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17/08/20晨語簡記《法華經·從地涌出品第十五》

向下 
2 posters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7/08/20晨語簡記《法華經·從地涌出品第十五》  Empty
發表主題: 2017/08/20晨語簡記《法華經·從地涌出品第十五》    2017/08/20晨語簡記《法華經·從地涌出品第十五》  Empty周日 8月 20, 2017 6:38 pm

20170820晨起薰法香,慧命日增長《法華經·從地涌出品第十五》 
(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佛施以方便度化, 
處處有緣之眾生, 
分身於十方而現跡, 
圓六度之因行。 
法華經見寶塔品, 
為召遍十方度化分身佛集, 
說三變土田化穢為淨土。 


  用心來聽,好好體會啊!「佛施以方便度化」。釋迦牟尼佛來來回回人間,無數量次,無法計算,無量無邊次,一直來人間度化眾生。來度「處處有緣之眾生」,時間是這麼長,空間也是處處遍滿,了無窮盡,無處不在,只要有緣的眾生,在什麼地方,佛陀就這樣累生世隨眾生緣化度。所以,「分身於十方而現跡」。時間這麼長,空間普遍,已經是「現跡」。大家已經知道「現跡」的意思了,現跡人間,如何來人間,在某一個國家,什麼家庭,如何的生長。成長的過程、修行的方向,覺悟之後如何來度眾生,這都叫做「現跡」;現相人間,他的一生走過的足跡、做過的事情、接觸過的人等等,這都叫做「現跡」。 


  這個現跡人間,還是不離開「六度萬行」,生生世世無量時啊!無法計算的時間。我們一直在說幾萬億恆河沙劫,就是長久、長久無法計算的時間。佛陀也是隨眾生緣,也是無法計算的時間來來回回。「分身於十方而現跡」,所分身也就是隨眾生緣;空間,無法計量的邊際,他都去哦!所以在十方。十方,四方四維,就是叫做八方;加上上、下,叫做「十方」,所以所有的空間無一不遍。到處都是這樣,可見無邊際的空間都是現跡,現跡行六度,「六度萬行」。這都是在「施因」,因緣果報,佛陀還是視眾生因,教化眾生,於眾生群中慧命的裡面就是時間長、空間普遍,與他結緣的人當然就很多了。所以,這個因不斷在播種子,因很普遍,這樣這叫做「圓六度之因行」,到處都播善種子,與眾生結善緣,度化眾生。 


  所以,我們這兩天來都是說彌勒菩薩在問,問這麼多、這麼多菩薩如何來?其實,彌勒菩薩怎麼會不知道呢?彌勒菩薩他所了解的,差不多和釋迦牟尼佛將要同等,所以叫做「等覺」。他無量劫前與釋迦牟尼佛是同修,同一個道場修行的人,兩位都叫做菩薩。但是,釋迦牟尼佛提前成佛,因為得佛授記,提前成佛了。為何會提前成佛呢?就是眾生緣,眾生的因、緣很具足,所以那個時候,古雷音王佛就為釋迦菩薩授記在先,彌勒菩薩則授記在後。因為彌勒菩薩他就是先成就自己,智慧夠了,但眾生緣不夠,就是這樣的因緣。 


  現在說,彌勒菩薩已經是等覺了,意思就是與佛同等了。但是,這些菩薩全都來,難道彌勒菩薩不知道這些菩薩的因緣嗎?不是,彌勒菩薩也知道,是其他的菩薩不知道。但是,彌勒菩薩怎麼不直接告訴這些菩薩,為什麼還要再現出了說:「我也有疑,其他的菩薩都有疑。」「疑」的意思就是無法了解,不能了解,怎麼忽然間這麼多菩薩湧現出來呢?他向釋迦牟尼佛、大眾中表達他也不了解;其實不是不了解,他有用意,所以提出來問。就是要讓釋迦牟尼佛親口說一句話,因為釋迦牟尼佛與眾生的因緣具足,與眾生結好緣,句句的話都是真語,句句都是實法,所以眾生聽會歡喜,願意接受。 


  這就是釋迦牟尼佛在成佛之前,長時間、普遍的空間,和無量數的眾生已經結了這麼多的好因緣,這叫做「圓」,「圓六度萬行之因」,是他這樣走過來的好因緣。今生此世在古印度,迦毘羅衛國出生,因緣成熟成佛了;現在在法華會上,就是靈鷲山上,開始將要圓這個緣,將它圓滿起來。四十多年的說法,期待這場一實乘的大法在這場靈山會能夠圓滿,圓滿他的六度行因。這一輩子所做過的方式,過去累積來的智慧,就是要傳法給所有的弟子,教菩薩法。菩薩法就是釋迦牟尼佛無央數劫累積來,入人群、度眾生,種種的因緣合和起來的法,所以在這個地方圓了,「圓六度之因行」。 


*法華經見寶塔品,釋迦如來之十方分身佛,各將一菩薩,為供養多寶塔,來靈鷲山時。釋迦如來以神力,三變穢土而為淨土也。 


  「法華經見寶塔品」,在靈鷲山這當中,〈見寶塔品〉這段經文就有這樣說,「為召遍十方度化分身佛集說」,召來了遍十方的分身佛。這些分身佛都是釋迦牟尼佛無量、無量劫中所化度,用釋迦牟尼佛的精神在十方世界廣度眾生,這些叫做分身佛;分身,法身,應在十方世界。這分身佛就是佛陀的法,用在十方世界,這些佛還是一樣集合回來。那時候〈見寶塔品〉,十方分身佛集,這也都已經說得很詳細,我們的記憶再回顧一下,也就會清楚。也有那段時間,〈見寶塔品〉分身佛來之時,又再十方的菩薩來之時,又是寶塔現前之時,「三變土田化穢為淨土」。佛陀三變穢土為淨土,希望空間能夠更闊、更大一點,這個空間能夠很莊嚴。娑婆世界就是這樣穢濁,以釋迦牟尼佛的德就將周圍三變,人人來了,人人歡喜;歡喜,心的道場就是莊嚴,所以有「三變」。 


  「法華經見寶塔品釋迦如來之十方分身佛」。因為釋迦牟尼佛集十方分身佛來,所以「各將一菩薩」,每一尊佛來,分身佛來的時候,不是只有一個,還有侍者,也都是菩薩;佛帶著的侍者皆是菩薩,所以說「各將一菩薩為供養多寶塔」。這些分身佛,釋迦牟尼佛將他們召喚回來。每一個來又帶一個,量就已經不少了,一個又帶一個,當然量就再增加,所以空間就要再增加,要供養多寶塔。這要來表達,在十方度眾生的形態。「來靈鷲山時」,還有來到靈鷲山那時候。「釋迦如來以神力。人來多了,釋迦牟尼佛自然就以神力三變淨土。化身佛來,又再增加侍者菩薩來,這樣就是一變、二變 ,就三變了。尤其是寶塔現前,這樣「三變穢土為淨土也」,應該就要清楚。 


*初變娑婆一世界,次變二百萬億那由他之國,三更變二百萬億那由他之國為淨土。依此謂之三變土田 


  這個「三變,「初變娑婆一世界」。開始就是只有娑婆世界,靈鷲山,大家來、來、來,從〈序品〉開始時來的人就不少。其實,實際的靈鷲山,現在若去朝聖,靈鷲山的環境並沒有很大,要容納很多人,實在是很勉強。不過以佛的威德,初變娑婆世界是真實的靈鷲山,好像我後面這張圖也就是靈鷲山(指背景的投影圖像);靈鷲山,真正佛陀講《法華經》的那個臺,被我現在遮住了。其實,我們的《經典雜誌》曾到佛說《法華經》處,拍回來的照片,那是真實二千五百多年前佛陀說法的地方,那就是娑婆世界,那就是不平坦的娑婆世界。 


  經典經文中也就是這樣說,娑婆世界,「初變娑婆一世界」,這樣就足夠了。佛陀在那裡說法,那就是大家來聽《法華經》,佛陀在那個地方說法。開始慢慢,到了〈見寶塔品〉,多寶佛將要出現之前,佛陀要做準備,準備要迎接古佛──多寶佛,他將要出現了。道場要莊嚴,就要有人來見證,因為寶塔中的多寶佛要來見證,佛說《法華經》在人間是正確,古佛就來了。佛陀也是要召集這些菩薩,在不同的地方在行菩薩道的這些分身佛,也應該要回來集會了。 


  是啊,就像昨天,我在聽長春的菩薩,還有北京的菩薩,還有大連的菩薩分享,這些菩薩回來,他們在七月底、八月這當中,因為當地有災難。從七月上旬、中旬,一直有大水災,接續跨過了八月,總共三次的大水災。那種的水災實在有夠大,面積很大,因為省分大、縣也大,志工真的很辛苦。最遠的是北京、天津慈濟人來支援,還有遼寧、大連等等的菩薩也去支援,最近的是長春;以長春的菩薩為主體,大連、遼寧慈濟人,還有其他;最遠的是天津、北京,路程千多公里。這些菩薩共同會合到吉林市去幫助那個大災難後的救災,總共將近二十天。 


  尤其是第三次,他們又去勘災,第三次是在要回來臺灣的前一天,再去了之後才回來臺灣。聽到這些菩薩那種的用心、堅持、耐苦、耐勞,放下他的事業,交代他的家庭給其他家人,拜託親戚來照顧。這樣,總共合起來人數是二百多位,若要說人次,那就很多了。就是這樣,他們去看、去發放、去付出、去膚慰等等,看到他們的付出,其實和我們臺灣慈濟人,資深的慈濟人相等,同樣。雖然你看他們「藍天白雲」志工雖有,但是「灰天白雲」的志工更多,穿灰衣的更多。因為需要很多人力,藍色的制服表示資深,也表示受證了,尤其是從北京、從天津去的慈濟人,都很資深,去指導他們、去和他們作伴、去陪伴他們去付出。但是由那些灰衣的菩薩承擔,他們分組,不論是什麼組,分得很細膩,很多都是幹部、組長,什麼組的組長,負起了責任,同樣也不差於臺灣哦! 


  那種的合心、協力的精神都做到了,能夠那麼地整齊。尤其是每一天在整隊時,在那裡整隊起來,好像一塊一塊的豆乾,兩種顏色──「藍天白雲」、「灰衣白雲」。「藍天白雲」在前面,「灰衣白雲」在後頭,這樣集合時排成四四方方,做出發前的叮嚀。再者,最感動的是日夜一直付出,他們原來長年既定的,一年下來,多久、什麼時候就要上培訓課,剛好這次大家集中幫助水災,雖然每天都是這樣,他們也沒有放棄了其中一天就是要上培訓課。 


  那個培訓,剛好的因緣,有一間寺,這間寺是臺商去那個地方建的一間寺。他們就去借;我們臺灣的企業家在那裡建那間寺,他們就借那間寺在那裡上培訓課。看起來好像自己的道場一樣,好整齊,很有道氣,這就是昨天聽他們在分享。從七月上旬開始集合到吉林省(永吉縣),這個時間,這樣一直一直說過來,以及每天他們的行儀,去哪一個村,如何分隊?如何分組?去接觸到不同的災戶,不同的菩薩去接觸,各人說出了遭遇災難的苦。 


  那種說到災難的苦,滿目瘡痍,而且那個泥,泥土淹沒了房屋裡面,水是這樣淹掉了那個家庭的裡面,那分的狼藉,真的……。他們說著說著,又是在哭,含著眼淚說話,流著眼淚敘說,那個情那麼的貼切,覺有情,那種的貼切和付出。甚至在做總務,他連睡覺都睡在車裡,真的很感動人。就像這樣,他們事情做好了,後面再規畫了,預計要進行中期的關懷,還是要先回來請示中長期(規畫)。他們那麼多人受災難,無家可歸,和政府互動之後,知道政府有提出請求,要撥出土地,慈濟有辦法來幫忙嗎?能為這些災民建村嗎?這是他們拿回來要來請示的。 


  看,沒有停歇,自七月到現在,要來臺灣的前一天還去到災區,去看了,現在才回來而已。你們想,就像這樣,十幾位菩薩,地方代表,雖然回來四個省的菩薩,都是千里外,以及幾百公里外去支援的菩薩,那種度化眾生、救濟眾生那念心,很不容易。回來,也是心歡喜,雖然我們在花蓮,精舍大多沒有冷氣,很熱、很熱,問他們說:「會很熱嗎?聽說大陸雖然熱,但不會這麼悶。臺灣這麼悶,又熱啊!」他們說:「歡喜啊!」是啊,歡喜,歡喜就是淨土。這雖然是娑婆世界,娑婆要堪忍,昨天我也讚歎他們,他們那麼的辛苦,聽他們在描述那個辛苦,我也說:「唉呀!你們是真的是堪忍的菩薩。」是啊,堪忍的菩薩,在那個地方若不堪忍耐,哪有辦法這樣一二十天的時間投入在那個地方呢?所以堪忍。回來到這裡,大家都說:「歡喜啊!」所以,穢土和淨土就是只在一個心靈。 


  在堪忍的地方要去付出,回來到他的目的地,這就是他歡喜的地方,這就是我們心地,淨土和穢土。所以,佛陀說,「三變」,「初變」就是「娑婆一世界」。那二呢?「次變二百萬億那由他之國」,就是很開、很闊,人人的心靈世界。「三更變二百萬億那由他之國為淨土」,二百萬億那由化的世界,就是加倍再加倍,就像一個分身佛又再加一個。二百萬億那由他之國又再加倍,就是這樣不斷地加倍,將心地化為淨土。「依此謂之三變土田」,這叫做「三變」,也是在形容,這種變化都是在心地。所以經文之中,前面那些要很清楚,這就是「綱領」,要很清楚。每天經文的前面那就是「髓」,要很用心。接下來的經文這樣說, 


經文:「我常遊諸國,未曾見是眾,我於此眾中,乃不識一人。忽然從地出,願說其因緣。今此之大會,無量百千億,是諸菩薩等,皆欲知此事。是諸菩薩眾,本末之因緣,無量德世尊,惟願決眾疑。」 


  「我常遊諸國,未曾見是眾,我於此眾中,乃不識一人,忽然從地出,願說其因緣」。彌勒菩薩前面就這樣說:「我全都遊在這麼多的地方,但是在現在來的人,我怎麼都不認識半個人呢?」所以,「今此之大會,無量百千億,是諸菩薩等,皆欲知此事」。現在都已經聚集來在這裡的人,這些還未從地湧出之前,佛陀就三變淨土,那就是二百萬億那由他之國,再二百萬億那由他之國。可見這些從地湧出的菩薩還未到達之前,已經就有那麼多在靈鷲山的周圍了,何況從地再湧出,這些人也是更再需要了解。所以,「皆欲知此事」,要知道從外地來這些人的因緣。 


  就像我剛才對大家說:「這幾天有這麼多位來自遠方的菩薩,他們的因緣是這樣回來。」同樣,也都要說那些因緣。所以,「是諸菩薩眾,本末之因緣,無量德世尊,唯願決眾疑」。就是這些人,這些菩薩大家都是有心想要了解這些菩薩來的因緣。現在向釋迦牟尼佛說:「您是無量德的世尊,但願釋迦牟尼佛,您能夠提出來向大家說。」因為彌勒菩薩他也可以向大家說,不過還是佛陀與大家結的緣深廣,佛陀說的話大家會相信,一句話大家就能夠體會很多的道理出來,所以還是請釋迦牟尼佛說。接下來這段文就這樣說, 


經文:「爾時、釋迦牟尼分身諸佛,從無量千萬億他方國土來者即寶塔品所集分身。」 


經文簡釋: 
「爾時、釋迦牟尼分身諸佛,從無量千萬億他方國土來者即寶塔品所集分身」;此下明十方分身諸佛弟子致疑。 


  這段文,就是那個時候彌勒菩薩已經很虔誠了,用意佛陀已經很清楚了。「爾時釋迦牟尼分身諸佛,從無量千萬億他方國土來者」。所以那個時候,釋迦牟尼佛他就是想要這些分身佛,釋迦牟尼佛的分身佛,從很多很多的國家,他方的國土來。「即寶塔品所集分身」,就是這些佛已經在〈見寶塔品〉寶塔現前之前,他們就已經全都集合到達了。這些佛,都是分身的佛,釋迦牟尼佛分身在十方,現在歸位了,將佛陀說法那個精神理念散播在十方,現在將這些精神理念,去度化眾生的都已經歸回來,在這個道場上。 


  「此下明十方分身諸佛弟子致疑」。下面的經文,開始要了解十方分身佛的弟子;不只是分身佛來,分身佛還有度眾生。就像我們現在的慈濟菩薩到每一個地方都有他的會員在,我們這些菩薩若是較有責任,都會一直說慈濟,為他們介紹慈濟的精神、慈濟的理念等等,慈濟事、法脈宗門,連會員也能夠很清楚。了解法的人一個再傳一個,比一個再多一個重重倍倍更多,所以有愈來愈多。 


*在於八方諸寶樹下師子座上結跏趺坐。四方四維名之為八。在此佛現寶樹下坐。 


  所以「四方四維,名之為八」。所說的「八方」,「在於八方諸寶樹下,師子座上」。所說的「八方」,那就是「四方四維」,這樣叫做「八」;四又加四,這樣叫做「八」。東、西、南、北,東南、西北類似這樣,這就是「四維四方」。「在此佛現寶樹下坐」,在這裡的,這些分身佛就是在寶樹下,這些分身佛就一一在那寶樹下。這是在這個時間內,十方菩薩來,寶樹下,分身佛也在那個地方。這個過程我們都說過了,這個地方的人很多,菩薩很多。其實,靈鷲山的現場,周圍很大的地方,樹也很多,所以在那樹下,形容全都有菩薩,那個境界應該是很莊嚴。接下來這段經文就說, 


經文:「其佛侍者,各各見是菩薩大眾,於三千大千世界四方從地涌出,住於虛空,各白其佛言:」 


經文簡釋: 
「其佛侍者,各各見是菩薩大眾」;其分身佛所從來侍者,各見地涌大菩薩眾。 


  「其佛侍者,各各見是菩薩大眾」。在現場這些分身佛的侍者,跟佛來的侍者,看到各各來的菩薩,從地湧出,看到十方來的,還有看到從地湧出,這樣這些人覺得心有疑,是侍者的心也有疑。所以,「其分身佛所從來侍者」,跟他來的侍者,「各見地涌大菩薩眾」,這些這麼多的菩薩,已經看到了。 


*侍者具八法: 
一信根堅固, 
二其心覓進, 
三身無病, 
四精進, 
五具念心, 
六心不憍慢, 
七能成定意, 
八具足聞智。 


  侍者,什麼叫做侍者?「侍者具八法」,侍者也要具足八種法。當初舍利弗和目犍連是佛的侍者,他們前後都當過佛的侍者,他們慢慢地年紀大了,也資深,年紀也大了,後來推薦阿難。所以,要做侍者也就要有八項具足。一要信根,「信根堅固」。第二,「其心覓進」,就是要有精進,要找法,自己要精進。在佛的身邊聽法的機會最多,了解的道理最充足,精進的機會最多,所以要找機會精進。第三,「身無病」,身體要健康,沒有病。第四,「精進」。要精進,要比別人更精進,因為他最接近法。第五,是要「具念心」,要很具足,心念、見解要很清楚,比別人要更清楚。第六,「心不憍慢」,就要自己要自我常常警惕,不能驕慢,他要常常降伏自己那個驕慢的心態。第七,「能成定意」,心要能堅定。第八,「具足聞智」。 


  第八項就要很具足聽,聽能夠知音,要知道佛的心意,不只是在和人說話時的心意,連佛陀生活、起居、動作,他也都要很用心了解他的習慣,了解佛生活起居的方法,這全都是要具足。要做侍者一定要有這樣,要很貼心、很了解,才有辦法將法傳下去。阿難就是這樣在傳法,因為他用心,因為他精進,因為他很體會佛的本懷,這是做侍者真正需要的條件。 


*其佛侍者:即他土菩薩,是分身眷屬,橫在八方者。與彌勒同疑,俱不知如來本地成佛甚久,於是各各以疑陳於己佛。 


  所以,「其佛侍者,即他土菩薩,是分身眷屬」。就是我們最近一直說,菩薩還有眷屬就是親近佛,尤其是侍者更是親近佛,不能缺少,很親近。所以,分身佛他最少還是和一位來,和侍者來,這也是眷屬,分身佛的眷屬,也是「橫在八方者」,普遍,「橫」就是普遍;「八方」,東、西、南、北等,也「與彌勒同疑」。這些侍者就是和彌勒菩薩同疑,同樣的疑問。其實彌勒菩薩並沒有疑問,彌勒菩薩本來就是「等覺」了,就是「隱實施權」。彌勒菩薩也一樣是隱實施權,他本來就知道了,知道眾生和佛的因緣,應該還是要以釋迦牟尼佛為主講者,請佛陀來為大家說。是分身佛的侍者有疑,是他方來的從地湧出的菩薩有疑,不是彌勒菩薩有疑。所以,「俱不知如來本地成佛甚久」,全都還不知道佛陀他的心地。釋迦牟尼佛在這個娑婆世界,他的開始是如何,怎麼會有這麼多因緣,這麼多菩薩來呢?因緣是什麼?菩薩的因緣、釋迦牟尼佛的因緣到底是什麼? 


  這樣應該就能夠知道,佛在這個娑婆世界成佛很久很久了,但是其他的佛無法了解這個因緣,無法了解。其實,佛陀,我們從開頭,剛才開頭所說了,那就是無央數劫,時間無盡頭,無法計算,已經是這樣顯跡在人間,來來回回,這個因圓果滿,六度的因緣已經很成熟,所以現相成佛了。但是,過去是很長久的時間,這些菩薩還不知道,彌勒菩薩期待佛陀開始來說這個壽量有多少。這樣的用意,彌勒菩薩施權,就是「顯權隱實」,請佛來講說。「於是各各以疑陳於己佛」,就是這些侍者來問他的佛,就是分身佛,「這是什麼因緣?」彌勒菩薩也有疑啊!彌勒菩薩的疑,就請佛來為大家解釋,他們還是再回過頭來問他們的佛。這就是用這樣的方式。所以,在那個道場裡面,不是單向,是很普遍,菩薩和分身佛和他的侍者之間,這都是表示了我們人的心性也是這樣啊!我來,看到這樣、聽到這樣,我覺得不可思議,我就會在旁邊再問人,同樣的道理。 


經文簡釋: 
「於三千大千世界四方從地涌出」;述自下而升。佛知彌勒問意,故云汝等自當因是補處之問,得聞從地涌出之所以。 


  「於三千大千世界四方,從地涌出」(經文中就是這樣說。這開闊,八方是很普遍、無窮盡的空間,很廣的空間。「述自下而升」,就是這些菩薩都來,普遍了三千大千世界,這四方四維全都從地湧出,從下面出來這些菩薩。這個境界已經是這樣,在這個境界中,「佛知彌勒問意」,釋迦牟尼佛已經了解彌勒菩薩所提起來問的意思,知道期待釋迦牟尼佛說出了自己的因緣,來人間長久的時間,也說出了還…和這些菩薩過程如何結緣的因緣。「故云汝等自當因是補處之問」,這是補處菩薩,就是彌勒菩薩,將來將要成佛的彌勒菩薩,為娑婆世界眾生未來的疑問,他故意提出來問釋迦牟尼佛,希望大家都能夠聽得到,釋迦牟尼佛現在說的道理就能夠傳於後代。所以,希望大家「得聞從地涌出之所以」,大家希望能夠聽到,這到底是什麼因緣從地湧出呢? 


經文簡釋: 
「住於虛空,各白其佛言」;塔佛在空故住空裡,各白自己所師之佛。 
  「住於虛空。各白其佛言」。因為他方來的菩薩,從地湧出,這些菩薩也都住於虛空啊!因為塔在虛空,大家湧現出來,應該還記得湧現出來的菩薩也是向多寶佛塔頂禮,也是禮二世尊,所以大家都是浮現在虛空。要不然,這靈鷲山的地界,實際的土地很窄,要容納這麼多人,唯有虛空可以去容納。所以,「塔佛在空故住空裡」,塔和佛,因為兩尊佛都在塔內,塔在空中,所以頂禮也是在空中;「住」,就是在那個地方。所以,「各白自己所師之佛」。這些侍者來問這些分身佛,因為這些侍者還是在地上。在虛空,看到這麼多菩薩,他們到底要問誰?就問與他所親近的佛,這就是「住於虛空。各白其佛言」。因為這些菩薩都在空中,所以這些侍者就是「各白其佛」;「各白其佛」就是表示問跟他來的這尊佛,只好就是這樣問。 


  這是佛的境界,顯跡,其實「跡」就是過去了,就沒有了。就像雲在虛空,你抬頭看到藍天白雲,有沒有?有啊,我有看到啊!再一下子,雲變了,這白雲慢慢過去了,晴空無雲,雲歸何處呢?就不見了,這道理一樣。我們人也是一樣,這長短時間,所以我們前一段經文也有恆河沙劫,五十小劫促為半日(經文「五十小劫,佛神力故,令諸大眾謂如半日。」)。這種恆河沙的時間促為半日,長時間。同樣的,因為境界不同,我們的心境就不同。我們心包太虛,人人的心中就是一片天、一片地;你的心從地湧出,湧出來的就是要在開闊、無障礙、無雜染,用這個心態來接納佛法。這就像空中的道理,這樣接受過來。真理無體、無相,但是收入我們的記憶裡面,記憶在哪裡?也是無體、無相,卻是你還可以,「哦,我想到了」,同樣的道理。所以這不是神話,是我們的生態,我們的生態──心腦生態…的生態,就是這樣,道理就是在這樣之中。 


  所以,我們接受來的道理要如何來將它應用?應用下去才是真理;不用,那就是空理。所以,「空中妙有」,你有應用,就是「妙有」的真理;你沒有應用,那就是「空」。所以,這個空中,都住在虛空;住在虛空,所以還是要問。總而言之,學佛,我們一定要透徹,我們要靈通,真正要透徹靈通。所以要時時要多用心啊!
回頂端 向下
Jack
Admin
Admin



文章總數 : 6985
年齡 : 65
來自 : 台北
威望 : 1724
注冊日期 : 2008-12-22

2017/08/20晨語簡記《法華經·從地涌出品第十五》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7/08/20晨語簡記《法華經·從地涌出品第十五》    2017/08/20晨語簡記《法華經·從地涌出品第十五》  Empty周一 8月 21, 2017 9:29 am

佛施以方便度化, 
處處有緣之眾生, 
分身於十方而現跡, 
圓六度之因行。 
法華經見寶塔品, 
為召遍十方度化分身佛集, 
說三變土田化穢為淨土。 

  用心來聽,好好體會啊!「佛施以方便度化」。釋迦牟尼佛來來回回人間,無數量次,無法計算,無量無邊次,一直來人間度化眾生。來度「處處有緣之眾生」,時間是這麼長,空間也是處處遍滿,了無窮盡,無處不在,只要有緣的眾生,在什麼地方,佛陀就這樣累生世隨眾生緣化度。所以,「分身於十方而現跡」。時間這麼長,空間普遍,已經是「現跡」。大家已經知道「現跡」的意思了,現跡人間,如何來人間,在某一個國家,什麼家庭,如何的生長。成長的過程、修行的方向,覺悟之後如何來度眾生,這都叫做「現跡」;現相人間,他的一生走過的足跡、做過的事情、接觸過的人等等,這都叫做「現跡」。 

  這個現跡人間,還是不離開「六度萬行」,生生世世無量時啊!無法計算的時間。我們一直在說幾萬億恆河沙劫,就是長久、長久無法計算的時間。佛陀也是隨眾生緣,也是無法計算的時間來來回回。「分身於十方而現跡」,所分身也就是隨眾生緣;空間,無法計量的邊際,他都去哦!所以在十方。十方,四方四維,就是叫做八方;加上上、下,叫做「十方」,所以所有的空間無一不遍。到處都是這樣,可見無邊際的空間都是現跡,現跡行六度,「六度萬行」。這都是在「施因」,因緣果報,佛陀還是視眾生因,教化眾生,於眾生群中慧命的裡面就是時間長、空間普遍,與他結緣的人當然就很多了。所以,這個因不斷在播種子,因很普遍,這樣這叫做「圓六度之因行」,到處都播善種子,與眾生結善緣,度化眾生。 

  所以,我們這兩天來都是說彌勒菩薩在問,問這麼多、這麼多菩薩如何來?其實,彌勒菩薩怎麼會不知道呢?彌勒菩薩他所了解的,差不多和釋迦牟尼佛將要同等,所以叫做「等覺」。他無量劫前與釋迦牟尼佛是同修,同一個道場修行的人,兩位都叫做菩薩。但是,釋迦牟尼佛提前成佛,因為得佛授記,提前成佛了。為何會提前成佛呢?就是眾生緣,眾生的因、緣很具足,所以那個時候,古雷音王佛就為釋迦菩薩授記在先,彌勒菩薩則授記在後。因為彌勒菩薩他就是先成就自己,智慧夠了,但眾生緣不夠,就是這樣的因緣。 

  現在說,彌勒菩薩已經是等覺了,意思就是與佛同等了。但是,這些菩薩全都來,難道彌勒菩薩不知道這些菩薩的因緣嗎?不是,彌勒菩薩也知道,是其他的菩薩不知道。但是,彌勒菩薩怎麼不直接告訴這些菩薩,為什麼還要再現出了說:「我也有疑,其他的菩薩都有疑。」「疑」的意思就是無法了解,不能了解,怎麼忽然間這麼多菩薩湧現出來呢?他向釋迦牟尼佛、大眾中表達他也不了解;其實不是不了解,他有用意,所以提出來問。就是要讓釋迦牟尼佛親口說一句話,因為釋迦牟尼佛與眾生的因緣具足,與眾生結好緣,句句的話都是真語,句句都是實法,所以眾生聽會歡喜,願意接受。 

  這就是釋迦牟尼佛在成佛之前,長時間、普遍的空間,和無量數的眾生已經結了這麼多的好因緣,這叫做「圓」,「圓六度萬行之因」,是他這樣走過來的好因緣。今生此世在古印度,迦毘羅衛國出生,因緣成熟成佛了;現在在法華會上,就是靈鷲山上,開始將要圓這個緣,將它圓滿起來。四十多年的說法,期待這場一實乘的大法在這場靈山會能夠圓滿,圓滿他的六度行因。這一輩子所做過的方式,過去累積來的智慧,就是要傳法給所有的弟子,教菩薩法。菩薩法就是釋迦牟尼佛無央數劫累積來,入人群、度眾生,種種的因緣合和起來的法,所以在這個地方圓了,「圓六度之因行」。 

*法華經見寶塔品,釋迦如來之十方分身佛,各將一菩薩,為供養多寶塔,來靈鷲山時。釋迦如來以神力,三變穢土而為淨土也。 

  「法華經見寶塔品」,在靈鷲山這當中,〈見寶塔品〉這段經文就有這樣說,「為召遍十方度化分身佛集說」,召來了遍十方的分身佛。這些分身佛都是釋迦牟尼佛無量、無量劫中所化度,用釋迦牟尼佛的精神在十方世界廣度眾生,這些叫做分身佛;分身,法身,應在十方世界。這分身佛就是佛陀的法,用在十方世界,這些佛還是一樣集合回來。那時候〈見寶塔品〉,十方分身佛集,這也都已經說得很詳細,我們的記憶再回顧一下,也就會清楚。也有那段時間,〈見寶塔品〉分身佛來之時,又再十方的菩薩來之時,又是寶塔現前之時,「三變土田化穢為淨土」。佛陀三變穢土為淨土,希望空間能夠更闊、更大一點,這個空間能夠很莊嚴。娑婆世界就是這樣穢濁,以釋迦牟尼佛的德就將周圍三變,人人來了,人人歡喜;歡喜,心的道場就是莊嚴,所以有「三變」。 

  「法華經見寶塔品釋迦如來之十方分身佛」。因為釋迦牟尼佛集十方分身佛來,所以「各將一菩薩」,每一尊佛來,分身佛來的時候,不是只有一個,還有侍者,也都是菩薩;佛帶著的侍者皆是菩薩,所以說「各將一菩薩為供養多寶塔」。這些分身佛,釋迦牟尼佛將他們召喚回來。每一個來又帶一個,量就已經不少了,一個又帶一個,當然量就再增加,所以空間就要再增加,要供養多寶塔。這要來表達,在十方度眾生的形態。「來靈鷲山時」,還有來到靈鷲山那時候。「釋迦如來以神力。人來多了,釋迦牟尼佛自然就以神力三變淨土。化身佛來,又再增加侍者菩薩來,這樣就是一變、二變 ,就三變了。尤其是寶塔現前,這樣「三變穢土為淨土也」,應該就要清楚。 

*初變娑婆一世界,次變二百萬億那由他之國,三更變二百萬億那由他之國為淨土。依此謂之三變土田 

  這個「三變,「初變娑婆一世界」。開始就是只有娑婆世界,靈鷲山,大家來、來、來,從〈序品〉開始時來的人就不少。其實,實際的靈鷲山,現在若去朝聖,靈鷲山的環境並沒有很大,要容納很多人,實在是很勉強。不過以佛的威德,初變娑婆世界是真實的靈鷲山,好像我後面這張圖也就是靈鷲山(指背景的投影圖像);靈鷲山,真正佛陀講《法華經》的那個臺,被我現在遮住了。其實,我們的《經典雜誌》曾到佛說《法華經》處,拍回來的照片,那是真實二千五百多年前佛陀說法的地方,那就是娑婆世界,那就是不平坦的娑婆世界。 

  經典經文中也就是這樣說,娑婆世界,「初變娑婆一世界」,這樣就足夠了。佛陀在那裡說法,那就是大家來聽《法華經》,佛陀在那個地方說法。開始慢慢,到了〈見寶塔品〉,多寶佛將要出現之前,佛陀要做準備,準備要迎接古佛──多寶佛,他將要出現了。道場要莊嚴,就要有人來見證,因為寶塔中的多寶佛要來見證,佛說《法華經》在人間是正確,古佛就來了。佛陀也是要召集這些菩薩,在不同的地方在行菩薩道的這些分身佛,也應該要回來集會了。 

  是啊,就像昨天,我在聽長春的菩薩,還有北京的菩薩,還有大連的菩薩分享,這些菩薩回來,他們在七月底、八月這當中,因為當地有災難。從七月上旬、中旬,一直有大水災,接續跨過了八月,總共三次的大水災。那種的水災實在有夠大,面積很大,因為省分大、縣也大,志工真的很辛苦。最遠的是北京、天津慈濟人來支援,還有遼寧、大連等等的菩薩也去支援,最近的是長春;以長春的菩薩為主體,大連、遼寧慈濟人,還有其他;最遠的是天津、北京,路程千多公里。這些菩薩共同會合到吉林市去幫助那個大災難後的救災,總共將近二十天。 

  尤其是第三次,他們又去勘災,第三次是在要回來臺灣的前一天,再去了之後才回來臺灣。聽到這些菩薩那種的用心、堅持、耐苦、耐勞,放下他的事業,交代他的家庭給其他家人,拜託親戚來照顧。這樣,總共合起來人數是二百多位,若要說人次,那就很多了。就是這樣,他們去看、去發放、去付出、去膚慰等等,看到他們的付出,其實和我們臺灣慈濟人,資深的慈濟人相等,同樣。雖然你看他們「藍天白雲」志工雖有,但是「灰天白雲」的志工更多,穿灰衣的更多。因為需要很多人力,藍色的制服表示資深,也表示受證了,尤其是從北京、從天津去的慈濟人,都很資深,去指導他們、去和他們作伴、去陪伴他們去付出。但是由那些灰衣的菩薩承擔,他們分組,不論是什麼組,分得很細膩,很多都是幹部、組長,什麼組的組長,負起了責任,同樣也不差於臺灣哦! 

  那種的合心、協力的精神都做到了,能夠那麼地整齊。尤其是每一天在整隊時,在那裡整隊起來,好像一塊一塊的豆乾,兩種顏色──「藍天白雲」、「灰衣白雲」。「藍天白雲」在前面,「灰衣白雲」在後頭,這樣集合時排成四四方方,做出發前的叮嚀。再者,最感動的是日夜一直付出,他們原來長年既定的,一年下來,多久、什麼時候就要上培訓課,剛好這次大家集中幫助水災,雖然每天都是這樣,他們也沒有放棄了其中一天就是要上培訓課。 

  那個培訓,剛好的因緣,有一間寺,這間寺是臺商去那個地方建的一間寺。他們就去借;我們臺灣的企業家在那裡建那間寺,他們就借那間寺在那裡上培訓課。看起來好像自己的道場一樣,好整齊,很有道氣,這就是昨天聽他們在分享。從七月上旬開始集合到吉林省(永吉縣),這個時間,這樣一直一直說過來,以及每天他們的行儀,去哪一個村,如何分隊?如何分組?去接觸到不同的災戶,不同的菩薩去接觸,各人說出了遭遇災難的苦。 

  那種說到災難的苦,滿目瘡痍,而且那個泥,泥土淹沒了房屋裡面,水是這樣淹掉了那個家庭的裡面,那分的狼藉,真的……。他們說著說著,又是在哭,含著眼淚說話,流著眼淚敘說,那個情那麼的貼切,覺有情,那種的貼切和付出。甚至在做總務,他連睡覺都睡在車裡,真的很感動人。就像這樣,他們事情做好了,後面再規畫了,預計要進行中期的關懷,還是要先回來請示中長期(規畫)。他們那麼多人受災難,無家可歸,和政府互動之後,知道政府有提出請求,要撥出土地,慈濟有辦法來幫忙嗎?能為這些災民建村嗎?這是他們拿回來要來請示的。 

  看,沒有停歇,自七月到現在,要來臺灣的前一天還去到災區,去看了,現在才回來而已。你們想,就像這樣,十幾位菩薩,地方代表,雖然回來四個省的菩薩,都是千里外,以及幾百公里外去支援的菩薩,那種度化眾生、救濟眾生那念心,很不容易。回來,也是心歡喜,雖然我們在花蓮,精舍大多沒有冷氣,很熱、很熱,問他們說:「會很熱嗎?聽說大陸雖然熱,但不會這麼悶。臺灣這麼悶,又熱啊!」他們說:「歡喜啊!」是啊,歡喜,歡喜就是淨土。這雖然是娑婆世界,娑婆要堪忍,昨天我也讚歎他們,他們那麼的辛苦,聽他們在描述那個辛苦,我也說:「唉呀!你們是真的是堪忍的菩薩。」是啊,堪忍的菩薩,在那個地方若不堪忍耐,哪有辦法這樣一二十天的時間投入在那個地方呢?所以堪忍。回來到這裡,大家都說:「歡喜啊!」所以,穢土和淨土就是只在一個心靈。 

  在堪忍的地方要去付出,回來到他的目的地,這就是他歡喜的地方,這就是我們心地,淨土和穢土。所以,佛陀說,「三變」,「初變」就是「娑婆一世界」。那二呢?「次變二百萬億那由他之國」,就是很開、很闊,人人的心靈世界。「三更變二百萬億那由他之國為淨土」,二百萬億那由化的世界,就是加倍再加倍,就像一個分身佛又再加一個。二百萬億那由他之國又再加倍,就是這樣不斷地加倍,將心地化為淨土。「依此謂之三變土田」,這叫做「三變」,也是在形容,這種變化都是在心地。所以經文之中,前面那些要很清楚,這就是「綱領」,要很清楚。每天經文的前面那就是「髓」,要很用心。接下來的經文這樣說, 

經文:「我常遊諸國,未曾見是眾,我於此眾中,乃不識一人。忽然從地出,願說其因緣。今此之大會,無量百千億,是諸菩薩等,皆欲知此事。是諸菩薩眾,本末之因緣,無量德世尊,惟願決眾疑。」 

  「我常遊諸國,未曾見是眾,我於此眾中,乃不識一人,忽然從地出,願說其因緣」。彌勒菩薩前面就這樣說:「我全都遊在這麼多的地方,但是在現在來的人,我怎麼都不認識半個人呢?」所以,「今此之大會,無量百千億,是諸菩薩等,皆欲知此事」。現在都已經聚集來在這裡的人,這些還未從地湧出之前,佛陀就三變淨土,那就是二百萬億那由他之國,再二百萬億那由他之國。可見這些從地湧出的菩薩還未到達之前,已經就有那麼多在靈鷲山的周圍了,何況從地再湧出,這些人也是更再需要了解。所以,「皆欲知此事」,要知道從外地來這些人的因緣。 

  就像我剛才對大家說:「這幾天有這麼多位來自遠方的菩薩,他們的因緣是這樣回來。」同樣,也都要說那些因緣。所以,「是諸菩薩眾,本末之因緣,無量德世尊,唯願決眾疑」。就是這些人,這些菩薩大家都是有心想要了解這些菩薩來的因緣。現在向釋迦牟尼佛說:「您是無量德的世尊,但願釋迦牟尼佛,您能夠提出來向大家說。」因為彌勒菩薩他也可以向大家說,不過還是佛陀與大家結的緣深廣,佛陀說的話大家會相信,一句話大家就能夠體會很多的道理出來,所以還是請釋迦牟尼佛說。接下來這段文就這樣說, 

經文:「爾時、釋迦牟尼分身諸佛,從無量千萬億他方國土來者。在於八方諸寶樹下,師子座上,結跏趺坐。」 

經文簡釋: 
「爾時、釋迦牟尼分身諸佛,從無量千萬億他方國土來者」;即寶塔品所集分身,此下明十方分身諸佛弟子致疑。 


  這段文,就是那個時候彌勒菩薩已經很虔誠了,用意佛陀已經很清楚了。「爾時釋迦牟尼分身諸佛,從無量千萬億他方國土來者」。所以那個時候,釋迦牟尼佛他就是想要這些分身佛,釋迦牟尼佛的分身佛,從很多很多的國家,他方的國土來。「即寶塔品所集分身」,就是這些佛已經在〈見寶塔品〉寶塔現前之前,他們就已經全都集合到達了。這些佛,都是分身的佛,釋迦牟尼佛分身在十方,現在歸位了,將佛陀說法那個精神理念散播在十方,現在將這些精神理念,去度化眾生的都已經歸回來,在這個道場上。 

  「此下明十方分身諸佛弟子致疑」。下面的經文,開始要了解十方分身佛的弟子;不只是分身佛來,分身佛還有度眾生。就像我們現在的慈濟菩薩到每一個地方都有他的會員在,我們這些菩薩若是較有責任,都會一直說慈濟,為他們介紹慈濟的精神、慈濟的理念等等,慈濟事、法脈宗門,連會員也能夠很清楚。了解法的人一個再傳一個,比一個再多一個重重倍倍更多,所以有愈來愈多。 

經文簡釋:


「在於八方諸寶樹下,師子座上,結跏趺坐」;四方四維名之為八。在此佛現寶樹下坐。 

 
所以「四方四維,名之為八」。所說的「八方」,「在於八方諸寶樹下,師子座上」。所說的「八方」,那就是「四方四維」,這樣叫做「八」;四又加四,這樣叫做「八」。東、西、南、北,東南、西北類似這樣,這就是「四維四方」。「在此佛現寶樹下坐」,在這裡的,這些分身佛就是在寶樹下,這些分身佛就一一在那寶樹下。這是在這個時間內,十方菩薩來,寶樹下,分身佛也在那個地方。這個過程我們都說過了,這個地方的人很多,菩薩很多。其實,靈鷲山的現場,周圍很大的地方,樹也很多,所以在那樹下,形容全都有菩薩,那個境界應該是很莊嚴。接下來這段經文就說, 

經文:「其佛侍者,各各見是菩薩大眾,於三千大千世界四方從地涌出,住於虛空,各白其佛言:」 

經文簡釋: 
「其佛侍者,各各見是菩薩大眾」;其分身佛所從來侍者,各見地涌大菩薩眾。 

  「其佛侍者,各各見是菩薩大眾」。在現場這些分身佛的侍者,跟佛來的侍者,看到各各來的菩薩,從地湧出,看到十方來的,還有看到從地湧出,這樣這些人覺得心有疑,是侍者的心也有疑。所以,「其分身佛所從來侍者」,跟他來的侍者,「各見地涌大菩薩眾」,這些這麼多的菩薩,已經看到了。 

*侍者具八法: 
一信根堅固, 
二其心覓進, 
三身無病, 
四精進, 
五具念心, 
六心不憍慢, 
七能成定意, 
八具足聞智。 

  侍者,什麼叫做侍者?「侍者具八法」,侍者也要具足八種法。當初舍利弗和目犍連是佛的侍者,他們前後都當過佛的侍者,他們慢慢地年紀大了,也資深,年紀也大了,後來推薦阿難。所以,要做侍者也就要有八項具足。一要信根,「信根堅固」。第二,「其心覓進」,就是要有精進,要找法,自己要精進。在佛的身邊聽法的機會最多,了解的道理最充足,精進的機會最多,所以要找機會精進。第三,「身無病」,身體要健康,沒有病。第四,「精進」。要精進,要比別人更精進,因為他最接近法。第五,是要「具念心」,要很具足,心念、見解要很清楚,比別人要更清楚。第六,「心不憍慢」,就要自己要自我常常警惕,不能驕慢,他要常常降伏自己那個驕慢的心態。第七,「能成定意」,心要能堅定。第八,「具足聞智」。 

  第八項就要很具足聽,聽能夠知音,要知道佛的心意,不只是在和人說話時的心意,連佛陀生活、起居、動作,他也都要很用心了解他的習慣,了解佛生活起居的方法,這全都是要具足。要做侍者一定要有這樣,要很貼心、很了解,才有辦法將法傳下去。阿難就是這樣在傳法,因為他用心,因為他精進,因為他很體會佛的本懷,這是做侍者真正需要的條件。 

*其佛侍者:即他土菩薩,是分身眷屬,橫在八方者。與彌勒同疑,俱不知如來本地成佛甚久,於是各各以疑陳於己佛。 

  所以,「其佛侍者,即他土菩薩,是分身眷屬」。就是我們最近一直說,菩薩還有眷屬就是親近佛,尤其是侍者更是親近佛,不能缺少,很親近。所以,分身佛他最少還是和一位來,和侍者來,這也是眷屬,分身佛的眷屬,也是「橫在八方者」,普遍,「橫」就是普遍;「八方」,東、西、南、北等,也「與彌勒同疑」。這些侍者就是和彌勒菩薩同疑,同樣的疑問。其實彌勒菩薩並沒有疑問,彌勒菩薩本來就是「等覺」了,就是「隱實施權」。彌勒菩薩也一樣是隱實施權,他本來就知道了,知道眾生和佛的因緣,應該還是要以釋迦牟尼佛為主講者,請佛陀來為大家說。是分身佛的侍者有疑,是他方來的從地湧出的菩薩有疑,不是彌勒菩薩有疑。所以,「俱不知如來本地成佛甚久」,全都還不知道佛陀他的心地。釋迦牟尼佛在這個娑婆世界,他的開始是如何,怎麼會有這麼多因緣,這麼多菩薩來呢?因緣是什麼?菩薩的因緣、釋迦牟尼佛的因緣到底是什麼? 

  這樣應該就能夠知道,佛在這個娑婆世界成佛很久很久了,但是其他的佛無法了解這個因緣,無法了解。其實,佛陀,我們從開頭,剛才開頭所說了,那就是無央數劫,時間無盡頭,無法計算,已經是這樣顯跡在人間,來來回回,這個因圓果滿,六度的因緣已經很成熟,所以現相成佛了。但是,過去是很長久的時間,這些菩薩還不知道,彌勒菩薩期待佛陀開始來說這個壽量有多少。這樣的用意,彌勒菩薩施權,就是「顯權隱實」,請佛來講說。「於是各各以疑陳於己佛」,就是這些侍者來問他的佛,就是分身佛,「這是什麼因緣?」彌勒菩薩也有疑啊!彌勒菩薩的疑,就請佛來為大家解釋,他們還是再回過頭來問他們的佛。這就是用這樣的方式。所以,在那個道場裡面,不是單向,是很普遍,菩薩和分身佛和他的侍者之間,這都是表示了我們人的心性也是這樣啊!我來,看到這樣、聽到這樣,我覺得不可思議,我就會在旁邊再問人,同樣的道理。 

經文簡釋: 
「於三千大千世界四方從地涌出」;述自下而升。佛知彌勒問意,故云汝等自當因是補處之問,得聞從地涌出之所以。 

  「於三千大千世界四方,從地涌出」(經文中就是這樣說。這開闊,八方是很普遍、無窮盡的空間,很廣的空間。「述自下而升」,就是這些菩薩都來,普遍了三千大千世界,這四方四維全都從地湧出,從下面出來這些菩薩。這個境界已經是這樣,在這個境界中,「佛知彌勒問意」,釋迦牟尼佛已經了解彌勒菩薩所提起來問的意思,知道期待釋迦牟尼佛說出了自己的因緣,來人間長久的時間,也說出了還…和這些菩薩過程如何結緣的因緣。「故云汝等自當因是補處之問」,這是補處菩薩,就是彌勒菩薩,將來將要成佛的彌勒菩薩,為娑婆世界眾生未來的疑問,他故意提出來問釋迦牟尼佛,希望大家都能夠聽得到,釋迦牟尼佛現在說的道理就能夠傳於後代。所以,希望大家「得聞從地涌出之所以」,大家希望能夠聽到,這到底是什麼因緣從地湧出呢? 

經文簡釋: 
「住於虛空,各白其佛言」;塔佛在空故住空裡,各白自己所師之佛。 
  「住於虛空。各白其佛言」。因為他方來的菩薩,從地湧出,這些菩薩也都住於虛空啊!因為塔在虛空,大家湧現出來,應該還記得湧現出來的菩薩也是向多寶佛塔頂禮,也是禮二世尊,所以大家都是浮現在虛空。要不然,這靈鷲山的地界,實際的土地很窄,要容納這麼多人,唯有虛空可以去容納。所以,「塔佛在空故住空裡」,塔和佛,因為兩尊佛都在塔內,塔在空中,所以頂禮也是在空中;「住」,就是在那個地方。所以,「各白自己所師之佛」。這些侍者來問這些分身佛,因為這些侍者還是在地上。在虛空,看到這麼多菩薩,他們到底要問誰?就問與他所親近的佛,這就是「住於虛空。各白其佛言」。因為這些菩薩都在空中,所以這些侍者就是「各白其佛」;「各白其佛」就是表示問跟他來的這尊佛,只好就是這樣問。 

  這是佛的境界,顯跡,其實「跡」就是過去了,就沒有了。就像雲在虛空,你抬頭看到藍天白雲,有沒有?有啊,我有看到啊!再一下子,雲變了,這白雲慢慢過去了,晴空無雲,雲歸何處呢?就不見了,這道理一樣。我們人也是一樣,這長短時間,所以我們前一段經文也有恆河沙劫,五十小劫促為半日(經文「五十小劫,佛神力故,令諸大眾謂如半日。」)。這種恆河沙的時間促為半日,長時間。同樣的,因為境界不同,我們的心境就不同。我們心包太虛,人人的心中就是一片天、一片地;你的心從地湧出,湧出來的就是要在開闊、無障礙、無雜染,用這個心態來接納佛法。這就像空中的道理,這樣接受過來。真理無體、無相,但是收入我們的記憶裡面,記憶在哪裡?也是無體、無相,卻是你還可以,「哦,我想到了」,同樣的道理。所以這不是神話,是我們的生態,我們的生態──心腦生態…的生態,就是這樣,道理就是在這樣之中。 

  所以,我們接受來的道理要如何來將它應用?應用下去才是真理;不用,那就是空理。所以,「空中妙有」,你有應用,就是「妙有」的真理;你沒有應用,那就是「空」。所以,這個空中,都住在虛空;住在虛空,所以還是要問。總而言之,學佛,我們一定要透徹,我們要靈通,真正要透徹靈通。所以要時時要多用心啊!



(今天,有一段經文誤植,還有接下來應為經文簡釋,依格式修訂如上,紅字部份,請參考。  惟智感恩合十)
回頂端 向下
http://www.wretch.cc/blog/jack18233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7/08/20晨語簡記《法華經·從地涌出品第十五》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7/08/20晨語簡記《法華經·從地涌出品第十五》    2017/08/20晨語簡記《法華經·從地涌出品第十五》  Empty周一 8月 21, 2017 10:23 am

[2017年08月20日上午5:20] 農曆閏六月廿九日,(僅德松個人筆記參考。請多指教,感恩。)


《法華經.從地湧出品第十五》,靜思清澄(法髓)妙蓮華,慈濟人群菩薩道


1. 釋義經文:【爾時、釋迦牟尼分身諸佛,從無量千萬億他方國土來者即寶塔品所集分身。其佛侍者,各各見是菩薩大眾,於三千大千世界四方從地涌出,住於虛空,各白其佛言:】


2. 上人手札:「佛施以方便度化,處處有緣之眾生,分身於十方而現跡,圓六度之因行,《法華經‧見寶塔品》,為召遍十方度,化分身佛集說,三變土田,化穢為淨土。」


(1)「佛施方便來度化」:用心來聽,好好體會!釋迦牟尼佛來來回回人間,無數量次,無法計算,無量無邊次,一直都是人間來度化眾生。


(2)「處處有緣之眾生」:時間是這麼長,空間也是處處遍滿無窮盡,無處不在,只要有緣的眾生,在什麼地方,佛陀就是這樣累生世隨眾生緣化度。


(3)「分身於十方而現跡」:時間這麼長,空間普遍,已經是「現跡」。大家已經知道「現跡」的意思,現跡人間,如何來人間,在某一個國家,什麼家庭,如何的生長。成長的過程、修行的方向,覺悟之後如何來度眾生,這都叫做「現跡」;現相人間,他的一生走過的足跡、做過的事情、接觸過的人等等,這都叫做「現跡」。


(4)「救度眾生,六度萬行,生生世世,來來回回」:現跡人間,還是不離開「六度萬行」,生生世世無量時!無法計算的時間。我們一直在說幾萬億恆河沙劫,那就是長久無法計算的時間。佛陀也是隨眾生緣,也是無法計算的時間來來回回。


(5)「分身於十方而現跡」:分身也就是隨眾生緣;空間,無法計量的邊際,他都去!所以在十方,四方四維,叫做八方,(加上「上、下」叫做「十方」,所以所有的空間無一不遍。


(6)「圓六度之因行」 :現跡行六度,到處都是這樣,可見無邊際的空間都是現跡,現跡行六度,「六度萬行」。這都是在「視因」,因緣果報,佛陀還是視眾生因,教化眾生,以眾生群中慧命的裡面,就是時間長、空間普遍,與他結緣的人當然就很多了。這個因不斷在播種子,因很普遍,所以這樣叫做「圓六度之因行」,到處都是播善種子,與眾生結善緣,度化眾生。


(7)「等覺」:這兩天來都是說彌勒菩薩在問,這麼多菩薩如何來?其實,彌勒菩薩怎麼會不知道呢?彌勒菩薩所了解的,差不多和釋迦牟尼佛將要同等,所以叫做「等覺」。


(8)「成佛要具足眾生緣」:無量劫前,他與釋迦牟尼佛是同修,同一個道場修行的人,兩位都叫做菩薩。但是,釋迦牟尼佛提前成佛,因為得佛授記,提前成佛了。是為何提前成佛呢?就是眾生緣,眾生的因、緣很具足,那時候,古雷音王佛就為釋迦菩薩授記在先,彌勒菩薩則授記在後。因為彌勒菩薩他就是已經成就自己,智慧有夠了,但眾生緣還不夠,這是這樣的因緣。


(9)「與眾生結好緣,句句都是好話,實語」:彌勒菩薩其實是知道這些菩薩來的因緣,但是是其他的菩薩不知道。彌勒菩薩怎麼不要他直接告訴這些菩薩,為什麼要再現出了說:「我也有疑,其他的菩薩都有疑。」「疑」的意思就是無法了解,不能了解忽然間怎麼這麼多菩薩湧現出來啊?他向釋迦牟尼佛、大眾中表達他也不了解;其實不是不了解,他有用意,所以提出來問。就是要讓釋迦牟尼佛親口的一句話,因為釋迦尼佛與眾生的因緣具足,與眾生結好緣,句句的話都是真語,句句都是實法,所以眾生聽會歡喜,願意接受。


(10)「圓六度萬行的因」:釋迦牟尼佛在成佛之前,長時間、普遍的空間,和無量數的眾生已經結了這麼多的好因緣,這叫做「圓」,圓六度萬行的因,是他這樣走過來的好因緣。


(11)「一實乘的大法」:今生此世在印度,古印度,迦毘羅衛國出生,因緣成熟成佛了;現在在法華會上,就是靈鷲山,開始要將這個緣圓,將它圓滿起來。四十多年的說法,期待這場一實乘的大法在這場靈山會能夠圓滿,圓滿他的六度行因。


(12)「傳法,教菩薩法」:這一輩子所做過的方式,過去累積來的智慧,那就是要傳法給所有的弟子,教菩薩法;菩薩法就是釋迦牟尼佛無央數劫累積來,入人群、度眾生,種種的因緣合和起來的法,所以在這個地方圓了,「圓六度之因行」。


(13)「《法華經‧見寶塔品》,為召遍十方度,化分身佛集說」:在靈鷲山這當中,段經文就有這樣說,「為召遍十方度,化分身佛集說」召來遍十方的分身佛,這些分身佛都是釋迦牟尼佛無量劫中所化度,用釋迦牟尼佛的精神在十方世界廣度眾生,這些叫做分身佛;分身,法身,應在十方世界。這分身佛就是佛陀的法,用在十方世界,這些佛還是一樣集合回來。


(14)「三變土田,化穢為淨土」:〈見寶塔品〉,分身佛來之時,又再十方的菩薩來之時,又是寶塔現前之時,佛陀三變穢土為淨土,希望空間能夠更闊、更大一點,這個空間能夠很莊嚴。娑婆世界就是這樣穢濁,以釋迦牟尼佛的德就將周圍三變,人人來了,人人歡喜;歡喜,心的道場就是莊嚴,所以有三變。


3. 《法華經‧見寶塔品》:釋迦如來之十方分身佛,各將一菩薩為供養多寶塔,來靈鷲山時。釋迦如來以神力,三變穢土而為淨土也。


(1)「法華經見寶塔品釋迦如來之十方分身佛」:因為釋迦牟尼佛集十方分身佛來,「各將一菩薩」,每一尊佛來,分身佛來的時候,不是只有一個,還有侍者,也帶著菩薩,所以說「各將一菩薩為供養多寶塔」。這些分身佛,每一個來又帶一個,量就已經不少。表達來靈鷲山時,在十方度眾生的形態。


(2)「釋迦如來以神力,三變穢土為淨土也」:人來多了,釋迦牟尼佛自然就以神力三變淨土。化身佛來,又再增加侍者菩薩來,尤其是寶塔現前,就是一變、二變 ,就三變。這應該就要清楚。


4. 『初變娑婆一世界,次變二百萬億那由他之國,三更變二百萬億那由他之國為淨土。依此謂之三變土田。』


(1)「初變娑婆一世界」。開始就只有娑婆世界,靈鷲山,從〈序品〉開始來的人就不少了。現在若去朝聖,實際的靈鷲山的環境並沒有很大,要容納很多人,這實在有很勉強。不過以佛的威德,「初變娑婆一世界」是真實的靈鷲山,其實好像我後面這張圖也是靈鷲山(指:主堂座位後投影的背景圖像);靈鷲山,真正佛陀講《法華經》的那個臺,是我現在遮著。


(2)「實際勘查說法場地」:《經典》雜誌曾到佛說《法華經》處,去拍回來的,那是真實,兩千五百多年前佛陀說法的地方,那就是娑婆世界,就是不平坦,就娑婆世界經典中也就是這樣說。娑婆世界。「初變娑婆一世界」,這樣就足夠了,佛陀在那裡說法,那就是大家來聽《法華經》,佛陀在那個地方說法。


(3)〈見寶塔品〉:寶塔將要湧出的以前,佛陀要做準備迎接古佛的多寶佛,他將要到達了,道場要莊嚴,就要有人來見證,因為寶塔要來見證,佛說《法華經》在人間是正確。古佛就來了,佛陀也是要召集這些菩薩在不同的地方,在行菩薩道這些分身,也應該要回來集會了。


5. ★聆聽長春、北京、大連菩薩,齊心協助水患時支援之心得
(1)就像昨天,我在聽,長春的菩薩、還有北京的菩薩、還有大連的菩薩報告,這些菩薩回來,他們在這七月底,八月的這當中,因為他們有災難。從七月上旬、中旬一直大水災,接連續跨過了八月,總共三次的大水災;那種的水災實在是有夠大,面積很大,因為那省分大,縣也大,市、鎮……。真的很辛苦。最遠的是北京、天津也來支援,還有遼寧、大連等等的菩薩也去支援,最近的是長春;長春的菩薩為主體,大連、遼寧,還有其他;還有最遠的北京、天津,路程千多公里。這些菩薩這樣共會合到吉林市去幫助那大災難,總共將近二十天。


(5)「堅持、耐苦、耐勞,慈悲等觀的助人」:尤其是第三次他們又去勘災了,第三次是要回來臺灣的前一天,去了之後再回來臺灣。聽到這些菩薩那種的用心、堅持、耐苦、耐勞,放下他的事業,交代他的家庭,讓其他也拜託親戚來照顧,這樣,總共合起來人數是二百多位,若要說人次,那就很多了。


(6)「踴躍投入」:他們去看、去發放、去付出、去膚慰等等,看到他們的付出,其實和我們臺灣慈濟人,資深的慈濟人相等,雖然你看的「藍天白雲」(指:慈濟志工制服)的有,但是「灰天白雲」(指:慈濟見習培訓暨社區志工制服)更多,穿灰衣的更是多。


(7)「合和互協」:因為需要很多的人力,藍色是表示資深,也表示受證了,尤其從北京、從天津去的都很資深,去指導他們、去和他們作伴、去陪伴他們去付出,但是那些「灰衣白雲」的承擔。他們分的組別,不論什麼組分得很細膩,全都很多都是幹部、組長,什麼組的組長,負責任,負起了責任,這也沒有差於臺灣。那種的合心、協力的精神,都做到了,能夠那麼的整齊。


(8)「把握因緣付出,精進培訓共修」:尤其是每一天在整隊時,站起來,很像一塊一塊的豆乾,兩種顏色的「藍天白雲」、「灰衣白雲」。「藍天白雲」在前面,「灰衣白雲」在後頭,這樣四四方方,集合,出發前的叮嚀。再者,最感動的是日夜這樣一直付出,剛好這次大家集中在幫助水災,也沒有放棄了常年既定的培訓課。


(9)剛好的因緣,有一間寺,是由臺商去那個地方建蓋,他們就借那間寺,在那裡做培訓課。看起來,好像自己的道場一樣,好整齊,很有道氣,這就是昨天聽他們在分享。


(10)從七月上旬開始集合到吉林,這樣一直說過來,以及每天他們的行儀,去哪個村,如何分隊?如何分組?去接觸到的不同的災戶,不同的菩薩去接觸,各人說出了遭遇災難的苦。


(11)那種說到災難的苦,滿目瘡痍,而且泥土淹沒了房屋裡,水是這樣淹掉了那家庭的裡面,那分的狼藉,真的他們說了又是在哭;含著流著眼淚敘說,那種情那麼的貼切,覺有情,那種的貼切和付出。


(12)甚至在做總務,他連睡都睡在車裡,真的是很感動人,就像這樣,他們做事情做好了,後面再列入了預算要中期的關懷。還再回來請示長期,他們那麼多人受災難,無家可歸,長期和政府的互動之後,知道政府有提出,有要撥出土地,慈濟有辦法來幫忙嗎?為這些災民建村嗎?這是拿回來要來請示。


(13)「心繫度化救濟眾生的那念心」:從七月到現在,沒有停歇,要來臺灣的前一天還是去災區再回來。你們想,就像這樣十幾位的菩薩,地方代表,雖然回來四個省的菩薩,都是千里外,以及幾百公里外支援的菩薩,那種的度化眾生、救濟眾生那念心,這是很不容易。


(14)「歡喜就是淨土」:回來,也是心歡喜,雖然我們在花蓮,精舍沒有冷氣,很熱,問他們說:「會很熱嗎?聽說大陸雖然是熱,但是不會這麼悶;臺灣這麼悶,又熱啊。」他們說:「歡喜啊。」是啊!歡喜,歡喜就是淨土。


(15)「見苦知福,學習勘忍」:雖然是娑婆世界,娑婆要堪忍,昨天我也讚歎他們,他們那麼的辛苦,聽他們在描述那辛苦,我也說:「唉呀!你們是真的是堪忍的菩薩。」是啊,堪忍的菩薩,在那個地方若不堪忍耐,哪有辦法這樣一二十天的時間投入在那個地方呢?所以堪忍。回來到這裡,大家都說:「歡喜啊!」所以,穢土和淨土就是只在一個心靈。


(16)「歡喜地」:在堪忍的地方要去付出,回來到他的目的地,這就是他歡喜的地方,那這就是我們心地,淨土或穢土?佛陀說,「三變」,「初變」就是「娑婆世界一世界」;那二變呢?「次變二百萬億那由他之國」,就是很開、很闊,人人的心靈世界。


(7)「三更變」:也是「二百萬億那由他之國為淨土」的世界,就是增倍再增倍,就像一個化身佛又再加一個。二百萬億又再加倍,就是這樣不斷地加倍的,將心化為淨土。「依此謂之三變土田」)這叫做「三變」。也是在形容,這種變化都是在心地。


(18)「清楚綱領,就是髓」:經文之中,前面那些也要很清楚,這就是「綱領」,要很清楚。每天經文的前面那就是「髓」,要很用心。


6. 複習經文:【我常遊諸國,未曾見是眾,我於此眾中,乃不識一人。忽然從地出,願說其因緣。今此之大會,無量百千億,是諸菩薩等,皆欲知此事。是諸菩薩眾,本末之因緣,無量德世尊,惟願決眾疑。】


(1)「皆欲知此事」:彌勒菩薩前面就是這樣說:「我全都遊在這麼多的地方,但是在現在來的人,我怎麼會一個人都不認識?」現在都已經聚集來在這裡的人,這些還沒有從地湧出以前,佛陀就三變淨土,就是二百萬億,那由他之國,再二百萬億那由他之國。可見,這些十方,從地湧出的還未到達以前,已經就有那麼多了,在靈鷲山的周圍了,何況從地再湧出,這些人也是更再需要了解。所以,「皆欲知此事」,要知道從外地來,這些人的因緣。


(2)就像我剛才在跟告訴大家:「哦,這幾天有這麼多位來自遠方的菩薩,他們的因緣是這樣回來。」也同樣都要說那些因緣。就是這些菩薩大家都是有心想要了解這些菩薩來的因緣,


(3)彌勒菩薩向釋迦牟尼佛說,「您是無量德的世尊,但願釋迦牟尼佛,您能夠提出來向大家說。」因為彌勒菩薩他也可以向大家說,不過還是佛陀與大家結的緣,佛陀說的話大家會相信。一句話大家就能夠體會很多的道理出來,所以還是請釋迦牟尼佛說。


7. 經文簡釋:【爾時、釋迦牟尼分身諸佛,從無量千萬億他方國土來者,即寶塔品所集分身】:此下明十方分身諸佛弟子致疑。在於八方諸寶樹下師子座上結跏趺坐。四方四維名之為八。在此佛現寶樹下坐。


(1)「菩薩雲來集,歸回道場」:彌勒菩薩已經很虔誠了,他的用意佛陀已經很清楚了。釋迦牟尼佛就是想要這些分身的菩薩,從很多很多的國家,他方的國土來。就是這些菩薩已經在〈見寶塔品〉寶塔現前之前,就已經全都集合到位了。這些菩薩,這些都是分身的菩薩,釋迦牟尼佛分身在十方,現在歸位了,將佛陀說法那精神理念散播在十方,現在將這些精神理念去在度化眾生的,都已經歸回來在這個道場的上面。


(2)「此下明十方分身諸佛弟子致疑」:下面的(經)文,開始要了解,十方分身佛的弟子,不只是分身佛來,分身佛還有度眾生。就像我們現在的菩薩到每一個地方都有他的會員在。我們這裡的菩薩若是比較有責任,都會一直說,為他介紹慈濟的精神、慈濟的理念等等,慈濟事、「法脈宗門」,連會員也能夠很清楚。這了解法的人,一個再傳一個,比一個再(多)一個,層層、倍倍,再更多,所以有愈來愈多越多。


(3)「在於八方諸寶樹下,師子座上」:所說「八方」,就是「四方四維」名之為「八」。東、西、南、北,類似這樣,這就是「四維四方」。


(4)「在此佛現寶樹下坐」:這些分身佛就是在寶樹下,就是在那寶樹下。是在這個時間內,十方菩薩來寶樹下,這個過程我們都說過了,這個地方的人很多,菩薩很多。其實,靈鷲山的現場,周圍很大的地方,樹也很多,在那樹下形容全都是有菩薩,那個境界應該是很莊嚴。


8. 【其佛侍者,各各見是菩薩大眾】:其分身佛所從來侍者,各見地涌大菩薩眾。


(1)在現場這些分身佛的侍者,跟著佛來的侍者,看到各個來的人,還有從地湧出,看到十方來的,這些人覺得心有疑,是侍者心也有疑。


9. 『侍者具八法:(一)信根堅固,(二)其心覓進,(三)身無病,(四)精進,(五)具念心,(六)心不憍慢,(七)能成定意,(八)具足聞智。』


(1)「侍者,具八法」,要具足八種法。當初,舍利弗和目犍連是佛的侍者,他們前後都當過佛的侍者,他們漸漸來年紀大了,也資深了,後來推薦阿難。所以要做侍者,也都要有八項具足。


(2)「第一,信根堅固;第二,其心覓進」:就是要有精進,要找法,自己要精進。在佛的身邊聽法的機會最多,了解的道理最充足,所以精進的機會是最多,所以要找機會精進。


(3)「三、身無病,四、精進,五、具念心,六、心不憍慢」:第三身體要健康,沒有病;第四要精進,要比別人更精進。第五是要「具念心」,要很具足,心念見解要很清楚,比別人還更清楚。第六,「心不憍慢」,自己要自我常常警惕,不能憍慢,要常常降伏自己那個驕慢的心態。第七,「能成定意」,心要能堅定;第八,「具足聞智」。


(4)「侍者,要知音,很貼心」:第八項就是要很具足聽,聽能夠知音,要知道佛的心意,不只是在和人說話的心意,連佛陀生活起居、動作,也都要很用心了解佛的習慣,了解佛生活起居的方法,這全都是要具足。


(5)「要做侍者,用心傳法,體會佛本懷」:要做侍者,一定要很貼心、很了解,這才有辦法將法傳下去。阿難就是這樣在傳法,因為他用心、精進、很體會佛的本懷,這是做侍者真的是需要的條件。


10. 【其佛侍者】:即他土菩薩,是分身眷屬,橫在八方者。與彌勒同疑,俱不知如來本地成佛甚久,於是各各以疑陳於己佛。


(1)「橫在八方者」:菩薩還有眷屬,就是親近佛,尤其侍者,更是親近佛,不能欠缺,很親近。分身佛最少還是和一位菩薩來,侍者來,這也是眷屬,分身佛的眷屬。也是「橫在八方者」,普遍,「橫」就是普遍;八方,東、西、南、北。


(2)「與彌勒同疑」:這些侍者就是和彌勒菩薩同疑,同樣的疑問;其實彌勒(菩薩)並沒有疑問了,彌勒菩薩本來就是等覺,就是隱實施權。彌勒菩薩也是一樣隱實施權,他本來他就知道,但是知道眾生和佛的因緣,應該是釋迦牟尼佛為主講者,請佛陀為大家說。是分身佛的侍者有疑,是他方來、從地湧出的菩薩有疑,不是彌勒菩薩有疑。


(3)「俱不知如來本地,成佛甚久」:全都還不知道佛陀的心地。釋迦牟尼佛在這個娑婆世界的開始是如何,為何會有這麼多因緣,這麼多菩薩來呢?菩薩的因緣、釋迦牟尼佛的因緣,到底是什麼?這應該就能夠知道,佛在這個娑婆世界成佛是很久,但是其他的佛無法了解這個因緣,無法了解。


(4)「因圓果滿,六度因緣成熟,現相成佛」:佛陀,從開頭剛才就說過了,就是無量數劫,時間無盡頭,無法計算,已經這樣顯跡在人間,來來回回,因圓果滿,六度的因緣已經很成熟,所以現相成佛。


(5)「彌勒菩薩施權,顯權隱實,請佛來講說」:過去是很長久的時間,但是這些菩薩還不知道,彌勒菩薩期待佛陀開始來說這個壽量有多少。這是用這樣的用意,彌勒菩薩施權,那就是顯權隱實,請佛來講說。


(6)「於是各各以疑陳於己佛」:這些侍者來問分身佛,「這是什麼因緣?彌勒菩薩也有疑啊?」彌勒菩薩的疑,就是請佛來為大家解釋,他們還是回過頭來問他們的佛。


(7)「表示人的心性」:用這樣的方式,所以在那個道場裡面,不是單向,是很普遍,菩薩和菩薩、分身佛和他的侍者之間,這都是表示我們人的心性也是這樣啊!我來,我看到這樣、聽到這樣,我覺得不可思議,我就會在旁邊再問人,同樣的道理。


11. 【於三千大千世界四方從地涌出】:述自下而升。佛知彌勒問意,故云汝等自當因是補處之問,得聞從地涌出之所以。


(1)經文中這樣說,這開闊八方,是很普遍、無窮盡的空間,很廣的空間。就這些人都來,普遍了三千大千世界,這四方、四維全都從地湧出,從下面出來這些菩薩,佛已經這個境界是這樣。


(2)「佛知彌勒問意」:釋迦牟尼佛,已經了解彌勒菩薩,所在提起來問的意思。知道,期待釋迦牟尼佛說出了自己的因緣,來人間,長久的時間,也說出和這些菩薩過程如何結緣的因緣。


(3)「故云汝等自當因是補處之問」:這是補處菩薩,就是彌勒菩薩,將來要成佛的彌勒菩薩,為娑婆世界眾生未來的疑問,他故意提出來問釋迦牟尼佛,希望大家都能夠聽得到,釋迦牟尼佛現在說的道理就能夠傳於後代。希望大家「得聞從地涌出之所以」,大家希望能夠聽到,到底是什麼因緣從地湧出呢?


12. 【住於虛空,各白其佛言】:塔佛在空故住空裡;各白自己所師之佛。


(1)他方來的菩薩,從地湧出,也都住於虛空!因為塔在虛空,大家湧現出來,應該還記得,湧現出來也是向多寶佛塔頂禮,也是禮二世尊,大家都浮現在虛空。要不然,這靈鷲山的地界,實在的土地很窄,要容納這麼多人,唯有虛空可以去容納。


(2)「塔佛在空,故住空裡」,塔和佛,因為兩尊佛都在塔內,塔在空中,所以頂禮也是在空中;「住」,就是在那個地方。


(3)「各白自己所師之佛」:這些侍者來問這些分身佛,這些侍者還是在地。在虛空看到這麼多菩薩,他們到底要問誰?就是問跟他所親近的佛。因為這些菩薩都在空中裡,所以這些侍者就是「各白其佛」;「各白其佛」就是表示問跟他來的這尊佛,只好就是這樣問。


(4)「顯跡」:這是佛的境界,顯跡,「跡」就是過去了,就沒有了。就像雲在虛空,你抬頭看到藍天白雲,有沒有?有啊,我有看到啊!再一下子,雲變了,這白雲慢慢過去了,晴空無雲,雲歸何處呢?就不見了,這道理一樣,我們人也是一樣,這長短。


(5)「五十小劫,佛神力故,令諸大眾謂如半日」:我們前一段經文也有恆河沙劫。這種恆河沙的時間促為半日,長時間。


13. 「心包太虛,心無雜染,接納佛法」:因為境界不同,我們的心境就不同。我們心包太虛,人人的心中就一片天、一片地;你的心從地湧出,湧出來就是要再開闊,無障礙、無雜染,這個心態來接納佛法。


14. 「真理,無體、無相」:像空中的道理,這樣接受來。真理無體、無相,但是收入我們的記憶裡面,記憶在哪裡?也是無體、無相,卻是你還可以「哦,我想到了」,同樣的道理。所以這不是神話,是我們的生態,心腦的生態,道理就是在這樣的裡面。


15. 「空中妙有」:接受道理,要如何來將它應用,應用下去就是真理;沒有用,那就是空理。「空中妙有」,有應用,就是妙有的真理;你沒有應用,那就是空。這個空中都住在虛空;還是要問。學佛,一定要真正透徹靈通。時時要多用心!


************
16. 心得,感恩上人開示。 諸佛菩薩,為救度眾生,六度萬行,生生世世,來來回回。說明,要成佛,得具足眾生緣,如何與人結好緣?要真誠無私,放下小我執著,學習「感恩,尊重,愛」。也很感動聽聞大陸菩薩們,如何發心齊心協助水患時支援,以及平時精進培訓共修也不間斷。菩薩的典範,是身體力行做出來的。


聽聞上人開示『侍者具八法』:(一)信根堅固,(二)其心覓進,(三)身無病,(四)精進,(五)具念心,(六)心不憍慢,(七)能成定意,(八)具足聞智。』。不免的,又是得深深懺悔與自我反省,既然有福承擔隨師紀錄職務,可時常親近上人,但以上的八點標準,差距甚遠,還是得更努力精進、不懈怠。


多次提及彌勒菩薩提問為何有這麼多菩薩前來,彌勒菩薩施權,顯權隱實,請佛來講說,漸漸開始能運用體會上人開示的無為法與有為法,不能受限在經文的文字的表面,更不是框在有形有量的「靈鷲山」,會思考從「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去探究,思惟其含意,是否在形容每位菩薩的「心地」,而所謂的【住於虛空】,是否指就如現在的視訊連線,每位慈濟人以及邀來的會員們,共同虔誠恭聽上人開示的同步精進之道理。「佛施以方便度化,處處有緣之眾生,分身於十方而現跡,圓六度之因行」。共勉之。
回頂端 向下
 
2017/08/20晨語簡記《法華經·從地涌出品第十五》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晨鐘起薰法香--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