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回眸來時路】20161013 - 甘肅遷村新生活

向下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70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回眸來時路】20161013 - 甘肅遷村新生活 Empty
發表主題: 【回眸來時路】20161013 - 甘肅遷村新生活   【回眸來時路】20161013 - 甘肅遷村新生活 Empty周一 10月 17, 2016 2:33 pm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70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回眸來時路】20161013 - 甘肅遷村新生活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回眸來時路】20161013 - 甘肅遷村新生活   【回眸來時路】20161013 - 甘肅遷村新生活 Empty周二 7月 30, 2019 8:11 pm

回眸來時路第93集_甘肅遷村新生活20161013

今日主題:甘肅遷村新生活

(主持人賴睿伶)
回眸來時路,舊法用心知,大家好,我是賴睿伶,歡迎收看今天的節目。

慈濟從1998年開始,在乾旱的甘肅地區,援建近兩萬眼的水窖,集中雨水,讓當地的居民使用,但是這幾年來,氣候變遷的影響下,雨水來不了甘肅,讓當地的乾旱情況年年加劇,農作也年年歉收,慈濟志工向基金會,回報當地的旱象時,也讓 上人開始思考到,有水窖了,但是天不下雨,窖裡的水要從何而來呢?

(旁白)
(背景畫面:2005.11甘肅省靖遠縣五合鄉,路城福嫁女兒。)
甘肅(靖遠縣)五合鄉居民,開心有新家,還能讓女兒風光出嫁,這一切都要感謝慈濟。

天不下雨,什麼都種不起來,就算有水窖也發揮不了作用,為了徹底改變乾旱現象,唯有移民一途,2008年3月甘肅最大規模,移民遷村工程,正式啟動,慈濟在若笠、五合、東升、靖安、石門、雙龍鄉,援建劉川鄉來窯村,與五合鄉白塔慈濟村,共有510戶入住,受惠數千人。

(背景畫面:2010.7.18甘肅省靖遠縣劉川鄉,來窯慈濟新村。)
村民有了遮風避雨的家,不用日日為無水所苦,還能與家人團聚,展開全新人生,究竟他們的生活,有那些改善呢?

主持人賴睿伶:在今天的節目當中,我們很高興邀請到,高明善師兄(高明善法號惟善,11992年加入慈濟,實業家,前北區榮董召集人)來到現場,和我們一起來回憶,甘肅移民遷村這件大事。高明善師兄,你好。

高明善師兄:主持人好,全球觀眾大家好。

主持人賴睿伶:師兄,提到了移民遷村,感覺就是一件對於全家人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我們今天先來看一個例子,這個人家,聽說他叫張滿月,你非常熟悉他。

家中五部“車”生活大改善

(背景畫面:2013.6.18甘肅省劉川鄉,張滿月夫妻。)
高明善師兄:這家人改變是我在啟用以後,我大概隔一年多,還沒兩年的時候,我去訪問他家,看到家裡車子這麼多,前後兩部三輪車,一部是騎的一部是耕耘的,還有腳踏車、摩托車,還有汽車一共五部,那我當初照這個相片回去,上人說不可思議啦,他的改變的速度,(上人)他連想都不敢想,怎麼會這麼快。

主持人賴睿伶:富起來了,而且我們還看到,他跟他的太太身後這個田地,綠油油的一片耶。

高明善師兄:我們主要是要求,這個政府方面要配合就是,每一個家裡有一戶,就要分配兩百坪土地了。

主持人賴睿伶:感覺有了農地,有了生活的經濟來源,然後又有了房子,當然生活就無虞了,不過回想這一切,其實並不容易啊,我們先來看這一張照片,照片中有你還有王副總,那個時候是正在,興建中的大愛村,當然最重要的就是遷村,到底要遷到哪裡去,不知道我們當時在選地的時候,有沒有一些什麼樣的,考量或原則呢?

地點首選 交通便利有水灌溉

(背景畫面:2013.6.15甘肅省五合鄉,慈濟新村興建。)
高明善師兄:我們就選主要是要在,快速道路旁邊,這交通方便,第二個是旁邊不要有高壓電線,水能夠澆灌的到,水澆灌的到的地方,不是每一個地方都有,因為黃河的水能有澆灌,它都要透過,就是一次、兩次、三次這樣,不斷地用幫浦這樣打。

(背景畫面:2010年甘肅省劉川鄉,劉川一泵水站。
2010年甘肅省劉川鄉,二泵站。)
像這裡大概有經過七次,打到一個地方再,水再停在一個水池,再另外用一個幫浦又再打上去,要分階段的打上去,那我們來窯村大概有,經過七次的一個提灌,才能有水。

(背景畫面:2010年甘肅省劉川鄉,曹若七泵站。)
所以不簡單,有了方方面面的設想。

(背景畫面:2011.1.13甘肅省劉川鄉,來窯慈濟竣工典禮。)
主持人賴睿伶:村子裡終於盼到了這一天,提到了我們這個來窯慈濟村,它的交通上,是不是也相當得好了,地理位置。

高明善師兄:地理位置非常好,因為它是在,白銀(市)跟靖遠(縣) ,中間的一個快速道路的旁邊,那要上蘭州(市)也可以馬上,沒有多遠就可以上交流道,往蘭州走,所以這一條,這是交通非常方便的一個道路,而且我們的門口,是正對著那個,交通要道的正門口,那個馬路就是在,我們正門口就是馬路了。

主持人賴睿伶:慈濟人在默默的做,然後鄉親也有感受到,而且這分感動會延續喔,我們有一個很好的例子,來看這一位鄉親,這一位鄉親,這個是他住在山上的情形,馬耀森老師,他住的若笠聽說是,非常非常乾旱嚴重的地方。

(背景畫面:2008.3.26甘肅省若笠鄉,家訪農民馬耀森。)
高明善師兄:其實他也是我們搬遷戶之一,那我們搬遷戶,全部是從若笠鄉搬下來,若笠鄉搬下來的時候,他當時還是農民,都會用地膜去鋪在種植的上面,然後用水滴,他們不是灌溉,他們用水滴子,那地膜鋪下去再挖一個洞,讓它生長出來,其他就不讓它水蒸發,那每一年地膜都要換,因為它會老化、硬化,所以它地膜有時候,老化會斷成一片一片的,會亂飛嘛。

主持人賴睿伶:對。

(背景畫面:2007.6.1甘肅省永靖縣,菜畦地膜。)
高明善師兄:那有一次我們就看到他,地膜飛到很遠的,別人的田地上,他就一直去追,追那個把那個地膜追回來,他認為地膜如果在別人的地上,別人的地上就長不出東西。

(背景畫面:2015.1劉川慈濟小學,總務主任馬耀森巡校園。)
我們在第一村旁邊蓋一所,這個慈濟來窯小學,他就當總務住任,後來又去考老師執照,他也考到了。

(背景畫面:2014.7.23甘肅省,劉川慈濟小學。)
主持人賴睿伶:他的這分愛心,聽說影響了他的孩子,就是學生了,我們來看這一張照片,好可愛的小女孩喔,她叫做嘉怡是嗎?雷嘉怡,她怎麼樣受到剛才老師的影響?

(背景畫面:雷嘉怡信裡的一段--馬老師的一個彎腰,幫助落葉完成了一個美麗的回報。如果我們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將會平平淡淡地消失在茫人海之中,這和化為灰燼的樹葉一樣悲慘,那還有甚麼意思呢?

高明善師兄:她說老師教她說,樹葉要埋在地上,來孕育其他的小樹,如果樹葉被掃掉了,或被扔掉,或被燒掉,那樹葉真的很,多悲慘,所以她說,我們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我們要用我們的愛,去影響周邊的人,那世界將會變得更燦爛美麗,所以我從這個孩子的,寫這一封信裡面,我感受到說,她把我們人文,還有我們這個愛的一個,慈悲的力量整個一道無疑,所以我就很感動說,其實真的是有愛心的老師,教出有愛心的學生,所以我們這個整個村如果說,讓每一個村民都能夠更有,更有愛心更慈悲,這是也是 上人所要的。

(背景畫面:2014.7.23劉川慈濟小學。)
主持人賴睿伶:在這麼困難的地方要做到遷村,讓人人生活富裕,您看這些鄉親們,是不是也讓一個家更加的完整。

遷村讓家人相聚 不再四散各地

高明善師兄:對,因為過去他們,我們訪問很多學生,訪問多村民,有的過去打工,是不同的一省在打工,現在打工都可以就近說,回家大家都回家,因為住的打工好找,好找地方,他們這裡也靠近寧夏,也靠近靖遠也靠近白銀,所以這裡附近都很近,那到蘭州也不遠,到蘭州差不多,也不會超過兩個小時,所以這裡要打工的機會很多,所以他們就是,學生上學方便,有公車到門口,他們這裡有公車到門口,所以家庭的團聚就,幾乎孩子如果說,至少一個禮拜會回來一次,每天回來也可以,有些都可以每天回來,所以這個是有家的感覺。

慈濟援建水窖,得以讓一個家庭,有更多的時間,可以出外的打工,但是也讓一個家的家人,必須被迫在不同的地方工作,而遷村讓家更加的圓滿了,因為有水,有了現代化的生活設備,還有農民的生活,有了180度的改變,讓經濟的改善牽動了,教育發展。

(旁白)
(背景畫面:2012.12.6甘肅省劉川慈濟小學,啟用揭碑。)
村裡蓋起學校,孩子們不用為生計煩惱,可以上學讀書,大家都很珍惜這樣的機會,慈濟在甘肅車家灣鄉,董嶺鄉、劉川鄉,援建三所小學,近千名孩童與家庭受惠。

(背景畫面:2012.12.6甘肅劉川慈濟小學。)
其中劉川慈濟小學,集中教育資源與師資,注重生活教育與品德教育。

(背景畫面:2016.7.27甘肅劉川慈濟小學,希望萌芽樂學營。)
2016年夏天,更有來自臺灣,慈濟大學的學生來到校園,他們做了些什麼事呢?。

主持人賴睿伶:在今天的節目中,我們邀請到,潘信安同學(潘信安,慈濟大學傳播系四年級,師資培育中心兼任研究助理,慈濟中學川愛志工隊學生負人)來到現場,為我們從川愛志工團隊,到甘肅學校參訪,來看慈濟對於當地,建校興學的影響,讓我們歡迎信安。

潘信安同學:主持人好,全國的觀眾朋友,大家好,我是慈濟大學,川愛志工隊的信安,信安。

主持人賴睿伶:非常感恩你的到來,因為你有一個很寶貴的經驗,我們從照片來看起,好,這是在今年的時候是嗎?

潘信安同學:對。

(背景畫面:2016.7.31甘肅省蘭州大學參訪。)
主持人賴睿伶:川愛志工團,怎麼會到了甘肅。

潘信安同學:我們川愛志工隊成立是2011年,然後大家看那個川那個字,代表就是四川,其實我們從2011年,由許副校長還有何縕琪教授,帶著慈濟大學的同學還有慈青,一起到四川服務,那這個服務的過程中,我是2012年開始去四川,所以到(2016)今年,就是五年的過程。

在地培力 移地服務

那我們在四川每一年的服務,都是希望能夠影響,當地的大學生,所以當服務這麼樣的,一長段時間以後,我們希望能夠在地培力,所以我們也希望四川大學生,可以體會一下,如果他們去移地服務的話,可以看見什麼樣不一樣的,服務的精神跟體會。所以今年才會特別設計,這樣的活動,我們把四川擴散到華西。

(背景畫面:2016.7.31甘肅省蘭州市,蘭州大方經典學校。
2016.7.31甘肅省蘭州市,老年公寓關懷。)
整個華西段,甘肅也包含在華西裡面,所以我們會變成是整個培力,華西的志工團隊,大學生,並且帶著四川大學生,跟一些有青海的、有重慶的,這些的大學生,我們一路到了甘肅,來做一個匯整。

(背景畫面:2016.7.3甘肅省蘭州市,甘肅博物館。
2016.7.30甘肅省靖遠縣,來窯慈濟村,家訪前叮嚀。)
最後一個禮拜的服務,跟整個華西青年志工,還有當地的靖遠縣的,當地的靖遠縣的大學生,一同服務。

主持人賴睿伶:我聽說,光是靖遠縣當地的大學生,就有非常大的感受。

培育當地大學生 就地服務

(背景畫面:2016.7.23甘肅省靖遠縣,培訓課程。)
潘信安同學:我們每一年去到,每個地方的時候,都會有當地的大學生一起互動,這是我覺得最珍貴的地方,因為當我看到,靖遠當地的大學生,跟我們一起服務的時候,你會覺得,你不是只有一年,你來這邊而已,而是你可以把這個種子,放在他們心中,我相信他們距離這裡這麼近,他們如果真的有感動的話,未來服務的這一塊,最重要的責任是在他們身上,而不是在我們,我們只是陪伴的角色。

(背景畫面:2016.7.26甘肅劉川慈濟小學,布置營隊場地。)
所以當我們一到的時候,看到靖遠當地大學生,其實是很興奮很開心的,但互動底下你會知道,他們一開始是抱著,哇,臺灣大學生是稀有動物,他抱著這種心情過來看。

(背景畫面:2016.7.27甘肅劉川慈濟小學,希望萌芽樂學營相見歡。)
但是後來他在服務的過程中,我們讓他們了解到,為什麼我們要這麼堅持在,在服務的意義,跟服務要準備好才能出門,這些情況下之後,他們開始感受到,他為什麼要去做這些事情,那也體會到,他們其實是比較,富裕的一群孩子,就是在縣城裡面,他們其實是過得非常好的,我們雖然知道甘肅缺水,但他們每天都有,用不完的礦泉水。

城市大學生 見苦知福

當他們真的到了距離那邊,(車程)將近1個小時的時間,是到當地,就是劉川那個地方,大愛一村服務的時候,他們有點驚訝,原來距離我們這麼近,但是就有一群孩子,跟一些家庭,他們的生活是如此的困苦,而且他們是真正的見苦知福,就把那個苦難立現在他的眼前。

主持人賴睿伶:這些學生們,包含臺灣去的孩子們,都有了深刻的感受,課程的安排也就格外重要,因為我們最主要的目的,就要影響當地的孩子,這次的課程裡,有做哪些的規畫呢?

(背景畫面:2016.7.28甘肅省,劉川慈濟小學文化交流。
2016.7.28甘肅劉川小學,小書繪本製作。)
潘信安同學:在照片上面有看到,他們畫,畫繪本,好 其實我們希望,讓他們製作小書,因為我們希望,培養他們閱讀的精神,從閱讀這塊的精神可以拉到,原來當作者,是很簡單的一件事情,他自己做自己的小書,引起閱讀的興趣,所以我們前面有繪本導讀,到繪本的製作,那這些地方扣在的主題是環保,我們弄環境議題,講大象在哪裡,海星在哪裡,還有整個是海洋動物,還有就是山林之間,因為人類的破壞,而大象不見了。

以環保議題 引發閱讀興趣

這些的繪本故事,讓他們看見,那種繪本的議題帶到環保,再讓他們自己製作小書完,畫自己的家園有多美麗。

(背景畫面:2016.7.28甘肅劉川慈濟小學,小書繪本製作。)
我們希望讓他們,愛上自己的家園,他才會學會保護自己的家園,跟喜歡這塊土地。

(背景畫面:2016.7.31甘肅省劉川鄉,孝親感恩晚會。)
所以今年活動設計在於,行善跟行孝的部分,行孝的部分就是,晚會跟親恩浩連天的演繹,跟著他們的家人,然後包含擦手的活動,來整個呈現。

主持人賴睿伶:我們這麼精緻,又這麼有趣的課程,孩子們上課時候的反應如何?

潘信安同學:當他們在上課的,那分眼神的時候,渴望上學的精神,是每天這樣奔跑來上學,有些孩子是要將近跑,一個小時的路程,才會來到學校。

求學若渴 奔跑來回不嫌累

然後因為中午的用餐,他們都要回家用餐,所以我們就是又問他們說,時間那麼長你們要不要,留在學校休息,他說:沒事、沒事,然後當我們要留下來他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

(背景畫面:2015.8.3甘肅省劉川慈濟小學,童趕回家吃午飯。)
第一天他就跑走了,而且他是拿著水就這樣奔跑,然後奔跑出去之後,過沒多久,就是要上課的時候,我看他又跑回來,跑回來的時候真的是,那一種黃土的沙都在他的身上,但是他的臉上是笑容,所以你就會覺得,當這樣的一個反差的時候,他們願意上學這分心,是讓我們大學生很驚訝的。

(背景畫面:2016.7.28甘肅劉川慈濟小學,希望萌樂學營早操。
2016.7.27甘肅劉川慈濟小學,希望萌樂學營。)
我們就有一位馬來西亞同學,他就在說他以前,從國小一路到高中,他們讀書都是兩三點就放學了,他就突然跟我說一句,我不知道我以前,有沒有讀過書耶,就看到他們這麼認真,每一天這樣讀書跟那一分眼神,他就開始在想說,我們以前有沒有這麼樣珍惜,這些讀書的資源,有沒有這麼樣的感受到,這分的珍貴。他們的那分成熟,跟願意學習這分心,是對我們大學生,一個很大的衝擊,我們就開始思考,他們讀書,他們為了家計,為了生活那一分韌命,但是我們還在為了生活,很熱,沒有冷氣上課,然後去爭吵,或是為了制服,或是為了襪子的長短,或為了鞋子的款式,在去爭吵的時候。

從小學生的勒韌性 體會惜福

我覺得回到最初我們,回到最後,我們在反思的過程中,大家看到的是,特別是家訪的時候,看到孩子們的韌性,還有看到他們在家庭裡面,願意為自己夢想付出,跟追逐那個過程,那個韌命的眼神,是沒有任何抱怨的,而且是很開朗的跟你分享。

(背景畫面:2014.7.28甘肅省靖遠縣,馬貝貝採枸杞。)
主持人賴睿伶:確實是,這個影響不是只有在課堂喔,我看到這個照片上,就是孩子在幫忙家裡做農忙,對,好像你們也親自去了,這是在做什麼呢?

潘信安同學:這麼還滿特別的,大家都只看過它乾燥過的樣子,它是枸杞,對,它一顆一顆得非常的漂亮,這也是我們第一次看到,那我們去整個體驗的時候,是要去採枸杞,那採枸杞的過程中,我們一開始抱著,非常開心的心情去。

(背景畫面:2011年甘肅省箬笠鄉,枸杞收成。)
然後半路就有看到,一位孩子在採枸杞,何老師就問他說,就是你這樣採多久,他說我早上七點到晚上八點,就是採大概整整的時間就是,待在那烈日底下,在甘肅是非常熱的,萬里是無雲的這樣,雖然在1800多公尺,可是它紫外線更強,對,所以變成說他在,這樣的情況下採枸杞,我們就問他說,因為枸杞上面有刺,而且那個刺是比玫瑰的刺,還要尖銳的,所以我們老師就說,那你可不可以來教我們,怎麼採不會被刺刺到,他就看著老師就說,沒有麼好教的啊,因為他就是這樣被刺,對。

以平常心 面對生活挑戰

然後,當他講出這一個很平常的話,他也沒有多那樣情緒的渲染,但是你會覺得這孩子那個眼神,跟你講話的那一分韌命,就是跟你講說,這就是他的生活,他一天最多只能採50斤,1斤就1.2元而已,他這樣賺一賺50乘以1.2,他也才不過就300(新台幣) ,但是一年之間,他也只能採40天左右,所以他完全沒有辦法去,支付自己生計的時候,這是個打工,那對他來講,他不會覺得他錢很少,他就是很認命的,在把這件事情完成,他希望能夠為他自己的學費,為他自己能夠讀書這件事情,花更多的精力去完成他。

所以採枸杞一開始很開心,採、採、採,然後後面就覺得很有感受,然後甚至有就是,我們回來分享的時候,有人就跟我們講說,難怪枸杞是紅的,因為都是那些採摘人的心血。

(背景畫面:2015.8.6甘肅省靖遠縣。)
然後都是他們的用心,因為看起來,雖然好像是一個經濟產物,但是對他們來講其實是,一份很辛苦的工作。

主持人賴睿伶:當然每一次的課程,總會有結束的時候,也很希望在課程的中間,留給孩子一些愛跟善的種子,聽說你們有一個很特別的計畫。

效法竹筒歲月 日存善念

潘信安同學:因為我們每一次去推,行善的時候,都會把持著慈濟,師公 上人所說的,日存五毛錢,竹筒歲月的精神,但是對當地的孩子來講,他們拿到了竹筒,但是他們沒有辦法,真的有這樣的錢,可以去捐的時候。

(背景畫面:2016.7.27甘肅劉川慈濟小學,善行日記教學。)
我們就一直在想,有沒有其他的方法,上人最希望我們的,是日存善念的概念,所以我們就做了一個,叫善行日記,照片上面所寫的,就是他們在寫善行日記,那什麼叫善行日記呢?我們從竹筒歲月的課程導入,跟他們講說善念的重要,最後跟他們講說,你們每一天只要發善念,學會感恩這件事情就很重要了,所以他們開始在上面寫說,我今天給小貓咪喝水,我今天跟爺爺奶奶問好,我今天跟小夥伴,玩的時候不搗亂,這就是他的善行。

日日發善念 儲存正能量

這就是他的感恩,這就是他發的一分心念,當他每一天,可以寫下這些善行的時候,它其實是一個正能量,而且可以讓自己的這一分善念,一直維持下去,讓他們了解到,發一分善念的重要,跟那一分感動,正面能量,當大家一起的時候,它就是一個很大的能量,跟一個很大的祝福。

(背景畫面:2016.7.26甘肅劉川慈濟小學,營隊場地布置。
2016.7.27甘肅劉川慈濟小學,希望萌芽樂學營開營。)
主持人賴睿伶:所以相信現在在甘肅,有一群小學生,因為你們善的帶動,正在力行大愛,從臺灣慈濟大學的孩子們,一直到當地的大學生,再到小學生的身上,愛的種子綿延不絕。

(背景畫面:2012.12.6甘肅省,劉川慈濟小學落成合影。)
證嚴上人曾經說過,歷史上的貧窮,不是注定永遠的貧窮,它是可以改變的,慈濟在甘肅的抗旱扶貧計畫,從建水窖、遷村到建學校,讓居民逐漸有水有屋有教育,在這片黃土地上,撒下了大愛的種子,相信這些種子,日後會發芽茁壯,今天非常感恩高明善師兄,還有信安的分享,感恩你。

潘信安同學:感恩。

羽光片影

問疑
從日到夜


靜思精舍上德下宣師父:因為我們幾個師姊就說,要貼一個公告,讓人家知道說,你什麼時候才來看 上人,我覺得啦。

(背景畫面:1983年臺北。)
因為 上人你想想看,早上吃過飯,五點多我去煮飯,然後吃過飯坐下來,就是一直講話講到中午就去,然後回來又坐著,沒有休息喔,人又靠過來,就等於像車輪戰,所有的委員都是,我什麼時候帶來,我希望說在師父面前,師父跟我們這個人講久一點,都是這樣,到晚上吃過飯回來又講,然後講到十點多,有時候還不走。

有一次我就跟師姊講說,我們精舍都九點多敲板,安板他們也知道,他們都有回來打包冬令,我說我們可不可以至少十點,把人都清乾淨,好啦 可以可以,然後她就到九點半的時候,就打板囉,打板囉,大家讓師父休息囉,就一直趕趕到十點,然後人都走了差不多了。

然後 上人就說,你怎麼這麼多天沒看到你,就是那個一直喊打板那個,然後走過來,師父 我實在很痛苦,我都不敢說,師父說沒關係,來,來說,坐下來講半小時。

慈悲
解惑離苦

我們還有一次是,上人中午吃過飯回來,因為每次那個外面都一堆鞋子,結果那個有一個師姊,她就想 上人太辛苦,給 上人休息一下,就把所有的鞋子都丟到講堂去,然後把門關起來,師父說怎麼沒有人,她說師父今天都沒有人來耶,讓師父稍微休息一下。

(背景畫面:1983年臺北濟南路。)
上人就走走走,就把門一打開,哇,一堆鞋子一堆人待在那裡。

(背景畫面:1988年臺北吉林路。)
我就想說,那我們來貼一個公告,就是我想上班也八點上班,你如果說上班九點上班,你如果說 上人八點開始會客,還好啊,對不對,你中午休息個一個半小時,你只要把它,我覺得說你只要把它寫清楚,因為 上人這樣子真的是,是硬撐的啦,所以 上人那時候體重,減到只有好像41公斤還42公斤,很瘦,你看那個破土那個時候,上人的相片,那個影片非常非常的瘦。

(背景畫面:1983年花蓮。)
我就想說,我就把它貼起來跟師姊講,有的師姊也比較明理的就說,我們來執行,結果我們講了, 上人就說你們在做什麼,結果師姊說,她就說要做什麼, 上人看著我說,這樣你來就好我不要來。

師徒
知心相契

(背景畫面:1985年臺北。)
我記得大概十幾年前,那時候, 上人會客室在這裡,有一年的過年,每一個榮董,大概有七八個榮董,臺北來的,每個人拿一張紙來看 上人,就是拿一張支票,那有一個我們很熟悉的榮董,他就跟我說,因為我人也在那裡, 上人每次拿到,因為很忙,過年人很多,他的錢拿來,那個都不是幾十萬,都是百萬以上的,然後他拿來,上人都是拿一下說感恩喔,上人就這樣而已,他說 上人把他的支票,拿著跟他說感恩喔,他出來他說,師父都跟他說好了,我說師父跟你說什麼,我在現場,他說師父跟我說,我今年可以做什麼。

(背景畫面:1988年榮董聯誼會。)
所以你看很多人就自己,自己去理解,然後自己去體會, 上人要我做什麼,你會很感動。
回頂端 向下
 
【回眸來時路】20161013 - 甘肅遷村新生活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法喜充滿 :: 回眸來時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