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靜思晨語--20100720觀自性 聽心音

向下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41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靜思晨語--20100720觀自性 聽心音  Empty
發表主題: 靜思晨語--20100720觀自性 聽心音    靜思晨語--20100720觀自性 聽心音  Empty周二 7月 20, 2010 11:21 pm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041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1
注冊日期 : 2009-01-11

靜思晨語--20100720觀自性 聽心音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靜思晨語--20100720觀自性 聽心音    靜思晨語--20100720觀自性 聽心音  Empty周二 7月 27, 2010 4:32 pm

【證嚴上人開示】
信為道源功德母,成長一切諸善根,我們常常說要堅立信心,我們信還要正信,不要迷信,所以建立了的信心,方向不雜亂,堅固定心,這就是我們要堅立。
常說信若是一點點偏差,那就是差毫釐失千里了,所以人人要時時,自己問自己的心,我們所選擇的信仰,是不是正確、正方向,若是正確、正方向,自然我們的心就無雜亂,自然就很堅固我們的道心,堅定我們的志向,若能如此,我們就起慧心,慧心就能觀心即聞即行,起精進心。
起信心故
方向不雜亂
堅固定心
起慧心故
觀心即聞即行
起精進心

我們的信心若正確,道心若堅固,我們的智慧、慧心,自然就建立起來,所以建立了這分智慧,自然我們會反觀自性。
我們觀心,我們平時都是看外面,觀察外面,我們很少把智慧反觀自照自己,所以我們修行,就是要修得時時反觀自照,觀我們自己的心。
我們的心,若能常常都很清楚,我們的耳根就聞,來聽,聽世間一切的聲音,大地萬物的聲音,人與人之間的聲音,心靜境靜,我們所聽到的,無不都是在說法的聲音,我們聽,聽一切法,我們能堅定,我們心的方向,行的方向,所以聞自性佛心,行自性智慧的法在人群中,所以就是智慧的心,觀心即聞即行,聽到的,我們都能趕快去行動,起精進心。
聽法,我們若不會要身體力行,聞而不行、如不聞,聽經,我們若不去行走,我們永遠就是坐在這裡,永遠坐在這裡,時間不斷空過,身體的生命,新陳代謝不斷老化,這樣叫做懈怠人生。
只是聽,聽而不行,這樣就沒有用了,聞而不聞,見而不見,這樣讓你和法會遇在一起,法在你身上沒生起作用。
所以我們無量義的法門,就是要讓我們很了解:
《無量義經集選》
有一法門無量義
疾令菩薩成菩提
自本來今最真諦
萬物性相本空寂

若說到無量義,我們就應該要趕緊想,無量義是從一法生,這一法中包含無量義,我們若能通達這個道理,自然我們能「疾令菩薩成菩提」,能趕快有發菩薩心的人,哪怕我們現在還是凡夫,只要你菩薩心發起,自然我們很快就能正覺。
正覺就是不迷信,那個「信」,信法,信正法,信道,信覺道,所以這菩提就是叫做覺道,只要我們的信是正確,我們甚至慧心也能跟著產生,自然我們就要去精進。
你已經發菩薩心了,你的慧根、信根,同時能產生採取行動,體會會更多,所以,「疾令菩薩成菩提」。
記得「草根菩提」,我看到一位老菩薩,這位老菩薩很精進,畫面一出來,她就是在佛前拜、誦經,誦經也誦得句句分明,能知道她是一位,很虔誠,很精進的菩薩。
除了拜佛之外,開始就準備去做環保了,做環保時,她就與大家分享,透露她的內心,她說,我很煩惱,我都有聽師父的法,我很認真聽,我都有在聽,不過,我就不知怎麼,脾氣一來,對人說話就會去傷害人,我也知道這麼講話會傷害人,所以傷害到人我就很懊惱,我很氣我自己,氣我常常在起煩惱。
看到這位老菩薩,真的是很可愛,她有在聽法,她很虔誠在拜佛,她知道她說話傷到人了,但是要改很困難,所以她就說,我很煩惱,我很氣,氣,我就趕快到佛前,去拜一拜,哭一哭,這樣,你看這菩薩,菩薩也會有煩惱,因為她的煩惱,還沒有制伏下來,這就是「在纏如來」,還有煩惱纏住她。
雖然她已經聽法,已經很相信,人人心中都有一個,清淨如來本性,她很相信,所以她每天在誦經,希望能返樸歸真,能回來她如來的本性,她知道現在是凡夫,過去是因果,過去因、現在果,這一生受盡了,人間喜怒哀樂的苦磨,所以她與生俱來那個習性,改不了,所以他現在也很想要,很認真、很精進,不過就是習氣要降伏下來,不是那麼容易。
所以幸好她有堅定的信心,幸好她信心的方向正確,現在就是要不斷去除她的習氣,回歸到她那分智慧,無染的智慧,在這智慧中,即聞即行。
我覺得雖然她常會有煩惱浮現,雖然她還有習氣,但是她是一個最精進的人,過去的習氣那麼的重,她現在話一說出去,馬上知道錯了,馬上開始改,馬上懺悔,雖然會再犯,犯了之後,她馬上懺悔,懺悔就表示,隨時她就是在警惕,這叫做覺。
我們若能像這位老菩薩,這麼的勇猛精進,無論她習氣有多重,總是有辦法慢慢習氣淡薄掉,智慧慢慢成長起來,只要這念信心堅固,自然那個定力,正確的方向,那個定力就自在了。
智慧成長,就自然常常觀心,向自己的心觀察好,開始看到我們不喜歡的事,習氣就不會很容易出來,就慢慢降伏這個習氣,這也是叫做法。
所以我們若是用這分求法的心,用清淨心,來聽大地一切萬物的聲音,用道心來聽人人說話,沒有一個人不是在向我們說法,所以我們大家真的要用心。
「法」,這個法字,雖然是一法門,但是我們能以無量的智慧,來觀察大地,聽聞大地的聲音,無不都是我們都生活在法中,這樣我們要成等正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正等正覺,就沒有困難。
只要我們發菩薩心,我們就會很快成菩提,我們能體悟到,正知、正見、正覺,其實這個法,「自本來今」就是「最真諦」,我們每天每天的生活中,都不離開在這真諦理,生活在人間,真的,每一天,對什麼樣的環境,什麼樣的人,我們都是在道理中,所以說「萬物性相本空寂」。
天地萬物一切的性相,本來是空寂,我們若是不要去和它接觸到,其實一切和我們無關,關我們什麼事,沒事,人人若能體認到這個因緣,有因有緣會合起來,萬事萬物就現前了,你那因與緣若把它隔離掉了,什麼都沒有了,不都是空寂的嗎?
既然世間因緣分離了,一切的性相都是空寂,還有什麼好計較的?這就是叫做道理,請大家要用心。
所以菩薩應如是諦觀,菩薩要深入去觀察,天地萬物事相道理,所以如是諦觀,諦就是甚深的真理,最真、最透徹的真理,其中包含著審,審察,以及很謹慎,就是很縝密的觀察,這種的智慧,來看天地萬物的道理,這是非常精細、縝密的觀察,這就是菩薩。
所以觀察了人間的諸相,本來就空寂了,怎麼還有怎麼多相呢?這個「相」,不離開大自然境界的相,大自然的境界,成住壞空,人生老病死,在生老病死中,本來一個很單純的佛性,變成凡夫生住異滅,種種的心理型態,所以亂了次序,所以變成了這麼多的煩惱。
佛陀就要設很多法門,慈悲喜捨,這就是佛陀來人間,對我們所設最重要的法門,所以眾生,這麼多的煩惱,菩薩就要在眾生中,要生起憐憫心,因為他諦觀眾生,這麼的顛倒,生住異滅的心理,所以造就愛恨情仇,變成人與人之間,互相兇殺、互相破壞。
看看,除了天災以外,人禍那麼多,所以佛陀就是要來人間,開啟眾生這念心,要生起憐憫心,發大慈悲,所以憐憫心生起,自然就會發大慈悲,大慈大悲,再下去呢?大喜大捨了。
我們自己很甘願,大喜就是很甘願,甘願入那個境界,眾生受盡苦難,菩薩甘願入眾生苦難中的境界,我們不畏苦、不怕辛苦,所以你們若是,看到我們慈濟人問,很辛苦哦,不會,很幸福、很感恩,彼此感恩,這叫做甘願。
所以甘願,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將欲救拔、深入諸法,你要去救拔一切的眾生,自然你一定要深入諸法
所以諸法在天地萬物中,我們不能不去了解,不要想說我修行,修行就與世無爭了,與世無關了。
不是,與世無爭是要與人無爭,與人無爭,我們就與事無爭,我們是用那個無爭的心態,來處眾入群,入在群眾中,與事無爭則事安,與人無爭則人安,與世無爭則世安,我們要能讓,人、事、世間能平安,就要在一個「無爭」。
這個無爭,人會無計較、無爭端,除非你要有堅固的信心,有無上的智慧,所以我們要入人群中,我們必定要深入諸法。
菩薩如是諦觀
生憐愍心
發大慈悲
將欲救拔
深入諸法
住異滅諸法相如是
諸善惡法
應復如是

各位,總而言之,都是一念心,堅固、正確的信心建立下來,然後你智慧的方向沒有偏差,精進向前走,經者道也,道者路也,路就是要讓我們向前走,所以我們必定要精進,不要空坐著浪費時間。
光是聽法不肯向前走,那就是空聽的,空聞而已,所以我們應該要好好,聽人間的聲音,萬事萬物,何況道理呢?我們要時時很清楚,諸法是從一法生,請大家要時時多用心。
回頂端 向下
 
靜思晨語--20100720觀自性 聽心音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