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21晨起薰法香,慧命日增長《法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
(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塵劫諸佛覺於一念中,
示現無量世界為一體,
乃通示生佛心境之妙,
此證明分身千百萬億。
用心哦!諸佛覺悟就是在一念中,歷劫以來,諸佛覺悟就是在一念中,其實諸佛菩薩在人間度化眾生,無不都是來教育我們,要讓我們了解清楚,人人本具佛性,教育我們心念要單純,心寬念純,那就是人間最平靜、最美妙的淨土,這就是我們要學,學佛就是要學得無明全都去除,沒有煩惱雜念,心念單純,對人這分平等、愛的尊重,簡單的話就是這樣說。這若沒有覺悟的人,無法將這些無明去除,沒有去除無明煩惱,也無法覺悟。所以開始要修行,修行不為什麼,就是修我們的心,養好我們的性,端正好我們的行為,叫做修是修心養性,行就是端正行為,這就是修行,修行的過程就是要這樣。就是這麼的坦白,這麼的簡單。
所以,修行,我們若沒有將心好好地顧好,那就是沒有修心了。我們原來的習氣若沒有好好去除,我們的習性就是沒有修,所以修心養性,養性就是要養好我們的習性,要常常就是保持單純。我們若是這樣,時時有這樣的心境,久而久之,自然這一念中的覺悟,天地宇宙萬物道理,我們都能清清楚楚,不受周圍人事物將我們迷惑了,這就是要點。所以我們要相信,「塵劫諸佛覺於一念中」,我們要很相信,只要我們自己也是一樣。因為無始以來,我們的覺性與佛也是同樣,只是我們的覺性受污染了,佛的覺性是清淨無染,差別只是在這裡。我們只是要修個覺性無染,這樣我們也是一樣能成佛。所以人人可成佛,自己要很自信。
所以「示現無量世界為一體」。因為釋迦牟尼佛用這個圓教一乘法顯示,從過去一直分析,讓我們人人能回歸本性,能讓我們人人知道覺性沒有污染,只是為了這樣,要用多少的方法來為我們開示,講很深的法,要用很淺的形象來為我們譬喻,運用在生活中讓我們體會,讓我們了解。這就是諸佛的慈悲,那個忍,忍耐眾生的剛強,不斷布施。法就是眾中之寶,有形的物質,讓你說如何得值錢,它有形,卻沒有什麼大用處。你說金、銀、鑽石,常常說七寶很多,七寶,到底在世間這些寶物怎麼來的?說價值連城,為什麼會價值連城呢?
如鑽石,在一座大山礦中,這個大山礦,人類探測到這座山有寶石,就不擇手段,將整座大山這樣在挖,人工挖還不夠,漸漸地,用炸藥炸開,小塊的、碎掉的,將它放棄,大塊的,將它拿出來,從這大山裡,石塊不斷地拿出來,然後再去分割、再去找,探討出哪個方位就是有含寶石的地方,大大塊之中才能取到小小的一點點,這一點點叫做寶石。寶石很值錢,因為他花了很多工,冒了很大的危險,去取得這個東西,所以它就價錢很高,種種的寶石分類了。到底買來的人,這個東西是什麼用途?只是裝飾,來顯耀,顯耀著:我有錢,有錢、有名、有權。這就是世間人只是為了這樣,名利、地位,來顯著他的身分,所以花很多錢去裝飾這些寶物,這樣說。所以,所有的寶物對人生有什麼用處?在平安時,就爭名利、地位,一旦沒有道理了,不平安,亂了次序,那就是人禍起了。
看看現在天下間,人禍這麼多,讓人心碎,讓人的家庭散了。這幾天不就是看到主麻教授,他在他的國家,原來平安時受很高的教育,成為教授,也是名教授,所以他能跨國到其他的國家。一旦他的國家有了動亂,成為難民,一家人這樣能離開,人平安就已經很歡喜了,又能帶走什麼東西呢?能帶多少?名,帶得出來嗎?帶出來的就只是一個人。這個名,過去在這個國家是名教授,一旦成為難民了,也已經失去了這樣的資格,不能公然在那個地方(土耳其)成為教授。一家人,小兒子要再偷渡到其它國家,去了德國,大兒子因精神已經不太穩定。那一天,看到他心很苦,胡居士(胡光中)就來描述他的過程。因為一家四口逃難來到土耳其,小兒子才十五歲,他覺得在這個地方不是久居之地,他的理想是想要到德國,所以有一天就這樣離開了。
本來這哥哥頭腦有一點失常,但是兩個兄弟感情很好,都是弟弟在照顧哥哥,弟弟這樣一走,哥哥心就亂了,失控了,有一天,就這樣拿著刀,也有傷害到主麻教授,對父親也不滿,幸好有被控制下來。後來他的母親覺得:這個兒子在外面這樣的環境不適合,所以還是再將他帶回敘利亞。回去敘利亞,到底現在是怎樣?要再出來,到目前無法出來。所以胡居士將主麻教授帶來,陪他出來走走,同時來參加人醫年會,來了解這和平的世界,人類愛心的集合。他心已經看開了,甚至他全心已經在土耳其,要照顧好那些敘利亞難民孩子有書可讀,他會專心好好地將他這一生的生命中奉獻,付出他的愛給很多人。
我就問:「受到這麼大的打擊,是什麼力量能來穩定他的心呢?你的教理,用什麼力量,哪個信仰來穩定他的心?」胡光中居士就回答:「有一個信條,叫做相信前定,一切都是過去定好的,前定。」(「前定」是造物主阿拉所定)我就說:「道理一樣,因果前世註定。」「前定」就是真主阿拉所定下來的,叫做「前定」。我們是說,因果前世就註定下來,同樣的道理。但是,雖然他們的信仰中,一切的災難已經是前定了,所以他們認命,不過心也是會在那個…,心境也是會煩,煩惱難免。但是因為他在慈濟,去了解這分愛,愛與愛之間的付出,能讓人歡喜,這種歡喜,光是煩與怨,這樣壓抑著,這煩惱、埋怨,難免。信仰是歸信仰,知道前註定,但是難免也會煩、會惱。所以若能再放下了,若能再積極,啟發了這分心,知道因緣果報,已經透徹了解,要再積極將煩惱去除,發揮人人本具的潛能、善性,這樣人與人之間互動,自然煩惱、埋怨就會放下。去除煩惱,也除去了無明,這就是要用功夫。
所以道理都通,都一樣,但是,是不是要很明瞭而積極地放下了那分怨與恨。這怨與恨就是煩惱,我們了解道理,這個怨與恨若沒有放下,還是連連結結,無盡期,這種報復的心態,就是人間因緣果報,這個惡因、惡緣,就惡果、惡報不斷這樣前註定下來,前註定這個惡因、惡果,現在還是放不開,還是再複製惡因、惡果,再來生來世還是惡因、惡果綿延一直下去,這就是人間會成為惡道。惡道──地獄、餓鬼、修羅、畜生,都在這四惡道中。儘管有錢,但是心念也不平靜,在傲慢、嫉妒中起瞋恚心,這樣亂了自己的心境,也亂了心外之境,這就是這樣不斷。這人間具足了五趣雜居,所以說,人、地獄、餓鬼、畜生、修羅遍布了人間,這是苦不堪,所以我們應該要很了解。
「歷劫諸佛覺於一念中」,這一念就是本覺不受污染,那就是沒有煩惱,沒有雜念,這一念中。這樣「示現無量世界為一體」。無量世界,就是無處不在,所有蠢動含靈皆有佛性,這示現無量世界成為一體。不論什麼樣的世界,都沒有離開所存在道理,所以我們大家要很了解。真理無處不在,何況在人心呢?人的心中就是具足道理存在。所以「乃通示生佛心境之妙」。通,覺悟之後,就是要通,所以佛已經在這經典中,為我們普遍告示,教我們,讓我們知道,顯示出了「生佛平等」,眾生與佛皆平等,眾生與佛心境的奧妙。眾生的心本來就有真如本性,也有佛的覺性存在,但是為什麼叫做眾生?眾生就是迷茫,又迷茫,又黑暗,什麼都看不清楚,什麼事情都不了解,隨著境界而轉,這就是眾生。其實,眾生與佛本來就無分別,但是佛的心境就是清淨無染著,眾生的心境就是這樣在污染著。
學佛之後通達道理,這個道理,我們已經通了,只是我們的心境還未「達」。我們前面也說過了,「三明六通」,這個「通」是通了,但是還沒通達,佛已經通而達,到佛的境界了,一念中全都覺悟了。所以一念中全都覺悟了,覺悟出這無量世界為一體,覺悟出了眾生本具佛性,這是佛,佛的覺悟,完全通徹。我們現在聽法了解,道理通了,但是我們還未達,還沒達到,就是缺這一念覺性啟開起來,就是缺這一項,要不然我們就是與佛全都一樣。所以,「乃通示生佛心境之妙」。佛與眾生的心境就只是界限在這裡,界限在無明,這個無明若隔開了,那就是眾生與佛;無明若拿掉,眾生與佛的境界是相通、相達,通達無礙,就只是這個無明。
無明要放下也是很簡單,我們就不要計較,不要貪戀,不要執著,凡事就是放下,啟開我們的心,積極入人群造福,在人群,芸芸人群中的煩惱,去體悟莫須有的事情。要寶物,為何要這些寶物來裝飾,再來破壞那麼多山河大地,用這麼多人的工,冒著這麼大的危險,去炸山,去取著,所得到的才這麼一點點,這一點點,就說是很值錢,這就是眾生的迷茫。錢,在每一個國家都不同,美金與臺幣,英鎊與臺幣,臺幣與其他國家,如拿辛巴威的錢來比,他們好幾十億,才是我們的幾塊錢。這幾十億辛幣,在過去辛巴威幾十億元都買不到一條麵包,所以這幾十億,這個名稱數字是真的嗎?這不是真的,但是人就是這樣,這個無明,這一道無明,受這個名稱亂了我們的心。
哪一句話是善?哪一句話是惡?這是語言造句,怎麼聽到這句話會這麼煩惱,讓我們這麼生氣?但是,怎麼聽到這句話,怎麼會讓我們這麼歡喜呢?其實,一句話,隔一個國家的語言就不通了,這句不通的話,我們來聽,我們起了煩惱;我們來聽,我們想入非非,這樣又有什麼用呢?其實,分析到底,什麼都沒有。為了「什麼都沒有」,這樣來起煩惱、生無明,就是成凡夫。這就是我們凡夫還是有通不達,雖然我們在修行。我自己也是常常這樣,想不通,為什麼就要有那麼多的煩惱呢?為什麼就要那麼多心的罣礙呢?這就是。
這個罣礙,其實佛心裡面也有罣礙,他的罣礙就是眾生,眾生未盡,佛還是倒駕慈航,不斷而來。地藏菩薩,「地獄未空,誓不成佛」,這就是聖人同樣也有的煩惱。當然,我的煩惱也是在得失中在煩惱,這就是凡夫的境界。覺得:我們的煩惱與佛的煩惱就完全不同,佛是為了眾生而擔心,我們芸芸眾生到底是為什麼在煩惱?我們都還是凡夫,所以我們無法「達」,道理能通,卻是還未達到佛的境界,所以這一念還是還有瑕疵,還沒有很乾淨。
所以,佛是覺於一念中,「示現無量世界為一體」,這就是「生佛心境之妙」,眾生與佛的心境就是這樣的微妙,所以「此證明分身千百萬億」。其實世界無量,每一個眾生的世界無量,佛陀所說的教理就是通達,要讓我們全都了解天地萬物的道理,古佛、今佛都是一樣。以前的佛、現在的佛就是這樣,從塵點劫前,一直到現在,所有已成佛、已覺悟的大覺者,諸佛是這樣,我們現在的佛,釋迦牟尼佛也是這樣。過去的佛、現在的佛,都是在眾生中而成佛,這就是道理,要讓我們很透徹。前面的經文,
經文:「通為一佛國土,寶地平正,寶交露幔遍覆其上,懸諸旛蓋,燒大寶香,諸天寶華遍布其地。」
「通為一佛國土」。前面已經說過了,佛開始要號召所有的諸分身佛都到達,已經化穢土為淨土,這個淨土已經是琉璃為地,寶樹莊嚴,又是樹下有寶座等等,寶座之高,這樣的描述。全都來,空間夠嗎?足夠容納?不夠,就要再化,同樣「通為一佛國土」,所以每一個地方都將它平正下來,全都平坦,所以「寶地平正」。全都要平,才有辦法容納人,容納來的諸分身佛。所以「寶地平正,寶交露幔遍覆其上」。金繩界道,再者空中種種的寶物這樣覆蓋起來。就像我們,人若較多,房子裡面容納不下,我們就要再搭帆布篷,我們是搭帆布篷,他們是用寶羅網,用寶所結成起來,所以「遍覆其上,懸諸旛蓋」。這莊嚴,裡面很多的莊嚴嚴飾。「燒大寶香」。這就是香氣很香,這就是表示所有的法全都來歸位,來定位,法來歸納,一條一條法的道理都來歸位。這樣,薰法香,就是燒香,燒香出來,這就是法的香,叫做「燒大寶香」。「諸天寶華遍布其地」,諸天來散花,就是護法。再來,接下來的經文就是這樣說,
經文:「釋迦牟尼佛,為諸佛當來坐故,復於八方各更變二百萬億那由他國,皆令清淨。」
經文簡釋:
「釋迦牟尼佛,為諸佛當來坐故」;為十方分身當來坐故,復於八方各更變。
這就是釋迦牟尼佛為了分身佛這樣陸陸續續一直來,很多,所以又再會來,現在到達的已經都各就位了,還有啊,「當來」就是還有,又要再來的。所以「八方各更變」。四維、四方稱為八方,再更變,再「更變二百萬億那由他國」,又再更變,再更多的國家,光是一個不夠,還要再更變更多。「皆令清淨」,全都讓它很清淨。這就是十方分身佛全都來了,所以就又更變。除了娑婆世界穢土讓它清淨,還要另外其他的世界,也是一樣要全都讓它清淨。八方,包含四方、四維,光是一個國家不夠,還要更廣更廣,全都要讓它清淨。這就是表示佛的世界,全都道理通達了。
經文簡釋:
「復於八方各更變二百萬億那由他國,皆令清淨」;如是三變八方淨土,初則一大千世界,次則千六百億。
更加今數,通計三萬二千億那由他國,方能容盡十方世界分身諸佛。
所以「復於八方各更變二百萬億那由他國,皆令清淨」。這就是法,要很多。「如是三變八方淨土,初則一大千界,次則千六百億」。「更加今數」意思就是說,八方,八方,二個八(「八方各更變二百萬億那由他國」),那就是十六,「千六百」就是表示二個八,那就是十六,十六就是「千六百億」,這是「次變」。「更變」,又在這個地方,「更加今數」,這樣統計起來,等於是四個八,四個八(「復於八方各更變二百萬億那由他國」)就是三十二,所以變成了「三萬二千億那由他國」。四個八方(復於八方各更變二百萬億那由他國,)就是叫做「三萬二千億那由他國」,這就是表示從娑婆世界開始,東方的四維,還有西、南、北方,這就是四方。因為毫光一放出去就是照東方,除了東方,又有西、南、北方,這個西、南、北方共起來,東、西、南、北就是四方,四方,再四維,那就是八方。四個八起來,就是三十二。
這樣就是表示,我們要在八正道要好好用心。「金繩界道」,不論是東西南北、四維、上、下,這個四,四無量心、四弘誓願,或者是八正道等等,這些數字全都歸位下來,很多很多的法,法的數字真的是無量數,所以叫做那由他。名稱很多,這要用很多來容納這些法來歸位。「方能容盡十方世界分身諸佛」。要變化這麼多,無量的世界都讓它清淨,要有這麼多的變化。
經文:「無有地獄、餓鬼、畜生、及阿修羅,又移諸天、人置於他土。」
經文簡釋:
「無有地獄、餓鬼、畜生、及阿修羅」;無四惡道,含阿修羅。
同樣的道理,與前面說的一樣,每一個世界就是都化為清淨,不投機的人,不投機的類,就是要將他移去其他的地方。沒有地獄、餓鬼、畜生,這是向下,阿修羅也包括在內。在這惡道之中,這些根機,根本就無法能接納這個法。尤其是諸天,也是一樣,他們那個根機還未成熟,還無法來接受行菩薩道的法,所以因為這樣移置。所以這就是「無四惡道」,所化的地方,已經沒有四惡道,表示能夠接受這個法,我們的心地也已經沒有這個四惡道了,人人的心地,這全都在描述我們的心境,不論是怎麼樣的數字,同樣都是在描述我們的心境,表示佛陀所講的法很多,我們是不是吸收進來呢?既然行大乘法了,發大乘心,心地就都要清淨了,心地清淨,我們要入人群,我們就要接收很多的法。
法,聽的聽那麼多,是不是有將法歸位回來呢?佛陀開始將法歸位,我們人的心地,是不是已經掃除了地獄、餓鬼、畜生、修羅這種的心境呢?地獄的苦啊,我們看得開嗎?餓鬼的貪,永遠都是餓,永遠都是不夠,這種不足的心態,我們有去除沒有?畜生,就是倫理、人倫都沒有在心裡,我們是不是將人倫道理喪失掉了呢?這就是我們人間,凡夫心會亂,會有錯誤的觀念、錯誤的行為,就是因為我們的心地中還有這種地獄心、餓鬼心、畜生心,我們這些心念,是不是有撥開了呢?去除了沒有呢?尤其是我們的習性,阿修羅的習性,我們有去除嗎?對人、對事、對物,是不是還有這種見人就懷疑,看人就是嫉妒、不順眼,起憎恨心,那種頑固無明,是不是還有這樣的心態?這樣的心態,那就是阿修羅的心態。所以還有沒有?我們就要自己內省,向內自省,我們的心地有清除嗎?若完全清除了,那就沒有四惡道,包括阿修羅。
經文簡釋:
「又移諸天、人置於他土」 ;天人未斷煩惱,大根未熟,不堪見佛寶塔。移天人即是移去染穢心相。
所以「又移諸天人置於他土」。諸天人,就是因為未斷煩惱,所以根機還未成熟,要能接受佛法,要接受佛法,要能夠接受到圓教,從〈方便品〉開始,佛陀就說:「止!止!不須復說」,因為「說時未至故」,真真正正的根機還未成熟,要說的時機還未到,是因為根機還未成熟。所以,天人的根機也是還未成熟,所以他們還無法接受。所以說「天人未斷煩惱,大根未熟」。雖然他們有來護法,但是那個根機還沒到達發大心、立大願的時刻,所以還未成熟。這樣「不堪見佛寶塔」,這些人全都還不能看到寶塔將要啟開的時刻,還無法看到。所以這些人也是要再將他們移置,因為還無法透徹了解真理。開寶塔,就是要了解透徹真理,所以,還未透徹真理,恐怕會曲解,誤解、曲解,那就容易造口業,在前面就已經說過了。
天人,煩惱都還未斷,根機都還無法接受,何況還有地獄、餓鬼、畜生道呢?這些眾生更無法接受。所以我們要很用心去體會,這些道理,雖然用境界來描述,其實歸納回來就是法與心,佛法真理是無形,無體相,但是就是無處不在,它的真理。這些真理,就是我們人人的心地,人人的心地能夠體會。但是我們體會,凡夫愚鈍,體會不到,不通;但是學佛的人,已經慢慢通了,開始來到這個地方,佛陀知道大家對道理開始通了,聲聞了解了,緣覺了解了,菩薩,他們也已經開始發大菩薩心了,開始將這些法要歸納回來,要讓大家更了解這些法歸位回來。但是這些法要歸位回來,就是我們人人的心地要開始要乾乾淨淨,煩惱無明全都去除,這就是再一次,再為我們清心地,才懂道理,心與理才能會合。
「化穢土」,那就是在清我們的心地,「為淨土」,就是道理回歸到我們的心裡來。所以我們的心理清淨,就是我們的真如本性已經通達、了解了,所以我們現在也很期待人人,時時用心,這種就是事相要來會合道理。聽,愈聽會愈雜,你若用心,一點則「通」,一通,再用心,那就「達」。所以要時時多用心啊!
************************************************************
【補充說明】〔前定〕
根據遜尼派伊斯蘭教對「前定」的信條,真主已預定所有事物。《古蘭經》的經文也有說明,如:「我們只遇到真主所註定的勝敗,是我們的保佑者……」穆斯林認為世上發生的所有善或惡的事物都是早已預定的,真主不容許的事物便不會發生,他把每個人已發生的事和即將發生的事都寫在一塊被嚴加保護的板子上。據穆斯林神學家所述,人類的所作所為都是不是自主的,而是真主的意志,但人類必須當作是自己的意志,並為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責。大部分什葉派都不同意前定的說法。(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