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05晨起薰法香,慧命日增長《法華經·提婆達多品第十二》
(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各位,時間過得很快,農曆年這麼多天就這樣過去了,迎新除舊,真是新的氣象,今天已經是農曆初九,一向以來,世俗這樣說:初九叫做「天公生」。是哪一位天公啊?是釋提桓因,還是梵天王?一般來說釋提桓因,為天帝,在佛教中所講的梵天王,叫做「三界公」,所以應該就是釋提桓因了,這正月初九。不過,我們這時候,佛法都是敬天愛地,來聚福緣,人人就是以這樣,有這分就是怎麼樣把握時間,隨著年節,應年節來立弘誓願,常常說,「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我們就以把握這新春之時,我們更要再更新我們的精進。過去,可能一年過去了,這一年的時間,可能我們有懈怠,可能我們的時光空過。
也來準備未來新的一年,我要再更精進,要比去年更加精進。回顧去年的一年,過去大家在佛法中,是不是很精進呢?在造福在人群中,大家是不是很精進?日日聞法、聽法,入人群、行福業,我們沒有缺席;聞法,我們沒有漏失掉,我們全都這樣過來。就像新春拜年,國內外的慈濟人,能回來的紛紛回來了,不能回來的,他們就用現在的科技來視訊拜年。共有九個國家,幾十個點輪流拜年,看他們精進,聽他們敘述未來的心願,這都看得到,也聽得到。現在的科技,若是有團隊回來,每天都有,尤其是國外,他們分布在不同國家,他們回來都表示,表示他們聽法的心得。
尤其是新加坡慈濟人,他們回來就這樣說:「大家聽法很歡喜,時時聚會,聽法之後,大家就會來論,論我聽到的。」「我聽的〈序品〉,這一品,我來負責說給大家聽。」「我聽的是〈方便品〉的心得,來,我來負責。」各人負責不同品,他們這樣來分享,我就說:「來,來,換你們來負責,你們〈序品〉聽來的心得到底是怎麼樣?你的〈方便品〉?你的〈譬喻品〉?你的〈信解品〉?……。」他們就一一分開,就開始簡單敘說。我聽,我歡喜啊。說的人,說得很興奮,很有心得;聽的人,聽得很歡喜。簡單、清楚,將這麼深的經典,他們分享落實在生活的心得。這是我最歡喜的,是他們團體帶回來的禮物,就是他們的精進。
除了聽經以外,他們也不懈怠,同樣報告他們在各地志業的推動情況,新加坡不大,慈濟分布在幾個點,用地圖打出來了,他們國家所建的公寓、社區,在地點很好的地方,讓慈濟來這個社區,設立幼稚園,因他們缺幼稚園,慈濟就來設幼稚園。」現在已有好幾個點在那裡。在幼稚園,看到一些孩子很可愛,這就是他們的成果,幼稚園,辦得很好。孩子在螢幕上,也會拜年。也看他們真的教育有成果,每個人就分享,「大家想進去都要排隊,要排進來我們的幼稚園很不容易。」他們說:「連我們自己委員、慈誠,或者是幹部、執行長,連副執行長的孫子,都無法進來。」
他們說兩年多前就登記,現在有的已經在肚子裡就開始登記了,登記兩年後就能上幼稚園。聽到這實在歡喜,看到孩子受教,也很歡喜。還有,「唉呀!這個社區,老人多,離醫療比較遠,是不是在這個地方給你們一個義診所,讓你們來辦義診。」他們就詢問醫生,人醫會願意,在那個地方辦義診。有西醫、有中醫,我問他們:「是中西合起來一個義診所嗎?」他說:「不是,西醫歸西醫,中醫歸中醫。」就是各不同的體系,就是在不同的社區。」這就是在造福人群,在人群中造福是這麼有次序,這麼積極,很認真在做,大家就是合和互協。看他們整群回來,真的是合心、和氣、互愛、協力,他們能夠造福人群。
聽他們分享,聽法,「薰法香」是不漏哦!每天、每天,都有人負責,早上開門、開機,怎麼輪流,有次序的安排。在社區,一大早天未亮,要來聽法,沒有交通工具的人,有就人發心,當大白牛車,各人每天就去載,因為這樣,所以他們聽法能聽得很齊,沒有漏掉。這是成就自己,也成就他人。這是新加坡這樣整團回來的分享,造福修智慧,這是法的供養,是帶回來這樣的歡喜,很感動。當然也有很遙遠的視訊分享,聽法,過去我們都說長春,冬天白雪茫茫,春、夏、秋、冬中的冬天,大家也同樣是這麼地用功認真。也聽到了北京,零下二十幾度、三十幾度,他們也還是一樣。也有這樣一對的夫妻,他們聞法已經是一千零三十八天,沒有漏掉一天,這也讓我很感動。他們就說:「不只有這一對夫妻,很多人都是這樣。」這就是真正用心,聽法,有這樣互相勉勵,又是遠距離,這麼遠的距離,他們還是一樣那麼的精進,就是很歡喜。
這個新春,雖然八天的時間,大家也是同樣精進,再次拜經、讀誦,從《無量義經》,第一天,初一開始。《無量義經》,重新讀過,再來就是《法華經》二十八品,七天的時間重新讀過。他們回來是這樣說:「有聽過經,再回頭來誦經,就很有心得,能讀得很歡喜。」拜經、誦經,就很有心得,既然已聽過了十幾品,在誦的經,就是這樣誦,誦到哪裡,了解到哪裡,這就是精進。所以我們就要很用心!我們現在,又是新的開始了。
諸佛大悲智覺觀,了達一切眾生等,皆具有真如覺性。
諸法性空實平等,唯一念無明迷因,纏緣縛五蘊果報。
如來智超越九界,無有罪福相可得;
然龍女得以深達罪福,而讚佛悲智。
那是「諸佛大悲智覺觀,了達一切眾生等,皆具有真如覺性,諸法性空實平等,唯一念無明迷因,纏緣縛五蘊果報,如來智超越九界,無有罪福相可得,然龍女得以深達罪福,而讚佛悲智。」這也就是跟大家說,諸佛大悲智的覺觀。釋迦牟尼佛,不只,所有的佛既然覺悟成佛了,佛佛道同,佛佛悲智同等,每一尊佛用大慈悲智慧,覺悟,來觀察天下眾生一切,人、事、物。眾生,尤其是人類,在人間,煩惱無明不斷,雖煩惱無明不斷造作,不過,每個眾生還是與佛平等,因為全都具有真如覺性。不論時代怎麼變,不論世事變化多端,但是,一切眾生還是一樣,真如覺性都是存在。
而且「諸法性空實平等」,一切法,都是性空。我們已經說到〈提婆達多品〉,而且龍女也出現了,我們了解提婆達多與佛,時時同世,也是同樣,佛陀求法精進,還是生生世世為眾生,發大願、行苦行,入人群就是要度眾生,這是釋迦牟尼佛。提婆達多呢?差不多都會與佛同世,就是求法,從釋迦佛身上求法、聞法,但是也生生世世起著嫉妒心、惡念,心懷不軌,就會和釋迦佛在任何一世,互相做對,這就是他們的因緣。釋迦佛與提婆達多有這樣的因緣果報,釋迦牟尼佛永遠都是用感恩心,道心不退,感恩啊!一直到現在,釋迦佛已經成佛了,他們是同一個種族,是堂兄弟。所以釋迦佛成佛後,回到皇宮,來度這些王子出家,其中,提婆達多也在比丘群中之一,他是佛的堂弟,是阿難的大哥。
他智慧也很高,而且在比丘群中,所吸收的法也很快速,但是,他的心不單純,還是一樣因這個習性,他感覺,他了解的法和佛陀的智慧差不多,平等啊。他感覺,佛陀受人人尊重、敬愛,為什麼他還是在比丘群中?他認為他和釋迦佛的佛法差不了多少,且還希望能夠超越!在人群中他能夠超越,也能超越釋迦牟尼佛的那個名望和被尊重,取代釋迦佛的地位。因為這樣,所以他想盡辦法去取悅阿闍世,阿闍世是頻婆娑羅王的太子,他受提婆達多的影響,也因野心很大,希望自己能早日做國王,但是父親還在,沒辦法可超越,所以因為提婆達多的唆使,一個想要做新的王,一個就想要做新的佛。所以提婆達多起惡心,處處陷害釋迦牟尼佛,因為這樣,所以他身陷火坑地獄,這前面都已經說過了。
雖然是這樣,佛陀還是不捨,在授記當中,也沒有漏掉了提婆達多。〈見寶塔品〉過後的〈提婆達多品〉,開始浮現出提婆達多這種野心,對佛傷害,釋迦佛還是為提婆達多授記。雖然提婆達多人沒有在人間,已經墮落在地獄中,但是佛陀還是為他授記未來作佛,那就要很長久、長久的時間,要再經過無量數劫。因為提婆達多雖然有這麼多的惡念,不過,提婆達多他的佛性還是具有真如覺性,儘管他生生世世有這種的習性,惡劣的習性還存在,但是那個真如覺性還沒消滅,這就是佛陀要說的平等,慈悲平等,也就是佛陀要跟大家說,「眾生具有佛性」。天地之間,這就是真理。眾生不只是有生命的眾生,天下之間,萬物都有他的本性存在,這是佛陀要讓大家更清楚、更了解。
所以佛陀向大家布達,為提婆達多授記未來作佛,而且他的佛壽很長,比一般人還要長,因為這樣,所以我們要體會佛法的平等,大惡性的眾生,不代表他佛性消滅掉了,沒有,佛性還是在,惡是人的習性。所以我們常常說,修行,沒有什麼好修,就是修在我們的習氣。我們現在聽法聽到這個地方,應該要很清楚,我們修行就是要好好將我們的習氣斷除,這叫做斷煩惱。我們的習氣若是還在,煩惱就永遠不會斷。所以「諸法性空實平等」,因為眾生皆具有真如覺性,真如覺性,其實,我們日常生活已體會到「諸法性空」。說要過年,要過年,年是不是過了呢?新曆年過了,農曆也過了,現在已經過了八天,今天是第九天了,時間的性也是空啊!晝夜的時間也是空,白天、晚上、早晨這個時候也是一樣,沒有一樣能夠遮蓋它,能將它擋住,說:「時間不要過去;太陽不要下山;一大早,清涼的時間,太陽不要再浮上山,陽光太烈」,這些全都是檔不住的,這豈不是「性空」呢!
人,小時候,孩子很可愛,我們是不是留在童年的時間,沒辦法!童年還是過去了;少年來了,年少很好,停留住!停得住嗎?停不住。所以這種人生,童年、少年,或者是青年、壯年、中年、老年,這就表示太陽,黃昏下山,同樣的道理,這就是人生,「諸法性空實平等」。種子,因緣會和下,一棵樹,樹長大,這都是一樣,植物是這樣,動物是這樣,人類也是這樣哦!世間沒有一項永遠停著的東西,所以叫做「諸法性空」,所以「實平等」。佛陀跟我們說一實乘法,那就是在這裡,真實的法就是這樣,「心、佛、眾生三無差別」,都是平等,沒有滅掉,天下各有它的本性,所以「諸法性空」,永遠存在。
所以,「唯一念無明迷因」。我們眾生就是一念迷掉了因,我們人人有這粒種子,真如本性,自己迷掉了,所以去造作這個緣來纏我們。我們都去纏住了,多一個家庭,一個家庭,各家庭有家業;人人做事,有事業,事業就纏住了。這種纏,緣來纏我們,束縛著我們,所以這就讓我們在這個人間,六道裡面,這「五蘊果報」,色、受、想、行、識,讓我們這樣人間、天堂、三途,各種的形形色色的身體,無不都是在這個意識裡,這樣在造作,所以,果報就是這樣纏來了。
「如來智超越九界」,如來的智慧已經超越九界,因為我們都是眾生,在五趣雜居中,十界,「六凡四聖」,這常常說過了。「四聖」,聲聞、緣覺、菩薩、佛,這叫做「四聖」;「六凡」,天、人、修羅、地獄、餓鬼、畜生,這叫做「六凡」。佛陀超越了九界,到達佛的境界,那就是「大悲智覺觀」。這種超越,了達一切眾生全都平等,這就是諸佛的智,所以超越九界。所以「無有罪福相可得」,自然就沒有什麼罪啊,福啊的相。眾生自己造業,自己受果報,你自己做,自己受,其實,那個因的種子,真如本性是依然存在。因為這樣,佛陀所看的是真如,人人本具的真如本性,人人可成佛,所有的眾生都能夠成佛。因為這樣,除了提婆達多這種大惡墮地獄,佛陀都為他授記。
蓋智積不信小龍女能得菩提,
以龍女乃畜類是一苦罪眾生,
何能短時入道得證深妙菩提,
如來久修梵行方得福德莊嚴。
接下來就是龍女,大家還記得,龍女,那就是溼性,在海裡,是海龍王女。智積菩薩說,非載道器,她根本就沒有修行的因緣,為什麼她能成佛呢?非載道器,就是沒有聽法的因緣,沒有修行的因緣。修行的因緣要在人間;人間苦樂參半,你願意去付出修福,人間有佛法可聽,能夠承擔如來的家業,這叫做「載道器」。有這個身體,人身,可修行,這叫做「載道器」。龍女是在海底裡,海龍宮的王女,非是載道器。這是智積菩薩的觀念,他還有分別,九界的分別,所以智積菩薩他還沒有到達等覺,還沒有到達成佛的地步,所以他還有這樣微分的煩惱、分別相,但是如來已經沒有這罪福相,沒有了。所以龍女她「得以深達罪福」,龍女卻是超越了。在前面那段經文,
經文:「言論未訖,時龍王女忽現於前,頭面禮敬,卻住一面。以偈讚曰:深達罪福相,遍照於十方,微妙淨法身,具相三十二,以八十種好,用莊嚴法身」
龍女在智積與文殊菩薩還在敘說時,智積菩薩不相信,有懷疑,要文殊菩薩解釋清楚,但是,文殊菩薩還沒回答,龍女就出現了,向佛頂禮,讚歎佛已達「無有罪福相可得」,應該佛陀能夠作證她能夠成佛。我們前面,我們就已經說過了。所以,「智積不信小龍女能得菩提」,這個龍王女能得菩提,他不相信,因為龍王女還是畜生類之一,她是畜生類之一。她為什麼會去畜生類呢?那就是有苦,有造罪,是報生在那畜生受苦的其中之一。所以,為什麼?「何能短時入道」,為什麼能夠在這麼短的時間,她就能會悟這個道理呢?就能「得證深妙菩提」?智積菩薩實在是不太能相信。因為這樣,龍女就來向釋迦佛讚歎,「如來久修梵行,方得福德莊嚴」。
每一尊佛,全都是經很長久的時間,全都修行了,很清淨,沒有煩惱,沒有一點點的染著了,因為這樣,每一尊佛能夠成佛,所有的如來都能夠這樣成佛;就是修梵行,才能夠成佛。成佛,就是那個身形要有福德莊嚴。我們過去講過了,「百福莊嚴相」,有很多的福。要修多少善,才能夠得一分的福呢?過去也解釋過,要得到莊嚴,那就是要在人群中修很多福。所以,在前面那段經文,我們就能夠去體會,體會過年前晨語所說,文殊菩薩與智積菩薩在對答,還來不及讓文殊菩薩回答,龍女忽然出現在這個靈山會上,而且向佛陀頂禮,讚歎佛陀,讓大家,大家都看到了。
所以龍女在那當中出現,大家都看到,「言論未訖,時龍王女忽現於前,頭面禮敬,卻住一面」。這是前面的經文。開始她就是這樣用這個偈文來讚歎釋迦佛,不只是身體恭敬禮拜,而且就馬上用偈文讚歎釋迦佛「深達罪福相,遍照於十方,微妙淨法身,具相三十二,以八十種好,用莊嚴法身」。這是龍女讚歎釋迦牟尼佛,她這段偈文是很深哦!「深達罪福相」,讚歎釋迦牟尼佛,因為這兩尊菩薩的對答,智積菩薩無法相信龍女也能夠成佛。
所以,龍女她就這樣開門見山,就向佛陀說:「佛陀,您是最頂覺的大覺者,佛陀您應該全都了解了,您深達罪福相,您應該都很了解了,因為佛陀您的智慧已經遍照於十方,不只是娑婆世界,其他世界所有一切的道理,佛啊!您已經都很透徹清楚了。佛陀的智慧是很微妙,而且清淨,佛陀您現在這個法身,就是這麼清淨的法身。法身,就是法,佛陀的法是清淨無染,而且佛陀的身相這麼莊嚴,三十二相,又是八十種好,這樣來莊嚴法身,佛陀已經是這麼具足,佛陀就是過來人,能夠智慧這麼清淨,這麼超越,形像這麼莊嚴!這全都深達罪福相,已經很了解、清淨,也修過這樣的梵行過來的,所以佛陀您很了解了。」接下來這段經文,用心開始,來。
經文:「天人所戴仰,龍神咸恭敬,一切眾生類,無不宗奉者。又聞成菩提,唯佛當證知,我闡大乘教,度脫苦眾生。」
經文簡釋:
「天人所戴仰,龍神咸恭敬」;若天若人,咸所推載,一心慕仰。若龍若神,咸悉歸敬,欽崇佛德。
這一開始,龍女讚歎釋迦牟尼佛,不只是人間所尊重,天、人和龍神都是很恭敬。不論是天,不論是人,都是非常推崇、崇拜釋迦牟尼佛,一心仰慕著釋迦牟尼佛。不只是天人,尤其是「若龍若神」,哪怕是海中的龍,溼生的眾生,或者是在空中的神,「咸悉歸敬」,全部就是這樣欽佩,而且真正崇重(推崇、敬重)佛的德行。不論是溼生、化生、卵生、胎生,四生,全都對佛很尊重,這是大家要很了解的,而佛陀也了解所有的眾生就是這樣,能夠尊重、了解。
經文簡釋:
*「一切眾生類,無不宗奉者」;一切世間有生之類,無不知敬宗奉之者。
*「又聞成菩提,唯佛當證知」;又聞佛法,得成菩提,唯佛世尊,自當證知。
「超越智慧,成正等覺 」,這佛的境界,人人都是這樣尊重,所以「一切眾生類,無不宗奉者」。所有「一切世間有生之類,無不知敬宗奉之者」,只要有生命的,無不都是非常的尊敬。所以,「又聞成菩提,唯佛當證知」。所有的眾生聽法,全都能夠成菩提,因為有聽法、有體會,能夠身體力行,人人都能夠體會到法,而且身體力行這樣過來,心地風光都很清楚,這唯有佛,世尊,「自當證知」。「佛陀,您能夠證明,因為修行的過程,每一個人才有辦法自己了解自己,就像佛,您這樣的過程,您也能夠證明啊!」
*證已成佛度生,引證佛見,能至菩提,以消智積之疑。
所以「證己成佛度生」。「您也能夠證明自己已經成正覺,也能夠證明眾生,就是我,龍女,也是能夠成正覺,成佛來度眾生。」這就是了解法,人人本具,人人心有所感悟,所以「斯人飲水,冷暖自知」。「我的覺性,智積菩薩無法了解,唯有佛陀能夠證明。」,「證己成佛度生」,也來證明我能夠成佛,也能夠度眾生。所以「引證佛見,能至菩提」。「引證」,能夠證到和佛同樣那個覺悟的境界,也是到菩提,就是到正知、正等、正覺的程度,所以希望佛陀能夠消除智積菩薩的懷疑。佛陀若能這樣,就能讓智積菩薩不要有懷疑。
經文簡釋:
「我闡大乘教,度脫苦眾生」;我闡大乘一實之教,度脫無量苦惱眾生。應下即往南方成佛,演說妙法等。
所以龍女她就說:「我闡大乘教,度脫苦眾生。」那就是龍女自己說,闡揚大乘一實之教,「我也是時時在度眾生啊!到任何一個境界,都是在度眾生。」就像佛陀,他在四生六道裡,他也是到每一個地方去現身度眾生,龍女也是一樣。佛有他的《本生經》,龍女也有她的本生,在任何一個世界,任何一個境界,她都是不斷在度眾生。所以「度脫無量苦惱眾生」。下面就是說,這樣她應該能夠度,下面會說起她要去哪裡成佛。這是龍女「既先讚佛之身,復言自將成佛」,就是先讚歎佛身,復言自己也能成佛。這段偈文就是先讚歎佛,敘說自己也是將來能夠成佛,佛能夠證明,能夠了解。這是龍女的偈文的意思。「但我永以大乘教義度」,以大乘的教義來度脫眾生。這就是龍女她有這樣的本份,也有這樣的本事,同樣她也能夠這樣來度眾生,到每一個地方去修行,去度眾生。
*由此正明,龍女受持妙法應速得佛之因由。上節智積疑問,正待文殊之答,然而眾生可以成佛之證,豈語言所能顯示。
由此正明,我們就能夠證明,「龍女受持妙法應速得佛之因由」。龍女能很快就成佛,這是前面智積菩薩在疑問,所以正等待文殊菩薩回答這當中,眾生大家都能夠成佛,能夠受佛陀來證明。這不是用語言能夠在那裡回答,不如就身相現前,龍女就是這樣。「你在那裡回答,不如我即時現前,在這個道場上來向佛,請求佛陀來替我證明,我其實在龍王宮不是因為有罪業去的,同樣的,佛陀也是這樣到每一個境界,畜生界,或者是地獄道,也同樣去修行,去度眾生,同樣修妙法。」
各位菩薩,愛的力量就是這樣,不分境界,也不分形象,她就是去除一切我相,而投入苦難眾生的地方,去度化眾生。這人人都做得到,眾生都可成佛,所以我們要時時多用心啊!
花蓮薰法香筆記團隊感恩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