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16/07/23晨語簡記

向下 
2 posters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6/07/23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2016/07/23晨語簡記   2016/07/23晨語簡記 Empty周六 7月 23, 2016 7:31 pm

20160723晨起薰法香,慧命日增長(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信道之篤方能發憤愿力修行,
持法入世恆續諸如來之所護,
謂若能持說此經是修學大忍,
即如來衣所覆隱蔽諸眾生惡。

  信,「信為道源功德母」,人人對這句話都了解,但是,是不是有深信呢?信,必定要入心,菩薩道路才鋪得通。所以「信道之篤」,篤就是很虔誠,虔誠堅定,心是不是很虔誠、很堅定,篤定你的方向,這念信心?若能這樣堅定信心,才能夠發憤願力來修行。修行,那就是要知道,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不論我們在任何空間裡,時間都是同樣的,同時秒秒揮灑過去,這在任何一個空間都一樣。古代秦始皇築長城,古人就這樣傳說,想要用築長城來遮蔽日月,能讓時日長一點,壽命長一點,有可能嗎?其實,這只是古人的傳說,萬里長城是一個保護的城池,不讓外人來侵犯。建築萬里長城,不論是保護江山也好,或者是說想在任何一個空間可以與時間切開,這都是不可能。萬里長城要保護江山,但是古往今來,豈有人永遠存在呢?世間經過了幾次人間動亂,至今還不是一樣。

  人心,人心是擋不住的,時間也是擋不住,不過,時間,在大自然永遠都是這樣的分秒流逝。宇宙沒有時間,但是這個大地它有時間。時間是因地球與日明的關係這樣在運轉,所以在宇宙間有太陽、有月球,還有其它的星球,有公轉、自轉,不論怎麼轉都是繞著太陽,所以各個星球距離不同,時間就不同。而我們的地球呢?它一年就是三百六十五天,每天都是二十四小時,一小時就是六十分鐘,一分鐘是六十秒,所以這個六十秒,很快很快過去,就是一分鐘了,分秒間再累積起來,這樣過去就是一小時。時間過得很快,你在任何一個空間都一樣,只要你是在地球這個空間裡,都是同樣這樣的分秒的時間在過。

  我們人與人之間也是一樣,人要能透徹道理,或者是愚迷無明,這也是環境造成。過去的人類,倫理道德是人間的常情,家庭的倫理、社會的三綱(三綱五常)等等,就是次序。但是,人與人之間有變化,在現代說什麼倫理,很難啊!現在都是如何去辯駁,如何去反叛道理,很多在現在的人間,與過去都不同。所以說,時間不變、空間不變,只要你在這個地球上,什麼都不變,大自然也不變,變的就是人,是人在變。這個時間,時代,是人心的變動,所以讓時代混亂起來,讓大自然受了污染。污染,是人來污染空氣,空氣的污染,造成四大不調,所以回歸還是人,人在生活上除了人口增長以外,那就是人心變化。所以我們還是要回歸,回歸我們原來這個信心,信受真諦道理,回歸我們該走的道路。

  該走的道路,那就是菩薩道。人人本具的覺性道路,就是要在菩薩道中,才有辦法去體會這個覺性的道路。所以「信道之篤方能發憤愿力修行」。我們現在若不趕緊…,發憤就是精進,古人說發憤忘食,認真精進,讀書研究、了解書中的道理,還要去體會,體會出人生的生活中,落實在人與人之間互相對待的禮節,這也就是叫做知書達禮。學,就是要學在這裡,有的人學得很認真,所以古人說發憤忘食,很認真、很精進,連吃都沒有時間,就是要去啟發道理。

  但是佛法是這樣跟我們說,「發憤精進」,精進在哪裡?我們的願力,我們要發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我們一定要好好用心,要有這個願力,好好修行。因光陰易逝,分秒不停留,我們才得要很發憤、很精進,精進在我們的願力裡。初發那念心,不要受任何環境影響,讓我們退失道心,這就是要發憤,我們的願力不要受絲毫一點點,或者是大環境,不論是一點點的事情,就影響我們的心,或者是大環境的無明,就阻礙了我們的精進。我們要時時用「信道之篤」,很虔誠,篤定了我們的願心、方向,這樣去修行,才有辦法真正體會人生的道理。這些難道我們人生做不到嗎?可以啊,做得到。

  看看我們現在有多少人,為了人間災難偏多,多少人為了苦難人,願意去投入,跨過國家,很遠、很長的路,很辛苦,他們願意這樣前往,不論是現在大陸的水災,大家用心,不同的省分、不同的團隊,還是同在這個時間分頭、分組,大家趕緊去勘災,同時也不斷在發放。十幾天了,尼伯特颱風造成在大陸的水災,已經超過十天的時間了,他們還是一樣,分成好幾個鄉鎮,都從很遠的地方而來,這樣會合起來,你三天,我五天,大家輪流,接力的愛,這樣一直接下去,在做救災的工作。

  福建是這樣,武漢也是一樣繼續在救,他們比福建更早,只是下大雨而已,到現在救災還沒結束。還有美國、馬來西亞,最近也是大水災,同樣他們也是分組勘災,一直在收集勘災後的災情,慢慢將訊息集中回來。他們不只勘災,也緊急去付出,所以訊息不斷傳回來。還有在厄瓜多,地震過後已經差不多三個多月了,前面的一個月是為他們緊急救災,那個月當中用以工代賑,先去恢復他們的市容,先暫時去安定大家,讓大家能容身與安身。再經過一個多月後,現在開始又要再啟動,要繼續中期、長期計畫,未來要如何安住他們未來長期的生活,要如何去了解他們安身的地方,他們永久要住的地方,世代安身之處。還有孩子的教育,這都是大事。所以這一次大家已經準備得很妥當了,我們台灣有經驗的志工菩薩、大愛台的同仁,還有美國、南美洲慈濟人,已經又再會合起來,準備在今天開始,就從台灣飛到美國去會合,大家會合之後,準備好了,再從美國到厄瓜多。

  想,人間菩薩既發這念心,開始發心,發憤願力。這條路,發心之後,走在菩薩道上,這條是菩薩道,相信人間的道理,人生苦難是菩薩所緣的對象,造福人群,去與眾生結大福緣,他們篤定了他們的方向,就是要走這條路,所以他們勤精進,應這個願力,修行在這菩薩道上,這就是我們現在修行的方法。因為這個時代與過去的時代不同,佛陀的時代,大家還不懂什麼道理,佛陀覺悟後,人人本具佛性。這個佛性真如,就是與天地間共生息,就是回歸天地間,「心包太虛,量周沙界」,與天地生命共生息,天地間都是一家人,愛的力量要這樣去付出,所以叫做行菩薩道。

  在佛陀的《本生經》中,佛陀為了救人,是生生世世不顧己身這樣去付出,這在佛經中是很多,修行的過程是這樣。佛陀的時代說他與弟子的過程,說他修行願意為天下眾生付出,但是單獨一個人,只能一對一,願意去付出,所以佛陀就要生生世世將這個道理普遍給人人,不是一對一,是人人共同去付出。所以菩薩群在人間,一個地方人力不夠,第二個地方來會合;第二個地方人力又不夠,第三個地方再來會合。不同的縣、省共同來會合,若是再不夠,其他的國家再來支援,這就是天下的菩薩同一心,同一條道路,這就是佛陀希望在這個未來,他的那個時候,二千多年前那個時代,不斷不斷呼籲人人發大菩提心、行菩薩道,教育所有的弟子總歸入菩提道,這就是佛陀的心意。

  我們現在不就是這樣嗎?厄瓜多本來沒有慈濟人,但是它受災難了,就由外國;美國、南美洲慈濟人投入,台灣慈濟人去,還有法國年輕人也同樣投入在那個地方,不同種族、不同國家,但卻能同一念心到厄瓜多。看看,這不就是佛陀二千多年前他的心懷,就是希望我們這個法要傳在後世。不久之前,法國的水災,同樣,台灣的慈濟人僑居在法國,僑居在德國,僑居在英國,僑居在很多的國家,慈濟人就是這樣,同樣跨國會合來法國,救濟那場水災,這都是在最近的事。可見佛法能共同一個觀念,會合慈濟人,這個慈濟法門,這個組成,菩薩就在不同的國家,有什麼事情,大家共同一心一願,這個願力,這種發憤,非常的勇猛精進,發憤就是勇猛精進,這種勇猛精進,依照他的願力這樣去投入、去修行,這就是我們現在修行的道場。

  整個地球,國際間無不都是菩薩修行的道場,所以說,「持法入世恆續諸如來之所護」。這個道理來自哪裡啊?大家的共同一心,願意去付出,這個道理來自哪裡呢?持法。佛陀二千多年前所說的法,不斷地延續下來,將這個法入世,法入世,永恆讓它繼續下去,這就是依靠法。不論在哪裡,現在還在付出,還在關懷,救災的人,都是「藍天白雲」慈濟人。他們在不同的地方,穿同樣的服裝,走進不同的地方,去救濟不同的災難,他們就是同在一個團體,就是同一個法入心,這樣去付出。這個法是來自哪裡?「諸如來之所護念」。大乘法是諸如來心所護念的,大乘法就是生生世世有人這樣一直傳下來,我們才有這樣的法可合同大家的心,在人間去付出。這不只是有形物質的付出,法也同時在傳,這是同樣的道理。就像他們在救災,在福建省也好,或者是在武漢,救災之後就順便教他們要環保,保護地球,災難一直在發生,就是來自於很多環保的問題,他們就順便將這些道理說給大家聽,讓大家自己能省下浪費,能疼惜物命,懂得要如何資源回收。這個這麼簡單的法,看來是很簡單,但是影響很大,這同樣是保護地球、救濟眾生,這也就是道理,是法。

  所以,「謂若能持說此經是修學大忍」。要知道,要持這部經,願意接受這樣的法,那就要修學大忍辱行。昨天在聽蘇州菩薩分享,分享他們如何聽法,我很感動啊!他們土地大,每天早上要聽經,他們的時間、我們的時間一樣,但是聽經的地點,沒有像台灣這麼普遍,來到蘇州園區,開車的車程要一個多鐘頭。他們不論是冬天,很冷啊!下霜雪、下雨,寒風啊,為了要聽法,還是同樣走出來等車,搭半夜的車,清晨三點多的車,先來到再一個地方會合,在這個地方會合後,有人發心,開菩薩車,大白牛車,專門將菩薩載到園區,四點多就要開車了。

  想,聽到他們這樣這麼的精進用心。還有孩子,十二歲,看到媽媽為什麼每天要這樣去聽,到底是聽什麼東西,怎麼這麼熱心?孩子也跟著父母來聽經。十二歲,經聽進去,不只能記筆記,同時還能畫圖,甚至有辦法將「三十七助道品」經典的意思用圖畫出來,這不簡單啊!還有九歲的,也是啊!抱持著那恆心,跟著父母,風雨無阻就是要來聞法。又看到他們在救濟,做慈善工作,長期陪伴,有六七年的、有八九年的,現在已經開始投入做環保了,這真的都是很令人感動的菩薩,在那個地方也是因為聞法恆持,聽法之後,他能堅持這念道心。昨天聽他們的分享,我就向他們說:「你們每一個故事都這麼精采,你們要詳細將故事寫好傳回來。」很精采,這就是要用長久的心。

  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六法,回歸在大忍,不論是氣候,這種無為法,他也要忍這個無為法,天然的法則,他們也要忍。或者是有為法,時間要那麼早的無為法,距離這麼長的有為法,有形、無形,他們都要堅持,堅持就要以大忍辱心,有大忍心才有辦法堅持下去。所以,「即如來衣所覆隱蔽諸眾生惡」,如來衣來覆藏。如來讚歎,如來的教育,我們以如來所教育的。就像昨天說過的,佛口所生子,像是如來的孩子,如來展開了雙手,全都將他們「箍」(意指招呼、聚集)過來。衣之所覆,這樣遮蔽了眾生的惡,能改變眾生的惡,讓眾生現出了善的念。這就是我們要用心,對法的體會要有信心。「信為道源功德母」,我們要堅定我們的信心,篤定我們的方向,要發憤願力修行,才有辦法一一往前前進。前面的文這麼說,

經文:「藥王當知!如來滅後,其能書、持、讀、誦、供養、為他人說者,如來則為以衣覆之;又為他地方現在諸佛之所護念。」

  這多麼溫馨!佛陀很疼惜眾生,只要我們用心精進,佛陀會疼惜。「又為他方現在諸佛之所護念」。不只是釋迦牟尼佛,還有現在在它方的諸佛。記得嗎?十六王子同時十方成佛,同樣現在在它方,都是一樣,他們的心所護念的也就是這一實乘的實法,同樣就是他方諸佛所護念,有願意這樣用心,願意付出,不只是釋迦佛,他方諸佛也是這樣的護念。接下來這段文再說,

經文:「是人有大信力,及志願力,諸善根力,當知是人與如來共宿,則為如來手摩其頭。」

經文簡釋:
「是人有大信力,及志願力,諸善根力」;是說經人,有廣大信心力,及以立志發宏願之力。

  不只是如來衣所覆,又是如來的手摸他的頭,這就是表示體會佛心、契佛意。佛陀心所護念的法,我們能這樣克服很多困難,去受持、讀誦,與佛貼心,同等的心意,所以佛陀這分護念的精神。所以說,「是人有大信力」,這就是要大信力,以及志願力,來培養我們的善根,我們的善根必定要從大信願力來培養出來,我們才有辦法發憤向前。「是人有大信力,及志願力,諸善根力」,是說經的人,有廣大信心的力量,及立志發弘願的力量。這就是要信力與願力。

*信力:謂因深生信解,樂欲求法而生信,因信而得心清淨,自信堅固,遂能發起他人之信心,為堅固信力。

  信力,就是「謂因深生信解」,我們若有信力,才有辦法真正深入,才有辦法體會佛法的奧妙,你體會之後,就「樂欲求法而生信」。你愈體會,就愈願意深入。「樂」就是愈願意,願意要要求,這個法會愈深入,這就是從信力開始。有信力,你才能愈願意、愈歡喜,這樣來深入,這信根又更深。就是因為信,「而得心清淨」。愈來愈深入了,無明、煩惱,一層一層已經去除了,愈來愈深入,與如來真如清淨的本性愈接近,所以「而得心清淨」。「自信堅固」,這些自信的心力就愈來愈堅固。看看人間菩薩,若沒有很堅固的信心,不會這樣一次再一次,長久的時間一直在陪伴下去,這就是信心堅固。「遂能發起他人之信心」,不只是自信,也能去教導他人,也能發起了人人有信心,這就是堅固。我們自己的心堅固,我們才有辦法啟發別人的心有信心。

*志願力:即具足受持是經之志願,以志願宏大堅固故,起利他之大功用,為志願力。

  所以「志願力」,有信心才有這個志願力,就是「具足受持是經之志願」。願意受持這部經,願意讀誦、願意聽講、願意宣說,來受持這部經這個志願。「以志願宏大堅固故」。若沒有很堅固的願力,願意讀誦、願意聽、願意講,你看看,慈濟人要聽經,不怕風霜雪凍,不論是雨水、霜雪,這樣凍得寒氣從腳底下進去了,他也還是願意每天不間斷,這種大堅固的願力,就是為了要聽經。想,這麼堅固的心要聽,我怎麼能沒有堅固的心來說呢?聽到大家那麼精進,這就是互助,互相。他們有這決心,講的人也要有決心,聽的人更要精進,彼此之間互相精進。所以自己的信心、願力,啟動別人的信心、願力,「起利他之大功用」,那就是發起了利益他人的功用。這就是這部經的好處,這部經就是完全要堅定我們的信心,真的要勇猛精進,這就是志願力。

*諸善根力:謂信根、念根、定根等。
自能信念是經不可搖動,兼能化人使亦信念是經,如根不動為善根力。

  所以說,「諸善根力」。除了志願力,還要有諸善根力,諸善根力就是信根、念根、定根。我們有信根,還要有念根,念念不斷。我們的信念,一念間,若是被其它無明煩惱將我們影響,就斷了信念、斷了願力,所以這個念根,心念,念念不間斷。還要有定力,要有定根。所以,堅定的信根、念力,是很重要的。「自能信念是經不可搖動」,我們要堅定。所以「兼能化人使亦信念是經」,這大家看了就了解了。自己能堅定信心,也能影響別人同樣有這信念、根力,所以我們要用心堅定。「如根不動為善根力」。你看,一棵大樹它能穩穩地站在地面上,就是因為它的樹根深固,很深、很堅固,所以這棵樹不怕風,能站立在地面上,同樣的道理。

經文簡釋:
「當知是人與如來共宿」;一切如來,悉皆棲宿,究竟一乘寂滅場地,今此行人,安住法華功德海藏,故云共宿。

  所以,「當知是人與如來共宿」。我們就知道,像這樣持經,不論你是讀經、誦經、抄經,或者是聽經、講經等等,這樣的人,有這麼堅定的心,「與如來共宿」,與如來住同一個地方,就是「一切如來,悉皆棲宿」,就是一個地方,這樣固定在那個地方,住在那個地方,與如來固定住在那個地方。所以就是「究竟一乘寂滅場地」。這就是一實乘的法,我們就住在那個地方,我們的心,我們如來清淨的本性,與如來同等堅定在那個地方。所以「今此行人,安住法華功德海藏,故云共宿」。我們現在能這樣安心住在法華功德海,《法華經》就是菩薩道,菩薩六度萬行,這我們要好好堅持,自然經一事,長一智,從人群中淬鍊出我們的智慧,功德如海,接近佛的本懷。

*宿者:安住之義,如來以法身、解脫、般若三德為大般涅槃,是即佛三祕要之法,為如來所安住。

  「宿」,與佛同宿,宿就是安住的意思。「如來以法身、解脫、般若三德為大般涅槃」,就是法身德、解脫德、般若德,這叫做三德。如來的法身就是永恆的真理,真如清淨無染的本性,這天地間的真理,就叫做法身。解脫德,我們已經都了解了,真空妙有,心無染著,心不受染著,這就是解脫,不受種種染著,這就是智慧,智慧就是般若。因為智慧所得來,讓我們能夠解脫,不受煩惱所染著,回歸到如來真如的法身本性,回歸,這叫做三德,叫做大涅槃。其實,涅槃的道理就是在這裡。「是即佛三祕要之法」,這三項就是佛心所護藏的法,合起來就是《法華經》的大法,無不都是佛的法身,無不都是解脫德,在這部經裡面,無不都是含藏大智慧,這是《法華經》的內含,它的道理,這就是「佛三祕要之法」。「為如來所安住」,這是如來所安住的地方。

*受持是經者,則為與佛同安住於如是祕要之藏,故曰共宿。

  「受持是經者,則為與佛同安住於如是祕要之藏」。我們若能受這樣的法,那就是與佛同安住,我們與佛同樣住在一個地方,住在祕要之藏,最重要就是三德,法身、解脫、般若,這三德會合在一真實法之中,所以我們與佛共宿。

經文簡釋:「則為如來手摩其頭」
*手:表權智
*頭:表實理

  所以,「則為如來手摩其頭」,手是表示權智,這是一個比喻。「手摩其頭」,手就是表權智。佛陀的智慧,如有雙手萬能,隨應眾生的根機,不論高低、不論大小,雙手萬能,這表示權智。頭,就是表示實理,真理。一切的思想就是心腦,我們都說法身,其實轉動外面的境界是頭腦,所以心與腦要會合。總而言之,「頭」,這就是表示實理。我們五根緣外面五塵,會合在意識裡,這就是表示,所有的道理全都收納,天地之間形形色色,才去造作,才入第八識。回歸到第九識真如本性來,這就是表示實理。

*如來:說方便之義,入於佛乘究竟之道,則為已得手摩其頭。

  「如來,說方便之義,入於佛乘究竟之道」。如來所說的教義雖然是方便,方便的道理就是要引誘我們走入佛乘,那個究竟之道,這就是佛陀的智慧,這樣來牽引我們。就是「則為已得手摩其頭」。

*摩頭:為尊長對卑幼安慰護持之表示。
*行人之頭,表實智,如來之手,表權智,感應道交,故云摩頭,即授記意。

  「摩頭:為尊長對卑幼安慰護持之表示」,就是我們的長輩對下面的子孫,或者是上司對部屬那種膚慰、疼惜、安慰、護持的意思。「行人之頭」就是表實智,「如來之手」就是表權智。人人本具佛性,所以表實智,如來就是用他的方便法來引導我們,表權智。「感應道交」,人人本具我們的真如本性,只是我們不知道,佛陀用方便法來牽引我們,使我們與佛能感應道交,所以叫做「摩頭授記」。

*手摩其頭:如來以智慧為手,以方便為手,凡受持是經者,皆在如來攝受之中,故曰手摩其頭。

  「手摩其頭:如來以智慧為手,以方便為手」,方便也是手。所以「凡受持是經者,皆在如來攝受之中」。凡是受持這部經,都是在佛所攝受,攝受就是雙手這樣將他箍過來,所以叫做「手摩其頭」。學佛,我們最重要的就是要真正深信不疑,「信道之篤方能發憤愿月力修行」,發願,用願力修行,這願力修行很重要,所以我們要時時用心啊!

花蓮薰法香筆記團隊感恩合十卜
回頂端 向下
Jack
Admin
Admin



文章總數 : 6985
年齡 : 65
來自 : 台北
威望 : 1724
注冊日期 : 2008-12-22

2016/07/23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6/07/23晨語簡記   2016/07/23晨語簡記 Empty周一 7月 25, 2016 9:57 am

薰法香心得札記(二○一六年七月二十三日星期六)

 

今日聽法甚為法喜,因為平日有受持法華經,也日日來薰法香,今天剛好要去台中分享導讀法華經序品。因為我的內容中有講到信,信願行,信解行證。有講到劫賓那與如來共宿一宿,剛好今天的經文有講到與如來共宿,聽了甚為法喜充滿,真是妙不可言。

在薰法時,我劃了四個重點,可是在寫心得時,我選了九個重點,算是近一年來最多的一次,這是因為有感而發。自己有做一些,有經驗,自然感應會多。

 

信,「信為道源功德母」,人人對這句話都了解,但是,是不是有深信呢?信,必定要入心,菩薩道路才鋪得通。所以「信道之篤」,篤就是很虔誠,虔誠堅定,心是不是很虔誠、很堅定,篤定你的方向,這念信心?若能這樣堅定信心,才能夠發憤願力來修行。

修行,那就是要知道,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

原來,信,必定要入心,菩薩道路才鋪得通。堅定信心,才能夠發憤願力來修行。

修行,那就是要知道,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

 

三綱五常

三綱五常是中國儒家倫理文化中的架構。源起於先王之學,經思孟五行闡發,歷漢朝,盛於宋、明、清三代。 《韓非子·忠孝》首次提出,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順,天下治;三者逆,天下亂。三綱、五常來源於西漢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書,相關思想基礎上溯至孔子。何晏在《論語·為政》: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中集解:馬融曰:所因,謂三綱五常也。這種名教觀念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重要組成,即通過上定名份來教化天下,以維護社會的倫理綱常、政治制度。 三綱之觀念亦存於法家,《韓非子》中講: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五常指五種儒家認定的人倫關係的原則:仁、義、禮、智、信 ...

以上資料搜尋自網路,幫助我們記住,三綱就是君臣、父子、夫婦。五常就是:仁、義、禮、智、信

 

以說,時間不變、空間不變,只要你在這個地球上,什麼都不變,大自然也不變,變的就是人,是人在變。這個時間,時代,是人心的變動,所以讓時代混亂起來,讓大自然受了污染。污染,是人來污染空氣,空氣的污染,造成四大不調,所以回歸還是人,人在生活上除了人口增長以外,那就是人心變化。

人心變污濁,貪欲造成的養殖動植物過多的排洩物與開發大地,汽機車工業區排放廢氣、廢水,冷氣空調排放熱氣,造成污染空氣,又造成天氣四大不調等等。這個現象目前已經很明顯了,道理也很明顯,只是很多人還沒有警醒。

 

就像他們在救災,在福建省也好,或者是在武漢,救災之後就順便教他們要環保,保護地球,災難一直在發生,就是來自於很多環保的問題,他們就順便將這些道理說給大家聽,讓大家自己能省下浪費,能疼惜物命,懂得要如何資源回收。

這段開示看似簡單,但隱含妙理。以下是我的分析與心得。

真空妙有中道行,事理兼容有妙用

一個人饑餓

給他魚,這是    好  事

教他釣魚,這是  妙  理

 

一個地區一群人受災,(例:菲律賓海燕風災救災)

給他錢,這是    好  事

以工代賑,這是  妙  理

妙理中當然包含了好事。

以菲律賓海燕風災救災為例,( 奧莫克以及獨魯萬、帕洛鎮 )

救災賑災、恢復市容、生活生機、有尊嚴、有當地人出來當志工可以服務更多人,一生無量(妙)

請參考二○一六年七月十七日星期日,上人開示。

不同宗教、不同種族,蓋簡易屋安身,簡易教室就學,職業訓練就業(手工藝包包、衣服與手工麵包),入經藏度眾生(無量義經、行願、父母恩重難報經),孝親活動教行孝,竹筒歲月。讓市容恢復,讓經濟恢復,讓生活生機恢復,甚至更好。

這不僅是救災賑災,還讓人人心安,有希望,有尊嚴,轉貧為富,願意戒煙戒酒,願意付出,有當地人出來見習培訓當志工,服務更多人,這是菩薩道一生無量的妙法。

 

福建與武漢的例子如果只是賑災,就只是好事。又教他們環保,才是妙理。

 

我們在土耳其、厄瓜多、馬來西亞、非洲、美國,世界各地救災,發放,這是好事。苦既拔矣,復為說法,教他們竹筒歲月,環保等道理,這就是真正的妙法。真正的行菩薩道,真實法。

 

謂若能持說此經是修學大忍」。

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六法,回歸在大忍,不論是氣候,這種無為法,他也要忍這個無為法,天然的法則,他們也要忍。或者是有為法,時間要那麼早的無為法,距離這麼長的有為法,有形、無形,他們都要堅持,堅持就要以大忍辱心,有大忍心才有辦法堅持下去。

「謂若能持說此經是修學大忍」,一開始,想不出要忍什麼。後來,仔細看開示,原來要忍「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忍時間很長,幾個小時、幾年、幾劫,這就是大忍了。忍路途遙遠,距離很長,要幾十公里、幾千公里、幾萬億公里,真的是大忍。忍人與人之間,有任何的微詞、不解、斥責、毀謗,這就是大忍。我現在知道為什麼叫作大忍。上人開示,只是淡淡的提個頭,怕講太多,把有些人個嚇著了。信心堅固,信根深的人是不受動搖的,但還是要接受考驗。

 

「藥王當知!如來滅後,其能書、持、讀、誦、供養、為他人說者,如來則為以衣覆之;又為他地方現在諸佛之所護念。」

這句很妙,持經的人常常有一種經驗,就是有困難、有需求時,過不久,在上人開示的書上,在人間菩提、晨語、薰法香、共修的時候,會看到你需要的答案。近年來,此一感覺尤其深,很多有持經的師兄姊有給我同樣的回饋。今天找到法理了,很高興。原來是「如來滅後,其能書、持、讀、誦、供養、為他人說者,如來則為以衣覆之;又為他地方現在諸佛之所護念。」

 

信力:謂因深生信解,樂欲求法而生信,因信而得心清淨,自信堅固,遂能發起他人之信心,為堅固信力。

信從那裡生,有很多地方,其中之一是「樂欲求法而生信」,信有多重要,之一,「因信而得心清淨」,法華經是真淨大法,得清淨心是很關鍵的修行。之二,「自信堅固,遂能發起他人之信心」,因為菩薩要自度度人,所以要先自信堅固,才能讓人有信心。

 

究竟一乘寂滅場地」。這就是一實乘的法,我們就住在那個地方,我們的心,我們如來清淨的本性,與如來同等堅定在那個地方。所以「今此行人,安住法華功德海藏,故云共宿」。我們現在能這樣安心住在法華功德海,《法華經》就是菩薩道,菩薩六度萬行,這我們要好好堅持,自然經一事,長一智,從人群中淬鍊出我們的智慧,功德如海,接近佛的本懷。

今此行人,安住法華功德海藏,故云共宿。這是說,我們所以修行的人,都是共同安住在法華功德海藏,這真的是很好、好妙的感覺。而「法華功德海藏」又在那裡?在「我們如來清淨的本性,與如來同等堅定在那個地方。」簡單講,那個地方也可以稱為「究竟一乘寂滅場地」。

 

「宿」,與佛同宿,宿就是安住的意思。「如來以法身、解脫、般若三德為大般涅槃」,就是法身德、解脫德、般若德,這叫做三德。如來的法身就是永恆的真理,真如清淨無染的本性,這天地間的真理,就叫做法身。解脫德,我們已經都了解了,真空妙有,心無染著,心不受染著,這就是解脫。不受種種染著,這就是智慧,智慧就是般若。因為智慧所得來,讓我們能夠解脫,不受煩惱所染著,回歸到如來真如的法身本性,回歸,這叫做三德,叫做大涅槃。其實,涅槃的道理就是在這裡。「是即佛三祕要之法」,這三項就是佛心所護藏的法,合起來就是《法華經》的大法,無不都是佛的法身,無不都是解脫德,在這部經裡面,無不都是含藏大智慧,這是《法華經》的內含,它的道理,這就是「佛三祕要之法」。「為如來所安住」,這是如來所安住的地方。

如來到底安住在那裡?在「佛三祕要之法」裡,也就是法華經的大法中。

「是即佛三祕要之法」,這三項就是佛心所護藏的法,合起來就是《法華經》的大法,無不都是佛的法身,無不都是解脫德,在這部經裡面,無不都是含藏大智慧,這是《法華經》的內含,它的道理,這就是「佛三祕要之法」。「為如來所安住」,這是如來所安住的地方。

「如來以法身、解脫、般若三德為大般涅槃」,就是法身德、解脫德、般若德,這叫做三德。如來的法身就是永恆的真理,真如清淨無染的本性,這天地間的真理,就叫做法身。解脫德,我們已經都了解了,真空妙有,心無染著,心不受染著,這就是解脫。不受種種染著,這就是智慧,智慧就是般若。

 

無限感恩上人開示。

 

 

 

信道之篤方能發憤愿力修行,
持法入世恆續諸如來之所護,
謂若能持說此經是修學大忍,
即如來衣所覆隱蔽諸眾生惡。

  信,「信為道源功德母」,人人對這句話都了解,但是,是不是有深信呢?信,必定要入心,菩薩道路才鋪得通。所以「信道之篤」,篤就是很虔誠,虔誠堅定,心是不是很虔誠、很堅定,篤定你的方向,這念信心?若能這樣堅定信心,才能夠發憤願力來修行。修行,那就是要知道,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不論我們在任何空間裡,時間都是同樣的,同時秒秒揮灑過去,這在任何一個空間都一樣。古代秦始皇築長城,古人就這樣傳說,想要用築長城來遮蔽日月,能讓時日長一點,壽命長一點,有可能嗎?其實,這只是古人的傳說,萬里長城是一個保護的城池,不讓外人來侵犯。建築萬里長城,不論是保護江山也好,或者是說想在任何一個空間可以與時間切開,這都是不可能。萬里長城要保護江山,但是古往今來,豈有人永遠存在呢?世間經過了幾次人間動亂,至今還不是一樣。

  人心,人心是擋不住的,時間也是擋不住,不過,時間,在大自然永遠都是這樣的分秒流逝。宇宙沒有時間,但是這個大地它有時間。時間是因地球與日明的關係這樣在運轉,所以在宇宙間有太陽、有月球,還有其它的星球,有公轉、自轉,不論怎麼轉都是繞著太陽,所以各個星球距離不同,時間就不同。而我們的地球呢?它一年就是三百六十五天,每天都是二十四小時,一小時就是六十分鐘,一分鐘是六十秒,所以這個六十秒,很快很快過去,就是一分鐘了,分秒間再累積起來,這樣過去就是一小時。時間過得很快,你在任何一個空間都一樣,只要你是在地球這個空間裡,都是同樣這樣的分秒的時間在過。

  我們人與人之間也是一樣,人要能透徹道理,或者是愚迷無明,這也是環境造成。過去的人類,倫理道德是人間的常情,家庭的倫理、社會的三綱(三綱五常)等等,就是次序。但是,人與人之間有變化,在現代說什麼倫理,很難啊!現在都是如何去辯駁,如何去反叛道理,很多在現在的人間,與過去都不同。所以說,時間不變、空間不變,只要你在這個地球上,什麼都不變,大自然也不變,變的就是人,是人在變。這個時間,時代,是人心的變動,所以讓時代混亂起來,讓大自然受了污染。污染,是人來污染空氣,空氣的污染,造成四大不調,所以回歸還是人,人在生活上除了人口增長以外,那就是人心變化。所以我們還是要回歸,回歸我們原來這個信心,信受真諦道理,回歸我們該走的道路。

  該走的道路,那就是菩薩道。人人本具的覺性道路,就是要在菩薩道中,才有辦法去體會這個覺性的道路。所以「信道之篤方能發憤愿力修行」。我們現在若不趕緊發憤就是精進,古人說發憤忘食,認真精進,讀書研究、了解書中的道理,還要去體會,體會出人生的生活中,落實在人與人之間互相對待的禮節,這也就是叫做知書達禮。學,就是要學在這裡,有的人學得很認真,所以古人說發憤忘食,很認真、很精進,連吃都沒有時間,就是要去啟發道理。

  但是佛法是這樣跟我們說,「發憤精進」,精進在哪裡?我們的願力,我們要發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我們一定要好好用心,要有這個願力,好好修行。因光陰易逝,分秒不停留,我們才得要很發憤、很精進,精進在我們的願力裡。初發那念心,不要受任何環境影響,讓我們退失道心,這就是要發憤,我們的願力不要受絲毫一點點,或者是大環境,不論是一點點的事情,就影響我們的心,或者是大環境的無明,就阻礙了我們的精進。我們要時時用「信道之篤」,很虔誠,篤定了我們的願心、方向,這樣去修行,才有辦法真正體會人生的道理。這些難道我們人生做不到嗎?可以啊,做得到。

  看看我們現在有多少人,為了人間災難偏多,多少人為了苦難人,願意去投入,跨過國家,很遠、很長的路,很辛苦,他們願意這樣前往,不論是現在大陸的水災,大家用心,不同的省分、不同的團隊,還是同在這個時間分頭、分組,大家趕緊去勘災,同時也不斷在發放。十幾天了,尼伯特颱風造成在大陸的水災,已經超過十天的時間了,他們還是一樣,分成好幾個鄉鎮,都從很遠的地方而來,這樣會合起來,你三天,我五天,大家輪流,接力的愛,這樣一直接下去,在做救災的工作。

  福建是這樣,武漢也是一樣繼續在救,他們比福建更早,只是下大雨而已,到現在救災還沒結束。還有美國、馬來西亞,最近也是大水災,同樣他們也是分組勘災,一直在收集勘災後的災情,慢慢將訊息集中回來。他們不只勘災,也緊急去付出,所以訊息不斷傳回來。還有在厄瓜多,地震過後已經差不多三個多月了,前面的一個月是為他們緊急救災,那個月當中用以工代賑,先去恢復他們的市容,先暫時去安定大家,讓大家能容身與安身。再經過一個多月後,現在開始又要再啟動,要繼續中期、長期計畫,未來要如何安住他們未來長期的生活,要如何去了解他們安身的地方,他們永久要住的地方,世代安身之處。還有孩子的教育,這都是大事。所以這一次大家已經準備得很妥當了,我們台灣有經驗的志工菩薩、大愛台的同仁,還有美國、南美洲慈濟人,已經又再會合起來,準備在今天開始,就從台灣飛到美國去會合,大家會合之後,準備好了,再從美國到厄瓜多。

  想,人間菩薩既發這念心,開始發心,發憤願力。這條路,發心之後,走在菩薩道上,這條是菩薩道,相信人間的道理,人生苦難是菩薩所緣的對象,造福人群,去與眾生結大福緣,他們篤定了他們的方向,就是要走這條路,所以他們勤精進,應這個願力,修行在這菩薩道上,這就是我們現在修行的方法。因為這個時代與過去的時代不同,佛陀的時代,大家還不懂什麼道理,佛陀覺悟後,人人本具佛性。這個佛性真如,就是與天地間共生息,就是回歸天地間,「心包太虛,量周沙界」,與天地生命共生息,天地間都是一家人,愛的力量要這樣去付出,所以叫做行菩薩道。

  在佛陀的《本生經》中,佛陀為了救人,是生生世世不顧己身這樣去付出,這在佛經中是很多,修行的過程是這樣。佛陀的時代說他與弟子的過程,說他修行願意為天下眾生付出,但是單獨一個人,只能一對一,願意去付出,所以佛陀就要生生世世將這個道理普遍給人人,不是一對一,是人人共同去付出。所以菩薩群在人間,一個地方人力不夠,第二個地方來會合;第二個地方人力又不夠,第三個地方再來會合。不同的縣、省共同來會合,若是再不夠,其他的國家再來支援,這就是天下的菩薩同一心,同一條道路,這就是佛陀希望在這個未來,他的那個時候,二千多年前那個時代,不斷不斷呼籲人人發大菩提心、行菩薩道,教育所有的弟子總歸入菩提道,這就是佛陀的心意。

  我們現在不就是這樣嗎?厄瓜多本來沒有慈濟人,但是它受災難了,就由外國;美國、南美洲慈濟人投入,台灣慈濟人去,還有法國年輕人也同樣投入在那個地方,不同種族、不同國家,但卻能同一念心到厄瓜多。看看,這不就是佛陀二千多年前他的心懷,就是希望我們這個法要傳在後世。不久之前,法國的水災,同樣,台灣的慈濟人僑居在法國,僑居在德國,僑居在英國,僑居在很多的國家,慈濟人就是這樣,同樣跨國會合來法國,救濟那場水災,這都是在最近的事。可見佛法能共同一個觀念,會合慈濟人,這個慈濟法門,這個組成,菩薩就在不同的國家,有什麼事情,大家共同一心一願,這個願力,這種發憤,非常的勇猛精進,發憤就是勇猛精進,這種勇猛精進,依照他的願力這樣去投入、去修行,這就是我們現在修行的道場。

  整個地球,國際間無不都是菩薩修行的道場,所以說,「持法入世恆續諸如來之所護」。這個道理來自哪裡啊?大家的共同一心,願意去付出。這個道理來自哪裡呢?持法。佛陀二千多年前所說的法,不斷地延續下來,將這個法入世,法入世,永恆讓它繼續下去,這就是依靠法。不論在哪裡,現在還在付出,還在關懷,救災的人,都是「藍天白雲」慈濟人。他們在不同的地方,穿同樣的服裝,走進不同的地方,去救濟不同的災難,他們就是同在一個團體,就是同一個法入心,這樣去付出。這個法是來自哪裡?「諸如來之所護念」。大乘法是諸如來心所護念的,大乘法就是生生世世有人這樣一直傳下來,我們才有這樣的法可合同大家的心,在人間去付出。這不只是有形物質的付出,法也同時在傳,這是同樣的道理。就像他們在救災,在福建省也好,或者是在武漢,救災之後就順便教他們要環保,保護地球,災難一直在發生,就是來自於很多環保的問題,他們就順便將這些道理說給大家聽,讓大家自己能省下浪費,能疼惜物命,懂得要如何資源回收。這個這麼簡單的法,看來是很簡單,但是影響很大,這同樣是保護地球、救濟眾生,這也就是道理,是法。

  所以,「謂若能持說此經是修學大忍」。要知道,要持這部經,願意接受這樣的法,那就要修學大忍辱行。昨天在聽蘇州菩薩分享,分享他們如何聽法,我很感動啊!他們土地大,每天早上要聽經,他們的時間、我們的時間一樣,但是聽經的地點,沒有像台灣這麼普遍,來到蘇州園區,開車的車程要一個多鐘頭。他們不論是冬天,很冷啊!下霜雪、下雨,寒風啊,為了要聽法,還是同樣走出來等車,搭半夜的車,清晨三點多的車,先來到再一個地方會合,在這個地方會合後,有人發心,開菩薩車,大白牛車,專門將菩薩載到園區,四點多就要開車了。

  想,聽到他們這樣這麼的精進用心。還有孩子,十二歲,看到媽媽為什麼每天要這樣去聽,到底是聽什麼東西,怎麼這麼熱心?孩子也跟著父母來聽經。十二歲,經聽進去,不只能記筆記,同時還能畫圖,甚至有辦法將「三十七助道品」經典的意思用圖畫出來,這不簡單啊!還有九歲的,也是啊!抱持著那恆心,跟著父母,風雨無阻就是要來聞法。又看到他們在救濟,做慈善工作,長期陪伴,有六七年的、有八九年的,現在已經開始投入做環保了,這真的都是很令人感動的菩薩,在那個地方也是因為聞法恆持,聽法之後,他能堅持這念道心。昨天聽他們的分享,我就向他們說:「你們每一個故事都這麼精采,你們要詳細將故事寫好傳回來。」很精采,這就是要用長久的心。

  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六法,回歸在大忍,不論是氣候,這種無為法,他也要忍這個無為法,天然的法則,他們也要忍。或者是有為法,時間要那麼早的無為法,距離這麼長的有為法,有形、無形,他們都要堅持,堅持就要以大忍辱心,有大忍心才有辦法堅持下去。所以,「即如來衣所覆隱蔽諸眾生惡」,如來衣來覆藏。如來讚歎,如來的教育,我們以如來所教育的。就像昨天說過的,佛口所生子,像是如來的孩子,如來展開了雙手,全都將他們「箍」(意指招呼、聚集)過來。衣之所覆,這樣遮蔽了眾生的惡,能改變眾生的惡,讓眾生現出了善的念。這就是我們要用心,對法的體會要有信心。信為道源功德母」,我們要堅定我們的信心,篤定我們的方向,要發憤願力修行,才有辦法一一往前前進。前面的文這麼說,

經文:「藥王當知!如來滅後,其能書、持、讀、誦、供養、為他人說者,如來則為以衣覆之;又為他地方現在諸佛之所護念。

  這多麼溫馨!佛陀很疼惜眾生,只要我們用心精進,佛陀會疼惜。「又為他方現在諸佛之所護念」。不只是釋迦牟尼佛,還有現在在它方的諸佛。記得嗎?十六王子同時十方成佛,同樣現在在它方,都是一樣,他們的心所護念的也就是這一實乘的實法,同樣就是他方諸佛所護念,有願意這樣用心,願意付出,不只是釋迦佛,他方諸佛也是這樣的護念。接下來這段文再說,

經文:「是人有大信力,及志願力,諸善根力,當知是人與如來共宿,則為如來手摩其頭。

經文簡釋:
「是人有大信力,及志願力,諸善根力」;是說經人,有廣大信心力,及以立志發宏願之力。

  不只是如來衣所覆,又是如來的手摸他的頭,這就是表示體會佛心、契佛意。佛陀心所護念的法,我們能這樣克服很多困難,去受持、讀誦,與佛貼心,同等的心意,所以佛陀這分護念的精神。所以說,「是人有大信力」,這就是要大信力,以及志願力,來培養我們的善根,我們的善根必定要從大信願力來培養出來,我們才有辦法發憤向前。「是人有大信力,及志願力,諸善根力」,是說經的人,有廣大信心的力量,及立志發弘願的力量。這就是要信力與願力。

信力:謂因深生信解,樂欲求法而生信,因信而得心清淨,自信堅固,遂能發起他人之信心,為堅固信力。

  信力,就是「謂因深生信解,我們若有信力,才有辦法真正深入,才有辦法體會佛法的奧妙,你體會之後,就「樂欲求法而生信」。你愈體會,就愈願意深入。「樂」就是愈願意,願意要要求,這個法會愈深入,這就是從信力開始。有信力,你才能愈願意、愈歡喜,這樣來深入,這信根又更深。就是因為信,「而得心清淨」。愈來愈深入了,無明、煩惱,一層一層已經去除了,愈來愈深入,與如來真如清淨的本性愈接近,所以「而得心清淨」。「自信堅固」,這些自信的心力就愈來愈堅固。看看人間菩薩,若沒有很堅固的信心,不會這樣一次再一次,長久的時間一直在陪伴下去,這就是信心堅固。「遂能發起他人之信心」,不只是自信,也能去教導他人,也能發起了人人有信心,這就是堅固。我們自己的心堅固,我們才有辦法啟發別人的心有信心。

志願力:即具足受持是經之志願,以志願宏大堅固故,起利他之大功用,為志願力。

  所以「志願力」,有信心才有這個志願力,就是「具足受持是經之志願。願意受持這部經,願意讀誦、願意聽講、願意宣說,來受持這部經這個志願。「以志願宏大堅固故」。若沒有很堅固的願力,願意讀誦、願意聽、願意講,你看看,慈濟人要聽經,不怕風霜雪凍,不論是雨水、霜雪,這樣凍得寒氣從腳底下進去了,他也還是願意每天不間斷,這種大堅固的願力,就是為了要聽經。想,這麼堅固的心要聽,我怎麼能沒有堅固的心來說呢?聽到大家那麼精進,這就是互助,互相。他們有這決心,講的人也要有決心,聽的人更要精進,彼此之間互相精進。所以自己的信心、願力,啟動別人的信心、願力,「起利他之大功用」,那就是發起了利益他人的功用。這就是這部經的好處,這部經就是完全要堅定我們的信心,真的要勇猛精進,這就是志願力。

諸善根力:謂信根、念根、定根等。
自能信念是經不可搖動,兼能化人使亦信念是經,如根不動為善根力。


  所以說,「諸善根力」。除了志願力,還要有諸善根力,諸善根力就是信根、念根、定根。我們有信根,還要有念根,念念不斷。我們的信念,一念間,若是被其它無明煩惱將我們影響,就斷了信念、斷了願力,所以這個念根,心念,念念不間斷。還要有定力,要有定根。所以,堅定的信根、念力,是很重要的。「自能信念是經不可搖動」,我們要堅定。所以「兼能化人使亦信念是經」,這大家看了就了解了。自己能堅定信心,也能影響別人同樣有這信念、根力,所以我們要用心堅定。「如根不動為善根力」。你看,一棵大樹它能穩穩地站在地面上,就是因為它的樹根深固,很深、很堅固,所以這棵樹不怕風,能站立在地面上,同樣的道理。

經文簡釋:
「當知是人與如來共宿」;一切如來,悉皆棲宿,究竟一乘寂滅場地,今此行人,安住法華功德海藏,故云共宿。

  所以,「當知是人與如來共宿」。我們就知道,像這樣持經,不論你是讀經、誦經、抄經,或者是聽經、講經等等,這樣的人,有這麼堅定的心,「與如來共宿」,與如來住同一個地方,就是「一切如來,悉皆棲宿」,就是一個地方,這樣固定在那個地方,住在那個地方,與如來固定住在那個地方。所以就是「究竟一乘寂滅場地。這就是一實乘的法,我們就住在那個地方,我們的心,我們如來清淨的本性,與如來同等堅定在那個地方。所以今此行人,安住法華功德海藏,故云共宿」。我們現在能這樣安心住在法華功德海,《法華經》就是菩薩道,菩薩六度萬行,這我們要好好堅持,自然經一事,長一智,從人群中淬鍊出我們的智慧,功德如海,接近佛的本懷。

宿者:安住之義,如來以法身、解脫、般若三德為大般涅槃,是即佛三祕要之法,為如來所安住。

  「宿」,與佛同宿,宿就是安住的意思。「如來以法身、解脫、般若三德為大般涅槃」,就是法身德、解脫德、般若德,這叫做三德。如來的法身就是永恆的真理,真如清淨無染的本性,這天地間的真理,就叫做法身。解脫德,我們已經都了解了,真空妙有,心無染著,心不受染著,這就是解脫。不受種種染著,這就是智慧,智慧就是般若。因為智慧所得來,讓我們能夠解脫,不受煩惱所染著,回歸到如來真如的法身本性,回歸,這叫做三德,叫做大涅槃。其實,涅槃的道理就是在這裡。「是即佛三祕要之法」,這三項就是佛心所護藏的法,合起來就是《法華經》的大法,無不都是佛的法身,無不都是解脫德,在這部經裡面,無不都是含藏大智慧,這是《法華經》的內含,它的道理,這就是「佛三祕要之法」。「為如來所安住」,這是如來所安住的地方。

受持是經者,則為與佛同安住於如是祕要之藏,故曰共宿。

  「受持是經者,則為與佛同安住於如是祕要之藏」。我們若能受這樣的法,那就是與佛同安住,我們與佛同樣住在一個地方,住在祕要之藏,最重要就是三德,法身、解脫、般若,這三德會合在一真實法之中,所以我們與佛共宿。

經文簡釋:「則為如來手摩其頭」
*手:表權智
*頭:表實理

  所以,「則為如來手摩其頭」,手是表示權智,這是一個比喻。「手摩其頭」,手就是表權智。佛陀的智慧,如有雙手萬能,隨應眾生的根機,不論高低、不論大小,雙手萬能,這表示權智。頭,就是表示實理,真理。一切的思想就是心腦,我們都說法身,其實轉動外面的境界是頭腦,所以心與腦要會合。總而言之,「頭」,這就是表示實理。我們五根緣外面五塵,會合在意識裡,這就是表示,所有的道理全都收納,天地之間形形色色,才去造作,才入第八識。回歸到第九識真如本性來,這就是表示實理。

如來:說方便之義,入於佛乘究竟之道,則為已得手摩其頭。

  「如來,說方便之義,入於佛乘究竟之道」。如來所說的教義雖然是方便,方便的道理就是要引誘我們走入佛乘,那個究竟之道,這就是佛陀的智慧,這樣來牽引我們。就是「則為已得手摩其頭」。

*摩頭:為尊長對卑幼安慰護持之表示。
*行人之頭,表實智,如來之手,表權智,感應道交,故云摩頭,即授記意。


  「摩頭:為尊長對卑幼安慰護持之表示」,就是我們的長輩對下面的子孫,或者是上司對部屬那種膚慰、疼惜、安慰、護持的意思。「行人之頭」就是表實智,「如來之手」就是表權智。人人本具佛性,所以表實智,如來就是用他的方便法來引導我們,表權智。「感應道交」,人人本具我們的真如本性,只是我們不知道,佛陀用方便法來牽引我們,使我們與佛能感應道交,所以叫做「摩頭授記」。

*手摩其頭:如來以智慧為手,以方便為手,凡受持是經者,皆在如來攝受之中,故曰手摩其頭。

  「手摩其頭:如來以智慧為手,以方便為手」,方便也是手。所以「凡受持是經者,皆在如來攝受之中」。凡是受持這部經,都是在佛所攝受,攝受就是雙手這樣將他箍過來,所以叫做「手摩其頭」。學佛,我們最重要的就是要真正深信不疑,「信道之篤方能發憤愿月力修行」,發願,用願力修行,這願力修行很重要,所以我們要時時用心啊!

花蓮薰法香筆記團隊感恩合十

 

 

高明智(惟智)感恩合十
回頂端 向下
http://www.wretch.cc/blog/jack18233
 
2016/07/23晨語簡記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晨鐘起薰法香--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