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17/03/11晨語簡記《法華經·勸持品第十三》

向下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7/03/11晨語簡記《法華經·勸持品第十三》 Empty
發表主題: 2017/03/11晨語簡記《法華經·勸持品第十三》   2017/03/11晨語簡記《法華經·勸持品第十三》 Empty周六 3月 11, 2017 6:34 pm


(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此菩薩敬佛弘經徇身忍難,
一切行中瞋害尤甚忍最難,
若行忍者唯此一事最不可耐,
小人輕慢謂為怖畏得堪忍。

「此菩薩敬佛弘經徇身忍難」。這幾天我們都這樣說過,大家應該也用心聽進去了。是啊,這些菩薩就是能夠體悟佛的心懷,佛心無非就是為眾生,希望眾生體會,體會佛的用心在一大事;一大事,來人間度眾生,期待眾生能夠接受佛的教法。所以,佛陀就要設種種法,隨眾生機,隨機逗教,所以用三乘教法,循循善誘,不離開「開、示」。佛陀開三乘法,就是要啟開眾生的心門,指示大家一個方向,因為眾生的心門關閉了,眾生受無明遮蓋了,佛陀希望將眾生心門打開,讓大家看到前面這條正確的道路。把眾生內心的無明撥開,指向一條確實的正道,這就是佛陀「開、示」,希望眾生能夠見到一條康莊的大路。但是,眾生是不是看得到?看到,是不是願意去了解這條路所通向的地方,這就要看眾生了。

看到這條路了,到底有沒有要去體會了解?體會了這條路的趣向是直達什麼樣的境界,若了解、願意,要身體力行。路要起步走,我們若沒有起步走,只是說門開了,看到路了,但是,都沒有起步,還是原地踏步在那個地方,不會進步。所以,佛陀來人間,為了眾生而「開、示」,眾生是不是願意「悟、入」?時間自然法則是有限的,佛陀能夠來人間住世多久呢?釋迦佛住世在人間是八十年,佛法開始,從頭開始到佛陀入滅,「四諦法」,一直到講說《法華經》」,將入「涅槃」,前後是四十九年。短短的人生,短短說法的時間,要怎麼樣讓這個法能夠永恆,這樣一直綿綿流傳下去呢?這就是佛陀心中很掛慮的,年紀大了,求才心切。

從〈法師品〉開始,一直就是希望大家能夠了解、肯發心,入大乘法,啟發了承擔家業的精神,所以殷殷的盼望著弟子發心。佛陀一一授記,讓你們知道,這條路你們看到了,你們放心,腳踏實地向前走下去,沒有錯!大家已經立定、了解,這個心向就是發大乘心,卻還是有懼怕,因為娑婆世界的眾生太剛強了。雖然是發心,但是就是要到他方世界。佛陀雖然充滿了希望,卻也有一番的落寞。這群菩薩,「此菩薩」,這群菩薩了解佛陀的心意,體佛的心懷,趕緊來安慰佛。「這些菩薩」,好像我一直在反覆向大家說「這些菩薩」。「這些菩薩」就是佛慧命的法脈,若沒有這些菩薩開始起動,佛在授記了之後,大家發願要到他方世界。那個時候佛陀就開始默然了,「還有什麼話好說呢!」。

好在「這群菩薩」體佛心意,從座而起,安慰道:「佛啊,不要擔心,我們願意,就是佛所關心的地方,我們都願意去。不論是時間長遠的未來,我們還是願意這樣去身體力行;時間,就是即使到達未來末法世中,這人心剛強、惡劣加甚,又再加深、加強,我們也願意去。使令這些眾生有機會能夠接受到佛法,能夠走向正路,我們願意耐心,長久的時間這樣來回人間,娑婆世界。我們願意,佛陀關心的地方,空間,我們無處不在,我們都會去照顧;我們會入人群,在人間中,所以佛陀,您不必擔心,但要請佛為我們加持,因為佛將入滅了。佛陀,您一定再來人間,任何一個地方,我們都能夠得到佛的力量來支援我們。」這就是約定,一個默契與約定。

是啊,授記是約定,約定在未來。佛與菩薩,彼此之間都是因緣,而因緣就是一個約定。好因緣,我們再來,這我們要很用心來體會。我們的因緣,生命中的密碼,我們一定要認清楚。所以,這些菩薩發願了,「敬佛弘經徇身忍難」,他們願意,哪怕捨身也在所不惜,願意徇教,就是這個身體願意完全付出。其實佛的時代是這樣,在我們現在這時代也是有這樣的人,帶著病痛,他不怕,還是趕緊把握著時間。生命轉為慧命,就是要精進。這徇教、徇身、忍難,就是為了道;要怎麼來鋪這條路,來教化眾生,他們願意「弘經徇身忍難」。

「一切行中瞋害尤甚」。要忍難眾生,我們要忍耐,其實未來世中,眾生剛強,這個瞋,除了欲心引起,瞋心也會這樣隨伴出來。這個瞋,有的是從內心,有的剛強顯在形相裡,這個瞋很嚴重。雖然是很困難,我們也願意忍耐,我們願意忍。「若行忍者」,我們願意忍,但是在忍耐這當中,「唯此一事最不可耐」,還有一件事情,雖然可以忍難,但是很難耐。忍,是忍著就過了,耐,就要很有耐力,要很長久,能這樣忍得過去。不是光是忍著就過了,還是要長久,這件事情是什麼呢?就是要面對著小人,難調伏,很狡猾。有的時候面對你,每樣都是百依百順,但是內心、背後來譏毀、誹謗,這也不少哦!還有的,是當面謾罵,就是很驕傲的心,很自大。這麼自大的人,其實也是小人,他道理分不清,只是要展現他大,展現他懂,展現他知道,不肯接受別人的道理,一直來誹謗別人的錯,批評別人的不對。這樣,是最可怖畏,這種最難堪耐,可是卻是還是要堪忍。

瞋,忍了就過了,但是還要再耐,還要在這個人群中耐得堪忍,耐得考驗。要忍比較簡單,要耐,耐力,這樣這個忍力能夠堪得耐,實在是更不容易,所以「忍耐、忍耐」,不只是忍就好了,「忍」是很快就過,但是「耐」要長久。病痛雖然是很痛,病得很嚴重,短暫一段時間,藥物治療就好了,這個痛這樣忍了就過,短時間忍就過了。但是當這個病變成了慢性,長期的拖、磨,還是要忍。忍下去是不是病在床上,這樣在忍痛呢?要勇敢,還是面對人間,這樣去接受法,而且願意付出。有的時候看到環保站很多菩薩,他們也是帶著病痛來環保站。為了環保,為了愛護地球,你能夠看到很多,老菩薩也好,年輕人也好,有的有病還是這樣很勇敢,日日都是在那個地方,也有這樣的人呢!慈濟的菩薩中,也是有啊,也是抱病同樣在付出的人也不少,所以我們應該要去體會這種弘經徇身,願意用這個心,徇教,用心來忍耐,這實在是很不容易,但是他們做得到。

濁惡世中法末,人心瞋濁慢高,
欲心強盛難調,癡心利養名聞,
邪見生失正念,私心得失念強,
不容正法入世,堆積心思毀辱,
持經著忍辱鎧,入人群弘正法。

在這濁惡世中,那些菩薩他們發願,願意在這個濁惡世中,法末的時候,「人心瞋濁慢高」這個時候是人心濁,瞋很濁,尤其是我慢、貢高,很嚴重。不是現在而已,未來更加嚴重。尤其是這個「欲心強盛」,真的是很「難調」伏的,這是未來的眾生。現在難道沒有嗎?也是很多。還有癡心,貪、瞋、癡,「癡心」就是在「利養名聞」裡。「邪見生失正念」,邪見的人,就是生起了邪見之後,他就失去了正念;邪見一生,自然正念就失去了,所以「私心得失念強」。大家都是小愛,愛自己而已,貪小利在自己,這種「私心得失念強」,這種的心念很強,而且「不容正法入世」。自己因為貪念大,有正法要進來的時候他會排斥,所以這種正法要在人間弘揚,真正的是很困難,所以「不容正法入世」。

「堆積心思毀辱」。這種一直想盡辦法,要怎麼樣來誹謗、來中傷這些正法,及弘正法的人,這就是小人,就是濁惡世中這樣的人。「持經著忍辱鎧」,這些菩薩為了持經,所以要「著忍辱鎧」。昨天不是講過了嗎?所以,「入人群弘正法」,要弘揚正法,就像入戰場一樣,要庇護自己的道心,不要受到這些人,影響失去了道心。要保護慧命,法絕對不能讓它漏掉,在我們的慧命中,「戒定慧」、「聞思修」、「六度萬行」都不能漏失掉,所以他要穿起了「忍辱鎧」。這就是未來惡世眾生充滿了這麼多貪、瞋、癡、慢、疑,用種種方法來障礙正法,要弘正法的人是這麼地的辛苦。這是我們能夠想像的,在現在的時代來推想,推想到未來的世代,以現在這樣的人生,這樣的心態,要一直延續下去,未來真的是堪憂。難怪佛陀會堪憂,難怪菩薩對這個世間,未來這個濁惡世的惡比丘,他用這麼明顯來敘述。

這都是這些菩薩在敘述未來,哪怕將來到這樣的程度,要入人群很困難,因為還有這些形像上好像是修行者,卻是就是只是貪利養,這種修行人,再來誹謗真正修行者,傳正法的人。未來的正法在人間就是會發生這樣的事情,「獅子蟲自食獅子肉」,這個形態會不斷不斷增強起來,讓我們很擔心。前面的經文就是這樣說,

經文:「濁劫惡世中,多有諸恐怖,惡鬼入其身,罵詈毀辱我。我等敬信佛,當著忍辱鎧,為說是經故,忍此諸難事。我不愛身命,但惜無上道,我等於來世,護持佛所囑。」

「濁劫惡世中,多有諸恐怖」。很恐怖。「惡鬼入其身,罵詈毀辱我。我等敬信佛,當著忍辱鎧,為說是經故,忍此諸難事」。昨天說過了,就是這樣,那些人就像著了魔一樣,惡鬼入心一樣,這樣的無理謾罵,一直在誹謗,失去了理智。這是未來這世間對正法的形態,會變成這樣,為了要說正法,所以一定要忍,忍這麼多的困難。所以他們說,「我不愛身命,但惜無上道」。這就是徇身在教中,不疼惜自己的生命,視傳法為最重要。因為法一傳,正法能夠讓眾人吸收,慧命人人增長;,生命只是一條,但是慧命,人人接受,人人能增長慧命。所以他不惜自己一條生命,而是疼惜無量眾生的慧命,所以「但惜無上道」。這條路鋪好了,人人走得通。

「我等於來世,護持佛所囑」。我們大家在未來長時間,一直到了惡世法末,我們也是一樣,這種這麼困難的時代,我們都堪得忍耐,我們是要來護持佛所交代,所留下來的這個法。所以這些菩薩是這麼懇切,這是一群菩薩的發心。接下來這段文,又再這樣說,

經文:「世尊自當知,濁世惡比丘,不知佛方便,隨宜所說法。惡口而顰蹙,數數見擯出,遠離於塔寺。如是等眾惡,念佛告敕故,皆當忍是事。」

經文簡釋:
*「世尊自當知,濁世惡比丘」;我心如是,佛自當知,何待我說。
*「不知佛方便,隨宜所說法」;濁惡世中,諸比丘等不善,不知佛慈方便三乘法,隨宜所說。乃生疑心,執權謗實。

「世尊啊!」這些菩薩,再稱:「世尊啊!您應該能夠了解我們。」「自當知」,「世尊,您應該都了解了,應該很了解我們的心了。所以未來的世間,這些惡比丘,未來我們願意就是這樣來持法,因為世間不論任何形態,我們就是願意。」因為世間人還是等待著這群有心人入人群中去。「我們有這樣的決心。那些人,就是「不知佛方便,隨宜所說法。」大家還不了解,尤其是未來的眾生,那些人「不知佛方便」。那些濁惡世的比丘,根本就不知道佛他用方便法,因為眾生的根機參參差差而不整齊,佛陀就要用耐心,隨眾生的根機,開方便的法門,隨眾生接受得到的法而施於教法,所以他就要用三乘法,就要用方便法。

但是,濁惡世的惡比丘,他不知佛方便,不知道佛的方便法,不知道佛陀是隨機說教。所以他們不了解佛陀時代的生活,那剛開始時的小乘法,這樣隨緣托缽,接受人人的供養,他們以為這樣就是在化緣,以為這樣就是在度眾生。後來濁惡世的時代,也就會這樣以為,以為是這樣,不知道佛陀這是起頭用的方便法,用這樣的僧團生活,是為了降伏我慢,所以用很多方法,人人平等,這樣的方法,組立這樣的僧團,僧團的生活是這樣過來的。但是末世的眾生,這惡濁的時代,大家都停滯了,出家就是要大家來供養,大家來接觸,這樣供養就有福了。他就是停滯在這個地方,所以「不知佛方便」,不知道這是佛陀起頭的一段,那是小乘,是為小根機的人,為了要牽引他們進來。他們不知道這種方便法。所以佛陀是隨根機而說法,也隨根機設教。

「濁惡世中,諸比丘等不善」。因為到濁惡世來,心已不是很單純了。「不知佛慈方便開三乘法」,所以「隨宜所說」。這是佛陀教育眾生的方便,他停滯在那個地方,「乃生疑心」,大家都還執在「權謗實」。佛陀從小乘、中乘已經到大乘了;開始開大乘法的時後,這段他們全都沒有接受到,都沒有納入他們修行的方向中,還在懷疑,「執權」的時候。所以來毀謗這個真實法,一乘實法,他們就這樣來毀謗。

經文簡釋:
「惡口而顰蹙」;顰蹙即是眉頭皺。以薄福故,聞是妙經,顰蹙罵罟。

「惡口而顰蹙」。他那個面相整個皺起來,不會展開他的笑容,就是眉頭都整個皺起來,開口罵人,這樣種種的毀謗,或者是用種種的非法,來毀謗正法。 所以,「以薄福故,聞是妙經」。妙法的經典,他就是皺起這個眉頭,就是這樣「顰蹙罵罟」,這樣在罵人,這樣在毀謗。這就是未來佛法的形態,雖然是正法難行,就是遇到這種看來像是修行人,但是就是毀謗正法這樣的人,這就是未來世代佛法所會遇到的。

*惡人不知佛所說法,為隨順眾生機宜而說,而反以為外道,故惡口顰蹙而橫加擯斥也

所以,「惡人不知佛所說法」。這些惡人,不只是出家,還有在家,就是未來的人群,那就是「為隨順眾生機宜而說」。這些惡人不知道佛陀隨順眾生根機,開頭開方便門,但是這些人都不知道,所以「而反以為外道」。到了一真實道法,他們已經將它排斥掉了,以為這是外道的教法,所以就惡口罵「而橫加擯斥也」,未來世間就是這樣。

經文簡釋:「數數見擯出,遠離於塔寺」
數數:人眾漸散去,反聞受諂佞之言。

「數數見擯出,遠離於塔寺」。大家就這樣一直集中過來,集中惡勢力。「數數」就是人眾,漸漸要來聽正法的人,受到這些惡人一直來唆使,一直來毀謗,原本要接受正法的人,也慢慢受到影響,慢慢也這樣漸漸散掉了。所以,正法要弘揚,實在是很困難。「反聞受諂佞之言」。這些人棄了正法,反過來去接受到這種「諂佞之言」,就是這種會巴結他,這種叫他要去供養才是功德,就是這種的人。正法在人群中,大家漸漸將它遺棄掉了,反向於這種權小,而且懷不善心,這樣在毀謗正法,往那邊走。所以說起來,「善惡拔河」就是這樣。
*擯出持正法人於眾之外,遠離僧坊塔寺之處。

「擯出持正法人於眾之外」。將正法開始擯出,持正法的人,就將他擯出於眾人人群中。未來惡的成為群眾,這樣這些人就遠離正法;要講正法的人,覺得很無奈,被擯出去。所以,「遠離僧坊寺塔之處」。其實,這實在是很可怕。很多道場被佔有,變成了就是名聞利養的道場,正法很難住在人群中,這樣的未來令人很擔心。

經文簡釋:
「如是等眾惡,念佛告敕故,皆當忍是事」;有如是等種種眾惡。因契佛心傳佛教敕,故當忍如是等違惱之事當忍之。

「如是等眾惡,念佛告敕故,皆當忍是事」。這麼多的眾惡,這麼多的惡,正法要在這個世間弘揚,實在是很困難。不過,我們的心中念佛,念佛心為己心,我們能夠了解佛向我們告敕的,教育我們的,要我們做的,是持法在未來世中,必定要將正法傳下去。所以,我們應該要忍這些事情,所以有很多種種惡,我們應該要忍,因為我們應該是契佛心,傳佛告敕的人。我們一定要很堅持,不只是「忍」,還要「耐」。所以,「故當忍如是等違惱之事」,就要「當忍之」。面對違背常理這種的見解,正法還是要堅持下去,為了要堅持正法住世,所以種種來違背道理,來惱亂我們的這些事情,我們全都要忍。

*一切行中,瞋害尤甚,故忍最難。若行忍者,唯有一事最不可耐,小人輕慢,謂為怖畏,故不應忍。

所以,「一切行中,瞋害尤甚」。這個「瞋」真的非常旺盛,用種種逼害,所以應該要忍。在這個惡世,貪、瞋、癡種種的逼害,尤其是有形的罵辱,這些全都是要忍。「若行忍者,唯有一事最不可耐」,就是小人。當面罵我,我要忍,我真的要忍,但是,小人更加恐怖。這種小人,就是背後來毀謗,或者是自己傲慢,尤其是中傷等等,這樣的人實在是很恐怖。「故不應忍」。這是不是有辦法忍呢?沒有辦法忍,但真的一定要忍,「不忍而忍才是真忍」。

*佛言:若以小人輕慢為怖畏而不忍者,是即不忍之罪,莫甚於此。
何故?不忍之人,賢聖之所輕慢!

所以,「佛言:若以小人輕慢為怖畏而不忍者,是即不忍之罪」。就是這些小人,你明知他是小人,你又不肯忍,這樣你就沒有道理了;明知道他是小人,所以應該要忍。你忍小人之過,才有辦法去度化小人為做正人君子。你一定要在這小人中,你若不忍,就是你的不對。這是佛曾這樣說過。所以,我們明知他是小人,我們才要好好忍。若不忍,那就是你不對。

為什麼呢?「不忍之人,賢聖之所輕慢!」你若不懂得對這個小人用心去忍耐,讓他,你哪有辦法去感化他呢?賢聖的人,他是明理的人,看到你不肯忍耐,你就會和他對立;你能忍耐,才會沒有對立。你能忍耐,不對立,自然就有辦法去感化他。所以,聖賢教我們就是也是要忍。說起來這是佛陀曾有過這樣的教育。

*忍辱之人,忍小人之所輕慢。寧為小人之所輕,不為聖賢之所賤。

所以,「忍辱之人,忍小人之所輕慢」。小人辱罵我們,小人徘謗我們等等,我們應該要忍。「寧為小人之所輕,不為聖賢之所賤」。大家應該知道了,我願意讓小人誹謗,還值得,有價值,因為他是小人,我應該要感恩他,因為有這樣的人,所以我才有修養的機會。

釋迦佛不就是向提婆達多說感恩嗎?還為提婆達多授記,還說:「我能夠成佛,就是因為有提婆達多,這樣世世來折磨我,讓我堅定道心。」所以說起來,這就是賢人對小人的看法,對忍和不忍的看法。你忍小人之過,我們才是真正修行者,能夠堪得忍耐。小人,我們讓他,但是,我們不要讓聖人看不起我們。所以我們為了讓聖人證明我是正人君子,所以我一定要堪忍小人的這個困難,小人種種辱罵的困難,我一定要忍。

*無智之人,見解卑微,輕於不可輕。賢聖之人,賤於所可賤。為是義故,須行忍辱。

所以,「無智之人,見解卑微,輕於不可輕。賢聖之人,賤於所可賤」。這就是說這無智的人,他的見解很輕微,所以他所輕視的,是不應該輕視的事情。但是聖人,聖賢之人所賤的,就是這個人實在是很無可救藥,聖人才會去排斥他,才會說他不對,那這就是真的是不對的人,很難感化的人,所以聖賢就會排斥;既受聖賢排斥,那就是很沒有價值的人了。所以說起來,我們要很體會聖人的心。「為是義故,須行忍辱」。應該要忍,所以忍耐是很重要。我們要好好用心,前面就是這樣講,要忍,忍耐的事就是有這麼多。我們真的要時時多用心啊!

花蓮薰法香筆記團隊感恩合十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7/03/11晨語簡記《法華經·勸持品第十三》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7/03/11晨語簡記《法華經·勸持品第十三》   2017/03/11晨語簡記《法華經·勸持品第十三》 Empty周六 3月 11, 2017 6:36 pm

[2017年03月11日 上午 5:22] 農曆二月十四,(僅德松個人筆記參考。請多指教,感恩。)

《法華經.勸持品第十三》,靜思清澄(法髓)妙蓮華,慈濟人群菩薩道(一三八二)

1. 釋譯經文:【世尊自當知,濁世惡比丘,不知佛方便,隨宜所說法。惡口而顰蹙,數數見擯出,遠離於塔寺。如是等眾惡,念佛告敕故,皆當忍是事。】

2. ★上人偈文:「此菩薩敬佛弘經殉身忍難,一切行中,瞋害尤甚忍最難,若行忍者,唯此一事最不可耐,小人輕慢謂為怖畏得堪忍。濁惡世中法末,人心瞋濁慢高,欲心強盛難調,癡心利養名聞,邪見生失正念,私心得失念強,不容正法入世,堆積心思毀辱,持經著忍辱鎧,入人群弘正法。」

3. 「此菩薩敬佛弘經徇身忍難」:大家應該有用心聽進去。這些菩薩能夠體悟佛心懷,佛心莫非就是為眾生,希望眾生體會佛的用心;一大事來人間度眾生,期待眾生能夠接受佛的教法。佛陀就要設種種法,隨眾生機,隨機逗教,用三乘教法,循循善誘,不離開開示悟入。

4.「佛說法,啟開眾生心門」:因眾生的心門關閉了、受無明遮蓋了,所以佛陀說三乘法,希望啟開眾生心門的無明,指示大家一個確實的正道,佛陀開示就是希望眾生能見到一條康莊的道路。但眾生看得到嗎?看到了,是不是願意去了解這條路所通向的方向?這就要看眾生了。

5.「身體力行才能悟入」:看到這條路了,到底有沒有要去體會了解這條路的趨向是直達什麼樣的境界?若了解、要身體力行,若沒有起步走,只說打開門、看道路了,但還是在那原地踏步,不會進步。因此,佛陀來人間為眾生開示,要看眾生是不是願意悟入。

6.「時間有限,佛陀掛慮法如何能流傳」:時間的自然法則有限,佛陀能來人間住世多久呢?釋迦佛住世人是八十年,從「四諦法」到《法華經》,前後是四十九年,短短的說法時間,要如何能讓法永恆的綿綿流傳下去?這是佛陀心很掛慮的,因年紀大了,求才心切。

7.「娑婆眾生剛強難度,菩薩雖發心,卻懼怕留下度眾」:從〈法師品〉開始,佛陀就一直希望大家能了解,肯發心入大乘法中,啟發承擔家業的精神,佛陀一一為大家授記,讓大家知道這條路你們看到了,就放心、腳踏實地的向前走,沒有錯。大家已經立定了、了解了,這個心向就是發大乘心,卻還有懼怕,因為娑婆世界的眾生太剛強了,雖然發心,但是是要到他方世界,讓佛陀雖充滿了希望,也是一番落寞。

8.「菩薩體佛心懷」:這群菩薩了解佛陀的心意了,趕緊來安慰佛。「這些菩薩」就是慧命的法脈,若沒有這些菩薩開始動起來,可能在佛陀為大家授記,但大家發願要到他方世界的那時候,佛陀就開始默然了,「還有什麼話好說呢!」好在這群菩薩體佛心意,從座而起,安慰佛陀。

9.「菩薩們與佛的約定」:「佛啊,不要煩惱了,我們願意到佛所關心的地方去,不論是時間長遠的未來,我們也還是願意去身體力行,未來末法世中,人心剛強、惡劣加甚,我們也願意去,使令這些眾生能有機會接受佛法,走向正路,我們願意耐心、長遠時間來回人間,我們願意到佛所關心的任何空間,無處不在,我們都會去照顧,會入人群中,所以佛陀,您不要擔心,但要請佛為我們加持,將來您入滅了,一定要再來人間,任何一個地方,我們都能夠得到佛的力量來支援我們。」這就是一個默契與約定。

10.「授記就是約定,因緣即是約定」:授記就是約定,約定在未來。佛與菩薩,彼此之間都有因緣,因緣就是一個約定,好因緣我們再來,這我們要很用心體會。我們的因緣,生命中的密碼,我們一定要認清楚。

11. 「此菩薩敬佛弘經徇身忍難」:這些菩薩發願,願意徇教,哪怕捨身在所不惜,願意將身體完全付出,徇教、徇身、忍難,就是為了道。在佛的時代是這樣,在我們的現在也有這樣的人,不怕帶著病痛,還是緊緊把握時間,將生命轉為慧命,就是要精進。

12.「一切行中,瞋害尤甚忍最難;若行忍者,唯此一事最不可耐」:眾生要忍難,我們要忍耐,未來世中,眾生剛強,欲心引起,瞋心就伴隨出來,有的瞋是從內心,有的是剛強顯在形相裡。雖然很困難,我們也願意忍,但雖然可以忍耐,但很難耐。

13.「小人輕慢謂為怖畏得堪忍」:忍著忍著就過了,要很有耐力,要很長久,這樣忍過去,這個事情是什麼呢?就是面對小人。小人很難調伏,很狡猾,有時面對你,每樣都是百依百順,但從背後來譏毀,還有的是當面謾罵,驕傲的心很自大,這麼自大的人,其實也是小人,他分不清道理,只想要展現他的大、他懂、他知道,不肯接受別人的道理,一直誹謗別人的錯,批評別人不對,這是最可怖畏,這種最難堪奈,卻還是要堪忍。

14.「堪得忍耐」:瞋,忍了就過,但還要再耐,還要在人群中耐得堪忍,耐得考驗,要能忍比較簡單,要有忍力能堪得耐,實在不容易。忍耐,不只是忍就好了,「忍」是很快就過,但是「耐」要長久。病痛雖然很痛、病得很嚴重,但短暫一段時間,經藥物治療就好了,這個痛,短時間忍就過了,但若病變成慢性、長期的拖磨,還是要忍,要勇敢,還是要面對人間,去接受法,而且願意付出。

15.「耐苦痛,用心付出」:有時看到很多環保菩薩也是帶著病痛來環保站,為了愛護地球,你能看到有老菩薩也好,年輕人也好,有的有病還是很勇敢,日日都在那個地方付出,在慈濟的菩薩中,這樣抱病同樣在付出的人也不少,願意用心來忍耐,這實在很不容易,但他們做得到。

16.「濁惡世中法末,人心瞋濁慢高,欲心強盛難調」:那些菩薩他們發願,願意在這濁惡世中,法末那時的人心很濁,尤其是貢高我慢很嚴重,不只現在而已,未來更加嚴重,尤其欲心強盛,真的很難調伏,這就是未來的眾生。

17.「癡心利養名聞,邪見生失正念,私心得失念強,不容正法入世,堆積心思毀辱」:有邪見的人,生起邪見後,自然就失去正念,大家都是小愛,只愛自己、貪利在自己,這樣的私心得失心念很強,也因為自己的貪念大,所以當有正法要進來時,他會排斥,堆積心思就是想盡辦法要來誹謗、中傷這些弘正法的人,因此正法要在人間弘揚,真的是很困難。

18.「持經著忍辱鎧,入人群弘正法」:這些菩薩他們為了持經,所以要「著忍辱鎧」,昨天說過,要弘揚正法,就像在入戰場一樣,要庇護自己的道心,不要受到這些人的影響而失去道心,要保護慧命,法絕對不能漏掉。在我們的慧命中,「戒定慧」、「聞思修」、「六度萬行」不能漏失掉,所以要穿起了忍辱鎧。

19.「惡世中,弘正法難」:未來惡世眾生就是充滿這麼多貪、瞋、癡、慢、疑,用種種方法來障礙正法,要弘正法的人是這麼辛苦。這是我們能夠想像,從現在的時代推想未來的世代,以現在這樣的人生心態,一直延續下去,未來實在是真的堪憂。

20.「獅子蟲自食獅子肉」:這都是這些菩薩在敘述未來,要入人群很困難,因為還有這些形色上好像是修行,卻只是貪利養的修行人,再來誹謗真修行者,傳正法的人。未來的正法在人間就是會發生這樣的事情,「獅子蟲自食獅子肉」,這個形態會不斷不斷增強起來,讓我們很擔心。

21. ★複習經文:【濁劫惡世中,多有諸恐怖,惡鬼入其身,罵詈毀辱我。我等敬信佛,當著忍辱鎧,為說是經故,忍此諸難事。我不愛身命,但惜無上道,我等於來世,護持佛所囑。】

昨天說過,那些人就像著魔、惡鬼入心一樣,無理謾罵,一直在誹謗,失去理智這是未來這個世間,面對正法的型態會變成這樣。因此為了要說正法,一定要忍這麼多的困難。

所以說「我不愛身命,但惜無上道」就是徇身在教中,不惜自己的生命,而是傳法為重,因為法一傳,正法能讓眾生吸收,人人能增長慧命,所以他不惜自己的一條生命,而是疼惜無量眾生的慧命,將這條路鋪好,讓人人走得通。

「我等於來世,護持佛所囑」:我們大家在未來長時間,一直到惡世法末,我們也是要一樣堪得忍耐,要來護持佛所交代、所留下的法。這些菩薩是這麼懇切,這是一群菩薩的發心。

22. ★釋譯經文:【世尊自當知,濁世惡比丘】:我心如是,佛自當知,何待我說。

這些菩薩再稱:「世尊阿!您應該能夠了解我們的心,未來不論世間是何種形態,我們就是願意這樣來持法。」因為世間人還是等待著這群有心人入人群去。

23. 【不知佛方便,隨宜所說法】:濁惡世中,諸比丘等不善,不知佛慈方便三乘法,隨宜所說。乃生疑心,執權謗實。

因為眾生的根機參差不齊,佛陀就要用心隨眾生根機,開方便法門,隨眾生接受得到的法而施於教法。但是濁惡世的惡比丘,不知佛陀是隨機說教,他們不了解佛陀時代的生活,那時候剛開始的小乘法,是隨緣托缽,接受人人的供養,他們以為這樣就是在化緣,就是在度眾生,不知道佛陀是起頭方便,是為了降伏僧團中的我慢,所以用很多方法,讓人人平等,僧團的生活是這樣過來的。

但末世的眾生,在惡濁的時代,大家停滯了,以為出家就是要讓大家來供養,這樣供養就有福了,不知道這是佛陀開始起頭的一段,是小乘,是為了要牽引小根機的人進來,佛陀是隨根機而說法,也隨根設教。

「濁惡世中,諸比丘等不善」:因為到濁惡世來,這個心不是很單純,不知道佛陀是因為教育眾生的方便而開三乘法,大家還執著在「權謗實」。當佛陀已經從小乘、中乘,到開始開大乘法的時候,這段他們全都沒有接收到,沒有納入他們修行的方向,還是在懷疑「執權」的時候,毀謗真實法。

24. 【惡口而顰蹙】:顰蹙即是眉頭皺。以薄福故,聞是妙經,顰蹙罵罟。惡人不知佛所說法,為隨順眾生機宜而說,而反以為外道,故惡口顰蹙而橫加擯斥也。

聽聞到妙法的經典,他的面相是眉頭整個皺起來,不會展開他的笑容,開口罵人,或用種種的方法來毀謗正法,這就是未來佛法的型態,正法難行,會遇到這種看起來像是修行人,但是是來毀謗正法的人。

「惡人不知佛所說法」:這些惡人,不只是出家,就是在家,就是未來的人群,這些惡人不知道佛陀是隨順重生根機,開頭開方便門,因此到了佛講真實道,他們已經將它排斥掉了,以為這是外道的較法,所以惡口顰蹙而橫加擯斥也,未來的世間就是這樣。

25. 【數數見擯出,遠離於塔寺】:數數:人眾漸散去,反聞受諂佞之言。擯出持正法人於眾之外,遠離僧坊塔寺之處。

「數數見擯出,遠離於塔寺」:就這樣大家一直匯集了,集中了這個惡勢力。「數數」就是人眾,要來聽正法的人,受到這些惡人一直來唆使,一直來毀謗,要接受正法的人也慢慢受到影響,漸漸會散掉,所以要弘揚正法真的很困難。

這些人棄了「正法」,反過來接受諂佞之言,就是這種會巴結他,會叫他要去供養才是功德的這種人。正法在人群中,漸漸被大家遺棄了,反向邪或權小、且懷不善心或毀謗正法的那邊走去,「善惡拔河」就是這樣。

「擯出持正法人於眾之外,遠離僧坊寺塔之處」:未來惡的成為群眾,就擯離了這些人遠離正法,要講正法的人,會覺得無奈被擯出去。這實在很可怕,很多的道場被占有,變成了名聞利養的道場,正法很難得住在人群中,這是未來很令人擔心的。

26. 【如是等眾惡,念佛告敕故,皆當忍是事】:有如是等種種眾惡。因契佛心傳佛教敕,故當忍如是等違惱之事當忍之。一切行中,瞋害尤甚,故忍最難。若行忍者,唯有一事最不可耐,小人輕慢,謂為怖畏,故不應忍。

有這麼多的惡,正法要在這個世間弘揚,實在很困難,不過我們的心中要念佛心為己心,要能夠了解佛向我們告敕的,是教育我們的,是我們所要做的,要持法在未來的世中,必定要將正法傳下去。所以我們應該要忍種種的惡,要契佛心,傳佛告敕,我們一定要堅持,不只要「忍」,還要「耐」,為了要堅持正法住世,所以種種違背道理的見解、來擾亂我們的這些事情,我們全都要忍。

「一切行中,瞋害尤甚」:這個惡世,有貪、瞋、癡種種的逼害,尤其是有形的罵辱,這都要忍。有人當面罵我,我要忍,但小人又更恐怖,小人都從背後毀謗,或是自己傲慢中傷等,這樣的人實在很恐怖,這真的一定要忍,「不忍而忍才是真忍」。

27. 『佛言:若以小人輕慢為怖畏而不忍者,是即不忍之罪,莫甚於此。何故?不忍之人,賢聖之所輕慢!忍辱之人,忍小人之所輕慢。寧為小人之所輕,不為聖賢之所賤。』

佛陀有說過,你明知他是小人,你又不肯忍,這就沒有道理了,所以應該要忍小人之過,才有辦法去度小人為正人君子,你若不忍,那就你的不對。不肯忍耐,你就會和他對立,要忍耐,才沒有對立,自然就有辦法去感化他。所以聖賢就是教我們要忍,這也是佛陀曾有的教育。

我們要忍,小人毀謗我們,我們應該要感恩他,因為有這樣的人,所以我們才有修養的機會。釋迦佛不就是向提婆達多說感恩,還未他授記嗎?佛陀還說:「我能夠成佛,就是因為有提婆達多世世來折磨我,讓我堅定道心。」這就是賢人對小人的看法,對忍和不忍的看法。

忍小人之過,才是真正的修行者,能堪得忍耐,小人,我們嚷他,但不要讓聖人看不起我們,為了讓聖人證明我是正人君子,所以我們一定要堪忍小人這種種辱罵的困難,一定要忍。

28. 『無智之人,見解卑微,輕於不可輕。賢聖之人,賤於所可賤。為是義故,須行忍辱廣明忍難竟。

無智的人,他的見解很輕微,他所輕視的是不該輕視的事,這是聖賢之人所賤的,因為這樣的人實在很無可救藥,聖人才會去排斥他,才會說他不對,這真的就是不對的人,真的是很難感化的人,所以聖賢就很排斥他;;既受聖賢排斥,那就是很沒有價值的人了,我們要很體會聖人的心。

「為是義故,須行忍辱」:應該要忍,忍耐是很重要。我們要好好用心,前面就是講要忍,忍耐就是有這麼多。我們真的要時時多用心啊!

******************
29. 心得,感恩上人開示。感動這段開示,佛與菩薩,授記是約定,彼此間都是因緣,是一個約定,好因緣我們再來,因緣是生命中的密碼,要認清楚。入人群弘揚正法,就像入戰場,要庇護自己的道心,不受惡人影響而失去道心。保護慧命,絕對不漏法,在慧命中,「戒定慧」、「聞思修」、「六度萬行」不漏失掉,要穿起了忍辱鎧。

視逆境為增上緣,應抱感恩心,感恩成就慧命,若不懂得用心忍耐這些小人,你哪有辦法去感化呢?明理賢聖的人,不與之對立,學會忍耐,才沒有對立。自然就有辦法去感化他。這是佛陀的教育。

憶起這句俗話「能受天磨方鐵漢,所以不遭人忌是庸才」,學習「心包太虛,量周沙界」的寬大包容的慈悲心,才有機會度剛強難調伏的眾生。共勉之。
回頂端 向下
 
2017/03/11晨語簡記《法華經·勸持品第十三》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晨鐘起薰法香--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