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19晨起薰法香,慧命日增長《法華經·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無量智慧大辯才,一切所行方便法,
四無量心弘誓願,六度萬行菩薩道,
大慈大悲四攝法,無量功德智慧海,
一切緣起解脫藏,清淨根力正道法。
要多用心哦!用心體會、了解。我們聽,法句句都有它內含的道理,何況在「本門」之中。我們要如何入這道門?這道門裡面,它所藏是什麼東西?我們為什麼要入這道門去?我們清楚,目標若清楚,入這個門的裡面我們有目的;這個目的,到底你要取什麼東西有一個方向。前面這十四品,佛陀已經告訴我們那些叫做「跡門」,我們已經過了這道門,先為我們介紹,介紹你現在要再進去的內容;在前面為我們介紹了,介紹未來你要再進去那個地方的真實內容。前面用「跡門」的方式,因緣、譬喻,種種讓我們了解;現在我們應該要走入第二道門來,也就是「本門」,也是真實門,所以一定要用心,好好來體解。
我們前面有這樣提起了這開始要如何進去,那時候我們就要知道,一道一道門它有它很豐富的內容,我們現在知道的,那就是「無量智慧大辯才」。昨天有說一段,那就是「六度」。我們入門來了,佛陀要教我們的這個教法內容,雖然前面用很多小乘法啟發我們的心,讓我們知道人生世間有種種的苦,生命在人間總是生生世世在無明中造作煩惱等等。讓我們清楚煩惱造作再不斷來人間,不斷苦報連綿,不斷這樣在造業,也不斷在受苦,受苦中又在增加。這前面很長,都一一說了。一直到昨天這段經文,就是讓我們知道佛陀教菩薩法,用種種方法,所以它就譬喻醫王。醫王,那就是因為眾生煩惱無明不斷、不斷累積,所造作一切已經造成了時世的病態。不是單獨人類在人間,在天地間受種種由不得自己這種「苦」、「集」。不只是這樣集種種因緣受盡苦,在受苦中還是無明在造作,煩惱累積來生世。
所以,在生世中,總是人與人之間、人與天地之間不斷互相破壞,累積到現在這個時間,總是成為「時世」,這個時與世都病了。「時」就是劫,已經長時間累積,這麼長久;「世」就是空間,這麼多的空間也是受很多的傷。大地受毀傷了,這全都是時間累積來;這個時間造成了這個大空間這麼多的傷痕累累。是什麼事情又讓它有這樣這麼多重重疊疊,這人間山河大地這樣在摧毀、這樣在破壞呢?除了人力長久的破害以外,現在已經累積了變成是氣候、四大不調,大自然的威力。大自然的威力是因為人類長久以來不斷點點滴滴這樣累積,這大家應該都很清楚,累積到現在那個氣壓總是已經變成這樣,大自然不調和了。所以,在這個「時」,在這個「劫」,這個時間內的大空間不斷、不斷已經成為了病了,所以「時世病」。
而不只是大自然的不順調,最可怕是人心,人與人之間煩惱、濁氣就是這麼重。現在看看社會的家庭,是一個家庭,人與人之間也是家庭的裡面就不和睦;不只是不和睦,還受傷害。這幾天的新聞,實在是沒辦法去相信真正有這樣的家庭,父殺子,或者是母殺子,都是毀滅性的大案件。或者是子殺父、殺母,泯滅了人倫性,這是在最近的新聞裡,這麼大的字眼在報紙中。感覺人性,哪怕是在家庭、在社會,或者是在社會、國家,這少數的人觀念偏差,就是混亂了。
不只是善惡在那個地方在亂,哪怕就是志同道合,「我信仰什麼宗教,我就是信這個宗教」,也是無形中慢慢分派。所以,宗教之間也已經開始有宗教彼此的對立;同一個宗教,同一類的宗教就會分出派系來對立。當然也還有因為不同的宗教,彼此的觀念不同,所以也是不同教這樣來起衝突。其實都是信仰不是很深入,造成了這個見解,這種見造成了濁氣。所以,美其名為宗教在爭,其實是為己見,那個偏黨派這樣在爭奪。現在的人間,在國際間多少無辜的苦難人,就只因少數人在那個地方爭端,造成了多少家庭流離失所。有的是利用這個名稱,其實內含著他私人的目的,或者是國家等等,很不可思議,無法去解釋矛盾重重的人間。造成了,所以世間的苦造成愈來愈激烈,這是人間的生態。
但是,也有人與人之間明明就是一項好的事情,共同要去做,卻也因方法不同,彼此意見不相同,也在那裡造成困擾,在那個地方互相傷和氣、彼此爭執。說到最後都是想要做好;要做好,意見不調和,就在那個地方互相爭論,感情等等就在那裡衝突,想起來實在是很矛盾。是要如何來調理這些事情啊?這是現在世間,在這個時世的時代,小的說到朋友之間、家庭之間、社會之間;說較大點,社會和國家、國家與國家之間,這實在是重重疊疊,都是從很小的事情這樣一直累積、累積,時間長了、點滴多了,點滴煩惱無明累積起來那就成轉動須彌山的大力量,這很可怕啊!
所以我們要很用心,要用什麼方法才有辦法將這個時世亂相調理?這就要再回歸到時間,也是同樣要用很長的時間,同樣也要用點滴的人力,還是要再點點滴滴愛的力量不斷、不斷來累積,不斷、不斷來啟發,彼此關係愛要契合,也是與我們沒有關係的,人人都要給他一個因緣,啟開善念;不論有緣、無緣,要點滴讓他因緣成就。所以常常說,我們人與人之間在集合這個善的力量,不要看大點就好,小小的點滴我們要重視;力量微小,發心來,那就是力量很大。
就像貧窮的人,只要你將他的心啟發起來,本來是需要伸手來接受人幫忙的人,只要我們用很虔誠、尊重的心去付出、去愛他,他接受了、感動,同時也感恩;懂感恩心的人,他就懂得要回饋。這就是將他的心啟發起來,打開了心門,愛心門開,他就能夠發揮他愛的力量。愛的力量不一定是用錢在付出,最重要的是身體力行,願意去付出,去幫助人。有的不是需要你的物質,他需要人扶他一下,讓他平安走過坎坷的路;需要人陪伴、需要人關心,這是需要。不是有錢才能夠做事情,只要有心就能夠做。看看幾個國家過了,不論是在非洲,非洲有幾個國家多麼的貧困,是極苦難的人,就只是一個因緣去關心、一個因緣去付出。這個因緣,周邊的人看到感動,雖然他也貧困,要我們救濟幫助,在我們評估,這些人全都是這麼貧困,但是我們物資的量不夠多。而我們就是很精(實),一戶一戶去了解,看起來舉目皆是貧困的人,但是貧困中有更加貧困而無奈那樣的人,而我們就用誠意。
周圍的人看到一群友善的人,很有善心的人、很可親近的人來到我們的鄉村裡,來到我們社區的範圍,這些人很友善,進出在什麼樣、什麼樣的家庭。這些人所要去幫助的人,比我更辛苦的人,我了解;我也很需要幫助,但是那個人比我更加需要。光是看到這群人那善良、尊重,他就能夠調伏他的心,那個貪念自然就會消失,那個愛心自動會起來。會很友善,來與這群陌生、不怎麼相識的善良人親近,來為他們介紹:「這個地區還有與這個家庭一樣,或還有比這個家庭更苦的人。」其實我是在介紹的人,我自己就苦了,但是這個比我苦。再告訴你:「還有一個又比他更苦。」就是很善性來與我們親近。
開始,我們透過這個機會,就請他帶我們。我們的表達一個過一個,陪伴我們這些人愈來愈多,帶路的人愈來愈多,這些帶路的人很自然就變成了願意出力的人。這些人願意出力,慈濟人慢慢再陪伴他,換他成為慈濟人,再來帶發新意者,我們一起來救這些人,歡喜了。這些本來就貧困的人,當他在救人,救比他還困難的人,換他自己覺得:我也是很有福的人。感受到這群外來善良的人,也開始從慈濟人舉動的善而感動,再來了解這個善,善法的內容是點滴累積來的;累積這些力量,也是這樣,有的生活不是很好過。這些故事經過了遠方來善良可親近的人一一介紹,我自己想起來,「這樣說起來,我可以去幫助人,我就是有福的人。我願意,我願意正式為你們這個團體,這個地方來負責」。
所以我們在非洲,不論是在莫三比克,或者是波札那,或者是史瓦濟蘭,或者是……,很多,這六、七個國家,在非洲南部已經七個國家了,舉目看去都很貧困,但是你現在看,「藍天白雲」是浩蕩長,而且穿灰衣、白褲的,現在在見習、在培訓,也是浩蕩長啊!你們看看,在莫三比克,自己自力更生,去種菜,菜再去賣,還去布達要蔬食,在街道上走起來,你看,好幾百人是這樣整齊。走在路上在宣導,宣導要做善事,宣導大家不要殺生、吃菜很健康,將這個菜在那個地方呼籲,拿去賣;賣來的錢,他們累積起來,也是說要救濟。
這次在美國,哈維(颶風),要去救濟這個哈維颶風災情,已經連貧困的國家都開始這樣累積、累積,不論他們錢多、少,點滴、點滴一點點力量,他們也是浩蕩長點點滴滴去累積下來,也是要去救濟那麼富有的國家,當美國受到無常、受到災難,他們也願意這樣點滴付出。這就是我們要點滴度眾生,重視點滴的力量。這些人已經受淨化,而且啟發他們的愛心,他們已經不是貧困的人,他們心靈已經富有了,每天很歡喜,每天很豐富在過日子;不是在物資,是在豐富的愛心。
各位,若說到這樣,心就是很開闊;若說到現在的世間,時世有病了,這心會很擔心。所以,我們應該要用力量、要用時間;時間,很多人在等待一群善良的人,一群那個氣質、儀軌,人合和互協。這種和合的團體,很和善,走進去任何一個社區,走進到任何一個角落,大小空間都可以讓人看到那個心就能夠平靜,就能夠很祥和,就很想要去親近,就想要與大家一樣做好事。這才是真實度化眾生,我們要累積這樣的功夫。要用什麼方法?要運用智慧。「六度萬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智慧就能夠累積。
昨天說過了,說到善思惟(「寂靜凊澄正思惟」),今天應該也同樣。「六度萬行菩薩道」最重要的那就是「無量智慧大辯才」,要如何將這些善的行動累積。佛陀「跡門」就是累積了過去很多,行善要堪忍耐也持規矩,來來回回在人間,這個「六度」的方法在人間廣度眾生,行菩薩道。很多故事就是譬喻言辭、因緣會合,這樣這個「跡門」告訴我們,無不都是運用「無量智慧大辯才」,生生世世用這樣去度眾生。所以,「一切所行方便法」。佛陀就是這樣走過了生生世世長久的時間,這個「世」,時間很長久;空間,是大空間,就是這樣無量無數,在這個娑婆世界任何一個空間他都去過,來來回回。不是只有在尼泊爾,不是只有在迦毘羅衛國,是全娑婆世界來來回回。所以,他就是「四無量心弘誓願」。用「四無量心」──大慈、大悲、大喜、大捨這個弘誓願,在時間、空間這樣來回在人間,用「六度萬行」這個菩薩道來來回回,六度萬行在人間。
所以,「大慈大悲四攝法」。大慈、大悲,「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在人群中利行、布施、愛語、同事,這四攝法就是親近人群。用很和睦,非常的和睦,這個群體到任何一個地方,都不怕辛苦、不怕危險這樣去。看到很多,最近因為天下災難偏多,富有的地方,在美國也動員在救人;貧困的地方,多明尼加、瓜地馬拉,也看到了「藍天白雲」。在很危險的山路,在那溪川、河床的上面,這樣踏過溪水、跳過石頭、爬山,那是很危險的路在走。看到了,我實在是很不忍心,但是他們到達的地方,那些家庭真的是破陋不堪。
受過了災難的摧毀,原本就可以看得出原本是苦難,現在很多生命垂危,斷食、斷糧、斷水,這樣的家庭,就是這群「藍天白雲」,「灰衣」菩薩,手牽著手,冒著危險走著這樣的路去關心、救濟。可知道?這就是現在的人間,天地之間災難偏多,時世有病了,苦難人危機重重,就是靠這些菩薩不怕辛苦。你想,這就是「六度萬行菩薩道」,他們運用「大慈大悲四攝法」,在人群中布施、利行,愛語、同事,去接近人人、去啟發人,這全都是很重要。又用「無量功德智慧海」,就是這樣,人與人之間會合起來了,修行長久的時間這樣累累積積,是「無量功德智慧海」。因為事情看多了,人也看多了,這個智慧自然就開啟了。我們應該也看很多事情了,很多故事可說。佛陀也是用這樣,眾生度多了,故事多了、因緣多了,因緣果報也理解多了,所以「跡門」說很多,所以這都是「無量功德智慧海」。
所以,「一切緣起解脫藏」。因緣不斷不斷,每天都是因緣在起動,我們若懂得把握因緣,及時就是了;付出無所求,還是感恩,這就是一個解脫門。心沒有受煩惱、沒有利害得失將我們拘束著,我們解脫了,日日都在「解脫門」、「解脫藏」中。將識轉智,八識粒粒都是善的種子,都是付出而所求,心無煩惱、無雜念,就是善緣種子、解脫功德藏,這「清淨根力正道法」啊!各位,就是只有這個經文,那就是在本文中,要很用心去體會人間事。佛法的道理,我們是如何來將它累積過來,我們要很用心。所以,前面的文就是這麼說,
複習經文:「其人多諸子息,若十、二十乃至百數,以有事緣,遠至餘國。」
這一段經文的故事譬喻,就像這個醫生,他離開了家庭從外地回來,看到這些孩子,看到孩子又是如何呢?下面這段文再表示出來。
經文:「諸子於後,飲他毒藥,藥發悶亂,宛轉於地。」
經文簡釋:
「諸子於後,飲他毒藥」;此喻機應相關。
如來滅後,弟子漸離正法偏向邪道,名飲他毒藥。
「諸子於後,飲他毒藥」。諸子,那就是這個醫生家族很大,孩子很多,他有了事緣到外地去,到外地一段時間後又回來了,發現到諸子飲毒。因為他這段時間不在,這些孩子就這樣懵懂了。「此喻機應相關」。譬喻這機緣,這些眾生的根機。佛陀出現在人間,得度的人,受法得度的人已經得度了;還未完全受教的人,佛陀用小乘法。「如來滅後,弟子漸離正法偏向邪道」。但是過一段時間,他們因緣既盡了,佛就要示入滅了。這段時間又隔開了,這些小根機的人這個因緣又是再離開了正法,「偏向邪道」,這種要受感染實在是很容易。所以,我們若沒有趕緊現在就接受大法,入人群去淬煉出了我們的真如本性出來,其實要再墮落的機會是很大。就像這樣,已成就的已經度了,未成就的就是這樣,一段時間又是再漸漸離開正法;有一段時間若沒有親近佛,他就會離開,漸漸離開正法,偏向邪道,這樣叫做「飲他毒藥」。
*已有出世無漏種姓,以遠違佛化,故中途昧失,受煩惱無明之覆障,名曰飲毒。
「已有出世無漏種姓」。其實這些眾生,人人都已經有這個無漏的種子,若接受佛法來,那些煩惱去除了,其實粒粒都是無漏的種子,都是真如本性。但是這些無明還未斷除之前,佛陀的因緣已經在這個世間要告一段落,要離開。所以,「以遠違佛化」。因為佛陀離開了,這些眾生已經跟佛的因緣又離開,沒有好好去追求這個緣去接續下來,所以這個緣離開了,就變成了背道而行。因為這樣,「故中途昧失」。中途他沒有好好追上,沒有接到這個緣,在這半路就迷失掉了,所以「受煩惱無明之覆障」。這中間因為沒有再繼續親近,這中間就煩惱、業開始恢復過來。凡夫啦!就是煩惱又開始造作業力,「名曰飲毒」,這叫做「飲毒」。
*見諸眾生,德薄垢重,於佛滅後,樂著邪師之法,故云於後飲他毒藥也。
所以,「見諸眾生,德薄垢重」。我們前面的經文也說過了,眾生福德薄淺。我們前面已經有說。這個「德薄垢重」,德若較薄、福若較薄,這垢穢就很重。有的人一樣,「怎麼你聽到的都是好話,而我聽到的都是很煩惱的事情」。是啊!有福的人看到都是好事、都是好人,都聽到好話;若無福、緣差,遇到的都是壞的因緣,與你在一起的都是搬弄是非的人,讓你的心就是無法靜下來,讓你的心容易起煩惱、造業。這就是薄福的人,無福的人,這很可怕。
所以,益友與損友,我們在〈安樂行品〉也說過了,益友與損友。所以有福的人就能得到益友,無福的人就得到損友,就是與我們分派、分黨。「他們的人都在說我們如何,我們就不要去與他們一起做,而我們,好事自己來做。」就會變成這樣。這就是業障重的人,這就是福德薄垢重哪!所以,「於佛滅後,樂著邪師之法」。佛若滅度之後,就是遇到這種的損友,就會將他帶到偏差的路去。所以,「故云於後飲他毒藥也」,這就是我們要很注意了。
經文簡釋:
「藥發悶亂」;惑起為藥發,業重為悶亂,不知出世要道,故云悶亂。
所以因為這樣,我們「藥發悶亂」。所以這個毒性若發作時,就是迷了,就是亂了。所以「惑起為藥發」,我們這個迷惑,一直無法了解,人與人之間一直不斷誤解,彼此之間不斷互相衝突,就一直一直產生出來。這就像去吃到毒藥一樣,心性不定,就是心一直一直迷亂,不清楚。與好人,無法在一起,心就是一直混亂,所以,「業重為悶亂」,業重叫做悶亂。因為毒性在發作,毒性發作就是表示業力一直起來,所以益友一直遠離而去,損友一直跟在你的身邊。同樣的道理,所以這個「欲」就發作,這個障礙愈來愈多,心愈來愈亂,所以,「業重為悶亂,不知出世要道,故云悶亂」。不知道要如何才能解脫,出離這個人間無明煩惱的苦,就愈來愈不知道,因為這樣叫作「悶亂」,很悶,悶亂。
經文簡釋:
「宛轉於地」;邪毒交攻心神,流浪諸趣,名為宛轉。生而復,不離下地。
所以,「宛轉於地」,在那個地方掙扎,「宛轉於地」,「邪毒交攻心神」。這個邪的毒氣一直在攻,攻我們的心神。明明道理是這樣為你開解,你聽得進去嗎?聽進去的卻變成是非。跟你說的遍遍道理,要解開,反過頭來就是毒,他就是不願意聽的,他的心愈無法去將這個善的法聽進去。所以說,如蛇飲水,增加毒氣,同樣的道理,因為蛇本來就是有毒,你喝再多水,那個毒氣還是不減,同樣的道理。所以,我們的觀念若不改變,業力障礙是愈來愈重。「邪毒交攻心神」,這叫做「宛轉於地」,身心病態會愈來愈大。所以這種身要做好事,但是要做好事,煩惱很多。身與心就是無法調合起來,所以身心有病,這是在這個時世之中。所以人病,時世也病;時世有病了,所以人與人之間也發生了病態。總而言之,這個「病」字是已經在現在,不論是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是很嚴重之時,所以這是「邪毒交攻心神」。
所以,「流浪諸趣,名為宛轉」。由不得自己,隨人、隨著這個環境,這樣將我們轉。所以「生而復」,就是這樣由不得自己,隨業去了又來,來了又去。「不離下地」,不斷就是這樣一直下沉下去,在「五道」之中,天道、人道,我們若是再做得不好,那三惡道,苦難處,就苦不堪。
*以惑業招受生死之苦,墮於三界,輪轉諸趣,故云宛轉於地。
所以,「以惑業招受生死之苦」。我們就是「惑」,就是無明,想不開。因為無明累積了煩惱,因為煩惱也累積我們的無明,增加不斷困擾的煩惱;不斷困擾的煩惱,又讓我們的無明一直不清楚事理。這個不清楚事理,煩惱的業就又一直造。所以煩惱無明、無明煩惱,業一直造,到了最後哪怕道理在面前,你也是「惑」。那個微細的「惑」,「見思惑」很微細,讓你看不到。但是從內心,從無形的因緣就是這樣一直不可思議,沒辦法解釋這個「惑」,就樣一直一直產生出來。使得我們惑業招受生死苦報,就是由不得我們自己,「墮於三界」,就是在三界中在輪迴不斷。在惑、在色、在欲,就是這樣在輪迴,這種「輪轉諸趣」由不得自己,「故云宛轉於地」。
*雖曾發大心而竟致流轉生死,此為逢緣惑起喻。
「雖曾發大心而竟致流轉生死」。雖然我們有在發大心,「而竟致流轉生死」,我們就明明在發大心,怎麼讓我這樣一直轉不出來呢?還是在生死中。「此為逢緣惑起喻」。這就是煩惱放不下,成見解不開,這要如何呢?阿難問佛陀:「佛陀在世,這些這群弟子,都無法去治他「六群比丘」,佛陀若不在時,什麼人可以調伏呢?」佛陀一句話:「儘量勸,若是勸不過來,就由他去,大家慈悲包涵,他自己造的業就是他自己要受。」連佛陀都說出這麼地無奈,因緣已經盡了,佛陀要示滅,度不過來的這些眾生要如何呢?大家只好包容,放他去吧!就是隨他去,就只能這樣而已,還有什麼辦法呢?
各位,真的要用心!我們若沒有用心,我們無法知如何入佛的「本門」來?在「跡門」之中的含義,我們就無法了解,要如何入「本門」?入「本門」來,我們就要依照佛陀的教育。我們要知道「六度萬行」、「四攝法」、「四無量心」,我們都要做,要長時修,長時間就是要修,我們真正要「識」轉為「智」。各位,這些方法,就是我們要回歸真如本性的這條道;這條道,我們自己不肯開,方向再正確都難,沒辦法走到。所以,無奈何,就是「無法度」,大家要時時多用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