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17/06/08晨語簡記《法華經·安樂行品第十四》

向下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7/06/08晨語簡記《法華經·安樂行品第十四》 Empty
發表主題: 2017/06/08晨語簡記《法華經·安樂行品第十四》   2017/06/08晨語簡記《法華經·安樂行品第十四》 Empty周四 6月 08, 2017 4:08 pm

20170608晨起薰法香,慧命日增長《法華經·安樂行品第十四》 
(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菩薩為眾生故,於諸難行能行,
忍苦而悉行之,誓願不生退屈,
精誠勤懇奮力,是謂為勇健相。
 
  用心,來!「菩薩為眾生故」。這就是菩薩所以成為菩薩,就是為眾生。最近還是一直告訴大家,「菩薩所緣,緣苦眾生」,菩薩他了解道理了,知道修行這條路不是獨善其身,必定要自學利人;自己要身體力行,也就是要去利益他人,這叫做菩薩。菩薩身體力行,這叫做「自覺」。菩提就是道,道就是覺的通道,所以菩提就是「覺」;「薩埵」,那就是有情,就是眾生。要走過這條路,去為有情眾生付出,所以菩提是覺道,薩埵是有情眾生,這就是菩薩修行、覺悟,就要行在菩薩道上,就是這條路。我們常常在說的「菩提大直道」,就是這條很直的路。
 
  我們覺悟,了解這條路就是這樣走。我們很甘願、歡喜,為了覺悟的道路,我們甘願走。走往哪裡去呢?就是為苦難眾生願意去付出。所以這條路,「於諸難行能行」。知道眾生煩惱垢重,眾生無明--貪、瞋、癡、慢、疑。眾生的心垢,眾生這麼地複雜,就是這樣不斷在造業,不斷在污濁這大空間。所以菩薩要如何來淨化?從人心開始,從這個大空間的污濁,那就是眾生的共業,要如何也將它淨化。我們想想看,現在所說的氣象異常,就是因為整個天體間已經異常了,器體真的是異常了,這是因為受污染了。我們這幾天,都在說這些事情,從無形,一直要從有形來會合。有形就是人間所感受。無形呢?就是在這樣,空間本來就沒有什麼,忽然間大雨、大風,或者是大烈日,風雨皆無,完全都是「日頭赤炎炎」(豔陽高照),沒有風的流通,沒有雨水的滋潤。
 
  想想,若是遇到這樣的氣候,要再如何活下去呢?沙漠上面,無風、無雨,天煎地逼,煮日煎沙,人要如何活?太陽熱滾滾,就像在滾水裡面在煮日,而地是熱烘烘,好像鍋子上又再炒沙一樣,叫作「煮日煎沙」。這種只有太陽,大地如沙漠,無風、無雨,想想看,人要如何活呢?地球上有這樣的地方嗎?有啊!古來就有,地球就是有這樣。但是,這是人無法到的地方,現在這種的氣候,會一直一直靠近人類了。
 
  才多久之前所看到的,巴黎,就是因太陽很大,氣溫很高,人已經受不了了,去破壞那個輸水的管道。本來是預備著,那叫做消防栓的管道,他們將消防的那個管道,這樣三百個閘門全都將它破壞,讓那存著的水整個噴出來。人才在那個地方歡喜啊,清涼啊!但水若噴完,沒水了,那種的享受只是短暫,萬一,水管裡全都空了,若有火災的時候,到底要用什麼來救災啊?人只是短暫,這種的無明,要取得一時的快樂,氣候短暫的熱人就受不了了,何況若長時間,這又是要如何活呢?日是這樣哦!乾旱,大地種不出五穀雜糧,人要如何活下去?還有,風,過量了。看看,在去年,阜寧一場的龍捲風,損失了多少人賴以居住的建築物呢?很可怕。現在看到,那個地區我們開始去為它復建,孔盪村。這個地方現在在復建,盼望在六月間,就是他們一周年之時,能夠讓人搬進去。
 
  這孔盪村,是孔夫子的後裔,這整個村所住的,都是孔夫子的後裔,全都姓孔,是孔夫子的第七十幾代的子孫,在這個地方。這就是能夠見證這個事,人感觸得到,是因為這樣的風來造成。風是從哪裡起?又是往哪裡去?來無影,去無蹤,一時間這樣形成起來,形成起來,為何有這樣的風?這叫做「眾生共業」,業風。這龍捲風從哪來?消失歸哪去?全都沒有,只是一股的氣。其他的地方安然無恙,卻是在這撮地方,怎麼會這樣一直捲、一直捲,這樣三彎五轉,這樣彎到這個地方,整個將它捲走了,很可怕。在瞬間,幾分鐘,頭和尾,就變成是這樣,所以這就是業風。所以,我們若再回顧過去,歷史沒有很長,才是去年的事情。我們這個過程,一年的時間,急難的救災,同時長期的展望,一直去為它設計,設計到現在,已經工程將近完成了,紛紛也看到拿回來的相片了。這個村莊,除了住屋,房子,已經開始將要入厝了,再繼續是學校、幼稚園,又繼續有孔子的祠堂。
 
  因為我們常常都要尊重孔子,雖然孔子出生在山東,卻因時代的變遷,他的後裔,在近時代的幾十年前,六七十年前,這些子孫被解放到這個地方,整個村莊,住有一群這樣的人。在這個地方,流離在這裡,生活過得很難過,現在遇到這個龍捲風,所以這個因緣再牽引。既然能夠安定他們的生活,又再能夠讓他們有容身之處,讓他們這樣穩定下來,再開始孔子的紀念,在那個地方又將它形成起來,讓大家能夠知道孔夫子的精神,教育的理念再復興起來。所以,孔盪村這些村民也這樣表達,他說過去在那個地方生活,已經感覺人生沒有什麼希望,現在以孔家為榮,他是孔子後代,很光榮,都開始提起了意志力,開始要振奮起來。這就是歷史,有起有落,現在開始,他們的村完成了,教育復興了,孔子的精神回歸在這個地方。
 
  這就是菩薩,雖然很難行的路,難行也是能行,總是能夠成就。在去年一直到今年,一群一群的人去,當地的人去,就是慈濟人在當地,有的去關心,發願在那個地方去監督工程。有人,委員在那個地方去做工地人文,甚至去輔導他們戒菸,輔導他們戒酒,在工程中輔導他們投入,自己的房屋自己來蓋,所以讓他們能夠「以工代賑」,也可以安住他們的生活,也可以蓋自己的房子。在這個地方,慈濟人輔導他們的生活方式,所以不要抽菸、不要喝酒,改變成為一個好的習慣。這要整年的時間啊!看到慈濟人的軟實力,很可愛,看到那個畫面,有騎車,就是要來上工了。
 
  看他們嘴上啣著一根菸,慈濟人就這樣將他攔下來,很溫柔的,從他的嘴上,將啣著的這根菸,菩薩就用手,將嘴裡這根菸抽出來,她就說:「抽菸損身體哦!你要保重身體,這樣好嗎?」人家他也笑笑說:「好,好。」「不要再抽菸,要戒菸哦,一定哦!」「好。」「從今天起,我都會常常來看你,要戒菸哦!」「好。」每樣都好。從今天起,他們就每天來看你,希望你能夠戒菸。果然,現在都戒了,無酒、無菸,很認真工作。所以在短短幾個月內,兩層的樓房,洗石子等等,工程進度就是開始在拆鷹架了,這過程,一次一次的相片,看到完整的建築,很美、很壯觀,一個村莊這樣已經完成了,很快就能夠讓他們搬入厝。
 
  看到現在在搬入厝,開始在準備搬入厝,哇,就又再想到,想到在一九九一年華東水災的時候,我們也是在六月,應該就是今天,六月八日,他們在興化縣蔡高村,也去為他們建慈濟村。因為華東水災災難很重,我們除了趕緊去為他們做緊急救難救濟,還去冬令救濟,又再蓋房子,在那個地方趕工,幾個月內整個村莊將它完成,在一九九二年,我們就讓他們入厝,當時有慈師父、安師父領著慈誠、委員,就是在那一天,六月八日這一天,他們帶入了一群臺灣去的慈濟人,去替他們剪綵,讓他們入厝,也發放給他們地契、房契,挨家挨戶,大家喜氣洋洋。
 
  可要知道,那時候是多麼的辛苦,臺灣的慈濟菩薩是如何長期去住宿在那個地方,一個村、一個村,要讓它趕在幾個月內完成,「搶晴天,戰雨天」,他們那個口號,這樣很快讓他們的房子也是很莊嚴,喜氣洋洋入厝,那就是在一九九二年六月八日。同時,也再為學校動土,學校是因為要再經過設計,所以隔年為學校動土。這一連串,大陸的水災,好幾年救濟村的建設,民房的建設,還有學校的建設,光是在這天就再去為八所的中小學去動土。這就是在興化,八所的學校,這樣同在這個時候動土。看到歷史上的今天,全都是菩薩不怕辛苦,只為眾生這樣的經過。二十多年了,時間過得快啊!
 
  所以,「菩薩為眾生故,於諸難行能行,忍苦而悉行之」。同樣要忍很多的苦,這樣身體力行,「誓願不生退屈」。二十多年來,還是照常這樣走,現在孔盪村的建設也已將要完成。這二十多年間,來來回回,到底做多少事情呢?這全都是菩薩有走到的路,那些事情才能夠完成,這必定要精進,向前前進。所以,「誓願不生退屈」。看到二十多年前,來來回回的資深菩薩健在;現在在臺北,這一波的大水災,還是看到這些菩薩,沒有退轉。他們雖然年紀大了,也同樣在那個畫面上,投入,這樣在拿沙鍬,清掃污泥,同樣這樣在做。所以「誓願不生退屈」,這實在是讓人很敬佩,遠的在跑,近的在做,就是這樣在走。像這樣,就是「精神勤懇奮力,是謂為勇健相」,就是很勇健的形象還是在。這種菩薩的精神就是為眾生,長長久久。很期待資深的菩薩永遠都是這樣,一直很健康,也期待年輕的菩薩,要不斷不斷地接力起來。因為人間廣闊,所以菩薩要無處不在,現在濁惡世,這氣候,氣象異常,更需要人間菩薩,所以要永恆,要接續下去。
 
*諸佛從心得解脫,心者清淨名無垢。
覺:是指能覺法性之智慧說,即是漏盡人之智慧。
 
  所以,「諸佛從心得解脫」。眾生就是會造這麼多業,就是心濁,我們現在要淨化人心。凡夫心,念佛心,佛就是眾生的心,眾生就回歸到佛的心;心、佛、眾生平等,只要我們一淨化,那就是佛,諸眾生無不都是諸佛性,大家就是有原來的佛性。所以,「從心得解脫」,我們要解脫是要從心,我們的心來解脫,我們的心淨化,自然我們就成佛了。這要走過菩薩道,心若淨化,菩薩道就入人群了。所以,「心者清淨名無垢」。心就是清淨,自然我們的心無垢,這條道路,不論環境有多麼的濁,氣候多麼的多變化,一變,有災難了,大地的垢穢,我們只要有心,就能夠趕緊為它清理。這就是我們從內心的「道」,到外面的「境」,我們能夠這樣,從心的清淨道走出去,能夠除去大地環境那個污濁的環境。這就是我們要很用心去體會,無不都是心,「心者清淨名無垢」。
 
  所以,「覺」就是指我們「能覺法性之智慧」。我們人人本具真如本性,就是法性存在,我們若能夠發揮出去。想,在更遠的地方我們都能夠去完成,厄瓜多,在上個月,我們才去這樣完成它。它的災難這麼的遠,我們臺灣地理太遠了,同在這一念心,請美國的慈濟人去,因較近一點點。他們也是在二十多天的時間內,從最苦難、最污濁的泥濘中,這樣將他們救拔過來。所以,只要這念心不分遠近,都可以做得到。
 
  所以,這就是「指能覺法性之智慧說」,能夠覺悟這個法,我們人人本具的性,這個智慧,「即是漏盡人之智慧」,這就是漏盡之智慧;「漏盡」就是煩惱都盡了。記得,煩惱叫做「漏」,這個煩惱都盡除了,有法性的顯現,這叫做智慧。菩薩就是要運用這樣的智慧,才有辦法真正投入人群。這就是我們要學的。所以,前面的文就是這樣說,
 
經文:「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常行忍辱,哀愍一切,乃能演說,佛所讚經。後末世時,持此經者,於家出家,及非菩薩,應生慈悲,斯等不聞,不信是經,則為大失。我得佛道,以諸方便,為說此法,令住其中。譬如強力,轉輪之王,兵戰有功,賞賜諸物,象馬車乘,嚴身之具,及諸田宅,聚落城邑。」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長行文說完了,因為重要的就再重複。所以,「常行忍辱,哀愍一切,乃能演說,佛所讚經」。昨天說過,大家要再回憶。接下來再說,「後末世時,持此經者,於家出家,及非菩薩,應生慈悲,斯等不聞,不信是經,則為大失」。未來修行者,發願要持這部經的人,我們若看到出家,或者是還沒出家的修行人,他們若沒有聽到這部經,或者是不想要聽,或者是不想要信,像這樣的人,我們要起憐憫心,因為這些人沒有接受到,很可惜,他會損失很大。所以,我們若有持《法華經》,我們若有發大乘心,對這些人──不想要聽、不想要了解的人,不要信的人,我們要對他們起憐憫心,我們要想辦法去接近他們。要不然,他們就可惜來了一趟人間,在佛法之中,沒有接觸到大乘道理,這是大失。
 
  所以,我們就要發這樣的願,「我得佛道,以諸方便,為說此法,令住其中」。我們就要發這樣的心,讓這些人,不要聽、不要信的人,我們要用種種的方便接引他,讓他能夠接受這樣的法,這樣在這個法之中。接下來再說,「譬如強力,轉輪之王,兵戰有功,賞賜諸物,象馬車乘,嚴身之具,及諸田宅,聚落城邑」。就譬喻這個轉輪聖王很有力,這些領導兵眾去上戰場去戰的人,人人有功,有功就要賞,賞賜種種東西。有車、有馬,有象、有馬,有莊嚴他的服裝,這就是表示為他升官了,又再有田、有城邑;看他功有多大,就賞他多少。這就像我們修行者,我們修多少行,就得到多少的心得,同樣的道理。接下來,這段文,我們就說,
 
經文:「或與衣服,種種珍寶,奴婢財物,歡喜賜與。如有勇健,能為難事,王解髻中,明珠賜之。」
 
經文簡釋:
「或與衣服,種種珍寶,奴婢財物,歡喜賜與。如有勇健,能為難事」;如有傑出勇健人超三界者,故云勇健。
 
  我們剛才說,就是菩薩要發心入人間,才有辦法真正「能為難事」,我們就應該要很用心。這段經文,「或與衣服,種種珍寶,奴婢財物,歡喜賜與」。因為王很歡喜,已經得勝了,所以很歡喜,大家都能得到,大小項的獎勵全都能得到。就像我們大、中、小乘,所得到的法一樣,會很歡喜,我們得到了。這「勇健」,就是「能為難事」,就是很勇才能夠得勝;很勇猛才能夠上戰場,很精進、勇猛才能夠得勝。所以,「如有傑出勇健人,超三界者。故云勇健。」我們要修行,也要身心健康,尤其是心的健康很重要,觀念、思想要很正確,這樣接觸佛法,對佛法無疑、深信。
 
  若能夠深信,對佛法無疑,我們保護我們這念心,要長時修、無間修、無餘修、恭敬修。你有長時,有無餘,有無間的修行,但是不要忘記恭敬,對敬法,敬一切僧,敬一切眾生。人人皆有佛性,我們若有尊重、敬仰的心,自然我們的精進力就能夠很圓滿。所以,在四修的裡面,最後面就是「恭敬」,這是很重要。
 
*能為難事:謂能為趨向大乘之難事。精勤奮力,趣真向實。依理起行,故云能為難事。
 
  所以,「能為難事」。有這樣的心,就能夠為難事,就再困難的事情也沒有問題。所以,「謂能為趨向大乘之難事」。這就是修行,我們願意,要進去行菩薩道,這大乘雖然是很困難,路很難走,要入人群中,入人群很複雜,但是我們不怕。就是人群複雜,才會造很多的業力,眾生才有共業,才有這麼多的災難,這個時候就是菩薩一定要進去的時候。所以,「趨向大乘之難事」,明明知道困難,但是願意、甘願,所以克服。我們這次也有看到慈誠隊這句「克服」,既然要投入了,就要克服,不怕這些垃圾,不怕髒,就是克服;不怕累,不怕困難,就是這樣克服。
 
  所以,「精勤奮力」。就要很用力,很打拼。所以「趣真向實」,就是方向是真的,所做的是實的。這種「趨真向實」不是只坐在那裡想,不是只坐在那裡聽,坐在那裡說而已,是真正要「精勤奮力,趣真向實」,走去,所以大家要很用心。我們要「依理起行」,這些道理我們都要知道,我們要身體力行,「故云能為難事」,菩薩就是這樣,要有這樣,所以叫做「能為難事」。我們要很用心哦!
 
經文簡釋:
「王解髻中,明珠賜之」;佛開啟至高頂上圓融智寶,喻解權賜實,如王解髻賜珠。
 
  所以,「王解髻中,明珠賜之」。那王,就是佛。轉輪聖王,就是譬喻佛。「佛開啟至高頂上圓融智寶」。那個肉髻,就是在頭骨頂,這個相就是譬喻是佛陀心所保護的法。現在佛陀願意將這個法這樣開啟出來了,就是譬喻頂上明珠一樣,是一個圓融的智寶,就是《法華經》。「喻解權賜實」。譬喻在法華會上,正式,正式向大家解權賜實,將過去方便法這樣將它啟開,說:「這是過去方便接引的法,現在最重要的就是在這裡,就是要有自覺修行,行救濟眾生,叫做『上求佛道,下化眾生』。」自行是自覺,但是就是要為利益眾生而修行,所以叫做「圓融智寶」。為眾生,但是自己也成就了;眾生既然得救,我們付出,方法準確,就是我們也得到這個法。所以,「喻解權賜實,如王解髻賜珠」,同樣的道理。接下來這段文再說,
 
經文:「如來亦爾,為諸法王,忍辱大力,智慧寶藏,以大慈悲,如法化世。」
 
經文簡釋:
「如來亦爾,為諸法王,忍辱大力,智慧寶藏」;佛為法王,有大忍力,具足智慧功德寶藏。
 
  佛陀就是用這樣的心,這樣為了眾生,所以他願意為了這個法,眾生需要法度,所以如來就是這樣,「為諸法王」。所有的道理,天地宇宙之間萬事理相佛無不通徹,所以常常告訴大家,佛與天地宇宙合為一體。所以,所有有情與無情,有形與無形,佛陀無不通徹其道理。這就是佛陀他將這個通徹的道理,有形、無形的道理,非常的精華、精準將它凝聚起來,那就是在這個寶藏,就是法,妙法就是在這個地方。
 
  所以,佛陀就是這樣,「為諸法王,忍辱大力,智慧寶藏」。佛陀要走過了這條路,所以能成佛,那是經過多少的「忍辱大力」去付出,這塵點劫以來,累生世無法計算,一次一次面對著群眾,受多少的要忍辱。我們過去都一直說,世間多惡濁啊!世間人的煩惱、無明,多麼的剛強,這我們全都很體會、了解。面對這些人,難道不用忍辱嗎?唉,要忍啊!就忍,還要去付出,這是忍辱大力,所以智慧是寶藏。他這樣不斷經歷過來,就是累積精又準,精準的這個寶,將它會合起來,在這個寶藏裡。就是這樣不斷累積,所以因緣成熟,他就成佛了,這是要走過很長久的路過來,要發揮他的忍辱力,他的智慧,他的大誓願力這樣累積來。這個累生累世結合起來的寶藏,就是在這裡。「佛為法王,有大忍力」。他的內心,法,就是精準的在他的內心,但是不能讓他欠缺的就是大忍力。所以,我們除了求智慧,更要再堅定我們的大忍力;我們若沒有忍力,就無法完成我們智慧的心願,所以「具足智慧功德寶藏」;要有大忍力,這個寶藏才能夠完成。
 
經文簡釋:
「以大慈悲,如法化世」;如諸佛以大慈悲,說佛說亦隨佛行,誘化一切故云如法。
 
  所以,「以大慈悲,如法化世」。我們要用大慈悲,除了智慧,我們還要有大慈悲心。慈悲、智慧叫做「悲智雙運」,這個悲智雙運在人群中,還是要有大忍力,所以有「六度萬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這是一連串,我們缺一不可。所以,「如諸佛以大慈悲,說佛說,亦隨佛行」。菩薩就是要這樣,要像諸佛。不只釋迦牟尼佛,過去無數佛,四方八達的諸佛,釋迦牟尼佛就是在諸佛其中之一。佛佛道同,所以我們現在修行,要「如諸佛以大慈悲」;諸佛道同,就是大慈悲。「說佛說,亦隨佛行」。我們開始以佛的精神,我們學來,學以致用,我們就要說出去,說佛所說的法;不只是說佛所說的法,我們還要隨佛所行的行為。我們就是叫做「學佛」,說佛所說法,隨佛行入眾生,我們要這樣身體力行去走,所以我們要有這樣,「說佛所說,亦隨佛行」。
 
  佛到底如何修行過來的?無央數劫,塵點劫啊!很多,無法去計算,就是投入在這種剛強眾生人群中,六道,隨著眾生,這樣在六道中去度眾生。這就是諸佛菩薩的芳蹤,我們就是要隨他們的芳蹤來走,這樣叫做學佛,行菩薩道。所以,「誘化一切,故云如法」。我們就要像這樣,諸佛菩薩不捨眾生,忍一切苦,難行能行,要這樣走過來。我們的目標就是循循善誘,用什麼方法?用方便法。雖然我們行在一實乘法,但是我們要隨眾生的根機,用種種的方便法去接引,所以你必定要走入有為法,人間所有一切法你都要去投入。
 
  現在的世間,就是這樣災難偏多,菩薩不是只去給他物資,布施給他,還要身體力行,去解決他們現實的痛苦。水淹了,幫助他趕緊將水抽出去;爛泥巴很多,泥濘不堪,幫助他們清掃;裡面東西浸到都髒了、爛了,爛的將它清出去,還可以用的,幫助他們洗一洗,回歸原位。這個時刻,是眾生最最苦難的時候,菩薩就是和他們一樣,入他們的環境,去清掃他們需要清掃的環境;去淨化他們所需要,能夠恢復他們原來生活的環境,這就是「菩薩」,這也是一個法。這叫做「有為法」,有為法的一切,都叫做「方便法」。
 
  「方便法」就是來自「無為法」,這個心理。我們的心,心性的源頭,無形、無影、無體、無相,但是理性存在。我們這個理性,要如何將佛法的道理用在我們的生活,入人群中去?這就是「隨佛行」。說起來,實在沒有東西可讓大家看,但是人間世事很多,需要我們去投入、去幫助。「苦既拔已,復為說法」,用方便的法,誘引過來了,開始能夠接近他,開始能夠為他說真實法。有的修行,不要聽、不要信,一乘的大道理不要接受,我們就要用方便法這樣去接近他。這不就是前面那段文說的呢?我們也就是要用方便法去接引他;若沒有接引他,他「大失」,他會有很大的損失,枉費他出家,枉費他在接觸佛法,沒有聽到大乘法,真的很可惜。我們要用種種方法來誘引他,這叫做「誘化」,誘引他、化度他,所以「誘化一切,故云如法」,這樣叫做「如法化世」,這就是修行如法。我們剛才看到,「如法化世」,這就是我們要努力。
 
*如法:契於理應當信順如法修行。說法者,當如法說。
 
  所以「如法」,意思就是「契於理」。我們不只是契佛心,要契佛理。所以,「應當信順如法修行」。我們應該要信順,佛法就是這麼的微妙,很細小,無孔不入,無處不在。佛法道理很微細,但它的力量很大,能夠伸向到任何一個空間去,而且能夠用很大的力量去幫助人,這就是佛法的道理。只要我們很用心去契於理,去了解這些道理都是這麼的微妙,我們應該要更信,信順,要再順這個法,不要又浮起了我相、我執、我見。我相、我執、我見這種一產生起來,不論是憍慢,或者是我慢,或者是卑劣慢,這種的慢心一起了,我們的人的性就變了,千萬不可。
 
  我們難得接近三寶──佛、法、僧,我們要很珍惜。若是已出家了,我們本身已經就是,我們本身就是,我們要尊重自己;尊重自己,就要尊重大家,尊重同修者。同修行者,我們要尊重大環境,這個大環境和合互協,我們能夠以身作則,領導人間、統理大眾。投入這個法海,那就「皈依法」,我們「深入經藏,智慧如海」,這就是僧,就要來領導人人接受法,這樣我們才有辦法去體會佛心。道理沒有接觸,怎麼會知道佛的心是長得什麼樣呢?佛心的盡頭,就是眾生心,人人本具啊!如來藏,就是在眾生無明中,無明中藏著如來藏。我們若沒有這樣,哪有辦法去體會佛的道理呢?所以我們要「契於理」,要知道如來藏在眾生的無明中哦!我們要好好地用心,才能夠將無明一層一層打開,如來本性現前。這必定要走過了這段「六度萬行」的道路,菩薩道,這叫做「如法」。如法、契理,隨佛的行為,我們去走、去作為;有為法、無為法,都要去體會、了解,所以「如法修行」。
 
  所以,「說法者,當如法說」。說法的人也是一樣,行為、心力也要放在說法,法的裡面,就要說做得到的法;若做不到的法,說的都多說的。所以,我們聽的人也是,要聽,聽進去之後,法是真實法,我們身體力行,多多去腳踏實地,有踏實去看到,心地風光才體會得到。所以,若要了解心地風光如來藏,就要向我們煩惱堆中去找出這如來的本性。所以我們要去契如法的理,要時時多用心啊!
 
花蓮薰法香筆記團隊感恩合十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7/06/08晨語簡記《法華經·安樂行品第十四》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7/06/08晨語簡記《法華經·安樂行品第十四》   2017/06/08晨語簡記《法華經·安樂行品第十四》 Empty周五 6月 09, 2017 9:19 am

[2017年06月08日上午5:22]  農曆五月十四日,(僅德松個人筆記參考。請多指教,感恩。)


《法華經.安樂行品第十四》,靜思清澄(法髓)妙蓮華,慈濟人群菩薩道(一四四七)


1. 釋義經文:【或與衣服,種種珍寶,奴婢財物,歡喜賜與。如有勇健,能為難事,王解髻中,明珠賜之。如來亦爾,為諸法王,忍辱大力,智慧寶藏,以大慈悲,如法化世。】


2. 上人手札:「菩薩為眾生故,於諸難行能行,忍苦而悉行之,誓願不生退屈,精誠勤懇奮力,是謂為勇健相。」


(1)「菩薩為眾生故」:用心,這就是菩薩所以成為菩薩,就是為眾生。最近常提「菩薩所緣,緣苦眾生」,菩薩了解道理,知道修行這條路不是獨善其身,必定要自學利人;自己要身體力行,也就是要去利益他人,這叫做菩薩。


(2)「菩薩,身體力行,叫做「自覺」:菩提就是道;道,就是覺的通道。「菩提」就是覺;「薩埵」就是「有情」,就是眾生。要去為「有情眾生」付出,就是菩薩修行、覺悟,要去行在菩薩道,常常在講的「菩提大直道」,就是這條很直的路。


(3)「於諸難行能行」:我們覺悟,了解這條路就是這樣走。我們很甘願、歡喜,為了覺悟的道路;甘願走,就是為苦難眾生,願意去付出。所以這條路「於諸難行能行」,知道眾生煩惱垢重,眾生無明,貪、瞋、癡、慢、疑。


(4)「淨化人心」:眾生的心垢,眾生這麼複雜,不斷在造業,不斷污濁大空間。所以菩薩如何淨化?從人心開始;從大空間的污濁,就是眾生的共業要如何把它淨化。現在所說的氣象異常,就是因為整個在天體間,已經是異常,氣體真的是異常了,這是因為受污染。


(5)「有形的人間所感受」:我們這幾天就是一直在說這些事情,從無形,一直要從有形來會合。有形就是人間所感受。無形呢?就是在這樣,空間本來就是沒有什麼,忽然間,大雨大風,或大艷陽,風雨皆無,完全烈日當空,沒有風的流通,沒有雨水滋潤,想想,若是遇到這樣的氣候,還要怎麼樣活下去呢?


(6)「四大不調,天煎地逼,煮日煎沙」:沙漠上面,無風無雨,天煎地逼,煮日煎沙,人要怎麼活?太陽燠熱,就像在滾水開水裡面煮日。地,熱呼呼,好像在鍋子上在炒沙一樣,叫做「煮日煎沙」。這種只有太陽,有大地的沙漠,無風無雨,想想看,人要怎麼活?地球上有這樣的地方嗎?有啊,古來就有了,地球就是有這樣地方。但是,人無法到的地方。


(7)「凡夫迷茫,取得一時享樂」:現在這種的氣候,會一直接近人類了。多久之前所看到的巴黎,氣溫很高,人已經受不了了,去破壞那個水的管道,本來是預備著的消防栓的管道,將好幾十個消防栓全都破壞,讓存著的水整個噴出來。人才在那裡歡喜啊,清涼啊!水若噴完了,沒水了,那種的享受才是短暫,萬一水管全都是空的,萬一若有火災之時,到底要用什麼來救災?人只是短暫,這種的無明,要取得一時的快樂。


(8)「四大不調」:氣候短暫的熱,人都受不了了,何況若長時間,這又是要怎麼活呢?日是這樣,乾旱,大地種不出了五穀雜糧,人要如何活下去?


3. ★「2016年6月23日阜寧縣龍捲風,一周年」:
(1)「為孔蕩村復建」:風,過量了。看看,在去年,阜寧,一場龍捲風,看,損失多少人賴以居住的建築物呢?很可怕。我們去為孔蕩村復建,盼望在六月間,就是一周年時,能夠讓災民搬進去新屋。


(2)「眾生共業,業風」:孔蕩村,孔夫子的後裔,整個村都是孔夫子的後裔,全都姓孔,是孔夫子的第七十幾代的孫(後代),在這個地方,這就是能夠見證這個事,人感觸得到,是因為這樣的風來造成。風是從哪裡起?又是往哪裡去?來無影,去無蹤,一時的時間這樣形成起來,形成起來是如何有這樣的風?這叫做眾生共業,業風。


(3)「業力如風」:龍捲風從哪裡來?消失歸到哪裡去?都沒有,只是一股的氣,其他的地方安然無恙,卻是在這撮地方,怎麼會這樣一直捲、一直捲,三彎五彎,轉到他們這個地方,整個這樣都捲走了,好可怕。在瞬間,幾分鐘,頭和尾就變成是這樣,所以這就是業風。


(4)「援助安身安心之處」:我們若再回顧在過去,歷史沒有很長,才是去年的事情,這個過程,一年的時間,急難的救災,同時長期的展望,一直去為他設計建屋,到現在已經工程將近完成了。紛紛也看到拿回來的相片,除了住屋,房子,已經開始要入厝了,再繼續是學校、幼稚園,再繼續有孔子的祠堂,因為我們要常常都要尊重孔子。


(5)「協助孔子後裔,給予安定容身之處」:雖然孔子出生是在山東,卻是時代的變遷,他的後裔,在近時代的幾十年前,六七十年前,這些子孫被解放到這個地方,住整個莊,有一群就是這樣在這個地方流離在這裡,生活過得很難過。現在遇到這個龍捲風,所以這個因緣再牽引,既然能夠安定他們的生活,又是能夠給他有容身之處,這樣穩定下來。


(6)「復興儒家,教育理念,良好傳統」:協助孔子的紀念館,讓大家能夠知道孔夫子的精神,教育的理念再復興起來。孔蕩村這些村民也這樣表達,他說過去在那個地方生活,已經感覺人生沒有什麼希望,現在已經「以孔家為榮」,他們是孔子後代,很光榮,都開始提起了意志力,開始要振奮起來。


(7)「教育復興」:這就是歷史有起有落,現在他們的村完成了,教育復興,孔子的精神回歸在這個地方。這就是菩薩,雖然很難行的路,難行也是能行,總是能夠成就。在去年一直到今年,一群一群的慈濟人前往關心協助,發願在那個地方去監督工程。有的慈濟委員是在那個地方去推廣「工地人文」,甚至去輔導他們戒菸,輔導他們戒酒,在工程中輔導他們投入自己的房屋自己來蓋。


(8)「帶動以工代賑,帶動工地人文,慈濟人發揮軟實力」:讓他們能夠以工代賑,也可以安住他們的生活,也可以蓋自己的房子,慈濟人輔導他們的生活方式,不要抽菸、不要喝酒,養成一個好的習慣,這要整年的時間啊!看到慈濟人軟實力,很可愛,看到那個畫面,有騎車,就是要來上工了,看他們嘴上啣著一根菸,慈濟人就這樣將他攔下來,很溫柔的就用菩薩的手,從他的嘴上這根菸抽拿出來,她就說:「抽菸,損身體喔,你要保重身體,這樣好嗎?」


(9)「眾生習氣,慈濟人耐心勸導」:人家也笑笑說:「好,好。」「不要再抽菸,要戒菸喔,一定哦!」「好。」「從今天起,我都會常常來看你,要戒菸喔!」「好。」樣樣都好。從今天起,他們就要每天去看,能夠戒菸。果然,現在都戒了,無酒無菸,很認真工作。


4. ★「歷史上的今天, 1991年,華東水災,為興化縣建慈濟村」:
(1)「慈濟大愛屋」:因為華東水災,災難很重,我們除了趕緊去為他們急救,救難救濟,又再冬令救濟,又再蓋屋,在那個的地方趕工。幾個月內,整個莊把它完成,在 1992 年開始,我們就讓他們去入厝。


(2)「入厝,剪綵」:慈師父、安師父(編按:精舍師父),領著慈誠、委員就是在那一天,6 月 8 日這一天,他們帶入了一群臺灣去的慈濟人,去替他們剪綵,讓他們入厝,也發放給他們地契、房契,挨家挨戶,大家喜氣洋洋。


(3)「搶晴天,戰雨天」:可要知道那時候是多麼的辛苦,臺灣的菩薩是如何長期去住宿在那個地方,一個村、一個村,要讓他們趕在幾個月內完成,「搶晴天,戰雨天」,他們的口號。這樣很快讓他們的房子,也是很莊嚴,喜氣洋洋入厝,那就是在 1992 年 6 月 8 日,同時也再為學校去動土,學校,也是因為要再經過設計,所以第二年為學校動土。


(4)「菩薩不怕辛苦,只為眾生」:一連串,大陸的那分的水災,這一連串好幾年,這樣救濟村的建設,民房的建設,還有學校的建設,光是在這天就再去為八所的中小學去動土,這就是在興化,八所的學校,同在這個時候動土。看到歷史的今天,這都是菩薩不怕辛苦,只為眾生,這樣的經過二十多年了,時間過得快。


5. (1)「菩薩為眾生故,於諸難行能行,忍苦而悉行之」:同樣要忍很多的苦,身體力行,「誓願不生退屈」,二十多年來,還是照常這樣走,現在孔蕩村也已經又是將要完成了,這二十多年間,來來回回,到底做多少事情呢?這都是菩薩有走到的路,那些事情才能夠完成,這必定要精進,向前前進。


(2)「誓願不生退屈」:看到二十多年前,來來回回的資深菩薩健在,現在在臺北這一波的大水災,還是看到這些菩薩,沒有退轉,他們雖然年紀大了,也同樣在畫面上投入,這樣在拿鏟子清掃污泥,同樣這樣在做。實在是令人很敬佩。


(3)「精誠勤懇奮力,是謂為勇健相」:很勇健的形象還是在,這種菩薩的精神就是為眾生長長久久。很期待,資深的菩薩永遠都是這樣,一直很健康,也期待年輕的菩薩,要不斷不斷地接力起來,因為人間廣,菩薩要無處不在,現在濁惡世,氣候、氣象異常,更需要人間菩薩。所以,要永恆、要接續下去。


6. ★『諸佛從心得解脫,心者清淨名無垢。覺=是指能覺法性之智慧說,即是漏盡人之智慧。』


(1)「諸佛從心得解脫」:眾生會造這麼多業,就是心濁。現在要淨化人心,凡夫心,念佛心,佛就是眾生的心。眾生,就回歸到佛的心。


(2)「心、佛、眾生平等」:只要我們一淨化,那就是佛。諸眾生無不都是諸佛性,大家都是有原來的佛性,所以「從心得解脫」。要解脫是要從心,心解脫,心淨化,自然我們就成佛了。要走過菩薩道,心若淨化,菩薩道就入人群了。


(3)「心者清淨名無垢」:心就是清淨,自然心無垢,這條道路,不論環境有多麼的濁,氣候多麼的多變化,一變,有災難了,大地的垢穢,我們只要有心,就能夠趕緊為它清理。從內心的道,到外面的境,我們能夠這樣從心的清淨道走出去,能夠除去大地環境那個污濁的環境,這就是我們要很用心體會,無不都是心。


(4)「覺,是指能覺法性之智慧說」:指我們能覺法性之智慧,人人本具真如本性,法性存在,我們若能夠發揮出去,再更遠的地方我們都能夠去完成。


(5)「慈濟人,援助厄瓜多的水災」:在前個月,我們去幫助厄瓜多,這樣完成它,它的災難這麼的遠。我們臺灣地理太遠,同在這一念心,能夠請比較近的美國的慈濟人前往援助。他們也是在二十多天的時間內,從最苦難,最污濁的泥濘中,把他們救拔過來。所以,只要一念心,不分遠近,都可以做得到。


(6)「能覺法之性」:能夠覺悟這個法,人人本具的性,智慧,這就是「漏盡之智慧」。


(7)「漏盡」:煩惱都盡了,煩惱叫做「漏」,煩惱都盡除了,法性的顯現,這叫做智慧。菩薩要運用這樣的智慧,才有辦法真正投入人群。這就是我們要學的。


7. ★複習經文:【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常行忍辱,哀愍一切,乃能演說,佛所讚經。後末世時,持此經者,於家出家,及非菩薩,應生慈悲,斯等不聞,不信是經,則為大失。我得佛道,以諸方便,為說此法,令住其中。譬如強力,轉輪之王,兵戰有功,賞賜諸物,象馬車乘,嚴身之具,及諸田宅,聚落城邑。】


(1)「應生慈悲,斯等不聞,不信是經,則為大失」:未來修行者,發願要持《法華經》的人,若看到出家或者還沒有出家的修行人,若沒有聽到這部經,或者不想要聽,或者不想要信,像這樣的人,我們要起憐憫心,因為這些人沒有來接受到,很可惜,他是損失很大。


(2)「我得佛道,以諸方便,為說此法,令住其中」:我們就要發這樣的心,讓這些人,不要聽、不要信的人,要用種種方便,接引他,讓他能夠接受這樣的法,在這個法之中。


(3)「譬如強力,轉輪之王,兵戰有功,賞賜諸物,象馬車乘,嚴身之具,及諸田宅,聚落城邑」:譬喻轉輪聖王很有力,這些領導兵眾去上戰場去戰,人人有功,有功就要賞,賞賜種種的東西。這樣有車有馬,有象有馬,有莊嚴,他的服裝,這就是表示將他升官了。又再有田、有城邑,看他的功有多大,就賞他多少。這就像我們修行者,我們修多少行,我們得到多少的心得,同樣的道理。


8. 【或與衣服,種種珍寶,奴婢財物,歡喜賜與。如有勇健,能為難事】:如有傑出勇健人,超三界者,故云勇健。


(1)「能為難事」:菩薩發心入人間,才有辦法真正「能為難事」,因為王很歡喜,已經得勝,大家都能得到大小項的獎勵,全都能得到。就像我們大、中、小乘,所得到的法一樣,會很歡喜,我們得到了。


(2)「勇健」:就是「能為難事」,很勇才能夠得勝,很勇猛才能夠上戰場,很精進、勇猛才能夠得勝。


(3)「如有傑出勇健人,超三界者,故云勇健」:若能夠深信,對佛法無疑,保護我們這念心,要四修:「長時修、無間修、無餘修、恭敬修」。不要忘記「恭敬」,敬法,敬一切僧,敬一切眾生,人人皆有佛性。我們若有尊重、敬仰的心,自然我們的精進力就能夠很圓滿。在「四修」的裡面,最後面就是「恭敬,這是很重要。


9. 【能為難事】:謂能為趨向大乘之難事。精勤奮力,趣真向實,依理起行,故云能為難事。


(1)「謂能為趨向大乘之難事」:有這樣的心,就能夠為難事,就再困難的事情也沒有問題。這就是修行,我們願意要進去行菩薩道,大乘雖然是很困難,路很難走,要入人群中就很複雜,但是我們不怕;就是人群複雜,才會造很多的業力,眾生才有共業,才有這麼多的災難。這個時候,就是菩薩一定要進去的時候。


(2)「克服」:明其知道困難,但是願意,甘願,所以克服。這次也有看到慈誠隊,一句「克服」,既然要投入了,就要克服;不怕這些垃圾,不怕髒,就是克服;不怕累,不怕困難,就是這樣克服。


(3)「精勤奮力,趣真向實」:就要很用力,很努力。方向是真的,所做是實的,這種「趨真向實」不只是坐在那裡想,不只是坐在那裡聽,坐在那裡說而已,是真正要精進,身體力行。


(4)「依理起行」,這些道理我們都要知道,要身體力行,「故云能為難事」。菩薩要有這樣,所以叫做「能為難事」。我們要很用心!


10. 【王解髻中,明珠賜之】:佛開啟至高頂上圓融智寶,喻解權賜實,如王解髻賜珠。


(1)「王解髻中,明珠賜之」:那就是王,就是佛。轉輪聖王,就是譬喻佛。「佛開啟至高頂上圓融智寶」:肉髻,在頭骨頂相,譬喻是佛陀心所保護的法。現在佛陀願意將這個法這樣開啟出來,就是譬喻頂上明珠一樣,是一個圓融的智寶,就是《法華經》。


(2)「喻解權賜實」:譬喻在法華會上,正式向大家解權賜實,將過去方便法這樣將它開啟,說:這是過去方便接引的法,現在最重要的就是在這裡,就是要有自覺修行,行救濟眾生,叫做「上求佛道,下化眾生」。


(3)自行是自覺,就是要為利益眾生而修行,叫做「圓融智寶」。為眾生,但是自己也成就;眾生既然得救,我們付出,方法準確,就是我們也得到這個法,所以「喻解權賜寶,如王解髻賜珠」,同樣的道理。


11. 【如來亦爾,為諸法王,忍辱大力,智慧寶藏】:佛為法王,有大忍力,具足智慧功德寶藏。


(1)「如來亦爾,為諸法王」:佛為法王,佛陀就是用這樣的心,為了眾生,所以他願意為了法,眾生需要法度,如來就是這樣,「為諸法王」,所有道理,天地宇宙之間,萬事理相,佛無不通徹,常常告訴大家,佛與天地宇宙合為一體。


(2)「具足智慧功德寶藏」:所有的情與無情,有形與無形,佛陀無不通徹的道理。這就是佛陀他將這個通徹的道理,有形、無形的道理,將它非常的精華、精準將它凝聚起來,那是在這個寶,在寶藏,就是法,妙法就是在這個地方。


(3)「為諸法王,忍辱大力,智慧寶藏」:佛陀走過這條路,所以會成佛,那是經過多少的忍辱大力去付出。這塵點劫以來,累生世無法計算,一次次面對著群眾,受多少的忍辱。我們過去都一直說,世間多惡濁!世間人的煩惱、無明多麼的剛強,這我們全都很體會、了解。面對這些人,難道不用忍辱?唉,要忍啊!就「忍」,還要去付出,這是大力,所以智慧是寶藏。


(4)「發揮他的忍辱力,累積大誓願力」:不斷經歷過來,累積精又準,精準的這個寶,將它會合起來在這個寶藏裡,就是這樣不斷累積,因緣成熟,他就成佛了。這是要走過很長久的路過來,要發揮他的忍辱力,他的智慧,他的大誓願力這樣累積來。這累生累世結合起來的寶藏就是在這裡。


(5)「佛為法王,有大忍力」:法,他的內心,法,精準的法在他的內心,不能讓他缺少的就是大忍力。除了求智慧,更要堅定我們的大忍力;若沒有忍力,無法完成我們智慧的心願,「具足智慧功德寶藏」,要有大忍力,這個寶藏才能夠完成。


12. 【以大慈悲,如法化世】:如諸佛以大慈悲,說佛說,亦隨佛行,誘化一切,故云如法。


(1)「以大慈悲,如法化世」:要用大慈悲,除了智慧,還要有大慈悲心;慈悲、智慧叫做「悲智雙運」。悲智雙運在人群中,還要有大忍力,所以有「六度萬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這是一連串,缺一不可。


(2)「如諸佛以大慈悲,說佛說,亦隨佛行」,菩薩就是要這樣,要就像佛,諸佛,不只釋迦牟尼佛,這過去無數佛,四方八達的諸佛,釋迦牟尼佛就是在諸佛其中之一。


(3)「佛佛道同,如諸佛以大慈悲」:所以我們現在要修行,「如諸佛以大慈悲」,諸佛道同,就是大慈悲。


(4)「說佛說,亦隨佛行」:我們開始以佛的精神,學以致用,就要說出去,說佛所說的法;不只是說佛所說的法,還要隨佛所行的行為。叫做「學佛」,說佛所說法,隨佛行入眾生。要這樣去身體力行。


(5)「學佛,行菩薩道」:佛到底如何修行過來的?無量數劫,塵點劫,很多,無法去算計,就是投入在這種剛強眾生人群中,六道裡去度眾生。這就是諸佛菩薩的芳蹤,就是要隨著他們的芳蹤來走,這樣叫做學佛,行菩薩道。


(6)「誘化一切故云如法」:諸佛菩薩不捨眾生,忍一切苦,難行能行,要這樣走過來。我們的目標就是循循善誘,用方便法。雖然我們行在一實乘法,但是我們要隨眾生的根機,用種種的方便法去接引,所以必定要走入「有為法」。人間所有一切法,你都要去投入。


(7)「齊心協力助人」:現在的世間,就是這樣災難偏多,菩薩不只是去給他物資,布施給他,還要身體力行,去解決他們現實的痛苦。水淹了,幫助他趕緊將水抽出去;爛泥巴很多,泥濘不堪,幫助他們清掃;裡面的東西都浸到髒了、爛了,爛的將它清出去,還能夠用的,幫助他們洗一洗,回歸原位。


(8)「有為法的一切,都叫做方便法」:這個時刻,是眾生最最苦難的時候,菩薩就是和他一樣,入他們的環境,去清掃他們需要清掃的環境;去淨化他們所需要,能夠恢復他們原來生活的環境,總是就是「菩薩」,這也是一個法。這叫做「有為法」,有為法的一切,都叫做「方便法」。


(9)「方便法」來自「無為法」,隨佛行:心理,我們的心,心性的源頭,無形、無影、無體、無相,但是理性存在。我們這個理性,要如何從佛法的道理用在我們的生活,入人群中去,這就是「隨佛行」。說起來,實在沒有東西可讓大家看,但是人世間之事是很多,需要我們去投入、去幫助。


(10)「苦既拔已,復為說法」。方便誘引過來了,開始能夠接近他,開始能為他講真實法。有的修行,不要聽、不要信,一乘的大道理不要接受,我們就要用方便法這樣去接近他。


(11)「誘化一切,故云如法」:前面那段經文所說的,我們要用方便法去接引他;我們若沒有接引他,則為「大失」,很大的損失,枉費他出家,枉費他在接觸佛法,沒有聽到大乘法,真的是很可惜。我們要用種種方法來誘引他,這叫做「誘化」,誘引他、化度他,「誘化一切,故云如法」,叫做「如法化世」,這就是修行如法。這就是我們要努力。


13. 【如法】=契於理,應當信順如法修行。說法者,當如法說。


(1)「如法」:意思就是「契於理」。不只是契佛心,要契佛理。


(2)「應當信順如法修行」:我們應該要信順,佛法就是這麼的微妙,很細,無孔不入,無處不在。佛法道理是很微細,它的力量是很大,能夠伸向到任何一個空間去,而且能夠很大的力量去幫助人,這就是佛法道理。


(3)「信順如法」:只要我們很用心去契於理,去了解這些道理都是這麼的微妙,我們應該要更加地信,信順,要順這個法,不要又有浮起了「我相、我執、我見」;一有產生起來,不論是憍慢,或者是我慢,或者是卑劣慢,慢心一起,我們的人的性就變了,千萬不可。


(4)「珍惜三寶。尊重自已,尊重同修者,尊重環境」:難得接近三寶,佛、法、僧,我們要很珍惜,若是已出家了,我們已經本身就是。我們要尊重自己;尊重自己,就要尊重大家,尊重大家同修者;同修行者,我們要尊重大環境。


(5)「大環境,合和互協」:我們能夠以身作則,領導人間,統理大眾,投入這個法海,就「皈依法,深入經藏,智慧如海」,這就是僧,領導人人接受法,這樣我們才有辦法去體會佛心。道理沒有接觸,怎麼會知道佛的心是長得什麼樣呢?


(6)「佛心的盡頭,就是眾生心」:人人本具如來藏,就是在眾生無明中,無明中藏著如來藏。我們若沒有這樣,我們怎麼有辦法去體會佛的道理呢?


(7)「契於理,如法修行」:我們要知道如來藏在眾生的無明中!我們要好好的用心,才能夠將無明一層層打開,如來本性現前,這必定要走過了一段「六度萬行」的道路,菩薩道。這叫做「如法」,如法契理,隨佛的行為,我們去走,去作為;「有為法、無為法」,我們都要去體會、了解,所以如法修行。


(8)「說法者,當如法說」。說法的人也是同樣,行為、心力也是要放在這個說法,法的裡面。就要說做得到的法;若做不到的法,說的都白說的。我們聽的人也是,法聽進去之後,法是真實法,我們身體力行,腳踏實地,有去看到,踏實,心地風光才體會得到。


(9)「煩惱即菩提」:若要了解「心地風光如來藏」,就要向我們煩惱堆中去找出這如來的本性出來。所以我們要去契如法的理,要時時多用心!


****************
14. 心得,感恩上人開示。菩薩不怕辛苦,只為眾生, 「於諸難行能行,忍苦而悉行之」,感動聽聞好幾個在海內外的慈濟菩薩們如何克服種種困難的身行典範。「誓願不生退屈,精誠勤懇奮力」,為大陸阜寧縣受龍捲風後的援建, 1991年華東水災時為興化縣建慈濟村、 援助厄瓜多的水災後的以工代賑清掃。


感動聽聞這段經文,「【如法】契於理,應當信順如法修行。說法者,當如法說。」每當聽聞經文釋義,很感動上人為我們開示,字字珠璣,很珍惜!就如殷殷叮嚀我們要「珍惜三寶。尊重自已,尊重同修者,尊重環境」。「佛心的盡頭,就是眾生心」,學佛,努力發揮己能,協助淨化人心,化解惡念結善緣。共勉之。
回頂端 向下
 
2017/06/08晨語簡記《法華經·安樂行品第十四》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晨鐘起薰法香--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