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16/07/27晨語簡記

向下 
2 posters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6/07/27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2016/07/27晨語簡記   2016/07/27晨語簡記 Empty周三 7月 27, 2016 2:17 pm

20160727晨起薰法香,慧命日增長(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秉前諸教未能發大乘心巧度,
若聞是經即入圓教名為巧度,
持受大乘經法乃善行菩薩道。
 
各位,聽經、受法,我們應該要先將心開闊,用心受教、聞法,法對我們的機,就能信受,身體力行。若是聽,過去的教法,聽了就這樣守住那時候的那個歡喜,就這樣守住了,偏偏無法再去繼續接受,斷章取義,這樣就無法再入大乘法了。就像佛世的時代,僧團聽小教方便法,大家很相信,也歡喜接受,因為人間的苦難看得到、感受得到,生死苦難偏多,接觸到,知道,所以懂得要厭苦求解脫。所以大家就是聽這樣的法,很對機,大家就對機依教奉行,守在這小教之中,顧自己,要如何能了脫生死。這就是他們的一大事,未能發大乘心巧度,就是顧自己,無法再去想到其他人,只想自己如何能解脫,沒有想到其他人如何通通都能得到解脫。這就是獨善其身。
 
  「若聞是經即入圓教名為巧度」。那就是若能繼續,開闊了心胸,好好受教,除了小教,佛陀就又再慢慢進入「方等」,再入《般若經》裡面,就是要破除人那個執著小我,破除,一切皆空。但是這個空的道理,如何空?雖然佛陀已經在《般若經》說很久,也說很多了,但是那個空,到底要用在什麼地方?只是一切不執著,一切分析到底,全都是幻化無常。幻化無常的道理都知道,到頭來一切皆空,了解,但是佛陀接下來就趕緊給他一個「妙有」,既然一切幻化、無常、皆空,擔心大家執空而不肯去精進,佛陀趕緊轉一個機,將「般若」以前的法都列入方便法,就只是鋪路走過來,真實法是在現在《法華經》,《法華經》是圓教,圓滿的教法,希望人人用心。
 
  不過,過去已經很用功了,「阿含時」,四諦、十二因緣法都很入心了,經過了「方等」,雖然接引到「般若」,大家只是停留在這裡,了解法是空,雖然煩惱慢慢去除,但是一切皆空,還有什麼可成就?所以就會這樣停歇下來。佛陀就要說,不是空,是空中有妙有,人人要成佛,不是空掉了煩惱,空掉了一切無明,空掉了了解天地萬物一切幻化無常,不是只有這樣而已。真實的法,就是要從這裡起點,人人可成佛,就是圓教。大家應該聽聞這部經,因為這部經能到達佛的一乘實法,而且能體會到智,一切智、自然智、一切種智,佛的境界能透徹。有、無二法,是空、是有,有是妙有,空是真空,真空如何來會同妙有?那個妙有的境界,就是我們的目標,這就是「圓」,圓教。
 
  若能得到這樣真空妙有,一切種智,這樣自然我們人人就能入與佛同等的境界,所以這一切種智要巧度,要入人群中去巧度眾生。巧度的意思就是方便,用方便法入人群,去度眾生,這就是巧度。我們若沒有進入圓教,無法了解空、有的道理,空、有的道理,是空、是有的道理,我們透徹,都沒有執著,這當中,那就能起用方便法入人群中度眾生,這叫做巧度。是啊,巧度,這個法,當然是要方便法來度。佛陀過去的方便法很多,用種種法來度眾生。過去佛世的時代,佛陀就說他《本生經》種種的因緣,其中的一生中,就是在維耶離國,佛陀來說他的過去,在《本生經》他的過去過去,很長久之前,他有一生在維耶離國那個地方,就是有一位長者,這位長者來到這個國家,要來度化眾生。
 
  這當中,有一位長者來到佛的面前,很虔誠,頂禮膜拜,非常的虔誠,向佛陀要求說:「佛陀帶著這群僧眾,您能給我三個月,長期的時間來供養您嗎?這三個月的時間,我能為佛陀建精舍,在我的府宅,園區裡,我建精舍來供佛,三個月的時間。」佛陀他就點頭默許。長者歡喜,回去就趕緊籌備,在他開闊的園區裡建了僧房,之後就來向佛秉告:「佛陀,我已經準備好了,請佛陀移法駕來到我的家裡。」三個月的期間,佛帶著僧團來到那個地方去。在那當中,這個國家的國民,大家都很不滿,不滿這位長者,這位長者為何這樣對佛,三個月的時間,佛全都被長者包攬,去到在他的家裡,舍宅周圍建僧房供佛,讓佛與僧團衣食無缺。那我們這些人呢?大家也很歡喜要去供佛,我們也很願意來供養眾僧的衣食,但長者一個人做了,我們就沒有機會了。所以大家很憤怒,來包圍長者的家,整個屋宅都將它包圍起來。
 
  長者道心堅固,認為:我應該用最虔誠的心,不論外面的人聲音有多大,大家合起來的勢力有多大,我還是同樣要堅持這供佛的心志,三個月,我絕對是要做到圓滿,就這樣的堅持。但是,外面的聲音一天比一天更大,佛陀就走出來外面,向著大家說法,讚歎長者他發心虔誠,道心不退,勇猛精進,不受外界一切聲音、無明等等的威脅,他就是求法、敬佛這念心,這就是福,這就是功德。能像長者這種堅定心志,很不容易,這是修行者的心志。大家要供佛、供僧,還有緣,還有時間,大家要做到,見人造福,要起歡喜心,聞人聽法,要起恭敬心,這種見聞隨喜,這也是功德啊!大家聽到佛陀在長者的屋宅外面向大眾說法,大眾很滿足,很歡喜,只要有看到佛,有聽到法,以後我們還有機會可供佛,所以這樣大家歡喜,就回去了。僧團與長者覺得很奇妙,這麼多人,全國的百姓,怎麼說那個聲浪都是很大,絕對不要聽,為什麼佛陀這樣一出來,與大家見個面,讓大家看到,大家就整個靜下來,佛陀所說的法,句句大家都歡喜敬受,這樣歡喜接受,為什麼,佛怎麼有這樣的大威德力呢?
 
  佛陀開始就向大家說過去的因緣了,佛陀就說,過去在無始劫,很長久以前,有一個國家,這個國家是一個靠近海邊的國家,國家很小,這個國就是靠近海邊,這國家一直一直都乾旱,這國家的國王就叫梵志、道士來占卜,到底什麼時候才會下雨呢?從前就是這樣,會請巫師,或者是梵志,來看天星、看天文,知道差不多要多久才能下雨,這些老百姓已經無法忍受這種乾旱,無法耕種,已經面臨很長的飢旱時間,到底還要多久才會下雨啊?這梵志就這麼說:「國王,要十年,十年後才有辦法下雨。」國王聽了,「十年啊!現在已經,老百姓都已經面臨飢旱,肚子餓了,旱災已經發生了,人已經都到飢餓的邊緣,哪堪得起十年呢?十年,我這些百姓不就都飢餓死了嗎?要怎麼辦?」就這樣,他就發出了一個令,救度眾生的方法,唯有人人要齋戒,全國齋戒,國王本身也是齋戒,七七日中齋戒。
 
  這七七日中齋戒之後,國王知道這是一個大劫,是長時間的災難,所以老百姓要等十年不可能,不如用我自己的身體來普施眾生。他下定決心了,他七天的時間絕食,滴水不沾,之後就在海邊發一個願:將我的身化為大魚,來充足我國家百姓的命,一直到天下雨,國民能耕作,救他們的生命,一直到這樣為止,到這個國家再恢復五穀雜糧豐登為止,這是我的心願。之後,國王就跳入海中,化為一條大魚,隨著波浪湧到這海邊,像是一座大山。這些國民忽然間看到海邊怎麼浮現一座山?這小山是如何浮出來的?全國的人趕緊圍觀,來到這座山,他們認為是山,靠近過來,原來是魚啊!一條大魚。看到這條大魚,大家很歡喜,「有救了,有救了!」全國的人圍過來,認為有救了,從這條魚的身上不斷取肉,這樣來充飢。
 
  時間很長,這樣一直一直過了幾年後,忽然間天降雨量,充足了他們的國度,土地受滋潤,人民開始趕緊去種作,耕耘五穀雜糧,一方面取魚的肉來充飢,一方面認真耕作,終於耕作幾個月後,總算是五穀豐收了。就這樣,這隻魚就這樣再沉入海底去,這個國家已經又再興盛起來了。那尊佛將故事說到這裡,就向大家說:「那時候那位國王化身為魚,這條大魚,他就是現在的我,已經成佛了。來吃我的肉的這些人,就是現在這群來自全國,一直要來供佛,對長者起了嫉妒,圍在他舍宅的前後,來辱罵長者。但是我一出來之後,他們的心就靜下來,心生歡喜。他們就是那時候,受我一世中付出,吃我的肉,維持他們的生命的那些人民,就是現在這些人。
 
  那時候他們有與我結這樣的緣,我也是那個時候就已經發菩薩心了,生生世世修行。所以,承福報生為國王,在小國之中身為國王,眾生共業,所以這個國家要十年的乾旱。所以這樣,我發這念心,捨身為大魚來維持國民的生命,這就是修行的過程,為眾生造福,與眾生結緣,這是我的累生世,就是這樣的因緣。」大家就再問:「修菩薩道,到底要怎麼修呢?」這尊佛就再向大家說:「要知道,修行的過程就是要修福修慧,救護一切眾生。」「要怎麼修呢?修福修慧,到底要怎麼修,才能如佛一樣能降伏眾生心?」佛就這樣說:「長久的時間,要發大心、立大願,生生世世供佛,聞佛法,在每一尊佛的過程中,都是要用心供養,受持佛的教法,甚至要世世發心,要有『三施』」。
 
  「什麼叫做『三施』呢?」「『三施』就是外施、內施,還有大施。外施就是一切衣食,眾生有欠缺,用種種身外一切的物質,應眾生需要去付出,這叫做外施,使令眾生不欠缺,這是外施。若是內施呢?就是用自己的身體,眾生有需要,身軀的肢體,『頭目髓腦悉施人』,這叫做內施。大施呢?就是『四等』、『六度』、『四諦』等等的法布施,能將法普遍大施天下一切眾生,這叫做大施。十二部經,小教、中教、大教,全都圓滿布施,這叫做大施。若能三施具足,就是能疾得佛,能得成佛道。」這就是那尊佛的《本生經》中講起了他還沒成佛以前的以前,有那尊佛,那尊佛受到長者的尊重,這樣供養三個月。周圍,全國的人來包圍、發怒,那時候那尊佛說起了他過去生的那那位國王的因緣。這就是佛陀生生世世所說的法,就是這樣生生世世成佛,或者是過去生修行的過程,修行的過程就是要這樣三施付出。
 
  是啊,三施付出。這就是諸教法,所有的教法,秉承所有的教法,就要再發大乘心,要巧度。若還沒有這個巧度的方法,那就是還未成佛。所以我們現在要開始學佛,要如何能得到方便法。其實方便法就是付出一切,供養一切,供養一切諸佛。諸佛在哪裡呢?當然,生生世世為我們說法的諸佛。但是,歷劫那麼久,我們應該,佛陀所說的教法含意,無量億佛是在我們的面前,我們的生生世世,我們要去付出,我們要去三施,布施。看看現在,要布施,只要你發大心,身外的布施不困難;內身,我們的身體的布施,現在的科學很發達,骨髓移植,現在要救人,就是他的骨髓能配對,用現在的醫學科技配對,救人一命,不損己身。或者是我們的人生最後,發一個心,器官捐贈,這樣也是可以,這叫做內施。現在也還有活的肝移植。有的兒女捐給父母親,甚至還有夫妻互相捐,有的先生捐給太太,有的太太捐給先生。
 
  還有的願意自願,知道與我毫無關係的人,他的生命需要,我若是被判腦死,我的腎臟還可以的話,也願意捐出去救人的命。現在的科技,身體捐器官,頭目髓腦悉施人,佛經裡,《無量義經》不就是這樣說嗎?這做得到的。大施就是法,持經說法,普遍天下眾生能法入心,人人可以行菩薩道。各位,那就是圓教,圓教能巧度眾生,方便法來度眾生。這就是要「持受大乘經法乃善行菩薩道」。是啊!這就是這樣的法。
 
  因為昨晚我就聽說,早上講經這段時間,會有幾次的飛機飛行,在這個時間內。所以早上我就用這樣的另外一段,佛陀的《本生經》來解釋大乘行者,他要行大乘法,佛陀生生世世在他的《本生經》中就有這一段這麼殊勝的經…的法,所以與大家來分享。這在《本生經》裡就有這樣的一段經文,就是擔心若在說《法華經》的時候,天上的飛機一直飛,擔心錄音出來,大家聽不清楚,所以就用這樣佛的《本生經》與大家分享。也同樣是經,也是佛陀修行的過程,我們也要恭敬尊重,用心受持。修行者是累生歷劫,累生世這樣的過程在修行,我們看佛陀的過程,我們自己也要時時發心,時時多用心啊!
 
************************************************************
 
【佛典故事】《生經》卷第五
  昔維耶離國,有一長者,聞佛來化,即詣佛所,稽首禮足,白佛言:「意欲請佛一時三月。」佛默可之。即攝衣持缽,就長者家。餘人請者,不能復得,皆興恚意,圖害長者,便剋日舉兵,圍捨數重。長者怖懅,至心於佛,無復他想。佛為說法,若干要語,長者及眷屬,皆逮不起法忍。佛從座起,出解外人,說恚害之苦報,嘆和慈之福。若干要言,眾人意解八萬四千,發無上正真道意。諸比丘白佛:「今此大會,見佛意解,為是遭時也?為宿有因緣乎?」佛言:「今此眾會,一時度者,皆宿與佛有因緣故!」比丘白言:「願佛本末說之,聞者增益功德。」 
 
  佛言:「昔有一國居近大海,時王名薩和達,以慈治國,視民如子。國有大災,三年不雨,人民飢餓。王召梵志道士,問當雨不?占者答曰:『滿十年乃有雨耳!』王聞是語,恐人民死盡,愁憂不樂:『當作何計以濟國人乎?』復念曰:『唯當身施以救眾生耳!』便齋戒清淨,叉手向十方曰:『以我前後所作善行,若有福報者,願生海中,作大身魚,以肉供養眾。』便閉口不食。七日命終,得生為魚,身長四千里,具識宿命,便墮海岸上,正像黑山。人民見山,怪那得有是山?皆往視之,乃知大魚。舉國皆往,乃解取食,得免飢困,國遂還復,豐熟如故。」 
 
  告諸比丘:「爾時魚者,我身是也;爾時食我肉者,今維耶離國人是。如來往者以肉活眾生,一世中耳。今以道慧救護識神,還復本無,長離三界,眾苦永滅矣。菩薩勤苦具足三施。何謂三施?外施、內施、大施,是為三施。衣食珍寶,國土妻子,是為外施。支體骨肉,頭目髓腦,是為內施。四等六度,四諦非常,十二部經,為眾生說,是為大施。求道之法,三施具足,乃疾得佛。」佛說是時,無數眾生皆發無上正真道意。
 
花蓮薰法香筆記團隊感恩合十
回頂端 向下
Jack
Admin
Admin



文章總數 : 6985
年齡 : 65
來自 : 台北
威望 : 1724
注冊日期 : 2008-12-22

2016/07/27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6/07/27晨語簡記   2016/07/27晨語簡記 Empty周五 7月 29, 2016 8:59 pm

薰法香心得札記(二○一六年七月二十七日星期三)
 
上人今天擔心飛機演習噪音,講本生經的故事,沒有講法華經,但佛法精神是相通的。今天講「巧度」,巧度的定義如下。
若能得到這樣真空妙有,一切種智,這樣自然我們人人就能入與佛同等的境界,所以這一切種智要巧度,要入人群中去巧度眾生。巧度的意思就是方便,用方便法入人群,去度眾生,這就是巧度。
 
我們透徹,都沒有執著,這當中,那就能起用方便法入人群中度眾生,這叫做巧度。
 
「『三施』就是外施、內施,還有大施。
外施就是一切衣食,眾生有欠缺,用種種身外一切的物質,應眾生需要去付出,這叫做外施,使令眾生不欠缺,這是外施。
若是內施呢?就是用自己的身體,眾生有需要,身軀的肢體,『頭目髓腦悉施人』,這叫做內施。
大施呢?就是『四等』、『六度』、『四諦』等等的法布施,能將法普遍大施天下一切眾生,這叫做大施。十二部經,小教、中教、大教,全都圓滿布施,這叫做大施。
若能三施具足,就是能疾得佛,能得成佛道。」
 
這就是佛陀生生世世所說的法,就是這樣生生世世成佛,或者是過去生修行的過程,修行的過程就是要這樣三施付出。
 
今天另一個重點是三施,上人說修行的過程就是要這樣三施付出。《本生經》的故事就是在說明三施的殊勝。同時也說,看看現在,要布施,只要你發大心,身外的布施不困難。
 
 
 
秉前諸教未能發大乘心巧度,
若聞是經即入圓教名為巧度,
持受大乘經法乃善行菩薩道。
 
各位,聽經、受法,我們應該要先將心開闊,用心受教、聞法,法對我們的機,就能信受,身體力行。若是聽,過去的教法,聽了就這樣守住那時候的那個歡喜,就這樣守住了,偏偏無法再去繼續接受,斷章取義,這樣就無法再入大乘法了。就像佛世的時代,僧團聽小教方便法,大家很相信,也歡喜接受,因為人間的苦難看得到、感受得到,生死苦難偏多,接觸到,知道,所以懂得要厭苦求解脫。所以大家就是聽這樣的法,很對機,大家就對機依教奉行,守在這小教之中,顧自己,要如何能了脫生死。這就是他們的一大事,未能發大乘心巧度,就是顧自己,無法再去想到其他人,只想自己如何能解脫,沒有想到其他人如何通通都能得到解脫。這就是獨善其身。
 
  「若聞是經即入圓教名為巧度」。那就是若能繼續,開闊了心胸,好好受教,除了小教,佛陀就又再慢慢進入「方等」,再入《般若經》裡面,就是要破除人那個執著小我,破除,一切皆空。但是這個空的道理,如何空?雖然佛陀已經在《般若經》說很久,也說很多了,但是那個空,到底要用在什麼地方?只是一切不執著,一切分析到底,全都是幻化無常。幻化無常的道理都知道,到頭來一切皆空,了解,但是佛陀接下來就趕緊給他一個「妙有」,既然一切幻化、無常、皆空,擔心大家執空而不肯去精進,佛陀趕緊轉一個機,將「般若」以前的法都列入方便法,就只是鋪路走過來,真實法是在現在《法華經》,《法華經》是圓教,圓滿的教法,希望人人用心。
 
  不過,過去已經很用功了,「阿含時」,四諦、十二因緣法都很入心了,經過了「方等」,雖然接引到「般若」,大家只是停留在這裡,了解法是空,雖然煩惱慢慢去除,但是一切皆空,還有什麼可成就?所以就會這樣停歇下來。佛陀就要說,不是空,是空中有妙有,人人要成佛,不是空掉了煩惱,空掉了一切無明,空掉了了解天地萬物一切幻化無常,不是只有這樣而已。真實的法,就是要從這裡起點,人人可成佛,就是圓教。大家應該聽聞這部經,因為這部經能到達佛的一乘實法,而且能體會到智,一切智、自然智、一切種智,佛的境界能透徹。有、無二法,是空、是有,有是妙有,空是真空,真空如何來會同妙有?那個妙有的境界,就是我們的目標,這就是「圓」,圓教。
 
  若能得到這樣真空妙有,一切種智,這樣自然我們人人就能入與佛同等的境界,所以這一切種智要巧度,要入人群中去巧度眾生。巧度的意思就是方便,用方便法入人群,去度眾生,這就是巧度。我們若沒有進入圓教,無法了解空、有的道理,空、有的道理,是空、是有的道理,我們透徹,都沒有執著,這當中,那就能起用方便法入人群中度眾生,這叫做巧度。是啊,巧度,這個法,當然是要方便法來度。佛陀過去的方便法很多,用種種法來度眾生。過去佛世的時代,佛陀就說他《本生經》種種的因緣,其中的一生中,就是在維耶離國,佛陀來說他的過去,在《本生經》他的過去過去,很長久之前,他有一生在維耶離國那個地方,就是有一位長者,這位長者來到這個國家,要來度化眾生。
 
  這當中,有一位長者來到佛的面前,很虔誠,頂禮膜拜,非常的虔誠,向佛陀要求說:「佛陀帶著這群僧眾,您能給我三個月,長期的時間來供養您嗎?這三個月的時間,我能為佛陀建精舍,在我的府宅,園區裡,我建精舍來供佛,三個月的時間。」佛陀他就點頭默許。長者歡喜,回去就趕緊籌備,在他開闊的園區裡建了僧房,之後就來向佛秉告:「佛陀,我已經準備好了,請佛陀移法駕來到我的家裡。」三個月的期間,佛帶著僧團來到那個地方去。在那當中,這個國家的國民,大家都很不滿,不滿這位長者,這位長者為何這樣對佛,三個月的時間,佛全都被長者包攬,去到在他的家裡,舍宅周圍建僧房供佛,讓佛與僧團衣食無缺。那我們這些人呢?大家也很歡喜要去供佛,我們也很願意來供養眾僧的衣食,但長者一個人做了,我們就沒有機會了。所以大家很憤怒,來包圍長者的家,整個屋宅都將它包圍起來。
 
  長者道心堅固,認為:我應該用最虔誠的心,不論外面的人聲音有多大,大家合起來的勢力有多大,我還是同樣要堅持這供佛的心志,三個月,我絕對是要做到圓滿,就這樣的堅持。但是,外面的聲音一天比一天更大,佛陀就走出來外面,向著大家說法,讚歎長者他發心虔誠,道心不退,勇猛精進,不受外界一切聲音、無明等等的威脅,他就是求法、敬佛這念心,這就是福,這就是功德。能像長者這種堅定心志,很不容易,這是修行者的心志。大家要供佛、供僧,還有緣,還有時間,大家要做到,見人造福,要起歡喜心,聞人聽法,要起恭敬心,這種見聞隨喜,這也是功德啊!大家聽到佛陀在長者的屋宅外面向大眾說法,大眾很滿足,很歡喜,只要有看到佛,有聽到法,以後我們還有機會可供佛,所以這樣大家歡喜,就回去了。僧團與長者覺得很奇妙,這麼多人,全國的百姓,怎麼說那個聲浪都是很大,絕對不要聽,為什麼佛陀這樣一出來,與大家見個面,讓大家看到,大家就整個靜下來,佛陀所說的法,句句大家都歡喜敬受,這樣歡喜接受,為什麼,佛怎麼有這樣的大威德力呢?
 
  佛陀開始就向大家說過去的因緣了,佛陀就說,過去在無始劫,很長久以前,有一個國家,這個國家是一個靠近海邊的國家,國家很小,這個國就是靠近海邊,這國家一直一直都乾旱,這國家的國王就叫梵志、道士來占卜,到底什麼時候才會下雨呢?從前就是這樣,會請巫師,或者是梵志,來看天星、看天文,知道差不多要多久才能下雨,這些老百姓已經無法忍受這種乾旱,無法耕種,已經面臨很長的飢旱時間,到底還要多久才會下雨啊?這梵志就這麼說:「國王,要十年,十年後才有辦法下雨。」國王聽了,「十年啊!現在已經,老百姓都已經面臨飢旱,肚子餓了,旱災已經發生了,人已經都到飢餓的邊緣,哪堪得起十年呢?十年,我這些百姓不就都飢餓死了嗎?要怎麼辦?」就這樣,他就發出了一個令,救度眾生的方法,唯有人人要齋戒,全國齋戒,國王本身也是齋戒,七七日中齋戒。
 
  這七七日中齋戒之後,國王知道這是一個大劫,是長時間的災難,所以老百姓要等十年不可能,不如用我自己的身體來普施眾生。他下定決心了,他七天的時間絕食,滴水不沾,之後就在海邊發一個願:將我的身化為大魚,來充足我國家百姓的命,一直到天下雨,國民能耕作,救他們的生命,一直到這樣為止,到這個國家再恢復五穀雜糧豐登為止,這是我的心願。之後,國王就跳入海中,化為一條大魚,隨著波浪湧到這海邊,像是一座大山。這些國民忽然間看到海邊怎麼浮現一座山?這小山是如何浮出來的?全國的人趕緊圍觀,來到這座山,他們認為是山,靠近過來,原來是魚啊!一條大魚。看到這條大魚,大家很歡喜,「有救了,有救了!」全國的人圍過來,認為有救了,從這條魚的身上不斷取肉,這樣來充飢。
 
  時間很長,這樣一直一直過了幾年後,忽然間天降雨量,充足了他們的國度,土地受滋潤,人民開始趕緊去種作,耕耘五穀雜糧,一方面取魚的肉來充飢,一方面認真耕作,終於耕作幾個月後,總算是五穀豐收了。就這樣,這隻魚就這樣再沉入海底去,這個國家已經又再興盛起來了。那尊佛將故事說到這裡,就向大家說:「那時候那位國王化身為魚,這條大魚,他就是現在的我,已經成佛了。來吃我的肉的這些人,就是現在這群來自全國,一直要來供佛,對長者起了嫉妒,圍在他舍宅的前後,來辱罵長者。但是我一出來之後,他們的心就靜下來,心生歡喜。他們就是那時候,受我一世中付出,吃我的肉,維持他們的生命的那些人民,就是現在這些人。
 
  那時候他們有與我結這樣的緣,我也是那個時候就已經發菩薩心了,生生世世修行。所以,承福報生為國王,在小國之中身為國王,眾生共業,所以這個國家要十年的乾旱。所以這樣,我發這念心,捨身為大魚來維持國民的生命,這就是修行的過程,為眾生造福,與眾生結緣,這是我的累生世,就是這樣的因緣。」大家就再問:「修菩薩道,到底要怎麼修呢?」這尊佛就再向大家說:「要知道,修行的過程就是要修福修慧,救護一切眾生。」「要怎麼修呢?修福修慧,到底要怎麼修,才能如佛一樣能降伏眾生心?」佛就這樣說:「長久的時間,要發大心、立大願,生生世世供佛,聞佛法,在每一尊佛的過程中,都是要用心供養,受持佛的教法,甚至要世世發心,要有『三施』」。
 
  「什麼叫做『三施』呢?」「『三施』就是外施、內施,還有大施。外施就是一切衣食,眾生有欠缺,用種種身外一切的物質,應眾生需要去付出,這叫做外施,使令眾生不欠缺,這是外施。若是內施呢?就是用自己的身體,眾生有需要,身軀的肢體,『頭目髓腦悉施人』,這叫做內施。大施呢?就是『四等』、『六度』、『四諦』等等的法布施,能將法普遍大施天下一切眾生,這叫做大施。十二部經,小教、中教、大教,全都圓滿布施,這叫做大施。若能三施具足,就是能疾得佛,能得成佛道。」這就是那尊佛的《本生經》中講起了他還沒成佛以前的以前,有那尊佛,那尊佛受到長者的尊重,這樣供養三個月。周圍,全國的人來包圍、發怒,那時候那尊佛說起了他過去生的那那位國王的因緣。這就是佛陀生生世世所說的法,就是這樣生生世世成佛,或者是過去生修行的過程,修行的過程就是要這樣三施付出。
 
  是啊,三施付出。這就是諸教法,所有的教法,秉承所有的教法,就要再發大乘心,要巧度。若還沒有這個巧度的方法,那就是還未成佛。所以我們現在要開始學佛,要如何能得到方便法。其實方便法就是付出一切,供養一切,供養一切諸佛。諸佛在哪裡呢?當然,生生世世為我們說法的諸佛。但是,歷劫那麼久,我們應該,佛陀所說的教法含意,無量億佛是在我們的面前,我們的生生世世,我們要去付出,我們要去三施,布施。看看現在,要布施,只要你發大心,身外的布施不困難;內身,我們的身體的布施,現在的科學很發達,骨髓移植,現在要救人,就是他的骨髓能配對,用現在的醫學科技配對,救人一命,不損己身。或者是我們的人生最後,發一個心,器官捐贈,這樣也是可以,這叫做內施。現在也還有活的肝移植。有的兒女捐給父母親,甚至還有夫妻互相捐,有的先生捐給太太,有的太太捐給先生。
 
  還有的願意自願,知道與我毫無關係的人,他的生命需要,我若是被判腦死,我的腎臟還可以的話,也願意捐出去救人的命。現在的科技,身體捐器官,頭目髓腦悉施人,佛經裡,《無量義經》不就是這樣說嗎?這做得到的。大施就是法,持經說法,普遍天下眾生能法入心,人人可以行菩薩道。各位,那就是圓教,圓教能巧度眾生,方便法來度眾生。這就是要「持受大乘經法乃善行菩薩道」。是啊!這就是這樣的法。
 
  因為昨晚我就聽說,早上講經這段時間,會有幾次的飛機飛行,在這個時間內。所以早上我就用這樣的另外一段,佛陀的《本生經》來解釋大乘行者,他要行大乘法,佛陀生生世世在他的《本生經》中就有這一段這麼殊勝的經…的法,所以與大家來分享。這在《本生經》裡就有這樣的一段經文,就是擔心若在說《法華經》的時候,天上的飛機一直飛,擔心錄音出來,大家聽不清楚,所以就用這樣佛的《本生經》與大家分享。也同樣是經,也是佛陀修行的過程,我們也要恭敬尊重,用心受持。修行者是累生歷劫,累生世這樣的過程在修行,我們看佛陀的過程,我們自己也要時時發心,時時多用心啊!
 
************************************************************
 
【佛典故事】《生經》卷第五
  昔維耶離國,有一長者,聞佛來化,即詣佛所,稽首禮足,白佛言:「意欲請佛一時三月。」佛默可之。即攝衣持缽,就長者家。餘人請者,不能復得,皆興恚意,圖害長者,便剋日舉兵,圍捨數重。長者怖懅,至心於佛,無復他想。佛為說法,若干要語,長者及眷屬,皆逮不起法忍。佛從座起,出解外人,說恚害之苦報,嘆和慈之福。若干要言,眾人意解八萬四千,發無上正真道意。諸比丘白佛:「今此大會,見佛意解,為是遭時也?為宿有因緣乎?」佛言:「今此眾會,一時度者,皆宿與佛有因緣故!」比丘白言:「願佛本末說之,聞者增益功德。」 
 
  佛言:「昔有一國居近大海,時王名薩和達,以慈治國,視民如子。國有大災,三年不雨,人民飢餓。王召梵志道士,問當雨不?占者答曰:『滿十年乃有雨耳!』王聞是語,恐人民死盡,愁憂不樂:『當作何計以濟國人乎?』復念曰:『唯當身施以救眾生耳!』便齋戒清淨,叉手向十方曰:『以我前後所作善行,若有福報者,願生海中,作大身魚,以肉供養眾。』便閉口不食。七日命終,得生為魚,身長四千里,具識宿命,便墮海岸上,正像黑山。人民見山,怪那得有是山?皆往視之,乃知大魚。舉國皆往,乃解取食,得免飢困,國遂還復,豐熟如故。」 
 
  告諸比丘:「爾時魚者,我身是也;爾時食我肉者,今維耶離國人是。如來往者以肉活眾生,一世中耳。今以道慧救護識神,還復本無,長離三界,眾苦永滅矣。菩薩勤苦具足三施。何謂三施?外施、內施、大施,是為三施。衣食珍寶,國土妻子,是為外施。支體骨肉,頭目髓腦,是為內施。四等六度,四諦非常,十二部經,為眾生說,是為大施。求道之法,三施具足,乃疾得佛。」佛說是時,無數眾生皆發無上正真道意。
 
花蓮薰法香筆記團隊感恩合十

 
 

高明智(惟智)感恩合十
回頂端 向下
http://www.wretch.cc/blog/jack18233
 
2016/07/27晨語簡記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晨鐘起薰法香--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