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達真理/釋德凡主講
第四屆慈濟論壇20161001
諸位長老、法師、居士大德:平安吉祥!
非常感恩能夠來到「第四屆慈濟論壇」現場,雖然家師證嚴上人,在花蓮早有既定的行程而無法前來,為此上人深感歉意;但上人心中對於諸位法師與大德們長年來為發揚正信佛法所做的一切貢獻與努力,總是滿懷著崇高的敬意!
在今天,德凡儘管才疏學淺,但內心很感恩也很歡喜,能利用些許時間,來分享上人的思想,尚祈諸位法師與大德們不吝賜教。
禮,是上人非常重要的思想。上人認為「有禮達理」,有禮之人才能通達真理、明白事理,也就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為什麼有禮能達理?
一、心靜才有領悟力
一池湖水能照山是山、照水是水,是因為湖水清淨平靜;一個人能得大智慧、通達真理,是因為他的心很寧靜安詳。
上人每天都在早課時約五點半為我們開示佛教的經典,現在正在講述的是《法華經》。上人曾提到︰「有時天未亮步出書房,尚未進大殿講經時,站在廊道望向天際,無盡無涯的夜空中,滿天的星光和月光,給人寧靜祥和的感受。」
就在寧靜祥和之中,上人體悟到萬物無時不在說法,天氣晴朗時,能聽到大地微細的呼吸聲,一聲接一聲;能聞到林木釋放的芳香,一陣又一陣;天下雨水時,則能聽見雨水的韻律聲,點點滴滴.......
當我們內心寧靜,就能自然敏銳感受到天地萬物的變化!
《法華經‧序品》中曾提到佛陀在靈山會上說法的情境。那時,佛陀入定,眉間放白毫相光,大眾端坐沐浴在佛陀柔和的光芒中
,清涼的和風徐徐吹來,芬芳的花雨靜靜飄落。佛陀因為就要宣講大法,所以佛陀的心很開闊、自在,大眾的心很歡喜、恭敬,佛陀與眾生心心相印........
靈山法會上的大眾們內心安詳寧靜,自然地就湧現出求法求道的誠意!
又如佛陀開悟時的境界,那時佛陀在菩提樹下端坐靜思,在寂靜的夜裡,心光、眼光與天上的星光相觸交接,就在剎那之間,心境豁然開朗,與宇宙會通合一,於是開悟說道:「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佛性。」
佛陀內心寧靜,所以自然覺悟宇宙人生的真理!
二、有德就能靜,心靜就能悟
──「野狗回報獅子恩」阿難有德故有聞法不忘的智慧
當我們內心寧靜,對於萬法就有感受力,就有求法的誠意,以及對法的領悟力!那麼,心如何能靜呢?能夠遵守倫理道德,做一個有品德的人,自然妄想雜念止息,內心寧靜,因此能覺悟真理。
上人曾述說佛典中一則「野狗回報獅子恩」的故事:在一座森林裡,有一隻獅子和五百隻野狗。獅子是百獸之王,體格雄壯威武,野獸見到獅子,都紛紛走避;野狗身形瘦小、力氣有限,經常受到別的野獸的欺負。野狗常跟在獅子身後行動,覺得可以得到庇護;獅子很有愛心,常在獵食後故意留下部份食物給野狗們。
有一天,獅子不慎陷入一個大洞裡無法爬出,四百九十九隻野狗看到獅子遇難就四散離開,只有一隻野狗感恩獅子平日的恩情,想盡辦法要救獅子。這一隻野狗很有智慧,牠用盡自己的力量,將土一堆一堆撥入洞裡,漸漸形成一個土丘,獅子跳上土丘就逃出洞口了!
這隻獅子就是佛陀的前生,小野狗就是阿難尊者的過去世,阿難尊者生生世世緊緊跟隨佛陀修行,常懷恭敬心,而且知恩報恩,故得隨侍佛陀身邊、具有聞法不忘的福德與智慧。至於那四百九十九隻野狗,就是後來跟隨提婆達多脫離佛陀僧團的比丘,時常陷害佛陀、破壞僧團,果報如影隨形,受盡輪迴之苦。
三、有德就能開智慧,這是自然法則
阿難就是因為有品有德,所以心很寧靜;心靜下來就能開啟智慧,這是自然法則。
天有天理、人有人理。天理是,星體運行各有軌道,在規律中安穩運轉;地球也有四季循環,在秩序中風調雨順。人理就是倫理道德,人人依倫理而行,就能天下平安。
天理和人理是相通的,天理是自然法則,人理也是自然法則。所說的自然法則,就是自然定律,自然法則的特性是──這道理本
來就是這樣!這道理一直就是這樣!
所以,只要做人做事合乎倫理道德,就是合乎自然法則,就能常常感到心裡安定平靜,對於真理有著超越的領悟力。
四、中華文化的禮,正就是培育品德的方法,具有教化的作用
中華民族向稱「禮儀之邦」,古來就有重禮、守禮的傳統。在中華文化中,禮的本來意義是︰「擊鼓奏樂,奉獻美玉,敬拜祖先神靈以祈福。」引伸為儀式中的衣服和物品,如禮服、禮樂、禮器;或是指維持社會秩序與人際和諧的規範與準則,如規矩、戒律、家教、校規、法律、組織制度等等,這些都是禮的內涵和範疇;或是指一切道德修養,如感恩心、恭敬心、虔誠心、愛心等等,這些也都是禮。
古時有關禮的重要著作有三本書︰《周禮》,又稱《周官》,內容是講政治制度;《儀禮》,是講禮節的種種形式;《禮記》,是在解釋那些禮節的意義。在《禮記》中就有「禮儀三百,威儀三千」的說法,禮儀的規矩有三百條、三千條之多,若能力行這些行住坐臥的外在規矩,就能修養內心的美善,促進人際的和諧。所以,禮具有教化的作用。
例如,華夏文明注重一個人的談吐聲色是否文雅有禮,用意就是透過待人接物文雅有禮,來訓練、克制、約束自己的心不可隨意傷人,不能以牙還牙,要對人寬容、尊重及愛護,這就是「克己復禮」的道理──克制自己的情緒,展現有禮的行為,就能培養美好的品德。
在中華文化中,也認為能夠整理好服裝儀容與居家環境的人,才是一個會照顧自己的人,而不是依賴別人的人;並且也是一個能夠自律的人,而不是生活散漫的人,這樣的人如規如矩、如禮如儀,才能自我培養出更大的力量去幫助人。
在《禮記》中也記載,中國自古以來都有敬老活動,從備辦、開始到結束,都充滿教化作用。活動準備期間,就要用心點清用具數量、洗淨器物、布置環境以及規畫動線、流程與內容;舉行當天,要在門外招呼客人,攙扶老者入座;會中,以長幼有序來規定座位席次,老者坐上座、年輕人敬陪末座;並且給以老者最豐盛的食物,時時留意老者用餐的情形,使老者貼充分感受到被貼心地關照;活動結束了,依然細心、恭敬地攙扶老者離去。
中華民族千多年來,世世代代就是透過這些敬老的禮儀活動,讓鄉里百姓薰陶敬老尊賢的美德,達到民風純樸美善的目標。
五、上人對於組織制度的看法
所有能夠促進秩序和諧之美的,都是禮的內涵,包括組織制度與生活規矩。能遵守組織制度、團體規矩的人,就是一個能為團體、為大局著想的人,也就是一個知禮、守禮的人。
上人肯定制度的重要性。在一個團體中,大家來自不同的家庭生活和成長環境,各有各的想法和做法,所以就必須訂定大家都要共同遵守的方向和規範,人事才能井然有序,否則就會雜亂無章。
但有的人可以守好團體制定的規矩,可以自我管理,做一個守禮的人,在大環境中自然長養文質彬彬的形象與人品;但有的人則習氣深重,個性剛強,我行我素,所以就必須用明確的條文與懲處辦法來約束他,讓他明白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才能幫助他走上正確的軌道,而不會擾亂別人和自障道業。
上人認為組織制度要有成效,必定要做到職權責分明、作業流程清楚。領導的人有其職,必有其權責,事情才能做得好;團體中人人依作業流程做事,事情才能做得順。事情能做好、做順,團體就會因為人人有規矩而形成秩序,因為秩序而形成安定的氛圍,人人才能在安定的環境中,因為心定、心靜而開啟智慧。
雖然制度很重要,但上人也強調,更重要的是培養每一個人的品德。成員若缺乏自覺,不能遵守規範,再嚴謹、完善的制度也無濟於事。
如何培養團體中人人的德?在上人的看法中,以身作則非常重要!上人說,身為帶領人的人,外在舉止看起來好像有威儀的樣子,但其實內心雜念妄想不斷,這是「有威無德」,因為他的習氣煩惱會常常顯現出來,所以就難以服眾。
如果從內而外都守戒律,修於內、形於外,內心的品德自然顯現於外在的舉止,這才堪稱為「威儀無缺」,整個人看來很有德相,相處久了也總是感到他很穩重、親和、不輕浮,這樣的人才能調伏眾生;即使他不說法,其實一舉一動都有法,在舉手投足之間都能教育眾生。
為適應時代需要,組織制度必須與日俱新,才能承先啟後。慈濟已經走過五十年歲月,當前正進行組織優化與永續,目標就是要在舊有的厚實基礎之上,將上人的法,也就是上人為佛教、為眾生的精神理念,更加深刻地貫徹到精舍師父、全球慈濟人與同仁們的心裡和行為中。
組織優化,就是強化對自我的淨化以及對大眾的教化。上人期待慈濟人,人人心中有佛、行中有法,合心協力發揮無私濟眾的宗教情操,來接引天下眾生從充滿貪瞋癡慢疑的凡夫人間路,去除習氣走上自覺覺他的菩薩道,進而覺行圓滿,回歸清淨的本性,創造祥和的世界。
六、上人對於生活教育的看法
日常生活中,包括服裝儀容的整理、居家環境的打掃、待人接物的禮節、做家事的學習等等,都是上人非常重視的禮的行為。
上人曾經教導弟子們如何掃地。上人說,掃地要有「掃地規律」,掃地也是要講究方法的,必須用心學習!上人感嘆,現在的孩子們,連掃帚都拿不好,他們並不是拿著掃帚在掃地,而是一手拿掃把、一手拿畚箕,這兒、那兒地走一下、掃一下;面對這種現象,上人總是嘆氣︰「這怎麼像是在掃地呢?又怎麼能把地掃乾淨呢?」
上人說,以前他們掃地前都是要先灑灑水,沙土才不會揚起,然後再拿著掃帚從角落開始掃,一邊掃地,一邊人漸漸地往後退,最後將沙土掃成一堆,再掃入畚箕裡。上人說,每天早晨起來掃地時,心中就有「美化人生」的感覺!感覺到每一天將地掃乾淨,自己的心也清淨了!
上人認為,掃地的動作雖然簡單,但也是學習做人的開始,長輩們教導晚輩掃地,用意就是在教育做任何事,即使是不起眼的小事,也不能馬虎草率,必須注重清潔。
上人說,在以往的時代,孩子們並非到學校才受教育,而是從小就在家庭中接受教育,起床後首先要整理好自己的形象,女孩子要梳好頭髮、綁好辮子,不能披頭散髮;男孩子也要剪短頭髮,充滿帥氣與朝氣;並且也要學習做家事,每樣都必須學到一定的水準。
長輩們也會教導孩子們如何待人接物,例如吃飯要坐姿端正;拿東西要物歸原位,不可隨意亂放;要懂得讓坐、敬老尊賢;家裡來了客人,要主動打招呼,表達親切、尊重與禮貌;到學校上課,見到老師要停下腳步、立定站好、彎身鞠躬。
學校是進行道德教育之處,上人很期待教育能夠復古,回復過去那種尊師重道之風,所以總是慇慇叮囑慈濟學校的校長和老師們必須體認自己職責的重要,切實負起教育的使命!而教育就是要從生活教育開始做起,透過生活教育來培養高尚的品行,奠定好人格的基礎。
七、有德就能靜,心靜就能悟
───「雲童子論壇得獎」佛陀有德故有辯才無礙的智慧
做一個人,就要像一個人,要人模人樣;外在美、內在美,內外俱美,如禮如儀,威儀莊嚴,這是佛法的教育、中華文化的教育,也是上人重視的教育。
今天是第四屆的慈濟論壇,佛陀在過去生也曾參加過論壇。那時候,在雪山下的一個大道場,有五百位童子跟著一位老師修行;佛陀是其中一個童子,名字叫做雲童。雲童子的心很清淨、單純、善良,更難得的是不像別的童子那麼貪玩,他非常用功精進,並且待人和氣、恭敬師長。
雲童子十六歲了,跟著師長學到許多教法,為了多加學習,於是經過師長同意,辭別師長出外參學,同時順路回家探望父母。雲童子來到一個大城裡,有位婆羅門長者正舉行一個大法會,用一年時間供養五百位修行者,在最後一天舉行論壇,請五百位修行者論法,看看誰的心得最有智慧。
雲童子走到論壇來,很多人看他年紀輕輕,但是長相莊嚴、非常純真,好像是天人來到,讓人看了就起歡喜心、恭敬心!
雲童子上臺之後,很謙虛地說︰「我只是人間的平常人,不是天人。」在大家熱烈的掌聲歡迎中,他開始闡述老師教導的道理,經過他細細分析之後,讓一些老修行者對於一些道理豁然開朗!
大家異口同聲說,今天的論壇最成功的人就是這位雲童子!長者很高興地獻給雲童子許多珍貴的寶物。雲童子心想︰「我有今天的成就,完全都是老師無私的愛的教導。」所以向大家致謝後,決定回去找老師,要將所得到的豐厚的獎賞全部都供養老師。
雲童子的人品與智慧是如此超越,相比之下,有位也來參加法會的老修行者,他本來一心以為自己絕對可以拿到獎品,可以得名得利,成為在論壇中最風雲的人物!卻沒想到來了一位雲童子!自己的光芒完全被一個小孩子覆蓋,所以他心生怨氣、瞋恨與嫉妒,發出惡毒的誓言︰生生世世都要報復雲童子!
雲童子就是佛陀,老師就是彌勒菩薩,有報復心的就是提婆達多。
上人說,如是因緣果報,種好因得好果,種惡因則果報無窮。雲童子就是因為尊師重道、敦品力學、對人對事常常抱著感恩的心、恭敬的心,是一個知書達禮的人,所以能修得清淨莊嚴、智慧超越!
八、有禮達理
有禮達理,禮是做人的道理。上人認為,做人能常懷感恩心和恭敬心,尊敬師長,孝順父母,多行善事,做一個知禮守禮的人,就能長養倫理道德的情操,有倫理道德的情操,心就能靜下來、定下來,使得感受力、領悟力提升,自然能夠通達一切人事物理,得究竟解脫!
以上,是德凡對上人有關「禮」的思想的粗淺體會和心得;事實上,身為弟子的我,實在是無法詮釋得盡師長清淨的超越智慧!所以,靜思精舍的師父們,至誠地歡迎諸位法師與大德們前來靜思精舍,讓我們為您們奉上溫暖的茶,然後開心地聽聽上人話說慈濟世界美善的真人實事。
再次感恩大家蒞臨論壇盛會,祝福大會圓滿如意,人人法喜綿綿!
感恩大家也祝福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