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16晨起薰法香,慧命日增長《法華經·從地涌出品第十五》 (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心中閉塞障重,
執妄意不開解,
佛為說法,咸得開解,通達曉了;
諸法實性,清淨平等,真如為實。
要多用心哦!心,我們日日談心,每天、每天都要告訴大家「多用心啊」!開頭是這樣,結束也是這樣,一句「多用心」。是啊,日常生活,什麼樣的動作不必用心呢?有用心,就會做得很圓滿;沒有用心,就會事事做不好,這就是用心的重要。何況我們學佛、聽法,法是真理,這個理一定要聽得進去,要會合我們的心,才有辦法起於動作。我們心與法若能會合,日常生活做事情就有方法,對人就「有法度」,這是一定的道理 ,這源頭全都叫做「用心」啊!是,要用心。
「心中閉塞障重」。我們的心門若關閉起來,道就不通了;裡面無法出去,外面無法進來,若已經將心門關閉起來,我們要如何吸收到佛法入心呢?我們哪有方法去對人呢?所以,我們要將心門打開,打開心門,自然讓法流通進來,將我們的心也釋放出去,心開闊,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就能了解天地萬物的理諦。我們的心門若沒打開,要如何能夠看到天下事物道理呢?所以,我們一定要將心打開,打開心,接納外面的進來;將我們聽進來的法用出去,這樣才沒有障礙。要不然,我們將自己心門關起來,就是拒絕法進來,這樣永遠不會進步。「悶」,就是將我們自己的煩惱無明悶在自己的內心裡、悶在我們的心性之中。
我們的心、我們的本性本來是靜寂清澄,我們的心本來是清淨無染,我們的性是如來本性,就是我們自己將心門封起來,所以悶氣就在內心之中,囤積著的就是煩惱。就像一個桶子,原來的東西我們沒有清洗過,裡面還有溼、還有髒污,儘管你現在沒有再丟髒的東西下去,那些溼和髒的你沒有清乾淨,桶子沒有清乾淨、擦乾,肯定這個桶子還是溼又髒。儘管你沒有再扔垃圾,這個桶子用蓋子將它蓋起來,它自己悶在裡面,溼氣、髒污、不乾淨,你若將它悶幾天,再將它打開,那個桶子底就發臭,那裡面就發霉,東西又更嚴重的髒。同樣的道理,我們過去的髒污沒有清,煩惱無明沒有除,儘管這時候說:「我不可以再造業了。」就這樣心門關起來,舊的沒有清掃出去,法沒有進來,沒有去用功,同樣讓那無明囤積、閉塞,無明囤積了,又沒通透出去,同樣那個障在裡面一直一直衍生、一直衍生。
所以,「執妄意不開解」。這對心性還是不得開解,所以他會一直執迷,執在妄。凡事不通,法沒有進來,對道理空空無解,這種妄,所執的是過去;過去就過去了,但是還是執著住。這種執妄,執過去的煩惱、得失的煩惱等等,還執著住。這意不開解,還是執著過去的煩惱無明,不開解,就不會通啊!這業力還會愈來愈增加,造成了心理病態,對事情都看不清楚,所以做事情就妄動,這樣就又造業哦!我們心門要打開,要用功清理過去錯誤的執著,我們要接法入心,讓我們的法在心中能夠幫助我們慧命增長。所以要很用心,心中不要閉塞,增加我們的業障。因為業障在那個地方一直悶、一直發作,這樣那個妄執永遠不會開,永遠就是業累重重。把握時間接受佛法,法譬如水,來洗滌我們內心的垢穢,讓我們的心堵住的東西將它沖乾淨,我們事事皆通、理理皆達。
若這樣,佛法,「佛為說法,咸得開解,通達曉了」。佛陀的法,儘管佛離我們現在已相隔二千五百多年了,人間的時間總是那麼的短,這樣一轉眼已二千五百多年了。但是佛的法,雖然正法、像法都過去了,現在還留著文字,我們現在要趕緊根據文字所留下來,用心去體會裡面的道理。我們還有這樣的痕跡可聽這個法,讓我們知道方向去走;方向既知道了,這個路的痕跡,只是雜草已經完全叢生起來。只要知道方向是這樣,按照這個路的痕跡,我們趕緊將亂草、雜樹除開,再次開,將草除開,讓它的道明顯再顯現出來。
前面的人在開路,已經有那個方向;諸佛菩薩,佛陀已經開路了,菩薩接在後面鋪路,也是開路。因為時間久了,這條長久過來的古道已很久沒有人維修了,所以雜草叢生。現在我們就要依據著這個方向、路痕,要趕緊發心,身體力行將它開出來。就是按照那個方向,能夠看到方向的痕跡,那個「跡」我們已經了解,就開始用心,再更清楚、安全,要很清楚、很安全,憑這條路這樣整理,將它開過去,這就是我們現在的任務。「佛為說法,咸得開解,通達曉了」。路我們若沒有開,只是說「我知道啦、知道啦!」知道,但是你所看的是一片的亂草、雜樹,沒有去整理它。只要我們動起手來,去整理它,果然就是一條路,我們會走得很歡喜,我們會開得很自在。不只是自己進步,後面的人也跟著進步走,這「開解、通達、曉了」了。
過去佛陀的時代豈不就是這樣開呢?佛的弟子,發心的菩薩,不就是這樣接下去,一環一環這樣接下去,所以才有正法的時期,才有像法的時期,這樣經過到這個時候。雖然說作「末法」,幸好有「正法」時期口口傳頌,「像法」之時字字刻畫下來,我們在「末法」才有這樣的文字、圖樣可看、可學。我們現在若不趕緊發心,連這個文字,過了現在這個時代,再下去可能連文字就都消滅掉了。因為現在都已是電腦化、電子化,什麼樣的文字,紙張、筆寫的,這些大家都已經將它簡化了,就是用電腦,不斷將文字輸進去電腦,就這樣COPY、COPY一直過去了。電腦不斷在汰舊換新,不斷在換;電腦一定要靠著電源,若是一些有形的物質,那個形都歸入電腦去了,靠電腦來用。若這樣,有朝一日發生什麼事情,只是一次,剎那就好,短暫的時間,可能要再找這樣的文字就都沒有了。
在年輕的時代,看到佛經裡面有說,到了將來法滅時,「末法」過後法會滅掉,連文字都會在一時就消失。我一直覺得:哪有可能?字寫下去就寫下去了,刻的就都已經刻了,哪有可能文字一時消失呢?但,我這時候相信了,不只是相信,我這時候還很擔心,因不只是有可能,這種瞬息之間,這些文字你如何叫它都叫不出來了,千呼百喚就是無法出來,這是很擔心的事情。看看,美國是文明那麼發達的國家,經不起一次哈維(Harvey)颶風;德州,科學發達的地方,看看這一次損得多慘重啊!只是幸好,幸好美國地大,德州損失掉了,在其他州還能夠複製回來。這次的德州受災面積比臺灣是好幾倍大,很大、很大,一時之間這樣,什麼都不見了,科技園地也是啊!
轉五識為成所作智,
轉六識為妙觀察智,
轉七識為平等性智,
轉八識為大圓鏡智。
所以我們要很用心,唯有法入心來才是最永恆的,今生來世隨我們的業識這樣能夠一起。所以,就像昨天有說,佛法的「四智」,那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根、塵接觸,就是前五識,那前五識接觸到根、塵。我們若轉五識,這個前五識我們了解了,「轉五識為成所作智」,那就是在根、塵會境之時,好好轉為我們的智,這個前五識就轉為「成所作智」。而在我們在「成所作智」,這些東西不是擁為己有的欲念,是要如何利用,轉第六識,那就是「妙觀察智」,好好細思。人間疾苦、苦難偏多,我有多少的量、我有多少的東西,我能夠有多少人間的物質,應該如何及時幫助苦難、拔除苦難?這種要用妙觀察。人生苦到什麼程度?欠缺的是什麼?除了物質欠缺,心靈需要的是什麼?這種要很用心去思量,用這妙觀察,好好用心思量。所有我們接觸到的根、塵會合起來,能夠化有形為愛的力量去付出。要如何集更多人的力量去幫助更多人呢?這種的妙觀察,所以「轉六識為妙觀察智」。
而我們人人,為什麼那些人與我們都沒有關係,他們的災難離我們那麼遠,為什麼我們要去關心他們呢?獅子山共和國更遠,交通更不方便,為什麼我們還要再去呢?眾生平等啊!與天地共生息,我們的佛心是愛天下眾生,我們既知,不忍眾生受苦難。尤其是佛陀教我們行菩薩法,就是要發揮這分眾生無遠近的差別、沒有形象的差別。只要你聽到,就是與你有緣;只要你知道,就是與我們有關係,所以我們要及時付出,叫做「轉七識為平等性智」。眾生平等、佛性平等,「心、佛、眾生三無差別」,這既無差別就是平等,所以「轉七識為平等性智」。
「轉八識為大圓鏡智」。這些動作全都對了,所造作的結果呢?那就是我們要歸納入第八識;我們的第八識,要如何清淨呢?這個第八識要完全清淨無染,回歸於第九識,就是真如本性,就是佛清淨無染的本性。所以,我們應該要很用心,要發揮這分愛的力量,不要輕視一切,要很用心,要好好用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所以,「佛為說法,咸得開解,通達曉了」,這就通達了。我們「轉識為智」,這就通了;外面所接觸的,與我們的「成所作智」,就通了。我們好好去用心處理,轉第六識,那就是「妙觀察智」,那不就通了嗎?第七的「平等性智」、第八的「大圓鏡智」,一切的境界明明了了,我們完成了。
這幾天,美國的慈濟人一直在德州,已經二十多天了,他們現在已經一個郡、一個郡、一個市、一個區不斷去發放,就是一直忙在那個地方,做完一個地方,結束一個地方,這樣慢慢慢慢看大家已經在清理、在打掃,慢慢在恢復上班、整理等等,看,已經開始在恢復了,他們的任務也差不多將要接近圓滿了。每一個地方做完,那就是一面鏡子,沒有執著,只是圓滿了,歡喜那個境界開始在恢復。人力,號召著一些年輕人,也開始一直幫忙打掃,土地、住宅全都慢慢乾淨起來,這個境界愈來愈清,這不就是「大圓鏡智」嗎?全都完成,結束了,回歸於清淨的鏡,可以移動到其他的地方,就不用一直在這裡,這個境界,那就完成了。心鏡,再宏觀天下,這就是通達,所以這個道,「佛為說法,咸得開解」,通達無礙。好,來看前面的文,
複習經文:「世尊亦如是,得道來甚近,是諸菩薩等,志固無怯弱,從無量劫來,而行菩薩道,巧於難問答,其心無所畏。忍辱心決定,端正有德,十方佛所讚,善能分別說,不樂在人眾,常好在禪定,為求佛道故,於下空中住。」
世尊他就是這樣循循善誘,所以有這麼多的菩薩;這些菩薩其實是累積長久的時間,把握時間長久教化,所以累積這麼多菩薩的量,已經不斷不斷,難以計算,這樣的量出來了。但是現場的人忽然間看到這麼多人湧進過來,所以心疑,不只是現場的人疑,那就是為未來人的疑,彌勒菩薩來問,做了這樣的譬喻。「父少而子老」,這種的譬喻來說,就像這樣的事要合這樣的理,無法合得起來。「得道來甚近」。「世尊,同樣,您得道以來時間是這麼近,若說您今生此世成佛了、說法了,時間算來才四十多年,很近,時間很短。」
「是諸菩薩等,志固無怯弱」。菩薩的志願已經那麼堅固了,而且是這樣,那麼老練。所以,這些菩薩,若說佛陀今生此世成佛度化,好像這樣道理配合不起來,大家想不通,所以有懷疑。「從無量劫來,而行菩薩道,巧於難問答,其心無所畏,忍辱心決定」。因為這些菩薩,人中巧問答,應該這修行是很久,不是短時間修行的。菩薩應該來來回回,修忍辱,忍耐的時間很長久,在度化眾生的經驗也很久了,應該是這樣,付出的量也應該很多。所以,「端正有威德,十方佛所讚」。這是十方諸佛人人都會讚歎,每一尊佛堪得讚歎這些菩薩。「善能分別說,不樂在人眾,常好在禪定」。這些菩薩在人群中心已經那麼的穩定,不論人群的憒鬧,他們就是那麼的恬靜,這全都是心在禪中,寂靜清澄。
「為求佛道故,於下空中住」,這些菩薩,這麼多的菩薩,只是一心一志求佛道,所以他們所住的地方不著空、有,他們就是行在中道。這很不容易啊!是一群大菩薩,已經到達無上正等正覺這個位置,這離佛不遠了。這些菩薩說是佛所度的,是這一輩子所成就的,很難相信。這大概就是這樣。接下來這段文這樣說,
經文:「我等從佛聞,於此事無疑,願佛為未來,演說令開解,若有於此經,生疑不信者,即當墮惡道,願今為解說。」
經文簡釋:
「我等從佛聞,於此事無疑」;此頌信佛隨宜應機所說,我等從佛聞如是說心自不疑。
這裡就很明朗,彌勒菩薩已經說出來了。「我等從佛聞,於此事無疑」。「我們大家本來就是很相信佛,對這件事情也是無疑,我們只是隨這樣的根機──新發意菩薩的根機,與未來世眾生的剛強,隨未來和現在初發心的人,因他們有疑,所以代替他們問。若對我們來說,我們都無疑,相信佛是真實語者。」這段經文就是說,「此頌信佛隨宜應機所說」。佛陀是隨根機、隨時機,隨人的根機而說法,應時機而說法。所以佛陀他是這樣,對什麼樣的根機說什麼樣的法,這是佛陀度化眾生的巧妙,根本都不離開真實語。所以,彌勒菩薩就說「我等從佛聞如是說心自不疑」。彌勒菩薩與資深的菩薩絕對是沒有疑問,常常隨佛的弟子也沒有疑問,只是新發意的菩薩與未來眾生有疑。因為這樣,他才代疑、代問。
經文簡釋:
「願佛為未來,演說令開解」;更願解開未來不信破法罪業。願佛慈悲,為未來世初發心菩薩說令開解。
「願佛為未來,演說令開解」,這就是很懇切、很希望的期待。「更願解開未來不信破法罪業」,願佛開解未來不信破法的罪業。「佛陀若沒有將這件事情解說得很清楚,後面的人若是心中存疑;疑,就容易生誹謗,沒有真實的相信,也沒有接受,所以容易就執您的法,就破您的法。所以希望佛陀要將法很清楚分析。」所以,「願佛慈悲,為未來世初發心菩薩說令開解」。要不然,讓他們造成了那個破法的罪業,就不可了!人生本來就是這樣啊!有的人對你做的事,大家對你們的重視,我會忍不住,我會不堪忍,我會想種種的法要破壞你。這樣我是不是在造業呢?是哦,就是造業了。這生心惡念,不去成就人的善,又要破壞人的善法,找一些莫須有的事情,這樣要來誣賴等等,這在世間是時時都有的。
經文簡釋:
「若有於此經,生疑不信者」;聞法者若有不解法中之義理,則易生疑惑,若不決疑,大有所損造業障道。
「聞法者若有不解法中之義理,則易生疑惑」。這是凡夫,一疑,或者是不接受、排斥,就會有這樣的疑。「若不決疑,大有所損造業障道」。不只是疑,就會生出種種的障礙,造出很多的是非。這是很可怕的人間啊!〈安樂行品〉,佛陀就已經對我們說過了,現在彌勒菩薩也就是這樣擔心,所以希望佛陀詳細解說。
經文簡釋:
「即當墮惡道,願今為解說」;是即懇切請求解答難題疑問。
所以再來就是,「即當墮惡道」。若大家生疑了,生出了這種心靈不軌,或者是看你修行很好,他也無法可忍耐;聽大家的讚歎,他心那種惡心、惡念就會這樣產生起來,這樣就會墮惡道。我若這樣的造業,毀法、謗法,毀掉了善、去毀謗善,這樣我將來的業也很重呢!所以就會墮落惡道。今生帶著惡的種子到來生去,那就由不得自己了,所以「願今為解說」,請佛要好好將這些事情說清楚了。「是即懇切請求解答難題疑問」。請佛要好好將這些事情說清楚,就是懇切求佛來解答這個疑題。
*恐生毀謗,墮於惡道。願於今始明為解說:
「恐生毀謗」,恐怕有人生疑,故意生疑。我們若將它解釋好,他要故意生疑、要毀謗,所以只有讓更多人了解清楚,就不會受那故意毀謗的人,影響他們的道心,就是要好好用心。所以常常說舊法要新知,若有人說什麼事情,我們就要去更正他,更正是很重要的。我們知道、我們清楚,才能夠對那種不知道或者是故意,我們才有辦法去為他解釋,所以還是要很用心、要清楚,要請佛好好讓我們了解。「恐生毀謗,墮於惡道」。擔心毀謗我們的,或者是我們不明瞭,就這樣被他影響了,這樣很可惜,也會墮惡道。故意毀謗人的人,或者是半途而廢的人的損失,我們就是不要讓他發生這樣的事情。所以,「願於今始明為解說」。現在開始,希望佛完完全全讓大家知道,一直到未來的人更清楚。這是彌勒菩薩對佛陀的懇請。再接下來這段文這樣說,
經文:「是無量菩薩,云何於少時,教化令發心,而住不退地。」
經文簡釋:
「是無量菩薩,云何於少時」;是諸菩薩恆沙無量難以數計。從地涌菩薩,世尊云何於少時間,作如是大事。
「希望佛陀能夠說出,這些菩薩量這麼多,能夠這麼有成就,尤其是佛陀成佛這麼短的時間,為何能夠教化這麼多的菩薩,集這麼多菩薩來到靈鷲山?這些因緣我們看得到,但這些因緣到底是如何來?如何讓他們發心,能夠持那麼長久的時間,一直到現在佛陀成佛了,這個場面這麼有成就?看看這些菩薩都是不退的菩薩,請佛陀來為我們開示。」「是諸菩薩恆沙,無量難以數計」。意思就是告訴我們,菩薩如恆河沙無量,難以計數。開頭他們來的時候,集合過來時,大家應該還有記憶,就是開始從十方漸漸、漸漸一直來了,從地湧出,那個數這樣一直累積,那個菩薩如恆沙無量難以數去計算。從地涌菩薩,這麼多的菩薩全都這樣湧現出來。「世尊云何於少時間,作如是大事」。是如何安排?怎麼能這樣,在一個時間內全都從十方來,從地湧出呢?這是為何有辦法這麼的大量,無法計算?
經文簡釋:
「教化令發心,而住不退地」;教化示導令發道心,今皆住於不退之地。
這些人現出就是來印證佛法長久在人間,這個教化是如何長時間的教化?過去如何教化?在「跡門」之中,佛陀說了很多教化的因緣,累積那麼長久。既然那麼長久,怎麼會在現在成佛這個時間沒有很長,有辦法這樣號召這麼多來讓大家看到?且全都這麼有成就,都是不退轉的大菩薩。這因緣到底是如何教化?大家能發心,長久的時間如何教化過來?所以,「教化示導令發道心,今皆住於不退之地」,這些人都是在不退的地位。他們絕對不會受環境所污染,他們一定人人都是入人群而不受人群污染,那念心真的很堅定。
*從地涌出,頌時期難信。言我等因從佛聞,以信佛故信佛所言,並不疑於此事。
「從地涌出,頌時期難信」。那就是在讚頌,這個時期那麼長,那麼長累積來所度的人,時間這麼長,累積下來。或者是在目前人看得到的,是這麼短的時間;看不到的,佛陀說是很長、很長,無始劫來的修行度化。「此是我子,我之所度化」,這佛陀能夠這樣說,但是明明在今生此世時間就不長,才四十多年的時間,如何能夠累積這麼多呢?這所以難信。「言我等因從佛聞,以信佛故信佛所言」。因為我們大家一直就是聽佛的法,所以雖然彌勒菩薩這樣的表達,「雖然我們對佛不是十分十分徹底了解,但是我們很相信佛所說的絕對是不虛妄,絕對是實在,「並不礙於此事」,所以我們是不疑」。但是,這件事情真的顯現在眼前,今生此世人人都知道,佛陀出皇宮去修行,成佛到現在,那個時間沒有多久,如何能夠教化?現在,看得到的就是這樣。
*惟此少時教化無量菩薩令住不退之道,實不易信,願佛為未來者解說,免致疑謗招罪。
上略開近顯遠已竟。
所以,「惟此少時教化無量菩薩」,令這麼多的菩薩,「令住不退之道,實不易信」。彌勒菩薩實在是要告訴大家,「就是這樣,大家雖然信佛,但是這個道理要將它會合起來有困難,所以大家很不容易相信;雖不懷疑佛,但是這個法很不容易相信」。所以,「願佛為未來者解說」。不是只為現在的人,還要為未來的人,讓未來的人能夠了解,「免致疑謗招罪」,不要讓後面的人若遇到有意來毀謗、破害的人所影響了。有意要來破壞,我們若心沒有很堅定,就容易被搖動過去了,所以要讓善男子,前面的經文,後世善男子、善女人,要讓他們能夠有信心,讓他們很清楚,遇到要來加諸於破壞的人,他們就清楚明白,懂得去應對它。這是彌勒菩薩的用意。
所以,要要讓有心要修行,要行善,要做好事的人,聽到人家毀謗就被影響。這個事情,我們的團體也有發生過;雖發生過了,不擔保未來不會再發生。這種人心險惡,自不能為善,還要去破壞人的善法,這種事情也很多,所以我們也就要很用心,事事要體會、要了解;了解我們到底在做什麼,這我們要很清楚。所以,不用致有疑,讓人毀謗招了罪業,自己受影響停歇下來。這就是前面彌勒菩薩代替眾生顯這個疑來問佛,無非就是要讓我們人人能更加清楚、更加了解。
沒有錯,我們要清楚、我們要了解,我們法法要通,事事要能夠達,能夠了解、通達,事、理我們都要通達。所以,「事」,記得,轉五識為什麼?「成所作智」。轉六識為?「妙觀察智」。轉七識為?「平等性智」。轉八識為?「大圓鏡智」。是啊,我們的「大圓鏡智」很重要,山來照山,水來照水,山河大地不礙這面鏡子,淨、污不礙這面鏡子。我們心能夠時時安然自在,靜寂如虛空,不受濁氣污染。但是,你不受它的污染,你也要很清楚,你若不清楚,這面鏡子若模糊掉了,就再聽人這樣說,輕輕的「無明風」一吹,我們的煩惱障就又將我們障礙起來,此路就又不通,善法又無法向前走。所以我們要時時多用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