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回眸來時路】20160526 - 文化志工(二)

向下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70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回眸來時路】20160526 - 文化志工(二) Empty
發表主題: 【回眸來時路】20160526 - 文化志工(二)   【回眸來時路】20160526 - 文化志工(二) Empty周五 五月 27, 2016 10:47 am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70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回眸來時路】20160526 - 文化志工(二)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回眸來時路】20160526 - 文化志工(二)   【回眸來時路】20160526 - 文化志工(二) Empty周日 7月 21, 2019 8:30 pm

回眸來時路第73集_文化志工二20160526

(旁白)
(背景畫面:1972年花蓮,德利豆乾店。
1972年花蓮,物資發放。)
1972年冬天,花蓮第一組組長靜慈師姊,邀請了今日照相館的師傅,帶著一臺八釐米的攝影機,前來靜思精舍,記錄冬令發放的影片,雖然當時的影片有影無聲,但是證嚴上人看到後,深深感受到影像傳播的力量,於是德慈師父成為慈濟功德會,第一位攝影師。

靜思精舍上德下慈師父:以前的都沒有聲音,那個一條帶是這樣三分鐘而已,還小小條這樣,三分鐘,它如果錄好,那個帶子要寄到日本去洗,要一個月才有回來。

(旁白)
(背景畫面:11973年臺東,風災發放。
1982.9.22臺東。
1984.8花蓮慈院,地下室工程。)
在德慈師父的記錄中,為我們留下,1973年娜拉颱風後,勘災和發放的情形,以及1976年全省訪貧,複查的影像,1982年,德宣師父接手隨師記錄,臺北老三師姊胡玉珠,送了一臺新型攝影機,可以同步收錄聲音和影像,因此留下了不少,建院時期的珍貴畫面。

(背景畫面:11983.2花蓮慈院,國福里預定地。)
但是重達15公斤的攝影機,顧及了錄影,卻來不及拍照,這樣的難題,直到第一位映象志工出現,事情才有了轉機。

今日主題:文化志工(二)

(主持人賴睿伶)
(背景畫面:1988年花蓮慈濟醫院。)
回眸來時路,舊法用心知,大家好,我是賴睿伶,歡迎收看今天的節目,在我身後的這張照片,是在1988年,花蓮慈濟醫院的,第一張空拍照片,當這張照片送到, 上人的手中的時候,他說了一句話,我要的人來了。而這張拍照的人,也因為這張照片和慈濟結緣,而且成為映象志工的重要推手,讓我們一起來歡迎,黃錦益師兄(黃錦益法號濟宇,委員號999,1986年接觸慈濟,隨師拍攝至今),師兄您好。

黃錦益師兄:師姊好。

(背景畫面:11989年慈濟護專創校。)
主持人賴睿伶:提到了錦益師兄,他是我們國內知名的空拍專家,但是第一張空拍,師兄,聽說是無心插柳,當時是個什麼樣的情形呢?

黃錦益師兄:因為東部地區一般直昇(機) ,我們到那邊的機會比較少,那時候剛好承接那個,新聞局的那個十大建設的工程,剛好要去拍花蓮港,所以那個想說過去的話,因為我們有一個師姊委託說,如果有過去,為慈濟留下一張照片,我說可以,但是一般空拍來講,不像地面就是說,來的那麼容易,所以當下當我們花蓮港,拍完結束之後,就跟那個機長報告說,我們想要拍一張照片,也跟國防部的監拍官,允許我們做這個動作,但是要空拍來講的話,那機長就說你位,你曉不曉得位置,我說我不知道,所以這個對空拍來講,是一個很大的困難點,當然突然間,可能有上人的加持,所以那個時候想說,如果醫院的話,應該因為慈濟剛開始很艱難,應該是沒有什麼很大的資金,所以它不可能蓋在市區裡面,所以應該在郊區,第二個它的那個,建築的那個顏色,應該會比較素雅一點,所以就朝這兩個目標去。

(背景畫面:1989.9.26-27花蓮慈濟醫院。)
結果我們要求(飛)兩圈,其實大概,應該大概30度的角度,我們就發現,有一棟建築物好像白色的,應該有可能,結果又繞繞到左邊,那個慈濟部的那個,佛陀問病圖那個外觀,它就寫一個佛教慈濟,那我就跟機長說,對,就是這個地方,那機長說好,那準備拍攝這樣。

主持人賴睿伶:真的是不可思議,因緣和合,拍到了這麼好的照片,不過如果回想到當時,1988年,臺灣應該還是戒嚴時期,當時對於空拍,應該有很多限制。

(背景畫面:11989.9.26-27靜思精舍。)
黃錦益師兄:因為早期的拍空拍,其實它的困難度滿高的,第一個它要經過國防部的審核,再來民航局,那麼還有警備總部,那麼還有一些相關的,比如說飛彈基地,高砲基地,所以說我們那張公文批下來,大概有20幾個單位,要核准你這個工作。所以當初要拍的時候,到花蓮的時候,因為它是航道都在旁邊,所以我們第一個要跟塔臺申請,就是說我們要拍攝的航道,那塔臺也因為有國防部,跟那個它們在上面,它就允許我們做這個動作,尤其那個天候航道什麼,都是要列入我們,一般拍攝的一個考量這樣。

主持人賴睿伶:你講到了另外一個關鍵,因為空拍,天氣的影響很大,而且聽說是先訂日期,然後才來看天氣。

黃錦益師兄:因為最主要,因為空拍那個時候還沒有解嚴,所以你只要出任務的時候,一定國防部要派一個監拍官,跟你上飛機,所以說你最主要一個情形,我們訂了時間,要配合國防部那邊的時間,它有空,我們才能出去拍攝這樣。

主持人賴睿伶:那萬一天氣不好呢?

黃錦益師兄:那不好的話就是,這個我們就是這些損失,就是我們要承擔。

主持人賴睿伶:所以還要看老天爺有沒有幫忙,所以當把這張照片,獻給 上人的時候,上人說了一句話,我要的人終於來了。

(背景畫面:1983.9花蓮慈院預定地。
1985年8月三樓施工。
1986年外觀完成。)
黃錦益師兄:因為最主要,上人看到這個照片,他說這個就是我要的東西了,那因為也可以看出,就是 上人之前,為了拍這張照片,他也花了很多心思在這上面,因為聽說之前有請,人家那個消防車來幫忙去拍,第一個角度,高度什麼,都是不是他,那個 上人他所要的那種願景,所以看到這個照片,他可以來規畫,我們慈濟的四大志業,要如何落實在花蓮地區這樣。

主持人賴睿伶:其實 上人也一直非常重視,留史,不論是在文字、圖像,或者是影像,都要留下慈濟人的足跡,接下來的這段影片,就是黃錦益師兄的,第一支影像作品,非常的珍貴。

(1988.5靜思精舍,最後一場佛七。)
證嚴上人開示:這個像一個鳳的頭。

主持人賴睿伶:師兄,我們看到了, 上人是在教弟子,怎麼龍口含珠、鳳頭飲水,這個影片是在,什麼樣的環境之下拍攝的呢?

黃錦益師兄:這個是在1988年,那個我們回精舍的時候,因為是我們那個佛七最後一次,大規模的那個舉行。

證嚴上人開示:拿到左手來,右手就把這個結拉好。

主持人賴睿伶:好珍貴的影像,還有包含了 上人,怎麼教大家穿海青等等,可是聽說在拍這個影片的時候,之前拍了一些,可是都不大理想,是發生了什麼事?

黃錦益師兄:因為我們也不瞭解說,它那佛七的那個流程是怎麼樣,那後來當然因為不瞭解,所以我就跟 上人,口頭上跟他請求就是說,能不能讓我回去,因為佛七是七天的時間,所以我說前兩天我先來瞭解,他從那個起板開始,大家起床盥洗到進入那個佛堂,開始做第一炷香的那個程序。

(背景畫面:11988.5靜思精舍,最後一場佛七。)
所以說從那個觀察,兩天來講的話,我就回臺北,就是大概,請公司的那個美工,把它做分鏡圖出來,那分鏡圖的時候,我就再拿去給 上人看, 上人看了就說,對,就這樣的話,就是有完整的一個記錄,佛七的意義。

主持人賴睿伶:所以 上人要的是完整,那先前的傳播公司,他們做的是片段嗎?(對。)那我很好奇了,你觀察兩天又畫腳本,然後又再來多機作業,拍攝的成果, 上人滿意嗎?

黃錦益師兄: 上人滿意, 上人後來看到這個片子,就是我所需要的,想要的就是這個片子。

拍攝前 細觀察 掌握全局 留史料

主持人賴睿伶:其實這也是一個很好的作法,用心的觀察,先做腳本,然後再來用心的拍攝,這都是現在真善美(志工) ,一個很好的參考。我知道師兄,你從1987年開始,就為慈濟的志業,留下了好多的紀錄,我們一起來看這段影片。

(背景畫面:1992.10.31臺中分會啟用展覽。)
導覽師姊:我也是不孝女兒、不孝媳婦,但是我如果經過,我們師父出來這樣開示之後,我拿回去家裡用。

主持人賴睿伶:在沒有網路,沒有大愛臺的年代,影像不只是留史,也是宣說慈濟最好的方法。剛才我們看到這個影片,是在1992年,臺中分會啟用的時候,師兄就運用了照片,把它給組合起來,變成一個大型的展覽,其實這樣子的構思,就跟我們今年50周年的布展,異曲同工。

影像策展 看見慈濟跡

(背景畫面:1992.10.30臺中分會啟用前。)
黃錦益師兄:因為在做要, 上人說要做看板的時候,我那個時候就是想說,我們的力量有限,所以說結合我公司的那個職員,跟外面一些朋友,大家結合一起來做,所以在製作的過程,我們也是運用,等於說,比較精緻的一些作法,就是除了圖片,那不是說那個文字打一打,直接就貼上去了,所以還很慎重的,拿那個排版完的,那個字體去照相,照相來再做,那個時候是要轉印的字,那感覺看起來是完整,好像一幅那個印刷的成品一樣。

(背景畫面:1992.10.31臺中分會啟用展覽。)
主持人賴睿伶:從這熱鬧的氛圍,就可以看得出來,不論是影音紀錄也好,或者是海報的展出,對於大家來說,都是有很大的感動力跟影響力,那一分感動勝過千言萬語。

(旁白)
(背景畫面:1991.10安徽全椒首次大陸賑災。
1992.12外蒙古,首次直接國際賑災。
1995年泰北,三年扶困計畫。
2016.04.06塞爾維亞。)
1991年,慈濟首次進入大陸賑災,完成了三省四縣的,物資發放和房屋援建。1992年,慈濟基金會親赴外蒙古,發放奶粉和禦寒衣物。就在這一年, 證嚴上人定名為慈濟國際年,意即慈濟從此立足臺灣,胸懷世界。真實的影像紀錄,成為人間菩薩的見證,然而隨著慈善腳步的擴大,攝影機後的掌鏡者,卻需要更多志工加入。

(背景畫面:1992.9安徽全椒。)
主持人賴睿伶:師兄我們看到這照片上,您扛著攝影機笑得很開心,但是這次是去大陸賑災,91年大陸賑災,照片裡的92年,其實都是困難重重,到底是遇到了什麼樣的困難?

黃錦益師兄:因為在大陸,因為它的程序比較繁瑣一點,所以我們當初得到的資訊,給我們的也是,可能跟實際的進入的狀況,有點出入,所以說當器材進去的時候,那個攝影機的部分,全部被扣關了,扣關的時候,變成我們很著急。

(背景畫面:1991.10.13桃園,華東水患發放團。)因為最主要目的是要記錄,我們團隊到大陸,第一次去做發放的情形,所以說那個時候,心裡也滿著急的,所以就請求當地的縣政府那邊,看能不能給我們協助。

(背景畫面:1991.10.14安徽全椒,援建房舍動土。)
主持人賴睿伶:所以沒有了器材,就幾乎就沒有辦法工作。

(背景畫面:1991.10.17江蘇,水患勘災團。)
黃錦益師兄:那時候我們就改用,照相機的方式來拍照,那麼還有就是說,最後我們要離開的時候,也請求他們那些,當地的那個新聞記者,提供一些帶子給我們。

主持人賴睿伶:師兄這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在不同的環境場合,特別是在海外拍攝記錄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注意到當地的規範。

(背景畫面:1994.12柬埔寨,首都金邊。
1994年柬埔寨。)
接下來看到這個國家,因為它是一個戰亂,還有很多天災的國家,柬埔寨,聽說當時去的時候是因為水患,我們看到這個照片上,一片汪洋,這個原本是個湖還是?

(背景畫面:1994.12柬埔寨,鄉村生活。)
黃錦益師兄:原來是個村落,那麼最主要的他們,就是柬埔寨他們的生活,真的很苦,所以他有時候,像這個還算比較好一點,像我們就看到,有時候就是變成,幾個那個椰子樹遮一下,它就變成他們的家了。

主持人賴睿伶:聽說在拍這個照片的時候,附近的環境,也讓你覺得毛骨悚然。

黃錦益師兄:因為那個附近剛好一個萬人塚,那這個是赤棉跟他們那個,那個柬埔寨他們的政府軍,早期的兩個對抗的那個,那種悲慘的畫面,就是屠殺了很多人,所以說你踩在腳下面的,處處都是人的骨頭在裡面,所以看了我們真的很,心裡很不捨,等於說內亂所產生這個情形。

主持人賴睿伶:不過在互動當中,還有在付出的過程裡,其實還是有一些危險在的,發生了什麼事情?

記錄 戰亂邊緣 見證 行善艱辛

黃錦益師兄:因為其實就這種內亂的國家,其實要做慈善是有,一些相當大的一個困難度,像我們在發放的時候,一個情形就是,曾經有赤棉說滲透在,因為同樣的種族的人,我們也分辨不出說誰是誰,但是他們當地的政府官員,跟我們透露說是,那個赤棉已經滲透進來了,準備要綁架發放的人員,所以那個時候大家都很緊張,所以它也通知我們所有的團員,趕快準備撤離。

主持人賴睿伶:所以在師兄的分享裡,感受到在一些,政局不穩定的國家,從事慈善工作,真的要非常小心,尤其是你是帶著攝影機,你就常常成為矚目的焦點了,透過鏡頭記錄下這一切,我想那時候,你已經不是旁觀者了,您從中您最大的感受是什麼?

(背景畫面:11994.12柬埔寨,受難孩童。)
黃錦益師兄:我覺得是像這種就給我們,是一種警惕,就是我們要知福惜福,那也很不捨那些苦難的眾生,在那種環境裡面,所以這個所看到,除了不捨以外,我想我們最主要的使命,還是要把這些歷史資料拿回來,給更多的人去瞭解就是說,戰爭的那種無情,受害的無辜的老百姓這樣。

主持人賴睿伶:確實是,因為師兄,他是映象志工的第一人,而且隨著慈濟的四大八法,不斷的擴展,活動越來越多了,總是不能只有你一個人了。所以在1995年,黃錦益師兄就開始推動,映象映聯會,映象志工聯誼會的成立,而我們看到這畫面上,是1996年,教育訓練時候的狀況,好多人,當時你怎麼會有這個想法,不是只有一個人做,而是要百花齊放,大家投入。

擴大 映象志工 留下 慈濟大藏經

(背景畫面:11996.3.30-31慈濟影視新聞人員研習營。)
黃錦益師兄:都是 上人的睿智,因為 上人可能他的思維裡面,有慈濟未來的藍圖,所以他那個時候想說,你一個人的力量,應該做不了那麼多的事情,所以那時候他就,有一次就鼓勵我就是說,在跟我談話的當中,他講了一句話說,一個人吃不了天下米,做不了天下事情,應該去,多請一些人,來參與這個工作。

(背景畫面:映像志工培訓。)
所以剛開始是從臺北,先幾個人開始來訓練,那訓練當然就是後來,因為有機緣就是擴大到全省,那最主要訓練就是,一個訓練專業的常識,最主要的還是我們慈濟的人文,我們希望就是說能留史,而且不影響到整個會場,那個慈濟的人文,所以這樣留下來才有意義的,那個歷史資料這樣。

主持人賴睿伶:而且馬上的,1999年921大地震,好像就是映聯會志工,最大的考驗。

黃錦益師兄:因為那個時候, 上人在災區看的,那個學校的倒塌的情形,那個時候 上人就有籌備說,要幫他們蓋學校,他說,就 上人就跟我提說,如果我們要營造,營建的這個學校,能不能每一個學校,都能幫他做一個完整的紀錄,那時候我想說,我一個人我哪有可能,所以說那時候就呼籲全省的,那個志工就是說,大家一起來投入,來認養,那也這個因緣,所以說現在我們每一個,希望工程的學校,每一個人都有一部,那個完整的紀錄片這樣。

主持人賴睿伶:從1999年到現在,在您的帶動之下,真的是開枝散葉,我們可以看到全省,好多的映聯會的志工種子,拿著攝影機開始做紀錄,當然大家也開始學習,很多的課程。當志工在執著在,專業的學習的時候,可不可以給大家一些提醒,跟叮嚀,一個好的影像紀錄,應該要具備些什麼?

黃錦益師兄:我想在我們那個慈濟,所接觸的任何活動,就是我認為就是說,大家應該要有前製的,去作業去瞭解,整個活動的一個過程,那麼做的時候,每一個環節都要去留意下來,你今天不管說,你要馬上做為成品,或是以後人家要整理,都是可以完整的,不會讓它遺漏掉。

主持人賴睿伶:不論是文字或者是映象,或者是圖像志工,到了2003年的時候,集合在一起成為人文三合一,2006年,成為人文真善美(志工) ,而大家共同的目標,就是要為慈濟留下,圖文影音的全紀錄,今天非常感恩錦益師兄,以身行做典範,感恩你的分享。

黃錦益師兄:謝謝。

羽光片影

精舍佛七

上德下慈師父:打佛七也是一種修行,因為當時 上人就講說,因為會員或者是委員,他們整年就是都護持慈濟,利用這個我們打佛七的時間,讓他們大家可以去修這個佛法, 上人說,他們大家可以來,專心在這裡七天的時間,可以聽法,一種修行。

一方面也是像這樣,在家人他們來修行共修,都能夠瞭解,能夠多瞭解慈濟這樣,所以打佛七。

那打佛七是,上人對大家的回饋跟感恩,都說法華經,打佛七的期間,上人是很辛苦,一天七支香,早上一大早,三點半敲板,就起來這個做早課好了,六點吃飯,那打掃以後,大家整理環境打掃以後,七點半又開始,到九點,這裡這樣就是算第二支香了。

九點到,九點開始就開始拜法華經,一個字一拜,繞佛好了,那 上人要開始講經,我們在拜佛, 上人也跟著我們拜,我們在繞佛, 上人也跟著我們繞,我們大家坐下來休息,坐下來,那 上人要開始講經了,所以 上人很累,就是說七天下來,因為他是一種感恩跟回饋,是,所以他不怕辛苦。

所以我說 上人的偉大,就是這樣,在打佛七也是一種修行,也讓人大家好像有機會,多瞭解慈濟這樣,一天是七炷香,晚上他就一樣,白天一天講三次,早上講一次,下午講一次,晚上也講一次,一天講三次的經,還拜佛一樣拜,繞佛他也是一樣這樣繞,有時候休息。

他要教學佛行儀,教我們起初打佛七,就是教我們說腳步要怎麼走,衣服要怎麼穿,頭髮要怎麼整理,所以大家真的很敬愛 上人,又很怕 上人,他們說打佛七如果在走, 上人如果站在那裡,走到 上人的前面,他說那個腳步就都不會走,所以 上人他就是有修到那裡,他自然有那個威嚴,他不是說罵你還是給你如何,自然大家就都很怕他,但是大家都很愛師父,很敬重 上人,都很愛 上人。

後來會員就慢慢又增加,因為地方小,本來是,剛剛開始是只有大殿,就可以容納得下,那後來沒有辦法就後面的中庭,就是大殿跟後面,那一棟房子的中間,這個空間,把它搭帳棚搭起來,這個是第二個現場,後來到民國77年的時候,真的容納不下,在外面這個地方,空地,搭了一個大帳棚,可以容納500個人。

那時候3月那一年天氣很熱,大家都很用心,很認真,但是在帳棚下就知道很熱,大家都中暑,才漏夜架黑網子,但是架黑網子,沒有一個空間蓋住,也是一樣很熱,但是大家還是這樣,很用功很認真,那時候大家很有向心(力) ,因為醫院已經蓋好了,所以到77年(1988年) ,後來就沒有辦法了,因為沒有地方容納,容納不下了,那後來就沒有辦了。
回頂端 向下
 
【回眸來時路】20160526 - 文化志工(二)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法喜充滿 :: 回眸來時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