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16/10/21晨語簡記《法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

向下 
3 posters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6/10/21晨語簡記《法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  Empty
發表主題: 2016/10/21晨語簡記《法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    2016/10/21晨語簡記《法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  Empty周五 10月 21, 2016 3:55 pm

20161021晨起薰法香,慧命日增長《法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
(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若能護持演說此經,虔敬弘通,
即是供養三佛。諸佛以濟物為懷,
若說此經紹聖道,不負顧命契佛心。

 用心來體會,「若能護持演說此經,虔敬弘通」。我們就想,這段時間是不是佛陀的付囑,在叮嚀、交待?重視這部經一定要在人間好好流傳,所以不斷叮嚀我們,交待著,若能夠護持演說。法必定要說,不是藏在藏經閣裡,不是放在書櫃裡,要拿出來看,拿出來讀,然後了解道理,我們要好好自己受持,然後我們所受持的心得,要好好地來與大家分享、演說。經典的內容,讓我們看,我們法喜充滿,身體力行去做,法好像已入我們的心,遍體細胞都起了法喜,很歡喜的心。所以有時跟大家說,「連細胞都在笑」,這就是法喜充滿。歡喜的心與大家分享,帶動大家,讓大家同時感受;要感受,就是一起做,所以同時感受這個法喜,因為這部經,我們要用很虔誠的心弘通,來弘揚,讓它能流通下去,若能這樣,「即是供樣三佛」。三佛,多寶佛是古佛,很長久長久以前時間的古佛;今佛,釋迦牟尼佛,來人間說法,完成這部《法華經》,讓我們現在能依經讀誦、受持、奉行,這釋迦牟尼佛的教育。

 還有,十方諸佛,法就如宇宙天體的真理,遍及十方法界,舖天蓋地,無不都是這樣的真實法,佛陀向我們解釋,我們應該要很清楚。所以,四方八達(四面八方),天地上下,都有它的真理,這真理就是十方諸佛,那就是法身,所有的道理、真理,這無不都是我們要恭敬尊重。所以,「諸佛以濟物為懷」。所有的道理,覺悟的諸佛、菩薩,無不都是在教育我們要濟物,救濟眾生,疼惜物命。這是所有的真理,有形、無形,無不都是為我們說法,無不都是在利益我們,滋潤我們的智慧;所以我們要尊重天下一切萬物,所有的真理,不論是過去、現在、未來,天地之間,我們一定要很尊重,這是道理。佛就是覺,覺悟就是真理。同樣的,這是三佛,過去、現在及十方,這些真理,我們都要很尊重,這些法無不都是在利益眾生。

 所以,若說此經紹隆聖道。自然所有的法就都能很興盛起來,只要將這部經能透徹了解。過去佛陀所說,談有說空,一直到中道圓滿,就能完全清楚。這就是講這部經,能夠使所有的法,在任何一個經典裡,無不都是能應機,應根機受法。接受,就身體奉行。這就是法若能合在根機,根、塵、法,能這樣會合起來,人人能體會到,自然心就通達了;道理都通達了,所做的事情一定是順天理、合人道。這就是在這部經圓融的教育,要好好用心。若說此經紹隆聖道,就是很興盛起來。

 「不負顧命契佛心」。佛陀顧命,那就是佛陀向我們叮嚀、交代,我們不辜負佛陀來人間一趟。佛陀為人間來修行、現相,其實他早就覺悟了,早就已經體會道理了,就是為了要適應我們未來的眾生,他就要現這樣的相,在娑婆世界,生在皇宮貴為太子。選擇在皇宮也是要讓後來的人能了解,貴為太子享受天下一切的樂、一切的福,為什麼他要去出家,出家,不是無奈、受苦才想要出家,不是,出家乃是智慧超越。悉達多太子是智慧超越,他看到天下境界無常,看到人間疾苦,看到生命不平等,人類、動物,以及人類的階級等等,這是世間人的分別心,何況人人都不知道生死輪迴,人人更不能體會因緣果報,佛陀就是用種種的形相、過程,修行苦,他還是堅持,堅持他的意志,堅持他的願心,守持他的戒律,這樣這麼多年的時間,人無法忍受的,他忍過來。這也就是過程,讓大家了解,大家看得到,有這樣這樣的過程;歷史上的記載,世間有這樣一尊佛,他成佛的過程是智慧、大願而修行。

 所以,這就是佛陀他一生中,從最富貴的地方走出,受了一段很長時間的考驗,法,不漏過了他的心,看天地宇宙間,參訪其他的宗教,了解各宗教所說的法、所教導的方式,有對、有錯的地方,他全都含入在他的內心,如何去除不當的道理,來取真純的道理,然後好好地來慮思,經過這個過程,結果成道了,覺悟。這念心一覺悟,天地宇宙就是這樣寂然清淨。那時候,寂靜清澄,身心與天地宇宙合為一體。所以,三佛回歸過去真如本性,得現在世間所有的道理,無不都是容納入心來;將這些道理體會,是鋪天蓋地,無不都是物理,無不都是真理,生命的道理,很多,完全回收在他的智慧覺海中,一輩子隨著世間法,分秒不斷流逝。佛陀隨著眾生的根機,這樣循循善誘,說「有」談「空」,最後來一個「空」、「有」會合,「空中妙有」的這個中道圓教,那就是《法華經》。

 佛陀,再留下來的時日不是很多,在這個世間裡,所以他趕緊,開始要講最重要的法,現也已經告一段落,開始就要叮嚀,要交代、要付囑。所以「不負顧命」,我們應該不要辜負了佛陀這分的用心,在最後句句無不都是在向我們叮嚀、交代,不要辜負了。所以,「契佛心」,我們真正要能與佛心相契合,我們已經聽那麼多了,從〈序品〉,從〈方便品〉、〈譬喻品〉、〈信解品〉等等,一路過來,應該我們要契佛心。

*謂修菩薩行,即當弘持正法,宣說妙義,展轉流布,不斷佛種。

 所以,用心體會,那就是要「修菩薩行」;要修菩薩行,那就是「即當弘持正法」,應該要弘通佛的教法,要受持佛的正法;要不斷「宣說妙義」,不斷要宣傳,要講解這個法奧妙的道理;所以要「展轉流布」,要好好用心展轉流布;「不斷佛種」,佛法,要不斷去布種,佛種不要斷了。佛種就是佛法,不斷。
 
*如經所說,愛樂正法,常樂演說,讀誦書寫,思惟其義,廣宣敷揚,令其流布之類,是名護法。

 就如這部經典裡面所說的,「愛樂正法」,我們要愛,要來喜歡這個正法;「常樂演說」,要培養我們這念心,要常常歡喜,有機會就要趕快說,所以「常樂演說」。若是平時,我們就要「讀誦書寫」,要讀、要誦、要寫,抄經下來,文字能永遠存下去。我們每次若在抄,我們每次若在寫,自然就加強我們的記憶,所以,了解它的意思,來「廣宣敷揚」,要好好布達、宣布,好好來演講,弘通這個教法。所以,「令其流布之類,是名護法」,這樣叫做護法。我們要很用心,不論是讀、不論是誦、不論是抄寫,對我們自己幫助很大,我們自己受到利益,就要不斷宣布給大家,也有這樣的機會來讀誦、來書寫,同樣也能布達給大家了解;了解之後,自然就能身體力行,按照經典所宣說,利濟物命。

 眾生有苦難,我們要發大心、立大願,要去為他們付出,利益眾生。這就是了解法,自然我們就會去身體力行,能去做,就要用心體會,這樣來紹隆聖道。真正聖人所傳下來的教法,我們要不斷不斷承續,不要辜負佛心,不要辜負佛所交代。我們若能契佛心,就是與佛心會合起來,自然就絕對不會辜負佛陀所傳給我們的教法,我們身體力行,能自己行,能接引人人來實行。這就是我們要很用心。接下來,我們來看前面的文,

經文:「其多寶佛,雖久滅度,以大誓願,而師子吼;多寶如來,及與我身,所集化佛,當知此意。」

 「其多寶佛」,就是佛陀還是很強調多寶佛,那尊多寶佛,就是古佛,我們與生俱來就有的道理,就是多寶佛。「雖久滅度」,雖然時間過很久了,同樣那個誓願力還是保持著,所以,講《法華經》的地方寶塔浮現。作獅子吼,在寶塔中出大音聲來證明,開寶塔還是要釋迦佛快說是經,要不然來不及了,我是專程為聽經而來的」。(經文「快說是法華經,我為聽是經故,而來至此」)

 這就是多寶佛過去的心願,現在要趕緊表達出這部經的內容,這部經的真理,這就是作獅子吼,就是真理,鋪天蓋地,都有這樣的真理。所以「多寶如來,及與我身」,以及我——釋迦佛,這是經文這麼說。「所集化身」,從十方全都將他集合過來,這裡面包含了很大的意義。所以我們光是一座多寶塔,會說這麼久,那就是要人人了解多寶佛的來意,釋迦佛說法的意思,要集這麼多十方諸佛來,這種種的意義,我們一定要很清楚了解。接下來的這段文再說,

經文:「諸佛子等,誰能護法,當發大願,令得久住。其有能護,此經法者,則為供養,我及多寶。」

經文簡釋:
「諸佛子等,誰能護法」;召集諸大眾,徵詢:誰能為我護持正法,弘傳恆續。

 就是說,「諸佛子等」,大家聽,什麼人願意護法?大家要知道,弘法很辛苦,講法很辛苦,有人願意嗎?願意用心體會法的意義,有人願意用這樣的心思體會法,又願意向天下講說、流傳這部經?很困難。就像現在,雨,一大陣、一大陣在下,講經也很辛苦,聽經若不用心,也聽不到。後面的人是不是聽得清楚呢?講經的人已經盡力了,但是,聽的人,就要很用心。發心的人,若沒有聽,法無法流傳下去。用心聽法,法清楚了,才有辦法流傳。所以,「誰能護法」,認真聽法,認真法入心,才有辦法在彼此這麼辛苦,得來不容易的情況下,將法再綿綿流傳下去,所以,要了解。

 「召集諸大眾」,就是徵詢,將人全都叫過來了,在大眾中來徵詢,就是來問:「誰願意,願意要好好受持這部經,有困難嗎?大家願意,願意講說這部經,讓這部經,不論是什麼樣的環境,它都能綿綿流傳下去,大家願意嗎?」這就是徵詢,問大家:「從你們的內心,願意發心嗎?」「誰能為我護持正法?」佛陀就是這樣來徵詢,來問:「我這麼辛苦在講法,到底大家有用心嗎?願意將這個法入心嗎?什麼人能為我護持正法下去?佛法現在在人間,發揮人間救人的良能,但能這樣長久,綿綿流傳下去嗎?」這就是佛陀用心,他很擔心的就是法斷了,遇到環境隔礙,佛法就這樣斷了,這是佛陀的擔心,所以徵詢:「誰能為我護持正法,弘傳恆續呢?」要如何能永遠、永恆繼續下去?佛陀的用心良苦啊!

經文簡釋:
「當發大願,令得久住」;事行如彩,願力如膠。彩色無膠,則不堅固。

 「當發大願,令得久住」。希望大家應該要發大願,令法能永久永久,法能住世,就要看大家是不是願發心立願呢?「事行如彩,願力如膠。彩色無膠,則不堅固」。因為彩色若沒有這個膠,要畫它,不會黏著;彩色必定要拌過了膠,若拌過膠了,它的色能混起來,才能畫在壁上或者是畫在紙上。這要有彩色與有這個膠,這樣將它畫下來。看看以前以前很多的圖,尤其是經典的經變圖,我們能看到,現在很多人出版了,還留在敦煌的洞窟中。雖然有受一些破壞,或者是風蝕掉,現在去拍攝,雖然有殘缺,但是彩色還在,所以「事行如彩」。我們在做事,法入心來了,現在行動中,佛陀教育我們「四無量心」,慈、悲、喜、捨,用我們的弘誓願,展現出了慈悲喜捨在人間,無緣大慈,為眾生造福,這就像人生的彩繪一樣。

 眾生有苦難,大家用心想辦法,用心、用智慧,再困苦的地方,再艱難,只要物資送得到的地方,我們就要用心、用智慧,如何安全送到達;眾生所需要的,能拿到他的手中,能入他的生命中救他的命,這就如彩繪的過程。這彩繪就需要膠來混摻著,看你要畫什麼形,要用什麼色,這彩色會合將它畫起來,圖永遠在;要不然,光是彩色拌水,雖然畫起來,但是很快就沒有了,水彩就不見了,就要有膠,這樣才能很堅固。

*有願無行,但是虛言。有行無願,則不堅久。行願相資,方能成事。

 同樣的道理,法就要有心去傳,才能永恆。所以,「有願無行,但是虛言」,這就是虛言,空的;有說,但是沒有願,不願意去行,光說而已,沒有願,沒有身體力行,所說的都是空的。「有行無願,則不堅久」。我們雖然說:「好啊,你在做,我感動,我替你、幫你出個力來做。」但是沒有願,這樣短暫就過去了,隨喜功德過了,並沒有願力。所以有行也要有願;有願,也要有行,才能結實做下來。所以「行願相資,方能成事」。行與願要互相交合起來,才有辦法成這個事,才能永恆下去。

*欲護法者,故佛勸令當發大願,可使正法久住世間。古佛誓願聞此經,我以大願說此經,分身遠集,欲開寶塔。

 所以「欲護法者」,我們若願意護法,就是「佛勸令當發大願」,佛陀勸我們大家,先徵詢我們:你們願意嗎?再度又勸誘我們,所以要我們大家發大願。「可使正法久住世間」,希望正法能永遠在世間。所以「古佛誓願聞此經」。古佛,應該要說塵點劫前,那時釋迦牟尼佛(未成佛),是十六王子的時代,「古佛誓願聞此經」。十六王子求大通智勝佛講說《法華經》,當時的誓願,之後再覆講。就是譬喻這樣,這麼長久以前,「我以大願說此經」,在那個時代一直到現在,釋迦佛還是不惜辛苦,發這個願,還是要講說此經,生生世世的願。現在成佛,還是要講說此經。

 「分身遠集」,所有的分身,法全都集合過來了,有聽到法,使用這個法在救度眾生,這些人也全都集中過來,佛陀要再交代、再徵詢,大家是不是永久要傳下去,這就是含義。那個時候,佛陀召回來這些分身佛,分散在各地在使用佛陀的教法,救度眾生,這些人也都回來了。所以「分身遠集,欲開寶塔」,就是要來開這寶塔,希望能更進一步見到古佛。現在佛的法,已經用在心裡,用在救度眾生,發揮種種,也很期待能見到古佛,真正要發現到千古以來永存的古佛,那就是寶塔中的多寶佛,也就是我們人人本具的真如本性。我們學佛,不斷學,就是希望回歸我們真如本性來。

經文簡釋:
「其有能護,此經法者」;當知三佛之意,切莫辜負甚深微妙意。祈許諸佛子,應發大願。

 所以,「其有能護,此經法者」。「當知三佛之意」,大家若願意護持這部經,我們就應知道三佛的意,這個意義。什麼是多寶佛,什麼是現在的釋迦牟尼佛,什麼是從十方分身來的佛?我們若都能體會、了解了,自然就願意護此經法;這經法我們就能很透徹了解,願意護持,願意付出,輾轉相教。「切莫辜負甚深微妙意」。不要辜負這麼深,很微妙,法內含的意,一定要很清楚。所以「祈許諸佛子,應發大願」。釋迦牟尼佛,就是最期待的,就是所有的弟子要真正發心、立大願,這是釋迦佛最大的心願。

經文簡釋:
「則為供養,我及多寶」;斯經中說佛及多寶所行之事。隨佛所行,名供養佛。

 「則為供養,我及多寶」。若能真正了解體會,這就是真正的供養,真正的虔誠,這分虔誠的心,才是真正供養,供養釋迦牟尼佛,供養多寶佛。不要求我們什麼,只是要求我們真誠的心,來體會這部經內容微妙的意義;不要求我們什麼,要求我們體會之後,吸收為我們自己能成長的慧命;不要求我們什麼,要求我們的慧命成長,我們還能布達給天下眾生,將法,這個彩成為畫,這彩膠能會合,流傳在人間,真正行動,願力行動,為眾生付出,這是釋迦牟尼佛的心願。所以,「斯經中說佛及多寶所行之事」。現在這部經,這段經文所敘述,無不都是要讓我們了解,多寶佛與釋迦佛,事是這樣,其實,道理,講事來讓我們會理。道理是這樣,用這樣的故事讓我們大家知道,這是一種的譬喻,用這個事來譬喻,真理就是這樣。所以「隨佛所行,名供養佛」。我們隨佛所行的,佛陀這麼教我們,我們就是信受奉行,不要辜負佛的意。

 佛陀來人間,他就是現相來,借著人間事,人間壽命,是借的,借這個世間人、事、物,壽命、歲數、時間,全都是借的,借來要顯這個形象,要講這個道理,讓我們人人能體會了解;了解之後,人人與佛同等,學佛之所行,學佛之所說,學佛之所解,學佛他「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天下眾生無不都是含蓋在佛心的本懷裡。所以佛陀是「四生慈父」,也是「三界導師」,他的心意就是為了這樣而已,並沒有想要眾生能給他什麼。

 雖然處處都說「供養」,最好的供養,就是隨順佛學,接受佛的教法,入我們的心,用在我們的行為,利己利他,利益人類,這就是最好的供養。所以,佛期待我們人人就是行的供養,佛陀也是以行供養諸佛這樣過來,佛陀也期待大家給予佛陀是行的供養,這就是佛的期待。所以〈法師品〉與〈見寶塔品〉,佛陀開始做叮嚀交代,要讓大家知道,這部經一定要流傳,有經的地方,就是譬喻我們人的心,心中有法,有法的地方,就是有多寶佛塔能浮現的地方。在〈法師品〉就說,有《法華經》的地方就能建塔;也有《法華經》之處不需要建塔,因原來就有,在〈見寶塔品〉就說了。所以,來到現在這段〈見寶塔品〉,寶塔從地湧出,是表示大家心中已經有法了,也是寶塔應該浮現出來之時了。寶塔中,全身佛在,這就是要我們很了解。所以要了解裡面的含義,希望大家要用心。

 看,這兩天的雨這麼大,講經是很辛苦,總而言之,希望大家要多了解,聽法,雖然也辛苦,不過,入心,就成我們法的細胞,是我們法的細胞,亦是我們慧命的成長,所以人人時時要多用心。


月亮 在 周日 3月 11, 2018 10:12 pm 作了第 1 次修改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6/10/21晨語簡記《法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6/10/21晨語簡記《法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    2016/10/21晨語簡記《法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  Empty周日 10月 23, 2016 9:03 pm

[2016年10月21日 上午 5:22] 農曆九月二十一,40字(僅德松個人筆記參考。請多指教,感恩。)

《法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靜思清澄(法髓)妙蓮華,慈濟人群菩薩道(一三0六)

1. 釋經文: 【諸佛子等,誰能護法,當發大願,令得久住。其有能護,此經法者,則為供養,我及多寶。】

2. 上人偈文:「若能護持演說此經,虔敬弘通,即是供養三佛,諸佛以濟物為懷,若說此經紹隆聖道,不負顧命契佛心。」

3.「若能護持演說此經,虔敬弘通」:用心體會,這段時間,佛陀無不是在付囑、交代,要重視!此部經一定要在人間好好流傳,要能夠護持演說。

4.「身體力行,法喜充滿」:法必定要說,不是藏在藏經閣裡,也不是放在書櫃裡,而是要拿出來看、拿出來讀,了解道理,自己要好好受持,將我們受持的心得好好與人分享、演說,看了經典的內容,能法喜充滿,身體力行去做,法入心,遍體細胞都是起歡喜的心,且要將歡喜的心與大家分享,帶動大家一起做,同時來感受這法喜。

5.「虔敬弘通,即是供養三佛」: 要用很虔誠的心來弘揚此部經,讓它能流通下去,若能這樣,就是供養三佛。三佛,一是多寶佛,是很長久時間以前的古佛;今佛,釋迦牟尼佛,來人間說法,完成《法華經》,讓我們現在能依經讀誦、受持、奉行;又有十方諸佛,宇宙天體的真理遍及十方法界,鋪天蓋地,四面八方,天地上下,都有真理,真理就是十方諸佛,就是法身,所有的道理,無不都是我們要恭敬尊重的。

6.「諸佛以濟物為懷」:所有覺悟的諸佛菩薩,無不都是教育我們要救濟眾生、疼惜物命,所有有形、無形,無不都是在為我們說法,在利益我們,在滋潤我們的智慧,所以無論過去、現在、未來,都要尊重天下一切萬物。

7.「若說此經紹隆聖道,不負顧命契佛心」」:只要能將這部經透徹了解,自然所有的法就能興盛。法若能合於根機,根、塵、法能相會合,能讓人人體會到,自然心就通達,道理都通達的,所做的事一定是順天理、合人道,這就是這部經圓融的教育,要好好用心,佛陀不斷向我們叮嚀與交代,不要辜負佛陀來人間這一趟,

8.★契佛心,珍惜佛陀來人間的一大事因緣

佛陀為人間而來修行、現相,他早已覺悟了,但為了要適應眾生,所以在娑婆世界,現相於皇宮,貴為太子,是要讓後來的人能了解,貴為太子本來能享受天下一切的樂與福,而他並非出於無奈與受苦才想出家,而是因智慧超越,看見天下境界無常與人間的疾苦,看見生命不平等、世間人有分別心,人人還不知道生死輪迴,還不能體會因緣果報,所以佛陀就用種種形相修行,修行很苦,但佛陀依然堅持他的意志與願心,守持戒律,忍人所不能忍。

歷史上記載這這尊佛的成佛過程,是因智慧、大願而修行。佛陀一生中,從最富貴的地方走出,受了一段長時間的考驗,但法不漏他的心,他看天地宇宙、參訪其他宗教,了解宗教所在說的法、所在教導的方式,有對、有錯的地方,他全都含入心中,去除不當的道理,來取真純的道理,好好地慮思,結果成道了,這一念心的覺悟,天地宇宙都是這樣寂然清淨,靜寂清澄,身心與天地宇宙合為一體。

所以,三佛回歸過去的真如本性,將現在世間所有的道理,全都容納入心,將這些鋪天蓋地的真理,完全收回在他的智慧覺海裡,一輩子隨著世間法,分秒不斷流逝,佛陀隨著眾生根機,循循善誘,談「空」說「有」,最後空有會合,空中妙有,這個中道圓教,就是《法華經》。

最後佛陀將要留下的時日已不多,所以趕緊講最重要的法,已告一段落了,就要開始叮嚀、付囑,最後的句句無不都是在向我們交代,不應辜負佛陀的這份用心,這一路從〈序品〉、〈方便品〉、〈譬喻品〉、〈信解品〉等等過來,要真正能與佛心相契合。

9.『謂修菩薩行,即當弘持正法,宣說妙義,展轉流布,不斷佛種。』

要修菩薩行,就應該要弘通佛的教法,要受持佛陀的正法,要不斷宣講法的奧妙道理,要好好用心輾轉流布,要不斷去布種,讓佛種不斷。

10.『如經所說,愛樂正法,常樂演說,讀誦書寫,思惟其義,廣宣敷揚,令其流布之類,是名護法。』

如經典裡所說,「愛樂正法」,要愛、要喜歡這個正法,要常常培養歡喜心,有機會就要趕快說,「常樂演說」;平時就要讀、要誦、要將經抄寫下來,讓文字能永遠存下去,我們每次在抄寫,自然也就加強我們的記憶;要「廣宣敷揚」,好好的布達、演講,弘通教法,這叫做護法。

我們要很用心,無論讀、誦或抄寫,對我們自身的幫助很大,自己受到利益,也要不斷宣布給大家,讓人人也有這樣的機會能來讀誦、書寫,讓大家能了解,了解後,自然就能身體力行,按照經典所宣說,利濟物命。

11.「利益眾生,契佛心懷」:眾生有苦難,我們要發大心、立大願,為他們付出,利益眾生,這就是法,自然我們就會去身體力行、去做,這樣來紹隆聖道。要不辜負佛心,要在我們的身體力行中契佛心,也接引人人都能來實行,這就是我們要很用心體會的。

12.★複習經文:【其多寶佛,雖久滅度,以大誓願,而師子吼;多寶如來,及與我身,所集化佛,當知此意。】

佛陀很強調多寶佛,那尊多寶佛,就是古佛,也是我們與生俱來就有的道理。雖然時間過很久了,但那誓願力還是保持著,所以在講《法華經》的地方浮現寶塔,從寶塔中出大音聲來證明,開寶塔時也是要釋迦佛「快說此經」,要不然來不及了。

這就是多寶佛過去的心願,要趕緊表達出這部經的內容,這部經的真理,就是作師子吼,就是鋪天蓋地都有這樣的真理。將分身佛從十方集合回來,這當中包含了很大的意義,所以光一座寶塔,我們就說了這麼久,是希望人人能清楚了解多寶佛的來意,及釋迦佛集十方諸佛來的意義。

13.【諸佛子等,誰能護法】:召集諸大眾,徵詢:誰能為我護持正法,弘傳恆續。

大家要知道,弘法、講法很辛苦,有人願意用心體會法的意義,再願意向天下講說、流傳這部經嗎?很困難。像現在大雨陣陣下,講經也很辛苦,聽經若不用心,也聽不到,講經的人已是盡力了,就要用心聽,要發心的人,若沒有聽法,法就無法流傳,要認真聽法,認真法入心,才有辦法將彼此這麼辛苦、得來不易的法,再綿綿流傳下去。

「召集諸大眾」,就是將大眾全都召集過來,徵詢誰願發心受持、講說此部經,讓經能綿綿流傳,佛陀問:「我這麼辛苦在講法,大家究竟有用心嗎?願意將這個法入心嗎?什麼人能為我護持正法?佛法現在在人間發揮救人的良能,能綿綿的流傳下去嗎?」佛陀最擔心的,就是遇見環境磨難,佛法就這樣斷了,所以徵詢誰能護持正法,讓法恆續弘傳,這是佛陀的用心良苦阿!

14.【當發大願,令得久住】:事行如彩,願力如膠。彩色無膠,則不堅固。

要能讓法永久住世,大家就應該發心力願,就如彩色一定要攪過了膠,才能將色混起來,才能畫在壁上或紙上,像是在敦煌洞窟中,有些圖雖受了點破壞或風蝕,但色彩還在。

我們做事,要法入心,在行動中,要有佛陀所教育我們的「四無量心」,用我們的弘誓願,在人間展現慈悲喜捨,無緣大慈,為眾生造福,就如人生的彩繪一般。眾生有苦難,無論再困苦、再艱難的地方,大家都要用心、用智慧想辦法,將物資安全送達,要能入眾生的生命中救他的命。

15.『有願無行,但是虛言。有行無願,則不堅久。行願相資,方能成事。』

如彩繪的過程,需要膠來混摻,將這彩色會合、畫起來,圖永遠在,不然光彩色混水,雖畫起來了,很快就不見了。同樣道理,法要有心去傳,才能永恆。有願無行,就是虛言,光空有說,但沒有身體力行,雖說:「好啊,你在做,我感動,我替你出個力來做。」就這樣短暫的隨喜功德過了,並沒有願力。所以有行,也要有願,有願,也要有行,這樣才能接續,行與願要互相交合,才有辦法成事,這個事才能永恆下去。

16.『欲護法者,故佛勸令當發大願,可使正法久住世間。古佛誓願聞此經,我以大願說此經,分身遠集,欲開寶塔。』

我們若願意護法,就像佛陀先徵詢我們是否願意,才再度勸誘我們,所以大家要發大願,希望正法能永遠在人間。

「古佛誓願聞此經」,從大通智勝佛時代講說《法華經》,十六王子當時的誓願,之後再覆講,從那個時代一直到現在,釋迦佛仍是不惜辛苦,還是講說此經,這是他生生世世的願。

「分身遠集」:所有的分身,有聽到法,分散在各地,都是使用佛陀的教法在救渡眾生,這些法全都集合過來了,就是要來開寶塔,希望能更進一步見到古佛,佛陀就再交代、再徵詢大家是否願意將法永久傳下去。

現在佛的法,已經用在心裡,在救渡眾生,也很期待能見到古佛,真正要發現到千古以來永存的古佛,那就是寶塔中的多寶佛,也就是我們人人本具的真如本性,我們學佛,不斷學,就是希望回歸到真如本性來。

17.【其有能護,此經法者】:當知三佛之意,切莫辜負甚深微妙意。祈許諸佛子,應發大願。

大家若願意護持此部經,我們就知道三佛的意,我們若都能體會、了解,自然就願意護持此經法,輾轉相教,不辜負這麼深與微妙的法,法所內含的意,我們一定要很清楚。

釋迦牟尼佛最期待的,就是所有的弟子要真正發心,立大願,若能真正了解、體會了,這就是真正的供養,真正的虔誠。釋迦牟尼佛的心願,不要求我們什麼,只要求我們用真誠的心來體會這部經的微妙內容,體會後,要能吸收為成長自我的慧命,還要能布達給天下眾生,將法流傳在人間,真正願力行動,為眾生付出。

18.【則為供養,我及多寶】:斯經中說佛及多寶所行之事。隨佛所行,名供養佛。

現在經中所敘述的,無不是要講事來讓我們會理,用事譬喻,佛陀是這麼教我們的,我們就是隨佛所行,信受奉行,不要辜負佛的意。

佛陀現相來人間,借人間事、人間壽命來說道理,要讓我們人人能體會了解,了解後,人人與佛同等。學佛,要學佛之所行、學佛之所說,學佛「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天下眾生無不都是涵蓋在佛的心懷裡,佛陀是「三界導師」、「四生慈父」,他的心意就是為了這樣而已,並沒有想要眾生能給他什麼。

最好的供養,就是隨順佛學,接受佛的教法入心,用於我們的行為,利己利他,利益人類。所以佛陀期待人人「行供養」,佛陀也是以行供養諸佛過來,所以也期待人人給予佛的是行的供養。因此〈法師品〉與〈見寶塔品〉,佛陀開始叮嚀,要讓大家知道,這部經一定要流傳,有經的地方,就譬喻我們人的心,心中有法,就有多寶佛塔能浮現。

19.「法入心,長慧命」:〈法師品〉說,有《法華經》處就能建塔,〈見寶塔品〉又說,有《法華經》處也不需建塔,因原來就有了,寶塔從地湧出,就是大家心中已經有法了,寶塔中,有全身佛在。這當中的含義,我們要很了解,希望大家要用心,這兩天風雨大,講經很辛苦,希望家要多了解,聽法雖也辛苦,但入心,就是我們法的細胞,也是我們慧命的成長,所以人人要時時多用心。

***************
20.心得,感恩上人開示。連續兩日晨間裡,花蓮精舍下著瞬間豪大雨,因為主堂外的中庭遮雨塑膠棚因素,雨聲非常響雜,看著上人努力用盡體力的嘶講晨語,弟子們紛紛不捨。一下殿後,馬上關心詢問,是否大家聽法能「清楚」?趕緊詢問各地薰法香的海內外菩薩們後,終於能讓上人稍微安心些。

但上人卻又表示,還是得大聲講的原因是,為了能講大聲點,讓主堂現場的後方聞法的菩薩們也比較清楚些。感受上人是用生命在照顧弟子們的慧命,是「不負顧命契佛心」,即使已經都知道連線聲音的沒問題了,卻還是細心顧慮現場的菩薩的聞法情況。這是何等的慈悲哪!

呼應著今日晨語開示,「 若能護持演說此經,虔敬弘通,即是供養三佛」,當聽聞上人稍哽咽講解到「即是供養三佛」時,真的深感慚愧,上人要求弟子並不多,不是要有形的供養,是要「行供養」,隨順佛學,精進聞法,教法入心,增長慧命,身體力行的救度眾生為使命,利己利他,利益人類。共勉之。
回頂端 向下
Jack
Admin
Admin



文章總數 : 6985
年齡 : 65
來自 : 台北
威望 : 1724
注冊日期 : 2008-12-22

2016/10/21晨語簡記《法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6/10/21晨語簡記《法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    2016/10/21晨語簡記《法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  Empty周一 10月 24, 2016 9:59 am

薰法香心得札記(二○一六年十月二十一日星期五)
 
法必定要說,不是藏在藏經閣裡,不是放在書櫃裡,要拿出來看,拿出來讀,然後了解道理,我們要好好自己受持,然後我們所受持的心得,要好好地來與大家分享、演說。經典的內容,讓我們看,我們法喜充滿,身體力行去做,法好像已入我們的心,遍體細胞都起了法喜,很歡喜的心。所以有時跟大家說,「連細胞都在笑」,這就是法喜充滿。
薰法時聽到「連細胞都在笑」,這就是法喜充滿,這一句就覺得描述得很傳神,聽了很法喜。昨天到上午到桃園,下午到台中上課,去程有點累,晚上吃完晚餐開車趕回來,不覺得累。除了過程補充了很多有能量的飲料(下午到晚上有普洱茶、咖啡、香檬、精力湯......)之外,應該是上課學員有歡喜心,大家都法喜充滿吧。
 
用心體會,那就是要「修菩薩行」;要修菩薩行,那就是「即當弘持正法」,應該要弘通佛的教法,要受持佛的正法;要不斷「宣說妙義」,不斷要宣傳,要講解這個法奧妙的道理;所以要「展轉流布」,要好好用心展轉流布;「不斷佛種」,佛法,要不斷去布種,佛種不要斷了。佛種就是佛法,不斷。
 
舍利弗,汝於未來世,過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劫。供養若干千萬億佛,奉持正法,具足菩薩所行之道,當得作佛。號曰華光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國名離垢。
《妙法蓮華經譬喻品第三》
奉持正法是成佛的要件之一,上人把修菩薩行與奉持證法講得很清楚,所以它前面加了用心體會,我們只要聽到用心體會,真的要用心體會。
 
如經所說,愛樂正法,常樂演說,讀誦書寫,思惟其義,廣宣敷揚,令其流布之類,是名護法。
這是護法的真義,原來讓法流傳下去,想盡方法就是讓法「活著」,才是真護法。
 
眾生有苦難,我們要發大心、立大願,要去為他們付出,利益眾生。這就是了解法,自然我們就會去身體力行,能去做,就要用心體會,這樣來紹隆聖道。真正聖人所傳下來的教法,我們要不斷不斷承續,不要辜負佛心,不要辜負佛所交代。我們若能契佛心,就是與佛心會合起來,自然就絕對不會辜負佛陀所傳給我們的教法,我們身體力行,能自己行,能接引人人來實行。
這是今天開示的核心精神。
 
「諸佛子等,誰能護法」;召集諸大眾,徵詢:誰能為我護持正法,弘傳恆續。


「當發大願,令得久住」;事行如彩,願力如膠。彩色無膠,則不堅固。
有願無行,但是虛言。有行無願,則不堅久。行願相資,方能成事。
這段譬喻很妙,讓我想到日本的膠彩畫,以前一直不懂,為什麼日本有膠彩畫?原來是要增加其保存期限,讓畫作可以流傳更久。「當發大願,令得久住」,我得願當如此,但光有願還不夠,要有願有行,行願相資,方能成事。
 
「其有能護,此經法者」;當知三佛之意,切莫辜負甚深微妙意。祈許諸佛子,應發大願。
三佛之意,已經知道。接下來就是要發大願。
 
雖然處處都說「供養」,最好的供養,就是隨順佛學,接受佛的教法,入我們的心,用在我們的行為,利己利他,利益人類,這就是最好的供養。所以,佛期待我們人人就是行的供養,佛陀也是以行供養諸佛這樣過來,佛陀也期待大家給予佛陀是行的供養,這就是佛的期待。
這一段有提到,最好的供養就是行的供養,還有佛陀的期待。所以我們要以行動來供養上人與供養佛。
 
 
 
若能護持演說此經,虔敬弘通,
即是供養三佛。諸佛以濟物為懷,
若說此經紹聖道,不負顧命契佛心。


用心來體會,「若能護持演說此經,虔敬弘通」。我們就想,這段時間是不是佛陀的付囑,在叮嚀、交待?重視這部經一定要在人間好好流傳,所以不斷叮嚀我們,交待著,若能夠護持演說。法必定要說,不是藏在藏經閣裡,不是放在書櫃裡,要拿出來看,拿出來讀,然後了解道理,我們要好好自己受持,然後我們所受持的心得,要好好地來與大家分享、演說。經典的內容,讓我們看,我們法喜充滿,身體力行去做,法好像已入我們的心,遍體細胞都起了法喜,很歡喜的心。所以有時跟大家說,「連細胞都在笑」,這就是法喜充滿。歡喜的心與大家分享,帶動大家,讓大家同時感受;要感受,就是一起做,所以同時感受這個法喜,因為這部經,我們要用很虔誠的心弘通,來弘揚,讓它能流通下去,若能這樣,「即是供養三佛」。三佛,多寶佛是古佛,很長久長久以前時間的古佛;今佛,釋迦牟尼佛,來人間說法,完成這部《法華經》,讓我們現在能依經讀誦、受持、奉行,這釋迦牟尼佛的教育。

還有,十方諸佛,法就如宇宙天體的真理,遍及十方法界,舖天蓋地,無不都是這樣的真實法,佛陀向我們解釋,我們應該要很清楚。所以,四方八達(四面八方),天地上下,都有它的真理,這真理就是十方諸佛,那就是法身,所有的道理、真理,這無不都是我們要恭敬尊重。所以,「諸佛以濟物為懷」。所有的道理,覺悟的諸佛、菩薩,無不都是在教育我們要濟物,救濟眾生,疼惜物命。這是所有的真理,有形、無形,無不都是為我們說法,無不都是在利益我們,滋潤我們的智慧;所以我們要尊重天下一切萬物,所有的真理,不論是過去、現在、未來,天地之間,我們一定要很尊重,這是道理。佛就是覺,覺悟就是真理。同樣的,這是三佛,過去、現在及十方,這些真理,我們都要很尊重,這些法無不都是在利益眾生。

所以,若說此經紹隆聖道。自然所有的法就都能很興盛起來,只要將這部經能透徹了解。過去佛陀所說,談有說空,一直到中道圓滿,就能完全清楚。這就是講這部經,能夠使所有的法,在任何一個經典裡,無不都是能應機,應根機受法。接受,就身體奉行。這就是法若能合在根機,根、塵、法,能這樣會合起來,人人能體會到,自然心就通達了;道理都通達了,所做的事情一定是順天理、合人道。這就是在這部經圓融的教育,要好好用心。若說此經紹隆聖道,就是很興盛起來。

「不負顧命契佛心」。佛陀顧命,那就是佛陀向我們叮嚀、交代,我們不辜負佛陀來人間一趟。佛陀為人間來修行、現相,其實他早就覺悟了,早就已經體會道理了,就是為了要適應我們未來的眾生,他就要現這樣的相,在娑婆世界,生在皇宮貴為太子。選擇在皇宮也是要讓後來的人能了解,貴為太子享受天下一切的樂、一切的福,為什麼他要去出家,出家,不是無奈、受苦才想要出家,不是,出家乃是智慧超越。悉達多太子是智慧超越,他看到天下境界無常,看到人間疾苦,看到生命不平等,人類、動物,以及人類的階級等等,這是世間人的分別心,何況人人都不知道生死輪迴,人人更不能體會因緣果報,佛陀就是用種種的形相、過程,修行苦,他還是堅持,堅持他的意志,堅持他的願心,守持他的戒律,這樣這麼多年的時間,人無法忍受的,他忍過來。這也就是過程,讓大家了解,大家看得到,有這樣這樣的過程;歷史上的記載,世間有這樣一尊佛,他成佛的過程是智慧、大願而修行。

所以,這就是佛陀他一生中,從最富貴的地方走出,受了一段很長時間的考驗,法,不漏過了他的心,看天地宇宙間,參訪其他的宗教,了解各宗教所說的法、所教導的方式,有對、有錯的地方,他全都含入在他的內心,如何去除不當的道理,來取真純的道理,然後好好地來慮思,經過這個過程,結果成道了,覺悟。這念心一覺悟,天地宇宙就是這樣寂然清淨。那時候,寂靜清澄,身心與天地宇宙合為一體。所以,三佛回歸過去真如本性,得現在世間所有的道理,無不都是容納入心來;將這些道理體會,是鋪天蓋地,無不都是物理,無不都是真理,生命的道理,很多,完全回收在他的智慧覺海中,一輩子隨著世間法,分秒不斷流逝。佛陀隨著眾生的根機,這樣循循善誘,說「有」談「空」,最後來一個「空」、「有」會合,「空中妙有」的這個中道圓教,那就是《法華經》。

佛陀,再留下來的時日不是很多,在這個世間裡,所以他趕緊,開始要講最重要的法,現也已經告一段落,開始就要叮嚀,要交代、要付囑。所以「不負顧命」,我們應該不要辜負了佛陀這分的用心,在最後句句無不都是在向我們叮嚀、交代,不要辜負了。所以,「契佛心」,我們真正要能與佛心相契合,我們已經聽那麼多了,從〈序品〉,從〈方便品〉、〈譬喻品〉、〈信解品〉等等,一路過來,應該我們要契佛心。

謂修菩薩行,即當弘持正法,宣說妙義,展轉流布,不斷佛種。

所以,用心體會,那就是要「修菩薩行」;要修菩薩行,那就是「即當弘持正法」,應該要弘通佛的教法,要受持佛的正法;要不斷「宣說妙義」,不斷要宣傳,要講解這個法奧妙的道理;所以要「展轉流布」,要好好用心展轉流布;「不斷佛種」,佛法,要不斷去布種,佛種不要斷了。佛種就是佛法,不斷。

如經所說,愛樂正法,常樂演說,讀誦書寫,思惟其義,廣宣敷揚,令其流布之類,是名護法。

就如這部經典裡面所說的,「愛樂正法」,我們要愛,要來喜歡這個正法;「常樂演說」,要培養我們這念心,要常常歡喜,有機會就要趕快說,所以「常樂演說」。若是平時,我們就要「讀誦書寫」,要讀、要誦、要寫,抄經下來,文字能永遠存下去。我們每次若在抄,我們每次若在寫,自然就加強我們的記憶,所以,了解它的意思,來「廣宣敷揚」,要好好布達、宣布,好好來演講,弘通這個教法。所以,「令其流布之類,是名護法」,這樣叫做護法。我們要很用心,不論是讀、不論是誦、不論是抄寫,對我們自己幫助很大,我們自己受到利益,就要不斷宣布給大家,也有這樣的機會來讀誦、來書寫,同樣也能布達給大家了解;了解之後,自然就能身體力行,按照經典所宣說,利濟物命。

眾生有苦難,我們要發大心、立大願,要去為他們付出,利益眾生。這就是了解法,自然我們就會去身體力行,能去做,就要用心體會,這樣來紹隆聖道真正聖人所傳下來的教法,我們要不斷不斷承續,不要辜負佛心,不要辜負佛所交代。我們若能契佛心,就是與佛心會合起來,自然就絕對不會辜負佛陀所傳給我們的教法,我們身體力行,能自己行,能接引人人來實行。這就是我們要很用心。接下來,我們來看前面的文,

經文:「其多寶佛,雖久滅度,以大誓願,而師子吼;多寶如來,及與我身,所集化佛,當知此意。」

「其多寶佛」,就是佛陀還是很強調多寶佛,那尊多寶佛,就是古佛,我們與生俱來就有的道理,就是多寶佛。「雖久滅度」,雖然時間過很久了,同樣那個誓願力還是保持著,所以,講《法華經》的地方寶塔浮現。作獅子吼,在寶塔中出大音聲來證明,開寶塔還是要釋迦佛快說是經,要不然來不及了,我是專程為聽經而來的」。(經文「快說是法華經,我為聽是經故,而來至此」)

這就是多寶佛過去的心願,現在要趕緊表達出這部經的內容,這部經的真理,這就是作獅子吼,就是真理,鋪天蓋地,都有這樣的真理。所以「多寶如來,及與我身」,以及我——釋迦佛,這是經文這麼說。「所集化身」,從十方全都將他集合過來,這裡面包含了很大的意義。所以我們光是一座多寶塔,會說這麼久,那就是要人人了解多寶佛的來意,釋迦佛說法的意思,要集這麼多十方諸佛來,這種種的意義,我們一定要很清楚了解。接下來的這段文再說,

經文:「諸佛子等,誰能護法,當發大願,令得久住。其有能護,此經法者,則為供養,我及多寶。」

經文簡釋:
「諸佛子等,誰能護法」;召集諸大眾,徵詢:誰能為我護持正法,弘傳恆續。

就是說,「諸佛子等」,大家聽,什麼人願意護法?大家要知道,弘法很辛苦,講法很辛苦,有人願意嗎?願意用心體會法的意義,有人願意用這樣的心思體會法,又願意向天下講說、流傳這部經?很困難。就像現在,雨,一大陣、一大陣在下,講經也很辛苦,聽經若不用心,也聽不到。後面的人是不是聽得清楚呢?講經的人已經盡力了,但是,聽的人,就要很用心。發心的人,若沒有聽,法無法流傳下去。用心聽法,法清楚了,才有辦法流傳。所以,「誰能護法」,認真聽法,認真法入心,才有辦法在彼此這麼辛苦,得來不容易的情況下,將法再綿綿流傳下去,所以,要了解。

「召集諸大眾」,就是徵詢,將人全都叫過來了,在大眾中來徵詢,就是來問:「誰願意,願意要好好受持這部經,有困難嗎?大家願意,願意講說這部經,讓這部經,不論是什麼樣的環境,它都能綿綿流傳下去,大家願意嗎?」這就是徵詢,問大家:「從你們的內心,願意發心嗎?」「誰能為我護持正法?」佛陀就是這樣來徵詢,來問:「我這麼辛苦在講法,到底大家有用心嗎?願意將這個法入心嗎?什麼人能為我護持正法下去?佛法現在在人間,發揮人間救人的良能,但能這樣長久,綿綿流傳下去嗎?」這就是佛陀用心,他很擔心的就是法斷了,遇到環境隔礙,佛法就這樣斷了,這是佛陀的擔心,所以徵詢:「誰能為我護持正法,弘傳恆續呢?」要如何能永遠、永恆繼續下去?佛陀的用心良苦啊!

經文簡釋:
「當發大願,令得久住」;事行如彩,願力如膠。彩色無膠,則不堅固。

「當發大願,令得久住」。希望大家應該要發大願,令法能永久永久,法能住世,就要看大家是不是願發心立願呢?「事行如彩,願力如膠。彩色無膠,則不堅固」。因為彩色若沒有這個膠,要畫它,不會黏著;彩色必定要拌過了膠,若拌過膠了,它的色能混起來,才能畫在壁上或者是畫在紙上。這要有彩色與有這個膠,這樣將它畫下來。看看以前以前很多的圖,尤其是經典的經變圖,我們能看到,現在很多人出版了,還留在敦煌的洞窟中。雖然有受一些破壞,或者是風蝕掉,現在去拍攝,雖然有殘缺,但是彩色還在,所以「事行如彩」。我們在做事,法入心來了,現在行動中,佛陀教育我們「四無量心」,慈、悲、喜、捨,用我們的弘誓願,展現出了慈悲喜捨在人間,無緣大慈,為眾生造福,這就像人生的彩繪一樣。

眾生有苦難,大家用心想辦法,用心、用智慧,再困苦的地方,再艱難,只要物資送得到的地方,我們就要用心、用智慧,如何安全送到達;眾生所需要的,能拿到他的手中,能入他的生命中救他的命,這就如彩繪的過程。這彩繪就需要膠來混摻著,看你要畫什麼形,要用什麼色,這彩色會合將它畫起來,圖永遠在;要不然,光是彩色拌水,雖然畫起來,但是很快就沒有了,水彩就不見了,就要有膠,這樣才能很堅固。

有願無行,但是虛言。有行無願,則不堅久。行願相資,方能成事。

同樣的道理,法就要有心去傳,才能永恆。所以,「有願無行,但是虛言」,這就是虛言,空的;有說,但是沒有願,不願意去行,光說而已,沒有願,沒有身體力行,所說的都是空的。「有行無願,則不堅久」。我們雖然說:「好啊,你在做,我感動,我替你、幫你出個力來做。」但是沒有願,這樣短暫就過去了,隨喜功德過了,並沒有願力。所以有行也要有願;有願,也要有行,才能結實做下來。所以「行願相資,方能成事」。行與願要互相交合起來,才有辦法成這個事,才能永恆下去。

欲護法者,故佛勸令當發大願,可使正法久住世間。古佛誓願聞此經,我以大願說此經,分身遠集,欲開寶塔。

所以「欲護法者」,我們若願意護法,就是「佛勸令當發大願」,佛陀勸我們大家,先徵詢我們:你們願意嗎?再度又勸誘我們,所以要我們大家發大願。「可使正法久住世間」,希望正法能永遠在世間。所以「古佛誓願聞此經」。古佛,應該要說塵點劫前,那時釋迦牟尼佛(未成佛),是十六王子的時代,「古佛誓願聞此經」。十六王子求大通智勝佛講說《法華經》,當時的誓願,之後再覆講。就是譬喻這樣,這麼長久以前,「我以大願說此經」,在那個時代一直到現在,釋迦佛還是不惜辛苦,發這個願,還是要講說此經,生生世世的願。現在成佛,還是要講說此經。

「分身遠集」,所有的分身,法全都集合過來了,有聽到法,使用這個法在救度眾生,這些人也全都集中過來,佛陀要再交代、再徵詢,大家是不是永久要傳下去,這就是含義。那個時候,佛陀召回來這些分身佛,分散在各地在使用佛陀的教法,救度眾生,這些人也都回來了。所以「分身遠集,欲開寶塔」,就是要來開這寶塔,希望能更進一步見到古佛。現在佛的法,已經用在心裡,用在救度眾生,發揮種種,也很期待能見到古佛,真正要發現到千古以來永存的古佛,那就是寶塔中的多寶佛,也就是我們人人本具的真如本性。我們學佛,不斷學,就是希望回歸我們真如本性來。

經文簡釋:
「其有能護,此經法者」;當知三佛之意,切莫辜負甚深微妙意。祈許諸佛子,應發大願。

所以,「其有能護,此經法者」。「當知三佛之意」,大家若願意護持這部經,我們就應知道三佛的意,這個意義。什麼是多寶佛,什麼是現在的釋迦牟尼佛,什麼是從十方分身來的佛?我們若都能體會、了解了,自然就願意護此經法;這經法我們就能很透徹了解,願意護持,願意付出,輾轉相教。「切莫辜負甚深微妙意」。不要辜負這麼深,很微妙,法內含的意,一定要很清楚。所以「祈許諸佛子,應發大願」。釋迦牟尼佛,就是最期待的,就是所有的弟子要真正發心、立大願,這是釋迦佛最大的心願。

經文簡釋:
「則為供養,我及多寶」;斯經中說佛及多寶所行之事。隨佛所行,名供養佛。

「則為供養,我及多寶」。若能真正了解體會,這就是真正的供養,真正的虔誠,這分虔誠的心,才是真正供養,供養釋迦牟尼佛,供養多寶佛。不要求我們什麼,只是要求我們真誠的心,來體會這部經內容微妙的意義;不要求我們什麼,要求我們體會之後,吸收為我們自己能成長的慧命;不要求我們什麼,要求我們的慧命成長,我們還能布達給天下眾生,將法,這個彩成為畫,這彩膠能會合,流傳在人間,真正行動,願力行動,為眾生付出,這是釋迦牟尼佛的心願。所以,「斯經中說佛及多寶所行之事」。現在這部經,這段經文所敘述,無不都是要讓我們了解,多寶佛與釋迦佛,事是這樣,其實,道理,講事來讓我們會理。道理是這樣,用這樣的故事讓我們大家知道,這是一種的譬喻,用這個事來譬喻,真理就是這樣。所以「隨佛所行,名供養佛」。我們隨佛所行的,佛陀這麼教我們,我們就是信受奉行,不要辜負佛的意。

佛陀來人間,他就是現相來,借著人間事,人間壽命,是借的,借這個世間人、事、物,壽命、歲數、時間,全都是借的,借來要顯這個形象,要講這個道理,讓我們人人能體會了解;了解之後,人人與佛同等,學佛之所行,學佛之所說,學佛之所解,學佛他「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天下眾生無不都是含蓋在佛心的本懷裡。所以佛陀是「四生慈父」,也是「三界導師」,他的心意就是為了這樣而已,並沒有想要眾生能給他什麼。

雖然處處都說「供養」,最好的供養,就是隨順佛學,接受佛的教法,入我們的心,用在我們的行為,利己利他,利益人類,這就是最好的供養。所以,佛期待我們人人就是行的供養,佛陀也是以行供養諸佛這樣過來,佛陀也期待大家給予佛陀是行的供養,這就是佛的期待。所以〈法師品〉與〈見寶塔品〉,佛陀開始做叮嚀交代,要讓大家知道,這部經一定要流傳,有經的地方,就是譬喻我們人的心,心中有法,有法的地方,就是有多寶佛塔能浮現的地方。在〈法師品〉就說,有《法華經》的地方就能建塔;也有《法華經》之處不需要建塔,因原來就有,在〈見寶塔品〉就說了。所以,來到現在這段〈見寶塔品〉,寶塔從地湧出,是表示大家心中已經有法了,也是寶塔應該浮現出來之時了。寶塔中,全身佛在,這就是要我們很了解。所以要了解裡面的含義,希望大家要用心。

看,這兩天的雨這麼大,講經是很辛苦,總而言之,希望大家要多了解,聽法,雖然也辛苦,不過,入心,就成我們法的細胞,是我們法的細胞,亦是我們慧命的成長,所以人人時時要多用心。

 

高明智(惟智)感恩合十
回頂端 向下
http://www.wretch.cc/blog/jack18233
淑雲
版主
版主



文章總數 : 333
年齡 : 59
來自 : 高雄
威望 : 174
注冊日期 : 2009-04-14

2016/10/21晨語簡記《法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6/10/21晨語簡記《法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    2016/10/21晨語簡記《法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  Empty周六 10月 29, 2016 10:01 pm

個人的領悟
連細胞都會笑,聽到這裡真的很法喜,每每薰法香就會有好多的收穫,上人說法句句都會讓自己非常的感動,法華經內含的意義是如此深廣,讀誦後事實上很多不解,當心中不解,經上人鉅細靡遺的開示,解開心中偈句的疑惑,就會很開心,這種開心是真有聯細胞都會笑,不捨一次沒有薰法香,晨鐘薰法已經成為我生活的重要部。
佛法須廣傳才能紹隆佛種,上人明示非自己受持得到法喜還要將他傳他人分享更多的人,可是往往有緣人真的不容易,缺乏有「心」很難恆持,也很難聽得懂,如何做才能弘揚佛法?唯有訓練自己將聽到的法用在身上,與人相處,時時拂拭心境,以法莊嚴己身,相信一定可以具有影響力,所說所行如法,因為自己做到才能讓他人也一起做,自做使人做,相信有願力為膠必能成就弘揚佛法的使命。

個人的行入
在一次財務組帶遊戲時,請幾位今年培訓師姊一起協助,師姊們雖沒上班,但還是有家庭種種的因素,鼓勵能把握薰法香的機會,活動帶完後,與他們聊天,分享薰法的喜悅,也告知生命無常,幾位的年輕與才華看得到,若能發揮願力早起薰法香,必定有很大的收穫,不管做志業或家庭都會有法讓自己度過人事物的障礙,有朝一日也可以分享法與人廣結善緣,這種唯有自己努力才有辦法得到的法喜,他們認同也聽進去,又加上隔天去花蓮尋根,回來滿滿感動,終於在回來的隔天就看到她們薰法香的身影。
早起薰法須有願力,若能持之以恆,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今生下功夫,不管內修或外行都是須有法對治種種關卡,也可以分享給他人,這種福報唯有珍惜的人才得的到。
弟子郭淑雲〈慈僎〉恭敬頂禮 2016/10/29
回頂端 向下
 
2016/10/21晨語簡記《法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晨鐘起薰法香--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