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12晨起薰法香,慧命日增長《法華經·從地涌出品第十五》 (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正法道悉通達,從世第一法後,
審察諸法體性,虛幻本無生滅;
信解真實心無妄動,安然忍可,
體會真如,智照於理得見中道。
要用心啊!「正法道悉通達」。是啊,學佛要道理能通,道理若通,什麼事情無不都是圓滿,遍虛空、盡法界的道路條條皆通。我們所要通達的是「世第一法」,「世第一法」那就是佛法中修行的過程,從「五心觀」、「四善行」,就是「三賢四聖」。這是名詞,其中修行的一個項目,一直到達所修之行的過程,到達世間一切諸法都完全通達。當然,修行有次序,一樣一樣的過程按照次序修,就是在心,心就是在日常生活一切的行動。修行,法就是方法,是我們生活中的方法,這才是真佛法。道理通了,行在日常生活中,這就是要通達、了解世間諸相;世間的法,道理要清楚。這個名相很多,過去也是有說過了,未來還有很多的名相要再說。
所以,我們要記得「從世第一法後」。就是我們要通達世間人情世故,如何待人、如何接物,如何在人間真正落實法,這落實的法不離開「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不離開身、口、意。我們的心和意念在人間的生活中,我們學法靠一念誓願,身、口、意、誓願四安樂行,這就是我們不能放鬆地,身體力行「四安樂行」,都不能離開世間的一切修養;自己要修養,待人接物能夠圓滿,這是第一法。要事事「審察諸法體性,虛幻本無生滅」。過去我們也告訴大家過了,「四智」,「成所作智」,開頭一句,因為說很多次了,在生活中可以落實,應該後面就會記得──「妙觀察智」、「平等性智」、「大圓鏡智」。這不就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嗎?法是這麼接近我們的生活,名稱很多,但是我們沒有離開在日常生活;面對著人、事、物的環境,我們一定在事物中要與「理」合,要與「理」會。說話、做事有形象,但是觀念不能離開理法,就是道理,所以要「審察諸法體性」。
我們這麼做有合道理嗎?說話、做事若有合理,事事皆通。對外面在緣境界,緣著外境,在接觸到一切的境界,我們有起心動念嗎?這當中有起了貪念,或者是瞋,或者是癡念嗎?若有,事情在過程中,是不是有想:就是因為我有利益的,就不去考慮別人有損失的;是對於別人的損失不顧,還是爭取自己的利益更多。我們若有這樣的念頭,我們就要在體性中趕緊浮現出「虛幻本無生滅」,不要計較了,計較什麼呢?唉呀,不要生氣了,是要生氣什麼呢?我們自然很快對人、對事、對物,心就開闊了,自然人事就無障礙,這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是很重要的。
佛法,我們會看到這麼多、這麼多那個名相好像很深,這與我們的生活有隔礙在;聽法歸聽法,日常的生活歸日常的生活,若這樣法沒有入心,這叫做「無法度」。人與人之間心無法互通起來;我說我的,你聽你的,這樣法在人間沒有起作用。我們必定要將這好像很艱澀的法……,好像這個法──「審察諸法體性」,日常生活我難道用得到?會啊,你待人接物的當中,「妙觀察智」,就是在你的根、塵接觸,人事在對觸(面對接觸)的時候,這都能夠用到啊!「審察」就是妙觀察,其實在根、塵、境接觸的時候,我們就要好好去觀察、思考,人、事、物這樣有圓融嗎?和我們修行的規則到底有脫離嗎?我們是用世俗人的人我是非在處事呢?或者是為說法者、傳法者的心態在做事情呢?這就不同了。所以聽法,我們要時時聞法,已經聽、聽多少了,我們就是聽了之後是身體力行,要說法;不是「如是我聞」的說法,是受用在我們生活待人接物,用身體的典範來說法,這是妙觀察、審察。
事情我們既然發心要做,不是在做世俗事,雖然入人群中,在人群、人與人之間說話是平常話,但是平常的話是做說法的典範。我們要常常警覺自己,這這麼大的菩薩群,要如何讓每一位菩薩心合於軌道,身體力行,這是很重要。這是人間事,但是要做適合佛法的道理,所以佛法不離世間法。文字看起來很深,其實和法是一直全都結合在一起。所以就像人的生命、身體的器官,無不都是在維持我們的生命,它各有功能。說「骨髓」這個名稱,大家聽起來,「哦,骨髓啊」,以前在說「骨髓移植」,捐骨髓,聽起來是天大的事啊!是啊,天大的事,因為攸關人命,攸關這人的生命,所以捐髓是多大的事情,捐給一個人,生命才能生存。
那就是他生命,每一個人都是靠著造血功能來順適,要有造血的功能,假如若沒有造血的功能,就是白血症,身體缺血,血造不出來。所以我們的生活雖然是這麼簡單,看起來這樣在過,其實它的器官裡面都有很奧妙它的功能。回歸說它的功能,好像和我們離很遠,不過它和人人的生命中是這麼地密切的關係。我若造血功能不好,就要以現在的科技,就要靠別人給我那個造血的種,那就是血髓(骨髓,以下同),就是血髓,就是它造血的那個功能。而我們健康人,造血的功能不斷、不斷在造血,不斷、不斷在消退掉;但是它也不斷不斷產生,新陳代謝不斷在進行。健康人他會不斷造血,也就是因為健康,所以能不斷造血、產生,所以他能夠將他的功能,捐出這一點點功能,就是那個骨髓,就是造血的功能,一點點,只要幾 CC 這樣抽出來,移植到另一個缺乏造血功能那個人的身體中,將它移植過去。
這個人他就將他過去,讓他發生白血症,那種受感染的細胞,就要整個都將它滅掉,全都完全沒有了,再來移植這個健康的髓,新的血髓功能就進來了。與我們不是一樣嗎?我們要先去除很多、很多的無明煩惱,就像一個要移植的人,要移植之前要先進去無菌室,將他身上所有敗壞的菌,那個病菌完全都要消滅掉(殲滅療法是在無菌室將全身骨髓細胞不分好壞完全破壞),在那個無菌室裡面。同樣,我們要接受到佛法,自己也要先消滅我們的無明煩惱,貪、瞋、癡完全都消滅掉。我們凡夫的習氣要不斷、不斷去除,才有辦法將佛法不斷、不斷接納進來,這就要我們用功修行。人人要先將我們的心先淨化,接受佛法來就是要落實在我們的生活中;生活中的落實就像血到我們的身體來,我們要趕緊再恢復、復健,恢復了,它就自然這個東西它就變成這個人新生很自然的生命源頭,他的造血功能又開始會合。
同樣,我們讓法要入我們的心來,我們一定要掃除過去的習氣,一定要完全掃除;若還帶著我們過去的習氣、觀念,不覺得過去的觀念不對,沒感覺,還執著住,這叫做煩惱還存在。這種無明還在心裡,這樣好的法哪有辦法入我們的心來呢?依然故我,永遠改不過來,永遠凡夫一個;不只是有害自己,若在入群中也有害群體。這就是我們大家要很謹慎,請各位一定要用心。「審察諸法體性」。諸法體性若不去審察,真的我們會時時聞法不能說法,更不能傳法,而且一毫釐的偏差,我們就落入虛幻,就容易回歸在無明、煩惱、惑。所以,我們應該要知道人間真是虛幻,要趕緊掃除無明;這種人間,我們要認真、清楚。
我們回歸我們自己,造血的功能源源不斷很健康,今天產生出來的造血功能,很快它又不斷不斷新陳代謝,這樣在循環著。所以我們應該要淘汰過去的無明,要每天接受我們新血髓的功能,應該就要有這樣的觀念,法才能入心。每天聽,每天一定要接受,舊的無明煩惱一定要掃除,這就是聽法能「有法度」入心,有法再度他人;法沒有度入自己的心,如何去度他人呢?所以我們要當聞法者、說法者、傳法者,必定要「信解真實心無妄動」。我們要信解我們的真實的心意,學佛法的心意,一定要時時記住。信解我們的真實心,應該不要再有妄動,要好好「安然」守住我們這念心。日日的法入心,日日我們要淘汰掉了我們舊的煩惱無明,要讓新的血髓功能,法髓應該要注入我們的心來。所以,我們要「真實心無妄動」,不要再有這些虛妄、煩惱無明,我們要安住,真正的「安然忍可」;我們要安住「四安樂行」,我們要身、口、意、誓願要安住在法中,不要入人群中去法就忘記了,就是與世俗人紅塵滾滾,人、事中在那個地方在迷,不要了!
所以要「體會真如,智照於理」。我們的真如,這個智慧之光要照耀在我們的道理中;道,一條康莊的路,用我們的智慧來照明這條路,通達佛的境界。菩薩道要自度自己,還要再度人,所以度人者難道能夠迷失嗎?不能迷失。法,在相看起來好像很深,其實路真實走起來,若走對的路是很平坦,都在日常生活中,沒有什麼樣的艱難。所以,大家一定要「信解真實心無妄動」,只要安住在我們的真實法,安住在我們的身、口、意,安住在我們已經立定的誓願,這道理也都是在我們的生命中,在我們的生活中,並沒有離開我們,所以我們要好好用心。來,前面的經文要記得,
複習經文:「善能次第習諸善法,巧於問答,人中之寶,一切世間甚為希有。」
「善能次第習諸善法」。我們要常常記得,前面所說過了,要次第,一次一次所說的,一項一項的名相分析,我們應該要清楚哦!學法長長久久,就是這樣要「善能次第習諸善法」,學習之後就記在我們的心。在人群中,「巧於問答」,因為聞法者就是要為說法者,我們要「巧於問答」。「人中之寶」。希望我們有辦法做人中的開道者、說道者。我們學佛,佛是開道者、說道者,佛是不妄語者、實語者,我們有辦法到達不妄語,都說真實語嗎?我們想要為人說法,有辦法到達「不妄語」嗎?不妄語是「法」來會「實」;我們「實」是日常的真實,面對著的人生,有辦法來會這個道理嗎?這就是真實法,那就是不妄;真實就是不妄。希望大家要很用心聽法,依次第過去,我們要化為我們的實用。
所以,「人中之寶」。人生難得,佛法也難聞,我們這個身是載道器,自用、自度,若用於人群就是度人。我們的身真的是要很寶貴,自己也要很認定。我的生命希望做別人的貴人,我們自己要自許,自己要對自己有所願,不然人生空過,到最後不就是腐爛,就是化不見了,為什麼我們不要好好把握?我們要好好把握,也是同樣要成為「人中之寶」。不只是在經文之中,看,「哦!,這樣就是人中之寶」。我們自己也期待我們自己也是,因為我們要成佛,所以我們期待自己也是。「一切世間甚為希有」,希望我們要做一個真真正正有用處,讓人重視的人。接下來它經文再這樣說,昨天說過了,
複習經文:「今日世尊、方云得佛道時初令發心,教化示導令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世尊得佛未久,乃能作此大功德事!」
「今日世尊方云:得佛道時,初令發心,教化示導,令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彌勒菩薩希望佛陀能夠再解釋,那麼多菩薩的成就,應該是要長久的時間來完成,但是佛陀修行成佛了,到現在時日沒有很長,如何能夠成就這麼多事情呢?因為這些菩薩已經接近了,將臨近「賢」,臨近「聖」的地位了,到底是為何?這是彌勒菩薩還是期待佛陀來解釋。所以,「世尊得佛未久,乃能作此大功德事」。這是大家想要了解的,這是我們這幾天都在解釋,彌勒菩薩的疑問無不都是為了未來的眾生能夠更加清楚。有問才有答,所答出來的解釋才能夠讓我們有疑、不清楚的完全能夠解開,無疑問;不清楚的,能夠讓我們更加清楚一點,這就要有問有答,能夠解開人的疑念。再接下來下面這段經文,要用心哦!
經文:「我等雖復信佛隨宜所說,佛所出言未曾虛妄,佛所知者皆悉通達。」
經文簡釋:
「我等雖復信佛隨宜所說」;我等菩薩,雖復信佛,如來方便隨宜所說。
「我等雖復信佛隨宜所說」。我們大家都很相信,相信佛對大家所說的法應該都是真實、都是隨機說法,我們大家相信;不論佛陀說什麼法,我們全都相信。所以會說,「我等菩薩,雖復信佛,如來方便隨宜所說」。我們,雖然我們全都相信,佛陀對大家所說的法,我們全都沒有疑問。
經文簡釋:
「佛所出言未曾虛妄,佛所知者皆悉通達。」;佛所說法,皆是真實,未曾虛妄。佛智無礙,所知如實,無不通達。
「佛所出言未曾虛妄,佛所知者皆悉通達」。「尤其是佛陀所說的全都沒有虛妄,佛所知道的應該全都很通達。」這是彌勒菩薩這樣說,但是他所意含的就是說,「佛所說法,皆是真實,未曾虛妄。佛智無礙,所知如實,無不通達。」說法皆是真實,沒有虛妄,佛智無礙。大家所相信的,佛的智慧是無障礙,所知道的都是很實在,就是沒有不通達的地方,這是我們大家全都很相信。
*然諸新發意菩薩,於佛滅後,若聞是語或不信受,而起破法罪業因緣。然諸新發意菩薩,於佛滅後,彌勒之所以問難於佛者,唯恐新發意菩薩,於佛滅後,後世眾生不能信故。
但是,「然諸新發意菩薩,於佛滅後,若聞是語,或不信受,而起破法罪業因緣」。彌勒菩薩表達他自己的心意了,說:「佛的真實語,佛的智慧通達一切,隨機說法,這我們都很清楚,我們了解,我會提出來這樣問,就是因為,因為這些新發意的菩薩。」這些,「然諸新發意菩薩,於佛滅後」。佛若滅度之後,聽到這樣的話,說:「佛出家、修行、說法,就度這麼多人。」可能這些新發意的菩薩,可能他們還無法相信,無法相信就會起疑、就會破法;疑心若起,信心就不見了,所以就容易生起了破法。就是批判,就會生出了很多的疑問,有疑就會誹謗。
所以,「彌勒之所以問難於佛者」。為了「諸新發意菩薩」,這是彌勒菩薩他用心這樣問。用批判的方式來問佛,「問難於佛」,就是批判,「哪有可能二十五歲的人說這些近百歲的都是我的孩子」。就像「佛成佛沒有多久,說這些這麼有修行的菩薩都是您的弟子,這誰要相信!」用這樣的方式來問佛。所以,「唯恐新發意菩薩,於佛滅後,後世眾生不能信故。」這就是意思含著「唯恐新發意」,就是信根很淺,才開始發心的人,這種的人在佛滅度之後,還未得受到佛很深的教育。佛若滅度之後,再後世的眾生無法可相信,因為這些數量和時間,以及佛的成就,已離得很遠,無法可相信。
*若聞是語或不信受,而起破法罪業因緣。為疑惑故,不信是法者,不信則生毀謗,招惹罪過。
所以,「若聞是語,或不信受,而起破法罪業因緣。」若聽到這樣的話可能不會信受,不只是不會信受,反過頭來又會破法。「為疑惑故,不信是法者,不信則生毀謗,招惹罪過」。就是疑惑,因為疑惑,所以不信法;所以不信法,他就生起誹謗;就是毀謗,就會招惹了罪業。因為誹謗正法,罪業就很重。所以,為了這樣,彌勒菩薩他就是這樣來問,希望佛陀能夠很詳細來解釋。下面接下來的經文就再說,
經文:「唯然世尊!願為解說!除我等疑,及未來世諸善男子,聞此事已亦不生疑。」
經文簡釋:「唯然世尊!願為解說!除我等疑」
唯然:確定之辭。
請願世尊決現及未來世人之疑。惟願為說,去我等疑。
「唯然:確定之辭」,那就是很決定(意指堅決、確定),用很決定的語氣,就不是疑問了,是懇求的語氣,「請願世尊決現及未來世人之疑」,就是說:「我們決定了。佛陀,大家都很相信,就是為了未來,現在和未來;現在新發意、未來的眾生,所以懇請佛陀一定為我們現在的人來解釋這個疑問,也為未來世的人來讓他們能夠很清楚了解。了解佛陀度化眾生這個道理是如何累積來,這是要有一個真實接近事實的道理,才有辦法讓後世的人能夠心合、口服這樣接受。」所以說「唯然」。這就是決定,很確定,佛陀一定要受我們懇請,「請世尊要決定,對於現在的人與未來的人來為他們解疑」。這叫做「惟願為說,去我等疑」。唯有請佛要為大家詳細解釋清楚,讓未來的人無疑,現在的人能夠解疑。
經文簡釋:「及未來世諸善男子,聞此事已亦不生疑。」
由問答,斷二種疑:
一斷現在人疑
二斷未來人疑
所以,「及未來世諸善男子聞此事已,亦不生疑。」不只是當場的人心要釋疑,就是一直到未來世,未來世就是我們現在。彌勒菩薩那個時候,當場的菩薩,他代表菩薩來問,希望佛陀能夠解釋讓當場那些菩薩能夠更加清楚,同時就是讓未來世的人,他們發心。世尊他的「本門」,就是他的本能,他開始是怎麼樣的時間,這樣不斷連連接接在人間,在娑婆世界度化眾生。能夠在娑婆世界,這麼長的時間累積度這麼多人的成功,這起頭、緣由是從哪裡開始?希望這個時間、空間、人間的數字讓大家能夠合理接受。這是彌勒菩薩希望佛陀更加詳細,以「理」來會「事」。
所以,過去的顯跡,「跡門」,現在的「本門」是要如何讓大家更加清楚。所以,「由問答」,來「斷二種疑」,來斷兩種的疑。一就是「斷現在人疑」,現在就是彌勒菩薩的時代,那時候,當場的人心有疑。「二斷未來人疑」,未來人就是我們現在,不只我們現在,還有未來未來無窮盡,那個時候的現在的人,希望讓大家看到這部經能夠相信,為何要走入菩薩道。菩薩道是治世良方,這個方法就是要延續在人間,所以必定要除去了那個疑。疑生惑,惑就產生無明,無明就產生煩惱,這煩惱、無明、惑就是因為從疑開始,一定要讓大家去除那個煩惱、無明、惑,這就是要好好來解釋,才有辦法走入菩薩道,讓人人慧命健康。這法,法髓一定要清楚。慧命若要健康需要法髓,人要健康需要血髓,所以要很用心去體會。
*此釋疑問所由言如來說法,恆隨眾生所宜,且從無妄語又我等於佛所說,縱未了解,然因信佛智通達無礙故,即無不先信佛之所說。
「此釋疑問所由」。這段經文,就是解釋過去這些疑問的緣由,就是希望「言如來說法,恆隨眾生所宜」。知道佛陀就是這樣長久的時間,隨著眾生六道這樣在輪迴,佛陀不忍,所以長久的時間隨順眾生來度化,恆隨眾生所需要,這樣去付出。「且從無妄語」。累世累世以來所說的法都沒有偏差,從開頭一直到成佛,累世以來法是正確,這就是佛陀這樣長年、長生世、長劫數就是這樣過來,就是不妄語的真實法。
「又我等」,那就是佛的弟子,大家,「於佛所說,縱未了解,然因信佛智通達無礙故」。縱然佛的弟子在法不是很靈通、很透徹,但是大家還是有一念的信心,「反正,我還未很了解,不過我相信,相信佛所說的法」。因為大家相信佛所說的法,他們還能夠繼續接受佛法;佛陀說法,他們還繼續,所以無礙。知道佛陀所說的法,雖然我們還未很通達,不過我們還相信;因為相信佛的智通達了,我們無疑。所以「又我等於佛所說,縱未了解」,佛陀說的法我們雖然沒有能很透徹通達,「然因信佛智通達無礙故」,不過相信佛的道理是透徹通達,我們沒有疑。所以,「即無不先信佛之所說」,我們並沒有去疑佛所說的法。我們都沒有疑,從開始到現在我們都沒有疑,都相信,但是還沒有很了解,請佛再詳細為我們解釋。他的意思是這樣,不是疑,是還不了解。
*我等久從佛化者、信佛之理。至新學菩薩,則易以眾生思議測度如來,及至思議不及則不信,不信故疑謗,或指為虛妄,或指為惑世之說。自不信佛,並阻人信佛,故為破法之罪業因緣。
所以,「我等久從佛化者」。「我等久從佛化者」,前面的文就有說過了。「信佛之理」,這些人受佛陀所教化過了,所教化,「我們都信佛所說的真理了」。「至新學菩薩」,一直到了新發意的菩薩。我們大家都相信,完全完全無疑,但是一直到了新的,新來的菩薩,新發意的菩薩這個時候,「則易以眾生思議測度如來」,這些新發意的菩薩就有新的思想。不就是和我們現在的人一樣呢?新的人就有新的看法──我雖然要信,但是容易以現在的新潮流在評…評估。他們會將法很不單純去評估。
過去的人很單純接受佛所說法,是不是有通達?了解了嗎?「我就是信佛就對了,我什麼都相信。」但是現在的人就不是了。這是彌勒菩薩向佛說,現在新發意的菩薩,「則易以眾生思議測度如來」。他的思想、他的議論,現在的人就有他的思想,有他一套的議論,要來測量、要來考試,「佛,你到底是什麼樣?」要來測量哦!所以,過去的人怎麼敢?現在的人就是我先考老師,現在的教育豈不就是這樣呢?學生治校,還是學生要評估老師。現在學生評鑑老師呢!這就現代新潮流。那個時候的佛陀的時代,就已經考慮到新潮流的時代是新發意的菩薩,哪怕是新潮流的青年願意接受佛法,他就是新潮流派。這也是讓我們很擔心,這種容易……。所以,「及至思議不及則不信」。他自己那個思惟以及議論還無法到達真理的程度,就開始將它撥開了,就不相信了,就以那個反叛,有判論潮流,那就是為反叛而反叛,就是這樣有這種的潮流。
過去一段時間就是這樣,現在也還存在哦!就是道理若沒有反叛,不會成道理。這實在謬論,道理就是道理了,多少時間讓你在那裡議論呢?他還不及議論,他就開始不信。「不信故疑謗」,因為不信故而疑謗。這個批判論是因為自己的智慧無法到那裡,他就開始一直議論。有的人還未到達可以堪得起批判,自己就已經聞風起舞,就會滿天飛,就會變成了無明風,就造成了無明論。佛法就這樣會被破壞,這是很擔心的事情,未來。所以這部經,故意在這個地方提出了那個難問,就是批判,這段經文彌勒菩薩來說:「我們大家不太有辦法相信,無法接受。」所以,這段經文提出來,才能夠再讓我們去了解未來眾生,新發意菩薩那種的新潮流的生態,我們才能夠了解。
「或指為虛妄」,就這樣將它批判,把佛法當作是虛妄。其實佛無虛妄,但是新發意菩薩,未來新潮流的人,他們很容易就會將法這樣撥無因果,就這樣將它批判掉了。所以,「或指為惑世之說」。他就告訴他:「佛法是迷信,佛法就像是在吃鴉片。」就是這樣,所以就會滅佛法,會毀滅佛法。這個時代,也有經過了這樣的時代過,只是一個開始的潮流。不論是孔子的道理,或者是佛法的道理,有道理的也曾經過這樣被批判過,未來會更加嚴重,所以我們要很用心守護著。所以,他會將佛法變成虛妄,或者是將正法變成了,說這是惑世之說,是在迷惑人的話,所以就不相信。這些新發意菩薩,未來的人,他們是新潮流派,「自不信佛」,那就是不相信佛,「並阻人信佛,故為破法之罪業因緣」。那就會起了這種消滅掉佛法,破害佛法。這樣,人間的道理,道就都毀滅掉了,這很可怕!
*此彌勒所由率眾生疑,冀啟如來之解說,得以將護新發心之大乘眾生也。
所以,這就是「彌勒菩薩所由率眾生疑」,他就帶領著大家開始起疑問。這是彌勒菩薩故意,他就率領著這些菩薩來起疑問,「冀啟如來之解說」,就是希望能夠啟發出了如來能夠解說更清楚點。所以,「得以將護新發心之大乘眾生也」,來保護未來新發意菩薩的心。這能夠維護大乘的佛法,這就是彌勒菩薩的用意。用心良苦啊!我們要好好用心。真的我們很擔憂,未來的人間到底會變成如何呢?我們很無法去預測,但是我們要堅定在現在;堅定在我們現在,我們要如何來護法?要從我們自己身體力行,將現在的道方向清楚。我們現在的道要趕緊來開,向著那個正確的方向開出了一條道,趕緊身體力行,讓大家趕緊來鋪一條平坦的路,讓大家能夠有路的方向可走。
雖然前面的人路開不透,後面鋪路的人會再接來開路,後面的人再接下去鋪路。這種開道、鋪路會源源不斷,而我們沒有離開。前面的路開到一段,我們的自然法則到了,就再回過頭來開始再鋪路,接著再開道。這就是不斷不斷將這條道開到佛的境界去,這就是譬喻要如何開一條路,開一道門來入如來室。你要入如來室,也要有路入,要不然如來室的外面都是雜草、雜樹,在遠遠的地方要來入如來室,就是這麼地雜草亂生,若沒有從前面開道來,要如何入如來室呢?這些雜草就像疑,希望我們這煩惱、無明、疑惑要如何去去除。佛的時代重視未來我們現在,現在的人還要再為未來的人開路,我們道要清楚。自己的心地道路沒有開清楚,就無法在未來,為大家鋪路。所以,「正法道」一定要通達,這條路一定要通達,要走到那個「世第一法」,那個路要不斷走。所以,請大家要時時多用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