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16/10/25晨語簡記《法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

向下 
2 posters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6/10/25晨語簡記《法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 Empty
發表主題: 2016/10/25晨語簡記《法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   2016/10/25晨語簡記《法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 Empty周二 10月 25, 2016 4:05 pm

20161025晨起薰法香,慧命日增長《法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
(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持經受法弘宣,佛口妙音法播,
淨妙清澈圓經,身子智慧僧冠,
具辯才勝群賢,尚發願於他國,
濁惡之世眾生,剛強難伏可知。

 用心哦!在世間,尤其是現在這一刻,世間就是濁惡的時代,眾生剛強,實在難調伏。佛陀在〈見寶塔品〉一再強調,佛滅度後,大家要發心,一定要好好地將這部圓教實乘的大法,不斷流傳下去,因為未來五濁惡世的治世良方就是要靠這部經,是救世良藥。但是談何容易?發心難,而且要將這部經真正地持,就是傳續下去,更困難;不論是內在發心難,外在環境也難,所以圓教要流傳在這個濁惡世中,實在多種困難。所以這個地方不斷向大家提醒,也是要鼓勵大家,因為前面佛陀就是先徵詢大家,鼓勵大家,也要警惕大家,發心持經有重重的困難,還是一樣要再讓大家知道,我們雖然知道有重重的困難,還是一樣要勇猛精進。不論是前面的經文說,移須彌山到他方,或者是立足在有頂,或者是一足動三千界,這雖然不可思議,也是不難,因願意持經發心的人,比動大千界、立有頂、移動須彌山更加困難。因為要發這念心是不容易,很困難,何況在這個惡世環境中,所以這樣警惕我們,也是這樣鼓勵我們。

 這個地方說「持經受法弘宣」,那就是「佛口妙音法播」。我們要將這圓教傳承後代,要這樣不斷傳下去,經典來源是從佛口妙音說法,這樣經過了大家集經,開始到西方取經,在東方來翻譯,很多種的翻譯。這樣重重,無非就是為了經典從佛口所講說出來,阿難記憶在他的腦海中,佛滅度之後,迦葉尊者才開始集眾,請阿難再次從他的記憶中,將佛陀所說的教法重說一次。也就是這樣開始,經典不斷結集,不斷就是這樣連連接接,就將經集起來,全部是從佛口妙音所說,然後流入阿難心,再從阿難的回憶中,再「如是我聞」。這是多麼不容易的事情,也不是這樣一次就好了,是要一段很長的時間。所以經典是這樣片片累積,很寶貴。

 一直到了中國,知道西方的聖人教法,是人間最需要的法,所以從漢明帝開始,開始派遣,真的是動用了國家人力,這樣要大量去取經。在這之後,又有在唐朝的玄奘法師,為了要求法,是高僧,僅僅一位出家人,這樣克服了很多重重疊疊的險難,以他的毅力完成了求法取經。不論是高僧單行,或者是動用了國力軍事去,想要迎請鳩摩羅什法師,這樣經過了一段很長的時間。還有攝摩騰、竺法蘭兩位,也是從西方天竺發心立願,知道中國需要,故要將法傳到中國來。

 這都是古代,為法傳法也好,去取經也好,是國家所需要,動用了很多的人力去爭取也好,總是佛法很寶貴啊!無非就是要將經典很普遍地,將這大乘法,在能適合群機的地方,去廣宣流布。現在看來,佛法在人間,唯有在中國、臺灣,能將這樣的法,藏經,尤其是藏經的部分,應該是在臺灣很具全,因為大陸有一段時間……,現在也已經慢慢開始在恢復,將大藏經慢慢開始恢復了。可見經典在歷世以來,要能這樣很完全保持著,能適用在人類,根機願意接受,而且願意發心身體力行,就是東傳來的教法,現在很多南傳佛法也很多,看得到佛法很昌盛的形象。

 但是還是精神理念,能夠很自由去發揮佛法的精神,用佛法的精神,用在人間,將佛法,佛陀「慈悲喜捨」這個精神,能夠普遍在人群中去宣揚、布達,而且身體力行,就是要從東方。尤其是在我們五十年前,從那很不起眼的小點滴開始,才能夠將佛法如現在從身上這樣擴大,到很多很多的國家去發揮菩薩的精神,用在人間所需要的地方。這也是很不容易,能這樣不斷將佛法適應這樣的根機,讓人人願意受用,人人去體會幫助人那種心靈的喜悅,付出無所求,心靈無執著、無障礙,那分歡喜心,這種的法喜──法用出去之後的歡喜。這都叫做菩薩,菩薩心,出家、在家都可以,貧、富都可以,只要一念心,不困難。願意這樣持經,這就是叫做持經,將佛法多多少少接受到,就用出去。有人接受到,得救了;我們知道了,法喜了。這種互相對待,法用在人間,有所受用,這都是叫做持經。法就是要用在當下,所以「持經受法弘宣」,能發揚出去。

 現在知道這是佛教,佛教精神理念就是這樣付出,不分別人類的種族、國界、宗教,都不分別,這是它的根本精神,這叫做無所著、無障礙,沒有人的執著,人我的執著,沒有法的執著,這「三輪體空」。佛陀的教法原來是這麼的自由,這麼的解脫。所以我們昨天說過「五分法身」,最重要的,我們將自己的戒律守好,要下決心,不怕辛苦,願意付出,戒、定,發揮你的智慧,用什麼方法能解開人類的困難、眾生的痛苦,這智慧使人人能解脫,解脫之後增長他的知見,再解脫,這叫做五分法身。這就是佛陀教育我們持經的方法,我們若能這五項具足,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若能好好把握著,持經不困難。

 佛口,這個經典完全是從佛陀的口中所流露出來,不論是去取經,還是阿難、迦葉尊者,迦葉尊者領眾結集,阿難的回憶,「如是我聞」,梵文經典,從中國去取回來翻譯。所以剛剛說過,不只是玄奘法師,還有攝摩騰、竺法蘭,是從西方傳來東方,還有中國姚秦的時代,就是用很浩大的國力去聘請羅什法師,這樣經典陸陸續續東傳,當然其中困難重重,好不容易具全到中國來,所以動員了很多人。尤其是唐朝佛法很興盛,東漢那個時代真的也很興盛,所以佛法興盛起來了,很多的賢達人士來翻譯。當然這需要國力來召集,動用很多賢達的僧人,出家人與有社會的賢人,這樣共同來翻譯,來滋潤、來潤筆,才有這麼宏觀的經典。

 所以「淨妙清澈圓經,身子智慧僧冠」。這麼淨妙清澈,很圓融的經典,經過了佛口所流傳,重重、重重,這樣這個圓融的經典完成了。身子就是舍利弗,舍利弗的智慧,他的智慧是僧團中為冠,他的智慧冠蓋過了所有的出家人,那個時候,佛僧團中舍利弗智慧第一,所以我們常常說,感恩舍利弗一而再、再而三請法,他才能夠與佛陀對機,舍利弗當機,佛陀對機說法,才開啟了這個清澈圓教的經典,才能這樣完成起來。所以舍利弗的智慧,能夠將這部經這樣有因緣讓它流傳。

 「具辯才勝群賢」。就如富樓那,不論是舍利弗,或者是富樓那,富樓那體佛意,體佛的心懷,願意發願,到最辛苦、最辛苦,險難的地方,他都願意去傳法,這是富樓那。但是舍利弗雖然智慧第一,雖然這部經也是由舍利弗的三請,佛陀才開始來講解《法華經》。不過,《法華經》的後面經文,他方菩薩浮現出來,要來安慰釋迦佛,因為釋迦佛最擔心的就是法難傳下去,持經的人,沒人敢持經,沒人敢發願,他方的菩薩要來告訴佛陀:「請釋迦佛安心,我們大家會將這《法華經》好好受持。」但是佛陀默然不許,眼睛就是一直看,在座娑婆世界的弟子,怎麼沒人願意站起來說:「我願意。」尤其是只是發心,還無法真正願意來受持《法華經》。

 富樓那彌多羅尼子他替佛去布教,已說過了,佛陀很多教法,千經萬論,很多的經典,要去講解這些經典,方便的教法,三乘接引的教法這不困難,就是這部經,這樣很純粹將這部經完全接受,而且身體力行,這實在是很不容易。但是娑婆世界的弟子沒人敢說「我願意」,佛陀注視著這些弟子,他方的菩薩說:「我願意。」但是他們在他方,佛陀的心意,就是要在娑婆世界流傳。但是,舍利弗又了解了,體會到佛陀的心意,知道佛陀希望娑婆世界的弟子來接受。舍利弗就起來說:「我們很想要接,但是不敢,娑婆世界眾生很剛強。」

 儘管說我願意,但是自己都不會改變,你願意什麼?也是沒有資格可去受持啊!舍利弗他不敢說「我願意」,他知道眾生剛強,他不敢說「我願意」,因為眾生剛強,難調難伏,「我們發願,我們要去他方世界。」所以這個地方說,舍利弗的智慧,舍利弗的辯才也很好,但是佛陀要傳法,舍利弗不敢接受,他就是說願意在他方國土去弘揚這部經,他不願意在娑婆世界。我們就知道,娑婆世界,這種濁惡之世的眾生,剛強難伏,我們應該要知道。說到這裡,真的無奈,很無奈。不過也很安慰,我們所看到的確實是很多,他一聞千解,願意身體力行去做,所以說,雖然動大千不困難,持經很困難,但是只要有心,不可思議,也是很容易。人間菩薩不是一個人做得起來,而是人人都可以當菩薩,就要合群力,為人間苦難眾生去付出。所以這經、法要廣布流傳,只是眾生要首先,五分法身要先體會了解,要好好從內心,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才能成就。這五分法身在,自然我法二執就能破除。

*我法二執:即執著人我;謂眾生於五陰等法中,強立主宰,計我為人,妄生執著,是名:人我執。

 昨天也有談到我法二執,我們眾生就是這樣,就是執著人我。執著是我與別人,分別心起,那個私心,無明、煩惱就開始起動了,這就是我們人所以無法得到五分法身,就是因為有我法這二執。「我執」是執著人我,而且眾生於五蘊等法中「強立主宰」,覺得還是我,「我做的才對,我說的才是。」這種執著,不想大眾,只想自己,這都是在五陰煩惱中在產生,色、受、想、行、識都是在這五蘊中起執著,一直都想要做主宰,都是不希望成就大家,只想自己而已,這就是「計我為人」,在人群中只有我,所以「妄生執著」,這就是煩惱,這又叫做「人我執」。

*法執:又名法我法執:即眾生不了五陰等法,計為我身,妄生執著,是名法執。

 法執,就是法我執。我執著這個法,我的方法才是對的,那就是「眾生不了五陰等法」。因為對五陰,就是五蘊,我們若沒有五蘊皆空,我們還是滿滿的煩惱,煩惱執著,所以我們要「五蘊皆空,遠離顛倒妄想」。因為我們五蘊還執著住,所以我們常常在顛倒妄想,以為在人群中我是第一,這就是不了解五蘊法的人,所以「計為我身」,所以「妄生執著」,這樣叫做「法執」。我們要很用心去體會。

*若說此經,能破二執,能斷無明,能滅慢心,不信之人見之憎嫉罵詈等。若無大願,便生退屈,是則為難。

 所以我們要講這部經的人,必定要破除這二執,所以「能斷無明」,這二執若破除,才能斷除無明,「能滅慢心」。因為人都有一個慢,八憍七慢,我們的煩惱有很多憍與慢的心態。所以「不信之人見之憎嫉罵詈等」,這就是不信之人,人看了就憎嫉。因為人就不能相信這部經,你要很誠心要去弘揚,但這種憍慢的人,憎嫉的人,常常都會起嫉妒的心,來毀謗、來辱罵。所以必定要有大願,要忍,必定要忍,要不然被人這樣批評,嫉妒、辱罵等等,若無大願,必定生起了退屈,這就是困難。持經很困難,因為我們在做,又被人批評,這就是困難。

 慈濟人有時做到自己心很虛,「我很歡喜做,我很甘願做,不過人家在批評我們。我出門不敢穿這套衣服,我若穿這套衣服,別人是不是會批評我是慈濟人?」自己的心都已經虛了、退屈了,沒有那分勇氣,但是他很甘願歡喜去做,卻沒有那個大願,不敢抬頭挺身,為大家解說,佛法本來是這樣,為人間在付出,付出無所求,問心無愧。我們若能了解,讓大家也了解,借這個機會讓人更了解,若能這樣,這就是大願力;不敢,那這就是會退失。所以,這就是我們要很用心去體會。持經有很多困難,我們要有五分法身,要破除二執,才有辦法堅立願行,這就是必要的條件,要大家了解、用心。來,看前面的(經)文,諸經(異文)…

經文:「諸餘經典,數如恆沙,雖說此等,未足為難。若接須彌,擲置他方,無數佛土,亦未為難。」

 講其他的經典不困難,但是要講這部經就很困難,講其他的經典,說很多,如恆沙,未足為難。就像「若接須彌,擲置他方,無數佛土,亦未為難」,就像這樣,這麼多的形象,不可思議,但這還不是很困難。若說要將須彌山搬到其他的地方,或者是一足動千界,這都不困難,但是要持這部經就困難。所以,接下來這段文就說,

經文:「若以足指,動大千界,遠擲他國,亦未為難。若立有頂,為眾演說,無量餘經,亦未為難。」

經文簡釋:
「若以足指,動大千界,遠擲他國,亦未為難」;擲大千如小芥,以至擲向他方國土。此乃化現神通邊事,不及弘經。

 昨天這段的大綱,大概說過了。不論是動須彌山,或者是用足指,腳指頭來動一個大千世界,這也不困難。將這個大千世界移到其他的地方,這也不困難。或者是登上有頂天,就是色究竟天,在那個地方「為眾說法,無量餘經,亦未為難」,這也不困難。意思就是說,除了這個圓教,一乘實法以外的經典,你要如何去說都不困難,只是要宣說這部經特別困難。所以,擲,將這東西擲到他方國土,就像在擲一粒芥菜子一樣,那麼的容易。大千世界,這顆地球還不算大千世界,大千世界,是三千大千世界,所以,要動這三千世界,就像在動一顆種子一樣。光是一顆地球,我們就沒有辦法了,何況他能將三千世界,當成像一顆芥菜子丟到其他的地方,這樣的譬喻,不困難。「此乃化現神通邊事」,神通的事,這沒有什麼很大的困難。但是,這只是在顯神通,這還不及弘通這個圓教的經典。這個圓融,真真正正能入人心,啟動人人將法實行在人間,真正行菩薩道,而不執著一切,這才是困難。

經文簡釋:
「若立有頂,為眾演說,無量餘經,亦未為難」;無色界天,名為三界有為之頂。

 所以,「若立有頂,為眾演說,無量餘經,亦未為難」。無色界的天,就是「三界有為之頂」,就是有色、有物質,最頂端。三界的二十八天(三界共二十八天,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無色界四天),到最高的天,去講說經典不困難。釋迦牟尼佛也曾去忉利天為母說《地藏經》,孝經是在忉利天說。但是《法華經》是在娑婆世界說,他方世界菩薩想要來傳承這部經,佛陀還是期待這部經要留在娑婆世界。這意義是多麼深啊!

*有頂:色界之第四重,本名色究竟天,因處於有形世界的最高頂,故稱有頂。為大千界之最高處,即色究竟天。

 所以說,有頂是超越,所有色界最高的地方,叫做有頂天,叫做色究竟天,這是色界的第四重天,所以本名叫做色究竟天。「因處於有形世界的最高頂,故稱有頂」。這再上去就無形了,所以是最高地方。為大千世界最高處的地方,那就是有頂天。

*若人立心於有頂天,為諸大眾,演說無量三乘方便不了義經,亦未為難。

 再來就是說,「若人立心於有頂天」,就是最高頂,心這樣很高,立心在那最高頂,「為諸大眾,演說無量三乘方便不了義經,亦未為難」。不了義,不了義的意思就是不究竟,還是一般的經典。雖然你說要大乘經,空法,空掉一切,《般若經》也是叫做大乘經,但是,還不究竟,「空」要空得「妙有」,所以還是不究竟,所以叫做不了義。「亦未為難」,說這些經,還是不了義,不困難。

*威力處色頂天,清澈響亮悅耳妙音長流餘經之響,負身子之智者,足以辯壓群賢。

 「威力處色頂天」。這個威力,雖然有這個威力處在有頂天,哪怕是威力,就如目犍連,他的神通威力,能這樣登上有頂天,用清澈響亮悅耳的妙音聲,去流傳餘經。餘經就是圓教經典以外,就算是餘經,就是其他的經典。負身子的智慧,就是哪怕我們有舍利弗的智慧,或者是目犍連的神通,可以去用他的神通,用他的智慧這樣的辯才,來勝過一切群賢,這樣都無法真真正正將這部圓教經完全布達出去。所以舍利弗就說:「我們不敢在這裡說,因為這個地方的人,大家很剛強。」雖然智慧第一,雖然神通第一,舍利弗、目犍連他們都不敢將這個法在娑婆世界弘揚。所以,要在有頂說法,他們敢,他們願意,將法拿到別的地方說,卻不敢在娑婆世界。這就是娑婆世界,在惡世的時代,真的要講這部經有困難。所以,接下來這段文這麼說,

經文:「若佛滅後,於惡世中,能說此經,是則為難。」

經文簡釋:
「若佛滅後,於惡世中, 能說此經,是則為難」;佛滅後濁世,能說此法華經者,是則為難。

 要說這部經真的是困難,在這個惡世中,能講這部經真的是困難,佛陀這就是警惕大家,讓大家知道這是困難。就像彌多羅尼子向佛陀說:「我願意來宣布佛陀的教法,在最剛強困難處。」佛陀就問他:「若是在那個地方這麼困難,那麼危險,你也願意去嗎?」「願意啊!」「有人若是罵你呢?」「我堪忍,我感恩,因為他只是罵,沒有打我。」佛陀就問他:「假使他拿棍子打你,用拳打你,這樣對你威脅很重,你難道願意嗎?」「願意啊!我還要感恩他,因為他沒有用刀殺我。」「他若假使真的用刀殺你呢?傷殺你的生命,你要怎麼辦?」富樓那的回答:「我感恩,了我這一世的業力,我願意。」這就是富樓那,他能體會佛意。

 但是在講這部經時,真的他方世界菩薩說:「我們來接受。」佛陀看到弟子群中怎麼沒有人說:「我們來接受,我們來負責。」沒有人說,他方世界菩薩也是三請表達,但是佛都是默然不許,這當中,舍利弗再起來,代替大家表達:「我們願意接受,但是要在他方世界來弘揚,我們都不敢在這個娑婆世界。」確實,娑婆世界,在佛的時代,舍利弗就已經說眾生剛強,那是在佛的時代,佛的時代之後,我們的現在與我們的未來,愈來濁世愈來愈濁,真的是愈來愈困難。佛陀這部經就是需要在濁世的時代,濁世的靈方妙藥,要如何救世?要如何救心?就得要人,人人願意去接受,這人間才有辦法維持倫理的家庭,才能維持很祥和的社會,才能使世界天地之間很調和,和平相處。這就是需要要有這樣的大法,深入人心去,讓人心人人能接受,人人身體力行做得到,這就是佛陀最大的期待。但是,佛滅度後,要在這濁世,「能說此法華經者,是則為難」。真的困難啊!困難重重。

*以上頌說經之難,非但具神通力、及能演說無量餘經者可及。

 所以,以上這就是要講說持經的困難,濁惡世中講說這部經,又能讓人人身體力行,很困難。但是,困難中難行能行,才是很可貴。看到了,這幾天四大志業,我們大家會合起來,在這個時代裡,能看到這麼合和互協,這大群,千多人,是代表性,大家演繹藥師佛的十二大願。人間所有的病都診斷出來,那些病症,對症下藥,看,在那個臺上,這樣將它濃縮起來,人間種種的疾病都有。看,菩薩扮演在人間的角色,各行各業都有,任何人都能轉惡為善,人人都能轉凡為聖,人人都能成為佛的分身,看到分身佛集一堂,這是很可貴,這是在很難為中能為,這是很可貴的事情。所以,「非但具神通力,及能演說無量餘經者可及」。說他多麼神通,但是神通是個人的事,現自己,真神通或假神通?

 現在的人,動不動就是要展現自己的才能很大,神通廣大,其實都是滿心煩惱,人我法的執著還很重。你若不放棄人我法的執著,任你神通多廣大都沒有用。唯有五分法身,破除了二執,人我執與法執,若能破除,才有辦法,要不然,說神通廣大,辯才無礙,能說多少法,都無法像這樣身體力行,影響到人間,影響社會人群,讓他能夠共同一心,真真正正去付出,救濟、拔苦,這個力量才是真正的。佛陀要將這部經流通人間,是身體力行去做出來,不是說出來而已,做出來才是真正的持經,光是能說,不能行,能說做不到,這也沒有用。就是要聽進去,做得到,又說得出來,做得到,說得出來,說得出來,做得到,這樣真正的法,在我們自己的身上展現出來。所以前面也說過,身、口、意,五分法身也是在身口意之中,這樣去聚集起來,真真正正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這五分法身,這就是我們要用心,日常生活在我們的身上。

*須彌為最高之山,然仍為大千界之一部分。言大千界,則其體更巨矣。

 所以,「須彌為最高之山」,但是還是在大千世界的一部分,講大千世界,是其體更大,是大千世界。真的是須彌山才只是大千世界的一部分,須彌山在我們地球上是最高的山,但是地球才只是三千大千世界的一部分。你們想,大千世界,一根手指頭就能讓它移動,這樣不困難。真真正正能夠讓人人心中各有的多寶佛塔浮現出來,多寶佛塔門能開,多寶佛的全身能顯現,這才是真正究竟。大家要相信自己,「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請大家時時多用心。

*****************************************************
*〔八憍七慢〕
《法華經大成》:「慢使眾生。自舉輕他。凌高下視。故喻如鳥。凌他為慢。自貴為憍。必有所挾也。今取《文殊問經》八憍。喻此八鳥。」

《文殊師利問經‧字母品第十四》:「斷憍慢聲者,憍者,色憍、盛壯憍、富憍、自在憍、姓憍、行善憍、壽命憍、聰明憍,此謂八憍。慢者,慢慢、大慢、增上慢、我慢、不如慢、勝慢、邪慢,此謂七慢。斷者,斷憍慢,此謂斷憍慢聲。」


月亮 在 周日 3月 11, 2018 10:20 pm 作了第 1 次修改
回頂端 向下
Jack
Admin
Admin



文章總數 : 6985
年齡 : 65
來自 : 台北
威望 : 1724
注冊日期 : 2008-12-22

2016/10/25晨語簡記《法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6/10/25晨語簡記《法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   2016/10/25晨語簡記《法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 Empty周二 10月 25, 2016 7:24 pm

薰法香心得札記(二○一六年十月二十五日星期二)
 
確實,娑婆世界,在佛的時代,舍利弗就已經說眾生剛強,那是在佛的時代,佛的時代之後,我們的現在與我們的未來,愈來濁世愈來愈濁,真的是愈來愈困難。佛陀這部經就是需要在濁世的時代,濁世的靈方妙藥,要如何救世?要如何救心?就得要人,人人願意去接受,這人間才有辦法維持倫理的家庭,才能維持很祥和的社會,才能使世界天地之間很調和,和平相處。這就是需要要有這樣的大法,深入人心去,讓人心人人能接受,人人身體力行做得到,這就是佛陀最大的期待。
法華經是五濁惡世時代的靈方妙藥,而這樣的法,要深入人心去,要讓人心人人能接受,人人身體力行做得到,這就是佛陀最大的期待。這要有大信心,大願力,大力行,大合和才做的到。
 
佛陀要將這部經流通人間,是身體力行去做出來,不是說出來而已。做出來才是真正的持經,光是能說,不能行,能說做不到,這也沒有用。就是要聽進去,做得到,又說得出來,做得到,說得出來,說得出來,做得到。這樣真正的法,在我們自己的身上展現出來。
上人特別強調,要身體力行去做才算持經。就是要聽進去,做得到,又說得出來,做得到,說得出來,說得出來,做得到。上人反覆強調,應該是一個循環,一個善的循環。正法聽進去,做得到。做我所說,說我所做。要做到才算,要做到才說,要做到才有說服力。此一觀點是慈濟宗門,靜思法脈特別強調的。我個人非常認同,這才是佛陀的本懷。
 
 
 
 
持經受法弘宣,佛口妙音法播,
淨妙清澈圓經,身子智慧僧冠,
具辯才勝群賢,尚發願於他國,
濁惡之世眾生,剛強難伏可知。

用心哦!在世間,尤其是現在這一刻,世間就是濁惡的時代,眾生剛強,實在難調伏。佛陀在〈見寶塔品〉一再強調,佛滅度後,大家要發心,一定要好好地將這部圓教實乘的大法,不斷流傳下去,因為未來五濁惡世的治世良方就是要靠這部經,是救世良藥。但是談何容易?發心難,而且要將這部經真正地持,就是傳續下去,更困難;不論是內在發心難,外在環境也難,所以圓教要流傳在這個濁惡世中,實在多種困難。所以這個地方不斷向大家提醒,也是要鼓勵大家,因為前面佛陀就是先徵詢大家,鼓勵大家,也要警惕大家,發心持經有重重的困難,還是一樣要再讓大家知道,我們雖然知道有重重的困難,還是一樣要勇猛精進。不論是前面的經文說,移須彌山到他方,或者是立足在有頂,或者是一足動三千界,這雖然不可思議,也是不難,因願意持經發心的人,比動大千界、立有頂、移動須彌山更加困難。因為要發這念心是不容易,很困難,何況在這個惡世環境中,所以這樣警惕我們,也是這樣鼓勵我們。

這個地方說「持經受法弘宣」,那就是「佛口妙音法播」。我們要將這圓教傳承後代,要這樣不斷傳下去,經典來源是從佛口妙音說法,這樣經過了大家集經,開始到西方取經,在東方來翻譯,很多種的翻譯。這樣重重,無非就是為了經典從佛口所講說出來,阿難記憶在他的腦海中,佛滅度之後,迦葉尊者才開始集眾,請阿難再次從他的記憶中,將佛陀所說的教法重說一次。也就是這樣開始,經典不斷結集,不斷就是這樣連連接接,就將經集起來,全部是從佛口妙音所說,然後流入阿難心,再從阿難的回憶中,再「如是我聞」。這是多麼不容易的事情,也不是這樣一次就好了,是要一段很長的時間。所以經典是這樣片片累積,很寶貴。

一直到了中國,知道西方的聖人教法,是人間最需要的法,所以從漢明帝開始,開始派遣,真的是動用了國家人力,這樣要大量去取經。在這之後,又有在唐朝的玄奘法師,為了要求法,是高僧,僅僅一位出家人,這樣克服了很多重重疊疊的險難,以他的毅力完成了求法取經。不論是高僧單行,或者是動用了國力軍事去,想要迎請鳩摩羅什法師,這樣經過了一段很長的時間。還有攝摩騰、竺法蘭兩位,也是從西方天竺發心立願,知道中國需要,故要將法傳到中國來。

這都是古代,為法傳法也好,去取經也好,是國家所需要,動用了很多的人力去爭取也好,總是佛法很寶貴啊!無非就是要將經典很普遍地,將這大乘法,在能適合群機的地方,去廣宣流布。現在看來,佛法在人間,唯有在中國、臺灣,能將這樣的法,藏經,尤其是藏經的部分,應該是在臺灣很具全,因為大陸有一段時間……,現在也已經慢慢開始在恢復,將大藏經慢慢開始恢復了。可見經典在歷世以來,要能這樣很完全保持著,能適用在人類,根機願意接受,而且願意發心身體力行,就是東傳來的教法,現在很多南傳佛法也很多,看得到佛法很昌盛的形象。

但是還是精神理念,能夠很自由去發揮佛法的精神,用佛法的精神,用在人間,將佛法,佛陀「慈悲喜捨」這個精神,能夠普遍在人群中去宣揚、布達,而且身體力行,就是要從東方。尤其是在我們五十年前,從那很不起眼的小點滴開始,才能夠將佛法如現在從身上這樣擴大,到很多很多的國家去發揮菩薩的精神,用在人間所需要的地方。這也是很不容易,能這樣不斷將佛法適應這樣的根機,讓人人願意受用,人人去體會幫助人那種心靈的喜悅,付出無所求,心靈無執著、無障礙,那分歡喜心,這種的法喜──法用出去之後的歡喜。這都叫做菩薩,菩薩心,出家、在家都可以,貧、富都可以,只要一念心,不困難。願意這樣持經,這就是叫做持經,將佛法多多少少接受到,就用出去。有人接受到,得救了;我們知道了,法喜了。這種互相對待,法用在人間,有所受用,這都是叫做持經。法就是要用在當下,所以「持經受法弘宣」,能發揚出去。

現在知道這是佛教,佛教精神理念就是這樣付出,不分別人類的種族、國界、宗教,都不分別,這是它的根本精神,這叫做無所著、無障礙,沒有人的執著,人我的執著,沒有法的執著,這「三輪體空」。佛陀的教法原來是這麼的自由,這麼的解脫。所以我們昨天說過「五分法身」,最重要的,我們將自己的戒律守好,要下決心,不怕辛苦,願意付出,戒、定,發揮你的智慧,用什麼方法能解開人類的困難、眾生的痛苦,這智慧使人人能解脫,解脫之後增長他的知見,再解脫,這叫做五分法身。這就是佛陀教育我們持經的方法,我們若能這五項具足,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若能好好把握著,持經不困難。

佛口,這個經典完全是從佛陀的口中所流露出來,不論是去取經,還是阿難、迦葉尊者,迦葉尊者領眾結集,阿難的回憶,「如是我聞」,梵文經典,從中國去取回來翻譯。所以剛剛說過,不只是玄奘法師,還有攝摩騰、竺法蘭,是從西方傳來東方,還有中國姚秦的時代,就是用很浩大的國力去聘請羅什法師,這樣經典陸陸續續東傳,當然其中困難重重,好不容易具全到中國來,所以動員了很多人。尤其是唐朝佛法很興盛,東漢那個時代真的也很興盛,所以佛法興盛起來了,很多的賢達人士來翻譯。當然這需要國力來召集,動用很多賢達的僧人,出家人與有社會的賢人,這樣共同來翻譯,來滋潤、來潤筆,才有這麼宏觀的經典。

所以「淨妙清澈圓經,身子智慧僧冠」。這麼淨妙清澈,很圓融的經典,經過了佛口所流傳,重重、重重,這樣這個圓融的經典完成了。身子就是舍利弗,舍利弗的智慧,他的智慧是僧團中為冠,他的智慧冠蓋過了所有的出家人,那個時候,佛僧團中舍利弗智慧第一,所以我們常常說,感恩舍利弗一而再、再而三請法,他才能夠與佛陀對機,舍利弗當機,佛陀對機說法,才開啟了這個清澈圓教的經典,才能這樣完成起來。所以舍利弗的智慧,能夠將這部經這樣有因緣讓它流傳。

具辯才勝群賢」。就如富樓那,不論是舍利弗,或者是富樓那,富樓那體佛意,體佛的心懷,願意發願,到最辛苦、最辛苦,險難的地方,他都願意去傳法,這是富樓那。但是舍利弗雖然智慧第一,雖然這部經也是由舍利弗的三請,佛陀才開始來講解《法華經》。不過,《法華經》的後面經文,他方菩薩浮現出來,要來安慰釋迦佛,因為釋迦佛最擔心的就是法難傳下去,持經的人,沒人敢持經,沒人敢發願,他方的菩薩要來告訴佛陀:「請釋迦佛安心,我們大家會將這《法華經》好好受持。」但是佛陀默然不許,眼睛就是一直看,在座娑婆世界的弟子,怎麼沒人願意站起來說:「我願意。」尤其是只是發心,還無法真正願意來受持《法華經》。

富樓那彌多羅尼子他替佛去布教,已說過了,佛陀很多教法,千經萬論,很多的經典,要去講解這些經典,方便的教法,三乘接引的教法這不困難,就是這部經,這樣很純粹將這部經完全接受,而且身體力行,這實在是很不容易。但是娑婆世界的弟子沒人敢說「我願意」,佛陀注視著這些弟子,他方的菩薩說:「我願意。」但是他們在他方,佛陀的心意,就是要在娑婆世界流傳。但是,舍利弗又了解了,體會到佛陀的心意,知道佛陀希望娑婆世界的弟子來接受。舍利弗就起來說:「我們很想要接,但是不敢,娑婆世界眾生很剛強。」

儘管說我願意,但是自己都不會改變,你願意什麼?也是沒有資格可去受持啊!舍利弗他不敢說「我願意」,他知道眾生剛強,他不敢說「我願意」,因為眾生剛強,難調難伏,「我們發願,我們要去他方世界。」所以這個地方說,舍利弗的智慧,舍利弗的辯才也很好,但是佛陀要傳法,舍利弗不敢接受,他就是說願意在他方國土去弘揚這部經,他不願意在娑婆世界。我們就知道,娑婆世界,這種濁惡之世的眾生,剛強難伏,我們應該要知道。說到這裡,真的無奈,很無奈。不過也很安慰,我們所看到的確實是很多,他一聞千解,願意身體力行去做,所以說,雖然動大千不困難,持經很困難,但是只要有心,不可思議,也是很容易。人間菩薩不是一個人做得起來,而是人人都可以當菩薩,就要合群力,為人間苦難眾生去付出。所以這經、法要廣布流傳,只是眾生要首先,五分法身要先體會了解,要好好從內心,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才能成就。這五分法身在,自然我法二執就能破除。

我法二執:即執著人我;謂眾生於五陰等法中,強立主宰,計我為人,妄生執著,是名:人我執。

昨天也有談到我法二執,我們眾生就是這樣,就是執著人我。執著是我與別人,分別心起,那個私心,無明、煩惱就開始起動了,這就是我們人所以無法得到五分法身,就是因為有我法這二執。我執」是執著人我,而且眾生於五蘊等法中「強立主宰」,覺得還是我,「我做的才對,我說的才是。」這種執著,不想大眾,只想自己,這都是在五陰煩惱中在產生,色、受、想、行、識都是在這五蘊中起執著,一直都想要做主宰,都是不希望成就大家,只想自己而已,這就是「計我為人」,在人群中只有我,所以「妄生執著」,這就是煩惱,這又叫做「人我執」。

法執:又名法我法執:即眾生不了五陰等法,計為我身,妄生執著,是名法執。

法執,就是法我執。我執著這個法,我的方法才是對的,那就是「眾生不了五陰等法」。因為對五陰,就是五蘊,我們若沒有五蘊皆空,我們還是滿滿的煩惱,煩惱執著,所以我們要「五蘊皆空,遠離顛倒妄想」。因為我們五蘊還執著住,所以我們常常在顛倒妄想,以為在人群中我是第一,這就是不了解五蘊法的人,所以「計為我身」,所以「妄生執著」,這樣叫做「法執」。我們要很用心去體會。

若說此經,能破二執,能斷無明,能滅慢心,不信之人見之憎嫉罵詈等。若無大願,便生退屈,是則為難。

所以我們要講這部經的人,必定要破除這二執,所以「能斷無明」,這二執若破除,才能斷除無明,「能滅慢心」。因為人都有一個慢,八憍七慢,我們的煩惱有很多憍與慢的心態。所以「不信之人見之憎嫉罵詈等」,這就是不信之人,人看了就憎嫉。因為人就不能相信這部經,你要很誠心要去弘揚,但這種憍慢的人,憎嫉的人,常常都會起嫉妒的心,來毀謗、來辱罵。所以必定要有大願,要忍,必定要忍,要不然被人這樣批評,嫉妒、辱罵等等,若無大願,必定生起了退屈,這就是困難。持經很困難,因為我們在做,又被人批評,這就是困難。

慈濟人有時做到自己心很虛,「我很歡喜做,我很甘願做,不過人家在批評我們。我出門不敢穿這套衣服,我若穿這套衣服,別人是不是會批評我是慈濟人?」自己的心都已經虛了、退屈了,沒有那分勇氣,但是他很甘願歡喜去做,卻沒有那個大願,不敢抬頭挺身,為大家解說,佛法本來是這樣,為人間在付出,付出無所求,問心無愧。我們若能了解,讓大家也了解,借這個機會讓人更了解,若能這樣,這就是大願力;不敢,那這就是會退失。所以,這就是我們要很用心去體會。持經有很多困難,我們要有五分法身,要破除二執,才有辦法堅立願行,這就是必要的條件,要大家了解、用心。來,看前面的(經)文,諸經(異文)…

經文:「諸餘經典,數如恆沙,雖說此等,未足為難。若接須彌,擲置他方,無數佛土,亦未為難。」

講其他的經典不困難,但是要講這部經就很困難,講其他的經典,說很多,如恆沙,未足為難。就像「若接須彌,擲置他方,無數佛土,亦未為難」,就像這樣,這麼多的形象,不可思議,但這還不是很困難。若說要將須彌山搬到其他的地方,或者是一足動千界,這都不困難,但是要持這部經就困難。所以,接下來這段文就說,

經文:「若以足指,動大千界,遠擲他國,亦未為難。若立有頂,為眾演說,無量餘經,亦未為難。」

經文簡釋:
「若以足指,動大千界,遠擲他國,亦未為難」;擲大千如小芥,以至擲向他方國土。此乃化現神通邊事,不及弘經。

昨天這段的大綱,大概說過了。不論是動須彌山,或者是用足指,腳指頭來動一個大千世界,這也不困難。將這個大千世界移到其他的地方,這也不困難。或者是登上有頂天,就是色究竟天,在那個地方「為眾說法,無量餘經,亦未為難」,這也不困難。意思就是說,除了這個圓教,一乘實法以外的經典,你要如何去說都不困難,只是要宣說這部經特別困難。所以,擲,將這東西擲到他方國土,就像在擲一粒芥菜子一樣,那麼的容易。大千世界,這顆地球還不算大千世界,大千世界,是三千大千世界,所以,要動這三千世界,就像在動一顆種子一樣。光是一顆地球,我們就沒有辦法了,何況他能將三千世界,當成像一顆芥菜子丟到其他的地方,這樣的譬喻,不困難。「此乃化現神通邊事」,神通的事,這沒有什麼很大的困難。但是,這只是在顯神通,這還不及弘通這個圓教的經典。這個圓融,真真正正能入人心,啟動人人將法實行在人間,真正行菩薩道,而不執著一切,這才是困難。

經文簡釋:
「若立有頂,為眾演說,無量餘經,亦未為難」;無色界天,名為三界有為之頂。

所以,「若立有頂,為眾演說,無量餘經,亦未為難」。無色界的天,就是「三界有為之頂」,就是有色、有物質,最頂端。三界的二十八天(三界共二十八天,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無色界四天),到最高的天,去講說經典不困難。釋迦牟尼佛也曾去忉利天為母說《地藏經》,孝經是在忉利天說。但是《法華經》是在娑婆世界說,他方世界菩薩想要來傳承這部經,佛陀還是期待這部經要留在娑婆世界。這意義是多麼深啊!

有頂:色界之第四重,本名色究竟天,因處於有形世界的最高頂,故稱有頂。為大千界之最高處,即色究竟天。

所以說,有頂是超越,所有色界最高的地方,叫做有頂天,叫做色究竟天,這是色界的第四重天,所以本名叫做色究竟天。「因處於有形世界的最高頂,故稱有頂」。這再上去就無形了,所以是最高地方。為大千世界最高處的地方,那就是有頂天。

若人立心於有頂天,為諸大眾,演說無量三乘方便不了義經,亦未為難。

再來就是說,「若人立心於有頂天」,就是最高頂,心這樣很高,立心在那最高頂,「為諸大眾,演說無量三乘方便不了義經,亦未為難」。不了義,不了義的意思就是不究竟,還是一般的經典。雖然你說要大乘經,空法,空掉一切,《般若經》也是叫做大乘經,但是,還不究竟,「空」要空得「妙有」,所以還是不究竟,所以叫做不了義。「亦未為難」,說這些經,還是不了義,不困難。

威力處色頂天,清澈響亮悅耳妙音長流餘經之響,負身子之智者,足以辯壓群賢。

「威力處色頂天」。這個威力,雖然有這個威力處在有頂天,哪怕是威力,就如目犍連,他的神通威力,能這樣登上有頂天,用清澈響亮悅耳的妙音聲,去流傳餘經。餘經就是圓教經典以外,就算是餘經,就是其他的經典。負身子的智慧,就是哪怕我們有舍利弗的智慧,或者是目犍連的神通,可以去用他的神通,用他的智慧這樣的辯才,來勝過一切群賢,這樣都無法真真正正將這部圓教經完全布達出去。所以舍利弗就說:「我們不敢在這裡說,因為這個地方的人,大家很剛強。」雖然智慧第一,雖然神通第一,舍利弗、目犍連他們都不敢將這個法在娑婆世界弘揚。所以,要在有頂說法,他們敢,他們願意,將法拿到別的地方說,卻不敢在娑婆世界。這就是娑婆世界,在惡世的時代,真的要講這部經有困難。所以,接下來這段文這麼說,

經文:「若佛滅後,於惡世中,能說此經,是則為難。」

經文簡釋:
「若佛滅後,於惡世中, 能說此經,是則為難」;佛滅後濁世,能說此法華經者,是則為難。

要說這部經真的是困難,在這個惡世中,能講這部經真的是困難,佛陀這就是警惕大家,讓大家知道這是困難。就像彌多羅尼子向佛陀說:「我願意來宣布佛陀的教法,在最剛強困難處。」佛陀就問他:「若是在那個地方這麼困難,那麼危險,你也願意去嗎?」「願意啊!」「有人若是罵你呢?」「我堪忍,我感恩,因為他只是罵,沒有打我。」佛陀就問他:「假使他拿棍子打你,用拳打你,這樣對你威脅很重,你難道願意嗎?」「願意啊!我還要感恩他,因為他沒有用刀殺我。」「他若假使真的用刀殺你呢?傷殺你的生命,你要怎麼辦?」富樓那的回答:「我感恩,了我這一世的業力,我願意。」這就是富樓那,他能體會佛意。

但是在講這部經時,真的他方世界菩薩說:「我們來接受。」佛陀看到弟子群中怎麼沒有人說:「我們來接受,我們來負責。」沒有人說,他方世界菩薩也是三請表達,但是佛都是默然不許,這當中,舍利弗再起來,代替大家表達:「我們願意接受,但是要在他方世界來弘揚,我們都不敢在這個娑婆世界。」確實,娑婆世界,在佛的時代,舍利弗就已經說眾生剛強,那是在佛的時代,佛的時代之後,我們的現在與我們的未來,愈來濁世愈來愈濁,真的是愈來愈困難。佛陀這部經就是需要在濁世的時代,濁世的靈方妙藥,要如何救世?要如何救心?就得要人,人人願意去接受,這人間才有辦法維持倫理的家庭,才能維持很祥和的社會,才能使世界天地之間很調和,和平相處。這就是需要要有這樣的大法,深入人心去,讓人心人人能接受,人人身體力行做得到,這就是佛陀最大的期待。但是,佛滅度後,要在這濁世,「能說此法華經者,是則為難」。真的困難啊!困難重重。

以上頌說經之難,非但具神通力、及能演說無量餘經者可及。

所以,以上這就是要講說持經的困難,濁惡世中講說這部經,又能讓人人身體力行,很困難。但是,困難中難行能行,才是很可貴。看到了,這幾天四大志業,我們大家會合起來,在這個時代裡,能看到這麼合和互協,這大群,千多人,是代表性,大家演繹藥師佛的十二大願。人間所有的病都診斷出來,那些病症,對症下藥,看,在那個臺上,這樣將它濃縮起來,人間種種的疾病都有。看,菩薩扮演在人間的角色,各行各業都有,任何人都能轉惡為善,人人都能轉凡為聖,人人都能成為佛的分身,看到分身佛集一堂,這是很可貴,這是在很難為中能為,這是很可貴的事情。所以,「非但具神通力,及能演說無量餘經者可及」。說他多麼神通,但是神通是個人的事,現自己,真神通或假神通?

現在的人,動不動就是要展現自己的才能很大,神通廣大,其實都是滿心煩惱,人我法的執著還很重。你若不放棄人我法的執著,任你神通多廣大都沒有用。唯有五分法身,破除了二執,人我執與法執,若能破除,才有辦法,要不然,說神通廣大,辯才無礙,能說多少法,都無法像這樣身體力行,影響到人間,影響社會人群,讓他能夠共同一心,真真正正去付出,救濟、拔苦,這個力量才是真正的。佛陀要將這部經流通人間,是身體力行去做出來,不是說出來而已,做出來才是真正的持經,光是能說,不能行,能說做不到,這也沒有用。就是要聽進去,做得到,又說得出來,做得到,說得出來,說得出來,做得到,這樣真正的法,在我們自己的身上展現出來。所以前面也說過,身、口、意,五分法身也是在身口意之中,這樣去聚集起來,真真正正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這五分法身,這就是我們要用心,日常生活在我們的身上。

須彌為最高之山,然仍為大千界之一部分。言大千界,則其體更巨矣。

所以,「須彌為最高之山」,但是還是在大千世界的一部分,講大千世界,是其體更大,是大千世界。真的是須彌山才只是大千世界的一部分,須彌山在我們地球上是最高的山,但是地球才只是三千大千世界的一部分。你們想,大千世界,一根手指頭就能讓它移動,這樣不困難。真真正正能夠讓人人心中各有的多寶佛塔浮現出來,多寶佛塔門能開,多寶佛的全身能顯現,這才是真正究竟。大家要相信自己,「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請大家時時多用心。

*****************************************************
*〔八憍七慢〕
《法華經大成》:「慢使眾生。自舉輕他。凌高下視。故喻如鳥。凌他為慢。自貴為憍。必有所挾也。今取《文殊問經》八憍。喻此八鳥。

《文殊師利問經‧字母品第十四》:「斷憍慢聲者,憍者,色憍、盛壯憍、富憍、自在憍、姓憍、行善憍、壽命憍、聰明憍,此謂八憍。慢者,慢慢、大慢、增上慢、我慢、不如慢、勝慢、邪慢,此謂七慢。斷者,斷憍慢,此謂斷憍慢聲。

 
高明智(惟智)感恩合十
回頂端 向下
http://www.wretch.cc/blog/jack18233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6/10/25晨語簡記《法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6/10/25晨語簡記《法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   2016/10/25晨語簡記《法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 Empty周二 10月 25, 2016 10:49 pm

[2016年10月25日 上午 5:22] 農曆九月二十五,48字(僅德松個人筆記參考。請多指教,感恩。)

《法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靜思清澄(法髓)妙蓮華,慈濟人群菩薩道(一三一0)

1. 釋經文:【若以足指,動大千界,遠擲他國,亦未為難。若立有頂,為眾演說,無量餘經,亦未為難。若佛滅後,於惡世中,能說此經,是則為難。】

2. 上人偈文:「持經受法弘宣,佛口妙音法播,淨妙清澈圓經,身子智慧僧冠,具辯才勝群賢,尚發願於他國,濁惡之世眾生,剛強難伏可知。」

3.「法為救世良方,要發心流傳」:現在的世間是濁惡的時代,眾生剛強難調伏,佛陀在〈見寶塔品〉中一再強調,佛滅度後,大家一定要發心,好好將這部圓教實乘的大法不斷流傳下去,因為未來的濁惡世,就要靠這部經為救世良藥。

4.「勇猛精進,發心持經」:發心難,且要真正持這部經,將經傳續下去,更困難,內在發心難,外在環境也難,因此,圓教要流傳在這濁惡世中,實在是多重困難。所以佛陀先徵詢大家,也鼓勵、警惕大家,發心持經雖有重重困難,我們還是要勇猛精進。

5.「於濁惡世中,發心持經難」:前面經文說,要將須彌山移到他方,或立足在有頂,或是動一足動三千界,這雖不可思議,但也不難,願意發心持經是最難,因為要發這念心不容易,何況是在這濁惡世的環境中。

6.「持經受法弘宣,佛口妙音法播」:我們要將這圓教不斷傳承給後代,經典的來源,是從佛口妙音所法,記憶在阿難的腦海中,佛滅度後,迦葉尊者集眾,開始結集經典,法入阿難心,再從阿難的「如是我聞」中回憶起來,這是多麼不容易的事。

7.「經典流傳不易」:經典是片片累積,很寶貴,一直傳到中國,從漢明帝開始,動用國家大量人力去取經;唐朝也有玄奘法師,為了求法,克服重重的險難,用毅力完成了求法取經。不論是高僧單行,或動用國家軍事去取也好,是為傳法也好,去取經也好,佛法是很寶貴阿!無非就是要將經典普遍,將這大乘法在適合群機的地方,廣宣流布。

8.「入人群宣揚法,應根機,身體力行」:藏經在台灣很齊全,大陸現在也開始慢慢恢復大藏經,經典歷世以來,要能很完全保持著,能適應人類根機,讓人人願意接受、願意發心身體力行,能夠很自由去發揮佛法的精神,將佛陀「慈悲喜捨」的精神,能普遍在人群中去宣揚、布達,且身體力行。

9.「法入心,法入行,心法喜」:慈濟從五十年前那不起眼的小點滴開始,將佛法從中心擴大到許多國家,去發揮菩薩的精神,用在人間所需要的地方,這也很不容易。不斷將佛法適應根機,讓人人願意受用,人人去體會幫助人後那份心靈的喜悅,付出無所求,心靈無執著、無障礙,法用出去後很歡喜,這都叫做菩薩。菩薩心,在家、出家、貧、富都可以,只要一念心,不困難。

10.「持經」:接受到佛法,用出去,有人接受到了,得救了;我們知道了,法喜了,這樣互相對待,法用在人間,有所受用,這就要叫做持經。

11.「持經受法弘宣」:法就是要用在當下,要能發揚出去,佛教的精神裡念,就是不分種族、宗教,沒有人我的執著、沒有法的執著,三輪體空,佛陀的教法就是這麼自由、這麼解脫。

12.「持戒律」:要將自己的戒律守好,要下決心,不怕辛苦,願意付出,戒、定,願意發揮智慧,解開人的困難、眾生的痛苦,使人人能解脫後,增長他的知見,知見再解脫,這是「五分法身」。這就是佛陀教育我們持經的方法,我們若能具足這五項,好好把握著,持經不困難。

13.「經典結集」:經典是完全從佛陀的口中所流露出,無論是阿難、迦葉尊者的結集,或是玄奘法師、竺法蘭從西方取經,或用浩大國力去聘請鳩摩羅十法師譯經,都是困難重重,過去是動用了許多賢達的人共同來翻譯、來潤文,才有現今這麼宏觀的經典。

14.「淨妙清澈圓經,身子智慧僧冠」:經過佛口所流傳,完成了這樣淨妙清澈、很圓融的經典。「身子」是舍利弗,他的智慧是僧團中之冠,我們常說要感恩舍利弗的再三請法,才能有佛陀以舍利弗為當機,而對機說法,開啟了這個清澈圓融的經典,讓這部經能有因緣能流傳。

15.「具辯才勝群賢,尚發願於他國」:富樓那體佛心懷,發願到最辛苦、最險難處去傳法;這部經也是因舍利弗三請,佛陀才開始講解。但在《法華經》的後面,釋迦佛最擔心的就是法難傳下去,而當他方菩薩浮現,向釋迦佛表達,願意受持此部經時,佛陀默然不許,眼睛一直看向在座娑婆世界的弟子,為何沒人願意站起來表達願意。

佛陀的心意,是希望法要在娑婆是流傳,舍利弗體會到佛陀的心意,知到佛陀希望娑婆世界的弟子來接受,因此舍利弗站起來說:「我們想要接,但我們不敢,因為娑婆世界眾生剛強,難調難伏,我們發願去他方世界。」舍利弗的辯才也很好,但當佛陀將要傳法時,舍利弗也不敢接受,不願在娑婆世界弘揚這部經。

16.「濁惡之世眾生,剛強難伏可知」:娑婆世界、濁惡之世的眾生,剛強難調伏。說到這,真的很無奈,但也很安慰,我們所看到的確實很多,有人一聞千解,願意身體力行去做,所以說,動大千不困難,而是持經很困難,但只要有心,不可思議,也是很容易。

17.「得五分法身,破我法二執」:人間菩薩,不是一個人能做得起來,人人都可以當菩薩,就要合群力,為人間苦難眾生去付出。經法要廣布流傳,就要眾生事先體會了解「五分法身」,要好好從內心,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才能成就,有這五分法身在,自然能破除我法二執。

18.『我法二執,即執著人我;謂眾生於五陰等法中,強立主宰,計我為人,妄生執著,是名人我執。』

眾生就是執著餘人我,起分別心,私心、無明、煩惱就開始啟動了。人之所以無法得到五分法身,是因為有人我執、我法執,這二執,執著人我,只想自己,不想大眾,色、受、想、行、識都在五蘊中起執著,一直都想做主宰,不想成就大家,這就是「計我為人」,在人群中只想到自己,所以「妄生執著」,這就是煩惱,這叫做「人我執」。

19.『法執:又名法,我法執即眾生不了五陰等法,計為我身,妄生執著,是名法執。』

法執,就是我法執。人與我,自己執著於自己的方法才是對的,那就是「眾生不了五陰等法」。五陰,就是五蘊,我們若無五蘊皆空,還是滿滿的煩惱,還是受煩惱執著住,所以常顛倒妄想,以為在人群中我是第一,這就是不了解五蘊法的人,這叫做「法執」。

20.『若說此經,能破二執,能斷無明,能滅慢心,不信之人見之憎嫉罵詈等。若無大願,便生退屈,是則為難。』

要講這部經的人,必定要破除這二執,才能斷除無明。因為人都有七驕八慢,我們的煩惱有很多驕與慢的心態,所以看到人就憎嫉,就無法相信這部經。當你很誠心要弘揚時,憎嫉的人,就常會起嫉妒的心,來毀謗、辱罵,所以必定要有大怨、要忍,不然若無大怨,受他人這樣批評,必定生起了退屈,這就是持經的困難。

21.「心要有大願,抬頭挺胸,無退屈」:慈濟人有時做到自己心很虛,感受「我很歡喜、甘願做,但有人在批評我們,我出門時不敢穿這套制服。」自己的心都已經退屈了,沒有勇氣,雖很甘願做,卻無大願,不敢抬頭挺胸,為大家解說。

22.「堅立願行,付出無求」:佛法本是在為人間付出,付出無所求,要問心無愧。我們若能了解,也讓大家了解,這就是大願力;若不敢,就會退失,所以要很用心去體會,持經有很多困難,我們要有五分法身,要破除二執,才有辦法堅立願行,這是必要的條件,大家要用心了解。

23.★複習經文:【諸餘經典,數如恆沙,雖說此等,未足為難。若接須彌,擲置他方,無數佛土,亦未為難。】

要講其他的經典不困難,但要持這部經很困難。

24.【若以足指,動大千界,遠擲他國,亦未為難】:擲大千如小芥,以至擲向他方國土。此乃化現神通邊事,不及弘經。

這一乘實法的圓教外的經典,你要如何去說都不困難,唯有要宣說這部經特別困難。將要動三千世界,譬喻成將一顆芥菜籽丟到其他地方,不困難,但這只是在顯神通,還不及弘通這圓教的經典。要將這圓融的法,真正能入人心,啟動人將法實行在人間,真正行菩薩道,而不執著一切,這才是困難。

25.【若立有頂,為眾演說,無量餘經,亦未為難】:無色界天,名為三界有為之頂。

到最高的天去講說經典不困難,釋迦牟尼佛也到忉利天去為母講《地藏經》,但《法華經》是要在娑婆世界說,即便他方世界菩薩想來傳承這部經,佛陀還是期待這部經能留在娑婆世界,這意義是多麼深阿!

26.『有頂:色界之第四重,本名色究竟天,因處於有形世界的最高頂,故稱有頂。為大千界之最高處,即色究竟天。』

有頂是超越,色界的最高處叫做有頂天,叫做色究竟天,這是色界的第四重天,為大千世界的最高處,再上去就是無形了。

27.『若人立心於有頂天,為諸大眾,演說無量三乘方便不了義經,亦未為難。』

「若人立心於有頂天」,立在最高頂,演說無量三乘方便不了義經,亦未為難。不了義的意思就是不究竟,還是一般的經典。雖然你要說大乘經,空法,空掉一切,《般若經》也叫做大乘經,但還未究竟,「空」要空得「妙有」,所以還是不究竟,所以叫做演說不了義經,亦未為難。說這些經,還是不了義,不困難。

28.『威力處色頂天,清澈響亮悅耳妙音長流餘經之響,負身子之智者,足以辯壓群賢。』

雖然有威力能處在頂天,就如目犍連的神通威力,能去到有頂天,用清澈響亮悅耳的妙音聲,去流傳餘經,餘經就是圓教外的其他經典。哪怕我們有舍利弗的智慧,或目犍連的神通,可以用他們的神通與智慧去辯才,來勝過一切群賢,都無法真正將這部圓教經說佈達出去。

舍利弗、目犍連雖智慧第一、神通第一,敢、願意將法拿到別的地方說,卻都不敢在娑婆世界弘揚法,在這惡世的時代,要講這部經真的有困難。

29.【若佛滅後,於惡世中,能說此經,是則為難】:佛滅後濁世,能說此法華經者,是則為難。

在這惡世中,要能講這部經真的很困難,佛陀這樣說,是要警惕大家。就如彌多羅尼子向佛陀表達,願意到最剛強處去宣說佛陀的教法時,佛陀問:「若那地方很困難、危險,你願意去嗎?」「願意啊!」「若有人罵你呢?」「我堪忍、我感恩,因為他只是罵,沒有打我。」

佛陀又問:「假使他拿棍子打你,用拳打你,對你威脅很重,你可願意嗎?」「願意阿!我還要感恩他沒有用刀殺我」「若他真的用刀殺傷你的生命,要怎麼辦」,富樓那回答:「我感恩,了我這一世的業力,我願意。」這就是富樓那,他能體會佛意。

在講這部經時,他方世界菩薩三請表達,願意接受,但佛都是默然不許,這當中,舍利弗再起來,代替大家表達:「我們願意接受,但要在他方世界,我們不敢在這娑婆世界弘揚。」

確實,現在與未來,濁世越來越濁,真的是越來越困難。這部經是濁世的靈方妙藥,要如何救世?如何救心?就得要人人願意去接受,人間才有辦法維持家庭的倫理與祥和的社會,才能使天地人間很調和,和平相處。佛陀最大的期待,就是需要有這樣的大法,能深入人心,去讓人人能接受,讓人人能身體力行做得到。

佛滅度後,要能在這濁世說這部經,又能讓人人身體力行,真的困難重重,但在困難中,難行則行,這才是真可貴。看到這幾天,四大志業會合,演繹藥師佛的十二大願,診斷出人間所有病症,對症下藥,看,菩薩在扮演人間的各行各業,任何人都能轉惡為善,轉凡為聖,人人都能成為佛的分身,看到分身佛齊聚一堂,真的是難為中難為,是很可貴的事。

30.『以上頌說經之難,非但具神通力及能演說無量餘經者可及。』

現代人,動不動就要展現自己的才能很大,神通廣大,其實都是滿心煩惱,人我法的執著還是很重,唯有五分法身,破除了人我執與法執,才有辦法。無論多神通廣大、辯才無礙,能說多少法,都無法身體力行,影響到人間與社會人群;要能共同一心,真正去付出,救濟、拔苦,這個力量才是真的。

佛陀要將這部經流通人間,不是說出來而已,而是要真正身體力行去做出來,才是真正的持經,光能說、不能行,能說、做不到,這也沒有用。要聽得進去,做得到,又說得出,這樣真正的法才能在我們的身上展現出來。

31.『須彌為最高之山,然仍為大千界之一部分。言大千界,則其體更巨矣。』

須彌山只是大千世界的一部分,地球只是三千大千世界的一部份,你們想,要用一根指頭就讓大千世界,這樣不困難。真正要人人的心中各有寶塔浮現,多寶佛塔們能開,多寶佛的全身能顯現,這才是真正究竟。大家要相信自己,「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請大家要時時多用心。
回頂端 向下
 
2016/10/25晨語簡記《法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晨鐘起薰法香--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