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首頁首頁  相冊相冊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登入  

 

 2017/11/08晨語簡記《法華經·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向下 
發表人內容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7/11/08晨語簡記《法華經·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Empty
發表主題: 2017/11/08晨語簡記《法華經·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2017/11/08晨語簡記《法華經·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Empty周三 11月 08, 2017 7:18 pm

20171108晨起薰法香,慧命日增長《法華經·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個人筆記草稿,僅供參考,正確內容,請以未來大愛台播出的為主,感恩!)

醫父喻如來,子喻三乘人。
諸子無知,飲他毒藥,
心即狂亂,父設方便,
令服好藥,以瘥其病。

我們多來用心、來體會。這段這麼長的經文,《壽量品》中,它用的譬喻就是醫生父親與孩子的關係。孩子的父親就是醫生,醫生是一位名醫,遠方很多人很需要這位醫生治療,所以醫生也常常要到他方去。家裡這群孩子知道父親是名醫,卻是正當父親出門,孩子就是長時期服用其他的藥,所以慢慢毒侵在孩子的身,身心都有毒了。父親不在,孩子身受著病痛毒藥的侵害;有的人知道了,父親若是在家裡,我的身體有病也就得救了,不用受苦難。總是父親回來了,這些孩子很歡喜,父親回來,很歡迎,拜跪問訊,同樣的禮節向父親要求:「父親不在的這段時間,我們大家接受到其他的藥,我們已經中毒了,請父親來為我們治療、救援。」父親知道,就為這些孩子診斷,而且開藥了。

中毒輕的,懂得珍惜父親開的藥,就趕緊服用:而有的中毒較深,心迷了,所以父親,雖然看到父親回來歡喜,卻是父親開的藥總是不想要及時取用,心還有一點點疑,所以迷者還是迷下去了。父親看到孩子這樣,也很無奈,好好將這些孩子的病診斷得正確,就將藥一項一項開好、安排了。外面又有需要,又再出門了,告訴這些孩子:「我又要再出門,而你們要記得有病痛時,這個藥為你們安排在這裡,什麼樣的病痛就要趕緊這樣、這樣的藥。」交代好了,父親就出門去了。

這些孩子雖然又知道了,但是服用藥的次序不認真,甚至知而不用,這父親他也是很無奈,只好用一個方便法,派人說:「你去我的家裡,對我的孩子這樣這樣說,說我已經病死在他鄉了,再也不會回來了。」這位使者依照這位醫生這樣所交代,他就真正來了,就這樣告訴這些孩子:「你們的父親病死它鄉,再也不會再回來了。你們若是有病,就照父親開的藥去服用。」孩子知道了,這個時候才真正珍惜。父親在家庭的時候,是多麼有保障啊!甚至有病,就有父親可治療,之前不懂得珍惜;現在父親已經病死它鄉,再也不會回來了,起了那分珍惜的心。而自己的身體有病了,自然就會回想到父親這樣教我們,這樣的病要用這樣的藥來治療。

「醫父喻如來」。這就是醫生的父親,那就是譬喻像如來一樣。釋迦佛累世來人間,在人間應這個因緣來成就一切眾生。但是眾生,有緣、業輕,緣深業輕他們就很快就接受了,接受佛的救援。若是緣淺、業深,他們自然就只是知道佛、認佛,但是他們不會聽法,聞法的心就沒有那麼殷切了,何況依教奉行呢?這業障累累的眾生就無法接近佛的教法。「子喻三乘人」,就像這三乘人,分作這樣的根機,這就是譬喻「諸子無知,飲他毒藥,心即狂亂」。就是這樣的孩子,無知就是緣淺、業深,障礙很多,障礙自己的心、障礙自己向前正道的精進,就自己障礙掉了。這就是譬喻「飲他毒藥」,已經過去累累積積,已經迷失了,其他的貪、瞋、癡等等已經中毒很深了,這叫做「飲他毒藥」,心已經是狂亂掉了。

所以,無奈,他的父親就是「父設方便」,父親準備好法來對治,而遠離了家庭。就像佛陀將法已經一一這樣留存在人間了,同樣他也就要示涅槃,表示他要涅槃了,就是取入滅了。既是取入滅,那這段時間就很長,世間,佛要再出現人間就又要很長的時間,但是佛法已經常住人間了。這個佛法就是佛的法身,佛的應化身是應這個時間報在人間。這個時代就是二千五百多年前那個時代,那個地點、那些人類,以及他的父母,因緣成熟,在那個環境中出生。這個身體在那裡,這報身,乘著這個佛法而來的報身,應這個因緣化度這個人間,這樣來了;緣若盡了,這個應化身就要取入滅。帶法而來,就是乘如是法而來,法存人間,身取滅度。所以這就是父親所設的方便,就是佛陀所留的法,他用這樣的方法,留著這樣的法在人間。

所以,「令服好藥,以瘥其病」。這父親交代:「這些藥你要吃,若吃這些藥,病就能夠完全去除,遣除了你的病痛,恢復你身體健康。」就像佛陀要離開的時候,已經分清楚了這個藥,大、小乘法,在靈山會已經將小乘、中乘、大乘這個法一一點清了,都已經分清楚了。說過去四十二年間,本來初成佛覺悟那時候,內心所懷著的一念,那就是眾生皆本具佛性。很歡喜,發現到人人本具佛性,這是一個真實的好消息,要趕緊報給所有的人知道。

無奈,因為觀察眾生的根機,就是已經迷失很深了,累生世受到貪、瞋、癡,加上這個疑、慢,「五毒」已經染污了心。眾生的心識已經累生世不斷受這樣濁的毒氣,受這個濁的毒氣熏染而中毒,很深了。要告訴大家人人本具佛性,這一時間聽不進去,也無法去體會;要讓聽不進、體會不到這樣的人聽到真實法,他不只是無法受用,反過頭來謗佛、謗法。這種謗佛、法、僧,這罪業會更加深重,必定要設方法,讓他們取得人人信受佛、法、僧,一定要讓他們法能清楚,甘願接受入心,才能夠慢慢滋潤,在洗滌心清淨,才有辦法真正來接受這一大乘的真實法。這是佛從開悟的第一念,就是心懷著這樣的心念,一直經過四十二年,年紀也大了,所以不得不說大乘一實乘法。

譬三乘人,信受權教,
不得正道,如來設諸,
方便令服,大乘法藥,
速除苦惱,無復眾患。

「譬三乘人,信受權教 ,不得正道」。也看弟子的根機也差不多了,所以開始這樣轉法輪。轉大法輪在靈鷲山,讓大家清楚過去的「阿含時」,是什麼樣的根機;接下來的「方等時」,再接下來的「般若時」,再來的「法華時」;回歸到初覺悟的「華嚴時」,這樣有次序,讓我們能夠回歸真如本性那個初覺悟,華嚴世界。但是必定要經過「法華」,行菩薩道,才有辦法回歸到真如本性,這就是「大乘法藥」。希望我們今生此世能夠趕緊了解,因為我們累生世都一直滾在這個濁氣重重,中毒已深,是累生世過來;今生此世,佛陀期待我們,聞了佛法要趕緊入心,去除了煩惱無明。所以,「速除苦惱」,讓我們知道苦啊!苦從「集」來。「集」,我們既然知道是這樣,集來種種苦,我們更要趕緊迅速求法,發誓願、成佛道。所以,我們佛法無邊要誓願學(「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要趕緊除去苦惱,不要再有這麼多的障礙來煩我們的心。

所以,我們要很用心去體會,「三乘人信受權教」,這是過去,這個時候我們要趕緊向正確的道路;正確的道路就是行菩薩道,也就是如來循循善誘,這樣慢慢引導我們,引導來到這裡,一乘實法,要我們身體力行。今生此世,我們要趕緊種這個種子,鋪、開這條路,讓它能夠平坦,來生來世再結善緣。「如來設諸方便令服大乘法藥」,已經為我們安排得很好了,讓我們知道大乘法;既知道,我們就要服用,不要像那些迷失了心性的孩子。我們應該要趕緊清醒起來,來服用法藥,這樣我們才能夠趕緊除掉那些苦惱,再沒有其他的障法,這個很清楚,大概對大家這樣分享。我們來看前面的經文,

複習經文:「或時為此眾,說佛壽無量,久乃見佛者,為說佛難值。我智力如是,慧光照無量,壽命無數劫,久修業所得。」

「或時為此眾,說佛壽無量」。我們要用心,佛陀已經很明確這樣告訴我們了,生命,其實佛的壽命是無量,他能夠住世很長久。但是,應著眾生的生態,所以他就取在八十歲入滅,因為眾生的生態就是這樣。當初佛陀對阿難這樣說:「佛壽可住長久」,但是阿難……。佛開始在說要示入涅槃,佛其實可住世長久一劫,時間很長久,但是阿難那時候並沒有請佛住世。這可見眾生的生態、業力,佛無法久留人間,這就是眾生的共業。生態、心態,所以佛在那個地方宣告:要取入滅了。這是開始就說:「再將來沒多久我就要入滅了。」

所以,「說佛壽無量」。佛的壽本來是無量,不過現在說佛壽,我們也要相信佛壽無量,因為有法存在的那一天,就是佛活在人間。我們在用佛所說的法的這個時間,就是佛在我們的心中;我們的心中有法,就是心中有佛。常常說唸佛,唸唸入己心。唸佛,不是只用嘴這樣唸啊!唸啊!唸得「佛啊!將來我若要往生,來我帶去」。你沒有小善根,也沒有福德(《佛說阿彌陀經》:「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佛陀憑什麼來帶你去?要帶去哪裡呢?是我們自己要好好培養自己的大善根。

我們的慧根要用法來滋潤,我們要不斷求法,不斷法入心來,雕刻在心版,「轉識成智」,這個智慧我們要不斷成長。我們將來的去處,不是依著所造作的業識,我們要靠我們的智、我們的慧。這個智與慧,靠我們的這個智,我們的智有一切智,也有「成所作智」,我們也有「平等性智」,我們有「妙觀察智」,能夠將這些識,轉過來回歸到我們的「大圓鏡智」。這並沒有什麼困難,只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佛法聽在心裡,將外面的接觸,法用在那個接觸中,這種「妙觀察智」。

我們成就了外面所見、所了解的前五識,轉過來那個「成所作智」;轉第六識過來,我們來「妙觀察智」,回歸到我們的大生命體。生命不是個己的,不是只有我們個人自己,我們的生命是來自天地、父母、眾生與佛三寶的教法。我們生下來,接觸到的就是大空氣,借父母的因緣來接觸到這個大空氣,也就需要在這個土地上面生活。有清新的空氣,有大地上面的五穀雜糧等等,所供應給我們的物資,豈有離開這些眾生人人所成就?豈有離開呢?沒有啊!也都是人人所成就的物資供應給我們生活起來。

我們經過了教育,我們經過了佛、法、僧。佛陀的智慧留下來的法,再來出家,就是這樣出家之後才能夠專心將佛法使命流傳下去,無不都是大生命體來成就。光是我們的生命要活在人間的過程,成長我們的慧命,是要經歷這麼多。所以,既然是來自於大生命體所完成了,我們應該也要回報天下眾生。我們的生命不是個己,不是一個人的事情;個人一個人我們活不下去,絕對都要靠人力、物力讓我們生存人間,才有因緣進來佛法中。所以,我們體會生命是平等智,我們要回歸到大生命的諦理、真理。所以,我們的生命還是要回歸在人間眾生,我們要去付出。這是很正確的教育,佛陀就是希望我們要行菩薩道,在法華的道場裡。所以法在,佛壽在,這就是佛的生命;佛法就是佛的壽命,我們若多多應用佛法,那就是佛的壽命健康在人間,佛壽永住。

而我們若是佛法沒有好好運用,那佛的壽命就像要斷掉一樣,我們要好好延長佛壽無量。所以,真正佛壽是無量,看我們眾生是如何去延續佛命,就是人人將佛法用在我們的心裡,使用在人群中,成為、回歸為我們自己人人真如本性,那就回歸到華嚴的境界了。同樣的道理,這就是佛陀為我們教育。所以,「久乃見佛者」,這就要經歷很長很長的時間。「為說佛難值」,所以一直要這樣……。可以了解「平等性智」,這個時候要知道大生命體的大意義,這就要經歷過一段很長的時間,才懂得要如何來行菩薩道,與天地宇宙合而為一,「六度萬行」,這樣去身體力行。所以時間要累積,能夠應用大覺妙法在人間。所以,「我智力如是」,佛覺悟的智力就是這樣。這個地方所說的「我」,就是我們人人本具有的覺性;覺性本來就是這樣,只要我們好好去應用它,佛法就是在我們、入我們的心。佛法入我們的心,我們的智力與佛同等,回歸到與佛同等的「覺」。所以,「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心佛一體,智力就是這樣。

所以,「慧光照無量」,我們智慧的光明照耀就無量了。我們都不要輕視我們小小的一點點力量,人人都有這樣從小而大、從輕微為巨大,那要不斷、不斷累積。所以常常說「粒米成籮,滴水成河」,就是這樣滴滴、粒粒累積這樣起來,我們就是大善根、福德要好好去累積,這樣慧光就照無量。「壽命無數劫」。若這樣,這個壽命,法身壽命那就很長了。期待我們也是要「轉識成智」,不要受到我們的意識這樣拖著,不知所從。我們在這個時候,今生此世,就開始要轉回來我們的「智」,智慧,來累積點點滴滴、生生世世;就是這樣的壽命,就在覺中這樣明明覺覺,去來如是。若這樣,「壽命無數劫,久修業所得」,這就要用很長久的時間,好好修行,這樣累積起來,就是有這麼長的壽命,所以與佛同等。這經文看起來是淺淺的,但含義很深,我們要時刻要多用心啊!接下來這段文又再這樣說,

經文:「汝等有智者,勿於此生疑,當斷令永盡,佛語實不虛。如醫善方便,為治狂子故,實在而言死,無能說虛妄。」

*舊疑煩惱當斷,新疑勿生。真誠之意,信其實無欺無妄,士人感其誠無疑。如來誠諦之語,皆實不虛。

是啊,我們要記得,我們就要很清楚,所以,「汝等有智者,勿於此生疑」,前面的文就是這樣說,我們若是用智慧,不要用這個「識」。用世間人、凡夫俗子的知識來看佛,好像佛已經不在人間了。我們若用智慧,不要懷疑,佛壽是長久,永恆住世,我們應該要相信,有智慧的人應該就要相信,應該要斷去疑。所以,我們要「舊疑煩惱當斷,新疑勿生」。過去我們用凡夫的知識來看佛、來了解法,現在我們要「轉識為智」,用智慧我們來了解佛法的道理。所以,舊的、過去有疑的我們要趕緊斷;我們的煩惱若沒有斷,懷疑的心若沒有去除,這樣我們新的疑會再一直生起來。所以,我們這時候,「舊疑煩惱當斷,新疑勿生」。這時候舊的疑惑既然斷除,新的不要再產生了。一聞千悟,已經聽了、了解了,有道理,就不要再恢復這樣在那個地方模棱兩可,我們要下定決心,決心對的要深心信仰。要好好用心啊!

所以,「真誠之意,信其實無欺無妄」。佛是真語者、實語者、不妄語者、不誑語者,我們應該相信佛陀的教化。佛陀對待眾生是真誠的,是真心誠意,我們要相信佛的教法是無欺無妄。「士人感其誠無疑」。而有智識、有智慧的人士,他能夠了解。「感其誠無疑」,絕對是要體會佛所說,那個含義很深,內含這個真理,應該有智慧,有知識、有智慧的人應該就是能夠很透徹信仰、信賴。所以「感其誠」,絕對是無疑。佛陀的誠、佛陀的慈悲,佛陀無欺無妄,所說的佛法真實不虛,內含的道理是絕對可信賴,我們應該要知道。所以,「如來誠諦之語,皆實不虛」,佛陀真誠的真理,絕對是沒有虛妄,我們要可相信。

經文簡釋:
「汝等有智者,勿於此生疑」;佛讚許諸菩薩:汝等有智者。莫要有所懷疑,當以諦理會悟,真如本性,於此勿疑。

所以,「汝等有智者,勿於此生疑」。不要在這個地方,在法之上又再有疑。這就是表示在當場這些菩薩,佛陀相信這些菩薩已經深體佛心,已經深深體會到佛心,因為這些菩薩都是「有智者」。佛陀當初在那裡與那些菩薩說話,那些菩薩一定都是深信不疑。「佛讚許諸菩薩」。所以佛陀讚歎,「汝等有智者」,菩薩應該見證。「莫要有所懷疑」,絕對不要懷疑,「當以諦理會悟」,要用這個內含的真實、深的意義去體會、去了解。所以常常說,法必定要在生活中,要去投入人群才有辦法去體會,才有辦法真正去解悟出了人間苦難的道理。

最近,來自不同九個國家(地區)的每一個國家的大企業家,都來臺灣參加生活營(「2017年11月全球靜思生活營」)。看看他們這幾天的時間感悟很深,紛紛都這樣來表達著;要回去依依不捨,覺得這就是他們一生中所體會到人生最真誠的生活,最實在、最真、最誠懇的生活,人性最美的「實」與「善」。這是他們這幾天在這個地方所體會到的,才知道人生的意義、該做的目標是什麼。因為營隊結束了,又連續兩天的時間在精舍裡,他們那個心靠近來分享,大家都是這樣發願:「從現在開始,他們的生活要改變」。很密集都這樣說,他們要茹素,要素食,懂得是在大生命體中,所以發揮愛心從素食開始。才知道那些眾生的大生命體,才知道這污染,空氣的污染等等;疼惜大地,要如何減輕濁氣的污染、要如何疼惜這片大地?要如何將生命體共同的愛表達出來?就是茹素、素食。所以就紛紛發願,要改變他們的生活。

所以,這次靜思生活營,真真正正透徹地靜思,也體悟了真正會悟的生活,他們有得到了。我們要很清楚來了解,「真如本性,於此勿疑」。我們要很了解我們的真如本性就是在這裡,好好自己深解體會,不要再浪費時間了,好好向這條道路好好去開闢。

經文簡釋:
「當斷令永盡,佛語實不虛。如醫善方便」;當斷惑迷疑網,令永不生。佛語真實不虛妄,譬如良醫,善施方便。

再說,「當斷令永盡,佛語實不虛。如醫善方便」。大家應該要清楚了,要去體悟,「當斷惑迷疑網」,當斷惑、迷這個疑網。我們這時候,現在的社會已經很明顯,就是網路,佛法在說的「網」就是「無明網」。現在的社會,條條路、條條網,真的是網路,一些路都這樣被網子網住了。你就是這樣在這種迷茫之中,就這樣重重在懷疑,人與人無法相信,不知道要如何來做人。孔夫子也這麼說:人若沒有信,不知其可,「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人若沒有這字「信用」,這個人是要做什麼呢?就沒有用了。所以「信」很重要,信就是道源功德母。我們若是仍在這個迷惑中,那就是失去了信心,就在那個地方一直懷疑。「疑」就是無法相信,所以人間充滿了迷惑、懷疑,在網中這樣將我們罩住,在這大網的裡面。所以,「令永不生」。我們要好好,這個網要將它斷掉、斷掉,不要再次又有這個網來網住我們,使令它永遠不要在我們的周圍再有網。

所以,「佛語真實不虛妄」。佛所說的話,那是真實。佛語是說話,「語」就是道理,佛語真實不虛。不是只說少少的話,那個話的內涵是真實的諦理,所以叫做「佛語真實不虛妄」。佛所說、裡面所含很多的道理存在,不是說說就過去,是含著很多的道理。所以,「譬如良醫,善施方便」,就像那位醫生懂得用法…方法,不只是會開藥,他還會用方法。

經文簡釋:
「為治狂子故」;為療治失心迷念狂子應病留藥遠行,喻如實不入滅,而唱涅槃。
狂子:指根機小,而性未熟者。

「為治狂子故」。「為療治失心迷念狂子應病」,治療失心的這些狂子已經迷念了,那個念、心念都迷失掉了!這些孩子。是要應這些已經狂亂掉的孩子,要如何慢慢安撫他們,讓他們如何來吃藥?什麼樣的情形、心理下,能夠接受這個藥,吃藥。你們曾看到在懇求失智的人吃藥,是如何懇求?與一般在說:「你時間到,吃藥」,是不同的。就要用心、用方法,懇求他說:「你藥吞下去,喝下去、吞下去。」這是很不容易,這叫做「方便法」。

所以,「留藥遠行」。就這樣,用這樣方便的方法,藥留著遠行去了,才叫人回來說:「父親過世了」,他們才懂得要珍惜。總是人在,這法沒有什麼。人在,不寶貴;人若不在了,就較值得了。所以,他就知道這是很珍貴的藥,我要快吃。因為這樣,「喻如實不入滅,而唱涅槃」。其實,真正佛的法身是沒有滅,不過在人間就要說:佛要入滅在人間。佛身是已經入滅了,卻是佛法永遠常在;不生不滅叫做「涅槃」,那就是清淨無染,真理不生不滅。

所以,「狂子」,是所指的是「根機小」,在佛法中來說是「指根機小,而性未熟者」。要不然人人本具佛性,只是來修行,這根機很小,只知道自己,不願意去付出,這小根機的人。所以,因為這樣用方法,向小根機的人來誘引他,讓他能夠發大心走入菩薩道,好好來應用一實乘法,這是佛陀的用心。

經文簡釋:
「實在而言死,無能說虛妄」;依應方便法,據相似虛,而實誠心慈懷,悲愍應機施教,無能說為虛妄。

所以,「實在而言死,無能說虛妄」。雖然他法身永在,但是宣布他要入滅了,這就是要讓眾生內心能夠起尊重法的心。所以,「依應方便法,據相似虛」。就是看起來好像、相似,就是好像是「虛」的,其實是「實」的。雖然設這個方便,方便不是虛的,是實的。開這個藥,因為你不吃,我要用方法讓你吃下去;藥也是一樣,是用方法讓你吃,所以是實的,不是虛的。看起來你騙他吃藥,就是當中就有一個「騙」字;不是騙,是用方便,怎麼樣的方法叫他吃這個藥。

所以,是「實」,是「而實誠心慈懷」。是佛陀的誠心、佛陀的慈懷。「悲愍應機施教」,是慈悲,應眾生的根機來設方便的教法。「無能說為虛妄」,不能說,說佛這樣是虛妄,不是虛妄,是真實,是用方便而已。所以,我們要很用心去體會佛陀的悲懷、慈心,為眾生殷殷善誘;眾生也就要很用心來體會,才有辦法根機契合,接受佛陀的教法。所以,我們要時時多用心啊!
回頂端 向下
月亮
版主
版主
月亮


文章總數 : 29786
年齡 : 70
來自 : 台中
威望 : 1663
注冊日期 : 2009-01-11

2017/11/08晨語簡記《法華經·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Empty
發表主題: 回復: 2017/11/08晨語簡記《法華經·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2017/11/08晨語簡記《法華經·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Empty周三 11月 08, 2017 8:32 pm

[2017年11月8日上午5:20] 農曆九月廿日,(僅德松個人筆記參考。請多指教,感恩。)

《法華經‧如來壽量品第十六》,靜思清澄(法髓)妙蓮華,慈濟人群菩薩道(一五五二)

1. 釋義經文:【汝等有智者,勿於此生疑,當斷令永盡,佛語實不虛。如醫善方便,為治狂子故,實在而言死,無能說虛妄。】

2. 上人手札:「醫父喻如來,子喻三乘人。諸子無知,飲他毒藥,心即狂亂,父設方便,令服好藥,以瘥其病。譬三乘人,信受權教,不得正道,如來設諸方便,令服大乘法藥,速除苦惱,無復眾患。」

(1)「醫父喻如來,子喻三乘人」:用心體會。《如來壽量品》,用的譬喻就是醫生父親與孩子的關係。孩子的父親就是一位名醫,遠方很多人很需要這位醫生的治療,所以醫生也要常常到他方去。家裡的一群孩子,這群孩子知道父親是名醫,卻是正當父親出門,孩子就是長時期服用其他的藥,所以慢慢毒侵在孩子的身,身心都有毒了。

(2)「諸子無知,飲他毒藥」:父親不在,孩子身受著病痛毒藥的侵害;有的人知道了,父親若是在家裡,我的身體有病也就得救了,不用受苦難。總是父親回來了,這些孩子很歡喜哦,父親回來,很歡迎,拜跪問訊,同樣的禮節向父親要求:「父親不在的這段時間,我們大家接受到其他的藥,我們已經有中毒了,請父親就來為我們治療、救援。」父親知道,就為這些孩子診斷,而且開藥了。

(3)「心即狂亂」:中毒輕的,懂得珍惜父親開的藥,就趕緊服用:而有的中毒較深,心迷了,所以父親,雖然看到父親回來歡喜,卻是對於父親開的藥,總是不想要及時取用,心還有一點點疑,所以迷者還是迷下去了。

(4)「父設方便,令服好藥」:父親看到孩子是這樣,也很無奈,好好將這些孩子的病診斷得正確,就將藥一項一項這樣開好、安排了。外面又是需要,又再出門了,告訴這些孩子:「我又是要再出門,而你們要記得有病痛時,這個藥為你們安排在這裡,你們什麼樣的病痛就要趕緊這樣、這樣的藥。」交代好了,父親就出門去了。

(5)「【然今非實滅度,而便唱言:當取滅度。如來以是方便,教化眾生】」:這些孩子雖然知道要服藥,但是服用藥的次序不認真,甚至知而不用,這父親他也是很無奈,只好用一個方便法,派人說:「你去我的家裡,對我的孩子這樣這樣說,說我已經病死在他鄉了,再也不會回來了。」這位使者依照這位醫生這樣所交代,他就真正來了,就這樣告訴這些孩子:「你們的父親病死他鄉,再也不會再回來了。你們若是有病,就照父親開的藥這樣去服用。」

(6)「【若見如來常在不滅,便起憍恣而懷厭怠,不能生難遭之想、恭敬之心】」:這時候,孩子們才知道要真正珍惜。父親在家庭的時候,是多麼有保障啊!甚至有病,就是有父親可治療,不懂得珍惜;現在父親已經病死他鄉,再也不會再回來了,起了那分珍惜的心。而自己的身體有病了,自然就會回想到父親這樣教我們,這樣的病要用這樣的藥來治療。

(7)「醫父喻如來」:這位醫生父親,譬喻就像如來一樣。釋迦佛累世來人間,在人間應這個因緣來成就一切眾生。

(8)「緣深業輕。較容易接受佛的教法」:但是眾生,「有緣、業輕」,「緣深,業輕」他們就很快就接受了,接受佛的救援。若是「緣淺、業深」,他們自然就只是知道佛、認佛,但是他們不會聽法,聞法的心就沒有那麼殷切了,何況依教奉行呢?這業障累累的眾生就無法接近佛的教法。

(9)「子喻三乘人,諸子無知,飲他毒藥,心即狂亂」:就像這三乘人,分作這樣的根機,就是譬喻這樣的孩子,無知就是緣淺、業深,障礙很多,障礙自己的心、障礙自己向前正道的精進。過去累積,已經迷失,「貪、瞋、癡」等等已經中毒很深了,這叫做「飲他毒藥」,心已經是狂亂掉了。

(10)「父設方便」:無奈,他的父親就是「父設方便」,父親準備好法來對治,而遠離了家庭。就像佛陀將法已經一一這樣留存在人間了,同樣他也就要表示要涅槃了,取入滅了。既是取入滅,這世間,佛要再出現人間就得等很長一段時間了,但佛法已經常住人間。佛法就是佛的法身,佛的應化身,應化、應這個時間報在人間。

(11)「乘如是法而來,法存人間,身取滅度」:二千五百多年前那個時代,那個地點、那些人類,以及他的父母,因緣成熟,在那個環境中出生。這個身體在那裡,這報身,乘著這個佛法而來的報身,應這個因緣化度這個人間,這樣來了;緣若盡了,這個應化身就要取入滅。帶法而來,乘如是法而來,法存人間,身取滅度。這就是父親所設的方便,就是佛陀所留的法,他用這樣的方法留著這樣的法在人間。

(12)「令服好藥,以瘥其病」:這父親交代:「這些藥你要吃,若吃這些藥,病就能夠完全去除,遣除病痛,恢復身體健康。」就像佛陀要離開的時候,已經分清楚了這個藥,大、小乘法,在靈山會已經將小乘、中乘、大乘這個法已經一一點清了,都已經分清楚了。

(13)「眾生皆本具佛性」:說過去四十二年間,本來初成佛覺悟那時候,內心所懷著的一念,那就是眾生皆本具佛性。很歡喜,發現到人人本具佛性,這是一個真實的好消息,要趕緊報給所有的人知道。

(14)「觀眾生根機,五毒染心」:無奈,因為觀察眾生的根機,已經迷失很深,累生世受到「貪、瞋、癡,疑、慢」的「五毒」已經染污了心。眾生的心識已經累生世不斷受這樣的濁氣,毒氣,已經熏染而中毒很深。要告訴大家人人本具佛性,這一時間聽不進去,也無法去體會;要讓聽不進、體會不到這樣的人聽到真實法,他不只是無法受用,反過頭來謗佛、謗法。

(15)「大乘一實乘法」:這種謗「佛、法、僧」,這罪業會更加深重,必定要設方法,讓他們取得人人信受佛、法、僧,一定要讓他們法能清楚,甘願接受入心,才能夠慢慢滋潤,在洗滌心清淨,才有辦法真正來接受這個一大乘的真實法。這是佛從開悟的第一念,就是心懷著這樣的心念,一直經過四十二年了,年紀也大了,不得不說大乘一實乘法。

(16)「譬三乘人,信受權教 ,不得正道,如來設諸方便令服,大乘法藥」:也看弟子的根機也差不多了,開始這樣轉大法輪在靈鷲山,讓大家清楚過去的「阿含時」,是什麼樣的根機;接下來的「方等時」,「般若時」,再來的「法華時」;回歸到初覺悟的「華嚴時」,這有次序,讓我們能夠回歸我們真如本性那個初覺悟,華嚴世界。必定要經過「法華」,行菩薩道,才有辦法回歸到真如本性,這就是「大乘法藥」。

(17)「速除苦惱」:我們累生世都一直滾在這個濁氣重重,中毒已深,是累生世過來;今生此世,佛陀期待我們趕緊聞佛法,趕緊入心,去除煩惱無明。「速除苦惱」,讓我們知道苦啊!

(18)「轉法輪,四聖諦,發誓願,成佛道」:苦從「集」來。「集」,既然知道是集來種種苦,我們更要趕緊迅速求法,發誓願、成佛道。我們「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趕緊除苦惱,不要再有這麼多的障礙來煩我們的心。

(19)「三乘人,信受權教」:這是過去,我們這個時候要趕緊向正確的道路;就是行菩薩道,如來循循善誘,慢慢引導我們到「一乘實法」,要我們身體力行。今生此世,要趕緊種這個種子,鋪、開這條的路,讓它能夠平坦,來生來世再結善緣。

(20)「如來設諸方便,令服大乘法藥,速除苦惱,無復眾患」」:已經為我們安排得很好,讓我們知道大乘法;既知道,我們就要服用,不要像那些迷失了心性的孩子。應該要趕緊要清醒起來,來服用法藥,這樣我們才能夠趕緊除掉那些苦惱,沒有再其他的障法。

3. 複習經文:【或時為此眾,說佛壽無量,久乃見佛者,為說佛難值。我智力如是,慧光照無量,壽命無數劫,久修業所得。】

(1)「或時為此眾,說佛壽無量」:佛陀已經很明確這樣告訴我們,生命,其實佛的壽命是無量,他能夠住世很長久。但是應著眾生的生態,所以就取在八十歲入滅,因為眾生的生態就是這樣。

(2)「佛無法久留人間,這就是眾生共業」:當初佛陀對阿難這樣說,「佛壽可住長久」,佛開始在說要示入涅槃,但是佛可住世長久的劫,時間長久,但是阿難那時候並沒有請佛住世(註)。這可見眾生的生態、業力,佛無法久留人間,這就是眾生的共業。生態、心態,所以佛在那個地方宣告:要取入滅了。開始就說,將來沒有多久我就要入滅了。

(3)「說佛壽無量」:佛的壽本來是無量。不過現在佛壽,我們也要相信佛壽無量,因為有法存在的那一天,就是佛活在人間,我們在用佛所說的法的這個時間,就是佛在我們的心中;我們的心中有法,就是心中有佛。

(4)「唸佛,念念入己心,培養大善根」:常常說,唸佛,念念入己心;唸佛,不是只有用嘴這樣唸啊唸,唸得,「佛,將來我若要往生,來帶我去」。你沒有小善根,也沒有「善根福德因緣」(指:《佛說阿彌陀經》:「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佛陀憑什麼來帶你去?要帶去哪裡呢?是要我們自己,自己好好培養自己的大善根。

(5)「慧根,用法滋潤,不斷求法入心」:我們的慧根要用法來滋潤,要不斷求法,不斷法入心來,雕刻在心版,「轉識成智」,這個智慧我們要不斷成長。我們將來的去處,不是依著所造作的業識,是靠我們的智與慧。

(6)「四智」:有一切智,「成所作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這能夠將這些識轉過來,回歸到我們的「大圓鏡智」。這並沒有什麼困難,只要在日常生活中,佛法聽在心裡,將外面的接觸,法用在那個接觸中,這種「妙觀察智」。

(7)「成所作智,妙觀察智」:我們來成就了外面所見、所了解的前五識,轉過來那個「成所作智」;第六識再轉過來,「妙觀察智」,回歸到我們的大生命體。生命不是「個己」的,不是只有我們個人自己。

(8)「生命共同體」:我們生命是來自天地、父母、眾生與佛三寶的教法。我們借父母的因緣,生下就來接觸到大空氣,就需要在這個土地上面生活。有清新的空氣,大地上面的五穀雜糧等等,所供應給我們的物資,豈有離開這些眾生、人人所成就,豈有離開呢?沒有!也都是人人所成就的物資供應給我們生活起來。

(9)「發心出家,弘法利生」:我們經過了教育,經過了佛、法、僧。佛陀的智慧留下來的法,再來出家,就是這樣出家之後,才能夠專心將傳佛法的使命流傳下去,無不都是是大生命體來成就。只有我們的生命要活在人間的過程,成長我們的慧命,是要經歷這麼多。

(10)「回報眾生恩」:既然是來自於大生命體所完成,我們應該也要回報天下眾生。我們的生命不是個己,個人一個人的事情;個人一個人,我們活不下去,絕對是都有靠人力、物力讓我們生存人間,才有因緣進來佛法中。

(11)「體會生命是平等智」:我們要回歸到大生命的諦理、真理。我們的生命還是要回歸在人間眾生,我們要去付出,這是很正確的教育,佛陀希望我們就是要行菩薩道,在法華的道場裡。

(12)「法在,佛壽在」:這就是佛的生命,佛法就是佛的壽命,我們若多多應用佛法,那就是佛的健康在人間,佛壽永住。我們若是佛法沒有好好將它運用,那佛的壽命就像要斷掉一樣了,所以我們要好好延長佛壽無量。

(13)「說佛壽無量」:真正佛壽是無量,看我們是如何去延續佛壽,人人將佛法用在我們的心裡、使用在人群中。成為、回歸為我們自己,人人本具真如本性,回歸到華嚴的境界了。同樣道理,這就是佛陀為我們教育。

(14)「久乃見佛者,為說佛難值」:這就要經歷很長的時間。「為說佛難值」,可以了解「平等性智」,這個時候要知道大生命體的大意義,經歷過一段很長的時間,才懂得要如何來行菩薩道,與天地宇宙合而為一,「六度萬行」,身體力行。所以時間要累積,能夠應用大覺妙法在人間。

(15)「我智力如是」:佛覺悟的智力就是這樣。這個地方所說的「我」,就是人人本具有的覺性;覺性本來就是這樣,只要我們好好去應用它,佛法就是入我們的心。我們的智力與佛同等,回歸到與佛同等的「覺」。

(16)「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心佛一體,智力就是這樣。「慧光照無量」,我們智慧的光明照耀就無量。都不要輕視我們小小的一點點力量,人人都有這樣,從小而大、從輕微為巨大,要不斷累積。常說,「粒米成籮,滴水成河」,就是這樣點點、粒粒累積這樣起來,我們就是大善根福德,要好好去累積,慧光就照無量。

(17)「壽命無數劫」:壽命,法身就很長。期待我們也是要「轉識成智」,不要受到我們的意識這樣拖著,不知所從。我們在這個時候,今生此世,就開始要轉回來我們的「智」,智慧,來累積點點滴滴、生生世世,就是這樣的壽命,就在覺中,這樣明明覺覺,去來如是。

(18)「久修業所得」:這就要用很長久的時間,好好修行,累積起來,就是有這麼長的壽命,與佛同等。這經文看起來是淺淺的,但含義很深,要時刻要多用心。

4. 經文:【汝等有智者,勿於此生疑,當斷令永盡,佛語實不虛。如醫善方便,為治狂子故,實在而言死,無能說虛妄。】

(1)「汝等有智者,勿於此生疑」:每天要好好記得清楚。我們若是用智慧,不用這個「識」;不用世間人、凡夫俗子的知識來看佛,好像佛已經不在人間了。我們若用智慧,我們不要懷疑,佛壽是長久,永恆住世,有智慧的人,就要相信,要斷疑。

5. 『舊疑煩惱當斷,新疑勿生。真誠之意,信其實無欺無妄,士人感其誠無疑。如來誠諦之語,皆實不虛。』

(1)「舊疑煩惱當斷,新疑勿生」:過去,我們用凡夫的知識來看佛、來了解法,現在我們要「轉識為智」,用智慧我們來了解佛法的道理。舊的,過去有疑,要趕緊斷;我們的煩惱若沒有斷,懷疑的心若沒有去除,這樣我們新的疑會再一直生起來。

(2)「一聞千悟」:已經聽了、了解了,有道理,就不要又再疑惑,不要模棱兩可,要下定決心,對的,要深心信仰!

(3)「真誠之意,信其實無欺無妄」:佛陀,『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應該要相信佛陀的教化;佛陀對待眾生是真心誠意,要相信佛的教法是無欺無妄。

(4)「士人感其誠無疑」:而有智識、有智慧的人士,能夠了解。體會佛所說那個含義很深,內涵真理,應該有智慧、有知識,有智慧的人應該就是能夠很透徹信仰、信賴,感其誠絕對是無疑。

(5)「如來誠諦之語,皆實不虛」:佛陀的誠,佛陀的慈悲,佛陀無欺無妄,所說的佛法真實不虛,內含的道理是絕對可信賴,佛陀很誠的真理,絕對沒有虛妄,我們要相信。

6. 經文簡釋:【汝等有智者,勿於此生疑】:佛讚許諸菩薩:汝等有智者。莫要有所懷疑,當以諦理會悟,真如本性,於此勿疑。

(1)「汝等有智者,勿於此生疑」:不要在法的上面又再有疑。這就是表示,在當場這些菩薩,佛陀相信這些菩薩已經深深體會到佛心,這些菩薩都是「有智者」。佛陀當初在那裡對這些菩薩講話,這些菩薩一直都是深信不疑。

(2)「佛讚許諸菩薩:汝等有智者,莫要有所懷疑,當以諦理會悟」:菩薩應該見證,絕對不要懷疑。要用內含的真實、深的意義去體會、了解。常說,必定「法」要在生活中,要投入人群,才有辦法體會、才有辦法真正解悟出了人間苦難的道理。

(3)「2017年全球靜思生活營,呈現人性最美的實與善」:來自不同的九個國家的每一個國家的大企業家,都來臺灣參加「全球實業家靜思生活營」。在這幾天,他們感悟很深,紛紛都來表達著,回去依依不捨;覺得這就是他們一生中所體會到人生最真誠的生活,最實在、最真、最誠懇的生活,人性最美的實與善。才知道人生的意義、該做的目標是什麼。

(4)「營隊結束後,前來溫馨分享並發心立願」:又連續兩天的時間在精舍裡,他們用心靠近來分享,大家都是這樣發願:「從現在開始,他們的生活要改變」。很密集這樣講:他們要茹素、要素食,懂得大生命體,發揮愛心從素食開始。才知道那些眾生的大生命體,才知道這污染、空氣的污染等等;疼惜大地,要如何減輕濁氣的污染、要如何疼惜這片大地?要如何將生命體共同的愛表達出來?就是茹素、素食。紛紛就一直來發願說,他們改變他們的生活。

(5)「改往修來」:他們參加這次「靜思生活營」後,真正透徹地靜思,也真正體悟生活。我們要很清楚來了解「真如本性」。「於此勿疑」,我們要很了解我們的真如本性就是在這裡,好好自己深解體會,不要再浪費時間,好好向這條道路好好去開闢。

7. 【當斷令永盡,佛語實不虛。如醫善方便】:當斷惑迷疑網,令永不生。佛語真實不虛妄,譬如良醫,善施方便。

(1)「當斷惑迷疑網」:體悟,當斷惑、迷這個疑網。這時現在的社會已經很明顯,就是網路,佛法在說的「網」,就是「無明網」。現在的社會,條條路、條條網,這真正的是網路,一些路都被網子網住了,你就是在這種迷茫裡面;重重懷疑,人與人無法相信,不知道要如何來做人?

(2)「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孔子也這麼說,《論語為政篇》,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人若沒有這字「信用」,這個人是要做什麼呢?就沒有用囉!

(3)「信為道元功德母」:「信」是很重要,信就是「道元功德母」。我們若是在這個迷惑,那就是失去了信心,就是在那個地方一直懷疑。疑,就是無法相信,所以人間充滿了迷惑、懷疑。在網中將我們罩住,在這個大網的裡面。

(4)「當斷惑迷疑網,令永不生」。要好好將這網斷掉,不要再次又有這個網來將我們網住,使令它永遠不要在我們的周圍再有網。

(5)「佛語真實不虛妄」:佛所說的話,那是真實。佛語是說話,語就是道理,佛語真實不虛;不是只說少少的話,話的內涵是真實的諦理。

(6)「譬如良醫,善施方便」:佛所說、裡面所含很多的道理存在,不是說說就過去,是含著很多的道理。所以「譬如良醫,善施方便」,就像那位醫生懂得用方法。不只會開藥,他還懂得用方法。

8. 【為治狂子故】:為療治失心迷念狂子應病,留藥遠行,喻如實不入滅,而唱涅槃。狂子:指根機小,而性未熟者。

(1)「為治狂子故,為療治失心迷念狂子應病」。這治療失心這些狂子,已經迷念了,那個念、心念都迷失掉了!是要應這些孩子已經狂亂掉了,要如何慢慢來安撫他們、讓他們如何來吃藥?什麼樣的情形、心理下,能夠接受這個藥、吃藥?你們曾經看過在央求那個失智的人吃藥,是如何央求嗎?與平常在說:「你時間到要吃藥」,是不同的。就要用心、用方法。懇求他說:「你把藥吞下去、喝下去、吞下去」,這是很不容易,這叫做「方便法」。

(2)「留藥遠行」:用這樣方便的方法,藥留著,遠行去了,才叫人回來說:「父親往生了」,他們才知道要珍惜。總是人在著,這法沒有什麼。人在,不覺得寶貴;人若沒有了,就較價值。他就知道這是很珍貴的藥,我要快吃。

(3)「喻如實不入滅,而唱涅槃」:真正佛的法身是沒有滅,不過在人間就要說佛要消滅在人間;佛身是已經入滅了,卻是佛法永遠常在。不生不滅叫做「涅槃」,就是清淨無染,真理不生不滅。

(4)「指根機小,而性未熟」:「狂子」,在佛法中來說,指的是「根機小」。要不然人人本具佛性,只是來修行,這根機很小只是知道自己、不願意去付出,這小根機的人。因為這樣用方法,對小根機的人來誘引他,讓他能夠發大心走入菩薩道,好好來應用一乘實法,這是佛陀的用心。

9. 【實在而言死,無能說虛妄】:依應方便法,據相似虛,而實誠心慈懷,悲愍,應機施教,無能說為虛妄。

(1)「實在而言死,無能說虛妄」:雖然佛的法身永在,但是宣布他要入滅了,這就是要讓眾生內心能夠起尊重法的心。

(2)「依應方便法,據相似虛」:看起來好像相似,好像是「虛」的,其實是「實」的。雖然設這個方便,方便不是虛的,是實的。開這個藥,因為你不吃,我要用方法讓你吃下去;藥是一樣的,是用方法讓你吃,所以是實的,不是虛的。看起來你騙他吃藥,就是當中就有一個「騙」字,不是騙,是用方便,怎麼樣的方法叫他吃這個藥。

(3)「而實誠心慈懷,悲愍,應機施教,無能說為虛妄」:是佛陀的誠心、佛陀的慈懷。慈悲,應眾生的根機來設方便的教法。不能說佛這樣是虛妄,不是虛妄是真實,是用方便而已。

(4)「體會佛陀的悲懷慈心」:我們要很用心去體會佛陀的悲懷、慈心,為眾生殷殷善誘;眾生也要很用心來體會,才有辦法這根機契合,接受佛陀的教法。所以要時時多用心!

***************
10. 心得,感恩上人開示。發心出家,弘法利生,要專心傳佛法的使命,無不都是大生命體來成就我們。修行要認真的成長慧命。上報四重恩。「法在,佛壽在」,我們若多多應用佛法,就是佛的健康在人間,佛壽永住。佛弟子們,要好好「聞法,說法,傳法」,行菩薩道,延長佛壽無量。

震撼這句「緣深業輕,較容易接受佛的教法」,得自我警惕,發心立願「生生世世在菩提中」,不只是口說,要創造「深緣」,要除煩惱無明的讓自已「業輕」,幫助眾生一起深耕慧命,種下善的種子,如靜思語所言,「成就別人,就是成就自己」。

也很感動在經文譬喻故事中,在在強調,『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應該要相信佛陀的教化;佛陀對待眾生是真心誠意,要相信佛的教法是無欺無妄。要「用心體會佛陀的悲懷慈心」。

自己很有感觸,每當看見上人憂心慈濟志業種種困難問題,總慈悲縝密的考量顧慮著「因人、因時、因地」,以智慧方法來因應複雜的人事物。而自己智力是如此淺薄,當下常不能理解、透徹其道理,但至少要相信,要堅定相信上人,不疑師,總隨時間流逝後,就可以看見明朗的正確方向,從不偏疑。上人身行典範總是力行「慈悲喜捨,誠正信實」。修行,要圓滿人格,人格成,佛格才成。共勉之。
回頂端 向下
 
2017/11/08晨語簡記《法華經·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回頂端 
1頁(共1頁)

這個論壇的權限: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晨鐘起薰法香--靜思妙蓮華-
前往: