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23晨起薰法香,慧命日增長《法華經·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宇宙浩瀚,大覺真空,
滅苦集諦,得道解脫;
本性慧海,無量邊際,
解脫法性,遍虛空界。
要用心啊!「宇宙浩瀚,大覺真空」,我們有感覺嗎?宇宙浩瀚無窮際,我們最近一直在說「遍虛空法界」;佛陀壽量無限制,佛陀來回人間無量數劫,遍虛空、盡法界。這前面也說過了三身──法身、報身、應身,無處不在啊!我們就能夠體會到宇宙浩瀚,這麼的開闊,無法有邊際可測量。佛的智慧也是同樣,「大覺真空」啊!常常說,善有為法回歸到無為法,這大家都一定要一直回憶;聽過的法回憶,記憶要在,而且法應用在日常生活中。雖然聽起來「空」,但是一直告訴大家的「妙有」;「妙有」,我們要好自為之,要善有為,把握我們的壽命時間。我們是凡夫,這幾天一直告訴大家「是日已過,命亦隨減」,過一天是我們減一天的生命,但是我們將法聽入,用在日常生活中,那就是長慧命。常常說過,「不經一事,不長一智」,你若沒有經過一件事情,你哪有辦法體驗一個法呢?
法,法性,不是只有聽,我們要真正有體會;而體會就是要理與事去會合。就像科學者,他們也要去做研究,研究到很多的東西合成了,才說這就是物理的真實。不論生理、物理,要很用心去體驗,真正體會到其中的道理,那才是真正是我們所得的。要不然,一切的理很空泛,道理本來是無體、無相,但是每一樣東西都有它的道理存在。「空」的道理,合起來就是「有」的真相。一粒種子,你需要土;入了土,還需要空氣、熱度、水分等等,這些因緣會合起來,那粒種子就變作樹苗;樹苗需要時間長成為樹,成大樹,就成為合抱之樹。千年大樹就是從那粒種子,這粒種子基因與因緣會合,合成起來才有這棵大樹,讓我們體會到,我們展開雙手來抱這棵樹。其實,追究這棵樹的源頭,那就是那粒種子的基因,這法的源頭在那裡。其實是不是那粒有形的種子就是呢?是種子裡面的「理」。
同樣,我們學佛如何能夠成佛為大覺,體會真空道理?佛陀的覺悟,盡虛空、遍法界,這也就要用很長久時間,累生世入人群,用無私的大愛付出、付出,見證了「苦、集、滅、道」,所以佛陀覺悟了。這幾天都一直重複講這些事情,這五年的苦行、六年的苦修,終於經十一年的時間,在菩提樹下靜坐的時候,瞬間他夜睹明星,瞬間覺悟,就是那個瞬間與天體合而為一。因為這樣,與時間、與空間,與天地之間忽然間合成為一,這個感覺「靜寂清澄,志玄虛漠」。常常有這樣說,大家也常常這樣聽,應該能夠清楚,很熟了。是不是有體會到呢?這就是我們要從佛陀所說過「跡門」,我們前十四品所說的「跡門」,佛陀歷盡了塵點劫以來,他來回人間,進出人群眾生,所以他去體驗、歷練過了。因為這樣,所以到了最後現相,示相出生、示相出家、示相苦行,也示相覺悟。覺悟的瞬間那個感覺,那念間很期待能夠和人人分享。
眾生畢竟是凡夫,我們所累積的是煩惱無明,佛陀累積的是體驗。所以,體驗的人成功了、覺悟了,而我們呢?迷茫,由不得自己隨著人間的煩惱無明在轉動;愛恨情仇、愛別離等等的苦難,隨著愛欲所以我們苦不堪。佛陀的覺悟,塵點劫累積來瞬間的覺悟,這個心境要和我們分享──心、佛、眾生皆無差別,不是「皆有差別」。心、佛、眾生「皆無差別」,我們凡夫就是「皆有差別」,但是佛要告訴我們「皆無差別」。這個無差別要回溯在那個本源。你手抱著這棵樹,要告訴你這棵樹就是這粒種子,「這棵樹是這粒種子嗎?」忽然間你無法去相信,就要經過了詳細解釋,但是沒有實在的東西,他如何來相信?就像這麼大群的菩薩,彌勒菩薩不斷騰疑,不要相信,還做了一個譬喻──二十五歲的年輕人指著百歲的人說:「這群百百歲的人,都是我的孩子。」這什麼人會相信啊!和道理相差很多。所以,彌勒菩薩用這樣譬喻,來表達他們無法相信的道理,要佛陀解釋。
彌勒菩薩說:「這麼多的眾生是佛您度的,大家感覺:佛陀您才成佛,過去修行的十一年,一直到覺悟之後說法才四十多年。這樣的時間,能夠度這麼多人,我們怎麼有辦法相信呢?」這種的對答,我們應該要很用心,用不能相信的人的心理,我們要去探討。道理到底如何解釋,能夠解釋得讓他們肯相信?不只相信,還要讓他們有體會。這就是要用時間讓他們了解,這實在是很不容易。但是這段時間,彌勒菩薩也這樣說:「其實我們都相信佛,佛的人格、佛所說的話句句是真、句句是實,只是忽然間這麼多菩薩來,這些菩薩的成就讓人不可思議。這些菩薩的數量、成就,都歸納是佛開始化度過來的人,這就無法接受,要不然大家絕對相信佛的講法。」
所以,這幾天我們一直在說,佛陀就這樣三次、四次的警惕:「你們一定要相信佛是真語、實語、不妄語、不誑語者,所說都是真實法。」這樣一而再、再而三,第四次還是這樣的叮嚀:「你真的要我說,我說給你們聽,你們一定要相信。」 可見〈壽量品〉是要經過考驗,要有實證來給大家看,要不然〈壽量品〉,「量」和「壽」這也很抽象,這是時間;時間就是這樣分秒一直過,你累積變成長時間。我們人的壽命只是在數字,數字說很大,很大也是同樣在經文之中,恆河沙不斷累積,不是我們算師或算師弟子可以算出它的數量,這是不是也很抽象啊?這「量」無法去比量。
就像宇宙浩瀚無邊際,要如何去測大宇宙的空間到底是多大?很難。就像要測量佛「大覺真空」,「本性慧海,無邊無際」,佛陀的本性慧海也是無邊際,他有這樣的大覺,要讓我們眾生知道:「你也有啊!佛陀有,你也有啊!」看看,世間有多少的智慧者,他們知道的有多少呢?很多!他們是專門,在世間他們是很專門,所以研究,博士、教授能夠來教育人。他們所知道的也只他們的專業,佛陀是所有天地間萬物道理無不清楚。要為我們解「時」,解釋時間的「量」,要為我們解釋壽命的「量」,不是很容易。這個「量」是要拿來讓我們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所以佛陀來教菩薩法,不是只有空講,我們空聽,不是,是真實;真實人間就是「苦」、「集」,這個「苦」和「集」的道理。而我們要如何做?既然大家已經經過佛陀為我們分析:人生苦啊!苦都看得到,也有感受到了。
就像昨天,與在獅子山共和國的人視訊,獅子山苦啊!連這個視訊,網路連線都很困難,斷斷續續,很困難。也能夠看到、能夠聽到,在那個地方的境界裡,看到人人的生活、看到人人身態、看到他們的環境,這不是在我們的環境中、我們的生態中能夠去體會;他們在全部是這樣的環境裡在生活的,我們無法去想像。我們明明在這個時間,同這個時間內,他們是活生生的人在這個時代,雖然有時差。昨天,我們這裡下午三點開始與他們連線,他們那裡是一大早七點,時有差,卻秒無差。因為要與他們說話,他們的一大早,就是我們的下午,在那個時間,網路順的時候,我說、他們答,他們說、我聽,好像就在我的對面。雖然距離是那麼遠,時間有時差,卻是在那個當下,人與人面對面,就是那個時間,當下即是。這不就是時間促短了呢?當下即是。我說、他聽,他說、我答,順的時就是這樣。這就是科學證明佛所講的道理,苦的證明,我們看得到那個地方的苦。
為什麼那裡那麼苦呢?其實在獅子山,它有產鑽石,它的…它有鑽石礦!世界最有價值的鑽石,都在那個地方,就是在那個地方發現到有鑽石,所以引起了獅子山十一年的內戰(獅子山共和國內戰,又稱鑽石戰爭,1991 年到 2002 年)。因為發現到鑽石,就惹起了人心的貪著;人心的貪著,那就惹起了人的爭端。十一年的內戰,戰得人損失很多,人的損失是一、二十萬人。那段十一年的時間,時代也不是很久,發生的時代是從一九九一年發生。這樣連續十一年了,獅子山的人禍內戰,才會造成到這麼的貧困。
又再接下來連續的天災,因為那個山礦的裡面有寶石,所以過度開採。除了過度開採,鑽石又惹來了人心不調和──內戰。大地已經受到很大的損傷,過度開採了。這幾年來天災不斷,風災、水災,這種山,一些人住的房子已經不起大雨沖刷,山崩,埋很多人。這次,就是在八月下旬,那場的大雨再次山崩了(首都自由市和山區利金特地區豪雨成災,引發洪水和土石流),也埋了千多人了,一直在找,找到的都往生了。昨天也提起了一個孩子,四歲,現在已成為孤兒,他一家九口都被埋掉了,剩這個孩子成了孤兒,現在是慈善機構收養他。另外一個年輕人,是一家十一口都被埋掉了,這個年輕人也埋了三天才被人救出來,現在單獨一個人。美國慈濟人現在在獅子山,一位謝居士(謝公達),他是心理輔導師,現在也到那個地方去,對這些受重創的人,受了很多的傷害,對這樣的災民,他去做心理輔導。昨天也在現場,說起了幼小孩子的無辜,說起了年輕人的苦難,他們心無法安定下來。類似這個年輕人,類似這個孩子,比比皆是啊!苦啊!
這個礦就是這麼容易……,因為那個地方含藏著寶石,引起這麼多人去爭取、去過度開發、去引起內戰,惹成了這麼多的人禍,造成天災,受了這麼多、這麼多的苦難。想,這叫做人生,就是苦、集、滅、道,無明煩惱會引盛起來,就這樣引起了這麼大的禍端災害。佛陀教我們要如何「滅苦集諦」,滅苦的道理;「滅」與「道」,「諦」就是道,我們要如何滅掉這個「苦」,滅掉這個「集」的源頭?「集」就是爭取,鑽石本來就在那裡面,人去發現了;不要去爭,讓它安然在大自然裡面,何必這樣爭呢?爭到人禍大作,爭到山河大地破壞,不堪這大雨一沖。看看,大雨一來山崩、人埋,這就是「集」來的「苦」。
因為這樣,佛陀要說很多道理,讓我們能夠「得道解脫」。心理醫生在那個地方輔導,到底成效好或不好?。昨天這位謝居士他也說:「最好的方法──引導他去做志工。」這是昨天在互動時,他說:「最好的辦法,引導他去做志工,不要讓他閒閒在那裡胡思亂想。」我們真正成佛之道,你就要入人群去做志工,這也是心理醫生在那個地方,昨天與我互動時說的。這些人要如何輔導?就是要輔導他去做志工。同樣的道理,我們人間充滿了無明煩惱,還是人人要打開心門,走入人群去付出,「不要計較,付出無所求,感恩哦」。這種的菩薩道,這回歸到「本性慧海」,佛陀的覺海來。「無量邊際」,我們的心包太虛無量邊際,佛陀包得到,我們也包得到,這人人都有可能。只是我們人人被重重無明煩惱包住了,有了人我得失的計較,若是這些煩惱去除了,不就是「本性慧海,無量邊際」嗎?是啊,這有困難嗎?成佛不困難,解法也不困難,所以「解脫法性,遍虛空界」。我們煩惱若去除了,真如本性就脫體而出,與佛陀所說的覺性會合,天地宇宙真理就會合起來,這叫做「覺性」,所以我們要很用心。
經中文云:我智力如是,久修業所得,慧光照無量,壽命無數劫。
「經中文云」。經文之中就有這樣一段文,佛陀這樣說:「我智力如是,久修業所得,慧光照無量,壽命無數劫。」(《法華經‧如來壽量品》:「我智力如是,慧光照無量,壽命無數劫,久修業所得。」)我們就能夠去體會到「壽命無數劫」,這就是智慧。我們要智慧,我們的真如本性要啟發出來,智慧要如燈光照耀出來,所以能夠看到千年的暗室,一光,一炬可照,就能讓它明亮起來。這就是佛陀這樣說,「我智力如是」,他的智慧力如是,就是覺性慧海,因為他已經全都體會、了解了。這是要經過了歷久,塵點劫這樣「久修業所得」。
有所作為的人間志業,這叫做「久修業所得」。要長久,不只今生此世,「善有為法」要不斷不斷來來回回入人群中。這個「跡門」,不斷來來回回、進進出出,我們必定要有這樣,這道門進出方便,這樣來回累積。「不經一事,不長一智」,不斷不斷累積,「慧光照無量」,智慧光耀就照無量,「壽命無數劫」。這種法身、報身、應身,這幾天,過去所在說的「三身」,應人間所需要來付出,這時間能夠很長、很久,所以大家要很用心。前面的文這樣說,
複習經文:「爾時世尊知諸菩薩三請不止,而告之言:汝等諦聽,如來秘密神通之力。」
因為我們現在要入〈壽量品〉了,所以要很了解佛性是這麼的開闊。這麼開闊,它裡面很奧妙,所以佛陀就三次,不只三次哦!是四次。因為菩薩三請,佛陀三次向大家叮嚀、教誡:「你們要聽法,一定要信,信受佛語是誠諦,要真正的誠,你們要諦聽,要仔細聽、要很認真聽,沒有疑的心。」這樣不斷叮嚀,這是前面這樣說過了。不只是三次,最後彌勒菩薩還是向佛陀說:「我們一定相信。」(《法華經‧如來壽量品》:「唯願說之,我等當信受佛語。如是三白已。」)大家調整他們的態度,表達恭敬、相信的態度。所以第四次,彌勒菩薩等還是說:「唯願說之,我等絕對恭敬、相信佛所說的話。」這是第四次(《法華經‧如來壽量品》:「復言:唯願說之,我等當信受佛語」)。
佛陀後面,就是這段經文,佛陀也是「而告之言:汝等諦聽」。再次叮嚀:「要很審慎,很謹慎,要很用心,好好聽。」現在又說,「如來祕密神通之力」。昨天我們解釋過了,「祕密」。其實唯有佛體會得到,就像我們前面說,這個覺性慧海是佛陀塵點劫的付出,在人群中體驗過來;體驗過來的,唯有佛他能夠清楚。這就是我們現在的人說智慧財產,「這我研究出來的,我有這個智慧財產權」。其實佛陀不是在說智慧財產,「是我這樣、這樣體驗過來,我現在要告訴你們,要沒有保留告訴你們;是我體驗,你們還未體驗,所以你們一定要相信。因為體驗過,你們還不知道,叫做『祕密』,唯有我能夠體驗。諸佛體驗過了,到這樣的境界的人體驗過,這是諸佛祕密之藏,是諸佛體會得到,一般的人還體會不到,所以你們現在要聽要很用心,大家要有很無疑的心。」接下來,這段文又再說,
經文:「一切世間天、人及阿修羅,皆謂:今釋迦牟尼佛,出釋氏宮,去伽郰城不遠,坐於道場,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述說出執近之情。佛於三世等有三身,於諸數中,祕之不傳,故一切天人修羅,皆謂今佛始於道樹,得此三身,故執近以疑遠。
這段經文,佛陀再重述:「你們現在那個疑只是光看在近,『執近』,你們是『迷遠』。」我們「執近迷遠」,過去幾天也解說過了,所以執在近、迷在遠。現在就是要,「述說出執近之情」,我們要脫離這個執,我們一定要脫離這個執,因為我們「執近迷遠」,真的是「執近迷遠」。只是執在這個「近」,就是:這一輩子佛陀就是這樣的修行,前後苦修十一年的時間,但是說法也才四十多年而已。大家都只是執在這個「年」,這輩子的「年」,佛陀的今生此世,這個時間。
其實,「佛於三世等有三身」。「三世」,三世要說的就是過去的無量世,還有現在這一世,還有未來無量世。所以,大家只是執在現在這世,這一世,沒有考慮、沒有聽過去佛陀所說的塵點劫,那過去無量世,已經很長了,何況這輩子之後還有無量世。所以不要只執在單獨這一輩子,這幾十年的時間,應該要有過去、現在、未來;有過去、現在、未來,那就是「三世等有三身」。同樣每一世都是法身、報身、應身;法身是永恆,永恆在過去、現在、未來,古今不生不滅,這叫做真理;報身,就是這樣的修行,大家看得到,成佛的經歷過去,就是這一輩子報身受用;應身,就是應那個道理,用這個身體來發揮教育的精神理念。這「三身」,過去是要用這樣,現在也要用這樣,未來也要用這樣,「三身」。
所以,「於諸數中,祕之不傳」。一直就這樣無法在這個過程中,單獨任何一個人、任何一個感受,都是自己而已;你不是我,我不是你,我告訴你:很歡喜,很歡喜,歡喜長得如何?你感受不到。這就像莊子站在橋上看魚在游啊、游啊,他說:「快樂、快樂。」但是旁邊一位朋友說:「你又不是魚,你如何知道魚在快樂?」莊子就問說:「你不是我,你如何知道我不了解魚的快樂!」是啊,我們都彼此無法了解。說出來的感覺,我們難道有辦法了解嗎?除非就像莊子真正了解魚的性,所以這要說如何傳?要說真正聽法、受法的人,自己是不是願意去體驗到呢?你們體驗到,你們自己就有所得。所以,「於諸數中,秘之不傳」,無法傳,總是就是說給你們聽,你們自己要去身體力行、體會。
「故一切天人修羅」,不論是天界也好、人間也好,或者是修羅也好,「皆謂今佛始於道樹,得此三身,故執近以疑遠」。大家都以為,佛陀若說三身,就是這輩子成的,都是執在這輩子。這就是佛的道理前面已經說那麼多了,但都沒有傳到、沒有感受到,所以「祕之不傳」,佛說那麼多也沒有感受到,天與人與修羅還是懷疑著。這種都是佛在這輩子出皇宮修行,一直到了伽耶城不遠,菩提場坐下來,夜睹明星成佛了,這樣得到三身──法身、報身、應身。其實不是這樣,但是大家都以為是這樣,將它執在這幾十年的裡面。所以所疑的,要說過去的過去,大家都有懷疑,「真有這樣的過去嗎?」看不到啊,因為凡夫無法了解過去。就像我們在說我們的祖先的祖先的祖先,我們沒有看到我們的祖先的祖先,難道我們沒有祖先的祖先嗎?一定有的,卻只執在現在,就是不信,就會起懷疑。
經文簡釋:「一切世間天、人及阿修羅,皆謂:」
世間:時間、空間,所有一切眾生。並有天。
所以,「一切世間天人及阿修羅,皆謂:」。 這個世間,「世」就是時間的意思,「間」就是空間界線,所以「世間」是包括了時間、空間,一個大範圍,叫做「世間」。就像我們這裡三點,獅子山共和國是早上的七點。而我若和美國在休士頓在視訊,他們那裡的晚上十一點多,是我們這裡隔天的中午十二點多。所以,美國的時間晚上十一點多,是我們這裡的中午十二點多;是獅子山的時間,早上四點多。這時間,這都包括在世間,在這個大空間的裡面。
這個大空間有不同的時間,可見所有的時間都包含在這個「世」,就是大時間、大空間。它是獅子山,它不是美國、不是休士頓,也不是臺灣,這就是界限,這個空間的界限。所以,時間、空間合起來叫做「世間」。「一切眾生」,含括,包括天與人、阿修羅。人間天堂或者是人間地獄,全都是含括在這個世間的裡面。這些眾生都以為就是這樣,佛陀的時間就是這樣,幾十年的時間。「並有天」,這世間一切包含天等等。
經文簡釋:
「今釋迦牟尼佛,出釋氏宮」;靈嶽釋迦說法華者。出釋迦氏淨飯王宮。
所以,「今釋迦牟尼佛,出釋宮」。大家都認為這段時間,他出釋氏宮一直到說法的道場,「靈嶽釋迦說法華者」,這叫做靈鷲山,靈嶽,就是道場,靈鷲山。釋迦佛講《法華經》的道場,從成佛的菩提樹一直到講《法華經》的道場,就是只繞在這個地方。「出釋迦氏淨飯王宮」,以及釋迦佛的父親叫做淨飯王。他出生的地方就是在皇宮,大家都執在這樣。所以現代的印度有很多古跡,皇宮的古蹟、佛出生的藍毘尼園等等,古跡都在。這是證明在這個空間的世間上,有這樣的人出現過,時間經過二千五百多年了。
經文簡釋:
「去伽郰城不遠,坐於道場,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去處時節,坐道樹下,示成正覺,名坐道場。
所以,大家都以為出釋氏宮,去伽耶城不遠,坐於道場,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些我們都清楚了,前面也說過了,我們清楚,這就是離開了皇宮到伽耶城,其實也不遠,我們前面有說五六里路之中。但是要到那菩提樹,可能一二十里。在那個林中裡,在那個地方,菩提樹下夜睹明星,這我們過去說過了。所以,「去處時節,坐道樹下」,說這個地方,離伽耶城沒有多遠的道場裡,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在那個地方開悟了。所以那個「去處」,從皇宮一直到成佛的地方,一直到他講說《法華經》。所以,「示成正覺,名坐道場」,開始到處坐道場說法了。
*就三身合言之,統為一佛,更無別相,以三身即一身故。若別言之,則可分為應身、真身二種。
「就三身合言之」,他法身、報身、應身,其實「統為一身」,這我們也前面有解釋過。「更無別相」,就是這樣,佛法歸納回來是一個道理,「以三身即一身故」。所以,「若別言之,則可分為應身、真身二種」。
*為二乘、凡夫應現之三類化身,皆為應身;至佛之法身及報身:即自受用身,皆為真身。
因為這是「為二乘、凡夫應現之三類化身」。這就是佛陀他為二乘和凡夫,所應現人間,應我們的根機在人間,所以有在皇宮,出皇宮等等等等,應化世間,有留下來世間的古蹟。這是應眾生的根機來人間,這種「應現之三類化身」,應眾生需要,所以在這個地方講法,歸於法身,「皆為應身」,應世間的根機而來人間現身說法。
所以,「至佛之法身及報身──即自受用身,皆為真身」。佛陀的法身是要自己去感受,真的要自己覺得法是自己得到的,就只是能夠分享給大家聽,這佛所得的那個覺悟的境界,大家就是無法去感受到;唯有去體悟了,才有辦法。所以,這全都是你說再多的法,法都沒有減少,因為還是要自己受用。我自己說很多法,我自己不只沒有減少,我還要很感恩,因為講法而我自己受用。大家是不是有感受有呢?有增長嗎?那就是你們自己的感受。所以,我自己的感受是自受用;你們聽,你們有自感受嗎?這各人的感受,所以是「自受用身,皆為真身」,「真身」就是法身。
*又、受用身中之他受用身,亦為應身。然若為新發意菩薩及二乘人言,則為他受用身,亦謂真身。被機雖各不同,其說互有所當。
又再說,我們,「受用身中之他受用身,亦為應身。我說給大家聽,大家若有感受,他也能夠去受用。同樣的一句話,我說給大家聽,大家的感受不同,能夠不同的感受去應用不同的方法,有心得,各人感受去,這也就是「他受用身」,也是「應身」,應他自己的根機去造作他自己的受用。「然若為新發意菩薩及二乘人言,則為他受用身,亦謂真身」。「真身」就是法,就是說給你聽之後,你自己的感受與這個法來會合起來,心靈的感受若和法會合,這就是真身。「被機雖各不同」,各人的根機雖然不同,「其說互有所當」,大家所說的都差不多。
各位,我們若將法歸納起來,法就是真理;真理的法,大家對準真理來開道,條條道路就到佛的境地。這是要看大家的受用,將法聽進來,我們要看,將這個法如何落實在我們的生活;我們自己受用,人與人之間還要去發揮,與人互相享受那種的法的感受,這就要看自己的用心。確實,「宇宙浩瀚,大覺真空,滅苦集諦」,要「得道解脫」,要達這樣的境界,就只是在自己那「本性慧海」,無量無邊,所感受得到的別人無法傳給你們,所以要時時多用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