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29晨起薰法香,慧命日增長《法華經·安樂行品第十四》
(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轉輪聖王恒以正法治化天下,
令其安住善法,無諸過惡意念,
恩澤各得其所,是以因緣合故,
人民心所信服,人天共應供養。
要用心啊!要先把心放下。人間,要如何將煩惱掃除?這是我們學佛者的目標、趣向。佛陀在人間,無不都是為了一大事,這一大事是非常的艱鉅,很困難。就是因為這麼困難,所以要用無量塵劫的時間,生生世世來來回回,任何時間、任何空間無處不在。但是,又是奈何啊?所以需要人人修行,需要人人能聽法、說法、傳法,所以叫做「轉法輪」。法輪要轉在人間,就是要自己好好修行,也就是要長時間受持。所以,「轉輪聖王恒以正法治化天下」。天下無處不在,充滿了正法在普天之下,談何容易啊!所以大家要好好用心。這個天下是什麼樣的天下?心外有開闊,無法測量邊際的天下,但是反觀自己,就是自己心地。這個天下,自己的心,就是很開闊,放諸無邊際,收回來,那就是一念心;這樣的天下要先修好。所以正法就是要時時回向在自己的內心,好好治理這個天下。
所以,「令其安住善法,無諸過惡意念」。很重要,大家要用心啊!這個心念,在我們的心地上、意念間,時間是刹那,天下是開闊,所以心地無邊際,一念間是刹那間,這都要很用心。再聽下去這段文,下面的經文無不都是要降伏煩惱。所以,「恩澤」,要好好對眾生,要「各得其所」,「是以因緣合故」。其實,時間、空間,我們內心的煩惱魔也很多啊!要如何去降伏它?要如何轉惡為善、轉凡為智?這就是要好好用功。所以,「人民心所信服,人天共應供養」。期待心心念念都已經受我們降伏過了,起心動念無不都是好念,是善念,是願意付出的善念,這我們要很用心。
過去未曾顯說,久默斯要,
因時根機未熟,隱實施權;
昔不得聞如是大乘妙法,
於無量國中及邊邦鄉里不得聞。
「過去未曾顯說久默斯要」。《妙法華經》,佛陀成佛四十多年了,從小教而中乘的教法,一直到四十二年後才開始開講正法。不只是正法,是大乘法。所以,四十二年前,「過去未曾顯說久默斯要」。這是昨天早上說的法。所以,「因時根機未熟隱實施權」。其實,佛在這四十二年間所講的正法,就有大乘,只是隱藏著,隱含著,大家根機不夠,無法體會,佛陀也沒有很明顯點出來。這都是隱實,「實」還是在,將這個實法,用種種方便譬喻言詞來說法。這是佛陀在四十多年間來就是這樣,隨順根機,根機還沒有成熟,說出去可能也會起反作用。這就是佛陀久久不說,「久默斯要」,還沒有說出來,其實內心已經含藏了,本來就要「開權」,將這個「權」撥開,本來就要「顯實」,但是無奈,根機不成熟,所以還是「隱實施權」。
「昔不得聞如是大乘妙法」,過去無法聽到,其實無法體會到,所以「於無量國中及邊邦鄉里不得聞」。「無量國中及邊邦鄉里」,這就是表示我們的心,彼此還無法去體會,甚至很細膩的世法也無法去了解,這都是在講心法,不是只是說普遍。因為法還沒有真實明文表達出了那個實質出來,所以大家還不清楚,大部分的人,「無量國中」,就是大部分的人還無法接受,根機還不夠;大部分的人,對法,對這大綱都沒有接受到,何況裡面的細節的妙法呢?更無法體會,所以稱為「無量國中及邊邦鄉里不得聞」,就是還無法體會這個道理。
這是先向大家說,讓大家了解。我們聽法一定要將這個法聽入心,要如何調整我們的心的法,不是只是要去調整別人,是要調整自己。凡事付出之後,放下了;面對的煩惱,過了之後,放下了。這也都是心的訓練。要不然,佛陀所領導的僧團中,也有六群比丘,佛陀很無奈,提婆達多帶動了五百的僧眾,佛陀無奈啊!同樣的道理,這人世間,我們要知道世間煩惱偏多。幾天前,在〈安樂行品〉中提起了,我們會遇到的事情有多少?要如何閃得過很多的煩惱,才有辦法安樂?這也說過了啊!不安不樂,這就是世間;外面的事情,真正要煩的事情很多,但是要如何降伏自己內心的煩惱,才能不煩得樂?這很難啊!
所以,要處理外面的境界比較容易,處理內心的煩惱不容易啊!就像人的病,病再怎麼重,能對症下藥,只要了解他的病是在哪裡,就能夠治療,但是心病就難醫治啊!這就是煩惱,這就是無明,煩惱、無明共力,這個力很大。所以,我們要如何用長久的時間,要有耐心,就是要不斷自我調伏。前面的經文我們要用心再體會,未來的經文,再下去經文也要很用心啊!前面的經文說,
經文:「若在聚落、城邑、空閒林中,有人來欲難問者,諸天晝夜常為法故而衛護之,能令聽者皆得歡喜。」
「若在聚落、城邑、空閒林中,有人來欲難問者,諸天晝夜常為法故而衛護之,能令聽者皆得歡喜」。法,也期待是這樣;修法者、聞法者、傳法者也要這樣,讓法能夠普遍,不只是遍自內心。常常說,法入細胞裡面,無時不在法喜中,法也要在普遍人間,在每一個角落中,所以每一個角落無處不在,那就是「聚落、城邑、空閒林中」等等,法要普遍。但是在這當中,還有來欲難問的人,這就是因這當中還有煩惱,還有煩惱為難的事情。心裡的煩惱,心外為難的事情,這全都是有啊!
諸天晝夜常為法故而衛護之,也是要有周圍的人大家來發心,諸天,情與無情,若有佛法,時間空間好過,否則,時間空間都是難過,所以我們要怎麼樣把這個法普遍在周圍,讓周圍都有佛法,能令聽者皆得歡喜,能夠歡喜,就是法要時時在心裡,不管是什麼樣的難來,我們很快啟動內心法的細胞,能夠啟動起來,煩惱無明趕緊掃除,法要趕緊發揮效用,這就是我們要很用心。
經文:「所以者何?此經是一切過去、未來、現在諸佛神力所護故。文殊師利!是法華經,於無量國中,乃至名字不可得聞,何況得見受持讀誦?」
「所以者何,此經是一切過去未來現在諸佛神力所護故」。經文就這樣和我們說,我們應該要很清楚。所以上面經文再說,「文殊師利,是法華經,於無量國中,乃至名字不可得聞,何況得見受持讀誦?」佛陀很慎重,再叫起了文殊師利,叫文殊師利就等於要啟發人人的智慧,文殊師利就是智慧者的代表,所以還要叫醒智慧。要知道《法華經》,「於無量國中,乃至名字不可得聞」,很多,就是連文字,這部經《妙法蓮華經》這個名字,都還無法去透徹了解,無法聽到,何況整部經的裡面的內容的意義呢?《法華經》的名都無法聽到,聽到也「不聞、不知、不覺」,「不問、不信、不解」,這我們都要知道,就是聽到,法也沒有入心。所以,何況得見受持呢?要真正見法,真正是不容易,何況收入心版來,好好來將經的內容,文字受持、讀誦,將這法放在心版裡,真正是很不容易。
所以,在下面這段(經)文再說,
經文:「文殊師利!譬如強力轉輪聖王,欲以威勢降伏諸國,而諸小王不順其命,時轉輪王起種種兵而往討伐。」
*喻有六:威伏諸國喻、小王不順喻、起兵往伐喻、有功歡喜喻、隨功賞賜喻、不與珠喻。
「文殊師利」,再叫醒大家的智慧,要用智,分別智來聽法,是對、是不對,都要用分別智,是是、是非,是法、是正、是邪,都要用智慧來分別。所以,要很用心啊!這段文,有六種的譬喻,威伏諸國的譬喻,小王不順的譬喻,起兵往伐的譬喻,有功歡喜的譬喻,隨功賞賜的譬喻,不與珠的譬喻,這會有一段一段法的譬喻。我們現在要再來聽的,就是這個法要怎麼來譬喻呢?
經文簡釋:
「文殊師利!譬如強力轉輪聖王」;強力轉輪聖王:喻具大威德之如來。金輪王者,有大威力,降伏一切。經舉輪王德力伏眾,況佛有大威德,攝化一切種種眾生。
就是譬喻強力轉輪聖王,我們先說強力轉輪聖王,這我們要先知道,就像比喻大威德之如來,這要先了解。這個金輪王者,有大威力,降伏一切。就像佛陀,他的悲智、威力,他智慧威力很大,能夠將天下這個萬物真理會合在一起,所以一切的道理完全清楚了,這個智慧,大威力,能夠降伏一切。佛陀已經透徹了解,他心無煩、無惱亂,能夠很冷靜。就像我們的經文裡面,就舉出了轉輪聖王他的德,他的力,能夠降伏天下眾生。
這是要未來再經過很長久的時間,眾生要好好修行,修到有這個福,轉輪聖王出現在人間那個時代,自然轉輪聖王一出,天下太平,眾生的心很順服、受法、不違規,這種真正調順的國家,受這個轉輪聖王所領導,所以叫做降伏。「德力伏眾」,用他的德來降伏所有的人民,讓人民都能夠很乖,很單純,很善良,能夠受教,這就是未來轉輪聖王出現時,天下就是真正的平順。轉輪聖王是這樣,「況佛有大威德,攝化一切種種眾生」,所以,佛就是譬喻轉輪聖王,可見佛陀在這個濁惡的時代要怎麼樣把法普遍,要不斷一直鋪,鋪到未來人壽八萬四千歲那個時代。
人壽八萬四千歲,大家都知道這個「劫」是長時間,每百年減一歲,減到人壽十歲。我們現在已經從人壽八萬四千歲減少到平均壽命是幾十歲。因天災人禍不斷發生,天災愈來愈多,人禍愈來愈多,損失生命的機率就會愈來愈高。雖然說現在人的平均壽命,就是說一般人的壽命,現在醫藥發達,醫療發達,能夠馬上搶救,能夠馬上應病下藥,藥不斷不斷在發明,儀器不斷發明,所以現在的人,營養很夠、很多。但宏觀在很那個貧窮困苦,無水、無糧食,出世沒有多久就沒有了,若是到這樣,這種氣候愈來愈不調和,人心不調和,天災人禍愈多,人口愈多,傷害生命,處在那個危險的機率上就會很高。
所以,我們現在雖然是說科學很發達,但就是因科學發達,人命的危機就愈高。佛陀就是期待法能夠降伏一切,讓人人的心向善,造福愈多,這減劫,它就會再慢慢增長,百年增一歲,一直增,增到人壽八萬四千歲,這是一種長時間的譬喻。佛法安定人心要那麼久的時間,到那個時候,這個轉輪聖王出現,不用去治,自然就很調順,不治而順,這就是要看轉輪聖王所造的福,是否有造到這樣呢?他的福若大,他的人民就很調順,不治而安,這就是要現在就要不斷累積。
經文簡釋:
「欲以威勢降伏諸國」;王欲以威勢力降諸小國,威伏如佛法妙降伏魔眾。
所以,威伏,這個威勢力降伏諸國,就是轉輪聖王。佛陀轉法輪,也就是要降伏,用法妙來降伏魔眾。他這個法,就是在降伏我們的魔眾。魔在哪裡呢?魔,就是我們的心魔。心魔若降伏不過,那就是一切的法都沒有用,所以就要好好降伏心魔。
*諸國:喻五蘊積聚處。
*威勢降伏諸國:即以禪定、智慧力,威勢用以降伏其心,而自淨心意念力,皈向清淨之佛土。今以輪王喻如來,有禪定智慧,故云強力。
佛將要成佛時,他也要降魔,要真正降伏得下心魔,這個心魔是什麼?五蘊,五蘊魔,色、受、想、行、識,這,過去也常常在說五蘊魔。威勢力是什麼?就是禪定、智慧的威力。要有禪定,我們的心要定得住,心若定不住,名稱坐禪,魔就會容易入。所以常常說我們要靜思惟,心一定要靜下來,好好清清楚楚的思惟,有靜思惟,才有辦法掃除煩惱,若沒有靜思惟,心一直在那裡在起伏。什麼叫做禪定?心都不能靜了,如何能定呢?心不定,智慧怎麼會生起來呢?沒辦法。所以,必定要好好修行,用禪定、智慧,這種的力量,就是威勢,用以降伏其心,好好來降伏我們的心。靜思惟,專心產生智慧,這樣來降伏我們的心,「而自淨心意念力」,這叫做威勢力。
我們自己的心要自己靜下來,這個念力讓我們煩惱無明去除,「皈向清淨之佛土」。心地,就是在我們自己的心,真如本性也是在我們的心,佛土也是在我們的心,我們把煩惱無明掃除,讓我們的心清淨,環境清淨,外面的環境清淨,人人互相合和協力,互相互愛,我們內心要調伏自己,這就是我們的內外環境。「今以輪王喻如來,有禪定智慧,故云強力」,大威勢的強力就是佛法。
經文簡釋:
「而諸小王不順其命」;小國不順輪王之命、如諸異見不入正法。
因中之無明、煩惱等魔,如識陰為五陰之魔王是。
所以,「而諸小王不順其命」,還有,雖然有這樣的佛法,但是,「小國不順輪王之命」,儘管有這麼好的國王,但是呢,國外,就是國外若有要來侵犯,這個國家已經很平順了,但是外面侵犯進來的,「如諸異見不入正法」,就是說其他的見解,我們正法的心念,有時候會進來一些不正確的觀念,這就是譬喻諸小國。我們本來在正法中,外面又有什麼樣的邪思、邪見來影響我們,就是來侵犯我們,這就是「如諸異見不入正法」。所以,「因中之無明煩惱等魔」,因,我們過去的因緣果報,過去的因緣,現在的果報,過去有種什麼因,這一生有什麼緣。在這個因和緣,過去的因若很強,現在的緣就會造成了很多的困擾,心境的困擾,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就會在那個地方作怪,這就是因。
煩惱,「因中之無明」,就是那個原來過去所造的因,帶來我們今生無明的緣,所以,緣來了煩惱,成為內心的魔。所以說,這個因緣實在是很可怕,基因,因就是種子,說不定過去生中、今生的緣,所累積起來很複雜,就會不斷來侵入,所以有這個煩惱魔,煩惱一直一直在內心產生出來。所以,如識陰,識陰為五陰之魔王,五陰裡面的這個魔。色、受、想、行、識,這五陰魔一直在心裡纏,撥不出去;外面的異見不斷侵犯進來,這就是因緣。
經文簡釋:「時轉輪王起種種兵而往討伐」
起兵討伐:喻修習佛法,對治心魔惱亂,喻佛所教法善巧受用。
所以,「時轉輪王起種種兵而往討伐」,起兵討伐,就是譬喻開始在修習佛法,在對治心魔來惱亂,就譬如佛所教法善巧受用,這個法我們要入心,入心來,我們要善巧來受用。常常說,聽來的法要落實在生活中,要落實在人與人的互動。是啊,在我們日常生活環境所接觸的,無不都是佛法。在兩天前,早上說的法,在大林慈院的志工麗芬,就用在患者及患者的家屬,在與志工互動的譬喻中。馬上,早上師父這麼說,就是這樣的境界,就是一直很快就去說別人如何,其實說的人是無心,聽的人是有意。但是,雖有意,能善解就是法,若無意善解,那就是無明煩惱。所以譬喻修習佛法,就應該是要對治心魔來惱亂,這就是善意的善解。喔!原來是這樣喔。譬如佛法這種教法,善巧受用。佛法是這樣,我們會善巧來受用,這就是對治我們無明煩惱,所以叫做種種兵。
種種兵:七賢中所修方法為前軍。
初、二果所修方法為次軍。
三、四果所修方法為後軍。
種種兵,就是七賢中所修的方法為前軍,前面派出的軍隊,就是初,開始前隊。前隊沒有辦法,第二隊再出去,那就是譬如我們修行,初接觸到的時候,一直和那個煩惱對治時,初出去,再第二次再出去,就像佛陀在教育聲聞、緣覺,要怎麼來修,怎麼去進階去修。初,初初接到佛法的歡喜,再次接觸到佛法的受用。人間無常,這種的覺悟,聽法之後的理解,在人間,人生無常的法已經知道了,所修方法,這就是第二梯次的兵眾。還有第三、第四的果,第三還有種種所修方法的後軍,所修方法的後軍就很多,佛陀從「四諦法」,一直「十二因緣」法,讓我們知道世間的苦難等等等等,所凝聚起來很多無明煩惱,很多過去現在未來的因緣果報都知道。也開始讓我們了解要破三毒,因為貪、瞋、癡、慢、疑,貪瞋癡為主體,產生那個我慢、懷疑等等,都成為心病。
*所破者三毒等分八萬四千之寇讎,能破者八萬四千法門之官兵。
這個三毒或者是五毒,這分成了八萬四千之寇讎,寇讎那就是仇敵,就是煩惱,就是無明。我們在「如是我聞」,解釋「比丘」、「比丘尼」,裡面不就是有「殺賊」(比丘阿羅漢能斷除三界見、思之惑,故稱殺賊), 破魔殺賊,這個賊就是寇讎,就是仇敵,把我們的法一直將我搬漏掉,真正佛法要入心。就是因為煩惱無明讓我們的法消失,這就是已經漏掉的法,我們真正的正法就是讓煩惱無明消滅掉,這叫做「寇讎」。冤家對頭,我們就是要這樣修行,我們都已經累積這麼多的寶藏,但就是因為有這樣的妒嫉,有這樣的冤家對頭來侵佔我們,讓我們滿心都是無明,讓我們的法無法去跟它對敵,這就是我們很煩惱。所以「能破者是八萬四千法門之官兵」,就是要用八萬四千的法門。
*指小乘的七賢,又名七方便位,或七加行位,都是聲聞乘人在見道以前的修行位。
其位是:五停心觀、別相念住、總相念住、煖法、頂法、忍法、世第一法,前三是三賢位,後四是四善根。
這指「小乘七賢」,就是又名「七方便位」,或者是叫做「七加行位」,就是聲聞乘的人,就是要好好受持。聽來的這個法,無不都是在佛陀用心,方便的教法中,這個方便教法,不離開這個「五停心觀」,「別相念諸」,「總相念住」,還有,還有這個「煖法、頂法、忍法、世第一法」,這,這樣總共有七個位,我們要很清楚去了解這七位置,因為五停心觀,那就是我們平時在說,一,第一就是不淨觀,我們要常常觀身不淨,我們的身體是很不乾淨。還有,第二要慈悲觀,我們要培養我們的慈悲,因緣果報我們要很清楚,對人要結好緣;對眾生呢,我們要疼惜,愛護一切物命。慈悲觀,來對治這種這種殘忍,傷害別人,傷害自己,這種,這都是不對。我們要培養我們的慈悲,疼惜一切眾生,我們自己也是眾生之一,所以說國內的人民,我們的裡面,身的裡面有很多的生命,很多細胞呢,這都是生命啊。所以,我們的慈悲,那個愛的力量,要善待一切。
雖然人生不淨觀,有很多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等等的觀。總是在這個地方,要有因緣觀,我們對因緣也要了解。又在四念處,也要用心去體會,還有,我們要如何讓心調伏出來,我們要念佛,念佛觀。有的人,要讓它心靜,就讓他專心念佛。不過,有的人,沒有念佛的習慣,我們用數息也可以。所以不論是念佛或者是數息,數息就從頭,從一,一直數,數到十,再回過來;或者從一,一直數,數到百,不管怎樣,就是心用在數字的裡面。所以數息觀,調息出去、進來,這也是一個方法,念佛也是一個方法啊,這就是用功的對策。
所以我們要用心去體會、去了解,這「七方便法」,就是五停心觀,加上別相念住觀,就是四聖諦法,我們要去分別,如何是苦,如何是集來的煩惱等等,這常常在說,這就是把這個相分別好,總相念住就是林林總總,八萬四千的法要對治八萬四千煩惱,這叫做總相念住。這,有這樣。還下面煖法、頂法、忍法、世第一法,這四項就是修行開始冷冷的,我們就要用功,這個法好像有溫度了,就像我們在鋸木材,以這個木來取火,有時那木材有在鋸時,鋸啊鋸,鋸得很熱、很熱,也會出火花,同樣的道理,一直摩擦、摩擦,一直搓、一直搓,搓到最後,它也是會發熱,會燒起來。有時候說,這麼大片的山林怎麼會燒起來呢?不是人點火,不是人縱火,是因為這個樹木太乾了,風一直吹,樹枝一直摩擦摩擦,起了火花,就這樣燃起來,這就是煖,煖就是這樣一直接觸、一直接觸到有溫度的意思,就是說佛法入心,慢慢慢慢已經冷冰冰的心,變成了有溫度的法。
「頂法」,是要不斷不斷提升起來,這個法要不斷提升。但是修行的過程就是要忍,要經得起外面的環境、裡面的煩惱,這就是要堪忍,內外堪忍,這叫做「忍法」。「世第一法」,世間第一法那就是微妙法,對人間一切全都透徹了解,不受人間法所影響我們,這些,我們都要很用心。前三是三賢位,後四是四善根,前三是五停心觀、別相念住、總相念住,這前面叫就做三賢位,後面四項,那就是培養我們的善根,就是煖法、頂法、忍法、世第一法,這就是要一直不斷,心要很繼續。
你若是去讓他冷掉了,你說,這個人這個最近怎麼這麼冷呢?就是法已經斷掉了,所以他就較冷下來了,不要這樣,所以我們要精進,「六度萬行」,其中就是有精進,布施、持戒、忍辱、精進,才有辦法禪定、智慧,這就是我們修行的過程。這七賢位,這就是要怎麼準備好和這個煩惱魔對立的方法,那就是要不斷培養。希望大家要很用心,每一段、每一段都有所譬喻,法用譬喻的方式,就是要讓我們更清楚、更了解,所以煩惱無明很可怕,無常就在煩惱剎那的一念間,所以大家要好好多用心,時時降伏煩惱喔!
花蓮薰法香筆記團隊感恩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