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12晨起薰法香,慧命日增長(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發願護受持者弘宣妙經,
以信力持以念力如說行,
始聞領受在心堅定曰受,
終則憶而不忘初誓曰持。
用心體會,「發願護持者弘宣妙經」,我們弘法宣揚妙法蓮華經,這是我們人人要有責任,因為妙法蓮華經是人間救世良方,不論是天地人間的道理都含蓋在《妙法蓮華經》裡面,我們若好好用心去體會,大自然乾坤,天地之間,一切天文地理,《法華經》裡面用心去了解,能夠涵蓋天地之間萬物道理。要如何能天地間一切地、水、火、風順調,人類應該如何做,如何做,裡頭的道理就是如何教我們應該如何做,要如何做,無不都是收納於一念心。我們的心理,佛陀就跟我們說,心理,生、住、異、滅。你發心發願,這念心一生起來,住在你的心,一念心感動了,這念心在我們的心裡頭,我們會想要如何學佛,如何來聽法,法如何入心來。
法從聞入心,叫做生、住,但是凡夫啊凡夫,之後是不是這念心能常住在你的心裡呢?外面這無明來影響我們,來誘惑我們,環境、人的無明會合,就將我們的心,法住心,就將它異動了,自然住在法的心就異,不一樣了,與你起初初發心那一念不同,開始起心動念,這就是疑,不一樣了。初初發心那一念心,住在內心,因為人間事物來異動了我們的心,所以心念異動,慢慢地這個初發心那念心就不見了,所以生、住、異、滅,道心完全消失了。佛陀就是要來警愓我們,心若能聞法常住,堅定不漏,能不漏掉,能夠守在聞思修、戒定慧,這樣這念心就是法,這念心就是真理,這念心就是大自然智,因為這念心回歸大自然,與天體合一,這就是覺悟。佛陀來人間,無不都是為了這件事而來為我們開示,談天說地,說出了人與人之間互動,這種無明覆蓋等等的道理,無不都是在《妙法蓮華經》裡面的道理,所以我們要發願,發願護持,護持弘宣妙法的人。
我們自己發願,我們有看見人對這部經的尊重、受持、抄寫、讀誦、解說等等,希望經的法能夠鋪蓋在人間,永遠這樣繼續,所以永住人間,法永住,這才是真正救世之道,世間能夠得救,就是先救心,心若能法入心來,堅持戒定慧,智慧這樣互動、互助,自然社會祥和,人人造福業、結福緣,人間法輪順暢,這樣自然大乾坤四大的轉動就能夠順調。所以應該發願護持受持者,我們要發願,要來保護這個受持的人,受持弘宣妙法的人。不只是護受持者,發願保護受持的人,我們自己本身也要謹慎來受持,那就是彼此互動、互愛、互相勉勵,將《法華經》推行在人間。這必定要「以信力持以念力如說行」,這就是互相,我相信《妙法蓮華經》必定要廣行在人間,我相信這一分的力量,我願意堅持。甚至用這一分信力來堅持念力,我們念念不忘,我們的初發心,那堅持的信念,這信念的力,信的念力來堅持,所以要以信力、念力,受持、讀誦、書寫、如說修行。這樣就是我們的堅定,我們的信力,我們的願力,我們的念力,要好好用心體會。
所以「始聞領受在心堅定曰受」。所以,始聞,就是我開始聽經的第一念心,第一念的信,我就堅定我的信心、念力,這叫做受,這樣叫做受;信心入心來,這一聽,我就相信,在我的內心很堅定,這叫做受。將這法接入心,永遠沒有漏失,永遠都沒有異動,我就是這麼的堅定,這叫做受。
「終則憶而不忘初誓曰持」。我們開始聽到就領受在心裡,很堅定,這叫做受,一直一直到了最後,最後,生生世世還是憶念,沒去遺忘了,不忘我們最初的誓願。最初我發心,我相信,我念念不忘、受持,這就是我們堅定。自己受持,護持別人受持,這種念念,念自己的心、念護持他人的心,從初到最終,念念不忘,這樣叫做持。合起來叫做受持,從開始到最終,這樣護持這經典。
這是很重要的,因為這部經的教法,我們若用心好好去探討,身體力行,在生活中、在人群中去付出。就如最近尼伯特颱風,這麼的強烈,在媒體、電視台一直提出警告,大家要好好準備防颱,預防颱風的來臨,提高警覺。慈濟人也是不敢鬆動掉,不只自己內心相信,不只是照顧我們的家庭門窗戶牖,不只是我們的社區,還會去想到我們平常在照顧的弱勢家庭。老人孤老無依,他們就趕緊分路線,大家趕緊去看。譬如在台南,七月七日颱風要來那一天,他們又再一次去關心,因為颱風要來的這好幾天前,就趕緊去巡,家裡安全嗎?窗子安全嗎?門戶安全嗎?都已經巡過了、叮嚀過了,但是到七日這一天,他們又送了糧食,擔心颱風好幾天,家裡面的糧食有準備好嗎?所以那一天大家又送生活包去給這些弱勢家庭。
在台南成功里的一個眷村,裡面住的都是退休的軍人、老人,老兵很多。家庭裡都是老人,我們去看一位姓周的伯伯,慈濟人就如自己的孩子一樣來關心。「周伯伯,您全都安頓好了嗎?家裡每樣東西都收好了嗎?」就這樣到處邊問邊看,看一切有沒有收好?將這東西送到他面前,「若是風雨來時,您就不要出去,這幾天的糧食,我都為您準備好了,這個用水泡就能吃。」就這樣教他。這位周老先生,他看見慈濟人來,總是覺得像是孩子回來關心他一樣。他就向慈濟人說:「我若看到你們,我就很安心。我雖然是基督教徒,但是我很愛慈濟,我很尊重師父。」邊說著,就招呼慈濟人坐一下,我讓你們看,看我對師父的敬愛。他就去拿一些他所寫的東西,拿出來讓慈濟人看。
他的書法,毛筆字寫得很美,他就抄寫「靜思語」,也寫他的心得。他很感恩,心心念念慈濟人對他的照顧,感恩「靜思語」與他作伴。他平時心若是難過,就看「靜思語」。雖然他是基督教徒,就是用「靜思語」來與他作伴,感恩慈濟人。這也是受持啊!雖然說名稱宗教不同,但是慈濟人的愛,慈濟人秉持著菩薩道的精神,不同的宗教,同樣的愛去關心,將這位老人當作是自己的親人一樣,這樣來照顧他。菩薩不分宗教,年紀長的長者就如自己的長輩一樣,這樣在疼惜、孝順。這位年長者,也同樣把這些人當成最親的人,送給我的東西,就是平時能與我作伴,安慰我的心,也這就是我人心方向。所以,這就是路,也就是道,將這個法送入這個地方,同樣也鋪一條心路,讓這位老人家有未來人生的方向,這就是愛的力量。
最近,同樣是這個颱風,在台東,讓很多學校也受這個颱風掃過,窗、門玻璃損害很大,台東高商就趕緊求救,「慈濟人能來幫助嗎?窗戶玻璃全都壞了,窗戶全都被風掀散落,吹落在地上,玻璃碎片飛得到處都是,是不是能有比較多人來幫忙,免得讓孩子進來時被玻璃割傷。」。慈濟人就趕緊動員,也有慈青、有慈濟人,大家動員。也有台南縣政府動用重機器,也進去了,這一次實在是很難得。其他縣市的縣市政府也都出動了重型機器以及專業的人,從南迴來到臺東支援。慈濟人動員,同時台南也已經出動那裡的重機械,能先將地上的草與這些散落在大地的東西,先用機器稍微堆到一處,會較安全。
年輕人,大家用心去撿玻璃碎片,同時學校也呼籲學生,因為是高職,所以孩子都大了,就全部呼籲回來幫忙。就這樣一天的時間,大家為他們自己的學校清掃,這力量實在很大,人多力大。這人多的力是從哪裡出來呢?從心啊!願意、有心,自動自發,又有看到這樣一群人投入,自然看人家投入就起心、發心,發這念心,也同樣自動投入進來。所以一念心,自己的心啟動了,也能引導其他的人同時來發心。這心的力量是從一念心,這念初發心,看別人這樣在做,我們啟動,我們開始啟動這念心,這就是初發心。
這個初發心,願意幫助人,幫助人之後,大地一片安全,人人的心安了,覺得很好,覺得幫助人、付出的心會回向回來,歡喜、安心,這叫做輕安自在。這念心輕安了,就能夠常常放在心裡,「我願意,以後我願意再幫助人」。這樣人人心存善念的這念心,也叫做願。「我願意,下次若需要我,我願意幫助人」,這叫做發願。這種發願護持,護持這個善念,我願意去做,我願意支持,做對的事情,我願意幫助,我願意再鼓勵別人一起來做。這種好的事願意去做,願意支持人、願意鼓勵人,這都叫做發願。這種發願,那就是相信這念心,幫助人總是最歡喜的事情,這信力、念力、願力,堅定在這一念的定心中,這樣始終堅持下去,這就是在受持妙法。好的事情無不都是涵蓋在法之中。所以說,天下間雖然災難偏多,卻也是需要人人發心立願,需要人人用心,信心、念力、身體力行,這就是我們學佛能堅持下去,不困難啊,就是只要這樣能做,付出,心安、歡喜、自在,這我們人人做得到。來,我們來看經文。前面的文這樣說,
偈文:「其有欲疾得,一切種智慧,當受持是經,并供養持者。」
這段偈文與剛剛說過的,是能夠會合起來的經文。我們若要真正趕緊入佛道,真正要能回歸我們大自然的智慧,一切種智,知天地、知人間、知自性,這個一切種智,我們就要應該受持是經,就是依照這個法,而這個法很簡單,就是人間法。佛法不離人間法,人間有苦難,我們就要趕緊投入,這叫做菩薩道。菩薩道原來是這樣,這麼簡單。 所以「并供養持者」。我們自己在做,要讚歎別人也這樣在做,甚至要引導人人也這樣做,這就是「并供養持者」。供養,一再跟大家說是付出,身體力行,好的事情,依法修行,這都叫做供養。佛陀來人間的目的就是要這樣,你做得到,你就是供養。接下來下面這段文這樣說,
偈文:「若有能受持,妙法華經者,當知佛所使,愍念諸眾生,諸有能受持,妙法華經者,捨於清淨土,愍眾故生此。」
經文簡釋:
「若有能受持,妙法華經者,當知佛所使,愍念諸眾生」;若人能持是法華經者,當知是人為佛之使者,愍及眾生。
這段偈文,若有人能夠受持《法華經》,我們應該知道,「當知是人為佛之使者」。我們前面說過了,持法是佛之使者,前面的經文這樣說,為佛使者。為佛使者是做什麼事情呢?是憫念眾生。佛陀是四生慈父、三界導師,不斷在人間教導眾生,疼惜眾生,就像他的孩子一樣。所以這是如來的使者,同樣要扶持,肩膀上要荷負著佛陀的教法,要在人間施教,這是如來的使者。要和佛一樣,人人都是佛的孩子,眾生在受苦,佛的孩子在受苦,我們怎能不去憫念這些受苦難的人呢?佛陀的使者就是要憫念天下眾生,受苦難人。所以我們要行菩薩道,替佛施教,也代替佛來憫念眾生,這是我們的使命,我們是佛的使者。
經文簡釋:
「諸有能受持,妙法華經者,捨於清淨土,愍眾故生此」;諸有能持是經典者,聖者所住之國土,無五濁之垢染。捨己淨土,生濁世中。
所以「諸有能受持,妙法華經者,捨於清淨土,愍眾故生此」。那就是「諸有能持是經典者」。淨土,這是「聖者所住之國土」。因為娑婆世界教主,現在還是同樣由佛陀所領導的國土,〈讚佛偈〉中,「娑婆教主釋迦牟尼佛」(「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南無娑婆世界,三界導師,四生慈父,人天教主,三類化身,本師釋迦牟尼佛)。所以《法華經》就是要在這個娑婆世界、佛陀的領土來推動。但是,佛陀的願力,選擇娑婆世界,就是堪忍的世界,這個世界是五濁垢穢的地方,這個地方無不都是五濁垢穢。但是佛法就像水一樣,要來清除這五濁惡世,希望這個五濁能清淨,就需要法水,希望法水將這五濁的染著除掉,這就是我們在人間持法的目標。
佛心所住著的地方,那就是淨土。佛子,真正的佛子,那就是持佛的淨戒,自己的內心已經都清淨了,可以不必入人群,可以獨善其身。不過,佛陀不忍心,所以希望人人也要走出你清淨的心地,走入五濁惡世、人群中去,我們還是一樣,要保持著我們清淨的心地。我們要知道去除五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劫濁,這種的濁氣,見解就要首先去除,去除了我們的自私,光想要自我解脫,我們應該要兼利他人,人人也能脫離苦難。所以我們要去救度眾生,拔除眾生苦難,「苦既拔已,復為說法」,在《無量義經》不就是這樣說嗎?我們常常在誦,眾生很多很多的苦,沉溺在苦海中,我們就要如大船師一樣,雖然我們身心還有病,但我們要像那大船師,一樣還能開船去救人。
這就是我們現在,雖然我們還是凡夫,不過已經接受到佛陀的教育,法水洗滌我們的心,我們心裡的煩惱無明去除了,那就是「無五濁之垢染」,這是聖者所住著的地方。所以,「捨於清淨土」,我們所住著的地方,應該就是要清淨,是我們的心地清淨,但是我們必定要投入五濁惡世去。佛陀他也不必再來人間,但是二千多年前示滅,其實這二千多年來都沒有離開人間,同樣在教導我們,這是現在還是娑婆世界的教主。佛陀內心已經沒有煩惱,我們是佛的弟子,同樣也要去除煩惱,即使心中有煩惱,我們也要趕緊用法水洗滌煩惱,同樣的,入人群中去救度眾生,「苦既拔已,復為說法」。這是我們「捨己淨土」,捨去自己內心,我們的內心已經清淨,我們沒有要執著在獨善其身,捨自己的範圍,走入濁世之中,走入人群濁世中。這就是受持經的人。大家用心入佛道來。再來,
經文:「當知如是人,自在所欲生,能於此惡世,廣說無上法。」
經文簡釋:
「當知如是人,自在所欲生」;當知是人,非因造業受報而生。乃自在意願力,欲生此中。
能夠這樣,持這部經的人在人群中很不容易,因為障礙重重。〈化城喻品〉中,導師要來引導一些人到安全的地方,是因為險難惡道,所以才需要導師來引導。所以要經過很多險難的地方,這個世間惡濁,所以持經的人,他要用心,要經過了五濁惡世,能於此惡世,廣說是經。自己就是願意,「自在所欲生」,他心很自在,在這五濁惡世,雖然很多的險惡,但是他很願意,他願意在人群中,且還是很自在,這是持經者要有這樣堅定的願力。我們應該要知道,「當知如是人,自在所欲生」,明知這是五濁惡世,明知人群中是很險惡,但是他的心很自在,願意去。彌多羅尼子不就是這樣嗎?所以「能於此惡世,廣說無上法」。我們要知道,這個人就是這樣的堅持。
「當知是人,非因造業受報而生」。來這個五濁惡世不是因為由不得自己來的,是有因緣來的,乘如是法而來人間要度眾生的,不是因為業力牽引來的,這是有因緣來的,所以我們應該要好好用心來護持。「乃自在意願力,欲生此中」,是願意來的,不是業力牽來的,這就是持經的人。
經文簡釋:
「能於此惡世,廣說無上法」;能於惡世說無上法。
「能於此惡世,廣說無上法」,所以他很甘願,願意在這個惡世中來講說這部經。因為要講這部經,很多很多的障礙,險難很多,但是他願意,所以講這部經。
*自在所欲生,明由其悲憫之本願,示現受生,非由業報致生惡世。蓋有一人及多人能受持是經。
所以「自在所欲生」,就是要告訴我們,由他的悲憫心,是他的本願力,甘願來人間,示現在這個地方,五濁惡世之中,甘願來這裡受生。釋迦牟尼佛他的願力就是在娑婆世界,所以來娑婆世界受生,不是由業力的報應來人間,不是,這就是願力來的。所以「蓋有一人及多人能受持是經」。若能有一個人,或者是很多人,都一起來受持這部經,來聽、來講、來受持、來度眾,這就是他的願力,希望有更多人來受持。
*是即能以法寶流通於世,減一切惡,增一切善,并成就一切出世善根,使佛種常出興於世而不斷。
「是即能以法寶流通於世」,這個法就是寶藏,不論是從〈譬喻品〉,或者是〈信解品〉,或者是〈化城喻品〉等等,無不都是表示出這就是寶。〈化城喻品〉也這樣說,寶處在近,過去是化城,化作的,但是過去那都是暫時的過程,真正永久的寶物離我們不遠,這在〈化城喻品〉也這樣說。所以法寶流通世間,希望人人都能進入寶城。所以「減一切惡」。希望這部經在人間能增長善,「減一切惡,增一切善,並成就一切出世善根,使佛種常出興於世而不斷」,非常的興旺,在人間不斷。希望經能流傳,能夠滅除一切惡,成長一切善,佛的種子,這個覺悟的種子,能連綿不斷一直旺盛起來在人間裡,這是佛陀的心願。我們持經者就是應佛陀的心願,我們也要發願,我們發願來護持這部經。
我們不只是自己護持,也要讚歎護持的人,並且要再鼓勵更多人來受持,人人來發宏願,人人行在這條菩薩道上,啟發人人的信心,啟發人人堅定的信念。希望人人從初發心這念心保持住,不要開始初發心,受到周圍的境界影響,初發心就異動,就開始變動了,一旦變動了,慢慢這發心會消退,法、善的種子就減少了。我們現在最重要的,就是希望法寶流通在世,要減一切惡,要增長一切善,這是很重要的。並且要再成就一切出世善根。出世的善根,就是希望人人不要還在世俗牽扯了,要懂得知道如何斬斷無明的私愛,辭親割愛,能如何讓我們的心是為天下眾生,沒有私我的情愛所拖累,能這樣很瀟灑,為天下眾生來擔起荷擔起如來家業,這是最重要。
所以,斷一切惡,增長一切善,並且能成就一切出世善根。出世就是不再有家庭拖累,這樣使佛種常出興於世而不斷。真真正正能發心修行,最後能與天地宇宙自然慧合而為一,回歸真如本性來,這就是佛陀來人間的目的,也就是我們學佛的目的。所以要用心,一切所造作不困難,只是一心,「一切唯心造」,所以我們要時時多用心啊!
花蓮薰法香筆記團隊感恩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