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17/06/13晨語簡記《法華經·安樂行品第十四》

向下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7/06/13晨語簡記《法華經·安樂行品第十四》 Empty
發表主題: 2017/06/13晨語簡記《法華經·安樂行品第十四》   2017/06/13晨語簡記《法華經·安樂行品第十四》 Empty周二 6月 13, 2017 3:59 pm

20170613晨起薰法香,慧命日增長《法華經·安樂行品第十四》 
(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如來出現於世為一大事因緣,
闡揚大法化諸眾生入見道法,
出離生死令得無量義利安樂,
得生世輕安自在,
是為眾生之師範。
 
  要用心體會,聽清楚。「如來出現於世」,就是「為一大事因緣」。大家應該常常聽師父說這樣的話,佛陀來人間只是為一大事因緣。這個一大事因緣是多麼重要啊!不只是佛的一大事因緣,我們人人都是同樣有一大事因緣來。佛陀的一大事因緣,是為弘揚大法而來,是為芸芸眾生而來,而我們凡夫的一大事因緣是什麼呢?是由不得自己。過去生中所造作的因、緣、果、報,這麼多事情這樣攪在一起,所以由不得自己,六道中不知道要去哪一道?就讓因緣牽引著他去了,或是來人間,或是享受福報,或是來人間受諸苦難,這是由不得自己的一大事。佛陀就不是這樣,佛陀是無央數劫,生生世世發大願這樣來。我們若記得〈化城喻品〉,就很清楚明瞭。大通智勝佛的時代,時間,為我們說得很清楚;空間,也為我們說明得很多。
 
  時間,是塵點劫,無法去計算。空間,就說十六王子,十六王子是人與人之間,他們有這個因緣接觸佛法,他們聽聞的是《法華經》,能夠有根機接受。不只是接受,還能夠在大通智勝佛入靜室後,十六沙彌承擔起了責任,講說《法華經》。這個覆講《法華經》,和十六沙彌有緣的,就由各人帶開。十六沙彌所帶過去,他們每一位接受到每一位沙彌,這一群人就已經結上了法華的緣。空間在哪裡啊?這十六沙彌各各分佈在不同的國度、世界去度眾生,去圓這樣的緣,去生生世世教導這法華未了之緣。這空間是這麼的大,而我們呢?也是啊!我們也是在大通智勝佛那時候,在十六王子的道場,那時候十六王子之一,就是我們現在的釋迦佛,和他有緣啊!他們是從那個時代就已經發大心願,就這樣生生世世這一大事因緣不斷在人間,要布善種子、教化眾生,一直到緣成熟,他成佛了,為眾生授記,圓一個緣,一大事因緣。
 
  這就是我們眾生與佛有緣,長久的時間這樣不斷累積。我們凡夫就是凡夫,我們聽法不用心,法千萬分中,我們所結到的只是聽法眾的緣。只是聽,「有聽嗎?」「有啦、有啦,有聽啦。」「了解嗎?」「了解啦、了解啦!」這種不經意,聽一下就過去了,這是「有漏法」。常常說「用菜籃在提水」,法永遠都沒有裝住,法我們全部是漏的。我們這樣生生世世,時間也是這麼久啊!我們起起沉沉,就是這樣,還是在六道中輪迴,我們還是不斷、不斷造作業力。
 
  佛陀為眾生也用耐心、愛心,對眾生還是要有信心,所以還是發願,生生世世不斷發願。這願力,有心、有願就有力,所以要有信心、毅力、勇氣。佛陀就是這樣隨著眾生來來回回,才說「如來」,如來就是乘如是法,乘如是緣,這樣而來人間,所以叫做如來;乘如是法、如是因、如是緣而來人間,出現在世間。所以,為了什麼?一大事因緣。這麼長久的時間,現在已經在娑婆世界成佛了,這是一大事因緣,要來圓這番的緣。所以在這個時間,就是闡揚大法。「闡揚大法化諸眾生入見道法」。入佛見的道法──佛知、佛見,給他這條路去走。
 
  這五六天來,因為大陸有二十六個省與直轄市,有北、東、西、南、中部,這五個地方、二十六個省與直轄市的慈濟人來臺灣,將近八百人,有七百九十五位來到臺灣精進。也很感恩,臺灣的菩薩同樣很精進,也有五百多人來當工作人員,要來為這些從大陸來的菩薩,來為他們付出,來為他們做準備,生活、香積、交通組,甚至有人醫會等等,也有五百多人投入,還有近百位的隊輔來帶。因為這樣愛的接力,從大陸來的將近八百人,臺灣慈濟人的付出也是將近六百多人,這樣共千多人在一起。
 
  前天,他們是從花蓮靜思堂用走的回來,走十一公里的路。我們昨天也聽到人人分享心得。這三天來,都在聽他們分享心得,每個人所分享都讓人很感動。這分的感動,真的是讓人無法去一一來和大家分享,不過帶得井然有次序,是每個人都很循規矩。年齡也有三十多歲,有二十多歲,當然也有八十多歲。看看,他們在分享,就是在廣州,有一位朱豔秋(廣州慈濟人),這位站上臺來,她就報出了她的年齡,已經八十歲了,她的精進讓人感動。她說,她從一九八九年開始,有朋友送她一本《靜思語》,從那本《靜思語》開始,她就很投入,字字句句都入她的心。她有一個心願:如何能入慈濟的行列來?卻還是這樣經過了一段時間,到現在才進來慈濟。
 
  她在二0一三年,說起來就是四五年前,她來受證,然後開始聽《法華經》,從這樣開始,每天每天都在聽,都在薰法香。她說,她坐計程車,每天哦!都一大早坐計程車來聽經。她說,她要發心、要立願,她說她已八十歲了,現在才承擔起了協力組長,她說承擔起協力組長,她對法更要再認真,她要帶人,她要發心。所以她不怕她年紀大,她的精神力量還很好,所以在帶人很有方法。這次來臺灣,就是專心投入,精進,要來吸收法的能量,她很用心。雖然很累,她卻提起她的精神、毅力。她說,已經有年齡了,雖然身體會累,但是她也要有願。有心、有願、有力,要信心、毅力、勇氣。那一天在走路,她說想到師父,她就向前走;若累了,想坐下去,要倒下去時,她就又想到師父,就趕緊起來,開始再精進。
 
  走路十一公里,覺得也會累。又聽到常住師父告訴他們:「快來不及了,要用跑的。」開始她也是用跑的,真的跟大家用跑的回來,還來得及聽經哦!這就是精進、毅力、勇氣,她愛,就是有愛、有願、有力,她修養要從自己開始,將聽來的話聽入心,從語言表達出她的行動,這就是學佛的精神。她說,已經認識慈濟二十多年了,但是無法接近,一直到二0一0年年,才真正在廣州佛事展的時候,接觸到慈濟人,所以從那時候開始,就鍥而不捨一直接近慈濟,就見習、就培訓,所以二0一三年已經受證了。這就是她進來慈濟的因緣,從那年薰法香到這時候,她沒有停歇。我聽到每天坐計程車來聽法,下來我就問她:「妳一天計程車錢要用多少?」她說:「四十多元。」不知道和我說是四十幾元?我就回應她:「這樣五十元可以說。每天都要用那麼多錢坐計程車啊?」她說:「沒關係,這是我的孩子為我護法。」
 
  她跟她的孩子說:「我每天坐計程車,你工作這麼辛苦,讓我每天搭計程車,這樣我不忍心。」孩子就告訴她:「只要媽媽您身體健康,只要您做您歡喜要做的事情,這樣我也安心了。」就這樣告訴我。我說:「妳很有福,因為妳有智慧,八十歲了,精神很清楚,講話條條有理。」所以她承擔起協力組的組長,對組員很負責。不是只有牽他們來做好事,她還要負責聽法、去傳法,這種的精神讓我很感動。像這樣,這才是真正人生的一大事。我們既來人間,過去我們可能懵懵懂懂這樣過去,但是現在我們清楚了,有一條路我們自己在走了,也要再帶人走對的路,從小路也慢慢要將他接引,走入這大條的菩提大直道。若能這樣,我們現在也是在種一大事的因,發這樣的心,立這樣的願。她說:「有心,只要有心就有力;信心、毅力、勇氣。」這也是她昨天這樣說的。
 
  這就是我們要一念心一轉,我們帶著無量數的無明大事來,這種由不得自己的因果來。我們不如將這個身當作是載道器,聽到法,我們應該要接受大法,也要能夠入人群,這一大事的因緣。佛陀做得到,當然我們這樣開始,也要做得到。十六王子的時代有這個大事的因緣延續到現在,而我們凡夫從現在這個時代,也來立一個一大事的因緣,一直延續到未來。有心、有願、有力,應該我們要這樣做。
 
  所以我們「闡揚大法化諸眾生入見道法」,我們要將這些眾生,也同樣將他們帶進來。佛陀已經在帶我們了,我們也接受佛陀所帶領,雖然我們現在還是眾生凡夫之一,我們乘著這個大法,同樣要入佛知、入佛見,入佛見所走的路,我們也在走這條路。這個法,我們期待慢慢向入佛道,出離由不得自己的生死。「出離生死令得無量義利安樂」,我們出離了生死,慢慢我們接近很多的法。佛陀要講《法華經》之前,先講《無量義經》,《無量義經》就是利益安樂一切眾生。你們早上也是在誦《無量義經》,一開頭我們就知道《無量義經》無不都是菩薩法,無不都是要入人群去利益一切眾生。這就是我們要好好進來,入佛的知見道法,才有辦法出離生死。現在開始,從《無量義經》安樂、利益眾生,拔除眾生的苦難,讓眾生平安、快樂,這是我們現在,也是做得到的事情。只要你發心,沒有做不到的。
 
  所以,「得生世輕安自在」。希望人人都能得到生生世世輕安自在,「是為眾生之師範」。我們若和這些眾生結好緣,就像佛陀是我們生生世世的導師。他從十六王子的時代就為我們布善種子了,雖然我們這粒種子很微弱,被我們的無明煩惱將種子埋得很深,不過我們一番一次,生生世世用心,我們要一番一次將無明煩惱去除,希望這粒種子趕緊減一分的煩惱,浮現一分菩提種子出來。這條路已經鋪在人間了,人人循著這個道理去走,這路我們一直接續著鋪下去,生生世世,和我們現在有緣,你現在有跟他結到好緣,他將來也會跟你走。現在跟你走,來生來世還是同樣跟你走,這叫做生生世世輕安自在。
 
  不是我們自己輕安自在而已,我們也希望人人在今生此世拔離掉了他的苦難,結這分的緣,生生世世我們都很輕安自在,來結這分法親的緣。這個法親的緣,我們引導他,這叫做「師範」,這就是我們做人的模範,我們能夠接引他。你要接引他就要做他的模範,希望我們大家能夠體會、了解這段經文。看看他們,這次大陸的慈濟菩薩回來,他們很用心,人人都發大心,要將這個種子──法脈、宗門,他們發心立願要傳法脈,要弘揚慈濟宗門,這就是他們人人的發心。臺灣這麼多的菩薩來和他們分享,在生活中來和他們作伴,這都是結一個好緣,生生世世的好緣,並做彼此的典範,「三人行有我師焉」。我們都要做他的善知識,所以這樣互相鼓勵走過來。這條道,這條路,有這個道的方向,有路,這樣我們不斷地鋪過去,所以「六度萬行」,我們結果就到佛的境界。
 
應如是法來,乘真如之道,
修因行來果,即成等正覺,
故名為如來,是真如法身,
乘佛知見道故,
而來三界垂化。
 
  我們「應如是法來,乘真如之道,修因行來果」。修這個因,要不斷身體力行,「六度萬行」的因,累積起來就是到結果,那就是「成等正覺,故名為如來」。這就是如來,乘如是法,這個因,這樣一直不斷生生世世走過來的果報,那就是「成等正覺」。雖然我們名稱說在度眾生,我們發心在幫助眾生,其實我們是在學,在眾生群中體會到煩惱無明。我們體會到煩惱無明,能夠去除煩惱無明,在眾生中布下了福的種子;去除煩惱無明就是修智慧,在眾生中布下福的種子,那就是修福。福和慧雙具,那就是「成等正覺」,這叫做「如來」。
 
  「是真如法身」。一直在說真如,人人本具真如本性,我們就要去除無明才能夠回歸我們的真如本性,所以我們成等正覺叫做如來,那就是真如法身。如來就是真理,真如是眾生的本性。真理在如來藏中,如來藏就是藏在眾生的無明中,這是多面一體,只要我們將煩惱都去除了,回歸我們的真諦來,那就是真如法身,就是真理。所以,「乘佛知見道故」。我們就是從佛的知見,這條路為我們鋪過來,我們循這條道來鋪路。在聖者為「道」,凡夫就是「路」。我們隨著賢聖人這條道,我們來鋪這條路,鋪我們走得過,別人也好走過,所以叫做「乘佛知見道故,而來三界隨化」。我們就是要這樣,佛教導的道理我們了解了,將來換我們發願也要到三界去度化眾生,現在是佛來度化,未來是換我們要去度化。佛陀開給我們的道,我們就自己要鋪這樣的路,希望大家會清楚。來看前面的文,
 
經文:「眾生樂見,如慕賢聖,天諸童子,以為給使。刀杖不加,毒不能害,若人惡罵,口則閉塞。」
 
  昨天我們說過了,這樣在講法,就是「眾生樂見」,看到你這樣在說法,以身作則,我們前面說,延續下來堅持這念心,在人群中說法、身體力行,所以大家就是「如慕賢聖」,很歡喜。所以「天諸童子」也來親近,「以為給使」,替我們服務,去付出。若能夠這樣,「刀杖不加,毒不能害」,因為我們在行的就是好的事情,我們能夠寬心對待人,沒有惡口去回應人,自然就能夠很平安,不會和人起衝突等等,自然我們就能夠得到輕安自在。
 
經文:「遊行無畏,如師子王,智慧光明,如日之照。」
 
  所以,能夠「遊行無畏,如師子王,智慧光明,如日之照」。這是昨天的經文,說過了。我們若沒有和人結怨,到哪裡我們就很輕安自在;一生若沒有做惡事,就是這樣對人人,我們完全就能夠做人的典範。即使有錯誤,回頭是岸,勇猛精進,也是一樣可以做人的典範。所以世間要解冤釋結,不要和人冤冤相報,這就要有寬大的心,這也是要聽經之後,我們的心才放得下、看得開。接下來這段文再說,
 
經文:「若於夢中,但見妙事。見諸如來,坐師子座,諸比丘眾、圍繞說法。」
 
*說弘經之力,果相先彰,故於夢中,見種種妙事,並是未來後報之相。
 
  「若於夢中,但見妙事。見諸如來,坐師子座,諸比丘眾、圍繞說法」。在這個地方就看到了,看到很多吉祥的事情哦!因為我們講經,說經、弘揚這部經,傳法脈、護宗門、弘揚佛法等等,這我們全都是在弘經。尤其是《法華經》,這個力量「說弘經之力,果相先彰」。我們現在再下去的經文能夠看到持經法的人有什麼樣的果相出來。所以,「故於夢中」,即使在夢中也能夠先知道,「見種種妙事,並是未來後報之相」。這樣大家應該了解,在夢中可能會看到很吉祥的那個夢的境界。
 
*法師品說弘經之法:如來室者,一切眾生中大慈悲心是。如來衣者,柔和忍辱心是。如來座者,一切法空是。
 
  「法師品說弘經之法。」在〈法師品〉我們已經聽到,說過了。因為佛陀在〈法師品〉鼓勵人人重視這部經,要持這部經,所以在〈法師品〉裡面有入「如來室者」,就是「一切眾生中是大慈悲心是」。如來室就是在眾生的裡面,在大慈悲的裡面,這就是大慈悲室。「如來衣者」,那就是「柔和忍辱心是」,這就是柔和忍辱衣,就是我們的大慈悲心。「如來座者,一切法空是」。所以若要問什麼叫做「如來室」?在一切眾生當中就是如來室,所以大家要入人群去;入人群就是在一切眾生中,就是入如來室。你要入如來室,是因為你的大慈悲心,我們抱著大慈悲心入眾生群中去,這叫做「如來室」。所以才常常告訴大家,感恩哦!我們能夠在眾生群中付出,不只是無所求,還要再說感恩,因為眾生群就是如來室。我們要在眾生群中培養我們的慈悲心,所以這叫做「如來室」。大慈悲為室,而如來室就是在眾生群中。
 
  所以,「如來衣者」就是「柔和忍辱心是」。看大家這麼的柔和,我們已經有穿著我們的「柔和忍辱衣」,所以「柔和忍辱心」就是「柔和忍辱衣」,就是如來衣。我們穿起了如來的衣服,那就是柔和忍辱那個心。「如來座者」就是「一切法空是」,所以,有為法我們要用無為法去解。所以世間很多事情不盡人意,但是在我們很不盡人意之時,就想:一切皆空,但是空中妙有,這就是如來室。
 
經文簡釋:
「若於夢中,但見妙事」;善惡之境,唯心所現;以修善故,心無惡想。
 
  所以,「若於夢中,但見妙事」。這在夢中看到妙事,我們能夠清楚理解我們在夢中所看到的。有時候我們的夢多數都是惡夢的境,很害怕,要能夠得到很美的夢實在是很難啊!常常聽到慈濟人說:「我做夢,是我在很害怕的時候,或者是很迷惑的時候,或者是……等等,就夢見師父。」也覺得很有緣。若夢見師父之後,他們未來所經過的境界,碰到了,所以他們就有心得拿出來分享,他就有很多人總是夢到這個境界,印證在他什麼時候能夠得到什麼樣的心得,如何的付出,經歷過一段時間,他有這樣的心得。
 
  所以,「善惡之境」,有時候夢是我們的付出,心境複雜,夢中影像現出了很複雜、惡的,這種是我們的心境若一直在驚惶、驚惶,憂慮、掛礙,夢到的境界就差不多都是很惡的境界,不如意的境界。我們若常常心在好的方向,常常夢到的,就真的是我們想要做的方向,就已經慢慢浮現出來。所以我們要用心去體會。所以,「善惡之境,唯心所現」,這個夢是心所現的。所以,「以修善故,心無惡想」。我們的心就要沒有惡的性,自然我們的夢境會比較順,會常常夢到師父,都是證明他們的心有在想師父。或者是師父要做的事情,他們有在投入;做師父想要做,愛師父想所愛,他們就會這樣,會去夢到。總是這個夢是隨著我們的「想」,並將我們的「想」映在心裡。
 
*若感夢時,其相亦善,但見佛法勝妙之事。其事云何,即夢中說法果相,蓋至觀行相應時,始有之。謂勝妙之事。
 
  所以,「若感夢時,其相亦善」。你的心若善,累積來這個夢就是善。「但見佛法勝妙之事。其事云何,即夢中說法果相」。到底夢什麼事情呢?就是夢到夢中在說法的果相。這樣的夢常常也有啊!因為整天都在想,這段經文是什麼意思?所以常常夢到經文歷歷,就是這樣,這就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所以,「蓋至觀行相應時,始有之」。你心這樣想,這樣在觀,我們的行動也這樣,所以因為這樣互相相應,才有這樣夢中說法的境界。「謂聖妙之事」,就是聖妙之事,這也是好事。
 
經文簡釋:
「見諸如來,坐師子座,諸比丘眾,圍繞說法」;初夢信位。
心存佛國,勝境冥想,見佛及眾,又聞說法,此是暫得如是,非為聖證。
 
  所以,「見諸如來,坐師子座,諸比丘眾、圍繞說法」,意思就是「初夢信位」。我們有十信位,初夢這個信位。所以,「心存佛國」,我們若一直想:我信佛,就要往生到哪裡、哪裡。這種就是「勝境冥想,見佛及眾」。我們若一直覺得:我要和佛在一起,我要跟隨在佛的身邊,我要在善知識的周圍。我們若這樣常常想,自然所見到的境界好像就是這樣。「又聞說法」,不只是和佛的境界在一起,又好像在聽法。所以,「此是暫得如是,非為聖證」。這夢境是短暫的,不是真的,我們已經證到聖果了,不是哦!不要說:「我夢到這樣的境,我就已經是有所得。」這個地方要警惕我們:這是幻化,只是你白天是這樣一直想,都是想好的,所以總是比想壞的較好啊!我們不要執著,心不要執著。
 
經文:「又見龍神、阿修羅等,數如恒沙,恭敬合掌,自見其身,而為說法。」
 
經文簡釋:
「又見龍神、阿修羅等,數如恒沙,恭敬合掌」;又見眾集,恭敬於己。
「自見其身,而為說法」;見己為眾而說諸法,此是夢入十信位。
 
  所以,「又見龍神,阿修羅等,數如恆沙,恭敬合掌,自見其身,而為說法」。不只是在那個場面聽到佛在說法而已,又再夢到我們在為人說法,好像夢到、見到龍神、阿修羅,哇!很多很多,這樣在對我們恭敬合掌。「又見眾集,恭敬於己」,在那個地方也對我們在恭敬,這就是「自見其身,而為說法」,大家在恭敬我們,我們就像在那裡在為人說法一樣。日有所思,就夜有所夢,所以不要執著。不過,往這個方向想是對的,總是比做惡夢好多了。我們白天有這樣的趣向,晚上就有這樣的夢,用這樣的夢來代替惡夢,表示我們的善心代替惡心,這樣也是好的。所以「見己為眾而說諸法」,那就是「此是夢入十信位」,以為這是夢境的十信位。
 
*十信覺滅相者,謂菩薩修行,證此信位,則能覺了心中念念滅相分齊。
 
  「十信覺滅相者」,這個「覺滅相」,就是「謂菩薩修行,證此信位」,已經證到這個十信位了,「則能覺了心中念念滅相分齊」。這就是我們修行,這個信根要深,我們的信根若深,會信而行;我們有信,就要身體力行。我們在走的境界,就是從「信」而「行」,所以心心念念、步步分分寸寸就是與信相契,「則能覺了心中念念滅相分齊」。因為我們信,就沒有執,有信無執,所以我們自然信深、行廣,這個行很廣。我們後念起,前念要滅,這就是我們修「信」最重要。信法不要執,法是要讓我們走的,不是要讓我們站的(指不去行動),所以我們要向前走。
 
*十信者,信心、念心、精進心、慧心、定心、不退心、護法心、回向心、戒心、願心。
 
  所以這「十信」很簡單讓大家知道,那就是:信心、念心、精進心、慧心、定心、不退心、護法心、回向心、戒心、願心,這叫做「十信位」。我們是不是有這樣呢?我們有心心念念在這個法,有信法的心嗎?我們既信法,有精進嗎?我們既精進,心,這雜念有去除嗎?慧心有呈現出來嗎?我們自己最了解。慧心呈現出來,表示我們的定心有了,有定心,自然就不退心;不退心,還要能夠有護法的心。不只是自作,我們還要再教人作,還要來擁護人人,令作。這種回向,不是只有我做,我還要普遍大家共同來做,回向到佛法的源頭,那就是要將佛法弘揚出去。我們時時要有戒心、願心,這就是我們要精進的。
 
經文:「又見諸佛,身相金色,放無量光,照於一切,以梵音聲,演說諸法。」
 
經文簡釋:
「又見諸佛,身相金色」;二夢十住。
前雖見佛,未甚精明,今見佛相作紫金色,身輪應世。
 
  所以,「又見諸佛,身相金色,放無量光,照於一切,以梵音聲,演說諸法」。我們又再見到諸佛了,身相發光,這就是「夢十住」。十信之後就有十住了。所以「前雖見佛,未甚精明」,還沒很精,還沒很明。所以,「今見佛相作紫金色,身輪應世」。又更近佛了,剛才是看到遠遠的佛,現在是很近,看出了他的身體金相,是紫色發光的相。
 
經文簡釋:
「放無量光,照於一切」;放光表智,即意輪亦名記心輪,謂佛說法,先以意輪鑑知眾生根器利純,隨宜演說,無有差謬,見佛放光說法。
 
  「放無量光,照於一切」。「放光表智」,放出來的光是表示智慧,就是「即意輪亦名記心輪」。這個「意」就是在我們深心之中,我們的記憶常常在,聽經聽了之後常常記得,這也就是叫做「意輪」。所以,「謂佛說法」,佛他「先以意輪鑑知眾生根器利鈍」,是利的根,或者是鈍的根呢?佛陀他就要隨機教化,「隨機演說,無有差謬」,不會錯誤了。所以佛陀就一直在隨機逗教,這大家都了解。所以,「見佛放光說法」,這是夢境所看到。
 
經文簡釋:
「以梵音聲,演說諸法」;以淨妙音說方便教。口輪說法。
 
  所以,「以梵音聲,演說諸法」。「以淨妙音說方便教」。就這樣,聽到佛陀那清淨微妙的聲音在為人說法,這就是「口輪說法」。我們學佛就是要這樣,不只要好好信,還要「住」,將心住在我們所相信的,這樣記憶不斷,我們的心意和這個記憶就將法永遠住在心裡,不只是放著,我們聞法者、說法者、傳法者,法輪要讓它轉,在人群中。所以大家要記得,眾生中就是如來室;忍辱衣,如來衣是忍辱,我們要好好以身入人群中去付出,立定傳法弘揚的精神,要這樣,我們要時時多用心啊!


花蓮薰法香筆記團隊感恩合十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7/06/13晨語簡記《法華經·安樂行品第十四》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7/06/13晨語簡記《法華經·安樂行品第十四》   2017/06/13晨語簡記《法華經·安樂行品第十四》 Empty周二 6月 13, 2017 8:37 pm

[2017年06月13日上午5:22] 農曆五月十九日,(僅德松個人筆記參考。請多指教,感恩。)
《法華經.安樂行品第十四》,靜思清澄(法髓)妙蓮華,慈濟人群菩薩道(一四五一)


1. 釋義經文:【若於夢中,但見妙事。見諸如來,坐師子座,諸比丘眾、圍繞說法。又見龍神、阿修羅等,數如恆沙,恭敬合掌,自見其身,而為說法。又見諸佛,身相金色,放無量光,照於一切,以梵音聲,演說諸法。】


2. 上人手札:「如來出現於世為一大事因緣,闡揚大法化諸眾生入見道法,出離生死令得無量義利安樂,得生世輕安自在,是為眾生之師範。」


(1)「如來出現於世為一大事因緣」:用心體會,聽清楚。如來出現於世,為一大事因緣。大家應該常常聽師父說這樣的話,這個一大事因緣是多麼重要!不只是佛的一大事因緣,我們人人都是同樣有一大事因緣來。


(2)「為弘揚大法而來」:佛陀的一大事因緣,是為弘揚大法而來,是為芸芸眾生而來,而我們凡夫的一大事因緣是什麼?是由不得自己。過去生中所造作的因緣果報,這麼多事情交攪在一起,由不得自己,六道中不知道要去哪一道?隨因緣牽引他去了,或是來人間,或是享受福報,或是來人間受諸苦難,這是由不得自己的一大事。


(3)「生生世世發大願」:佛陀就不是這樣,佛陀是無央數劫,生生世世發大願而來。


(4)「〈化城品〉,大通智勝佛,十六王子,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很清楚明瞭,大通智勝佛的時代,時間,對我們說得很清楚,是塵點劫,無法去計算;空間,也對我們說明得很多。時間,空間,就說十六王子;十六王子是人和人之間,他有這個因緣接觸佛法,聽聞的是《法華經》;能夠有根機接受,不只是接受,還能夠大通智勝佛入靜室,十六王子承擔起了責任,講說《法華經》。復講《法華經》。


(5)「結法緣」:和十六王子有緣的,就由各人帶開。十六位王子所帶過去,他們每一位接受到每一位王子,這一群就已經結上了法華的緣。


(6)「佛度有緣人」:空間在哪裡?十六王子,各各分佈在不同的國度世界去度眾生,去圓這樣的緣,生生世世教導法華未了之緣。空間是這麼大,我們也是。我們也是在大通智勝佛那時候,十六王子的道場,那時候十六王子之一,是我們現在的釋迦佛,也和他有緣。


(7)「布善種子,教化眾生」:他們已經從那個時代發大心願,生生世世,這一大事因緣不斷在人間,還要布善種子,教化眾生,一直到緣成熟,他成佛了,為眾生授記,圓一個緣,一大事因緣。


(8)「有聞法緣,法不入心,是有漏法」:這就是我們眾生與佛有緣,長久的時間這樣不斷累積。我們凡夫就是凡夫,聽法不用心。法千萬分中,所結到的只是聽法眾的緣。只是聽,有聽嗎?有啦、有啦,有聽啦。瞭解嗎?瞭解啦、瞭解啦。這種不經意,聽一下就過去了,「有漏法」。常常說用菜籃在提水,法永遠都沒有裝住,我們全部是漏的。


(9)「乘如是法,乘如是緣,而來人間」:生生世世時間也是那麼久,我們就是這樣起起沉沉,六道中還是在輪迴,還是不斷造作業力。佛陀為眾生也耐心、愛心,對眾生還是要信心,還是生生世世不斷發願,這個願力,有心,有願就有力,信心、毅力、勇氣。佛陀就是這樣,隨著眾生來來回回,才說「如來」,如來就是「乘如是法,乘如是緣」,「而來人間」,所以叫做如來。


(10)「乘如是法、如是因、如是緣,而來人間」:出現在世間。所以為了什麼?一大事因緣。已經這麼長久的時間,現在已經在娑婆世界成佛了,這是一大事因緣,要來圓這番的緣。


(11)「闡揚大法化諸眾生入佛見道法」:在這個時間,就是闡揚大法,入佛見的道法,佛知、佛見,讓他這條路去走。


3. ★「2017年慈濟全球四合一幹部精進研習營」:
(1)大陸26個省返台精進,將近八百人,也很感恩臺灣的菩薩也是同樣很精進,也同樣有五百多人工作團隊,還有近百位的隊輔來帶,為大陸菩薩們付出,準備生活、香積、交通組,人醫會等等,這樣愛的接力,這樣千多人共在一起。


(2)前天從花蓮靜思堂走11公里路回到精舍,這三天,我都在聽他們分享心得。每個人所分享都是讓人很感動的。實在是令人無法一一跟大家詳細分享。每個人都很循規矩。帶得井然有次序,年齡也有三十多歲,有二十多歲,當然也有八十多歲。


(3)一位廣州的80歲朱豔秋師姊分享,她那份精進很讓人感動。她說從一九八九年開始,有朋友送她一本《靜思語》,字字句句都入她的心,一直找尋慈濟,她有個心願,要怎樣能入慈濟的行列來,找了21年,終於到2011年在廣州佛事展找到慈濟,且在2013年受證,進來慈濟。
http://tw.tzuchi.org/community/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75603:910E094D3EF94FA648257EF90025E09E&catid=42:hualian&Itemid=347


(4)「認真薰法香」:朱豔秋師姊受證後,開始聽《法華經》晨語開示,每天都在聽,薰法香。她說每天早上都搭計程車35分鐘來會所聽經,晨語開示。她說要發心、立願,八十歲了,現在還承擔起協力組長,對法更認真,她要帶人,她要發心。所以她不怕她年紀大,她的精神力量還很好,帶人很有方法。這次回臺灣,就是專心投入精進,要來吸收法的能量,她很用心。雖然是很累,確是她提起她的精神毅力。她說有年齡了,雖然會累,但是她也要有願。


(5)「有心、有願、就有力」:要信心、毅力、勇氣。0611從花蓮靜思堂走路回精舍,她說想到師父,她就向前走,若累了要坐下去,要倒下去,她就又想到師父,就趕緊起來開始再精進。走路十一公里,覺得也會累。又聽到常住師父告訴他們:「快來不及了,要用跑的。」開始她也是用跑的,真的跟大家用跑的,還來得及聽經,晨語開示。這就是精進、毅力、勇氣,她就是有愛、有願、有力。


(6)「學佛精神」:修養要從自己開始,要將聽來的話聽入心,從語言表達出她的行動,這就是學佛的精神。她說,已經認識慈濟二十多年,但是沒辦法接近到,一直到二0一一年,才真正在廣州佛事展的時候,才真正接觸到慈濟人,從那個時候就鍥而不捨一直接近慈濟,馬上參加見習、培訓,二0一三年已經受證了。這就…二0一三年她就受證,這就是她進來慈濟的因緣,從那年薰法香到現在,她沒有停歇。


(7)「有形的有為法,換得珍貴無價的無為法的諦理」:我聽到每天坐計程車來聽法,下來我就問她:「妳一天,計程車錢要用多少?」她說:「四十多元。」,我就回答她:「每天都要用那麼多錢坐計程車啊?」她說:「沒關係,這是我的孩子為我護法。」她說,她跟她的孩子說:「我每天坐計程車,你工作那麼辛苦,讓我每天搭計程車,這樣我不忍心。」孩子就告訴她:「只要媽媽您身體健康,只要您做您歡喜要做的事情,這樣我也安心。」就這樣告訴我。


(8)「把握生命,發揮良能」:我說:「妳很有福,因為妳有智慧,八十歲了精神很清楚,講話條條有理。」所以她承擔起了協力組的組長,對組員很負責任。不只是要牽他來做好事,她還要負責聽法去傳法,這種的精神讓我很感動。


(9)「人生的一大事,菩提大直道」:像這樣,這才是真正人生的一大事,既來人間,過去可能我們懵懵懂懂這樣過去,現在我們清楚了,有一條路我們自己在走了,也要再帶人走對的路,從小路也慢慢要將他接引走入大條的菩提大直道。若能這樣,我們現在也是在證一大事的因,發這樣的心,立這樣的願。


(10)「一念心轉,有心就有力」:昨天朱豔秋她說,只要有心就有力,信心、毅力、勇氣,這就是我們要一念心一轉,我們帶著無量數的無明大事來。這種由不得自己的因果來,我們不如從這個身是載道器,應該聽法,接受大法,能夠入人群,這一大事的因緣。


4. (1)「弘揚大法化諸眾生入見道法」:佛陀做得到,當然我們也這樣開始,也要做得到。十六王子的時代,有這個大事的因緣延續到現在,我們凡夫從現在這個時代,我們也入一個一大事的因緣,一直延續到未來,有心、有願、有力,應該要這樣做。


(2)「出離生死」:要將這些眾生也同樣帶進來,接受佛陀所帶領,雖然我們現在還是眾生凡夫之一,乘著大法,入佛知、入佛見,入佛見所走的路,也在走這條路。法,我們期待慢慢向入佛道,出離由不得自己的生死。


(3)「令得無量義利安樂」:出離了生死,慢慢接近很多的法,佛陀要講《法華經》之前,先講《無量義經》,《無量義經》就是「利益安樂一切眾生」,你們早上也在誦《無量義經》,一開頭就知道《無量義經》,無不都是菩薩法,無不都是要入人群,去利益一切眾生。


(4)「利安樂,拔除眾生的苦難」:我們要好好進來「入佛之知見道法」,才有辦法出離生死,開始從《無量義經》,安樂、利益眾生,拔除眾生的苦難,讓眾生平安快樂,這是我們現在也是做得到的事情。只要你發心,沒有做不到的。


(5)「得生世輕安自在」,希望人人都能得到生生世世,能夠輕安自在,「是謂眾生之師範」。若和這些眾生來結好緣,就像佛陀是我們生生世世的導師,從十六王子的時代就為我們布善種子了,雖然我們這粒種子很微弱,讓我們的無明煩惱將我們埋得很深,不過我們一番一次,生生世世的用心,要將無明煩惱去除,趕緊減少一分煩惱,浮現一分菩提種子出來。


(6)「生生世世,輕安自在」:這條路已經鋪在人間了,人人循著這個道理去走,這路我們一直接下去鋪下去,生生世世,和我們現在有緣,和你現在有跟他結到的好緣,他將來也會跟你走。現在跟你走,來生來世還是同樣跟你走,這叫做「生生世世輕安自在」。


(7)「結法親緣」:不只是我們自己輕安自在而已,也希望人人在今生此世拔離掉他的苦難,結這分的緣,生生世世,我們都很輕安自在來結這分法親的緣。


(8)「是為眾生之師範」:法親的緣,我們引導他,這叫做「師範」,這就是我們做人的模範,我們能夠接引他。你要接引他,就要做他的模範,希望我們大家能夠體會這段,要瞭解。


(9)「三人行有我師焉,以身作則,成為人人的善知識」:看看這次大陸的菩薩回來,他們很用心,人人都發大心,立大願要傳法脈,弘揚慈濟宗門。臺灣這麼多的菩薩來和他們分享,也在生活中來和他們作伴,這都是結一個好緣,生生世世的好緣,做彼此的典範,「三人行有我師焉」。我們都要做他的善知識。


(10)「六度萬行」:互相鼓勵走過來。這條道,這條路,有這個道的方向,有路,這樣我們不斷地鋪過去,所以「六度萬行」,我們結果就到佛的境界。


5. ★『應如是法來,乘真如之道,修因行來果,即成等正覺,故名為如來,是真如法身,乘佛知見道故,而來三界垂化。』


(1)「應如是法來,乘真如之道,修因行來果」:修這個因,要不斷身體力行,六度萬行的因,累積起來,就是到結果,就是「成等正覺,故為如來」。這就是如來,乘如是法,這個因,一直不斷生生世世走過來的果報,就是「成等正覺」。


(2)「布善種子,福慧雙具,成等正覺,叫做如來」:雖然我們名稱說在度眾生,我們發心在幫助眾生,其實我們是在學,在眾生群中,體會到煩惱無明;能夠去除煩惱無明,在眾生中,布下了福的種子。去除煩惱無明就是修智慧,眾生中布下了福的種子,那就是修福。福和慧雙具,那就是「成等正覺」,這叫做「如來」。


(3)「是真如法身」:一直在說真如,人人本具真如本性,就要去除無明,才能夠回歸我們的真如本性,成等正覺,叫做如來,就是真如法身。如來就是真理,真如是眾生的本性。


(4)「真理在如來藏中,如來藏在眾生的無明中」:這是「多面一體」,只要我們把煩惱都去除了,回歸真諦,就是真如法身,就是真理。


(5)「乘佛知見道故」:我們就是從佛之知見,這條路為我們鋪過來,自循這條道,我們跟它來鋪路。


(4)「乘佛知見道故,而來三界隨化」:「在聖者為道」,凡夫就是路,隨著賢聖人這條道,來鋪這條路;鋪我們走得過,別人也好走過。佛教導的道理我們瞭解了,將來換我們發願也到三界去度化眾生,現在是佛來度化,未來是換我們要去度化。佛陀開給我們的道,我們就自己要鋪這樣的路。


6. 複習經文:【眾生樂見,如慕賢聖,天諸童子,以為給使。刀杖不加,毒不能害,若人惡罵,口則閉塞。遊行無畏,如師子王,智慧光明,如日之照。】


(1)「眾生樂見」:看到你這樣在說法,以身作則,延續堅持這念心,在人群中說法,身體力行,所以大家就是「如慕賢聖」,很歡喜。連「天諸童子」也來親近,「以為給使」,替我們服務去付出。


(2)「刀杖不加,毒不能害」:對的事,做好事,我們能夠寬心對待人,我們沒有惡口去回應人,自然我們就能夠很平安,不會和人起衝突等等,自然就能夠得到輕安自在。


(3)「遊行無畏,如師子王,智慧光明,如日之照」:我們若沒有和人結怨,我們到哪裡,都很輕安自在;我們一生若沒有做惡事,就是這樣對人人,我們完全就能夠做人的典範。即使有錯誤,回頭是岸,勇猛精進,也是一樣可以做人的典範。


(4)「在人世間,要解冤釋結」:不要和人冤冤相報,要有寬大心,聽經後,我們的心才放得下,看得開。


7. 釋義經文:『說弘經之力,果相先彰,故於夢中,見種種妙事,並是未來後報之相。』


(1)「說弘經之力」:因為我們講經,說經、弘揚經,傳法脈,護宗門,弘揚佛法等等,這我們全都是在弘經。尤其是《法華經》這個力量,「果相先彰」。看到持經法的人,有什麼樣的果相出來。就是在夢中也能夠先知道,見種種妙事,「並是未來後報之相」。大家應該瞭解,在夢中可能會看到很吉祥的夢的境界。


8. 『《法師品》說弘經之法:【如來室者,一切眾生中,大慈悲心是。如來衣者,柔和忍辱心是。如來座者,一切法空是。】


(1)「三規」:在〈法師品〉已經有聽到,說過了。佛陀在〈法師品〉鼓勵人人,重視這部經,要持這部經,「入如來室」就是在眾生中的裡面,大慈悲中的裡面,這就是大慈悲室。 「是如來衣者」:就是「柔和忍辱衣是」。就是我們的大慈悲心。「如來座者,是一切法空是」。如來室,就是在一切眾生,「入人群」。


(2)「一切諸法空」:「有為法」要「用無為法」去解。世間很多的事情,不盡人意,但是在我們很不盡人意之時,我們就想「一切皆空」,但是「空中妙有」,這就是如來室。


9. 【若於夢中,但見妙事】:善惡之境,唯心所現;以修善故,心無惡想。


(1)「若於夢中,但見妙事」:這在夢中看到妙事,能夠清楚理解,在夢中所看到的。有時候我們的夢,多數都是惡夢的境,很害怕;要能夠得到很美的夢,實在是很難啊!常常聽到慈濟人說:「我夢,我在很害怕的時候,或者是很迷惑的時候,或者是等等,就夢見師父」。也感覺說很有緣的。


(2)若夢見師父之後,他們未來所會經過的境界,去碰到了,所以他們就有心得;有心得,拿出來分享,很多人總是夢到這個境界,應證在他什麼時候能夠得到什麼樣的心得,如何的付出,經歷過了一段時間,他有這樣的心得。


有時候夢是在歸於我們付出心境的複雜,這樣影現出來很複雜、惡的,這種是我們的心境也一直在驚惶,憂慮掛礙,夢到的境界都是差不多很惡的境界,不如意的境界。我們若常常心在好的方向,你就會常常去夢到的,真正是我們想要做的方向,已經慢慢浮現出來。所以我們要用心體會。


(3)「唯心所現,以修善故,心無惡想」:這個夢是心所現的。我們的心就要沒有惡的性,自然我們的夢境會比較順,會常常夢到師父,都是證明他們的心有在想師父。或者是師父要做的事情,他們有在投入;做師父想要做,愛師父想所愛,他們就會這樣會去夢到師父。總是這個夢是隨著我們的「相」,我們的「想」映在心裡。


10. 『若感夢時,其相亦善,但見佛法勝妙之事。其事雲何,即夢中說法果相。蓋至觀行相應時,始有之。謂勝妙之事。』


(1)「若感夢時,其相亦善」:心若善,累積來這個夢就是善。「但見佛法勝妙之事,其事雲何,即夢中說法果相」。到底夢什麼事情呢?夢到夢中在說法的果相。


(2)「日有所思,也有所夢」:這種的夢常常也有啊!因為整天都在想,這段經文是什麼(意思)?所以常常夢到經文歷歷,就是這樣,這就是「日有所思,也有所夢」。


(3)「蓋至觀行相應時,始有之」:你心這樣想,這樣在觀,我們的行動也這樣,因為這樣互相相應,才有這樣夢中說法的境界。「謂聖妙之事」,這是聖妙之事,這也是好事。


11. 【見諸如來,坐師子座,諸比丘眾、圍繞說法】:初夢信位。心存佛國,勝境冥想,見佛及眾;又聞說法,此是暫得如是,非為聖證。


(1)「初夢信位,心存佛國」:我們有十信行,出夢這個信位。所以「心存佛國」,我們若一直想,我信佛,就是要往生到哪裡哪裡,這種的那就是「勝境冥想,見佛及眾」,若一直感覺說我要在佛在一起,要跟隨在佛的身邊,要在善知識的周圍,若這樣常常想,那自然就所見到的境界好像就是這樣。


(2)「又聞說法,此是暫得如是,非為聖證」:不只是和佛的境界這樣在一起,再好像在聽法。「此是暫得如是,非為聖證」。這是夢境,是短暫的,不是真正說我們已經證到聖果了,不是哦!不要說:「我夢到這樣的境,我是已經有所得」。這個地方要警惕我們,這是幻化,只是你白天是這樣一直想,都是想好的,總是比想壞較好啊!我們不要執著,心不要執著。


12. 【又見龍神、阿修羅等,數如恆沙,恭敬合掌】:又見眾集,恭敬於己。


(1)不只是在那個場面聽到佛在說法而已,再夢到我們在為人說法,好像夢見到龍神、阿修羅,哇,很多很多這樣對我們恭敬合掌。在那個地方對我們在恭敬。


13. 【自見其身,而為說法】:見己為眾而說諸法,此是夢入十信位。


(1)大家在恭敬我們,我們就像在那裡在為人說法一樣。以為這是夢境的十信位。這日有所思夜,就有所夢,所以不要執著。不過,往這個方向想是對的,總是比做惡夢好多了。我們白天就有這樣的趣向,晚上有這樣的夢,用這樣的夢來代替惡夢,表示我們的善心代替惡心,這樣也是好的。


14. 『十信覺滅相者,謂菩薩修行,證此信位,則能覺了心中唸唸滅相分齊。』


(1)「信願行」:已經證到十信位,就是修行,信根要深;信根若深,會信而行;有信,就要身體力行。我們在走的境界,就是從信而行,所以心心唸唸,步步分分寸寸都是與信相契。


(2)「則能覺了心中唸唸滅相分齊」:因為我們唸唸,因為我們信,就沒有執,有信無執,所以自然信深、行很開闊。


(3)後念起,前念要滅,這就是我們修「信」最重要。信法不要執,「法」是要讓我們走的,要行動,要向前走。


15. 『十信者,信心、念心、精進心、慧心、定心、不退心、護法心、回向心、戒心、願心。』


(1)「十信位」:心心唸唸,法,我們既信法,我們有精進嗎?我們既精進,心的雜念有去除嗎?慧心有呈現出來嗎?我們自己最瞭解。慧心呈現出來,表示定心有了;有定心,就不退心;還能夠有護法的心。不只是自作,我們還要再教人作,還要來擁護人人令作,這種回向,不只是我做,還要普遍大家共同來做,回向到佛法的源頭,就是要將佛法弘揚出去。我們時時要有戒心、願心,這就是我們要精進的。


16. 【又見諸佛,身相金色】:二夢十住。前雖見佛,未甚精明,今見佛相作紫金色,身輪應世。


17. 【放無量光,照於一切】:放光表智,即意輪亦名記心輪,謂佛說法,先以意輪鑑知眾生根器利鈍,隨宜演說,無有差謬,見佛放光說法。 


(1)放出來的光,表示智慧,「即意輪亦名記心輪」,「意」就是在我們深心之中。我們的記憶常常在,聽經後常常會記得,這也就是叫做「意輪」。


(2)「謂佛說法,先以意輪鑑知眾生根器利鈍」:是利的根或者鈍的根呢?佛陀就要隨機教化,「隨機演說,沒有差謬」,不會錯誤了。佛陀一直在隨機逗教,這大家都瞭解。所以「見佛放光說法」,這是夢境所看到。


18. 【以梵音聲,演說諸法】:以淨妙音說方便教,口輪說法。


(1)「以淨妙音說方便教,口輪說法」:聽到佛陀清淨微妙的聲音在為人說法,就是「口輪說法」。學佛就是要這樣,不只信,還要「住」,將心住在我們所相信,記憶不斷,我們的心意和記憶,要將法永遠住在心裡,不只是放著。


(2)「聞法者、說法者、傳法者,轉法輪」:在人群中。大家要記得,眾生中就是如來室。忍辱衣,如來衣是忍辱,要好好以身人群中去付出,立傳法弘揚的精神,要時時多用心!


***************
19. 心得,感恩上人開示。學習諸佛菩薩是為弘揚大法而來,是為拔除眾生苦難而來的,就如複習〈化城品〉的大通智勝佛傳法給十六王子,再精進努力傳給有緣眾生,永恆傳法,布善種子,謹記「三人行有我師焉,以身作則,成為人人的善知識」。


感動昨天聽聞「2017年慈濟全球四合一幹部精進研習營」圓緣分享時的朱豔秋師姊的心得,這麼真切!那分珍惜聞法,精進傳法度人,真的是所學習的好典範,要將法永遠住在心裡,法不只是放著心,還要法入行,身體力行,「得生世輕安自在,是為眾生之師範」,樹立好的修行典範。共勉之。
回頂端 向下
 
2017/06/13晨語簡記《法華經·安樂行品第十四》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晨鐘起薰法香--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