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16/10/09晨語簡記《法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

向下 
2 posters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6/10/09晨語簡記《法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 Empty
發表主題: 2016/10/09晨語簡記《法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   2016/10/09晨語簡記《法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 Empty周日 10月 09, 2016 9:12 pm

20161009晨起薰法香,慧命日增長《《法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
(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堪忍界釋尊憐愍願力垂化,
而是大眾聞法承教大乘法,
隨機利物恆說正法潤慧命,
大因行菩薩道利群己眾生。

 堪忍世界啊!釋迦牟尼佛為眾生來回在堪忍世界,這就是娑婆世界。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願意來來回回度眾生,就是一念憐憫心。眾生剛強,難調難伏,釋迦佛卻累生累世對眾生不離不棄,所以來來回回在這個堪忍世界來廣度眾生。這是願力啊!我們過去聽,釋迦佛已經處處為弟子授記了,弟子體會大乘法,佛陀對他們有信心,既發大心,應該是堅定的信心,不退轉、無漏心,所以佛為他們授記。但是還有很多未聞法,或者是聞而半解,或者是解而忘失,眾生就是浮浮沉沉,度不完啊!佛陀還是要不斷再來,這就是願力垂化。眾生還是沉淪,佛不得不再來,期待化堪忍世界為淨土。

 我們過去就一直說,分身佛來,一直不斷變穢土為淨土,那就是說法淨化眾生心,眾生的心地,從污染的心地,希望能將他轉為清淨,從煩惱無明引導入覺道來,所以,菩提覺道是諸眾生要學習的。學習要從聲聞,法出於佛口,眾生要用心接受,所以,聲聞,佛的聲音聞在修行者的耳根,就要入心,入心去體會。所以,進修到緣覺,緣覺體會道理了,因緣,四諦、十二因緣完全透徹了解,佛陀要再接引,晉升,人人要發大心,行菩薩道。就是我們的心境雖然是淨化,就不要再有污染了。這就是法已經入大家的心了。

 再開示人人要入人群去,累積為眾生,結善緣,造福人群。在人群中,人群種種無明煩惱,有的是剛強,脾氣很強烈,有的是柔弱,有法不敢用,有法不敢說,儘管道理已經知道了,儘管在人群事物中,明明知道應該這樣的變化──要將錯誤糾正為正確,即使知道,就不敢去好好調理,雖然知法,心裡還是有掛礙,還是無明、惑在心中。煩惱,有法說不出,有理說不清,儘管心中有法,卻是無法應用於人群,這就是智慧還未具足,這還要再歷練。而有的是了解道理了,習氣都還未除,還是剛強難調伏,明知道理,但是習性,等到習性發作之後,才知道錯了,知錯,但人與人之間,事物已經又再亂序了,要重新再整理,就比較遲了。這全都是眾生,有理說不清,有法無法能應用,這樣無明煩惱還是在。

 佛陀就是要我們好好歷練,有理說清楚,聽到道理,好好接受,接受了道理,落實在生活人群事物中,這就是佛陀對我們的教育,我們要好好用心。要不然,這是一個堪忍的世界,一不小心又是再墮落輪迴,苦不堪,一直在苦集當中,集種種的人事物讓我們煩惱,由不得自己,一輩子又過去了,來生又是帶業來,光是在那個苦的範圍不斷集,不斷複製,這都還是在凡夫的境界。佛來人間為我們解釋,一一解釋,千經萬論,不就是在論說煩惱無明從哪裡起嗎?這全都聽很多了,但是我們沒有實用,沒有用在人群中,所以,道理了解,煩惱還是不斷這樣在產生,無明煩惱還是不斷在複製,所以造業愈來愈多。眾生共業,世間愈來濁氣愈重,這叫做穢土,污穢的世界。眾生心性剛強,愈來愈剛強,所以製造了很多的難民潮。有的人是環境難民,多數都是從心理成為難民,我們自己的心理,也是逃不過我們關關卡卡的煩惱無明,這就是我們自己很剛強。

 所以,佛陀很無奈,但是他的憐憫,還是堅持願力,還是同樣不斷來,就是為「而是大眾聞法承教大乘法」,目標一直就是為了要讓大眾,已經聞法的人聞法,而未聞法的人還有多少呢?有緣已聞佛法,而且已發大心,已經發大心了,也接受了佛陀的教育,願意出火宅,也離開了化城,已經發心立願,得佛授記,這都是已經承教大乘法。我們這樣一段一段講過來,該授記的都授記過了,這都已經承教大乘法。所以「隨機利物恆說正法潤慧命」。佛陀教導我們,還是不斷隨我們的根機,雖然說發大心,我們還沒身體力行,還未真真正正在菩薩道上六度萬行,菩薩的因行,我們現在才開始起步,今生此世,現在才開始起步,才叫做新發意菩薩,發大心,叫做新發意菩薩。所以我們前面有說過了「今佛不靈」,就是我們已經知道本具佛性,了解了,真如本性人人本具,我們有與佛同等的覺性慧海,我們與佛都同等,只是我們現在才開始發心,新發意,才開始起步,「六度」開始力行。

       所以我們現在在學隨機利物,佛陀是這樣來,為我們眾生隨機利物,我們也是這樣學,承大乘教。我們現在已經聽法了,聽法之後,就了解,佛陀的教法是這樣,我們就是要學佛,同樣發願度眾生,我們同樣也得要去適應眾生根機,佛陀既是隨機投教,我們也一樣,要隨機利物去適應眾生,同樣我們要入人群,恆說正法。前面一段很長的時間,一直與大家分享,聞法者、說法者、傳法者,是啊!應該大家還記得,所以我們要隨機利物恆說正法,希望法如水,法譬如水。眾生心地乾旱,一片的心地沒有法水,所以,心,土地像是缺水一樣,即使有種子,也無法落土;種子落土,沒有水分,同樣不會發芽,無法可耕作。

       所以我們心裡要接受法,法水來滋潤我們的心地,成長慧命。我們的心既是這樣,我們學佛的心,就是要隨機投教,不忍眾生人群中,煩惱無明造業,所以,我們就要入人群,這樣循循善誘,隨機利物恆說正法,潤濕眾生的慧命。所以「大因行菩薩道利群己眾生」。我們已經行在菩薩道上,發大心,開始走上了菩薩道,所以,我們要利群利己,以及利益眾生,這是我們要用心。

*覺道義成,即是乘如實道而來成正覺。此真身如來又謂以如實智,乘如實道而來三界。

       所以說覺道的義完成了,就是「乘如實道而來成正覺」,要…走這條路,這樣來人間,入娑婆世界來度眾生,來修行度眾生,「此真身如來」,這樣就是真身如來,釋迦佛是這樣歷練過來的。又說「又謂以如實智乘如實道而來三界」。因為塵點劫以來,釋迦佛就是這樣不斷歷練,乘如實道而來三界。三界,大家了解了。所以這樣,乘這條路走,不斷歷練,終於成正覺。

*覺者:即應身如來,此即釋迦牟尼佛所正說之妙法,與多寶如來、所由讚善之義。

       所以,覺者就是應身如來,既然覺悟了,是因為憐憫眾生,不忍眾生受苦難,所以應世間需要再來人間,這叫做應身如來。「此即釋迦牟尼佛所正說之妙法」。釋迦牟尼就是在這個應身的地方,這是釋迦牟尼佛所,就是娑婆世界,這個娑婆世界,佛陀應身來,來說正法,正說之妙法。就是在這個堪忍的世間,在這個地方講法,隨機應教,終於寶塔現前,這正是佛說《妙法華經》的時候,圓教,不斷隨機投教,啟發眾生的大乘心,說大乘法之時,所以寶塔現前了,所以正是說妙法時。

       所以「與多寶如來所由讚善之義」。因為多寶佛塔湧現在…從地湧出了,開始他就出聲音讚歎,「善哉善哉,釋迦牟尼佛,說妙法華經。我就是為了要聽法華經來的。」大家應該還記得前面的文。這就是佛陀在堪忍世界,已經將剛強眾生調伏,隨機應教,這些人已經開始發大心,佛陀正式為他們說妙法。因為開方便門,顯真實法,這個時候,寶塔現前了,來讚歎,意義在這裡,大家要很用心去體會。所以前面的文,雖然已經講過了,大家聽了之後,應該要很用心回憶。幾天前一直向大家說,法聽了之後,要再回憶,要不然都是有漏,聽過忘記了,所以不斷要一直複說,一直提醒。來,要用心啊!接下來就是前面的文。

經文:「即時,釋迦牟尼佛入其塔中,坐其半座,結跏趺坐。」

       寶塔從地湧出,已經升在空中,釋迦佛也將分身佛集中過來,也已經入寶塔去了,寶塔中的多寶佛讓半座,請釋迦佛同座,這已經我們說過,了解,釋迦佛就半座,結跏趺坐。接下來的文再說,

經文:「爾時,大眾見二如來在七寶塔中師子座上,結跏趺坐,各作是念,佛坐高遠。」

       釋迦佛也是在空中開塔門,入塔中,多寶佛分半座給釋迦佛坐下來,但是大眾所看到,是兩尊佛同坐下來,但是還是覺得很遙遠。大家雖然看到了,不過還是遙遠。接下來這段文就又再說,

經文:「惟願如來以神通力,令我等輩俱處虛空。即時釋迦牟尼佛以神通力,接諸大眾,皆在虛空。」

經文簡釋:
「惟願如來以神通力,令我等輩俱處虛空」;此釋迦如來接引生眾處空眾願佛力。

       佛陀運用神通力,因為大眾的心已經見塔,也見佛了,不過還是離很遠,所以眾生還是很期待能再近一點嗎?因為兩尊佛都在空中了,若能再更接近,所以大家的心願,「惟願如來以神力神通力,令我等輩俱處虛空」。讓我們大家也能與佛一樣在虛空中,這意思就是在解釋,就是釋迦佛,如來,釋迦如來,已經要將這些眾生接引處空,接引眾生到空中去。這是「眾願佛力」,眾生就是要再依賴佛陀的力量。

        雖然我們前面說過,人人心中的塔已經浮現出來了,佛陀也為我們開塔門了,為我們開心門,佛也已經入我們的心來,「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常常告訴大家,時時念佛,佛入我們的心,「念佛心為己心」,所以已經…,佛心已經為我們的心了,我們無始以來,無始以來,我們的真如本性就已經這樣不增不減了,人人本具,就像多寶佛,古佛。釋迦佛是今佛,現在的佛;古佛,就是我們無始以來,我們人人心中的佛,只是我們一直受無明覆蓋著。釋迦牟尼佛乘如是法,應身在人間,這樣現相成佛,出皇宮修行去了,修行的方法,降伏魔軍,就是降伏了他心中的無明、煩惱、惑,無明一切都去除了。這就是佛陀在接引我們的方法,我們也得要學佛。我們不是「佛學」,我們要「學佛」,要學佛,就是要下這樣的決心修行,修行就是要這樣重重堪忍,人間堪忍。

       修行的決心,心中的煩惱、無明要不斷不斷降伏,自我心地不斷淨化,淨化了自我心地,這樣法收入心來。法從哪裡來呢?是應化,應身菩薩,應身如來,這樣在人間成佛,為我們講的法,我們就是要無明去除,才有辦法接受法入心來。這就是佛陀現相,教我們這樣走,我們自己也要降伏我們的煩惱、我們的無明,我們的脾氣要改,我們的煩惱、雜念要除,貢高驕傲的心要遠離,種種的無明,我們日常的習氣一定要去除,心地乾淨了,才有辦法分身佛浮現出來,就是佛所講的法,才能一一將講過的法,我們的記憶再回歸,回歸了記憶,法再歸位回來,這是最近一直向大家說的。

       過去的若漏掉了,現在在說,大家還是很茫然;過去的法若還記得,再回憶回來,現在再說,現在聽到,就像釋迦佛開塔門,手指一按,塔門就開了。現在法一說,我們就完全透徹了解,過去的「三周說法」,我們能清楚火宅要如何離開?化城,要如何清楚地離開化城,要如何得佛授記?地上的乾旱,如何接受到法雨來滋潤?這按照次序,法一一歸位回來,就是回憶,大家記清楚了,就像釋迦佛現在這樣手一按,塔門就開了。

       不只是塔門開了,也看到二佛,古今二佛。我們自己無始以來,我們的真如本性也已經浮現出來,心、佛、眾生,我們的佛性發現了。就如多寶佛,本具法寶的多寶佛,本來就具足了,但是借重現在釋迦佛來開塔門,大家看到了,我們自己也看到。但是還離很遠,因為「六度萬行」,我們現在才是起步而已。菩薩因行,還未很具足,所以「今佛不靈」,我們就無法像佛這樣一下子就升到虛空,入塔內去,這還離很遠。所以還要發願,「惟願如來以神通力」。還是要再靠佛力,要再用心聽,將這個法要再一一用心,我們要靠佛力,自己也要用力。人助、己助,我們一定要靠自己。所以,佛是這樣為我們指引,但是我們還是一樣要有這個願力。

       所以「令我等輩」,我們這些人只是發心,發大乘心,還離佛很遠,所以「俱處虛空」,希望能讓我們全部能夠到虛空接近佛。這就是佛陀了解了,過去「說有談空」,現在已經說妙法了,妙法就是「真空妙有」,這就是要接大家,已經了解一切法皆空了,我們這輩子還要計較什麼呢?物理,包括地球,一切「成、住、壞、空」,人生,這個身體,尤其是我們的身體,「生、老、病、死」,身體有病,從出生的過程中不一定會到老,我們在人間的因緣、壽命多長?我們還要計較什麼呢?我們現在的心願若沒有好好建立,我們的志願若沒有堅定,還是回歸凡夫的習氣,就是這樣不斷隨著自己的習氣執著,增長煩惱、增長業力,這樣永遠都是離佛很遠。儘管你發心、發願了,但是還是離佛還是很遠。

       所以,我們佛陀已經說出《般若經》了,般若部是佛陀講二十二年,光是談空,說「空」二十二年,若再加上「方等」呢?說「有」是說十二年,「阿含」十二年,再來就是轉「方等」,「方等」就開始要引導我們要脫離小乘自利的心情,要開始要入大眾人群,這是「方等」,在這方便法來引導我們。之後,就開始轉入「般若」了,「般若」完全談「空」。「阿含」、「方等」還是在說「有」,總共是二十年,「般若」是已經講二十多年了。總而言之,談空說有,四十二年間,釋迦牟尼佛要告訴我們的話,過去的四十多年已經說過,現在,四十二年後開始轉過來講圓教,就是《妙法華經》。

       「談空說有」,現在我們體會的就是「空」,「真空妙有」,釋迦佛已經將我們引入「空」,處空,那就是「般若」,「般若」,大家了解一切皆空。生命無常,很短暫,佛法要趕緊把握,將我們的習氣趕緊去除,掃除一切,我們心地的污染、煩惱要掃除,佛陀已經將方法給我們了,所以已經接引我們。「接引眾生處空」,就是空,一切皆空,還要計較什麼?應該為利益眾生,利人群、利自己,這個志業,我們應該要用心、認真,去掉我相、煩惱、無明。所以「眾願佛力」,大家雖然很期待佛陀給我們更多一些,希望佛的力量再給我們,接引我們,「接引住空」。因為我們學佛雖然是學了,但是一直是我相,一直都是沒辦法去除,所以還是要佛陀的力量,他的法來教育我們。

經文簡釋:
「即時釋迦牟尼佛以神通力,接諸大眾皆在虛空」;佛慈悲故,如其所願,以神力接,咸住空中。
*以神通力,接諸大眾皆在虛空:喻以方便智力盡以引導眾生,處處離著,上趣一乘中道。

       所以「即時,釋迦牟尼佛以神通力,接諸大眾皆在虛空」。佛這樣接引我們,這是佛的慈悲。「如其所願」,眾生既然有求,佛必應。所以「以神力接」,用他的神力,神力就是暢通無阻,應眾生的根機,說眾生能接受的法,用這神力來接引眾生,全都能住空中。「神力」,意思就是,「神力」就是神通力,有這個能通的力量。我們常常說,要再用力一點,再用力一點,方向若對,這個管塞住了,我們再用力一點,用力,這就是叫做通力。只要方向對,我們要不斷用心力去體會法。

       所以「接諸大眾皆處皆在虛空」。我們要很用心,佛陀的法,我們要用心去體會。佛陀既然適應眾生的根機,眾生更要用心力來接受。這就是「喻以方便智力」,佛陀要談有說空,用這樣方便的智慧力,「盡以引導」,要將大家引導,「引導眾生處處離著」,大家都要離開這個執著。這就是佛陀講《般若經》,要處處離著。付出無所求,心裡就是歡喜就好,付出無所求。所以,「盡以引導眾生處處離著」。「上趣一乘中道」。已經到了一乘的中道了,一乘中道,那就是《妙法蓮華經》,這就是一乘中道,一乘中道是圓教。

*此顯三乘八部既蒙授記,皆住真空妙有究竟諦理中,以上分身遠集竟。

       這已經是「顯三乘八部,既蒙授記」。我們前面,佛陀已經為弟子授記了,甚至為天人授記了,天龍八部,在前面都已經授記。「三乘」,聲聞、緣覺、菩薩乘,前面的文,釋迦佛已經為他們授記了。所以,這些三乘的弟子與天龍八部已經得佛授記。「皆住真空妙有究竟諦理中」。大家已經,佛所說的法已經都接受來了,佛陀所講的是究竟的諦理,我們要很用心去體會。「以上分身遠集竟」,這些文,這段文就是結束(總結)過去所說寶塔現前,從地湧出那時候,大家還記得嗎?塔中出大音聲,稱讚釋迦牟尼佛在這娑婆世界講說《法華經》,那時寶塔中的多寶佛就說:「我是為聽法華經而來。」連寶塔也一同來。

       又大家還記得嗎?多寶佛為什麼要來聽經呢?因為他過去成佛的過程,缺了一點點的緣,因為要圓寂之前,就是缺了講說《法華經》的因緣,因為沒有人來請,請法,說圓教。但是世緣已盡,既然失去了,那個時代失去了說圓教的機會,這就是多寶佛的遺憾。釋迦牟尼佛在塵點劫前,大通智勝佛那時候,他(十六沙彌)聽到《法華經》,開始就覆說《法華經》了,有這個因緣,所以,生生世世那個心願,再來說《法華經》,應世成佛來說《法華經》,為他一生講經圓滿。

       但是,多寶佛就是缺這個因緣,他要入滅之前,就是交代弟子建七寶塔,全身放在寶塔中,將來任何一個地方,講說《法華經》的地方,他的寶塔就要在那個地方聽經,證明那尊佛講的《法華經》,那是一個圓教,是真實法。一來為作證明,二來是為聽法故。但是,有一個條件,就是要開寶塔門,那就是要分身佛都集中過來。所以,前面的文,還是不斷集所有分身佛回歸。所以,我們現在已經在這段文,我們都已經差不多體會了解了。

       佛陀來人間,四十九年的時間說法,前面的四十二年是談空說有,後面的七年是說圓教法華,我們應該體會這段文的道理。所以希望大家有心學佛,那就要用心聽法,接受法來,要法無漏,不要漏掉了,時時回憶,法要在記憶中,法要在日常生活中。你若是在日常生活中,法應用在人間,永遠都不會將它忘記了。若只是佛學,做研究,這樣很快就忘記了,沒有腳踏實地;既然沒有腳踏實地,只是浮在虛空中,這樣沒有實地。所以,要真空,就是需要妙有,真空妙有,究竟諦理,這才是真正圓教。所以我們要時時用心,聽法、記憶,應用人間,要時時多用心啊!


月亮 在 周一 2月 26, 2018 8:56 am 作了第 1 次修改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6/10/09晨語簡記《法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6/10/09晨語簡記《法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   2016/10/09晨語簡記《法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 Empty周日 10月 09, 2016 9:45 pm

[2016年10月09日 上午 5:23] 農曆九月初九,44字(僅德松個人筆記參考。請多指教,感恩。)

《法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靜思清澄(法髓)妙蓮華,慈濟人群菩薩道(一二九五)

1. ★釋經文: 【惟願如來以神通力,令我等輩俱處虛空。即時釋迦牟尼佛以神通力,接諸大眾皆在虛空。】

2. 上人偈文:「堪忍界釋尊憐愍願力垂化,而是大眾聞法承教大乘法,隨機利物恆說正法潤慧命,大因行菩薩道利群己眾生。」

3.「堪忍界釋尊憐愍願力垂化」:釋迦牟尼佛因一念憐憫心,願意來回在娑婆世界度眾生,眾生剛強難調伏,釋迦佛卻累生累世不離不棄眾生,在這堪忍世界廣度眾生,這就是願力啊!

4.「釋迦佛憐憫願力垂化」:我們過去聽見釋迦佛已處處為弟子授記了,弟子體會了大乘法,相信既發大心,應是有堅定的信心,不退轉、無漏心,所以佛為他們授記。但還有許多未聞法、或聞而半解、或解而忘失,眾生就是浮浮沉沉、還是沉淪,度不完啊!因此佛不得不再來,這就是願力垂化,期待化堪忍世界為淨土。

5.「諸佛說法,淨化眾生心」:分身佛來,一直不斷變穢土為淨土,說法淨化眾生心,要將眾生心地由汙染轉為清淨,從煩惱無明引導入覺道來。

6.「法入心,行菩薩道」:菩提覺道是諸眾生要學習的,學習要從聲聞,法出於佛口,佛的聲音聞在修行者的耳根,眾生要用心接受,入心去體會;進修到緣覺,體會道理了,透徹了解四諦、十二因緣,佛陀就要再接引大家晉升,人人要發大心,行菩薩道,我們的心既已淨化,就不要再有汙染了,這就是法要入大家的心中。

7.「要學習入群度眾,結善緣」:人群中有種種無明煩惱,有的脾氣剛強,有的柔弱,儘管已知道道理,儘管在人群事物中,明知道要將錯誤糾正為正確,卻不敢去好好調理,雖然知法,心還是有掛礙,還有無明、惑在心中,有法說不出,有理說不清,儘管心中有法,卻無法應用於人群,這就是智慧還未具足,還要再歷練。

8.「眾生剛強難調伏」:有的是了解道理了,習氣卻還未除,還是剛強難調伏,明知道理,卻要等到習氣發作後,才知錯,但已是造成人與人之間、事物的再亂序,這就比較遲了。這全是眾生有理說不清,有法卻不能應用,無明煩惱還是在。

9.「要用心,明道理」:佛陀就是要我們好好歷練,有理說清楚,聽到道理,好好接受,落實在生活人群事物中,這就是佛陀對我們的教育,我們要好好用心。不然,在這堪忍世界,一不小心又再墮落輪迴,苦不堪,一直在「苦集」中,集種種人事物讓我們煩惱,由不得自己,一輩子又過去了,來生又是帶業來,這都是還在凡夫的境界。

10.「法要實際用於生活中,去無明」:佛陀來人間,一一為我們解釋千經萬論,不就是在論說煩惱無明從何起嗎?我們聽很多了,卻沒有實際用於人群中,所以雖了解道理,卻還是不斷複製無明煩惱,所以業愈造愈多。

11.「心理難民」:眾生共業,世間濁氣愈來愈重,這叫作穢土,汙穢的世界。眾生心性愈來愈剛強,製造了很多的難民潮,有的人是環境難民,多數是因心理因素,心理逃不過關關卡卡的煩惱無明,而成為心理難民。

12.「而是大眾聞法承教大乘法」:佛陀很無奈,但佛陀的憐憫心,還是堅持願力,同樣不斷來,目標就是要已聞法的,承教大乘法。有緣已聞佛法,且已發大心,接受了佛陀的教育,願意出火宅,也離開了化城,也已發心立願,得佛授記,這都是已經承教大乘法。

13.「新發意菩薩,初起步行菩薩道」:佛陀不斷隨我們的根機,教導我們,雖說發大心,但我們還未真正在菩薩道上六度萬行,菩薩的因行,我們今生此世才開始起步,這叫做新發意菩薩。前面有說過「今佛不靈」,就是我們已經了解人人本具真如本性,我們有與佛同等的覺性慧海,只是我們現在才開始發心,才開始起步力行「六度」。

14.「隨機利物恆說正法潤慧命」:佛陀為眾生隨機利物,我們也是這樣學、承大乘教,現在我們已經聽法了,聽之後,了解了佛陀的教法是這樣,我們就要學佛,同樣發願度眾生,同樣要適應眾生根機,隨機投教,要隨機利物去適應眾生,同樣要入人群,恆說正法。

15.「法譬如水,潤慧命」:眾生心地乾旱,一片心地沒有法水,就像缺水一樣,即使有種子,也無法落土;種子落土,沒有水分,同樣不會發芽,無法耕作。因此,我們心裡要接受法,以法水滋潤心地,成長慧命。

16.「以佛心為己心,入群度眾」:我們的心要學佛的心,要隨機投教,要因不忍眾生煩惱無明造業,所以要入人群,循循善誘,隨機利物恆說正法,潤濕眾生的慧命。

17.「大因行菩薩道利群己眾生」:我們已行在菩薩道上,發大心,開始走上菩薩道,要利群利己,利益眾生,這就是我們要用心的。

18. 『覺道義成,即是乘如實道而來成正覺,此真身如來。又謂以如實智乘如實道而來三界。覺者=即應身如來。』

覺道的義完成了,就是「乘如實道而來成正覺」,要走這條路,入娑婆世界來修行度眾生,這樣就是真身如來,釋迦佛從塵點劫已來,就是乘如實道而來三界,這樣不斷歷練過來的,終於成正覺。覺者就是應身如來,已覺悟了,但因憐憫眾生、不忍眾生受苦難,所以應世間需要再來人間,這叫做應身如來。

19. 『此即釋迦牟尼佛所正說之妙法,與多寶如來,所由讚善之義。』

釋迦牟尼佛應身在此娑婆世界來說正法,就是在這堪忍的世間,在這個地方講法,隨機應教,終於寶塔現前,這正是佛說《妙法華經》的時候,佛不斷隨機投教,啟發眾生的大乘心,因開方便門,顯真實法,所以此時,寶塔現前來讚歎,大家要很用心體會,法要聽過後再回憶,不要忘記了!

20.「常念佛心為己心」:人人心中的塔已經浮現,佛陀也為我們開心門了,佛已入我們的心了,「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常告訴大家,時時念佛,佛心就已為我們的心了,無始以來,我們的真如本性都是不增不減,人人本具。

21.「修行,要學佛堪忍」:釋迦佛是現今的佛,多寶佛為古佛,是我們無始以來,人人心中的佛,只是一直受無明覆蓋著。釋迦牟尼佛乘如是法,應身人間,現相成佛,出皇宮修行,降伏了心中的無明、煩惱、惑,一切無明皆去除了,這就是佛陀在接引我們的方法,我們要「學佛」,就是要下這樣的決心,要重重堪忍。

22.「滌心地,法歸位」:修行,要不斷降伏心中的無明、煩惱,要不斷淨化自我的心地,將法收入心來。佛陀在人間成佛,為我們講法,教我們這樣走,我們也要降伏自我的煩惱,要改脾氣,去煩惱與雜念,遠離貢高驕傲的心。我們日常的習氣一定要去除,心地乾淨了,才有辦法讓分身佛浮現,才能將講過的法,一一再回憶,法再歸位回來。

23.「法歸位,無漏法」:若過去所說的漏掉,現在在說的,大家就會很茫然;過去的法若還記得,現在再聽到法,就能完全透徹了解。過去的「三周說法」,我們能清楚要如何離開火宅嗎?要如何離開化城?要如何得佛授記?要如何接受法雨滋潤?按這次續再將法一一歸位,這就是回憶。

24.「古今二佛」:釋迦佛開塔門,指一按,塔門就開,也看見古、今二佛,我們自無始以來的真如本性也已經浮現。本就具足法寶的多寶佛,借重現在的釋迦佛來開塔門,大家看到了,但還距離很遠,因為我們現在才剛起步「六度萬行」而已。

25.「願力行」:菩薩因行,還未很具足,所以「今佛不靈」,我們無法像佛一樣,一下就升到虛空、入塔內去,還離很遠,所以還要發願,要再靠佛力,要再用心聽。我們要靠佛力,自己也要用力,人助、己助,我們一定要靠自己,佛是這樣為我們指引,但我們一樣要有願力。

26.「了解道理,人生就無須計較」:佛陀過去談空說有,現在已說妙法了,妙法就是「真空妙有」,若了解一切法皆空了,地球的一切有「成住壞空」,人身有「生老病死」,我們在人間的壽命因緣有多長?這一生還需要計較什麼嗎?

27.「堅定志願,除習氣」:我們現在的心願若沒有好好建立,志願若沒有堅定,若還是回歸凡夫的習氣,不斷隨自己的習氣執著,增長煩惱與業力,這樣儘管你發心、發願了,永遠都離佛很遠。

28. 「把握佛法,除習氣」:佛陀說法四十二年後,才轉入圓教,開始講《妙法華經》,佛陀一開頭說《阿含》十二年,轉「方等」,開始以方便法引導我們脫離小乘自利的心情,開始要入人群,再以二十二年談「空」,說《般若經》,大家了解一切皆空,生命無常,很短暫,佛法要趕緊把握,要趕緊去除習氣,掃除一切心地的煩惱與汙染。

29.「學佛,要用心去我相,利益人群」:佛陀以為我們接引,「接引眾生處空」,就是一切皆空,還要計較什麼?應該為利益眾生、利人群、利己與這個志業而用心、認真,去掉我相、煩惱與無明。我們雖學佛,但一直在我相中,無法去除,所以還是要靠佛陀的力量,集佛陀的法來教育我們。

30.★複習經文:【爾時,大眾見二如來在七寶塔中師子座上,結跏趺坐,各作是念:佛座高遠。即時釋迦牟尼佛入其塔中,坐其半座,結跏趺坐。爾時,大眾見二如來在七寶塔中師子座上,結跏趺坐,各作是念:佛座高遠。】

寶塔從地湧出,已升在空中,釋迦佛也將分身佛集中過來,在空中開塔門,入寶塔,塔中的多寶佛讓半座,請釋迦佛同座,釋迦佛就半座,結跏趺坐。大眾雖看見兩尊佛同坐下來,但還是感到很遙遠。

31.【惟願如來以神通力,令我等輩俱處虛空。即時釋迦牟尼佛以神通力,接諸大眾,皆在虛空。】

因大眾的心已見塔,也見佛了,不過還是離在空中的兩尊佛很遠,還是很期待能再近一些嗎?

32.【惟願如來以神通力,令我等輩俱處虛空】:此釋迦如來接引眾生處空。眾願佛力,接引住空。

大家的心願,是希望釋迦如來能以神通力,讓大家也能與佛一樣在虛空中。這是解釋釋迦如來已經要將這些眾生接引到空中去,這是「眾佛願力」,眾生就是要再依賴佛陀的力量。

33.【即時釋迦牟尼佛以神通力,接諸大眾皆在虛空】:佛慈悲故,如其所願,以神力接,咸住空中。

這是佛的慈悲,這樣接引我們,眾生既然有求,佛必應,如其所願,用他暢通無阻的神力,應眾生的根機,說眾生能接受的法,以此神力接引眾生,都能住空中。

「神」就是通力,有這能通的力量。我們常說,再用力一下,因若管子塞住,只要我們方向若,用力一下,就能通。我們要用心不斷體會法,佛陀既然適應眾生恩機,眾生就更要用心力來接受。

34.【以神通力接諸大眾,皆在虛空】:喻以方便智力,盡以引導眾生處處離著,上趣一乘中道。

佛陀談空說有,以方便的智慧力,盡以引導,要引導眾生處處離著,要讓大家都離開執著,付出無所求,內心歡喜就好。「上趣一乘中道」,已經到達了一乘的中道,那就《妙法蓮華經》。

35.『此顯三乘八部,既蒙授記,皆住真空妙有究竟諦理中;以上分身遠集竟。』

一乘中道是圓教,這已是顯三乘、八部。佛已為弟子授記了,天龍八部、聲聞、緣覺、菩薩乘,全都已得佛受記,大家都已經接受了佛所說法。佛陀所講的是究竟的諦理,我們要很用心去體會。

「以上分身遠集竟」,這些文就是結束過去所說寶塔現前、從地湧出那時候。當時塔中出大音聲,稱讚釋迦牟尼佛在這娑婆世界講《法華經》,那時寶塔中的多寶佛就說:「我是為聽《法華經》而來」,寶塔也連同一起來了。

26.「多寶佛心願」:釋迦牟尼佛在塵點劫前,大通智勝佛的時代,聽到《法華經》,就開始覆說《法華經》,因有這個因緣,所以生生世世都有心願,再來說《法華經》,應世成佛來說《法華經》,為他一生講經圓滿。

多寶佛就是缺了這個因緣,在他過去成佛的過程中,在將要圓寂前,無人來請法,因此缺了講說《法華經》此圓教的因緣,世緣就盡,失去說圓教的機會,是多寶佛的遺憾,因此在他要滅前,就交代弟子建寶塔,將他的全身放在寶塔中,將來任何一個有講說《法華經》的地方,他的寶塔就要現在那個地方聽經,來證明那尊佛所講的《法華經》是圓教,是真實法。一來為作證明,二來為聽法故,但有一個條件,就是若要開寶塔門,就必需要集所有的分身佛回歸。

37.「法無漏,腳踏實地於日常生活中」:佛陀來人間,四十九年的時間說法,前四十二年是談空說有,後七年說圓教法華,我們應該體會這段文的道理。希望大家有心學佛,就要用心聽法,接受法來,要法無漏,時時回憶,法要在記憶中,要在日常生活中,永遠不要忘記。若只是研究佛學,沒有腳踏實地,這樣只是浮在虛空,很快就忘了,所以,要真空,就需要妙有,真空妙有,究竟諦理,這才是真正圓教,我們要時時用心,聽法、記憶、應用人間,要時時多用心啊!
回頂端 向下
Jack
Admin
Admin



文章總數 : 6985
年齡 : 65
來自 : 台北
威望 : 1724
注冊日期 : 2008-12-22

2016/10/09晨語簡記《法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6/10/09晨語簡記《法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   2016/10/09晨語簡記《法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 Empty周一 10月 10, 2016 5:42 pm

薰法香心得札記(二○一六年十月九日星期日)
 
上人又再幫我們總複習,以新的偈文貫穿近日開示的重點。
堪忍界釋尊憐愍願力垂化:說明佛陀的願力與教化。
而是大眾聞法承教大乘法:明明眾生的聞法與受教。
隨機利物恆說正法潤慧命:如何做好聞法者、說法者、傳法者的角色。
大因行菩薩道利群己眾生:如何行在菩薩道上,發大心,開始走上了菩薩道。
 
也複習了「應身如來」,「三周說法」等等。總而言之,就是將重點再講一遍,特別是關鍵名詞。
 
常常告訴大家,時時念佛,佛入我們的心,「念佛心為己心」。
我們不是「佛學」,我們要「學佛」,要學佛,就是要下這樣的決心修行,修行就是要這樣重重堪忍,人間堪忍。
第一句,常常告訴大家,時時念佛,佛入我們的心,「念佛心為己心」。我倒是第一次聽,原來「念佛」是要念到佛入我們的心,「念佛心為己心」。
我們不是「佛學」,我們要「學佛」,這一句,我常常聽,也謹記在心。
 
菩薩因行,還未很具足,所以「今佛不靈」,我們就無法像佛這樣一下子就升到虛空,入塔內去,這還離很遠。所以還要發願,「惟願如來以神通力」。還是要再靠佛力,要再用心聽,將這個法要再一一用心,我們要靠佛力,自己也要用力。人助、己助,我們一定要靠自己。所以,佛是這樣為我們指引,但是我們還是一樣要有這個願力。
這一段,讓我想到,佛家認為要成就事情,要有自力、他力、佛力。成佛與成就事情原理是相同的,應該說,成就事情與成佛的原理是相同的。
 
 佛陀來人間,四十九年的時間說法,前面的四十二年是談空說有,後面的七年是說圓教法華,我們應該體會這段文的道理。所以希望大家有心學佛,那就要用心聽法,接受法來,要法無漏,不要漏掉了,時時回憶,法要在記憶中,法要在日常生活中。你若是在日常生活中,法應用在人間,永遠都不會將它忘記了。若只是佛學,做研究,這樣很快就忘記了,沒有腳踏實地;既然沒有腳踏實地,只是浮在虛空中,這樣沒有實地。所以,要真空,就是需要妙有,真空妙有,究竟諦理,這才是真正圓教。
今天的結語,我覺得很妙。頭尾都很妙。先說頭一句。
佛陀來人間,四十九年的時間說法,前面的四十二年是談空說有,後面的七年是說圓教法華,我們應該體會這段文的道理。
我最近接觸一些人,看一些佛教的書(外部的),發現抱持小乘思想的人不在少數,因為佛陀小乘就講了四十二年,所以,有些人如果後七年沒聽到,沒有跟上來,沒有轉小為大,或是聽不懂,都會出問題。這些人都會在無明煩惱中,還不能得真正解脫,我們要會辨別及面對。
第二句,要真空,就是需要妙有,真空妙有,究竟諦理,這才是真正圓教。
我突然想到,經文「惟願如來以神通力,令我等輩俱處虛空。即時釋迦牟尼佛以神通力,接諸大眾,皆在虛空。」我們在虛空,但是透過神通力,可以到虛空。也就是透過妙有,可以到真空。
上人對於神通力的解釋是具有這個能通的力量。就是說,方向對,用力做,再用力一點,打通、貫通,這就是叫做通力。
這些開示合起來看,我們學佛修行,就是在這個娑婆世界(穢土、妙有),行菩薩道,方向正確,努力勤精進,貫通了,就升到虛空了。這是佛的力量,也有自己的力量,也有娑婆眾生的力量。到了虛空,就是真空。所以,佛陀接諸大眾,皆在虛空。這是他的願,我們學佛,也發這樣的願,也做這樣的事,就可以成佛。
 
 
 
 
堪忍界釋尊憐愍願力垂化,
而是大眾聞法承教大乘法,
隨機利物恆說正法潤慧命,
大因行菩薩道利群己眾生。

 堪忍世界啊!釋迦牟尼佛為眾生來回在堪忍世界,這就是娑婆世界。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願意來來回回度眾生,就是一念憐憫心。眾生剛強,難調難伏,釋迦佛卻累生累世對眾生不離不棄,所以來來回回在這個堪忍世界來廣度眾生。這是願力啊!我們過去聽,釋迦佛已經處處為弟子授記了,弟子體會大乘法,佛陀對他們有信心,既發大心,應該是堅定的信心,不退轉、無漏心,所以佛為他們授記。但是還有很多未聞法,或者是聞而半解,或者是解而忘失,眾生就是浮浮沉沉,度不完啊!佛陀還是要不斷再來,這就是願力垂化。眾生還是沉淪,佛不得不再來,期待化堪忍世界為淨土。

 我們過去就一直說,分身佛來,一直不斷變穢土為淨土,那就是說法淨化眾生心,眾生的心地,從污染的心地,希望能將他轉為清淨,從煩惱無明引導入覺道來,所以,菩提覺道是諸眾生要學習的。學習要從聲聞,法出於佛口,眾生要用心接受,所以,聲聞,佛的聲音聞在修行者的耳根,就要入心,入心去體會。所以,進修到緣覺,緣覺體會道理了,因緣,四諦、十二因緣完全透徹了解,佛陀要再接引,晉升,人人要發大心,行菩薩道。就是我們的心境雖然是淨化,就不要再有污染了。這就是法已經入大家的心了。

 再開示人人要入人群去,累積為眾生,結善緣,造福人群。在人群中,人群種種無明煩惱,有的是剛強,脾氣很強烈,有的是柔弱,有法不敢用,有法不敢說,儘管道理已經知道了,儘管在人群事物中,明明知道應該這樣的變化──要將錯誤糾正為正確,即使知道,就不敢去好好調理,雖然知法,心裡還是有掛礙,還是無明、惑在心中。煩惱,有法說不出,有理說不清,儘管心中有法,卻是無法應用於人群,這就是智慧還未具足,這還要再歷練。而有的是了解道理了,習氣都還未除,還是剛強難調伏,明知道理,但是習性,等到習性發作之後,才知道錯了,知錯,但人與人之間,事物已經又再亂序了,要重新再整理,就比較遲了。這全都是眾生,有理說不清,有法無法能應用,這樣無明煩惱還是在。

 佛陀就是要我們好好歷練,有理說清楚,聽到道理,好好接受,接受了道理,落實在生活人群事物中,這就是佛陀對我們的教育,我們要好好用心。要不然,這是一個堪忍的世界,一不小心又是再墮落輪迴,苦不堪,一直在苦集當中,集種種的人事物讓我們煩惱,由不得自己,一輩子又過去了,來生又是帶業來,光是在那個苦的範圍不斷集,不斷複製,這都還是在凡夫的境界。佛來人間為我們解釋,一一解釋,千經萬論,不就是在論說煩惱無明從哪裡起嗎?這全都聽很多了,但是我們沒有實用,沒有用在人群中,所以,道理了解,煩惱還是不斷這樣在產生,無明煩惱還是不斷在複製,所以造業愈來愈多。眾生共業,世間愈來濁氣愈重,這叫做穢土,污穢的世界。眾生心性剛強,愈來愈剛強,所以製造了很多的難民潮。有的人是環境難民,多數都是從心理成為難民,我們自己的心理,也是逃不過我們關關卡卡的煩惱無明,這就是我們自己很剛強。

 所以,佛陀很無奈,但是他的憐憫,還是堅持願力,還是同樣不斷來,就是為「而是大眾聞法承教大乘法」,目標一直就是為了要讓大眾,已經聞法的人聞法,而未聞法的人還有多少呢?有緣已聞佛法,而且已發大心,已經發大心了,也接受了佛陀的教育,願意出火宅,也離開了化城,已經發心立願,得佛授記,這都是已經承教大乘法。我們這樣一段一段講過來,該授記的都授記過了,這都已經承教大乘法。所以「隨機利物恆說正法潤慧命」。佛陀教導我們,還是不斷隨我們的根機,雖然說發大心,我們還沒身體力行,還未真真正正在菩薩道上六度萬行,菩薩的因行,我們現在才開始起步,今生此世,現在才開始起步,才叫做新發意菩薩,發大心,叫做新發意菩薩。所以我們前面有說過了「今佛不靈」,就是我們已經知道本具佛性,了解了,真如本性人人本具,我們有與佛同等的覺性慧海,我們與佛都同等,只是我們現在才開始發心,新發意,才開始起步,「六度」開始力行。

       所以我們現在在學隨機利物,佛陀是這樣來,為我們眾生隨機利物,我們也是這樣學,承大乘教。我們現在已經聽法了,聽法之後,就了解,佛陀的教法是這樣,我們就是要學佛,同樣發願度眾生,我們同樣也得要去適應眾生根機,佛陀既是隨機投教,我們也一樣,要隨機利物去適應眾生,同樣我們要入人群,恆說正法。前面一段很長的時間,一直與大家分享,聞法者、說法者、傳法者,是啊!應該大家還記得,所以我們要隨機利物恆說正法,希望法如水,法譬如水。眾生心地乾旱,一片的心地沒有法水,所以,心,土地像是缺水一樣,即使有種子,也無法落土;種子落土,沒有水分,同樣不會發芽,無法可耕作。

       所以我們心裡要接受法,法水來滋潤我們的心地,成長慧命。我們的心既是這樣,我們學佛的心,就是要隨機投教,不忍眾生人群中,煩惱無明造業,所以,我們就要入人群,這樣循循善誘,隨機利物恆說正法,潤濕眾生的慧命。所以「大因行菩薩道利群己眾生」。我們已經行在菩薩道上,發大心,開始走上了菩薩道,所以,我們要利群利己,以及利益眾生,這是我們要用心。

覺道義成,即是乘如實道而來成正覺。此真身如來又謂以如實智,乘如實道而來三界。

       所以說覺道的義完成了,就是「乘如實道而來成正覺」,要…走這條路,這樣來人間,入娑婆世界來度眾生,來修行度眾生,「此真身如來」,這樣就是真身如來,釋迦佛是這樣歷練過來的。又說「又謂以如實智乘如實道而來三界」。因為塵點劫以來,釋迦佛就是這樣不斷歷練,乘如實道而來三界。三界,大家了解了。所以這樣,乘這條路走,不斷歷練,終於成正覺。

覺者:即應身如來,此即釋迦牟尼佛所正說之妙法,與多寶如來、所由讚善之義。

       所以,覺者就是應身如來,既然覺悟了,是因為憐憫眾生,不忍眾生受苦難,所以應世間需要再來人間,這叫做應身如來。「此即釋迦牟尼佛所正說之妙法」。釋迦牟尼就是在這個應身的地方,這是釋迦牟尼佛所,就是娑婆世界,這個娑婆世界,佛陀應身來,來說正法,正說之妙法。就是在這個堪忍的世間,在這個地方講法,隨機應教,終於寶塔現前,這正是佛說《妙法華經》的時候,圓教,不斷隨機投教,啟發眾生的大乘心,說大乘法之時,所以寶塔現前了,所以正是說妙法時。

       所以「與多寶如來所由讚善之義」。因為多寶佛塔湧現在…從地湧出了,開始他就出聲音讚歎,「善哉善哉,釋迦牟尼佛,說妙法華經。我就是為了要聽法華經來的。」大家應該還記得前面的文。這就是佛陀在堪忍世界,已經將剛強眾生調伏,隨機應教,這些人已經開始發大心,佛陀正式為他們說妙法。因為開方便門,顯真實法,這個時候,寶塔現前了,來讚歎,意義在這裡,大家要很用心去體會。所以前面的文,雖然已經講過了,大家聽了之後,應該要很用心回憶。幾天前一直向大家說,法聽了之後,要再回憶,要不然都是有漏,聽過忘記了,所以不斷要一直複說,一直提醒。來,要用心啊!接下來就是前面的文。

經文:「即時,釋迦牟尼佛入其塔中,坐其半座,結跏趺坐。」

       寶塔從地湧出,已經升在空中,釋迦佛也將分身佛集中過來,也已經入寶塔去了,寶塔中的多寶佛讓半座,請釋迦佛同座,這已經我們說過,了解,釋迦佛就半座,結跏趺坐。接下來的文再說,

經文:「爾時,大眾見二如來在七寶塔中師子座上,結跏趺坐,各作是念,佛坐高遠。」

       釋迦佛也是在空中開塔門,入塔中,多寶佛分半座給釋迦佛坐下來,但是大眾所看到,是兩尊佛同坐下來,但是還是覺得很遙遠。大家雖然看到了,不過還是遙遠。接下來這段文就又再說,

經文:「惟願如來以神通力,令我等輩俱處虛空。即時釋迦牟尼佛以神通力,接諸大眾,皆在虛空。」

經文簡釋:
「惟願如來以神通力,令我等輩俱處虛空」;此釋迦如來接引生眾處空眾願佛力。

       佛陀運用神通力,因為大眾的心已經見塔,也見佛了,不過還是離很遠,所以眾生還是很期待能再近一點嗎?因為兩尊佛都在空中了,若能再更接近,所以大家的心願,「惟願如來以神力神通力,令我等輩俱處虛空」。讓我們大家也能與佛一樣在虛空中,這意思就是在解釋,就是釋迦佛,如來,釋迦如來,已經要將這些眾生接引處空,接引眾生到空中去。這是「眾願佛力」,眾生就是要再依賴佛陀的力量。

        雖然我們前面說過,人人心中的塔已經浮現出來了,佛陀也為我們開塔門了,為我們開心門,佛也已經入我們的心來,「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常常告訴大家,時時念佛,佛入我們的心,「念佛心為己心」,所以已經…,佛心已經為我們的心了,我們無始以來,無始以來,我們的真如本性就已經這樣不增不減了,人人本具,就像多寶佛,古佛。釋迦佛是今佛,現在的佛;古佛,就是我們無始以來,我們人人心中的佛,只是我們一直受無明覆蓋著。釋迦牟尼佛乘如是法,應身在人間,這樣現相成佛,出皇宮修行去了,修行的方法,降伏魔軍,就是降伏了他心中的無明、煩惱、惑,無明一切都去除了。這就是佛陀在接引我們的方法,我們也得要學佛。我們不是「佛學」,我們要「學佛」,要學佛,就是要下這樣的決心修行,修行就是要這樣重重堪忍,人間堪忍。

       修行的決心,心中的煩惱、無明要不斷不斷降伏,自我心地不斷淨化,淨化了自我心地,這樣法收入心來。法從哪裡來呢?是應化,應身菩薩,應身如來,這樣在人間成佛,為我們講的法,我們就是要無明去除,才有辦法接受法入心來。這就是佛陀現相,教我們這樣走,我們自己也要降伏我們的煩惱、我們的無明,我們的脾氣要改,我們的煩惱、雜念要除,貢高驕傲的心要遠離,種種的無明,我們日常的習氣一定要去除,心地乾淨了,才有辦法分身佛浮現出來,就是佛所講的法,才能一一將講過的法,我們的記憶再回歸,回歸了記憶,法再歸位回來,這是最近一直向大家說的。

       過去的若漏掉了,現在在說,大家還是很茫然;過去的法若還記得,再回憶回來,現在再說,現在聽到,就像釋迦佛開塔門,手指一按,塔門就開了。現在法一說,我們就完全透徹了解,過去的「三周說法」,我們能清楚火宅要如何離開?化城,要如何清楚地離開化城,要如何得佛授記?地上的乾旱,如何接受到法雨來滋潤?這按照次序,法一一歸位回來,就是回憶,大家記清楚了,就像釋迦佛現在這樣手一按,塔門就開了。

       不只是塔門開了,也看到二佛,古今二佛。我們自己無始以來,我們的真如本性也已經浮現出來,心、佛、眾生,我們的佛性發現了。就如多寶佛,本具法寶的多寶佛,本來就具足了,但是借重現在釋迦佛來開塔門,大家看到了,我們自己也看到。但是還離很遠,因為「六度萬行」,我們現在才是起步而已。菩薩因行,還未很具足,所以「今佛不靈」,我們就無法像佛這樣一下子就升到虛空,入塔內去,這還離很遠。所以還要發願,「惟願如來以神通力」。還是要再靠佛力,要再用心聽,將這個法要再一一用心,我們要靠佛力,自己也要用力。人助、己助,我們一定要靠自己。所以,佛是這樣為我們指引,但是我們還是一樣要有這個願力。

       所以「令我等輩」,我們這些人只是發心,發大乘心,還離佛很遠,所以「俱處虛空」,希望能讓我們全部能夠到虛空接近佛。這就是佛陀了解了,過去「說有談空」,現在已經說妙法了,妙法就是「真空妙有」,這就是要接大家,已經了解一切法皆空了,我們這輩子還要計較什麼呢?物理,包括地球,一切「成、住、壞、空」,人生,這個身體,尤其是我們的身體,「生、老、病、死」,身體有病,從出生的過程中不一定會到老,我們在人間的因緣、壽命多長?我們還要計較什麼呢?我們現在的心願若沒有好好建立,我們的志願若沒有堅定,還是回歸凡夫的習氣,就是這樣不斷隨著自己的習氣執著,增長煩惱、增長業力,這樣永遠都是離佛很遠。儘管你發心、發願了,但是還是離佛還是很遠。

       所以,我們佛陀已經說出《般若經》了,般若部是佛陀講二十二年,光是談空,說「空」二十二年,若再加上「方等」呢?說「有」是說十二年,「阿含」十二年,再來就是轉「方等」,「方等」就開始要引導我們要脫離小乘自利的心情,要開始要入大眾人群,這是「方等」,在這方便法來引導我們。之後,就開始轉入「般若」了,「般若」完全談「空」。「阿含」、「方等」還是在說「有」,總共是二十年,「般若」是已經講二十多年了。總而言之,談空說有,四十二年間,釋迦牟尼佛要告訴我們的話,過去的四十多年已經說過,現在,四十二年後開始轉過來講圓教,就是《妙法華經》。

       「談空說有」,現在我們體會的就是「空」,「真空妙有」,釋迦佛已經將我們引入「空」,處空,那就是「般若」,「般若」,大家了解一切皆空。生命無常,很短暫,佛法要趕緊把握,將我們的習氣趕緊去除,掃除一切,我們心地的污染、煩惱要掃除,佛陀已經將方法給我們了,所以已經接引我們。「接引眾生處空」,就是空,一切皆空,還要計較什麼?應該為利益眾生,利人群、利自己,這個志業,我們應該要用心、認真,去掉我相、煩惱、無明。所以「眾願佛力」,大家雖然很期待佛陀給我們更多一些,希望佛的力量再給我們,接引我們,「接引住空」。因為我們學佛雖然是學了,但是一直是我相,一直都是沒辦法去除,所以還是要佛陀的力量,他的法來教育我們。

經文簡釋:
「即時釋迦牟尼佛以神通力,接諸大眾皆在虛空」;佛慈悲故,如其所願,以神力接,咸住空中。
*以神通力,接諸大眾皆在虛空:喻以方便智力盡以引導眾生,處處離著,上趣一乘中道。

       所以「即時,釋迦牟尼佛以神通力,接諸大眾皆在虛空」。佛這樣接引我們,這是佛的慈悲。「如其所願」,眾生既然有求,佛必應。所以「以神力接」,用他的神力,神力就是暢通無阻,應眾生的根機,說眾生能接受的法,用這神力來接引眾生,全都能住空中。「神力」,意思就是,「神力」就是神通力,有這個能通的力量。我們常常說,要再用力一點,再用力一點,方向若對,這個管塞住了,我們再用力一點,用力,這就是叫做通力。只要方向對,我們要不斷用心力去體會法。

       所以「接諸大眾皆處皆在虛空」。我們要很用心,佛陀的法,我們要用心去體會。佛陀既然適應眾生的根機,眾生更要用心力來接受。這就是「喻以方便智力」,佛陀要談有說空,用這樣方便的智慧力,「盡以引導」,要將大家引導,「引導眾生處處離著」,大家都要離開這個執著。這就是佛陀講《般若經》,要處處離著。付出無所求,心裡就是歡喜就好,付出無所求。所以,「盡以引導眾生處處離著」。「上趣一乘中道」。已經到了一乘的中道了,一乘中道,那就是《妙法蓮華經》,這就是一乘中道,一乘中道是圓教。

此顯三乘八部既蒙授記,皆住真空妙有究竟諦理中,以上分身遠集竟。

       這已經是「顯三乘八部,既蒙授記」。我們前面,佛陀已經為弟子授記了,甚至為天人授記了,天龍八部,在前面都已經授記。「三乘」,聲聞、緣覺、菩薩乘,前面的文,釋迦佛已經為他們授記了。所以,這些三乘的弟子與天龍八部已經得佛授記。「皆住真空妙有究竟諦理中」。大家已經,佛所說的法已經都接受來了,佛陀所講的是究竟的諦理,我們要很用心去體會。「以上分身遠集竟」,這些文,這段文就是結束(總結)過去所說寶塔現前,從地湧出那時候,大家還記得嗎?塔中出大音聲,稱讚釋迦牟尼佛在這娑婆世界講說《法華經》,那時寶塔中的多寶佛就說:「我是為聽法華經而來。」連寶塔也一同來。

       又大家還記得嗎?多寶佛為什麼要來聽經呢?因為他過去成佛的過程,缺了一點點的緣,因為要圓寂之前,就是缺了講說《法華經》的因緣,因為沒有人來請,請法,說圓教。但是世緣已盡,既然失去了,那個時代失去了說圓教的機會,這就是多寶佛的遺憾。釋迦牟尼佛在塵點劫前,大通智勝佛那時候,他(十六沙彌)聽到《法華經》,開始就覆說《法華經》了,有這個因緣,所以,生生世世那個心願,再來說《法華經》,應世成佛來說《法華經》,為他一生講經圓滿。

       但是,多寶佛就是缺這個因緣,他要入滅之前,就是交代弟子建七寶塔,全身放在寶塔中,將來任何一個地方,講說《法華經》的地方,他的寶塔就要在那個地方聽經,證明那尊佛講的《法華經》,那是一個圓教,是真實法。一來為作證明,二來是為聽法故。但是,有一個條件,就是要開寶塔門,那就是要分身佛都集中過來。所以,前面的文,還是不斷集所有分身佛回歸。所以,我們現在已經在這段文,我們都已經差不多體會了解了。

       佛陀來人間,四十九年的時間說法,前面的四十二年是談空說有,後面的七年是說圓教法華,我們應該體會這段文的道理。所以希望大家有心學佛,那就要用心聽法,接受法來,要法無漏,不要漏掉了,時時回憶,法要在記憶中,法要在日常生活中。你若是在日常生活中,法應用在人間,永遠都不會將它忘記了。若只是佛學,做研究,這樣很快就忘記了,沒有腳踏實地;既然沒有腳踏實地,只是浮在虛空中,這樣沒有實地。所以,要真空,就是需要妙有,真空妙有,究竟諦理,這才是真正圓教。所以我們要時時用心,聽法、記憶,應用人間,要時時多用心啊!

 
高明智(惟智)感恩合十
回頂端 向下
http://www.wretch.cc/blog/jack18233
 
2016/10/09晨語簡記《法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晨鐘起薰法香--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