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回眸來時路】20160811 - 心蓮二十

向下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77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回眸來時路】20160811 - 心蓮二十 Empty
發表主題: 【回眸來時路】20160811 - 心蓮二十   【回眸來時路】20160811 - 心蓮二十 Empty周日 8月 21, 2016 7:18 am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77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回眸來時路】20160811 - 心蓮二十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回眸來時路】20160811 - 心蓮二十   【回眸來時路】20160811 - 心蓮二十 Empty周五 7月 26, 2019 8:01 pm

回眸來時路第84集_心蓮二十20160811

今日主題:心蓮二十

(主持人賴睿伶)
回眸來時路,舊法用心知,大家好,我是賴睿伶,歡迎收看今天的節目。

生命如四季,依循春夏秋冬,人生也有著少年、青年、中年,和晚年,當我們的生命,走向人生的最後一哩路時,您有沒有想過,要用什麼樣的方式,向這個世界告別呢?

全球的安寧療護歷史,始於二十多年前的英國,臺灣則是在1990年,由馬偕醫院首先完成,國內第一個安寧病房,成為第十八個推動的國家,當死亡無法避免時,如何讓生命有尊嚴,而且輕安自在走到最後。

(背景畫面:2015.8.29花蓮慈濟醫院心蓮病房,癌末患者生前告別式。)
更多的勇氣,給我更多的信心。

(旁白)
這一天在花蓮佛教慈濟醫院的,心蓮病房,舉辦了一場天主教儀式的,生前告別式。

(背景畫面:癌末患者生前告別式。)
謝謝大家,踴躍的來參加,我的惜緣會,謝謝,

(旁白)
癌末病患謝女士,在家人支持與心蓮病房,安寧療護團隊的協助下,透過這場惜緣會,向親友道別與感恩,在人生最後一段旅程中,圓滿心願。

(背景畫面:癌末患者生前告別式。)
都轉過來。

(旁白)
(背景畫面:台北慈濟醫院,心蓮病房。)
心蓮病房提供生命末期病患,安寧緩和的照顧,醫護團隊在這裡努力的方向,並不是延長病人死亡的時間,而是想方設法改善病患,身心靈的不適感,包括減輕身體疼痛,克服對死亡的恐懼,協助完成夢想等,終極目標是要讓病患,能夠有尊嚴,沒有遺憾的走向生命終點。

(背景畫面:2013年,花蓮慈濟醫院,心蓮病房。)
2016年花蓮慈濟醫院啟業迄今,已經30年,但早在1996年就成立心蓮病房,為什麼當時花蓮慈濟醫院,要成立心蓮病房呢?花蓮慈濟醫院的心蓮病房,又有什麼樣的特色呢?

主持人賴睿伶:2016年花蓮慈濟醫院心蓮病房,成立屆滿二十年,我們今天很高興邀請到,醫院心蓮病房成立的推手,現在也是國民健康署的署長,王英偉醫師(國民健康署署長,花蓮慈濟醫院心蓮病房前主任,慈濟大學人文醫學科前主任,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博士)來和我們聊聊,王醫師,您好。

王英偉醫師:主持人您好,全球的觀眾朋友大家好。

主持人賴睿伶:提到了心蓮病房,可能我們都會很好奇,這心蓮病房和醫院其他的病房,有什麼不同?那花蓮慈濟醫院,為什麼要成立心蓮病房呢?

安寧緩和療護 東部首家

王英偉醫師:我想一個醫院是以救人為目的,所以實際上我們都是一樣,可是我們針對不同的病人,他的不同的生病的階段,可能有需要不同的服務。

(背景畫面:2015.12.24花蓮慈濟醫院,心蓮病房 耶誕晚會。)
那心蓮病房基本上來講,是針對比較重症,比較末期的病患,提供給一個,比較人性化的一個環境,包括了環境的部分,還有人員訓練的部分,都跟其他病房,是有一點點不太一樣,那包括像我們的環境,我們盡量的做到,一個比較人性化,比較像他家一樣的一個環境,那人員的訓練來講,我們實際上,我們的護理人員的比例,也跟其他病房是比較不一樣,有人說加護病房,是一個高科技的,一個所謂的,High technology,所謂高科技的一個接觸,那在安寧病房裡面,我們常常都是High touch,就是高人性化的,接觸的一個病房。

(背景畫面:1996.8花蓮慈濟醫院,心蓮病房啟用剪綵。)
主持人賴睿伶:從病房成立之前,一直到成立完成,您都是全程投入,不過很不一樣的是,我們不是叫安寧病房,而是叫心蓮病房,這個名稱上,是不有特殊的意涵呢?

(背景畫面:花蓮慈濟醫院,心蓮病房。)
王英偉醫師:安寧本來是一個很安詳,很舒適的一個感覺,可是很多病人以為說,安寧就是等死的病房,那我們一個心蓮的這樣兩個字,實際上 上人給我一個,給我們的一個啟示,我們知道說在末期病患,他很多的痛跟苦,就像很多的汙泥一樣,可是這蓮花它本身保持一個,在汙泥當中可以保持一個,比較寧靜的一個心態。

(背景畫面:1999.5.29花蓮慈濟醫院,心蓮病房關懷。)
所以我們希望我們的病人,雖然他身體是很不舒服,心裡面最少是一個很安詳,很平靜的一個情形。

主持人賴睿伶:病房啟用之後,一直到現在,其實也發展的相當成熟了,回顧這個歷程,是不是也有一些階段性的改變。

安寧居家服務 病患安心回家

王英偉醫師:實際上在安寧療護的發展,在慈濟來講,最早大概不只是20年,大概是25、26年前,我剛去花蓮慈濟(醫院)的時候,上人就跟我們講說,我們很多的病人,他們希望最後的時候,留在自己的家。

(背景畫面:安寧居家關懷。)
所以最早的時候,我們就是開始居家照顧開始,那個時候是沒有一個,很有系統性的一個,不是說我們有一個團隊,實際上那個時候是,有心的醫師、護士、志工,他們自己找自己的時間,去看病人在家裡的情形,到後來我們在成立(心蓮)病房,前半年左右,我們就開始正式成立,所謂的安寧的團隊,那這個團隊,實際上最早還是居家,到後來為了我們慈濟,實際上我們也希望,把最好的呈現給我們的病人。

(背景畫面:1995.10.23日本,安寧緩和病房觀摩。)
所以那個時候,我們就開始先去日本,去瞭解日本的發展是怎麼樣?

(背景畫面:日本安寧參訪。)
那個時候我記得,我們的杜媽媽,就是我們,第一任的杜院長的夫人,帶著我們幾位,到日本六個單位去看,去瞭解他們的一個發展的部分,我們覺得收穫很多又很感動。

主持人賴睿伶:因為我們病房成立的時候,慈濟醫院已經成立十年了,就您所瞭解,是不是志工在安寧療護上,也給予很大的幫助。

(背景畫面:花蓮慈濟醫院,安寧病房 客廳。
花蓮慈院三樓,空中花園。)
王英偉醫師:實際上我想大家都瞭解,慈濟的志工是最偉大,參與最多的服務,但在心蓮病房的志工,他有點不太一樣的特色,我們包括說一些功能性的志工。譬如說有些志工,他願意把我們空中花園,弄得很舒適,讓我們的病人去那邊,看到陽光、看到空氣,看到一個很不一樣的一個感覺,有點家的感覺。

志工巧心妙手 以食膚慰人心

(背景畫面:2014.9.3花蓮慈濟醫院,心蓮病房中秋節晚會。
2007.10.17花蓮慈濟醫院,心蓮病房。)
那有些實際上每個人,實際上陪伴到末期病患,有時候都會有些壓力,所以有些志工說,我對陪伴病人可能有點壓力,可是我會煮很好吃的東西,讓他那種吃的東西是,像是非常的精緻,像有點像義大利餐或是日本餐,就是那個裝得很,裝盤裝得很漂亮,可是小小的,讓病人不會覺得說沒有胃口,他們很用心的去做這個部分。

(背景畫面:2013年5月,花蓮慈濟醫院,心蓮病房。)
也有我們志工固定的,一個禮拜來兩次煮咖啡,咖啡時間,讓家屬來一起來喝喝咖啡,不只是咖啡,當然也要有茶,那所以實際上每一個志工,不只是真的是陪伴,他同時扮演了,他本身可以扮演的,特色的一個志工,我覺得這個是,非常棒的一個感覺。

主持人賴睿伶:營造家要靠每一個人投入,而且我知道,其實醫師您也像一位志工一樣,我們很好奇,這麼好的用心的規畫,服務範圍是不是也要很廣呢?

醫護親送 病患返家團圓

王英偉醫師:有一年的過年前,除夕的那一天,有兩位病人,一個住在玉里,一位住在臺東,那我就跟著我們的護理人員,開著我們醫院的車,那個車子剛好,兩部輪椅都可以上去,再繼續把車子開到臺東,也把病人去他家繞了一圈以後,就轉到臺東的聖母醫院,那就回來的時候經過玉里,再把病人再載回來。

那過程當中,實際上我們也希望病人,在過年前也可以回到自己的家,一個團聚的一個感覺。

主持人賴睿伶:這段路程也不遠,是誰開車的?

心蓮之愛 情牽千萬里

王英偉醫師:當然是我開車,我覺得開車有時候,就是剛好我會開比較大型的車,實際上這個是一個就是臺東,我們另外有一次是,有一個病人在法國,那個病人是在那邊工作,後來被發現有腦瘤,他希望到最後的時候,回到自己的(故鄉)臺灣,可是如果請法國的醫師,陪他過來,因為坐飛機必須要有醫師陪伴,可能要兩三百萬,那他向我們慈濟,來請求我們協助,所以我記得那個時候,我們就從臺灣,從花蓮去臺北坐飛機去法國,停留了5個小時,把病人再載回來,送到桃園機場,我們再坐直升機,回到我們的心蓮病房,所以我們的範圍不只是花蓮,不只是臺東,實際上有需要的地方,就是我們的範圍。

安寧照護 延展生命寛度

實際上有很多人,都對我們很好奇,說安寧病房都是一些末期病患,每個病患最後都往生了,對一個醫師來講,這好像是沒有成就感。可是當你發現病人,在我們的照顧過程當中,他的心情,他的身體的狀況都有改善,他的家屬在我們幫助過程當中,可以多一點時間,全心來陪伴病人,實際上這是我們的成就感。

主持人賴睿伶:這麼多年,在安寧療護,在心蓮病房,您覺得對您自己生命的影響,或者是那份觸動,可以跟我們分享嗎?

以病人為師 提升照顧品質

王英偉醫師:這個生命的品質,實際上我們在病房有一句話,我就是跟我們的同仁分享,不擇手段,就是用任何的方式,去提升我們病人照顧的品質,我們永遠都有一個進步的空間,永遠都有一個地方,我們可以幫他,你幫了別人就是幫了自己。

(背景畫面:2013.1.2花蓮慈濟醫院,共照團隊會議。)
我們今天先討論一下,幾個居家的案例好了,居家現在比較有問題。

(旁白)
每天早上心蓮病房醫護,共同交班,討論病人與家屬的,身心靈照顧狀況,任何問題只要關乎病人,都要慎重思考、仔細商量,無非要給末期病人,得到最高品質的照顧。

(背景畫面:2000.1.18花蓮慈濟醫院,心蓮病房 芳香療法研討。
1995年5月,花蓮慈濟醫院,淋巴水腫研討會。)
花蓮慈濟醫院心蓮病房,開辦初期,護理人員對癌末病患的照顧,經驗不多,除了學習教科書的方法之外,也常透過舉辦演講,和國際研討會,邀請國外安寧照護專家,前來指導,包括了芳香治療,及淋巴水腫治療等專家,以提升照顧品質。

(背景畫面:淋巴口腫治療教學。
1998年花蓮慈濟醫院,心蓮病房 芳香療法。)
護理人員,則在這些課程的學習中,逐漸累積末期病患照護的經驗,知識與品質,進一步開創出,臺灣安寧照護的新頁,例如花蓮慈濟醫院心蓮病房,是臺灣第一家引進芳香療法,淋巴水腫按摩,中西醫照護,非安寧病房的共同照護等,服務的教學醫院,而這些成果現在已經是,臺灣安寧照顧的標準服務內容。

主持人賴睿伶:2015年資料顯示,在全球臨終照顧,最好的國家當中,臺灣排名第六,亞洲排名第一,而這也是臺灣長期推動,安寧緩和照護的成果,今天我們就邀請到,花蓮慈濟醫院,社區醫學部的副主任,也是心蓮病房的護理督導,王淑貞(王淑貞,花蓮慈濟醫院護理部副主任,慈濟大學護理系兼任助理教授,台灣安寧緩和護理學會監事,英國倫敦大學安寧療護碩士)來和我們聊一聊,淑貞姊,您好。

王淑貞副主任:睿伶好,還有全球的觀眾朋友大家好。

主持人賴睿伶:淑貞姊我知道,你在1997年的時候,來加入了心蓮病房的團隊,在那個時候好像臺灣人,普遍對於所謂的安寧療護,沒有很熟悉,那時候會不會常常收到家屬,或者是病人的質疑呢?

尊重生命 安寧療護宣導

王淑貞副主任:在早期其實心蓮病房,因為剛開始在臺灣,並不是很多家,所以心蓮病房的病人,是從全省各地而來,所以他們都是慕名而來,要不然就是單身,需要有人照顧,所以家屬對這方面的質疑是,比較少。

其實剛開始病人會,不願意轉來心蓮病房,那所以我們會有,很多的安寧共照,或是我們的醫師團隊,醫護團隊會到其他病房去,然後跟他們一起去,跟病人去解釋,那甚至把他們帶到了安寧病房,心蓮病房來,然後我們介紹我們的環境設備,那我們照顧。

不過我知道,你今天還帶了很多貼身小物,都是為了病人設想,可不可以幫我們介紹一下呢?

王淑貞副主任:對,我們處處其實都想到,病人怎麼樣可以緩解他的症狀。像這個風扇其實是很多病人,他會有呼吸困難的症狀,那可是他的氧氣濃度,其實是夠的,所以他並不是要靠氧氣,可是他又有一種叫,我們叫呼吸恐慌,那所以我們就會,利用這個小風扇,就是讓他可以吹到他的面頰,那面頰,其實我們有很多三叉神經,那這個三叉神經經過刺激以後,會緩解他的一個,呼吸的一個不適的症狀。

主持人賴睿伶:像這些癌末的病人,他們的皮膚很脆弱,您有什麼樣的處置方式。

貼心小物 緩解身體不適

王淑貞副主任:對,因為很多癌末的病人,他可能會有水腫,或是他營養不良,然後那個皮膚就真的很薄很脆,很脆弱,那每一次撕膠布的時候,就是可能會甚至把皮撕下來,所以我們就想到說,怎麼樣的方式,可以讓他不用黏膠布,所以就想到這個魔鬼氈的方式,我們利用這個布,然後縫上魔鬼氈,那病人的尿管就直接,可以扣上魔鬼氈,那他就可以很方便的使用,而且他不會有,貼黏膠布的一個不適,甚至破皮的一個現象。

主持人賴睿伶:而且我們關心的不是只有病人,我知道連家屬也要一起關心,我們來看這張照片,這是我們的護理人員,跟家屬一起禱告,這是不是在我們的,安寧病房裡面,就是心蓮病房裡,也常常要關注到的一環呢?

(背景畫面:2008.12.23花蓮慈濟醫院,心蓮病房 祈禱室。
花蓮慈濟醫院,心蓮病房 禱告室。
花蓮慈濟醫院,心蓮病房 佛堂。)
王淑貞副主任:對,我們在心蓮病房裡面,跟安寧照護裡面,我們講到五全照顧,那五全照顧就是全人照顧,那全人就是身心靈的照顧,那剛剛還講到很多,身體的一個照顧,那心理靈性,其實也是要靠我們的團隊,我們有宗教師,或是我們的護理師、心理師,其實都需要靠我們的整個團隊,所以這是全隊的一個照護,才能夠共同完成,這個安寧療護的一個使命。

五全照護 關懷身心靈

那另外我們可能不是,只有病人要照顧,我們還有家屬,那家屬因為家屬的心情,其實也會,連帶(影響)到病人的一個,整個心情的照顧,所以家屬的照顧也是很重要,就是我們如何陪伴家屬度過,這個困難的一個時間。

(背景畫面:2008.11.13花蓮,安寧居家照護。)
主持人賴睿伶:感覺這個關懷真的是很全面,而且提到了還要陪他回家,我們用這幾張照片來看一下,我們的志工還有護理師,就特別到了她的家裡面,去做關懷,那這個到了家裡,主要要關心哪些呢?

王淑貞副主任:因為在心蓮病房,其實雖然像家的感覺,可是畢竟還不是家,所以病人需要回家,那回家以後,沒有醫護團隊的照護,他們會擔心,所以我們的居家照護,就會帶著團隊,然後到病人的家裡去照顧,所以我們的志工、心理師、社工師、醫師,都會一起到家裡去照顧,那我們的志工還會幫忙,就是跟我們的護理師,一起幫病人洗頭、洗澡,甚至剪頭髮,那就是處理他需要的一個,照護的一個問題。

主持人賴睿伶:好像我們還發展出了,所謂的雲端的科技?

(背景畫面:安寧療護,遠距整合照護。)
王淑貞副主任:對,雲端雖然它是一個,靠高科技化的一個東西,可是其實它也是一個,人性化的東西,因為我們剛剛講到說,病人要回家,其實他會擔心,所以我們利用,這樣一個高科技的產品,譬如說在家裡,他可以量測血壓或是血氧濃度,然後他就可以直接上傳到,我們的雲端系統,那我們心蓮病房,就馬上可以瞭解到,病人目前的血壓的一個狀況,血氧的狀況,那如果病人跟家屬有需要的話,就是醫師他可以在,醫師跟護理人員,他可以在線上,直接回答病人的一個問題。

(背景畫面:花蓮慈濟醫院,心蓮病房,雲端照護系統。)
那甚至病人的傷口,其實我們也可以即時的傳遞,病人傷口的狀況,然後給我們的護理師,那我們護理師,就可以適時的指導。

主持人賴睿伶:畢竟慈濟的安寧療護,已經發展二十年了,從一開始得向外學習,聽說現在好多國際的,或者是臺灣的,各地的安寧療護機構,也會來到我們的心蓮病房取經?

(背景畫面:2006.2.22花蓮慈濟醫院心蓮病房,美國西北大學護理系參訪。)
王淑貞副主任:對,現在目前,就是從國內外,大概每一年有上百個單位,會到心蓮病房來。

(背景畫面:2007.11.7中國安徽省,全椒教育交流團,參訪心蓮病房。
2008.2.15美國洛杉磯,西達西奈醫學中心IBD,參訪慈濟志業體。)
那他們其實最感動的,並不是因為我們的硬體設備,反而是我們處處為病人著想的,一些點子跟方法,那他們也看到我們的用心。

主持人賴睿伶:在心蓮病房將近二十年了,有沒有哪些病患或家屬,讓您印象深刻的。

心蓮二十 溫馨故事愛流轉

王淑貞副主任:在我剛到心蓮病房的時候,就有一個癌症,乳癌的病人,那我們心蓮病房也不會說,我們只照顧病人,我們當然是家屬也要照顧,所以所有的醫護團隊,就是一起來陪伴這四代,所以那時候,我們的家屬休息室,其實是很熱鬧的,因為就是有很多的家屬一起,那後來病人往生以後,其實病人的媽媽、阿媽,還有她的姊姊妹妹,都會每一年的過年,都會到心蓮病房來,跟我們大家圍爐,那後來現在他的妹妹跟姊姊,也都受證當我們慈濟的委員,一起為慈濟大家庭來服務。

主持人賴睿伶:一個人生命的離開,但是卻帶動了一家人,甚至於慈濟一同來投入,這個大家庭的愛,真的很美,透過安寧緩和療護,讓末期的病患及照顧者,擁有良好的生活及照護品質。

(背景畫面:2016年花蓮慈濟醫院,心蓮病房醫護團隊。)
而對於醫護團隊、志工來說,與病人和家屬的互相信賴,彼此依賴,相信讓每一段的陪伴過程,都是不斷的成長的經歷,今天非常感恩王英偉醫師,還有淑貞姊您的分享,謝謝你。

羽光片影

第二話
這個家

精舍
不斷改建

靜思精舍上德下宣師父:以前精舍剛開始,其實這裡以前是,我們現在的這個地方,以前是一個怎麼講,像天井一樣,可以看到天的,那我還記得前面,有種了四棵的山茶花,如果說我來的時候,那個山茶花還是土,後來我們會務越來越多,就把山茶花沒了,就把它整個弄成水泥地,水泥地弄起來以後,又旁邊又把它圍起來,有圍那個所謂的鋁門窗。

(背景畫面:1984年靜思精舍。)
這樣子圍起來,就是一個一塊很大的那個,像帳篷的布就鋪在這裡整個,那 上人跟著大家一起做,冬令救濟要打包,也是在這裡做。

空間
多功能應用

我們唯一就是前面一個精舍,後面這一個,那旁邊我來的時候是這樣,前面精舍,後面有這個建築物,然後旁邊有一個小房子,我們那時候都叫機器間,那個小房子就是第一期建設,就是由這個地方,跟有我們的靜思精舍大殿,跟那個機器間,那個小房間裡面,就是有工作的空間,然後一個桌子可以,一桌的人,因為那時候就四、五個人,吃一桌,然後旁邊有一個衛浴空間,衛浴空間的旁邊,就有煮飯的地方,因為就四、五個人在這裡,然後外面就有一個,有一個廁所,那是我們的第一次建築,那我來的時候,第二次的建築,這裡已經建起來了。

建設
做工償還

所有的建築都是貸款的,就是什麼,什麼就是民間那種標會,可是它標會不是標,就是委員很喜歡借給 上人錢,可是 上人覺得不要,所以就是你每一個人出一萬塊,我們常住做了手工有錢,上人說那個叫做乾會,就是沒有標的,就是我有錢我就還你一萬,我再有錢再還你一萬,但是就是無限期,就是有錢再還……,他們借我們就是一次借我們,當然借多少我那時候也沒有問,那時候我來的時候,後面這一棟已經建起來了。可是我記得當時有一個師父,一直跟我說,我們常住負債,因為當初他預算是說八十幾萬,可以把這個建起來,可是沒想到到完工的時候,是一百七十幾萬。

(背景畫面:觀音殿今主堂)
那當然我們只好再跟委員,再跟他再起那個會,就這樣慢慢還,那時候那個這個空間,後來就演變成,你們有看過的觀音殿。
回頂端 向下
 
【回眸來時路】20160811 - 心蓮二十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法喜充滿 :: 回眸來時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