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20晨起薰法香,慧命日增長《法華經·提婆達多品第十二》
(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欲體解大道心行,須先鞏固信心願;
因果懸殊甚微妙,善惡如影實有報。
古佛多寶聞法來,現今釋尊集分身;
提婆達多受佛記,釋尊悲智無怨記。
用心去體會,我們若要體解大道,找們必定要很用心去體會,深入經典的意義,我們更要再堅固我們的道心,我們的信心、願力,這都要很加強我們的信心,加強我們的願力,尤其是在這一品,大家要用很深信的心去體會、去了解。難免也有人會懷疑,提婆達多這麼惡,尤其是已經生陷地獄,在那個動作,他用他的指甲藏著毒藥,想要到佛面前時,趁著禮佛足時,用他手指的毒藥,來抓破佛陀的腳,用毒藥要毒死佛,這這麼的惡。甚至也曾經過了「破和合僧」,還經過了「殺阿羅漢」,尤其是又再次用心要來殺害佛陀,也曾用石頭從山上推落,讓佛的腳被打傷,出血了,叫做「出佛身血」,也曾經這樣過。
過去已經犯三大逆罪了,還不反省,再用這麼毒的方法,手指的指甲裡塗著極毒的藥,表達要來懺悔,能夠接近佛,怎麼知道還沒接近到那裡之前,忽然間地裂開了,提婆達多到那個地方,土地裂開,人陷入地底下,地底下出火,活活被埋在地低深處,就往生了。但是佛陀在這事故過後,在講經典,講法華經時,在這當中還為他授記。大家覺得,這善惡與修行的過程,到底是為何?惡人也能成佛嗎?像這樣,犯這樣的五逆罪,又墮地獄,大家已經眼睜睜看見土地裂開,深陷於地底下,大家看到了,火燒起來,這是大家眼睜睜看到,為什麼現在佛陀還是為他授記呢?所以我們要很用心,不要懷疑,我們要用體解大道的心,要用很堅固的信心、願力,我們都要很堅固,我們要相信,「因果懸殊甚微妙」,真的很微妙,「善惡如影實有報」,善惡絕對有報,否則提婆達多不是說他神通廣大嗎?他怎麼會湊巧在了那裡,土地裂開,無法現他的神通跳過土地裂開的地方,他無法跳過,就這樣生陷到地底下去呢?這就是要相信,善惡有報,不是不報,我們要很相信。
「古佛多寶聞法來」。看看古佛,多寶如來為了聞法,所以他就立這樣的願;哪個講《法華經》的地方,我就到哪個地方去聽《法華經》。這是他的願,這是他未了的願,在他成佛之時,就是欠缺了講《法華經》的因緣。所以他就是有這心願,哪一個地方有佛講《法華經》,他的寶塔絕對浮現在那個道場,見證《法華經》,在人間是一大事因緣,讓大家很了解,成佛在法華。所以古佛,多寶佛現佛塔,為了聽經,佛與寶塔同時現前。而現在的釋迦牟尼佛,那就是二千多年前,古佛出現了,那時釋迦牟尼佛為了要應大家能夠相信古佛在塔中,大家想要看,釋迦佛就要先將分身佛集中過來,這也就是表示,見佛必定就是要法具足。
我們人人的真如本性,我們若要相信,要相信我們是不是有真如本性呢?你就要深信,體解大道,你要聽法,你要了解,真正相信佛陀所說的教法,你願意接受入心,你才能回歸找到你的本性,本性佛才有辦法出現。經文描寫一項見佛,就是要召集分身佛,就是佛的法身;佛的法身就是佛法,所以法身,那就是法,這是很簡單事情,所有真實法無不都是佛的法身。這在<見寶塔品>中已清楚講述,我們都應該能了解了。法要歸位,我們人人本具佛性,我們聽法,要趕緊將法再回憶,我們聽過的有多少?理解的有多少呢?經典裡面,經文裡面的精髓,我們記得多少?要趕緊回歸回來,法若是歸心,我們本性佛,真如就會浮現出來;我們法若沒有歸心,真如還是被煩惱無明埋著,所以我們必定要很用心去體會。從連續這幾品,從<法師品>,佛陀讚歎《法華經》持經的人,願意發心持經的人。接下來就是<見寶塔品>,多寶佛為了聽法,從他的願力,連寶塔都出現在道場中,已經從地湧出了,無不都是要來見證。這就是佛陀的用心,佛陀到空中開寶塔門,寶塔門一開,多寶佛讓位,釋迦佛入寶塔坐。這一連串,我們要很清楚來體會。
佛陀集分身佛的用意,常常說,佛的法身,那就是真理、道理,道理入我們的心來,人人本具靈山塔,我們的塔有沒有浮現?我們要開塔門之前,就是法要入心,我們的法有入心了嗎?法有來歸位了嗎?是聽了就忘記了,聽了就漏掉嗎?漏掉的有把它撿回來嗎?這就是佛的用意,就是要我們好好聞法心無漏,聽經,不要讓它漏掉了,若是漏掉了,要趕緊將它撿回來,就是回憶經的意義,應該要有這樣心。所以說「古佛多寶聞法來,現今釋尊集分身」,這在<見寶塔品>是這樣。現在這一品,提婆達多已經受佛為他授記了,但是他已經是墮在地獄中的時刻。為什麼這麼壞的人,尤其是經中也這麼說,過去生就是這樣在折磨他,釋迦佛在無量劫無量劫以前,身為國王那個時代,那個阿私陀仙,他來向國王說:「只要你聽我的話,聽我使喚,我就會給你法。」這就是他(提婆達多)能得授記的因,雖然那時那位國王是這麼殷勤付出,那位仙人是那麼的折磨他,但是不論怎麼折磨,國王還是受過了苦行,堪得忍,不念怨,只有感恩心。這就是歷練他的心態,這心行,也歷練修行者的大道心。
想要體解大道,我們是不是有身體力行在這大道上沒有?古人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就是要勞其筋骨,要苦其心志。同樣的道理,修行者要體解大道,這念心要很懇切,要很鞏固我們的信心,我們的願力,要身體力行。所以我們要相信,佛陀為什麼為提婆達多授記。但是,因緣果報,善惡如影隨形,真的是有報。活生生的一個人,說他神通廣大,權力無窮,懷者那分要殺佛的居心、惡念,他要靠近佛以前,到那個地方就生陷地獄,活生生這樣土地就裂開,整個掉下去,幾丈深的地馬上又起出火來,怎會有救呢?眼睜睜地看著到人掉下去,火燃起來,人無形無蹤,地合起來了,這不就是活墮地獄嗎?這不就是報應嗎?佛陀難道真的是是非不分嗎?
這佛在經典中,那個時代,佛陀在王舍城竹園精舍,有一天,他帶著五百弟子在那地方修行,在竹園精舍時,有五百弟子隨侍在身旁。那時,有一天,一位比丘來找阿難,向著阿難尊者,就這樣慢慢說:「尊者,我好像有聽到,聽到佛陀公開在很多人的面前來懲誡提婆達多,將提婆達多驅逐離開僧團,不能跟我們僧團共住,共修行。大家這樣在議論傳說,到底提婆達多真的是造了這麼大的罪業嗎?真的犯了這麼大的規戒嗎?甚至佛陀還說他要墮落地獄一大劫的時間,真的嗎?難道不能將提婆達多救回來嗎?要讓他這樣一直墮落下去嗎?真的無法再讓他留在僧團裡嗎?這個消息在外面,大家紛紛議論,到底這是什麼原因,佛陀對他那麼大的懲罰,懲誡他,到底是怎麼樣?」阿難聽了之後,不做什麼的回答,只是默默地點頭。是啊,意思就是說,真的是做很大、很不對的事情,錯誤很大。佛陀真的是這樣說,將來他要墮地獄一大劫的時間。阿難雖然沒有回答,但是用點頭這樣向他表示,的確,佛陀有這樣說。
這位比丘他就說:「為什麼會這麼嚴重呢?佛陀真的很清楚提婆達多他的修行,他的行為嗎?佛陀真的很清楚嗎?佛陀真的知道提婆達多犯那麼重的戒嗎?提婆達多在外面也有很多人很尊重他,他神通廣大,他的修行大家也都很尊重,他也很莊嚴,在外面也很有威儀,真的看起來也很有威德,所以很多人都很仰慕他,也很尊重他。難道提婆達多沒有再轉圜的餘地嗎?難道不能再讓他回到僧團嗎?」阿難他就這樣說:「雖然我修行不是智慧很深,我無法與世尊相比較,但是我隨世尊這麼長久的時間,佛陀所說的法我很相信。佛既然會講出這樣的話,提婆達多也確實犯了很多錯誤,僧團的規戒犯很大,這沒辦法。所以我們要相信佛,佛是一位真語者、實語者,絕對是不妄語者,佛陀說出去的話始終如一,沒有再什麼樣能再改變的。」這位比丘聽了之後,他就垂頭喪氣就這樣離開了。
阿難就來到佛陀的面前,向佛陀來講說,剛才有這位比丘為了提婆達多要來說情,一直期待提婆達多能回歸僧團。這位比丘還這樣說,外面也有人對提婆達多很讚歎,讚歎他神通廣大,讚歎他很有威儀,所以這位比丘很期待,是不是提婆達多可以回歸僧團來,要不然,外面的人議論紛紛。釋迦牟尼佛他就這樣說:「眾生無知啊,無法了解,無法體會到我的用心,你趕緊去將那位比丘叫回來,這位比丘應該是出家沒多久,無法很了解僧團規戒,也無法了解佛法的深意,不要再讓他誤會,去將他叫回來,我來跟他講說。」阿難沒多久就將這位比丘叫來,叫來之後,佛陀就說:「你對我向提婆達多所做的懲誡,有不服嗎?」比丘不敢說話,佛陀就向比丘說:「很多人,大家無知,所以很容易造口業,不了解的事情,怎麼可以在外面這樣一直說呢?一個人光是看表面,看到提婆達多現神通,就以為他有修行,其實他的德很欠缺,心懷不軌,光是看到他的神通就這樣敬重他,讓他愈來愈驕傲,助長了那一分我慢的心。因為這樣,所以他才會墮落啊!」
大家要好好守口業,要讚歎一個人也要很了解他是不是有修有德沒有?若要來說一個人的錯,要很了解他是不是有惡行為,有真實沒有?是非要分清楚啊!不可光是看到表面就說。所以大家要好好用心,若是沒有好好善護口業,可能也是同樣會與造惡業的人共業,將來也會有苦報。佛陀用很多的語言來說給這位比丘聽,修行不是為了利養的心,這樣來現出了他的神通,為了利養,就表達他的身形的莊嚴,這樣在人群中招搖,這都不對的,這只是為了貪著利養,要叫人家來恭敬他,這樣這心態都是錯誤,這樣不對。所以提婆達多這個人無法在僧團中,因在僧團中會讓他再造更重的業。佛陀說給這位比丘了解,甚至向這位比丘說:「提婆達多已經破和合僧了,提婆達多也曾出佛身血過,這個錯誤已經都犯過,又再經過了殺阿羅漢。想想看,這豈能在僧團中呢?當然這樣的罪業,將來他要墮落地獄一大劫,這是無可異議,就是既造的業,自己就要受。」用這樣再次說給他聽,為何提婆達多會被他驅離僧團的道理。
這位比丘終於了解了,可見提婆達多在僧團也犯了很大的罪,佛陀也有處理過他,將他驅離僧團,不是提婆達多自己離開,是佛陀將他趕離的。從這段我們就就可了解,這是提婆達多所犯的層層疊疊,難免他就要生陷地獄,時間多久?一大劫。一大劫就是要有四個中劫,一個中劫是二十個小劫,等於八十小劫為一大劫。墮地獄要那麼長久的時間,我們要知道,他也要受過了一段很長久的時間,然後離開地獄之後,才開始又有什麼因緣來接引他,因為他心中還是有法,因為他生生與佛同世。總而言之,這因緣是很殊勝,我們要用心去相信。前面的經文這樣說,
經文:「諸天人民,悉以雜華、末香、燒香、塗香、衣服、瓔珞、幢幡,寶蓋、伎樂、歌頌、禮拜、供養七寶妙塔。無量眾生得阿羅漢果,無量眾生悟辟支佛,不可思議眾生發菩提心,至不退轉。」
因為那尊佛,天王佛他入滅之後,全身就在寶塔中,用寶塔,很高很大的寶塔,大家都來供養寶塔,很多,是無量眾生。在這當中,因為天王佛,所以有「無量眾生得阿羅漢果」,也「無量眾生悟辟支佛」,也「不可思議眾生發菩提心」,就是發大心,「至不退轉」。所以,不可思議。提婆達多要墮落地獄一大劫,但是未來成佛能夠那麼長久的時間,還能度那麼多人,入滅之後正法又是那麼長久的時間。看,這就是因緣不可思議,因為他聽法也是很長久的時間,時時與佛同世,這都是有過因緣。但是修行歸修行,聽法,但是內德未修,法聽進去,但是內德未修,他就會犯錯,犯錯造惡,他就會墮地獄。但是修來的行,就是了解法,那個了解法的記憶的種子沒有磨滅掉,還是同樣在真如本性中,一旦離開地獄,同樣又有因緣,一點即通,成佛就快了。所以成佛後,那個德就很大了。他所得的世界,他所得的壽命,他所得要化度的眾生,就能接受法,很輕易就能接受,這就是微妙的因緣種子。來,接下來這段文這樣說,
經文:「佛告諸比丘: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妙法華經提婆達多品,淨心信敬不生疑惑者。」
經文簡釋:
「佛告諸比丘:未來世中」;佛陀提醒弟子切記淨信,是妙法華經,獲受利益,於釋尊滅後未來世中。
就是要很淨心來信敬,淨心就是不懷疑。佛陀提醒大家,提醒弟子要記得,記得,要敬信。敬信就是淨心信敬,清淨的信仰沒有懷疑的信心,我們要相信《妙法華經》的道理,所以若能有這樣很清淨深信這《妙法華經》,自然能夠受到利益。就看提婆達多造那麼重的業,雖然墮地獄,將來他成佛,也是能得到利益,因為他內心那個種子滿滿,有法的種子存在。因為這樣,所以他只要離開那個地方,他只要離開地獄,自然就有那個因緣讓他修行快速成佛,利益多。他若沒有聽《法華經》,像這樣這麼重的罪業,可能將來就在六道中,不曉得要再受多久的苦。但是他墮地獄,時間過之後,就開始就有大因緣會遇到大根機,就能很快速成就。所以這就是要好好地持《法華經》,大家要很用心。
所以我們現在(「佛陀提醒弟子切記淨信,是妙法華經」。佛陀叫大家《法華經》我們要切記,要好好記得,要用清淨的心,很深的信仰。若能這樣,我們「獲受利益,於釋尊滅後未來世中」,因為佛陀將近快要入滅了,所以他就不斷在交代,提醒大家要記得受持《法華經》的利益,哪怕是講〈提婆達多品〉,提婆達多能成佛這麼長的時間,這也就是他有得《法華經》的利益,要讓我們能了解。所以佛陀在世時,希望弟子了解,甚至希望未來世中的眾生也全都要了解。
經文簡釋: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妙法華經提婆達多品」;若善男女,得聞是經提婆達多品。
「淨心信敬不生疑惑者」;能以無疑慮淨心信敬此法,於其經中不疑惑者。
淨心信敬:謂清淨其心信受敬奉。
所以,未來「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妙法華經提婆達多品」,大家都能夠聽到這一品〈提婆達多品〉,能「淨心信敬不生疑惑」。大家若能這樣,聽這本經,能很清淨的心來信敬,心中不要生疑惑,能這樣無疑慮淨心,就是淨心信敬,這就是我們的心很清淨。我們對提婆達多能成佛,我們不懷疑。不只是提婆達多能成佛我們不懷疑,我們更要敬重佛陀,釋迦牟尼佛生生世世受盡苦磨,他不念舊惡,還是向提婆達多授這麼大的記,可見聖人,修行者的典範就是這樣,善惡分明,有善的,那就是得善報成佛,還要多久呢?提婆達多一大劫,現在還在地獄中呢!釋迦佛已經成佛了,過去已經二千多年了,現在還是釋迦佛的世界,三界導師,四生慈父,還是在教育眾生。提婆達多還在地獄中,善惡就是這樣,時間差得那麼多。但是,持經的功德沒有磨滅掉,沒有失去,未來,還很久的未來,他也能成佛。
*若不體佛之平等大慧,不知眾生皆有佛性,但執著於種種差別法相,以為某人惡當墮地獄,某人善當成佛道。此皆違於如來生佛同體之平等大慧,即為其心不淨。由不淨故不信,由不信故心存疑慮。
所以我們「若不體佛之平等大慧,不知眾生皆有佛性」,我們若無法體會到釋迦牟尼佛那個平等大慧,那就是慈悲平等,我們若沒有去體會到,就無法了解這段經文的意義,所以不知眾生人人皆有佛性。我們一定要相信,這完全就是要告訴我們人人本具佛性,善惡眾生都有佛性,連所有的動物,猛獸都有佛性。所以這就是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何況提婆達多,他同樣也有佛性。所以,我們因為眾生就是這樣「執著於種種差別法相」,法的相,種種法相有所差別。我們就隨著這法相差別起分別心,所以我們應該要學習能夠「平等觀」,我們才有辦法「心寬念純」,這就是我們要修行。所以「執著於種種差別法相,以為某人惡當墮地獄,某人善當成佛道」。光是在善惡形象去分別它,這是表面啊!有的人表面看起來,這個人表面看起來很好,怎麼會做出這樣的事情呢?看不出啊!
提婆達多外表看起來,他是阿難的親大哥,阿難三十相,提婆達多也是三十相,很莊嚴;而且他隨佛出家時,很殷勤在神通,所以外表看來,人人都很仰慕他,也很尊敬他。但是他在僧團中做出了這麼多惡,為了名聞利養,去諂媚阿闍世,使阿闍世殺父害母,這是很重的罪業。尤其是心機,心懷不善,明知佛陀在山下,他在山上推石頭,很慶幸,石頭在空中就碎掉了,只是小顆的打到佛陀的腳,讓佛陀的腳流出血來,這叫做「出佛身血」,這樣的行為。有比丘尼,大家還記得,華色比丘尼(或曰「蓮華色尼」)向他指責不對。「這是不對的,你這樣做是大逆不對的事。」他瞋心一起,殺害比丘尼,蓮華色比丘尼也已經是證道果了,卻被打死,這叫做殺阿羅漢。這種三大逆罪是很重的啊!看看,這就是造盡這麼大的罪業,不知道的人還來向佛陀要說情,還要說他在外面很好很好,這就是我們眾生光是看在表面上,這是違背,違背如來,眾生與佛,心、佛、眾生同體之平等,佛陀就是這樣一直說,「心、佛、眾生三無差別」。
我們若只是在表面上來看,就決定他,這樣他很有善念,有修行,他會成就,他能成佛;這個人沒有善念,他就永遠都不會成佛。不是,人人可成佛,因為人人都有真如本性,所以不要認為,只是以表相來分別。所以我們要「慈悲平等觀」,要不然如來所說的眾生心與佛是同等,這是大智慧者,若就是這樣評論,自然就是心不淨。佛陀希望人人要用淨心來信仰《法華經》,尤其是這一品,要清淨無疑的心,要深信因緣果報的微妙,大家要很用心體會。所以「由不淨故不信」,心若不清淨,有懷疑,就無法真正的心來接受這樣的法,因為他不信,哪有辦法接受呢?「由不信故心存疑慮」,所以這個疑心會常常在。
*以為此品經文,不過示佛不念惡之德。及佛教戒弟子後學人,以不當念惡存怨而已。
所以「以為此品經文,不過示佛不念惡之德」,不過是在顯示佛不念舊惡之德,以為這一品只是在顯示佛陀不念舊惡,佛陀很有修行,只是這樣而已。道理不是這麼簡單,佛陀要顯他的佛德,說他很有修行,其實是要讓大家了解人人本具佛性,提婆達多即使那麼壞,將來他可以成佛,不只是能成佛,他又能夠壽命長久。不只是壽命長久,正法住世也是很長久,利益眾生如恆河沙,這就是表示提婆達多他也有他的佛性存在,但現在只是道理了解,那個德卻不夠,所以造作惡業。造惡一定受報,但是對法體會了解,這就是佛性很明顯在他的內心裡,這就是等待機會而已。所以,這一品以為只是要顯佛德,或者是佛在「教戒弟子後學人,以不當念惡存怨而已」。以為這樣而已,這就會有起疑,佛只是要顯他的佛德,不知道提婆達多成佛的原因。
*甚或疑此品為本來無有,為非佛所說?如此皆為不淨、不信、不敬,斷佛種子,即係自絕於佛。
所以「甚或疑此品為本來無有,為非佛所說」,以為這一品本來不在《法華經》裡面,不是佛說的。其實若是這樣不相信,他就不相信這品是在《法華經》中,他就不相信。這樣這一品實在是很重要,這一品若將它棄除掉,斷佛種子,就無法這樣法延續下去,我們從〈法師品〉、〈見寶塔品〉,一直到〈提婆達多品〉,都在說佛性的種子,這佛性的種子,真如本性,很重要啊!所以不能這樣疏忽就讓它過去,我們要很清楚了解。
*更何由永離惡趣,生世恆值佛同世,及得聞此妙法華經或升梵天,或生淨土,能得近菩提?
何況「更何由永離惡趣,生世恆值佛同世」,我們要如何能說離開惡趣之後,能再遇到佛世?他的真如一定還是存在,所以我們要知道,要能生生遇到佛,與佛同世沒有那麼容易。不只是與佛同世,又能聽到《妙法華經》更是不容易,但是提婆達多離開地獄之後,將來他還是能再與佛同世,同樣也能與《法華經》在一起,聽聞《法華經》,這是一個因緣,種子,他離開了地獄,同樣也能生梵天,或生淨土中,這都在我們的本性種子中,所以我們要,學佛要很用心去體會。
道理好像很深,要去了解它好像不容易,但是不容易,不過我們要很相信,很相信有佛,我們人人本具佛性,皆有佛性存在,如天地道理都是存在。只要我們有遇到好的因緣,接受了這道理,而我們在佛法中不斷不斷訓練,佛陀好的典範,我們就一直學,學到真真正正不念怨,沒有愛恨情仇,我們完全都去除了,若這樣因緣再來時,我們佛法敬信入心,沒有懷疑,這樣法愈來愈接近我們的真如本性,真如本性就是與法會在一起,就是與宇宙天體合為一體,這就是要很用心啊!
花蓮薰法香筆記團隊感恩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