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16/08/26晨語簡記《法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

向下 
2 posters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6/08/26晨語簡記《法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 Empty
發表主題: 2016/08/26晨語簡記《法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   2016/08/26晨語簡記《法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 Empty周五 8月 26, 2016 3:58 pm

20160826晨起薰法香,慧命日增長(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欄楯周圍繞,喻法護總持;
龕室立無量,喻慈悲之室;
垂寶披瓔珞,表上嚴法身。
 
  用心哦!寶塔現前,完全就是以相表法,法,我們要用心體會。塔的形態,高五百由旬,寬二百五十由旬;一由旬四十里,就知道高有二萬里,很高。高,就是表示突破了五道。這幾天來,希望大家能了解,還要記得,記憶,要記住。五道就是五趣雜居。在這個世間,善惡的人都有,為善得善報,如處報在天堂,享受富貴,這是天道、人道。人道中也有貧窮困難、病苦殘廢,還有貧病殘交加,這種的人生如處地獄,何況還有地獄道,地獄道是苦無間歇,非常非常的苦。還有餓鬼道,目犍連救母,或者是光目女救母等等,孝子、孝女,為母親在人間造業,到地獄或餓鬼道去救母的那個景象,我們也說過了,地獄之苦,餓鬼道之苦。若是說地獄、餓鬼道,我們看不到,在人間也很多,飢餓、貧困,肚子很大,缺營養,脖子很小,四肢很瘦,乾癟得沒有肉,只剩下皮與骨,只是肚子很大,這是餓鬼道的景象,苦,苦不堪。
 
  畜生道,我們也看到了,比比皆是,所有的動物全都列入畜生道。看看人間地獄道,多少人在糞坑地獄,周圍都是垃圾髒污。平常人,無人敢靠近,他整天都在垃圾之中,或者是靠垃圾生活,在垃圾堆中撿東西來吃。這我們也常常看到,在國際間,或者是在我們台灣,慈濟人常常投入,為他們清理打掃,這像在糞坑地獄一樣,又貧又病又殘,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那個心就像在地獄、餓鬼的境界裡。畜生道,比比皆是,什麼樣的動物都有,由不得自己。這就是五道。我們修行,就是要去了解,這些都是生命;有生命,佛陀就這麼說,很肯定這麼說,眾生皆有如來智性、覺性,人人本具。只是我們凡夫糊里糊塗,任何事都想不開,心中打結了,到底為什麼?這就是轉不過來,所以才會苦難這麼多。
 
  塔,二萬里,那就是六度萬行,造福,造慧,福慧兩足。福萬、慧萬,那就是二萬里,五百由旬,一由旬四十里,五百由旬就是二萬里,表示是福與慧萬行。我們在六度,福萬行、慧萬行,豈只是萬行而已,千千萬萬行,福慧在人群中造。所以這個塔是顯德的意思,顯出了這個人格德行,這就是我們要去做。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這六種能度我們從此岸到彼岸去,叫做度彼岸。要度彼岸,用這六種方法,在人群中,千千萬萬,我們要去造福,我們要從眾生無明中淬鍊出智慧來,這叫做福慧。福慧,隨著六度這樣不斷不斷進步,這叫做萬行。
 
  所以,寶塔,縱,縱就是直,高,五百由旬。地基的廣,那就是二百五十由旬,那就是一萬里,這表示我們凡夫在開始就這樣有很多很多煩惱無明,所以,諸佛菩薩來人間,就是為了要度化眾生,才需要開法門,開示眾生種種的法。從眾生的「二十五有」的無明,一直擴展,擴展到為我們分析到煩惱的名相,百八煩惱,那個名相累積有這麼的大,這麼的寬,這麼廣,佛陀就要隨著眾生,廣大無邊,去開啟他的法門,隨機應度,讓我們來修。修行就像在爬上塔一樣,一層一層、一階一階,愈高愈需要欄楯,周圍要遮攔好,要不然是容易跌倒,容易危險,所以要安全塔的周圍就有欄楯,周圍這樣將它圍繞起來。這就是「喻法護總持」,用種種的法來譬喻,來教育,來護我們的戒體,保護我們的戒體不可以出軌,既修行,我們的戒體要保護好。
 
*總持:持善不失,持惡不起之義。意念與定慧為體,菩薩所修之念定慧具此功德。
*總持者:謂持善不失,持惡不生,無所漏忘,謂之持。菩薩總持之德無量。
 
  所以是總持,總一切善不失,持一切惡不生,這叫做「總持」。也就是顧好我們的意念,一定要「定慧為體」。修行,我們心要專,要堅定,發一念心,我們心心念念就是要在法,法,六度萬行,要適應眾生。時代的變化,人心的不穩定,我們在這種多變化、不穩定,修行者才得要堅定信心,所以我們要「意念與定慧為體」。修行,這就是我們的體,身體力行,我們的志氣、念力,我們一定要很用心堅持。我們必定要經過菩薩道,所以「菩薩所修之念定慧具此功德」。這個定與慧,我們要用功,用功才有辦法顯德,你若沒有用功,怎麼看得出來呢?修行者,要有修行者的心志,心志就是要身體力行,表達出你的堅定,表達出你的慧力,要有堅定的心,不受外面境界將我們誘惑去。所以「喻法護總持」,這個法譬喻護總持。護我們的善念,總一切善,所有的善都要包括,我們要好好學,我們要很謹慎,要持一切惡不生,總一切善不失,我們一切善不失,一切惡不生。
 
  善法,我們開始起心、發心,我們絕對不能失掉,但是學佛之後,了解、清楚明白,所以我們,惡的事,不要產生出來,所以我們要有定力,要有慧力,才有辦法顯出這個德,就像塔一樣,這樣縱二萬里那麼高,五百由旬。裡面龕室,「龕室立無量,喻慈悲之室」。一個塔那麼大,裡面就有一個龕,一個龕,若有人曾進到塔裡面,就會看到裡面就是一個一個龕。這表達,譬喻慈悲的室。大慈悲為室,我們要行菩薩道,修菩薩行,我們要首先建立慈悲。「龕室立無量」。世間,要拯救眾生,要有無量數的人,就要有具足大慈悲心,才有辦法入如來室,所以這個塔裡面,我們前面說的,「大慈悲為室,柔和忍辱衣」,就已經含蓋在這塔內了。
 
  「垂寶披瓔珞」,就這樣一直來接近,因為裡面有很多瓔珞、幢旛,周圍很高,就是這樣從上往下垂。就像諸佛菩薩在度眾生,品格很高,但是他放下身段,這樣來關懷眾生,循循善誘,就像寶,很多的寶物。披瓔珞,就像用瓔珞寶衣這樣覆蓋,同樣的道理。這是表示向上莊嚴的法身,法身莊嚴,這就要我們去體會了解。所以我們必須要總持,總一切善令生,持一切惡不起,我們要好好受持,這個持一切善今生,持一切的惡法不生,我們都要好好用心。所以,菩薩對這些德行,一定要總持,德無量,自然這個德就無量。用心是很重要。來看,看前面的文。
 
經文:「寶鈴萬億而懸其上,四面皆出多摩羅跋栴檀之香充遍世界。」
 
  「寶鈴萬億」,這塔的周圍很多鈴,掛滿了很多鈴。鈴,風吹就出聲了,這就是表示法要傳,就是在在警誡,警惕眾生「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佛法道理高、縱,就是很高。諸佛菩薩顯德在人間教化,就像寶鈴懸掛,高高在上,風一吹,鈴聲響,讓大家注意這個德行之高,教化眾生,庇蔭眾生,讓我們能了解。「四面皆出多摩羅跋旃檀之香」。周圍都是香的氣,因為若體會到法味,法味之香,從內心歡喜,風吹香木,那香的花、香的木,風一吹,香的氣隨著風吹四散,四面就這樣很香。這是前面經文,這個現相,我們法,來譬喻法。所以下面接下來這段文再說,
 
經文:「其諸幡蓋,以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真珠、玫瑰、七寶合成,高至四天王宮。」
 
經文簡釋:
「其諸幡蓋」;其諸寶旛,及以寶蓋,頂上莊嚴,表佛功德。
*旛蓋:表惠物之德,無物不覆。
 
  「其諸旛蓋」,那就是很多很多的寶旛,很多,旛蓋,大家都清楚了,樹立起很多的寶,用寶來莊飾這個旛。「及以寶蓋」,旛蓋,那就是寶蓋,全都是寶來莊飾它,能遮在上面。看看日本,若有什麼樣大的法會,或者是大的禮場,有皇帝,天皇要出來,或者是高僧要來維持這個法會,他們都會舉一個旛蓋,高高在上。這能遮日、遮風,也表示這很崇高,很莊嚴。所以說「頂上莊嚴」,是表示佛的功德。大法會時,大禮節時,日本還是有這樣的禮節,表示至高無上的意思。佛德就是至高無上的德,這個德,就是遍虛空法界。所以,旛蓋的表示,就是「惠物之德」,佛陀出現人間,來惠施眾生,開示眾生,眾生人人啟發愛心,愛心普及到苦難眾生的地方去。這是法,善法普及人間,人間的愛能夠普及到最苦難處,這就是「惠物之德」。
 
  我們人間菩薩,不就是這樣嗎?那是承佛陀所教育,將這分法,大愛這樣被施,施惠給眾生。所以這個「物」字,就是所有眾生都能受到庇蔭,這德「無物不覆」,沒有物不覆蓋在天地之間。天蓋之下,佛的德是與天為一體,「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佛德覺悟之後就是與宇宙天空合為一體,所以因為這樣「無物不覆」,這種的道理都能施惠給眾生。
 
經文簡釋:
「以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真珠、玫瑰、七寶合成」;若表法者,以金性堅毅意力,表堅固智。銀性潔白,表清淨行。琉璃映徹,表明了智。硨磲圓轉,表委曲心。瑪瑙雜色,表應變萬行心。
真珠圓明,表巧慧心。玫瑰即玉,表溫潤心。眾德莊嚴,是故名曰七寶合成。
 
  所以「以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真珠、玫瑰七寶合成」,這是至高無上的珍貴。所以「若表法者,以金性堅毅意力」,那就是金的性是「堅毅意力」。我們要修行,缺少不了要有堅毅,堅定毅力,這個意志,我們修行者必定要具足。所以古人說:「出家乃是大丈夫事,將相難為。」敢入戰場,但是他不敢去修行;能夠統理國家的國政,但是他不敢出家。這就是要知道,要出家修行,必定要有這樣的堅毅意力。所以表堅固的智慧,這就是要很有智慧,才有辦法選擇出家這條路,修行這條路,這就是要很有堅毅意力的人。
 
  銀,銀的性是潔白。銀就是很白,金是黃金,銀是白銀,它的性就是這樣很潔白,又能分辨出毒,是純或者是毒,銀有辦法分辨。古人,皇帝,或較高貴的人,他們吃飯都用銀筷,因為銀會去探測這個食物有沒有毒,這是古人有這樣,有錢人,很多人也是用銀筷。所以,銀它的性潔白,也能去探測是不是有毒,這是銀的功用。表示清淨,它潔白清淨,這是銀的性。琉璃,「琉璃映徹」,它很透徹,淨如琉璃,清淨,無瑕穢,很透澈,如玻璃一樣。所以「表明了智」,明瞭的智,所看的事物非常明朗,明明瞭瞭,一點都不糊塗,這就是琉璃的性。硨磲,那就是圓轉,牠能生珠,圓的珠,圓得很婉轉,它自己生成時也表示了委曲,這種圓能讓那個委,能這樣高的,牠的地方它就能這樣彎下來,隨這個境界這樣去彎,這是硨磲,在海中就是這樣,不論遇到什麼,它就隨境彎曲,那就是婉轉。
 
  瑪瑙是雜色,種種的顏色都有。這些都是寶物,在世間很值錢,很珍貴的東西,這些東西它各有它的性,都是很珍貴。表示「應變萬行心」,就是這些東西在這大自然的境界,隨著這大自然的境界來完成這些寶物。真珠圓明,珠就是圓明,表巧慧心。珠在蛤蜊(珍珠貝類)中,要很長久的時間才能結成珠,天生自然,它就是這樣圓的,光滑明朗。珠,表示我們巧慧的心,我們懂得權巧應萬物,權巧的智慧。玫瑰就是石類,那就是玉,玉也很值錢,玫瑰石是表示溫潤的心。所以「眾德莊嚴,是故名曰七寶合成」。很多的德都完成,叫做七寶。
 
*旛蓋七寶合成:喻具七聖財。
七聖財即七法財:七種已見道聖人所得到的功德法財。
 
*七聖財:
1.信:信受正法
2.戒:持法律儀
3.聞:能聞正教
4.慚:自分有慚
5.愧:於人有愧
6.捨:捨離一切而無染著
7.慧:智慧照事理
 
  尤其是幢旛,七寶合成,幢旛等等,是七寶所合成起來。七寶,前面說的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等等,這七寶將它合成,這裡再譬喻,譬喻七聖財,七聖財就是七法財,七種法,這七種就是「已見道聖人所得到的功德法財」。什麼叫做七聖財呢?第一是信財,「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所以我們要信佛,信法,首先必定要建立信心。我們有正確的信心,信心深,才能受正法。要不然,信有很多種信,迷信、邪信等等,但是我們說的信,就是正信,信能成為道源功德母,一切的道行,就是要從這個「信」字開始。
 
  戒財,就是「持法律儀」。我們了解要守持戒法,防非止惡,維持在我們的內心裡,外面的境界,五根緣外面的境界,我們自己的心要如欄杆一樣,要維護我們,界線要維護住,那就是持法律儀。修行要有修行的形態,要有我們的戒律,有我們的威儀。聞財呢?聞法,那就是「能聞正教」。不是正確的,不要聽,非理就不要聽,所以我們要聽正教法。
 
*慚與愧:慚是對自己德學淺陋,常懷自慚念而生善;愧是怕自己作惡受人譏評,生愧心而止惡。
 
  我們的心要時時有慚、有愧,慚愧二字,慚與愧。「慚是對自己德學淺陋,要常懷自慚念而生善」;我們自己知道,就是德學還很淺薄,所以就要常常提醒自己,警惕自己,要好好常懷自慚的念頭,才能隨人家的善去身體力行,跟隨人做,不要貢高驕傲,以為我們已經了解很多了。你了解,是聰明,但是慧的德,你根本都沒有修到,所以我們應該要對的事情要隨人做,不要自驕傲,這就是慚,我們要常常有慚。常常聽人說「慚愧、慚愧」,但是,慚愧,不知道裡面「慚」字的內容,是慚我們自己的德行淺陋,我們沒有修行,所以我們要自己自覺。我們要隨喜,別人在做的事情,我們去隨喜,我們要發心,這是慚。
 
  愧呢?愧就是害怕自己的作惡,受人譏評,我們自己過去有做惡的事情,難免過去的錯誤,人家會在後面批評我們。所以,我們不要做不好的事,我們要常常生愧心而止惡。過去有做了,人家會批評我們;現在知道了,絕對不要再做,所以就是叫做愧。若有愧心,自然就會止惡。過去有不好的習氣,太驕傲了,或者是太我慢了,或者是愚癡、瞋恚、貪念的心,有犯了偏差錯誤,是過去了,但是現在我們若有生愧的心,自然就止惡。所以說,「自分有慚」,自己知道自己,分明自己,到底我們做多少,我們沒有做多少?所以我們不要驕慢。愧,我們曾做過錯,「我不要再犯」,止惡,這叫做愧。所以我們要很用心,因為慚愧二字,我們都會常常說到,所以我們應該要去多了解,我們自己要有分寸,我們自己要自我警惕,這叫做慚愧。
 
*如是等德法:是謂七聖財。彼諸眾生不護此故,名極貧窮。
 
  捨財,那就是捨離一切,而不受污染。過去不好的習氣,我們完全捨離,過去無明惑念,我們完全斷除。入人群,心無染著,這叫做捨。不必與人多計較,不要計較,捨。慧財呢?就是智慧照事理。我們充分的智慧,事與理,我們歷歷分明,這就是叫做信財、戒財、聞財、慚財、愧財、捨財、慧財,這叫做「七聖財」,這就是我們修行過程必需要有的,這七種,就是我們見道聖人所得到的功德法財。好好用心來體會,這就是德與法,稱為「七聖財」。所以「彼諸眾生不護此故,名極貧窮」。前面〈信解品〉,窮子喻,就是表示這些法都沒有用在心裡,那時候四位弟子,他們自我譬喻,就是欠缺這些法財,所以他們貧困。世間人是不是很多人都缺乏呢?如果缺了,就是貧困,我們要好好用心。
 
經文簡釋:
「高至四天王宮」;表眾德尊勝,四天門王,居須彌腹。寶塔高故,齊於天宮,四念護心如天。
 
  這個塔,七寶合成的塔,是「高至四天王宮」。因為很高,到四天王宮,那就是表示「眾德尊勝」,所有德尊勝,「四天門王,居須彌腹,寶塔高故,齊於天宮」,就是「四念護心如天」。這是表示四天門王,那就是守護在須彌山的四周圍,古代的經典都是這樣說,這是表示法的四念護心如天。
 
*高至四天王宮,喻高出四生之上。
四生:
1.胎生:含藏而出。
2.卵生:依殼而延。
3.濕生:假潤而生。
4.化生:無而化有。
 
  「高至四天王宮,譬喻出四生之上」。四生,那就是「胎生:含藏而出」,胎生就是含在母親的子宮懷胞中,這叫做「胎生」。「依殼而延」,殼,如雞、鳥等等,牠們都叫做「卵生」,牠有一層殼包住牠,生下來,就要經過孵育,這樣才能脫殼而出,這就是「卵生」。還有「濕生」,就是生在那種潮濕的水中這種的東西,潮濕或者是水中,這都涵蓋是「濕生」,潮濕有水的地方,這叫做「濕生」。魚類(魚類的生殖形式分為卵生、卵胎生和胎生三種方式,非濕生)、蟲類都是這樣,蚊蟲等等,都是這樣,在濕生中產生出來。「化生:無而化有」,稱為「化生」。「化生」,就如捨此投彼,天,就是天人,捨此投彼。你有天福,捨了人間,在人間造作很具足的福,所以他會承著福報,捨人間就化生天上,化生,較高層的天,就是化生。
 
  四天王天,全都是化生的,因為他們修行在人間,在上上戒以上。不只是行善,又是守持戒律,在上上戒以上,所以他們化生。所以,無而忽然化生有,這叫做「化生」。我們眾生,都不離開這四生的形態,眾生的苦難,都是隨業,由不得自己。若是惡業的眾生,來生人間,那個苦,再造業、再受報,極苦也是化生地獄,捨此投彼到地獄去,一下子就墮入地獄,這也是「化生」。但是,在人間也看到人間菩薩,在人間地獄救人。看到辛巴威一位九十六歲老人(奧斯汀),他一個人獨居。這位老人過去也是造業,他的過去就是這樣,也有妻兒,拋妻棄子他這樣離家出來,又去養人家的妻兒,去賺錢,一輩子這樣做工賺錢,生活也是很辛苦。但是辛巴威的社會是母系系統,等到他老來時,有病,平時他也是除了做工賺錢以外,自己的行為也是不檢點。
 
  所以他讓後面人家的妻兒,就是單親的媽媽帶著的孩子,被他養大了,他自己本身老了,這位媽媽就一直對他的孩子說這個人的壞話,所以連這些被他養大的孩子也排斥他,就將他趕出去。單獨一個人住,很可憐,又病又老,九十六歲了,慈濟人看了,不捨,常常照顧他,常常送東西給他。有一天,草屋經不起小小的一陣風,就吹走了他的屋頂,幾天內受日曬、雨淋、風吹,窩在破草屋的牆角,慈濟人看到,這群黑珍珠(辛巴威本土志工)不捨,馬上趕緊去採購鋅板,趕緊將草屋周圍圍起來,鋅板蓋上,送福慧床去,送物資去,全都幫他整理好、清掃好。
 
  一群人將他帶出來外面,圍繞著,一直祝福他,他就哭了,他說:「我沒有孩子,沒有親人。」同樣這些年輕的黑珍珠菩薩,就一直告訴他:「我也是您的兒子,我也是您的女兒。」與我們台灣慈濟人一模一樣,就一直膚慰他。這位老人,感動得趴下,流著眼淚,抬起頭,他就說:「感恩啊,希望師父能永遠帶著像這樣的人,來照顧像我們這麼苦的人。」看到這樣的人間,菩薩就是承七聖財這樣在做事。入人群,若沒有信心,沒有聽法,哪有辦法這樣維持這種的善法,走在這條路一直走下去呢?人間苦難,由不得自己的生活,是要墮落地獄,或是來人間再受苦難,或者是造就很多福,而化生天堂?在這「四生」中,到底還都是由不得我們自己。所以佛陀來教育我們,讓我們選擇,讓我們了解,讓我們能了解來去自如的聖法,所以我們要時時多用心啊!
 
花蓮薰法香筆記團隊感恩合十


月亮 在 周日 4月 23, 2017 5:59 pm 作了第 2 次修改
回頂端 向下
Jack
Admin
Admin



文章總數 : 6985
年齡 : 65
來自 : 台北
威望 : 1724
注冊日期 : 2008-12-22

2016/08/26晨語簡記《法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6/08/26晨語簡記《法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   2016/08/26晨語簡記《法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 Empty周日 8月 28, 2016 7:51 pm

薰法香心得札記(二○一六年八月二十六日星期五)
 
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這六種能度我們從此岸到彼岸去,叫做度彼岸。要度彼岸,用這六種方法,在人群中,千千萬萬,我們要去造福,我們要從眾生無明中淬鍊出智慧來,這叫做福慧。福慧,隨著六度這樣不斷不斷進步,這叫做萬行
上人將什麼叫六度,什麼叫福慧,什麼叫萬行,都開示得很清楚。萬行,也要有不斷的進步,才叫作萬行,這是很富積極性的定義。
 
修行就像在爬上塔一樣,一層一層、一階一階,愈高愈需要欄楯,周圍要遮攔好,要不然是容易跌倒,容易危險,所以要安全塔的周圍就有欄楯,周圍這樣將它圍繞起來。這就是「喻法護總持」,用種種的法來譬喻,來教育,來護我們的戒體,保護我們的戒體不可以出軌,既修行,我們的戒體要保護好。
大部分的人都有爬高的經驗,愈高愈危險。上人說,修行就像在爬上塔一樣,一層一層、一階一階,愈高愈需要欄楯。
前天提到,五千:表遮防五道。五千欄楯:喻五根力-信、進、念、定、慧,五根力。今天上人強調的重點是修行的人,保護我們的戒體不可以出軌。要用種種的法來保護我們的戒體。所以就不只五根五力,應以總持的觀念來看。唯有將法持好了,才能保護自己。隨著修行時間增加(象徵爬高塔),考驗也更多,最近更是深有同感。
 
 
 
欄楯周圍繞,喻法護總持;
龕室立無量,喻慈悲之室;
垂寶披瓔珞,表上嚴法身。
 
  用心哦!寶塔現前,完全就是以相表法,法,我們要用心體會。塔的形態,高五百由旬,寬二百五十由旬;一由旬四十里,就知道高有二萬里,很高。高,就是表示突破了五道。這幾天來,希望大家能了解,還要記得,記憶,要記住。五道就是五趣雜居。在這個世間,善惡的人都有,為善得善報,如處報在天堂,享受富貴,這是天道、人道。人道中也有貧窮困難、病苦殘廢,還有貧病殘交加,這種的人生如處地獄,何況還有地獄道,地獄道是苦無間歇,非常非常的苦。還有餓鬼道,目犍連救母,或者是光目女救母等等,孝子、孝女,為母親在人間造業,到地獄或餓鬼道去救母的那個景象,我們也說過了,地獄之苦,餓鬼道之苦。若是說地獄、餓鬼道,我們看不到,在人間也很多,飢餓、貧困,肚子很大,缺營養,脖子很小,四肢很瘦,乾癟得沒有肉,只剩下皮與骨,只是肚子很大,這是餓鬼道的景象,苦,苦不堪。
 
  畜生道,我們也看到了,比比皆是,所有的動物全都列入畜生道。看看人間地獄道,多少人在糞坑地獄,周圍都是垃圾髒污。平常人,無人敢靠近,他整天都在垃圾之中,或者是靠垃圾生活,在垃圾堆中撿東西來吃。這我們也常常看到,在國際間,或者是在我們台灣,慈濟人常常投入,為他們清理打掃,這像在糞坑地獄一樣,又貧又病又殘,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那個心就像在地獄、餓鬼的境界裡。畜生道,比比皆是,什麼樣的動物都有,由不得自己。這就是五道。我們修行,就是要去了解,這些都是生命;有生命,佛陀就這麼說,很肯定這麼說,眾生皆有如來智性、覺性,人人本具。只是我們凡夫糊里糊塗,任何事都想不開,心中打結了,到底為什麼?這就是轉不過來,所以才會苦難這麼多。
 
  塔,二萬里,那就是六度萬行,造福,造慧,福慧兩足。福萬、慧萬,那就是二萬里,五百由旬,一由旬四十里,五百由旬就是二萬里,表示是福與慧萬行。我們在六度,福萬行、慧萬行,豈只是萬行而已,千千萬萬行,福慧在人群中造。所以這個塔是顯德的意思,顯出了這個人格德行,這就是我們要去做。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這六種能度我們從此岸到彼岸去,叫做度彼岸。要度彼岸,用這六種方法,在人群中,千千萬萬,我們要去造福,我們要從眾生無明中淬鍊出智慧來,這叫做福慧。福慧,隨著六度這樣不斷不斷進步,這叫做萬行。
 
  所以,寶塔,縱,縱就是直,高,五百由旬。地基的廣,那就是二百五十由旬,那就是一萬里,這表示我們凡夫在開始就這樣有很多很多煩惱無明,所以,諸佛菩薩來人間,就是為了要度化眾生,才需要開法門,開示眾生種種的法。從眾生的「二十五有」的無明,一直擴展,擴展到為我們分析到煩惱的名相,百八煩惱,那個名相累積有這麼的大,這麼的寬,這麼廣,佛陀就要隨著眾生,廣大無邊,去開啟他的法門,隨機應度,讓我們來修。修行就像在爬上塔一樣,一層一層、一階一階,愈高愈需要欄楯,周圍要遮攔好,要不然是容易跌倒,容易危險,所以要安全塔的周圍就有欄楯,周圍這樣將它圍繞起來。這就是「喻法護總持」,用種種的法來譬喻,來教育,來護我們的戒體,保護我們的戒體不可以出軌,既修行,我們的戒體要保護好。
 
*總持:持善不失,持惡不起之義。意念與定慧為體,菩薩所修之念定慧具此功德。
*總持者:謂持善不失,持惡不生,無所漏忘,謂之持。菩薩總持之德無量。
 
  所以是總持,總一切善不失,持一切惡不生,這叫做「總持」。也就是顧好我們的意念,一定要「定慧為體」。修行,我們心要專,要堅定,發一念心,我們心心念念就是要在法,法,六度萬行,要適應眾生。時代的變化,人心的不穩定,我們在這種多變化、不穩定,修行者才得要堅定信心,所以我們要「意念與定慧為體」。修行,這就是我們的體,身體力行,我們的志氣、念力,我們一定要很用心堅持。我們必定要經過菩薩道,所以「菩薩所修之念定慧具此功德」。這個定與慧,我們要用功,用功才有辦法顯德,你若沒有用功,怎麼看得出來呢?修行者,要有修行者的心志,心志就是要身體力行,表達出你的堅定,表達出你的慧力,要有堅定的心,不受外面境界將我們誘惑去。所以「喻法護總持」,這個法譬喻護總持。護我們的善念,總一切善,所有的善都要包括,我們要好好學,我們要很謹慎,要持一切惡不生,總一切善不失,我們一切善不失,一切惡不生。
 
  善法,我們開始起心、發心,我們絕對不能失掉,但是學佛之後,了解、清楚明白,所以我們,惡的事,不要產生出來,所以我們要有定力,要有慧力,才有辦法顯出這個德,就像塔一樣,這樣縱二萬里那麼高,五百由旬。裡面龕室,「龕室立無量,喻慈悲之室」。一個塔那麼大,裡面就有一個龕,一個龕,若有人曾進到塔裡面,就會看到裡面就是一個一個龕。這表達,譬喻慈悲的室。大慈悲為室,我們要行菩薩道,修菩薩行,我們要首先建立慈悲。「龕室立無量」。世間,要拯救眾生,要有無量數的人,就要有具足大慈悲心,才有辦法入如來室,所以這個塔裡面,我們前面說的,「大慈悲為室,柔和忍辱衣」,就已經含蓋在這塔內了。
 
  「垂寶披瓔珞」,就這樣一直來接近,因為裡面有很多瓔珞、幢旛,周圍很高,就是這樣從上往下垂。就像諸佛菩薩在度眾生,品格很高,但是他放下身段,這樣來關懷眾生,循循善誘,就像寶,很多的寶物。披瓔珞,就像用瓔珞寶衣這樣覆蓋,同樣的道理。這是表示向上莊嚴的法身,法身莊嚴,這就要我們去體會了解。所以我們必須要總持,總一切善令生,持一切惡不起,我們要好好受持,這個持一切善今生,持一切的惡法不生,我們都要好好用心。所以,菩薩對這些德行,一定要總持,德無量,自然這個德就無量。用心是很重要。來看,看前面的文。
 
經文:「寶鈴萬億而懸其上,四面皆出多摩羅跋栴檀之香充遍世界。」
 
  「寶鈴萬億」,這塔的周圍很多鈴,掛滿了很多鈴。鈴,風吹就出聲了,這就是表示法要傳,就是在在警誡,警惕眾生「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佛法道理高、縱,就是很高。諸佛菩薩顯德在人間教化,就像寶鈴懸掛,高高在上,風一吹,鈴聲響,讓大家注意這個德行之高,教化眾生,庇蔭眾生,讓我們能了解。「四面皆出多摩羅跋旃檀之香」。周圍都是香的氣,因為若體會到法味,法味之香,從內心歡喜,風吹香木,那香的花、香的木,風一吹,香的氣隨著風吹四散,四面就這樣很香。這是前面經文,這個現相,我們法,來譬喻法。所以下面接下來這段文再說,
 
經文:「其諸幡蓋,以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真珠、玫瑰、七寶合成,高至四天王宮。」
 
經文簡釋:
「其諸幡蓋」;其諸寶旛,及以寶蓋,頂上莊嚴,表佛功德。
*旛蓋:表惠物之德,無物不覆。
 
  「其諸旛蓋」,那就是很多很多的寶旛,很多,旛蓋,大家都清楚了,樹立起很多的寶,用寶來莊飾這個旛。「及以寶蓋」,旛蓋,那就是寶蓋,全都是寶來莊飾它,能遮在上面。看看日本,若有什麼樣大的法會,或者是大的禮場,有皇帝,天皇要出來,或者是高僧要來維持這個法會,他們都會舉一個旛蓋,高高在上。這能遮日、遮風,也表示這很崇高,很莊嚴。所以說「頂上莊嚴」,是表示佛的功德。大法會時,大禮節時,日本還是有這樣的禮節,表示至高無上的意思。佛德就是至高無上的德,這個德,就是遍虛空法界。所以,旛蓋的表示,就是「惠物之德」,佛陀出現人間,來惠施眾生,開示眾生,眾生人人啟發愛心,愛心普及到苦難眾生的地方去。這是法,善法普及人間,人間的愛能夠普及到最苦難處,這就是「惠物之德」。
 
  我們人間菩薩,不就是這樣嗎?那是承佛陀所教育,將這分法,大愛這樣被施,施惠給眾生。所以這個「物」字,就是所有眾生都能受到庇蔭,這德「無物不覆」,沒有物不覆蓋在天地之間。天蓋之下,佛的德是與天為一體,「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佛德覺悟之後就是與宇宙天空合為一體,所以因為這樣「無物不覆」,這種的道理都能施惠給眾生。
 
經文簡釋:
「以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真珠、玫瑰、七寶合成」;若表法者,以金性堅毅意力,表堅固智。銀性潔白,表清淨行。琉璃映徹,表明了智。硨磲圓轉,表委曲心。瑪瑙雜色,表應變萬行心。
真珠圓明,表巧慧心。玫瑰即玉,表溫潤心。眾德莊嚴,是故名曰七寶合成。
 
  所以「以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真珠、玫瑰七寶合成」,這是至高無上的珍貴。所以「若表法者,以金性堅毅意力」,那就是金的性是「堅毅意力」。我們要修行,缺少不了要有堅毅,堅定毅力,這個意志,我們修行者必定要具足。所以古人說:「出家乃是大丈夫事,將相難為。」敢入戰場,但是他不敢去修行;能夠統理國家的國政,但是他不敢出家。這就是要知道,要出家修行,必定要有這樣的堅毅意力。所以表堅固的智慧,這就是要很有智慧,才有辦法選擇出家這條路,修行這條路,這就是要很有堅毅意力的人。
 
  銀,銀的性是潔白。銀就是很白,金是黃金,銀是白銀,它的性就是這樣很潔白,又能分辨出毒,是純或者是毒,銀有辦法分辨。古人,皇帝,或較高貴的人,他們吃飯都用銀筷,因為銀會去探測這個食物有沒有毒,這是古人有這樣,有錢人,很多人也是用銀筷。所以,銀它的性潔白,也能去探測是不是有毒,這是銀的功用。表示清淨,它潔白清淨,這是銀的性。琉璃,「琉璃映徹」,它很透徹,淨如琉璃,清淨,無瑕穢,很透澈,如玻璃一樣。所以「表明了智」,明瞭的智,所看的事物非常明朗,明明瞭瞭,一點都不糊塗,這就是琉璃的性。硨磲,那就是圓轉,牠能生珠,圓的珠,圓得很婉轉,它自己生成時也表示了委曲,這種圓能讓那個委,能這樣高的,牠的地方它就能這樣彎下來,隨這個境界這樣去彎,這是硨磲,在海中就是這樣,不論遇到什麼,它就隨境彎曲,那就是婉轉。
 
  瑪瑙是雜色,種種的顏色都有。這些都是寶物,在世間很值錢,很珍貴的東西,這些東西它各有它的性,都是很珍貴。表示「應變萬行心」,就是這些東西在這大自然的境界,隨著這大自然的境界來完成這些寶物。真珠圓明,珠就是圓明,表巧慧心。珠在蛤蜊(珍珠貝類)中,要很長久的時間才能結成珠,天生自然,它就是這樣圓的,光滑明朗。珠,表示我們巧慧的心,我們懂得權巧應萬物,權巧的智慧。玫瑰就是石類,那就是玉,玉也很值錢,玫瑰石是表示溫潤的心。所以「眾德莊嚴,是故名曰七寶合成」。很多的德都完成,叫做七寶。
 
旛蓋七寶合成:喻具七聖財。
七聖財即七法財:七種已見道聖人所得到的功德法財。

 
七聖財:
1.信:信受正法
2.戒:持法律儀
3.聞:能聞正教
4.慚:自分有慚
5.愧:於人有愧
6.捨:捨離一切而無染著
7.慧:智慧照事理
 
  尤其是幢旛,七寶合成,幢旛等等,是七寶所合成起來。七寶,前面說的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等等,這七寶將它合成,這裡再譬喻,譬喻七聖財,七聖財就是七法財,七種法,這七種就是「已見道聖人所得到的功德法財」。什麼叫做七聖財呢?第一是信財,「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所以我們要信佛,信法,首先必定要建立信心。我們有正確的信心,信心深,才能受正法。要不然,信有很多種信,迷信、邪信等等,但是我們說的信,就是正信,信能成為道源功德母,一切的道行,就是要從這個「信」字開始。
 
  戒財,就是「持法律儀」。我們了解要守持戒法,防非止惡,維持在我們的內心裡,外面的境界,五根緣外面的境界,我們自己的心要如欄杆一樣,要維護我們,界線要維護住,那就是持法律儀。修行要有修行的形態,要有我們的戒律,有我們的威儀。聞財呢?聞法,那就是「能聞正教」。不是正確的,不要聽,非理就不要聽,所以我們要聽正教法。
 
慚與愧:慚是對自己德學淺陋,常懷自慚念而生善;愧是怕自己作惡受人譏評,生愧心而止惡。
 
  我們的心要時時有慚、有愧,慚愧二字,慚與愧。「慚是對自己德學淺陋,要常懷自慚念而生善」;我們自己知道,就是德學還很淺薄,所以就要常常提醒自己,警惕自己,要好好常懷自慚的念頭,才能隨人家的善去身體力行,跟隨人做,不要貢高驕傲,以為我們已經了解很多了。你了解,是聰明,但是慧的德,你根本都沒有修到,所以我們應該要對的事情要隨人做,不要自驕傲,這就是慚,我們要常常有慚。常常聽人說「慚愧、慚愧」,但是,慚愧,不知道裡面「慚」字的內容,是慚我們自己的德行淺陋,我們沒有修行,所以我們要自己自覺。我們要隨喜,別人在做的事情,我們去隨喜,我們要發心,這是慚。
 
  愧呢?愧就是害怕自己的作惡,受人譏評,我們自己過去有做惡的事情,難免過去的錯誤,人家會在後面批評我們。所以,我們不要做不好的事,我們要常常生愧心而止惡。過去有做了,人家會批評我們;現在知道了,絕對不要再做,所以就是叫做愧。若有愧心,自然就會止惡。過去有不好的習氣,太驕傲了,或者是太我慢了,或者是愚癡、瞋恚、貪念的心,有犯了偏差錯誤,是過去了,但是現在我們若有生愧的心,自然就止惡。所以說,「自分有慚」,自己知道自己,分明自己,到底我們做多少,我們沒有做多少?所以我們不要驕慢。愧,我們曾做過錯,「我不要再犯」,止惡,這叫做愧。所以我們要很用心,因為慚愧二字,我們都會常常說到,所以我們應該要去多了解,我們自己要有分寸,我們自己要自我警惕,這叫做慚愧。
 
如是等德法:是謂七聖財。彼諸眾生不護此故,名極貧窮。
 
  捨財,那就是捨離一切,而不受污染。過去不好的習氣,我們完全捨離,過去無明惑念,我們完全斷除。入人群,心無染著,這叫做捨。不必與人多計較,不要計較,捨。慧財呢?就是智慧照事理。我們充分的智慧,事與理,我們歷歷分明,這就是叫做信財、戒財、聞財、慚財、愧財、捨財、慧財,這叫做「七聖財」,這就是我們修行過程必需要有的,這七種,就是我們見道聖人所得到的功德法財。好好用心來體會,這就是德與法,稱為「七聖財」。所以「彼諸眾生不護此故,名極貧窮」。前面〈信解品〉,窮子喻,就是表示這些法都沒有用在心裡,那時候四位弟子,他們自我譬喻,就是欠缺這些法財,所以他們貧困。世間人是不是很多人都缺乏呢?如果缺了,就是貧困,我們要好好用心。
 
經文簡釋:
「高至四天王宮」;表眾德尊勝,四天門王,居須彌腹。寶塔高故,齊於天宮,四念護心如天。
 
  這個塔,七寶合成的塔,是「高至四天王宮」。因為很高,到四天王宮,那就是表示「眾德尊勝」,所有德尊勝,「四天門王,居須彌腹,寶塔高故,齊於天宮」,就是「四念護心如天」。這是表示四天門王,那就是守護在須彌山的四周圍,古代的經典都是這樣說,這是表示法的四念護心如天。
 
高至四天王宮,喻高出四生之上。
四生:
1.胎生:含藏而出。
2.卵生:依殼而延。
3.濕生:假潤而生。
4.化生:無而化有。
 
  「高至四天王宮,譬喻出四生之上」。四生,那就是「胎生:含藏而出」,胎生就是含在母親的子宮懷胞中,這叫做「胎生」。「依殼而延」,殼,如雞、鳥等等,牠們都叫做「卵生」,牠有一層殼包住牠,生下來,就要經過孵育,這樣才能脫殼而出,這就是「卵生」。還有「濕生」,就是生在那種潮濕的水中這種的東西,潮濕或者是水中,這都涵蓋是「濕生」,潮濕有水的地方,這叫做「濕生」。魚類(魚類的生殖形式分為卵生、卵胎生和胎生三種方式,非濕生)、蟲類都是這樣,蚊蟲等等,都是這樣,在濕生中產生出來。「化生:無而化有」,稱為「化生」。「化生」,就如捨此投彼,天,就是天人,捨此投彼。你有天福,捨了人間,在人間造作很具足的福,所以他會承著福報,捨人間就化生天上,化生,較高層的天,就是化生。
 
  四天王天,全都是化生的,因為他們修行在人間,在上上戒以上。不只是行善,又是守持戒律,在上上戒以上,所以他們化生。所以,無而忽然化生有,這叫做「化生」。我們眾生,都不離開這四生的形態,眾生的苦難,都是隨業,由不得自己。若是惡業的眾生,來生人間,那個苦,再造業、再受報,極苦也是化生地獄,捨此投彼到地獄去,一下子就墮入地獄,這也是「化生」。但是,在人間也看到人間菩薩,在人間地獄救人。看到辛巴威一位九十六歲老人(奧斯汀),他一個人獨居。這位老人過去也是造業,他的過去就是這樣,也有妻兒,拋妻棄子他這樣離家出來,又去養人家的妻兒,去賺錢,一輩子這樣做工賺錢,生活也是很辛苦。但是辛巴威的社會是母系系統,等到他老來時,有病,平時他也是除了做工賺錢以外,自己的行為也是不檢點。
 
  所以他讓後面人家的妻兒,就是單親的媽媽帶著的孩子,被他養大了,他自己本身老了,這位媽媽就一直對他的孩子說這個人的壞話,所以連這些被他養大的孩子也排斥他,就將他趕出去。單獨一個人住,很可憐,又病又老,九十六歲了,慈濟人看了,不捨,常常照顧他,常常送東西給他。有一天,草屋經不起小小的一陣風,就吹走了他的屋頂,幾天內受日曬、雨淋、風吹,窩在破草屋的牆角,慈濟人看到,這群黑珍珠(辛巴威本土志工)不捨,馬上趕緊去採購鋅板,趕緊將草屋周圍圍起來,鋅板蓋上,送福慧床去,送物資去,全都幫他整理好、清掃好。
 
  一群人將他帶出來外面,圍繞著,一直祝福他,他就哭了,他說:「我沒有孩子,沒有親人。」同樣這些年輕的黑珍珠菩薩,就一直告訴他:「我也是您的兒子,我也是您的女兒。」與我們台灣慈濟人一模一樣,就一直膚慰他。這位老人,感動得趴下,流著眼淚,抬起頭,他就說:「感恩啊,希望師父能永遠帶著像這樣的人,來照顧像我們這麼苦的人。」看到這樣的人間,菩薩就是承七聖財這樣在做事。入人群,若沒有信心,沒有聽法,哪有辦法這樣維持這種的善法,走在這條路一直走下去呢?人間苦難,由不得自己的生活,是要墮落地獄,或是來人間再受苦難,或者是造就很多福,而化生天堂?在這「四生」中,到底還都是由不得我們自己。所以佛陀來教育我們,讓我們選擇,讓我們了解,讓我們能了解來去自如的聖法,所以我們要時時多用心啊!
 
花蓮薰法香筆記團隊感恩合十

 

高明智(惟智)感恩合十
回頂端 向下
http://www.wretch.cc/blog/jack18233
 
2016/08/26晨語簡記《法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晨鐘起薰法香--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