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17/06/07晨語簡記《法華經·安樂行品第十四》

向下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7/06/07晨語簡記《法華經·安樂行品第十四》 Empty
發表主題: 2017/06/07晨語簡記《法華經·安樂行品第十四》   2017/06/07晨語簡記《法華經·安樂行品第十四》 Empty周三 6月 07, 2017 6:31 pm

20170607晨起薰法香,慧命日增長《法華經·安樂行品第十四》 
(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此頌生法二忍:生忍,忍諸有情瞋罵捶打凌辱。法忍,忍受寒熱風雨 
飢渴老病自然非情禍害。此二法能安然不動名忍辱地。 


  用心來體會、了解。這段開始下去就是要再偈頌,所以我們要很用心,重要的法就是要再反覆。忍,很重要。忍,有生忍、法忍這二忍。生忍就是「忍諸有情」,就是要忍耐一切眾生。佛、菩薩就是要有這分的忍,堪得忍這些剛強難調伏的眾生。佛、菩薩累生世都是為眾生來來回回,教育眾生,就是不忍心放棄。但是眾生剛強難調伏,要怎麼辦?還是要有慈悲、忍耐;既是慈悲,總是就要忍耐,不肯放棄他。就像世間的父母一樣,孩子再怎麼壞,做父母的還是同樣無限的盼望,盼望孩子會變好,盼望孩子會乖,盼望孩子會成器。父母心就是諸佛菩薩心,所以說要「忍」。 


  慈悲就具足了這個忍,要忍耐這些剛強難調伏的眾生,所以這叫做「生忍」,面對眾生,眾生所造作的一切。我們前面已經說過了,你若要持《法華經》,要將《法華經》弘揚在後世,這個精神必定要練就這樣的功夫,不論是眾生如何的對待,「瞋罵捶打淩辱」這種的事情發生,還是要一樣鍥而不捨,絕對要再繼續。這些剛強,這性質這麼的兇劣,菩薩、諸佛還是能堪得忍,同樣發揮慈悲心,用智慧力,要如何將這些剛強難調伏的眾生轉瞋為柔?這就是希望能夠將他轉變過來,轉兇惡為善良,這就是諸佛菩薩所要去用的大功夫。 


  所以,這就叫做「生忍」,要堪得忍耐。世間,是百百千千萬萬種的眾生,就是可能只是一個因緣吧?所以常常說,要相信因緣果報,要不然,也沒有結冤,也沒有結怨,為什麼聽到名字、看到人,或者是聽到人家在讚歎,就有人起心動念,心,他就堪忍不了人家在讚歎,也堪忍不了好事大家做;既不肯投入,卻還用很多方法來破壞、來誹謗,這到底是為什麼?怎麼想都不通啊!只好我們就將它想成:唉呀,因緣果報啦!佛陀面對著提婆達多,還是一樣無奈,也是用因緣果報來向弟子解釋。而且在授記的時候,也沒有漏過提婆達多,提婆達多還是得佛授記。雖得佛授記,他還是不反省,起心動念,起這種惡的心,還是要傷害佛,所以生陷地獄。就像這樣,佛陀還是堪得忍,這是用因緣果報來解釋,可見那種寬容的心,那是叫做忍,「生忍」,眾生如何剛強,都是堪得忍耐。 


  再來就是「法忍」。法,那就是「忍受寒熱風雨飢渴老病自然非情禍害」,就是要堪得忍耐。這是大自然的境界,不論是寒風雪凍,或者是很悶熱燠逼都得堪得忍。看看,我們人間菩薩,哪一個地方,哪一個國家有災難了,不論是那個國家寒風雪凍,還是一樣進行冬令救濟,趕緊準備很溫暖的東西,讓他穿得暖,讓他吃得飽,讓他有營養等等,都要準備得很妥當。不論是多遠,千山萬水,他們也是這樣翻過山,很難走的路,很豐富的物資,也是這樣經過了山路,很危險。前幾個月前,才看到剛從海地發放回來,去年的颱風,就是氣旋,造成海地的大災難。慈濟人,趕緊去準備救災。哇,那路很糟,他們用大卡車運載這些物資,很危險,尤其是那些車,都是很不好的車,車輪到半路破掉了,這麼大的貨車,在那個山坡上走,很多山坡、山崖;一邊是山,一邊是山崖,又是在爬坡的當中,土地上沒有柏油路,是很難走的路。車輪破在那裡,要怎麼辦啊?已經是晚上了,還等到了天亮。 


  還有,同樣一條路在走,也有在半路衝出了搶徒要出來搶物資,司機知道他們那裡的風俗,知道有人要出來搶,目的是要東西,他趕緊將車的後車廂,東西趕緊將它落下來,讓它部分漏下來,車子才再啟程,這些搶匪他看到東西有全都落下來,在地上有一大堆,這樣,他們就可以顧著去搶東西,車就離開了。所以車行在這一段路程,要運這些東西,路程中,不論大自然的環境是如何的壞,那個地方的氣候是怎麼樣,很熱、衛生不好,氣候熱,路不好走,很危險,他們同樣不受大自然環境的影響;那些人生而貧窮,貧而起盜心,因為窮,不搶沒得吃,在這樣危險的環境,他們還是這樣在走。 


  思晟回來在說,我就說:「將來那個地方還要再去嗎?」我就這樣問。思晟就這樣回答我:「那些人真的很苦,若想到那些人,不去也不忍心。」看,這就是菩薩,這就是佛心。佛心為己心,有了佛心,有了菩薩行,他就要忍,要堪忍,不論是眾生剛強,或者是氣候大自然環境的惡劣,他們就是佛心,就是菩薩的志願,這樣還是忍下,要走,這叫做「法忍」。因為心中有佛、有法,他們就是要堪忍寒熱、風雨、飢渴、老病,其實走這條路是很辛苦。我們人間也是要這樣,發菩薩心,就是有病、有苦,不忍眾生比我們更苦,還是一樣要走;寒風雪凍也要出去,多麼熱也要去。看看我們的菩薩群中,也有身體不好,也有身染重病,已經知道自己有癌症,什麼症狀都有,像這樣,他的菩薩心也不退,同樣「身嬰重病」,同樣也是要做那艘船的舵手,駕駛人。自己,不論這艘船怎麼樣,還是要將人,自己若走得到,也是同樣人,也同樣載得到。這種大船師,身嬰重病,同樣也要駕駛這艘船到彼岸去,這就是用忍。 


  這幾天,一些菩薩在北部,因為大雨而損壞了不少人的家園,泥土淹入房子裡,要打掃很困難。這群的大菩薩,把握這種精進的大道場,他們為法,這個心,心中有法,存著佛心,存著菩薩的志願,他們運用這個法,就是這樣走入這精進的道場,將苦難眾生的環境當成了精進的道場,這樣去將它清啊、除啊、掃啊。在幾天前,開始去打掃,已經被水這樣淹掉了,那個東西臭了,尤其是有的家庭,就像有一位居家關懷個案,七十多歲而已,這個人,慈濟菩薩已經陪伴幾十年了,要轉他的脾氣很不容易。單獨一個人生活,行動不方便,脾氣很不好,很孤僻,有妻子、有孩子,大家不堪忍,所以就不要和他在一起,離開了。 


  在這樣的環境,這些菩薩就想:唉呀,那個區已經淹水,這個人住的地方應該也是。所以還是一樣進去,大家來幫忙打掃,這個人七十二歲,慈濟人進去,很臭,本來環境就很臭,經過了水淹過,更加臭。他們帶起了N95的口罩,不堪接近,那是很臭,透過了口罩還是臭。但是「既來之,則安之」,就是要打掃,一大群人就是為他打掃、清掃。那種囤積已久,吃什麼丟什麼,整個裡面就這樣囤積到真的像垃圾堆,在外面還有一大堆,囤積如山。就像這樣,大家在打掃真的是很不堪忍耐,我們「真善美」志工靠近我們的菩薩就問,王居士就回答:「既然我們發心要來,甘願來,我們就要自己克服來適應,將心比心,這個環境是要如何住呢?」就是用這樣的心態,將心比心,既來之,心就要安下來,就要忍,忍著這種的環境,趕緊為他清掃好,群策群力,這一大群人趕緊來為他清掃好,不只是清掃好,裡面清出去,一堆好像小山丘一樣。 


  志工雖比他年紀更大,還是為他洗澡。洗好,我們的委員也是比他年紀大,就慢慢地勸他,溫柔地勸他,勸他說:「你自己一個人住在這裡,沒人可照顧,你再不用多久也是這樣的環境,不能住,和你說,你就去養老院,我替你聯絡了,是不是等會社會局的人若來和你講,你就要答應。」就像老媽媽對老兒子一樣,這樣溫柔體貼,慢慢地懇求他,終於看到他點頭了,這就是一番的回報,回報給慈濟人說:「這麼久你們照顧我,你們這樣關心我。」他這個點頭,已經說盡了那分回報慈濟人的情,慈濟人已經很滿足了,這個地方也已經將它清掃好了,也讓他準備可以去住養老院。現在社會局已經開始準備要將這個人能帶去,要辦手續。像這樣,你想,這難道不是「生忍」,這個眾生這麼剛強,他的妻兒都不堪得忍耐,唯有菩薩堪忍,已經幾十年的時間,送東西等等,讓他能活下去。就是脾氣很不好,怎麼樣都勸不過來,因為這次,大家群策群力,幾十個人,這樣,他也知道這個環境不能住了,終於答應要去養老院,這是一個給慈濟人最大的回報。 


  看看,這就要堪得忍耐這種的眾生,要耐心去和他磨,這個因緣、環境,所以完成了菩薩的精進,這個道場等於是圓了一分的緣。再來說「法忍」,剛才提起,不論是海地,我們幫助已經幾年了,那個地方的眾生還是一樣貧窮、剛強全都有,不過還沒有放棄他,來來回回還在那個地方,慈濟人在那裡是長期的。所以這種「法忍」,很期待,因為不忍心放棄那個地方,是真正看到他們無法生活下去,就是憑著這分的慈憫心,這個法,他們願意這樣繼續來來回回,在幾年的時間內,六七十次來來回回,這實在很不容易。所以儘管是風雨等等,或者自己身體有病痛,也是要忍耐,只要一口氣還在,總是身體還能夠活動,儘量利用這個身體──載道器,多做一天,就是多得一天;多付出一分,那是多結一分的善緣、福緣。所以堪得忍,利用這個身體,這就是很珍惜身體,不是空空過日子哦! 


  所以,在「自然非情禍害」。除了有情,我們和這些眾生,有情的人,就是對剛強的眾生,我們要忍耐;我們自己的身體,我們也都要忍耐,堪得受這個苦。就像他們好幾位,在那裡被玻璃割傷了、擦傷了,釘子刺傷了,幸好有人醫會陪在身邊,趕緊藥幫他擦一擦,幫他抹一下,再繼續做,之後到醫院,趕緊去打一個破傷風疫苗。同樣也是要再做,這樣對嗎?我也是不安心,也是再叮嚀,還是要再去慈濟醫院,再做一個較徹底的預防、檢查。這就是現在這個時間裡,一直很擔心。但是,大自然的境界,不知道,不過菩薩在「自然非情禍害」,就是和這個身體有情、有感覺,全都是禍害,這種的東西都是要忍。這種大自然的境界,就像我們現在已經就是濁世,氣象極端,很不正常,什麼時候發生什麼事情不知道。所以這個人間,在這個大自然境界中,還是一樣,就是要知道法,要堪得忍耐。 


  所以,要如何讓這個五濁惡世又能讓它順調,那個循環能夠回過來調和,四大調和,唯有一項,就是人心淨化。所以需要將法,需要將法這樣很忍得「生忍」、「法忍」,要堪忍,才能淨化人心,使人人能夠了解道理。心淨化,大家安分守己,生活在規則中,這樣才能夠慢慢大自然,四大才能夠恢復循環,調和的循環。所以,必定需要「此二法能安然不動,名忍辱地」。菩薩就要有這樣,不論是寒熱或者是雨露,或者是老、病等等,大自然的災難都是要堪忍,我們要很安然處在這樣的境界裡。就像一些菩薩做完回來,再來回報一下:平安,一切都這樣照順序。前面在做的人,後面在供給的人,大家全都合作無間,歡喜了,結束了,大家還是很安然自在不動,這叫做「名忍辱地」。這就是菩薩的心地是忍辱。 


*哀愍不忍眾生苦,而起大慈悲憫念;憐憫覆護諸眾生,如來宏慈心悲德,令一切有情度脫。哀者悲也,愍者慈也。 


  為什麼會堪得忍辱?那就是「哀愍不忍眾生苦」。就是有慈悲心,對前面所說眾生的剛強,大自然的環境都能夠忍耐,只有不能忍眾生在苦難中。為什麼這群人願意去危險的地方,願意去那麼骯髒的地方,願意去克服自己身體的累,願意這樣去付出呢?只是一句話:不忍,不忍眾生受苦。就是剛才王居士說的「將心比心」。是啊,就只是這樣,他願意。所以因為這樣,「而起大慈悲憫念」。諸佛菩薩就是這樣的心,所以他「憐憫覆護諸眾生」。不是只起大慈悲心,他還真正用行動表達出這個態度,覆護他。就是「柔和忍辱衣」,這件衣服不是我們自己穿,我們也用這樣將他攬過來,就像父母看到孩子,「會冷嗎?」「很冷!」將自己的衣服溫暖了,這樣將孩子包起來。同樣的道理。所以,「憐憫覆護諸眾生」。像大人在疼惜孩子,用自己的體溫,這樣趕緊將他包覆起來,這就是「覆護諸眾生」,父母疼愛幼子的心。 


  所以,「如來宏慈心悲德」。這就是如來他廣大的慈悲,他的心就是悲,「同體大悲」,就是這些就如我自己的孩子一樣,我就是這樣疼他。這種的「悲德」,同體大悲的德行,這是如來的宏慈,心的悲德,他就是這樣對待眾生。所以,「令一切有情度脫」。只是一念而已,希望眾生能夠度脫,度眾生脫離困難,這就是諸佛菩薩的心。所以慈悲,他堪忍,堪忍世間很多的環境,他堪忍,為了就是要保護眾生,希望眾生能夠得到法,能夠自己改過、了解,不要再造作這麼多的無明煩惱,要改往修來。這就是希望能夠教導眾生,改過去、修未來。這是佛他的宏慈,心的悲德,希望一切眾生、有情能夠度化、能夠解脫,這叫做「哀」,哀就是「悲」的意思。諸佛菩薩對眾生就是有這分的悲憫心。「愍」就是慈,期待眾生能夠得到福,脫離苦,又能夠得福。福如何得?教他們如何造福。所以,這就是諸佛菩薩來人間教化眾生,用這個悲憫心去教化眾生。所以佛、諸菩薩就是要堪忍,才能夠來來回回。 


  昨天與崑山的菩薩在對話,崑山的菩薩,應該就是說一大群的姊妹,這群姊妹的家庭,一家庭不知道已經有三代人了。這樣進來,很精進,不只是入慈濟的精進,聽法精進,薰法精進。聽法,一天都不讓它漏掉,不論是多冷、熱,她們姐妹都這樣入道場聽法。每天事業再忙,好幾個家庭都是都夫妻檔進來的,總是這樣在付出。我就說:「很精進哦!」回答的就是:「我長長久久,永永遠遠都是要跟著師父,做慈濟,絕對不停歇。」這是昨天互相的對答。是啊,在遙遠的地方,崑山市,和臺灣是有一個距離,透過了視訊,這樣一天都沒有停歇。這種的精進,做慈濟,一天都沒有休息。就像這樣,不是一個人,是一大群的人,姊妹六個,每一個家庭就是這樣,很令人讚歎,這就是法傳。不只是血親,有這個血緣關係,他們也是同樣這樣一直將法普遍,鼓勵身體力行。我們昨天看到的法,昨天所聽的, 


經文:「如彼強力之王久護明珠,今乃與之。文殊師利!此法華經,諸佛如來祕密之藏。於諸經中最在其上,長夜守護不妄宣說,始於今日乃與汝等而敷演之。」 


這都是昨天說過的,大家應該記憶猶存。下面接下來這段(經)文再說, 


經文:「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常行忍辱,哀愍一切,乃能演說,佛所讚經。」 


經文簡釋: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世尊欲重宣誓願,安樂甚深之義。 
超情曰深,深極曰甚,而作偈說。 


  這前面大綱就已經向大家說過了「常行忍辱,「哀愍一切」,所以「乃能演說,佛所讚經」。我們要好好用心去體會。所以,「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表示長行文說完了,這段經文,重要的,它就要再重複一次。「世尊欲重宣誓願,安樂甚深之義」。就是要再重新宣佈,讓大家這個誓願力不要忘記,人人發願,不是這樣發願就結束了;發願,你若沒有身體力行,你千千萬萬句的發願都沒有用。所以發願,就是要身體力行,這是很重要。所以重說安樂甚深的意思。我們要如何避開了困難,有困難我們要怎麼忍耐,這全都是法,前面一一為我們解釋過了。 


  這就是「超情曰深」。這不只是我們的世俗情,還超越了世俗之情;不是只說我們自己的血親至情,愛的不只是愛與我們有關係的人;即使沒有關係的人,我也是一樣拉長情,生生世世擴大愛,無處不在。這個長情、大愛我們要超越過去,所以「超情曰深,深極曰甚」,應該知道很深、很深,無法去說的道理,真的是很深。我們聽過的,能夠體會,我們體會後,就不要忘記;體會後,也要用在日常生活,不要將它不用放棄。所以「情」就是「超情曰深」,要用很深的法,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因為它很深,我們要記得,就是深,很深,叫做「甚」。所以情很長,尤其是很深,所以因為這樣,再重宣一段的偈文。我們若能夠知道,光是這個「堪忍」和「哀愍」,這個道理就很深了,我們應該要好好用,因為這樣,再重說偈文。 


經文簡釋: 
「常行忍辱,哀愍一切」;常行忍辱者,謂於違逆之境,遇諸毀罵惱害事,心無恚恨,耐於恥辱,皆能安忍;哀愍一切眾生故。 


  所以,「常行忍辱,哀愍一切」。我們要很用心。這個忍辱,「常行忍辱者,謂於違逆之境,遇諸毀罵惱害事,心無恚恨」。我們若遇到這樣的環境,我們一定要忍耐,我們的心一定要無恚恨。若遇到這樣,遇到什麼啊?就是毀罵,誹謗我們,辱罵我們等等這種的境界。或者是處處設法誹謗來陷害,就像這樣,我們的心一定要很平靜。假使遇到什麼樣的環境,我們還是要付出,鍥而不捨,要更用心,要再給他更多一點,這就是「心無恚恨」。不恨他,還是同樣要再幫助他,這就是「心無恚恨」。 


  「耐於恥辱」。不論他如何誹謗我們,我們還是不受影響,對的事情我做就對了。你誹謗我,我沒有不對,所以我心無愧疚,無愧疚,自然就沒有恥辱的感覺。我還是一樣,你有困難,我還是要付出,就是心很安然自在,無恨,還是自在。「皆能安忍」,不論他過去是如何對待我們,我們不記恨他,還是做更多讓他看,做更多讓他有感覺到,所以這叫做哀愍,「哀愍一切眾生故」。眾生若有這樣,我們才要再更用心。 


經文簡釋: 
「乃能演說,佛所讚經」;如是之人,乃能於末法,濁惡世中,演說佛所稱讚妙法蓮華經。 


  所以,「乃能演說,佛所讚經」。我們要有這個心態,才有辦法,佛陀所講的經典,我們才能夠這樣繼續受持下去哦!所以,「如是之人,乃能於末法,濁惡世中,演說佛所稱讚妙法蓮華經」。我們就是要這樣,有這樣的忍辱,佛陀所說、所讚歎,心懷所保護著頭上的珠,一直保護著,就是這個妙法。佛陀這樣在保護,現在已經開始在教我們了,我們就要用這樣的心情,要有忍耐,要有忍辱,要有哀愍眾生的心,才有辦法在這個濁惡末法的時間去付出。法已經在微末掉了,世間已經很惡濁了,我們要在這樣的時機、環境去講這些法,去實行這些法,實在是很困難,不容易。不過,只要你有忍辱和哀愍的心態,自然就有辦法在這個環境去演說佛所稱讚的《妙法華經》。總是要堪忍。接下來這段文說, 


經文:「後末世時,持此經者,於家出家,及非菩薩,應生慈悲,斯等不聞,不信是經,則為大失。」 


經文簡釋: 
「後末世時,持此經者,於家出家,及非菩薩」;末世持此法華經者。於在家人及出家者,乃至非是學教菩薩。 


  我們對這些人,就要起憐愍心。在這個末世的時代,要持這部經很困難。「末世持此法華經者」,若持這部經的人。「於在家人及出家者,乃至非是學教菩薩」。面對著同樣在修行,他出家或者不是出家的菩薩,在這個末世要持《法華經》困難,但是這些人,他們雖然出家,雖然學佛,但是他們就是在這個教菩薩法當中,就是不去接受。持經的人,既然你在持經,你面對著這樣是修行人,但是就是沒有去聽聞這個經,就是這部經不只是不要修持,還不要聽, 


經文簡釋: 
「應生慈悲,斯等不聞,不信是經,則為大失」;於是等人當生愍恤。於此妙經,不能從師聞、問、信、解,則是大失。 


  所以這就是「應生慈悲心,斯等不聞」。應該大家了解。雖然修行,但是他對這部經沒有興趣,不聽、不聞、不問,我們前面也說過了。所以「應生慈悲」,對這些人我們要有慈悲心,因為這些人他們不肯聽、不肯信這部經,就會大失,可惜他會失掉這個機會,失掉聽聞妙法的機會,所以我們要向他起慈悲心。因為這些人很可憫,我們要替他們想,設法,要如何來幫助他們,能夠對這部經起歡喜心。所以,「於此妙經,不能從師聞、問、信、解,則是大失」。我們前面已經說過了,就像這樣的人,他就不肯聞、問、信、解,這就是大失。我們要為這些人來起憐愍心,來為他們設想。 


經文:「我得佛道,以諸方便,為說此法,令住其中。」 


經文簡釋: 
「我得佛道」;我若得明無上佛道。 


  所以,「我得佛道,以諸方便,為說此法,令住其中」。這段經文意思就是說:我得到佛道了,我們自己有在持《法華經》,我們了解了;既然了解了,我們就要設法,「我若得明無上佛道」,我若是得到這個法,這就是表示佛陀在前面說過了,以轉輪譬如佛,這個最後明珠還沒有拿出來,那就是《法華經》還沒有說,我們現在呢?前面的文也說,今於靈山會的時候,佛陀開始說了,所以我們現在已經開始都聽到了。從靈山會〈序品〉開始,佛陀開始現相等等,要為我們表示聽這部經,裡面的內涵有多深,就已經先對我們說,從《無量義經》為作法的精粹,已經先說過了。後面的《法華經》要來分析的道理有多深,再經過了文殊、彌勒菩薩這樣先敘述一下 ,可見這部經,《法華經》是多麼的慎重啊!聽經的人在《法華經》裡面,感覺「我得佛道」。 


經文簡釋: 
「以諸方便,為說此法」;以諸所應善巧方便,為說此之甚深妙法。 


  佛陀既然真正是這樣為我們大家說這部經,佛也已經開啟方便來接引我們了。「以諸方便,為說此法」,所以方便的引導我們到這個地方,開始講這部經。所以,「以諸所應善巧方便」,過去這樣善巧方便,現在已經為我們「說此之甚深妙法」。 


經文簡釋: 
「令住其中」;令彼聞者住於法中。斯等不聞,言如斯等人,不聞是經。 


  希望我們人人「令住其中」。我們已在這個法之中,期待人人都能夠聽。而不要聽、不要問、不要信、不要解的這些人,也有機會能夠進來,能夠在這個法的裡面,來分享這樣的法,享受法的滋潤、教化。所以「令彼聞者住於法中」,我們設法讓他聽了之後,他就這樣能夠繼續感受下去。「斯等不聞,言如斯等人,不聞是經」。「斯等不聞」就是那些人不肯聽,那就是這樣,就是會大失,失去了聽妙法的機會,這麼重要的法沒有聽。接下來再說, 


經文:「譬如強力,轉輪之王,兵戰有功,賞賜諸物,象馬車乘,嚴身之具,及諸田宅,聚落城邑」 


經文簡釋: 
「譬如強力,轉輪之王,兵戰有功,賞賜諸物」;王見兵勝稱功而賞。 
「象馬車乘,嚴身之具,及諸田宅,聚落城邑」;一一如前表釋說。 


  「王見兵勝稱功而賞」。這段文就是說,王見兵力,這些派出去的將軍、步兵等等,很用功,開始在戰場在戰,就像是我們修行者用功,要很精進,法一項一項已經通徹了解了。這譬喻如來,如來譬喻轉輪聖王,同樣「兵戰有功,賞賜諸物」。這些法已經付出了,所付出的東西,那就是「象馬車乘,嚴身之具,及諸田宅,聚落城邑」。這就是論他的功來賜給他。有的就是一頭的象、馬車,就這樣給他們,這個車乘就是這樣給他們。步兵就有這些象和馬可用,因為步兵戰有功,現在給他象馬,嚴身之具。 


  「一一如前表釋說」。還有,還不只是象馬,還再給他很莊嚴的服裝,前面解釋過的,還有不只是給他很莊嚴的服裝,又給他田宅,看他功勞多少,一層一層賞賜給他。甚至不只給他田和舍宅,若功勳更高的,那就是給他聚落城邑;就是給他縣、給他市,就是這樣敕封給他,這就是一一如前所解釋過。各位,就是這樣,法,我們一定要在人與人之中了解,也要堪得忍耐。我們既要修行,必定要忍耐,不論是對眾生,眾生的習氣就是這樣啊!所以我們會這麼的「濁」,煩惱這麼的多,無明這麼的厚,就是因為眾生這麼剛強。 


  我們既要成佛,要有使命感,我們乘著這些法就是要來淨化人間,就是開示悟入。佛陀兩千五百多年前已經圓寂了,但法身還在人間,法身就是要「開、示」眾生,法就是要傳,眾生才能夠接受,才能夠了解。所以開、示、悟、入的精神還是存在,所以我們一定要將這個法傳入眾生的心。我們面對眾生必定要堪忍,忍住有情等等等等。因為我們一念心,哀愍眾生,就是發出了佛心,發出了菩薩的願力,所以我們不放棄眾生,所以就是要哀愍。對待眾生,我們要真正用心去幫助他們,我們要發心如初,自然成佛有餘。要時時多用心啊! 


花蓮薰法香筆記團隊感恩合十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7/06/07晨語簡記《法華經·安樂行品第十四》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7/06/07晨語簡記《法華經·安樂行品第十四》   2017/06/07晨語簡記《法華經·安樂行品第十四》 Empty周三 6月 07, 2017 9:55 pm

[2017年06月07日上午5:22]  農曆五月十三日,(僅德松個人筆記參考。請多指教,感恩。)


《法華經.安樂行品第十四》,靜思清澄(法髓)妙蓮華,慈濟人群菩薩道(一四四六)


1. 釋義經文:【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常行忍辱,哀愍一切,乃能演說,佛所讚經。
後末世時,持此經者,於家出家,及非菩薩,
應生慈悲,斯等不聞,不信是經,則為大失。
我得佛道,以諸方便,為說此法,令住其中。
譬如強力,轉輪之王,兵戰有功,賞賜諸物,
象馬車乘,嚴身之具,及諸田宅,聚落城邑。】


2. 上人手札:「此頌,『生、法』二忍。
生忍:忍諸有情,瞋罵捶打凌辱。
法忍:忍受寒熱,風雨飢渴老病。
自然非情禍害,此二法能安然不動,名忍辱地。


(1)「此頌,『生、法』二忍」:用心體會了解。這段開始就是要再偈頌,我們要很用心,重要的法就是要再反複。忍,是很重要。忍,有生忍、法忍這二忍。


(2)「生忍:忍諸有情,瞋罵捶打凌辱」:忍諸有情,就是要忍耐一切眾生;佛、菩薩,就是要有這分的忍,堪得忍這些剛強難調伏的眾生。


(3)「佛、菩薩累生世,不忍棄眾生」:都是為眾生來來回回,教育眾生,就是不忍心放棄。但是眾生剛強,就是難調伏,要怎麼辦?還是要有慈悲、忍耐;既是慈悲,總是要忍耐,不肯放棄他,就像世間的父母一樣,孩子再怎麼不好,做父母的還是無限的盼望,盼望孩子會變好,盼望孩子會乖,盼望孩子會成器。父母心就是諸佛菩薩心,所以說要忍。


(4)「慈悲就具足了『忍』」:要忍耐這些眾生剛強難調伏,這叫做生忍;面對著眾生,眾生所造作的一切。前面已經講過了,你若是要持《法華經》,要把《法華經》弘揚在後世,這個精神必定要練就這樣的勘忍功夫。


(5)「瞋罵捶打淩辱」:不管是眾生怎麼樣的對待,即使發生這種的事情,還是一樣鍥而不捨,絕對要再繼續。這些剛強,性質這麼的兇劣,菩薩、諸佛還是能堪得忍,同樣發揮慈悲心,用智慧力。


(6)「幫忙剛強眾生,轉瞋為柔」:轉剛強難調伏的眾生轉瞋為柔。希望能夠把他轉變過來,轉兇惡為善良,這就是諸佛菩薩所要去用的大功夫。


(7)「生忍,因緣果報」:所以這就是叫做「生忍」,要堪得忍耐,世間,是百百千千萬萬種的眾生,就是可能只是一個因緣吧?所以常常說,要相信因緣果報,要不然,也沒有結冤,也沒有結怨,為什麼聽到名、看到人,或者是聽到人在讚歎,就有人起心動念,心他就堪忍不得人在讚歎,也堪忍不得好事大家做,既不肯投入,卻是用很多方法來破壞、來誹謗,這到底是為什麼?怎樣想都不通,只好我們就這樣想:因緣果報哪!


(8)「提婆達多的例子,佛陀的生忍,勘得忍耐」:佛陀面對著提婆達多,還是一樣無奈,也是用因緣果報來向弟子解釋。而且〈授記品〉的時候也沒有漏過了提婆達多,提婆達多還是得佛授記。他還是不反省,起心動念,這種惡的心,還是要傷害佛,所以生陷地獄。就像這樣,佛陀還是堪得忍,這是用因緣果報來解釋,可見那種寬容的心,是叫做忍,「生忍」,眾生如何剛強,都是堪得忍耐。


(9)「法忍:忍受寒熱,風雨飢渴老病」:法,就是忍受寒熱、風雨、飢渴、老病,自然非情禍害,就是要堪得忍耐。這是大自然的境界,不論是寒風雪凍,或很悶熱燠蔽都堪得忍。看看人間菩薩,哪一個地方,哪一個國家有災難了,不論那個國家是寒風雪凍,還是一樣,冬令救濟,要趕緊準備很溫暖的東西,給他穿得暖,讓他吃得飽,讓他有營養等等,都要準備得很妥當。不論是多遠,千山萬水,他們也是這樣翻過山,很難走的路,很豐富的物資,也是這樣經過了山路,很危險。


3. ★舉例:(1)「海地風災,慈濟人用心賑災發放」:前幾個月前,才看到從海地回來才去發放之後,那些颱風,氣旋,造成海地的大災難。慈濟人,還是趕緊準備去做救災。路是不好走,他們用大卡車運載這些物資,很危險,尤其是那些都很不好的車,車輪到半路破了,這麼大輛的貨物,在山坡上走,山坡,山崖,一邊是山,一邊是崖,在爬的時候,土地上沒有柏油路,很難走的路。車輪破在那裡要怎麼辦?還是晚上等到了天亮。


(2)「遇搶匪,生智慧」:還有在半路衝出搶徒要出來搶,司機及時通知,知道他們那裡的方向,知道要有人出來搶,目的是要東西,他趕緊把車的後車廂,東西趕緊讓部分物資漏在地上,車才再啟程,這些搶匪他看到東西都掉下來在地上一大堆,他們就顧著去搶東西,車就離開了。


(3)「貧而起盜心」:車是一段路程,要運這些東西,路程不論大自然的環境怎麼不好,氣候很熱,衛生不好,路不好走,很危險,同樣那些人生的貧窮,貧而起盜心,因為窮,不搶沒得吃,這樣的環境他們也是這樣在走。


4. 「佛心為己心,菩薩心,要勘忍」:我就問慈濟人:「將來那個地方還要再去嗎?」。思賢就這樣回答:「那些人是很苦,若想到那些人,不去也不忍心。」看,這就是菩薩,這就是佛心,佛心為己心,有了佛心,有菩薩行,就要忍,要堪忍,不論是眾生剛強,或者是氣候的,大自然的環境的惡劣,他們就是佛心,就是菩薩的志願,還是忍下,要走,這叫做法忍。


5. 「因為心中有佛、有法」:他們就是要堪忍寒熱、風雨、飢渴、老病,其實要走這條路是很辛苦。我們人間也是要這樣,發菩薩心,就是有病、有苦,不忍心眾生比我們更苦,還是一樣要走。寒風雪凍也要出去,多麼熱也要去,看看我們的菩薩群中,也有身體不好,也有身染重病,已經知道自己有癌症,有什麼症狀都有的,像這樣他的菩薩心也不退,同樣身嬰重病,同樣也是要做這艘船的舵手,駕駛人。


6. 「譬如船師身有病,若有堅舟猶度人」:大船師自己,不論大船師雖身嬰重病,同樣也要駕駛這艘船到彼岸去,這就是用忍。


7. ★(1)「0602豪雨侵襲,慈濟人用心幫助災民」:這幾天,一些菩薩在北部,因為大雨而損了不少人的家園,泥土淹入房子裡,要打掃是很困難,這群的大菩薩,把握這種的精進的大道場,他們為法,這個心,心中有法,遵照佛心,遵照菩薩的志願,運用法,把苦難眾生的環境當成了精進的道場,這樣去清、運、掃啊。


(2)「同時家訪關懷獨居長者」:幾天前,開始去打掃,已經淹掉的東西臭了,尤其是有的家庭,就像有一位七十二歲獨居長者,過去整個屋裡就囤積很多垃圾滿屋,慈濟菩薩已經陪伴關懷幾十年了,要轉他的脾氣很不容易。生活單獨一個人,行動不方便,脾氣很不好,很孤僻,有妻子、有孩子,大家不堪忍,所以就不要和他在一起,離開了。


(3)「慈濟人,悲憫不捨」:慈濟真善美志工的王再發師兄表示,既然發心要來清掃,不論多惡臭,甘願來,就要克服,自己克服適應,將心比心,這個環境要怎麼住呢?就是用這樣的心態,將心比心,既來之,心就要安下來,就要忍著這種的環境,要趕緊為他清掃好,群策群力,這一大群人趕緊來為他清掃好。


(4)「慈濟人的大愛,安心,安身」:不只是清掃好,清出一堆好像小山丘一樣的垃圾,還為老人家洗澡。我們的委員也是比他年紀大,就慢慢地溫柔地勸他,「你自己一個人住在這裡,沒人可照顧,你再不用多久也是這樣的環境,不能住,和你說,你就去養老院,我替你聯絡了,是不是待會社會局的人若來和你講,你就要答應。」


(5)「付出無所求,真誠感人心」:就像老媽媽對一個老兒子一樣,這樣溫柔體貼,這樣慢慢的懇求他,終於看到他點頭了,這就是一番的回報。回報給慈濟人說:「這麼久你們照顧我,你們這樣關心我。」他這個點頭已經說盡了那分回報慈濟人的,慈濟人已經很滿足了,這個地方也已經清掃好了,也讓他準備可以去住養老院。現在社會局已經開始準備要將這個人能帶去辦手續。


(6)「慈濟人,生忍的身行典範」:像這樣,你想這難道不是生忍,眾生這麼剛強,他的妻兒都不堪得忍耐,唯有菩薩堪忍,已經幾十年的時間,送東西等等,讓他能活下去。就是脾氣很不好,怎樣都勸不過來,因為這次淹水,大家已經群策群力,好幾十個人,這樣他也知道這個環境不能住了,終於答應要去養老院,這是一個給慈濟人的最大的回報。


(7)「勘忍,就是與人結好緣」:要堪得忍耐這種的眾生,耐心和他磨,這個因緣環境,所以完成了菩薩的精進,這個道場等於是圓了一分的緣。


8. (1)「法忍」:剛才提起,不論是像海地,我們已經幫助已經幾年了,那個地方的眾生還是一樣貧窮、剛強全都有,不過還沒有放棄他,來來回回還在那個地方,慈濟人在那裡是長期的。這種法忍,很期待,因為不忍心放棄那個地方,是真正看到他們無法生活下去,就是憑著這分的慈憫心,這個法他們願意這樣繼續來來回回。


(2)「身是載道器,好好善用付出」:在幾年的時間內,六七十次,來來回回,這實在很不容易。所以儘管是風雨等等,或者自己身體有病痛,還是要忍耐,一口氣還在,總是身體還能夠動,儘量利用身體是載道器,多做一天,就是多得一天;多付出一分,那是多結一分的善緣、福緣,所以堪得忍,就是很珍惜身體,不是空空過日子。


(3)「自然非情禍害」:除了有情,我們和這些眾生,有情的人,就是對剛強的眾生,我們要忍耐,我們自己的身體我們也都要忍耐,堪得受這個苦。就像他們好幾位,在那裡被玻璃割傷了、擦傷了,釘子刺傷了,也是幸好有人醫會陪在身邊,趕緊藥將他擦一擦,將他抹一下,再繼續做,一直到了趕緊去打一個破傷風。同樣也是要做,這樣對嗎?我也是不安心,也是再叮嚀,還要再去醫院,做個較徹底的預防、檢查。這就是現在這個時間裡,一直很擔心。


(4)「人間苦難偏多,要勘得忍耐」:菩薩在「自然非情禍害」,就是和這個身體有情、有感覺,全都禍害,這種的東西都是要忍。這種大自然的境界,就像現在已經是濁世,氣像極端,很不正常,什麼時候發生什麼事情不知道,這個人間,在這個大自然境界中,還是一樣,就是要知道「法」,要堪得忍耐。


(5)「五濁惡世,如何順調」:要如何讓這個五濁惡世又能讓它順調,循環能夠調和回來,四大調和,唯有一項,就是「人心淨化」。所以,需要將法,這樣很忍得生忍、法忍,要堪忍,才能淨化人心,使人人能夠了解道理;心淨化,大家安分守己,生活在規則中,這樣才能夠慢慢大自然,四大才能夠恢復循環,調和的循環。


(6)「此二法能安然不動,名忍辱地」:菩薩就要有這樣,不論是寒風或寒熱或是雨露,或者是老、病等等,大自然的災難都要堪忍,我們要很安然處在這樣的境界裡。


(7)「菩薩的心地是忍辱」:就像一些菩薩做完回來了,再來回報一下:平安,一切都這樣照順序。前面在做的人,後面在供給的人,都大家合作無間,歡喜了,結束了,大家還是很安住不動,這叫做「名忍辱地」。這就是菩薩的心地是忍辱。


9. ★『哀愍不忍眾生苦,而起大慈悲憫念,憐憫覆護諸眾生,如來宏慈心悲德,令一切有情度脫,哀者悲也,愍者慈也。』


(1)「哀愍不忍眾生苦」:為什麼會堪得忍辱?就是有慈悲心,對前面所說眾生的剛強,大自然的環境都能夠忍耐,只有不忍眾生在苦難,為什麼有這群人願意去那個危險的地方,願意去那麼骯髒的地方,願意克服自己的身體的累,願意這樣付出呢?只是一句話:「不忍;不忍眾生受苦」。就是剛才王居士說,將心比心。是啊,就只是這樣,他願意。


(2)「而起大慈悲憫念」:諸佛菩薩就是這樣的心,所以「憐憫覆護諸眾生」。不是只起大慈悲心,他還真正用行動表達出這個態度覆護他,就是「柔和忍辱衣」,這件衣服不是我們自己穿,我們用這樣將他攬過來,就像父母看到孩子,「會冷嗎?」「很冷!」把自己的衣服溫暖了,這樣將孩子裹起來。同樣的道理。


(3)「憐憫覆護諸眾生」:像大人疼惜孩子,用自己的體溫,自己趕緊將他包覆起來,就如父母疼愛幼子的心。


(4)「如來宏慈心悲德」:這就是如來,廣大的慈悲,心就是悲,「同體大悲」,這些人就是我自己的孩子一樣,就是這樣疼他,這種的「悲德」,同體大悲的德行,這是如來的宏慈,心的悲德,就是這樣對待眾生。


(5)「令一切有情度脫」:只是一念而已,希望眾生能夠度脫,度眾生脫離困難,這就是諸佛菩薩的心。


(6)「慈悲堪忍」:堪忍世間很多的環境,為了就是要保護眾生,希望眾生能夠得到法,能夠自己改過、了解,不要再造作這麼多的無明煩惱。


(7)「哀者悲也,修行,改往修來」:這就是希望能夠教導眾生,改過去、修未來,這是佛他的宏慈,心的悲德,希望一切眾生、有情能夠度化、能夠解脫,這叫做「哀」,哀就是悲的意思。諸佛菩薩對眾生就是有這份的慈憫心。


(8)「愍者慈也,能勘忍,諸佛菩薩才能來來回回」:「愍」就是慈,期待眾生能夠得到福,脫離苦,又能夠得福。福如何得?教他們如何造福。這就是諸佛菩薩來人間教化眾生,用悲憫心去教化眾生。所以佛、諸菩薩就是要堪忍,才能夠來來回回。


10. 「精進者,不漏聞法」:昨天與崑山的菩薩在對話,哇,一大群,一大家庭,應該就是說有這一群姊妹的家庭,一家已經有三代這樣投入慈濟,很精進,不只是入慈濟的精進,聽法精進,薰法精進。在聽法,一天都沒有讓它漏掉,不論是多熱,他們姐妹都是這樣入道場去聽法。


11. 「做慈濟,絕對沒有停歇」:每天事業再忙,好幾個家庭都是都夫妻檔進來的,總是這樣在付出。我就說:「很精進哦!」回答的就是:「我長長久久,永永遠遠都是要跟著師父,做慈濟,絕對沒有停歇」。這是昨天互相的對答。


12. 「法傳,傳法」:在遙遠的地方,崑山,和臺灣是有一個距離,透過視訊,這樣薰法香,一天都沒有停歇。這種的精進,做慈濟一天都沒有休息 ,就像這樣,不是一個人,是一大群的人,姐妹六個,每一個家庭就是這樣,這很令人讚歎,這就是法傳,不只是血親系統關係,他們也是同樣這樣一直將法普遍鼓勵人人,一起身體力行。


13. 複習經文:【如彼強力之王久護明珠,今乃與之。文殊師利!此法華經,諸佛如來祕密之藏。於諸經中最在其上,長夜守護不妄宣說,始於今日乃與汝等而敷演之。】


14. 釋義經文:【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世尊欲重宣誓願,安樂甚深之義。超情曰深,深極曰甚,而作偈說。


(1)「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表示長行文說完了,就是要一段偈文,重要的,就再重複一次。「世尊欲重宣誓願,安樂甚深之義」。要再重新宣佈,讓大家這個誓願力不要忘記,人人發願,不是這樣發願就結束了;發願,你若沒有身體力行,你發了千千萬萬句的發願都沒有用。


(2)「發願,就要身體力行」:身體力行是很重要。「重宣」安樂甚深的意思。我們要如何避開困難,要怎麼忍耐,這全都是法,前面一一為我們解釋過了。


(3)「超情曰深」:這不只是我們的世俗情,還超越世俗之情;不只是說我們自己的血親至情,愛的不只是愛與我們有關係的人,即使沒有關係的人,我也是一樣拉長情,生生世世闊大愛,無處不在。這個長情、大愛我們要超越過去。


(4)「超情曰深,深極曰甚」,應該知道很深,無法去說的道理,真的是很深。我們聽過的,能夠體會,就不要忘記;體會,要用在日常生活,不要將它不用放棄。所以情就是「超情曰深」,要用很深的法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因為它很深,所以我們要記得,所以要深,就是深,很深,叫做「甚」。所以情很長,尤其是很深,因為這樣,再重宣一段的偈文。


(5)「道理甚深」:我們若能夠知道,光是這個「堪忍」和「哀愍」,這個道理就很深了,我們應該要好好用,因為這樣,再重說偈文。


15. 【常行忍辱,哀愍一切】:常行忍辱者,謂於違逆之境,遇諸毀罵惱害事,心無恚恨,耐於恥辱,皆能安忍;哀愍一切眾生故。


(1)「常行忍辱,哀愍一切」:我們要很用心忍辱,我們若遇到這樣的逆境,一定要忍耐,心一定要無恚恨。若遇到這樣毀罵,誹謗,辱罵等等這種的境界。或處處設法誹謗來陷害,我們的心一定要很平靜。假使遇到什麼樣的環境,我們還是要付出,鍥而不捨,要更用心。


(2)「心無恚恨」:要再給他更多一點,這就是「心無恚恨」。不恨他,還是同樣要再幫忙他,這就是「心無恚恨」。


(3)「耐於恥辱」:不論他如何誹謗我們,我們還是不受影響,「對的事情,我做就對了」。你誹謗我,我就沒有不對,所以我心無愧疚,所以無愧疚,自然我就沒有恥辱的感覺。


(4)「心無記恨,安然自在,接能安忍」:你有困難,我同樣還是要付出,就是心很安然自在,無恨,還是自在。「皆能安忍」,不論他過去是如何對待我們,我們不記恨他,還是做更多讓他看,做更多讓他有感覺到,這叫做哀愍,「哀愍一切眾生故」。眾生若有這樣,我們才更要用心。


16. 【乃能演說,佛所讚經】:如是之人,乃能於末法,濁惡世中,演說佛所稱讚妙法蓮華經。


(1)「保護明珠,保護妙法,得修忍辱」:我們要有忍辱心態,才有辦法佛陀講的經典,才能夠這樣繼續受持下去!有這樣的忍辱,佛陀所說、所讚歎,心懷所保護著頭上的珠,一直保護著,就是這個妙法。


(2)「哀愍眾生的心,面對末法濁世,總是要勘忍」:佛陀這樣在保護,現在開始已經在教我們了,我們就要用這樣的心情,要有忍耐,要有忍辱,要有哀愍眾生的心,我們才有辦法在這個濁惡末法的時間,法已經在微末了,世間已經是很惡濁了,我們要在這樣的時機、環境去講這些法,去實行這些法是很困難,不容易。不過,只要你有忍辱和哀愍這個心態,你自然就有辦法在這個環境去演說佛所稱讚的《妙法華經》。總是要堪忍。


17. 【後末世時,持此經者,於家出家,及非菩薩】:末世持此法華經者。於在家人及出家者,乃至非是學教菩薩。


(1)「末世持此法華經者」:對這些人,我們就要起憐愍心。在末世時代,要持這部經是很困難,面對著同樣在修行,他出家或者是不是出家的菩薩,在這個末世要持《法華經》困難,但是這些人他們雖然出家,學佛,就是教菩薩法當中,他們就是不去接受。


18. 【應生慈悲,斯等不聞,不信是經,則為大失】:於是等人當生愍恤。於此妙經,不能從師聞、問、信、解,則是大失。


(2)「應生慈悲心」:既然你在持經,你面對著這樣是修行人,但是就是沒有去聽聞這個經,不只不要修持,還不要聽,這就是。應該大家了解。雖然修行,但是他對這部經沒有興趣,不聽、不聞、不問,「應生慈悲心」,這我們前面也說過了。


(1)「應生慈悲」:對這些人,我們要有慈悲心,因為他們不肯聽、不肯信這部經,就會大失,可惜他會失掉聽聞妙法的機會,所以我們要向他起慈悲心。


(2)「於此妙經,不能從師聞、問、信、解,則是大失」:因為這些人很可憫,我們要替他們想,設法如何來幫助他們,能夠對這部經起歡喜心。像這樣的人,他就不肯信,這就是大失。我們要為這些人來起憐愍心,來為他們設想。


19. 【我得佛道】:我若得明無上佛道。


(1)「我得佛道」:我們自己有在持《法華經》,我們了解了;既然是了解了,我們就要設法,「我若得明無上佛道」,若是得到這個法,就表示佛陀前面所說過了,以轉輪王譬如佛,這最後明珠還沒有出來,就是《法華經》還沒有說。前面經文也說,今於靈山會時,佛陀開始說了,所以我們現在已經開始都聽到了。


(2)「此經,諸經之王」:從靈山會《法華經》〈序品〉開始,佛陀開始現相等等,要為我們表示聽這部經,裡面的內涵有多深,就已經先向我們說,從《無量義經》為作法的精粹,已經先說過了,後面的《法華經》要來分析的道理有多深,再經過文殊、彌勒菩薩先敘說一下 ,可見這部經,《法華經》是多麼的慎重啊!




20. 【以諸方便,為說此法】:以諸所應善巧方便,為說此之甚深妙法。


(1)「為說此法」:聽經的人在法華經裡面,感覺「我得佛道」,佛陀既然真正是這樣,為我們大家說這部經,佛也已經開啟方便來接引我們了,「為說此法」,方便的引導我們到這個地方,開始講這部經。


21. 【令住其中】:令彼聞者住於法中。斯等不聞,言如斯等人,不聞是經。


(1)「令住其中」:期待這些「不要聽、不要問、不要信、不要解」的人,也有機會能夠進來,也能夠在法的裡面,來分享這樣的法的滋潤、教化。


(2)「令彼聞者住於法中」:我們設法讓他聽了之後,他就這樣能夠繼續感受下去。


(3)「斯等不聞,言如斯等人,不聞是經」:就是那些人不肯聽,就會大失了聽妙法的機會,這麼重要的法沒有聽。


22. 【譬如強力,轉輪之王,兵戰有功,賞賜諸物】:王見兵勝稱功而賞。


(1)「王見兵勝稱功而賞」:王見兵力,派出去的將軍、步兵等等,很用功,開始在戰場在戰,就像我們修行者用功,要很精進,法一項一項已經通徹了解。如來譬如轉輪聖王,同樣「兵戰有功,賞賜諸物」。這些法已經付出,所付出的東西。


23. 【象馬車乘,嚴身之具,及諸田宅,聚落城邑】:一一如前表釋說。


(1)「論功賜賞」:有的就是一套的象、馬車,能夠就是這樣給他們,車乘這樣給他們。,因為步兵戰有功,現在給他車馬,嚴身之具。


(2)不只是象馬,還再給他很莊嚴的服裝,又給他田宅,看他功勞多少,一層一層賞賜給他。甚至不只給他田和住宅,若功勳更大的,就是給他聚落城邑;就是給他縣、給他市,這就是這樣敕封給他,這就是一一如前所解釋過。


24. 「眾生剛強,修行,必定勘得忍耐」:法,我們一定要在人與人的當中,要了解,既要修行,必定要勘得忍耐,不論是對眾生,眾生的習氣就是這樣!所以會這麼的「濁」,煩惱這麼的多,無明這麼的厚,就是因為眾生這麼剛強。


25. 「使命感,淨化人間,法傳入眾生的心」:既要成佛,要有使命感,我們乘這些法就是要淨化人間,就是開示悟入。佛陀兩千多年前已經圓寂,法身還在人間,法身就是要開示眾生,法就是要傳,眾生才能夠接受,才能夠了解。「開、示、悟、入」的精神還是存在,所以一定要將法傳入眾生的心。


26. 「面對眾生,必定要堪忍,忍住有情」:因為我們一念心,哀愍眾生,就是發出了佛心,發出了菩薩的願力,不放棄眾生,就是要哀愍。對待眾生,我們要替他們真正用心,去幫助他們。所以我們要發心如初,自然成佛有餘。要時時多用心!


*************
27. 心得:感恩上人開示。忍的功夫,能知道理,不難,難在身體力行,「忍諸有情,瞋罵捶打凌辱」,因為 佛、菩薩累生世,不忍棄眾生,學習佛菩薩,要幫忙轉剛強眾生的瞋心為柔善。「法忍:忍受寒熱,風雨飢渴老病」,是因眾生共業,為度眾生,要入人群,就得勘得「法忍」。小小體會,生忍,法忍,兩者都是起於「人心」。


好感動看到慈濟人不分老少的這樣為災民清掃,和泥漿奮戰,除了可能泥漿會濺到眼睛,還有沼氣容易讓人暈眩,還要注意隨時被刺傷割傷等等,看到上人憂心大家的安危,看到慈院用心守護救災的慈濟人。


看到慈濟人走過一條條長街,拜訪一家家鄉親,扛起一包包沙石,接過一桶桶汙泥;揮汗淋漓為鄉親的家園復原,累了不忍喊累,餓了席地用餐,受傷自行包紮,重的堅毅扛起。一切的勘忍,都是因為「不忍眾生苦」的慈悲情懷。慈濟人人都是學習要有「使命感,淨化人間,法傳入眾生的心」。共勉之。
回頂端 向下
 
2017/06/07晨語簡記《法華經·安樂行品第十四》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晨鐘起薰法香--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