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16/08/10晨語簡記

向下 
2 posters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6/08/10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2016/08/10晨語簡記   2016/08/10晨語簡記 Empty周三 8月 10, 2016 5:13 pm

20160810晨起薰法香,慧命日增長(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我遣化人集持弘經發起眾,
乃說法者入慈悲室之所感,
遣化四眾重在聞法是當機,
影響眾乃著忍辱衣之所感。
 
  用心來體會,這幾天無不都是期待人人三軌入心。弘經,要將這部經延續下去,在人間,普遍人人能受用,佛陀用心良苦。在<法師品>中,佛陀這麼說,「我遣化人集眾(我於餘國遣化人,為其集聽法眾)」,這是佛陀,就是他的時代,二千多年前,盼望這部經能延續在未來,所以他要派遣,要有人不斷送這個訊息,妙法圓教的訊息要不斷延續下去。所以經文說,「我於餘國遣化人」,也就是一直要有人不斷將法延續,要有人將它會集起來,最重要的就是在「集」,要集,法要不斷傳,傳就是要集中很多人來了解這部圓教妙法的經典,這是佛的用心。
 
  所以,「我遣化人集持弘經發起眾」。就是要聚集持經的人,要繼續不斷,這法脈不能斷,佛法的脈絡一定要不斷延續下去。這經法弘傳,弘傳經,妙法,那就是要發起,要啟動很多人,否則佛法在人間,放在藏經閣裡,沒人去看它,看了之後,沒人要拿出來說,沒有人讀誦、受持、解說,這樣經只是放藏經閣,大藏經裡,這個法等於無法可度。眾生需要有法度,法需人來弘揚,所以叫做「遣化人集持發起眾」,弘經要發起很多人來聽聞,聽了之後,就要身體力行受持。要授持經典,就要有前面說過的三軌則,三軌法,三軌則,我們一定要知道,「大慈悲為室,柔和忍辱衣,諸法空為座」。心要開闊,終日說法,不見有法可說;終日度眾生,不見有眾生可度。那就是表示所做的都是本分事,沒有我能去做什麼,也沒什麼可做,也沒什麼人可接受,自然法則就是這樣,我們應該做就對了。想要讓天下眾生平安,想要讓佛法入人群中,大家回歸自然法則裡,很順暢的生活,這就要有這樣這麼自然。
 
  所以佛陀期待這圓教妙法流傳。佛陀的時代,最後的期待就是這部經能這樣不斷源源流長,這樣不斷傳續下去。這句話我們要很用心,佛陀是語重心長。意義很長,所期待的是未來眾生,人人有機會接受到這樣的法,能夠受用,所以需要遣化人來集,集持經的人、弘經的人來發起,發起大家都有來接受這部經的機會,這很重要。所以「乃說法者入慈悲室之所感」,說法者,就是需要人人要入慈悲室,人人要開啟了慈悲,有慈悲心。這個室,能號召很多人入這個室裡來,這就是入慈悲室。
 
  「遣化四眾重在聞法是當機」,聞法是當機者,集很多人進入這個室,大慈悲室裡,自然就「遣化四眾」,遣化就是集,叫大家來,請人去叫人來,同樣的意思。那就是要集,這遣化也是集來的意思,拜託人去,去集聚過來,這就是遣化四眾。不論在家、出家都要來聽法,聞法就是當機,有人要持經,有人要弘法,持經、弘法,就是要有人願意接受,有人願意聽,所以一來是希望人人持經延續下去,這也是遣化,聚集的意思。但是更需要的,也需要有人願意集中來接受,來聽法,所以這全都是在遣化人,集眾的用意。所以「影響眾乃著忍辱衣之所感」。有這些當機眾,要很多人,也要共同來助緣,影響眾,在這道場有能影響的人來助緣,這下面的經文會講。
 
  就如這幾天,八月四日,有從新加坡,從台灣,菲律賓馬尼拉,合起來總共有六個地區、三個國家的人醫,就是醫生、護生,這樣總共五百多人,集合在獨魯萬市那個地方。做一個很大型的義診。這是第二次的義診,很大型,從新加坡來,從台灣來,從馬尼拉,又在獨魯萬,還有其它省分,菲律賓其它縣市集合過來,共580多位的醫護與志工,總共五百多位,在八月四日,大家集中到達獨魯萬來。這場義診很大,有內外科、眼科、耳鼻喉、牙科全都有,所有科都很齊全,也有婦科,小兒科,全都有。這麼大群的醫生、護士、麻醉師、醫技師,全都有,全都聚集起來,四日抵達,去借學校,禮智興華中學,去借這個學校,就這樣開始展開。
 
  除了學校之外,還借當地國立的醫院,萬一需要開刀,需要大手術,就要在醫院較安全。所以,一邊是在醫院,一邊是在中學裡這樣展開,三天,病人五千多人次。三天的病人。第一天八百多人,第二天就整個都湧進來,總共五千多人次。這些患者,各形各類的病都有,很明顯看得到,很感動。其中一位七十八歲的婆婆,她眼睛看不到,得了白內障,讓人用牽的進來,開刀之後,眼睛看到了,今天是她的生日,今天眼睛打開了,再次看見世界。大家聽到今天是婆婆的生日,當場大家為他唱起了祝福生日的歌,真的是很歡喜。在當地開白內障手術,一般來說差不多要菲幣四萬多元,當地人的生活,一個月的工資最多是賺一千多元(獨魯萬人多數平均月收入不到台幣二千五百元,約 3440 批索),這一千多元要生活,哪有辦法,要存到何時才有四萬元能夠開白內障?難啊!所以那個地方白內障的人很多,這五千人裡面白內障的人佔了大部份(眼科 950 人次,其中為八百多位患者進行白內障手術)。還有很明顯的,就是有的好幾個月都沒辦法走路,被人扛著、攙扶著而來。
 
  開始為他針灸,竟然,坐回到輪椅上,來到外面,叫他站起來,她竟然站起來了,能夠這樣站起來.好高興。大家覺得不可思議,這個人是大家用攙扶,用扛的,讓他坐在輪椅上,將她推進來,這樣經過針炙之後,再讓他坐上輪椅,慢慢叫他站起來,真的站起來了,叫他走,真的走出去了。那分的歡喜,大家歡呼!台灣的中醫,吳森醫師在那地方展現了針炙的功夫,大家嘆為觀止。也有糖尿病患,已經多久不能走了,也是同樣這樣為他針灸,同樣站起來了,不論是伸腳、出手、彎腰、插腰等等,樣樣都有辦法。去那個地方發揮了人人愛的力量。還有一位是耳鼻喉科病患,躺在診療椅,其實是用很簡單,一張椅子讓他躺下去,很矮,病人是倒在診療椅上,新加坡醫生是跪在地上,來為病人輕柔,很輕、很柔,輕聲細語來問患者,檢查耳朵,耳鼻喉這樣仔細診斷。這是醫生放下身段,這種慈悲,愛的力量,這「慈悲室」,醫生全都是這麼慈悲。周圍還有助理,我們花蓮慈大的醫學生,楊院長帶著醫學生也去參加。
 
  還有志工,都在那個地方,他不是患者,也不是醫生,但是他在那地方幫忙,這叫影響眾,在那裡可以當助手,能幫忙,或者是在那裡發揮很大的力量。這就是與這樣的意思一樣。患者就像是來聽法的人,有醫生願意去付出,去傳出了他能治病的良能,但是醫生的對象,那就是病患,患者。所以,持經就像在弘法的人,「菩薩所緣,緣苦眾生」,菩薩的對象就是若難的眾生,講經的對象是聽法對象,聽法之後,就是要接受進去,他將法用在他的生活中,那就有作用。就如醫生施出了他施醫的良能,患者接受了醫生的治療,已經接受到了,對他的身體解除了苦難,這叫做相對,彼此之間相對。在這相對,付出、接受,中間要有人來助緣,來影響。這就如《法華經》,佛陀開始要講經,就是主講的人,但是要有當機者,就是舍利弗來當機。但是,佛陀靜默時,大家心有疑,那就是文殊菩薩、彌勒菩薩先來當這道場的影響眾,說過去,先讓現在的人心理了解,這部經是延續過去諸佛菩薩的心懷來。
 
  同樣的道理。就像這兩天義診的場所,要將中學變成了醫療站,患者這麼多要來,醫生這麼多在這裡,要將整個中學全都打掃過,因為醫療要開刀,小刀都要在那裡開,怕感染,也要有一群會水電、會木工等等的志工菩薩。他們四日到達,學校的孩子上課到四日那天,下午的時候,學校空下來,他們才開始進去學校,從中午一直一直連夜趕工,趕到天亮(當天忙到晚上十點半,隔天早上七點,繼續進駐趕工布置),因五日下午就是要開始義診了。所以這也是很大的影響,志工也是影響眾,來完成這個大空間的清掃、拉自來水管道,牙科也要用水,耳鼻喉科也要用水,等等都要用水,所以這也要拉水道,也要裝電燈,電路也要設。窗戶要封,怕外面的細菌,裡面要打掃、要消毒,這麼大的工程,因為這樣,所以總共有五百多人到那裡。想想看,這場義診,除了醫生、護士、麻醉師、醫工師、藥師、檢驗師以外,還需要這麼多人來幫助,讓這個大空間來成就這次義診。成就大道場,也就是大診療的地方,就像要說法,要有一個大道場。
 
  幾天前(8月4日),我們花蓮慈濟醫院慶祝三十周年慶,心蓮病房二十年周年慶(舉行護理暨安寧緩和國際研討會)。聽說在全台有一千多人回來,會場要做一些甜點,要如何布置,要舉行國外護理照顧大會,好幾天(為期四天)在這個地方,同樣也是要很多人來成就。這個大會,有好幾個國家來會合,討論會兩天才結束。同樣的,這都是需要集,需要遣化,就是要派人,新加坡也派人,有人自願:「我要去。」我們就與他溝通:「你要去嗎?」這就是各地方有人聚集去。就是要有這樣的心境,人人的心要帶著這慈悲室,我們的心要有這慈悲感,就是慈悲室,這樣來集中。遣化就是集中,叫大家,趕緊去叫,叫大家來聚集。四眾,大家聚集在一起,聽法,這叫做當機者;從周圍來的,來影響這個道場,這叫做影響眾。像這樣,全都是要付出,這些影響眾也要付出,這些去遣化人,去付出、持經的人,這全都要著忍辱衣之所感。
 
  如他們這樣從中午一直做到天亮,那都是要很有耐力,用心去付出,雖然是影響眾,也是要很用心付出。總而言之,只要我們有要利益眾生,願意付出,必定就需要具備這三法軌,三法規則,這就是需要人。所以「柔和忍辱衣」,柔能克剛。看看那位患者躺在那個診療檯,醫師跪在地上,這樣為他診斷,輕聲柔語,這就是雖然很簡單的地方,能夠有很優良的品質,這種優能克剛。菩薩要度眾生,也要很柔和,剛強的眾生難調伏,就要用柔和的心,要著起「柔和忍辱衣」。
 
*柔能克剛,和能攝物,教著如來衣者,非是小乘離垢之衣,而是超出三界難堪之忍辱衣。
 
所以,「和能攝物」,「柔能克剛,和能攝物」,這就是要柔和,剛強的眾生才能得到降伏。舍利弗說,娑婆世界,眾生剛強難調伏。是啊!就是很剛強,菩薩才需要「柔和忍辱衣」。「教著如來衣者」,佛陀教我們要穿起這如來衣,就是佛心,大慈悲心,大柔軟心,這就是忍辱衣。
 
  「非是小乘離垢之衣」,不是小乘離垢,只想要去除煩惱,獨善其身,不是,我們要穿起來的這件是大乘的忍辱衣,因為你要入人群,面對剛強眾生要去調伏,不是穿小乘離垢的衣服,不是。不是只有隔離,不是只有去探訪病人,穿上隔離衣,不是,還要當醫師,穿無菌衣,能夠治療病人,又不受感染的衣服。所以這是同樣的道理。「而是超出三界難堪之忍辱衣」。因為芸芸眾生在三界中,三界充滿了煩惱,充滿了無明,充滿了塵沙惑。過去一段時間說過,六道的眾生煩惱重重,色界的眾生有無明,無色界眾生有塵沙惑,這三界眾生同樣都還沒有完全將塵沙、無明、煩惱惑去除。所以我們現在講大乘法,就是要我們人人將煩惱無明全都去除,才有辦法脫離三界難堪之忍。三界都是苦,還有無明細惑在,還是一不小心再動了煩惱,還是同樣做出無明來,所以我們必定要將這些都斷除,這才是真正的忍辱衣,能穿不只是隔離衣,還要隔菌,細菌不會來感染,這種的大乘忍辱衣。來看前面的文,
 
經文:「安住是中,然後以不懈怠心,為諸菩薩、及四眾廣說是法華經。」
 
  「安住是中」,安住在如來室,坐於如來座,著於忍辱衣,這已經進入了。「然後以不懈怠心」,開始就要很認真、很殷勤,不能懈怠,雖然我們具備了慈悲,我們具備了忍辱,我們也具備了完全諸法性空,我們對這些法都了解,但是我們若沒有很殷勤,把握時間,分秒不空過。想想獨魯萬那個中學,到下午才交給我們,下午開始準備,隔天下午就要義診了,若不是多少人徹夜這樣認真去清掃,一大早又要消毒,若沒有志工做水電的設置,還門窗戶牖這麼廣的地方打掃、消毒,哪有辦法完成,隔天五日下午就要開刀(除了眼科,其他科別手術在學校開),開始看患者呢?所以要把握分秒,大家要認真付出,不能有懈怠的心。所以救人就是這樣。「為諸菩薩及四眾廣說是法華經」。要趕緊,末世,險惡的末世,五濁惡世,現在已經是來不及了,要趕快為四眾廣說是《法華經》,不能懈怠,要趕快為四眾廣說。下面接下來這段文說,
 
經文:「藥王!我於餘國,遣化人為其集聽法眾,亦遣化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聽其說法。」
 
經文簡釋:
「藥王!我於餘國,遣化人為其集聽法眾」;謂於餘國方便土中,遣變化人為集聽眾,如信解品密遣者是。
 
  佛陀就是這樣,用心遣化在餘國土,餘國土就是不同一個國家,就如這次菲律賓,他們義診的地方是在獨魯萬市,來的醫生是從新加坡、從臺灣、從馬尼拉,這都要再搭飛機、坐船過去,不同的地方,他們有同一分心力,這樣共同集合在需要的地方去付出。道理是相同。不過,佛陀在經典中這樣說,「我於餘國,遣化人為其集聽法眾」。也叫其他的地方國家,全都來,甚至連其他的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同樣也集中來了,來聽法。講經、講法,若沒人聽,就無法展現出他那一分的歡喜說法,法喜充滿。說法,若沒有很歡喜的心,無法說出很豐富的法。所以也必定要有很多人願意用心聽,不論你是曾經聽過、不曾聽過,總是要說給不曾聽過的人聽,曾經聽過的人還是同樣要來當影響眾,從外地來共同陪著聽,同樣要聽。何況法是歷久常新,法是包羅萬象,一句的法,用心聽進去,或者是用心解說,一句法可以解說很多,包羅萬象。今天聽的是一件事,明天聽同樣一種法,卻有另外一種體悟,天下包羅萬象,這是法的妙。
 
  所以,遣化眾,大家來聽。這就是於餘國,那就是方便土中,在其他的地方,「遣變化人為集聽眾」。佛陀他就是為了要鼓勵講經的人,為了要鼓勵聽經的人,他就要號召,聚集其他的地方,這樣來聽,這種遣變化人。他不是這裡的人,但是就是這樣遣使他來,將他叫來,召集來,這也叫做遣。或者是派使他去,或者是召集他來,這都是「遣」的意思。不是在這裡,就是從外圍來的。本來這裡沒有這些人,現在這裡有那些人,是那些人來。所以「遣化人為其集聽法眾」,來聽法的人。就「如信解品密遣者是」。記得嗎?〈信解品〉,長者看到他的孩子在門外,他認出了這是他的孩子,就暗中叫人跟著他,跟著他在哪裡,去把他叫回來,這就是密遣。就如〈信解品〉這樣默默地叫人去,去看他的人在哪裡,去把他叫回來,這就是「遣」。
 
*遣化人:重在集字,是發起眾,乃說法者入慈悲室之所感。
*集聽法眾:謂召集聽法之人
 
  遣化人是重在集,不要讓他們散了,要將他們集。這個法要永遠在人間,永遠有人受持,永遠有人講法,永遠要集眾,有人聽法,這個「集」字很重要。所以「是發起眾」,要有人來發起。「乃說法者入慈悲室之所感」,因為入慈悲室來,讓人感覺這分很溫馨、很柔和的氣氛。就如舍利弗覺得佛陀現異放光,這現相放光與平時異常,自然就有舍利弗當機啟問,同樣的道理。所以「集聽法眾」,就是「召集聽法之人」。懂得來召集,「來啊,來聽法!」這樣的人。
 
經文簡釋:
「亦遣化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聽其說法」;佛神力故,遣彼諸人令來聽法。
 
  所以「亦遣化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聽其說法」。需要有聽眾,所以要從各地方,出家、在家的弟子,全都集會來聽法。尤其是又「佛神力故,遣彼諸人令來聽法」。因為佛陀他的威德,他的神力,他的慈悲威德,在講法,就是要讓大家很了解法,不只是了解法,讓大家知道,去助顯道場也是功德。不只是自己聽法,法入心,落實生活中,還能影響別人也願意去聽法,這也是功德之一。佛陀他這分的力量,說服了人人都是願意接受佛法,「遣彼諸人令來聽法」,就是集,集很多人全都來聽法。
 
*亦遣:遣化四眾,重在聞法二句,是當機影響眾,乃著忍辱衣之所感。
 
  「亦遣:遣化四眾」,那就是「重在聞法二句」,最重要的就是聽法,要有人能聽法,真正要說法,若沒人聽,就無法可說,就是有集眾來聽,才有說法之人。每一部經的經頭序都要有「六成就」,有說法的人,就要有聽法的人,這也是「六成就」之一,很重要的。所以,重在聞法這兩句。四眾聞法,要有四眾,有出家眾、在家眾。四眾聞法,這是很重要的。「是當機影響眾」,這些就是當機,是能影響的人,能讓這個道場更加盛況起來,聽經的人更有興趣,所以需要「著忍辱衣之所感」。要講經,要號集大家來聽經,都要耗一番的功夫,要用耐心,要用忍力,要用慈悲柔和等等,如穿一件衣服一樣,能以衣覆。佛陀對願意聽經的人,佛就是以衣覆之。讓人覺得聽經很有心得,很歡喜,法喜充滿,很安心,能定心、專心、安心,這都是需要入如來室,著如來衣,空為座等等的方式,這樣才有辦法四眾齊集。我們學佛,用心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學佛真正是要用那一分很願意,而且是歡喜;不只是願意、歡喜,又是自動自發,影響自己,轉動自己,還要影響他人。所以下面再接下來,
 
經文:「是諸化人,聞法信受,隨順不逆。若說法者在空閒處,我時廣遣天、龍、鬼神、乾闥婆、阿修羅等聽其說法。」
 
經文簡釋:
「是諸化人,聞法信受,隨順不逆」;諸化人等,以佛之力,聞即信受,無有違逆。
 
  「是諸化人,聞法信受,隨順不逆」。這些化人,所來聽經的人,都是隨順、接受這個法。「若說法者在空閒處,我時廣遣天、龍、鬼神、乾闥婆、阿修羅等聽其說法」。這就是說,聽經的人全都很有次序來接受經法,大家能接受。這些人是化人,諸化人等,是佛陀的神力化度來助道場的人,受感化過的人。所以「以佛之力,聞即信受,無有違逆」。因為受過佛感化過,這都是影響眾。
 
經文簡釋:
「若說法者在空閒處」;約事則住空曠閑靜無人之處,約理則是攝心住定樂於空寂無生之地。
 
  「若說法者在空閒處」。願意說法的人,不只是在大庭廣眾,即使在空閒處,就是「約事則住空曠閑靜無人之處」,這樣在很靜的地方。「約理則是攝心住定樂於空寂無生之地」,很歡喜。講經的人,他就是在空閒的地方,或者是在他的內心裡,常常都是很歡喜,這種攝心在禪定,攝心在法中,這分的樂,所以,這就是約理。因為講給人聽,自己要先很了解,所以法很入心,自己的內心就是「住定樂於空寂無生之地」。這就是講經的人的心地,他的心靈的世界。
 
*若說下:遣八部,山林無人,八部作聽法眾,是結緣眾,乃坐法空座之所感。
 
  所以「若說下」,下面說「遣八部」,就是「山林無人,八部作聽法眾」,在空閑處當然就沒人,只有修行者、持經者,了解佛法的這個人,很了解,準備要入人群中去。這個人在空閑處,其他都沒人,但是有八部,八部來當聽法眾。所以講經的人很用心,在人群中,有人可以聽,在空閑處有天龍八部可聽,同樣,他的心靈世界這一分空寂的妙法。這就是「八部作聽法眾」,因為也是受過佛所教化過,天龍八部,這都是結緣眾。「乃坐法空座之所感」,這就是諸法空為座,在空閒處也是這樣,有這八部。
 
經文簡釋:
「我時廣遣天、龍、鬼神、乾闥婆、阿修羅等聽其說法」;來聽法者八部之眾,皆如來力之所遣至。
 
  「我時廣遣天、龍、鬼神、乾闥婆、阿修羅等聽其說法」。就是這些都來聽法,天龍八部都來聽法,這都是如來的神力所遣化。所以我們講經的道場,有很多人的地方,除了人在聽法,在空曠的地方,天龍八部還是同樣來聽法,這是佛的神力所遣化來的。才說我們聽經,不是只有我們在聽,周圍空間無不都是有形、無形在聽法。誦經也是一樣,持經、誦經、讀經、講經,所有的地方,空曠的地方都有天龍護法。這就是佛陀所說以衣覆之,只要你持一句一偈,佛所護念,佛所以衣覆之,前面說過。所以說大家誦經時,就要大聲誦出來,聲音出來,異口同聲,表示大家的心很和齊、很虔誠,將法散在虛空中。天龍護法也會聽到,這已經是佛陀所遣化來護持道場。所以我們聽法要很用心,用很尊重,重法的心,好好聽進去,不要懈怠。三軌法是我們聽聞這部經,要有入心的心理準備,我們要有持經的準備,這就是我們要人人時時多用心。


花蓮薰法香筆記團隊感恩合十
回頂端 向下
Jack
Admin
Admin



文章總數 : 6985
年齡 : 65
來自 : 台北
威望 : 1724
注冊日期 : 2008-12-22

2016/08/10晨語簡記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6/08/10晨語簡記   2016/08/10晨語簡記 Empty周四 8月 11, 2016 3:38 pm

薰法香心得札記(二○一六年八月十日星期三)
 
在<法師品>中,佛陀這麼說,「我遣化人集眾(我於餘國遣化人,為其集聽法眾)」。
全段經文:「藥王!我於餘國,遣化人為其集聽法眾,亦遣化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聽其說法。」
我平常有持經,每次唸誦到這一句的時候,總有一點小疑惑,餘國是異國,佛陀他要如何做到?他為什要這樣做?
透過上人的開示,還有例子。我們人醫會,集合500多人在菲律賓獨魯萬市那個地方,做一個很大型的義診,三天共嘉惠5000多人。(人間菩提20160810),今天我有看昨天的人間菩提,有完整簡要的報導,有畫面,只能說一個「妙」字。
因此,我的疑惑就解開了,讚。
 
最重要的就是在「集」,要集,法要不斷傳,傳就是要集中很多人來了解這部圓教妙法的經典,這是佛的用心。
 
心要開闊,終日說法,不見有法可說;終日度眾生,不見有眾生可度。那就是表示所做的都是本分事,沒有我能去做什麼,也沒什麼可做,也沒什麼人可接受,自然法則就是這樣,我們應該做就對了。
 
這句話我們要很用心,佛陀是語重心長。意義很長,所期待的是未來眾生,人人有機會接受到這樣的法,能夠受用,所以需要遣化人來集,集持經的人、弘經的人來發起,發起大家都有來接受這部經的機會,這很重要。
「我於餘國,遣化人為其集聽法眾」,佛陀語重心長,上人也語重心長。我有感受到了。
 
這就如《法華經》,佛陀開始要講經,就是主講的人,但是要有當機者,就是舍利弗來當機。但是,佛陀靜默時,大家心有疑,那就是文殊菩薩、彌勒菩薩先來當這道場的影響眾,說過去,先讓現在的人心理了解,這部經是延續過去諸佛菩薩的心懷來。
 
四眾(綜合整理,僅供參考)
(一)發起眾,發起講經的人,可能是一人或多人。有時是佛陀或說法者自己發起,有時是弟子當發起眾。
(二)當機眾,對於佛所說的道理已經明白或還不很明白,但很懂得藉機問問題,尤其當自己或別人有不明之處,代表發問,令大家都明白。如金剛經的須菩提、般若波羅密多心經的舍利弗,都可以說是當機眾。又如法華經的舍利弗。
(三)影響眾,本來已明白道理,道德和學問甚至比講者還好,但作為一種擁護、支持及影響,影響其他人來參與。如法華經的文殊菩薩、彌勒菩薩先來當這道場的影響眾,說過去,先讓現在的人心理了解,這部經是延續過去諸佛菩薩的心懷來。
(四)結緣眾,初時來聽,不能明白,但可以種下善根,或許過些時日,再來聽講,自然得到明白。有來到法會聽法,不是前三種,都可歸為結緣眾。
 
講經、講法,若沒人聽,就無法展現出他那一分的歡喜說法,法喜充滿。說法,若沒有很歡喜的心,無法說出很豐富的法。所以也必定要有很多人願意用心聽,不論你是曾經聽過、不曾聽過,總是要說給不曾聽過的人聽,曾經聽過的人還是同樣要來當影響眾,從外地來共同陪著聽,同樣要聽。
這一段開示在講說法時保有歡喜心的重要,深有同感。
 
我們學佛,用心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學佛真正是要用那一分很願意,而且是歡喜;不只是願意、歡喜,又是自動自發,影響自己,轉動自己,還要影響他人。
這一段開示提醒我們作為一個學佛者,要用心、甘願、歡喜、自動自發,字轉法輪、自覺覺他。要謹記。
 
 
 
我遣化人集持弘經發起眾,
乃說法者入慈悲室之所感,
遣化四眾重在聞法是當機,
影響眾乃著忍辱衣之所感。
 
  用心來體會,這幾天無不都是期待人人三軌入心。弘經,要將這部經延續下去,在人間,普遍人人能受用,佛陀用心良苦。在<法師品>中,佛陀這麼說,「我遣化人集眾(我於餘國遣化人,為其集聽法眾)」,這是佛陀,就是他的時代,二千多年前,盼望這部經能延續在未來,所以他要派遣,要有人不斷送這個訊息,妙法圓教的訊息要不斷延續下去。所以經文說,「我於餘國遣化人」,也就是一直要有人不斷將法延續,要有人將它會集起來,最重要的就是在「集」,要集,法要不斷傳,傳就是要集中很多人來了解這部圓教妙法的經典,這是佛的用心。
 
  所以,「我遣化人集持弘經發起眾」。就是要聚集持經的人,要繼續不斷,這法脈不能斷,佛法的脈絡一定要不斷延續下去。這經法弘傳,弘傳經,妙法,那就是要發起,要啟動很多人,否則佛法在人間,放在藏經閣裡,沒人去看它,看了之後,沒人要拿出來說,沒有人讀誦、受持、解說,這樣經只是放藏經閣,大藏經裡,這個法等於無法可度。眾生需要有法度,法需人來弘揚,所以叫做「遣化人集持發起眾」,弘經要發起很多人來聽聞,聽了之後,就要身體力行受持。要授持經典,就要有前面說過的三軌則,三軌法,三軌則,我們一定要知道,「大慈悲為室,柔和忍辱衣,諸法空為座」。心要開闊,終日說法,不見有法可說終日度眾生,不見有眾生可度。那就是表示所做的都是本分事,沒有我能去做什麼,也沒什麼可做,也沒什麼人可接受,自然法則就是這樣,我們應該做就對了。想要讓天下眾生平安,想要讓佛法入人群中,大家回歸自然法則裡,很順暢的生活,這就要有這樣這麼自然
 
  所以佛陀期待這圓教妙法流傳。佛陀的時代,最後的期待就是這部經能這樣不斷源源流長,這樣不斷傳續下去。這句話我們要很用心,佛陀是語重心長。意義很長,所期待的是未來眾生,人人有機會接受到這樣的法,能夠受用,所以需要遣化人來集,集持經的人、弘經的人來發起,發起大家都有來接受這部經的機會,這很重要。所以「乃說法者入慈悲室之所感」,說法者,就是需要人人要入慈悲室,人人要開啟了慈悲,有慈悲心。這個室,能號召很多人入這個室裡來,這就是入慈悲室。
 
  「遣化四眾重在聞法是當機」,聞法是當機者,集很多人進入這個室,大慈悲室裡,自然就「遣化四眾」,遣化就是集,叫大家來,請人去叫人來,同樣的意思。那就是要集,這遣化也是集來的意思,拜託人去,去集聚過來,這就是遣化四眾。不論在家、出家都要來聽法,聞法就是當機,有人要持經,有人要弘法,持經、弘法,就是要有人願意接受,有人願意聽,所以一來是希望人人持經延續下去,這也是遣化,聚集的意思。但是更需要的,也需要有人願意集中來接受,來聽法,所以這全都是在遣化人,集眾的用意。所以「影響眾乃著忍辱衣之所感」。有這些當機眾,要很多人,也要共同來助緣,影響眾,在這道場有能影響的人來助緣,這下面的經文會講。
 
  就如這幾天,八月四日,有從新加坡,從台灣,菲律賓馬尼拉,合起來總共有六個地區、三個國家的人醫,就是醫生、護生,這樣總共五百多人,集合在獨魯萬市那個地方。做一個很大型的義診。這是第二次的義診,很大型,從新加坡來,從台灣來,從馬尼拉,又在獨魯萬,還有其它省分,菲律賓其它縣市集合過來,共580多位的醫護與志工,總共五百多位,在八月四日,大家集中到達獨魯萬來。這場義診很大,有內外科、眼科、耳鼻喉、牙科全都有,所有科都很齊全,也有婦科,小兒科,全都有。這麼大群的醫生、護士、麻醉師、醫技師,全都有,全都聚集起來,四日抵達,去借學校,禮智興華中學,去借這個學校,就這樣開始展開。
 
  除了學校之外,還借當地國立的醫院,萬一需要開刀,需要大手術,就要在醫院較安全。所以,一邊是在醫院,一邊是在中學裡這樣展開,三天,病人五千多人次。三天的病人。第一天八百多人,第二天就整個都湧進來,總共五千多人次。這些患者,各形各類的病都有,很明顯看得到,很感動。其中一位七十八歲的婆婆,她眼睛看不到,得了白內障,讓人用牽的進來,開刀之後,眼睛看到了,今天是她的生日,今天眼睛打開了,再次看見世界。大家聽到今天是婆婆的生日,當場大家為他唱起了祝福生日的歌,真的是很歡喜。在當地開白內障手術,一般來說差不多要菲幣四萬多元,當地人的生活,一個月的工資最多是賺一千多元(獨魯萬人多數平均月收入不到台幣二千五百元,約 3440 批索),這一千多元要生活,哪有辦法,要存到何時才有四萬元能夠開白內障?難啊!所以那個地方白內障的人很多,這五千人裡面白內障的人佔了大部份(眼科 950 人次,其中為八百多位患者進行白內障手術)。還有很明顯的,就是有的好幾個月都沒辦法走路,被人扛著、攙扶著而來。
 
  開始為他針灸,竟然,坐回到輪椅上,來到外面,叫他站起來,她竟然站起來了,能夠這樣站起來.好高興。大家覺得不可思議,這個人是大家用攙扶,用扛的,讓他坐在輪椅上,將她推進來,這樣經過針炙之後,再讓他坐上輪椅,慢慢叫他站起來,真的站起來了,叫他走,真的走出去了。那分的歡喜,大家歡呼!台灣的中醫,吳森醫師在那地方展現了針炙的功夫,大家嘆為觀止。也有糖尿病患,已經多久不能走了,也是同樣這樣為他針灸,同樣站起來了,不論是伸腳、出手、彎腰、插腰等等,樣樣都有辦法。去那個地方發揮了人人愛的力量。還有一位是耳鼻喉科病患,躺在診療椅,其實是用很簡單,一張椅子讓他躺下去,很矮,病人是倒在診療椅上,新加坡醫生是跪在地上,來為病人輕柔,很輕、很柔,輕聲細語來問患者,檢查耳朵,耳鼻喉這樣仔細診斷。這是醫生放下身段,這種慈悲,愛的力量,這「慈悲室」,醫生全都是這麼慈悲。周圍還有助理,我們花蓮慈大的醫學生,楊院長帶著醫學生也去參加。
 
  還有志工,都在那個地方,他不是患者,也不是醫生,但是他在那地方幫忙,這叫影響眾,在那裡可以當助手,能幫忙,或者是在那裡發揮很大的力量。這就是與這樣的意思一樣。患者就像是來聽法的人,有醫生願意去付出,去傳出了他能治病的良能,但是醫生的對象,那就是病患,患者。所以,持經就像在弘法的人,「菩薩所緣,緣苦眾生」,菩薩的對象就是若難的眾生,講經的對象是聽法對象,聽法之後,就是要接受進去,他將法用在他的生活中,那就有作用。就如醫生施出了他施醫的良能,患者接受了醫生的治療,已經接受到了,對他的身體解除了苦難,這叫做相對,彼此之間相對。在這相對,付出、接受,中間要有人來助緣,來影響。這就如《法華經》,佛陀開始要講經,就是主講的人,但是要有當機者,就是舍利弗來當機。但是,佛陀靜默時,大家心有疑,那就是文殊菩薩、彌勒菩薩先來當這道場的影響眾,說過去,先讓現在的人心理了解,這部經是延續過去諸佛菩薩的心懷來。
 
  同樣的道理。就像這兩天義診的場所,要將中學變成了醫療站,患者這麼多要來,醫生這麼多在這裡,要將整個中學全都打掃過,因為醫療要開刀,小刀都要在那裡開,怕感染,也要有一群會水電、會木工等等的志工菩薩。他們四日到達,學校的孩子上課到四日那天,下午的時候,學校空下來,他們才開始進去學校,從中午一直一直連夜趕工,趕到天亮(當天忙到晚上十點半,隔天早上七點,繼續進駐趕工布置),因五日下午就是要開始義診了。所以這也是很大的影響,志工也是影響眾,來完成這個大空間的清掃、拉自來水管道,牙科也要用水,耳鼻喉科也要用水,等等都要用水,所以這也要拉水道,也要裝電燈,電路也要設。窗戶要封,怕外面的細菌,裡面要打掃、要消毒,這麼大的工程,因為這樣,所以總共有五百多人到那裡。想想看,這場義診,除了醫生、護士、麻醉師、醫工師、藥師、檢驗師以外,還需要這麼多人來幫助,讓這個大空間來成就這次義診。成就大道場,也就是大診療的地方,就像要說法,要有一個大道場。
 
  幾天前(8月4日),我們花蓮慈濟醫院慶祝三十周年慶,心蓮病房二十年周年慶(舉行護理暨安寧緩和國際研討會)。聽說在全台有一千多人回來,會場要做一些甜點,要如何布置,要舉行國外護理照顧大會,好幾天(為期四天)在這個地方,同樣也是要很多人來成就。這個大會,有好幾個國家來會合,討論會兩天才結束。同樣的,這都是需要集,需要遣化,就是要派人,新加坡也派人,有人自願:「我要去。」我們就與他溝通:「你要去嗎?」這就是各地方有人聚集去。就是要有這樣的心境,人人的心要帶著這慈悲室,我們的心要有這慈悲感,就是慈悲室,這樣來集中。遣化就是集中,叫大家,趕緊去叫,叫大家來聚集。四眾,大家聚集在一起,聽法,這叫做當機者;從周圍來的,來影響這個道場,這叫做影響眾。像這樣,全都是要付出,這些影響眾也要付出,這些去遣化人,去付出、持經的人,這全都要著忍辱衣之所感。
 
  如他們這樣從中午一直做到天亮,那都是要很有耐力,用心去付出,雖然是影響眾,也是要很用心付出。總而言之,只要我們有要利益眾生,願意付出,必定就需要具備這三法軌,三法規則,這就是需要人。所以「柔和忍辱衣」,柔能克剛。看看那位患者躺在那個診療檯,醫師跪在地上,這樣為他診斷,輕聲柔語,這就是雖然很簡單的地方,能夠有很優良的品質,這種優能克剛。菩薩要度眾生,也要很柔和,剛強的眾生難調伏,就要用柔和的心,要著起「柔和忍辱衣」。
 
柔能克剛,和能攝物,教著如來衣者,非是小乘離垢之衣,而是超出三界難堪之忍辱衣。
 
所以,「和能攝物」,「柔能克剛,和能攝物」,這就是要柔和,剛強的眾生才能得到降伏。舍利弗說,娑婆世界,眾生剛強難調伏。是啊!就是很剛強,菩薩才需要「柔和忍辱衣」。「教著如來衣者」,佛陀教我們要穿起這如來衣,就是佛心,大慈悲心,大柔軟心,這就是忍辱衣。
 
  「非是小乘離垢之衣」,不是小乘離垢,只想要去除煩惱,獨善其身,不是,我們要穿起來的這件是大乘的忍辱衣,因為你要入人群,面對剛強眾生要去調伏,不是穿小乘離垢的衣服,不是。不是只有隔離,不是只有去探訪病人,穿上隔離衣,不是,還要當醫師,穿無菌衣,能夠治療病人,又不受感染的衣服。所以這是同樣的道理。「而是超出三界難堪之忍辱衣」。因為芸芸眾生在三界中,三界充滿了煩惱,充滿了無明,充滿了塵沙惑。過去一段時間說過,六道的眾生煩惱重重,色界的眾生有無明,無色界眾生有塵沙惑,這三界眾生同樣都還沒有完全將塵沙、無明、煩惱惑去除。所以我們現在講大乘法,就是要我們人人將煩惱無明全都去除,才有辦法脫離三界難堪之忍。三界都是苦,還有無明細惑在,還是一不小心再動了煩惱,還是同樣做出無明來,所以我們必定要將這些都斷除,這才是真正的忍辱衣,能穿不只是隔離衣,還要隔菌,細菌不會來感染,這種的大乘忍辱衣。來看前面的文,
 
經文:「安住是中,然後以不懈怠心,為諸菩薩、及四眾廣說是法華經。
 
  「安住是中」,安住在如來室,坐於如來座,著於忍辱衣,這已經進入了。「然後以不懈怠心」,開始就要很認真、很殷勤,不能懈怠,雖然我們具備了慈悲,我們具備了忍辱,我們也具備了完全諸法性空,我們對這些法都了解,但是我們若沒有很殷勤,把握時間,分秒不空過。想想獨魯萬那個中學,到下午才交給我們,下午開始準備,隔天下午就要義診了,若不是多少人徹夜這樣認真去清掃,一大早又要消毒,若沒有志工做水電的設置,還門窗戶牖這麼廣的地方打掃、消毒,哪有辦法完成,隔天五日下午就要開刀(除了眼科,其他科別手術在學校開),開始看患者呢?所以要把握分秒,大家要認真付出,不能有懈怠的心。所以救人就是這樣。「為諸菩薩及四眾廣說是法華經」。要趕緊,末世,險惡的末世,五濁惡世,現在已經是來不及了,要趕快為四眾廣說是《法華經》,不能懈怠,要趕快為四眾廣說。下面接下來這段文說,
 
經文:「藥王!我於餘國,遣化人為其集聽法眾,亦遣化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聽其說法。
 
經文簡釋:
「藥王!我於餘國,遣化人為其集聽法眾」;謂於餘國方便土中,遣變化人為集聽眾,如信解品密遣者是。
 
  佛陀就是這樣,用心遣化在餘國土,餘國土就是不同一個國家,就如這次菲律賓,他們義診的地方是在獨魯萬市,來的醫生是從新加坡、從臺灣、從馬尼拉,這都要再搭飛機、坐船過去,不同的地方,他們有同一分心力,這樣共同集合在需要的地方去付出。道理是相同。不過,佛陀在經典中這樣說,「我於餘國,遣化人為其集聽法眾」。也叫其他的地方國家,全都來,甚至連其他的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同樣也集中來了,來聽法。講經、講法,若沒人聽,就無法展現出他那一分的歡喜說法,法喜充滿。說法,若沒有很歡喜的心,無法說出很豐富的法。所以也必定要有很多人願意用心聽,不論你是曾經聽過、不曾聽過,總是要說給不曾聽過的人聽,曾經聽過的人還是同樣要來當影響眾,從外地來共同陪著聽,同樣要聽。何況法是歷久常新,法是包羅萬象,一句的法,用心聽進去,或者是用心解說,一句法可以解說很多,包羅萬象。今天聽的是一件事,明天聽同樣一種法,卻有另外一種體悟,天下包羅萬象,這是法的妙。
 
  所以,遣化眾,大家來聽。這就是於餘國,那就是方便土中,在其他的地方,「遣變化人為集聽眾」。佛陀他就是為了要鼓勵講經的人,為了要鼓勵聽經的人,他就要號召,聚集其他的地方,這樣來聽,這種遣變化人。他不是這裡的人,但是就是這樣遣使他來,將他叫來,召集來,這也叫做遣。或者是派使他去,或者是召集他來,這都是「遣」的意思。不是在這裡,就是從外圍來的。本來這裡沒有這些人,現在這裡有那些人,是那些人來。所以「遣化人為其集聽法眾」,來聽法的人。就「如信解品密遣者是」。記得嗎?〈信解品〉,長者看到他的孩子在門外,他認出了這是他的孩子,就暗中叫人跟著他,跟著他在哪裡,去把他叫回來,這就是密遣。就如〈信解品〉這樣默默地叫人去,去看他的人在哪裡,去把他叫回來,這就是「遣」。
 
遣化人:重在集字,是發起眾,乃說法者入慈悲室之所感。
集聽法眾:謂召集聽法之人
 
  遣化人是重在集,不要讓他們散了,要將他們集。這個法要永遠在人間,永遠有人受持,永遠有人講法,永遠要集眾,有人聽法,這個「集」字很重要。所以「是發起眾」,要有人來發起。「乃說法者入慈悲室之所感」,因為入慈悲室來,讓人感覺這分很溫馨、很柔和的氣氛。就如舍利弗覺得佛陀現異放光,這現相放光與平時異常,自然就有舍利弗當機啟問,同樣的道理。所以「集聽法眾」,就是「召集聽法之人」。懂得來召集,「來啊,來聽法!」這樣的人。
 
經文簡釋:
「亦遣化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聽其說法」;佛神力故,遣彼諸人令來聽法。
 
  所以「亦遣化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聽其說法」。需要有聽眾,所以要從各地方,出家、在家的弟子,全都集會來聽法。尤其是又「佛神力故,遣彼諸人令來聽法」。因為佛陀他的威德,他的神力,他的慈悲威德,在講法,就是要讓大家很了解法,不只是了解法,讓大家知道,去助顯道場也是功德。不只是自己聽法,法入心,落實生活中,還能影響別人也願意去聽法,這也是功德之一。佛陀他這分的力量,說服了人人都是願意接受佛法,「遣彼諸人令來聽法」,就是集,集很多人全都來聽法。
 
亦遣:遣化四眾,重在聞法二句,是當機影響眾,乃著忍辱衣之所感。
 
  「亦遣:遣化四眾」,那就是「重在聞法二句」,最重要的就是聽法,要有人能聽法,真正要說法,若沒人聽,就無法可說,就是有集眾來聽,才有說法之人。每一部經的經頭序都要有「六成就」,有說法的人,就要有聽法的人,這也是「六成就」之一,很重要的。所以,重在聞法這兩句。四眾聞法,要有四眾,有出家眾、在家眾。四眾聞法,這是很重要的。「是當機影響眾」,這些就是當機,是能影響的人,能讓這個道場更加盛況起來,聽經的人更有興趣,所以需要「著忍辱衣之所感」。要講經,要號集大家來聽經,都要耗一番的功夫,要用耐心,要用忍力,要用慈悲柔和等等,如穿一件衣服一樣,能以衣覆。佛陀對願意聽經的人,佛就是以衣覆之。讓人覺得聽經很有心得,很歡喜,法喜充滿,很安心,能定心、專心、安心,這都是需要入如來室,著如來衣,空為座等等的方式,這樣才有辦法四眾齊集。我們學佛,用心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學佛真正是要用那一分很願意,而且是歡喜;不只是願意、歡喜,又是自動自發,影響自己,轉動自己,還要影響他人。所以下面再接下來,
 
經文:「是諸化人,聞法信受,隨順不逆。若說法者在空閒處,我時廣遣天、龍、鬼神、乾闥婆、阿修羅等聽其說法。
 
經文簡釋:
「是諸化人,聞法信受,隨順不逆」;諸化人等,以佛之力,聞即信受,無有違逆。
 
  「是諸化人,聞法信受,隨順不逆」。這些化人,所來聽經的人,都是隨順、接受這個法。「若說法者在空閒處,我時廣遣天、龍、鬼神、乾闥婆、阿修羅等聽其說法」。這就是說,聽經的人全都很有次序來接受經法,大家能接受。這些人是化人,諸化人等,是佛陀的神力化度來助道場的人,受感化過的人。所以「以佛之力,聞即信受,無有違逆」。因為受過佛感化過,這都是影響眾。
 
經文簡釋:
「若說法者在空閒處」;約事則住空曠閑靜無人之處,約理則是攝心住定樂於空寂無生之地。
 
  「若說法者在空閒處」。願意說法的人,不只是在大庭廣眾,即使在空閒處,就是「約事則住空曠閑靜無人之處」,這樣在很靜的地方。「約理則是攝心住定樂於空寂無生之地」,很歡喜。講經的人,他就是在空閒的地方,或者是在他的內心裡,常常都是很歡喜,這種攝心在禪定,攝心在法中,這分的樂,所以,這就是約理。因為講給人聽,自己要先很了解,所以法很入心,自己的內心就是「住定樂於空寂無生之地」。這就是講經的人的心地,他的心靈的世界。
 
若說下:遣八部,山林無人,八部作聽法眾,是結緣眾,乃坐法空座之所感。
 
  所以「若說下」,下面說「遣八部」,就是「山林無人,八部作聽法眾」,在空閑處當然就沒人,只有修行者、持經者,了解佛法的這個人,很了解,準備要入人群中去。這個人在空閑處,其他都沒人,但是有八部,八部來當聽法眾。所以講經的人很用心,在人群中,有人可以聽,在空閑處有天龍八部可聽,同樣,他的心靈世界這一分空寂的妙法。這就是「八部作聽法眾」,因為也是受過佛所教化過,天龍八部,這都是結緣眾。「乃坐法空座之所感」,這就是諸法空為座,在空閒處也是這樣,有這八部。
 
經文簡釋:
「我時廣遣天、龍、鬼神、乾闥婆、阿修羅等聽其說法」;來聽法者八部之眾,皆如來力之所遣至。
 
  「我時廣遣天、龍、鬼神、乾闥婆、阿修羅等聽其說法」。就是這些都來聽法,天龍八部都來聽法,這都是如來的神力所遣化。所以我們講經的道場,有很多人的地方,除了人在聽法,在空曠的地方,天龍八部還是同樣來聽法,這是佛的神力所遣化來的。才說我們聽經,不是只有我們在聽,周圍空間無不都是有形、無形在聽法。誦經也是一樣,持經、誦經、讀經、講經,所有的地方,空曠的地方都有天龍護法。這就是佛陀所說以衣覆之,只要你持一句一偈,佛所護念,佛所以衣覆之,前面說過。所以說大家誦經時,就要大聲誦出來,聲音出來,異口同聲,表示大家的心很和齊、很虔誠,將法散在虛空中。天龍護法也會聽到,這已經是佛陀所遣化來護持道場。所以我們聽法要很用心,用很尊重,重法的心,好好聽進去,不要懈怠。三軌法是我們聽聞這部經,要有入心的心理準備,我們要有持經的準備,這就是我們要人人時時多用心。


花蓮薰法香筆記團隊感恩合十

 

高明智(惟智)感恩合十
回頂端 向下
http://www.wretch.cc/blog/jack18233
 
2016/08/10晨語簡記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晨鐘起薰法香--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