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16/09/07晨語簡記《法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

向下 
2 posters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6/09/07晨語簡記《法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 Empty
發表主題: 2016/09/07晨語簡記《法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   2016/09/07晨語簡記《法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 Empty周三 9月 07, 2016 4:31 pm

20160907晨起薰法香,慧命日增長(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欲示無生滅之法身,
必會有去來之應身,
從法起應攝應歸法,
諸佛持總願四弘誓。
要用心哦!要知道生滅法、生滅相,人生無不都是分秒在生滅中,大地之間,有成、住、壞、空,成住壞空在地球上面任何什麼東西,包括地球,無不都在成、住、壞、空。東西,哪一項不是開始的時候呢?在我們周圍的環境中,一草、一花、一木,哪一枝草不是由種子開始長草起來?哪一棵樹不是從種子發芽而小樹,再成為大樹?因為有了樹木,所以有我們頭頂上的天花板、身體坐著的地板,我面前、你面前的這張桌子,周圍哪一項東西,無不都是從成開始,從無而成為有。地球,幾十億萬年前,也是從無而
有,幾十億萬年後的現在,地球已經漸漸進入老化了。人類傷害整個地球,山河大地,包括高山,包括大海,山河大地不就一直都在被破壞,已經要瀕臨崩潰了,到底還有多久的時間,這個地球能夠健健康康的存在呢?還能發揮地球的功能?
大地含藏著很多寶物,金屬類在山礦中,寶石等等,不是在山礦中嗎?就是因這樣,誘引了人心不軌,這貪念一起,大好的山啊、礦啊,就是這樣一直開闢,一直破壞。人開的還不夠,還要用炸藥炸開。石頭,什麼是大理石,什麼是寶石,就是因為這樣,所以山體受損了;大地含藏著石油,因為人類發現了石油,向大地鑽啊、抽啊,地底下的石油還有多久可以抽取?陸上不夠,海底還在鑽、還在抽。山河大地,大海也受到人類的污化了。看,人類所安居的地方,就是人心一動,國與國之間互相的爭奪,互相發展武器,心一怒,武器一動,想想看,可怕啊!這就是在人間,眾生業力累積,造成了四相,
這種成住壞空。這是人類所安居處,人類一念心累積長久的時間,不斷去破壞它,去毀滅它,這等於毀滅人類所居處。
身體,同樣不離生滅四相,生、老、病、死,有了生,開始就帶業來了。帶業、造業,一輩子一直累積著業纍纍,無明煩惱,結恨連仇,這樣一直結下去,最後在這心態,不論你有得,有失,就是離不開得失煩惱,離不開愛恨情仇,離不開愛別離苦,離不開怨憎會苦,離不開五蘊熾盛苦。苦,苦或不苦?就是自己造作一切,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五蘊熾盛、求不得等等的八苦,這樣一輩子,終歸就是滅,就是死了。還有心理,我們的心就是生、住、異、滅,一天的時間,隨著短暫時間不斷生起了瞋恨、喜樂,都在我們心的變化。我們生起一念善心,能夠保持多久呢?是不是永恆?發一個善願,是不是能夠堅持立志四弘誓願、四無量心?是不是能堅持下去呢?凡夫禁不起人間的考驗,很快地,願、善很快就滅掉了,心變異了,
心變了,志變了,這樣所以永遠都是凡夫,這就是人生。
物質,成、住、壞、空;人身,就是生、老、病、死;人心,生、住、異、滅。就是這四相,無不都是在三理之中,物理、生理、心理,不離開生滅之法。但是我們若能透徹了解,無不都是法身,諸佛覺悟就是覺悟在這裡。覺悟生住異滅,諸法無不都在人的心理中,生、住、異、滅。生理就是因為有人生,生、老、病、死,一生中,讓我們的心理就是生、住、異、滅,造很多業力。人是依止大地而住,所以,人一個心態,起於身體的動力,那就是破壞天地,山河大地,完全破壞,這就是因為凡夫心。在人間,人間就是因為人類,佛陀就是因為這樣,一大事,出現人間,將這些眾生無明法,佛陀一一來向我們開示,分解,為我們分別,為我們解釋,希望我們諸惡莫作,讓我們了解惡業,從我們的起心動念中出,一切的罪行業障,從我們的開口動舌、舉步動足,我們的行為
當中造,這是身,結果招來了大地眾生共住的大地破滅,這就是佛陀來人間的一大事,用種種方法來為我們「開、示」。眾生是不是有「悟、入」呢?好像很難啊!
只要我們能悟入,「必會有去來之應身」。我們若能透徹了解,人生有去有來,凡夫心帶業而來,凡夫造作無明,帶業而去,這是應我們的依正二報,隨順我們的業這樣牽引我們。我們也有應身,應我們的正報、我們的依報,應我們的正報、依報,這個業力牽引我們,由不得自己要生在哪個國度,要依哪一對父母來出生,什麼樣的社會,什麼樣的環境,讓我們無法選擇,就這樣生在那個地方。這就是我們的依報,應這個過去生的業力牽引,就應業的報應到哪個地方去。所以,依報在那裡。正報,正報就要看我們善的業多,還是惡的業多,惡業多,就生在惡業的地方,一輩子也是一樣,從小到大,說不定小時候享受了很富有的家庭,父母很寵愛,過著隨心所欲的生活。但是,一旦父母
老了,無法受依靠,自己的心就是重業,迷茫,不覺醒,就在外面造作很多的業力,忤逆父母,很多的惡業,迷茫的人生,沉醉在醉鄉裡,過去我們也曾說過。這就是依正報,就是這樣一輩子,到老來就是一身的病苦,孤老,苦不堪。
要看他有福嗎?又有福,就能得到好人發現到,陪伴,設法到他終老。若是福很薄,連得到好人的機會也沒有,這樣一輩子過。當然,也有造福的人,受這個福業牽引,哪怕生在最貧困的地方,過著很刻苦的童年,但是他心志堅定,翻轉人生,到了長大後,光耀門庭,就大富大貴在人間,這也要看我們過去生有沒有造?有沒有付出?這就是「應」。但是,若是諸佛菩薩,他就是應身來人間,在人間煩惱無明中,來應化度眾生,這就是應身。也是一樣,佛也有去來,他是應眾生所需要來人間,教化人間,同樣應世壽,人間的壽命是這樣,諸佛也要應人間一般的世壽,來示滅,那就去了。去,還會再
來,所以應如是法而來人間,所以稱為如來,這就是諸佛來來去去的應身。
所以「從法起應攝應歸法」,從這個世間法,很多惡濁的法。所以,寶塔二百五十由旬,那就是表示萬里,表示眾生業力的基礎,真的是開闊,我們人生就是這樣。但是諸佛,因為人生這種煩惱無明,多少萬萬種,所以要「從法」,眾生的無明,佛陀要用清淨,天地宇宙萬法的真理,來應對眾生的無明,所以要「從法起應」,來感應眾生。眾生若在受苦難,就求佛、菩薩要來感應。是啊,諸佛菩薩就是要感應眾生,所以來感應眾生,就是來「攝應歸法」。眾生的無明,佛陀要用覺有情來應度眾生,歸納、回歸這個善法。佛陀,諸佛菩薩就是這樣,「從法起應」,從眾生的業力,諸佛菩薩應慈悲來人間度眾生,無非就是期待人人煩惱無明歸於法,正法,這就是諸佛菩薩來人間的去來。
但是諸佛菩薩去來自在,眾生就是隨煩惱業來牽引我們,眾生總是在無奈中,諸佛是在明朗、清淨這樣而來而去,所以說「諸佛持總願四弘誓」。四弘誓願,是諸佛的總願。每一尊佛,「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修行的過程,就要斷盡一切煩惱無明,才有辦法度眾生。法門很多很多,累生累世應世學法,那就是「法門無量誓願學」,這最終的目標,就是「佛道無上誓願成」。這是每一尊佛共同的願,共同要發心,開始的第一願,就是要起慈悲心,「大慈悲為室」,每一尊佛沒有不從慈悲心起,要度盡一切眾生,就要斷煩惱,要修法門,最終才能成佛,這是我們要知、要覺,我們大家要很了解。我們若能了解,聽法才會清楚,法入心,才能無漏,不會讓它漏掉,我們的心志才能堅定。所以要大家用心,要深心信願行,要深信,我們才有辦法這個願行。前面的文,好好來看。
經文:「佛告大樂說菩薩摩訶薩:是多寶佛
有深重願,若我寶塔為聽法華經故出於諸佛前時,其有欲以我身示四眾者,彼佛分身諸佛在於十方世界說法,盡還集一處,然後我身乃出現耳。」
不能忘了這段文,釋迦牟尼佛就向大樂說這位大菩薩這樣說,多寶佛他有深重願。因為大樂說菩薩已經向佛要求:「我既然聽到塔內的聲音,大家很期待能看到塔內佛的全身。」這是大樂說菩薩所提出的請求,所以佛陀就向大樂說菩薩這樣解釋,說:「是多寶佛,寶塔中的多寶佛,他有深重願。」多寶佛的深重願,就是這樣說:「若我寶塔為聽法華經故出於諸佛前時。」這是多寶佛的願,他的寶塔既然現在法華會場,若大家想要看他的佛身,他也是有願,同樣有要求,所要求的願,「其有欲以我身示四眾者」。說《法華經》,這尊佛若有要求,要求我的身能當場四眾都見得到,這樣我也有要求,就是講《法華經》,這尊佛「彼佛分身諸佛在於十方世界說法,盡還集一處」。就是在十
方分身說法的分身佛,也應該要盡集合一處。然後這些十方分身佛全都回歸到道場來時,這樣我的身體才開始要出現,讓四眾大家看得到我多寶佛的身形,這是多寶佛的心願。也請求釋迦佛在十方世界的分身佛都能集合過來,那時候他的身形才願意現身。這是多寶佛的心願。下面的文再這樣解釋,
經文:「大樂說!我分身諸佛在於十方世界說法者,今應當集。」
經文簡釋:
「大樂說!我分身諸佛在於十方世界說法者,今應當集」;汝欲見此多寶佛身,我當應集分身諸佛。
釋迦牟尼佛也表現出來了,多寶佛為了娑婆世界釋迦佛講說《法華經》,多寶佛就能以寶塔現前,千古的古佛,離娑婆世界遙遠,無量阿僧祇世界那麼遙遠的佛,都能來到這個地方,這樣的要求,現在釋迦佛的分
身佛要集中,釋迦佛也是要應人情,所以說:「我分身諸佛在於十方世界說法者,今應當集。」這就是你們大家想要見多寶佛身,我也應該來集合所有分身的佛全部要集會。這是釋迦牟尼佛開始要顯出他的神力,將十方分身的諸佛集中,這是多麼震撼人心的事情呢!既見多寶佛塔,也即將要見到多寶佛身,又是能看到釋迦牟尼佛分身在十方的佛,也要集合過來,真的是振奮人心啊!
*應集有二:
一、多寶佛塔圓願現十方,釋迦一人分化法界,今集者,顯古今諸佛道同故。
二、權小之人,唯知佛化調適堪忍,不知分化無方,今集者,顯佛智深廣故。
「應集」有兩種意思,一是「多寶佛塔圓願現十方,釋迦一人分化法界,今集者,顯古今諸佛道同故」。這就是第一個意思,要聽清楚,多寶佛塔是自古以來,到底多久不知道,真的是遙遠遙遠的時代。因為他的
國土也離娑婆世界無量阿僧祇世界那麼遙遠,這是一個譬喻,很遙遠的古時代。多寶佛塔,圓這個願,表示遙遠,佛的心願是在很遙遠;塵點劫以前,就開始有行菩薩道的心願。已經成佛了,尤其是那麼長久的時間以前成佛。成佛的心願,那時候,雖然缺了那個緣,未曾說《法華經》,但是他有這個心願,要來圓這個願,任何世界有佛講說《法華經》,他的寶塔全身就要現在那個世界,那個法會上,這就是表達出了圓願。
就如釋迦牟尼佛,生生世世來人間,因緣還未成熟,還未成佛,不知經過多久多久的時間,因緣成熟了,在二千多年前的迦毘羅衛國出生,在那個地方因緣成熟,在這一世他現相修行,現相修行的過程,破魔,去除很多的煩惱,一直到最後,塵沙惑完全都清淨了。修行的過程,無明煩惱業力,他這樣一層一層過,一直到最後,自己內心的心境靜下來時,一群一群幻化魔的境界,這樣一群一群,他能從靜謐中,破除掉很多的幻
象,回歸於天地宇宙的實體,靜寂清澄,志玄虛漠,這種一片清淨,華嚴世界靜寂清澄,發現到眾生皆有真如本性,人人可成佛。
這就是諸佛他覺悟之後,體會,就是希望人人可成佛。「眾生無邊誓願度」,人人都要懂得回歸真如本性,這就是要有因緣。多寶佛缺了這個緣,就如釋迦佛四十多年來,緣還未成熟,還未成熟,他就還未開啟大法;四十二年後,靈鷲山,佛陀,釋迦牟尼佛認為不得不說的時候,舍利弗啟機,當機者有文殊、彌勒菩薩,首先來拉開序幕,〈序品〉開始,要讓大家知道,知道遠古以前的佛,二萬日月燈明佛,佛佛同名,就是已經顯示了佛佛道同。這二尊大菩薩,一位是過去已成佛的菩薩,一位是未來佛。二尊佛來對唱,到了佛出定,佛陀不斷讚歎佛智的境界,大家無法了解,這就是要引出這個因緣。你沒人能了解,那就沒有因緣可問了。好在有舍利弗,舍利弗來當機啟者,這就是緣起,開始佛陀還是警惕大家,要很慎重,聽這部經,
大家要很慎重,要珍惜、要慎重,所以才會「三止」。但是,舍利弗的智慧就是「三請」。釋迦佛說:「汝既三請,豈得不說?(原經文:汝已殷勤三請,豈得不說)」《法華經》因緣完成了,開始講出了《法華經》,一路一直下來。
所以說「多寶佛塔圓願」,那就是表示佛陀過去長久的時間,因緣還未成熟,還未成佛,現在因緣成熟,成佛了。講法四十多年,因緣未成熟,還未講說《法華經》,現在釋迦佛因緣都成熟了,所以「多寶佛塔圓願現十方」。這個多寶佛塔現,完成了他多寶佛的願現十方,釋迦佛一個人,竟然是分身化度在法界中,法界中的分身佛。現在,「今集者」,一起要集合過來,這就是已經顯出了「古今諸佛道同故」。這就是應集,釋迦佛應集,集他的分身集在一處。古佛,多寶佛都已經寶塔現前,是為《法華經》來,釋迦佛也要集,法界中的分身佛也要集會,來見證《法華經》之妙。
第二就是權,「權小之人,唯知佛化調適堪忍,不知分化無方,今集者,就是「顯佛智深廣故」。權小的人,小乘教,只是知道佛陀來人間教化眾生,要眾生人人修行,在這個娑婆世界就是「調適堪忍」,意思就是調伏堪忍世界的眾生,就是娑婆世界。大家以為釋迦佛只是來這個堪忍的世界,娑婆世界而已,卻不知道釋迦牟尼佛還有分身化度在十方無量數的地方,在盡虛空,遍法界,有法的地方,就是佛陀所化身。因為佛是三界導師,看看他出生是在迦毘羅衛國,現在的尼泊爾境內,卻是佛的化身應在天下間,沒有時間的限制。二千多年前的成佛,二千多年後的法身還是存在;二千多年前的迦毘羅衛國,二千多年後,現在在臺灣,這都是法界。不只是在臺灣,普天之下,這個法無處不在,這個化身的佛。這就是要顯出佛智深廣。〈方便品〉佛陀一直一直讚歎佛智深又廣,這是在〈方便品〉時,所以大家愈聽愈無法理解。舍利弗的智慧,知道佛陀的心
意,所以,一而再,再而三,促使這個因緣,講《法華經》的因緣,這我們在這一段就能了解。接下來的經文再說,
經文:「大樂說白佛言:世尊!我等亦願欲見世界尊分身諸佛,禮拜供養。」
經文簡釋:
「大樂說白佛言」;大樂說菩薩聞釋尊述說,多寶佛重願已,重白佛言。
「世尊!我等亦願欲見世界尊分身諸佛,禮拜供養」;所以欲見,為修供養。
*釋迦佛欲以多寶如來法身顯示於眾,即與欲自顯示其法身無異。是與顯一切佛之法身無異,以一佛即一切佛,一切佛即一佛,故十方世界諸佛,亦稱佛之分身。
「大樂說白佛言」,現在大樂說菩薩就要來向佛說:「世尊!我等亦願欲見世尊分身諸佛,禮拜供養」。大樂說菩薩聽佛這樣
說,趕緊就向佛陀說,我們大家不只是想要看多寶佛的重願,我們大家也是最期待,期待能看到釋迦佛,就是世尊分身諸佛,我們大家也很期待。不是只有看多寶佛,希望能夠看到釋迦佛的分身,是我們大家最期待的。「所以欲見,為修供養」。就是要看到佛身,我們大家願意不斷來供養。這是「釋迦佛欲以多寶如來法顯示於眾,即與欲自自顯示其法身無異」。這就是已經開始很明顯,釋迦牟尼佛就是引出了多寶佛,多寶如來他的法身顯示,就是要顯示自己的法身是沒有不一樣,多寶佛的用意,釋迦牟尼佛的用意是一體,同樣的,這是不可思議。
多寶佛塔能現前在大家面前,釋迦佛,盡虛空法界,十方的分身都要集合過來,這都是很稀有,同樣的道理。所以「是與顯一切佛之法身無異」,佛佛道同啊,每一尊佛的法身都是一樣,道理是共同,是一體,是一樣。「以一佛即一切佛,一切佛即一佛,故十方世界諸佛,亦稱為佛之分身」。所以
在十方世界說法,而那些佛也可以稱為一尊佛,所以道理是一。因為道理是無形,無體相,人的覺悟,覺悟所了解的法,就是與天地宇宙無差別,那個道理無差別,都是一樣,共為一體,無差別。
*至所集諸分身佛之法身既顯現,是即釋迦牟尼之法身顯現,亦即為多寶如來之法身顯現。
所以「至所集諸分身佛之法身既顯現」,分身,佛的法身全都能現前,這就是釋迦牟尼佛法身顯現,集所有所有的佛分身合起來,法身顯現,就是釋迦牟尼佛的法身現前。我們若將法身當做都是道理,千千萬萬的道理都將它會合起來,這無不都是合為一身,「亦即為多寶如來之法身顯現」。是釋迦佛的法身,也是多寶佛,多寶如來的法身。我們若能清楚,天地宇宙萬物之間,萬物無不都是理,今、古,現在與古代都是一樣。多寶佛,就是譬喻古代,很古很古以前的道理;釋迦
佛是譬喻現代,現代天地宇宙間,一切法無不都是道理。就是佛,佛叫做覺,所覺悟之後,這些道理都回歸合一,這叫做佛的法身。道理分散在各地,要有人去體會,有人去動作,將這個道理要如何從無明眾生中,一一把它啟發出來。這就是我們要去體會,這個道理要真實去了解道理的方法。所以說,我們要用心、用法,用心才有法。
就如我們慈濟人,說「慈誠」好了。有一位是曾居士,曾清泉居士,是慈誠。他受證之後,他的過去也是凡夫的人生,但是受證之後,他就發願:我既然是已經受證了,我應該也要付出去度眾生,就是能做的事情,我盡量做。慈濟一切的法,四大志業,他都投入,環保也是這樣很用心做。但是他有一位堂弟,這位堂弟從小就是父母疼愛,一直到長大了,寵過頭了,長大了,所做的事情,都是忤逆父母,父母無法教。十五歲就去加入幫派,在幫派裡,就去為非做歹,做很多讓父母很傷心的事情,甚至去吸毒,吸毒,
亂了家庭,亂了父母心,亂了社會等等。所以,到了,一直到他二十八歲這一年,光是在監獄裡,就生活了八年的生活。從十五歲開始,到二十八歲這當中,在監獄就有八年。你們想,來來回回在監獄中,父母無奈,親戚放棄了,唯獨我們的慈誠,曾居士,他就常常這樣說,他就說:「我當然要去探監,我當然要去看他。」
他說:「我既然做慈誠,師父這樣的法,我自己最親近的堂弟,我不關心他,我不教導他,誰能教導他呢?『眾生無邊誓願度』,離我這麼近的人,我都度不到,我還要去度誰?」所以立定志向。有時候慈濟人到監獄去,去教化,他也進去,也去找他,就是這樣將他找來聽慈濟人的法。來來回回,經過好幾十次。總是在最後這一次,已經出來,現在是更生人,還是更生人。現在將他帶入環保站,開始這位更生人,就是堂弟,也開始真正徹底覺悟。這段時間已經這麼長了,他還是每天跟著他去環保站,跟著他做慈濟。
他要忍,要吞忍,工作很辛苦,不論是隨車,不論是去搬,搬垃圾、搬資源等等,他立定志向。已經一段時間很長了,開始大家肯定他。
現在他覺得:原來改過過來這麼舒服啊,生活過得這麼自由,我又能去向人說話。同樣他也到監獄裡去說話,他說,現在被人叫老師。又再是他的祖傳家業,就是演布袋戲,現在他的職業演布袋戲,帶一些徒弟,徒弟稱他「師傅」,監獄裡面的人叫他「老師」,所以他覺得,好好做人的人,原來是這麼自由啊!解脫了。當然是解脫了,二十八歲才成為更生人,現在才三十歲出頭,但是,是不是能長久維持下去呢?當然就是靠他的堂哥,那分如疼子,年齡如父親與兒子一樣,他們的輩分就是堂兄弟,他在身邊這樣帶、這樣顧。因為他說:「我自己的人若度不到,我要如何度別人?」所以他下定決心,絕對要度到讓他回歸正途。現在自己的感覺,自由了,解脫了,受人尊重。這就是人生,這
就是法,法的化身,將法在人的動作中吸收進來,動作出去,教導眾生。這就是道理,這就是法。所以,只要有心,時時落實在生活中,這樣就不困難。十方的諸佛要來會合,也是很簡單,只要大家時時多用心。
花蓮薰法香筆記團隊感恩合十


月亮 在 周五 3月 23, 2018 1:35 pm 作了第 3 次修改
回頂端 向下
Jack
Admin
Admin



文章總數 : 6985
年齡 : 65
來自 : 台北
威望 : 1724
注冊日期 : 2008-12-22

2016/09/07晨語簡記《法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6/09/07晨語簡記《法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   2016/09/07晨語簡記《法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 Empty周四 9月 08, 2016 9:48 am

薰法香心得札記(二○一六年九月七日星期三)
 
昨天結束前講到願集分身乃出現,有三義,上人慈悲,怕我們聽不懂,再講一遍。我昨天寫心得,寫到第二點要翻譯就感覺有點吃力,感恩上人針對第二點再次深入開示。
 
願集分身乃出現,有三義:
一、表圓會圓證,以多寶全身在塔,必全身方見全身,是攝用歸體,古今一相,所以寶塔一開,則多寶釋迦同坐一座。
二、欲示無生滅之法身,必會有去來之應身,從法起應,攝應歸法,一為無量,無量為一。
使忘生滅之見,去來之相,一多無礙,方得見法身之本體。
 三、欲集十方法身,必變娑婆穢土,遣去染淨之心,限礙之識,自他之情,方得見實相之真境。
有此三義,故集乃現耳。 


要理解生滅法,就要從三理四相去理解。
要知道為什麼有應身,就要從諸佛的悲願開始。
所以,上人偈文多了一句:諸佛持總願四弘誓。
上人很簡潔的把這一段,歸納到四弘誓願,是非常的大智慧。
我每天晚課會唸誦四弘誓願,分享給還沒有天天唸的師兄姊,感恩。
 
 
 
 
欲示無生滅之法身,
必會有去來之應身,
從法起應攝應歸法,
諸佛持總願四弘誓。


 
 
要用心哦!要知道生滅法、生滅相,人生無不都是分秒在生滅中,大地之間,有成、住、壞、空。成住壞空在地球上面任何什麼東西,包括地球,無不都在成、住、壞、空。東西,哪一項不是開始的時候呢?在我們周圍的環境中,一草、一花、一木,哪一枝草不是由種子開始長草起來?哪一棵樹不是從種子發芽而小樹,再成為大樹?因為有了樹木,所以有我們頭頂上的天花板、身體坐著的地板,我面前、你面前的這張桌子,周圍哪一項東西,無不都是從成開始,從無而成為有。地球,幾十億萬年前,也是從無而有,幾十億萬年後的現在,地球已經漸漸進入老化了。人類傷害整個地球,山河大地,包括高山,包括大海,山河大地不就一直都在被破壞,已經要瀕臨崩潰了,到底還有多久的時間,這個地球能夠健健康康的存在呢?還能發揮地球的功能?
大地含藏著很多寶物,金屬類在山礦中,寶石等等,不是在山礦中嗎?就是因這樣,誘引了人心不軌,這貪念一起,大好的山啊、礦啊,就是這樣一直開闢,一直破壞。人開的還不夠,還要用炸藥炸開。石頭,什麼是大理石,什麼是寶石,就是因為這樣,所以山體受損了;大地含藏著石油,因為人類發現了石油,向大地鑽啊、抽啊,地底下的石油還有多久可以抽取?陸上不夠,海底還在鑽、還在抽。山河大地,大海也受到人類的污化了。看,人類所安居的地方,就是人心一動,國與國之間互相的爭奪,互相發展武器,心一怒,武器一動,想想看,可怕啊!這就是在人間,眾生業力累積,造成了四相,這種成住壞空。這是人類所安居處,人類一念心累積長久的時間,不斷去破壞它,去毀滅它,這等於毀滅人類所居處。
身體,同樣不離生滅四相,生、老、病、死,有了生,開始就帶業來了。帶業、造業,一輩子一直累積著業纍纍,無明煩惱,結恨連仇,這樣一直結下去,最後在這心態,不論你有得,有失,就是離不開得失煩惱,離不開愛恨情仇,離不開愛別離苦,離不開怨憎會苦,離不開五蘊熾盛苦。苦,苦或不苦?就是自己造作一切,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五蘊熾盛、求不得等等的八苦,這樣一輩子,終歸就是滅,就是死了。還有心理,我們的心就是生、住、異、滅,一天的時間,隨著短暫時間不斷生起了瞋恨、喜樂,都在我們心的變化。我們生起一念善心,能夠保持多久呢?是不是永恆?發一個善願,是不是能夠堅持立志四弘誓願、四無量心?是不是能堅持下去呢?凡夫禁不起人間的考驗,很快地,願、善很快就滅掉了,心變異了,心變了,志變了,這樣所以永遠都是凡夫,這就是人生。
物質,成、住、壞、空;人身,就是生、老、病、死;人心,生、住、異、滅。就是這四相,無不都是在三理之中,物理、生理、心理,不離開生滅之法。但是我們若能透徹了解,無不都是法身,諸佛覺悟就是覺悟在這裡。覺悟生住異滅,諸法無不都在人的心理中,生、住、異、滅。生理就是因為有人生,生、老、病、死,一生中,讓我們的心理就是生、住、異、滅,造很多業力。人是依止大地而住,所以,人一個心態,起於身體的動力,那就是破壞天地,山河大地,完全破壞,這就是因為凡夫心。在人間,人間就是因為人類,佛陀就是因為這樣,一大事,出現人間,將這些眾生無明法,佛陀一一來向我們開示,分解,為我們分別,為我們解釋,希望我們諸惡莫作,讓我們了解惡業,從我們的起心動念中出,一切的罪行業障,從我們的開口動舌、舉步動足,我們的行為當中造,這是身,結果招來了大地眾生共住的大地破滅,這就是佛陀來人間的一大事,用種種方法來為我們「開、示」。眾生是不是有「悟、入」呢?好像很難啊!
只要我們能悟入,「必會有去來之應身」。我們若能透徹了解,人生有去有來,凡夫心帶業而來,凡夫造作無明,帶業而去,這是應我們的依正二報,隨順我們的業這樣牽引我們。我們也有應身,應我們的正報、我們的依報,應我們的正報、依報,這個業力牽引我們,由不得自己要生在哪個國度,要依哪一對父母來出生,什麼樣的社會,什麼樣的環境,讓我們無法選擇,就這樣生在那個地方。這就是我們的依報,應這個過去生的業力牽引,就應業的報應到哪個地方去。所以,依報在那裡。正報,正報就要看我們善的業多,還是惡的業多,惡業多,就生在惡業的地方,一輩子也是一樣,從小到大,說不定小時候享受了很富有的家庭,父母很寵愛,過著隨心所欲的生活。但是,一旦父母老了,無法受依靠,自己的心就是重業,迷茫,不覺醒,就在外面造作很多的業力,忤逆父母,很多的惡業,迷茫的人生,沉醉在醉鄉裡,過去我們也曾說過。這就是依正報,就是這樣一輩子,到老來就是一身的病苦,孤老,苦不堪。
要看他有福嗎?又有福,就能得到好人發現到,陪伴,設法到他終老。若是福很薄,連得到好人的機會也沒有,這樣一輩子過。當然,也有造福的人,受這個福業牽引,哪怕生在最貧困的地方,過著很刻苦的童年,但是他心志堅定,翻轉人生,到了長大後,光耀門庭,就大富大貴在人間,這也要看我們過去生有沒有造?有沒有付出?這就是「應」。但是,若是諸佛菩薩,他就是應身來人間,在人間煩惱無明中,來應化度眾生,這就是應身。也是一樣,佛也有去來,他是應眾生所需要來人間,教化人間,同樣應世壽,人間的壽命是這樣,諸佛也要應人間一般的世壽,來示滅,那就去了。去,還會再來,所以應如是法而來人間,所以稱為如來,這就是諸佛來來去去的應身。
所以「從法起應攝應歸法」,從這個世間法,很多惡濁的法。所以,寶塔二百五十由旬,那就是表示萬里,表示眾生業力的基礎,真的是開闊,我們人生就是這樣。但是諸佛,因為人生這種煩惱無明,多少萬萬種,所以要「從法」,眾生的無明,佛陀要用清淨,天地宇宙萬法的真理,來應對眾生的無明,所以要「從法起應」,來感應眾生。眾生若在受苦難,就求佛、菩薩要來感應。是啊,諸佛菩薩就是要感應眾生,所以來感應眾生,就是來「攝應歸法」。眾生的無明,佛陀要用覺有情來應度眾生,歸納、回歸這個善法。佛陀,諸佛菩薩就是這樣,「從法起應」,從眾生的業力,諸佛菩薩應慈悲來人間度眾生,無非就是期待人人煩惱無明歸於法,正法,這就是諸佛菩薩來人間的去來。
但是諸佛菩薩去來自在,眾生就是隨煩惱業來牽引我們,眾生總是在無奈中,諸佛是在明朗、清淨這樣而來而去,所以說「諸佛持總願四弘誓」。四弘誓願,是諸佛的總願。每一尊佛,「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修行的過程,就要斷盡一切煩惱無明,才有辦法度眾生。法門很多很多,累生累世應世學法,那就是「法門無量誓願學」,這最終的目標,就是「佛道無上誓願成」。這是每一尊佛共同的願,共同要發心,開始的第一願,就是要起慈悲心,「大慈悲為室」,每一尊佛沒有不從慈悲心起,要度盡一切眾生,就要斷煩惱,要修法門,最終才能成佛,這是我們要知、要覺,我們大家要很了解。我們若能了解,聽法才會清楚,法入心,才能無漏,不會讓它漏掉,我們的心志才能堅定。所以要大家用心,要深心信願行,要深信,我們才有辦法這個願行。前面的文,好好來看。


經文:「佛告大樂說菩薩摩訶薩:是多寶佛有深重願,若我寶塔為聽法華經故出於諸佛前時,其有欲以我身示四眾者,彼佛分身諸佛在於十方世界說法,盡還集一處,然後我身乃出現耳。」


不能忘了這段文,釋迦牟尼佛就向大樂說這位大菩薩這樣說,多寶佛他有深重願。因為大樂說菩薩已經向佛要求:「我既然聽到塔內的聲音,大家很期待能看到塔內佛的全身。」這是大樂說菩薩所提出的請求,所以佛陀就向大樂說菩薩這樣解釋,說:「是多寶佛,寶塔中的多寶佛,他有深重願。」多寶佛的深重願,就是這樣說:「若我寶塔為聽法華經故出於諸佛前時。」這是多寶佛的願,他的寶塔既然現在法華會場,若大家想要看他的佛身,他也是有願,同樣有要求,所要求的願,「其有欲以我身示四眾者」。說《法華經》,這尊佛若有要求,要求我的身能當場四眾都見得到,這樣我也有要求,就是講《法華經》,這尊佛「彼佛分身諸佛在於十方世界說法,盡還集一處」。就是在十方分身說法的分身佛,也應該要盡集合一處。然後這些十方分身佛全都回歸到道場來時,這樣我的身體才開始要出現,讓四眾大家看得到我多寶佛的身形,這是多寶佛的心願。也請求釋迦佛在十方世界的分身佛都能集合過來,那時候他的身形才願意現身。這是多寶佛的心願。下面的文再這樣解釋,


經文:「大樂說!我分身諸佛在於十方世界說法者,今應當集。」
經文簡釋:
「大樂說!我分身諸佛在於十方世界說法者,今應當集」;汝欲見此多寶佛身,我當應集分身諸佛。


釋迦牟尼佛也表現出來了,多寶佛為了娑婆世界釋迦佛講說《法華經》,多寶佛就能以寶塔現前,千古的古佛,離娑婆世界遙遠,無量阿僧祇世界那麼遙遠的佛,都能來到這個地方,這樣的要求,現在釋迦佛的分身佛要集中,釋迦佛也是要應人情,所以說:「我分身諸佛在於十方世界說法者,今應當集。」這就是你們大家想要見多寶佛身,我也應該來集合所有分身的佛全部要集會。這是釋迦牟尼佛開始要顯出他的神力,將十方分身的諸佛集中,這是多麼震撼人心的事情呢!既見多寶佛塔,也即將要見到多寶佛身,又是能看到釋迦牟尼佛分身在十方的佛,也要集合過來,真的是振奮人心啊!


應集有二:
一、多寶佛塔圓願現十方,釋迦一人分化法界,今集者,顯古今諸佛道同故。
二、權小之人,唯知佛化調適堪忍,不知分化無方,今集者,顯佛智深廣故。


「應集」有兩種意思,一是「多寶佛塔圓願現十方,釋迦一人分化法界,今集者,顯古今諸佛道同故」。這就是第一個意思,要聽清楚,多寶佛塔是自古以來,到底多久不知道,真的是遙遠遙遠的時代。因為他的國土也離娑婆世界無量阿僧祇世界那麼遙遠,這是一個譬喻,很遙遠的古時代。多寶佛塔,圓這個願,表示遙遠,佛的心願是在很遙遠;塵點劫以前,就開始有行菩薩道的心願。已經成佛了,尤其是那麼長久的時間以前成佛。成佛的心願,那時候,雖然缺了那個緣,未曾說《法華經》,但是他有這個心願,要來圓這個願,任何世界有佛講說《法華經》,他的寶塔全身就要現在那個世界,那個法會上,這就是表達出了圓願。
就如釋迦牟尼佛,生生世世來人間,因緣還未成熟,還未成佛,不知經過多久多久的時間,因緣成熟了,在二千多年前的迦毘羅衛國出生,在那個地方因緣成熟,在這一世他現相修行,現相修行的過程,破魔,去除很多的煩惱,一直到最後,塵沙惑完全都清淨了。修行的過程,無明煩惱業力,他這樣一層一層過,一直到最後,自己內心的心境靜下來時,一群一群幻化魔的境界,這樣一群一群,他能從靜謐中,破除掉很多的幻象,回歸於天地宇宙的實體,靜寂清澄,志玄虛漠,這種一片清淨,華嚴世界靜寂清澄,發現到眾生皆有真如本性,人人可成佛。
這就是諸佛他覺悟之後,體會,就是希望人人可成佛。「眾生無邊誓願度」,人人都要懂得回歸真如本性,這就是要有因緣。多寶佛缺了這個緣,就如釋迦佛四十多年來,緣還未成熟,還未成熟,他就還未開啟大法;四十二年後,靈鷲山,佛陀,釋迦牟尼佛認為不得不說的時候,舍利弗啟機,當機者有文殊、彌勒菩薩,首先來拉開序幕,〈序品〉開始,要讓大家知道,知道遠古以前的佛,二萬日月燈明佛,佛佛同名,就是已經顯示了佛佛道同。這二尊大菩薩,一位是過去已成佛的菩薩,一位是未來佛。二尊佛來對唱,到了佛出定,佛陀不斷讚歎佛智的境界,大家無法了解,這就是要引出這個因緣。你沒人能了解,那就沒有因緣可問了。好在有舍利弗,舍利弗來當機啟者,這就是緣起,開始佛陀還是警惕大家,要很慎重,聽這部經,大家要很慎重,要珍惜、要慎重,所以才會「三止」。但是,舍利弗的智慧就是「三請」。釋迦佛說:「汝既三請,豈得不說?(原經文:汝已殷勤三請,豈得不說)」《法華經》因緣完成了,開始講出了《法華經》,一路一直下來。
所以說「多寶佛塔圓願」,那就是表示佛陀過去長久的時間,因緣還未成熟,還未成佛,現在因緣成熟,成佛了。講法四十多年,因緣未成熟,還未講說《法華經》,現在釋迦佛因緣都成熟了,所以「多寶佛塔圓願現十方」。這個多寶佛塔現,完成了他多寶佛的願現十方,釋迦佛一個人,竟然是分身化度在法界中,法界中的分身佛。現在,「今集者」,一起要集合過來,這就是已經顯出了「古今諸佛道同故」。這就是應集,釋迦佛應集,集他的分身集在一處。古佛,多寶佛都已經寶塔現前,是為《法華經》來,釋迦佛也要集,法界中的分身佛也要集會,來見證《法華經》之妙。
第二就是權,「權小之人,唯知佛化調適堪忍,不知分化無方,今集者,就是「顯佛智深廣故」。權小的人,小乘教,只是知道佛陀來人間教化眾生,要眾生人人修行,在這個娑婆世界就是「調適堪忍」,意思就是調伏堪忍世界的眾生,就是娑婆世界。大家以為釋迦佛只是來這個堪忍的世界,娑婆世界而已,卻不知道釋迦牟尼佛還有分身化度在十方無量數的地方,在盡虛空,遍法界,有法的地方,就是佛陀所化身。因為佛是三界導師,看看他出生是在迦毘羅衛國,現在的尼泊爾境內,卻是佛的化身應在天下間,沒有時間的限制。二千多年前的成佛,二千多年後的法身還是存在;二千多年前的迦毘羅衛國,二千多年後,現在在臺灣,這都是法界。不只是在臺灣,普天之下,這個法無處不在,這個化身的佛。這就是要顯出佛智深廣。〈方便品〉佛陀一直一直讚歎佛智深又廣,這是在〈方便品〉時,所以大家愈聽愈無法理解。舍利弗的智慧,知道佛陀的心意,所以,一而再,再而三,促使這個因緣,講《法華經》的因緣,這我們在這一段就能了解。接下來的經文再說,


經文:「大樂說白佛言:世尊!我等亦願欲見世界尊分身諸佛,禮拜供養。」
經文簡釋:
「大樂說白佛言」;大樂說菩薩聞釋尊述說,多寶佛重願已,重白佛言。
「世尊!我等亦願欲見世界尊分身諸佛,禮拜供養」;所以欲見,為修供養。
釋迦佛欲以多寶如來法身顯示於眾,即與欲自顯示其法身無異。是與顯一切佛之法身無異,以一佛即一切佛,一切佛即一佛,故十方世界諸佛,亦稱佛之分身。


「大樂說白佛言」,現在大樂說菩薩就要來向佛說:「世尊!我等亦願欲見世尊分身諸佛,禮拜供養」。大樂說菩薩聽佛這樣說,趕緊就向佛陀說,我們大家不只是想要看多寶佛的重願,我們大家也是最期待,期待能看到釋迦佛,就是世尊分身諸佛,我們大家也很期待。不是只有看多寶佛,希望能夠看到釋迦佛的分身,是我們大家最期待的。「所以欲見,為修供養」。就是要看到佛身,我們大家願意不斷來供養。這是「釋迦佛欲以多寶如來法顯示於眾,即與欲自自顯示其法身無異」。這就是已經開始很明顯,釋迦牟尼佛就是引出了多寶佛,多寶如來他的法身顯示,就是要顯示自己的法身是沒有不一樣,多寶佛的用意,釋迦牟尼佛的用意是一體,同樣的,這是不可思議。
多寶佛塔能現前在大家面前,釋迦佛,盡虛空法界,十方的分身都要集合過來,這都是很稀有,同樣的道理。所以「是與顯一切佛之法身無異」,佛佛道同啊,每一尊佛的法身都是一樣,道理是共同,是一體,是一樣。「以一佛即一切佛,一切佛即一佛,故十方世界諸佛,亦稱為佛之分身」。所以在十方世界說法,而那些佛也可以稱為一尊佛,所以道理是一。因為道理是無形,無體相,人的覺悟,覺悟所了解的法,就是與天地宇宙無差別,那個道理無差別,都是一樣,共為一體,無差別。


至所集諸分身佛之法身既顯現,是即釋迦牟尼之法身顯現,亦即為多寶如來之法身顯現。


所以「至所集諸分身佛之法身既顯現」,分身,佛的法身全都能現前,這就是釋迦牟尼佛法身顯現,集所有所有的佛分身合起來,法身顯現,就是釋迦牟尼佛的法身現前。我們若將法身當做都是道理,千千萬萬的道理都將它會合起來,這無不都是合為一身,「亦即為多寶如來之法身顯現」。是釋迦佛的法身,也是多寶佛,多寶如來的法身。我們若能清楚,天地宇宙萬物之間,萬物無不都是理,今、古,現在與古代都是一樣。多寶佛,就是譬喻古代,很古很古以前的道理;釋迦佛是譬喻現代,現代天地宇宙間,一切法無不都是道理。就是佛,佛叫做覺,所覺悟之後,這些道理都回歸合一,這叫做佛的法身。道理分散在各地,要有人去體會,有人去動作,將這個道理要如何從無明眾生中,一一把它啟發出來。這就是我們要去體會,這個道理要真實去了解道理的方法。所以說,我們要用心、用法,用心才有法。
就如我們慈濟人,說「慈誠」好了。有一位是曾居士,曾清泉居士,是慈誠。他受證之後,他的過去也是凡夫的人生,但是受證之後,他就發願:我既然是已經受證了,我應該也要付出去度眾生,就是能做的事情,我盡量做。慈濟一切的法,四大志業,他都投入,環保也是這樣很用心做。但是他有一位堂弟,這位堂弟從小就是父母疼愛,一直到長大了,寵過頭了,長大了,所做的事情,都是忤逆父母,父母無法教。十五歲就去加入幫派,在幫派裡,就去為非做歹,做很多讓父母很傷心的事情,甚至去吸毒,吸毒,亂了家庭,亂了父母心,亂了社會等等。所以,到了,一直到他二十八歲這一年,光是在監獄裡,就生活了八年的生活。從十五歲開始,到二十八歲這當中,在監獄就有八年。你們想,來來回回在監獄中,父母無奈,親戚放棄了,唯獨我們的慈誠,曾居士,他就常常這樣說,他就說:「我當然要去探監,我當然要去看他。」他說:「我既然做慈誠,師父這樣的法,我自己最親近的堂弟,我不關心他,我不教導他,誰能教導他呢?『眾生無邊誓願度』,離我這麼近的人,我都度不到,我還要去度誰?」所以立定志向。有時候慈濟人到監獄去,去教化,他也進去,也去找他,就是這樣將他找來聽慈濟人的法。來來回回,經過好幾十次。總是在最後這一次,已經出來,現在是更生人,還是更生人。現在將他帶入環保站,開始這位更生人,就是堂弟,也開始真正徹底覺悟。這段時間已經這麼長了,他還是每天跟著他去環保站,跟著他做慈濟。
他要忍,要吞忍,工作很辛苦,不論是隨車,不論是去搬,搬垃圾、搬資源等等,他立定志向。已經一段時間很長了,開始大家肯定他。
現在他覺得:原來改過過來這麼舒服啊,生活過得這麼自由,我又能去向人說話。同樣他也到監獄裡去說話,他說,現在被人叫老師。又再是他的祖傳家業,就是演布袋戲,現在他的職業演布袋戲,帶一些徒弟,徒弟稱他「師傅」,監獄裡面的人叫他「老師」,所以他覺得,好好做人的人,原來是這麼自由啊!解脫了。當然是解脫了,二十八歲才成為更生人,現在才三十歲出頭,但是,是不是能長久維持下去呢?當然就是靠他的堂哥,那分如疼子,年齡如父親與兒子一樣,他們的輩分就是堂兄弟,他在身邊這樣帶、這樣顧。因為他說:「我自己的人若度不到,我要如何度別人?」所以他下定決心,絕對要度到讓他回歸正途。現在自己的感覺,自由了,解脫了,受人尊重。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法,法的化身,將法在人的動作中吸收進來,動作出去,教導眾生這就是道理,這就是法。所以,只要有心,時時落實在生活中,這樣就不困難。十方的諸佛要來會合,也是很簡單,只要大家時時多用心。


花蓮薰法香筆記團隊感恩合十
 

高明智(惟智)感恩合十
回頂端 向下
http://www.wretch.cc/blog/jack18233
 
2016/09/07晨語簡記《法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晨鐘起薰法香--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