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16/08/09晨語簡記

向下 
2 posters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6/08/09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2016/08/09晨語簡記   2016/08/09晨語簡記 Empty周二 8月 09, 2016 5:00 pm

20160809晨起薰法香,慧命日增長(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慈悲覆物惠利終究歸己,
入此之室名為柔和忍衣,
終日度生不見有生可度,
忍辱六度可防瞋之恚害。
 
  「慈悲覆物惠利終究歸己」。我們就能夠了解,名稱慈悲,以慈悲來說,我們是要用愛來覆護一切眾生,這是我們的本分事,因為我們要入如來室,與佛同等大慈悲心,視天下眾生與己同一體,同體大悲,這就是佛無緣大慈,同體大悲,與天地同一體,所以「慈悲覆物」,來庇護天下眾生的物命。「惠利終究歸已」,其實我們能學佛陀的慈悲,來疼愛一切眾生,名稱上是你疼愛大家,其實大家對你的感恩,感恩也是一分的愛,尊重的愛,所以你願意付出,最終回歸回來是回歸在自己。就如我們入如來室,在外面,大太陽來曬,很熱,大家都很熱。大霜雪、大雨淋,霜雪來,冷啊!要有閃避的地方;大雨來,要有躲雨的地方,入這如來室,我們進去了,能遮風擋雨,不必受霜雪的寒凍,這樣到底是誰受益?是我們進來的人受益。同樣的道理,我們若有佛心,佛心是疼惜天下的物命,其實我們也是享受了天下眾生那分的恩德,所以我們要感恩,互相感恩,彼此就有得到利益。所以,大慈悲心覆物,惠利終究歸己,在我們自己,我們要用心去體會,天下眾生平安,自然我們也是平安。
 
  「入此之室名為柔和忍衣」。大慈悲為室,柔和忍辱衣,我們若進來這個室,自然就好像穿著一件很溫暖衣服,不用怕天氣寒凍,或者是這件衣服能擋風、蔽體,就是能遮蔽我們身體,不論是寒暑,我們穿適當地衣服遮蔽我們的身體,這件衣就是莊嚴我們的身,也照顧我們的心,身心就能受到照顧,穿起這件衣服來。「終日度生,不見有生可度」。說我們是要去度眾生,其實也什麼眾生可度啊,因為人人本來就有如來真如本性,人人本來就各有本能、潛能,大家都有與我們同樣的能力,你還要去度誰呢?所以,我們想要去救人,其實我們自己也是受救者,受法所救。我們慧命會成長,無不都是我們過去生有薰習過來,今生有這個緣,法,我們只是再複習一次,這個因緣,我們能再傳承給大家。有緣的人,他自然會靠近,聽了,他自然會歡喜,他有心得,同樣他也能得到佛所庇護。
 
  前面說過了,眾生若能聞《法華經》一句一偈,這樣就能得到諸佛以衣覆之。只要你聽這部經,心生歡喜,自己進去,開始就入法的門來,開始就懂得用這個法,法在日常生活中,終日我們都在度生,整天我們無不是將這個法應用在日常生活中,哪還有特別的法可再說,可再去度人呢?人人有本能,人人有潛能,人人能發揮這分去持經,去傳法,只要你的身依照這軌則去走,生活中無不都是在說法。
 
  就如辛巴威,朱居士在辛巴威這麼多年來,已經在當地,這些當地人長久的時間接受到慈濟精神理念,有形的物資幫助他們,無形的精神理念,愛的帶動。這幾年來,年年他們都有種子回來,回來受證。他們年年都在培訓,年年都有人回來受證,雖然人不是很多,但是用心,他們回來學習,回去之後,那個精進的心,從他們身體力行中表達出來。在一個很不一樣的生活文化,一個很不一樣的生活資源,但是他們在這地方所學到的法,精神的理念,他們將這樣的方法帶回去,不論他們的國家是什麼的環境,與我們不同,不論是物質的生活種種,在這個生態上,但是,這個法拿回去,同樣應用在他們人與人之間的愛,那分的愛,互相的關懷,彼此牽引,他們總是能夠體會到這分愛,沒有私我,就是關懷別人。
 
  我們去關懷別人,這個感覺,人人都有感覺,人人都會知道要互相關懷,這是一分親民,就是人與人之間互相親愛,互相感恩。最近,他們在五六月間,有一次,七八個地區的志工要來集合,其中有一志位工就提起說:「既然這麼多人要來集合,是不是來辦個活動,而這活動,就是掃街。有一個地方,那個市集很骯髒,那地方非常的不整齊,我們是不是來學,學以工代賑?」雖然他們沒有以工代賑,就是呼籲大家以這精神,用行動、用愛付出,在那麼骯髒,衛生那麼不好的地方,大家出工來為他們打掃,來做敦親睦鄰。大家開會了,開會之後,認為:很好啊!台灣也都有這樣在做,敦親睦鄰,來引導這裡的人也同樣付出他們一分愛的力量。就這樣開始,當志有七十多人,還有其它八個地區一百多人來,合起來總共二百多人,就這樣在那個地方引起了當地注意,當地人看到我們這樣在打掃,掃得這麼歡喜。一條路,亂亂的路,很骯髒,衛生很不好,一早出門就開始清掃,外地遠一點的,也有搭兩班車,再走路,這樣來會合。二百多人來掃這街道,是很浩大的隊伍。
 
  看起來,大家很有精神,很高興,一早開始打掃到中午,回頭來看,這條路煥然一新,看起來多麼舒服。開心了,大家就開始沿路唱歌,唱的歌無不就是「感恩證嚴上人用法來引導我們,慈濟的法開我們的心,讓我們每天快樂、歡喜」,沿路就這樣一直念,一直唱。又走過了一二十分鐘的路,那個地方更髒亂,一進去,人還沒到達,就像是垃圾堆、垃圾山一樣,那個地方是一個市集,是大家買賣東西的地方,大家一進到那地方很臭,什麼東西都有。他們二百多人開始面不改色,還是很歡喜,開始整個就全部清掃。該分類的分類,該打掃的打掃,讓那個市集,很熱鬧,這樣看到怎麼會有這一群人,忽然間這麼快樂,唱歌,手拿著清掃工具,這樣進來了,歡喜的在清掃這些垃圾掃,從中午清掃到黃昏。
 
  大家一看到,哇!全都不同了,那些賣東西的人,從一大早在賣,來買與來賣的人,就這樣駐足在那地方,大家議論紛紛:「這些人是從哪裡來?」就有人說:「從台灣來的,這是台灣慈濟,他們常來發放。」又有人說:「這些人有的就是我們本土的人,他們就是將台灣這種愛的精神帶來我們這裡。」大家,做生意的人,買與賣的人,在那地方這樣議論起來了。有的人很感動,等到他們這一群人,從中午到黃昏結束時,一些在那裡做生意的人,其中有人跑過來這樣說:「感恩你們哦!能將衛生這樣不好的地方,這樣臭的地方,經你們半天的時間打掃,完全都變樣了。我們大家覺得很慚愧,我們在這裡做生意,在這裡賣東西,只是在這裡丟垃圾。從今以後,我們不會在這裡丟垃圾了。」其中有一個人就說:「我也希望生意在這裡做,我也要維護這地方的乾淨清潔,也要跟你們一樣。」
 
  這是在這幾天發生在非洲辛巴威那地方,這就是愛,愛的付出。你說有給法他們嗎?這只不過就是有這樣的種子,願意將慈濟這分的功能帶過去,將靜思法脈的理念會合起來。靜思的法脈,慈濟的宗門。法脈是精神理念,宗門是活動的功能,只要他們認同,將這個精神會合起來,帶回去,幾年來,從小範圍開始,一直做到大範圍,現在已經影響當地人了。志工在近的範圍一直擴展開了,現在要來當志工,看他們也有愛的種子,要坐兩班車,轉巴士要轉兩班,再走路來,他們這樣來會合,他們已經受證了。可見耕耘的土地,種子粒粒都已經發芽了,土地上的種子慢慢地愈撒愈廣,種子愈來愈多。
 
  他們在那個地方付出、耕耘,已經看到菩提苗出來了,借這個時日,時間,自然就成為菩提林,這就是互相影響。所以你要度眾生,終日度眾生,不見有眾生可度,原來人家他們本身就有這個潛能,本來就有這個良能,只要觀念一接受到,自然就會去發揮這分自度度人。法收入進去了,幾年來,回來受證的人,他們心中時時感恩,不斷用愛付出;用愛付出,所得到回報的,是又受到感恩,這種感恩與愛不斷循環,就是這樣來成長,這就是人人本具如來本性,人人都有這樣的潛能去發揮,真的是很感恩。光是看到他們這樣的訊息,他們的相片傳回來,就心生歡喜,他們就在那個地方自度度他,不斷延續下去,小小的一顆種子,能發揮很大的良能。
 
  看到這兩天前,大愛電視台,四五百位小志工,就是他們的長輩──父母、阿嬤、曾祖父母,一個孩子,總共一個家庭八個人來陪伴這位書軒小志工,來到關渡園區。在那個地方,他們入經藏演繹,從「藥師經」(「藥師如來十二大願」)開始,「無量義經」(「無量義經偈頌」)開始,甚至《法華經》,蓮花出污泥。這兩個多鐘頭的時間,看到孩子從三歲到十二歲,這樣的年齡,這四五百位孩子,引來了自己的父母、自己的阿公阿嬤,共二千多人在關渡園區裡面,真的是在度眾生。樓上樓下,每一個空間滿滿都是人,這些孩子引度他們家裡三代的人,幾個家庭都是三代人同來,也有父親母親、有阿公阿嬤,還有曾祖父母,四代人全都來到那裡。而且來的這些小志工都齋戒,都是要持齋茹素,才有資格進來在這個演繹團隊,這也是一個功能,就是用愛的力量,長期的培養。從三四歲到現在,有的已在讀中學了,好幾位已送回來花蓮的慈濟中學就讀,這一天,他們同樣再回台北去傳承。有過去主持的小志工,現在她就將她主持的方法,再傳承給六年級小志工。
 
  現在,過去五年級的,現在已經回到我們這裡讀中學了。所以他們回來花蓮讀慈濟中學,但是五年級的在臺北那裡要當主持人,他們從花蓮這裡回去,再去教他們。教他說:「你要如何主持,你台風要如何站。時間還沒到,說話要慢一點;若是時間到了,說話要快一點。人若還沒有出來,你自己要加入你自己的感覺,話要說長一點。」她就教他:你要怎麼補充。「若是人還沒有出來,你說要長一點,若是人已在那裡等,你就照這個稿子唸完就好」,就將這樣的方法教他們。昨天他們回來精舍,回來說他們將這些法已經都傳承給他們,這次是回去當工作人員,做工作人員,去陪伴,一代一代一直陪下去。連小志工都這樣,一代一代陪,看,這就是在傳法。
 
  很感恩,法的源頭這樣來,就是有這樣來作曲,有這樣來安排,將它變成了肢體語言,每個人都全是傳法者。從作曲者的郭居士開始,慈悅那時候的創意,這樣從一粒一粒的種子開始,這樣一直引導興盛起來,現在在非洲他們也有辦法演繹,他們也同樣有種子,這就是我們法要傳。所以《法華經》也很重視,現在是要傳法的時候,要如何傳?就是要入慈悲室,「大慈悲為室,柔和忍辱衣,諸法空為座,處此而說法」。這一品最重要的就是持經,要好好持經,要好好傳法。有這個法,種子一出來,我們要如這個種子,用功耕耘心地,將這個心地,將這個愛的種子播下去,自然種子就這樣密密麻麻一直生長起來,這就是傳法,愛的力量。
 
  所以不要說:「我是會傳法的人。」就常常堅持著自己的傳法,其實,終日度眾生,不見有眾生可度,每天都在度,但是,愈擴散愈多,已經是別人在度了,已經是別人自己接受之後,一直傳下去,這樣代代相傳,人人都有這個本能、潛能在。所以我們要好好用心,用這長久愛的心力,不斷用這麼虔誠的心,一直做就對了。所以,「忍辱六度可防瞋之恚害」。我們若能好好來用心,要傳這部經很多要忍耐。如剛才在說的辛巴威,豈有那麼簡單,這樣就傳了嗎?也是要經過很多的考驗過。剛才在說的那些孩子,能夠這樣這麼多年來,從大家年紀這麼小,能那麼受教,那些家長都能那麼支持,這也不是很容易!都要經過了一層層的耕耘努力,很辛苦,要很有耐心耐力,這樣不斷克服過來。
 
  所以要忍辱,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這六度的法,還是要繼續。我們若有忍辱,六度之中的忍辱,就是能預防我們的瞋心,自大、氣大,動不動就發脾氣,動我們的心念,有忍辱,自然我們就能預防,「防瞋之恚害」。我們若有這個恚,就是無明,來害自己的道心,或者是半途而廢,這就是我們要好好預防。這件忍辱衣一定要穿起來,我們才能隱惡揚善,斷惡行善,我們要不斷繼續努力。所以世尊是教我們入如來室,如來室就是世尊他所覺悟的境界。
 
*世尊教入我室,著我衣,坐我座,若無此三法豈得為弘經法師。
 
  所以「世尊教入我室」,「我」,這個「我」就是佛的大我。佛陀已經覺悟了,天地宇宙萬物統為一體,這就是佛的室,是入如來室。所以說「入我室」,那就是「入如來室」;「著我衣」,那就是「著如來衣」;「坐我座」,那就是「坐如來座」。「若無此三法,豈得為弘經法師」。若沒有這三項法──入如來室、著如來衣、坐如來座,若沒有這些法,哪有辦法弘法利生呢?所以必定要有這樣的法,才是談法之師,講經的人。
 
*五種法師用此三法自軌,故云安住是中,用此化他,說法不怠心。
 
  所以五種的法師,法師要有五種,所說的法師,在這部經裡面,我們前面有說過五種(2016/05/30 晨語),五種的法師要用這三種法來自軌,用這三種的法,那就是「安住是中,用此化他,說法不怠心」。三軌,大家應該要一直記得,剛剛才說過,「入如來室,著如來衣,坐如來座」,這三軌,「大慈悲為室,柔和忍辱衣,諸法空為座」,這就是「如來座、如來衣、如來室」,這是三軌,安住在這裡,我們的心才能這樣,常常都很殷勤、很精進。
 
*五種法師:
一、受持
二、讀經
三、誦經
四、解說
五、書寫
為此五種弘通法華者,謂之五種法師。
 
  什麼叫做五種的法師呢?再複習一次,第一受持,第二讀經,第三誦經,第四解說,第五書寫,這五種,就是「弘通法華者,謂之五種法師」。經法要能傳下去,佛陀的時代提倡大家要讀、要誦,就是要背起來,不像我們現在印刷那麼容易,探手就有東西可以拿起來看,沒有啊,我們就是要讀、要誦、要背,背入心來。沒有印刷,就是要靠人去寫,寫下來、抄下來,這樣才能較普遍傳給人看。所以要受持、要讀誦、要書寫,這樣才能流傳,最重要的是要講說,身體力行,這是最重要的。所以前面的文這樣說,
 
經文:「如來室者,一切眾生中大慈悲心是。如來衣者,柔和忍辱心是。如來座者,一切法空是。」
 
這前面已經複說過了,大家要用心。
 
經文:「安住是中,然後以不懈怠心,為諸菩薩、及四眾廣說是法華經。」
 
經文簡釋:
「安住是中」;即安住於慈忍法空之座。法師用此三法自軌,故云安住是中。
 
  我們要先安住,安住在這三軌之中,然後要再殷勤,不要起懈怠的心,「為諸菩薩」,就是新發意菩薩,以及四眾,廣說是法華經。這都是新發意菩薩,在家、出家各有二眾,這叫做四眾。「安住是中」,就是「安住於慈忍法空之座」。大家清楚了。「法師用此三法自軌」,要講法的人,就要用這三種法將作為自己的規則,一定要有這樣的規則。「故云安住是中」。你若要講法,若自己沒有這個規範,沒有自己有這樣的規則,你就沒有那個資格講這樣的法。
 
經文簡釋:
「然後以不懈怠心」;雖能慈忍,了法性空,若還懈怠,弘經是難,故經云以不懈怠心。
 
  所以「然後以不懈怠心」,要有這三軌,心一定要很精進,要下定很大的決心,要不然,經這麼長、法這麼豐富,要為應世良方,不是只讀經文而已,是現代人的人生是什麼生態,需要用什麼法應人間所用,這都要很用心,很耐心,不是短時間,要長時間,用法在生活中帶動出來,這是要適合人生世態,所以要用很有耐心,及不懈怠的心。所以「雖能慈忍,了法性空,若還懈怠,弘經是難」。雖然有慈悲,有要忍的心,也了解諸法性空,不過,若是再退了那個精進的心,雖然我忍辱,雖然我都了解這些法,但是一點點的懈怠。像這兩天,他們都說:「師父,您是不是要稍微休息一兩天?」我還是堅持,為什麼?雖然這幾天身體有一點點不適,但是一點點不適,我就歇下來,那要怎麼辦呢?所以還是堅持下去,同樣一天一天就是這樣過,所以不能懈怠。《無量義經》就說,雖身有病,還是同樣要再用功去度人,同樣要為船師,這渡船的人雖然身體不好,但是知道渡船的方法,同樣這艘船可以載人走過去,所以不能懈怠。
 
  所以「雖能慈忍,了法性空,若還懈怠」,這要注意,就是「弘經是難」,要弘揚這部經那是很困難的,無法很完整結束。我也很擔心,我有辦法說得完嗎?這部經實在很長,世間的生態多變化,真的是很擔心。所以「故經云以不懈怠心」,只好就是要堅持,不懈怠,多久的生命就說多少的法,這個生態,不論到什麼時候,生命隨著生態,大自然的法則,只好就是這樣。
 
*用此化他,故云以不怠心說法,故佛教入我室著我衣坐我座,若無此三法,豈得為弘經法師哉。
 
  再來就是說,「用此化他」,借重這個法,這三軌則這樣來度化,「故云以不怠心說法」,不可懈怠,借這三軌──入如來室,著如來衣,諸法空為座,這個法,將這部經,不能懈怠繼續傳下去,這樣去說法。「故佛教入我室,著我衣,坐我座,若無此三法,豈得為弘經法師哉」。所以一定要有這三規則,再者是不懈怠心。
 
經文簡釋:「為諸菩薩及四眾廣說是法華經」
所謂為諸菩薩及四眾廣說是法華經:為人所說法也。
 
  所以「為諸菩薩及四眾廣說是法華經」。就是為諸菩薩及四眾講《法華經》,這就是為人所說法。四眾,就是在家二眾與出家二眾。《法華經》不是只有出家人向在家人說法,不是,出家人也要好好來聽法,有聽法、用心,才有辦法再輾轉,互相再為四眾,不論是出家、在家,輾轉四眾。學佛者,只要有心想學佛法的人,我們就要很用心為他們來說,這就是要用這三軌。又要有不懈怠、精進的心,必定要為未來新發意的菩薩,新發意的菩薩有在家、有出家,這樣不斷為他們說法,這都是「為人所說法也」。
 
*言說法者能如是存心,復無懈怠,斯為末世說是經之儀軌,如是方可為菩薩說經。
 
  「言說法者能如是存心,復無懈怠」,就是講《法華經》的人,只存這念心而已,存很簡單、很單純的心,就是一心一志要傳法、持經,誦經、讀經,而且寫經、說經等等,就是這麼簡單,這麼單純。「如是存心無懈怠」,就是一心一志,身體力行,完全就是在這經、法之中。經與法就已經讓我們生活很多豐富的法,我們的生活方法若用於這經典,經典用在生活方法中,沒有其他複雜的事情,這就是存心。「說法者如是存心,復無懈怠」。存「入如來室,著如來衣,坐如來座」,存這個心,又不懈怠,「斯為末世說是經之儀軌」,這就是為末世要講經的人的儀軌。這三種儀軌,就是入如來室,著忍辱衣,法空為座,這就是我們未來要講法的軌則。「如是方可為菩薩說經」。有這樣這麼單純的心,這麼堅決的念,自然這就是我們能為末世,就是濁世,我們現在,法末,佛法在末世中,惡世、濁世這當中,我們才得要真正用心深入。
 
*學者亦必如是修習,來世方得作佛。
 
  「學者亦必如是修習」。我們要去講經,聽的人也是一樣要這樣,講的人是要這樣這麼單純,聽的人也要這樣,這麼堅定,這麼單純。所以「如是修習,來世方得作佛」。也是要這樣,依照這個法。這部經,那就是成佛之道,這條路我們一定要走,帶我們走路的人,也同樣走在這條路上,我們跟著走路的人,也是走在這條路上,這條路是成佛之道。引入如來室,也是將我們帶入如來室來,也是引我們著如來衣,也是教我們了解諸法空性,同樣,都是一起走在這個地方,這是學佛者能成佛的一條路。你學了就要成,學了若不想要成,何必學呢?所以學佛就是要成佛。
 
*是故利物以慈悲為首,須有以忍辱為基,說法以無我為本,能行三法,大教弘宣,故名法師。
 
  「是故利物以慈悲為首,涉有以忍辱為基」。雖然我們需要慈悲,入如來室,以大慈悲來入如來室,著柔和忍辱衣,就是一定要有忍,你才有辦法繼續下去,不論是身心,我們的心態,我們的身行。我們的心態若是能這樣,煩惱完全去除了,專心、定心、決心,奉行圓教法華的道理,我們要有這樣的決心來聽、來學、來講,若能這樣。所以,「說法以無我為本」,不是只有我是會說法的人,其實很多人都會說法,聽進去,重新去消化、體會,之後將這經法再發揮,發揮在我們的生活中,將經文與人、事會合,應該就是這麼簡單,所以要用心。「說法以無我為本」,因為「諸法空為座,說法者無法可說,終日說法,不見一法可說」,所以沒有什麼好執著,不能自大。
 
  所以「能行三法,大教弘宣,故名法師」。就是要依照這三法,這樣的圓教,《法華經》是圓教,諸法之王,也是諸經之首,所以我們要好好用心,將這部經好好聽好,日日將這個法用在生活中,這樣這個法就化為己有,就是我們自己的,要不然,聽了就漏掉,就還是永遠回歸在如來,自己回歸如來,法無可說,就沒有聽法的人,也沒有講法的人,就已經回歸真空了。所以聽了,就要有妙有回入我們的心,不要只回歸真空,聽法要收入為妙有才是真受用,所以要時時多用心啊!


花蓮薰法香筆記團隊感恩合十
回頂端 向下
Jack
Admin
Admin



文章總數 : 6985
年齡 : 65
來自 : 台北
威望 : 1724
注冊日期 : 2008-12-22

2016/08/09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6/08/09晨語簡記   2016/08/09晨語簡記 Empty周三 8月 10, 2016 5:00 am

薰法香心得札記(二○一六年八月九日星期二)
 
昨天偈文一出來時,一看,有重複,可是上人開示內容並沒有重複,又講了很多。甚至講不完,最後面幾句,今天再講,真的很慈悲。
今天,到了快結束時,又出現「是故利物以慈悲為首,須有以忍辱為基,說法以無我為本,能行三法,大教弘宣,故名法師。」可見上人多麼用心,一講再講,就是要講清楚,也希望弟子聽進去,好好做一個法師。真一個「語重心長」。
 
上人結語說:「所以聽了,就要有妙有回入我們的心,不要只回歸真空,聽法要收入為妙有才是真受用,所以要時時多用心啊!」


所以《法華經》也很重視,現在是要傳法的時候,要如何傳?就是要入慈悲室,「大慈悲為室,柔和忍辱衣,諸法空為座,處此而說法」。這一品最重要的就是持經,要好好持經,要好好傳法。有這個法,種子一出來,我們要如這個種子,用功耕耘心地,將這個心地,將這個愛的種子播下去,自然種子就這樣密密麻麻一直生長起來,這就是傳法,愛的力量。
這一品最重要的就是持經,要好好持經,要好好傳法。要如灑播種子一樣,將愛撒出去。
 
若沒有這三項法──入如來室、著如來衣、坐如來座,若沒有這些法,哪有辦法弘法利生呢?所以必定要有這樣的法,才是談法之師,講經的人。
一再警惕、提醒、叮嚀我們,要精進,要遵守三軌弘經。
 
什麼叫做五種的法師呢?再複習一次,第一受持,第二讀經,第三誦經,第四解說,第五書寫,這五種,就是「弘通法華者,謂之五種法師」。
這五件就是我們該做的,或是說,要做一個法師該做的。不論你是在家或出家弟子都一樣。
 
「說法以無我為本」,因為「諸法空為座,說法者無法可說,終日說法,不見一法可說」,所以沒有什麼好執著,不能自大。
一再警惕、提醒、叮嚀我們,不要自大。
 
 
 
慈悲覆物惠利終究歸己,
入此之室名為柔和忍衣,
終日度生不見有生可度,
忍辱六度可防瞋之恚害。
 
  「慈悲覆物惠利終究歸己」。我們就能夠了解,名稱慈悲,以慈悲來說,我們是要用愛來覆護一切眾生,這是我們的本分事,因為我們要入如來室,與佛同等大慈悲心,視天下眾生與己同一體,同體大悲,這就是佛無緣大慈,同體大悲,與天地同一體,所以「慈悲覆物」,來庇護天下眾生的物命。「惠利終究歸已」,其實我們能學佛陀的慈悲,來疼愛一切眾生,名稱上是你疼愛大家,其實大家對你的感恩,感恩也是一分的愛,尊重的愛,所以你願意付出,最終回歸回來是回歸在自己。就如我們入如來室,在外面,大太陽來曬,很熱,大家都很熱。大霜雪、大雨淋,霜雪來,冷啊!要有閃避的地方;大雨來,要有躲雨的地方,入這如來室,我們進去了,能遮風擋雨,不必受霜雪的寒凍,這樣到底是誰受益?是我們進來的人受益。同樣的道理,我們若有佛心,佛心是疼惜天下的物命,其實我們也是享受了天下眾生那分的恩德,所以我們要感恩,互相感恩,彼此就有得到利益。所以,大慈悲心覆物,惠利終究歸己,在我們自己,我們要用心去體會,天下眾生平安,自然我們也是平安。
 
  「入此之室名為柔和忍衣」。大慈悲為室,柔和忍辱衣,我們若進來這個室,自然就好像穿著一件很溫暖衣服,不用怕天氣寒凍,或者是這件衣服能擋風、蔽體,就是能遮蔽我們身體,不論是寒暑,我們穿適當地衣服遮蔽我們的身體,這件衣就是莊嚴我們的身,也照顧我們的心,身心就能受到照顧,穿起這件衣服來。「終日度生,不見有生可度」。說我們是要去度眾生,其實也什麼眾生可度啊,因為人人本來就有如來真如本性,人人本來就各有本能、潛能,大家都有與我們同樣的能力,你還要去度誰呢?所以,我們想要去救人,其實我們自己也是受救者,受法所救。我們慧命會成長,無不都是我們過去生有薰習過來,今生有這個緣,法,我們只是再複習一次,這個因緣,我們能再傳承給大家。有緣的人,他自然會靠近,聽了,他自然會歡喜,他有心得,同樣他也能得到佛所庇護。
 
  前面說過了,眾生若能聞《法華經》一句一偈,這樣就能得到諸佛以衣覆之。只要你聽這部經,心生歡喜,自己進去,開始就入法的門來,開始就懂得用這個法,法在日常生活中,終日我們都在度生,整天我們無不是將這個法應用在日常生活中,哪還有特別的法可再說,可再去度人呢?人人有本能,人人有潛能,人人能發揮這分去持經,去傳法,只要你的身依照這軌則去走,生活中無不都是在說法。
 
  就如辛巴威,朱居士在辛巴威這麼多年來,已經在當地,這些當地人長久的時間接受到慈濟精神理念,有形的物資幫助他們,無形的精神理念,愛的帶動。這幾年來,年年他們都有種子回來,回來受證。他們年年都在培訓,年年都有人回來受證,雖然人不是很多,但是用心,他們回來學習,回去之後,那個精進的心,從他們身體力行中表達出來。在一個很不一樣的生活文化,一個很不一樣的生活資源,但是他們在這地方所學到的法,精神的理念,他們將這樣的方法帶回去,不論他們的國家是什麼的環境,與我們不同,不論是物質的生活種種,在這個生態上,但是,這個法拿回去,同樣應用在他們人與人之間的愛,那分的愛,互相的關懷,彼此牽引,他們總是能夠體會到這分愛,沒有私我,就是關懷別人。
 
  我們去關懷別人,這個感覺,人人都有感覺,人人都會知道要互相關懷,這是一分親民,就是人與人之間互相親愛,互相感恩。最近,他們在五六月間,有一次,七八個地區的志工要來集合,其中有一志位工就提起說:「既然這麼多人要來集合,是不是來辦個活動,而這活動,就是掃街。有一個地方,那個市集很骯髒,那地方非常的不整齊,我們是不是來學,學以工代賑?」雖然他們沒有以工代賑,就是呼籲大家以這精神,用行動、用愛付出,在那麼骯髒,衛生那麼不好的地方,大家出工來為他們打掃,來做敦親睦鄰。大家開會了,開會之後,認為:很好啊!台灣也都有這樣在做,敦親睦鄰,來引導這裡的人也同樣付出他們一分愛的力量。就這樣開始,當志有七十多人,還有其它八個地區一百多人來,合起來總共二百多人,就這樣在那個地方引起了當地注意,當地人看到我們這樣在打掃,掃得這麼歡喜。一條路,亂亂的路,很骯髒,衛生很不好,一早出門就開始清掃,外地遠一點的,也有搭兩班車,再走路,這樣來會合。二百多人來掃這街道,是很浩大的隊伍。
 
  看起來,大家很有精神,很高興,一早開始打掃到中午,回頭來看,這條路煥然一新,看起來多麼舒服。開心了,大家就開始沿路唱歌,唱的歌無不就是「感恩證嚴上人用法來引導我們,慈濟的法開我們的心,讓我們每天快樂、歡喜」,沿路就這樣一直念,一直唱。又走過了一二十分鐘的路,那個地方更髒亂,一進去,人還沒到達,就像是垃圾堆、垃圾山一樣,那個地方是一個市集,是大家買賣東西的地方,大家一進到那地方很臭,什麼東西都有。他們二百多人開始面不改色,還是很歡喜,開始整個就全部清掃。該分類的分類,該打掃的打掃,讓那個市集,很熱鬧,這樣看到怎麼會有這一群人,忽然間這麼快樂,唱歌,手拿著清掃工具,這樣進來了,歡喜的在清掃這些垃圾掃,從中午清掃到黃昏。
 
  大家一看到,哇!全都不同了,那些賣東西的人,從一大早在賣,來買與來賣的人,就這樣駐足在那地方,大家議論紛紛:「這些人是從哪裡來?」就有人說:「從台灣來的,這是台灣慈濟,他們常來發放。」又有人說:「這些人有的就是我們本土的人,他們就是將台灣這種愛的精神帶來我們這裡。」大家,做生意的人,買與賣的人,在那地方這樣議論起來了。有的人很感動,等到他們這一群人,從中午到黃昏結束時,一些在那裡做生意的人,其中有人跑過來這樣說:「感恩你們哦!能將衛生這樣不好的地方,這樣臭的地方,經你們半天的時間打掃,完全都變樣了。我們大家覺得很慚愧,我們在這裡做生意,在這裡賣東西,只是在這裡丟垃圾。從今以後,我們不會在這裡丟垃圾了。」其中有一個人就說:「我也希望生意在這裡做,我也要維護這地方的乾淨清潔,也要跟你們一樣。」
 
  這是在這幾天發生在非洲辛巴威那地方,這就是愛,愛的付出。你說有給法他們嗎?這只不過就是有這樣的種子,願意將慈濟這分的功能帶過去,將靜思法脈的理念會合起來。靜思的法脈,慈濟的宗門。法脈是精神理念,宗門是活動的功能,只要他們認同,將這個精神會合起來,帶回去,幾年來,從小範圍開始,一直做到大範圍,現在已經影響當地人了。志工在近的範圍一直擴展開了,現在要來當志工,看他們也有愛的種子,要坐兩班車,轉巴士要轉兩班,再走路來,他們這樣來會合,他們已經受證了。可見耕耘的土地,種子粒粒都已經發芽了,土地上的種子慢慢地愈撒愈廣,種子愈來愈多。
 
  他們在那個地方付出、耕耘,已經看到菩提苗出來了,借這個時日,時間,自然就成為菩提林,這就是互相影響。所以你要度眾生,終日度眾生,不見有眾生可度,原來人家他們本身就有這個潛能,本來就有這個良能,只要觀念一接受到,自然就會去發揮這分自度度人。法收入進去了,幾年來,回來受證的人,他們心中時時感恩,不斷用愛付出;用愛付出,所得到回報的,是又受到感恩,這種感恩與愛不斷循環,就是這樣來成長,這就是人人本具如來本性,人人都有這樣的潛能去發揮,真的是很感恩。光是看到他們這樣的訊息,他們的相片傳回來,就心生歡喜,他們就在那個地方自度度他,不斷延續下去,小小的一顆種子,能發揮很大的良能。
 
  看到這兩天前,大愛電視台,四五百位小志工,就是他們的長輩──父母、阿嬤、曾祖父母,一個孩子,總共一個家庭八個人來陪伴這位書軒小志工,來到關渡園區。在那個地方,他們入經藏演繹,從「藥師經」(「藥師如來十二大願」)開始,「無量義經」(「無量義經偈頌」)開始,甚至《法華經》,蓮花出污泥。這兩個多鐘頭的時間,看到孩子從三歲到十二歲,這樣的年齡,這四五百位孩子,引來了自己的父母、自己的阿公阿嬤,共二千多人在關渡園區裡面,真的是在度眾生。樓上樓下,每一個空間滿滿都是人,這些孩子引度他們家裡三代的人,幾個家庭都是三代人同來,也有父親母親、有阿公阿嬤,還有曾祖父母,四代人全都來到那裡。而且來的這些小志工都齋戒,都是要持齋茹素,才有資格進來在這個演繹團隊,這也是一個功能,就是用愛的力量,長期的培養。從三四歲到現在,有的已在讀中學了,好幾位已送回來花蓮的慈濟中學就讀,這一天,他們同樣再回台北去傳承。有過去主持的小志工,現在她就將她主持的方法,再傳承給六年級小志工。
 
  現在,過去五年級的,現在已經回到我們這裡讀中學了。所以他們回來花蓮讀慈濟中學,但是五年級的在臺北那裡要當主持人,他們從花蓮這裡回去,再去教他們。教他說:「你要如何主持,你台風要如何站。時間還沒到,說話要慢一點;若是時間到了,說話要快一點。人若還沒有出來,你自己要加入你自己的感覺,話要說長一點。」她就教他:你要怎麼補充。「若是人還沒有出來,你說要長一點,若是人已在那裡等,你就照這個稿子唸完就好」,就將這樣的方法教他們。昨天他們回來精舍,回來說他們將這些法已經都傳承給他們,這次是回去當工作人員,做工作人員,去陪伴,一代一代一直陪下去。連小志工都這樣,一代一代陪,看,這就是在傳法。
 
  很感恩,法的源頭這樣來,就是有這樣來作曲,有這樣來安排,將它變成了肢體語言,每個人都全是傳法者。從作曲者的郭居士開始,慈悅那時候的創意,這樣從一粒一粒的種子開始,這樣一直引導興盛起來,現在在非洲他們也有辦法演繹,他們也同樣有種子,這就是我們法要傳。所以《法華經》也很重視,現在是要傳法的時候,要如何傳?就是要入慈悲室,「大慈悲為室,柔和忍辱衣,諸法空為座,處此而說法」。這一品最重要的就是持經,要好好持經,要好好傳法。有這個法,種子一出來,我們要如這個種子,用功耕耘心地,將這個心地,將這個愛的種子播下去,自然種子就這樣密密麻麻一直生長起來,這就是傳法,愛的力量。
 
  所以不要說:「我是會傳法的人。」就常常堅持著自己的傳法,其實,終日度眾生,不見有眾生可度,每天都在度,但是,愈擴散愈多,已經是別人在度了,已經是別人自己接受之後,一直傳下去,這樣代代相傳,人人都有這個本能、潛能在。所以我們要好好用心,用這長久愛的心力,不斷用這麼虔誠的心,一直做就對了。所以,「忍辱六度可防瞋之恚害」。我們若能好好來用心,要傳這部經很多要忍耐。如剛才在說的辛巴威,豈有那麼簡單,這樣就傳了嗎?也是要經過很多的考驗過。剛才在說的那些孩子,能夠這樣這麼多年來,從大家年紀這麼小,能那麼受教,那些家長都能那麼支持,這也不是很容易!都要經過了一層層的耕耘努力,很辛苦,要很有耐心耐力,這樣不斷克服過來。
 
  所以要忍辱,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這六度的法,還是要繼續。我們若有忍辱,六度之中的忍辱,就是能預防我們的瞋心,自大、氣大,動不動就發脾氣,動我們的心念,有忍辱,自然我們就能預防,「防瞋之恚害」。我們若有這個恚,就是無明,來害自己的道心,或者是半途而廢,這就是我們要好好預防。這件忍辱衣一定要穿起來,我們才能隱惡揚善,斷惡行善,我們要不斷繼續努力。所以世尊是教我們入如來室,如來室就是世尊他所覺悟的境界。
 
世尊教入我室,著我衣,坐我座,若無此三法豈得為弘經法師。
 
  所以「世尊教入我室」,「我」,這個「我」就是佛的大我。佛陀已經覺悟了,天地宇宙萬物統為一體,這就是佛的室,是入如來室。所以說「入我室」,那就是「入如來室」;「著我衣」,那就是「著如來衣」;「坐我座」,那就是「坐如來座」。「若無此三法,豈得為弘經法師」。若沒有這三項法──入如來室、著如來衣、坐如來座,若沒有這些法,哪有辦法弘法利生呢?所以必定要有這樣的法,才是談法之師,講經的人。
 
五種法師用此三法自軌,故云安住是中,用此化他,說法不怠心。
 
  所以五種的法師,法師要有五種,所說的法師,在這部經裡面,我們前面有說過五種(2016/05/30 晨語),五種的法師要用這三種法來自軌,用這三種的法,那就是「安住是中,用此化他,說法不怠心」。三軌,大家應該要一直記得,剛剛才說過,「入如來室,著如來衣,坐如來座」,這三軌,「大慈悲為室,柔和忍辱衣,諸法空為座」,這就是「如來座、如來衣、如來室」,這是三軌,安住在這裡,我們的心才能這樣,常常都很殷勤、很精進。
 
五種法師:
一、受持
二、讀經
三、誦經
四、解說
五、書寫
為此五種弘通法華者,謂之五種法師。
 
  什麼叫做五種的法師呢?再複習一次,第一受持,第二讀經,第三誦經,第四解說,第五書寫,這五種,就是「弘通法華者,謂之五種法師」。經法要能傳下去,佛陀的時代提倡大家要讀、要誦,就是要背起來,不像我們現在印刷那麼容易,探手就有東西可以拿起來看,沒有啊,我們就是要讀、要誦、要背,背入心來。沒有印刷,就是要靠人去寫,寫下來、抄下來,這樣才能較普遍傳給人看。所以要受持、要讀誦、要書寫,這樣才能流傳,最重要的是要講說,身體力行,這是最重要的。所以前面的文這樣說,
 
經文:「如來室者,一切眾生中大慈悲心是。如來衣者,柔和忍辱心是。如來座者,一切法空是。」
 
這前面已經複說過了,大家要用心。
 
經文:「安住是中,然後以不懈怠心,為諸菩薩、及四眾廣說是法華經。
 
經文簡釋:
「安住是中」;即安住於慈忍法空之座。法師用此三法自軌,故云安住是中。
 
  我們要先安住,安住在這三軌之中,然後要再殷勤,不要起懈怠的心,「為諸菩薩」,就是新發意菩薩,以及四眾,廣說是法華經。這都是新發意菩薩,在家、出家各有二眾,這叫做四眾。「安住是中」,就是「安住於慈忍法空之座」。大家清楚了。「法師用此三法自軌」,要講法的人,就要用這三種法將作為自己的規則,一定要有這樣的規則。「故云安住是中」。你若要講法,若自己沒有這個規範,沒有自己有這樣的規則,你就沒有那個資格講這樣的法。
 
經文簡釋:
「然後以不懈怠心」;雖能慈忍,了法性空,若還懈怠,弘經是難,故經云以不懈怠心。
 
  所以「然後以不懈怠心」,要有這三軌,心一定要很精進,要下定很大的決心,要不然,經這麼長、法這麼豐富,要為應世良方,不是只讀經文而已,是現代人的人生是什麼生態,需要用什麼法應人間所用,這都要很用心,很耐心,不是短時間,要長時間,用法在生活中帶動出來,這是要適合人生世態,所以要用很有耐心,及不懈怠的心。所以「雖能慈忍,了法性空,若還懈怠,弘經是難」。雖然有慈悲,有要忍的心,也了解諸法性空,不過,若是再退了那個精進的心,雖然我忍辱,雖然我都了解這些法,但是一點點的懈怠。像這兩天,他們都說:「師父,您是不是要稍微休息一兩天?」我還是堅持,為什麼?雖然這幾天身體有一點點不適,但是一點點不適,我就歇下來,那要怎麼辦呢?所以還是堅持下去,同樣一天一天就是這樣過,所以不能懈怠。《無量義經》就說,雖身有病,還是同樣要再用功去度人,同樣要為船師,這渡船的人雖然身體不好,但是知道渡船的方法,同樣這艘船可以載人走過去,所以不能懈怠。
 
  所以「雖能慈忍,了法性空,若還懈怠」,這要注意,就是「弘經是難」,要弘揚這部經那是很困難的,無法很完整結束。我也很擔心,我有辦法說得完嗎?這部經實在很長,世間的生態多變化,真的是很擔心。所以「故經云以不懈怠心」,只好就是要堅持,不懈怠,多久的生命就說多少的法,這個生態,不論到什麼時候,生命隨著生態,大自然的法則,只好就是這樣。
 
用此化他,故云以不怠心說法,故佛教入我室著我衣坐我座,若無此三法,豈得為弘經法師哉。
 
  再來就是說,「用此化他」,借重這個法,這三軌則這樣來度化,「故云以不怠心說法」,不可懈怠,借這三軌──入如來室,著如來衣,諸法空為座,這個法,將這部經,不能懈怠繼續傳下去,這樣去說法。「故佛教入我室,著我衣,坐我座,若無此三法,豈得為弘經法師哉」。所以一定要有這三規則,再者是不懈怠心。
 
經文簡釋:「為諸菩薩及四眾廣說是法華經」
所謂為諸菩薩及四眾廣說是法華經:為人所說法也。

 
  所以「為諸菩薩及四眾廣說是法華經」。就是為諸菩薩及四眾講《法華經》,這就是為人所說法。四眾,就是在家二眾與出家二眾。《法華經》不是只有出家人向在家人說法,不是,出家人也要好好來聽法,有聽法、用心,才有辦法再輾轉,互相再為四眾,不論是出家、在家,輾轉四眾。學佛者,只要有心想學佛法的人,我們就要很用心為他們來說,這就是要用這三軌。又要有不懈怠、精進的心,必定要為未來新發意的菩薩,新發意的菩薩有在家、有出家,這樣不斷為他們說法,這都是「為人所說法也」。
 
言說法者能如是存心,復無懈怠,斯為末世說是經之儀軌,如是方可為菩薩說經。
 
  「言說法者能如是存心,復無懈怠」,就是講《法華經》的人,只存這念心而已,存很簡單、很單純的心,就是一心一志要傳法、持經,誦經、讀經,而且寫經、說經等等,就是這麼簡單,這麼單純。「如是存心無懈怠」,就是一心一志,身體力行,完全就是在這經、法之中。經與法就已經讓我們生活很多豐富的法,我們的生活方法若用於這經典,經典用在生活方法中,沒有其他複雜的事情,這就是存心。「說法者如是存心,復無懈怠」。存「入如來室,著如來衣,坐如來座」,存這個心,又不懈怠,「斯為末世說是經之儀軌」,這就是為末世要講經的人的儀軌。這三種儀軌,就是入如來室,著忍辱衣,法空為座,這就是我們未來要講法的軌則。「如是方可為菩薩說經」。有這樣這麼單純的心,這麼堅決的念,自然這就是我們能為末世,就是濁世,我們現在,法末,佛法在末世中,惡世、濁世這當中,我們才得要真正用心深入。
 
學者亦必如是修習,來世方得作佛。
 
  「學者亦必如是修習」。我們要去講經,聽的人也是一樣要這樣,講的人是要這樣這麼單純,聽的人也要這樣,這麼堅定,這麼單純。所以「如是修習,來世方得作佛」。也是要這樣,依照這個法。這部經,那就是成佛之道,這條路我們一定要走,帶我們走路的人,也同樣走在這條路上,我們跟著走路的人,也是走在這條路上,這條路是成佛之道。引入如來室,也是將我們帶入如來室來,也是引我們著如來衣,也是教我們了解諸法空性,同樣,都是一起走在這個地方,這是學佛者能成佛的一條路。你學了就要成,學了若不想要成,何必學呢?所以學佛就是要成佛。
 
是故利物以慈悲為首,須有以忍辱為基,說法以無我為本,能行三法,大教弘宣,故名法師。
 
  「是故利物以慈悲為首,涉有以忍辱為基」。雖然我們需要慈悲,入如來室,以大慈悲來入如來室,著柔和忍辱衣,就是一定要有忍,你才有辦法繼續下去,不論是身心,我們的心態,我們的身行。我們的心態若是能這樣,煩惱完全去除了,專心、定心、決心,奉行圓教法華的道理,我們要有這樣的決心來聽、來學、來講,若能這樣。所以,「說法以無我為本」,不是只有我是會說法的人,其實很多人都會說法,聽進去,重新去消化、體會,之後將這經法再發揮,發揮在我們的生活中,將經文與人、事會合,應該就是這麼簡單,所以要用心。「說法以無我為本」,因為「諸法空為座,說法者無法可說,終日說法,不見一法可說」,所以沒有什麼好執著,不能自大。
 
  所以「能行三法,大教弘宣,故名法師」。就是要依照這三法,這樣的圓教,《法華經》是圓教,諸法之王,也是諸經之首,所以我們要好好用心,將這部經好好聽好,日日將這個法用在生活中,這樣這個法就化為己有,就是我們自己的,要不然,聽了就漏掉,就還是永遠回歸在如來,自己回歸如來,法無可說,就沒有聽法的人,也沒有講法的人,就已經回歸真空了。所以聽了,就要有妙有回入我們的心,不要只回歸真空,聽法要收入為妙有才是真受用,所以要時時多用心啊!


花蓮薰法香筆記團隊感恩合十

 

高明智(惟智)感恩合十
回頂端 向下
http://www.wretch.cc/blog/jack18233
 
2016/08/09晨語簡記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晨鐘起薰法香--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