說「薄福眾生,百千萬世,不能值遇,故名希有」,這叫做稀有的東西,很稀有。
 
經文簡釋:
「世尊甚希有,令我念過去」;世尊特勝,甚為罕有;令我憶念過去久遠。謂如世珍寶,貧窮之人所不能得。
 
  什麼東西是人間最稀有呢?是世尊,「世尊甚希有」。「令我念過去」。阿難就說世尊是甚希有。是啊!要得遇一尊佛是不簡單啊!釋迦牟尼佛離開我們,到現在二千多年,又再五六十億七千萬年後(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另一說五十七億六千萬年,指釋迦佛入滅至彌勒菩薩出世之年數),才又有一尊佛能出世,名叫做彌勒,這是多麼稀有啊!這是「世尊甚希有」。阿難讚歎,「這麼稀有,世尊在人間,我已經得到了,得到與佛同世。不只是與佛同世,又這麼靠近佛,這實在是很稀有,很難得。」這是讚歎。很難得能靠近佛的身邊,為佛的侍者,聽佛所說的法。現在佛再「令我念過去」,「經過了點醒我,原來我過去長遠劫前,也是發這樣的願,也是這樣長久修行過來。憶念過去,我已經了解了。」
 
  所以「世尊特勝」。天地人間,世尊是世間人,人人應該所尊重,這是很特殊、殊勝的人,稱為世尊,是「甚為罕有」。真的很罕有,要多久才能世間有這樣的覺者出現人間呢?「甚為罕有」。「令我憶念過去久遠」,阿難就是這樣的表示。也就是「謂如世珍寶」,世尊就如世間的珍寶,世間的珍寶。「貧窮之人所不能得」,貧窮人哪有可能呢?生活都難過了,要得到稀世的珍寶,不可能啊!所以我們眾生,佛法、道理在我們的心很淡薄了,沒道理了,人人不就是如貧窮人嗎?〈信解品〉貧窮子的譬喻,這樣的人是大部分。
 
  所以我們真的要得到佛法、遇到佛世是很不簡單,得佛法就不容易了,佛法這樣地傳在人間,到底才有幾個人能聽到佛法呢?七十幾億的人口,到底有多少人數聽到佛法?而且,聽了佛法,真正能接受在內心,將佛法入心,成為我的寶藏,到底有幾個呢?將這個法入我的真如藏中,這到底有幾個?何況要與佛同世,更不簡單了。佛法要放在我們的心裡都不簡單;要聽就不簡單了,何況法要放在心裡更不簡單。這個不簡單,比起要再直接與佛同世,親近佛,後者更加不簡單,這樣是不是很稀有呢?確實很稀有,「世尊甚希有」,真真正正很稀有。
 
經文簡釋:
「無量諸佛法,如今日所聞」;無量諸佛之法,如今日聞,等無有異。
 
  所以「無量諸佛法,如今日所聞」。阿難說,就像這麼稀有,今天我已經聽到了,聽到,句句入我的心來,我全都能體會,佛陀又跟我說過去,我更加了解了,佛佛道同,宇宙萬物無不都是在這真理中,我了解了。時間不論多長,經過多少尊佛,法,我都已經記憶下來,我都了解,到今日,與釋迦佛所說的一模一樣。真理是恆古不變,是永恆的,亙千古而不變,所以佛佛道同,每一尊佛的法都是一樣。所以「無量諸佛法,如今日所聞」。無量諸佛之法,如今天所聽到的,「等無有異」,同樣,與過去諸佛所說的法全都一樣。所以我們就是要證明,就是要證實,證實除了佛佛道同,真理是經千萬億劫無始無終都是不變的,都是一樣的。不論現在是五濁惡世,是人心煩惱無明垢重,造成了五濁惡世,災難偏多,其實道理永遠千古不變,真理都一樣,就是住在人心,真如人人本具,但我們就是將這個真如用無明煩惱埋覆起來,讓我們心地黑暗,發不出這念智慧之光,所以就這樣這麼的無明,要不然,道理其實是永遠都存在,亙千古而不變的。
 
經文簡釋:
「我今無復疑,安住於佛道」;我今無復疑惑之心,安心住於諸佛之道。
 
  所以「我今無復疑惑之心」,我現在開始不再疑惑了,我的心完全啟開了,所以「安心住於諸佛之道」。阿難說,我已經安心了,可以住在諸佛之道。因為回憶過去,佛佛道同,與現在釋迦佛所說的都一樣,我現在都安心下來了,經千古不變的道理,我了解了,所以我安心。
 
經文簡釋:
「方便為侍者,護持諸佛法」;以方便力,為佛侍者,護持諸佛法寶之藏。無量寶藏自然發應,教化安立無數眾生。
 
  「方便為侍者,護持諸佛法」。這原來是我的本願,我將佛法藏在內心,我就是為了要親近佛,所以我「方便為侍者」,可以靠近佛的身邊,為佛的侍者。在人事上來看,阿難就是佛的侍者,其實這是一個方便法,靠近佛的身邊,來將佛的法吸收下來,「護持諸佛法」。這全都是方便力。這是過去的願力,過去的心願,因為我已經了解,回憶過去,我就是發這樣的願,是「以方便力,為佛侍者」,這是一種方便。佛佛道同,來來回回,這都是方便法,因為諸佛應世化度,這都是方便法來人間。阿難也是一樣,是為了「護持諸佛法寶之藏」。「無量寶藏自然發應」。自然法寶,其實,佛這樣說了之後,原來自然的法寶,就是大自然界一切的法,應時、應機都可以拿出來應用。所以應眾生的根機,應時入人群,這就是佛法,佛所覺悟的道理,是來來回回度眾生,應時應機,法度這分教育眾生的根機,所以「教化安立無數眾生」。
 
  這就是阿難對佛陀的體悟,對釋迦佛的尊重,所以佛是稀世,很稀有,令阿難能憶念過去,過去無量劫。經過這麼多的佛,現在聽佛所講的法,他心安了,憶念過去,原來道理都一樣,我安心了,我也自己知道過去的心願了。這是阿難這樣的表白出來。希望我們能很體會,我們來人間也要跟阿難一樣,聽聞佛法,法要放在心裡,不要聽進來就漏掉了,我們要生生世世,句句的法在我們的心版裡,生生世世來護持法藏。聽,方便,就是方便來聽法,也要方便施教。要當聞法者、說法者,也是傳法者,也是護持法者,這我們人人都能做得到,所以要時時多用心啊!
 
花蓮薰法香筆記團隊感恩合十
回頂端 向下
Jack
Admin
Admin



文章總數 : 6985
年齡 : 65
來自 : 台北
威望 : 1724
注冊日期 : 2008-12-22

2016/05/11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6/05/11晨語簡記   2016/05/11晨語簡記 Empty周五 五月 13, 2016 4:20 pm

薰法香心得札記(二○一六年五月十一日星期三)

 

我讀上人的偈文,試著以公式表示,再搭配上人開示,就看懂了。

寰宇之覺道→ 如來藏=佛法藏=真如之理體→ 入佛究竟彼岸

 

不過,這與我們凡夫還有一段很長的距離,距離在哪裡呢?那就是一條大河,這條大河如海寬闊。一句話說,「愛河千尺浪,苦海萬重波,若免輪迴苦,(虔誠念佛陀)」

在寰宇之覺道與入佛究竟彼岸之間,存在著Gap(一條大河),我們要穿越(跨越)這條生死河(煩惱河、愛慾河、無明河),有法(找到法)才能到彼岸。

 

 

這時間將過去拉那麼長,將未來延續得無邊際,這就是佛陀的智慧,要讓我們知道,覺悟本性是這麼的大,這種要能夠體會佛法就是要入如來藏中,如來藏就是遍虛空法界,在寰宇之覺道。

寰宇之覺道→ 如來藏=佛法藏=真如之理體→ 入佛究竟彼岸

N/∞=?當N=N的時候,N/∞=0 (以微積分的觀點來看)

當N=∞可以成立(無始塵點=∞),∞/∞=1(成佛,入佛法藏)(唯佛與佛乃能究竟明了)

就是要將時間空間拉到無限大,所有的理論就可以實現(成立)。

 

佛法就是教導我們如何將心展開,包容天下眾生。關懷天下眾生苦,付出無所求。這種來來回回在人間,這就是佛陀讓我們能很敬重,慈憫眾生如慈父,教導眾生如導師,「四生慈父,三界導師」,不論你的心是受欲所將你綁住,能接受佛法,看開欲念,撥開煩惱,讓我們從這個欲界的煩惱超越過去。

當心量=∞,加上前面的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你就跨越那條大河,你就成佛了。

 

世間之寶希有難遇,薄福眾生,百千萬世,不能值遇,故名希有。

這句看來簡單,卻很真實。年紀漸長,看過很多不能遇到佛法的人,縱使擁有再多的物質(人間寶物),其實其慧命還是無福與貧窮的人

 

 

 

如來藏中藏寰宇之覺道,
佛法藏中即真如之理體,
能令眾生入佛究竟彼岸,
如來藏無始塵點佛法藏。
 
 
是啊!如來藏,我們最近一直期待人人對如來藏,如來法性,我們都要很清楚,阿難是護持法藏,法藏就是如來藏。如來藏藏在哪裡呢?「藏寰宇之覺道」,天地宇宙間所有一切萬物真理,無不含藏在如來法藏中,我們若能夠了解,這條路就好走了。所以,「佛法藏中即真如之理體」,佛法藏、如來藏其實就是真如之理體,真如的道理,真如諦理。體在那裡啊?含蓋在虛空法界,要說你有體,你所看一切無不都是如來諦理之合成,所以真如,那就是法。所以「能令眾生入佛究竟彼岸」。我們如果能體悟,透徹瞭解,這麼多的名詞,合起來不離開道理,道理的名稱能用這麼多的名詞來解釋,這是佛法的道理,深奧無邊際。所以我們若能瞭解,就能入佛究竟彼岸。所有的法,所有的名稱,無不都是使令眾生能體會,能悟,能解,這「能令眾生入佛究竟彼岸」。這些法、這些名稱等等實在是很多,無法算計,因為眾生需求多,所以眾生煩惱多,有為法就無量數,無為法那就是遍空法界,形成有為法,就是人類所需求。
 
 
將這些法講開、分析清楚,我們若能夠體會了解,我們就能瞭解佛性如來藏,了解佛法藏原來所包含是這麼多的道理,我們若能了解,自然「入佛究竟彼岸」。凡夫的此岸就能夠脫離,能到達佛、聖人的境域去,捨凡入聖,我們就到彼岸了。不過,這與我們凡夫還有一段很長的距離,距離在哪裡呢?那就是一條大河,這條大河如海寬闊。一句話說,「愛河千尺浪,苦海萬重波,若免輪迴苦,(虔誠念佛陀)」我們要回歸本性,念佛陀。佛心己心,我們若能將佛陀的心念入我們自己的心。天下人間,眾生苦難偏多,哪一個眾生,佛陀願意將他放棄呢?只是分別在有緣的,他就能自己趕緊接近,如果緣比較疏遠,煩惱比較重,佛陀就要用較長的時間,就是要用較多的心,為他化度、教化,若是因緣都還沒成熟,那就「無法度」。
 
 
但是佛陀沒有無法度的眾生,今生無緣,來生度,就是不捨眾生,這就是佛陀所以來人間,佛陀所以講出了過去過去無量億劫有佛出世,授記未來要過無量無量億劫,諸佛出世,還要在諸佛法中歷練才能成佛。這時間將過去拉那麼長,將未來延續得無邊際,這就是佛陀的智慧,要讓我們知道,覺悟本性是這麼的大,這種要能夠體會佛法就是要入如來藏中,如來藏就是遍虛空法界,在寰宇之覺道。長,過去過去很長;過往很長的時間,塵點劫的時間,無量數的時間,這是「寰宇之覺道」。我們現在能夠再聽佛法,我們就要去體會過去,要相信過去,過去佛陀已經說過了這麼多位過去持佛法藏,過去發心入人群中說法,過去為人間付出,這全都是乘法而再來人間。佛是真語者,不妄語者,是真實語者,道理,條條道理我們都行得通的,只是我們欠缺耐心,只是我們凡夫重無明,否則哪一項道理我們行不通呢?口說好話,柔言軟語,對人講話不能輕柔些嗎?對人難道不能從佛法聽來,做聞法者,將法入心,再做說法者,用在人間?
 
 
口說好話,心記憶者佛的法藏在我們心中,不只是佛法記藏在我們心,我們還要身體力行,走入人群去,為芸芸眾生來著想。人哪有什麼人我是非呢?不用對立,要想天下眾生芸芸,就要想任何一個人都有優點,都願意為人群付出,為人群付出的人也同樣在修行中,難免同樣還有缺點,因為從凡夫求法、身體力行,這樣還是在凡夫地,初發心的菩薩,發大乘心,願意付出,我們要讚歎他,但他還是在凡夫地啊!看看阿難、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同樣隱大現小,他們原來已經修行那麼久了,累生世,同樣累生世都在人間,佛陀不捨眾生,也是生生世世在人間,這就等於「內秘菩薩行,外現是聲聞」,還是同樣不斷地在求法,還是不斷在聞法、說法、傳法,在人間,你看不出是哪一個人,因為在因緣還沒有圓滿以前,同樣還要在人群中去結眾生緣,去造福人間,同樣,是跟我們人群中同樣的人類。
 
 
二千多年前,佛陀也是人類啊!阿難、富樓那也都在人群、人類中,同樣都是父母生的,只是觀念思想不同。在富貴人家看透了人間的苦難,發心修行,名稱覺悟了。本來就是覺悟,才會觀念跟人家不同。在富貴人間徹悟了人間的無常、苦、空,現相去求追求真理,也是現相成道,這樣來度眾生,這是在人間的過程。示現人類,覺悟度眾生,我們也同樣是人類啊!我們也應該要覺悟,也應該體會人間無常,也應該要發心,為了度眾生,為了眾生苦難偏多,我們開闊我們的心胸,包容一切,為天下眾生事大,自己的觀念看法事小,何必要在人與人之間去選擇:這個人是不好的人,這個人,將他去除,不要在這團體裡面。
 
 
不對啊!佛陀不是這麼說。大家要包容他,多關懷他,多教導他,若影響得來,恭喜啊!若影響不來就默擯,隨他去。這就是說盡了佛陀在世時,親自教育,弟子群中還是同樣無明很重,同樣不守規戒的人也有啊,在僧團裡,才得要阿難在佛陀將入滅時,阿那律陀向阿難說:「你怎麼光在裡哭呢?時間已經來不及了,趕緊去請教佛陀一些大事情。」「我到底要請教佛陀什麼啊?」「你要請教佛陀法將來法要如何傳。要請教佛陀,佛在時大家以佛為師,佛陀不在時,什麼是我們所依靠的?以什麼為師?僧團現在,在佛陀還在世時就有不守規戒的六群比丘,佛陀都無法降伏他們,將來是誰能來統治他們,能來降伏他們呢?這三項大事情要趕緊問啊!」
 
 
所以,佛陀一一回答。「以戒為師」,大家要自己自愛,我們既然修行,在僧團中,我們了解法之後,要防非止惡,自己不要讓外面的煩惱侵入我們的心來,保護好自己這念心念,所以「以戒為師」。不守規戒的人,你們就是慈悲包容他,教育他,若是「無法度」,那就是等待因緣了,隨他去吧!這就是佛陀的教育。所以「如是我聞」,佛法就是這樣傳,這樣交代阿難。可見佛陀雖然是八十年的人生,將近五十年的說法,希望佛法人人接受進來,能夠了解這條覺道,其實是在我們腳底下,在我們的當下,在我們的心中,我們轉一個念頭,轉迷為悟,這沒有什麼樣的困難啊!佛法就是教導我們如何將心展開,包容天下眾生。關懷天下眾生苦,付出無所求。這種來來回回在人間,這就是佛陀讓我們能很敬重,慈憫眾生如慈父,教導眾生如導師,「四生慈父,三界導師」,不論你的心是受欲所將你綁住,能接受佛法,看開欲念,撥開煩惱,讓我們從這個欲界的煩惱超越過去。
 
 
色界,就是我們的思想,煩惱、無明,雖然你無欲,但是你與人與人之間還有恩恩怨怨,人的臉色,人的聲音,人的….等等,讓我們的思想就是起煩惱,這就是在聲色境界中還是同樣有煩惱。雖然沒有心欲,出家,我們已經都無欲了,但是我們的習氣、煩惱還在,佛法讓你好好用,用很多名詞,如來藏藏在寰宇之覺道中,我們舉步動作無不都是可以走的路,條條道路無不都是覺路,按照佛陀的教法去走,哪有走不到的道路呢?所以我們應該要體會。無色界,希望我們能夠超越,無色界雖然無形無色,我也已經不要與人有這因緣,攀緣。但是這樣不行哦!佛陀就說要入人群去,不是說我去除煩惱了,我也沒有心欲了,我也不與人有是非,我就是怕,怕再跟人有是非,我要跟人的緣分斷絕了。這樣不行,佛陀跟我們說,我們的功夫、功德若不夠,什麼樣的因緣再浮現出來,同樣你還是會起心動念。還是要入人群,「煩惱即菩提」,到人群中歷練,練出了你很成熟,不論什麼樣的境界來,都不搖動我們,沒有欲念、沒有煩惱,也沒有要斷除與眾生的緣,我們要以眾生緣會合在一起,不捨眾生,生生世世救度眾生,這才是真正佛陀來人間的目的。
 
 
所以,希望佛法藏中就是我們的真如諦理,希望我們人人的內心深處就是念念眾生苦,這就是佛心,佛心不捨眾生心,這就是真如而且很多的法,「能令眾生入佛究竟彼岸」,我們轉凡夫心,念念無不都是覺,覺悟,覺悟世間苦難偏多,覺悟世間眾生芸芸,就是造了很多業力,苦不盡啊!佛陀覺,就是覺在這個地方,天下眾生萬物事理,這就是佛的覺悟。所以,「如來藏無始塵點佛法藏」。塵點劫,塵點劫、化城,很長久長久的時間,一切如幻如化,時間還要再長,我們就是這樣過來的,過程的險路很長,要如何開出一條康莊的大道,讓人人能走入菩提覺道,不要再迷在險道之中。這就是佛陀的心願,希望人人發大心、立大願。所以,對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入人群中一直在說法,佛陀是那麼的讚歎,讚歎他體會佛的心意。阿難無始以來能藏佛法藏、護持法藏,佛陀讚歎阿難,塵點劫,無始劫一直到未來成佛,壽命也是無量數劫。可見佛法是無始無終,藏在阿難的心中。
 
 
阿難,只是一個譬喻,我們人人若發心如阿難,我們的法無始無終,無形無色、無處不在,這無不都是佛覺悟的地方。所以「如來藏無始塵點佛法藏」。大通智勝佛、十六王子所說的《法華經》一直延續下來,大通智勝佛塵點劫前,無法去算計,「若算師,若算師弟子」,都無法去算計,表示天地宇宙無始無終的道理,我們應該要將它收納進來,在我們的如來藏、真如覺性、智慧海中。這不是不可能,絕對有可能,所以我們要用心,聽法不要漏掉了,要收入心版來。眾生就是可憐憫,任何一位眾生都是可憐憫,只是很執著的人還是很令人憐憫,很剛強的人我們也要憐憫他。因為眾生還是煩惱無明很重,受人厭、受人怨、受人恨,你想,這樣的人是不是可憐憫的人呢?人人都希望做一個讓人愛、讓人尊重的人,讓人願意追隨的人,什麼人不願意這樣呢?什麼人願意被討厭呢?什麼人願意被恨呢?什麼人願意被人放棄呢?像這樣的人,是不是我們要憐憫呢?這種憐憫心就是佛心。所以佛心憐憫眾生,不放棄眾生,所以我們要用心體會佛的教法。來,我們來看前面的文,
 
經文:「阿難面於佛前,自聞授記及國土莊嚴,所願具足,心大歡喜,得未曾有。即時憶念過去無量千萬億諸佛法藏,通達無礙,如今所聞;亦識本願。爾時阿難而說偈言:
 
 
阿難已經在佛的面前,當面得到佛為他授記了,佛陀為他授記的,超出了阿難所祈求的願,不只是能成佛,又是壽無量;不只是壽無量,又是國土名常立勝旛,就是正法很長久,像法也很長久。像這樣,阿難很歡喜,國土莊嚴,最歡喜的就是所受教的人,人人都是菩薩,都是發大心、立大願,他的國土,他的眾生,他所教化。所以這是阿難最歡喜。
 
 
所以「即時憶念過去無量千萬億諸佛法藏」。過去佛陀已經開示了,阿難與釋迦佛過去在空王佛所是同修、同學,阿難更加歡喜,這麼長久以前就是這樣。憶念,從那個時間開始,阿難忽然間憶念,回憶過去、過去,原來已經在無量千萬億佛法藏中,跟隨過這麼多的佛,聽過這麼多佛所說的法,都是點滴入心。「通達無礙」,這樣一回憶,佛佛道同,千萬億佛,每一尊佛的法、道都是一樣,無礙啊!
 
 
「如今所聞」,過去所聽的,和現在所聽的都是一樣。「亦識本願」,不只是回憶起過去諸佛所說的法,和現在釋迦佛所講的法都是一樣,不只是這樣回憶到,又回憶到自己,自己的本願,過去就是這樣,發這樣的願,要護持法藏,法聽入心,未來的長久就是護持法藏。這阿難已經回憶了,一切透徹了解了。所以「爾時阿難而說偈言」,現在阿難就用偈重複再講,表達他的心意。
 
經文:「世尊甚稀有,令我念過去,無量諸佛法,如今日所聞。我今無復疑,安住於佛道,方便為侍者,護持諸佛法。
 
世間之寶希有難遇,薄福眾生,百千萬世,不能值遇,故名希有。
 
 
阿難再將前面說的話再重複一次。「世尊甚希有」。世間的寶就是稱為最稀有,稀有的東西就是很難遇。我們要一個寶,什麼是寶?世間人最重視的是寶,但是,不是人人想要就有,就是要很富有、很富有的人,很富有的人,他也還要有這樣的因緣,才能得到稀世之寶,所以真的是稀有難遇。薄福的人,「薄福眾生,百千萬世,不能值遇,故名希有」。我們生生世世,到底是貧窮還是富有,我們不知道,但是眾生多數若沒有修福,無福無慧,肯定在六道四生中,真的要得到很有福實在是不簡單。所以說「薄福眾生,百千萬世,不能值遇,故名希有」,這叫做稀有的東西,很稀有。
 
經文簡釋:
「世尊甚希有,令我念過去」;世尊特勝,甚為罕有;令我憶念過去久遠。謂如世珍寶,貧窮之人所不能得。
 
 
什麼東西是人間最稀有呢?是世尊,「世尊甚希有」。「令我念過去」。阿難就說世尊是甚希有。是啊!要得遇一尊佛是不簡單啊!釋迦牟尼佛離開我們,到現在二千多年,又再五六十億七千萬年後(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另一說五十七億六千萬年,指釋迦佛入滅至彌勒菩薩出世之年數),才又有一尊佛能出世,名叫做彌勒,這是多麼稀有啊!這是「世尊甚希有」。阿難讚歎,「這麼稀有,世尊在人間,我已經得到了,得到與佛同世。不只是與佛同世,又這麼靠近佛,這實在是很稀有,很難得。」這是讚歎。很難得能靠近佛的身邊,為佛的侍者,聽佛所說的法。現在佛再「令我念過去」,「經過了點醒我,原來我過去長遠劫前,也是發這樣的願,也是這樣長久修行過來。憶念過去,我已經了解了。」
 
 
所以「世尊特勝」。天地人間,世尊是世間人,人人應該所尊重,這是很特殊、殊勝的人,稱為世尊,是「甚為罕有」。真的很罕有,要多久才能世間有這樣的覺者出現人間呢?「甚為罕有」。「令我憶念過去久遠」,阿難就是這樣的表示。也就是「謂如世珍寶」,世尊就如世間的珍寶,世間的珍寶。「貧窮之人所不能得」,貧窮人哪有可能呢?生活都難過了,要得到稀世的珍寶,不可能啊!所以我們眾生,佛法、道理在我們的心很淡薄了,沒道理了,人人不就是如貧窮人嗎?〈信解品〉貧窮子的譬喻,這樣的人是大部分。
 
 
所以我們真的要得到佛法、遇到佛世是很不簡單,得佛法就不容易了,佛法這樣地傳在人間,到底才有幾個人能聽到佛法呢?七十幾億的人口,到底有多少人數聽到佛法?而且,聽了佛法,真正能接受在內心,將佛法入心,成為我的寶藏,到底有幾個呢?將這個法入我的真如藏中,這到底有幾個?何況要與佛同世,更不簡單了。佛法要放在我們的心裡都不簡單;要聽就不簡單了,何況法要放在心裡更不簡單。這個不簡單,比起要再直接與佛同世,親近佛,後者更加不簡單,這樣是不是很稀有呢?確實很稀有,「世尊甚希有」,真真正正很稀有。
 
經文簡釋:
「無量諸佛法,如今日所聞」;無量諸佛之法,如今日聞,等無有異。
 
 
所以「無量諸佛法,如今日所聞」。阿難說,就像這麼稀有,今天我已經聽到了,聽到,句句入我的心來,我全都能體會,佛陀又跟我說過去,我更加了解了,佛佛道同,宇宙萬物無不都是在這真理中,我了解了。時間不論多長,經過多少尊佛,法,我都已經記憶下來,我都了解,到今日,與釋迦佛所說的一模一樣。真理是恆古不變,是永恆的,亙千古而不變,所以佛佛道同,每一尊佛的法都是一樣。所以「無量諸佛法,如今日所聞」。無量諸佛之法,如今天所聽到的,「等無有異」,同樣,與過去諸佛所說的法全都一樣。所以我們就是要證明,就是要證實,證實除了佛佛道同,真理是經千萬億劫無始無終都是不變的,都是一樣的。不論現在是五濁惡世,是人心煩惱無明垢重,造成了五濁惡世,災難偏多,其實道理永遠千古不變,真理都一樣,就是住在人心,真如人人本具,但我們就是將這個真如用無明煩惱埋覆起來,讓我們心地黑暗,發不出這念智慧之光,所以就這樣這麼的無明,要不然,道理其實是永遠都存在,亙千古而不變的。
 
經文簡釋:
「我今無復疑,安住於佛道」;我今無復疑惑之心,安心住於諸佛之道。
 
 
所以「我今無復疑惑之心」,我現在開始不再疑惑了,我的心完全啟開了,所以「安心住於諸佛之道」。阿難說,我已經安心了,可以住在諸佛之道。因為回憶過去,佛佛道同,與現在釋迦佛所說的都一樣,我現在都安心下來了,經千古不變的道理,我了解了,所以我安心。
 
經文簡釋:
「方便為侍者,護持諸佛法」;以方便力,為佛侍者,護持諸佛法寶之藏。無量寶藏自然發應,教化安立無數眾生。
 
 
「方便為侍者,護持諸佛法」。這原來是我的本願,我將佛法藏在內心,我就是為了要親近佛,所以我「方便為侍者」,可以靠近佛的身邊,為佛的侍者。在人事上來看,阿難就是佛的侍者,其實這是一個方便法,靠近佛的身邊,來將佛的法吸收下來,「護持諸佛法」。這全都是方便力。這是過去的願力,過去的心願,因為我已經了解,回憶過去,我就是發這樣的願,是「以方便力,為佛侍者」,這是一種方便。佛佛道同,來來回回,這都是方便法,因為諸佛應世化度,這都是方便法來人間。阿難也是一樣,是為了「護持諸佛法寶之藏」。「無量寶藏自然發應」。自然法寶,其實,佛這樣說了之後,原來自然的法寶,就是大自然界一切的法,應時、應機都可以拿出來應用。所以應眾生的根機,應時入人群,這就是佛法,佛所覺悟的道理,是來來回回度眾生,應時應機,法度這分教育眾生的根機,所以「教化安立無數眾生」。
 
 
這就是阿難對佛陀的體悟,對釋迦佛的尊重,所以佛是稀世,很稀有,令阿難能憶念過去,過去無量劫。經過這麼多的佛,現在聽佛所講的法,他心安了,憶念過去,原來道理都一樣,我安心了,我也自己知道過去的心願了。這是阿難這樣的表白出來。希望我們能很體會,我們來人間也要跟阿難一樣,聽聞佛法,法要放在心裡,不要聽進來就漏掉了,我們要生生世世,句句的法在我們的心版裡,生生世世來護持法藏。聽,方便,就是方便來聽法,也要方便施教。要當聞法者、說法者,也是傳法者,也是護持法者,這我們人人都能做得到,所以要時時多用心啊!
 
花蓮薰法香筆記團隊感恩合十

 

 

高明智(惟智)感恩合十
回頂端 向下
http://www.wretch.cc/blog/jack18233
 
2016/05/11晨語簡記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晨鐘起薰法香--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