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07晨起薰法香,慧命日增長《法華經·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無量無數之義理,謂一切諸法無量;各具義理,故云無量。
無量義者從一法生,其一法者即無相也。
無量義者義理無量,從一法涌出一切教,謂體相用義無量故。
要用心,好好聽。「無量無數之義理」,所以稱為「無量義」。《無量義經》是我們平時在受持的法,應該人人對「無量義」能清楚,是總一切法,涵蓋在這無量義之中。我們學佛要多用心,體會在法。而法,到底什麼是法?法有多少?這就這樣表達,無數的義理叫做「無量義」。「謂一切諸法無量」。每一個法,裡面涵蓋著都有無量、無量的義理,所以這樣才叫做「諸法無量」;來來回回道理就是無量,都能夠體會無量義。無量義的裡面有無量理,這很明顯,但是雖然很明顯,卻要一一說出了法的道理,那就又是再說無量數。因為它每一項道理都是「各具義理」,每一個道理之中又包含著無量數的道理存在,因為這樣才將它叫做「無量」。
「無量義者從一法生」,這個「無量」,無量的意思是從一法生。這很簡單,開頭都很簡單,一法生出來的法能夠解釋無量無數的義理。就像光是一個名稱──「恆河沙」,恆河沙是一條河的沙,而它就包含了粒粒的沙,就無法去計算。佛陀也這樣說,彎腰到地上,用指甲這樣挑起來,「阿難啊!我指甲上的沙你能夠一粒一粒算出來嗎?」阿難看,搖搖頭,「佛陀啊!這個沙這麼細,哪有辦法算出了一粒一粒的沙呢?」佛陀就再問:「是我指甲上的沙無法算,這樣量多嗎?」「哦,很多了,就是這指甲裡面這些沙數就已經很多了。」
佛陀說:「若是與這條河比較,這河岸所有的沙,是這些沙多?還是我指甲上這些沙較多呢?」我們頭腦一轉也知道阿難是如何回答,「世尊啊!您指甲這些沙與這恆河沙岸的沙是要如何比呢?當然是恆河岸上的沙多啦。」佛陀就說:「是啊,恆河沙很多,指甲上面的沙你無法計算;法,我所了解的法,比這恆河沙更多。」因為從無始以來所累積來生生世世,累生世所面對的眾生、所面對著生世,每一生世,這人生的煩惱、無明所累積,每一個煩惱、無明就要有法去治它。法與煩惱對比,煩惱有多少法就有多少,可見人生煩惱偏多。佛所覺悟道理是應天地涵蓋,無所不在,無不都是法,這數量無法去計算,所以說「無量法,法無量」,就是「各具義理,故云無量」。每一項法之中都涵蓋著它的意義、它的道理,所以無量義者是從一法生。
這麼多、這麼多的法,這麼多的道理到底源頭從哪裡來?佛陀說從一心,就是從「一」這樣生起來的。是啊,道理是這麼的單純,一而生無量。其實從這些無量的道理再回歸回來,那也是簡單;解釋很多、很多的道理,這麼多的道理回歸起來還是一項──這真如本性,人人本具。我們若沒有真如本性,怎麼能夠了解天地萬物無量數的道理呢?所有的道理匯納回來,就是人人本具覺性裡,才有辦法產生這麼多的法。
所以,「其一法者即無相也」,「無量義者義理無量」。這個法回歸回來就是歸於「一」,而「一」又是長得什麼樣呢?它的形體又是什麼?無相,好像義理無形體相。也常常告訴過大家了,就像我們人人真如本性,是人人哦!而人人自己找回來自己的本性,本性長得怎樣?沒有人有辦法說出了我的本性是長得怎樣,但是它是存在,真如本性無體相,所以是無相。儘管它是無相,還是放出去無量,「無量義者義理無量」;放出去的道理,每一個道理再產生無量義的道理,是很多。要不然講經哪有那麼多經可說啊?每一部經若將它匯納回來,總是「有、無」,「空、有」,這些事情如何來分析?從這些道理不斷、不斷去將它分析。「煩惱到底有沒有?」「有。」「是在哪裡呢?」「我拿不出來,總是煩惱就是了,我的心定不下來。」「為什麼啊?」「煩惱啦!」「煩惱是怎麼樣?」「無法描述。」
無法描述的煩惱是長得什麼樣啊?你一直要將它追究下去什麼都沒有,卻是為了這個煩惱,無明的源頭還是同樣一念心。這念心看不開,有,煩惱重重;這念心了解道理了,而道理是長得什麼樣?無量無數,各人根機不同。應他根機的苦難煩惱去對治它,他能夠解開煩惱了,這樣煩惱就沒有了。一直在說煩惱,煩惱、困難,現實中知道他很苦難,但是真真正正要從那個名稱拿出相來,就是無相。若名稱無相,現實就要去付出;去付出,有形象,只要我們願意,這個願意也要很多的道理來說服我們願意去付出。就像我們人間菩薩,慈濟人,你看他們,每天有很多故事。在我們的裡面看起來好像這就平常在做的事,但其實是平常人做不到的。這種平常人做不到,這個平常事,這若沒有菩薩無法去解開這個人生的苦。
就像這個個案,在雙溪一個個案,一位姓翁的老人家,其實他今年也才七十多歲而已,卻是人生總是自己自我放棄。為什麼呢?故事就要牽起了他在十幾年前,應該是二00一年那個時候,他在那之前去越南娶一個太太回來,也為他生孩子,兩個女兒。但是,他娶來之後,自己的心很沒有安全感,怕將太太帶來臺灣,自己的環境不是很好,太太住不下去會跑出去,所以他將太太關得緊緊的,無法讓太太自由到外面去走。太太實在是無法忍受這種被拘禁的生活。但是她已經為他生兩個女兒了,一直到二00五年,太太就帶著女兒回去越南,再也不想要回來了。
從這樣開始,這位姓翁的先生,就開始自暴自棄,自己對人生就放棄了,放棄人生,自己也連續兩次中風,同時也有一些癲癇的疾病。病就不斷一直來,有中風,又有癲癇的疾病,行動也慢慢不方便,自己又自我放棄,不要洗澡,也不要整個裡面。每一天就是只有去買一次自助餐,一次就是買兩個,吃飽了,東西就是這樣丟。這樣累積十幾年來,從他的身體、從他的周圍環境,完全都讓垃圾這樣將他埋了,連自己想要睡的地方也沒有了。原來的一張沙發椅,也已經堆到那張沙發上面,就這樣,那上面也全都是東西,人躺下去,只有剩下半張可以靠、可以躺,剩下的全都是垃圾,很臭。這間房子已經沒有人敢靠近,連他的鄰居,親叔叔,八、九十歲了,也拿他沒有辦法。左鄰右舍靠近這間房屋,大家都喊臭,忍不住了。類似這樣,里長也沒辦法,就去找慈濟人。
慈濟人,一群慈誠、委員,總是聞聲救苦,眾生有困難他們絕對不放棄,他們就這樣來了。真的,雖然有準備口罩,里長通知他們時說:「很臭哦!你們要有心理準備!」儘管是用很厚的口罩,N95的口罩這樣戴下去,那個氣味同樣跑進去,很難忍受,在裡面為他打掃,很髒亂。但是他們非平常人,這群菩薩要做這件事情,他們將它當成平常事,大家還是這樣去為他打掃。整天的時間,裡面都清掃出來了,整個庭院是這樣滿滿滿,這裡面的空間能夠想像,大小便等等,那是無法去形容。這種累積的垃圾、髒亂,人體內大小不淨物都在那個地方。
我看到我們的慈誠隊也已經有年紀了,中年、老年人都願意去,去為他清啊、掃啊。很不容易已經幫他清好、打理好、掃好,這個個案從那時起就這樣開案了。經過一段時間,五、六個人浩浩蕩蕩又來看他,送東西來,再來為他清、洗,這一個月不知道去幾次了。怎麼叮嚀、怎麼交代都沒有辦法,因為他行動愈來愈遲鈍,反應愈來愈遲鈍了,照顧十幾年了。大家也想:沒辦法了,是不是為他辦理去養老院,去收容中心。也要徵求他的意見,一次再一次徵求、一次再一次的清掃,不論去為他洗澡、不論清掃家裡面,還是期待他可以點頭答應。
終於有一天,同樣就是向他提起,說很多去那個地方的好處,也答應他說:「我們會常常去看你,我們會更常去。」這樣等等,去與他互動。雖然沒有回應,但開始有點頭了。大家很歡喜,叔叔也歡喜、里長也歡喜、鄰居大家都歡喜,但是手續要辦,要如何辦手續?就是要再帶他出去檢查身體,需要身體健康證明。到底身體的毛病在哪裡。
慈濟人就又再來,為他清洗好,再帶他去,陪他去醫院,在我們新店慈院,為他做健康檢查。在那個地方健康檢查也是這樣,在那裡等待,讓他躺在那個地方,床上在檢查。差不多檢查快好了,突然間大小便在床上又這樣又出來了(個案腹瀉)。看到那些慈誠隊與慈濟人是不怕臭,那滿地上都是,他們將他扶起來,站著,窗簾將它這樣拉過來。看到慈誠隊,將褲子從上面這樣脫下來,一直慢慢地擦、洗,將他擦得很乾淨,再為他換乾淨的,再為他穿上去。然後地上就這樣替他擦。
整個人為他清理得很好,然後完成了健康檢查,再將他帶回去,就要再等辦手續,養老院的手續還要再辦。幾天後又去,又看到全身又很骯髒。已經通過了,要將他帶去了,就又再來為他清洗一番,又為他剃頭,煥然一新,然後才開始陪。一群人陪到養老院去了,安頓好了,這讓我們大家都安心了(今年七月入住新北市立仁愛之家,八月慈濟人再訪)。慈濟人常常都去看。
這已經又經過了一段時間,戡濟人常常在陪。這個案記錄,記錄到過了一個月後,再去看他;是常常去,但是記錄再看。煥然一新的一個人生,已經會坐電梯了,已經會拿四腳助行器,也能夠走路了。身體整理得很好,問他:「你在這裡有舒適吧?」會回答:「很歡喜。」等於換一個人,這樣陪伴十幾年的個案,這實在是很不簡單。
這是一個整體,十多年來這群的人間菩薩只是去做平常的事,但這種平常事卻不是平常人做得到,這實在是看得很感動。這豈是人間的人呢?其實菩薩就是這樣做出來,所以「無量義者義理無量」,這是「從一法涌出一切教」。因為佛法就是這樣,若有心來接觸佛法,天底下很多很多困難的事情,一般的人實在是無法去接觸,尤其是長時間,他們願意去接觸;為了一個人,一群人願意這樣去接觸。這群人就是「一法」,就是一個道理啟發了他們的心,這念的愛心、這念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發菩薩心的念去付出。所以,「從一法涌出一切教」,接受到這樣的教法,他去身體力行,所以「謂體相用義無量故」。
這群人到底為了什麼?不為什麼,總是付出,這個個案完成,大家皆大歡喜,就是這樣而已,什麼都沒有。所以我們要很清楚,了解這個法就是要讓我們用,用在一般人;其實人人做得到,但是人人就無法去做。所以說起來,平常的事情,就是人間事;人間的人接受這個法,付出了,他們這樣的歡喜心。這是要放在哪?這個道理放在哪?其實就是這樣,在真如本性。這幾位菩薩,我邊看這個故事的過程,邊從內心裡真正的佩服,五體投地啊!真的是很讓人敬重,這就是觀世音菩薩。今天是觀世音菩薩的紀念日,出家了。其實有人願意發心,天下的眾生就有得救的機會;有人願意接受這樣的法、受這樣的教,天底下被救護的人,就多了,所以我們還是要很敬佩這種菩薩行者。前面的經文,
複習經文:「諸有修功德,柔和質直者,則皆見我身,在此而說法。」
這群的菩薩就是在修功德,剛才說過,「諸有修功德」,就是在修功德。這群的菩薩,不論十幾年來能夠接受這樣的個案,一次再一次,那種髒亂又臭,這樣全都可以忍受,這就是「柔和質直者」。這個質直是從內心所表達出來,那分的正念、無私的大愛,只有那種寬大、包容的心才有辦法這麼柔和。若是平常他們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妻兒,我想也無法做得到。所以,「則皆見我身」。這就是佛心,發揮佛心,佛的心,真如本性。有這樣柔和質直,做到了,這就是展現出了佛心、佛行,所以說「則皆見我身」。這個「我」是大我,就是佛的我,也就是真如本性的我,所以說「則皆見我身」。談到這樣的菩薩讓人很歡喜,「在此而說法」,這就是在說法,就是在教育我們,他們用身體力行來教導,連我都讓他們感動了。所以,接下來這段文,
經文:「或時為此眾,說佛壽無量,久乃見佛者,為說佛難值。我智力如是,慧光照無量,壽命無數劫,久修業所得。」
經文簡釋:
「或時為此眾,說佛壽無量」;或時為眾說佛壽長遠無量,今生歡喜,敬慕於佛。此頌再明示無緣不見佛、有緣得見。
清楚了吧!「或時為此眾,說佛壽無量」。佛陀在向眾生說法,要隨順眾生的根機。佛,有時候就是現這個壽相來讓眾生看,「我與大家一樣,我也是有年輕時,我也是有老年這個時;我老年了,我什麼時候也會離開這個世間,這是人間世壽」。但是要再對佛的弟子這樣說,「或時為眾說壽長遠無量」。雖然這個身體有老、病,到最後入滅了,身體雖然這樣,但是真正的壽命就是道理;道理回歸,那就是長遠,無量無數,這人人本具。
所以,佛的壽命是長遠、是永恆,道理永住人心,你若好好修行,體會到佛的道理,原來道理也是住在你的心裡。「令生歡喜」。所以這個道理無處不在,眾生若能夠體會,那就是歡喜心,就會歡喜。既然這個人間只是一個過度而已,真實的壽命是人人本具,有法、有道理就壽命長久。所以這樣,大家從內心「敬慕於佛」,「佛陀,道理是永恆,道理我們大家都知道了,這個理是永生不滅,永恆。」
這段的偈文,就是要讓我們了解眾生與佛的這個緣。佛陀不斷、不斷來人間與眾生結緣,結善緣,無非就是有機會與眾生接觸,有接觸才有機會,法延生下去;若是與佛無緣,沒機會,法就無法延生。眾生有福才有辦法與佛同世;眾生有福才能夠聞法體悟;眾生有福才能夠法入心來,能夠了解,這就是緣。佛在世,見佛法;佛滅度後,雖然佛不在世,但是如佛在世的法同樣我們能夠接受。
經文簡釋:
「久乃見佛者,為說佛難值」;如是歷經久劫,精勤不息乃得見佛、聞法者,與之為說佛難值者,令生至誠尊重,敬慕之心。
所以,「久乃見佛者,為說佛難值」。真正要看到佛身很不簡單,是幾億年才有佛出現在人間,很難啊!要經歷很久。若說佛的道理能夠留在人間,人間見法如見佛,那佛就是無處不在了。所以,「如是經歷久劫,精勤不息乃得見佛」。我們要利用這個時,我們聽到法;聽了法,我們是在累積將來還可以與佛同世的因緣,還是能不斷走在這個佛道。「聞法者,與之為說佛難值者」。向大家說,「要遇到佛沒有這麼容易,要我們久遠劫一定都沒有離開法,才有辦法與佛同世、見佛的身形」。所以,「令生至誠尊重,敬慕之心」。佛不在,還有法;法,你就要尊敬,你若不尊敬,聽法也聽不入心。法在世我們還是要好好尊敬法,敬法如佛在,這我們要很用心。
經文簡釋:
「我智力如是」;如來智力,說易說難,或促或延,巧便如是。智慧壽命,無量無數,皆久遠修諸行業之所報得。
所以,「我智力如是」,「如來智力,說易說難」。如來的智力說很簡單,而若說起來也很艱難。法也可以這麼簡單說為「一」,而這個「一」的道理這樣將它放散出去是「無量數」。所以,「或促或延」,是要將它說得很短?還是要將它說得很長呢?很短,就是今生此世就結束了;若要說很長,能夠無量阿僧衹劫。「巧便如是」,這就是要看眾生的根機,隨機而說,這都是方便法。
佛陀「智慧壽命,無量無數」,「皆久遠修諸行業之所報得」,這全都是久遠修種種的善業、因緣,才能夠得到這樣的智慧、這樣的壽命。這種的智慧與道理,真實的道理才能夠永恆在人間,也就是要有這樣的智慧去描述這樣的道理,自然它就有「無量無數」,久遠就是這樣延續下去。這就是我們要很用心去體會這法。
經文簡釋:「慧光照無量,壽命無數劫」:
由性發光,因光見道,慧光無量,洞澈無遺。所成智身,報得壽命,無有限量,不可計劫。
「慧光照無量」,慧光能夠永恆照耀在人間,這就是道理。所以,「壽命無數劫」,這就是性。由我們的真如本性,這個覺性已經與法會合,我們的真如覺性與這個道理已經會合起來。「由性發光」,就像佛陀夜睹明星,這樣忽然之間,從他的內心的覺性與天體的星光這樣一接觸到,它就是發光了,就是光耀從這樣開始。「因光見道」,因為這道這樣接觸來的光,一切的道理完全都是在他的眼前,這就是道。前面這條道已經很明朗了,開透了,所以,「慧光無量」,這個智慧之光就無量了。「洞徹無遺」,從這一端看到那一端去,遙遠啊!很長、很明朗,這條道。這道路的風光無不都是很洞澈,沒有一項會漏過,沒有一項是茫霧掉,全都很清楚。
「所成智身,報得壽命」。所成的智身、報身、壽命,就「無有限量,不可計劫」,這就是智慧通達。為什麼呢?因為有「久修業所得」。累生世,最近每天、每天都告訴大家累生累世,生生世世。不論什麼樣的身形、在什麼樣的境界出生,不論是什麼境界,我們就是隨那個時世的人間的緣。我們生在什麼樣的家庭、一生是什麼樣的環境、什麼樣的因緣,我們就是隨著我們過去所造作,這樣一路來了,所以這就是「久修業所得」。
經文簡釋:
「久修業所得」;如是福慧,皆由因地。久修淨業之所得成。上頌三世益物竟。
就像剛才在講這個組隊,這區的委員、慈誠接到這樣的個案,他們能夠十幾年一直這樣陪伴過來,而且一年比一年的艱難。因為這位先生他就是歲數愈來愈大,那個癲癇的病,就是愈來愈重,愈來行動愈不好,愈來愈沒有表達的功能。像這樣,家裡愈來愈骯髒,戡濟人就這樣一直陪伴,陪伴到就像剛才說的過程。想想,這種的柔和質直,這種的柔軟心在陪伴眾生,你想,這豈不就是在修行呢?所以「久修淨業之所得成」。雖然那個地方很骯髒,但是,大家去為他投入、去為他清掃,之後,不就看到很乾淨了嗎?這就是福慧。「如是福慧,皆由因地」,所修的福慧在因地,這樣他們願意與他一路陪伴過來,一直到他現在很穩定,整個身體都亮麗起來了,這就是菩薩所修的行。「上頌三世益物竟」。上面這些偈文,就是三世-過去、現在、未來,不斷的過去、現在、未來;生生世世,不斷不斷就是利益人間而付出,這叫做「久修業所得」。
各位,真正的菩薩道是真實不虛。因為,他需要適應在人間。人間是真實,這麼多苦難;就是因為真實,有這麼多苦難,眾生有各種的業力,所以有各不相同的業報。苦難眾生偏多,這是證明糊塗、無明、煩惱所造作累積來,由不得自己的業就這樣牽引。所以需要菩薩,「菩薩所緣,緣苦眾生」。菩薩的道場,就是在這樣的道場。所以要修行,什麼叫做佛心?就是願意付出,這叫做佛心。如何見佛?就是看到你的佛心表現;你佛心表現出來是行在菩薩道上,這就是菩薩的道路。這也就是「久修業所得」,就是這樣所做的就是福德,福慧的造作。
為苦難眾生願意付出,這叫做「因地」;我們過去、現在、未來,這都叫做「因地」。因啊,果啊,現在受的是「果」,但是我們現在在做的是「因」。現在「我就是長成這樣,我的一生就是這樣啊!」這就已經是「果」了,但是我現在這樣在做,做就又是「因」。我們三世當中是因、是果,是果、是因,全都是在過去、現在、未來。若能夠了解這樣的道理,就知道「一生無量,無量從一生」。累生世,到底我們做過了多少的因、果?是如何在造作?就能夠了解「無量義」的道理。所以,我們要時時多用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