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7年3月份,資深訓練員共修,課前作業(提婆達多品心得) | |
| |
發表人 | 內容 |
---|
春華 師子勇猛心

文章總數 : 99 年齡 : 56 來自 : 阿里山下赤蘭溪旁 威望 : 48 注冊日期 : 2009-06-20
 | 主題: 回復: 2017年3月份,資深訓練員共修,課前作業(提婆達多品心得) 周三 3月 15, 2017 11:51 pm | |
| 老師的作業越來越難寫 說是容易其實難,我愚痴總是要消化許久許久 提婆達多人物角色,還好沒有這麼糟 真實生活中,自己好像也擔任過(教練),激發過別人(自己的妹妹和球員) 如今要回首自己難用筆墨詳述,痛處燃起胃又不適 妹因感情而傷害自己,至今還在承擔那份罪受 醫療診治過程中 不捨之下搶救回來,復健路漫長,苦啊- 曾為激勵她活下來;走出復健苦路,聲能出音,逼他至氣急敗壞拿刀砍我這惡人。 現今成為母親的紀錄幫手 日持法華經,念經禮佛,分享自己愚痴,以自身經歷化解同是天涯淪落人 感恩心陪伴 善解 包容 尊重 愛 飲下四神湯 喝了最健康 | |
|  | | 明善女 金剛勇猛心

文章總數 : 178 威望 : 45 注冊日期 : 2009-02-08
 | 主題: 回復: 2017年3月份,資深訓練員共修,課前作業(提婆達多品心得) 周四 3月 16, 2017 4:02 am | |
| 2017年3月份,資深訓練員共修課前作業。 一、讀提婆達多品的心得 http://www.tzuchi.org.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catid=71%3Amaster-tell-stories&id=8723%3A2012-05-11-05-46-59&Itemid=270&lang=zh 佛陀與提婆達多的業緣 過去無量劫 延伸至今業 有一次,佛陀為了讓聽經的人都看得到他,所以坐在石頭上,而弟子們全部席地而坐。佛陀一坐就是幾個小時,等到講完經要站起來時,因為腰背疼痛難當,竟然無法站立,只好又坐了下來!從他臉上的表情,弟子們可以體會到那分疼痛。 當時,舍利佛坐在最前面,他趕緊上前扶持佛陀起來,佛陀臉上露出了安慰的微笑,意思也就是告訴弟子:「沒事了,不要擔心。」舍利佛是一位很有智慧的人,他不因看佛露出笑容就放下心來,他知道佛陀的笑容只是在安慰弟子,其實他的腰背還是疼痛不堪的。 舍利佛因此問佛說:「佛陀啊!您是大覺者,您應該具有超越一切苦痛的能力,為什麼還會受這種身痛的業呢?」佛陀伸伸雙腳、動動身體說:「既然你們心中有此疑問,我就為你們解釋吧!」佛陀說完這句話,又坐了下來說:「你們聽好,現在所受的一切果報,都是承過去無量劫延伸到現在的業。雖然我已經成佛,智慧已經開啟,能夠透徹宇宙的真理,可是我的餘業仍然未除。」 學佛不造惡業 避免受報 佛說,在無量劫之前,有個小國家舉行一個大祭典,國王下令大家做競賽活動,其中有個節目是展現體力互相打鬥,如同現在的摔角一樣。大家選出一位剎帝利的貴族,和另外一位婆羅門的宗教者,讓他們對決,這對人選彼此都孔武有力,勢均力敵,而看起來婆羅門勝過剎帝利。 他們一上場,剎帝利就向婆羅門低聲說:「請你稍微禮讓我一些,如果我勝利了,我會重金報答你。」婆羅門認為禮讓一些也沒有什麼關係,何況又有重金要禮謝。因此正當打鬥到最緊要關頭時,婆羅門真的禮讓一些,因此兩人打成平手,都獲得了國王獎賞。當第二回合要開賽前,剎帝利又要求婆羅門讓他,婆羅門也答應了,因此由剎帝利獲勝。 第一、二回合比賽完畢,剎帝利雖然獲得了很多的得勝金,但卻沒有一點要報答婆羅門的心態,婆羅門心中有些不舒服。在第三回合要開始前,剎帝利又向婆羅門說:「在第一、二回合時你已經禮讓我了,第三回合也請你繼續讓我,結束後,我再一起報答你,賞賜你。」 但婆羅門心中卻不這麼想,他認為:「連續二回合都讓你了,你不但未表示感謝,還要我讓第三回合?」因此他只是笑一笑,沒有答應。上場後,剎帝利認為婆羅門一定會讓他,但婆羅門卻是有備而來,步步逼進,直到剎帝利招架不住被撲倒在地,婆羅門一手抓住剎帝利脖子,一手抓住他的腰椎,也扭斷了他的脖子,然後把他摔到地上,剎帝利因而往生了。但這種比賽不管對方是傷是死,只要是贏方,就是英雄。 佛陀說完這件事時向弟子說明:「那位婆羅門就是我,剎帝利也就是提婆達多。我過去生因一時的無明,對提婆達多下毒手,所以無量劫以來,不管我到那裡,提婆達多的怨氣總是跟著我,如影隨形般的到處都有他報復我的業障。」佛陀說:「現在我的腰椎疼痛,那是因為餘業未盡。」 佛提及他過去生中與提婆達多的過節,也只不過是要告訴弟子們,他雖已開悟證果,但因過去的無明,造成今生的業報現前。過去生中既然已造了業,今日他也只有歡喜受報啊!現在遭受種種的不如意,是過去的無明所造的業,我們千萬不要因為現在的不如意而再造身、口、意業。學佛就是學不要再造惡業,以免未來再遭受果報。 資料來源: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25/251744.html 上人開示「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每個人都會寫自己的劇本,演完了就會下臺。」「人的心念時常拉鋸。凡夫常常會被愛欲的意念拉過去,要費很大的功夫才能矯正;但往往境界現前時,這種念頭再度產生,很快地又被拉過去;心念就這樣反反復覆難以自拔,這叫“心的無明”」。 心得:生命歷程周圍都是成就我的貴人,年過半百檢討自己的人生,看待自己的實力、人際關係、生活、心念、家庭,更感受的是因緣果報,別人或周遭環境的障礙被稱為逆增上緣,而自己的習氣無明呢?學習堅定信念、學習培養毅力、以熱切的生命力超越與解脫是我要學習的。 提婆達多追隨佛陀修行卻又一直障礙佛陀,回顧看待自己的行與心就如師徒,警惕自己好好修心修行,不要讓習氣無明成為障礙自己的真如本性。
二、分享一個聯想到的與提婆達多品相呼應的小故事與原因 http://allencwf.blogspot.tw/2014/03/blog-post_4599.html 這是佛經裏釋迦牟尼說的一個故事----木炭與沉香 佛陀說:「一個人戰勝一千個人一千次,遠不及他戰勝自己一次!」 有一位年老的富翁,非常擔心他從小嬌慣的兒子,雖然他有龐大的財產,卻害怕遺留給兒子反而帶來禍害。 他想,與其留財產給孩子,還不如教他自己去奮鬥。 他把兒子叫來,對兒子說了他如何白手成家,經過艱苦的考驗才有今天,它的故事感動了這位從未走出遠門的青年,激發了奮鬥的勇氣,於是他發願:如果找不到寶物他絕不返鄉。 青年打造了一艘堅固的大船,在親友的歡送中出海,他駕船渡過了險惡的風浪,經過無數的島嶼, 最後在熱帶雨林找到一種樹木,這樹木高達十餘公尺,在一片大雨林中只有一兩株,砍下這種樹木經過一年時間讓它外皮朽爛,留下木心沉黑的部分,會散發一種無比的香氣,放在水中不像別的樹木浮在水面而會沉到水底去。 青年心想:這真是無比的寶物呀! 青年把香味無以比擬的樹木運到市場出售,可是沒有人來買他的樹木,使他非常煩惱。偏偏在青年隔壁的攤位上有人在賣木炭,那小販的木炭總是很快就賣光了。 剛開始的時候青年還不為所動,日子一天天過去,始終使他的信心動搖,他想:「既然木炭這麼好賣,為什麼我不把香樹變成木炭來賣呢?」第二天他果然把香木燒成木炭,挑到市場,一天就賣光了, 青年非常高興自己能改變心意,得意的回家告訴他的老父,老父聽了,忍不住落下淚來。原來,青年燒成木炭的香木,正是這個世界上最珍貴的樹木「沉香」,只要切下一塊磨成粉屑,價值就超過了一車的木炭。 原因:不論緹婆達多麼惡,佛陀一本慈悲本懷,由提婆達多品更覺佛陀的德彌高彌堅,不為外境所影響。 而這個故事中的青年本來擁有寶物,卻因為受到週遭環境影響,想快速銷售而將香木燒成木炭,正為自己改變心意而得意時,老父為此傷心落淚。 周圍環境有時是美景有時是障礙,這些是偶然或必然?提婆達多品與木炭與沉香的故事都是警覺與檢視自己有顧好自己的心嗎?有守護好真如本性嗎?這是人生修行之路的必然學習課題。
| |
|  | | minhua 無量光曜心


文章總數 : 478 年齡 : 60 威望 : 146 注冊日期 : 2008-12-23
 | |  | | minhua 無量光曜心


文章總數 : 478 年齡 : 60 威望 : 146 注冊日期 : 2008-12-23
 | 主題: 大躍進!大成長! 周四 3月 16, 2017 1:14 pm | |
| 親愛的蕙妙: 大躍進!大成長! 雖然不忍與心疼,但那是需要多大的勇氣啊!我們雖無法替代您的苦與痛,但菩薩是您的心依止處,法親家人可以是您肩膀依靠處,壓力釋放處!袒露心靈大釋放!慧命成長大躍進,以此(真正要成就大法,必定要在最極苦中去完成,在最困難中去成就)祝福您!加油! 旻樺虔誠祝福
佛陀教我們”怨親平等”,雖然屢屢受提婆達多傷害,依然堅定心志度眾,提婆達多即使有惡劣的習性,但是佛性仍在,因此佛陀還是為他授記,龍女轉身成佛,以及十惡不赦的提婆達多被授記,都說明人人均可成佛。只是貪、嗔、痴、慢、疑五毒,障礙了真如本性,所以佛陀要我們時時自我調伏,以法水洗淨層層煩惱、無明、塵沙~~~ 感恩自己已經漸漸有能力去面對,但可能修得還不夠,懺悔自己的習氣還是深重,但是感恩有此因緣可以調伏自我的剛強~~~ 藉機修大忍辱~~ 過程中更是感恩他,讓我可以得大智慧。 往後我會用謙卑的心接受一切考驗~~ 學著用更大的慈悲心面對他~~ 再次感恩有此好因緣~~~ 李蕙妙(心妙) 感恩合十 | |
|  | | 楊和枝 功德華開心

文章總數 : 227 年齡 : 76 威望 : 84 注冊日期 : 2009-01-12
 | 主題: 回復: 2017年3月份,資深訓練員共修,課前作業(提婆達多品心得) 周四 3月 16, 2017 3:25 pm | |
| 提婆達多品心得 佛教經典裡的提婆答多,就像所有人生命中的逆境、障礙,也是挫折、煩惱的根源,好像沒有了「提婆達多」這些逆境,一切就會順遂成功。 因此我們時時都期待「事事如意」,事實是這樣嗎?生命歷程如果這麼單純,就沒有從古至今以及未來,無量數感動人的生命故事不斷上演著,生命如果像潔白平滑的白紙,就沒有可欣賞的內容,白紙上有皺摺有刮痕會有傷痛,但卻產生奇妙的變化,讓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角度,品讀每一個不同的生命,同時熔入當中產生千變萬化,冶煉出一尊尊撼動人心,令人刻骨銘心的人品典範;很難用尺量出型態,卻又似無卻有感覺在心頭,閱讀了老師對逆境的整理、歸納,很歡喜,感覺有層次,層次和層次間互為環扣,生命也從中不斷提昇: 「逆境? →考驗」↓ 什麼是逆境? 每個當下要處理的考驗,都是逆境;小至生活起居,大至國家大事都算,解決了就算過一關,沒解決就進到起煩惱或逆來順受,這是我們眾多凡夫的生活課表; 如果有幸學會轉念,「視逆境為增上緣」,算是走上「修行」的路,可是這一步要跨出去談何容易;前幾天聽蘇足師姊分享,他走不下去幾次自殺,幸好命大沒死,這段路絕對是難行而行,忍辱而行,上人說:「忍要忍而無忍」,她因心中有愛,對孩子 公婆真誠的愛,拼命賣豬肉賺錢,忍辱為到處借錢,不斷拈花惹草的先生還債;而且從來不對孩子訴說先生是非,讓孩子心中有個好爸爸,公婆對兒子的不肖,媳婦卻比女兒更貼心孝順,心疼媳婦的辛苦,每天為媳婦準備一杯人蔘茶,照顧媳婦身體。 而最大的動力來自上人的佛法、慈濟的精神,讓她浴火重生,放下生命中的提婆達多,轉逆境為增上緣;才有「從塵埃中重生」戲劇,以及常駐志工影響無數在生命谷底掙扎的心靈,成了「遇逆增上緣勝於順緣善友」的菩薩;。 上人開示:「遇違逆增上緣勝於順緣善友」,要更珍惜違逆的緣,還要感恩這樣的因緣,「能受天磨方鐵漢」,個人覺得這開示,很契合前陣子的「慈濟風波」,我們確定慈濟的精神理念是正確的,也是我們想走的路,就不能因別人的誤導和質疑就退縮不敢做,要用感恩心,感恩這因緣提醒我們更戒慎,上人說:「感恩這些人常常說慈濟,有一天他們也會變成慈濟人」,就像提婆達多累生累世障礙佛陀,卻也成就了佛陀,佛陀的平等慈悲愛為他授記,充分顯示佛的平等愛,並印證人人本具佛性,就像吸毒犯錯的人,只要他能改過,一樣可以用他的生命故事作為借鏡,去勸導別人不要重蹈覆轍。 個人覺得提婆答多品在顯現轉念機轉的奧妙與佛法的妙不可思議。
| |
|  | | 歐麗華 師子勇猛心

文章總數 : 81 來自 : 高雄 威望 : 48 注冊日期 : 2010-06-03
 | 主題: 回復: 2017年3月份,資深訓練員共修,課前作業(提婆達多品心得) 周四 3月 16, 2017 3:37 pm | |
| 提婆達多是佛陀的堂弟,他的弟弟是阿難;為了想耀己勝佛,故常嫉佛害佛,然而佛陀反視其為逆增上緣、善知識;更堅定地道心,視違緣逆增為善知識,甚或為其授記。
提婆達多彷彿就像自我內心的心魔一般,欲望無窮無著邊際,一昧的奢想著為什麼別人可以這麼有成就、這麼的富有、這麼的有智慧、這麼的幸福美滿......,所有的好為什麼都不是「我」,因此彌漫著貪、嗔、癡、慢、疑的心念,以致種種煩惱充盈而自縛著,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明師難求,因為正法正知正念的接觸,才讓正思惟的種苗茲養茁壯,善惡之間的拉拔,將惡業轉成善念,即使當初的心念偏差,卻也是日後成長的資糧。
在慈濟大家庭中好多的法親身教說法,比如宜蘭委員的阿蝦師姊面對大兒子已因骨髓癌病逝,二兒子又再度中風,但她依舊安然自在的面對,而且更堅定把握付出的每一個當下,十足的將吃苦當吃補,知苦了苦知福惜福再造福的菩薩典範 「能受天磨方鐵漢」「視違逆增為善、勝於順緣善友」有了提婆達多現大逆大惡的形像,更凸顯出佛陀的大善、順天理,自然一切調合,一切道理平順。 高雄麗華 (凌波仙子) 合十感恩
歐麗華 在 周五 3月 17, 2017 12:48 am 作了第 1 次修改 | |
|  | | 有備而來 師子勇猛心


文章總數 : 76 年齡 : 56 威望 : 25 注冊日期 : 2008-12-23
 | 主題: 回復: 2017年3月份,資深訓練員共修,課前作業(提婆達多品心得) 周四 3月 16, 2017 4:02 pm | |
| 時時轉念結好緣,才能化解惡緣為善緣。 嫁雞隨雞飛,嫁狗跟狗走,是我早期對婚姻的思想,所以心中的苦,也只能自己承受。本想著先生的孝順、精進,足以讓我相信這個家庭的任何成員都是可以依賴、相信的。因為小叔們的習氣不好,菸、酒、檳榔、賭博樣樣來,先生因環境關係,也會菸、打牌,但因當時的婦人之仁,沒有及時要求去除惡習,乃至今日兒子也學會抽菸,而我卻束手無策。 十幾年前,當時小叔們在外地欠債回到老家,先生護弟情深要替他們還債,我認為不妥,本來聽到他們要到我家住,我就心生恐懼,全身發抖似的想衝出去,竟然會主動要他們住我家,找工作,因此將兩位小叔帶到家中,吃住免費,還幫他們找工作,他們甚至還指責我未盡到兄嫂的責任,向婆婆投訴,刻意毀壞家中的和諧。媽媽提醒我他們有喝酒惡習,心中一驚,所以每當煮好晚餐,我就帶著兩個小孩去大賣場,直到睡覺時間才回家鎖門睡覺。 一起相處兩年來,經濟、精神壓力纏身,卻不敢哼一句,就這樣忍了兩年,讓我支撐下來的是上人的法,「吃苦了苦,苦盡甘來,享福了福,福盡悲來。」視逆緣為增上緣,那年竟然在歲末祝福的祈福發願上,期許自己成為他生命中的貴人,就這樣的轉念改變了我的觀念,怨親平等,以包容、善解對待。 後來幾年,他也慢慢地改變了某些習氣和觀念,談起他的時候,竟也能侃侃而談,帶給我的痛苦也換成了對兄嫂的尊敬,還會要家裡的人觀看大愛電視台,感恩當時的轉念及善知識的示現,感恩他的成就,才有今天自在輕安的我。 每一尊佛都有提婆達多來成就其道業,當我們遇到逆境時,是否也能正念思惟,這都是善知識的示現?修行唯有秉持正念、修持正見,才能破除執著,看清每一個當下的因緣,都是成就菩提的方便。 台中 熊雪妙 感恩合十
| |
|  | | 陳麗美 大地初發心

文章總數 : 24 威望 : 11 注冊日期 : 2014-04-26
 | 主題: 回復: 2017年3月份,資深訓練員共修,課前作業(提婆達多品心得) 周四 3月 16, 2017 4:36 pm | |
| 讀提婆達多品有感 據《增一阿含經》卷四十七,提婆達多身陷地獄,兄弟阿難親眼目睹,雖然明知提婆達多自招惡行,而得此果報,然以欲愛心未盡,故而悲泣不能自已。怨嘆提婆達多出身王種,居於轉輪聖王位,以其聰明利根,此生應當盡有漏成無漏,心解脫、慧解脫而得證果,所作已辦,更不受胎,於無餘涅槃果而般涅槃,而今竟身陷地獄。 佛乃為阿難說提婆達多未來生處:提婆達多於往昔世尊本行菩薩時,世世生生常為怨隙,今以過去怨讎,故於如來所起殺害心,以致有此惡果。然而提婆達兜於命終之時,為地火所燒,剎那間便發懺悔心,於如來所,正欲稱南無佛,然卻不究竟,方得稱「南無」二字,便入地獄。彈指頃之善意,其福德難以為喻;更何況提婆達多博古明今,多所誦習,總持諸法,所聞不忘。以此剎那的喜悅心,向於如來,在地獄中,經歷一賢劫,當生四天王上;復輾轉三十三天、燄天、兜率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六十劫中,不復墮三惡道,往來天人中,最後受身,剃除鬚髮,著三法衣,以信堅固出家學道。提婆達多於最後命終之時,起和悅心,稱「南無」的緣故,後成辟支佛,號即為南無。[註 170] 世尊說:我亦因為提婆達多而速得成佛 佛陀開示大眾:「菩薩為接引眾生修大方便法,雖受生死無量大苦,卻不以為患。所以不要認為提婆達多入阿鼻地獄即是惡人,實是提婆達多微密妙行大方便之示現。」在場無量百千菩薩得無生法忍,無量百千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無量百千人得須陀洹果乃至阿羅漢道。天人散天花遍覆大眾,並作天伎樂,放大光明。一切大眾聞佛所說此微妙法,歡喜作禮而去。
提婆達多品乍讀之下,總是會覺得阿難的大哥提婆達多,累世幾乎都這樣的習氣折磨人、憎嫉心、甚至也曾聯合忤逆自己父母的阿闍世來破壞僧團種種。。。。。真的讓人傷透腦筋。 但是佛陀每世都本著慈悲平等觀及歡喜接受一切因緣果報。 讀完讓我們學習對於事相不能只憑表面眼見來下定論與自我反觀的機會: 回想剛進入慈濟,我最攝受的是上人告訴弟子的四神湯,(知足、感恩、善解、包容)二十年來我努力奉行不逾,因為生活中離不開它們,在修行的大團隊更是需要四神湯。我覺得它就是佛陀所持的慈悲平等觀,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沒有知足,無法感恩。凡事要包容也是需先善解。很簡單但是往往不易做到。 讀完提婆達多品,因為我是凡人,所以,會去環視身邊有哪些曾不斷障礙我們、讓我逆增上緣的提婆達多善知識的存在與否? 但今天我突然頓悟;此刻的我必須很誠實來檢視一下,這些年來是否自己在不知不覺中也成了障礙別人的提婆達多呢??? 上人說:凡事要多用心,真是不可不慎啊!!
麗美感恩合十 | |
|  | | 邱秋香 師子勇猛心

文章總數 : 56 威望 : 37 注冊日期 : 2010-12-14
 | 主題: 回復: 2017年3月份,資深訓練員共修,課前作業(提婆達多品心得) 周四 3月 16, 2017 6:13 pm | |
| 阿春伯,從小生長在農村個性恬靜.寡言少與人談話互動.但脾氣有些固執,做人老實.工作認真.節儉,没有不良的嗜好,農忙時忙著農務.總是說做田的靠天吃飯,農閒時出門做小工貼補家用,老婆阿春嬸做人樂觀.認真工作持家和村莊的鄰居都有很好的互動.待人親切.有種菜常和人分享,待奉公婆不馬虎,生了四個小孩,二男二女,最疼大女兒和大兒子,一生的努力買下了田地,當時因兄弟住在四合院哥哥有一部分的房子蓋在自己的田地上,他不計較。歲月流轉阿春伯一生努力將原來的土房子變成鋼筋屋一切為了家,因身體有狀況不能外出打零工,孩子成家立業,是享晚年時。 人生無常,大兒子欠債,懇求能用田地貸款讓他還債務,兩老心軟答應了,大兒子也答應兩老利息一定會繳,卻未履行,阿春伯只有微薄的農務收入,負荷不了每個月的利息壓力,在不捨中想出賣田地,當時隔壁的親戚已經出好了高價要買地,阿春嬸不捨一生打拼的田出售到別人手中,打了電話給女兒希望她們能買下田地,總是感覺還是自己的,阿春伯最疼愛的大女兒決定買下了田地。 大女兒享有了一切最好條件,價宜價錢.整地.開路.開墾種植香菇都有兩老的身影,在買賣時阿春伯有告訴女兒房子蓋在她現在買的土地上,兩人口頭上說好用後面的空地供她通行和這些蓋房子的土地交換,没有寫下契約,在辦理過戶時的印章都交由女兒自行取用,卻没有想到,女兒拿著印章請代書寫下土地交換很寬的範圍供他道路使用,當時没有人知道這件事。 歲月幽幽,阿春嬸生病往生,孤單的阿春伯一人獨住,住在一旁的大女兒未曾噓寒問暖,種植香菇生意越來越好,貪婪的慾望越大.開口要阿春伯把通路的土地給她子女享有繼承的權力,還會惡口辱駡阿春伯,到警局告他隨意放東西不讓他通行而到法院出庭,完全不念父女情和當初開墾時父母的資助,阿春伯卻没有任何的生氣和回應,只有默默過著簡單的生活。 生了一場大病的老人家非常憂心如果不在了這些田宅問題,就要二女兒找人將田宅過戶給兒子,這件事讓大女兒知道了,就拿著當初自行請代書寫下土地交換契約書,上法院控告要履行交換使用,熟不知經地政測量結果,交換的地方並不是當初說好的地方卻是原蓋有房屋的土地,經法院判定後,大女兒也没有任何的協商,就到法院强制執行,法院强制拆除原有在大女兒土地的房子和阿春伯現居住的房子一部份,大女兒一次又一次傷害自己的親生父親,一切林林總總讓人看了都心碎,但這位老人家卻没有任何的怨言和怒氣漫駡,只有默默忍受下來,輕輕說了一切都是相欠債,算了,歡喜還,就這樣平淡的生活,有時還會和鄰居尋問大女兒的狀況,這樣寬大的心胸和修養值得讓人敬重和學習的長者。 阿春伯只是有時會看大愛台,知五毛錢能救人,未學佛.也悟得如此的道理.深知因緣果報,值得讓人學習那忍辱的功夫不再結惡緣,和安貧樂道的生活態度。 「不是一家人,不入一家門」,因緣天註定,會出現在彼此生命中的人,一定是有一段因緣,如果是過去生中結好因緣相信一切會是美好的果,如果是結了惡緣而相遇這過程中就會有波濤汹湧的事情發生,希望惡緣不再結怨,今生相遇也是來圓滿生生世世的因緣果報(助因修緣果圓滿)。 聽提婆達多品時想到阿春伯這件事,「由提婆達多逆增上緣知識,助因修緣果圓滿,善知識有因緣,是人益我菩提之道,名增上緣;順逆增緣知識必具有大因緣」 提婆達多是「逆增上緣知識」,他「助因修緣果圓滿」這是善知識,就是有因緣,哪怕是提婆達多他是逆的增上緣也是知識,不論是善惡來成就我們的道業無不都是善知識,善順的叫做善知識,逆的叫做逆增上緣,同樣成就我們的因緣讓我們修行,讓我們成佛,這個人是增長我的菩提覺道。 佛陀感恩提婆達多這位善知識,逆增上緣知識,在過去生中.累生累世,其中一世,身為國王為了天下眾生求大法,甘願去付出,為人做奴僕受盡了很多的拖磨,忍耐,無尤.無悔.無怨,在仙人的周圍來滿足六波羅密,這樣得到了妙法,這一世得到滿足六波羅密所以成佛,現在此法是釋迦牟尼佛已成佛,開始在講《法華經》。 提婆達多生生世世與佛同世大因緣的人,三大逆罪破和合僧.弑阿羅漢.出佛身血,還不反省再用手指甲塗毒藥,接近佛,還没有接近之前忽然間地裂開.人陷地底活活被埋往生,提婆達多雖這樣惡,但是佛陀為何為他授記? 是要我們用深信的心去體會.人人用淨心來信仰《法華經》,要用清淨無疑的心,要深信因緣果報的微妙,了解用心體會人人都有真如的本性,要深信體解大道,接受法,聽法要了解,真正相信佛陀所說的教法.接受入心,才能找到自己的本性,本性佛才能出現,佛的法身就是佛法,所以法身就是法。 提婆達多因內心有法的種子滿滿存在,他有聽《法華經》,墮落地獄過後,有大因緣,大根機就能很快速成就,提婆達多即使那麼壞,將來也可以成佛又能壽命長久,正法住世也很長久,利益眾生如恆河沙,表示他佛性存在現在只是道理了解,德卻不夠,造作惡業一定受報,對法的體會了解,佛性明顯在,內心等待機會。 「佛陀秉慧運慈,開權實門顯相,以事示理意訖」,釋迦牟尼用心良苦,這麼深奧的道理,讓人人透徹了解,也要讓大家真的事與理圓融,佛陀秉承著他的大智慧來運慈悲力,慈悲要雙運,釋迦牟尼的用心,的慈悲平等觀,惡的也有善,也有真如本性,在〈提婆達多品〉,佛陀用開權實門顯相,因為《法華經》,已經開權顯實的道理要更加清楚,了解真實相,這一品以事示理所表表達的意,用提婆達多他的品性在來表達,人人有真如本性,不管善惡都有真如本性。 秋香合十感恩 | |
|  | | 王芷嫻 大地初發心

文章總數 : 34 威望 : 8 注冊日期 : 2009-02-16
 | 主題: 回復: 2017年3月份,資深訓練員共修,課前作業(提婆達多品心得) 周四 3月 16, 2017 9:06 pm | |
| 原本好奇高老師為何要我們進階的訓練員課前作業是研讀題婆達多品,研讀後才知題婆達多品是法華經中的最殊勝的經文,也是顯示大乘佛法的殊勝,提婆達多因惡劣習氣犯了三逆罪,甚至死後還深陷地獄中,但佛陀還是不計前嫌為他授記未來佛,且佛法住世甚久,在善惡二法中好像不明。而八歲龍女居然可以聽聞文殊菩薩講授的法華經後,居然可以頓悟成正覺,甚至瞬間轉女成男,在南方無垢世界成佛,太多不可思議的經文,讓人乍聽之下摸不清頭緒,但實際看了經文,上人的開示及偈文說明,透過老師和精舍德松師傅的重點標示,讓我更加知道內涵,有助學習了解經文意義,尤其是看兩位菩薩質疑八歲龍女那段,龍女以事實釋疑後轉身成男,更是覺得精彩,彷彿是現場LIVE直播,研讀心得如下: 一、 在心態上以四修心來勤修六度萬行 修行成佛不是一蹴可幾,須生生世世歷經百千萬劫,仍不忘要救度眾生的初衷,面對生活中各項順逆善惡,皆是要磨練我們學佛修行的因緣,修行就是休習氣,尤其是貪嗔痴慢疑五毒的習氣。每件事情發生,甚至遇到的每個人,都有其因緣,要用善解包容的心,忍辱轉念感恩來面對,身口意都要慎慮,持戒精進身體力行行菩薩道,要成佛前先結好人緣,將堅行菩薩道的意念以六度萬行方式展現在六識中,並深植信念如樹根一樣牢固在七識及八識中,將來因緣具足時才可把真如本性顯現出來。所以將行菩薩道的大乘慈心,在心念隨時念茲在茲,平時以誠以正處事待人,內修誠正信實外行慈悲喜捨,佛心師志才不會歷經隔世之擾而緣盡法散。 二、 度眾要有方法才可成功 文殊菩薩到海底度眾時,面對不同眾生,教導以示教利喜。平時面對各個不同形色的眾生,要先利益幫助他脫離苦難,再應機、應時、應地來說話說法,以四攝法來引導他行善。所以四大志業各項志業盡可能都要參與,在投入人群中,體會人間各項疾苦,在自己發願在教育志業中,當學生生命中貴人時,才可借力使力說法引導。常覺得眾生剛性堅強難度,平常沒行善,遭遇無常時痛苦悲傷,過後又故態復萌堅摼不拔。輔導學生時明明已知推行環保的重要及急迫性,但免費請他用環保筷,都因使用後要洗筷子,而不要使用。提婆達多及八歲龍女的故事,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懷有真如本性的寶藏,只是因貪嗔痴慢疑的無明蒙塵,累積成了各項習性,所以引導時要因勢利導,且要愛心堅持、耐心等待、恆心說法,等待回歸人人的真如本性。每個人都是未來佛,要學習常不輕菩薩的精神,以感恩、尊重、愛的心態,面對生活中遇到的每個人。 三、不因女身而斷道心堅持為傳法說法人 在舍利弗代表娑婆眾生提疑龍女頓悟成佛過程中,得知女人是凡人中的凡人,想想自己在心態及生態上,真的是善變、多疑、多欲、多煩惱,走路時也覺得腳步沉重,原來是因女人本來就垢重,常覺自己神經大條,自覺能力低,常常事情過後反省時,才驚覺當下應該怎做才適當,也因此常受人事困擾。遇事無法放下一切,常掛念一堆家中瑣事,上人說女人要有警惕心,心要清淨堅定向善修行,慈悲入眾做善事,少欲知足行菩薩道,守持戒律,也可為大丈夫,所以要隨時提醒自己,起心動念、開口動舌、舉手投足,都要慎獨,除遵守戒律,用心聽法外,身體力行將法落實生活中,並將自己吸收領悟的法,傳給與我有緣的眾人。 今生有緣身為人身,身為載道器,雖帶業來人間,但有緣聽聞佛法,更有幸遇到明師,雖無法知道生命長度,但是慧命的增長,是自己可以透過力行來證悟,期勉自己以歡喜心來學習各項生活道理,以感恩心來遵守師訓,生生世世可以跟隨上人腳步來修菩薩道。 彰化學員 王芷嫻 | |
|  | | 慮陞 大地初發心


文章總數 : 32 威望 : 24 注冊日期 : 2013-03-18
 | 主題: 回復: 2017年3月份,資深訓練員共修,課前作業(提婆達多品心得) 周四 3月 16, 2017 9:10 pm | |
| 曾經「憤世忌俗,嫉惡如仇」, 曾經「路見不平,義憤填膺」, 曾經因世間是非不明,人性貪婪而生厭離之念, 曾經因此將自己搞得烏煙瘴氣落至痛苦深淵, 因此想要追尋真理,尋求解脫之道, 因緣不可思議,能得「希世之遇,感應道交」的明師引領迷茫人生道路,之前「晨鐘起,薰法香」總是斷斷續續,尤其在煩惱無明困擾時,就無法堅持而停頓,直至 上人開講「提婆達多品」時,自己再次振作起精神,自我要求務必排除萬難的天天薰法香,雖心中衝擊很大,自覺路很遙遠且坎坷難行,但還是法喜充滿,找到問題癥結及解決方法,就如蕙妙師姐所言常有同感: 沒有經過苦難 我們會活得太驕傲, 沒有歷經創傷 我們無法同理別人的苦。 又如楊定一博士有聲書所言:我們人生的痛苦煩惱,是帶給我們轉變的機會,越大的轉變需要越大的痛苦,這麼看的話,痛是個好事,是來對我們人生做一個反省的機會。 妙法蓮華經「安樂行品第十四」中「若菩薩摩訶薩住忍辱地,柔和善順,而不卒暴,心亦不驚。」又有段偈文「常柔和能忍,慈悲於一切,不生懈怠心……」,佛陀的大智慧引領著我們勇敢的修行,當「慈悲於一切」時,心自然平和了! 曾有一次心中又被無明所困時,路過鄰居門口看見一幅弘一大師的墨寶:「眾生幻化無有實,諸佛護念恆不忘」,猶如醍醐灌頂,感恩諸佛菩薩處處示現,助我、顧我、護我,「慈悲」是宇宙最大的療癒能量。相信自己一定可以謹記 上人所教導「知足、感恩、善解、包容」來面對違逆之緣,能常懷「感恩、尊重、愛」力行菩薩道。無限感恩! 員林 江雲榕 感恩合十 | |
|  | | 陳玉惠 大地初發心

文章總數 : 17 威望 : 4 注冊日期 : 2010-04-26
 | 主題: 回復: 2017年3月份,資深訓練員共修,課前作業(提婆達多品心得) 周四 3月 16, 2017 9:51 pm | |
| 資深訓練員的課前作業 在寫心得之前.參考了論壇上的分享.覺得大家寫得很好很棒. 回想了一下上人的開示內容.心中對提婆達多的個性產生懷疑.與現代的年輕人或許也有一樣也說不定.其實追根究底或許提婆達多的家庭教育是有狀況也有可能. 最近看新聞報導看到了幾位年輕人犯錯了.還理直氣壯認為自己沒有錯.錯在別人.吃完飯可以不用給錢.吃覇王餐. 還有一位年輕人到超商繳費.等太久了也打人. 開車可以逼車.認為自己很行. 阿.現代的年輕人自認為只要我喜歡有甚麼不可以.完全不會考慮後果是否影響整個社會.(例:敘利亞的內亂).這些追究原因也是家庭是有問題的.事情的背後原因真的是苦阿. 佛陀受了提婆達多的陷害.成為逆增上緣.是佛陀有高度的智慧及超堅忍的心來化解很多事情.更難得的是佛陀不計較的心也為提婆達多授記成佛. 上人常說要發心立願.當別人生命中的貴人.唯有"愛"才能化"礙".要學佛阿. 每每老師出的題目.皆包涵了督促提醒需精進勤精進.勇猛精進. 聽佛.學佛.一定要有佛德的提升.佛格的養成.期盼人人發大心立大願.生生世世追隨上人.薰習佛法.一定要有十分的信根.相信 皆可成佛也.願與大家共勉之. 嘉義區玉惠感恩合十
| |
|  | | 永晴 師子勇猛心

文章總數 : 65 威望 : 34 注冊日期 : 2009-05-18
 | 主題: 回復: 2017年3月份,資深訓練員共修,課前作業(提婆達多品心得) 周四 3月 16, 2017 9:54 pm | |
| 好佩服老師在這個時候出了這一份課前作業,猶如當頭棒喝,在檢視自己有沒有修「忍辱」? 一點開20161203晨起薰法香,慧命日增長《法華經•提婆達多品第十二》 上人的慈示就是: 順逆善惡使人道心愈益堅固, 遇違逆增上緣勝於順緣善友, 故修道者當視違緣逆增為善, 知識精進益友增加行因道果。 【 各位菩薩,想想看,修行所以叫做修行,就是要經得起,耐得住啊!不論是順境、逆境,是善的因緣、惡的因緣,我們應該如何選擇。假使是逆惡的因緣,我們耐得住嗎?是真善知識,我們要追隨,這環境有逆有惡,我們是不是耐得住這個逆惡的環境,願意這樣繼續去修行嗎?或者是要選擇的是順、是善?順境,好的環境,我選擇這樣的環境修行,一碰到了逆與惡,是不是退失道心呢?這我們就要自我檢討。所謂修行,就是要照顧好我們的道心,既選擇這條道路,我們的心是不是堅定?愈是逆惡的環境,道心若是堅固,就是愈益修行;道路愈是步步踏實,愈是能堅固道心。大家要很用心找出自己的心,方向是不是只選擇在順善呢?遇到逆惡,我們會退失道心嗎?自己要好好用心。我們若是「遇違逆增上緣勝於順緣善友」,假使我們遇到了,我們的因緣就是這樣,環境違背我們的心意,無法那麼順,所遇到的都是逆向、困難的事情,我們是不是有將它當作是增上緣? 我們常常說,逆增上緣來了,要堅固道心。我們在做的事情、在修的行,不一定人人能讚歎我們,我們不一定都能順他們的意,就要顧好我們的心。修的行是不是我們當初發心那個目標呢?是啊!當初發心的目標無差無偏,逆境一來時,我們是不是要起感恩心,歡喜接受呢?我們若能這樣,道心就堅固。這個感恩心,就是將這逆境當作了「勝於順緣善友」,遇到逆惡的朋友,或者是對我們一起修行的道友,或者是我們的師長等等對我們要求高,或者是因緣,我們都常常在說因緣,因緣有差別,我們是不是要將他當作是殊勝的因緣,這逆增上緣來助我們的道業。 一句話常常說,「能受天磨方鐵漢」,我們是不是能堪受天來磨我們呢?既然要接這個使命,什麼樣的逆惡的因緣,我們都要用感恩心,逆來順受。這順緣就是善友,而這種逆增上緣比這種順緣善友,我們還要更感恩啊!不是常常跟大家說過了嗎?修行的益友互相切磋,假使他的觀念有偏,我們要運用智慧來勸導,勸導不過來,反而又是對我們有損,這要怎麼辦呢?我們就要將他當作逆增上緣,這勝於順緣善友。或者是有的所遇到的是順境善緣,很順的境界,很好的朋友,超越了朋友的友誼,那就是偏護了。不論是錯,或者是對,對錯不會分別,你認為是善友,說不定是來損你的道意,你沉迷不知覺,這不一定是對我們有益的朋友,不一定哦!所以我們要用智慧,修行者就是要保得心的清淨。 】
讓自己回想到四年前(102年)服務的職場由本部調來一位同事,任「組長」的職位,上任第一句話:「資深就是老化,沒有創意!」,(當時我最資深),對我們所編寫的教案內容一再挑剔、批評,不合她意就一再退件重來,一切以她的:「我說得算!」為主,幾位資深員工在他的高壓帶領之下紛紛離去,自己也曾萌生退意,但又為了證明自己的實力,利用假日自費去修了一年「兒童青少年主管專班的課程」。 這位「組長」在位三年半,分部的營運由盈轉虧,終於被調職。 回顧這三年半的日子,不敢說沒有怨言與怒氣,但回過頭來也要感恩她,因為她的施壓才激勵了自己再去修「兒童青少年主管專班的課程」,訓練自己的毅力與耐力(跨縣市就讀)。 這次眼睛受傷,在家休養一個月,來探視的同事說這位前組長仍不忘在督導會議上質疑的說:「說不定她有什麼慢性病沒說」。再次考驗自己的「忍辱」有沒有修, 這時 上人的靜思語:逆境、是非來臨,心中要持一「寬」字。再度諄勉自己 做到了嗎?要再次感恩她,經她的提醒讓主管去察看我去年的健檢報告,多關注員工的身體健康,她是我的「逆增上緣」,感恩她。
感恩有這個機會,檢視自己的初發心、道心(慈濟及職場)堅不堅固,夠不夠忍辱、精進。也要期勉自己時時懷抱感恩! 高雄 永晴 合十感恩
| |
|  | | 賴裕鈴 無量光曜心

文章總數 : 538 年齡 : 58 來自 : 高雄 威望 : 190 注冊日期 : 2009-02-14
 | 主題: 回復: 2017年3月份,資深訓練員共修,課前作業(提婆達多品心得) 周四 3月 16, 2017 10:25 pm | |
| 提婆達多品讓我最大的體會是修行要時時戒慎虔誠,精勤不懈,提高警覺,否則就會像提婆達多一樣,雖然生生世世與佛同世,聽釋迦牟尼佛的教理,通徹經典,但是他那種貪、瞋、癡的習氣還未除,在記憶中,那個貪、瞋、癡也是在心的種子裡,儘管他很聰明,聽經,了解,但是那個貪、瞋、癡,習氣未除,所以就常常都是這樣生生世世在違背佛、反叛佛,甚致造三逆罪而墮地獄。 最近 上人一直要我們時時照顧好我們的一念心,心若照顧不好,即使聽再多的法也沒有用,也會被我們深值的習氣牽引再造業,往惡的方向去,唯有勤修戒定慧三無漏學,一點一滴息滅貪瞋痴,讓我們「永離惡趣,生世恆值佛同世,及得聞此妙法華經或升梵天,或生淨土,能得近菩提」。
裕鈴 感恩合十
| |
|  | | 如意 版主


文章總數 : 701 來自 : 嘉義 威望 : 253 注冊日期 : 2009-04-17
 | 主題: 回復: 2017年3月份,資深訓練員共修,課前作業(提婆達多品心得) 周四 3月 16, 2017 11:14 pm | |
| 看了一些訓練員寫得心得,內心真有說不出的感動~原來自己懺悔心不足才不懂得要事事與人人感恩;原來自己遇到的逆境是那麼的微不足道才不懂得要把握勇猛精進!最近公司有個小變動,做了多年的會計小姐因身體不適在很促然沒有交接的情況下離職,雖然知道這訊息時,我第一時間的情緒很平靜,但內心還是起了小小的波瀾~本來認為人生中難免會遇到提婆達多是不足以為奇,只要不再去多想,時間自然會讓惡緣化為善緣;但就在與會計小姐針對她的離職手續作再次會談時,她聊起自己的身體不適等等的狀況,突然內心對她有些不捨與懺悔自己在平常多以工作為要求,卻少了去體會她身體所能承受程度。現在能做的是尊重她的選擇,並抱著一分虔誠祝福的心,讓自己不要成為扯她後腿或加注她更多傷害的提婆達多!感恩一切的好因緣,如果這一切是考驗的話,那就抱著一份感恩心面對它,接受它,解決它~心不難事就不難,做就對了!
末學 妍如 感恩合十 | |
|  | | 王慮莊 大地初發心

文章總數 : 19 威望 : 6 注冊日期 : 2015-05-25
 | 主題: 回復: 2017年3月份,資深訓練員共修,課前作業(提婆達多品心得) 周五 3月 17, 2017 12:14 am | |
| 201703資深訓練員共修課前作業 「忌妒」是人類的感情中,屬於最低層的,既卑鄙又幼稚的一種情緒,這是害怕對方的愛,有可能轉向另一個人的恐懼心理,所產生的情緒,有著和憤怒類似型態的這種情緒,從幼兒時期就會呈現出來,看到自己母親,抱著其他的孩子表現出疼愛的樣子,就會鬧脾氣,例如吐出吃下去的東西,或是吸吮手指頭,這都是忌妒的表現。這通常稱之為退行,既使是已經成年的人,但是自尊心較薄弱的人,一旦墜入了感情,就會經歷這樣的退行過程,擔心對方被另一個人搶走,於是會使用卑鄙的言語跟行為,表達出忌妒的情緒。所以「忌妒」是一個非常幼稚的情緒表現。 提婆達多之五逆罪: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五逆罪是佛教所有惡業中最重者,為墮無間地獄的業因,一切緣於忌妒佛陀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更忌妒佛擁有那麼多的弟子,但是他只沉浸在神通的優越感,卻像滿水的杯子,再裝不進佛陀對弟子殷殷叮嚀的教誨,處處呈現出阿修羅的行為,脾氣暴躁、善忌多疑、跋扈不仁、唯我獨尊,、身邊的人只能對他好、自我為中心……等等,都是負面情緒的表現,讓身邊的人敬而遠之。所謂 三人行必有我師 如果能以負面呈現的人為借鏡 則能提醒警惕自己不要犯同樣的錯 見正面行為的人 能見賢思齊 如此在修心養性這條路上 就會走一步進一步越走越進步 如此未成佛前才能廣結善緣 所謂:「道在聖傳 修在己;德由人積 命由天」 萬法唯心、相由心生,佛陀的大慈悲,在法華經中提婆達多品第十二:「佛告諸比丘 爾時王者 則我身是 時仙人者 今提婆達多是 由提婆達多善知識故 令我具足六波羅蜜 慈悲喜捨 三十二相 八十種好 紫磨金色 十力 四無所畏 四攝法 十八不共神通道力 成等正覺 廣度眾生 皆因提婆達多善知識故 告諸四眾 提婆達多 卻後過無量劫當得成佛 號曰天王如來」,雖然提婆達多在地獄,但是佛陀還是為其授記。 上人說「心量有多大,福就有多大」,又說「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發心行菩薩道教化眾生,使不仁慈的人起慈悲心,使忌妒的人起歡喜心,使慳貪的人起布施心,甚至使造十惡業的人,也能悔改、行十善法,這樣的發心和行持,就是菩薩!」 上人以法華經菩薩大道直,指引我們處處用感恩的心,善解寬容的心對人,無處不快樂,生生世世深信,只要謹遵 上人的教誨、精進不懈,定能成就菩薩大道直! 誠心願度一切眾生 正心願斷一切煩惱 信心願學無邊妙法 實心願成等覺菩提 其實當被責難時,心中難免會感覺委屈、難過,但有 上人的法水滋潤,心寬念純,凡事用正向思考,自然就歡喜自在了! 祝福老師 好友們 闔家平安健康日日吉祥 善念時時生 慧命日日增
分享人:北桃王慮莊感恩合十
王慮莊 在 周五 3月 17, 2017 1:57 pm 作了第 3 次修改 | |
|  | | 擺渡瀚 大地初發心

文章總數 : 46 威望 : 43 注冊日期 : 2013-02-20
 | 主題: 回復: 2017年3月份,資深訓練員共修,課前作業(提婆達多品心得) 周五 3月 17, 2017 12:35 am | |
| 修行是要不斷的做中學,學中覺。在生活中的事事念念,提婆達多品的緣起,【逆境逆增上緣】,對應考驗,不可預期的無常,念與行為何?複習佛陀如何教導我們【六度波羅蜜】,布施中去行願,『忍辱』中最重要的是轉念,守護著正念,這些記得,有去做嗎?要信願行,那是種感應交道,很殊勝和歡喜。這是初遇慈濟、受證時、與師姐以法相遇時的歡喜,這種修行中的美好,就是要記住心中那念初發心的好因緣,四無量心的美好心境,十力四攝處事待人的力量,在順境中這平常到讓人忘記,佛陀一直提醒我們要記得。
但生命中的常就是無常,受證了就面對父親生病,病穩了事業的挑戰多了,遇到壞人了,稍穩定了,父親往生了。遇到同修共行菩薩道,小孩生活沒空做慈濟,遇到無名網事件,然後又一例一修,被員工對立,工作確又要自花更多時間去完成。每個希望好好修行的願,似乎都被無常給打亂了,這些問題,會出現習氣對應這些無奈,習氣越多惡念的循環就越長,自己是別人的逆緣,這就是業種的因緣,也是提婆達多的緣起,隨著煩惱緣來的呢,或者是隨著聞法的緣而來,所以已生惡速令斷,時而有善知識提醒自己「淨心信敬」
心要回到老實修行的最初心,【持慧毫芒有乾坤】。但修行還是要耕耘,而要深耕就是要不斷的學習與付出,遇到無常,提起智慧,讓心處在一個善的循環,無明就是生命的資糧。
宗瀚 合十 | |
|  | | 歐麗華 師子勇猛心

文章總數 : 81 來自 : 高雄 威望 : 48 注冊日期 : 2010-06-03
 | 主題: 回復: 2017年3月份,資深訓練員共修,課前作業(提婆達多品心得) 周五 3月 17, 2017 12:41 am | |
| 提婆達多是佛陀的堂弟,他的弟弟是阿難;為了想耀己勝佛,故常嫉佛害佛,然而佛陀反視其為逆增上緣、善知識;更堅定道心視違緣逆增為善知識,甚而為其授記。 提婆達多彷彿就像自我內心的心魔一般,欲望無窮無著邊際,一昧的奢想著為什麼別人可以這麼有成就、這麼的富有、這麼的有智慧、這麼的幸福美滿......,所有的好為什麼都不是「我」,因此彌漫著貪、嗔、癡、慢、疑的心念,以致種種煩惱充盈而自縛著;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明師難求,因為正法正知正念的接觸,才讓正思惟的種苗茲養茁壯,善惡之間的拉拔,將惡業轉成善念,即使當初的心念偏差,卻也是日後成長的資糧與養份。 在慈濟大家庭中好多的法親身教說法,比如宜蘭委員的阿蝦師姊面對大兒子已因骨髓癌病逝,二兒子又再度中風,但她依舊安然自在的面對,而且更堅定把握付出的每一個當下,十足的將吃苦當吃補,知苦了苦知福惜福再造福的菩薩典範 「能受天磨方鐵漢」「視違逆增為善、勝於順緣善友」有了提婆達多現大逆大惡的形像,更凸顯出佛陀的大善、順天理,自然一切調合,一切道理平順。
高雄 麗華 (凌波仙子) 合十感恩 | |
|  | | 吳幸娟 大地初發心

文章總數 : 24 來自 : 嘉義 威望 : 12 注冊日期 : 2013-03-18
 | 主題: 回復: 2017年3月份,資深訓練員共修,課前作業(提婆達多品心得) 周五 3月 17, 2017 1:09 am | |
| 順逆善惡使人道心愈益堅固, 遇違逆增上緣勝於順緣善友, 故修道者當視違緣逆增為善, 知識精進益友增加行因道果。
各位菩薩,想想看,修行所以叫做修行,就是要經得起,耐得住啊!不論是順境、逆境,是善的因緣、惡的因緣,我們應該如何選擇。假使是逆惡的因緣,我們耐得住嗎?是真善知識,我們要追隨,這環境有逆有惡,我們是不是耐得住這個逆惡的環境,願意這樣繼續去修行嗎?或者是要選擇的是順、是善?順境,好的環境,我選擇這樣的環境修行,一碰到了逆與惡,是不是退失道心呢?這我們就要自我檢討。所謂修行,就是要照顧好我們的道心,既選擇這條道路,我們的心是不是堅定?愈是逆惡的環境,道心若是堅固,就是愈益修行;道路愈是步步踏實,愈是能堅固道心。大家要很用心找出自己的心,方向是不是只選擇在順善呢?遇到逆惡,我們會退失道心嗎?自己要好好用心。我們若是「遇違逆增上緣勝於順緣善友」,假使我們遇到了,我們的因緣就是這樣,環境違背我們的心意,無法那麼順,所遇到的都是逆向、困難的事情,我們是不是有將它當作是增上緣?
我們常常說,逆增上緣來了,要堅固道心。我們在做的事情、在修的行,不一定人人能讚歎我們,我們不一定都能順他們的意,就要顧好我們的心。修的行是不是我們當初發心那個目標呢?是啊!當初發心的目標無差無偏,逆境一來時,我們是不是要起感恩心,歡喜接受呢?我們若能這樣,道心就堅固。這個感恩心,就是將這逆境當作了「勝於順緣善友」,遇到逆惡的朋友,或者是對我們一起修行的道友,或者是我們的師長等等對我們要求高,或者是因緣,我們都常常在說因緣,因緣有差別,我們是不是要將他當作是殊勝的因緣,這逆增上緣來助我們的道業。
一句話常常說,「能受天磨方鐵漢」,我們是不是能堪受天來磨我們呢?既然要接這個使命,什麼樣的逆惡的因緣,我們都要用感恩心,逆來順受。這順緣就是善友,而這種逆增上緣比這種順緣善友,我們還要更感恩啊!不是常常跟大家說過了嗎?修行的益友互相切磋,假使他的觀念有偏,我們要運用智慧來勸導,勸導不過來,反而又是對我們有損,這要怎麼辦呢?我們就要將他當作逆增上緣,這勝於順緣善友。或者是有的所遇到的是順境善緣,很順的境界,很好的朋友,超越了朋友的友誼,那就是偏護了。不論是錯,或者是對,對錯不會分別,你認為是善友,說不定是來損你的道意,你沉迷不知覺,這不一定是對我們有益的朋友,不一定哦!所以我們要用智慧,修行者就是要保得心的清淨。
心要很清淨,我們修行就是要去除煩惱,去除無明,還要再去除塵沙惑,這我們過去一直在說的。有時候那種順境,我們認為善,美好的友誼,說不定是引導我們脫離這正道的境界也說不定,所以我們要好好地堅持我們這念心,方向要對正。所以「遇違逆增上緣」,像是遇到這樣過於順,你認為順順的,隨時都順你的意,可能是來引你入陷阱,我們就要提高警覺。我們不如就是事事要求我們很高,我們不怕辛苦,達到人家所要求我們的,像這樣「遇違逆增上緣勝於順緣善友」,應該是要這樣。所以,「故修道者當視違緣逆增為善」。「違」就是不順我們的意,但是他要求是對的,只是我們的心力做不到,他要求是對的,我們就要盡我們的心力去做到。像這樣,我們應該也將他當作就是逆增上緣,這就是我們的好朋友,給我們的就是正確的方向,我們要努力達到,所以「修道者當視違緣逆增為善」。所以知識,知識就是我們的朋友,不論是什麼,這都是助我們精進的益友。助我們精進的益友哦!所以「增加行因道果」,這增加我們的行因,增加我們的道果。
就像昨天向大家說,遙遠的地方的慈濟人,他們為了要聽法,環境惡劣,霜雪下得很厚,但他們就是不退失道心。這麼冷的天,窩在棉被裡,在暖室,在可以取暖的棉被裡,可以睡到天亮不是很舒服嗎?偏偏還不到四點,凌晨三點多,他就要掀開他的棉被,好溫暖啊!要脫離這溫暖的被窩,走出外面去。外面片片的雪花,這樣一片一片一直降下來,踏出門口,我們的腳踝陷入在雪中,要抬起這隻腳,後腳要再前進去,真是舉步維艱,很艱難,但是他還是一步一步向前走;脖子縮在胸前,還是要向前走。為了什麼啊?與這樣的環境,這個境界,只為了要與大家共同精進,要去聽經聞法求道,這念心,他願意在外面的境界,逆緣,不是他心裡的順境,卻是他還是一樣要向前走。二三十分鐘的路程到達,冷颼颼,共同修行,坐下來聽,全身要包得很緊密,這樣來聽法。
不是一個人,有一群人,互相勉勵,大家都是走過這個雪地,這個白雪,冷颼颼的雪地,這樣踏過來的。大家走過之後互相讚歎:「今天你沒有漏掉這一課。」這就是現在這個時候,大陸東北已經在下大雪了,現在我在說話,他們在聽法,這就是大環境不順意,但是在這種大環境的不順意,他們也得要冒著這種不是很順的氣候,他們還是向前走。這些知識,善知識,共同求道者,互相精進,互為益友,這增加了行因道果。行因,那就是六度萬行中菩薩的因,布施、持戒、忍辱、精進,才有辦法向禪定、智慧,這就是精進的因,菩薩因行,就是行菩薩道,必定要走的路,大環境不順我們的意,我們也得要堅持。違逆的緣在大環境中,他也將它當作這是精進的增上緣。這樣走過來的路,大家互相(為善)知識,讚歎,互相精進,互為益友,這增加行因,菩薩行因增加了,我們才有辦法步步向這條道路的果實,這道路的果向這樣走。
從以上讓我最深的感觸就是不管遇到任何逆境都要勇敢面對,時時抱著感恩心結好緣,持修六度萬行,堅固道心、精進不懈菩薩道,起歡喜心互相為善知識,用智慧圓融,不斷學習與付出,對的事做就對了。
嘉義 吳幸娟 感恩合十 | |
|  | | 林玲 大地初發心

文章總數 : 46 年齡 : 60 來自 : 中區 威望 : 19 注冊日期 : 2013-03-20
 | 主題: 回復: 2017年3月份,資深訓練員共修,課前作業(提婆達多品心得) 周五 3月 17, 2017 10:04 am | |
| 這份作業很有意思,讀經文是頗有法樂的,但是真得要有法益,一定要自己服用,感恩高老師的布題. 我發現年齡會讓看問題有不同的見解,年輕時是逆境為逆境,疼痛為疼痛,經過了一段時間,回頭審視自己或他人的人生,就會發現,人生高高低低起起落落,近處看是坎坷處處,能否轉逆境為逆增上緣,完全看個人的心念. 婚後,跟著三個孩子依序出生,一下子脫離大學生舒適自由的生活方式,變成持家育兒照顧翁姑的成人,以往是在幸褔的大傘之下,婚後立馬成為那把大傘,雖然認知上很接受這樣角色的轉變,但是生活的重擔,總會偶爾在心中有一抹烏雲,很感恩我極早就接觸靜思語,靜思語就像一帖藥,當我走了一段路程後回頭,驀然發現心境的轉變,就像旅人改用輕便的行囊一樣,路途不變行囊卻越來越輕,在歷次的學習中累積經驗,腳步卻越來越快..... 這樣的體悟不是一朝一夕得來,但是這樣的自覺會累積,感受到荷擔越來越自在,承擔越來越多,有一天驀然發現一切都過去了,一切的境界在時間背後流逝,原來問題不是不在,問題需要被處理,處理後被放下,也唯有放下才能輕安自在,體會二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暢快. 不過,吾輩畢竟是凡夫,這等自覺不能無一日無之,無一時少之,如同 上人所說的,仍然要時時多用心阿. 苗栗二林玲感恩合十 | |
|  | | 陳家慧 師子勇猛心

文章總數 : 61 威望 : 25 注冊日期 : 2011-10-17
 | 主題: 回復: 2017年3月份,資深訓練員共修,課前作業(提婆達多品心得) 周五 3月 17, 2017 11:27 am | |
| 20170319課前作業-提婆達多品心得 很感恩老師這次出的功課,讓我們有機會詳讀<提婆達多品>,雖然看似簡單,下筆卻是很難,但看了許多師兄姊感人的分享,心中充滿感恩,原來自己是幸福的,逆緣惡緣都是存在自己一念心,「心美,看什麼美;以佛心看人,人人是佛」。
<提婆達多品>這一品教我們怎麼看待世間現象,用心去體會,生活中行住坐臥無不都是在修行,但要如何來修行?勤修六度萬行,六度行,最難的就是忍辱,要能成佛,一定要行忍辱行,要怎麼忍辱呢?要有逆境要有人來磨啊!「能受天磨方鐵漢」,要有洪爐熱火,廢鐵才能成為精的利器,不論是順,或者是逆,這都是增長我們的道心,是增上緣,這都是我們行菩薩道的善友。
《法華經》說人人有佛性,但不是現在就成佛,會有很多障礙、逆緣。我們的障礙、逆緣是什麼?先看看自己的習性,就知道我們還欠缺什麼?提婆達多的例子,就如一面鏡子,可以給我們一些警覺。提婆達多在這一生,陷害佛陀、破僧,我們一定覺得他是壞人!佛陀卻讚歎他,《法華經‧提婆達多品》云:「由提婆達多善知識故,令我具足六波 羅蜜,慈悲喜捨,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紫磨金色,十力,四無所畏,四攝法,十八不共法, 神通道力,成等正覺,廣度眾生,皆因提婆達多善知識故。」所以提婆達多以負面的行逕, 卻對佛教造成正面之影響,佛教之含攝包容、不捨一眾生之殊勝性,在此一覽無遺。
其實,無論是順境、逆境,都比不上獲得善知識的重要,什麼叫善知識?在我們人生旅途,成就大法需要善知識引導。有善知識才能夠圓滿善行、成就所有的道業。善知識有時提供的是順境、順緣,有時提供的是逆境、逆緣。順境不容易成就,有時逆境、逆緣,反而是成就的最得力助緣。但善知識提供的是順境或逆境,不是問題重點,關鍵在於怎麼轉我們的觀念,遇到困境覺得是挫折,自己先怯弱,你就被打敗了,如果愈挫愈勇,它就成為成長的資糧和善知識。
所以,修行只有一念心,不論遇到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習氣、什麼樣的煩惱,我們與他有什麼樣的因緣,過去生是善的因緣?或是惡的因緣?我們現在不知道,不過,人人要有這分莫忘發心修行的道心,心要很堅定,不論遇到什麼樣的人,我們的道心要守得很堅固。 我們不可能改變全世界,要改變的是你的心跟觀念。想辦法讓自己身心自在。心念轉,念頭就轉,念頭轉人生的風光就不同了!
雲林區 陳家慧(慮韶) 感恩合十 | |
|  | | 賴裕鈴 無量光曜心

文章總數 : 538 年齡 : 58 來自 : 高雄 威望 : 190 注冊日期 : 2009-02-14
 | 主題: 回復: 2017年3月份,資深訓練員共修,課前作業(提婆達多品心得) 周五 3月 17, 2017 3:20 pm | |
| 裕鈴代郭淑雲師姊貼文: 提婆達多心得 佛陀在這篇經文中提到,提婆達多是他的善知識,累世的因緣,具足六波羅蜜,也就是菩薩道。 這點讓我印象最深刻是,對於提婆達多,佛陀一直都以感恩心面對,如果此世,或過去世,佛陀沒有以甘願、感恩的心,何來2500多年前可以成佛度眾的因緣,所以當人生逆境的考驗,無不是給我們學習,堅定道心啟發智慧的機會。 外面提婆達多,有嗎?我不覺得我有,但最擔心是自己內心是否有住一位提婆達多,尤如上人說,外在五濁惡世來自內心的五濁惡世,自我檢討,內心的提婆達多是否有呢? 提婆達多在地獄,阿難前往問他的情況,他說享三禪之樂,為何如此呢?地獄不是很苦嗎?為何是享三禪之樂? 因為這是他過去生成就佛陀的願,而佛陀也因此而成就,但,佛陀已經成佛,為何他還造這樣的業呢?這點倒讓我有點納悶?待我再深入一點,會再做這點分享! 為何佛陀會為在地獄的提婆達多授記呢?除了他成就佛陀以外,更重要是他具足法,累生世法具足,法華經的道理都清楚,只因沒有真正的入髓入行,徒有自度度人的工具,並沒有使用工具,內心仍五毒充滿。 心裡想,如果佛因地修行時,沒有 以感恩心面對考驗,則佛陀也無法那麼快成佛,提婆達多也無法被授記 ,所以感恩心面對人、事、物,那怕是對逆境的感恩,也是成就自己,成就他人。 這一品,給修行者很大警惕,若內心住著提婆達多,即便是修行,還是會障聖道,會障己障人,壞了他人成佛的因緣,很容易會進入地獄門。所以不可不慎我們的每一起心動念。
此篇心得在機場內寫,有點考驗自己的記憶,不過如上人所言,我們要時常複習,上人的叮嚀,弟子藉寫這篇心得,再次自我反省! 淑雲合十 | |
|  | | 天生 功德華開心


文章總數 : 208 年齡 : 45 威望 : 79 注冊日期 : 2010-08-13
 | 主題: 回復: 2017年3月份,資深訓練員共修,課前作業(提婆達多品心得) 周六 3月 18, 2017 7:27 pm | |
| 感恩老師出這個作業,讓自己可以多些思考關於釋迦牟尼佛與提婆達多的互動故事。 以下是思考的一些感受。 什麼是主流,什麼是流行? 當下眾人可以接受的行為、思想、一切的事物就是流行,例如現在流行的是透過行動裝置上網傳送各種訊息軟體互動,取代簡訊。 主流的是電話要可以是上網功能會是主流,以前的老人手機已經退流行,也離開主流了。
試想釋迦牟尼佛當時的情況,一定也有各種思考想法。提婆達多是他的善知識,是以釋迦牟尼佛的角度來思考。如果當時至眾人會接受提婆達多的思維,也就會變成當時的主流。 但是謂何釋迦牟尼佛的佛法思想成為主流,為眾人所接受?無非是釋迦牟尼佛願意以提婆達多為善知識,因應各種的挑戰變化,調整自己的應對法。 對應於生活上的事物,每個人都有其自己的專業領域,所以對於其他人都可能是提婆達多,對方是否為釋迦牟尼佛就不一定了。 要做釋迦牟尼佛或是提婆達多,就有賴自己的思想變換。 共事,有很多部份要調整自己的思維想法,因應團隊流的走向,或許當下自己覺得才是最好的,但是團隊需要走一些經驗作為成長的養分,就必須要配合,扶持協助改善,而非提婆達多的考驗,免除紛爭,創造共好的思維。
再說龍女段,感受很像一些公司空降主管,在他下位的部屬通常會對其能力有所懷疑。 以此對應,凡人會有所保留是一件事實的情況,因不解而有所觀望。本品中所述之寶珠,於真實世界上又能有多少凡人有其能力馬上識得?總是需要經過一番的學習才能漸次接受學習。 真的要頓悟,是要有其悟性,願意放下。這時就說到執著,人因為經驗的學習認知,以其經驗學習作為生命中的根基,願意打破在盆栽中的根基,轉換到山林中的田野去成長一片綠蔭庇護眾人,這中間是有難,總要願意接受變化才會以新的世界可以成長。 | |
|  | | davidytt 大地初發心

文章總數 : 15 來自 : 永和 威望 : 5 注冊日期 : 2015-05-24
 | 主題: 回復: 2017年3月份,資深訓練員共修,課前作業(提婆達多品心得) 周六 3月 18, 2017 8:47 pm | |
| 提婆達多心得 上人從2016年12月3日開始講述法華經第十二提婆達多品,到隔年2月15日完畢。 在文中,佛陀提到,由提婆達多善知識故,令我具足六波羅密,慈悲喜捨,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紫磨金色,十力,四無所畏,四攝法,十八不共神通色道力,成等正覺,廣度眾生。 也令我體會到菩薩的為法忘軀,如經中偈言,情存妙法故,身心無懈倦,善為諸眾生,勤求於大法,亦不為己身,及以五欲樂。由此我們見證菩薩的頭目髓腦悉施人,以及佛陀與仙人[也就是提婆達多]的往昔因緣。 上人在開始講述提婆達多品時說,修行所以叫做修行,就是要經得起耐得住,不論是順境逆境,是善的因緣,惡的因緣。我們既然選擇修行的這條道路,愈是逆惡的環境,愈要堅固道心,上人常提示我們要能受天磨方鐵漢。 修學佛法,用法水來洗滌我們心中的無明煩惱。讓我們的心自在,也能讓人人的心自在,大家發心行菩提願,住在菩薩道,若能夠這樣,這世間就是平安、自在。 所以,我們修學就是要「明心修三慧四諦法」。「三慧」就是「聞、思、修」,要多聽、多思考,要好好修行,這就是「三慧」。要得到清淨無染的智慧,「淨意念自在」,就要「明心修三慧」。自然世間一切的煩惱,因為聽法,清楚了,好好思考,這種煩惱無明的煩惱是如何來的,「思惟修」,那就是禪定,心能定下來,自然啟開了我們人人的智慧,就不會再讓煩惱無明復生。 再者淨心信敬大法,如婆竭羅龍女轉身成佛,啟示我們眾生若能勤精進,修行此一乘大法,則能度脫苦難眾生,進而速成菩提,可見信願行之力量,上人要我們慈濟人深入法華三部,入眾修行,時時不忘四宏誓願,相信有願就有力,祈願自己能夠與慈濟人攜手邁向菩提大直道。感恩上人。感恩慈濟人。 宗德感恩合十
| |
|  | | 陳碧嬌 大地初發心

文章總數 : 19 威望 : 4 注冊日期 : 2010-07-12
 | 主題: 課前作業(提婆達多品心得) 周六 3月 18, 2017 11:39 pm | |
| 提婆達多,即是逆增上緣的代名詞,在生活中,工作中,行菩薩道路上何其多,若遇逆增上緣最好就是轉念,即禪宗所說,煩惱即菩提,菩提即煩惱,亦如先賢所說進一步是懸崖峭壁退一步海闊天空,方便有多門,歸源無二路, 記得曾經聽過靜琪師姐的分享,有一媳婦向靜琪師姐哭訴婆婆的生活種植不是,對她大聲么喝之類,靜琪師姐卻跟她說恭喜,這媳婦很驚訝的問為什麼別人都會有同理心,一同談論婆婆的不是,為何妳卻恭喜我?婆婆可以大聲么喝,即表示身體健康,丹田有力,那比癱瘓在床上必須把屎把尿來的好,媳婦若有所悟寬心不少,自己在金融業工作以前看到大包小包的銅板,而且非常零亂又污損,即感到不耐煩,有一次將近十八萬的零錢,馬上頭冒金星,但後來心念一轉,感恩呀,我有能力有機會有健康在這工作崗位上服務這麼多人,結這麼多好人緣,是多美好的事,而且在公部門好修行,甘願做歡喜受,一切皆是好因緣,時時提醒不要成為別人的"提婆達多"把握今時當下,改往修來,成佛前先結好人緣,謹遵上人教導人格成即佛格成,
提婆達多,即是逆增上緣的代名詞,在生活中,工作中,行菩薩道路上何其多,若遇逆增上緣最好就是轉念,即禪宗所說,煩惱即菩提,菩提即煩惱,亦如先賢所說進一步是懸崖峭壁退一步海闊天空,方便有多門,歸源無二路, 記得曾經聽過靜琪師姐的分享,有一媳婦向靜琪師姐哭訴婆婆的生活種植不是,對她大聲么喝之類,靜琪師姐卻跟她說恭喜,這媳婦很驚訝的問為什麼別人都會有同理心,一同談論婆婆的不是,為何妳卻恭喜我?婆婆可以大聲么喝,即表示身體健康,丹田有力,那比癱瘓在床上必須把屎把尿來的好,媳婦若有所悟寬心不少,自己在金融業工作以前看到大包小包的銅板,而且非常零亂又污損,即感到不耐煩,有一次將近十八萬的零錢,馬上頭冒金星,但後來心念一轉,感恩呀,我有能力有機會有健康在這工作崗位上服務這麼多人,結這麼多好人緣,是多美好的事,而且在公部門好修行,甘願做歡喜受,一切皆是好因緣,時時提醒不要成為別人的"提婆達多"把握今時當下,改往修來,成佛前先結好人緣,謹遵上人教導人格成即佛格成,
| |
|  | | | 2017年3月份,資深訓練員共修,課前作業(提婆達多品心得)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