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16/10/12晨語簡記《法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

向下 
2 posters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6/10/12晨語簡記《法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  Empty
發表主題: 2016/10/12晨語簡記《法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    2016/10/12晨語簡記《法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  Empty周三 10月 12, 2016 3:38 pm

20161012晨起薰法香,慧命日增長《法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
(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近令有在,付囑,舊在娑婆此土,弘通妙法;
遠令有在,付囑本地弟子,下界微塵菩薩,
觸處弘宣,為此巍巍妙法,超言論絕思量。

 用心啊!人人要提起精神。用心啊!時間是這樣在過,生命是跟隨著時間消逝。來,抬頭挺胸,看看文字,想想法的內涵,大家要用心。這段經文,從<見寶塔品>開始,一直都是這樣體會,明明人人本具佛性,明明我們就是與法這麼接近,法,真身本體,人人具有,佛陀苦口婆心,用耐心隨機應教,我們眾生還是一樣沈迷不悟,同樣還是我行我素。這種固執自己,害到誰呢?是自己。自己一直沈淪下去,時間一直空過,業力一直增加,生命一直減少。「如少水魚,斯有何樂?」不知道這隻魚的水多底剩多少?「是日已過」,生命剩多少啊?眾生還是沈淪不起,這是很可嘆、可悲啊!

 現在佛陀開始一直交代了,付囑了,開始在交待,表示時間剩沒有多少,眾生還是一樣,名稱上是已發大心,還是同樣離自己的真如本性真體還差得很遠,很無奈。所以「近令有在,付囑舊在娑婆此土弘通妙法」。昨天,類似這樣的語氣已經說過了,今天為什麼再重覆?還是要跟大家說,我們要提醒時間不會停留,生命是這樣消逝,要把握時間、環境。有這麼好的環境,要珍惜;有這樣的時間剩下沒多少,很珍貴,更要把握。生命還很健康,頭腦還清楚,應該要好好接受。近,這就是這樣,在這近圍有這麼多適當的時間、空間、條件,應該要更加體會「付囑」這兩個字要,如何來交待我們,交待的意義是什麼?是時間沒剩下多少,所以希望我們「舊在娑婆此土,弘通妙法」,希望我們要發這念心,願意再來娑婆世界。雖然今生剩下多久不知,還是依這個世界,我們要有這分情,覺有情。

 佛陀既然在這世間成佛,願力就是要在這世間度眾生,世間,世壽只有這樣而已,所以依舊,去了能再回來,倒駕慈航,希望這個緣能再承續下去,要再續緣。希望現在的人要發心,凡夫若沒發大心,依舊就是不知將來,不知去向,受業牽引來人間,受業牽引來人間,何不就現在來發大願?何不現在趕緊來提高精神理念,身體力行,實行?這是希望我們「舊在娑婆此土,弘通妙法」。今生此世、來生來世,要有這樣的願,因為娑婆世界的眾生,還是在沈淪中,還未醒覺過來,所以我們要覺有情,發大心,趕緊覺悟,為這個娑婆世界擴大愛、拉長情。來生,今生還有多少時間不知,但是要發心願,立心念,念念不忘再來此土,娑婆世界,再來弘通妙法。應該要有這樣的心念,這是佛陀給當場弟子殷勤的期待,這樣的付囑。

 「遠令有在,付囑本地弟子,下界微塵菩薩」。不只是今生要即時發心弘通,即使未來,「遠」就是未來,還是一樣。現在的人就要發這樣的心,在未來,且不只是在這樣的範圍,我們也要將弘通妙法的精神再普遍,更廣更闊。這就是佛陀時間與空間的觀念,無不都是提醒當時在場的弟子,就是「有在」。這個「有在」,就像現在有在我面前的這些人,這叫做「有在」。在說說,都有在,有聽到,有了解,要發這樣的願,要及時提醒自己,也要發心立願,向大家布達這樣的意念,好好弘通妙法。不只是現在,「下界微塵菩薩」,就是未來生生世世,不只是這個範圍,還有開闊的眾生,我們都要有這念心,這「下界微塵菩薩」。因為眾生人人具有佛性,人人有本體,我們真性,我們的真如,所以,「觸處弘宣,為此巍巍妙法,超言論絕思量」。法很深,法無上啊!很高,巍巍顛峰,最頂峰的,很高、很高。這個法,無上正等正覺,這個妙法,希望我們的目標就是這樣,「觸處弘宣」,我們有感受到的地方,我們到達的地方,與我們有接觸的人,人、事、物無不都是啟發我們的心地法性。

 這個法是遍虛空法界,無不都是我們能覺悟的法,所以「巍巍妙法,超言論絕思量」。我們要很尊重佛陀所覺悟、所說的法,不是:「每天說的,哎呀!差不多啊!」你的「差不多」,是我的「巍巍妙法」,是顛峰。我感覺這個差不多,大家聽起來的差不多,我對佛法的感觸,那就是至高無上,在我的體會,我感覺是深無底的無底洞。法就是這麼深,只是可惜我無法將我想要說的法,很清楚讓大家了解,但是大家雖然聽我所在說的,覺得平平沒有什麼,反反覆覆就是這樣,希望大家不要因為我無法表達,而你們就將它輕視,以為法就是這麼平常,不是,是因為法我無法能完全表達啊!巍巍妙法,實在是超越了言論,無法去描述出讓人人能入心,好好去思量,這是很無奈,所以大家的心還是有一段的距離。

 不過還是很感恩,感恩大家,法在聽,也願意接受,在日常生活有在行動,這也是常常說感恩,人生還能夠不滿足嗎?這麼多人願意為人群去付出,這樣我就要常常很感恩,只是可惜,這四無礙智還無法很透徹,無法無礙辯才,讓大家能很透徹了解法,而醒悟過來,在法中更精進。菩薩行大家有在走,當然這很感恩,希望大家更了解一點,能接觸到法,理通了,通達、了解,若能這樣就能更好,我會更加安心。相信佛陀的心,對他的弟子也是這樣的盼望與期待,這段文,感觸很深。「古佛已入滅度,本願不忘,尚為法處處涌塔,聽經見證。」寶塔現前了,寶塔裡面多寶佛是古佛。我們人人有個靈山塔,人人真如本性還是一樣,自古以來不生不滅,塵點劫以來就是這樣,與我們與生俱來。大通智勝佛的時代,十六沙彌聽經體會,再覆說《法華經》,在那個地方隨著十六沙彌,有緣的人聽經,這不就是在《法華經》裡頭,塵點劫前,這念心我們應該都有了,何況塵點劫前,再更前,應該就已本具了。我們應該要相信,所以相信我們人人內心都有一尊古佛,與我們與生來來回回,只是我們不斷無明、煩惱複製,將它遮蓋,越蓋越暗、越深,所以這尊古佛還是緊密封鎖著。人人本具,連寶塔都已經深深埋在我們佷深無底的內心中。

 好不容易能夠聽到《法華經》,佛陀已經將《法華經》明顯了,九部法、十二部經,用種種譬喻、言教等等,用盡了方法為我們啟發,讓我們知道苦,而且逼迫性,就如在火宅中,眾生還迷茫著。我們就是這樣,我們的心地還在火宅中,我們的心地裡面,還是有這麼多狐、狼、野干,很多猛獸我們的心地裡,我們是不將有將這狐、狼、野干全都趕出去了呢?我們的心它,火,有打熄了嗎?火種有滅除了嗎?我們自己才有辦法體會了解。佛陀說很多方法,讓我們要如何清淨我們的心地,為了寶塔現前,也要「三變淨土」,這樣將分身佛再集合回來。看看,已經三周說法了,到寶塔現前,為了要讓大家了解多寶佛,就還要再三變淨土,想想看,到底我們的火宅裡面有掃乾淨了沒有?我們內心的狐、狼、野干,這些猛獸,是猛獸還是渾沌的獸類動物?我們有將牠去除出去了沒有?可能是還沒有,所以要三變淨土,來容納法歸位,這全都是法,這樣多寶佛塔才開始能啟開。看,這不就是佛陀用種種法,種種的形象,種種的事,要來啟開我們內心通達的道理,我們應該要很用心。

*古佛已入滅度,本願不忘,尚為法處處涌塔,聽經見證。我等諸人雖得聞經法,尚未得未證,云何不肯發弘誓願?

 所以說,「古佛以入滅度,本願不忘」。雖然我們的過去,我們本覺真如,雖然與生俱來已經很久了,但是,就全都這樣被遮蓋起來,就如滅度,沒有再度眾生,沒有顯現,發揮它的作用。但是,他的本願不忘,還是我們人人的真如本性,那個願力,只要我們發一個心、立大願,「四弘誓願」啟發起來。若能夠這樣,「尚為法處處涌塔」,自然這座寶塔它會時時涌現。只要我們的心淨化,只要我們的願力,發願,願力加強,很自然就能「為法處處涌塔」,這就是為了要「聽經見證」。我們去做,法入我們的心,做了之後,才真正體會,體會到法,原來付出是這麼快樂、歡喜的事情,願意付出,原來是這麼不困難的事情。這不是困難,只是我們懈怠、沈迷。所以佛陀慨嘆,用古佛來比喻,古佛常為法來,來聽經,「我等諸人」,現在這時刻,「諸人」,我們大家。看,「雖得聞經法,尚未得未證」,雖然大家聽經,聽就聽了,但是還未覺,還未證悟。為什麼?是不肯,「不肯發弘誓願」。我們大家就是這樣。

 古佛還沒忘記他的本願,但是我們凡夫聽經,就是這樣聽,還是無法去體會;就是因無法去體會,就是因為我們不肯發願;不肯發願,你怎麼能體會呢?做好事是「助人為快樂之本」;你要快樂,你要去助人。你不肯,怎麼能得到快樂呢?所以,「何云」,是為什麼,我們怎麼不要發願,我們怎麼不發弘誓願呢?我們就要自己問自己。

*以多寶之來勉勵時眾,當勤修習此一乘大法。明願力處處菩薩因行,直至佛果。

 所以「以多寶之來」,因為多寶佛來了,佛陀用多寶佛來,這是要來勉勵那個時代的人。而我也很期待,也是與多寶佛一樣,我們人人本具佛性,要自我勉勵,勉勵要好好出火宅,我們要好好將內心那些狐、狼、野干,種種的煩惱、無明,要趕緊去除。我們應該「當勤修習此一乘大法」,應該聽這樣段經文,要更加用心,要勤修習。我們要發願,我們要勤,我們要修,我們要好好練習,所以,明,這就是表明了「願力處處菩薩因行,直至佛果」。我們應該發心立願,處處,無處不在,無不都是我們行願的地方,無不都是我們的道場。一直要發心立願,到佛果的境地。所以大家要用心啊!越來心越沈重、越急,很期待大家借這樣的經文來啟發自己,語言很難表達,要讓大家能夠真心體會,我慨嘆能力不夠,就要大家自己去用心。

經文:「今正是時,如來不久當入涅槃,佛欲以此妙法華經付囑有在!」

 前面的文,「今正是時」,這個時候,法已經聽到這裡了,應該要好好用心,「如來不久當入涅槃」,因為如來再剩不久的時間,將要入涅槃了。「佛欲以此妙法華經付囑有在!」釋迦牟尼佛的悲心,就是這樣很悲切,再沒多久的時間了,再沒多少時間可以說了,大家要趕緊覺悟,趕緊醒悟過來,覺有情。佛陀已經為我們鋪路,鋪到這樣了,我們只要依照這條大直道走,菩薩因行,直指佛果的境地,這就是要覺有情,希望大家要用心。佛陀殷殷的付囑,我們要好好用心,信受奉行。接下來這段經文,

經文:「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聖主世尊,雖久滅度,在寶塔中,尚為法來;諸人云何,不勤為法?」

*此頌多寶如來尚為經證明圓教妙法,並勸四眾勤求法,持菩薩因行,直向佛果。

 是啊,我們大家為什麼不肯勤為法呢?多寶佛,聖主世尊久滅度,都來了,我們在這個地方,為什麼聽經了,不能發心呢?這段文就是說,描述多寶如來都這樣專程為經典,為明圓教妙法,要來證明釋迦佛已經在為眾生說這圓教妙法。所以,多寶佛「勸四眾勤求法」,用這段文,多寶佛的事相來勸大家,四眾要勤求法。「持菩薩因行,直向佛果」,佛陀用心良苦。

經文簡釋: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聖主世尊,雖久滅度」;大聖法王,萬德世尊,雖已久滅,入於涅槃。
聖主世尊:即指多寶如來。
為眾聖之尊:萬法都是從心生,諸法之尊,心就是萬法之王,故稱心王。

 所以,「大聖法王」,就是「萬德世尊」,「久已滅度,而入涅槃」,這是指多寶如來,也就是眾聖之尊,雖然久滅度了。雖然我們人人本具佛性,但是我們將它遮蓋起來,若能勤精進,有朝一日,我們也會覺悟,同樣會成為眾聖之尊。古佛來覺現在還未覺的後佛,就是要來教育我們,萬法都是從心生。其實,所有的法都是要從心生出來,不論是宇宙天地,所有的法都是我們人有心,才有辦法體會到天地萬物的真理。要有心,要從心生。所以,諸法之尊,心就是萬法之王,所以稱為「心王」。心王,在我們人人內心世界為王,也就是聖尊,也是聖主世尊,我們自己內心王。我們的世界,人人本具。

經文簡釋:
「在寶塔中,尚為法來」;多寶佛在於七寶妙塔中,尚為聽法故遠從寶淨國來。

 所以,多寶佛「在寶塔中,尚為法來」,這是佛陀借事相來啟發我們,希望我們已經沉迷很久的真如本性,受無明這樣遮蓋,沉在深處,我們光是在外面迷,深處有我們的真如本性,佛陀一一為我們開啟出來。所以應該「多寶佛在於七寶妙塔中」,尚為法來,已經是啟開了,我們的真如本性應該也已經現前了,應該了解了。聽法,應該是要入心,我們的真如本性若啟動,自然就會很用心聽,因為內心的真如與這個理互相契合起來。所以「尚為聽法故遠從寶淨國來」。多寶佛住在哪裡?東方寶淨國,東方就是日出的世界,我們人人心地真如本性是光明的,所以從東方來,就是我們的心地這一道的光明,也應該啟發出來了。

經文簡釋:
「諸人云何,不勤為法?」;汝等諸人,云何不能精進勤求大法。

 所以「諸人云何,不勤為法?」大家為什麼不肯認真,不肯勤修呢?我們平時的生活行為,我們的習氣為什麼不要戒除呢?一直都要有這麼不好的習氣,一直都是打不開的心門,這對自己是一大的毒素,還是還未服良藥,藥還沒有吃,毒素讓我們昏沉。這就是我們的習氣,我們的習氣讓我們一直在昏沉,叫不醒,那個習氣就是無法改,我們就能看出,這個人還是道道地地的凡夫,是完全沒有接受法的人。像這樣,我們要很用心。為什麼不勤為法?願意這樣懵懵懂懂過日子呢?所以我們應該要勤精進。佛陀很期待我們大家,也是「汝等諸人」,經典裡面說「汝等諸人,云何不能精進勤求大法」,我們大家為什麼不能呢?所以我們要勤、我們要精進,求於大法。

*云何不勤為法:謂古佛已證此法,已入滅度,本願不忘,尚為法來。

 所以「云何不勤為法」,我們為什麼不勤於法呢?認真一點啊!將自己這種不好的習慣,惹人煩惱的習氣,也是我們自己的無明,為什麼我們不要去除我們的無明,免得讓人煩惱,人與人之間,還要再製造煩惱、無明,這樣來這一生是不是很可惜呢?時間一直過,到底我們有多少時間好修行,好勤精進?到底還有多少時間,還有多少法可聽?聽,沒有用在我們的生活,等於沒聽。有漏法,漏得很厲害,就是因為我們有習氣。所以,希望大家要用心。

 所以「謂古佛已證此法,已入滅度,本願不忘,尚為法來。」既然古佛已經證法了,多寶佛,應該是很明朗了。但是,還是一樣,我們今生此世就是這樣在迷,多寶佛若沒有浮現,我們會一直迷下去。所以,應該也是多寶佛要浮現的時刻了。所以,已入滅了,但是本願不忘,還是同樣,求成佛的心還在。雖然道理都了解,人人的真如本性是我們的法源,真如的本性,人人本具法的源頭,人人都有法,所以人人已證此法。因為真如本性,道理本在,這就是人人本具。但是,我們沒有浮現出來,這就是希望我們要好好用心。

 佛陀,用寶塔涌出,一直要來啟發我們的內心深處,要趕緊,深處的真如要啟發出來,本願不忘。道理我們已經都很清楚,所以要有願力,我們過去塵點劫前,有與十六沙彌結緣,現在釋迦佛來人間,尤其是我們現代,佛陀二千多年前來人間,說不定我們那時候也在那個時代,塵點劫之前,我們應該也是在那個時代。就是因為有緣,才能代代接續聽法。現在我們也是乘緣再聽法,有這個緣。但是,有這個緣再聽法,不過我們就是不肯覺醒,同樣還在沉淪,所以生生世世由不得自己。難道我們不要將過去塵點劫前,十六沙彌講經的那個時候,我們應該都有發願,本願不忘,為法開始重新再發大願,是不是要這樣呢?這就是我們要很用心。


月亮 在 周一 2月 26, 2018 9:01 am 作了第 1 次修改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6/10/12晨語簡記《法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6/10/12晨語簡記《法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    2016/10/12晨語簡記《法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  Empty周三 10月 12, 2016 3:39 pm

[2016年10月12日 上午 5:23] 農曆九月十二,45字(僅德松個人筆記參考。請多指教,感恩。)

《法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靜思清澄(法髓)妙蓮華,慈濟人群菩薩道(一二九八)

1. ★釋經文: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聖主世尊,雖久滅度,在寶塔中,尚為法來;諸人云何,不勤為法?】

2. 上人偈文:「近令有在付囑舊在娑婆此土弘通妙法,遠令有在付囑本地弟子下界微塵菩薩,觸處弘宣為此巍巍妙法超言論絕思量。」

3. 上人殷切叮囑:「用心啊!人人要提起精神。用心啊!時間是這樣在過,生命中是跟著時間的消逝。來,抬頭挺胸,看看文字,想想法的內涵,大家要用心啊!」

4. 「真身自體,要清淨無染」:經文,從〈見寶塔品〉開始,一直都是這樣的體會,明明人人本具本性,與法這麼接近,法,真身本體,人人具有,佛陀苦口婆心,耐心隨機應教,眾生還是一樣沉迷不悟,一直沉淪下去,我行我素。這種固執自己,害到誰啊?是自己。

5.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時間是一直空過,業力一直增加,生命一直減少。就如不知道這條魚的水到底剩下多少。「是日已過」,生命剩多少啊?還是沉淪不醒,這是很可嘆可悲啊!

6. 「付囑有在」:佛陀開始一直交代,付囑,表示時間剩下不多,眾生還是一樣,名稱上是已「發大心」,同樣離自己的真如本性真體還差很遠,很無奈。

7. 「近令有在,付囑舊在娑婆此土,弘通妙法」:類似這樣的語氣昨日已說過,今天為什麼再重覆?還是提醒大家,時間不會留住,生命消逝,把握時間、把握有這樣好的環境,要珍惜,要很珍貴。生命還是健康,頭腦還清楚,應該要好好接受。「近」,這就是這樣,在這近圍有這麼多適當的時間、空間、條件,應該要更體會。

8. 「付囑」:如何來交代我們,交代的意義是什麼?是時間剩下沒多少,希望我們「舊在娑婆此土弘通妙法」,希望要發這念心,願意同樣再來娑婆世界。雖然今生剩下多久不知,還是依這個世界,我們要有這分情,覺有情。

9. 「發心續緣,為度眾生」:佛陀來這世間成佛,願力就是要在這世間度眾生,世間世壽是這樣而已,依舊,去了能再回來,倒駕慈航,希望再續緣,度眾生。希望現在的人要發心,凡夫若沒有發大心,依舊就是不知將來、不知去向,受業牽引來人間。何不現在發大願,要趕緊提高精神理念,身體力行,這就是希望我們「舊在娑婆此土弘通妙法」。

10. 「發心立願」:今生此世、來生來世,要有這樣的願,因為娑婆世界眾生還在沉淪中,還未醒覺過來,我們要覺有情,發大心,趕緊覺悟,為這個娑婆世界擴大愛、拉長情,來生。今生到底還有多少時間不知,但要發心願,立心念,念念不忘再來此土,娑婆世界,再來弘通妙法,這是佛陀為當場的弟子殷勤的期待,這樣的付囑。

11. 「遠令有在,付囑本地弟子下界微塵菩薩」:不只是今生,及時發心弘通,即使未來,「遠」就是未來,也不是我們現在的範圍,也要將弘通妙法的精神再普遍,更擴、更廣,這就是佛陀時間與空間的觀念,無不提醒當時在場的弟子,這是「有在」。

12. 「有在」:就像現在有在我面前的這些人,這叫做「有在」,在說話,都有在,有聽到、有了解,要發這樣的願,要及時提醒自己,要發心立願,向大家布達這樣的意念,好好弘通妙法。

13. 「下界微塵菩薩」:不只是現在,就是未來生生世世;不只是這個範圍,還有開闊的眾生,都要有這念心,眾生人人具有佛性,人人有本體,真性真如。

14. 「觸處弘宣,為此巍巍妙法,超言論絕思量」:法高深無上,巍巍顛峰,最頂峰的,無上正等正覺,妙法,目標就是「觸處弘宣」,有感觸到達的地方,有接觸到的人、事、物,無不都是要啟發我們心地法性。

15. 「巍巍妙法,超言論絕思量」,遍虛空法界,覺悟的法,要很尊重佛陀所覺悟、所說的法,不是「每天差不多啦」。你的「差不多」,是我的「巍巍妙法」,是顛峰。我覺得這個「差不多」,大家聽起來的「差不多」,我對佛法的感觸那就是至高無上,在我的體會,我覺得是深無底,無底洞,法就是這麼深。

16. 「巍巍妙法,超越言論,妙法,無形無體,用心體會」:只是可惜我無法將我想要說的法,很清楚讓大家很了解,但是大家雖然聽我所在說的覺得平平沒有什麼,反反覆覆,希望大家不要因為我無法表達,而你們就將它輕視,以為法就是這樣這麼的平常,不是,是因為無法表達啊!巍巍妙法,實在是超越了言論,無法能描述出了讓人人能入心,好好去思量,這是很無奈。

17. 「四無礙智」:大家的心還是還有一段的距離,不過還是很感恩,感恩大家法在聽,也願意接受,在日常生活有在行動,這也是常常說感恩,人生還能再不滿足嗎?這麼多人願意去付出,為人群,所以這樣我就常常很感恩,只是可惜「四無礙智」還無法很透徹,無法無礙辯才,讓大家能很透徹了解法,醒悟起來,在法中更精進。

18. 「菩薩行」:希望大家更了解一點,能接觸到法,理通,通達了解,若能這樣能更好,會更安心,相信佛陀的時代,對他的弟子也是這樣盼望與期待,這段文,感觸很深。

19. ★『古佛巳入滅度本願不忘,尚為法處處涌塔聽經見證。我等諸人雖得聞經法,尚未得未證,云何不肯發弘誓願?以多寶之來勉勵時眾,當勤修習此一乘大法。明願力處處菩薩因行,直至佛果。』

(1)「人人本具真如本性」:寶塔現前,寶塔內多寶佛是古佛,人人有個靈山塔,人人真如本性還是一樣,自古以來不生不滅,塵點劫以來就是這樣,與生俱來,大通智勝佛的時代,十六王子聽經體會,再覆說《法華經》,在那個地方隨著十六王子,有緣的人聽經,這應該不就是從在《法華經》中,塵點劫前,這念心我們應該都有,何況塵點劫前,更前,應該就本具。

(2)「人人皆有佛心」:應該要相信人人內心一尊的古佛,與生來來回回,只是我們不斷無明、煩惱複製,將它遮蓋,愈蓋愈暗、愈深,這尊古佛還是緊密封鎖著,人人本具,寶塔已深深埋在我們很深、無底的內心裡。

(3)「佛法難聞今已聞」:很不容易能聽到《法華經》,佛陀將《法華經》明顯,九部法、十二部經,種種用譬喻、言教等等,用盡了方法啟發我們,讓我們知道苦,如眾生心地還在火宅裡,還迷茫著。還是這麼多狐狼野干猛獸在心地裡,我們是不是有將這些狐狼野干全都趕出去了沒有?我們的心宅,火我們有打熄了嗎?火種有滅除嗎?

(4)「三周說法,三變淨土,法歸位」:佛陀說很多方法,讓我們如何清淨心地,為了寶塔要現前,就要「三變淨土」,將分身佛再集合回來。到寶塔現前,為要讓大家了解多寶佛,還要再三變淨土,想想看,到底我們的火宅裡面有清掃乾淨了沒?內心這些狐狼野干猛獸,渾沌獸類動物,有沒有將牠去除出去?可能還沒有,所以才要三變淨土,容納法歸位,這全都是法。

(5)「開啟多寶佛塔」:佛陀用種種法,種種的形象,種種的事,要啟開我們內心通達道理。

(6)「古佛已入滅度,本願不忘」:本覺真如,與生俱來很久,但是全都這樣將它遮蓋起來,就像滅度,不再度眾生,沒有顯現,發揮它的作用,但是本願不忘,人人真如本性,願力,發大心、立大願,四弘誓願啟發起來。

(7)「尚為法處處涌塔聽經見證」:自然這座寶塔會時時湧現。只要心淨化,發願,願力加強,很自然就能「為法處處湧塔」。為了聽經見證。法入心,法入行,做了之後才真正體會,法原來付出是這麼快樂歡喜的事情,願意付出,原來是這麼不困難的事情。這不是困難,只是我們懈怠沉迷。

(8)「我等諸人雖得聞經法,尚未得未證,云何不肯發弘誓願?」:所以佛陀慨嘆,用古佛來譬喻,古佛常為法來聽經。「我等」,現在現在這個時候,諸人指大家,雖然大家聽經聽了,但還未覺,還未證悟。為什麼?不肯發弘誓願。

(9)「云何不肯發弘誓願?問自已」:古佛還沒有忘記他的本願,但是我們凡夫就是這樣聽經後,還是無法去體會;因為不肯發願;最好事是助人為快樂之本,不肯去做,如何能得到快樂呢?所以云何,為什麼我們怎麼不肯發願,我們怎麼不發弘誓願呢?我們就要自己問自己。

(10)「以多寶之來勉勵時眾,當勤修習此一乘大法」:佛陀用多寶佛來勉勵那個時代的人。我也很期待,也是一樣與多寶佛,人人本具的佛性要自我勉勵,勉勵要好好出火宅,要好好將內心那些虎狼野干,種種的煩惱無明要趕緊去除。這段經文,更加要用心,要勤修習。要發願,要勤修。

(11)「願力處處菩薩因行,直至佛果」:發心立願,無處不在,無不都是我們行願的地方,無不都是我們的道場。一直要發心立願,到佛果的境地。大家要用心,愈來心愈沉重愈急,很期待大家借這樣的經文來啟發自己。語言很難表達,要讓大家能真心體會,我慨嘆能力不夠,就要大家自己去用心。

20. ★複習經文:【今正是時,如來不久當入涅槃,佛欲以此妙法華經付囑有在!】

「今正是時」,這個時候,法已經聽到這裡,就要好好用心。因為如來剩下不久的時間,將要入涅槃了。釋迦牟尼佛的悲心這樣悲切,再沒多少時間可以說了,大家要趕緊覺悟醒悟過來,覺有情。佛陀已經為我們鋪路鋪到這樣,我們依照這條路,大直道走,菩薩因行,直指佛果的境地,要覺有情,佛陀殷殷的付囑,我們要好好用心,信受奉行。

21. ★『此頌多寶如來尚為經證明圓教妙法,並勸四眾勤求法,持菩薩因行,直向佛果。』

22. ★釋譯經文:【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聖主世尊,雖久滅度】:大聖法王,萬德世尊,雖已久滅,入於涅槃。

佛陀用心良苦。「大聖法王」,指多寶如來,是眾聖之尊。雖然久滅度,人人本具佛性,但是我們將它遮蓋起來,若能勤精進,有朝一日也能覺悟,同樣會成為眾聖之尊。古佛來覺現在還未覺的後佛,就是要來教育我們,萬法都是從心生。

23. 【聖主世尊】:即指多寶如來。為眾聖之尊 = 萬法都是從心生,諸法之尊,心就是萬法之王,故稱心王。

萬法從心生,不論是宇宙天地,所有的法都是我們人有心,才有辦法體會到天地萬物的真理,要有心,要從心生。諸法之尊,心就是萬法之王,所以稱為心王。心王在人人內心世界為王,是聖尊,聖主世尊,自己內心王。我們的世界人人本具。

24. 【在寶塔中,尚為法來】:多寶佛在於七寶妙塔中,尚為聽法故遠從寶淨國來。

「多寶佛在於七寶妙塔中」:這是佛陀借事相來啟發我們已經沉迷很久的真如本性,受無明這樣遮蓋沉在深處的真如本性能開啟出來。

「尚為聽法故遠從寶淨國來」:聽法要入心,真如本性若有啟動,自然就會很用心聽,內心的真如與理互相契合起來。多寶佛住在哪裡?東方寶淨國,東方就是日出的世界,人人心地真如本性是光明的,從東方來,就是我們的心地這一道的光明啟發出來。

25. 【諸人云何,不勤為法?】:汝等諸人,云何不能精進勤求大法。

大家為什麼不要認真,不要勤修呢?我們平時的生活行為,習氣,為什麼不要改除呢?一直都是要這麼不好的習氣,一直都打不開的心門,對自己是一大的毒素,還未服良藥,藥還沒吃,毒素昏沉,還是道道地地的凡夫,完全沒有接受法的人。為什麼不勤為法,願意這樣懵懵懂懂在過日子呢?佛陀很期待我們大家應該要勤精進求大法。

26. 【云何不勤為法】:謂古佛已證此法,已入滅度,本願不忘,尚為法來。 汝等諸人,雖得聞經,尚未得證,不肯發願者,為何?以多寶之來,勉勵時眾,當勤修習此法。

「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用多寶佛來人間見證,也能說釋迦佛的本身也是乘願再來,釋迦佛的內心也是一樣,多寶如來就是古佛,也是塵點劫前的十六王子。其實我們也一樣,一直說「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佛陀不是二千多年前才覺悟,過去無數劫前就已經覺悟,只是為眾生,還是生生世世度化,同樣他的內心的古佛,無始來內心的古佛。「古今二佛平齊入塔坐一座」,一多無礙,多無礙一,同樣的道理。

「勉勵時眾」:多寶佛從遙遠來,或者是在很近的地方,都一樣人人本具佛性,同樣的道理。所以佛陀是以多寶佛的事相要來勉勵我們,勉勵後世眾生。

「時眾」:不只是在佛的時代,未來講說《法華經》的時代,都會讀到這段經文這樣在勉勵任何一個時代的眾生,佛陀引古佛來勉勵我們,人人本具佛性,都有古佛,古今的佛同時在靈山塔之中,在靈山,在七寶塔之中,這就是佛陀很用心。

27. 「菩薩,經者,道也,道者,路也」」:我們大家互相各稱菩薩,因為我們應該走過了寸寸用愛鋪的路,這條路是經典鋪過來的,「經者,道也」,這條道路是這樣鋪過來。就如我們慈濟現在五十年了,從佛陀的二千多年那個時候,教育我們行菩薩道,二千多年後的現在,菩薩道猶在,只要這部經出現人間,發現到這部經的內涵,將這部經大家同時來讀,讀這部經誦持。

28. 「信受奉行」:〈法師品〉很清楚說過,誦持,抄寫,講說等等,體會這部經的內容,身體力行。慈濟也身體力行走過五十年,無不都是行菩薩道。連連接接,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菩薩應該要不斷接下去鋪,還要覺有情,聽經後要體會,要很深的覺悟。自覺、覺他,人與人之間要有這分的有情分,將這分情與路一樣長一直拉過去。

29. 「上求佛道,下化眾生」;求覺有情,拔除苦難眾生。人人時時要努力,請大家確實要時時多用心啊!

*************
30. 心得,感恩上人開示。一開始,就聽聞上人這般殷切呼喚我們的道心要覺醒,不要再昏沈如聾盲,深切期盼我們人人能用心專心聞法,珍惜「已得人身,已聞佛法」的難得因緣,不要枉費過去累劫修來的福報。

叮嚀「發心立願」不是片面,是要恆常心。 一直很感恩佛法真諦,讓我們明白「萬法都是從心生」,好多法常圍繞探討「心」,要將凡夫心轉為佛心,「三變淨土」,只為「法歸位」。感動佛法道理時常以「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探究,所有基礎在於「身體力行」。共勉之。
回頂端 向下
Jack
Admin
Admin



文章總數 : 6985
年齡 : 65
來自 : 台北
威望 : 1724
注冊日期 : 2008-12-22

2016/10/12晨語簡記《法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6/10/12晨語簡記《法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    2016/10/12晨語簡記《法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  Empty周五 10月 14, 2016 10:45 pm

薰法香心得札記(二○一六年十月十二日星期三)
 
我們要很尊重佛陀所覺悟、所說的法,不是:「每天說的,哎呀!差不多啊!」你的「差不多」,是我的「巍巍妙法」,是顛峰。我感覺這個差不多,大家聽起來的差不多,我對佛法的感觸,那就是至高無上,在我的體會,我感覺是深無底的無底洞。
巍巍妙法,實在是超越了言論,無法去描述出讓人人能入心,好好去思量,這是很無奈,所以大家的心還是有一段的距離。
近令有在,遠令有在,付囑,這幾個重要觀念,昨天我就覺得很重要,也寫在心得。今天,上人要再重講,但,表面上講「近令有在,遠令有在」,其實更要帶出「巍巍妙法,超言論絕思量」。首先恭敬心很重要,在來不可以覺得「每天說的,哎呀!差不多啊!」,這種聲音,我有聽過,上人也知道。上人對於巍巍妙法的體會,我也體會很深。因為我要寫心得,還有社區讀書會導讀,上次我導讀,一句經文,講了一個小時。巍巍妙法,還只是皮毛而已。有的不知道重要的,一兩分鐘帶過,也沒有解釋與說明,就知道差別。因為,超言論絕思量。要講好,講清楚,不容易。聽的人要用心聽,用心學,在行中證,才能明白。
 
古佛來覺現在還未覺的後佛,就是要來教育我們,萬法都是從心生。其實,所有的法都是要從心生出來,不論是宇宙天地,所有的法都是我們人有心,才有辦法體會到天地萬物的真理。要有心,要從心生。所以,諸法之尊,心就是萬法之王,所以稱為「心王」。心王,在我們人人內心世界為王,也就是聖尊,也是聖主世尊,我們自己內心王。我們的世界,人人本具。
心王,要有心,要從心生。所以,諸法之尊,心就是萬法之王,所以稱為「心王」。
大日經三曰:「安住心王,等同虛空。」成實論十六曰:「處處經中說心為王。」
 
道理我們已經都很清楚,所以要有願力,我們過去塵點劫前,有與十六沙彌結緣,現在釋迦佛來人間,尤其是我們現代,佛陀二千多年前來人間,說不定我們那時候也在那個時代,塵點劫之前,我們應該也是在那個時代。就是因為有緣,才能代代接續聽法。現在我們也是乘緣再聽法,有這個緣。
這個說法,上人說過很多遍,「說不定我們那時候也在那個時代,塵點劫之前,我們應該也是在那個時代。」我們要珍惜這個因緣,會運用科技,多聞法。
 
 
 
近令有在,付囑,舊在娑婆此土,弘通妙法;
遠令有在,付囑本地弟子,下界微塵菩薩,
觸處弘宣,為此巍巍妙法,超言論絕思量。


用心啊!人人要提起精神。用心啊!時間是這樣在過,生命是跟隨著時間消逝。來,抬頭挺胸,看看文字,想想法的內涵,大家要用心。這段經文,從<見寶塔品>開始,一直都是這樣體會,明明人人本具佛性,明明我們就是與法這麼接近,法,真身本體,人人具有,佛陀苦口婆心,用耐心隨機應教,我們眾生還是一樣沈迷不悟,同樣還是我行我素。這種固執自己,害到誰呢?是自己。自己一直沈淪下去,時間一直空過,業力一直增加,生命一直減少。「如少水魚,斯有何樂?」不知道這隻魚的水多底剩多少?「是日已過」,生命剩多少啊?眾生還是沈淪不起,這是很可嘆、可悲啊!

現在佛陀開始一直交代了,付囑了,開始在交待,表示時間剩沒有多少,眾生還是一樣,名稱上是已發大心,還是同樣離自己的真如本性真體還差得很遠,很無奈。所以「近令有在,付囑舊在娑婆此土弘通妙法」。昨天,類似這樣的語氣已經說過了,今天為什麼再重覆?還是要跟大家說,我們要提醒時間不會停留,生命是這樣消逝,要把握時間、環境。有這麼好的環境,要珍惜;有這樣的時間剩下沒多少,很珍貴,更要把握。生命還很健康,頭腦還清楚,應該要好好接受。近,這就是這樣,在這近圍有這麼多適當的時間、空間、條件,應該要更加體會「付囑」這兩個字要,如何來交待我們,交待的意義是什麼?是時間沒剩下多少,所以希望我們「舊在娑婆此土,弘通妙法」,希望我們要發這念心,願意再來娑婆世界。雖然今生剩下多久不知,還是依這個世界,我們要有這分情,覺有情。

佛陀既然在這世間成佛,願力就是要在這世間度眾生,世間,世壽只有這樣而已,所以依舊,去了能再回來,倒駕慈航,希望這個緣能再承續下去,要再續緣。希望現在的人要發心,凡夫若沒發大心,依舊就是不知將來,不知去向,受業牽引來人間,受業牽引來人間,何不就現在來發大願?何不現在趕緊來提高精神理念,身體力行,實行?這是希望我們「舊在娑婆此土,弘通妙法」。今生此世、來生來世,要有這樣的願,因為娑婆世界的眾生,還是在沈淪中,還未醒覺過來,所以我們要覺有情,發大心,趕緊覺悟,為這個娑婆世界擴大愛、拉長情。來生,今生還有多少時間不知,但是要發心願,立心念,念念不忘再來此土,娑婆世界,再來弘通妙法。應該要有這樣的心念,這是佛陀給當場弟子殷勤的期待,這樣的付囑。

「遠令有在,付囑本地弟子,下界微塵菩薩」。不只是今生要即時發心弘通,即使未來,「遠」就是未來,還是一樣。現在的人就要發這樣的心,在未來,且不只是在這樣的範圍,我們也要將弘通妙法的精神再普遍,更廣更闊。這就是佛陀時間與空間的觀念,無不都是提醒當時在場的弟子,就是「有在」。這個「有在」,就像現在有在我面前的這些人,這叫做「有在」。在說說,都有在,有聽到,有了解,要發這樣的願,要及時提醒自己,也要發心立願,向大家布達這樣的意念,好好弘通妙法。不只是現在,「下界微塵菩薩」,就是未來生生世世,不只是這個範圍,還有開闊的眾生,我們都要有這念心,這「下界微塵菩薩」。因為眾生人人具有佛性,人人有本體,我們真性,我們的真如,所以,「觸處弘宣,為此巍巍妙法,超言論絕思量」。法很深,法無上啊!很高,巍巍顛峰,最頂峰的,很高、很高。這個法,無上正等正覺,這個妙法,希望我們的目標就是這樣,「觸處弘宣」,我們有感受到的地方,我們到達的地方,與我們有接觸的人,人、事、物無不都是啟發我們的心地法性。

這個法是遍虛空法界,無不都是我們能覺悟的法,所以「巍巍妙法,超言論絕思量」。我們要很尊重佛陀所覺悟、所說的法,不是:「每天說的,哎呀!差不多啊!」你的「差不多」,是我的「巍巍妙法」,是顛峰。我感覺這個差不多,大家聽起來的差不多,我對佛法的感觸,那就是至高無上,在我的體會,我感覺是深無底的無底洞。法就是這麼深,只是可惜我無法將我想要說的法,很清楚讓大家了解,但是大家雖然聽我所在說的,覺得平平沒有什麼,反反覆覆就是這樣,希望大家不要因為我無法表達,而你們就將它輕視,以為法就是這麼平常,不是,是因為法我無法能完全表達啊!巍巍妙法,實在是超越了言論,無法去描述出讓人人能入心,好好去思量,這是很無奈,所以大家的心還是有一段的距離。

不過還是很感恩,感恩大家,法在聽,也願意接受,在日常生活有在行動,這也是常常說感恩,人生還能夠不滿足嗎?這麼多人願意為人群去付出,這樣我就要常常很感恩,只是可惜,這四無礙智還無法很透徹,無法無礙辯才,讓大家能很透徹了解法,而醒悟過來,在法中更精進。菩薩行大家有在走,當然這很感恩,希望大家更了解一點,能接觸到法,理通了,通達、了解,若能這樣就能更好,我會更加安心。相信佛陀的心,對他的弟子也是這樣的盼望與期待,這段文,感觸很深。「古佛已入滅度,本願不忘,尚為法處處涌塔,聽經見證。」寶塔現前了,寶塔裡面多寶佛是古佛。我們人人有個靈山塔,人人真如本性還是一樣,自古以來不生不滅,塵點劫以來就是這樣,與我們與生俱來。大通智勝佛的時代,十六沙彌聽經體會,再覆說《法華經》,在那個地方隨著十六沙彌,有緣的人聽經,這不就是在《法華經》裡頭,塵點劫前,這念心我們應該都有了,何況塵點劫前,再更前,應該就已本具了。我們應該要相信,所以相信我們人人內心都有一尊古佛,與我們與生來來回回,只是我們不斷無明、煩惱複製,將它遮蓋,越蓋越暗、越深,所以這尊古佛還是緊密封鎖著。人人本具,連寶塔都已經深深埋在我們佷深無底的內心中。

好不容易能夠聽到《法華經》,佛陀已經將《法華經》明顯了,九部法、十二部經,用種種譬喻、言教等等,用盡了方法為我們啟發,讓我們知道苦,而且逼迫性,就如在火宅中,眾生還迷茫著。我們就是這樣,我們的心地還在火宅中,我們的心地裡面,還是有這麼多狐、狼、野干,很多猛獸我們的心地裡,我們是不將有將這狐、狼、野干全都趕出去了呢?我們的心它,火,有打熄了嗎?火種有滅除了嗎?我們自己才有辦法體會了解。佛陀說很多方法,讓我們要如何清淨我們的心地,為了寶塔現前,也要「三變淨土」,這樣將分身佛再集合回來。看看,已經三周說法了,到寶塔現前,為了要讓大家了解多寶佛,就還要再三變淨土,想想看,到底我們的火宅裡面有掃乾淨了沒有?我們內心的狐、狼、野干,這些猛獸,是猛獸還是渾沌的獸類動物?我們有將牠去除出去了沒有?可能是還沒有,所以要三變淨土,來容納法歸位,這全都是法,這樣多寶佛塔才開始能啟開。看,這不就是佛陀用種種法,種種的形象,種種的事,要來啟開我們內心通達的道理,我們應該要很用心。

古佛已入滅度,本願不忘,尚為法處處涌塔,聽經見證。我等諸人雖得聞經法,尚未得未證,云何不肯發弘誓願?

所以說,「古佛以入滅度,本願不忘」。雖然我們的過去,我們本覺真如,雖然與生俱來已經很久了,但是,就全都這樣被遮蓋起來,就如滅度,沒有再度眾生,沒有顯現,發揮它的作用。但是,他的本願不忘,還是我們人人的真如本性,那個願力,只要我們發一個心、立大願,「四弘誓願」啟發起來。若能夠這樣,「尚為法處處涌塔」,自然這座寶塔它會時時涌現。只要我們的心淨化,只要我們的願力,發願,願力加強,很自然就能「為法處處涌塔」,這就是為了要「聽經見證」。我們去做,法入我們的心,做了之後,才真正體會,體會到法,原來付出是這麼快樂、歡喜的事情,願意付出,原來是這麼不困難的事情。這不是困難,只是我們懈怠、沈迷。所以佛陀慨嘆,用古佛來比喻,古佛常為法來,來聽經,「我等諸人」,現在這時刻,「諸人」,我們大家。看,「雖得聞經法,尚未得未證」,雖然大家聽經,聽就聽了,但是還未覺,還未證悟。為什麼?是不肯,「不肯發弘誓願」。我們大家就是這樣。

古佛還沒忘記他的本願,但是我們凡夫聽經,就是這樣聽,還是無法去體會;就是因無法去體會,就是因為我們不肯發願;不肯發願,你怎麼能體會呢?做好事是「助人為快樂之本」;你要快樂,你要去助人。你不肯,怎麼能得到快樂呢?所以,「何云」,是為什麼,我們怎麼不要發願,我們怎麼不發弘誓願呢?我們就要自己問自己。

以多寶之來勉勵時眾,當勤修習此一乘大法。明願力處處菩薩因行,直至佛果。

所以「以多寶之來」,因為多寶佛來了,佛陀用多寶佛來,這是要來勉勵那個時代的人。而我也很期待,也是與多寶佛一樣,我們人人本具佛性,要自我勉勵,勉勵要好好出火宅,我們要好好將內心那些狐、狼、野干,種種的煩惱、無明,要趕緊去除。我們應該「當勤修習此一乘大法」,應該聽這樣段經文,要更加用心,要勤修習。我們要發願,我們要勤,我們要修,我們要好好練習,所以,明,這就是表明了「願力處處菩薩因行,直至佛果」。我們應該發心立願,處處,無處不在,無不都是我們行願的地方,無不都是我們的道場。一直要發心立願,到佛果的境地。所以大家要用心啊!越來心越沈重、越急,很期待大家借這樣的經文來啟發自己,語言很難表達,要讓大家能夠真心體會,我慨嘆能力不夠,就要大家自己去用心。

經文:「今正是時,如來不久當入涅槃,佛欲以此妙法華經付囑有在!」

前面的文,「今正是時」,這個時候,法已經聽到這裡了,應該要好好用心,「如來不久當入涅槃」,因為如來再剩不久的時間,將要入涅槃了。「佛欲以此妙法華經付囑有在!」釋迦牟尼佛的悲心,就是這樣很悲切,再沒多久的時間了,再沒多少時間可以說了,大家要趕緊覺悟,趕緊醒悟過來,覺有情。佛陀已經為我們鋪路,鋪到這樣了,我們只要依照這條大直道走,菩薩因行,直指佛果的境地,這就是要覺有情,希望大家要用心。佛陀殷殷的付囑,我們要好好用心,信受奉行。接下來這段經文,

經文:「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聖主世尊,雖久滅度,在寶塔中,尚為法來;諸人云何,不勤為法?」

此頌多寶如來尚為經證明圓教妙法,並勸四眾勤求法,持菩薩因行,直向佛果。

是啊,我們大家為什麼不肯勤為法呢?多寶佛,聖主世尊久滅度,都來了,我們在這個地方,為什麼聽經了,不能發心呢?這段文就是說,描述多寶如來都這樣專程為經典,為明圓教妙法,要來證明釋迦佛已經在為眾生說這圓教妙法。所以,多寶佛「勸四眾勤求法」,用這段文,多寶佛的事相來勸大家,四眾要勤求法。「持菩薩因行,直向佛果」,佛陀用心良苦。

經文簡釋: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聖主世尊,雖久滅度」;大聖法王,萬德世尊,雖已久滅,入於涅槃。
聖主世尊:即指多寶如來。
為眾聖之尊:萬法都是從心生,諸法之尊,心就是萬法之王,故稱心王。


所以,「大聖法王」,就是「萬德世尊」,「久已滅度,而入涅槃」,這是指多寶如來,也就是眾聖之尊,雖然久滅度了。雖然我們人人本具佛性,但是我們將它遮蓋起來,若能勤精進,有朝一日,我們也會覺悟,同樣會成為眾聖之尊。古佛來覺現在還未覺的後佛,就是要來教育我們,萬法都是從心生。其實,所有的法都是要從心生出來,不論是宇宙天地,所有的法都是我們人有心,才有辦法體會到天地萬物的真理。要有心,要從心生。所以,諸法之尊,心就是萬法之王,所以稱為「心王」。心王,在我們人人內心世界為王,也就是聖尊,也是聖主世尊,我們自己內心王。我們的世界,人人本具。

經文簡釋:
「在寶塔中,尚為法來」;多寶佛在於七寶妙塔中,尚為聽法故遠從寶淨國來。

所以,多寶佛「在寶塔中,尚為法來」,這是佛陀借事相來啟發我們,希望我們已經沉迷很久的真如本性,受無明這樣遮蓋,沉在深處,我們光是在外面迷,深處有我們的真如本性,佛陀一一為我們開啟出來。所以應該「多寶佛在於七寶妙塔中」,尚為法來,已經是啟開了,我們的真如本性應該也已經現前了,應該了解了。聽法,應該是要入心,我們的真如本性若啟動,自然就會很用心聽,因為內心的真如與這個理互相契合起來。所以「尚為聽法故遠從寶淨國來」。多寶佛住在哪裡?東方寶淨國,東方就是日出的世界,我們人人心地真如本性是光明的,所以從東方來,就是我們的心地這一道的光明,也應該啟發出來了。

經文簡釋:
「諸人云何,不勤為法?」;汝等諸人,云何不能精進勤求大法。

所以「諸人云何,不勤為法?」大家為什麼不肯認真,不肯勤修呢?我們平時的生活行為,我們的習氣為什麼不要戒除呢?一直都要有這麼不好的習氣,一直都是打不開的心門,這對自己是一大的毒素,還是還未服良藥,藥還沒有吃,毒素讓我們昏沉。這就是我們的習氣,我們的習氣讓我們一直在昏沉,叫不醒,那個習氣就是無法改,我們就能看出,這個人還是道道地地的凡夫,是完全沒有接受法的人。像這樣,我們要很用心。為什麼不勤為法?願意這樣懵懵懂懂過日子呢?所以我們應該要勤精進。佛陀很期待我們大家,也是「汝等諸人」,經典裡面說「汝等諸人,云何不能精進勤求大法」,我們大家為什麼不能呢?所以我們要勤、我們要精進,求於大法。

云何不勤為法:謂古佛已證此法,已入滅度,本願不忘,尚為法來。

所以「云何不勤為法」,我們為什麼不勤於法呢?認真一點啊!將自己這種不好的習慣,惹人煩惱的習氣,也是我們自己的無明,為什麼我們不要去除我們的無明,免得讓人煩惱,人與人之間,還要再製造煩惱、無明,這樣來這一生是不是很可惜呢?時間一直過,到底我們有多少時間好修行,好勤精進?到底還有多少時間,還有多少法可聽?聽,沒有用在我們的生活,等於沒聽。有漏法,漏得很厲害,就是因為我們有習氣。所以,希望大家要用心。

所以「謂古佛已證此法,已入滅度,本願不忘,尚為法來。」既然古佛已經證法了,多寶佛,應該是很明朗了。但是,還是一樣,我們今生此世就是這樣在迷,多寶佛若沒有浮現,我們會一直迷下去。所以,應該也是多寶佛要浮現的時刻了。所以,已入滅了,但是本願不忘,還是同樣,求成佛的心還在。雖然道理都了解,人人的真如本性是我們的法源,真如的本性,人人本具法的源頭,人人都有法,所以人人已證此法。因為真如本性,道理本在,這就是人人本具。但是,我們沒有浮現出來,這就是希望我們要好好用心。

佛陀,用寶塔涌出,一直要來啟發我們的內心深處,要趕緊,深處的真如要啟發出來,本願不忘。道理我們已經都很清楚,所以要有願力,我們過去塵點劫前,有與十六沙彌結緣,現在釋迦佛來人間,尤其是我們現代,佛陀二千多年前來人間,說不定我們那時候也在那個時代,塵點劫之前,我們應該也是在那個時代。就是因為有緣,才能代代接續聽法。現在我們也是乘緣再聽法,有這個緣。但是,有這個緣再聽法,不過我們就是不肯覺醒,同樣還在沉淪,所以生生世世由不得自己。難道我們不要將過去塵點劫前,十六沙彌講經的那個時候,我們應該都有發願,本願不忘,為法開始重新再發大願,是不是要這樣呢?這就是我們要很用心。

 

高明智(惟智)感恩合十
回頂端 向下
http://www.wretch.cc/blog/jack18233
 
2016/10/12晨語簡記《法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晨鐘起薰法香--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