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30晨起薰法香,慧命日增長《法華經·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一切能生為因,如是助成為緣。
謂如五濁不增時,即時世諸有情類,
是原本性具明凈,修諸善福厚德深。
彼時應無諸濁惡,其人雖不樂妙行,
亦於自然而能行。
多用心來體會!因緣,很多、很多都是要說因緣,人間佛法還是要重視因緣。「一切能生為因」,什麼東西,在人間大大小小,我們所看得到的東西它都有因;因為「因」,才能夠得以產生了一切物,名稱山河大地。涵蓋在天下之間哪一項東西不是來自有因呢?包括我們人的生態,全都就是那個「因」,能生一切。人與人之間,因這個人,所以我說這句話;這句話在人與人之間,發生了什麼樣的事情,這也是「能生為因」。這個「因」我們要很用心,而且要細心去體會。「因」就是一切、一切的源頭起點,世間事物等等,就是一切源頭的起點。
「如是助成為緣」。而這個東西就是因為有旁邊所會合起來的這個緣,才使這個因起了作用。種子,你菜的種子,我們若是將它裝在罐子裡、包在紙的裡面,全都常常將它包著,那種子都沒有作用;任何的種子只要你將它集合起來、將它收藏起來,這些東西就是沒有作用。但是,你若將它拿起來放在土裡,這與土的緣,土裡再有水分的緣、再有熱氣、再有太陽,有空氣等等,這樣這粒種子有周邊這些緣來幫助它,這個因和緣會合起來了,就是發生了效用。就剛才說過,山河大地,很粗相的東西,這些東西都是「因能生,緣為助」,一切都是因開始能生。所以這個因,樹就是樹,什麼樣的樹,甲乙丙丁的樹,都是不同種類的樹,就是因為這個種子原來它那個因,周圍的環境會合起來,那就是緣。有這些緣,讓天地萬物這樣不同,形形色色不同。
同樣,我們人也沒有離開因與緣啊!「因」,這項事情,周圍的合起來,這個緣。我的心有這樣的想法、見解,剛好有一個人,這個人也有了這件事情的內涵,也就是這樣來會合起來──時間、地點、人會合起來,這一個心念的內容就這樣,人與人會合,所以發生了這個「緣」。造作,到底造作什麼事情呢?說話內容是什麼呢?那就要看他們當事人才知道了。結果是好事?還是壞事?是影響人?還是有損於人?這也是那個因、緣會合。常常說,很多事情,佛法,不論讓你說大、小乘的法,可以用名相來分別它,但是內含的理,這都不能異議的。哪怕是因緣果報,不論是大、小乘對佛法都不能撥無因果,所以因、緣、果、報那就是最真實,讓我們要很用心去體會的道理。
所以,譬喻在五濁,「謂如五濁不增時」,就是我們現在這個時代就是五濁惡世。大家都會說,聽久就知道,「唉呀,五濁惡世啦」。「五濁惡世」,名稱要知道也不困難啊!大家的見解都不同,觀念很偏差,「你的觀念很不順我的意,也不順別人的意」。但是還有的人是「我的觀念」,他也感覺這樣不是很妥當,所以彼此之間在那個觀念上產生,什麼人是對的,什麼人不對的,這都是由人的見解。因為這樣,各人見解不同、方向不同,做事情的結果就不同。這「濁」,善與惡就憑著見解去行為;行為的結果,那就是果報,這就是因緣、果報。果報變成複雜了,這就是「見濁」。而見濁是從怎樣來?唉呀,!凡夫嘛!你的煩惱、你的見解、你的思考等等,這全都是過程,過程就累積煩惱。人人、人人都有不同的煩惱,所以不同的煩惱會合起來叫做「煩惱濁」;由意見來表達出來,所以有「見濁」,就有「煩惱濁」了。
這些煩惱濁就是人多,你的、他的、我的,三個人以上等等,無量無數,叫做「眾生濁」。各人、各人就是有各人不同心念,各人不同心態的行為所產生出來的煩惱、見解,因為這樣,有眾生、煩惱、見解,所以造成了這世間種種,這些大乾坤、小乾坤長時間累積了,就天災人禍。這全都是人造成,天災就是在人的生活都不同;人的生活不同,欲大,不斷、不斷就破壞。從小的範圍一直連鎖一直破壞,面積愈來愈大,從平地一直到高山,從高山一直到深海,多麼的遼闊。這都是在見解,見解來自煩惱;煩惱來自眾多的人類──眾生,所以造成了這天地之間災難偏多,對人的生命就有威脅了。
說起,現在也常常聽到,其實這個空污、污染,人身體的健康或者是不健康,與這個大空氣是密密的關係在。現在醫學界來說,因為空氣污染而死亡,引出了很多、很多的疾病。因為空氣污染,引起了人的疾病而往生的,比癌症的數字更高哦!這已經是在大空間受大影響,不只是「四大」,地、水、火、風不調和,就是連人體,小乾坤的四大也已經受污染了、受威脅了,生活的空間,這樣就是「命濁」。因為人就是在這個大空間在生活,不知不覺中受到這種的污濁,就產生了病。這是現在醫學常常這樣在說的,常常聽到這樣的訊息。
何況大乾坤,就是氣候的不調和,或是地震。地震一發生,嚴重時是很慘重。過去,土耳其,或者是很多地方,臺灣九二一等等,還有海地,全都是非常嚴重過啊!我們慈濟人也在那個地方長期在幫助,這多麼多國家。若是風大不調,看看緬甸,在九年前強烈熱帶氣旋「納吉斯」(於2008年5月2日登陸伊洛瓦底省)。那個時間,看,一次的風災、水災,人的損失也是幾十萬,二十幾萬。海地地震也是算幾十萬的人(二十七萬人)生命,可怕!這是四大不調,風大、火大、水大、地大。我們將它回想起來,是多麼辛苦的事情啊!
所以,剛才也看到南非的訊息。十月間它應該就是初春之時,在南非,卻是從十月初旬開始,天氣就常常下雨,忽然間雨下很大,而且還下冰雹,很大顆,就像拳頭這麼大,那麼大的冰雹,這樣一直落下,很猛烈地落下。而且雨水也很大,造成了南非約堡、德本,從約堡北邊靠山,德本的海邊,就靠海,沿路全都是很慘重的災情。所以這波的大災難,看到他們傳回來的訊息,實在是很不捨。慈濟人,他們在風雨過後,這群當地的志工,就想到在臺灣哪一個地方有災難就會馬上動員,他們也是立願要做到與臺灣同樣的品質,也要及時動員起來。他們從德本與約堡,這兩個地方離多遠呢?好幾百公里(約500-600公里),他們卻能夠這樣動員。因為這一帶全都是災難,有的是在山上、有的在溪的那一邊;他們就是只要有聽到,不論路多難走、不論多危險,他們都願意去。
看到這些志工,他們的體態與我們較不同,知道他們舉步維艱,真的是很辛苦、很艱難。他們就是涉過溪,在那個溪床上,要跳石頭,水還在流。從溪岸要往溪底走下去,從溪底要再爬上溪岸,還要爬山,高高低低,看他們一群人,就可以想像是多麼辛苦。雖然現在南非慈濟也有一群年輕人,陪伴著這群經驗豐富,但是年紀大了,體態、行動是困難。知道南非的生態,年輕人都比較瘦,體格不大,瘦瘦的,卻要來拖、要來拉、要來保護這群有體重的老菩薩,那個景象,看他們這樣,那錄影回來的過程,實在是很不捨。
偏偏社區就是這樣,貧窮苦難的人總是依山、依溪邊這樣在住。簡陋,經不起風吹雨打,已經家家戶戶都是貧困,家家戶戶都是吹倒的房屋,總是沒有一個家庭是完整的,苦啊!要去找災民,尤其是還要及時趕緊發放,帶著東西、帶著食物、帶著米糧等等,帶著毛毯,這樣去付出。實在是路難走,災戶四散社區,實在是很不捨。不論是探勘,或是送東西,都是很艱難的,非常艱難,比我們臺灣不知道要如何去形容那個艱難的境界,卻是他們願意這樣克服。真的是在走的過程,有時候下雨,土滑等等,這二十四小時之中,隨時是春天、隨時是冬天,氣候就是這樣變得很快,在這二十四小時之中氣溫說降就降、說升就升,很不平穩。一下子,走一小段路,忽然間十幾度、一二十度這樣在起降,這是無法去想像的境界,但是他們還是克服這樣的境界向前走。
各位,是如何來描述在遠方苦難貧窮的世界有這樣的災難,又是願意這樣去付出。我們在這麼遙遠的地方,要如何支援呢?實在是來不及啊!尤其是看到他們水災、冰雹,這樣再加上了龍捲風,又這樣在捲,這種天災帶給那個地方真的是災情慘重。南非,路又難走,到底是要如何去體會,他們是如何走過來,沒辦法。總而言之,他們也完成了他們救災,很不容易。也是哪一個地方所需要的,他們不會放棄,總是每家每戶都去,都沒有放棄,這看了實在很不容易。他們送到達的就是米,一包一包,每一戶都是一包,一條毯子,又再有鹽、糖等等。這到底是如何送到達,真的是很不可思議。一天的時間看四個區域,分作四隊去看四個區域,也是救濟也一百多戶。他們的發放,不只是糖、鹽、米,又再連衛生紙都送,毛毯等等,這實在很感動人,是無法去形容。
所以說起來,在這個世間災難這麼多,這四大不調造成了這麼大的,這樣這麼艱難的災情,所以我們要很用心去思考、體會,這叫做「五濁」。五濁惡世,氣候等等就是這樣很不調順。所以,我們若是能夠,將心調好,「謂如五濁不增時」,若能夠沒有這個五濁,就是「時世諸有情類」。眾生這個時間、空間,所有的眾生「是原本性具明淨」,哪有這些濁氣呢?就是因為有了這樣的濁氣,所以災難偏多。若沒有這樣的濁氣,這時間與世間等等,這些有情本來是清淨,全都很明淨,心,人人本具佛性,本來就很單純,就是人人很自然;心單純,所生活、修行都是善根、都是善的。
「修諸善福厚德深」,這就是原來的人性;原來的人性是福厚,德很深,才能夠世界平安,眾生的福業共聚。五濁惡世是惡共業,所以惹成了世間這麼多的災難,天災人禍;而我們若要得到世間很平安,就是要人人「善福厚德深」。這就是要從心,要從心開始累積這個善,若能夠到這樣的時候,所以「彼時應無諸濁惡」。若能夠人人回歸到這樣的本性,那個時候、那個時代就沒有濁氣、就沒有惡,沒有天災、沒有人禍。所以,「其人雖不樂妙行,亦於自然而能行」。雖然到那個時代,沒有特別要如何去求佛法,但是自然的本性就是這樣,自然就是這樣為善了。這個時候就是在濁惡的時代,人人迷失了心,所以五濁的這個見濁,造成了這樣的劫。所以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就是在那個時代裡,我們的時代就是這樣。
要如何能夠讓天,讓這個大乾坤再恢復風調雨順?唯有人心,人心調和回來,自然就是「諸善福厚」。因為我們人人本性明淨,回歸我們的真如本性自然人人為善,自然「福厚德深」。那個時,到那個時候,很自然就沒有這個惡濁,自然人人不用特別要如何來求佛法,他的本性原來就是這麼順、這麼善良。這樣共福業,大家共福報,就是天下平安。唉!堪嘆人生,就是只是因為觀念不同,造成了煩惱無明,造成了眾生,眾生因所造的這些煩惱,才有這個業。這就是這樣在循環,才有這樣的世間,造成了這個不調和的氣候、不調和的人的見解,這全都是在那個地方循環。要好好用心來體會,自然不是無法淨化,還是能夠淨化。
人間菩薩,看看南非慈濟人,就像這群也感動很多人。這就是要身體力行,在濁惡世的時候才更需要身體力行的人間菩薩。這次南非慈濟人這樣在付出,其實也感動很多人。還有在墨西哥,慈濟人現在也是這樣做啊!總而言之,這就是惡濁極盛之時,災難不斷頻傳,菩薩就是要在這個時候不斷、不斷動員起來,所以我們要很用心來體會。前面的文,
複習經文:「諸善男子!於意云何?頗有人能說此良醫虛妄罪不?不也,世尊!」
「諸善男子!於意云何?頗有人能說此良醫虛妄罪不?」彌勒菩薩回答:「不也,世尊!」「不會啦!雖然設方便,也是為了要救孩子,這個醫生沒有錯。」這個故事,這個醫生沒有錯。
複習經文:「佛言:我亦如是,成佛已來、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劫,為眾生故,以方便力、言當滅度,亦無有能如法說我虛妄過者。」
佛就開始說,「佛言:我亦如是」,「我也是一樣,不只是那位醫生,那位父親,對孩子是這樣,我也這樣哦!」「我亦如是,成佛已來、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劫」,我這麼久了。「為眾生故,以方便力、言當滅度,亦無有能如法說我虛妄過者」。我也是一樣,與那位父親一樣,累次遠行,但是孩子有病也回來開藥給孩子,為孩子看病,勸子吃藥,有事情我也再出去、再回來,但是來來回回。孩子若還是這樣,只好還是宣告老了,只好宣告:「父親已經在外面,再也不會再回來了。」用這樣來警惕。
「其實我也是一樣,入娑婆世界,來來回回,到了這個因緣需要時就開始要入滅。」表達入滅了,佛將要離開了,消滅在這個地方,引起人人要懂得珍惜。這是佛陀有這樣含義,也很坦白這樣說出來,這是前面的文。彌勒菩薩為了要請佛來細說如何來人間,如何度眾生,彌勒菩薩也用故事來譬喻。要如何能夠相信?釋迦佛也用一個故事,要如何來度眾生,如何去除眾生煩惱無明,佛陀他也是用這樣的故事,再來回答彌勒菩薩。所以,這樣的對答,回過頭來再問彌勒菩薩:「這樣你們有懷疑嗎?」還是彌勒菩薩,他是主要的當機者,就自己出來回答:「不會啊,這父親是好意,就為了救孩子,所以用這樣的方法。」這互相對答,很精彩哦!佛菩薩度眾生的用心,他們的心靈境界的互動,這也是與我們人間有心的用意一樣。來,接下來看看這段文說,
經文:「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自我得佛來,所經諸劫數,無量百千萬,億載阿僧祇」
經文簡釋:「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此重頌長行文之要義,提示憶持。
是以: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接下來這段經文的含義很重要,所以他再重新用偈再說。所以,「自我得佛來,所經諸劫數,無量百千萬,億載阿僧祇」。「此重頌長行文之要義,提示憶持。」這就是表達這個重頌長行文很重要,所以要再提示,讓我們大家重新又提起記憶。長行文這樣說過去,但是怕大家忘記,怕大家對這個法不清楚,所以他重新來提醒我們,要我們回憶,要我們法入心,好好來受持這個法。雖然它是故事,但是其中所含的道理我們一定要用心記憶。所以,「是以: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佛陀再用這段的偈文說,這表達世尊要再來重宣,重複來向大家說。這段文說,偈文,也是長行文的要義。
經文簡釋:
「自我得佛來,所經諸劫數,無量百千萬,億載阿僧祇」;世尊宣頌成道已來甚久。所經塵點劫,不可算數,如是長久,億載阿僧祇。
「自我得佛來,所經諸劫數,無量百千萬,億載阿僧祇」。這在還未說這段故事之前,菩薩都一直來了,釋迦佛說:「這些都是我度的。」大家起了疑問,很懷疑,所以,「世尊宣頌成道已來甚久」。佛陀就告訴他們:「時間很長,我在度眾生的時間很長,現在在這個地方再次顯示」。佛陀來人間度眾生的時間很長,「所經塵點劫,不可算數,如是長久」,所經過的時間,「劫數」就是時間很長、很長,「無量百千萬」,無法算計。在前面前面的長行文,就是算數不能盡,用恒河沙來譬喻算數亦不能盡。不論恆河沙減到多少,算數都難得計算,這樣「億載阿僧祇」,用很長的時間計算都不完,這麼長久。
這是世尊要描述他修行成道、度眾生以來已經很久很久了。這描述,要說佛的壽命有多長?就是這麼長!所經的塵點劫,這就像過去大通智勝佛那個時代,那個塵點劫的數字同樣不可算數,是無法算數的那種長時間,叫做「億載阿僧祇」。那段文我們應該要記憶、我們要清楚,整部經的連貫,我們能夠知道這佛法身是無法說從頭,也無法說後面的最終;既無始也無終,這個時間無法去算計。所以,接下來這偈文再說,
經文:「常說法教化,無數億眾生,令入於佛道。爾來無量劫,為度眾生故,方便現涅槃,而實不滅度,常住此說法。」
*佛慈常住娑婆,眾生穢土教化,而諸佛淨域;無古無今去來,今云常住於此。
而眾生不見者,是由顛倒障隔礙故。
「常說法教化」。在很長的時間都是在做什麼?說法。一大事因緣無不都是要教化眾生;而教化眾生,唯有就是用口來宣說。道理完全在內心裡,但是沒有說哪有辦法知道呢?所以,下面這段偈文開始就又再這麼說:「常說法教化,無數億眾生,令入於佛道。爾來無量劫,為度眾生故,方便現涅槃,而實不滅度,常住此說法」。這段我們若能夠常常記得住,就知道時間長久了。「佛慈常住娑婆眾生穢土教化,而諸佛淨域」。佛的慈悲,就是常常在娑婆世界;娑婆世界是一個穢土,很污濁的國土。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真的是很污穢,眾生共聚,眾生心也已經煩惱惡濁;每一個眾生的心都充滿了五濁的觀念,這濁氣很重。尤其是人的身,「觀身不淨」,佛陀這樣教我們。身之不淨,再加上了身心外面骯髒,很骯髒啊!
不是只有在臺灣,放眼天下多少的國家貧窮苦難,又骯髒、又破、又爛,尤其是貧富差距離很遠的,有錢人不斷消費、不斷造垃圾,貧困的人不斷在垃圾堆中在討生活。苦啊!放眼去就是骯髒,很骯髒的地方。這是一個娑婆世界的環境,景象、生態就是這樣。但是諸佛呢?諸佛的境界就不同了。「而諸佛淨域」,諸佛的境界是清淨,因為佛心清淨。佛的世界,他所教化,人人都已經淨化了。既是斷掉煩惱、心無掛礙,是真空妙有,沒有一物是骯髒的,完全是乾淨,那是諸佛菩薩的境界。
所以 ,「無古無今去來」。無古無今、無去無來,就是在這麼寂靜清澄的境界中,「今云常住於此」,所以現在說「常住於此」。常住於此,但是眾生就看不到。真理無形、無體相,這眾生,到處都有真理,但是眾生沒有感覺。佛陀來人間,將這個道理一一為我們分析;從我們的心態,如何惹來煩惱?如何污染我們的心地?也是用種種方法,談出了眾生因為集來這麼多煩惱無明,所以讓眾生的苦,受苦這麼多,累積了天地人間濁氣重重。這是要從佛的智慧中來分析了所有的理。但是,道理是永恆、是常住,但是「眾生不見」,我們無法見理,所以無法覺悟;佛陀是見理,所以他覺悟了。所以,「是由顛倒障隔礙故」,是由顛倒障礙著,將我們障隔著,這顛倒的障將我們隔著了,讓我們無法見到真理,這就是我們眾生充滿煩惱。
經文簡釋:
「常說法教化,無數億眾生,令入於佛道」;住世常說法,未曾暫廢,為利益眾生,令其得入佛得無上道。
所以,「常說法教化,無數億眾生,令入於佛道」。因為佛陀一直在人間,就是為了說法,也就是要度化大家的心能夠入佛道來。「住世常說法」,因為這樣佛來人間,就是一直一直在說法,「未曾暫廢」,沒有停歇過。「為利益眾生」,所以「令其得入佛得無上道」。希望人人都能夠得到無上的道理,就是正覺,這就是佛陀要來引導眾生得真正的覺悟。
經文簡釋:
「爾來無量劫,為度眾生故,方便現涅槃」;從爾以來,經無量劫;為度眾生故,中間數數方便示生現涅槃。
所以,「爾來無量劫,為度眾生故,方便現涅槃」。自古以來以來,經過無量劫,就只是為了要度眾生,這中間「數數方便示生現涅槃」,來來回回、來來回回,生在人間,還是一樣為大家說法。就是來生一定就是要有,有一天也是會涅槃示滅。這是來來回回,不一定是現佛身,就是來來回回,要在生死中來引導迷茫的眾生。
經文簡釋:
「而實不滅度,常住此說法」;法報身,實無滅時;常住世間演說諸法。
所以,「而實不滅度,常住此說法」。其實本來就沒有滅度,他就是來來回回在人間。所以,「法報身,實無滅時;常住世間演說諸法」。法身、報身實永遠都不滅,常常都是在人間,是現不同的體態在人間。現身在人間,大家就是無法去見到這位,他就是佛。其實真理就是在我們的身邊,能說真理的人來來回回,不是一個人。這個時候是「賢劫」,也是很多能夠菩薩在人間之時,很多、很多化身在人間。所以,人間菩薩以身作則,曾經這樣迷茫過,轉一個身就是覺悟的有情人在度化眾生。現在這樣的人間有多少呢?很多!所以常常說,不要輕視任何一個人,在你的面前,不要認為這些都是凡夫,其實他們也是現身而來,秉持著真理而來人間,就是在人間覺有情、度眾生、常住世間。任何人能夠說法,那無不都是在淨化人心。所以期待人人要時時多用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