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17晨起薰法香,慧命日增長《法華經·安樂行品第十四》
(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天平等故常覆,
地平等故常載,
日月平等故四時常明照人間,
涅槃平等故聖凡不二無分別,
人心平等故高低無諍無人我。
用心,了解,平等心,是佛陀教導我們大慈悲平等觀,我們慈悲心要開闊,要闊到什麼程度呢?就像天,看看天空,就是平等,所以天空永恆永恆就這樣覆,人人要看天,都是要抬頭看,這片天永遠沒有變,恆古都是這樣,世間事事物物不斷變,卻是天空平等,永遠沒有變,所以它能夠永恆,都是這樣覆蓋在天。天的下面就是地,「地平等故常載」,平等,地上的什麼東西,大地都平等運載著,是好,是不好,是金山銀庫,是鑽石、寶器等等,是高山,是大海,是清淨,是污穢,大地平等無分別,恆古以來就是這樣,都是這樣承載著,載著地上無法計算的人事物,千古都一樣。日月平等故四時常常都是這樣照明人間。「日月平等故四時常明照人間」雖然我們說有白天,有晚上,其實日永恆都這樣,只是地球公轉,自轉,天際之間,很多無量數的星都是靠著日月照明,其實沒有晝夜分別,這是日月平等。
不論是大星球,小星球,不論是高山、大海,也一樣在萬物中,他永遠都是平等照耀,這是光明。人間不能沒有天,人間不能沒有地,人間不能沒有日月,因為它平等,是人人所需,天地萬物所需,因為它是平等,佛心平等也是一樣,也是我們要正行道理,人活在人間要有道理,有軌道,才算是人。人間的道理又是長成什麼樣子呢?其實道理是永恆,真諦是沒有生滅,道理永駐,但是我們人,無明,煩惱,已經把道理迷失了,所以我們現在能得人身,還能夠聞佛法,就要趕緊用功去追求不生滅的道理,所以我們要好好修行,要修得我們的心,入涅槃的境界。
「涅槃」就是不生滅,它叫做涅槃,所以涅槃平等,我們一般的人都認為圓寂了,叫做「涅槃」,圓寂只是在人間的肉眼和感情,認為我們最尊敬的佛陀已經消失於人間了,已經沒有在人間了,以為他已經消逝了。就像我們凡夫,所看到的生、老、病、死,有的人,佛教徒,把人往生時,就說他涅槃了!談何容易啊,往生不是涅槃。佛陀的圓寂只是示現,示現與凡夫人間的壽命長短一樣,因為他是來人間,就要適應人間的規則,所以人間平均的壽命,佛陀在那個時代是取中道。當然,佛陀將入滅之時,有一位已經是一百二十歲,最後他收的弟子,是最後皈依,最後獻供的弟子是一百二十歲,而佛陀怎麼只有八十歲呢?佛陀是取中道,一般的人,平常的人,有的人年歲短,很短,有的人年歲長,佛陀要教育眾生就是取平常人,不是很短,不是很長,就是這樣的中道,這是佛陀的現相示相人間說人間法。
讓我們知道修行在人間中,在生活中,修行不是說大家求神通,會飛天,一隻腳就能跨出上天堂,沒有這樣的。佛陀還是要我們好好安分守己,好好修行,所以要腳踏實地。佛陀的教育很平等,要讓我們了解道理,就是不生不滅。最近〈安樂行品〉,一直提出「有為法」,一切有為法,雖然如夢幻泡影,人間的時間短暫無常等等,但是我們也要把握短暫的人生。我們應用我們的身體,好好身體力行,持經,受法,持法,入人群,這都是我們有所作為,因為我們還是凡夫,我們接受了佛法,我們就要有所作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所以我們要「眾善奉行」,自己行,自作,還要教人作,要再教人,大家一起來作,平等在人群中,這就是我們的有為法。
但是佛陀還教育我們「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那是「無為法」,心不要執著,付出之後無所求,心輕安自在,感恩!我只是尊重,尊重人人有佛性,人人可成佛,共同行走一條路,這就是不生滅法,因為人人本具真如本性,只是一時糊塗了,迷掉了,路還是原本在,只是我們自己差毫釐,失千里,走到岔路去了。我們若能夠及時回頭,走上正確的道路,回家的路,我們也是一樣走得到,回歸我們的真如本性,我們不是做不到,所以我們要學佛教法。這種涅槃平等法,這是聖凡不二無分別,這個法都平等,就像人的生死,生、老、病、死,什麼樣的人都有,沒有說永恆不死的人,這也是平等。生、老、病、死,這都很平等,聖人是這樣,凡夫也是這樣,這個中間有很多的道理,我們要去追求。
所以,「人心平等故高低無諍無人我。」人心平等故高低都不必再諍,其實,人的生命都是很平等,不平等的是我們所造作的業,過去生,我們所造作長壽的福業,今生享受是過去所結的福緣,是因我們有付出。今生我們能夠健康,過去生我們守淨戒律,所以我們有愛心,我們沒有傷害其他的生命,所以今生此我們世福祿壽很俱全,有人就是這樣做到,又長壽,又有福,又是很有錢。而有的人,自己過去生多殺業,結怨連仇,還有過去多殺生,所以今生此世短命、多病痛、貧窮、苦難、殘疾等等,這也是過去生這樣過來的。今生此世,有的人怨嘆:「天公不平等!」,其實,天公很平等,但會怨嘆:「天地、人間,對我很不平等。」地也很平等啊,人間平等啊,因為我們人人自己所造作的,什麼人都怨恨不了什麼人,父母最愛的是自己的孩子,但是對孩子盡了心,孩子若不學好,同樣他也會走入監獄,失去自由的地方。
人間菩薩不捨眾生苦,父母心疼愛,菩薩心、佛心關懷,就像今年,在幾天前,就是五月十四日這一天,是今年的浴佛節,也是我們台灣三節合一,我們慈濟浴佛,因為我們人人都是佛教徒,感恩佛陀降世人間,指導我們明確的道理,感恩,人人都是父母生我們的身體,給我們生命在人間,父母的養育,所以要感恩,所以有母親節。而慈濟就是感恩眾生恩,所有人人會合,接受到佛法,接觸到慈濟,啟發了這份愛心,願意投入,成為人間菩薩。人間菩薩,感恩喔,菩薩所緣,緣苦眾生。互相感恩,這是一個感恩的世界,所以感恩,用在這個三節合一的時間,所以浴佛,舉行母親節,孝親節,也是報恩之日,我們全球幾十個國家都有很多感動的人事。
台灣,我們都看得到很多場,實在是不容易,嘆為觀止,令人讚歎,感動,不知啟發了多少人的道心,孝心、愛心,這是在台灣我們所看到的。台灣還有一個暗角,也是很感動,比如說監獄,宜蘭監獄,花蓮監獄,屏東監獄,同樣在同這個時間,尤其是宜蘭、花蓮,還有特殊活動,就是懇親。因為他們對慈濟的相信,感恩慈濟長年累月去監獄裡面感化,已經帶出了演繹,屏東監獄有過,宜蘭有過,花蓮也有,《父母恩重難報經》、《無量義經》,還有〈四門四法〉,〈勤行頌〉,他們同樣照常帶進監獄,已經訓練大家都改過了。單說宜蘭浴佛,一天之中有五千多人,其中兩千五百人就是監獄受刑人,在監獄中舉行。
慈濟人常常去監獄關懷,這一回,是由監獄的典獄長提出要求,要求慈濟是不是能夠加強母親節,在浴佛同時也來加強母親節,所以期待能夠用三天的時間開放,開放讓他們能夠向父母來表達他們的心聲。所以,中華電信局在監獄裡面提供一百多條的電話線路,讓他們浴佛之後,大家在那裡打電話,每一個人一通電話,六分鐘至八分鐘,讓他們跟他們的父母,尤其是對母親表達他的懺悔。那一百條電話線,能夠看到受刑人在那個地方,大家呼喚著「媽媽,對不起,我懺悔了。」能夠聽到他們對母親表達出那分至誠懺悔,在那裡哭,聽到對方的電話,媽媽的電話,也在那裡哭。監獄裡面的受刑人也在那裡哭,講出了他們無法照顧媽媽。也有一位受刑人,媽媽生病了,無法回去照顧媽媽。以前就算是媽媽生病,他也不理不睬,現在媽媽生病,他很後悔。對媽媽說無法去看母親,「我若出去,絕對改過,一定在你的身邊好好孝順你。」還有一位,母親一場車禍住院了,他也表示「無法去照顧你,無法去看你,我很不孝,過去讓你生氣」等等。
總是過去沒有叫母親,現在聲聲媽媽,句句懺悔,在那個地方,真的是很感動人。這是在宜蘭,慈濟人進去,去和他們互動,開始的時候,也是從〈勤行頌〉開始演繹,在那裡讓他們演繹,在那裡浴佛,所以宜蘭舉辦兩場浴佛,這兩場兩千五百人。我問說:「只是一個監獄有兩千五百人?很多呢!」對我說:「是一個監獄,二天兩場,共兩千五百人來參加浴佛。」同樣這樣的表達,很感動。而花蓮的監獄是開放給父母進去監獄,讓母親進去監獄,讓長輩,有的沒有母親,父親、祖父也可以,祖母也好,他們能夠進去。讓他們接觸,讓他們能夠跪下來,奉茶、洗腳,也講出了他們對他的父母,對他的母親,那分的懺悔。人人本具佛性,這樣能夠教導眾生回歸本性、回歸道理,這就是一條路。一時的迷失,走向岔路,有人及時呼喚,及時回頭,浪子回頭金不換。也有位母親說:「不孝的孩子會養父親。」就是這樣,父母親永遠都不放棄。
這就是人的本性,就是真如。總而言之,人心平等,沒有高低,所以不必為了人我是非在那裡諍論。其實,一切皆平等,菩薩的責任,他的使命,就是用心怎麼樣行菩薩道,帶入人間平等的理念,有錯誤的,我們要趕緊把他糾正過來,這就是我們能夠幫助的,所以若能夠這樣,就是我們能夠見證,應證人心,人的心本來就是善。看看監獄裡面與監獄外面,母子之間親情,一線牽著,家裡的父母是自由進出,監獄裡面是限制在一個範圍。監獄裡面是犯了錯誤,現在懺悔了,這念心能夠透過那條線,親情通了。同樣,一個教育的方法,鐵門開了,自由的人進去,去探望他所關懷的孩子,他最關心的人,讓那個被關心的孩子,表達出他過去的錯誤。不論父母有多老,不論孩子多少歲,在那裡互相擁抱著,可見親情是很真,這一世的親情。
*證諸法平等之理,於一切眾生之上,不起怨親等差別之見,平等垂憐愍。
但是我們還有一個證明永恆的道理,這叫做「證諸法平等之理」。在監獄,我們就可以一一去了解,只說宜蘭有兩千多人,可見那兩千多人過去的心態是什麼心態,現在感化過來,他接受了,現在在那裡講電話的心態,又是什麼心態?這我們能夠應證道理就是這樣,這麼單純,在這個時候共同懺悔的心態,就是想要悔過自新的心態,這都是平等的。在犯過錯的那個時候的心態,各人都不同,所以真理回歸,那就是平等。所以,「於一切眾生之上」,這個道理就是超越的。「不起怨親等差別之見」,這個時候沒有去分別他是犯罪人,我們只是說他一時的迷,所以要為他指點一個正確的方向,所以用平等心來垂憐愍。佛陀已經是超越了,所以他教育眾生,眾生受佛的教育,也向上去學習,也是菩薩道。人間菩薩也能夠用有為法,做人間事,但是,進去了之後,完成了之後,這幾天大家都很快樂,因為已經做到了,這就是我們眾生付出無所求,人間菩薩。前面的文,
經文:「當於一切眾生起大悲想,於諸如來起慈父想,於諸菩薩起大師想,於十方諸大菩薩,常應深心恭敬禮拜。」
這昨天解釋過了,於一切眾生,我們看一切眾生,都要起大慈悲的心,不忍心一些人失去自由,不忍心有人受災受難,受病痛,受貧窮的苦難,所以我們要起大悲心。於如來,我們要起慈父想,不只是大覺者,也是我們最親近,成長我們慧命的慈父。所有我們的朋友,周圍都是我們的老師,「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惡的,是我們的老師,善的,也是我們的老師;惡的,提高我們的警覺,善的,讓我們學習很多好的事情,我們都要把他們當做我們的老師。菩薩就是這樣善的引導,這就是十方諸大菩薩,我們都要深心敬禮。接下來這段文,
經文:「於一切眾生平等說法,以順法故,不多不少,乃至深愛法者,亦不為多說。文殊師利!是菩薩摩訶薩,於後末世法欲滅時,有成就是第三安樂行者。」
經文簡釋:「於一切眾生平等說法」
悲憫眾生心,說真實法。
平等:無偏黨之私心。
以同體悲憫眾生,復不戲論諸法故,遂於一切眾生根性機緣,而能為之平等說法。
「於一切眾生平等說法,以順法故,不多不少,乃至深愛法者,亦不為多說。」一切眾生平等,我們剛才已經舉過例,就是這樣這麼平等,愛的力量,總是要慈悲等觀,所以在眾生用平等心為說法,所以這個平等是以同體悲憫眾生心,我們都要平等。不管是什麼樣的人,我們都平等的心為他們,我們盡心說法,我們要好好把學來的法,要用心,細心去為他說法。再來,「復不戲論諸法故」,我們說的話都要是真實話,不是只說笑,嘻嘻哈哈過去了,不是應酬的話,要對他說的是真實的話。我們對人要誠意,待人接物,若抱著應酬的心態,那這個真實的心意就提不起來,所以我們必定要用真實的心意來說真實法,不要戲論。「遂於一切眾生根性機緣,而能為之平等說法。」遂一切眾生的根性和根機,和因緣,我們就是這樣為他平等說法,我們要很用心,因為要順法,這個法,次序。
經文簡釋:「以順法故,不多不少」
以隨順根機,無虛妄心,取以中道平等而說法。不增多不減少:量其機之利鈍,而為說法。
佛陀為了適應眾生的根機,也是要看因人,因事,因地,這個人的根機是怎麼樣?這個時間是不是有適合說這些話?這個地方對不對?這我們都要看情況。有時候,要說真實話,要對這個人說,在這個場地,因為還有其他可能不能接受的,其他什麼樣的事情,可能我們要選擇。人與人之間,適合在這個時間,對他說這個法嗎?我們也要分別,所以,因人,因事,因地,不是有什麼分別心,只是要知道因緣,要知道根機,要知道時間,有多長時間,能夠對他說多少話,這總是要有時、地、人,所以要隨順根機,他的根機是利根,還是劣的根機呢?是大乘的,能夠接受大乘法,還是用小乘權巧方便去接引呢?這要看情況。
所以,無虛妄,但是真誠,雖然根機有高低,有比較利根的,也有較鈍根的人。我們對鈍根的人,就無法用很真,很難的法給他,我們就用比較容易的。智能若比較低的人,我們就降低我們對他說話的難易,降低要他做到的標準,就像孩子一樣,他做了些什麼就趕緊讚歎他一下,我們若對智能比較低的人,我們總是不一樣。也是很真誠的心來和他說話,同樣的道理。所以,心無虛妄,我們只是隨機,同樣是用真誠的心。所以,取以中道平等而說,適應他的根機,剛剛好的法來對他說,我們也要很用心。不增多,也不減少,量其機利鈍為說法,沒有更增加,也沒有較減少,總是我們以真誠的心,就是剛剛好,平等,適應他的根機,這樣教他,給他,這樣就對了。
*順法者:合真諦理而說真實法。是法平等本無高下,斯乃法性平等而說,故為順法。
「順法者,就是合真諦理而說真實法」,這就是隨順,不是說我就是用大乘道來和你說話。是啊,用大乘的道理沒有不對,但是我們要斟酌他的根機,我們要順順教。我們以大乘真誠的心,是大乘法真誠的心,不是一大篇的大道理,對根機淺劣的人說,不是。要運用我們的智慧,要用平等、真誠的心對他說話,希望大家聽得懂,也聽得進,所以這叫做順,順法,真誠平等的心,去講說他能接受的,受教的法。所以,「合真諦理而說真實法」,「是法平等,本無高下」,其實法是平等,佛教,在編輯結集經典的時候,分成了「阿含時」,「方等時」,「般若時」,「法華時」,「華嚴時」五時分別,就說「阿含」是小教,其實,「阿含」也是真理,只是佛陀用比較簡單的,很明顯的,一點他就通,以人間事項配合道理,來對他說話。
若是大乘法,那就是很深入了,很微細,有為、無為,這都是用法相,法性來說話,所以這樣恐怕初接受佛法的人聽不懂。其實,道理都一樣,編輯經典的人就把它分門別類,分時間,佛陀說法的時候,或者是分為對一般小乘法的人說的,其實還是一樣,人人要先去除煩惱,才有辦法真正明見本性。你若沒有經過去除煩惱,哪有辦法明心見性,修行本來就是要這樣修行。真實的諦理,就是佛陀在最後展現出來的,一定要行菩薩道,不是只獨善其身,這件事是在《法華經》中,佛陀已明講一定要去入人群,度眾生,所以,「是法平等」,修行的方法一樣,但是入人群,自利兼利他人,這就是在大乘法中最強調的。所以,「本無高下」。「斯乃法性平等而說,故為順法。」,這樣叫做順法,
經文簡釋:
「乃至深愛法者,亦不為多說」;甚於深為愛法者,亦應根機而說,莫要以有愛憎分別心,而為多說。既啟諍論,亦違法性,故不應偏執己見,為深愛法者多說。
所以我們,「乃至深愛法者,亦不為多說」,深愛法的人,也不要為他多說,因為深愛法者,亦應根機而說。有的說:「我要信大乘法,所以你都不要對我說小乘法,你給我大乘法就好。」其實,你也要按步就班,你也要好好修行,不是說一腳就可以跨到須彌山,不可能啊!佛陀還是要我們好好將大乘法的道理,從內心怎麼樣去付出,入人群中不受污染,你要有功夫,你要真正在那個地方不受污染。你若沒有從頭了解,你自己的心沒有淨化,要如何入人群中去呢?所以我們不能為了一個人來對你表達說:「我心裡已經都準備好了,我不要修小乘行,我不想要從頭來,我現在就要行大乘法。」,像這樣,就偏了。
同樣要從自己修養開始,自己沒有修養,儘管讓你懂得很多法,自己的無明還是很多,心量很窄,心門還沒有打開,無法包容,沒有天之平等,沒有地之平等,沒有日月之平等,沒有涅槃之平等,這種平等的真理,這個平等心態都還沒有,你說他要怎麼來接受給他很多很多的法呢?是要如何來肯定他呢?所以我們要很用心去體會,修養在自己,有、無,是空虛,或者是扎實呢?我們若是都擁有「有」,這個「有」,真空,「有」就是真空了,因為真空之後,才有妙有,我們的心才能夠包容,才是心包太虛。如天能覆,這才是真正的「有」;如地能載,才是真正的「有」;如日月能照,才是真正「有」;如涅槃不生滅,這才是真正「有」。
所以,我們的心還很虛,因為煩惱一來,我馬上接受,對人,煩惱分別,「你做的,我不滿意」等等,實在是自己的煩惱還很多,是要怎麼能夠將我們很多的法給他,他能夠接受呢?所以,這個根機,我們還是一樣按步就班,應他的根機而說。莫要以有憎恨,有那個愛憎分別心;這個人是我比較喜愛的,所以這個法,我特別對你說。那個人我不喜愛,所以我把他排斥掉。不可以。或者是對他多說一些,少說一些,不可以。要適應他的根機,讓他接受得到,營養不夠,我們給他營養,營養夠了,我們不要再幫他補,這就是調養身體。我們的慧命也是這樣,所以,「莫要有愛憎分別心而為多說」,就是這樣平常心,說真實法。要不然,彼此,你若給他很多法,他已懂很多法了,就在那裡一直諍,一直論,你對,我不對,我對,你不對,這樣,只是為了一個法,就在那裡諍論偏多,所以不要,我們這個諍論假如已經啟動起來,「既啟諍論,亦違法性」,這就是違背了,我們在修行,要追求佛法,這個性我們已經違背了,所以不要只為了法起諍論。所以,「故不應偏執己見」,不要偏執己見,我們要真正的,好好的安分守己。
就像常住(精舍師父),很有心喔,我們要怎麼去溯源,五十多年前的事,慈濟因緣是怎麼起的?法脈怎麼建立?開始在溯源了。大家都去看過去,看過去,最重要的是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回溯這個法,法脈的起源,很重要!但是,我們不要聽馬路旁邊的消息,「聽說的」,我們不必去找「聽說的」。這種「聽說的」都不算準確,是真正真人實事的,有時,有人,有場地,都有記錄的,趕緊找回來分享。不要有諍論,在那裡諍論,也失去了大家合和互協,要把我們的法脈宗門建立,所以大家要真正用心,要不然就偏執己見。「為深愛法者多說」,為了這個法在那裡諍,這樣也會,諍論就會起來。
*為偏愛者多說法,於心不平等,意豈能安樂?故不為多說:持中道,既不失人亦不失言。
所以,「為偏愛者多說法,於心不平等」,不要偏,我就是因為我要這樣,所以堅持要這樣才對,有時候也會彼此有所偏執,心就沒有平等。「意豈安樂?」,心既然沒有平等,自然意就不會安。各人執個人成見,個人的偏愛,在那裡諍論,心不會安。不只是心不安,意就無法安樂了。〈安樂行品〉就是對我們說方法,要怎麼為眾生說法,要怎麼讓法永恆人間,這就是我們說法的目的,就是要克服一切的困難,怎麼樣人與人之間要心平氣和。
這樣把法編輯起來了,很快樂,很歡喜,時間找到了,法源找到了,真實的故事,哪一個慈濟四大志業的起因是怎麼而起的,全都找出來了,很歡喜,叫做安樂行。這是舉一個例子,很感恩大家很用心,看大家做得那麼歡喜,那麼甘願,我也是很歡喜,這是舉一個例子,我們若要做得很歡喜,能夠這樣,叫做安樂,心安。我們能夠傳於後代,還能夠教人做,這是世間的真實法,可以做的,做得到的,這不是只說道理而已,可以教人這樣的方法做。我們的心很安,會很歡喜,這樣就好。所以,不為多說,持中道,既不失人亦不失言,我們若能這樣,我們也能得到人人皆大歡喜,人和,事和,理也和,所以能這樣取中道,既不失人亦不失言,這很重要喔,大家要用心記住。所以要好好用心。
經文簡釋:
「文殊師利!是菩薩摩訶薩,於後末世法欲滅時」;於惡世中.當如來法滅盡之時。
「有成就是第三安樂行者」;有能成就此第三種安樂法門清淨行者。
「文殊師利!是菩薩摩訶薩,於後末世法欲滅時,有成就第三安樂行者」,就是說在惡世中,於如來法將滅盡時,在這個時機應該更用心精進,了解法要如何延伸到未來,現在已經是末法了,法將要滅盡的時刻,我們要很用心。我們現在不是像法,不必在那裡有很多佛像,我們現在需要的是足跡,路,有辦法行,鋪路出來,寸寸愛,鋪寸寸路,用愛鋪出路來,讓大家走得過來,這才是我們現在真正要把握的,要時時多用心!
花蓮薰法香筆記團隊感恩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