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三智(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

向下 
發表人內容
Jack
Admin
Admin



文章總數 : 6943
年齡 : 65
來自 : 台北
威望 : 1722
注冊日期 : 2008-12-22

三智(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 Empty
發表主題: 三智(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   三智(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 Empty周一 6月 05, 2017 4:29 pm

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是名三智。
一切智是聲聞緣覺知一切法總相的智慧,總相就是空相。
道種智是菩薩知一切道法差別的智慧。
一切種智是佛通達諸法總相別相,化道斷惑的智慧,合一切智及道種智二者,故名一切種智。
回頂端 向下
http://www.wretch.cc/blog/jack18233
Jack
Admin
Admin



文章總數 : 6943
年齡 : 65
來自 : 台北
威望 : 1722
注冊日期 : 2008-12-22

三智(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三智(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   三智(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 Empty周一 6月 05, 2017 4:30 pm

它這個智,不是普通的智慧。在一般解釋裡面,它包括三種智慧: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什麼叫一切智呢?如果拿現代哲學裡面的術語,就很容易解釋。一切智,就是知道宇宙萬有的本體,哲學家所講的本體論,你對它徹底明瞭,沒有錯誤,這個智慧叫「一切智」。所以一切智是空,萬法皆空,一切萬法的體性是真空,這是第一種智慧。
 
第二種智慧是道種智,這是知道一切萬法的現象森羅萬象。所以這個種是種種,宇宙之間森羅萬象,種種法太多太多了,不甚枚舉。這些法怎麼來的?根據什麼道理來的?人是怎麼來的?山河大地是怎麼來的?我們這個太陽系怎麼來的?星星是怎麼形成的?這是很高的智慧。如果對於宇宙一切萬物怎樣形成的,這些都懂得了,都知道了,也沒有錯誤,這個智慧叫道種智。比前面那個智慧,的確是要高,要複雜了。
 
第三種智慧,可以說是究竟圓滿的智慧,叫一切種智。因為有一些人知道「一切智」的,不知道「道種智」。有知道「道種智」的,也知道「一切智」,仍不能圓滿。換句話說,一切智跟道種智圓圓滿滿的,那就是對於整個宇宙人生,無所不知,無所不能,這才叫一切種智。
 

所以「一切智」,羅漢就證得了,「道種智」菩薩證得,「一切種智」佛才證得。這三種智可以說是羅漢、菩薩、佛陀。所以必需要加以解釋,跟我們普通觀念當中的智慧不相同。智是體,有體,當然就會起作用。作用是什麼呢?作用是覺,自覺、覺他、覺行圓滿,這是大覺。


(淨空法師)
回頂端 向下
http://www.wretch.cc/blog/jack18233
Jack
Admin
Admin



文章總數 : 6943
年齡 : 65
來自 : 台北
威望 : 1722
注冊日期 : 2008-12-22

三智(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三智(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   三智(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 Empty周一 6月 05, 2017 4:32 pm

佛法方便說有五乘,乃是為接引各種根機的眾生,故分別說為人乘、天乘、聲聞、緣覺、菩薩、佛。但是到法華會上,說唯一乘法,就是開示悟入佛之知見的成佛之法。至於二乘、三乘,猶非究竟,何況人乘、天乘。

「過去諸佛」,「未來諸佛」,「現在諸佛」,「亦以無量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而為眾生演說諸法,是法皆為一佛乘故。是諸眾生,從佛聞法,究竟皆得一切種智。

這一段是補充說明,所有諸佛都用能使眾生成佛的方法來幫助眾生,現在的十方諸佛如此,過去的十方諸佛如此,未來的十方諸佛也是如此。他們雖然用許多的方便,以種種因緣、譬喻、言辭,使眾生能夠聽懂,進而接受,這都是為使眾生理解到佛法只有一種,既沒有以聲聞及緣覺的二乘為究竟,也沒有以聲聞、緣覺、菩薩的三乘為終極。諸佛來世間,只有一個目的,就是皆以唯一佛乘開示眾生。使一切眾生從諸佛那裡聽到唯一乘的佛法之後,都能得到「一切種智」,也就是實證佛的智慧。

「一切種智」是三智之一的佛智。《大智度論》的三智是: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

    * (一)一切智:一切智慧,這是小乘聲聞緣覺所得的智慧,又叫作「總相智」。總,是全部的意思,也就是全體概括的認識。基本上,如果我們能夠認識一切法是空的,那就是得「一切智」。
    * (二)道種智:「道」指菩薩道,這是一切菩薩所修得的智慧,能知道諸法的種種差別現象就是「空」。小乘所知的「空」是整體,而不是個別個別的去瞭解認識。菩薩為了度眾生,不同的眾生需要不同的佛法,所以菩薩能以「道種智」適應眾生,產生種種教化眾生的功能,應機而說,恰到好處地施以佛法。
    * (三)一切種智:這是成佛之後所得到的智慧,能通達一切種類和原因,由一切種智可以產生一切智慧的功能,菩薩及二乘的智慧就包含在其中,但是三乘聖者的智慧不能稱為一切種智,只有佛的智慧才可以如此稱呼。

實際上,一切種智也是「根本智」及「後得智」的總和,因為從功能上來講,為自己斷盡一切煩惱,得無分別智,是根本智,即如理智;起大悲心能教化一切眾生者,是於根本智之後所得智,就叫作後得智,即如量智。由此可知,一切智慧佛都具備了!

「舍利弗!十方世界中,尚無二乘,何況有三?」

二乘就是聲聞、緣覺,三乘就是聲聞、緣覺、菩薩;十方世界也就是諸佛世界。諸佛世界裡沒有二乘法,沒有三乘法,只有一乘的佛法。然在各種大乘經典中,所載十方佛國淨土,卻有聲聞、緣覺、菩薩等眾,圍繞供養,聽佛說法,豈非與此《法華經》所說牴觸了嗎?這便正是《法華經》要表明的問題:指出其他一切經教,皆是方便說,唯有《法華經》才是如實說。

「諸佛以方便力,於一佛乘,分別說三。」

雖然如實而說沒有三乘,諸佛為了接引不同根性的眾生而方便地把一佛乘分別說成三乘,使得各種層次的眾生,都有入門處的著力點。

這就好像是千丈高樓,必須從地而起,雖然目的要到最上一層,也得逐層建築。但是除了上得最高一層者知道全樓的景色為何,以下諸層的住戶訪客,都不能得知此樓的全貌全景。若已登至最上一層,它和下面是不能分開的,一分開就不是最高一層。因此既得全體的一乘,就不用再分別逐層的三乘了。

又例如「一佛乘」是一座整棟樓房,「分別說三」是說這棟樓房有三層高。如果要到最上面一層去,除非乘直昇機空降樓頂陽台,許多人沒有辦法一步就跨到第三層樓上,必須逐層拾梯而上,因此這就等同「方便說三乘」一樣了。

「舍利弗!若我弟子,自謂阿羅漢、辟支佛者,不聞不知諸佛如來但教化菩薩事,此非佛弟子,非阿羅漢,非辟支佛。」

諸佛出現世間即是為了教化菩薩,教化眾生修持菩薩法,以修持菩薩法至最後,達到成佛的目的,因為只有菩薩能成佛,佛是由菩薩所成的。《佛本生經》


摘錄自聖嚴法師  《絕妙說法:法華經講要》
回頂端 向下
http://www.wretch.cc/blog/jack18233
Jack
Admin
Admin



文章總數 : 6943
年齡 : 65
來自 : 台北
威望 : 1722
注冊日期 : 2008-12-22

三智(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三智(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   三智(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 Empty周一 6月 05, 2017 4:37 pm

一切種智是佛通達諸法總相別相,
真如實智,斷妄惑;
一切智、道種智,二者合,故名一切種智。
 
 
要很用心啊!心心念念、分分秒秒,心念要分秒都要顧好這念心;心念的起動都是在瞬間、分秒間。我們學佛法,道業不要荒廢掉,哪怕是瞬間、秒間,我們的心念都要守持、堅定。所以,智慧是要我們很定心、專心、用心顧守好,讓我們的智慧能夠凝聚起來,不要讓它散掉了,所以我們要分分秒秒,哪怕是瞬間都要顧守好。「一切種智」,一切種智是佛智,也就是「佛通達諸法總相別相,真如實智」,能夠「斷妄惑」。這是多麼重要啊!各位,我們要修行的方向就是在這裡。一切種智,就是期待我們能夠和佛一樣,通達諸法。天地萬物,一切諸法,它的總相、別相,我們常常都說真理無體、無形、無相。是啊,真理看不到,要去接觸它,根本沒有東西可接觸,所以無體、無形。但是它這個體的理,那就是無處不在。道理無處不在,我們要如何通啊?能夠將一條路方向準確,不偏差,這條路我們能夠走得通;方向對準,走得通,通達到我們很想要到的地方,那就是我們要很用心。
 
  差之毫釐,就失於千里,這完全看不到的道理,你能夠走得絲毫不偏差,這就是要靠我們智慧。我們真正凝聚著這念心,不偏差,方向這樣,我們就理而行。就像佛陀,他能夠通達諸法總相、別相,總一切相,及這真如實智。我們要修行,將要走過的這條路,要知道地方,要能夠回歸我們的本性來,就是要從真理,理理相通,這每一項道理,真諦,沒有偏差,路方向能夠對準走,這樣我們才有辦法步步回歸真如實智,就是總相,回歸到總相真理。我們要回歸到我們的真理,真如來,就要先「斷妄惑」。「妄」,我們的心,常常用大圓鏡來譬喻,這面大圓的鏡,我們是不是有用功,時時用心這樣將它擦乾淨呢?我們若有用功在擦,這面鏡子就時時保持很清、很淨。乾淨的鏡子,外面的境界照到,剎那,瞬間境界就現前,這鏡面就沒有偏差的將景象現入我們的心來。
 
  若是這面鏡子朦了、霧了,朦啊、霧啊,為什麼這面鏡子會霧掉?就是我們沒有去注意它,我們不肯去用功、用時間去擦它。這道理這麼淺顯,為什麼要常常拿出來說?是啊,道理都很淺顯,這麼淺顯的道理,大家都常常聽到,卻是我們時時都將它疏忽掉。出手就能夠讓我們的心鏡清淨,偏偏我們這兩隻手就不願意伸出去,任憑我們的鏡子受外面的塵埃、髒污來染穢我們,這懈怠的人哪有辦法用功見真理呢?當然就沒辦法了。所以,佛陀教育我們,我們要勤、要精,沒有複雜的心,我們要向前精進。雖然你看不到的道路,沒有真實的踏地,就是要將我們的心導向正確,方向不偏,自然道理在眼前。我們步步向前,只要方向沒有偏差;菩提道直,只要你沒有偏差,這麼的直,不用彎的路,放心,就能夠這樣走過去。所以心,我們是不是有放心呢?要如何能放心?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我們是不是有自內用功?相信我們自己有在用功,我們向前的路沒有偏差,自然自己最相信自己;向前走的路絕對沒有偏差,這樣就能向前去走,通達諸法實…實相。這個總相、實相。
 
  所以,我們真如實智要時時顧守好,時時多用功,我們不斷分分毫毫都要去除煩惱、無明,在不論是瞬息間,或者是分秒間,心念要顧守好,才不會讓外面的煩惱、無明惑來遮蓋我們的心。日常待人接物,對事、對人我們能夠很清楚,什麼事情出現了,我們要用什麼方法,趕緊去付出;還沒有出現的,我們要時時預防。因為天地之間,佛陀時時警惕我們,我們在三界中,煩惱就像一個大網一樣,就像魚在水中,常常魚結群,漁夫一直拿著一張很大的漁網,等待時機,將那個餌,就是飼料,有香、有味道,只是將它撒出去,就這樣等待著魚結群而來。很快,這張漁網就這樣瞬間將它撒出去,這個網很大,一網,大海茫茫,網子將它撒出去,收網回來,這些魚,沒有漏網之魚啊!

(恭錄證嚴法師開示)
回頂端 向下
http://www.wretch.cc/blog/jack18233
 
三智(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讀書會 :: 佛學名辭釋疑-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