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靜思晨語--20100702明道理 得輕安

向下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41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靜思晨語--20100702明道理 得輕安 Empty
發表主題: 靜思晨語--20100702明道理 得輕安   靜思晨語--20100702明道理 得輕安 Empty周五 7月 02, 2010 6:02 pm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41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靜思晨語--20100702明道理 得輕安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靜思晨語--20100702明道理 得輕安   靜思晨語--20100702明道理 得輕安 Empty周日 8月 01, 2010 10:37 am

【證嚴上人開示】
迷理故
起惑造業
解理故
生智輕安
智為行本
故能捨

迷理故,就是起惑造業,我們也是常常這麼說,眾生因為心中有迷,心一起迷,所以我們的內心就會起惑,有了惑就是造業。
惑就是迷惑,這迷惑就只是一念無明,迷惑了我們的心;大家應該都會說,每天也是都這麼聽,是啊,每天這樣聽,我們不知道有沒有把這個迷,迷在事,或是迷在理,不知道有沒有時時做檢討?
人與人之間,對方說的話,是真、是假,是正確的方向或是偏差的見解?對人,他說的話,我們所聽過的,是不是一點都沒有分析,隨著對方的話起惑、起迷,造了業嗎?
或是每天聽的法,我們是不是有接受?接受下來,我們可有將這個法,行在日常生活中?
這在理,人、事、物、理等等,我們所面對的,到底有沒有去分析清楚?可能大家對這些事情,都沒有用在心裡,我們若沒有用在心裡,自然我們就在迷中、惑中,這樣懵懂過日子,懵懂所過的日子,這就是空過。
明明道理在我們面前,我們聽了之後,我們對人、事、物、理,我們若沒有去用,沒有去體悟,當然聽法就是白聽的,日子是白過的。
若還是同樣,迷惑照常,還在起惑造業,常常會聽到,一點點事情,我有做到,不過覺得所做得比別人多,好事會膨脹自己,不好的事情,我們會隱瞞別人。
這道理聽起來覺得,這有什麼?我有做,多講一些我做的,這樣哪有什麼?這叫做未得謂得、未為而為,這在《法華經》裡,佛陀也是這麼說過,最大的妄語,你沒有做那麼多,你說得那麼多;你不了解那麼多,一點點的了解,你說你全都了解了,這都叫做大妄語業。
所以我們對人事物,要很用心去體會,為人服務做事情,我們也要自己真的,要有服務那麼多,做那麼多,我們才說那麼多;我們若無法去做到,哪怕你了解很多,對人事物理沒有會合,這樣也不算真實的徹悟。
到底跟你們說這麼多,不知道真正大家了解得到嗎?不了解,沒關係,再慢慢了解,可以慢慢了解嗎?時日不留人,慢慢來,我們就還要趕快想,無常,明天先到,還是無常先到?今天一天的時間,我可以整天平安過日子嗎?不知道,或是無常在今天之內就到了,還沒等到明天。
所以,凡事不要慢慢來,我們若是得理,能夠聽到之後,我們要時時用心,要真正微細去體會,體會人、了解人,所以不是只去研究別人,「我」要很透徹來了解,了解我們自己是不是無私?了解我們自己是不是很正確?
有時候自己自欺欺人,不是故意要犯錯,不過,這個習氣常常在,我們自己的習氣在,我們不知道,所以我們都會常常,以為自己都沒有錯,以為自己沒有錯,覺得我真的無私。
我有時自己也會反省,我常說一句話,信已無私,信人人有愛,我自己是不是有做到無私呢?要先對自己來了解,我自己每天的生活中,待人接物中等等…,有沒有私心,我會自己每天檢討,幸好,今天沒有私心。
每天都是自己每天的檢討,我今天有沒有?沒有,啊,安心,沒有說有私心;所以明天我可以再說,我信我自己無私;這就是經過了檢討之後,我們看,我可以安心說,我無私。
然後我可以說,我信人人有愛,信人人有愛,這是我們的必然,因為我們要相信,佛陀這麼對我們說,人性本善,人人都有與佛陀平等、平等,這種的清淨本性。
清淨的本性,我們若是沒去染著,沒有貪瞋癡慢疑,因為我們了徹道理,所以我們不會去迷在道理裡,我們對道理不迷,世間物質,還有什麼好讓我們貪的呢?
所以「解理故、生智輕安」,看看,我們這些志工在四川,他不管是交通旅費等等…,都是自己自掏腰包,時間自己的,去付出,投入在那個救災的環境範圍中,很辛苦,但是,去了之後,他付出付出,不管是受風受雨,不計較,不管是提輕舉重,很歡喜,只要看到那些受災的人,能夠一天一天安心下來,他們就很歡喜了,他們所得到的,是這個歡喜。
所以他們回來之後就又說,有機會要再讓我去,我再下一梯次,我休息一個禮拜,讓我處理家裡的工作,我的事業,一個禮拜後,還要再幫我排上去。
已經有好幾位了,來來回回都是自掏腰包,這算出差嗎?不是,是甘願,人間菩薩來回,因為不忍心眾生苦;慈濟人,人間菩薩,他們知道道理,人與人之間,就是眾生受苦難,我們才要去那個地方。
就好像我們的醫師,人醫會,有幾位醫師已經去二次、三次,甚至一次又留下來多一梯次;像我們醫院的曹主任,曹汶龍主任,他去了,他去面對著那些受災病苦的人,用心用愛付出,同時他去膚慰,去帶孩子等等…,把孩子帶起來,教孩子如何做志工。
所以那個地方,那些孩子,聽到曹爺爺要回去了,大家都哭了,依依不捨,他與那些孩子約定,爺爺會再來;所以在第十四梯次,他又去了,又回來了;我們可以看到他在第十四梯次,他又在那裡教孩子唱歌,幫孩子衛教。
在這個梯次裡,我們還有看到,南部三位人醫會,都是二梯次以上連續下去的,他們能把診所關起來,專心投入,那種的愛實在是無法形容。
看看,這位洪宏典醫師,在當時五月間,接到說要義診,問他說要不要去,他說:要,不過,我明天要去美國,上德下融師父,您要幫我留著,我回來我就會去;所以飛機是明天要去,他去美國,其實這段時間,他是去養病,因為他有開一個刀,利用開刀後,他去美國看孩子、看孫子,其實是調養身體。
那時候去美國,他知道他要接四川的任務,所以他去美國忍著病痛,訓練自己要會走,甚至氣力一定要補充回來,所以去養身體;事後,二個星期後回來了,開始報到了,說,我可以去了。
他生病開刀,都沒有讓我們知道,他只說他要去美國看孩子、孫子,飛機定好在明天,我回來一定會報到,這樣去了,去了就是在鍛鍊身體,回來馬上報到了,就去四川了。
一去之後,太太,他一梯次去了,要回來時,兩夫妻是在四川交接,因為太太是藥師,也是醫師,所以一個回去,一個到達,他們交接的場所,是在四川交接,這夫妻同心,所以投入這個志工的行列,去看病,去擁抱那些苦難人。
還有一位葉醫師,葉添浩醫師,他自己也是在開診所,是整形外科,他的患者很多,太太也是醫師,他利用這個暑假,他去了之後,回來就在分享,眼睛含著眼淚,他就說:他還要再去,兩夫妻一起去。
看,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一旁,門關起來,診所關起來,專心投入在這種災難的地區,他們去付出;因為他們了解道理,人生服務是最重要,不是賺錢服務,是完全去付出服務苦難人。
還有一位吳醫師,吳森,去到那裡,那種的奉獻,也是三梯次以上,那種愛病人,同時衛教,同時往診,同時發放,有時候也加入去做香積,無所不至,什麼都做,這種大醫王,投入在人群中,這種愛的付出,無私的付出,實在是說不完。
他們能去見苦,了解人生的無常,見到苦難人,他發心,那種的道心愈生長起來,人間的道理他愈了解,所以付出的同時,真的是用感恩心。
所以每一回去,再回來,感恩,讓我有這個機會去;你看,這不就是「解理故、生智輕安」?他了解道理之後,啟發了他的智慧,他付出,雖然身體有病痛,他趕快養好他的身體,趕快投入,他也是很輕安,這都是已經通達道裡的人,所以「智為行本、故能捨」。
智慧就是我們行動的根本,我們這個行動的正確,要往哪一個方向走呢?那就要看我們的智慧去分別,智是分別智,有了智,我們能顯出了慧,慧就是等觀平等;眾生在受苦難,眾生與我們息息相關,因為天蓋之下、地載之上,雖然我們不認識他,他不認識我們,不過,我們同樣是在天下的人。
地理雖然距離很長,但是,只要心知,知道哪一個地方有災難,它就和我們有相關;醫師覺得那個地方有災難,一定有傷有病的人,與我學醫有關,所以這眾生一定有相關,我有辦法去治療,我能去救病療傷,我有這個能力,所以我應該去。
看,這種「智為行本」,因為智慧提升了那個慧,因為智,所以提升慧,能把眾生與我們平等,這種天下眾生,生命共同體,這種透徹的道理他了解,所以使他行動,使他捨去一切的名利,這樣去付出;捨時間、捨金錢、捨體力等等去付出。
所以「智為行本、故能捨」,所以在無量義經還有這樣的一段:
【無量義經】
能捨一切諸難捨
財寶妻子及國城

你看,能捨,人生有什麼好計較呢?我們若是道理通了,不管什麼事,他就是覺得很輕安,付出,「能捨一切諸難捨」,捨了之後,他都一直感恩,很輕安自在,或是付出之後,他一點也不覺得說,我怎麼用那麼多時間,我很累,都沒有,大家都是這樣用生命在付出。
生命的價值觀,用在苦難人群中,用得淋漓盡致,真正是生命的價值觀。
各位,我們學佛,真的要學在道理,我們到底是還在迷中,或是我們已經透徹道理呢?若能夠透徹道理的人,就能輕安能捨,多歡喜,所以我們大家要時時多用心。
回頂端 向下
 
靜思晨語--20100702明道理 得輕安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