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靜思晨語--20100615靜寂清澄 志玄虛漠

向下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9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靜思晨語--20100615靜寂清澄 志玄虛漠 Empty
發表主題: 靜思晨語--20100615靜寂清澄 志玄虛漠   靜思晨語--20100615靜寂清澄 志玄虛漠 Empty周三 6月 16, 2010 6:57 pm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9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靜思晨語--20100615靜寂清澄 志玄虛漠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靜思晨語--20100615靜寂清澄 志玄虛漠   靜思晨語--20100615靜寂清澄 志玄虛漠 Empty周三 6月 16, 2010 10:04 pm

【證嚴上人開示】
我們每一天在生活中,哪一天沒接觸到法,生活的法則,大自然的法則,那一天不是在法中生活呢?所以法者,簡單來說就是眾生法,我們眾生就是生在天地之間,在天地間,萬物萬事無不都是在法中,所以眾生法者,眾生法也。
佛法呢?佛法,法本來就是理,所以眾生的道理,佛的道理,不離開物理、生理、心理法,看,佛法,佛陀跟我們說,在物理上的四相,那就是成住壞空了,若是在生理裡,那就是生老病死,若是在心理,那就是生住異滅。
這個四相三理,不離開法,佛陀所說的教法,就是都在這三理四法裡,所以我們每天都是在追求,道理能現前在我們的生活中,不過,我們生活中,絕對不離開理,只是我們的心,沒去體會到這個道理的法,所以法就是方法,用什麼方法來體會這個道理,能和我們的心貼近來,這就是法,我們每天在聽,叫做聽法,說的話無不都是法,所以法,我們就要用心聽,理才真能貼我們的心。
就是心理,我們的心理,方向是正確還是錯誤,只要法入心,就沒有錯誤的心理產生出來,所以我們就是要講究一念心,每天在聽法,我們若是聽進去,入心,知道我們與佛的心,本來是同一體,我們心中有佛,自然行中有法,我們說過,「法身大士 慈悲菩薩 其心禪寂 常在三昧」。
記得嗎?我們是不是生活在,恬安淡泊,無為無欲中,昨天的生活,是否有顛倒煩惱的事,入我們的心,我們是不是顛倒煩惱,我們趕緊除掉,因為我們還是在凡夫,在凡夫群中,難免境界看在眼裡,入我們的心,是否在擾亂我們,我們是否有保持著恬安淡泊,有沒有,我們自己可以自問,我們若能顛倒亂想,不復得入,自然:
《無量義經集選》
靜寂清澄
志玄虛漠
守之不動
億百千劫

我們的心是不是,有定在這個境界嗎?「靜寂清澄 志玄虛漠」,這個心境,這個境界,是多麼的美,我們從恬安淡泊、無為無欲,那個心境,我們就已經覺得很甜,很安心,這多麼快樂的心境,沒有一點的煩惱,或是一點的污染,在我們心中,都沒有,我們的境界有這麼的恬安嗎?
若要真正的恬靜安心,就要靠我們無為無欲,若沒有欲心,才有辦法進入靜寂清澄的境界,那種清澄的境界,就是天地萬物那種靜謐的境界,與我們的心合而為一體,那種境界真的很美,所以這個大地宇宙,無不都是在動中,但是和我們的身一樣,我們不斷在呼吸中,和我們的生理、心理,我們的心理,也是不斷在生住異滅中。
所以天地萬物,物理、生理、心理,只要我們能真正透徹,心境若靜下來,天地萬物就成為一體,這個境界自然志玄虛漠,這個志玄虛漠就是很遼闊,很遼闊,我們的志,和天地宇宙那分玄曠,那種萬物歸於一,我們《無量義經》,不就是這麼說嗎?一而生於萬物,若是有東西,這個空間被這個東西佔了,那個空間也被那個東西佔了,那麼其實天地這麼多高高低低,是平的、是深的、是高的,這全都是歸於一法中。
這一法物理的產生,我們若能通達這些事,我們就沒有,這麼多高低深淺分別,其實滄海桑田,不斷在變動,這世間的東西,其實這些道理我們若知道,這是不斷在轉變中,我們的心志,若能守於一,我們的心,心包太虛,這不就是,志玄虛漠嗎?
我們的心既然能夠包太虛了,為什麼我們人與人之間,無法互相包容呢?對我們不認識的人,都沒事,認識的人,怎麼人我是非那麼多呢?我們明明就認識他,也與我們生活在一起,為什麼我們無法對他善解包容?
想想看,心能包太虛了,竟然我們無法容納一事一物,逆我們的意,我們就無法容納他,這樣是不是凡夫呢?心包太虛,已經是聖人賢人的境界了,是佛菩薩的境界了,佛菩薩的境界,在靜寂清澄之中,所以他的心能那麼廣大,那就是一志開始。
各位,我們是不是每天都在說,一心一志,慈濟人,人人都知道,佛心師志,其實這都只是起點而已,師父也是在起點,意思就是說,我們大家有志一同,一起來走,走入這條康莊的菩薩道。
這幾天就一直跟大家說,佛陀在四十多年間的說法,他說有談空,到現在要對我們說,我們要捨有,同時我們要透徹空中的妙理,無不都是看我們的心理,如何擴大我們的心理,能投入人群中,這種的投入人群,你若沒有很寬廣的心胸,你哪有辦法去利他呢?
其實利他就是利己,所以為什麼叫做成佛,佛陀就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自利利他,利行圓滿,這叫做佛,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就是智慧,自利利他,利行圓滿,那就是慈悲,慈悲智慧要合一,所以必定要先立志。
所以我們大家有志一同,不要只是執於小教,獨善其身,我們也不要撥無因果,一切空法,我們要在那種智慧中,視天地萬物就是只有一,一能生百千萬法,百千萬法收回來,就是一個道理,所以這個道理就是在一心的法,那就是志了,所以我們要志玄虛漠。
甚至我們要守之不動,我們要好好守住,這念志不要受動搖,不要被顛倒亂想,再進入我們的心裡,所以我們必定要下功夫。
內,信實誠正,這念信心我們要好好把握住,所以要守志不動,對自己要有信心,億百千劫,很長久的時間,將此志守住,我們真正心中有佛,行中有法,在人群中,自然「無量法門 悉現在前」。
多少的法門,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部經,每個人的形色,都是我們的老師,形儀不好的,沒有威儀的,我們要自我警惕,好的人,他的行儀是好的,我們要學,就像有一位環保志工,她發生了車禍,非常嚴重,送到醫院,醒來之後,什麼都忘記了,連她自己吃飯吃飽沒,她都會忘記。
這是一位已經上了年齡的,阿嬤級的,她做志工做得很入心,她的腦子裡只有一項環保,其他過去的什麼都忘記了,所以我們的慈誠,看到環保志工出院之後,看到她什麼都忘光了,人都不認得了,不過能行動,只是走路較不方便,所以開始每天每天,都去載她來做環保,這樣每天來,風雨無阻,颳風下雨,就只知道,我要去做環保,來就很歡喜。
慢慢慢慢恢復,現在說話說得很有道理,話都不會錯,恢復了過去的記憶,不只恢復過去的記憶,這種疼惜大地,這個清流要來淨化人心,侃侃而談,你們想,這就是她守志不動,她那種的靜寂清澄,沒有其他的雜念,只是想要如何來疼惜大地,要如何來疼惜萬物,所以這個環保入她的心,只是一法而已。
加上了這群的慈誠志工,他的疼心、愛心,守護這個環保場,同時也關懷環保志工,能這樣每天去載她,每天這樣的耐心,這樣來帶這群的環保志工,你看,這就是法。
所以無量法門,連環保也是法,環保的法,道理是多麼深,你們知道,物理,收回來的東西是無量無數,要仔細地分類,哪一樣東西,歸什麼類別,這種的資源回收,每一項東西裡頭都有它的道理,垃圾堆中都有道理在,垃圾堆裡這些物資,我們要如何把它回歸,回歸它原來的物質,這我們應該了解到,這全都是法。
所以「無量法門 悉現在前」,不只是物的道理,人的道理,這個生理,看,一場的車禍之後,什麼都忘記了,現在她什麼道理都能說了,不只是恢復記憶,所以感覺起來,這種:
無量法門
悉現在前
得大智慧
通達諸法

看,智慧,智慧是如此深奧,其實不離開我們的生活,你們要知道,要抬一隻手起來,這隻手要伸往哪裡,也不離開我們的智慧,就如我們在吃飯,你失去了智,就不會分別我飽了沒?所以智是分別智。
看看,我們日常的生活沒有離開,何況大智慧呢?凡夫的知識,知識,他只是用知的識,中國字,智慧是下面再一個日字,就是很光明遼闊的意思,所以知識只有知,知道,認識,叫做知識,我們所說的是智識,是智,不是知而已,智。
所以能分別天下萬物,我們能進階到平等的程度,所以「得大智慧 通達諸法」。
各位,雖然是這麼簡單的文字,我們也都記在心頭了,我們是不是用在我們的行動中,所以法不離開我們的生活,請大家時時要多用心。
回頂端 向下
 
靜思晨語--20100615靜寂清澄 志玄虛漠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