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17/09/12晨語簡記《法華經·從地涌出品第十五》

向下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7/09/12晨語簡記《法華經·從地涌出品第十五》  Empty
發表主題: 2017/09/12晨語簡記《法華經·從地涌出品第十五》    2017/09/12晨語簡記《法華經·從地涌出品第十五》  Empty周二 9月 12, 2017 3:10 pm

20170912晨起薰法香,慧命日增長《法華經·從地涌出品第十五》 (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正法道悉通達,從世第一法後, 
審察諸法體性,虛幻本無生滅; 
信解真實心無妄動,安然忍可, 
體會真如,智照於理得見中道。 


  要用心啊!「正法道悉通達」。是啊,學佛要道理能通,道理若通,什麼事情無不都是圓滿,遍虛空、盡法界的道路條條皆通。我們所要通達的是「世第一法」,「世第一法」那就是佛法中修行的過程,從「五心觀」、「四善行」,就是「三賢四聖」。這是名詞,其中修行的一個項目,一直到達所修之行的過程,到達世間一切諸法都完全通達。當然,修行有次序,一樣一樣的過程按照次序修,就是在心,心就是在日常生活一切的行動。修行,法就是方法,是我們生活中的方法,這才是真佛法。道理通了,行在日常生活中,這就是要通達、了解世間諸相;世間的法,道理要清楚。這個名相很多,過去也是有說過了,未來還有很多的名相要再說。 


  所以,我們要記得「從世第一法後」。就是我們要通達世間人情世故,如何待人、如何接物,如何在人間真正落實法,這落實的法不離開「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不離開身、口、意。我們的心和意念在人間的生活中,我們學法靠一念誓願,身、口、意、誓願四安樂行,這就是我們不能放鬆地,身體力行「四安樂行」,都不能離開世間的一切修養;自己要修養,待人接物能夠圓滿,這是第一法。要事事「審察諸法體性,虛幻本無生滅」。過去我們也告訴大家過了,「四智」,「成所作智」,開頭一句,因為說很多次了,在生活中可以落實,應該後面就會記得──「妙觀察智」、「平等性智」、「大圓鏡智」。這不就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嗎?法是這麼接近我們的生活,名稱很多,但是我們沒有離開在日常生活;面對著人、事、物的環境,我們一定在事物中要與「理」合,要與「理」會。說話、做事有形象,但是觀念不能離開理法,就是道理,所以要「審察諸法體性」。 


  我們這麼做有合道理嗎?說話、做事若有合理,事事皆通。對外面在緣境界,緣著外境,在接觸到一切的境界,我們有起心動念嗎?這當中有起了貪念,或者是瞋,或者是癡念嗎?若有,事情在過程中,是不是有想:就是因為我有利益的,就不去考慮別人有損失的;是對於別人的損失不顧,還是爭取自己的利益更多。我們若有這樣的念頭,我們就要在體性中趕緊浮現出「虛幻本無生滅」,不要計較了,計較什麼呢?唉呀,不要生氣了,是要生氣什麼呢?我們自然很快對人、對事、對物,心就開闊了,自然人事就無障礙,這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是很重要的。 


  佛法,我們會看到這麼多、這麼多那個名相好像很深,這與我們的生活有隔礙在;聽法歸聽法,日常的生活歸日常的生活,若這樣法沒有入心,這叫做「無法度」。人與人之間心無法互通起來;我說我的,你聽你的,這樣法在人間沒有起作用。我們必定要將這好像很艱澀的法……,好像這個法──「審察諸法體性」,日常生活我難道用得到?會啊,你待人接物的當中,「妙觀察智」,就是在你的根、塵接觸,人事在對觸(面對接觸)的時候,這都能夠用到啊!「審察」就是妙觀察,其實在根、塵、境接觸的時候,我們就要好好去觀察、思考,人、事、物這樣有圓融嗎?和我們修行的規則到底有脫離嗎?我們是用世俗人的人我是非在處事呢?或者是為說法者、傳法者的心態在做事情呢?這就不同了。所以聽法,我們要時時聞法,已經聽、聽多少了,我們就是聽了之後是身體力行,要說法;不是「如是我聞」的說法,是受用在我們生活待人接物,用身體的典範來說法,這是妙觀察、審察。 


  事情我們既然發心要做,不是在做世俗事,雖然入人群中,在人群、人與人之間說話是平常話,但是平常的話是做說法的典範。我們要常常警覺自己,這這麼大的菩薩群,要如何讓每一位菩薩心合於軌道,身體力行,這是很重要。這是人間事,但是要做適合佛法的道理,所以佛法不離世間法。文字看起來很深,其實和法是一直全都結合在一起。所以就像人的生命、身體的器官,無不都是在維持我們的生命,它各有功能。說「骨髓」這個名稱,大家聽起來,「哦,骨髓啊」,以前在說「骨髓移植」,捐骨髓,聽起來是天大的事啊!是啊,天大的事,因為攸關人命,攸關這人的生命,所以捐髓是多大的事情,捐給一個人,生命才能生存。 


  那就是他生命,每一個人都是靠著造血功能來順適,要有造血的功能,假如若沒有造血的功能,就是白血症,身體缺血,血造不出來。所以我們的生活雖然是這麼簡單,看起來這樣在過,其實它的器官裡面都有很奧妙它的功能。回歸說它的功能,好像和我們離很遠,不過它和人人的生命中是這麼地密切的關係。我若造血功能不好,就要以現在的科技,就要靠別人給我那個造血的種,那就是血髓(骨髓,以下同),就是血髓,就是它造血的那個功能。而我們健康人,造血的功能不斷、不斷在造血,不斷、不斷在消退掉;但是它也不斷不斷產生,新陳代謝不斷在進行。健康人他會不斷造血,也就是因為健康,所以能不斷造血、產生,所以他能夠將他的功能,捐出這一點點功能,就是那個骨髓,就是造血的功能,一點點,只要幾 CC 這樣抽出來,移植到另一個缺乏造血功能那個人的身體中,將它移植過去。 


  這個人他就將他過去,讓他發生白血症,那種受感染的細胞,就要整個都將它滅掉,全都完全沒有了,再來移植這個健康的髓,新的血髓功能就進來了。與我們不是一樣嗎?我們要先去除很多、很多的無明煩惱,就像一個要移植的人,要移植之前要先進去無菌室,將他身上所有敗壞的菌,那個病菌完全都要消滅掉(殲滅療法是在無菌室將全身骨髓細胞不分好壞完全破壞),在那個無菌室裡面。同樣,我們要接受到佛法,自己也要先消滅我們的無明煩惱,貪、瞋、癡完全都消滅掉。我們凡夫的習氣要不斷、不斷去除,才有辦法將佛法不斷、不斷接納進來,這就要我們用功修行。人人要先將我們的心先淨化,接受佛法來就是要落實在我們的生活中;生活中的落實就像血到我們的身體來,我們要趕緊再恢復、復健,恢復了,它就自然這個東西它就變成這個人新生很自然的生命源頭,他的造血功能又開始會合。 


  同樣,我們讓法要入我們的心來,我們一定要掃除過去的習氣,一定要完全掃除;若還帶著我們過去的習氣、觀念,不覺得過去的觀念不對,沒感覺,還執著住,這叫做煩惱還存在。這種無明還在心裡,這樣好的法哪有辦法入我們的心來呢?依然故我,永遠改不過來,永遠凡夫一個;不只是有害自己,若在入群中也有害群體。這就是我們大家要很謹慎,請各位一定要用心。「審察諸法體性」。諸法體性若不去審察,真的我們會時時聞法不能說法,更不能傳法,而且一毫釐的偏差,我們就落入虛幻,就容易回歸在無明、煩惱、惑。所以,我們應該要知道人間真是虛幻,要趕緊掃除無明;這種人間,我們要認真、清楚。 


  我們回歸我們自己,造血的功能源源不斷很健康,今天產生出來的造血功能,很快它又不斷不斷新陳代謝,這樣在循環著。所以我們應該要淘汰過去的無明,要每天接受我們新血髓的功能,應該就要有這樣的觀念,法才能入心。每天聽,每天一定要接受,舊的無明煩惱一定要掃除,這就是聽法能「有法度」入心,有法再度他人;法沒有度入自己的心,如何去度他人呢?所以我們要當聞法者、說法者、傳法者,必定要「信解真實心無妄動」。我們要信解我們的真實的心意,學佛法的心意,一定要時時記住。信解我們的真實心,應該不要再有妄動,要好好「安然」守住我們這念心。日日的法入心,日日我們要淘汰掉了我們舊的煩惱無明,要讓新的血髓功能,法髓應該要注入我們的心來。所以,我們要「真實心無妄動」,不要再有這些虛妄、煩惱無明,我們要安住,真正的「安然忍可」;我們要安住「四安樂行」,我們要身、口、意、誓願要安住在法中,不要入人群中去法就忘記了,就是與世俗人紅塵滾滾,人、事中在那個地方在迷,不要了! 


  所以要「體會真如,智照於理」。我們的真如,這個智慧之光要照耀在我們的道理中;道,一條康莊的路,用我們的智慧來照明這條路,通達佛的境界。菩薩道要自度自己,還要再度人,所以度人者難道能夠迷失嗎?不能迷失。法,在相看起來好像很深,其實路真實走起來,若走對的路是很平坦,都在日常生活中,沒有什麼樣的艱難。所以,大家一定要「信解真實心無妄動」,只要安住在我們的真實法,安住在我們的身、口、意,安住在我們已經立定的誓願,這道理也都是在我們的生命中,在我們的生活中,並沒有離開我們,所以我們要好好用心。來,前面的經文要記得, 


複習經文:「善能次第習諸善法,巧於問答,人中之寶,一切世間甚為希有。」 


  「善能次第習諸善法」。我們要常常記得,前面所說過了,要次第,一次一次所說的,一項一項的名相分析,我們應該要清楚哦!學法長長久久,就是這樣要「善能次第習諸善法」,學習之後就記在我們的心。在人群中,「巧於問答」,因為聞法者就是要為說法者,我們要「巧於問答」。「人中之寶」。希望我們有辦法做人中的開道者、說道者。我們學佛,佛是開道者、說道者,佛是不妄語者、實語者,我們有辦法到達不妄語,都說真實語嗎?我們想要為人說法,有辦法到達「不妄語」嗎?不妄語是「法」來會「實」;我們「實」是日常的真實,面對著的人生,有辦法來會這個道理嗎?這就是真實法,那就是不妄;真實就是不妄。希望大家要很用心聽法,依次第過去,我們要化為我們的實用。 


  所以,「人中之寶」。人生難得,佛法也難聞,我們這個身是載道器,自用、自度,若用於人群就是度人。我們的身真的是要很寶貴,自己也要很認定。我的生命希望做別人的貴人,我們自己要自許,自己要對自己有所願,不然人生空過,到最後不就是腐爛,就是化不見了,為什麼我們不要好好把握?我們要好好把握,也是同樣要成為「人中之寶」。不只是在經文之中,看,「哦!,這樣就是人中之寶」。我們自己也期待我們自己也是,因為我們要成佛,所以我們期待自己也是。「一切世間甚為希有」,希望我們要做一個真真正正有用處,讓人重視的人。接下來它經文再這樣說,昨天說過了, 


複習經文:「今日世尊、方云得佛道時初令發心,教化示導令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世尊得佛未久,乃能作此大功德事!」 


  「今日世尊方云:得佛道時,初令發心,教化示導,令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彌勒菩薩希望佛陀能夠再解釋,那麼多菩薩的成就,應該是要長久的時間來完成,但是佛陀修行成佛了,到現在時日沒有很長,如何能夠成就這麼多事情呢?因為這些菩薩已經接近了,將臨近「賢」,臨近「聖」的地位了,到底是為何?這是彌勒菩薩還是期待佛陀來解釋。所以,「世尊得佛未久,乃能作此大功德事」。這是大家想要了解的,這是我們這幾天都在解釋,彌勒菩薩的疑問無不都是為了未來的眾生能夠更加清楚。有問才有答,所答出來的解釋才能夠讓我們有疑、不清楚的完全能夠解開,無疑問;不清楚的,能夠讓我們更加清楚一點,這就要有問有答,能夠解開人的疑念。再接下來下面這段經文,要用心哦! 


經文:「我等雖復信佛隨宜所說,佛所出言未曾虛妄,佛所知者皆悉通達。」 


經文簡釋: 
「我等雖復信佛隨宜所說」;我等菩薩,雖復信佛,如來方便隨宜所說。 


  「我等雖復信佛隨宜所說」。我們大家都很相信,相信佛對大家所說的法應該都是真實、都是隨機說法,我們大家相信;不論佛陀說什麼法,我們全都相信。所以會說,「我等菩薩,雖復信佛,如來方便隨宜所說」。我們,雖然我們全都相信,佛陀對大家所說的法,我們全都沒有疑問。 


經文簡釋: 
「佛所出言未曾虛妄,佛所知者皆悉通達。」;佛所說法,皆是真實,未曾虛妄。佛智無礙,所知如實,無不通達。 


  「佛所出言未曾虛妄,佛所知者皆悉通達」。「尤其是佛陀所說的全都沒有虛妄,佛所知道的應該全都很通達。」這是彌勒菩薩這樣說,但是他所意含的就是說,「佛所說法,皆是真實,未曾虛妄。佛智無礙,所知如實,無不通達。」說法皆是真實,沒有虛妄,佛智無礙。大家所相信的,佛的智慧是無障礙,所知道的都是很實在,就是沒有不通達的地方,這是我們大家全都很相信。 


*然諸新發意菩薩,於佛滅後,若聞是語或不信受,而起破法罪業因緣。然諸新發意菩薩,於佛滅後,彌勒之所以問難於佛者,唯恐新發意菩薩,於佛滅後,後世眾生不能信故。 


  但是,「然諸新發意菩薩,於佛滅後,若聞是語,或不信受,而起破法罪業因緣」。彌勒菩薩表達他自己的心意了,說:「佛的真實語,佛的智慧通達一切,隨機說法,這我們都很清楚,我們了解,我會提出來這樣問,就是因為,因為這些新發意的菩薩。」這些,「然諸新發意菩薩,於佛滅後」。佛若滅度之後,聽到這樣的話,說:「佛出家、修行、說法,就度這麼多人。」可能這些新發意的菩薩,可能他們還無法相信,無法相信就會起疑、就會破法;疑心若起,信心就不見了,所以就容易生起了破法。就是批判,就會生出了很多的疑問,有疑就會誹謗。 


  所以,「彌勒之所以問難於佛者」。為了「諸新發意菩薩」,這是彌勒菩薩他用心這樣問。用批判的方式來問佛,「問難於佛」,就是批判,「哪有可能二十五歲的人說這些近百歲的都是我的孩子」。就像「佛成佛沒有多久,說這些這麼有修行的菩薩都是您的弟子,這誰要相信!」用這樣的方式來問佛。所以,「唯恐新發意菩薩,於佛滅後,後世眾生不能信故。」這就是意思含著「唯恐新發意」,就是信根很淺,才開始發心的人,這種的人在佛滅度之後,還未得受到佛很深的教育。佛若滅度之後,再後世的眾生無法可相信,因為這些數量和時間,以及佛的成就,已離得很遠,無法可相信。 


*若聞是語或不信受,而起破法罪業因緣。為疑惑故,不信是法者,不信則生毀謗,招惹罪過。 


  所以,「若聞是語,或不信受,而起破法罪業因緣。」若聽到這樣的話可能不會信受,不只是不會信受,反過頭來又會破法。「為疑惑故,不信是法者,不信則生毀謗,招惹罪過」。就是疑惑,因為疑惑,所以不信法;所以不信法,他就生起誹謗;就是毀謗,就會招惹了罪業。因為誹謗正法,罪業就很重。所以,為了這樣,彌勒菩薩他就是這樣來問,希望佛陀能夠很詳細來解釋。下面接下來的經文就再說, 


經文:「唯然世尊!願為解說!除我等疑,及未來世諸善男子,聞此事已亦不生疑。」 


經文簡釋:「唯然世尊!願為解說!除我等疑」 
唯然:確定之辭。 
請願世尊決現及未來世人之疑。惟願為說,去我等疑。 


  「唯然:確定之辭」,那就是很決定(意指堅決、確定),用很決定的語氣,就不是疑問了,是懇求的語氣,「請願世尊決現及未來世人之疑」,就是說:「我們決定了。佛陀,大家都很相信,就是為了未來,現在和未來;現在新發意、未來的眾生,所以懇請佛陀一定為我們現在的人來解釋這個疑問,也為未來世的人來讓他們能夠很清楚了解。了解佛陀度化眾生這個道理是如何累積來,這是要有一個真實接近事實的道理,才有辦法讓後世的人能夠心合、口服這樣接受。」所以說「唯然」。這就是決定,很確定,佛陀一定要受我們懇請,「請世尊要決定,對於現在的人與未來的人來為他們解疑」。這叫做「惟願為說,去我等疑」。唯有請佛要為大家詳細解釋清楚,讓未來的人無疑,現在的人能夠解疑。 


經文簡釋:「及未來世諸善男子,聞此事已亦不生疑。」 
由問答,斷二種疑: 
一斷現在人疑 
二斷未來人疑 


  所以,「及未來世諸善男子聞此事已,亦不生疑。」不只是當場的人心要釋疑,就是一直到未來世,未來世就是我們現在。彌勒菩薩那個時候,當場的菩薩,他代表菩薩來問,希望佛陀能夠解釋讓當場那些菩薩能夠更加清楚,同時就是讓未來世的人,他們發心。世尊他的「本門」,就是他的本能,他開始是怎麼樣的時間,這樣不斷連連接接在人間,在娑婆世界度化眾生。能夠在娑婆世界,這麼長的時間累積度這麼多人的成功,這起頭、緣由是從哪裡開始?希望這個時間、空間、人間的數字讓大家能夠合理接受。這是彌勒菩薩希望佛陀更加詳細,以「理」來會「事」。 


  所以,過去的顯跡,「跡門」,現在的「本門」是要如何讓大家更加清楚。所以,「由問答」,來「斷二種疑」,來斷兩種的疑。一就是「斷現在人疑」,現在就是彌勒菩薩的時代,那時候,當場的人心有疑。「二斷未來人疑」,未來人就是我們現在,不只我們現在,還有未來未來無窮盡,那個時候的現在的人,希望讓大家看到這部經能夠相信,為何要走入菩薩道。菩薩道是治世良方,這個方法就是要延續在人間,所以必定要除去了那個疑。疑生惑,惑就產生無明,無明就產生煩惱,這煩惱、無明、惑就是因為從疑開始,一定要讓大家去除那個煩惱、無明、惑,這就是要好好來解釋,才有辦法走入菩薩道,讓人人慧命健康。這法,法髓一定要清楚。慧命若要健康需要法髓,人要健康需要血髓,所以要很用心去體會。 


*此釋疑問所由言如來說法,恆隨眾生所宜,且從無妄語又我等於佛所說,縱未了解,然因信佛智通達無礙故,即無不先信佛之所說。 


  「此釋疑問所由」。這段經文,就是解釋過去這些疑問的緣由,就是希望「言如來說法,恆隨眾生所宜」。知道佛陀就是這樣長久的時間,隨著眾生六道這樣在輪迴,佛陀不忍,所以長久的時間隨順眾生來度化,恆隨眾生所需要,這樣去付出。「且從無妄語」。累世累世以來所說的法都沒有偏差,從開頭一直到成佛,累世以來法是正確,這就是佛陀這樣長年、長生世、長劫數就是這樣過來,就是不妄語的真實法。 


  「又我等」,那就是佛的弟子,大家,「於佛所說,縱未了解,然因信佛智通達無礙故」。縱然佛的弟子在法不是很靈通、很透徹,但是大家還是有一念的信心,「反正,我還未很了解,不過我相信,相信佛所說的法」。因為大家相信佛所說的法,他們還能夠繼續接受佛法;佛陀說法,他們還繼續,所以無礙。知道佛陀所說的法,雖然我們還未很通達,不過我們還相信;因為相信佛的智通達了,我們無疑。所以「又我等於佛所說,縱未了解」,佛陀說的法我們雖然沒有能很透徹通達,「然因信佛智通達無礙故」,不過相信佛的道理是透徹通達,我們沒有疑。所以,「即無不先信佛之所說」,我們並沒有去疑佛所說的法。我們都沒有疑,從開始到現在我們都沒有疑,都相信,但是還沒有很了解,請佛再詳細為我們解釋。他的意思是這樣,不是疑,是還不了解。 


*我等久從佛化者、信佛之理。至新學菩薩,則易以眾生思議測度如來,及至思議不及則不信,不信故疑謗,或指為虛妄,或指為惑世之說。自不信佛,並阻人信佛,故為破法之罪業因緣。 


  所以,「我等久從佛化者」。「我等久從佛化者」,前面的文就有說過了。「信佛之理」,這些人受佛陀所教化過了,所教化,「我們都信佛所說的真理了」。「至新學菩薩」,一直到了新發意的菩薩。我們大家都相信,完全完全無疑,但是一直到了新的,新來的菩薩,新發意的菩薩這個時候,「則易以眾生思議測度如來」,這些新發意的菩薩就有新的思想。不就是和我們現在的人一樣呢?新的人就有新的看法──我雖然要信,但是容易以現在的新潮流在評…評估。他們會將法很不單純去評估。 


  過去的人很單純接受佛所說法,是不是有通達?了解了嗎?「我就是信佛就對了,我什麼都相信。」但是現在的人就不是了。這是彌勒菩薩向佛說,現在新發意的菩薩,「則易以眾生思議測度如來」。他的思想、他的議論,現在的人就有他的思想,有他一套的議論,要來測量、要來考試,「佛,你到底是什麼樣?」要來測量哦!所以,過去的人怎麼敢?現在的人就是我先考老師,現在的教育豈不就是這樣呢?學生治校,還是學生要評估老師。現在學生評鑑老師呢!這就現代新潮流。那個時候的佛陀的時代,就已經考慮到新潮流的時代是新發意的菩薩,哪怕是新潮流的青年願意接受佛法,他就是新潮流派。這也是讓我們很擔心,這種容易……。所以,「及至思議不及則不信」。他自己那個思惟以及議論還無法到達真理的程度,就開始將它撥開了,就不相信了,就以那個反叛,有判論潮流,那就是為反叛而反叛,就是這樣有這種的潮流。 


  過去一段時間就是這樣,現在也還存在哦!就是道理若沒有反叛,不會成道理。這實在謬論,道理就是道理了,多少時間讓你在那裡議論呢?他還不及議論,他就開始不信。「不信故疑謗」,因為不信故而疑謗。這個批判論是因為自己的智慧無法到那裡,他就開始一直議論。有的人還未到達可以堪得起批判,自己就已經聞風起舞,就會滿天飛,就會變成了無明風,就造成了無明論。佛法就這樣會被破壞,這是很擔心的事情,未來。所以這部經,故意在這個地方提出了那個難問,就是批判,這段經文彌勒菩薩來說:「我們大家不太有辦法相信,無法接受。」所以,這段經文提出來,才能夠再讓我們去了解未來眾生,新發意菩薩那種的新潮流的生態,我們才能夠了解。 


  「或指為虛妄」,就這樣將它批判,把佛法當作是虛妄。其實佛無虛妄,但是新發意菩薩,未來新潮流的人,他們很容易就會將法這樣撥無因果,就這樣將它批判掉了。所以,「或指為惑世之說」。他就告訴他:「佛法是迷信,佛法就像是在吃鴉片。」就是這樣,所以就會滅佛法,會毀滅佛法。這個時代,也有經過了這樣的時代過,只是一個開始的潮流。不論是孔子的道理,或者是佛法的道理,有道理的也曾經過這樣被批判過,未來會更加嚴重,所以我們要很用心守護著。所以,他會將佛法變成虛妄,或者是將正法變成了,說這是惑世之說,是在迷惑人的話,所以就不相信。這些新發意菩薩,未來的人,他們是新潮流派,「自不信佛」,那就是不相信佛,「並阻人信佛,故為破法之罪業因緣」。那就會起了這種消滅掉佛法,破害佛法。這樣,人間的道理,道就都毀滅掉了,這很可怕! 


*此彌勒所由率眾生疑,冀啟如來之解說,得以將護新發心之大乘眾生也。 


  所以,這就是「彌勒菩薩所由率眾生疑」,他就帶領著大家開始起疑問。這是彌勒菩薩故意,他就率領著這些菩薩來起疑問,「冀啟如來之解說」,就是希望能夠啟發出了如來能夠解說更清楚點。所以,「得以將護新發心之大乘眾生也」,來保護未來新發意菩薩的心。這能夠維護大乘的佛法,這就是彌勒菩薩的用意。用心良苦啊!我們要好好用心。真的我們很擔憂,未來的人間到底會變成如何呢?我們很無法去預測,但是我們要堅定在現在;堅定在我們現在,我們要如何來護法?要從我們自己身體力行,將現在的道方向清楚。我們現在的道要趕緊來開,向著那個正確的方向開出了一條道,趕緊身體力行,讓大家趕緊來鋪一條平坦的路,讓大家能夠有路的方向可走。 


  雖然前面的人路開不透,後面鋪路的人會再接來開路,後面的人再接下去鋪路。這種開道、鋪路會源源不斷,而我們沒有離開。前面的路開到一段,我們的自然法則到了,就再回過頭來開始再鋪路,接著再開道。這就是不斷不斷將這條道開到佛的境界去,這就是譬喻要如何開一條路,開一道門來入如來室。你要入如來室,也要有路入,要不然如來室的外面都是雜草、雜樹,在遠遠的地方要來入如來室,就是這麼地雜草亂生,若沒有從前面開道來,要如何入如來室呢?這些雜草就像疑,希望我們這煩惱、無明、疑惑要如何去去除。佛的時代重視未來我們現在,現在的人還要再為未來的人開路,我們道要清楚。自己的心地道路沒有開清楚,就無法在未來,為大家鋪路。所以,「正法道」一定要通達,這條路一定要通達,要走到那個「世第一法」,那個路要不斷走。所以,請大家要時時多用心啊!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7/09/12晨語簡記《法華經·從地涌出品第十五》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7/09/12晨語簡記《法華經·從地涌出品第十五》    2017/09/12晨語簡記《法華經·從地涌出品第十五》  Empty周四 9月 14, 2017 12:11 am

[2017年09月12日上午5:20] 農曆七月廿二日,(僅德松個人筆記參考。請多指教,感恩。)


《法華經從地湧出品第十五》,靜思清澄(法髓)妙蓮華,慈濟人群菩薩道


1. 釋義經文:【我等雖復信佛隨宜所說,佛所出言未曾虛妄,佛所知者皆悉通達。唯然世尊!願為解說!除我等疑,及未來世諸善男子,聞此事已亦不生疑。】


2. 上人手札:「正法道悉通達,從世第一法後,審察諸法體性,虛幻本無生滅,信解真實心無妄動,安然忍可體會真如智照,於理得見中道。」


(1)「正法道悉通達」:要用心啊!正法,學佛,要道理會通;道理若通,什麼事情無不都是圓滿。遍虛空、盡法界的道路條條皆通,所要通達的是「世第一法」。


(2)「從世第一法後」:世第一法,就是佛法中修行的過程,從「五心觀」、「四善行」,就是「三賢四聖」,這是名詞,其中修行的一個項目,一直到達所修的行的過程,到達世間一切諸法都完全通達。


(3)「修行有次序」:一樣一樣的過程,按照次序修,就在心,心就是在日常生活一切的行動。修行,「法」就是方法,是我們生活中的方法,這才是真佛法。道理通了,行在日常生活中,這就是要通達、了解世間諸相;世間的法,道理要清楚,名相很多,過去也是有說過了,未來還有很多的名相要再說。


(4)「從世第一法後」:我們要記得「世第一法」,就是要通達世間人情世故,如何待人、如何接物,如何將人間真正落實的法,落實的法不離開「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不離開身、口、意。


(5)「四安樂行」:心和意念在人間的生活中,學法靠一念誓願,「身、口、意、誓願」,這就是我們不能放鬆的身體力行「四安樂行」,都不能離開世間的一切修養;自己要修養,待人接物能夠圓滿,這第一法。


(6)「審察諸法體性,虛幻本無生滅」:過去我們也告訴大家過,「四智」,「成所作智」,開頭一句,因為說很多次,在生活中可以落實,應該後面就會記得,「妙觀察智」、「平等性智」、「大圓鏡智」。這不就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法是這麼接近我們的生活,名稱很多,但是我們沒有離開在日常生活。


(7)「事理會合」:面對著人、事、物的環境,一定在事物中要與「理」合,要與「理」會。在說話、做事,這有形象,但觀念不能離開理法,就是道理,要「審察諸法體性」。


(8)「根緣境,思惟是否有起『貪、瞋、癡』」:我們這麼做有合道理嗎?說話、做事若有合理,事事皆通。對外面在緣境界,緣著外境,在接觸到一切的境界,有起心動念嗎?這當中有起了貪念,或者是瞋,或者是癡念嗎?若有,想:事情在過程中,是不是有想:就是因為我有利益的,就不去考慮別人有損失;在於別人的損失不顧,還是爭取自己的利益更多。


(9)「虛幻本無生滅」:我們若有這樣的念頭,就在體性之中要趕緊浮現出「虛幻本無生滅」,不要計較了,計較什麼呢?「唉呀,不要生氣了,是在生氣什麼呢?」我們自然很快對人、對事、對物,我們的心就開闊了,自然人事無障礙,這是我們很重要在日常生活中。


(10)「佛法,在日常生活中,融會四智」:佛法,會看到這麼多名相好像很深,這與我們的生活有隔礙在;聽法歸聽法,日常的生活歸日常的生活,若這樣法沒有入心,這叫做「無法度」。我們在和人,人與人之間無法和心互通起來;我說我的,你聽你的,這樣法在人間沒有起作用。好像很艱澀的法,好像這個法,「審察諸法體性」,日常生活我難道用得到?會啊,你待人接物的當中,「妙觀察智」,就是在你的根、塵接觸,人事在對觸的時候,這都能夠用到啊!


(11)「審察」:就是妙觀察,其實在根、塵、境接觸的時候,就要好好去觀察、思考,「人、事、物」這樣有圓融嗎?和我們修行的規則到底有脫離嗎?我們是用世俗人的人我是非在處事呢?或者是為說法者、傳法者的心態在做事情呢?這就不同了。


(12)聽法,我們要時時聞法,已經聽多少了,就是聽了之後是身體力行,要說法;不是「如是我聞」的說法,是受用在我們生活待人接物,用身體的典範來說法,這是妙觀察、審察。


(13)「佛法,不離世間法」:事情我們既然發心要做,不是在做世俗事,雖然入人群中,人與人之間在說話是平常話,但是平常的話是做說法的典範。要常常警覺自己,這這麼大的菩薩群,要如何讓每一位菩薩的心合於軌道,身體力行,這是很重要。這是人間事,但是要做適合佛法的道理,所以佛法不離世間法。文字看起來很深,其實和法是一直全都結合在一起。


3. 「骨髓移植」:
(1)「生命,骨髓」:就像人的生命、身體的器官,無不都是在維持我們的生命,它各有功能。說「骨髓」名稱,以前在說「骨髓移植」,捐骨髓,聽起來是天大的事啊!是啊,因為攸關人命;這人的生命,捐髓是多大的事情,捐給一個人,生命會生存。那就是他生命,每一個人都是靠著造血功能來順適。


(2)「造血功能」:要有造血的功能,假如若沒有造血的功能,就是敗血,身體缺血,血造不出來,我們的生活雖然是這麼簡單,看起來這樣在過,其實他的器官裡面都有很奧妙,有它的功能。回歸說它的功能,好像和我們離很遠,不過他和人人的生命中是這麼地密切的關係。


(3)「血髓功能」:若造血功能不好,就以現在的科技,靠別人給我造血的骨髓,就是血髓,造血功能。而我們健康人,造血的功能不斷在造血,不斷消退掉;也不斷產生,新陳代謝不斷在過。健康人會不斷造血產生出來,因為健康不斷造血產生,所以能夠將他的一點點功能,精髓,血髓,抽一些移植在另一個人缺造血功能的人的身體中,將它移植過去。


(4)「白血病,殲滅療法」:這個人就將他過去白血症,那種感染的細胞,他都要將它全部滅掉,全都完全沒有了,再來移植這個新的血髓的功能來了。與我們不是一樣嗎?要先去除很多的無明煩惱,就像一個要移植的那個人,要移植之前,要先進去無菌的裡面,先將他所有的敗壞的菌,那病菌完全都要消滅掉,(註:「殲滅療法」是在無菌室將全身骨髓細胞不分好壞完全破壞),在那個無菌室的裡面。


4. (1)「除凡夫習氣」:接受到佛法,我們自己也都要先消滅我們的無明煩惱,「貪、瞋、癡」完全都消滅掉。我們凡夫的習氣要不斷去除,才有辦法將佛法不斷接納進來,這是要我們修行用功,人人要先將我們的心先淨化,接受佛法來就是要落實在我們的生活中;生活中的落實就像要血到我們的身體來,我們要趕緊再恢復、復健,它就自然這個東西它就變成這個人新生很自然的生命源頭,他的造血功能又開始會合。


(2)「依然故我,永遠凡夫一個,害人害己」:同樣,法要入我們的心來,一定要掃除過去的習氣;帶著我們過去的習氣、觀念,不覺得我們過去的觀念不對,沒感覺,還再執著著,這叫做煩惱還存在。這種無明還在內心,這好的法如何有辦法入我們的心來呢?依然故我,永遠改不過來,永遠凡夫一個,不只是有害自己,若在入群中,也有害群體,這就是我們大家要很謹慎,請各位一定要用心。


(3)「審察諸法體性」:諸法體性若不去審察,真的會時時聞法不能說法,更不能傳法,毫釐的偏差,就落入虛幻,就容易回歸在無明、煩惱、惑。


(4)「法入心」:應該要知道人間,真實虛幻要趕緊掃除,這種人間,要認真清楚。回歸我們自己,造血的功能源源不斷很健康,今天產生出來的造血的功能,很快它不斷新陳代謝,這種循環。我們應該要淘汰過去的無明,要每天接受我們新血髓的功能,應該就要有這樣的觀念,法才能入心。


(5)「有法度,是聞法者、說法者、傳法者」:每天聽,每天一定要接受,舊的無明煩惱一定要掃除,這就是聽法會「有法度」入心,有法再度他人;法沒有度入自己的心,如何去度他人呢?所以是聞法者、說法者、傳法者。


(6)「信解,真實心,無妄動」:我們必定要信解真實的意,學佛法的心意,一定要時時要記住。信解我們的真實心,不要再有妄動,要好好「安然」守住這念心,日日的法入心,日日要淘汰掉那舊的煩惱無明,讓新的血髓功能,法髓要注入心。


(7)「真實心無妄動」:不要再有這些虛妄、煩惱無明,要安住,真正的「安然忍可」;要安住「四安樂行」,要「身、口、意、誓願」要安住在法中,不要入人群中去,法就不忘記掉,就是與世俗人,紅塵滾滾,人、事中,在那個地方在迷,不要了!


(8)「體會真如智照」:道理,我們的真如,智慧之光,照耀在我們的道理中;道,一條康莊的路,用我們的智慧來照明這條路,通達佛的境界,菩薩道,要自度自己,還要再度人。所以度人者怎麼能迷信呢?不能迷信。


(9)「安住『四安樂行』」:法,在相看起來好像很深,其實真實走起來,若走對的路是很平坦,都在日常生活中,沒有什麼樣的艱難。大家一定要將這個「信解真實心無妄動」,只要安住在我們的真實法,安住在我們的「身、口、意」,安住在已經立定的誓願,道理也都是在我們的生命中,在我們的生活中,並沒有離開我們,我們要好好用心。


5. 複習經文:【善能次第習諸善法,巧於問答,人中之寶,一切世間甚為希有。今日世尊、方云得佛道時初令發心,教化示導令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世尊得佛未久,乃能作此大功德事!】


(1)「次第,巧於問答」:一次一次所說,一項一項的名相分析,我們應該要清楚。學法,長長久久,就是這樣要「善能次第,習諸善法」,學習之後就記在我們的心;在人群中,「巧於問答」,因為聞法者就是要說法者,我們要「巧於問答」。


(2)「人中之寶」:希望我們有辦法做人中的開道者、說道者。我們學佛,佛是開道者、說道者,佛是不妄語者、實語者,我們有辦法到達不妄語,真實語嗎?我們想要與人說法,我們有辦法到達不妄語嗎?不妄語是「法」來會「實」。


(3)「真實法」:「實」是日常的真實,面對到的人生,有辦法來會這個道理「法」嗎?這就是真實法,就是不妄,真實就是不妄。希望大家要很用心聽法,依次第過去,要化為我們的實用。


(4)「身是載道器」:人生難得,佛法也難聞,身是載道器,自用、自度,用於人群,就是度人。身,真的是要很寶貴,自己也要很認定;我的生命希望做別人的貴人,我們自己要自己要自許,自己要對自己有所願,要不然人生空過,最後不就是腐爛,就是化不見了(意指:往生),應要好好把握。


(5)「一切世間甚為希有」:同樣要成為「人中之寶」,不只是在經文之中。看,這樣就是「人中之寶」,我們自己也期待自己也是,因為我們要成佛,所以我們期待自己也是。「一切世間甚為希有」,希望我們做一個真真正正有用處,讓人重視的人。


(6)彌勒菩薩希望佛陀能夠再解釋那麼多菩薩的成就,應該是要長久的時間來完成,但是佛陀修行成佛了,到現在時日沒有很長,如何能夠成就這麼多事情呢?因為這些菩薩已經接近了,將接近「賢」,接近「聖」的地位了,到底是為何?這是彌勒菩薩還是期待佛陀來解釋。


(7)「釋疑」:「世尊得佛未久,乃能作此大功德事」,這是大家想要了解的,這是我們這幾天都在解釋彌勒菩薩的疑問,無不都是為了未來的眾生能夠更加清楚,有問才有答,所答出來的解釋才能夠讓我們有疑、不清楚的,完全能夠解開,無疑問;不清楚的,能夠讓我們更加清楚一點,這就要有問有答,能夠解開人的疑念。


6. 經文簡釋:【我等雖復信佛隨宜所說】:我等菩薩,雖復信佛,如來方便隨宜所說。


(1)我們大家都很相信,相信佛對大家所說的話應該都是真實、都是隨機說法,我們大家相信;不論佛陀說什麼法,我們全都相信。所以會說,雖然我們全都相信,佛陀對大家所說的法,我們全都沒有疑問。


7. 【佛所出言未曾虛妄,佛所知者皆悉通達】:佛所說法,皆是真實,未曾虛妄。佛智無礙,所知如實,無不通達。


(1)尤其是佛陀所說的全都沒有虛妄,佛所知道應該全都很通達。這是彌勒菩薩這樣說,但是他的意所含著的就是說,大家所相信的,佛的智慧是無障礙,所知道的都是很實在,沒有不通達的地方,這是我們大家全都很相信。


8. 『然諸新發意菩薩,於佛滅後,若聞是語或不信受,而起破法罪業因緣。』


(1)彌勒菩薩表達他自己的心意,說:「佛的真實語,佛的智慧通達一切,隨機說法,這我們都很清楚,我們了解,會提出來這樣問,就是因為這些新發意的菩薩,佛若滅度之後,聽到這樣的話,說:「佛出家、修行、說法,就度這麼多人……。」可能這些新發意的菩薩,可能還沒有辦法相信,無法相信就會起疑、就會破法;疑心若起,信心就不見了。就容易生起了那破法,就是批判,就會生出了很多的疑問,有疑就會誹謗。


9. 『然諸新發意菩薩,於佛滅後,彌勒之所以問難於佛者,唯恐新發意菩薩,於佛滅後,後世眾生不能信故。』


(1)意思含著「唯恐新發意」,就是信根很淺,才開始發心的人,這種的人在佛滅度之後,還未得受到佛很深的教育;佛若滅度之後,又再後世的眾生無法可相信,因為這些數量和時間,以及佛的成就,這離得很遠,真無法可相信。


10. 『若聞是語或不信受,而起破法罪業因緣。為疑惑故,不信是法者,不信則生毀謗,招惹罪過。』


(1)若聽到這樣的話,可能不信受,不只是不信受,反過頭來會再破法。就是疑惑,因為疑惑,所以不信法;他就生起誹謗;就是毀謗,就會招惹罪業。因為誹謗正法,罪業就很重。所以為了這樣,彌勒菩薩他就是這樣來問,希望佛陀能夠很詳細來解釋。


11. 【唯然,世尊!願為解說!除我等疑】:唯然:確定之辭。請願世尊決現及未來世人之疑。惟願為說,去我等疑。


(1)「唯然:確定之辭,請願世尊決現及未來世人之疑」,那就是很確定,用很確定的語氣,就不是疑問了,是懇求的語氣,就來說:「我們很確定。佛陀,我們大家很相信,就是為了現在和未來,現在的新發意,未來的眾生,絕對要懇請佛陀一定為我們現在的人來解釋這個疑問,也為未來世的人來讓他們能夠很清楚了解;了解佛陀度化眾生,這個道理是如何累積來,這是要有一個真實接近事實的道理,才有辦法讓後世的人能夠心合、口服這樣接受。」所以說「唯然」。


(2)「惟願為說,去我等疑」:就是很確定,佛陀一定要受我們懇請,「請世尊要確定對於現在的人與未來的人來為他們解疑。」。唯有請佛要為大家詳細解釋清楚,讓未來的人無疑,現在的人能夠解疑,


12. 【及未來世諸善男子,聞此事已亦不生疑。】:由問答,斷二種疑:一斷現在人疑,二斷未來人疑。


(1)「及未來世諸善男子,聞此事已,亦不生疑」:不只是當場的人,心要釋疑了,就是一直到未來世,未來世就是我們現在了。彌勒菩薩那時候,當場的菩薩,他代表那些人來問,希望佛陀能夠解釋讓當場那些菩薩能夠更加清楚,同時就是讓未來世的人,他們發心。


(2)「本門」:世尊啊,他的「本門」,就是他的本能,他開始是怎麼樣的時間,這樣不斷連連接接在人間,在娑婆世界度化眾生;這麼長的時間,累積度這麼多人會成功,這樣的起頭、緣由是從哪裡開始?希望這個「時間、空間、人間」的數字,讓大家能夠合理接受,這是彌勒菩薩希望佛陀更加詳細,「理」來會「事」。


(3)「由問答,斷二種疑」:過去的顯跡,「跡門」,現在的「本門」,是要如何讓大家更加清楚。所以,「由問答」,來「斷二種疑」,來斷兩種的疑。


(4)「斷現在人疑」:現在就是彌勒菩薩的時代,那時候,當場的人心有疑。「二斷未來人疑」,未來人就是我們現在。不只我們現在,還有未來未來無窮盡,那個時候的現在的人,希望讓大家看到這部經能夠相信,為何要走入菩薩道。


(5)「菩薩道是治世良方」:這個方法就是要延續在人間,必定要除去疑;疑生惑;惑就產生無明;無明就產生煩惱,這些煩惱、無明、惑就是因為從疑開始,一定要讓大家去除那個煩惱、無明、惑,這就是要好好來解釋,才有辦法走入菩薩道,讓人人慧命健康。法髓一定要清楚。慧命若要健康,需要法髓,人要健康需要血髓,所以要很用心去體會。


13. 『此釋疑問所由,言如來說法,恆隨眾生所宜,且從無妄語。』


(1)「此釋疑問所由」:過去這些就是疑問的緣由,希望「言如來說法,恆隨眾生所宜」。知道佛陀就是這樣長久的時間,隨著眾生六道這樣在輪迴,佛陀不忍,所以長久的時間,隨順眾生來度化,恆隨眾生所需要,這樣去付出。


(2)「且從無妄語」。累世累世以來,所說的法都沒有偏差,從開頭一直到成佛,累世以來,法是正確,這就是佛陀這樣長年、長生世、長劫數就是這樣過來,就是不妄語的真實法。


14. 『又我等於佛所說,縱未了解,然因信佛智通達無礙故,即無不先信佛之所說。』


(1)縱然佛的弟子雖然在法不是很靈通、很透徹,但是大家還是有一念的信心,「反正,我還未很了解,還未很通達,不過我相信,相信佛所說的法。」因為大家相信佛所說的法,還能夠繼續接受佛法,所以無礙。


(2)「又我等於佛所說,縱未了解,然因信佛智通達無礙故」:佛陀講的法,我們雖然沒有能很透徹通達,不過相信佛的道理是透徹通達,我們沒有疑,所以「即無不先信佛之所說」,我們並沒有去疑佛所說的法。從開始到現在我們都沒有疑,相信,但還沒有很了解,請佛再詳細為我們解釋。他的意思是這樣,不是疑,是還不了解。


15. 『我等久從佛化者、信佛之理。至新學菩薩,則易以眾生思議測度如來,及至思議不及則不信,不信故疑謗,或指為虛妄,或指為惑世之說。自不信佛,並阻人信佛,故為破法之罪業因緣。』


(1)「新學菩薩,則易以眾生思議測度如來」:這些人受佛陀教化過去,所教化,我們都信佛所說的真理。一直到新發意的菩薩,我們大家都相信,完全無疑,但是一直到了新來的新發意的菩薩這個時候,「則易以眾生思議測度如來」,這些新發意的菩薩,就有新的思想,不就是和我們現在的人一樣呢?新的人就有新的看法,我雖然要信,但是容易以現在的新潮流在評估,會將法很不單純去評估。


(2)「現代新潮流,本末倒置」:過去的人是很單純接受佛所說法,是不是有通達了解嗎?我就是信佛就對了,我什麼都相信,但是現在的人就不是了。這是彌勒菩薩向佛陀說,現在新發意的菩薩,「則易以眾生思議測度如來」。他的思想、他的議論,現在的人就有他的思想、有他一套的議論,要來測量、要來考試,「佛,你到底是什麼樣?」,要來測量!所以,過去的人怎麼敢?現在的人就是我先考老師,現在的教育豈不就是這樣呢?學生治校,還是學生要評估老師;現在學生評鑑老師呢!這就現代新潮流。


(3)「及至思議不及則不信」:佛陀的那個時代,就已經考慮到新潮流的時代是新發意的菩薩,哪怕是新潮流的青年願意接受佛法,他就是新潮流派。這也是讓我們很煩惱。這種容易「及至思議不及則不信」,他自己那個思惟以及議論還沒有辦法到達真理的程度,他就開始將它撥開了,他就不相信,就以那個判,這個反叛,有判論潮流,就是為反叛而反叛,就是這樣有這種的潮流。過去一段時間就是這樣,現在也還存在,就是道理若沒有反叛,不成道理。


(4)「不信故疑謗」:這實在是謬論,道理就道理了,多少時間讓你在那裡議論呢?他還不及議論,他就開始不信。因為不信故而疑駁。這個批判,批判論,因為自己的智慧無法到那裡,他就開始一直議論;有的人還未到達了可以堪得起批判,自己就已經就聞風起舞,就會漫天飛,變成了無明風,造成了無明論,佛法就這樣被會破害,這是未來很煩憂的事情。


(5)這部經,故意在這個地方提出了那個「問難」,就是批判的這段,彌勒菩薩來說:「我們大家無法相信,無法接受。」才能夠再讓我們去了解未來眾生新發意菩薩那種新潮流的心態,我們才能夠了解。


(6)「或指為虛妄」:就這樣將它批判,把佛法當做是虛妄。其實佛無虛妄,但是新發意,未來新潮流的人就會很容易將法這樣「撥無因果」,就這樣將它批判掉了。


(7)「或指為惑世之說」:佛法是迷信,佛法就像是在吃鴉片。所以這會毀滅佛法。這也有經過了這樣的時代過,只是一個開始的潮流,不論是孔子的道理,或者是佛法的道理,有道理的也經過了曾經過這樣被批判過的時代,未來會更加嚴重,所以我們要很用心守護住。


(8)「自不信佛」:把佛法或正法變成了說這是「惑世之說」,是在迷惑人的話,所以就不相信。這些新發意菩薩,未來的人,他新潮流派,就是不相信佛,「並阻人信佛,故為破法之罪業因緣」。就會起了這種消滅掉佛法,破害佛法,這樣人間的道理都毀滅掉,這是很可怕。


16. 『此彌勒所由率眾生疑,冀啟如來之解說,得以將護新發心之大乘眾生也。』


(1)「此彌勒所由率眾生疑」,這就是彌勒菩薩所由率眾生疑,就帶領著大家開始啟疑問。這是彌勒菩薩故意,率領著這些菩薩來啟疑問。


(2)「冀啟如來之解說,得以將護新發心之大乘眾生也」:就是希望能夠啟發出了如來能夠解說更清楚點。來保護未來新發意菩薩的心,能夠維護大乘的佛法,這就是彌勒菩薩的用意,用心良苦啊!


(3)「身體力行來護法」:我們要好好用心,真的我們很擔憂,未來的人間到底會變成怎樣呢?我們很無法去預測,但是我們要堅定在現在;要如何來護法?要從我們自己身體力行,將現在的道方向清楚。現在的道要趕緊來開,向著那正確的方向開出了一條道,趕緊身體力行,讓大家趕緊來鋪一條平坦的路,讓大家能夠有路的方向可走。


(4)「開道,入如來室」:雖然前面的人路開不透,後面鋪路的人會再接來鋪路,後面的人再接下去去鋪路,這種開道、鋪路會源源不斷。而我們不離開,前面的路開到一段,我們的自然法則到了,我們再回過頭來開始再鋪路,接著再開道。這就是不斷將這條道開到佛的境界去,譬喻要如何開一條路,開一道門來入如來室。


(5)「除疑惑」:你要入如來室,也要有努力,要不然如來室的外面都是雜草、雜樹,在遠遠的地方要來入如來室,就是這麼地雜草亂生,若沒有從前面開道來,要如何入如來室呢?這些雜草就像「疑」,希望我們煩惱、無明、疑惑要如何去去除。


17. 「心地道路,清楚明朗,走到『世第一法』」:佛的時代重視,未來我們的現在,現在的人還要再為未來的人,道,我們要清楚,自己的心地道路沒有開清楚,就沒有辦法為未來大家來鋪路。正法道一定要通達,這條路一定要通達,要走到那個「世第一法」,菩薩路要不斷走。請大家要時時多用心!


**************
18. 心得,感恩上人開示。 佛法,在日常生活中,融會四智。修行學佛,最怕生疑,信根要足,來自精進培養。法喜聽聞「信解,真實心,無妄動」,對待人、事、物,真誠無私,自己也能時時心安理得,輕安自在。時時學習安住在『四安樂行:身、口、意、誓願』。


「體會真如智照,於理得見中道」。修行「中道」,心地道路,方向不偏差,清楚明朗,除疑惑,期望邁向走到『世第一法』,感動彌勒菩薩用心提問釋疑,本意在於「護法」的心,。共勉之。
回頂端 向下
 
2017/09/12晨語簡記《法華經·從地涌出品第十五》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晨鐘起薰法香--靜思妙蓮華-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