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靜思晨語--20100608無量義 菩薩法

向下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99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靜思晨語--20100608無量義 菩薩法 Empty
發表主題: 靜思晨語--20100608無量義 菩薩法   靜思晨語--20100608無量義 菩薩法 Empty周三 6月 09, 2010 2:12 am



回頂端 向下
在線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99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靜思晨語--20100608無量義 菩薩法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靜思晨語--20100608無量義 菩薩法   靜思晨語--20100608無量義 菩薩法 Empty周三 6月 09, 2010 8:38 am

【證嚴上人開示】
無量義者,從一法生,其一法者,即無相也,每天都這樣在說,法到底是多少呢?說不完啊,因為人生有各形各性,不同的事物道理,所以怎麼說也說不完,不過,雖然這麼的複雜,人、物、事相,不離開一個理,那就是一理而已,所以有很多的煩惱事物,全都是從一法生。
煩惱事物也是同樣有法,這個法就是無明,這麼多的無明要來分析,讓它去無明為清淨,只有一個法,就是無明和清淨而已,所以這個清淨,就是在無相、無染著,我們很多的無明,就是來自於著相,我們就是有著相,有執著於萬事物的相,所以我們才會起很多,無量數的煩惱,所以我們若能夠無相,就是不著相,這樣我們的心,無不都是清淨的本性。
有一回,佛陀在世時,一位外道修行者,聽到佛陀他是大覺者,可以解開人人的迷,可以指引人,這條正確修行的道路,所以他想說來求佛,能夠給他一個正確的方向,他就很虔誠,帶著花來到佛前,佛陀就問他說,這位修行者,你來到我面前有什麼事情?他就說,我用最虔誠的心來祈求,佛陀,您能指引我一條明路,正確修行的方向,能立即解脫的法。
佛陀就微笑,向這位修行者說,先放下,這位修行者就把花放下來,虔誠合掌,佛陀又跟他說,來,再放下,他就趕快把兩隻合掌的手放下,佛陀就說,你再放下,修行者就向佛陀說,佛啊,我全都放下了,你還要再放下,放下你心所求,那念也要放下,就這樣,這位修行者忽然間,好像面前這樣一亮起來,知道了,道路應該如何走,就是一念心,放下這念心。
看,這麼的簡單,我們若能夠不著相,無所求,看看,我們慈濟人,現在有多少人在國外,在做救災工作呢?人人不管是看到年老、年幼,我們就是用心、禮貌,沒有施與受的相,時時都對所有的人,用感恩心,用尊重的愛付出,這就是沒有人我相,我們就是要放下,放下只存一念心,那就是無所求付出。
佛陀所教育我們的慈悲喜捨,這就是我們所學的一條道路,所以我們若是不著相,我們就能夠見真法,真的道理在我們面前,總而言之,這就是一法,這一法就是無相,心才能清淨,回歸如佛本性。
所以我們要了解這個真實法,昨天說的,《無量義經》、《法華經》,我們現在就再來了解它,《法華經》的<序品>,它裡頭就這麼說:
說大乘經 名無量義
教菩薩法 佛所護念而
佛說此經已 結跏趺坐
入於無量義處三昧
身心不動

這段文,是在《法華經》的<序品>,開頭就這麼說,佛陀要講經之前,現在要說的就是大乘經,《法華經》就是大乘經,它的名叫做無量義,所以就是要教菩薩法,無量義教菩薩法,是佛所護念,不只是只有釋迦牟尼佛護念,也是佛佛道同,在《法華經》裡,過去諸佛入滅之前,一定要說《法華經》,這是過去、現在、未來的諸佛,他的一個法則,就是這部《法華經》,是佛佛道同。
所以佛陀過去的方便施教,到最後他必定要說真實法,所以這就是佛陀的本懷,叫做佛所護念,無量義經教菩薩法,就是佛的心願,每一尊佛,這個心,心懷,就是保護著這個真實法,所以叫做佛所護念。
那麼說此經已,即於大眾中結跏趺坐,說這個大乘經,先要把心靜下來,佛陀要暢佛的本懷,那時候他開始要現相,要造一個氣氛,所以大家誦經之後,坐下來心淨,這種靜寂清澄的氣氛,這就是佛在大眾中,這麼結跏趺坐,先入無量義處三昧,身心不動,這中間,不是只有佛靜坐,大家應該也靜坐,不過,佛陀他靜坐下來的形相,在那裡放光,那個形相,就只是大家看到佛陀的放光,就心存敬重了。
但是有的人就覺得說,不可思議,為什麼今天佛陀要說法之前,在靜坐這中間,在他的身上,就讓人產生那種尊重?有那種感覺呢?就是不可思議的氣氛,非言語能解釋,離言法華,無量義處,佛陀靜坐下來這中間,所發揮出來的那個相,那就是,那種開始說法了,說這個法就是法華,這叫做離言法華,無量義處,就是大乘經,名無量義,
不必用說的,一切都在不言中。
在佛陀的形相裡,這種離言法華,莊嚴的形態,這已經開始,就在講《無量義經》,講《法華經》,所以叫做無量義處三昧,三昧就是正定,在這個正定中,身心不動,但是,就是現相,這麼莊嚴,這種離言法華,無量義的三昧,這不是我們凡夫,用言語能夠描述出來的,也不是我們現在的人,能夠體會得到,只是在那期間,大家覺得很不可思議。
佛陀入定中,久久還未出定,不斷在放光現相,所以在場很多人,有出家眾、菩薩眾、在家眾,若在經典所記錄,一萬二千的大比丘眾,八萬菩薩等等很多,這麼大的道場,佛陀入定了,這麼現相發光,所以有的人覺得,這是一個很異常,佛陀到底是要說什麼辦法呢?怎麼會有這樣的形態?其中就已經開始,有很多人交頭接耳,互相在問,在推測,佛陀,今天到底是如何現這種形態?
所以可見這是一個很不可思議,佛陀入無量義處三昧裡頭,真的是要先掀起人人的心,讓大家的心有想要追求,能了解這個事相,才能深入道理,所以佛陀他就入定,定中發光,定中現相,就是故意要讓大家先心有懷疑,才開始曉得要追求,所以大家交頭接耳,一直覺得,佛陀今天在定中的形相,到底是有什麼樣的特殊,要說什麼法,那種追求要知道的方向。
所以我們能知道說,佛陀要講《法華經》之前,就開始說無量義了,這種離言法華無量義,那要如何能再更正信,肯定《無量義經》,是在《法華經》之前說的,在《無量義經》裡頭,就有這段文,這段文這麼說:
種種說法以方便力
四十餘年未顯真實
是故眾生得道差別
不得疾成無上菩提

這是在《無量義經》,<說法品>裡有這段,這段文我們就大概能證實,因為它文中這麼說了,佛陀在這四十幾年間來,用種種說法都是方便,種種說法以方便力,四十餘年未顯真實,可見光從這段文,我們就能知道,這是要說《法華經》之前,《無量義經》開始,要轉方便入真實法,從方便法要轉入真實法之前,就是這無量義,是一種的轉折。
過去全都是方便,什麼樣的眾生來請法,他用什麼方法跟他說話,或是大庭廣眾時,他阿含時,方等時,般若時,當然現在到要進入法華,要如何會合起來,這就要有一個轉折,所以我們就能證明《無量義經》,就是要從過去談有說空的道理,如何把它容納進來這個真實法。
真實法就是教菩薩法,要如何自修,如何去了解,過去的因緣果報,要如何修行才能夠解脫,過去談有說空,來到這裡就要跟他說,過去的都是一個因緣,現在最好的因緣,就是要走入與佛同等的境界,你們要與佛同等的境界,來,你要有這個過程,走入人群中,去為人群服務,你要走入人群,為人群服務,救度眾生,你自然就能體會,與佛平等的境界。
所以說來,菩薩道就是要成佛的過程,所以在這四十幾年中,還未現出真實,還未叫大家全部要走入菩薩道,還沒有,就是個別的開示,談有說空這樣的開示,現在有苦難的眾生,人間苦難,娑婆世界堪忍,世間有成住壞空,生老病死,苦集滅道等等,我們都要去了解之後,我們若要能夠到佛的境界,我們就要帶動所有的人,都同樣走入菩薩道。
若這樣,這個人間很多的苦難,才能夠消滅,到佛的境界就是永恆,靜寂清澄的境界,所以他說,四十餘年未顯真實,是故眾生得道差別,因為眾生都是得道差別,談有,你了解的是因緣果報,說空,跟你分析到,究竟來什麼都沒了,所以談有說空,大家全都知道一半,你知道有的道理,你知道空的道理,大家都是這樣,所以差別,是故眾生得道差別,你知道的道理全部都不同。
所以不得疾成無上菩提,所以沒有辦法這樣,大家都很了解共同這條的道路,所以佛陀開始,他要說真實法,我們就能知道,《無量義經》,就是在《法華經》之前說的,也就是要如何轉過去,至現在一直到未來的真實法,這《無量義經》,實在是在經中很重要,在我們修行者也是很重要,所以我們大家要時時,用心體會《無量義經》的道理,所以人人要多用心。
回頂端 向下
在線
 
靜思晨語--20100608無量義 菩薩法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