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04晨起薰法香,慧命日增長(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尋常不授記聲聞是門未開,
聲聞驚疑怖畏菩提心未開,
是新發意菩薩真實相未示,
今至菩提實道向至真正覺。
大概文中能夠了解,佛陀向來就是沒向聲聞授記,那就是因為門還沒開。佛陀觀機,眾生的根機還未成熟,所以授記,授菩薩的記,門還未開,因為這些人還沒辦法體會佛的本懷所護念的菩薩道,因為大家的機緣未到。那聲聞呢?佛陀能推測這些聲聞人,他們若聽,聽到人人要發大心行菩薩道,大家的心會怕、會怖畏,心會起疑,就是因為這些聲聞人,大心未開,就是求大乘法的心還未啟動,所以說菩提心未開。因為聲聞對入人群度眾生,他們還是很怖畏,會怕啊!萬一自己好不容易法已經能體會,苦,苦難人間來自起心動念,集種種無明煩惱;好不容易現在了解了,了解之後也已經將自己的煩惱無明斷了,擔心自己若再走入人群,想要去度眾生,本欲度眾生,恐怕會再被眾生感染過去。所以聲聞雖然是聽法,但是要他們發出這分心來,他對自己還沒佷有信心。所以說「聲聞驚疑怖畏菩提心未開」,是因為他們的覺道之心,要走入大菩提道這個心門還沒打開。
所以,「是新發意菩薩真實相未示」。而在這群的修行者不是人人都這樣,但是還有部份的人也知道,有願意想要發心.但是對自己還有一點信心還不夠,所以雖然想發心,這新發意菩薩已經了解了,佛陀希望他們能走入人群。儘管想要發心,這念心初起,但是「真實相未示」,還沒很堅定表達出來,雖然有心,但還沒有願力表達出來,這就是新登意菩薩。儘管有心,但是自己的願力還沒很堅定。這就是一半一半。怕自己入人群受污染,又信受佛陀的說法,也很想入人群中,所以這種新發意,一半一半,因為他的真實相還沒有完全表達出來。
「今至菩提實道向至真正覺」,這時,今至,那就是在佛陀開始暢本懷,說《法華經》這個時候,就是今至。佛陀也為舍利弗授記了,前面再聽到,前前後後,佛陀已經開始向聲聞人授記了,這時候已經到達菩提實道,知道這條路是真實道,能夠向前走。這些新發意的菩薩,就是學佛沒多久,但是有心想要行菩薩道,信心還沒很具足,這叫做「新發意菩薩」。現在前面已經看到佛陀向聲聞人授記,所以他們也開始表達出來,內心表示出了菩提實道,現在在這部經裡面,佛陀講《法華經》,他們已經體會到了,這條是真實道,是一乘,學佛者唯一的一條路,能成佛,他們現在相信了。「今至菩提實道」,向著「至真正覺」這條路,我們應該要體會。其實,佛法指導我們,無不都是希望我們能到究竟,雖然我們還是在中途起步在走,但是方向不能偏差。
*如乾土濕泥皆依近於水,開方便門,開權示真實相,為實施權,不知權是方便,故方便門閉而實相不顯。
前面我們說過了,「如乾土濕泥皆依近於水」。修行的過程,就是要用功夫,雖然相信佛法,我們要煩惱都去除,接受佛陀的教法,要展現出了利己兼利他人,沒有煩惱,沒有貪求,這就是一心向前前進。我們若是帶著煩惱修行,那不就如在高原上用功掘土。儘管說很想學佛、成佛,但是還帶著煩惱,要學佛、成佛,就如在高原裡,帶著煩惱在修行用功,都是乾的土。我們知道要去除無明,自己若有不好的習氣,我們應該要即時改,滌去了我們的習氣,習氣若不去除,煩惱還是覆在我們的真如上,層層疊疊,就是這樣一層一層覆住,就如垢穢遮蓋了我們的心。
佛陀教育我們,希望我們人人能顧自己、顧他人,彼此互相照顧,我們一直在推行合心、和氣、互愛、協力。慈濟人,人與人之間要合心起來,彼此和和氣氣,互相疼惜、關懷。就如在彰化有一條巷子,裡頭也有慈濟人,這條巷子裡面,整條的人都如一家人一樣,鄰居與鄰居之間互相相親相愛,整條巷子,十五戶六十多人,這條巷子就像個大家庭,出門,家家戶戶都不用關門,上班的人去上班,工作的人去工作,都不用擔心說,我的門要關,陌生人會進來嗎?他們沒有這樣的顧慮,大家的門都是開著的。平時,人若在時,大家進來坐一坐,互通感情。我若不在,也不用關門,因為很安心,我們左右鄰居會幫忙照顧。譬如說,就像送信的人,郵差若是信送到這裡,只要有一人看到,他就整個都將它收下來,不用讓送信的人因為要蓋章、要簽字,但這個人又不在,他們就還要再跑一趟,不用,「沒有關係,他不在我替他簽收」。整條巷子郵差送一次就好,任何一人不在,只要其中看到一個,他就能代替全收,等到人回來了,他再一戶戶的發,這麼的和睦。
大家,衣服晾好了,上班、工作去了,雨來了,大家放心,不用趕著說,我要回去收衣服,只要有人在,就趕緊幫忙將家家戶戶的衣服都收好。這是多麼的和睦啊!這在人間真的是很不簡單。有人要來收水電費,有人要做什麼,都說:「沒關係,我代替他墊一下,回來再跟他們說。」你看,這不就是里仁之美嗎?孔夫子就是這麼說,真正最幸福的,社會能祥和,除了家家和睦,我們還會選擇鄰里很和睦的地方,這就是有智慧的人。孔子說:「擇不處仁,焉得知?」我們要選擇住的地方,若沒選擇在很和睦,大家很合心、和氣、互愛,若不懂得選這樣的地方,那就是沒有智慧的人。但是這個環境是人做出來的,人心,佛陀就是敎育我們要人人和氣,我們要敦親睦鄰,這樣,我們的家庭平安,別人的家庭也平安。我們了解佛法,通達道理,別人也同時來了解佛法,通達佛法的真理,這樣人的心不就全都合起來了嗎?萬眾一心。這不是不可能,佛陀就是希望能教育我們這樣。
常常在說,同一念心,就同一個動作,入經藏,幾千人,近萬人都能同一個聲音,同一個動作。這同這個動作,同這個聲音,不就是同一念心,不就是同一個方向嗎?這就是我們要追求的目標,人和。有心,人生的苦難,我們都有辦法救度他。就像在基隆,我們有一個這樣的個案,精神已經是重度障礙的疾病,年紀才五十幾歲而已,他單獨一個人居住,十幾年了,今年才五十幾歲,十幾年來他都這樣關門自閉,不敢出去。姐姐很擔心這個弟弟,常常送飯菜過去,他就是靠著這樣在生活。有時姐姐就向他說:「你若不走出來,我可能不再送飯菜來了哦!」幾天故意不送,他也不願開門,也不願意出來,就是這樣。姐姐很擔心,繼續送飯。姐姐的女兒,就是他的外甥女,她看到母親這麼擔心舅舅,她也替母親擔心。有一天,那就是在三四年前,二0一二年的年初,這外甥女知道慈濟在幫助人,在大愛台看到,她就靈機一動,打電話給慈濟人。
基隆的慈濟人接到這訊息,訪視組團隊就開始去探望他。看到了,門一打開,裡面又潮又溼,還會漏雨,很骯髒。看到這個人整個頭臉,頭髮已經披到肩膀,整個臉都是沙土,好像泥垢,整個臉都是,看來實在是很不像人。但是慈濟人看了,真的是捨不得,在那暗暗淡淡的燈光裡,看到這樣的人,看到這樣的家庭,真的是人人都捨不得,用心要來接近他。那時,四年前了,那個人才五十四歲而已,但看起來卻像七十歲的老人一樣。志工,我們的菩薩用耐心,真誠的愛心去接近他,一直一趟一趟去關懷,與他談心,慢慢能夠聽得出他在說話了,互動當中,知道他很善良,但是他的內心很不安,很怕,充滿了懷疑。這是驚疑,擔心自己若出了門,萬一若跌倒了,自己走路重心不平衡,他自己這樣說:「走路重心不平衡,萬一跌倒了呢?」這就是他很怕的地方,所以不敢開門,不敢出開,原來是內心充滿了怖畏,很怕,不敢開門、出門走路,因為他怕跌倒。
慈濟人開始覺得,一定要給這個人信心,高麗紅菩薩她負責訪視,這小組是她負責,她覺得住基隆要去萬里,車程一趟也要四十多分鐘,這個人,這個文漢一定要時時,經常有人去開導他、去陪伴他,去與他談話,給他信心。因為這樣,她就將這個個案完全付託給住在萬里的方金來,及羅淑惠,這二個人來負責,常常輪流去探訪他,與他談話,去幫助他。其中還有一位瑞強,劉居士,原來他自己本身也住在萬里,幾年前他也是我們的關懷戶,一直陪伴到後來他也見習、培訓受證了,現在也開始做志工,他有一手廚藝,所以他也投入。總而言之,大家合起來,萬里慈濟人就組成一團隊,常常去與他作伴,將他的身體整理得很乾淨,陪伴他三四年了。
有一回,要將他帶出來看醫生,他要出門,這時候,不只已經將他整理的很乾淨讓他出門,還跟他說:「要買一套衣服讓你換。」他說:「我自己去買。」自己去買衣服哦!自己真的全身穿得很乾淨,全套的衣服都是自己去選、自己去買,穿起來了。甚至經過這三四年時間的關懷,這二三年來,已開始懂得投撲滿,開始會儲蓄,也知道要去幫助人。已經歸於正常了。阿明(大愛台主持人黃添明)訪問他,他展露出笑容,阿明跟他說:「你這套衣服很新呢!剛買來的吧!新新的衣服,摺的痕跡還在呢!」他歡喜得很,覺得能夠做自己的主人了,自己可以走出門,自己去選擇他想要穿的衣服,來接受大愛台的訪問,現在他也在做環保,改變人生,這不是不可能。
菩薩只要有心,能夠使鄰里和睦,只要你有心要救人,像這樣十幾年封閉了自己,我們只要長時間,人與人之間輪流關懷,要出門帶他去看醫生,慈濟人替他整理身體,讓他乾淨。要出門時,慈誠就背他,因他不敢走路出門,所以將他背上車。他接受訪問時,自己也這樣說:「這位師兄,我進進出出這樣背我,我被他背,自己內心也覺得:我難道沒有力氣可走路?我難道真的會跌倒?我不應該常常增加這師兄的負擔。」他心就開始會這樣想,漸漸地懂得自己試走,陪他去看醫生就不必用背的了,只要來陪他。這樣三四年的時間,看醫生、進進出出,然後陪他去做環保,一直到現在,能接受大愛台的訪問,這麼的自在,這都是因有一大群人,同心協力陪伴他。這位現年已經五十八歲了,我們接觸時是五十四歲,現在他已經也能去付出了,幫助別人。
這就是佛陀來人間開方便門,開權顯實,這樣循循善誘來教導,一直到引導我們走入菩薩道去。這些走入菩薩道的這群菩薩,過去也有過顛倒的人生,現在菩薩道走得這麼穩定,也有很多人就是這樣走過來。這是佛陀他的用心,用智慧幫助眾生。人人本具佛性,佛陀用教法來幫助眾生去除無明煩惱,顯示出我們真如的本性,這是佛陀的愛。堅定信心,相信人人與佛同等,人人可成佛,所以對眾生有信心。只是眾生對自己沒有信心,所以懷著那分怖畏,不敢接受,不敢入人群,這就是我們眾生還是有無明,還未去除。
經文:「是法華經藏,深固幽遠,無人能到,今佛教化成就菩薩而為開示。」
所以我們來看經文,「是法華經藏,深固幽遠」。大家會怕,不敢接受這部經的教法。因為他覺得《法華經》,佛陀要講的這部經是這麼深,這麼牢固,不是隨便人就可以進入,要走的路還很長。大家害怕,如化城,儘管導師帶頭走,跟隨的人也覺得這條路的前途好像險難,還這麼遠,自己一直預設危險、困難,對自己沒有信心。導師的智慧,就說:「你看,再不多遠,那裡有一座城,是能讓我們停歇的地方。」這就和佛陀一樣,殷殷善誘,雖然是遠,人要走就能到達,不是走不到。但是大家都認為「無人能到」,除了佛能到達以外,還有誰能到呢?所以「今佛教化成就菩薩而為開示」。現在在《法華經》,佛陀已經很坦然,將他久來覆藏的這個法打開,要讓大家了解,所以開示,要教大家走上菩薩道了。接下來這段文,再說,
經文:「藥王!若有菩薩聞是法華經驚疑怖畏,當知是為新發意菩薩」
*此釋聞經驚疑,新發心學習佛道之菩薩者。新學具慢。
佛陀再叫藥王,就是要大家再注意聽,這就是要讓大家了解,聽經會怕、會疑,為什麼他會怕、會疑呢?這就是新發意菩薩,就是對自己的信心還沒有很堅固的人。新發心學習佛道這種的菩薩,他自己的道心還未很堅固,不只是還未很堅固,又帶一些習氣在,這習氣就是還有慢、疑,有疑心,就有驕慢,還是無法完全信受。為什麼有慢心?「慢」有七慢、九慢,很多種慢心,就是煩惱。因為有煩惱,有疑,對自己就是有驕傲的心在,所以他有慢疑的心態。所以這個地方說,「乍聞世尊說圓教妙法」。
經文簡釋:
「藥王!若有菩薩聞是法華經驚疑怖畏」;乍聞世尊說圓教妙法,其理甚深,而心生疑懼,驚恐怕怖。
這些新發意的菩薩,藥王,你要知道,「若有菩薩聞是法華驚疑怖畏」,這種人就是剛聽到世尊講圓教妙法,圓教就是《法華經》,很圓滿的道理。「其理甚深」,這個道理很深,「而心生疑懼,驚恐怕怖」,心就有疑了,這麼深,有人能走得到嗎?除了佛以外,還有誰?自然心生恐怖,驚恐怕怖。怕啊,總而言之,就是怕。
經文簡釋:
「當知是為新發意菩薩」;如彼初發心者言已發大心之菩薩,聞是經而驚怖,必為新學。
此菩薩,初發求取菩提心。若生邊地及邪見家,既不能度人,又自敗壞善根。
「當知是為新發意菩薩」,這就如初發心的人,「如彼初發心者言已發大心之菩薩」,就是初發心,我問始要發大心了,但是真正「聞是經而驚怖」,到了讓他真正聽到這部經時,他就是驚怖,很怕,很怖畏,這就是新發意的新學的菩薩。為什麼會這樣呢?這個菩薩已經發心,但只是初發心,初發心求取菩提心,就是「初發求取菩提心」。想要求取覺道這念心一發,他還在「生邊地及邪見家,既不能度人,又自敗壞善根」。走這條路,有的人走偏了,或者是周圍有邪見,或者是眷屬,或者是很親近的人若有邪見,或者是自己的路走在邊緣,無法真正走入菩提大直道中心走,他只是靠邊走,或是旁邊有這樣邪見的眷屬,若這樣,「既不能度人」,只想度自己,就不敢想要度他人,這樣「自敗壞善根」。不只是不能度別人,連自己要得度也難。因為無法到真正的至等正覺,還是在半路,還無法到達佛至真等正覺的終點。這就是我們學佛還走在半路,就如在高山上取水,口渴想要用水,還是帶著煩惱在施功,同樣的道理。
*譬如真金在泥,終不變壞;若是銅鐵在泥,則壞。是故新發意菩薩,不生邊地及邪見家。
就是「譬如真金在泥,終不變壞;若是銅鐵在泥,則壞」。我們若是真金,即使在糞坑,或者是在泥土等很骯髒的地方,很久很久埋在裡面,千年、萬年,若是被發現到,金永遠都還是不變質。若是銅鐵呢?在污泥,或者是在糞坑一段時間,它就會腐蝕,腐朽、生鏽等等,這就是金與銅鐵不同的地方。像這樣,「是故新發意菩薩,不生邊地及邪見家」。就是說,這個心意還未很確定,還未真實道心堅定,最怕就是走在邊道,差毫釐,失千里,或者是靠近了邪見,沒有在很正確的人群中,這都很危險。這就是還沒有真正心性如金,這我們自己自我要很謹慎。我們要發心,發心要堅定,方向要正確。
*初發心時,便知向正覺,知一切法真實之性,具足慧身,不由他悟。
「初發心時,便知向正覺」。這就是我們發心,我們過去過去生,應該塵點劫不斷在歷練,不斷在歷練,我們真如本性已經很靠近了,我們今生此世能遇到佛法,一聞佛法,一聞千悟,聽到了好像很熟悉,聽到那個方向,好像這條路對我來說很熟,這就是我們過去可能都在這條路來來往往,去去來來,可能我們累生世就已都在這條路上走。所以,初發心時便知方向,知道所向的是正覺。聽到佛法,心生歡喜,一聞即悟,能了解佛陀的教育,這是正確的方向,我們正知、正見、正解、正念、正思惟等等,我們一接近,我們心的方向就是正確,向正確的方向去精進。
信而不疑,所以他「知一切法真實之性」,很了解,了解一切的法,佛所說一切法,而且過去的方便法,「方等」、「般若」、大乘法,這些他們都能接受。不論是「空」、「有」他都很了解,「有」中是帶著無常瞬息,帶著那分到頭來皆空;在「空」的道理中,他體會「空」還是有真如的實性存在。這個道理已經很清楚了,只需要自己發大心,真實腳踏實地走入人群,從煩惱無明中淬鍊出那分真實的菩提覺道出來,知道入人群,那就是一條的大覺道。所以他知道了一切法真實之性。所以,「具足慧身,不由他悟」。自己知道智慧一路來已經全都清楚了解了。就如釋迦、彌勒兩尊菩薩,一位是智慧已經具足,那叫做慧身;一位是因緣具足了,只是要補充慧,利己的慧,利他的福緣已經具足了,利己的慧再補充一下,這樣他較早成佛,就是釋迦牟尼佛。但是彌勒菩薩,他就是一直成就他的智慧,但是他與眾生緣還未具足。
有智慧的人,他就知道,修行是要自己修,路是要自己走,福緣要自己造,所以「不由他悟」。有智慧的人就知道不是人家來加持我們,是我們要自己自做,自己好好造作福緣,要好好修智慧,這我們都要很用心去體會。所以初發心就能這樣定心下來,這很不容易,多數都是發心之後進進退退,起起落落,但是要能一發心,一聞法就下定決心,實在很可貴,很不容易。這個人,已經知道一切法真實之性,已經具足慧心。有智慧的人就知道,修行要自己修,吃飯要自己吃才會飽,路要自己走才會到,這就是最真實的道理。修行要自己修才能成佛,人人若這麼簡單的道理能了解,就能發大心、立大願,入人群度眾生,無懷疑、無恐怖,想要做,就做得到。不論是人群的和睦,不論是將一位精神重障礙的人,都有辦法改變他的人生,走出一片他同樣行菩薩道,現在也懂得想要存錢幫助人,也懂得要出力去愛惜大地做環保。人人可成佛,只需要我們人人要時時多用心。
花蓮薰法香筆記團隊感恩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