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17/01/27晨語簡記《法華經·提婆達多品第十二》

向下 
2 posters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7/01/27晨語簡記《法華經·提婆達多品第十二》 Empty
發表主題: 2017/01/27晨語簡記《法華經·提婆達多品第十二》   2017/01/27晨語簡記《法華經·提婆達多品第十二》 Empty周五 1月 27, 2017 5:17 pm

20170127晨起薰法香,慧命日增長《法華經·提婆達多品第十二》
(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文殊龍宮化眾,乘蓮會歸靈山;龍女智超常理,智積疑慮難解。
諦理論說體空,事相會悟妙諦;龍女讚佛證已,深達實智,朗照無遺。

我們前面說過了,已經能夠了解,了解〈見寶塔品〉多寶佛為了聽《法華經》,來人間,因他發願,人間哪一個地方講說《法華經》,他的寶塔就會現前。人間釋迦牟尼佛成佛了,已經說法四十多年過去了,《法華經》已開始明顯講說,所以多寶佛就也來聽《法華經》,到靈鷲山,與寶塔同時就顯現在那個會上,浮現在虛空,從地湧出,浮現虛空。這前面我們都敘述過了,而且釋迦佛為了要讓大家看見多寶佛,所以他集分身佛回來。分身佛從十方回歸一處,大家的期待,還是能夠見到多寶佛全身。釋迦佛升在虛空,一指開啟寶塔的門。大家應該還記得,這寶塔的門一開,多寶佛出聲音讚歎釋迦牟尼佛講說《法華經》,《法華經》乃是諸經之王,這妙法難得啊!

於是分半座,讓釋迦牟尼佛就座,大家很讚歎,古佛、今佛會歸一處;多寶佛就是古來佛,「今」就是釋迦牟尼佛,是我們現在本師釋迦牟尼佛,古、今二佛會合在寶塔中,這大家就稱奇了。開始,釋迦佛就開始講說《妙法蓮華經》。這段經文的內容,因為多寶佛要聽,請佛快說。這裡面含蓋著的道理,前面我也已經解釋過了:我們人人心中都有一個靈山會,靈山會中出現多寶塔,塔中古來佛,今佛、古佛會合。這個意義就是要讓大家知道,我們人人聽《法華經》也已經有一段這麼長的時間了,一直就能體會了解佛陀一大事因緣,一而再,再而三,佛陀人間傳法,要讓我們了解人人本具佛性,真如本性與佛同等,平等啊!「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只是我們與佛還有一段很長的距離。佛陀與天體合一了,這本性覺海已經回歸了,我們凡夫呢?凡夫的無明污染,這與我們平時所看到慈濟人走入那貧困的家庭,破爛的物品囤積滿屋子裡面。一群菩薩就進去他的屋子內,這樣為他清理、打掃,裡面的污垢、骯髒,那個境界,我們若將它回想起來,我們凡夫的心地就與這樣一樣。

我們前面也說過了火宅,〈譬喻品〉講說了火宅。大長者他有這麼豪華的一間大宅,因為因緣,他到外面去,這間大宅的裡面有很多孩子。父親外出久了,因為有事在外面,這間屋子主人不在,裡面這一群孩子不斷貪玩、放蕩、墮落了,只是想要玩,只想要享受,年久月深,這間大宅年久失修了,都沒有在整理,垃圾不斷不斷囤積,裡面骯髒。我們將這個道理,《法華經》這段故事,來看看現在,很多很多過去是豪宅,因為家宅墮落了,就是人生無常變化,人類的墮落,就像這樣,一樣啊!所以我們眾生生生世世,就是不斷在這個三界火宅之中,濁氣愈來愈重,人心煩惱無明愈來愈多,造作的,愈來是愈墮落,那個無明煩惱,造業愈重,所以,一代不如一代;空間就這樣愈來愈髒,囤積的東西是愈來愈多,這就是我們在三界之內,這個大宅,這個大空間是變成是這樣。

大空間,這一大群眾生,就是這樣貪慾造作,堪嘆啊!要怎麼辦呢?就是需要長者歸來了,看到火宅裡面危險,趕緊叫,「快!這些孩子們趕緊快出來,裡面很危險、很髒啊!趕快出來。」這些孩子不理睬他,不願意聽、不願意接受,和我們現在的眾生豈不是一樣呢!有的時候,一群菩薩,好心人,接到個案,到他的屋子門口,叫門都叫不開;哪怕是進去到裡面,要和他講話,他也不要理他們。慈濟人甚至跟他說:「我來為你整理,不只整理你的身體,也要整理你的家庭。」還是不肯,都要用很多的時間,先去和他建立感情,取得他的信任,才有辦法一群人能進去,幫助他清理這個家庭的垃圾,這不就是都一樣的境界呢?

佛陀、菩薩,要入我們的心,也不容易呢!我們真正要去接受佛法,這也是,不是那麼的容易。所以,佛、菩薩,都要生生世世這樣倒駕慈航來人間,一次再一次,一生再一生,不斷和我們結緣,不斷付出給我們,我們慢慢接受,才有這個因緣聽到佛法,起歡喜心。聽佛法,生歡喜心,願意接受了,但是,是不是馬上就能夠接受,我們與佛同等的佛性,我們相信嗎?相信,但是我們就要依照佛陀的教法,身體力行;讓你了解佛性、諦理,眾生因為執著的事情很多,就要讓我們一段一段將這些執著、無明,不斷不斷清理出去,就像大家,進去裡面去為他清理垃圾一樣。垃圾清理出去了,堆積在裡面,在牆壁上,在廁所裡,一層一層的油,垢穢,要如何去清洗呢?不是能搬動的東西,這樣搬出去就好了,還要再下功夫,長年累積的油、垢穢、髒亂的東西,像廁所裡面的東西一樣,就要這樣不斷清、不斷刷,要這樣一層一層清理。

所以佛陀為眾生付出,而且教育是要這樣,一分一分去除我們的污垢、骯髒。所以,聲聞、緣覺,將外面的信徒,就是佛教徒,你既然相信了,他就為大家講說「五戒」,除了講說「五戒」,還要再啟發「十善」的道理,這人人都要做得到。凡是佛教徒,人人都要做得到,「五戒」、「十善」。你願意修行,那你就要割捨小愛,就要就於大愛;要自覺,要覺他,要自愛、愛人。所以你願意修行,隨佛出家,就要好好清理你內心的污垢。

內心垃圾雖然清掃出去了,內心那個油垢的東西,還要再經過刷及擦,這就是聲聞、緣覺要下的功夫。裡面清理乾淨了,屋子也都修理好了。這才開始,就是要讓大家很了解,這些物質全都是合成的,不論是從屋頂、地基,這都是合成而有的東西,那就是要讓大家知道,這些東西,髒污既然都清理出去了,連這間屋子,還是一樣是幻化虛有的。因為你若還有這間屋子在,同樣髒污的東西會再進來,其實,人人一切都是空啊!但是空了之後呢,還有寶藏,這個寶藏是妙有,用之不盡,就是你內在的本性。

所以人人心中要有一個道場,你要時時曉得修行,要知道這個道場裡面,本來靈山會就在。佛陀現在已經把方便法破除,現在打開的是真實一乘法,和你們說的過去,是過程,現在進來的是真實的寶藏,讓我們能夠了解。所以,靈山會不但是現前了,寶塔也浮現了,不只是寶塔浮現,門也為我們開了,因為十方的分身佛集合來了,就是法。我們大家再回憶一下,法都回歸來集了。古佛,我們應該要集這個法,因人人無始以來,本具佛性;現在的佛,入我們的心,就是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的法進來,就像進來和我們溝通,拜託我們的心門打開,裡面的垃圾讓他清掃,讓我們看出,原來這間屋子的真面目,就是這麼莊嚴,這麼清淨。

甚至還要再跟我們說,這個東西還是合成而有,真正的,就是在我們自己內心本具,所以,古今佛的會合,我們能夠發現到我們原來的真如本性,是因為釋迦牟尼佛,為我們開示,是我們生生世世都有聽到的法。所以他這個時候集十方分身佛再回來,讓我們能記得,其實,我們生生世世都有接受到法了,今生此世,我們也已經都在佛的身邊,從聲聞、緣覺,一直到現在。在〈見寶塔品〉這段經文,開始就是要開寶塔門,讓我們了解。所以這段經文過去了之後,智積菩薩就開始說:「我們已經聽《法華經》,目的已經達到了,我們是不是回去了?」這是一個過程,雖然讓大家知道,但是,是不是能夠成佛呢?佛陀是這樣說,「眾生皆有佛性」,但是要成佛,已經講過了,要長長久久的時間,累生累世的時間,要用很多,捨身命,很辛苦的過程,這樣才能夠「六度萬行」完成。恐怕有的人,聽到這樣,「這很辛苦!」又是像〈化城喻品〉,半途而廢,恐怕的是這樣。

所以,佛陀就是留著智積菩薩,「且待須臾」,因為文殊菩薩將要回來了,你可以和文殊菩薩見面一下。看,這個時間,文殊菩薩就從海龍宮,已經去講說《法華經》回來了,甚至從海裡乘坐千葉蓮華浮現出來,所化的眾生,同樣也是坐著寶蓮花,以蓮花為臺,乘坐蓮花,回歸靈鷲山來了,都在空中。文殊菩薩下蓮華來,禮拜二尊佛,禮釋迦牟尼佛和多寶佛,並和智積菩薩見面了。智積菩薩感覺,「龍王宮,您是要去說什麼法啊?」文殊菩薩就說:「我在那裡講《法華經》。」「《法華經》是這麼的微妙,《法華經》,您在那個地方說,他們有辦法接受嗎?接受的到底有多少人?有多少人能夠接受?」文殊菩薩就講說了龍王女年始八歲,聽法,很快就能夠接受妙法,而且,得到「陀羅尼門」。智積菩薩,他無法能夠了解。

像這樣,現這種非常奧妙,兩尊菩薩現相,開始的這個過程,所以是很微妙。「乘蓮會歸靈山」,乘寶蓮花,回歸靈鷲山來了,表達出了「龍女智超常理」,和一般的人是不同哦!所以,智積菩薩懷疑啊。這是不可思議,釋迦牟尼佛歷經了多久的時間,捨頭目髓腦,這麼的苦行,這麼久的時間才能夠成佛,龍王女哪有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成佛呢?我們昨天就講過了,他的懷疑:難道釋迦牟尼佛的根鈍嗎?要用這麼久的時間嗎?龍女那麼快速能夠成佛,這和釋迦牟尼佛來比較,不成對比啊!所以他就懷疑了,沒辦法去了解龍女能這樣快速成佛。「諦理論說體空」,現在開始,這「體空」,就要去了解,這個「體性皆空」。釋迦牟尼佛他所覺悟的,天地宇宙完全合而為一了,所以他講說《阿含經》,講說《方等經》,講說《般若經》,以「空」的道理,來破除眾生的執著。但現在智積菩薩還有執著,執著這個事和相,所以這「諦理」要開始「論說體空」。因為智積菩薩這個「體空」的道理,還沒有很透徹,在這個地方。

所以,「事相會悟妙諦」。因為龍女,她是以事相體空去體會這個道理,但智積菩薩他沒辦法去體會這點,他心有疑。這點,當然說來,還是很微密的道理,甚深微密。龍女她能夠體悟,絕對有她的過程因緣。所以,龍女她的過程因緣,她就是有這樣,她一定要來表達。所以「龍女讚佛證已」,他讚佛過去的過程很深入,已經「深達實智」。佛的修行過程,這個過程當然不是現在說,那就是他的過程「已深達實智」,已經都很了解了,也都智慧「朗照」了。這微密的道理都很清楚。這是龍女她讚歎佛,她的心境已經到達到佛的程度。這是文殊菩薩回答智積菩薩,龍女,她已經得「陀羅尼門」了,但智積菩薩沒辦法去體會。

*若如來以不思議慈悲等觀妙智,靜思惟之,則眾生皆有覺性,不見有九界之罪相。

所以,「若如來以不思議慈悲等觀妙智」。就要像如來,釋迦牟尼佛,諸佛,那種不可思議,慈悲等觀,這個妙智慧。我們常常說,「慈悲等觀」,就是不論眾生他的形體,六道四生。既然皆有佛性,這就是已經釋迦牟尼佛「慈悲等觀妙智」。龍女呢?也是一樣啊!有這樣的過程修行過來的功夫,才有這種慈悲等觀的妙智。這就要經過了「靜思惟之」,要真正的思惟。「禪」,意思就是說,心都已經清淨了,就像大房屋全都打掃得很清淨了。不只是屋子打掃得清淨,尤其是房屋和人,也能了解是空的,屋子讓你打掃得很好,人住在裡面,也有自然的法則,何況一間屋子是合成來的。

同樣的道理,就是要透徹這個本性體空,這真如性空的道理,那就是「靜思惟之」。其實眾生心裡都沒有髒污的東西,都是完全乾乾淨淨的真如本性,就是眾生皆有覺性,全都有了。既然是這樣,已經「不見有九界之罪相」,雖然龍女,她是溼生,智積菩薩就說,溼生,尤其是龍的性,都是很驕傲,這非載道器,這就是罪福的相;有了業力,生在「四生」的溼生中,不論是卵生、胎生、溼生、化生。我們是胎生的,溼生是水中(水族多為卵生非溼生)。胎生呢?我們人類,還有畜生類等;人類能夠接受佛法,能夠修行,畜生類也還沒辦法修行呢!所以在這「四生」裡面,就有有福和有罪業的眾生。何況在溼生的裡面,非是載道器,那個形體不是有辦法可修行的,他怎麼會相信龍女可以這麼快速接受佛法,接受微妙法呢?所以,他就有這麼多的疑問。前面的文就這樣說,

經文:「觀三千大千世界,乃至無有如芥子許,非是菩薩捨身命處,為眾生故,然後乃得成菩提道,不信此女於須臾頃便成正覺。」

這段經文就是在說,釋迦牟尼佛在過去無始劫,任何一個地方,他都普遍沒有放棄,全都去修行。不論多大的世界,多微小的地方,多大的空間的道理,多麼微細的生物理,他都完全透徹了解,不是一般的菩薩有辦法可到達的,有辦法可去體會的。所以說,「如芥子許,非是菩薩捨身命處」。不是菩薩去做得到、去體會得到的,不是菩薩有辦法去捨身命,做到你能夠體會這麼微密的道理,因為你的修行還沒有到那裡,哪怕是菩薩還有微分的煩惱,還有塵沙的煩惱。

塵沙惑等等的煩惱都斷除了,才叫做成佛,就是甚深微密的道理,你都清楚了、體會了,那就是所有的無明完全要斷除,那種的「靜思惟」。「擔柴運水無不是禪」,那個心境一直都很清淨,要到這樣的程度。所以「為眾生故」。釋迦牟尼佛是為眾生,所以這樣不斷不斷,任何地方都去修行,就是去付出,去度化眾生,不怕辛苦,哪怕捨棄了頭目髓腦,就是這樣在施捨。所以「為眾生故,然後乃得成菩提道」,無不都是這樣在捨身命,才能夠成菩提道。所以智積菩薩說,不相信此女,這龍王之女,「於須臾頃便成正覺」。就是沒辦法相信啊!下面這段文,

經文:「言論未訖,時龍王女忽現於前,頭面禮敬,卻住一面。以偈讚曰:深達罪福相,遍照於十方,微妙淨法身,具相三十二,以八十種好,用莊嚴法身。」

經文簡釋:
「言論未訖,時龍王女忽現於前」;智積文殊言論未畢,龍女神通力故,欲證是事,所以現前。

因為智積菩薩就是不相信,文殊菩薩還沒有回答,「言論未訖」,開始講到這裡,這個當中,「時龍王女忽現於前,頭面禮敬,卻住一面」。我們一直認為文殊菩薩會回答他,但是不用文殊菩薩回答,「言論未訖」,聲音還沒有結束,文殊菩薩還沒有回答,龍女突然現前了。這是在「智積文殊,言論未畢」,還沒有講完,「龍女神通力故,欲證是事,所以現前」。這就是龍女運用她的神力。因為智積菩薩不相信,她就不用文殊菩薩替她解釋,這是要表示龍女她也有神通。「看看智積菩薩你的疑,要問文殊菩薩,文殊菩薩不用回答,我現前給你看。」她就馬上就這樣,以神通力,就證明此事,證明這個事實,「我是真正體會到佛的妙理了,陀羅尼門都通達,總一切法,持一切善。我過去全都,法都清楚,過去那些善,我也全都有了,所以,總持門我全都修到了。」所以,證明這個事實,所以她這樣現前了。

經文簡釋:
「頭面禮敬,卻住一面」;頭面致敬,禮佛足已,卻住一面。

忽現:表明實智朗照無遺。謂如來深達罪福,五逆十惡等為罪,五戒十善等為福。罪有苦報,福有樂果。自當證知我須臾而成佛。

所以,現前來到佛前,同樣「頭面禮敬」。這是一個禮節,龍王女也是這樣,和人的禮節一樣。之後,「卻住一面」。這個敬仰,該表達的表達完,就是退在一邊,這個道理就是很明顯。「忽現」,很突然間。「忽」,就是要表達出了佛陀「實智朗照無遺」。龍王女也已經得到這個實智了,對於諸空法了解了。空法,空而妙有,這個「性空」的體相,全都透徹了解,所以,她「實智朗照無遺」,慧光朗照。這就是說,「如來深達罪福,五逆十惡等為罪」。「五逆十惡」就是叫做「罪」;「五戒十善」等,叫做福。罪福,就是有罪的,就是得到苦報;造福的,就是得到樂果,這種「因緣觀」很微妙,這佛全都體會了解。那麼她出現,就是要來要讓佛證明,善惡分明。

所以,「自當證知我須臾而成佛」。先出來讓佛來為她證明。所以下面就是這樣的偈文,龍女禮敬,禮佛之後,退坐一面,開始她就用偈文來表達,這偈文所表達的就說,「深達罪福相,遍照於十方,微妙淨法身,具相三十二,以八十種好,用莊嚴法身」。龍女開門見山,因為智積菩薩一直對她有懷疑,所以龍女她也是要爭一口氣,不用再經過文殊菩薩替她解釋,她現身要來與佛對答,開門見山,就要說:「佛啊!您最了解這罪福因果,相信佛陀您全都了解了。

經文簡釋:
「深達罪福相,遍照於十方」;龍女歎佛深達,一切罪福之相,智慧光明,遍照十方。

佛陀,您的智慧遍照十方。」這是龍女先讚歎佛,就是「龍女深歎佛深達,一切罪福之相」。這也表達龍女她自己本身也是一樣,她也是在這罪福之相中,請佛陀來為她證明,所以「深達一切罪福之相,智慧光明遍照十方」,讚歎佛陀智慧光明遍照十方。

*罪福相:謂全法界一切,因緣果報之相,如三惡道為罪相,則人天為福相。

*九界之人,雖有淺深之別,而盡不免無明之情執,獨離情執而全知見者但佛界之一而已。

這個罪福的相,就是「全法界一切因緣果報之相」。全法界,就是十界,「十界」,除了佛界,就剩下「九界」,因為佛已經脫離了這罪福的相,佛已經脫離了這個相,他成佛了,與宇宙虛空完全合而為一體,所以剩下的,就是叫做「九界」。這個九界因緣,從菩薩道,一直到「六道」,這「六道」的眾生全都一樣,有「四聖六凡」,這叫做「十界」。「六凡」就是六道,「四聖」,那就是聲聞、緣覺、菩薩、佛。佛已經是超越的聖人,得無上正等正覺,那就是菩薩還有微分煩惱,所以他在九界之中。所以這是「如三惡道為罪相」,「三惡道」就是罪相,「人、天」就是福相。「三惡道」就是地獄、餓鬼、畜生道;人與天,包括修羅,他們還是在有福的地方。修羅,是有修善業,修善的福,但就是沒有修智慧,所以,修福沒有修慧,那就是「修羅」,雖然沒有修慧,但他有修福;有修福,同樣也能得到福報。在天堂也有修羅,人間也有修羅,就是有福的人,但是,沒有智慧,這人間應該也有啊!我們用心去分析它,有啦!

所以說起來,人間,能作為人就是叫做福,因為人間能聽到佛法,人間能夠成佛,人間在善惡的界之內,你開啟一念好心,就能夠修福了,就能夠修行,這就是人間與其他的動物界不同。所以「九界之人,雖有淺深之別」。要修福,有很深的福能修;要造惡,也有很深的惡要造,這就是深惡,那就要墮「三途」;深的福,就是上天堂、人間,能夠修行。所以,在這個九界內,就是有淺深之分別,「而盡不免無明之情執」。這全都有無明,九界之中的眾生都有無明,菩薩還是還有微分的無明,那就是塵沙惑,很細的無明,但是我們要體會、要修啊!所以「獨離情執而全知見者,但佛界之一而已」。只有佛,單獨佛全都離開這情執無明,這情的無明,就是還有分別,佛就全都沒有分別。所以「慈悲等觀」,所有的眾生類,佛陀全都慈悲平等觀,就是不分人類或是畜生類,他就是平等觀,所以「全知見」。「離情執而全知見」,這個情執都沒有了,全知、全見,這是佛陀他的慈悲等觀,這只是唯有佛而已,菩薩也還有一點點的分別心。

*佛於此差別之相,悉皆遍照,了知其等於法界,等於虛空此為佛之報身。深達實相之智體,本來微妙清淨,此為佛之法身。

「佛於此差別之相,悉皆遍照」。所以龍女說了知,全都能夠知罪福相,佛陀已經知道這個「相」字,佛陀已經沒有這個差別相,佛已經「悉皆遍照」,所有的罪福相,佛完全都了解,所以佛智光明都遍照。「了知其等於法界」,全都是平等法界,「等於虛空」,因為佛陀的智慧等於虛空。「此為佛之報身」。因為佛是這樣修行,所以報在人間,成佛也與天體宇宙合而為一,這是佛的智慧,完全體會,所以叫做「深達實相之智體」。這就是唯有佛陀已經是這樣,這是龍女讚歎佛陀深達罪福相。

經文簡釋:
「微妙淨法身,具相三十二」;微妙即報身,淨法即法身,三十二即應身,一語該括,總歎三身,明法身,清淨圓滿。

所以,「本來微妙清淨,此為佛之法身」。佛的法身,全都本來都是微妙清淨,所有佛的法都是這樣。所以說,「微妙淨法身,具相三十二」。佛的法身相的莊嚴,就是這樣完全清淨了。「微妙」,就是非常的微妙,有三十二相。三十二相就是佛陀的莊嚴相,這包括了「三身」。「三身」就是佛的化身、清淨法身、圓滿報身,這全都完全清淨,所以得三十二相。

經文簡釋:
「以八十種好,用莊嚴法身」;若據法身,萬德相好,以為莊嚴,相好莊嚴,此為佛之應化身。

「以八十種好」,莊嚴其身,這都是一種的描述,佛的莊嚴。「若據法身」,若要以法身來說,「萬德相好」就是莊嚴。因為他修很多的法,所以「萬德相好以為莊嚴」,萬德莊嚴,累生世以來,所修的福全都具足,所以「相好莊嚴:此為佛之應化身」,這就是佛的應化身。

*所謂微塵相海,功德妙身,今言八十,用嚴法身,即於劣應,點出妙體,本跡不二,方契圓宗。

「所謂微塵相海」,那就是很多,無法去分析,所以這就是簡單收集過來,叫做「以八十種好,用莊嚴法身」。就是說,他這個「劣應」,已經「點出妙體」。我們一般人就有劣身,佛現這個應身在人間,與人一樣有這個身體,但是佛的真體,真實體相,那是很微妙清淨的法身,所以出這個妙體。「本跡不二」,本體是清淨;「跡」,就是化現人間。這過去都講說過。所以這完全體會了解。

龍女她內心對佛這樣讚歎,從讚歎佛這段偈文,就能去體會龍女的智慧。佛陀如何修行?所得的境界是到什麼程度?佛陀的清淨心等等,那個真如本性如何描述出來?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龍女在讚歎佛之中,都完全表達出她的智慧,這是要讓智積菩薩先了解一下。「我龍女,不是像你說的這樣,這麼的鈍根,我也能體會了解,與佛的性是同等。我了解佛的性,就是我已經與佛的性同等了。」這是突然間,龍女出來自我證明。當然,自我證明這個過程,後面很微妙。今天就是過年日(除夕)了,我們有八九天晨語的時間,要誦整部《法華經》,禮拜《法華經》,所以過年期間,大家要用虔誠的心,好好將經文再讀一遍,好好來體會,入法華藏識裡面,請大家時時要多用心啊!

花蓮薰法香筆記團隊感恩合十
回頂端 向下
Jack
Admin
Admin



文章總數 : 6985
年齡 : 65
來自 : 台北
威望 : 1724
注冊日期 : 2008-12-22

2017/01/27晨語簡記《法華經·提婆達多品第十二》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7/01/27晨語簡記《法華經·提婆達多品第十二》   2017/01/27晨語簡記《法華經·提婆達多品第十二》 Empty周二 1月 31, 2017 8:36 am

薰法香心得札記(二○一七年一月二十七日星期五)
 
「如來深達罪福,五逆十惡等為罪」。「五逆十惡」就是叫做「罪」;「五戒十善」等,叫做福。罪福,就是有罪的,就是得到苦報;造福的,就是得到樂果,這種「因緣觀」很微妙,這佛全都體會了解。
罪福相:謂全法界一切,因緣果報之相,如三惡道為罪相,則人天為福相。
九界之人,雖有淺深之別,而盡不免無明之情執,獨離情執而全知見者但佛界之一而已。
這個罪福的相,就是「全法界一切因緣果報之相」。全法界,就是十界,「十界」,除了佛界,就剩下「九界」,因為佛已經脫離了這罪福的相,佛已經脫離了這個相,他成佛了,與宇宙虛空完全合而為一體,所以剩下的,就是叫做「九界」。

聽到這個罪福的相,就是「全法界一切因緣果報之相」,就覺得這很重要,要透徹了解。真的透徹了解也通因緣觀,也懂得微妙的道理,也通法性法相。
在查罪福的時候發現還有【罪福應法經】(經名)一卷,宋求那跋陀羅譯
還有【罪福無主】
(術語)自諸法實相上言之。罪福皆無定實之主,平等空寂也。觀普賢經曰:「我心自空,罪福無主,一切法如是。」維摩經不二品曰:「罪福為二,若達罪性,與福無異。」法華經提婆品曰:「深達罪福相,遍照於十方。」
FROM:【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佛於此差別之相,悉皆遍照,了知其等於法界,等於虛空此為佛之報身。深達實相之智體,本來微妙清淨,此為佛之法身。
「微妙淨法身,具相三十二」;微妙即報身,淨法即法身,三十二即應身,一語該括,總歎三身,明法身,清淨圓滿。
「三身」就是佛的化身、清淨法身、圓滿報身,這全都完全清淨,所以得三十二相。
「以八十種好,用莊嚴法身」;若據法身,萬德相好,以為莊嚴,相好莊嚴,此為佛之應化身。
佛的三身
上人開示摘錄/
境界
法身
深達實相之智體,本來微妙清淨,此為佛之法身。
清淨法身(自性)
報身
「微妙淨法身,具相三十二」;微妙即報身,淨法即法身,三十二即應身。
圓滿報身(受用)
化身
(應身)
若據法身,萬德相好,以為莊嚴,相好莊嚴,此為佛之應化身。
無量化身(變化)
 
法身、報身、應身。
法身又名自性身,或法性身,即常住不滅,人人本具的真性,不過我們眾生迷而不顯,佛是覺而證得了;
報身是由佛的智慧功德所成的,有自受用報身和他受用報身的分別,自受用報身是佛自己受用內證法樂之身,他受用報身是佛為十地菩薩說法而變現的身;
應身又名應化身,或變化身,即應眾生之機緣而變現出來的佛身。
FROM:【陳義孝《佛學常見辭匯》】
 
 
 
文殊龍宮化眾,乘蓮會歸靈山;龍女智超常理,智積疑慮難解。
諦理論說體空,事相會悟妙諦;龍女讚佛證已,深達實智,朗照無遺。

我們前面說過了,已經能夠了解,了解〈見寶塔品〉多寶佛為了聽《法華經》,來人間,因他發願,人間哪一個地方講說《法華經》,他的寶塔就會現前。人間釋迦牟尼佛成佛了,已經說法四十多年過去了,《法華經》已開始明顯講說,所以多寶佛就也來聽《法華經》,到靈鷲山,與寶塔同時就顯現在那個會上,浮現在虛空,從地湧出,浮現虛空。這前面我們都敘述過了,而且釋迦佛為了要讓大家看見多寶佛,所以他集分身佛回來。分身佛從十方回歸一處,大家的期待,還是能夠見到多寶佛全身。釋迦佛升在虛空,一指開啟寶塔的門。大家應該還記得,這寶塔的門一開,多寶佛出聲音讚歎釋迦牟尼佛講說《法華經》,《法華經》乃是諸經之王,這妙法難得啊!

於是分半座,讓釋迦牟尼佛就座,大家很讚歎,古佛、今佛會歸一處;多寶佛就是古來佛,「今」就是釋迦牟尼佛,是我們現在本師釋迦牟尼佛,古、今二佛會合在寶塔中,這大家就稱奇了。開始,釋迦佛就開始講說《妙法蓮華經》。這段經文的內容,因為多寶佛要聽,請佛快說。這裡面含蓋著的道理,前面我也已經解釋過了:我們人人心中都有一個靈山會,靈山會中出現多寶塔,塔中古來佛,今佛、古佛會合。這個意義就是要讓大家知道,我們人人聽《法華經》也已經有一段這麼長的時間了,一直就能體會了解佛陀一大事因緣,一而再,再而三,佛陀人間傳法,要讓我們了解人人本具佛性,真如本性與佛同等,平等啊!「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只是我們與佛還有一段很長的距離。佛陀與天體合一了,這本性覺海已經回歸了,我們凡夫呢?凡夫的無明污染,這與我們平時所看到慈濟人走入那貧困的家庭,破爛的物品囤積滿屋子裡面。一群菩薩就進去他的屋子內,這樣為他清理、打掃,裡面的污垢、骯髒,那個境界,我們若將它回想起來,我們凡夫的心地就與這樣一樣。

我們前面也說過了火宅,〈譬喻品〉講說了火宅。大長者他有這麼豪華的一間大宅,因為因緣,他到外面去,這間大宅的裡面有很多孩子。父親外出久了,因為有事在外面,這間屋子主人不在,裡面這一群孩子不斷貪玩、放蕩、墮落了,只是想要玩,只想要享受,年久月深,這間大宅年久失修了,都沒有在整理,垃圾不斷不斷囤積,裡面骯髒。我們將這個道理,《法華經》這段故事,來看看現在,很多很多過去是豪宅,因為家宅墮落了,就是人生無常變化,人類的墮落,就像這樣,一樣啊!所以我們眾生生生世世,就是不斷在這個三界火宅之中,濁氣愈來愈重,人心煩惱無明愈來愈多,造作的,愈來是愈墮落,那個無明煩惱,造業愈重,所以,一代不如一代;空間就這樣愈來愈髒,囤積的東西是愈來愈多,這就是我們在三界之內,這個大宅,這個大空間是變成是這樣。

大空間,這一大群眾生,就是這樣貪慾造作,堪嘆啊!要怎麼辦呢?就是需要長者歸來了,看到火宅裡面危險,趕緊叫,「快!這些孩子們趕緊快出來,裡面很危險、很髒啊!趕快出來。」這些孩子不理睬他,不願意聽、不願意接受,和我們現在的眾生豈不是一樣呢!有的時候,一群菩薩,好心人,接到個案,到他的屋子門口,叫門都叫不開;哪怕是進去到裡面,要和他講話,他也不要理他們。慈濟人甚至跟他說:「我來為你整理,不只整理你的身體,也要整理你的家庭。」還是不肯,都要用很多的時間,先去和他建立感情,取得他的信任,才有辦法一群人能進去,幫助他清理這個家庭的垃圾,這不就是都一樣的境界呢?

佛陀、菩薩,要入我們的心,也不容易呢!我們真正要去接受佛法,這也是,不是那麼的容易。所以,佛、菩薩,都要生生世世這樣倒駕慈航來人間,一次再一次,一生再一生,不斷和我們結緣,不斷付出給我們,我們慢慢接受,才有這個因緣聽到佛法,起歡喜心。聽佛法,生歡喜心,願意接受了,但是,是不是馬上就能夠接受,我們與佛同等的佛性,我們相信嗎?相信,但是我們就要依照佛陀的教法,身體力行;讓你了解佛性、諦理,眾生因為執著的事情很多,就要讓我們一段一段將這些執著、無明,不斷不斷清理出去,就像大家,進去裡面去為他清理垃圾一樣。垃圾清理出去了,堆積在裡面,在牆壁上,在廁所裡,一層一層的油,垢穢,要如何去清洗呢?不是能搬動的東西,這樣搬出去就好了,還要再下功夫,長年累積的油、垢穢、髒亂的東西,像廁所裡面的東西一樣,就要這樣不斷清、不斷刷,要這樣一層一層清理。

所以佛陀為眾生付出,而且教育是要這樣,一分一分去除我們的污垢、骯髒。所以,聲聞、緣覺,將外面的信徒,就是佛教徒,你既然相信了,他就為大家講說「五戒」,除了講說「五戒」,還要再啟發「十善」的道理,這人人都要做得到。凡是佛教徒,人人都要做得到,「五戒」、「十善」。你願意修行,那你就要割捨小愛,就要就於大愛;要自覺,要覺他,要自愛、愛人。所以你願意修行,隨佛出家,就要好好清理你內心的污垢。

內心垃圾雖然清掃出去了,內心那個油垢的東西,還要再經過刷及擦,這就是聲聞、緣覺要下的功夫。裡面清理乾淨了,屋子也都修理好了。這才開始,就是要讓大家很了解,這些物質全都是合成的,不論是從屋頂、地基,這都是合成而有的東西,那就是要讓大家知道,這些東西,髒污既然都清理出去了,連這間屋子,還是一樣是幻化虛有的。因為你若還有這間屋子在,同樣髒污的東西會再進來,其實,人人一切都是空啊!但是空了之後呢,還有寶藏,這個寶藏是妙有,用之不盡,就是你內在的本性。

所以人人心中要有一個道場,你要時時曉得修行,要知道這個道場裡面,本來靈山會就在。佛陀現在已經把方便法破除,現在打開的是真實一乘法,和你們說的過去,是過程,現在進來的是真實的寶藏,讓我們能夠了解。所以,靈山會不但是現前了,寶塔也浮現了,不只是寶塔浮現,門也為我們開了,因為十方的分身佛集合來了,就是法。我們大家再回憶一下,法都回歸來集了。古佛,我們應該要集這個法,因人人無始以來,本具佛性;現在的佛,入我們的心,就是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的法進來,就像進來和我們溝通,拜託我們的心門打開,裡面的垃圾讓他清掃,讓我們看出,原來這間屋子的真面目,就是這麼莊嚴,這麼清淨。

甚至還要再跟我們說,這個東西還是合成而有,真正的,就是在我們自己內心本具,所以,古今佛的會合,我們能夠發現到我們原來的真如本性,是因為釋迦牟尼佛,為我們開示,是我們生生世世都有聽到的法。所以他這個時候集十方分身佛再回來,讓我們能記得,其實,我們生生世世都有接受到法了,今生此世,我們也已經都在佛的身邊,從聲聞、緣覺,一直到現在。在〈見寶塔品〉這段經文,開始就是要開寶塔門,讓我們了解。所以這段經文過去了之後,智積菩薩就開始說:「我們已經聽《法華經》,目的已經達到了,我們是不是回去了?」這是一個過程,雖然讓大家知道,但是,是不是能夠成佛呢?佛陀是這樣說,「眾生皆有佛性」,但是要成佛,已經講過了,要長長久久的時間,累生累世的時間,要用很多,捨身命,很辛苦的過程,這樣才能夠「六度萬行」完成。恐怕有的人,聽到這樣,「這很辛苦!」又是像〈化城喻品〉,半途而廢,恐怕的是這樣。

所以,佛陀就是留著智積菩薩,「且待須臾」,因為文殊菩薩將要回來了,你可以和文殊菩薩見面一下。看,這個時間,文殊菩薩就從海龍宮,已經去講說《法華經》回來了,甚至從海裡乘坐千葉蓮華浮現出來,所化的眾生,同樣也是坐著寶蓮花,以蓮花為臺,乘坐蓮花,回歸靈鷲山來了,都在空中。文殊菩薩下蓮華來,禮拜二尊佛,禮釋迦牟尼佛和多寶佛,並和智積菩薩見面了。智積菩薩感覺,「龍王宮,您是要去說什麼法啊?」文殊菩薩就說:「我在那裡講《法華經》。」「《法華經》是這麼的微妙,《法華經》,您在那個地方說,他們有辦法接受嗎?接受的到底有多少人?有多少人能夠接受?」文殊菩薩就講說了龍王女年始八歲,聽法,很快就能夠接受妙法,而且,得到「陀羅尼門」。智積菩薩,他無法能夠了解。

像這樣,現這種非常奧妙,兩尊菩薩現相,開始的這個過程,所以是很微妙。「乘蓮會歸靈山」,乘寶蓮花,回歸靈鷲山來了,表達出了「龍女智超常理」,和一般的人是不同哦!所以,智積菩薩懷疑啊。這是不可思議,釋迦牟尼佛歷經了多久的時間,捨頭目髓腦,這麼的苦行,這麼久的時間才能夠成佛,龍王女哪有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成佛呢?我們昨天就講過了,他的懷疑:難道釋迦牟尼佛的根鈍嗎?要用這麼久的時間嗎?龍女那麼快速能夠成佛,這和釋迦牟尼佛來比較,不成對比啊!所以他就懷疑了,沒辦法去了解龍女能這樣快速成佛。「諦理論說體空」,現在開始,這「體空」,就要去了解,這個「體性皆空」。釋迦牟尼佛他所覺悟的,天地宇宙完全合而為一了,所以他講說《阿含經》,講說《方等經》,講說《般若經》,以「空」的道理,來破除眾生的執著。但現在智積菩薩還有執著,執著這個事和相,所以這「諦理」要開始「論說體空」。因為智積菩薩這個「體空」的道理,還沒有很透徹,在這個地方。

所以,「事相會悟妙諦」。因為龍女,她是以事相體空去體會這個道理,但智積菩薩他沒辦法去體會這點,他心有疑。這點,當然說來,還是很微密的道理,甚深微密。龍女她能夠體悟,絕對有她的過程因緣。所以,龍女她的過程因緣,她就是有這樣,她一定要來表達。所以「龍女讚佛證已」,他讚佛過去的過程很深入,已經「深達實智」。佛的修行過程,這個過程當然不是現在說,那就是他的過程「已深達實智」,已經都很了解了,也都智慧「朗照」了。這微密的道理都很清楚。這是龍女她讚歎佛,她的心境已經到達到佛的程度。這是文殊菩薩回答智積菩薩,龍女,她已經得「陀羅尼門」了,但智積菩薩沒辦法去體會。

若如來以不思議慈悲等觀妙智,靜思惟之,則眾生皆有覺性,不見有九界之罪相。

所以,「若如來以不思議慈悲等觀妙智」。就要像如來,釋迦牟尼佛,諸佛,那種不可思議,慈悲等觀,這個妙智慧。我們常常說,「慈悲等觀」,就是不論眾生他的形體,六道四生。既然皆有佛性,這就是已經釋迦牟尼佛「慈悲等觀妙智」。龍女呢?也是一樣啊!有這樣的過程修行過來的功夫,才有這種慈悲等觀的妙智。這就要經過了「靜思惟之」,要真正的思惟。「禪」,意思就是說,心都已經清淨了,就像大房屋全都打掃得很清淨了。不只是屋子打掃得清淨,尤其是房屋和人,也能了解是空的,屋子讓你打掃得很好,人住在裡面,也有自然的法則,何況一間屋子是合成來的。

同樣的道理,就是要透徹這個本性體空,這真如性空的道理,那就是「靜思惟之」。其實眾生心裡都沒有髒污的東西,都是完全乾乾淨淨的真如本性,就是眾生皆有覺性,全都有了。既然是這樣,已經「不見有九界之罪相」,雖然龍女,她是溼生,智積菩薩就說,溼生,尤其是龍的性,都是很驕傲,這非載道器,這就是罪福的相;有了業力,生在「四生」的溼生中,不論是卵生、胎生、溼生、化生。我們是胎生的,溼生是水中(水族多為卵生非溼生)。胎生呢?我們人類,還有畜生類等;人類能夠接受佛法,能夠修行,畜生類也還沒辦法修行呢!所以在這「四生」裡面,就有有福和有罪業的眾生。何況在溼生的裡面,非是載道器,那個形體不是有辦法可修行的,他怎麼會相信龍女可以這麼快速接受佛法,接受微妙法呢?所以,他就有這麼多的疑問。前面的文就這樣說,

經文:「觀三千大千世界,乃至無有如芥子許,非是菩薩捨身命處,為眾生故,然後乃得成菩提道,不信此女於須臾頃便成正覺。」

這段經文就是在說,釋迦牟尼佛在過去無始劫,任何一個地方,他都普遍沒有放棄,全都去修行。不論多大的世界,多微小的地方,多大的空間的道理,多麼微細的生物理,他都完全透徹了解,不是一般的菩薩有辦法可到達的,有辦法可去體會的。所以說,「如芥子許,非是菩薩捨身命處」。不是菩薩去做得到、去體會得到的,不是菩薩有辦法去捨身命,做到你能夠體會這麼微密的道理,因為你的修行還沒有到那裡,哪怕是菩薩還有微分的煩惱,還有塵沙的煩惱。

塵沙惑等等的煩惱都斷除了,才叫做成佛,就是甚深微密的道理,你都清楚了、體會了,那就是所有的無明完全要斷除,那種的「靜思惟」。「擔柴運水無不是禪」,那個心境一直都很清淨,要到這樣的程度。所以「為眾生故」。釋迦牟尼佛是為眾生,所以這樣不斷不斷,任何地方都去修行,就是去付出,去度化眾生,不怕辛苦,哪怕捨棄了頭目髓腦,就是這樣在施捨。所以「為眾生故,然後乃得成菩提道」,無不都是這樣在捨身命,才能夠成菩提道。所以智積菩薩說,不相信此女,這龍王之女,「於須臾頃便成正覺」。就是沒辦法相信啊!下面這段文,

經文:「言論未訖,時龍王女忽現於前,頭面禮敬,卻住一面。以偈讚曰:深達罪福相,遍照於十方,微妙淨法身,具相三十二,以八十種好,用莊嚴法身。」

經文簡釋:
「言論未訖,時龍王女忽現於前」;智積文殊言論未畢,龍女神通力故,欲證是事,所以現前。

因為智積菩薩就是不相信,文殊菩薩還沒有回答,「言論未訖」,開始講到這裡,這個當中,「時龍王女忽現於前,頭面禮敬,卻住一面」。我們一直認為文殊菩薩會回答他,但是不用文殊菩薩回答,「言論未訖」,聲音還沒有結束,文殊菩薩還沒有回答,龍女突然現前了。這是在「智積文殊,言論未畢」,還沒有講完,「龍女神通力故,欲證是事,所以現前」。這就是龍女運用她的神力。因為智積菩薩不相信,她就不用文殊菩薩替她解釋,這是要表示龍女她也有神通。「看看智積菩薩你的疑,要問文殊菩薩,文殊菩薩不用回答,我現前給你看。」她就馬上就這樣,以神通力,就證明此事,證明這個事實,「我是真正體會到佛的妙理了,陀羅尼門都通達,總一切法,持一切善。我過去全都,法都清楚,過去那些善,我也全都有了,所以,總持門我全都修到了。」所以,證明這個事實,所以她這樣現前了。

經文簡釋:
「頭面禮敬,卻住一面」;頭面致敬,禮佛足已,卻住一面。

忽現:表明實智朗照無遺。謂如來深達罪福,五逆十惡等為罪,五戒十善等為福。罪有苦報,福有樂果。自當證知我須臾而成佛。

所以,現前來到佛前,同樣「頭面禮敬」。這是一個禮節,龍王女也是這樣,和人的禮節一樣。之後,「卻住一面」。這個敬仰,該表達的表達完,就是退在一邊,這個道理就是很明顯。「忽現」,很突然間。「忽」,就是要表達出了佛陀「實智朗照無遺」。龍王女也已經得到這個實智了,對於諸空法了解了。空法,空而妙有,這個「性空」的體相,全都透徹了解,所以,她「實智朗照無遺」,慧光朗照。這就是說,「如來深達罪福,五逆十惡等為罪」。「五逆十惡」就是叫做「罪」;「五戒十善」等,叫做福。罪福,就是有罪的,就是得到苦報;造福的,就是得到樂果,這種「因緣觀」很微妙,這佛全都體會了解。那麼她出現,就是要來要讓佛證明,善惡分明。

所以,「自當證知我須臾而成佛」。先出來讓佛來為她證明。所以下面就是這樣的偈文,龍女禮敬,禮佛之後,退坐一面,開始她就用偈文來表達,這偈文所表達的就說,「深達罪福相,遍照於十方,微妙淨法身,具相三十二,以八十種好,用莊嚴法身」。龍女開門見山,因為智積菩薩一直對她有懷疑,所以龍女她也是要爭一口氣,不用再經過文殊菩薩替她解釋,她現身要來與佛對答,開門見山,就要說:「佛啊!您最了解這罪福因果,相信佛陀您全都了解了。

經文簡釋:
「深達罪福相,遍照於十方」;龍女歎佛深達,一切罪福之相,智慧光明,遍照十方。

佛陀,您的智慧遍照十方。」這是龍女先讚歎佛,就是「龍女深歎佛深達,一切罪福之相」。這也表達龍女她自己本身也是一樣,她也是在這罪福之相中,請佛陀來為她證明,所以「深達一切罪福之相,智慧光明遍照十方」,讚歎佛陀智慧光明遍照十方。

罪福相:謂全法界一切,因緣果報之相,如三惡道為罪相,則人天為福相。

九界之人,雖有淺深之別,而盡不免無明之情執,獨離情執而全知見者但佛界之一而已。

這個罪福的相,就是「全法界一切因緣果報之相」。全法界,就是十界,「十界」,除了佛界,就剩下「九界」,因為佛已經脫離了這罪福的相,佛已經脫離了這個相,他成佛了,與宇宙虛空完全合而為一體,所以剩下的,就是叫做「九界」。這個九界因緣,從菩薩道,一直到「六道」,這「六道」的眾生全都一樣,有「四聖六凡」,這叫做「十界」。「六凡」就是六道,「四聖」,那就是聲聞、緣覺、菩薩、佛。佛已經是超越的聖人,得無上正等正覺,那就是菩薩還有微分煩惱,所以他在九界之中。所以這是「如三惡道為罪相」,「三惡道」就是罪相,「人、天」就是福相。「三惡道」就是地獄、餓鬼、畜生道;人與天,包括修羅,他們還是在有福的地方。修羅,是有修善業,修善的福,但就是沒有修智慧,所以,修福沒有修慧,那就是「修羅」,雖然沒有修慧,但他有修福;有修福,同樣也能得到福報。在天堂也有修羅,人間也有修羅,就是有福的人,但是,沒有智慧,這人間應該也有啊!我們用心去分析它,有啦!

所以說起來,人間,能作為人就是叫做福,因為人間能聽到佛法,人間能夠成佛,人間在善惡的界之內,你開啟一念好心,就能夠修福了,就能夠修行,這就是人間與其他的動物界不同。所以「九界之人,雖有淺深之別」。要修福,有很深的福能修;要造惡,也有很深的惡要造,這就是深惡,那就要墮「三途」;深的福,就是上天堂、人間,能夠修行。所以,在這個九界內,就是有淺深之分別,「而盡不免無明之情執」。這全都有無明,九界之中的眾生都有無明,菩薩還是還有微分的無明,那就是塵沙惑,很細的無明,但是我們要體會、要修啊!所以「獨離情執而全知見者,但佛界之一而已」。只有佛,單獨佛全都離開這情執無明,這情的無明,就是還有分別,佛就全都沒有分別。所以「慈悲等觀」,所有的眾生類,佛陀全都慈悲平等觀,就是不分人類或是畜生類,他就是平等觀,所以「全知見」。「離情執而全知見」,這個情執都沒有了,全知、全見,這是佛陀他的慈悲等觀,這只是唯有佛而已,菩薩也還有一點點的分別心。

佛於此差別之相,悉皆遍照,了知其等於法界,等於虛空此為佛之報身。深達實相之智體,本來微妙清淨,此為佛之法身。

佛於此差別之相,悉皆遍照」。所以龍女說了知,全都能夠知罪福相,佛陀已經知道這個「相」字,佛陀已經沒有這個差別相,佛已經「悉皆遍照」,所有的罪福相,佛完全都了解,所以佛智光明都遍照。「了知其等於法界」,全都是平等法界,「等於虛空」,因為佛陀的智慧等於虛空。「此為佛之報身」。因為佛是這樣修行,所以報在人間,成佛也與天體宇宙合而為一,這是佛的智慧,完全體會,所以叫做「深達實相之智體」。這就是唯有佛陀已經是這樣,這是龍女讚歎佛陀深達罪福相。

經文簡釋:
「微妙淨法身,具相三十二」;微妙即報身,淨法即法身,三十二即應身,一語該括,總歎三身,明法身,清淨圓滿。

所以,「本來微妙清淨,此為佛之法身」。佛的法身,全都本來都是微妙清淨,所有佛的法都是這樣。所以說,「微妙淨法身,具相三十二」。佛的法身相的莊嚴,就是這樣完全清淨了。「微妙」,就是非常的微妙,有三十二相。三十二相就是佛陀的莊嚴相,這包括了「三身」。「三身」就是佛的化身、清淨法身、圓滿報身,這全都完全清淨,所以得三十二相。

經文簡釋:
「以八十種好,用莊嚴法身」;若據法身,萬德相好,以為莊嚴,相好莊嚴,此為佛之應化身。

「以八十種好」,莊嚴其身,這都是一種的描述,佛的莊嚴。「若據法身」,若要以法身來說,「萬德相好」就是莊嚴。因為他修很多的法,所以「萬德相好以為莊嚴」,萬德莊嚴,累生世以來,所修的福全都具足,所以「相好莊嚴:此為佛之應化身」,這就是佛的應化身。

所謂微塵相海,功德妙身,今言八十,用嚴法身,即於劣應,點出妙體,本跡不二,方契圓宗。

「所謂微塵相海」,那就是很多,無法去分析,所以這就是簡單收集過來,叫做「以八十種好,用莊嚴法身」。就是說,他這個「劣應」,已經「點出妙體」。我們一般人就有劣身,佛現這個應身在人間,與人一樣有這個身體,但是佛的真體,真實體相,那是很微妙清淨的法身,所以出這個妙體。「本跡不二」,本體是清淨;「跡」,就是化現人間。這過去都講說過。所以這完全體會了解。

龍女她內心對佛這樣讚歎,從讚歎佛這段偈文,就能去體會龍女的智慧。佛陀如何修行?所得的境界是到什麼程度?佛陀的清淨心等等,那個真如本性如何描述出來?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龍女在讚歎佛之中,都完全表達出她的智慧,這是要讓智積菩薩先了解一下。「我龍女,不是像你說的這樣,這麼的鈍根,我也能體會了解,與佛的性是同等。我了解佛的性,就是我已經與佛的性同等了。」這是突然間,龍女出來自我證明。當然,自我證明這個過程,後面很微妙。今天就是過年日(除夕)了,我們有八九天晨語的時間,要誦整部《法華經》,禮拜《法華經》,所以過年期間,大家要用虔誠的心,好好將經文再讀一遍,好好來體會,入法華藏識裡面,請大家時時要多用心啊!

花蓮薰法香筆記團隊感恩合十

 
高明智(惟智)感恩合十
回頂端 向下
http://www.wretch.cc/blog/jack18233
 
2017/01/27晨語簡記《法華經·提婆達多品第十二》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晨鐘起薰法香--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